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初三语文第一轮复习 《捕蛇者说》
编辑:清香如梦 识别码:24-1063266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7-10 15:03:48 来源:网络

第一篇:初三语文第一轮复习 《捕蛇者说》

初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捕蛇者说》.txt求而不得,舍而不能,得而不惜,这是人最大的悲哀。付出真心才能得到真心,却也可能伤得彻底。保持距离也就能保护自己,却也注定永远寂寞。本文由nly00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初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教学案 《捕蛇者说》

复习目标:

1、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字词句的解释。

3、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寄予的社会理想。复习重点:

1、背诵课文,积累名句。

2、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字词句的解释。复习过程:

一、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整体回顾:

1、作者在这篇文章中,通过记述蒋氏祖孙三代的遭遇,发出了“” 的感慨。

2、文中写蒋氏的自述,始终采用了对比和衬托的手法。蒋氏从各个角度将捕蛇的不幸和 赋 税 带 来 的 不 幸 加 以 对 比 : 以 他 “ 捕 蛇 独 存 ” 和 乡 邻 “ __” 相 对 比 ; 以 他 “ ”和乡邻的“鸡狗不得宁”相对比;以他的“一岁之犯死者二”和乡邻 “ ”相对比; 以他的“和乡邻的“先死”说明捕蛇的不幸。

三、课堂练习

(一)《捕蛇者说》 《 选自 》,作者是 朝著名的文学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余的还有。

(二)解释加横线的字 1.黑质而白章()()2.以啮人()()3.无御之者()4 得而腊之以为饵()()5 可以已大风()6.岁赋其二()())8.争奔走焉()9.时而献焉()7.当其租入(10.若毒之乎()()11.君将哀而生之()12.则久已病矣()13.乡邻之生日蹙()()14 汪然出涕()15 谨食之())()17.以尽吾齿()18.虽鸡狗不得宁焉()16.殚其地之出(19.若甚戚者妻()20 余将告于莅事者()21.更若役()22.积于今六十岁矣()23 苛政猛于虎.()24.竭()向吾 25.()()27.犯()28.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曩与 29()26.嗣 30 藉()31 专其利()32.恂恂()33 驰然而卧()34.斯役()35.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3 6 徙()37 熙熙()38 顿踣()

(三)古今异义

1、汪然出涕。古义 今义

2、往往而死者相藉也。古义 今义

3、则久已病矣。古义 今义

4、已尽吾齿。古义 今义

5、吾祖死于是。古义 今义

6、可以已大风。古义 今义

(四)一词多义

1、去:(1)去死肌,杀三虫 除去(2)登斯楼也,则有去国还乡 离开 2 之(1)太医以王命聚之(2)言之(3)君将哀而生之 1(4)若毒之乎(5)悍吏之来吾乡(6)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3、“而”的用法有:A 表并列关系 B 表修饰关系 C 表转折关系 D 表承接关系(1)黑质而白章(2)得而腊之以为饵(3)恂恂而起(4)时而献焉 4.然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5 赋 岁赋其二 复若赋 6 食 谨食之 退而甘食 7 于 积于今六十岁 苛政猛于虎 吾父死于是 余讲告于莅事者 8 焉 虽鸡狗不得宁焉 时而献焉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9..毒 若毒之乎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10 以 以啮人 以王命聚之 以尽吾齿 以为饵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五)翻译句子

1、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2、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3、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4、言之,貌若甚戚者。

5、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6、君将哀而生之乎?

7、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8、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9、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10、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11、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四、拓展练习东施①效颦 西施②病心③而颦④其里⑤。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 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选自 《庄子?天运》)【注释】①东施:越国的丑女。②西施:越国的美女。③病心:心口疼。④颦:皱眉。⑤ 里:乡里。【相关链接】 邯郸学步 寿陵馀子学行于邯郸,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选自 《庄子?秋水》)选文大意:有个寿陵人,听说邯郸人走路的样子很好看,就赶去邯郸学习人家的步法。可 是,他不仅没有学到邯郸人走路的技巧,反而连自己原来走路的方法也忘记了,结果只好 爬着回家。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 分)(1)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美:(2)挈妻子而毒之走去: 11.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 分)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12.阅读上文及链接材料,请针对东施和寿陵人失败的原因,给其中一位提一点建议。2 11 答案:译文:她(丑女)只知道(西)邹眉很美,却不知道(西)邹眉显得美的原因。12 答案:建议对方从实际出发,取人之长(1 分),不可盲目效仿(1 分)(如有其他建议:言 之有理也可);语言中肯(1 分)恶搞或嘲讽酌情扣分 3 1

第二篇:《捕蛇者说》

《捕蛇者说》 背景.《捕蛇者说》写于作者在被贬永州时,是柳宗元的散文名篇。课文通过捕蛇者蒋氏对其祖孙三代为免交赋税而甘愿冒着死亡威胁捕捉毒蛇的自述,反映了中唐时期我国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压迫和剥削,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反映了当时“苛政猛于虎”的税收》.“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是一种叙事兼议论的文体,可以说明事物。

3.选自《柳河东集》

原文

捕蛇者说

唐·柳宗元 选自《柳宗元集》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niè)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xī)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luán wǎn)、瘘(lòu)、疠(lì),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dàng)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sì)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shuò)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lì)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cù),殚(dān)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xǐ),饥渴而顿踣(bó),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jìe)也。曩(nǎng)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而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huī)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xún xún)而起,视其缶(fǒu),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sì)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sì)夫(fú)观人风者得焉。

参考译文

永州的野外生长着一种奇异的蛇,(它是)黑底子,白花纹;这种蛇碰到草木,草木全都干枯而死;如果咬了人,没有能够抵御毒蛇的办法。然而捉到它后,把它晾干,制成药饵,可以用来治愈大风、挛踠、瘘、疠等疾病;还可以去除坏死的肌肉,杀死人体内的寄生虫。那时开始,太医用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两次,招募能捕捉这种蛇的人,(用蛇来)抵他们的赋税。永州的人都争着去干这件事。

有个姓蒋的人家,独自享有捕蛇抵税这种好处已经有三代了。我问他,却说:“我的祖父死在捕蛇这件差事上,我父亲也死在这件事情上。现在我继承祖业干这差事也已十二年了,有好几次险些死掉。”他说这番话时,神情像是很悲伤。

我很同情他,就说:“你怨恨这差事吗?我将要告诉地方官,让他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怎么样?”

蒋氏(听了),大为悲伤,满眼含泪的样子说:“您是哀怜我,想让我活下去吗?那么我这差事的不幸,还不如恢复我租赋遭受的不幸那么厉害呀。假使我不干这差事,那我早已困苦不堪了。自从我家三代住到这个地方,累计到现在,已经六十年了,可乡邻们的生活一天天地窘迫,把他们土地上生产出来的都拿去,把他们家里的收入也尽数拿去(交租税,仍不够),只得号啕痛哭辗转逃亡,又饥又渴倒在地上,(一路上)顶着狂风暴雨,冒着严寒酷暑,呼吸着带毒的疫气,一个接一个死去,尸体都互相枕压着。从前和我祖父同住在这里的,现在十户当中剩不下一户了;和我父亲住在一起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只有不到两三户了;和我一起住了十二年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只有不到四五户了。那些人家不是死了就是迁走了。可是我却由于捕蛇这个差事才活了下来。凶暴的官吏来到我乡,到处骚扰,到处叫骂,那种喧闹的样子惊扰了乡间的平静,即使是鸡狗也不得安宁啊。这时我就小心翼翼地起来,看看我的瓦罐,我的蛇还在,就放心躺下了。我小心地喂养蛇,到规定的日子把它献上去。回家后有滋有味地吃着田地里出产的东西,来度过我的余年。估计一年当中冒死的情况只是两次,其余时间我都可以快快乐乐地过日子。哪像我的乡邻们天天都在危险之中呢!现在我即使死在这差事上,比起我的乡邻已经死在他们后面了,又怎么敢怨恨它(捕蛇这件事)呢?”

