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中小学常用教学软件的应用研究实验报告
编辑:落日斜阳 识别码:24-1019531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6-02 12:37:43 来源:网络

第一篇:中小学常用教学软件的应用研究实验报告

《中小学常用教学软件的应用研究》

课题实验阶段报告

内蒙古包头市电化教育馆

张晓春

《中小学常用教学软件的应用研究》是包头市电教馆承担的中央电教馆“十五”教育技术研究立项课题项目。本课题于202_年5月开始启动,经过两年的实践与研究,初步取得一些成果,现将前阶段实验工作进行总结。

一、课题的提出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以电脑多媒体和网络通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已开始在教学过程中广泛的应用,它必然对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内蒙古包头市地处祖国西北疆,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其教育信息化程度和其他地区有较大差距,各校之间也参差不齐,有的学校已经进入网络时代,有的学校才刚刚达到“两机一幕”。在现有的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能利用学校有限的软件资源,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正因如此,包头市电教馆承担了中央电教馆“十五”教育技术研究立项课题,并确定了子课题《中小学常用教学软件的应用研究》,主要研究在不同的现代信息环境下,各种常用的教学软件在不同阶段的使用方法、使用频率和使用效果,力求探索各种软件的最佳教学模式,建立不同的教学软件资源使用体系,提高学校现有教学软件资源的利用率,以实现用有限的教育资源完成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二、实验目标

1、通过对包头市中小学校常用软件资源的研究和实践,提高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的利用率;调动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积极性;探求在不同的信息技术环境下合理使用不同级别媒体的模式;建立不同的教学软件使用体系;用于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以实现服务于学校教学的目标。

2、通过对本项课题的研究,培养一支素质较高、有较强科研意识、具有创新精神的科研队伍。

三、实施与条件保障

包头市教育局领导以及包头市电教馆领导对该项课题的实验研究非常重视,并把其作为包头市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为确保课题的顺利实施,成立了以市教育局局长和电教馆领导亲自挂帅的课题领导小组。每学期由专人负责组织研究小组人员进行理论学习,馆里的学年和学期工作计划中本课题的研究工作是作为重要工作项目进行计划和安排。慎重选择了具有一定教学经验、责任心强、热心实验研究的教师担任课题实验的实施工作,多次派出教师外出学习、开会,交流。尽最大可能创造良好的学习、科研环境。建立了课题研究的责任制度,使得每一步研究都有专人负责其项目的落实。抽调专门人员进行专项攻关研究。

课题立项以来馆里在研究经费方面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并积极向包头市科委申请软科学研究经费,以弥补实验研究经费的不足。

四、实验设计及研究过程

本研究从202_年5月开始实施,到现在已进行两年,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202_年7月-202_年9月)

建立课题组。成立由电教馆馆长金荆奎为组长的课题组。并在馆内选择了一批业务能力较强,有意于从事科研的年轻同志组成了课题组的成员。课题组制定了详细的课题研究计划和有关的规章制度,明确了各自的职责。

学习提高。课题组的教师加强学习有关课题研究的方法及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并且选派年轻同志外出学习培训。开题论证。选定好课题后,课题组多次开会讨论,确定研究方向和实验方法,最后确定了课题实验方案。

确定实验对象。原定选取包头市小学、初中、高中各两所学校为实验对象,但在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原来所确定的实验对象范围太小,所得出的结论轮不具有普遍性,后经研究,决定选取包头市所有参加现代信息技术实验研究的学校,包括承担国家级和自治区级课题研究的37所中小学作为本课题的实验对象。

实验方法:本课题主要以调研法为主进行研究,辅之以测试法和文献法。调查各阶段教学中,学生学习使用的媒体项目,调查各阶段的使用媒体的方法及频率。得出教学目标和现代信息技术环境关系图,指导教学资源应用过程。

(二)实验研究阶段

自实验以来,主要经历了以下阶段

202_年10月—202_年3月:研究实验方案,学习教科研知识,提高

理论水平

202_年3月—202_年7月:对所有的实验学校进行大规模的问卷调

查和实地访谈

202_年9月—202_年7月:继续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工作,并对

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得出阶段性的研究结论

202_年9月—202_年12月:组织全市范围内的软件展示、交流、评

比活动。

具体研究过程如下:

从本实验立项以来,按照实验方案,一步一步的进行实验研究。

1、对实验学校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

我们先后到青山区、昆区的几所不同级别的学校进行了实地考察,并观察了教师的实际教学情况,同时本课题组成员还深入部分学校对实验教师和课题负责人进行了实地访谈,取得了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对37所实验学校进行了大规模的问卷调查。首先对实验学校的实验教师进行了前测调查。实验教师的素质是试验成功与否的关键。为了了解实验教师的整体素质,我们设计了实验教师的前测问卷调查表,其主要包括实验教师的年龄、学历、任教年限等个人情况;实验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等内容。调查人数为168人。通过这次前测调查,摸清了目前包头市参加信息技术课题实验的教师的整体情况,为确保实验的准确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对37所实验学校的教师和学生进行了大规模的问卷调查。在本次调查中,共发放问卷575份,回收问卷512份。其中有效问卷504份,回收率89%,有效问卷率98%;所调查学校有中学20所,小学14所,其中重点学校4所,非重点学校30所。针对不同的调查对象,分析其所在地区、城乡之间的差异以及学校的经济状况对其教学经费投入的影响,重点中小学与普通中小学的各方面条件的不同,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影响,我们分别设计了五种问卷。

(1)信息技术实验学校教师问卷调查表(2)多媒体公开课任课教师问卷调查表(3)课题研究“示范课”听课教师问卷调查表(4)在多媒体教室上课的中、小学生问卷调查表(5)在普通教室上课的中、小学生问卷调查表

其内容主要包括现代教育设备及其使用情况、学科软件资源建设情况、师资水平、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情况这四个方面的内容。重点调查在不同的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软件的使用方法、利用率及使用效果等情况。

2、对实验学校进行公开课的展示交流活动

通过问卷调查,课题组掌握了大量的资料,但仅有问卷调查是不能全面了解各种教学软件资源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应用,研究教学软件的应用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只有在实际教学中才能真正体现教学软件的应用效果。为此,课题组共组织了37所实验学校的44节公开课活动,其中,小学18节;中学 26节,文科 12

节,理科14节。包括语文、数学、音乐、美术、思品、地理、历史、生物、物理、化学、英语共11门学科,基本涵盖了中小学校的各门学科。听课教师达234人,通过本次公开课活动,课题组掌握了在学校课堂教学中软件应用的实际情况,了解了教师操作学媒体的能力,为实验学校提供了互相学习交流的机会,调动了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积极性。

3、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初步得出研究结论,并确定重点实验学校继续进行调查研究

在对实验学校进行问卷调查、实地访谈,听公开课的调查研究后,课题组掌握了大量的资料,包括问卷调查的数据、访谈、听课后的心得体会以及评课资料等,在随后的实验中,课题组成员分别对五种类型的调查问卷进行统计、整理、计算,最后形成统计结果,并根据调查的内容,写出了具有指导性的调查报告一篇。

经过细致的调查分析,我们将37所调查学校分成三个类型:

