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互动排练的合唱教学(精选)
编辑:月落乌啼 识别码:24-992725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5-12 01:03:13 来源:网络

第一篇:互动排练的合唱教学(精选)

小学互动排练合唱教学模式初探

——童声合唱《桅子花开》的排练教学体会

传统的小学合唱教学过分注重在老师一人统领下的教学活动,很少顾及学生的需求与感受,笔者试图在小学合唱教学中采用互动排练合唱的新模式来替代传统合唱教学模式,让师生在平等、民主、和谐、相互交流的氛围之中共同完成合唱排练,并从中享受音乐之美,感受创作的快乐。【关键词】

小学合唱

互动排练

教学模式

小学的合唱教学既是小学歌唱教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通过参加合唱排练,不仅能亲身体验合唱艺术的魅力,得到旋律美、和声美和情感美等艺术美的熏陶,培养爱好音乐的情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还能增强他们的团结、协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所以如何有效地开展小学合唱教学应成为音乐教师不断探究的重要课题。

在教学中常遇到这样一些现象,那就是学生们在合唱排练中对老师让他们反复地进行发声练习、和声练习,总有厌倦和畏难情绪,加之老师给他们选唱的歌曲都是些老歌,不合他们的口味,所以练唱的积极性不高,完成演唱的质量、排练的效率也上不去。训练中,听话的学生能勉强坚持一个多小时,调皮的学生就难以集中注意力,坐不住、好动、爱闹,经常影响合唱排练的进度,师生的合作很难默契和愉快。

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在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启发下,开始在小学合唱教学中尝试互动排练的新教学模式,即合唱排练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调动学生排练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参与排练的音乐实践中,不是被动地接受训练,学唱几首歌,而是主动地与老师一道进行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排练,在平等、民主、和谐、相互交流的氛围之中共同完成合唱排练。这种互动排练模式不再是只注重合唱技巧的训练,而是通过生动有趣的音乐实践活动,让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从中受益,使他们在收获成功与自信的同时也能享受音乐的乐趣。同时,由于合唱排练是建立在师生“双主体”的互动交流之上,学生主动参与到排练活动中来,也就赋予了作品演唱更多的童趣,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排练的效果当然就好于传统合唱教学模式了。从两年多的教学效果来看,这种互动排练的新合唱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2_年我们的童声合唱《桅子花开》参加市中小学合唱比赛,获得了一等奖,得到了各级专家和师生的一致好评。下面笔者以《桅子花开》的合唱排练为案例,从作品选择、基础训练、作品处理、作品展示几个环节来阐述小学合唱互动排练教学模式的主要教学流程及教学体会。

一、作品选择

以前在选择唱什么样的童声合唱曲时总有些盲然,不知该选择哪些作品来训练学生,有些合唱曲很经典,但较成人化,难度又偏大,不适合他们的演唱,有些合唱曲教师觉得适合排练,可学生们觉得那些歌曲所反映的内容离他们太远,体会不到歌曲所应表达的内在情感,唱起来也就兴趣不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学生只有喜欢这首歌,并主动选择这首歌,才会听了还想听,唱了还想唱,越唱越来劲,越唱越有味。因此笔者认为应让学生参与到作品选择中来,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提供一些认为较适合他们练唱的作品,学生也可推荐他们喜欢唱的歌曲,然后让他们来比较,最后歌曲的选定就让学生来作主,这样他们才会对自己选定的歌曲有想学想唱的冲动。

在选择《桅子花开》时就是采用这种方法定下来的。当时我们教师提供的歌曲有《伦敦得里小调》、《茉莉花》等,学生推荐的歌曲有《桅子花开》、《歌声与微笑》等,最后在学生的一致要求下,我们还是尊重他们的意见,选定了《桅子花开》,因为他们觉得《桅子花开》很贴近自己的生活,表达了他们的心声,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们都喜欢何炅哥哥,所以很想用合唱的形式来唱他的歌。于是我们请资深的音乐老师为学生重新编配了三声部的合唱谱和钢琴伴奏谱,然后由几位音乐老师合作范唱,使学生很快就接受了合唱版的《桅子花开》,当他们的情感融入到自己熟悉与喜爱的音乐当中,对演唱作品有了浓厚的兴趣时,很快就进入到合唱排练的最佳状态之中。