我听了(蒋氏的诉说)越听越悲伤。孔子说:“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凶啊!”我曾经怀疑过这句话,现在从蒋氏的遭遇来看,还真是可信的。唉!谁知道苛捐杂税的毒害比这种毒蛇还厉害呢!所以写了这篇文章,以期待那些(朝廷派来)考察民情的人可以获得这篇文章。

词句注释

永州①之野产异蛇,黑质①而白章;触草木,尽死;①以啮人,无御②之①者。然得②而腊③之②以为铒,可③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①其始,太医④以王命聚④之,岁赋②其二,募有能捕⑤之②者,当③其租入。永⑥之人争奔走焉。

①⑥“之”:的。“异”:奇特。“质”:质地,底子。①“而”:表并列。“章”:彩色花纹。“触”:接触。“尽”:全部,都。①“以”:而,如果。“啮”:咬。“御”:抵御。②“之”:代蛇。①“者”:指办法。“然”:然而。②“而”:表顺承。“腊”:晒干。③④⑤“之”:代蛇。②③④“以”:用。“为”:作,制成。“饵”:药饵。“已”使动用法,使……离去,这里意为治好。“大风”:麻疯。“挛踠”:手脚不能屈伸的一种病。“瘘”:脖子肿。“疠”:恶疮。“去”:除去。“死肌”:失去感觉的肌肉,坏死的肌肉。“三虫”:人体内的寄生虫。①“其”:指所要述说的事。“太医”:御医,皇帝的医生。“聚”:收聚。“岁”:名词用作状语,每年。②“其”:指蛇。“二”:两次。“募”:征集,召募。②“者”:指人。“当”:当作。③“其”:指能捕捉到蛇的人。“人”:缴纳。“人”:民,避讳唐太宗李世民之“民”。“焉”:代词,指这件事。

以:

以啮人(连词,如果)

以王命聚之(用)

已:

可以已大风(治愈)

者:

有蒋氏者(…..的人)

几死者数矣(的情况)

貌若甚戚者(的样子)

若:

若毒之乎(你)(痛恨)

更若役,复若赋(你的)

涕:

汪然出涕(眼泪)

君将哀而生之乎(你将哀怜我使我活下去吗?生,使……活下去)

向:

向吾不为斯役(如果)

则久已病矣(生病。这里是困苦不堪)

触风雨,犯寒暑(顶着)(冒着)

非死则徙尔(相当于“不是……就是……” “尔”同“耳”,罢了,表示陈述语气)

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是介宾短语中的一种,乎,介词,同“于”,放在动词谓语后面作补语,可译为:到处吵嚷叫喊,到处骚扰)这句是互文

哗然而骇者(然,助词,表示“……的样子” 者,代词,可译为“的情景”或“的气势”)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岂若,哪里像 是,这,指冒死的危险)

又安敢毒耶(怎么,哪里反问句,译为“又怎么敢怨恨这差事呢”)

苛政猛于虎也(译为“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凶啊”介宾短语用法之一,译为现代汉语时,一般要把介宾短语提到动词谓语之前作状语)这句话出自《礼记·檀弓》记载的一个故事。柳宗元引用这句话,意在对当时苛酷的赋敛表示不满,吾尝疑乎是(代“苛政猛于虎”)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把肉晾干;以为,把......制成)

岁赋其二(征收)

永之人争奔走焉(代指这件事)

而乡邻之生日蹙(一天天地窘迫)

则熙熙而乐(快活的样子)

以俟夫现人风者得焉(俟,等待 焉,代词,指这篇文章)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谁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有比这毒蛇更厉害的呢!

实词总结

① 动词——作,制成。“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② 动词——做,干。“今吾嗣为之十二年”。

③ 动词——写。“故为之说”。

① 离去,意为医治。“可以已大风”。

② 已经。“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① 征收。“岁赋其二”。

② 租赋。“孰知赋敛之毒……”

① 恶疮。“可以已……瘘、疠”。

② 疫病,疫气。“呼嘘毒疠”。

① 缴纳。“当其租入”。

② 收入。“竭其庐之入”。

①每年。“岁赋其二”。

②年。“积于今六十岁矣”。

① 很。“貌若甚戚者”。

② 厉害。“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③ 超过。“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① 好像。“貌若甚戚者”。

② 你。“若毒之乎?”

① 怨恨。“若毒之乎?”

② 有毒的。“呼嘘毒疠”。

③ 害。“孰知赋敛之毒……”

① 使…活下去。“君将哀而生之乎?”

② 生活。“而乡邻之生日蹙”。

① 吃。“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② sì,饲。“谨食之”。

① 看。“今以蒋氏观之”。

② 考察。“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虚词总结

① 的。“永州之野产异蛇”。

② 取独不义。“悍吏之来吾乡”。

③ 代词。“问之,则曰”(代词,代指蒋氏)“君将哀而生之乎”(代自己,我)“今吾嗣为之十二年”(代指捕蛇这件事)“以啮人,无御之者”(代物,代指蛇咬后的伤势)“言之,貌若甚戚者”(代指前面的话语)

① 如果。“以啮人,无御之者”。

② 用。“太医以王命聚之”。

③ 因为。“而吾以捕蛇独存”。

④ 根据。“今以蒋氏观之”。

⑤ 代,这篇文章。“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① 代捕蛇之事。“永之人争奔走焉”。

② 代蛇。“时而献焉”。

③ 用于句首,带有估计的语气。“今其室十无一焉”。

① 吗。“君将哀而生之乎?”

② 呢。“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③(句中)于,在。“叫嚣乎东西”。

① 在。“吾祖死于是”。

② 给。“余将告于莅事者”。

③ 及于,到。“积于今六十岁矣”。

④ 比。“苛政猛于虎也”。

虚词重点:而

黑质而白章 表前后并列关系

得而腊之以为饵 表前后承接关系

哀而生之乎 表递进关系

而乡邻之生日蹙 表前对后的转折关系

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表前对后的修饰关系

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 表前对后的转折关系

哗然而骇者 表前对后的的修饰关系

恂恂而起 表前对后的的修饰关系

弛然而卧 表前对后的的修饰关系

视其缶,而吾蛇尚存 表示承接关系

时而献焉 表前承接关系

退而甘食 表示承接关系

熙熙而乐 表前对后的的修饰关系

余闻而愈悲 表示承接关系

重点词语解释:

章:花纹。

聚:征集。

莅事:管理政事。

戚:悲伤。

涕:眼泪。

向:从前。

是:这。

齿:年龄。

安敢:怎么敢。

顿踣:(劳累得)跌倒在地上。

隳突:骚扰。

恂恂:小心谨慎的样子。

食:喂养。

熙熙:快乐的样子。

于是:在这件事上。

嗣:继承着。

毒:怨恨。

俟:等待,文中有希望之意。

走:奔向,趋向。

募:广泛争求。

岁:年。

何如:怎么样呢。

古今异义:

向吾不为斯役(向 古:假使 今:方向)

则久已病矣(病 古:困苦不堪 今:生病)

以尽吾齿(齿 古:岁月 今:牙齿)

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可以 古:可以用来 今:能够)

去死肌(去 古:到。。地方 今:去除)

往往而死者相藉也(往往 古:到处 今:常常)

汪然出涕曰(汪然 古:眼泪流出来的样子 今:水深的样子)

作者介绍: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曾巩,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字子厚,河西解(现在山西运城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与韩愈一起倡导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唐德宗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798)又考取博学宏词科,先后任集贤殿正字、蓝田县尉和监察御史里行(即见习御史)。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任礼部员外郎。但这场改革仅历时7个月就失败了,王叔文被杀;柳宗元被贬为邵州刺史,走到半路,又被加贬为永州司马。柳宗元在政治上处于困境时,仍然坚持改革立场,关心社会问题,当属不易。这段史实在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中有记载,原文如下:

805年,这个昏君(指唐德宗)死了,唐顺宗继位。唐顺宗得了中风病,不能说话,亲信人王伾、王叔文替他出主意,朝臣中柳宗元、刘禹锡、韩泰等名士,帮助王叔文议论政事。唐顺宗继位,下令蠲免民间对官府的各种旧欠;停止地方官进奉和盐铁使的月进钱;减江淮海盐价,每斗自370钱降为250钱,减北方池盐价为每斗300钱;取消宫市;召回陆贽和著名谏臣阳城等;宣布京兆尹李实的贪污罪,贬为通州长史。这些,在当时都是善政。……宦官俱文珍等和反王伾、王叔文的朝官结合起来,拥立唐顺宗的长子李纯(唐宪宗)为皇帝,唐顺宗退位称太上皇。唐宪宗贬王伾、王叔文。王伾病死,王叔文被杀。柳宗元等八人都算是王叔文党,贬到远州做司马。

