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往事依依》教案设计[五篇范文]
编辑:诗酒琴音 识别码:24-988149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5-05 23:33:13 来源:网络

第一篇:《往事依依》教案设计

王芳

一、教学目标

1、能学习并进行情况描写。

2、能学习文中的优美字句,语段。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同目标2

三、教学方法 独立合作研读课文

四、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师:同学们,自从我们学习了赵丽宏先生的《为你打开一扇门》之后,文学就在我们心中留下了初步的影子。生活中不能没有文学啊!今天,我们和于老师一起走进《往事依依》,探究一下于老师是怎样在文学作品的熏陶下步入人生之路的。(板书课题)

二、预习检查

1、注音

徜徉()()浩淼()镌刻()

2、解释

年华:

依依:

邱:

淼:

旷:

呈:

3、作者简介

三、研读课文,探讨

1、大家都已预习了这篇文章,下面,我想请一个同学把这篇文章的第1段朗读一遍,要带着感情读。在听读的过程中,同学们想一想:这一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生朗读课文第1段)

师引导:读得怎么样?(生答)还有哪个同学愿望再读一遍?(又一生读)这一次读得怎么样?

(读得有感情,好像有点意味深长)突出这点。

2、哪个词最能体现?

“年华似流水”,还有“但”字。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有些感情了,不错。让我们来齐读这一段吧。(生齐读课文第1段,感情投入,在“年华似流水”和“但”等处作重音和语调的处理。)

师:(略有夸张地范读这一句,表达出一种感慨万端的情绪)“年华——似——流水——”这几个字为什么要如此朗读呢?听到老师的朗读,你领悟到其中哪些感情? A、年华像流水一样,非常快,从小到大,一步一步就流走了,很难再回来。

B、时间过得很快,有惋惜的意味,还想让时间再来一次。

C、舍不得年华流去,有一种希望,让年华停下来,让自己重新走一次。

D、这里表达的是一种感叹,感叹时间过得很快。跟下文的转折正好联系起来。

师评:同学们说得不错。回忆往事,感慨万端,它为全文定下了感情基调,也紧扣了题目。紧扣题目的是哪一个词呢?(生齐声回答:依依)

3、请大家看书下注释,什么叫“依依”呢?在文中是什么意思?(生回答)

“依依”是留恋的意思,在文中指萦绕胸怀,十分留恋。以这里我们已基本明白,文章的第1段很重要,它有总领全文的作用,它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师边讲边板书)

4、这一段中哪两个词最重要,为什么?

“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5、下面的文章应该怎么写呢?应该回忆往事了吧?下文回忆哪些事呢?你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件事吗?这句话力求精练、准确。(生充分阅读课文,准备回答)

E、主要写于老师小时候读《水浒传》和对《千家诗》的热爱,还有国文老师对于老师的影响。

F、还有小时候在家里看山水画。还有初中读书的时候新派老师教田汉的《南归》诗。

G、看山水画不能算一件事,它只是为引出读《水浒传》的。这两者实际上是一件事。

师评价:同学们发言很踊跃,概括得也比较准确。主要写了四件事情:一是读《水浒传》,二是读《千家诗》,三是听国文老师讲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四是听新派的老师讲田汉的新诗《南归》。(师边讲边板书)

师:根据于老师描写的情景,我们也跟着国文老师背诵一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好吗?(生齐背)

同学们真不简单,没有学过,大家竟然背下来了。看来是被于老师所描写的情景感染了,也热爱上了这首词了。

6、想一想:于老师为什么要选择这几件事来回忆呢?可以讨论一下。(生围绕问题讨论)

H、因为这几件事给于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这些事都跟读书有关系,因为于老师学生时代的生活乐趣,绝大部分来自读书。

I、因为倒数第2段写了“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高尚的人”,可以看出读书给于老师很多帮助。

师评价:同学们说得都有道理,其实,这些都包含在“往往依依”里,特别是“依依”一词,“历历在目”、“记忆犹新”也是紧扣这些事。开头是总领,这一部分写了四件事,当然就是分写了。下面我们讨论一下结尾,请同学们朗读末尾两节。(生齐读末尾两节)

师:我觉得,同学们还没有读到位,没有把于老师那种深厚的感情读到位。文章开头写了:“年华——似——流水——”结尾又写道:“往往——依依——金色的回忆——唤起我——青春的激——情„„”(生情不自禁地齐声跟读起来)

师:好,我们来齐读一遍,要读出“依依”的分量,读出深情,读出前后呼应的感觉。(生齐读课文末尾两段)

师:于老师在优秀文学作品的熏陶中,成长为一位知名的教育家、著名的特级教师。好,我们还是回到题目上来吧。文章的最后两段有何作用?开头总领,中间分写了四件事,结尾应该干什么?(总结全文)

师:是的,总结全文。(师边讲边板书)同学们在文章开头抓了两个词语,结尾该抓哪些词语呢?