1)单项媒体(投影或录音等)教学模式的软件应用。2)基于多媒体环境下教师操纵式,线性教学模式的软件应用。3)基于网络环境下师生互动式教学的软件应用。

主要研究在这三种教学模式下常用教学软件的应用。因前两种教学模式在包头市应用比较广,研究的学校很多,取得的经验也比较丰富,所以我们把研究的重点放到基于网络环境下师生互动式教学的软件应用研究上来。在此基础上,又确定了几所学校为本课题的重点研究对象。并根据这些学校的实际情况,重新设计了调查问卷,调查了在网络教学环境下常用的软件资源在各个教学环节的使用效果、教师常用的软件的类型及在教学中使用软件的频率等内容,调查人数122人。并根据研究结果写出实验阶段总结。另外,还对这些重点实验学校进行了多次听课、交流、辅导活动,经课题组辅导,包头三十五中的一节网络教学环境下的实验课获得了全国的奖项。

4、组织实验学校的交流研讨、课件展示评比活动

根据实验学校的类型,我们将实验学校分为小学文科组、小学理科组、小学综合组、中学文科组、中学理科组、共五个小组,并分组进行了七次交流研讨活动。在交流活动中,各实验学校交流了听课评课意见,并提出了一些常用教学软件在教学应用、制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课题组对此给予了答复。根据交流研讨会的实际情况,课题组选出了四节具有典型意义的实验课进行重点讨论,并反复修改,录制了四节能够反映在不同现代教育环境下教学软件应用情况的典型课例。在交流活动中,还讨论了教师自制软件的意义、必要性以及相关培训的重点内容。展示了一些较为成功的教师的自制软件和课题组精心挑选的现成的软件资源,并作了现场演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针对交流研讨活动所取得的良好效应,课题组及时组织了包头市教师自制软件评选活动,收到自制软件67件,其中,44所实验学校的自制软件有49件,占总数的73%,而且,这些软件的质量较高,切合实际。甚至有的软件在全国获奖,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好现象。

六、存在的问题

在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许多没有预料到的困难。

1、时间问题。由于包头电教馆是一个教辅单位,来自方方面面的工作往往会挤占我们的研究时间,既不能干不好本职工作,实验研究又不能耽误。经过从上到下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我们首先明确了要把课题研究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尽量给课题研究人员少安排一些其它的工作。使其能够静下心来搞课题。

2、论水平问题。由于单位人事调动,原来主要研究人员调离本馆,现任研究人员理论水平还不够高,实践经验也很欠缺,尽管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还须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等方面的学习。

3、实验对象调整所带来的问题。最初的想法是完全按照实验方案来进行,后来在实验开始时,发觉在实验方案中制定的实验对象所覆盖的范围太小,缺乏普遍性。仅仅是高中、初中、小学共六所学校是不能代表整个包头市中小学目前常用教学软件的应用,经研究,调整为现在的试验对象。即参加中央电教馆“十五”科研立项的学校和承担内蒙古自治区课题实验的共四十四所学校为新的实验对象(具体名单见附件1)

七、研究成果

在实验过程中主要取得了以下的成果

1、对在网络环境下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进行了总结,归纳了在这种大模式下包头市现阶段存在的两种不同类型的教学模式,并对在其模式下的软件应用做出了相应的研究。

2、包头市37所实验学校的500多名教师和学生进行了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情况的调查,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经整理分析,写出了调查报告一篇。

3、通过开展实验学校现场观摩会、软件展示会和听课学习活动,向教师推荐优秀软件并展示自制软件,培训并鼓励教师自制教学软件,并有 26自制软件在全国、内蒙获奖。提高了学校共有教学资源的利用率。

4、两年的实践,参与课题实验的教师、领导,端正了教育思想,更新了教育观念,科研意识大大增强,为包头市各中小学的课题研究工作带了好头。通过课题研究,教育科研基本功更加扎实,理论水平明显提高。课题组共写出论文 10 篇,录制了一系列共 4节优质课,这4节优质课全部在内蒙获奖。

八、课题的进展预测 1、202_年课题组将继续进行研究,并将各个阶段的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成果向其他学校推广。

1)对单项媒体(投影或录音等)教学模式软件应用的学校,开展相互学习教学经验的活动,将使用软件好的课例在同类学校中交流。努力在现有条件下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

2)对基于多媒体环境下教师操纵式,线性教学模式的软件应用,开展教育教学软件推广活动,把包头市可以在多媒体教室上课的学校教师组织起来,不但培训多媒体的使用技术,在会使用的基础上更多的是将每学科的现成CAI课件展示给他们。3)对基于网络环境下师生互动式教学的软件应用,包头市很快就要实现教育城域网的全市覆盖,网站资源的增加、网站建设的需求矛盾会得到及时的解决。

2、根据三种模式下的不同教学方法,录制出至少每种模式两节共六节的典型课例。

3、总结各模式的典型课例,并在全市范围内召开现场观摩会,推广优秀的教研模式。

第二篇:低频软件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

1.MOS管放大电路 2.仪器放大器设计与仿真

3.逻辑电平信号检测电路设计与仿真

4.三极管Beta值分选电路设计与仿真 5.宽带放大电路设计与仿真

二.实验目的:

1.(1)掌握MOS管放大电路的设计方法,理解MOS管的放大原理;

(2)掌握虚拟仪器库中关于测试模拟电路仪器的使用方法,如示波器,毫伏表,信号发生器等虚拟仪器的使用。

2.(1)掌握仪器放大器的设计方法;

(2)理解仪器放大器对共模信号的抑制能力;

(3)熟悉仪器放大器的调试功能;

(4)掌握虚拟仪器库中关于测试模拟电路仪器的使用方法,如示波器,毫

伏表信号发生器等虚拟仪器的使用。

3.(1)理解逻辑电平检测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2)掌握用集成运放和555定时器构建逻辑电平检测电路的方法;

(3)掌握逻辑电平测试器的调整和主要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

4.(1)熟悉三极管的电流放大原理,掌握其各管脚电流之间的关系;

(2)掌握三极管放大电路和集成运算放大器(或集成电压比较器)的特性

和应用;

(3)掌握电路仿真调试的原则和排除故障的方法。

5.(1)熟悉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特性;

(2)掌握运用集成运算放大器构成有源滤波器的方法;

(3)掌握电路仿真调试的原则和排除故障的方法。

三.实验原理

1.MOS管放大电路的原理图如下图所示:

MOS管放大电路有多种,而此种为最常见的,此MOS管放大电路为N沟道增强型的 共源放大电路,偏置电路为分压式偏置电路,当交流信号经过MOS管时,则被放大。

2.仪器放大器设计与仿真的原理图如下图所示:

仪器放大器是用来放大差值信号的高精度放大器,它具有很大的共模抑制比,极高的 输入电阻,且其增益能在大范围内可调。仪器放大器的差值电压增益:

因此改变电阻的值可以改变仪器放大器的差值电压增益,此仪器放大器的增益是负的,要使增益为正的,则可在输出时加一个反相器,即可得到增益为正的仪器放大器。

3..逻辑电平信号检测电路设计与仿真的原理图如下图所示:

电路可以由五部分组成:输入电路、逻辑状态判断电路、音响电路、发音电路和电源。其技术指标要求:

测量范围:低电平VL<75,高电平VH>3.5;用1kHz的音响表示被测信号为高电平; 用500kHz的音响表示被测信号为低电平; 当被测信号在0.75V~3.5V之间时,输入电阻大于20kΏ;输入和逻辑状态判断电路要求用集成运算放大器设计,产生电路 要求用555定时器构成的振荡器设计。4.三极管Beta值分选电路设计与仿真的原理图如下图所示:

β是三极管共射电流放大系数,不是一个能够直接测量的物理量,一般不区分直流和交流下放大系数。对于直流,有,忽略ICEO,固定IB、UCE的值,IC的值跟β值成正比,通过测量IC,选择一定的比例系数k,由IC =Kβ测量β。测量β的问题转化为对IC的测量。为了使数字测量设备能够测量模拟量,本实验还需要使用ADC。直接型ADC是把输入的模拟电压信号直接转换为相应的数字信号,所以还要对IC 进行电流-电压转换。A/D转换后就可以用通过译码器连接数码管进行数字显示了。5.宽带放大电路设计与仿真原理图如下图所示:

由于用运放构成带通滤波器信号范围较宽,故可以用2个运放分别构成低通和高通并串联。

滤波器的快速设计方法:

100(1)根据截止频率fc,选定电容C(单位uF)的标称值,使其满足 K=fcC(1K10);

(2)从设计表中查出与Av对应的电容值及K=1时的电阻值,再将这 些电阻值乘以参数K,得电阻的设计值;

(3)实验调整并修改电容、电阻值,测量滤波器的性能参数。

四.实验器材:

1.Multisim虚拟仪器中的示波器、波特仪等

2.Multisim虚拟仪器中的函数发生器、运算放大器、示波器。3.Multisim虚拟仪器中的函数发生器、示波器、555定时器等。

4.NPN型三极管,4个发光二极管,若干个反相放大器、电压比器,1个数码管,1个4532BD。

5.Multisim虚拟仪器中的示波器、波特仪、函数信号发生器等。

五.实验内容: 1.(1)按照实验原理图在Multisim中搭建电路(2)对电路进行仿真,其结果如下图所示:

输入、输出波形如上图所示。

2.(1)采用运算放大器设计并构建一起放大器:

a.输入信号ui=2sinwt(mV)时,要求输出电压信号uo=0.4sinwt(V),Avd=200,f=1kHZ;

b.输入阻抗要求Ri>1MΩ。

(2)用虚拟仪器库中关于测试模拟电路仪器,按设计指标进行调试。

其仿真结果为:

3.(1)按照原理图在Multisim中搭建电路

(2)对原理图进行分析与仿真,其仿真结果为: a.当V=0.5V<0.75V时,蜂鸣器发出较低沉的声音

b.当0.75V3.5V时,蜂鸣器发出比较清脆尖锐的声响

4.(1)按照原理图在Multisim中搭建电路。

(2)通过改变β的值对电路进行仿真。其结果为:

β=25时,b.当β=75时,a.当

c.当β=125时,d.当β=175时,e.当β=225时,5.(1)按照原理图在Multisim中搭建电路。

(2)对电路进行分析与仿真,其仿真结果为,输入输出信号的波形为:

其通频带波形为:

六.实验总结

通过这段时间模电仿真的学习,在做上述五个软件仿真实验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让我详细的了解和掌握对Mulitisim软件的操作以及软件仿真的流程,而且对理论课上老师讲的模电的知识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与理解。在第一个仿真实验中,也就是MOS管放大电路软件仿真实验中,加深了我对MOS管放大的原理的理解和如何利用MOS管设计放大器电路;在第二个软件仿真中,也就是仪器放大器的设计与仿真实验过程中,学会了如何计算仪器放大器的各种增益,如:电压增益,电流增益等,还有对仪器放大器的设计的原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在第三个仿真实验中,也就是逻辑电平信号检测电路设计与仿真的实验,在这个过程中你我进一步学习了555定时器的设计与使用。在第四个仿真实验中,也就是三极管Beta值分选电路设计与仿真。我不仅学会了测量β值的方法,而且还懂得了4532BP和7448N这两块芯片的原理以及使用方法,实质就是编码器和译码器。最后通过第五个仿真实验,也就是宽带放大电路设计。在这个过程中加深了对滤波器的应用,以及对它的快速设计方法,同时对通频带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让我自己意识到我的模电的知识有多么的薄弱。在仿真实验的电路设计过程中,有很多地方,我就只是仅仅知道该怎么连线,而不知道为什么这样连。因此,当老师问起各个器件在电路中充当的作用的时候,我不能够很好的解释说明给老师听,我想,造成这样的结果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的模电的基础知识没有掌握牢固,毕竟,理论是实验操作的原理与科学根据。

作为一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我觉得这样的课程设计是十分有意义的,它将我们模电的理论学习与软件仿真实验操作联系了起来,很有利于我们专业前景的发展,仿真软件的操作也是我们专业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软件仿真实验真的对我受益匪浅。尽管这门课程已经结束了,但是我一定会在今后的日子里对其进行坚持不懈的学习!

第三篇:ASI软件实验报告

实验室名称:

812

实验机器号:

实验分组:

实验时间:

202_-8-29

指导教师签字:

成绩:

实验项目一:通过型物流中心的模型构筑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目的:通过型物流中心是指进货后不经入库储存直接按店铺分类后出货的物流中心。要求:通过型物流中心的例子来学习利用部件生成器、传送带(直线、分流、弯曲)、部件消灭器、作业员、笼车等来构筑模型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利用ASI软件制作三维立体图,即使4种商品从投放口开始在传送带上流动,按不同分流口流出后作业员把商品装入笼车的模型。

三、主要仪器设备

计算机、ASI 模拟软件

四、实验内容、步骤及操作方法

1、模型制作画面的设定点击Windows的开始按钮,点击|开始|程序|RaLC-Pro|,启动RaLC-Pro。在RaLC-Pro的启动画面中,点击菜单栏里的|文件|新建|或者工具栏中的[新建]按钮。想在立体层面上表示出网格来,则点击工具栏上的[网格]按钮。这样,初始值为1m×1m的网格线就会表示出来。可利用窗口扩大、缩小的功能来调节窗口大小。

2、设备的表示点击设备栏的[直线传送带]按钮,使直线传送带表示出来

3、设备的复制点击直线传送带后其颜色变为白色。通常把这种情况说成“选择状态”。在选择状态下,通过《Ctrl》+《C》、《Ctrl》+《V》的操作可再增加一条直线传送带。

4、设备的连接(自动连接)连接2条直线传送带。传送带互相接近到一定程度后可自动地连接起来。将第2条直线传送带的入口向第1条直线传送带的出口移近

5、弹出菜单的表示点击设备栏的[右分流传送带]按钮 , 则表示出右分流传送带。使用分流传送带可使传送过来的物体分成两个方向流动。使右分流传送带处于选择状态时,右点击鼠标后会表示一个菜单。这种菜单称为弹出菜单。

6、属性的表示点击弹出菜单中的[属性],使属性对话框表示出来。在属性中可对设备的速度、大小、颜色、形状等进行设定。各种各样的设备都有自己的属性。

7、设备的旋转(属性)点击设备栏的[右曲传送带]按钮,则可表示出右曲传送带。要使右分流传送带分流部的出口和右曲传送带的入口连接上,但因为传送带的朝向对不上,所以要使右曲传送带沿Z軸旋转240度。

8、设备的旋转(弹出菜单)要使设备逆时针转90度、顺时针转90度、180度旋转时可利用弹出菜单来操作。点 点击设备栏的[直线传送带]按钮,使直线传送带表示出来。

9、设备的连接(任意连接)将直线传送带和作业员连接起来。点击设备栏的[作业员]按钮,使作业员表示出来。

10、复制数个设备的复制利用《Cntl》+《C》、《Cntl》+《V》可对复数个设备进行复制粘贴。点击工具栏的[选择]按钮。用表示出来的红线将复数个设备围起来后,可使所有设备一起处于选择状态。点击画面并按住鼠标左键将要使其处于选择状态的物件(在这里为右分流传送带右侧的所有物体)用红线围起来。