柳宗元的贬地永州,在当时是相当荒僻落后的地区。司马是刺史的助手,有职无权。柳宗元在这里住了将近10年,到元和十年(815)才被改派到柳州当刺史。在刺史任上,他“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取得显著政绩。但因长期内心抑郁,健康状况恶化,终于病死在柳州,年仅47岁。

柳宗元和韩愈同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象生动,语言简练,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他还写了不少政论和哲学论文;在诗歌创作上,善于用简朴疏淡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内容。他的诗文稿由刘禹锡编为《柳河东集》。

讨论讲解

蒋氏在自述中提到“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这里说的“六十岁”,指的是唐玄宗天宝中期(746—750)到唐宪宗元和初期(805—810)这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战乱频仍,先后发生过安史之乱、对吐蕃的战争、朱泚叛乱等等,全国户口锐减,朝廷随意增设税收官,多立名目,旧税加新税,无有限制,使人民的负担日益加重。尽管在唐德宗建中元年(780)颁布了两税法(分夏、秋两次交税,即课文中说的“岁赋其二”),并明文规定“敢在两税外加敛一文钱,以枉法论”,但这不过是欺骗百姓的手段,事实正如陆贽所说:“大历中供军、进奉之类,既收入两税,今于两税之外,复又并存”;又说加税时“诏敕皆谓权宜,悉令事毕停罢。息兵已久,加税如初”。人民在重赋逼迫下逃往他乡,但悍吏仍不放过,“有流亡则摊出(由存留户共同负担),已重者愈重”。从这些情况来看,柳宗元“赋敛之毒有甚是蛇”的论断是完全正确的。

第一段(1)这是作者设置的一个悬念,为下文埋下伏线,暗示了当时的世上还有比毒蛇更毒的东西,使读者产生了急切读下去的愿望。(2)这一段重在写毒蛇之“异”,从三个方面加以描绘:一是颜色之异,二是毒性之异,三是用途之异,可以用来治愈麻疯、手脚拳曲、脖肿、恶疮,消除坏死的肌肉,杀死人体内的寄生虫。因而皇帝发布命令,一年征两次,可以抵消应交的租税,因此从那以后“永之人争奔走焉。”作者只用“争奔走”三字,就把永州百姓争先恐后,不辞劳苦,冒死捕蛇的情景显示出来了。

第二段从“有蒋氏者”到“又安敢毒耶”。包括2、3、4三个小段,是全文的重心。

由“异蛇”引出了主人公“捕蛇者”——蒋氏。先写蒋氏三代捕蛇之“利”,继而写捕蛇之“害”——“吾祖”、“吾父”、“吾”三代有的“死于是”,有的“几死者数矣”一个“且曰”,将写“利”转为写“害”,再用蒋氏的神情“貌若甚戚”极其生动地写出了“捕蛇”并非好事,“争奔走焉”实属无奈,字里行间,深含悲苦。只“言之貌甚戚者”一句,便把他回首往事,悲痛在心,哀形于色的情态勾勒了出来。明明是备受毒蛇之苦,却说独享捕蛇之利,在这极为矛盾的境况中,更见其内心的酸楚。

于是作者接下来说,“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在为蒋氏的不幸遭遇悲痛的同时,好心地提出了一个解脱危险的办法。这几句话句子简短,语气急促。而且连用了三个“若”(解释为“你”),表明“余”是面对面地与蒋氏交谈,态度是诚恳的,帮助对方的心情是急切的,办法也似切实可行。

可出乎意料的是蒋氏并没有接受,他“大戚,汪然出涕曰……”将是的这番话态度同样恳切,语气也十分肯定,表明了毒蛇可怕,但赋敛之毒更可怕。

这话怎么讲呢?蒋氏说了这几层意思:

一层意思是蒋氏祖孙三代在这个地方住了六十几年了,亲眼见到同村人的遭遇邻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窘迫,他们把田里的出产全部拿出,把家里的收入全部用尽,也交不够租赋,只得哭号着辗转迁徙,饥渴交迫而倒毙在地,顶着狂风暴雨的袭击,受着严寒酷暑的煎熬,呼吸着带毒的疫气,常常是死去的人一个压一个。从前和我爷爷住在一起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难得有一户了;和我父亲住在一起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难得有两三户了;和我一起住了十二年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难得有四五户了。那些人家不是死绝了就是迁走了。而我却由于捕蛇而独自存活下来。《柳文指要》引录了林西冲一文,算一笔唐代的赋税账:“按唐史,元和年间,李吉甫撰《国计薄》上至宪宗,除藩镇诸道外,税户比天宝四分减三,天下兵仰给者,比天宝三分增一,大率二户资一兵,其水旱所伤,非时调发,不在此数,是民间之重敛难堪可知,而子厚之谪永州,正当其时也.”因知文中所言,自是实录。

第二层意思是:那些凶暴的官吏到乡下催租逼税的时候,到处狂呼乱叫,到处喧闹骚扰,那种吓人的气势,就连鸡犬也不得安宁.而这时他小心翼翼地起来看看自己的瓦罐,只见捕来的蛇还在,便可以放心地躺下了。他细心地喂养蛇,到规定的时间把它当租税缴上去。回来后;就能美美地享用自己田里的出产,安度岁月。

第三层意思是:这样看来,一年当中他冒生命危险有两次,而其余的时间就可以坦然快乐地过日子。哪像乡邻们天天都受着死亡的威胁呢?即使现在因捕蛇而丧生;比起乡邻们来,也是后死了。哪还敢怨恨捕蛇这个差使犯?

蒋氏的这一番话,以他“以捕蛇独存”和乡邻们“非死则徙”相对比,以他“弛然而卧”和乡邻们将受悍吏袭扰相对比,以他一岁之犯死者二”和乡邻们“旦旦有是”相对比,说明捕蛇之不幸,确实“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可见他在讲述三代人受蛇毒之害时“貌若甚戚”,而当听了要恢复他的赋税时却“大戚,汪然出涕”地恳求。完全是出于真情。蒋氏的话,发自肺腑,带着血泪,听来怎不令人心碎?

作者在文章的第三部分,也就是结尾一段说:“余闻而愈悲”,比听蒋氏讲一家人的苦难时更加悲痛了.想到自己过去对孔子所说说“苛政猛于虎”这句话还有所怀疑,现在从蒋氏所谈的情况看来,这话是可信的。谁知道赋税对人民的毒害竟比毒蛇还要严重呢!于是写了《捕蛇者说》这篇文章,为的是让那些观察民俗的人知道苛重的赋税给老百姓造成的灾难。

在全文这叙述边议论间或抒情的写法中,最后这一番议论.确实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果说“苛政猛于虎”强调的是一个“猛”字,那么本文就紧扣一个“毒”字,既写了蛇毒,又写了赋毒。并且以前者衬托后者。得出“赋敛之毒”甚于蛇毒的结论。

本文在写作手法方面,除了对比、衬托的大量运用及卒章点明主题外,对蒋氏这一个人物的描绘也是极富特色的。特别是他不愿意丢掉犯死捕蛇这一差使的大段申述,讲得是既有具体事实,又有确切数字;既有所闻所见,又有个人切身感受;既有祖祖辈辈的经历,又有此时此刻的想法;既讲述了自家人的不幸,又诉说了乡邻们的苦难:不仅使人看到了一幅统治者横征暴敛下的社会生活图景,也让人感到此人的音容体貌宛在眼前,有血有肉,生动传神。

全文处处运用对比:捕蛇者与纳税的对比,捕蛇者的危险与纳税之沉重的对比,捕蛇者与不捕蛇者(蒋氏与乡邻)的对比------六十年来存亡的对比,悍吏来吾乡是我和乡邻受扰的情况,一年受死亡威胁的次数和即使死于捕蛇也已死于乡邻之后等情况。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示了“赋敛毒于蛇”这一中心。

通篇读来,《捕蛇者说》这篇散文内容详实.人物突出,见地深奥,笔端犀利,堪称散文中的杰作。

表达感情

《捕蛇者说》以独特的写法(衬托、对比)尖锐、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下赋税的苛酷,横征暴敛的残酷,揭示了广大人民遭受的苦难不幸,表现了作者对劳苦大众的深切同情,对残暴统治的强烈愤恨,本文中心思想

1.蒋氏宁愿捕蛇抵税的原因2.赋敛之毒有甚是蛇。(文章的中心意思)

『文章通过对蒋氏三代宁可冒死捕蛇而不愿受苛政暴敛之害的描写,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横征暴敛的残酷,反映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同情。』