二、基础训练

当合唱作品定下来之后,虽然教师的前期案头工作必不可少,但更重要的还应充分估计每个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演唱表现能力,尊重他们的兴趣与需求,只有当学生都成为了参与排练的“小主人”,他们才会为了要唱好自己喜欢的歌而主动接受合唱基础训练,排练的效率才会提高。比如在确定各声部成员时,我们就尝试将原来由老师一人说了算,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的老做法,改成了让学生们自己做 “小主人”来选定声部的新举措。学生们一听说可以自主选择声部,就争着往高声部站,人数都超过一半了。当教师说各声部成员的比例是3:3:4时,一些学生不太情愿地退回到了中、低声部,然后我们再告诉他们各声部有它特定的音色和音域的要求,且担任中、低声部的队员还应是演唱基础较好的同学时,学生们不再盲目地选择了,他们依照自己的声音条件、演唱水平开始选择适合自己的声部,各声部的队伍又有了一些变化。接着我们再让大家从各声部推选出一名有较强组织能力,音乐素质和演唱基础都较好的学生担任声部组长,由他们来当老师的小助手,和老师一道来最后选定各声部的队员,并负责带领本小组成员在排练中共同完成训练任务。由于是学生自己选择的声部,他们开始有了团队意识,在“小老师”的带领下,队员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协作精神都增强了,这样排练也就顺利了很多。

《桅子花开》的引子部分是由三声部合唱构成的四个乐句组成,曲调流畅优美,节奏舒缓,在歌曲的一开始就能较好地体现童声如天籁般的柔美音色。我们觉得这一段对于训练学生和谐统一的音色及整体和声很有帮助,因此,就将此段作为了我们基础训练的一个重要练习之一。尽管只有四个乐句,但对于学生来说要唱好它也并不容易,这其中包含了要解决音准、音色、声音的控制及整体音响的和谐统一等合唱技术难点。

训练中,我们先分别聆听、教唱各个声部,小助手们负责本声部队员的音准、节奏、咬字吐字的学唱把关,教师也分别到各声部进行指导,等学生们能轻声视唱各自声部以后,我们就采用师生或生生合作的方式进行多声部的配合练唱,并提醒学生们在唱自己声部时要倾听另外的声部,使合唱达到均衡、和谐的效果。然后请其他同学从音色、音准、节奏和声音的控制等方面来对演唱进行评价,唱得好的地方,就让他们再展示一遍,起到示范作用;唱得不好的地方,就让其他 2 同学帮他们改进,同时教师再围绕如何来唱,将正确的发声方法和合唱技术要求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或方法向学生进行讲授,促使他们逐步理解、接受和解决演唱中的难点。比如,在这段引子部分的教学中我们反复强调一个“美”字,以情带声,启发学生用美的歌声唱出美的意境和美的情感。用发“o”母音的感觉来唱“啊”,使声音竖起来,中、低声部要对高声部起一个支撑和配合作用,让旋律线条从高声部柔柔地飘出来,以达到整体的音色明亮、清脆,有立体感和层次感的和声效果。在师生的一次次练唱和评述之下,学生们的悟性很好,慢慢地在优美的琴声伴奏下,真的就唱出了甜美的意境、纯净的音色和美妙的和声,“美”的声音一下子就呈现了出来——圆润、纯净、柔美、明亮,声情并茂,令大家都兴奋不已。当学生体会到了成功,也就不再对基础训练感觉枯燥和有难度了,当他们有了自信心,体验到了团队协作的力量,学习的兴趣也就更浓了。