“青春激情”。

师:还有什么词语?

还有“不断奋进”。

师:同学们有没有不同意见?其实,两个动词“唤”和“催”也很有表现力。

它们表达了回忆往事的意义,对我们也有启发意义。

师:我想,同学们讲的这些正是于老师写作这篇文章目的之所在。请同学们把自己的理解渗透到朗读中,再来品读这两节。(生齐读课文最后两段)

师:同学们研究一下,这几件事是怎么衔接在一起的?(学生快速阅读,寻找答案)有承上启下的句子,我觉得是第3段。

师:请你读一下。(生声情并茂地朗读第3段)

师:读得非常好。我已受到了感染,好像是被于老师的情感带进去一样。除了这一处,还有没有呢?

师:还有“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误读为lóu)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情趣”。

师:找得正确。“雕镂”的“镂”应该读作lǒu,者不读lóu(师边纠正边板书:镂lǒu)这一句中还有重要的字读时应该强调出来,是哪一个字呢?生:“也”字。

师:你为什么要抓这个“也”字呢?

因为不仅把上面的内容——读书和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雕镂在我心上,还把后面的事情也„„

师:噢,你是说“也”字起到了联系上下文的作用。

38页的“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教师,是年轻的新派人物„„”也是的。

师:同学们找得很仔细。这里也有一个“也”字。于老师用了一个并不起眼的字,却把文章的前后内容自然地衔接起来,使文章结构特别紧凑,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还是通过朗读来感悟一下这几处过渡语句吧。(生齐读几处过渡句)

师:最后,让我们齐读课文的第4段,跟随于老师一起陶醉《千家诗》的意境中。(生齐读课文第4段)

四、总结

同学们,这节难忘的课就要结束了,我希望大家做人就要做像于老师这样的人,从小热爱自然,热爱读书,热爱文学,把握现在,创造明天,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五、课堂检测

板书设计: 往事依依 于漪

一、总提(感叹)

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读《水浒传》(古典小说)文

二、分写读《千家诗》(古典诗歌)学

听教辛词《南乡子》(宋词)作

听教新诗《南归》(现代诗歌)品

三、总结(呼应)

青春激情、不断奋进

作者sohu

第二篇:往事依依

往事依依

教材分析

于漪老师深情追溯了少年时代的依依往事:看山水画、读《水浒传》、听国文课、登北固楼、读中外小说,都写得有声有色,情文并茂。真诚抒写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深情,真切告诉青少年要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教学建议

1、本文选材精当,要言不烦。内容浅显,学生易懂。

因此,不必细讲。学习时可作两方面的引导:一是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二是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的道理。

2、文章前后照应,语言优美,文采斐然。文中饱含深 情,富有哲理。学习时重点体会文中蕴涵的感情。

教学策略

1、通过学生合作学习,重点品味语言内涵。

2、引导学生体验生活,重点培养学生想象和联想能力。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体验作者爱生活、爱读书的深情。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概括问题及流畅表达的能力。

②、教给学生品读文章的方法、培养学生体会文章情感的能力。

3、知识目标

①、掌握文中重点字的写法、理解重点词的意思。

②、能够概括文中抒写的几件往事。

③、画出文中精彩语句并体会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重点字的写法,了解重点词的意思。

2、熟读课文,疏通文意。

3、概括文中作者所回忆的几件往事。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的人生旅程中,总会留下一串串成长的足印。或许,你曾仰望那深邃的夜空,点数过闪烁的星星;或许,你曾眺望那浩瀚的大海,呼唤过飞翔的海鸥;或许你也曾象于漪老师那样,观画、读诗、赏文……依依往事,总会拨动我们的心弦,使我们魂牵梦绕,甚至带给我们终生的影响。