写作特点

一.使用衬托突出重点。

本文写毒蛇之害以衬托重赋苛政之害。捕蛇以抵赋,蒋氏之祖、父死在这上头,而蒋氏却甘愿干此差事,这就令人心悸地看到“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

二.使用对比表现主题。

文章以其乡邻60年来由于苛赋之迫而“非死则徙”的遭遇与蒋氏“以捕蛇独存”的状况作对比,触目惊心地表明“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

多角度对比,从各层面揭示了严重的社会问题。例如:“乡邻赋敛之苦”对比“ 蒋氏捕蛇之„乐‟” ;乡邻 因赋税而号呼转徙,饥渴顿踣,死者相藉,十室九空的现实与蒋氏以捕蛇独存;乡邻因赋税而受悍吏的骚扰,哗然而骇,鸡狗不宁而蒋氏只要蛇在便“弛然而卧 熙熙而乐”; 乡邻的痛苦是“旦旦有是”而蒋氏“一岁之犯死者二焉”,……这诸多对比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本文风格委婉曲折,波澜纵横,阅读时要注意行文的曲折和卒章显志,对比的写法。

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并称为“韩柳”。刘禹锡与之并称“刘柳”。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与之并称“王孟韦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汉族。代宗大历八年(773)出生于京都长安(今陕西西安)。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

柳宗元出身于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在此期间,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姆潭记》、《钴姆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又出为柳州刺史(所以称柳柳州),政绩卓著。宪宗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初八(819年11月28日)卒于柳州任所。交往甚蕃,刘禹锡、白居易都是他的好友。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富于战斗性,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哲学著作有《天说》、《天时》、《封建论》等。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刘禹锡保存下来,并编成集。有《柳河东集》。

第三篇:捕蛇者说

课 题:

《捕蛇者说》

内蒙古呼伦贝尔莫旗欧肯河学校

李 慧

课 题:《捕蛇者说》

教学目标: 1.了解“说”的特点;

2.理解本文衬托、对比写法;

3.掌握积累本文的文言词语(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4.认识柳宗元同情人民、痛恨苛敛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1.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2.“说”的体裁特点;

教学难点:

正确评价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讨论、点拔、朗读; 教 时:共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介绍作者及“说” 1.白居易的《买花》“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导入,初步感受唐朝人民赋税之重,生活之艰难,并引出柳宗元的有关捕蛇的故事。2.说,一种叙事兼议论的文体。3.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字子厚,河东解(现在山西运城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唐德宗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798)又考取博学宏词科。先后任集贤殿正字,蓝田县尉和监察御史里行(即见习御史)。唐顺永贞元年(805),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任礼部员外郎。但这场改革仅历时7个月就失败了,王叔文被杀,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柳宗元的贬地永州(州治在今湖南零陵市),在当时是相当荒僻落后地区。司马是刺吏的助手,有职无权。柳宗元在这里住了将近十年,到元和十年(815)才被改派到柳州当刺史。在刺史任上取得显著政绩。但因长期内心抑郁,健康状况恶化,终于病死在柳州,年仅47岁。柳宗元和韩愈同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象生动,语言简练,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他还写了不少政治和哲学论文。在诗词创作上,善于用简朴疏淡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内容。他的诗文稿由刘禹锡编为《柳河东集》。

二、检查预习1.学生自读一遍课文,二人小组互读。2.检查下列字音掌握的情况。(检查字音掌握情况的同时,适当提示字义或词义。)

啮(niâ)御yù)得而腊(xī)之 挛踠(luán wǎn)瘘(lòu)疠(lì)当(dàng)其租入 嗣(sì)几(jī)死者 戚(qī)莅(lì)事者

日蹙(cù)殚(dān)

转徙(xǐ)顿踣(bó)

呼嘘(xū)

曩(nǎng)悍(hàn)吏 隳(huī)突 恂恂(xún)而起 缶(fǒu)谨食(sì)之 苛(kē)政 孰(shú)知 以俟(sì)夫观人风者

三、串讲翻译课文第一段

1.重点词句

(1)黑质而白章:“而”,表并列。(2)以啮人,无御之者:“以”,而,如果; “御”:抵御。②“之”:代蛇毒。①“者”:指办法。(3)然得而腊之以为饵:“然”,然而;“而”,如果;“之”,代蛇。“以”:用(它)。“为”:作,制成。(5)可以:可以(之)。(6)其始:“其”,指所要述说的事。(7)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人: “募”,征集,召募。“当”:当作。“其”:指能捕捉到蛇的人。“入”:缴纳。(8)永之人争奔走焉: “焉”,这件事。

2.讨论内容:

提问一:概括第一段的主要内容? 明确:写异蛇的剧毒、特殊用途以及永州之民争相冒死去捕毒蛇以当其租。

提问二:作者是如何写异蛇之异的?

明确:从蛇的状貌、蛇的毒性、蛇的用处三方面来突出异蛇之异。提问三:永之人冒死捕的缘由是什么?

明确:“当其租入’ “争”字形象地反映出赋税之毒比蛇毒还要厉害。

提问四:作者写这些要说明什么?

明确:由蛇之毒引出下文,蛇之毒与下文的赋税之毒形成对比。

四、串讲翻译课文第二段 1.重点词句。

(1)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吴: “者”,表停顿;“专”,独占,享有。(2)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为”:做,干;“之”,代捕蛇以抵租赋这事; “者”:指“儿死”的情况。(3)言之,貌若甚戚者:“貌”,脸色;“甚”:很。

2.讨论内容。

提问一:第2段的段意如何概括?

明确:蒋氏自述一家三代捕蛇以抵租赋之事的悲惨遭遇。

提问二:如何看待“蒋氏者,专其利三世”?他是“幸”还是“不幸”的?

明确的:他自述中三个“死”充分说明捕蛇给他家三代带来的深重灾难。“专其利三世”,其实是受害三世。“利”字的背后,隐含着无限的辛酸和痛苦。“貌若甚戚者”,表现了蒋氏难以抑制的悲痛。“专其利三世矣”,语中含有强烈的讥讽意味。

五、串讲翻译课文第三段 1.重点词句。

(1)余悲之,且日:“悲”,怜悯;“之”,代蒋氏;“且”,并且。(2)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将”,打算;“告”,告诉;“于”:及于,给;“莅”,临,统管,治理;“更”(gēng),更换;“役”,差事;“复”,恢复;“则”表连接,那么。

2.讨论内容。

提问:这段写什么?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段写作者怜悯,同情蒋氏的不幸,并告诉蒋氏打算用“更役复赋”的办法为他解除不幸。通过将“赋税”和“捕蛇”两件事联系起来,引出下文蒋氏的大段控诉。

六、师小结。

七、作业练习

1.巩固字词,熟悉课文。2.翻译课文一、二、三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检查字词。2.指名口译一、二、三段重点词句。3.课文内容回顾。

二、串讲翻译课文第四段 1.朗读课文。

2.解决重点词句,了解内容。(1)蒋氏大蹙,„„则久已病矣。”

“涕”:眼泪。“君”:敬称。“将”:打算。“之”:代自己,我。“斯”:这。“甚”:厉害。(这几句写蒋氏极为悲哀地回答作者,说恢复他的租赋给他带来的不幸要远比捕蛇给他带来的不幸大得多。)

(2)自吾氏三世居是乡,„„而吾以捕蛇独存。

“自”:从。“是”:这。“岁”:年。“生”:生活。“日”,名作状:一天天;“蹙”,紧迫,减缩。“竭”:穷尽。“而”:因而。“触”:接触,冒着。(这几句是蒋氏自述乡邻在这60年间“非死则徙”的不幸遭遇,他自己却由于捕蛇抵赋而存活下来。)

(3)悍吏之来吾乡,„„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之”:取消句子独立性。“乎”:于,在。“哗”:吵嚷,喧哗。“骇”:惊扰。“者”:指上述“叫嚣„„而骇”的骚扰恶行。“虽”:即使。“宁”:安宁。“焉”:语气词,啊;“而”:顺连。“食”:饲,喂养。“退”:归家。“而”:就。“食”:吃。“若”:像。“已”:已经。“毒”:怨恨。(这几句是蒋氏自述比起乡邻们因缴纳租赋而受悍吏骚扰蹂躏,天天遭受不幸,他干捕蛇这差事要有“幸”得多,一年中他只需“犯死”两次,其余时间就可“熙熙而乐”。这些话显然含着讥刺,含着怨愤。)

3.讨论内容。

提问:本段主要写什么?说明什么?