三、作品处理

以前在作品排练中,教师很少顾及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与情感体验,觉得只要他们能将老师的二次创作意图较好地表现出来,就达到教学目的了。结果学生在一遍又一遍的被动学唱中,对合唱排练失去了耐心,气氛变得比较沉闷,演唱激情也难以调动起来,师生都感觉排练很辛苦。笔者认为现在的音乐教学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传授音乐知识的过程,而应将它作为一个信息交流和知识再造的过程,学生不仅从老师这获得了知识、信息,分享了体验,老师也可以从学生那里收获这一切,师生应在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相互交流的教学氛围中一起去表现和创作音乐。比如我们在处理《桅子花开》的第二段:“桅子花开,如此可爱,挥挥手告别欢乐和无奈……”时,开始我们设计的是唱这一段的前四句时把速度放慢下来,以体现一种依依惜别之情,可学生们在唱了一遍之后,发现没有想像的那种意境出现,于是我们让大家来想办法,看怎样更好地把那种依依惜别的意境表现出来。于是学生们从每个声部推选出两名同学站在老师的位置上仔细地听合唱效果,体会演唱时的情感表现,没想到他们还真说出了可行的建议,有的说唱慢了之后感觉有些不整齐了,可不可以唱得弱一点,来体现淡淡的花香;有的说可以唱得跳跃一点,那样感觉会轻巧一些;还有的说应把“告别”这两个字唱得短而轻,力度唱强了就没有了舍不得离开的感觉了……学生们对“小老师”的建议很感兴趣,并一遍遍地去体会、修改,体验演唱处理是否符合歌曲所要表达的内在情感,教师也在一旁仔细地听、比较,学生们从老师赞许的表情中更有一种喜悦甜在心里,开始唱得有滋有味了,排练的效率提高了,演唱效果也十分理想。

在唱《桅子花开》的后半部分转调以后的乐句时,有位小朋友还提到了演唱中的力度变化问题,他说要唱两次“桅子花开呀开”,是不是可以将第一次唱得稍弱一点,第二次再加强,就有对比了,好象桅子花在一朵朵争相开放。可他的建议也有一些同学不同意,说转调了之后就是歌曲的高潮了,加之高低声部又是采用的轮唱形式,当然可以唱强一些,好象很多的桅子花都争着开放,这样才更美一些……

对于学生的每一次建议,教师并不急于用标准答案去束缚他们,只要他们的演唱处理能更好地表现歌曲的内容和情感,达到声情并茂的演唱效果,我们都会尊重他们的意见,同时也让大家来评一评,可行的话就按他们的想法试试,听听效果,好的就采纳,不好再改。

新课程标准倡导教学中应建立师生“双主体”的互动关系,强调在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情景中,在轻松、愉悦、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在师生、生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与交流中,共同感受、3 体验、表现、创造音乐,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笔者认为这种师生互动模式在合唱排练的作品处理阶段确实非常有效。

四、作品展示

如果说在作品处理阶段偏重于师生交流、平等合作、教学相长的教学模式的话,那在互动排练模式下的作品展示环节,教师更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创作积极性,倡导学生的合作、探究、实践、创新意识,以更加开放的师生互动方式来进一步提升合唱的演出质量,共同完成作品的最后呈现。排练中,我们先不拘一格放手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去展示作品、体现作品的内涵与情感,只要他们能积极参与,教师并不苛求学生的艺术水平,而仅仅将着眼点放在他们是否从中获得了丰富的艺术体验,是否提高了音乐学习的兴趣和音乐的审美素养上。

同学们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先分组讨论、排练,他们既可以给歌曲演唱加入其他艺术元素,如用形体动作来配合歌曲演唱,用舞蹈或情节表演来丰富音乐情绪、情感,用适当的朗诵来烘托音乐意境等;也可以自己上台当一回小指挥,将自己不一样的作品演唱处理与大家一起分享、比较;还可以大胆地说说自己对于作品展示的一些想法和建议看是否对作品表现有帮助。

当各组的同学对作品展示有了自己的整体设计方案之后,我们就让每组推选出的“小指挥”来试着排练一次,老师用DV机拍摄下来再放给大家看,比一比谁的作品创作更有新意,演出效果更加精彩。比如有位小朋友带来的设计中就在歌曲的后半部分加入了8位女生的舞蹈,她们手持桅子花翩翩起舞,较好地体现桅子花开的情境,将歌曲的情绪推向了高潮;有位小朋友带来的设计中将引子部分唱完后的第一遍主题演唱采用了独唱的形式,虽然稚嫩的童声还有点走音,但小男孩的表演充满了童趣,很可爱;最后老师也来指挥,将自己的创作设计和大家有些好的创意结合起来呈现。同学们仔细地从镜头里看着自己的表演,然后进行充分的讨论和评议,分析各组“指挥”带来的演出哪些地方很出彩,哪些地方还处理得不够好,并评出最佳设计方案。结果他们还是觉得老师指挥的是最好的,这时老师就告诉他们,这其实是同学们的功劳,老师只不过是将各组好的设计结合在一起,由于吸取了各组之长,当然效果就比较好了。