11、部件生成器的条码设定打开新增加出来的部件生成器中的任意一个的弹出菜单,并打开属性窗口,将[概要]属性里的条码栏改成〈barcode002〉。可根据条码设定不同物品的各个搬运路线和存放场所。在本例中假设有4种不同物品,根据不同种类设定4个存放位置。颜色设定为了使容易分辨,可进一步改变物体的颜色。点击[色/形]属性。

13、分流传送带的条码设定为了使传送过来的4种物品依据其种类不同而流向不同,需对有两个分流口的3条分流传送带的条形码进行设定。首先选中组合化的设备,然后点击右键弹出菜单,选择解除组合菜单取消设备的组合。

13、模型的保存点击菜单栏里的|文件|另存为|,将文件名输入为『Lesson1.emu』然后点击[保存]按钮。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1、在属性中对设备的速度、大小、颜色、形状等进行设定。各种各样的设备都有自己的属性。点击[尺寸]按钮,将长度改成〈3000〉,将角度改成〈30〉。长度的单位为mm。

2、要使右分流传送带分流部的出口和右曲传送带的入口连接上,使右曲传送带沿Z軸旋转240度。打开属性对话框、在[概要]属性里的设备旋转角度的Z轴的角度改成〈240〉。要使设备逆时针转90度、顺时针转90度、180度旋转时可利用弹出菜单来操作。

3、要连接上右曲传送带的出口和直线传送带的入口,因传送带朝向不对,传送带顺时针旋转90度。使直线传送带处于选择状态,点击弹出菜单的[顺时针旋转90度]。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结果:点击菜单栏里面的|模拟|开始|或者时间栏里的[开始]按钮,则可以看到货物被投放到传送带后从金黄色的部件生成器出来的货物流向最靠前的笼车方向,从红色的部件生成器出来的货物流向正中央的笼车方向,从粉红色的部件生成器出来的物品流向最远的笼车方向,从桔红色的部件生成器出来的货物流向部件消灭器的方向。

分析:货物的投放时间,作业员接送的时间过快或过慢,将其重新设定选择合适的时间步调,将其合理化才能是整个模型更好的运作。

七、讨论、建议、质疑

讨论:模型的运转有的时候会出现问题,这个问题可能是由于连接过程中造成的问题,或者是设备的摆放不正确,有待于进一步解决。

建议:将货物与作业员协调使其合理化,模型是否正确的运转在于设计是否合理,设置是否正确。实验室名称:

812

实验机器号:

实验分组:

实验时间:

202_-8-30

指导教师签字:

成绩:

实验项目二:仓储型物流中心模型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目的:建立仓储型物流中心的模型

要求:以仓储型物流中心的模型为例,学习包括在第二章使用过的设备以及自动立体仓库、装货中转站、卸货中转站、传送带(直角、合流)、机器人、托盘供给器等设备来建立模型的方法以及关于这些设备的设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根据ASI软件中的工具设备,建立仓储型配送中心的模型。

三、主要仪器设备

计算机和ASI软件

四、实验内容、步骤及操作方法:

内容:根据软件中的工具运用,建立模型。步骤:

1、仓库的入库口(In Mode)的设置,选择自动立体仓库的弹出的菜单IO部件(In Mode)],使入库口(In Mode)表示出来。

2、立体仓库的出库口(Out Mode)的设置,选择自动立体仓库的弹出菜单中的[添加IO部件(Out Mode)],使出库口(Out Mode)表示出来。

3、部件的移动,点击工具栏中的[可移动子类设备]按钮。(附带部件的移动)

4、中转站的设置,点击设备栏的[装货中转站]按钮使装货中转站表示出来选择装货中转站的弹出菜单中的[逆时针旋转90度]改变其方向,使输入口的入口部分和装货中转站的出口部分自动连接上。

5、进货线的做成,击设备栏的[左合流传送带]按钮左合流传送带将从2个方向流过来的商品传送同一方向。

6、卸货中转站输出口的设置点击工具栏的[可移动子类设备],把输出口(箭头)移动到反面。

7、出货线的做成,点击设备栏的[左转传送带]按钮

8、模型合并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打开左合流传送带的属性窗口,点击[尺寸]按钮,将长度改成〈8000〉,支线部分的长度改成〈2500〉,点击[OK]按钮。选择弹出菜单中的[顺时针旋转90度]使右合流传送带转向。打开属性窗口,点击[尺寸按钮,将长度改成〈5000〉,支线长度改成〈4000〉 后,点击[OK]按钮。打开属性窗口点击[尺寸]按钮,将第1部分的长度改成〈4000〉,第2部分的长度改成〈2500〉,点击[OK]按钮。打开部件生成器的属性窗口,将[概要]属性里面的生成时间间隔改成〈7〉,然后点击[OK]按钮。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能够运用软件中的相应工具建立起模型,通过改变参数控制模型的相应运作。货物正常运行,自动立体仓库正常出去在模拟中设置固定值,使其加速运行,查看货物运输与机器人、装货平台、卸货平台、自动立体仓库之间的运转正常进行,同时将实验一的模型与其结合,在运行查看其卸货装置是否运行,在所有的设备都正常运行同时货物在传送带上不阻塞则证明这次模拟实验完成,如阻塞则可以调整这些设备的参数使其达到正常的运转模式。

七、讨论、建议、质疑

讨论:传送带,部件生成器,托盘,机器人,货架等速度参数的设定不合理,在运行时经常发生货物的阻塞。应当适当的调节传送带(直角、合流)、机器人、托盘供给器、自动立体仓库等设备的参数使其运行时流畅,速度适宜。使得货物在传送带上不阻塞。在参数设定上,有些麻烦,不断地尝试设定新参数,使部件生成器、传送带、机器人等参数间隔流程达到顺畅的程度。

建议:软件的设计较清晰,能够通过相应的工具构建模型,针对一些各个工具中的相应菜单的选项还不是很清楚,希望能够有所改进。质疑:案例本身存在设计问题实验室名称:

812

实验机器号:

实验分组:

实验时间:

202_-9-05

指导教师签字:

成绩:

实验项目三:复合型物流中心的模型Ⅰ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目的:利用软件制造出复合型物流中心的模型。

要求:以复合型物流中心模型为例,学习如何用包括在第三章利用过的各种设备以及滑车铁轨、智能导向物、叉车等来建立模型的方法以及关于这些设备的设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通过软件来逐步构筑复合型物流中心模型的各个环节。

三、主要仪器设备

计算机和ASI软件

四、实验内容、步骤及操作方法

1、启动RaLC-Pro,将在第二章做成的模型调出,再次设定自动立体仓库复制三个点击设备栏的[滑车铁轨]按钮,使滑车铁轨表示出来。将滑车铁轨设置于装货中转站和自动立体仓库之间的位置上,设定其参数。

2、选中滑车铁轨,设定添加三组IO部件(OutMode)、添加IO部件(InMode)、这样设置了从滑车铁轨流向自动立体仓库的入口以及从自动立体仓库流向滑车铁轨的出口。用同样的方法,做成中间的自动立体仓库和右侧的自动立体仓库的入口和出口。

3、选择滑车铁轨的弹出菜单中的 [添加IO部件(OutMode)],使IO部分表示出来。将IO部分设置于当前画面滑车铁轨的右下方。再次点击[可移动子类设备]按钮,使附件固定。

4、点击设备栏的[智能导向物]按钮,使智能导向物表示出来。将智能导向物设置在装货中转站和与装货中转站自动连接着的滑车铁轨的IO部分(In Mode)之间。用弹出菜单的[与下一个设备相连] 使装货中转站向智能导向物,智能导向物向滑车铁轨的IO部分(In Mode)连接上。