讲解:本段主要通过对比写永州之民在朝廷苛赋重压下“非死则徙”的悲惨遭遇,从生存情况、生活状况、危险次数和死亡先后等方面进行对比衬托,说明苛赋之害比毒蛇之害更为厉害,更加可怕。

三、串讲翻译课文第五段 1.重点词句。

(1)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乎”,于,对;“是”:代孔子的话;“以”,根据;“观”,看。“之”:代孔子之言。(2)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敛”,赋税; “毒”,害。(3)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故”,因此。“为”:为了。“之”:代上述之事。“说”:写此“说”。

2.讨论内容。

提问:结尾这段写什么?有什么作用?

明确的:引用孔子的话结束全文,点明题旨“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并简明交待写作意图“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四、讨论课文内容: 1.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简要叙述异蛇毒性之剧及其特殊的医疗功能,并交代了永州之人争相捕蛇的缘由。

第二部分(2---4):通过写蒋氏自述,揭露苛捐杂税给广大人民带来 的 深重灾难及农村十室九空的惨状。

第三部分(5):引用孔子的话结束全文,点明题旨,并简明交代写作意图。

全文以“毒”字贯穿始终。2.中心思想:

课文通过对捕蛇者蒋氏宁愿捕蛇而不愿受苛税之苦的记述,反映了封建社会下层人民遭受的苦难,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横征暴敛的罪行,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

五、课文的写作特点:

1.运用对比和反衬的手法突出中心。

(1)以蛇之毒反衬赋敛之毒,突出赋敛对人民的毒害程度之深。(2)以异蛇之毒与永州人竞相捕蛇进行对比,暗示了苛税之毒甚于蛇毒。

(3)以乡邻在苛捐杂税下,民不聊生、非死则徙、十室外九空与“吾以捕蛇独存“进行对比,说明捕蛇优于纳税,表现出赋敛之毒有甚至于蛇毒的主题思想。

(3)以悍吏来吾乡催逼租税闹得鸡犬不宁的情景与蒋氏的“弛然而卧”、“熙熙而乐“进行对比,进一步突出主题。

2.语言精练。极富文彩。

对偶句的精彩(请学生找出文中的对偶句)

六、拓展延伸

文章的结尾说“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表现出了作者的忧国忧民的情怀。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和柳宗元一样忧国忧民的文人?还记得他们的肺腑之言吗?

七、作业练习

1.熟读背诵课文;

2.《同步导学》相关练习。教后反思:

第四篇:《捕蛇者说

《捕蛇者说》中考题集锦

一.202_年浙江省上虞市

柳宗元笔下的“永之人”为何要争着去捕蛇呢?阅读下面《捕蛇者说》选段,完成1 ~ 4题。(9分)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3分)

(1)然得而腊之()(2)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3)苛政猛于虎也()

2、能统领第一段内容的一个词语是()。第二段作者引用孔子“苛政猛于虎也”的目的是要说明:(2分)

3、下列各句中“去”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⑴去死肌,杀三虫 ⑵登斯楼也,则有去国还乡

⑶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⑷挈妻子而去之走

A ⑵⑶ B ⑴⑵ C ⑶⑷ D ⑵⑷

4、翻译句子(2分)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译文:

二.202_年浙江省绍兴市

阅读下面《捕蛇者说》选段,完成题目。(9分)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耳。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1.选出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3分)()A 悍吏之来吾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 殚其地之出——出郭相扶将

C 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D 虽鸡狗不得宁焉——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3分)君将哀而生之乎? 译文:

四.202_年常州市

阅读下面《捕蛇者说》选段,完成1 ~ 4题。(14分)

永州之野产异蛇,„„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岁赋其二()(2)几死者数矣()

(3)更若役()(4)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2分)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译文:

3.蒋氏的两次“戚”,各为了什么而“戚”?作者的两次“悲”,又各是为了什么?用自己的话加以简要回答。(4分)

蒋氏的两次“戚”:

第一次: 第二次:

作者的两次“悲”

第一次: 第二次:

4.阅读下面短文,结合《捕蛇者说》选段的内容,完成文后问题。(4分)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②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③。”而曰:“然。昔者吾舅④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⑤识之,!”(选自《礼记·檀弓》)

注释:①[式]同“轼”,这里作动词用。②[子路]孔子的学生。③[壹似重有忧者]意思是好像有很悲伤的事情。④[吾舅]我的公公。⑤[小子]长辈对晚辈的称呼,这里指子路。

(1)文中横线处删去了原文中的一句话,请根据文意把它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答:

(2)如果用“为免赋税甘愿冒死捕毒蛇”来概括《捕蛇者说》选段的内容;那么,对上文的内容应怎样概括?把它写在下面横线上。(不要求对对联,字数相同、结构大致相近即可。)

答:

五.202_年上海市

阅读下面《捕蛇者说》选段,完成1 ~ 4题。(13分)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6分)黑质而白章()以啮人()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

岁赋其二()当其租入()2.选文作者是(人名)。写出教材中该作者另一篇文章的标题:《 》。(2分)

3.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言之,貌若甚戚者。

译文:

4. 选文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永州异蛇的特征。(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六.202_年江苏淮安卷

阅读下面《捕蛇者说》选段,完成1 ~ 4题。(14分)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耳。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①君将哀而生之乎()②殚其地之出()

③犯寒暑()④又安敢毒耶()

2.下列四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而乡邻之生日蹙/可计日而待也 B.竭其庐之入/其真不知马也 C.悍吏之来吾乡/主人处处款之 D.虽鸡狗不得宁焉/虽欲言,无可进者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译文:

②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译文:

4.选文叙述蒋氏和乡邻的遭遇,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从中找出一组对比句,结合选文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原句:蒋氏 乡邻

作用:

七.202_年湖北省十堰市

阅读下面《捕蛇者说》选段,完成1 ~ 4题。(12分)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乎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驰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己后矣,又安敢毒耶?”

1.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

①君将哀而生之乎()②而乡邻之生日蹙()③又安敢毒耶()④曩与吾祖居者()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译文:

3.选出下面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2分)A.选文第一段,表达了作者对百姓苦难生活的同情。

B.“安敢毒耶”回应前文,说明整个大段叙述都是对“若毒之乎”的回答。C.蒋氏自述的这段话,要表达的核心意思是“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己后矣”。

D.“说”这种文体比较注重文采,如选段大量使用排比句、对偶句就体现了这个特点。

4.蒋氏的自诉,自始至终采用了对比的手法,请具体分析一处“对比”,并说明其作用。(4分)答 对比句:

作用:

八.阅读下面《捕蛇者说》选段,完成1 ~ 10题。(21分)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感毒耶?”

1.选择加点字注音和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2分)

A.而乡邻之生日蹙(cù)蹙:窘迫。B.谨食之,时而献焉(sì)食:吃

C.曩与吾祖居者(nǎng)曩:从前。D.蒋氏大戚(qī)戚:悲伤

2.文中“殚其地之出”中的“殚”的意思是,“则久已病矣”的“病”的意思是。(2分)3.“向吾不为斯役”一句中的“斯役”指的是(用文中的词语填空)(1分)

4. 把下列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2分)

(1)号呼而转徙

(2)以尽吾齿

5.(1)依据选文内容,把下列选项按对比的内容两两组合,将它们的字母填入括号内。(3分)

A.蒋氏以捕蛇独存 B.乡邻之旦旦有是 C.乡邻鸡犬不宁 D.乡邻非死则徙 E.蒋氏弛然而卧 F.蒋氏一岁之犯死者二

()()()(2)以上三组对比是围绕选文的哪一句话展开的?把这句话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

6.“余”问蒋氏:“若毒之乎?„„”蒋氏在叙述了60年来乡邻们和自己的遭遇后说:“今·

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感毒耶”从这句话来看,蒋氏是否怨恨捕蛇这差事?为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答: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是进也忧,退也忧 B.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 人不知而不愠 C.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D.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8.理解文段内容,按要求填空。

(1)本段文字引述的是蒋氏悲痛的哭诉,表明全段答话核心的一句话是:(1分)

(2)蒋氏把自己跟乡邻的遭遇作了两次对比,请用一句话(尽可能用文中的词语)概括回答对比的结果。(2分)

9.对下面句子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蒋氏听说要恢复他的赋税竟然大哭起来,“赋敛之毒”可知也。