今天,让我们一起回到于漪老师的少年时代,用真情去探寻她成长的源头吧!(板书课题)

二、解题:

依依:有两个意思①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如杨柳依依。②形容留恋,不忍分离,如依依不舍。

题目中的依依应是第二个意思,这里指萦绕胸怀,十分留恋(注释①)。表达了作者对往事怀有怎样的情感?(学生答:怀念、依恋、以往情深等均给予肯定)

过渡:作者对往事有着如此深厚的情感,首先让我们看一下作者回忆了那几件往事?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概括回忆事件的内容。

1、朗读课文,用笔画出文中不认识的字或词语。

2、从文中哪里看出是对往事的回忆?用自己的话概括出作者回忆了哪几件往事。

明确:

1、投影打出,帮助学生解决字词:(生指出并画出,师补充)

① 注释词语:(见注释)

② 补充词语:

③ 多音字或形似字。

3、明确:第一段,(生读)看山水画、读《水浒传》,读《千家诗》,听国语课、登北固楼、读中外小说等。(学生交流后明确)

四、小结:今年暑假,参加新教材培训时,72岁高龄的于漪老师作了精彩的电视讲座。她新颖的教学理念、深厚的文化功底,无不来源于长期不懈的读书与实践,令我们敬佩不已!

五、布置作业:

1、掌握所学字词。

2、画出文中精彩语句,体会它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品味语言内涵。

2、体会表达情感。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重点字——补充 谆谆告诫 水泊梁山

二、研读课文,品味语言,体会所表达感情。请学生默读课文,出示问题如下:

1、画出用得好的词语、写得美的语句。

2、结合自身体验谈一谈哪些语句引起了你的联想,让你想起曾经见过、听过或经历过的类似的情景。

(学生先读书,自己动手动脑; 之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 最后,代表发表见解,其他人补充,边读边体会。)

明确:①、用词举例:第一段的“搜索枯肠”用的好,表明许多事情竭力思索都想不起来,衬托文中写得着几件事留给作者的印象非常深刻。

第二段的“雄伟险峻”和“烟波浩淼”写得好,分别写出了梁山和水泊的特点。第四段中的“风光流转,阴晴雨晦,丽日蓝天,风云变幻,美不胜收”这些词把变化多端的自然美景概括的描写出来了。

②、美句举例:第二段写作者读《水浒传》犹如身历其境,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谈个人的喜怒爱乐等感受。

第四段中的诗句引用得好,写出了春夏秋冬四季景物和各种色彩,美丽如画。(请学生读文中诗句,并加以拓展。)

三、小结延伸:

通过大家的合作学习,我们体味作者用词达意的匠心独运,也品味到到文中蕴涵的诗情画意。诸多小事给了作者良好的影响,它们为于漪老师打开了一扇文学之门。同学们,在你成长的道路上,哪件事给你影响最大,使你受益无穷,请讲出来听听。

(学生讲生活体验)

老师引导:只有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人,才有激情抒写对自然、生活、祖国的热爱;让我们象于漪老师那样多读书、读好书吧!这样,我们才能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四、布置作业:

1、积累文中优美语句及诗句。

2、日记《我和于老师 》

3、课外阅读冰心的《往事》等作品。板 书:

六 往 事 依 依

于 漪

看山水画 甚得其乐

读《水浒传》 身历其境 爱自然

读《千家诗》 心旷神怡 爱生活

听国文课 抒爱国情 多读书

登北固楼 感兴亡事 好读书

读中外小说 开阔视野

第三篇:往事依依

《往事依依》教案

龚颖婷

一、导入

今天,老师先要给大家介绍另一位优秀的语文老师,她的名字叫于漪。(板书于漪)

于漪,江苏省镇江市人,1929年生。195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是全国著名的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担任过全国中语会阅读研究中心理事长。主要著作有《于漪语文教育论集》、《语文教苑耕耘录》、《语文教学谈艺录》等。

从何时起,她与语文结下了这段不解之缘?又是什么让她与语文结缘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于漪老师的对往事的回忆。(板书《往事依依》)

二、解题

依依:这里指萦绕胸怀,十分留恋。

文章一开始就将这种特殊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齐读第1小节,看看于老师是用何种方法来强调对某些往事的“依依”之情。

对比

不少事情

已经模糊

有的 搜索枯肠不可得 ....