5、与装货中转站自动连接着的滑车铁轨的IO部分(In Mode)依次向滑车铁轨的3个IO部分(Out Mode)传送托盘的3条运作规则。

6、点击设备栏的[智能导向物]按钮,使智能导向物表示出来。将智能导向物设置在左侧自动立体仓库的IO部分(Out Mode)和与这个IO部分自动连接着的滑车铁轨的IO部分(In Mode)之间。用各自的弹出菜单的[与下一个设备相连]使自动立体仓库的IO部分(Out Mode)向智能导向物,智能导向物向滑车铁轨的IO部分(InMode)连接起来,在做成将从左侧自动立体仓库出库的托盘送往画面右下侧位置上的滑车铁轨的IO部分(OutMode)的运作规则。

7、设备栏的[左转传送带]按钮,使左转传送带表示出来,在设定其参数,点击设备栏的[作业员]按钮,点击[色/形]按钮,将形状改为叉车,点击设备栏的[部件消灭器],将部件消灭器表示出来。将部件消灭器设置在离叉车的距离相当于其设定的路线长度(例为5m)的位置上。

8、设定所有设备的参数,点击模拟开始。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1、将滑车铁轨速度改为60,尺寸长度改为12000;

2、点击Rule Then按钮,在有効的确认框 打上钩。在Counter左侧的的确认框上打上 钩,将〈0〉改为〈1〉。在目的地左侧的确认框上打上钩,输入刚才记录下来的与左侧自动仓库的IO部分(In Mode)连接着的滑车铁轨的输出口部分的名称(例为〈OUTPUT_ 00030〉);

3、从[登录规则] 按钮上面的 [规则编号] 下拉条菜单中选择新建一项。点击Rule IF按钮,在Counter左侧的确认框上打上钩,将〈0〉改为〈1〉。

4、在目的地左侧的确认框上打上钩,然后输入与右侧自动立体仓库的IO部分(In Mode)连接着的滑车铁轨的输出口部分的名称(例为〈OUTPUT_00034〉)。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完成了复合型物流中心的模型构建。将所有的设备参数设定成功,运行流畅,结果较为理想。

七、讨论、建议、质疑

讨论:在设定智能导向物的规则时,应按照步骤进行,设定成功将规则中的目的地与In Mode、Out Mode名称一致,同时将其连接好固定,使转换货物时流畅进行。建议:软件的用户友好性有待于提高,可以考虑适当增加人性化的提示,使得初学者的操作过程更加流畅。实验室名称:

812

实验机器号:

实验分组:

实验时间:

202_-9-6

指导教师签字:

成绩:

实验项目四:复合型物流中心的模型Ⅱ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目的:利用软件制造出复合型物流中心的模型并且做成的复合型物流中心的基础上,加入卸货和出货部分的2层物流中心。

要求:以复合型物流中心模型Ⅱ为例,学习如何用包括在第四章利用过的各种 设备以及轨道、卸货中转站、左曲传送带、智能作业员等建立模型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学习如何用包括在第四章利用过的各种设备以及轨道、卸货中转站、左曲传送带、智能作业员等建立模型的方法。

三、主要仪器设备

计算机和ASI软件

四、实验内容、步骤及操作方法

1、调出『Lesson3-1.emu』的模型;

2、在利用实验三的基础上,再次设定自动立体仓库2层部分的IO部件。

3、对环境的设定进行设置。点击菜单栏里的|环境|环境设置|。设定参数,使一层二层分离开,选择在二层工作。

4、点击设备栏的[直线轨道]按钮,使直线轨道表示出来,设定参数,并复制两条直线轨道,点击设备栏的[左曲轨道]按钮,使左曲轨道表示出来,设定其参数,将其复制等工作,最终成为环形轨道。

5、在直线轨道的弹出菜单中的添加输入部件、添加输出部件,点击 [左转传送带]按钮,使左转传送带表示出来,点击 [卸货中转站]按钮,使卸货中转站表示出来。

5、在曲轨道的弹出菜单中的[添加平板车],菜单栏的特殊设备中的 [轨道管理器]一项,使轨道管理器表示出来,分别与与入库部件相连、与出库部件相连,与平板车相连。

6、选择[智能导向物]按钮,使智能导向物表示出来,并与In Mode输入口,Out Mode输出口相连,设定其规则,并复制两个智能导向物。

7、点击设备栏的[作业员]按钮,使作业员表示出来,选择卸货中转站输出口的弹出菜单中的[与下一个设备相连]一项,使其和作业员连接上。

8、点击设备栏的[直线传送带]、[左曲传送带]、[右分流传送带]、[右曲传送带]按钮,使直线传送带表示出来,并改变参数,将其连接起来,并设定作业员,笼车,使每个作业员后边有三个笼车。

9、在分节流那里设定分流,在点击智能导向物,设定规则。更改笼车名称,使部件生成器正常运行,货物运到指定的笼车内。

10、点击菜单栏里的|模拟|开始|一项或者时间栏里的[开始]按钮,进行运行。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1、在自动立体仓库的2F添加IO部件的时候,为了避免重叠,将1F的IO部件临时移动‘将属性栏里的Z的编辑框里输入〈-1000〉;

2、将床2的长度改为〈40000〉、床2的宽度改为〈40000〉、床2的高度改为〈3500〉;

4、打开左转传送带的属性窗口,点击[尺寸]按钮,将第1部分的长度改为〈1000〉,第 2部分的长度改为〈1000〉,高度改为〈300〉,宽度改为〈1200〉;

5、打开卸货中转站的属性窗口,点击[尺寸]按钮,将长度改为〈1500〉。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结果:建立了完整的仓储型物流中心运作模型,运行的合乎预期的要求及期望,实训结果很理想。

分析:轨道要连接成功,同时在设定InMode、Out Mode要根据不同的直线轨道及曲轨道设定,笼车的名称要根据部件生成器的目的地一致,在设定智能导向物规则时,要设定好规则,并且将InMode、Out Mode,的名称与规则中的目的地相同

七、讨论、建议、质疑

讨论:通过对其物流中心的建立及运作发现很多的问题和不足,如进行一些基本的属性更改是会存在诸多的问题,不能及时的解决会导致最后的运行不能够顺利进行。整个模型的制作太过繁琐,极易导致错误。在模型建立过程中应注意。实验室名称:

812

实验机器号:

实验分组:

实验时间:

202_.09.12

指导教师签字:

成绩:

实验项目五:作业员分拣货物模型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目的:本章要学习利用菜单栏上的作业管理器和作业管理器关联设备菜单中的各种作业管理器、管理批处理数据的设备、设定初始库存的设备等来建立模型的方法。要求:要求我们进一步了解掌握智能导向物的基本用法。暂存区、部件生成器、托盘供给器、自动立体仓库控制器的用法,要求我们基本掌握这门软件的功能。

二、实验原理

通过对三维物流软件的模型入库与出库以及参数的学习和控制器的掌握来对物流操作流程的更好的学习。

三、主要仪器设备

电脑以及ASI软件

四、实验内容、步骤及操作方法

内容:通过对入库物品生成器、暂存区、初始物品设定器、托盘供给器、参数设定的学习来掌握三维物流软件的应用方法。

步骤:

1、制作入库货品生成器(卡车入库)并修改名称,制作直线传送带。

2、做成在托盘上集装货物用的场地。作暂存区,设置参数。制作初始库存设定器 制作托盘供给器 制作做业管理器并与各个设备相连接。

3、制作把货物搬送到托盘的命令。

4、制作做业管理器与各个设备相连接后作成提供空托盘的命令。

5、制作一个做业管理器与各个设备相连后作成将托盘存入货架的命令。

6、再添加一作业员制作成一个叉车状态。

7、暂存区的设定。

8、添加出三个货架作成平库货场制作成四个选择初始库存设定器[STOCK_PALLET_MANAGER]的弹出菜单中的 [与仓库相连]一项,使其连接上用于平库货场的2个货架。

9、计划管理器的设定、作成使模型运作的数据文件、商品管理文件(ProductMasterFile.xml)、卡车入库数据文件(Arrival.xml)、模拟管理文件(SimulationMasterFile.xml)

10、制作模型分拣出库部分模型的出货场地部分、作业管理器的配置和设定。

11、将出货暂存区的笼车向卡车搬送。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部件生成器文件、托盘供给器文件、暂存区、卡车、参数的设置要准确。命令的设定要正确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掌握了智能导向物、部件生成器文件、托盘供给器文件的应用。制作出了更加复杂的三维画面,并且运行良好。

七、讨论、建议、质疑

讨论:通过对其模型的建立及运作发现很多的问题和不足,如进行一些基本的属性更改是会存在诸多的问题,不能及时的解决会导致最后的运行不能够 顺利进行。建议:对其软件进行及时的修正及改正。实验室名称:

812

实验机器号:

实验分组:

实验时间:

202_.09.20

指导教师签字:

成绩:

实验项目六:模拟创业设计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目的:通过大学生创业这个网页平台建立自己的创业模型 要求:通过专业软件,了解创业基本流程,并建立自己的公司。

二、实验原理

通过创业平台建立自己的企业

三、主要仪器设备

计算机,相关软件

四、实验内容、步骤及操作方法

1、进入网页,输入网址。

2、点击进入大学生创业平台。

3、注册帐号,设置用户名和密码。

4、进入网页后,完成相关测验。

5、进入创业实训,与模拟风投公司签订风险投资协议。

6、风投公司转账,获得创业资金。

7、提交准备好的资料。

8、填写招聘申请表后提交。

9、租用摊位。

10、注册自己的公司。

11、选择行业,城市。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1、输入网址172.16.100.64。

2、雪冬国贸公司注资100万。

3、填写备用公司名称以及主要代表人信息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未完成整个过程的操作,进行创业模拟,但是对创业已经有了一些了解。

七、讨论、建议、质疑

讨论:虚拟的无法代表真实的情况,在模拟进行过程中的步骤很混乱。

质疑:在对整个系统进行完成模拟的同时,能否真实进行相关投资创业。模拟创业软件还是无法真正模拟出现实中创业时的突发情况。

第四篇:金蝶软件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了解会计软件的功能,利用会计软件进行会计处理的模式、方法、技术、技巧。

实验内容:

1.系统初始化:在这个实验中首先我们进行了金蝶系统帐套的建立,创建了公司名称、成立时间等基本信息,以及对公司会计架构的设定。其次添加公司会计系统的操作人员,并赋予其相应的职责权限,以便后期进行账务的处理。接下来是最重要的系统初始化程序,对财务系统帐套的设定,并录入所需要的初期数据资料,包括职员、部门、期初余额等。同时还学习了如何进行帐套的恢复与备份。

2.账务处理:实验二中我们主要是进行凭证的编制和审核,同时还学习了如何查询总账和明细账。

3.出纳管理:这次实验我们学习了与出纳相关的各类现金和银行存款业务以及支票的处理。现金模块主要有以下功能点:现金日记账、现金盘点单、现金对账和现金日报,我们主要学习了前三个内容。银行存款的学习集中在银行日记账的编制和银行对账单的填写与审核。最后学习了支票业务的相应知识。

4.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是公司非常重要的实物资产,所以固定资产的管理也是我们金蝶软件实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模块。我们学习了固定资产的新增和减少处理,以及计提折旧和查看固定资产相关明细账的方法。

5.工资核算:这个模块中我们首先进行了工资项目的新增,然后对需要计算的工资项目进行公式的设定,并在老师的要求下理解并记忆了比较重要的几个工资项目核算的公式。接下来就是录入员工的工资数据,并分配员工本月的工资生成本月工资表。

6.往来管理:在现实中公司会与其他公司有各种各样复杂的往来业务,所以在金蝶软件中往来业务的管理也是一个重要的模块。这个模块中我们学习了往来业务的确认与核销,以及往来对账单的查询与输出。

7.报表处理:最后的实验阶段就是进行公司这个月报表的输出。我们先是学习了自定义报表的编制和输出,然后用系统中自带的模板进行了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以及输出。

遇到困难以及解决办法:

1.第一节课进行系统的初始化并没有遇到太大困难,直到进行到固定资产业务的处理时,结转相应的损益账户,许多同学都发现数目不对以及不能计提折旧。原因就在于先前初始化时固定资产的初期数据录入错误,并且初期数据录入完毕便不可更改了。针对这一困难,我们只能选择重新录入期初数据,然后开启帐套进行再一次的业务处理。

2.在进行账务处理时,总是会发生各种因为马虎造成的错误。比如编制凭证时对记账凭证“收付转”性质的选择,会计科目的选定以及相应数据的计算。对于这个困难的解决方法,一方面提高了编制记账凭证的仔细程度,另一方面在审核时让同桌同学处理,进行第二次的检查。若进行账务处理之后的项目时仍发现错误,可以进行反过账对错误的凭证进行修改。

3.在进行报表管理时,发现输出后仍有些项目与其他同学不尽相同,查明原因发现是在编制记账凭证时,没有将相应的支出记录到正确的费用类账户里。同时现金流量表的编制相对其他两个报表来说是相对复杂的,所以在听从老师的建议后,自己单独进行了第二次的报表编制,以加深记忆。

总结:

1.新建立账套的时候,就要在账套的属性里把会计期间的时间设置好。否则账套启用后,账套的启用时间将无法再修改

2.做好数据备份。每做完一次实验都要进行完全备份,并注明相关信息。这可以使你在后面的实验出现问题后得到最好的补救——把数据恢复到最近的一次正确的状态。

3.加强理论学习,打好基础知识。如果基础只是不过关,则直接关系到金蝶的操作,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课后的学习至关重要。

4.经验交流,相互帮助成长。通过这次实验,是我真正体会到了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的重要性。当你卡在一个问题上动不了的时候,这时候同学的一个提点或知道是很有用的。

5.遇到难题要及时解决。在实验操作中遇到的哪怕一个最小的问题都要及时的解决,否则可能它会直接影响到你后面的操作,以至于你停滞不前。

6.。全方位地了解了企业会计的工作程序及会计体系将过去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进行了有机地结合对我们所学的课本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把会计的理论知识与实操联系到了一起也体会到了会计电脑化给我们带来的许多便利。

实验结果(见表)对会计软件应用的评价:

优点:

1.金蝶软件功能基本齐全,除一些公司特殊需求外能满足公司大部分业务,性能稳定。安装实施、维护方便;对公司业务处理的分类明确且简洁,让人一目了然。

2.在基本功能上包括:组织结构、人员信息、薪酬、培训、考勤、绩效、招聘、福利、制度文档管理等; 在系统功能上包括:用户登录、语种选择、功能和权限设置、流程制订等。

3.操作相对简单。对于系统操作人员容易上手,账务处理流程安排得当。

缺点:

1.在相应功能上的设置并不完善,比如:外币方面,每种外币只能设置一个汇率还不能按月、按日设置汇率、新增凭证与修改凭证分开在两个模块中,不太方便等等。

2.所有模块集成与各功能模块独立选配最大

区别在于集成化软件只能单机使用。集成化产品使客户投资浪费。无法适应客户的个性化使用。

第五篇:软件测试实验报告

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

202_ ~ 202_学年

第二学期

院 计算机科学技术

业 软件工程 学

140521221 姓

名 蒲凤 指导教师王鹏

目录

一、单元测试.......................................................1 1.1实验目的......................................................1 1.2实验环境......................................................1 1.3实验原理......................................................1 1.4实验内容......................................................1 1.4.1 C#单元测试................................................1 1.4.2 测试用例..................................................4 1.5实验结果......................................................5 1.6实验总结......................................................6 1.6.1插件安装...................................................6 1.6.2心得体会...................................................6 1.6.3单元测试意义...............................................6

二、LOADRUNNER性能测试.............................................7 2.1实验目的......................................................7 2.2实验环境......................................................7 2.3实验原理......................................................7 2.4实验内容......................................................7 2.4.1 HP LoadRunner录制脚本.....................................7 2.4.2 HP LoadRunner脚本测试场景设计及分析......................17 2.5实验结果.....................................................33 2.6实验分析.....................................................34 2.7实验总结.....................................................34

三、反编译........................................................36 3.1实验目的.....................................................36 3.2实验环境.....................................................36 3.3实验原理.....................................................36 3.4实验内容.....................................................36 3.4.1 Net Refelector反编译.....................................36 3.5实验结果.....................................................40 3.6实验总结.....................................................41 3.6.1心得体会..................................................41

I 3.6.2 对软件安全性的看法.......................................41

四、SQL注入.......................................................42 4.1实验目的.....................................................42 4.2实验环境.....................................................42 4.2实验原理.....................................................42 4.3实验内容.....................................................42 4.3.1 sql注入..................................................42 4.4实验结果.....................................................52 4.5实验总结.....................................................54 4.5.1心得体会..................................................54 4.5.2 SQL注入危害..............................................54

五、禅道项目管理的BUG管理模块使用................................55 5.1实验目的.....................................................55 5.2实验环境.....................................................55 5.3实验原理.....................................................55 5.4实验内容.....................................................55 5.4.1禅道项目管理的bug管理模块使用............................55 5.5实验结果.....................................................67 5.6实验总结.....................................................68

II

一、单元测试

1.1实验目的

1.能够使用编程工具进行单元测试。

2.检查代码实现是否符合设计,尽早发现设计和需求中存在的错误。3.发现在编码过程中引入的错误,跟踪需求和设计的实现是否一致。

1.2实验环境

环境:vs2013

1.3实验原理

主要采用白盒技术,检查模块控制结构的某些特殊路径,期望覆盖尽可能多的出错点。

1.4实验内容

1.4.1 C#单元测试

1.新建一个类库项目,并为其中的类为BinaryTree.构建二叉树并添加前序遍历方法。如图1-1所示。

图1-1 2.创建单元测试。在方法名上右击,然后单击“Generate Unit Test”选项,打开对话框。如图1-2所示。

图1-2 3.选择方法,为新建项目命名。如图1-3所示。

图1-3 4.然后在解决方案管理中就多了相应的BinaryTree Tests解决方案。如图1-4所示。

图1-4 打开测试菜单->窗口->测试资源管理器,如图1-5所示。

图1-5 5.在测试试图,右键运行要测试的方法,在测试结果窗口中查看测试结果,运行测试之前。如图1-6所示。

图1-6 1.4.2测试用例

1.设置测试参数。如图1-7,1-8所示。

图1-7

图1-8 2.运行之后。如图1-9所示。

图1-9 1.5实验结果

经过测试,ResultEqualTest1,ResultEqualTest2均未通过测试,调整参数,重新测试,测试结果如下,如图1-10所示。:

图1-10 1.6实验总结

1.6.1插件安装

在vs2013进行单元测试之前,需要按照手动添加插件。选择工具-扩展和更新,搜索并安装Unit Test Generator。1.6.2心得体会

本次测试设计涉及预期测试需求,实验结果符合预期。单元测试帮助开发人员编写代码,提升质量,减少bug;提升反馈速度,减少重复工作,提高开发效率;保证最后的代码不会破坏之前的代码功能,同时让代码维护更容易,有助于改进代码质量和设计。1.6.3单元测试意义

单元测试集中注意力与程序的基本组成部分,首先保证每个单元测试通过,才能使下一步把单元组成部分组装成部件并测试其正确性具有基础。单元是整个软件的构成基础,只有保证零部件一样,这个设备的质量才有基础,单元的质量也是整个软件质量的基础。因此,单元测试的效果会直接影响到软件的后期测试,最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同时,单元规模较小,复杂性较低,因而发现错误后容易隔离和定位,有利于调试工作。

二、LoadRunner性能测试

2.1实验目的

1.掌握LoadRunner的使用方法。2.能够使用LoadRunner进行负载测试

3.学会用LoadRunner设计场景并尝试,并分析测试结果。

2.2实验环境

环境:HP LoadRunnner

2.3实验原理

LoadRunner进行负载测试通常有五个阶段组成:

计划、脚本创建、场景定义、场景执行和结果分析。

(1)计划负载测试:定义性能测试要求,例如并发用户的数量、典型业务流程和所需相应时间。

(2)创建Vuser脚本:将最终用户活动捕获到自动脚本中。(3)定义场景:使用LoadRunnerControlller设置负载测试环境。(4)运行场景:通过LoadRunnerControlller驱动、管理和监控负载测试。(5)分析结果:使用LoadRunnerAnalysis创建图和报告并评估性能。