B.“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该句引起下文,直贯至“捕蛇独存”。极言赋敛之苦。

C.后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应这样划分:而/乡邻之生/日蹙

D.“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的意思是:(捕蛇)回来后就可以很有滋味的吃着那土地上所有的东西,以满足我牙齿的需要。

10.蒋氏捕蛇九死一生,却不以捕蛇为苦,反而自得其乐。造成这种反常心理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请用一句话回答(不超过10字)。(1分)

答:

九.阅读下面《捕蛇者说》选段,完成1 ~ 4题。(10分)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感毒耶? 1.用“/”标示下面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只要标一处)(1)虽鸡狗不得安宁焉(2)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2.解释加点的词语。

(1)谨食之,时而献焉()(2)以尽吾齿()

(3)则熙熙而乐()(4)今虽死乎此()3.下面加点词的用法或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B 吾恂恂而起

其真无马耶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C 岂若若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D 又安敢毒耶

桓侯故使人问之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4.这段文字以乡邻们被悍吏来乡逼索租赋闹得不得安宁,跟蒋氏“ ”作对比(用原文语句回答),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十.阅读下面《捕蛇者说》选段,完成1 ~ 4题。(10分)

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感毒耶?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其()谨()之()齿()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译文:

3.“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一年里冒死亡威胁的只有两次 B一年里冒死亡威胁的大概两次 C.一年里犯死罪的人只有两个。D.一年里冒死亡威胁的人只有两个。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B.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C.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D.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捕蛇者说》中考题集锦答案

一、答案:(9分)

1、(1)腊:把肉晾干(2)俟:等待,含有“希望”之意(3)于:比

2、赋敛之毒甚是蛇

3、D

4、谁能想到横征暴敛的毒害比这种毒蛇还要厉害呢!

二、答案:(9分)1.D 2.你要哀怜我,并且使我活下去吗? 3.苛捐杂税给老百姓带来了深重灾难。

三、答案:(13分)

1.彻:笔直照射 齿:年龄 2.B 3.(1)忽然游到远处去了

(2)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

(3)冒着严寒酷暑 4.(1)唐 柳宗元

(2)动静结合 对比、衬托 “赋敛之毒” 异蛇之毒

四、答案:(共14分)1.(1)每年(2)几乎、多次(3)更换(4)冒着

2.(我)现在即使死在捕蛇这件事上,比起我乡邻们的死已经是死在后面了(或晚多了、活得长了等),又怎么敢怨恨呢? 3.蒋氏的第一次“戚”,为自己所“专利”工作的艰险而忧伤;

第二次“戚”,为担心失去自己的捕蛇专利恢复纳税而忧伤。

作者的第一次“悲”,为蒋氏一家的不幸遭遇而悲伤(为个人);

第二次“悲”,为广大人民受到的赋敛之毒而伤悲(为社会)。

4.(1)苛政猛于虎也(2)为逃苛政宁可山野伴猛虎。

五、答案:(13分)1.表并列 咬 动词把„„晾干 止、治愈 征收、敛取 抵 2.柳宗元 《小石潭记》 3.他说这些话,脸上好像很忧伤的样子。

4.外形 毒性 医疗效用

六.答案:(14分)

1.①使„„活下去 ②用完 ③冒着 ④怨恨 2.D 3.①假如我以前不干捕蛇这件差事,那么早已经困苦不堪了。

②回来之后,就很有味地吃着地里长的东西,来过完我的岁月。4.原句:

第一组:蒋氏:吾以捕蛇独存 乡邻:非死则徙而 第二组:蒋氏:弛然而卧 乡邻:岁鸡狗不得宁焉

第三组:蒋氏:盖一岁犯死者二焉 乡邻: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作用:

①强调捕蛇者的不幸比不上缴纳赋税的不幸。

②突出乡邻在沉重赋税下的痛苦遭遇。③衬托赋敛之毒。

④ 表现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七、答案:(12分)

1.使„„活下去 一天天地 怨恨 从前

2.(假使)从前我不当这个差,就早已困苦不堪了。3.C 4.选段中有三处对比:

①乡邻“十室九空”与蒋氏“以捕蛇独存”形成对比;

②悍吏扰民鸡犬不宁的情形与蒋氏“驰然而卧”、“熙熙而乐”形成对比; ③乡邻“旦旦有是”与蒋氏“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形成对比。

作用:突出(衬托)了“赋”的不幸甚于“役”

或突出(衬托)了“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八、答案:(21分)

1.B 2.尽 困苦不堪 3..捕蛇

4.(1)(被苛税所迫)哭喊着辗转迁移。(2)来过完我的岁月。5.(1)AD BF CE(2)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吾赋不幸之甚也。

6.蒋氏并不怨恨捕蛇这件差事,因为他认为:即使现在死在捕蛇上,比起乡邻的死已经晚多了,怎么敢怨恨这差事呢? 7.C 8.(1)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2)第一次:乡邻非死即徙,十室九空,自己却“以捕蛇独存”。

第二次:乡邻们鸡犬不宁,自己则“弛然而卧”“熙熙而乐”。

9.D 10.苛政猛于虎也(或:赋敛之毒甚于蛇)

九、答案:(10分)1.(1)虽鸡狗/不得宁焉(2)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2.(1)小心(谨慎)(2)年龄(岁月)(3)快乐的样子(4)即使

3.B 4.驰然而卧(熙熙而乐)

十、答案:(10分)

1.那 小心的 它(代蛇)年龄(岁月、日子)

2.(献蛇)回来就可以很有味的吃着那土地上生产的东西 3.A 4.B

第五篇:捕蛇者说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捕蛇者说》教案2 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借事说理的方法。

2、了解本文运用衬托对比,突出中心思想的写法;理解文中“而”的用法。

3、认识封建统治者横征暴敛、残酷掠夺劳动人民的罪行,体会作者同情人民疾苦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叙事和议论之间的关系,了解对比和衬托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掌握“而“字在本文中的多种用法,体会文中蕴涵的作者对人民疾苦的同情。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蛇”在我们心目中是什么样的形象?下面请同学来谈一谈。

2、想到了蛇,同学们就联想到了“凶狠、残忍”这些词语,就感到恐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柳宗元又是怎样说说捕蛇人的事的。(板书课题,作者)

二、题目理解:“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名,跟现在的杂文大体相似,是借一件事或一种现象来表述作者对某些事物或问题的见解。“捕蛇者说”就是借蒋氏捕蛇一事来表达作者对政府向民间征税问题的看法。

三、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西)人,世称柳河东。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也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家和诗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早年曾在朝中做官,政治上有抱负,有理想。唐顺宗永贞元年(805),王叔文执掌朝政,采取了一些改革政治的措施,如取消巧立名目的额外赋税,查办贪官污吏等,史称“永贞革新”。柳宗元积极参加这次革新,是核心人物之一,被任命为礼部员外郎,这年他32岁。这次革新很快就失败了。王叔文被杀,参与者都被惩处,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十年后,柳宗元又被贬到更荒远的柳州任刺史,最后死在柳州。死时才46岁。《捕蛇者说》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时写的。

四、教师范读课文(或听录音)

1、要求读音及正确的文言停顿。

2、注意与蒋氏的对话的语调。

五、正音(读准以下字的音)

啮(niâ)腊(xī)挛(luán)碗(wǎn)瘘(1òu)疠(lì)当(dàng)其租入 嗣(sì)几(jī)死者数(shuò)矣莅(lì)蹙(cù)殚(dān)踣(bó)死者相藉(jiâ)囊(nǎng)隳(huī)恂(xún)缶(fǒu)谨食(sì)之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熙(xī)以俟(sì)夫(fú)

六、读第一节,回答:

1、本节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交代永州之民争着捕蛇的原因。

2、永州异蛇之剧毒表现在哪里?

明确:“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3、,毒蛇的特殊医疗功效是什么?

明确:“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蛇有剧毒,为什么“永之人争奔走焉”?

明确:因为“太医以王命聚之”,捕蛇可以“当其租入”,暗示了“赋敛之毒有甚是蛇”。

七、布置作业

完成知识积累一、三

第二课时

一、读第二至四节,回答:

1、概括大意

明确:写了蒋氏祖孙三代冒死捕蛇的悲惨遭遇以及蒋氏的哭诉。

2、第二节中作者写“专其利三世”,不说“受其害三世”?