有几件事

仍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搜索枯肠:形容竭力思索 历历在目: 记忆犹新:

三、整体感知

1、这几件究竟是什么事呢?文章一开始就给我们设置了这样的悬念,既引出下文对往事的回忆,又激起了我们阅读的兴趣。请同学们大声自由朗读课文,你能分别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件事吗?力求精练、准确。(如若学生概括太简洁,可引导他们要在概括中突出事件的性质,才能与“依依”相呼应)①我看山水画入了神,乐在其中。

②我看《评注图像水浒传》,犹如身临其境。③我在学生时代读《千家诗》,沉浸在美的享受中。④老师入情入理地讲课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⑤老师谆谆教导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

四、细读理解

1、在作者所介绍的这些往事中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都与“读书”有关。疑问:第一件看山水画怎能说与读书有关呢?

小组讨论:看山水画事件与看《评注图像水浒传》事件有无联系?与作者的读书生涯有什么关系?

写看山水画是为了引出看《水浒传》。由于平日对看画的入迷,所以当作者打开《水浒传》时,首先是被书中的插图吸引的(一„„就„„)。同时,作者看画的习惯也影响到她读书的习惯——形象思维。(“有时凝视久了,自己也仿佛进入画中,徜徉在山水之间,乐在其中”

不知不觉把焦山一带风景当做梁山泊背景,我似乎目睹何涛、黄安率领的官军在茫茫荡荡的焦山下,在芦苇水港中走投无路、狼狈逃窜的情景,犹如身历其境,真是津津有味。)正是这种形象思维的作用,使我找到了读书的乐趣。.

2、到了学生时代,读《千家诗》对我来说有什么样的意义或影响?(找原句)

“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而其中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 “脑海里常常浮现五彩纷呈的世界,沉浸在美的享受中,生活情趣浓浓.郁郁。”

有哪些美的享受呢?

可在诗篇中领略祖国山山水水四季风物,诗中丰富的颜色也给生活涂上绚丽的色彩。

四季之景分别是哪几句?(秋冬之句需解释)

补充介绍文中引用的诗句

宋 朱熹 《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唐 韩翃

《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唐 高骈 《山居夏日》: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宋 朱熹 《题榴花》: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苔落绛英。

唐 韩愈 《晚春》: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飞雪。宋 苏轼 《冬景》: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这些诗句作者信口拈来,说明她在读书过程中不仅获得了美的享受,也接受了美的熏陶。我们也读了不少古诗,你能和作者一样,当堂背诵一些诗句,来歌颂祖国的山川四季吗?

3、第三件读书往事发生在课堂上。和她的老师有关。我们常说好的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在文中,于老师跟我们谈到了她的几位老师?这两位老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又有什么共同点呢?这两位老师的事与读书又有什么关系呢?

不同点: 国文老师

代课的国文老师

教古文《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教新诗《南归》

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动作描写)

那深深感动的深情凝

注在眼睛里(神态描

写)

共同点:

讲课时都充满感情,国文老师悲歌慷慨,情满胸腔。代课老师将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通过什么来表现老师讲课时充满感情的投入?)

他们的讲课感染了全班。“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

对我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此后我每次登上„„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这几句诗„„此后,我对新闻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

到这里,让作者爱上读书的,是书中丰富的感人的情感了。补充:

感受诗歌情感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这首词是辛弃疾在他最后一任官职镇江知府任上写的。北固亭在镇江城北的北固山上,可以俯瞰长江。诗人登北固亭极目远眺,只见滚滚长江,却难见中原故国,不禁心潮起伏,思绪万端。他从京口曾是三国东吴都城,想到当年孙权年仅十九岁便统帅万军坐镇东南,多次战胜强敌的英雄业绩,对此眼前只图苟安的南宋小朝廷的昏庸无能,感慨万端便写下了这首词。田汉《南归》

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盎然/依稀是十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

孤独、惆怅、感伤

4、老师用她的谆谆教导明确地告诉作者,读书的意义。齐读第6小节——理

五、小结

朗读第7小节

第7小节在全文中的作用:篇末点题,再次强调回忆美好的往事对我的激励作用。

“金色”的回忆,读完全文,你来说说,于老师为什么说这些依依的往事是金色的回忆。

“金色”代表美好,读书带给她童年的乐趣,带给她的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都是美好的回忆。