当学生们看到自己的创意被采纳,演出效果比以前的好许多之后,倍受鼓舞,创作的激情就更高了,大家又共同设计了许多好的创意,使作品的展示更加精彩。如:在引子部分的合唱之后,学生们依次让出一条路,让一对天真可爱的小朋友手牵手从后排高台缓缓走下来,小女生的花篮里放了几枝洁白的桅子花,他们用纯净的声音唱出了“桅子花开,so beauty so white,这是个季节,我们将离开,难舍的你,害羞的女孩,就象一阵清香,萦绕在我的心海”,两个小朋友纯真的表演非常可爱,较好地体现了歌曲的意境;在歌曲的高潮部分学生们突然将藏在身后的白色桅子花争相展现,很好地烘托了桅子花开的惊喜场景,将歌曲进一步推向了高潮;最后同学们轻轻挥动着手中的桅子花,声音渐渐远去,仿佛只留下淡淡的桅子花香还在空气中飘散……这些好点子都是孩子们凭直觉感受与想象编排出来的,有些创意连我们都想不到。在学生的脑海里有着与成年人不一样的想象空间和思维方式,如果教师能尊重他们的独特个性和乐感,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与展现,为他们创造良好的音乐创作氛围,让每一位学生都体验到音乐的快乐,享受到成功的喜悦,那我们的教学就会变得更加有意义。

笔者觉得在小学的合唱教学中,采用互动排练的教学模式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所倡导 4 的“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的新理念,虽然从专业音乐角度看,小学生的合唱技能、演唱表演等音乐表现与创作的结果可能是幼稚的,但只要他们获得了创造性的音乐体验,享受到了合作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受到了合唱艺术美的熏陶,提高了音乐审美素养,丰富了情感体验,启迪了心灵,陶冶了情操,其创造结果是否符合成年人的音乐创造标准就没那么重要了。因此,在小学合唱教学中以一种新的互动排练教学模式来代替按部就班的由老师一人指挥练声、学歌、演唱三步曲式的合唱教学模式是很有价值的教学尝试,值得我们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作更深入的研究、探讨和完善。

第二篇:合唱排练方法

合唱歌曲不是每个人都从头到尾一直唱下来的,当中穿插有合声、轮唱、领唱等形式,所以,为了在排练和演出时有利于声部间的配合,便于指挥、合唱、领唱三者间的合作,合唱队形要合理编排,通常是略成弧形。

基本的合唱队形确定后,就是如何来编排了,编排队形时主要从这几条考虑:

1、通常是中间高,两侧低,由低到高为大个到小个的顺序,也可根据台子的高低来确定前后排的个头。

2、一声部在右,合声在左,这样便于指挥。

3、把一些唱得比较好的最好放在中间的位置上,这样便于带动大家,也是合唱队的支柱,中间也是麦克风的位置。

4、领唱和朗诵通常在第一排的左侧,突出的一个位置,也可在队形中间。

学校合唱团的类型和编制: 幼儿歌唱小组:7岁以下幼儿组成,人数5至20人,声部为齐唱.低幼歌咏队:小学低年级学生组成,人数10至40人,声部为主二声部.童声合唱团:小学三年级至初中一年级学生组成,人数40至80人,声部为二声部至四声部.排练注意: 合唱团团员声部的选择(分声部)注意: 1.学生的音域情况;2.学生的音色情况;3.音量平衡的需要;4.学生个人的愿望;5.学生音色的变化情况;合唱声部分部的划分: 二声部:高声部(c1-f2)低声部(a-d2)三声部:高声部(c1-2)中声部(a-2)低声部(g-d2)四声部:高一(S1),高二(S2),低一(A1),低二(A2)合唱队形排列:排练时的座位最好按演出的队形排列.合唱排练的步骤: 1.介绍歌曲,范唱;

2.视唱曲谱(用轻声唱,应让全体视唱各声部曲谱):

3.分声部唱歌词(可只唱自己的声部,要求在音准,节奏,发声,吐字等方面都会唱好):

4.合唱练习(克服难点,对手势,歌曲形象的理解); 5.艺术处理(整个排练过程中都要注意歌曲艺术形象的塑造)合唱队的队形安排有这几种方式: 1.——男低音声部——男高音声部—— ——女高音声部——女低音声部——