明确:因为捕蛇能抵交税收,虽然这种“利”是冒着生命危险换来的,抒发作者内心的悲愤之情,“专其利三世矣”,语中含有强烈的讥讽意味。

3、第三节主要讲了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明确:作者提出“更役”“复赋”的建议。表达了作者怜悯之情,作者同情蒋氏的不幸。

4、第四节主要写什么?说明什么?

明确:本段主要写蒋氏的哭诉,写永州之民在朝廷苛赋重压下的悲惨遭遇;说明苛赋之害比毒蛇之害更为厉害,更加可怕。

5、第四节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方法来写苛政之毒,请找出。并说说这些对比在文中的作用。

明确:对比

(1)蒋氏一家与乡邻们的存亡情况:而乡邻之生日蹙(cù),殚(dān)其地之出,竭(jiã)其庐之入。号(háo)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bó)。触风雨,犯寒暑,呼嘘(xū)毒疠(lì),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nǎng)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2)两者不同的心境: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xún)恂而起,视其缶(fǒu),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3)两者遭遇危险次数的多寡: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xī)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4)两者死亡时间的先后: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xī)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作用:揭示蒋氏宁愿冒死捕蛇而不愿意恢复赋税的原因: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衬托:写蛇剧毒,是为了衬托捕蛇之险恶,以捕蛇之险恶衬托赋敛之苛酷,揭示了赋敛之毒甚于毒蛇的残酷现实。

6、本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体会其表达作用。

明确: 对偶: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从正面写出了乡邻的困苦。

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从侧面写出了乡邻的不安。排比:

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反映出苛捐杂税给乡邻们带来的灾难。

二、读最后一节,回答:

1、概括大意

明确:得出结论: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表达了作者观点,并交代了本文写作意图。

2、“余闻而愈悲”照应前文的哪一句?“悲”在此可理解为什么意思?

明确:照应“余悲之”,“悲”可理解为同情。

3、作者从“悲之”到“愈悲”,从“疑”到“犹信”,原因是什么?这样有什么好处? 明确:作者开始听蒋氏介绍身世时,因为没有具体真切的感受,所以只是“悲之”,对苛政之毒只是“疑”,而当他听完蒋氏的一番血泪控诉后,作者思想感情发生了变化,他真切感受到了劳动人民的苦难,切实感到苛政之毒,所以“愈悲”,“犹信”。这样写自然得出了“赋敛之毒有甚是蛇”的结论。

4、揭示全文中心思想的句子是?

明确: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5、本节体现的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明确:把解除人们痛苦的希望寄托在最高统治者身上。

6、本节文字中流露了作者什么感情?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明确: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对当时黑暗社会现实的不满。

三、写作特点

本文写作上有两个突出特点:

①、衬托:写毒蛇之害以衬托重赋苛政之害。捕蛇以抵赋,蒋氏之祖、父死在这上头,而蒋氏却甘愿干此差事,这就令人心悸地看到“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②、对比。以其乡邻60年来由于苛赋之迫而“非死则徙”的遭遇与蒋氏“以捕蛇独存”的状况作对比,触目惊心地表明“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

四、字词归纳小结

(一)虚词

1、而

“而”在两个词语中间,可以表示前后词语的并列、承接、转折和修饰等关系。试指出下面各句中的“而”各表示哪一种关系。

①黑质而白章(并列)不译

②然得而腊之以为饵(承接)然后

③吾恂恂而起(修饰)不译

④而吾以捕蛇独存(转折)可是,但是

⑤君将哀而生之乎?(并列)并且

2、之

①的:“永州之野多异蛇”。

②取消句子独立性:“悍吏之来吾乡”。

③代词:“问之,则曰”(代人,他)“君将哀而生之乎”(代自己,我)“今吾嗣为之十二年”(代事)“以啮人,无御之者”(代物,蛇)“言之,貌若甚戚者”(代话语)

3、以

①如果:“以啮人,无御之者”。②用,拿:“太医以王命聚之”。③因为:“而吾以捕蛇独存”。④根据:“今以蒋氏观之”。

⑤表目的:“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4、焉

①兼词,于此:“永之人争奔走焉”。②之:“时而献焉”。

③语气词:“今其室十无一焉”。

5、乎

①(句末)吗:“君将哀而生之乎?”

②(句末)呢:“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③(句中)在:“叫嚣乎东西”。

6、于

①在:“吾祖死于是”。②给:“余将告于莅事者”。③及于,到:“积于今六十岁矣”。④比:“苛政猛于虎也”。

(二)实词(一词多义)

1、为:①作,制成。“然得而腊之以为饵”。②做,干。“今吾嗣为之十二年”。③为了。“故为之说”。

2、已:①离去,意为医治。“可以已大风”。②已经。“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3、赋:①征收。“岁赋其二”。②租赋。“孰知赋敛之毒„„”

4、疠:①恶疮。“可以已„„瘘、疠’。②疫病,疫气。“呼嘘毒疠”。

5、入:①缴纳。“当其租入”。②收入。“竭其庐之入”。

6、岁:①每年。“岁赋其二”。②年。“积于今六十岁矣”。

7、甚:①很。“貌若甚戚者”。②厉害。“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③超过。“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8、若:①好像。“貌若甚戚者”。②你。“若毒之乎?”

9、毒:①怨恨。“若毒之乎?”②有毒的。“呼嘘毒疠”。

③害。“孰知赋敛之毒„„”

10、生:①活,存活。“君将哀而生之乎?”②生活。“而乡邻之生日蹙”。

11、食:①吃。“退而甘食其土之有”。②sì,饲。“谨食之”。

12、观:①看。“今以蒋氏观之”。②考察。“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五、布置作业

1、熟读全文,背诵“蒋氏大戚„„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2、作课后练习。

六、写作:续写《捕蛇者说》

短暂的幸福

残阳渐渐沉入地平线,那片迷人、绚丽的晚霞失去了灿烂的色彩,残留下一片悲哀的夜空。风不停地刮着,枯萎的叶子飘落,残枝嘎吱嘎吱地响着。草地里有那么几只蛙儿哀叫着,多么地凄凉、悲惨。月牙发出的光有些暗淡。在床上依旧辗转反侧睡不着的蒋氏,终于还是下定决心,再一次去看存在缸里的蛇。因为起身的吱吱声惊醒了老伴,他老伴对他说:“你已经看了三次了,没事的,快睡吧!”可固执的他再次掀开木盖,直到看到安静地躺在缸里的蛇,心才安了些。沉睡了,可还是会不时地梦见自己家人因捕不到蛇,被迫迁徙,被饿死在路上等等的噩梦。邻居家的门被风吹得吧嗒吧嗒作响,甚至还有饿狗不住地哀叫。柳宗元的《捕蛇者说》一文被皇上阅读了,皇上召见柳宗元问他缘由。柳宗元问皇上:“皇上,请问人什么最重要?”皇上冷笑道:“命,没命什么都做不了。”柳宗元笑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笑又接着问:“百姓宁愿冒生命危险去捕蛇来抵税,皇上对此有何看法呢?” 过一会儿,皇上恼怒了,指责柳宗元是在批判他,可柳宗元面不改色地接着说:“皇上,您不信的话,您也应该相信治麻风症的药引吧,就是百姓捕那蛇来抵税的。”皇上此时才恍然大悟,彻底无语。立即下圣旨,让柳宗元担任,拨款救济百姓,让柳宗元安顿百姓。柳宗元此时心里长长吁了一口气,心里想百姓们的那片天空终于变成蔚蓝了。村子里恢复了以往的热腾气息,不再死气沉沉,迁徙后回来的人们喜极而泣。蒋氏跟妻儿搂在一块哭了好久,为终于解脱而庆幸、欢呼。他走向装蛇的大缸。小心翼翼地捉起蛇,高高举起,激动地说:“以后的日子不再靠你了。”激动地连手都颤抖起来,一不小心,蛇恨恨地咬住了蒋氏,蒋氏颓然地倒在了地上,此时他的妻子儿子哭成了一片。蒋氏兴衰录