“金色”代表珍贵,这些故事让她与书结缘,丰富了知识,增添了智慧,更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金色”的回忆“唤起我的青春激情,催我不断奋进。”

六、拓展

同学们刚才通过对“金色”的回忆的阐述,为我们很好地总结了整篇文章。作者从小酷爱读书,几十年如一日,青少年时代所受的文学熏陶促使她不断奋进,终于成了当今著名的语文教育家。

那么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一些与读书有关的故事呢?能否跟我们大家来讲一讲。(可以是课堂表达,也可以是课后随笔。)

第四篇:往事依依

《往事依依》教案

教学过程:

一、作者介绍导入。

师:9月10日是第28个教师节,说到教师,大家接触认识的一定不少。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位了不起的老师!师读。

她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代表论著有《语文教学耕耘录》、《学海探珠》、《语文教学谈艺录》等。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著名生物学家谈家祯(zhēn)评价她是“人民教师的楷模”;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评价她“足为楷模”;《文汇报》原社长石俊升赞她为“教书育人杰出的实践者”!

师:她是谁?于漪!

这样一位杰出的人民教师是怎样成长的呢?这节课我们学习她的一篇文章——《往事依依》。

二、出示本课任务。教学目标:

1、通过选词、选句、选段,让学生初步掌握学习文章的方法;

2、通过文章的学习和联读,寻找于漪老师成长的源头;

3、培养、激发学生的爱家乡、爱祖国、爱中华民族、爱中华文化、爱生活、爱学习、爱老师„„的情感。

三、积累字词

1.学习生字词,给下列生字注音

漪()水泊()

浩淼()徜徉()

晦()慷慨()

镌刻()谆谆()

雕镂()水浒()

停泊()

2.选词——增加积累

师:我们先选几个词语读一读。这篇文章的语言太优美了,用词用语很雅致,词汇很丰富。拿起笔,自由圈读几个词作为这节课的积累。要求你圈画的词语是你自己精选的、非要掌握的。搜索枯肠:形容竭力思考。

历历在目: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徜徉:安闲自在地步行。

烟波浩淼:如烟的波面十分辽阔。

走投无路:比喻处境极端困难,找不到出路。狼狈: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身历其境:亲身经历那种境地。

津津有味:形容对某事物兴味浓厚。

气象万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风物:一个地方特有的景物。

婵娟:美好的容态。

骚人:诗人、文人

评章:评论、品论。

绚丽:灿烂美丽。

芳菲:花草的芳香。

眼花缭乱:眼睛看到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五彩纷呈:各种颜色纷纷呈现。雕镂:雕刻。

悲歌:悲壮的唱歌。

慷慨:充满正气,神情激动。

油然而生:自然而然的产生(某种情绪或思想)。凝注:凝聚、凝结。

镌刻:雕刻

鸦雀无声:形容非常安静。信口:随口。

谆谆教导:恳切而又耐心地教导。铭刻:铭记

四.放声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①题目中“依依”的含义是什么? “依依”一词的意思有:(1)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2)形容留恋,不忍心分离。

②文中能说明作者对往事“依依”之情的句子是

。几十年过去了,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

③概括于漪老师“萦绕胸怀,十分留恋”的几件事,往事对于“我”的成长有什么深远影响?(概括参考如下)

1、小时候观画和读《评注图像水浒传》,如身临其境、乐在其中。懂得了生动的形象可形成深刻的记忆。

2、学生时代读《千家诗》美不胜收。给我带来了生活乐趣,使我热爱自然、获得美的享受。

3、老师讲课入情入理,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印象。激起我课外阅读的兴趣,激发了我的爱国情怀;使自己的心和时代更加贴近了。

五.探寻写作思路:

作者是怎样把这几件事串联起来的?