这种优点是两个外声部靠在一起保证合唱的音响框架;两个内生部靠在一起使和声达到最大程度的融合。2.——男高——男低—— ——女高——女低——

这种的优点是突出了高声部与低声部的合作关系,不足之处是内声部相隔较远。3.——男低——男高——

——女低——

——女高——

这种的优点是旋律突出,男声部在后面能沉住声音。另外,如有钢琴伴奏,钢琴一般置于合唱队的左侧。注意:所有的队形均需站成弧线状

第三篇:合唱排练感想

合唱排练的感想

本届大学研究生合唱比赛即将在10月29号举行,生环学院这次有80多人参加了这次合唱比赛的排练。在这次排练的将近十天里,训练是艰苦的,往往两三个小时结束后大家的嗓子都沙哑了,但训练又像品尝一杯香茗,苦中有甜,体会良多。

刚开始排练的时候,声音的效果还停留在同学们的个人艺术的交织状态,有些散乱。随着排练的深入,在那位音乐系美女的指导下,我们慢慢懂得用丹田之气来驾驭我们的歌声,让声音在我们的胸腔和头腔中回荡,音乐渐渐的能从我们的演唱中感受到气势和力量。我们存在先天的不足,更需要利用各种技巧、训练和投入进行弥补。分声部、试音、选歌这些看似简单的准备工作背后实则是指导老师经过多方面综合优化的结果。

每次合唱之前都需要进行开声练习,这样的训练是后续训练的根基,尤为重要,却也最为枯燥。即便如此,同学们仍然热情不减,在训练和选歌过程中做出了积极的参与,每当遇到不懂的声乐问题时,更是踊跃提问、认真学习练唱。

从训练伊始的腼腆到现在的敢于放声歌唱;从原先的生疏、走音到现在对曲调的基本掌握;从原先明显的抢拍拖拍到目前能够基本做到“步调一致”。这些进步都是有目共睹的,也是我们八十几个同学辛苦练习,团结奋斗的结果。

在这次合唱比赛的排练中,我还认识了生态学,民族生态学,植物学的很多新同学,和他们有一些很好的交流。我想其他同学也和我一样,通过这次合唱比赛的排练,大家都结实了很多新朋友,使得我们生环学院的各个专业的研究生能够互相了解,增进友谊,使得我们生环学院的研究生更加团结,更具有凝聚力。

研究生不因仅仅是局限于在书本和图书馆中的学习,更应该积极与外界接触,挥洒青春的汗水。

当我们每个人把自己当成这个集体重要而又平凡的一分子,为这个集体的荣誉而默默付出,耗费心力的时候,我想这次合唱比赛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这是对我们的精神和品格的一次有声的陶冶。

预祝生环学院在这次比赛中获得优异的成绩。

第四篇:合唱排练手记

202_年4月2日比赛通知

集团公司党委下发了《关于举行集团公司庆祝建党90周年“凝心聚力、唱响红歌”歌咏会的通知,紧张的筹备工作至此开始。合唱队报名、联系排练老师等工作稳步推进。

202_年4月30日选材

报名工作顺利完成,最后组成了78人的合唱团,7位处领导也参与其中,给了大家极大鼓舞。4月30日是上报参赛曲目的日子,处领导跟老师几经磋商定下了两首曲目——《建设之歌》《越来越好》。《建设之歌》作为我们处自己的歌,铿锵有力,行进节奏,此歌难度不大,但一定要唱出气势,唱出老师后来提的要求。《越来越好》是独唱改为合唱的,且歌曲的处理及伴奏有一定难度,男生的二声部的配合具有挑战性,要唱出欢快的感觉。最后就是这两首歌伴我们走过了整整一个半月的时间。我们因这两首歌走到了一起,感动在一起,建设处这个集体的荣誉感在随后的日子里更加强烈!