大家好,俺姓蒋,叫啥俺已经不记得了。为啥?以前俺风光的时候,任谁都叫俺“蒋先生”、“蒋老板”,没人叫俺的大名,久了就忘了。啥?你说一个要饭的,咋会是一个老板?唉,这事可就说来话长了„„ 想当初,俺祖上三代捉蛇。俺的爷爷跟爹都被蛇给咬死了。俺命好,没给咬死,但也几次差点玩完了。有一天,一位叫柳宗元的贵人看见俺捉蛇,就来了解情况。俺把俺的情况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地详细地作了汇报。他听了以后也很同情俺,回去写了一篇《捕蛇者说》发表在《永州日报》上了。这一发表可不打紧,立刻掀起了轩然大波啊,同乡都说俺命好啊,都上报纸了。俺也给乐坏了。永州的领导说了,蒋氏生活很苦,几次差点死在捉蛇上,鉴此小组决定给予扶贫政策,减免税收。俺一听真是那个乐啊,几天没睡着啊。感谢政府啊!于是俺决定,继续捉蛇。为啥?开养蛇场呗!大蛇生小蛇,小蛇长大再生小蛇,无穷无尽啊!主意一定,俺就开始工作了。每天起早贪黑,风里雨里地捉蛇,蛇一多,家里放不下了,再放蛇就打架了。俺就寻一块空地,盖了间小房,种上点草,就把蛇放进去养了。这样一来,俺的养蛇场越做越大,这蛇除了用于药用外,俺还开了一个蛇肉酒楼,里面全是蛇肉菜肴,还有蛇酒,大补啊。这下俺可风光了,身上穿着绫罗绸缎,手上三个戒指,可把俺给乐坏了。州领导见他们扶贫有成效,隔三岔五的来俺这儿道喜啊,俺当然欢迎啊,就请他们吃蛇宴,喝蛇酒。末了他们要交钱,俺说当初多亏领导赏识,不然俺哪有今天啊!不收钱。可领导执意要给。恭敬不如从命,收就收了。俺又送了几瓶高档蛇酒。后来俺跟酒楼经理说了,领导吃饭给钱就收,不给就算。后来领导又把俺当成扶贫成果,在全国范围内作经验报告,好让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俺当然乐意啊,一边作报告,一边公费旅游,美死了!那段日子,真是做梦都笑醒了!等俺作完报告回来一看,哎呀,咋俺的酒楼关门了呢?好不容易找着经理一问,才知道俺的酒楼成了领导的机关食堂了,想吃多少吃多少,又吃不完,浪费;又不给现钱,说是记在账上,打了白条,但从没兑现过。我说咋不给钱呢?经理说是俺说的,领导吃饭给钱就收,不给就算,结果酒楼被吃光了,关门了。俺连忙去看养蛇场,俺的那个亲娘啊,这哪是养蛇场啊,连张蛇皮都没有了。一问场主才知道,由于酒楼亏空,蛇的饲料就没有了。然后就大蛇吃小蛇,没被吃掉的不是饿死就是跑了。俺傻眼了,就拿着白条去找衙门,一来讨个说法,一来把钱给要回来。哪知却被冠以“扰乱社会治安”罪,收监了,一关就是三个月。出来以后,俺又回到养蛇场,一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看顿时眼冒金星。咋了?养蛇场没了,酒楼也没了!一问才知道,前些日子有一些人来查,说这是违章建筑,不但要拆,还要罚款。我说这哪是什么违章建筑啊,啥手续咱都有啊。场主说他也这么说了,可来的人不认,说是上头叫拆的。这下好了,养蛇场没了,酒楼没了,好不容易攒下的存款也被罚去了。本想从新来过,可是又接到通知:介于蒋氏已经过上小康生活,原先的扶贫政策予以取消。俺一听差点背过气去,什么破小康啊,俺都这样了,你怎么还这么坑俺啊!来报信的说这是三个月前发的通知,今天才传达下来的。俺一听也没话说了,只能自认倒霉,沿街乞讨,以此为生了。你说,俺到底是命好还是命苦啊„„哎呀,不跟你说了,听说这里是“禁讨区”,那帮城管又来抓人了。俺得先走了,改天再聊啊„„

永远的叹息

蒋氏眼泪汪汪地说完这段话后就含泪道别了柳宗元,走向捕蛇的山路了。

留下柳宗元在原地沉思:蒋氏说的这番话完全是这几十年来当地老百姓生活的真实写照,一字一句都饱含着百姓们的艰苦与悲惨。真是听者落泪,闻者伤悲。有道是“苛政猛于虎也”,今日所闻,果然如此。可是,我又能做些什么呢?

想到这里,柳宗元摇头叹息地离去了。过了几天,柳宗元又去找蒋氏。还没去到就远远地看到蒋氏家门口挂着两个白色的灯笼,他心里一惊,快步地走上前去。还没进门口,便听到了妇人和小孩的哭声,刚进屋蒋氏的尸体赫然地摊在厅中央,顿时心里明白了,心中充满了悲痛。跪坐在地上的妇人一见有人来,就用衣袖擦了擦脸上的眼泪,道:“这位大爷来寒舍,不知所为何事?”柳宗元顿首答道:“我本是蒋兄的一位故人,今日突来探访,却见如此悲惨的景象,不知蒋兄遭何变故突然离世?”那妇人一听便恸哭了起来,拉着旁边的小男孩说道:“我俩是他的妻儿,这几十年来我们这里严苛重税,夫君靠捕毒蛇抵赋税,十二年来倒也有惊无险,相安无事。谁知前日上山捕蛇时不小心反被毒蛇所咬不幸身亡。”

妇人略顿了顿,哽咽着说:“夫君一家三代都死于捕蛇这事儿上。如今儿子尚小,还不懂得如何捕蛇,难继祖业,往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啊?我俩今后拿什么去缴纳赋税啊?”说完母子二人又抱头大哭了起来。

柳宗元听了心情更加悲痛,心如刀割:如此重税,以致民不聊生,我该何为!肉食者何为啊!

一个时代的大儒哀民生之多艰的叹息永远地留在了中唐的历史坐标上„„

附:译文

永州的山野间生长一种奇异的蛇,黑色的身子而有着白色的花纹;这种蛇碰到草木,草木都要枯死;如果咬了人,就没有办法救治。但捉到它并且把它晾干,用蛇肉干制成药丸,可以用来治疗麻风,手足痉挛、颈肿、毒疮等病;还能去掉腐烂的肌肉,杀死人体内的各种寄生虫。起初,太医奉皇帝的命令来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两次,招募能够捕捉蛇的人,用蛇顶替他们的租税去缴纳。于是永州的人争先恐后地干这件事。

有一家姓蒋的,享有捕蛇而不纳税的好处已经三代了。我问他,他就说:“我的祖父死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在捕蛇这件事情上,我父亲也死在捕蛇这件事上。现在我继续干这事已经十二年了,几乎丧命好几次了。”他讲到这些,脸上好象很悲伤的样子。

我可怜他,并且对他说:“你怨恨捕蛇这项差事吗?我打算去对主管收税的官吏讲一讲,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那怎么样?”

姓蒋的听了大为伤心,眼泪汪汪地说:“您是哀怜我,想让我活下去吗?那末我干这个差使的不幸,还不及恢复我的赋税那样严重。假使当初我不应这个差,早已经困顿不堪了。自从我家三代居住此乡,累计至今有六十年了,而乡邻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窘迫。在赋税逼迫之下,他们竭尽田里的出产,罄空室内的收入,哭哭啼啼地迁离乡土,饥渴交加地倒仆在地,吹风淋雨,冒寒犯暑,呼吸着毒雾瘴气,由此而死去的人往往积尸成堆。先前和我祖父同时居住此地的,现今十户人家里剩不到一家;和我父亲同时居住的,十家里剩不到两三家;和我本人同住十二年的,十家里也剩不到四五家。不是死了,就是搬走了,而我却因为捕蛇独能留存。每当凶横的差吏来到我乡,从东头闹到西头,从南边闯到北边,吓得人们乱嚷乱叫,连鸡狗也不得安宁。这时候,我便小心翼翼地爬起身来,探视一下那只瓦罐,见我捕获的蛇还在里面,于是又安然睡下。平时精心喂养,到时候拿去进献,回家就能美美地享用土田里的出产,来安度我的天年。这样,一年里头冒生命危险只有两次,其余时间便怡然自得,哪像我的乡邻们天天有这种危险呢!现在即使死在这上头,比起我乡邻们的死已经是晚了,又怎么敢怨恨呢?”

我听了愈加难过。孔子说过:“苛政比老虎凶猛。”我曾经怀疑过这句话。如今拿蒋姓的事例来看,说的还是真情。唉!有谁知道横征暴敛对老百姓的茶毒,比毒蛇更厉害呢?因此我对这件事加以述说,留待考察民情风俗的官吏参考。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初三语文第一轮复习 《捕蛇者说》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