题目“往事依依”是贯穿全文的纽带,开头有感而发,引出对几件往事的回忆,接着追忆看山水画、读《水浒传》、听国文课、登北固楼、读中外小说等往事,最后由事入理,抒发感悟。

结合所选四件事,你认为课文选材好在何处? 首先从全文来看:文章所选的四件事情都是作者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读书的不同的感受,要言不烦。能看出读书在作者的成长过程中的不同的影响。其次从文章的第五自然段来说,虽然选择的都是初中国文老师讲课的情况,但是写出了其中的不同,一情溢于胸,头和身子左摇右晃。一个情满双眸,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里。这样写充分展现了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对于开启心智、陶冶情操、培养兴趣所起的重要的作用。

六.赏析文章

(一)本文的语言优美,名言佳句处处可见,如描绘评注图象所展现的梁山景象(第一自然段),祖国家乡美好的风光气象(第四自然段),描摹国文老师讲课入神的情态(第五自然段)等等都要引导学生反复的诵读。请你也找一找文中还有哪些词用得好,哪些句子写得美? 例如:

1、几十年过去了,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

分析:将思绪一下拉进过去的几十年,用鲜明的对比(“不少”、“有的”与“几件”对比,“已经模糊”“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与“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形成强烈的反差)引出对几件事情的回忆,给青少年读者造成强烈的悬念。

2、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而其中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分析:“给我以广阔的天地”用比喻的方法形象地描绘了读书的益智作用。“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和“让人看不上眼”对比,显示石印本《千家诗》的魅力。

(二)第五段所举事例都是初中国文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有何异同? : 明确: 不同处:

1.身份:一个是国文老师,一个是代课的国文老师。2.所讲内容:是一古一今

3.讲课情状:一个是情溢于胸,头和身子左右摇晃,一个是情满双眸,那深深感动的表情凝注在眼睛里。

4.感受和影响:“我”读了辛词每“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而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则“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 相同:

1、内容:两位老师讲的内容都是抒情诗,作者都是爱国诗人。

2、情状:讲课时老师都采用诵读,都入情入理,3、感受和影响:学生都深受感染“我”都牢记了所讲内

容,都激发了对诗歌作品的喜爱

(三)在作者所介绍的这些往事中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与“读书”有关,到底读书有什么好处呢?

理解:老师常对我们说:“你们光念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课外要有计划地文坛认认真真读点好书;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四)课文第六段引述老师的话的落脚点在哪里?“我”为什么对此“铭记于在心 ”且“一生受用不尽”?

老师这句话的落脚点在“做人”。

在作者看来,“当时老师并不说多少大道理,但教我们读书明理,明做人的道理” 七:探究主题

读了文章,你有没有发现于漪老师的成长源头呢?

我1929年出生于历史名城镇江。长江水哺育我成长,金山、焦山秀丽的景色给我以良好的熏陶,满眼风光的北固楼在我心中播下了忧国忧民的种子,中华文化的熏陶使我在少年时代就有了美好的憧憬:做一个对国家真正有用的人。

在中小学读书是认真而努力的。十分幸运我碰到了好老师,……语文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解,对中外著名文学作品的着迷,给我以深深的感染。“做一名深受学生尊敬和欢迎的好老师”,在许多优秀教师言传身教的影响下,我立下了这样的志向。

1951年夏,我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从此。在基础教育这块园地里辛勤耕耘,至今已60个春秋。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精神和深厚灿烂的文化使我激动不已,我常为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员而感到自豪和骄傲,更始终认识到自己重任在肩,要终身进取,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主题:青少年应该:

• 一是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

• 二是要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八: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哪些歌颂祖国风光或描写春夏秋冬景物的诗句?

2、你在课外都读过哪些好书?推荐给大家。

第五篇:往事依依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

2、学 科:语文

3、课 时:1课时

4、课前准备:a、老师准备:课件b、学生准备:上网查阅资料,了解作者于漪生平;上网查阅有关于描写一年四季优美风光的诗句;上网查找关于读书的至理名言;进行网上问卷调查,向你的同龄人询问,他最喜欢什么书,书中的故事、情感、形象为什么会使他着迷,将结果进行整理;回忆自己读书学习的经历,预习课文内容。

二、教学课题:《往事依依》(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三、教材分析:

《往事依依》是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作者于漪是著名的语文教育家。本文是一篇回忆少年时代读书生活的散文,鉴于本文内容浅显易懂。因此,教学时着重在于引导学生:一是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二是让学生明白要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近名师,最终让学生能像于漪老师那样热爱文学。(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爱好文学,勤奋读书的好习惯。