202_年5月6日——6月14日排练的日子

5月6日,合唱队第一次排练。第一次人来的很多,只有个别同志因为有事没能参加。我也见到了前期只有电话联系的省歌舞剧团男高音张红兵老师。老师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帅,当然当张老师开口说你好时,顿时那醇厚或者用纯美来形容的音质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呵呵,大家懂的!先是开声,其实后来在张老师的说教下,才知道开声很重要,然后就是跟着张老师练歌。第一次总归唱的不是太好,《越来越好》这首歌男生的二声部大家完全没有掌握,全是跟着宋祖英的调在唱,男的唱到女的调上来了,现在想想要是大家都是简谱就Perfect了!《建设之歌》本以为是自己的歌会唱的很好,但是有些地方的调唱的还是不对,当然离张老师说的:声音向后靠,“装粗”的距离相差甚远。不过我们总归有了好的开始,一切都在向前进。

5月9日—5月30日,这段时间我们保持了每周两次的排练时间。由于我们处大部分员工身处工地,工作任务繁重的原因,这段时间的排练所到人数每次都不

齐。但来的队员都全情的投入到排练中。两首曲目的调我们已经能够基本唱正确,只是形成了一个雏形,离张老师的要求还是有一定距离。

6月3日,指挥汪平老师第一次给予了我们指导。不得不说,我们完全被汪老师铿锵有力、幽默风趣的指挥风格所带动。队员汪霞说:“汪老师第一次出场给我们指挥时,我看着他,突然间所要做的动作、要唱的歌全忘记了,被他的面部极富神采的表情震住了!”是的,我也被震住了!至此,我们每次排练在汪老师的指挥下,在张老师的领唱下,一步一步的向前迈进。

6月10日,处领导全部参与其中,苏处亲自带头,每一位处领导跟普通的合唱队员一样都站在队伍当中,一站就是2个小时,从歌唱、动作等各个方面全面学习。大家的歌唱情绪也被带动!

接下来的日子我们进步很快,每一次排练大家都很认真,连休息时大家都围坐在两位老师身边,探讨歌唱的技巧以及注意事项。离6月15日预赛的日子也越来越近,大家都为此做着最后的准备!

202_年6月14日预赛彩排

6月14日,这一天在大家看了也许很平常。但作为参与其中的我来说,其实是有点紧张的。6月15日上午9:30就开始比赛,早上留给大家走台的时间非常短,如果在6月15日早上走台,意味着大家最迟就得4:30分起床!显然这对我们比赛是非常不利的。最后在办公室的有力协调下,我们终于定在6月14日的下午去彩排。车辆安排、人员集中,彩排注意事项、合肥大剧院的进场路线等等都需要安排。但是我想说:我们的集体还是很有素质的!大家有条不紊,听从着每一排的排长的安排,于6月14日下午16:00就到达了合肥大剧院准备彩排。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我们也顺利的熟悉着第二天比赛的进场路线,最终我们踏上了第二天比赛的舞台。在张老师和汪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抓紧熟悉歌唱、熟悉动作!在仅有五分钟的时间内,每一位队员都在寻找着自己的心里的位置、感觉,为第二天的正式比赛做着最后的冲刺!

202_年6月15日预赛

6月15日预赛,我就用最朴实的时间记述来描写吧,也许只有在这样的流水作业中大家才能看到我们的付出。5:30分第一排女队员已经全部到处里化妆,当然也有象婷婷、小兰等更早到的!6:30分第二排女队员全部到处里化妆。6:20分,这次合唱做出重要贡献的服务组也把热腾腾的早餐送到了我们面前。还有我们亲爱的洪军洪大秘和摄影师也来到了现场捕捉着在他们镜头里的花絮。8:30我们准时出发前往合肥大剧院。9:05我们准时走台,这次走台伴奏也跟着进行,第一首《建设之歌》没有问题,但第二首《越来越好》时进行到第二段大家做动作时明显感觉伴奏慢了!所以大家的动作也就参差不齐了。离9:30分比赛的时间很近了。我赶紧联系张老师到调音台看看伴奏,原版的伴奏带我也带了,但调音师说此时换来不及了。到现在我都很奇怪为什么伴奏会出现问题!但老师说:没事,就按平时训练的上!9:30分比赛正式开始,大家的演出都很精彩,我们是上午最后一个出场

202_年6月15日预赛后的喜悦

202_年6月21日决赛

202_年6月22日赛后小记

以一种白描的手法将感受描摹,试图记录不复存在的点滴并从中感悟些什么。

感动的点点滴滴

第五篇:互动排练二部合唱

互动排练二部合唱《桑塔•露琪亚》

一、课型:合唱实践课

二、年级:高一

三、课时:1课时

四、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课是学生在第一节课的基础上,对合唱这种演唱形式已经有了初步了解,并进行了声部的合理分配,且掌握了一些发声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展开的。《桑塔·露琪亚》这首二部合唱作品的音域不宽(c¹——e²),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通过训练都能够很好的完成。主要是通过对作品中的二声部的训练与演唱,提高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了接合唱艺术的演唱形式和训练中应注意的基本要求,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五、教学目标