2.4实验内容

2.4.1HP LoadRunner录制脚本

1.启动服务。如图2-1所示。

图2-1 2.登录自带网站WebTours,并注册。如图2-2所示。

图2-2 填写注册信息,如图2-3,2-4所示。

图2-3

图2-4 注册成功,如图2-5所示。

图2-5

3.打开Loadrunner,点击新建脚本打开VuGen。如图2-6所示。

图2-6 新建脚本,如图2-7所示。

图2-7

4.新建脚本,选择协议。如图2-8所示。

图2-8 5.选择浏览器,设置所测web的地址。如图2-9所示。

图2-9 6.点击左下角Options按钮,进入录制环境设置界面。如图2-10,2-11所示。

图2-10

图2-11

7、模拟用户操作开始录制脚本。如图2-12所示。

图2-12 用户操作如下,模拟用户订票。如图2-13所示。

图2-13 8.结束录制,生成脚本。如图2-14所示。

图2-14 9.回放脚本,验证脚本是否正确。如图2-15所示。

图2-15 回放结果,如图2-16所示。

图2-16 10.增加事务,并命名。如图2-17所示。

图2-17 给事务命名,如图2-18所示。

图2-18 查看事务,如图2-19所示。

图2-19 11.参数化。在脚本中找到需要参数化的值,例如登录名和登录密码。如图2-20所示。

图2-20 2.4.2HP LoadRunner脚本测试场景设计及分析

1.导入脚本,打开controller。如图2-21所示。

图2-21 2.选择文件路径。如图2-22所示。

图2-22 3.进入初始界面。如图2-23所示。

图2-23 4.为了设置集合点,取消默认勾选框,添加脚本。如图2-24所示。

图2-24 5.确定,进入场景设置界面。如图2-25所示。

图2-25 6.设置场景,选择初始化。如图2-26所示。

图2-26 7.打开运行时设置,设置迭代次数。如图2-27所示。

图2-27 8.设置迭代参数为2。如图2-28所示。

图2-28 9.点开Miscellaneous,设置Continueon error,使错误发生时可继续执行。如图2-29所示。

图2-29 10.设计集合点。如图2-30所示。

图2-30 设置当所有虚拟用户都到达集合点才释放,模拟多用户同时进行某一操作的情况。选中policy。如图2-31所示。

图2-31 11.设置policy。如图2-32所示。

图2-32 12.点击运行,进入运行时监控界面。如图2-33所示。

图2-33 13.点击运行场景。如图2-34所示。

图2-34 14.观察运行结果。如图2-35,2-36,2-37,2-38,2-39所示。

图2-35

图2-36

图2-37

图2-38

图2-39 15.设置场景运行时Windows资源监控图。如图2-40所示。

图2-40 点击添加。如图2-41,2-42所示。

图2-41

图2-42 运行时Windows资源监控图截图如下。如图2-43所示。

图2-43 16.打开分析器,形成分析结果。如图2-44,2-45所示。

图2-44

图2-45 17.分析器自动形成分析结果。如图2-46,2-47,2-48,2-49,2-50所示。

图2-46

图2-47 18.点开监控的图表,根据需要合并图表以便更好地分析。

图2-48

图2-49

图2-50 19.添加Windows资源监控图表。如图2-51,2-52所示。

图2-51

图2-52 20.添加页面分析结果图表。如图2-53所示。

图2-53 21.生成测试报告。如图2-54所示。

图2-54 生成测试报告中。如图2-55所示。

图2-55 生成测试报告,如图2-56所示。

图2-56 2.5实验结果

回放验证。如图2-57所示。

图2-57

生成测试报告,点击内容,如图2-58所示。

图2-58 2.6实验分析

通过测试报告可以看出,最多能够创建10个vuser,平均吞吐量是14320字节每分,平均每秒点击数量约为10次。同时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使被测系统所受压力减轻,从如下方面进行综合调解:将测试脚本中think time值加大并在控制台中按比例实现,此处think time指在transaction外部的时间;Controller中Run-Time Setting的Pacing设置值加大;虚拟用户登录时使用递增策略,间隔稍长。

2.7实验总结

LoadRunner,是一种预测系统行为和性能的负载测试工具。通过以模拟上千万用户实施并发负载及实时性能监测的方式来确认和查找问题,LoadRunner能够对整个企业架构进行测试。企业使用LoadRunner能最大限度地缩短测试时间,优化性能和加速应用系统的发布周期。LoadRunner可适用于各种体系架构的自动负载测试,能预测系统行为并评估系统性能。学会了使用LoadRunner录制脚本。基本的流程是启动服务器、注册、录制脚本及进行参数化设置。设计涉及场景的搭建和测试,通过Lordrunner进行脚本测试,同时能够生成相应的图表,直观的反应了测试结果。Lordrunner作为专业的性能测试工具,通过模拟成千上万的用户对被测应用进行操作和请求,在实验室环境中精确重现生产环境中任意可能出现的业务压力,然后通过在测试过程中获取的信息和数据来确认和查找软件的性能问题,分析性能瓶颈。

三、反编译

3.1实验目的

1.学会如何使用反编译工具对程序进行反编译。2.能够使用.NetRefelector进行反编译。

3.2实验环境

环境:.Net Refelector,VS2008 3.3实验原理

反编译的主要思想:将特定的机器代码,即我们的“源程序”,先翻译为低级的中间代码,然后再根据特定的高级语言将中间代码翻译为高级程序。反编译器也有前端和后端。前端是一个机器依赖的模块,句法分析二进制程序、分析其指令的语义、并且生成该程序的低级中间表示法和每一子程序的控制流向图。通用的反编译机器是一个与语言和机器无关的模块,分析低级中间代码,将它转换成对任何高级语言都可接受的高级表示法,并且分析控制流向图的结构、把它们转换成用高级控制结构表现的图。最后,后端是一个目标语言依赖的模块,生成目标语言代码。反编译的过程中要使用一些工具:把二进制程序装入内存,对这一程序做句法分析或反汇编,以及反编译或者分析该程序来生成高级语言程序。这个过程借助编译器和库的签名来识别特定的编译器和库子程序。只要在二进制程序中识别出编译器签名,就不去反编译这些编译器启动代码(start-up)和库子程序:对于前者,从最后的目标程序去掉启动代码的那些例程,反编译器从主(main)程序入口点开始分析;对于后者,那些子程序用其库函数名代替。

3.4实验内容

3.4.1Net Refelector反编译

1.启动.NETRefelector(在所有程序中找到RedGate文件夹)找到安装文件,点击运行。如图3-1所示。

图3-1 2.选择文件,打开可执行文件。如图3-2所示。

图3-2 选择文件路径。如图3-3所示。

图3-3

3.导入工程截图如下。如图3-4所示。

图3-4 4.相关函数和类,如图3-5所示。

图3-5 5.选中工程,导出源码。如图3-6所示。

图3-6 6.选择导出文件路径。如图3-7所示。

图3-7 7.选中反编译程序,点击运行。如图3-8所示。

图3-8 3.5实验结果

反编译成功,如图3-9所示。

图3-9

3.6实验总结

3.6.1心得体会

本次实验通过反编译工具进行了反编译,完成了从可执行文件到源码的转换,学会了如何使用.NET Refelector反编译工具。3.6.2 对软件安全性的看法

软件安全(Software Security)就是使软件在收到恶意攻击的情形下依然能够继续正确运行及确保软件被在授权范围内合法使用的思想。软件安全性分析任务包含于软件生存周期的若干活动中,是针对软件的安全性质量,作为这些活动的补充。软件安全性分析作为开发中软件的质量的重要保证,关系到软件的获取、供应、开发、运行和维护,已得到专业人士的高度重视。并且现在,软件安全性分析任务的各项细节执行都写入了国军标,被安全相关软件的需方、供方、开发者、维护者以及独立的评价者使用。规范化将推进软件安全性分析的进程,使更多的开发和评测单位遵循标准化文件,督促开发团队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以软件测试作为辅助。同样,软件安全性分析标准也会在推进的过程中,得到不断地发展。

四、SQL注入

4.1实验目的

1.明白SQL注入原理。2.能够进行简单的SQL注入。

4.2实验环境

环境:VS2013,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 4.2实验原理

SQL注入即是指web应用程序对用户输入数据的合法性没有判断,攻击者可以在web应用程序中事先定义好的查询语句的结尾上添加额外的SQL语句,以此来实现欺骗数据库服务器执行非授权的任意查询,从而进一步得到相应的数据信息。

4.3实验内容

4.3.1 sql注入

1.点击SQL SERVERR2。如图4-1所示。

图4-1 登陆数据库,如图4-2所示。

图4-2 2.创建数据库SQLTEST。如图4-3,4-4所示。

图4-3

图4-4 3.创建表UserLogin。如图4-5所示。

图4-5 设置主键如下,如图4-6所示。

图4-6 设置成功,截图如下。如图4-7所示。

图4-7 输入表名。如图4-8所示。

图4-8 4.选中表,编辑前200行。如图4-9所示。

图4-9 5.编辑测试数据,如图4-10所示。

图4-10 6.打开VS2013,新建项目。如图4-11所示。

图4-11 选中Asp.net Web应用程序。如图4-12所示。

中小学常用教学软件的应用研究实验报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