2、体会并学习描写看画、读书、听课等情状。

3、反复朗读精彩语段,激发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认识两点:首先是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其次是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

2、体会、学习文中刻画、描写读书的情状。

四、教学方法:

这是一篇简短且易懂的散文,语言优美,贴近学生的生活。在教学过程中准备这样展开,首先老师配乐朗诵,要求学生观察体会,把握情感;其次,学生自由朗读,在读中临其境,感其情;读后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写自己的人生经历。读写结合,有利于学生更深入地把握文本,且能够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看待事情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

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每一位走进文学这扇神奇大门的人,从不会空手而归,在我们的人生旅程中,也曾经痴迷于儿童画、动画片等等,回首往事,记忆犹新,今天,就让我们和于漪老师一起回到编织了她七彩世界的童年时代,一起探寻她人生的成长足迹,相信每一位同学都能从中得到启迪。

1、板书:课题、作者。

2、投影:作者照片,请同学汇报上网查询的于漪的介绍。

(二)配乐朗读,初步感知课文 师:示范朗读,生:思考问题。(提醒:不动笔墨不读书。)【听读过程中思考问题,可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并且能从整体上把握文章】

1、从哪一段可以看出是对往事的回忆?

2、全文写了哪几件事?例:看一幅画,读一本书。

3、于漪老师在教坛上辛勤耕耘,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她的成长源头是什么?(用文中的材料回答)

明确: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于漪的题词)。

4、请学生从仪态、情感、语音、语速等方面评点朗读,并摹仿老师读书时的样子,进一步感知全文的情感基调,把握课文内容。

(三)品析赏读课文:

好的文章往往通过一些精彩的语句来表达感情,再次认真默读课文,感受文中哪些词用得好,哪些句子写得美,哪些句子引发你的联想,哪些句子引发你的共鸣,让你想起曾经看过、听过或经历过的类似的情景。

例:(词或句子)用得好,好在,这段写得好,使我想起了。

1、学生自由发言,在书本中遨游,发现文中美点。

2、对重点语段,组织全班学生齐读、感悟。

3、对学生的交流和讨论进行随机点拨、适当评价

4、穿插播放水泊梁山美景,祖国四季风光图片,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知道的有关自然风光的诗句,有关读书的至理名言。【直观的画面效果,可以激起学生的兴趣,诗句名言的整理更有利于学生增强对文本的理解。】

4、自由朗读自己喜爱的语段。

(四)感情启迪

通过刚才的品析、朗读,我们可以发现:阅读《往事依依》,就犹如走进了色彩斑斓的文学天地,处处是名言佳句,这些都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这是否是一日之功呢?作者从小酷爱读书,几十年如一日。青少年时代所受的文学熏陶促使她不断奋进,终于成为了当今著名的语文教育家,那么你的生活中,是否也有过像作者一样的经历?你能否也能举一例来谈谈你曾经经历的和你的成长有什么样的关系。

(五)展示网上问卷调查结果,思考交流

1、你最喜欢什么书?

2、书中的故事、情感、形象为什么会使你着迷,令人陶醉? 【进行网上问卷调查,可以增强学生的沟通和组织能力】

3、回忆你印象最深的一段读书经历,并生动地写下来。

4、许多名著拍成了电影、电视,你认为读书好,还是看电影、电视好?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回答、交流。)【培养学生思辨能力】 教师评价、点拨:读书学习是一辈子的事,从现在开始多读书、读好书仍然可以丰富自己的情感,提升个人修养,成为一位像于漪老师那样酷爱文学的人。

(六)结束语

一节课,45分钟很快就接近尾声,但于漪老师的《往事依依》给我们的启迪却会影响我们一生。最后,我们一起朗读第6段:

老师常对我们说:“你们光念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课外要有计划地认真读点好书;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谆谆教导铭刻在心,使我一生受用不尽。

总结:同学们,牢记这一节课,只要你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多读一些好书,就一定能成为一个像于漪老师那样高尚的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相信今天的努力一定能铸就你们明天的辉煌。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由于课前学生预习充分,加之课文本身浅显易懂,贴近学生生活,再加上投影片等直观形象的展示,整堂课学生学得轻松、活泼,讨论发言热烈、积极,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相信今后会有更多同学喜爱上文学,喜爱上语文课。

《往事依依》教案设计[五篇范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