1、通过训练能让学生大胆、自信的演唱这首作品。

2、了解二声部合唱的训练过程与训练过程中的基本要求。

3、通过学生的实践培养学生对两个声部的听觉能力,同时让学生感受二声部的和声效果,体验合唱艺术给人带来的美的享受;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主动性与积极性。

六、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二声部的训练和作品的艺术处理。

难点:学生对两个声部在声音的协调统一、平衡和谐等方面的体会;旋律中出现的变化音也是训练过程中学生很难唱准的音。

七、教学过程

1、导入:《桑塔·露琪亚》这首合唱作品。(设问:仔细聆听音乐,是否有人熟悉这首作品?是哪个国家的民歌?采用什么演唱形式?)学生回答或教师提示引出课题。

2、发声练习:

A、热身练习:放松下巴、用“u”母音做滑行的长音练习等。(主要是积极调动发声器官和气息)

B、进行两个声部的发声练习,然后用“a”母音模唱低声部旋律:(让学生熟悉低声部的旋律和节奏特点)1、1=C 4/4

5 5 5 | 5║ a a a a a

4 3 2 | 3║2、1=C——F 4/4

¡| 7| ¡║

a

5| 4| 3║

做以上两条发声练习时要做到声音统一协调、整齐规范、平衡和谐、平稳圆润、柔和饱满。并体会声音平稳连贯和气息控制渐强渐弱的感觉。3、1=C 3/8

① i 7 6 | 5 4 4 | 4 4 4 | #2 3 3 ║

a--

② i 5 5 3 3 1 | 2 4 4 | 4 4 · 4 | 4 3 ║

a---

做以上两条旋律的模唱练习时要力求唱准旋律中的每一个音,特别要注意旋律中出现的变化音,引导学生将声音控制在气息上用气息来控制音准。同时要模唱旋律的节奏特点。

3、教唱歌曲:

①、播放歌曲的录音,学生一边聆听一边轻声跟唱。

②、教师范唱第一部分(第一部分是齐唱)。

③、教唱第一部分旋律,要求唱准旋律中的变化音;然后教师唱谱学生唱词,提示学生唱准每一个字的母音;学生齐唱,注意用气息控制声音,保持声音统一协调、整齐规范、圆润、柔和、饱满。

④、分声部教唱二部合唱部分,方法与以上相同。

⑤、两个声部合唱训练,要求每位同学在唱好自己的声部的同时用自己的耳朵聆听另外一个声部的声音,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声音,做到与另一个声部的协调、平衡。

(做以上练习时教师用钢琴伴奏带学生训练,并及时纠正学生唱得不准确的地方或提示学生调整自己的声音状态)

⑥、教师用伴奏带学生唱熟全曲,并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讨论在演唱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及时改正。

⑦、播放歌曲的伴奏,让学生一边听伴奏,一边看老师的指挥演唱歌曲。(教师引导学生如何正确的看指挥)。

⑧、简单介绍作品的类型与基本特点:这是意大利民歌中的船歌,源于威利斯常用的交通工具贡多拉(一种狭长的小船)船工所唱的歌曲。其特点一般采用3/

8、6/

8、12/8等拍子。均匀、摇晃的节奏,仿佛小船随波荡漾。

4、学生根据以上的简介,分组讨论、设计《桑塔·露琪亚》的艺术处理方法,每组派代表发言,师生共同研究,寻求最佳方案演唱,且每组选派部分学生(要求男、女生和不同声部人数搭配相当)上台演唱,其他同学认真欣赏,同时能发现合唱队员在演唱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从而培养学生互相促进、相互学习的集体合作意识。

5、播放几首由小组合形式演唱的通俗唱法的作品:让学生体会和感受组合演唱形式中的分声部演唱的和声效果,同时让学生明白合唱不仅只在美声唱法中常见,而且在通俗唱法中现在非常流行。

6、教师小结:

互动排练的合唱教学(精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