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新的实验教案
编辑:倾听心灵 识别码:24-912591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2-16 13:19:23 来源:网络

第一篇:新的实验教案

湘美版 辉煌的美术历程

第七课

新的实验

芜湖市第十二中学实习教师:王瑜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美术发展史上辉煌的历程,让学生感受艺术家的艺术精神和各式新式的艺术风貌,逐步丰富学生的审美视角。

2、了解波洛克的滴淌画以及背后的思考;了解波普艺术的起源和主要思想,提高学生对西方现代绘画作品的欣赏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和追求和平正义价值观。

3、希望通过本课,让学生了解,当我们面对一件艺术品的时候,重要的并不在于去弄明白它描绘的是一件什么东西,他是如何表现的,而在于去体验作品引起我们内心的感受是什么。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波普艺术和变体画

难点:文中介绍多种新式美术,各有不同的风格,主张

一、导入

设疑激趣(回顾我们以往知道的常见的美术形式)

1、教师提问:有谁知道常见的美术形式?(答:壁画、装饰画、中国画、西方油画、素描等等。对了,你们芜湖最有代表性的一个画是什么? 对,是铁画!很有名气的)

2、教师讲述:这些都是我们普遍知道的美术形式,素描拿铅笔构图打形,再慢慢塑造形体,讲究严谨。中国画讲究笔墨和意境,西方油画讲究色彩和光线,装饰画讲究装饰物体,使其具有更高的美感和艺术价值。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认知的美术形式。用创新的眼光来看是没有进步意义的,形式上不能突破,艺术的精神也难以得到提升。

3、展示一般形式的绘画作品,提问:想一想,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新形式的美术?

4、讲述一些形式的美术及其大概情况。

二、讲授新课

课题——新的实验(板书)

1、我说:波洛克在位于长岛的一间画室完成一幅“滴淌画”

⑴波洛克是20世纪中期的美国艺术家,是20世纪美国抽象绘画的奠基人之一。他的艺术,被视为二战后新美国绘画的象征,是重视绘画行为的“行动绘画”先驱者。

⑵波洛克因为厌烦过去的美术程式,于是将画布放在地板上,泼洒颜料,形成惊人的形象。波洛克这种自由奔放、无定形的抽象画风格,成了反对束缚、崇尚自由的美国精神的体现。这种全新的绘画,体现了画家惊人的创造力。它在两个方面充分展示了新颖性和独创性。⑶这样产生的一团纠结在一起的线条和色块正好符合20世纪艺术的两个互相对立的标准:一方面是向往儿童般的单纯性和自发性,使人联想起连形象还不能组成的幼小孩子们的乱画;另一方面则是对于“纯粹绘画”问题有浓厚的兴趣。(4)、这种整个作画过程依据内心的自发冲动,在行动中完成的艺术实验旋即成为一种潮流,甚至发展到艺术家的创作过程本身也成为作品。

2、随着社会工业文明的发展,一些艺术家积极探索,寻找新的蹊径,很快这种潮流便被以沃霍尔为代表的艺术流派所取代(波普艺术)(1)安迪·沃霍尔被誉为20世纪艺术界最有名的人物之一,是波普艺术的倡导者和领袖,也是对波普艺术影响最大的艺术家。他大胆尝试凸版印刷、橡皮或木料拓印、金箔技术、照片投影等各种复制技法。沃霍尔除了是波普艺术的领袖人物,他还是电影制片人、作家、摇滚乐作曲者、出版商,是纽约社交界、艺术界大红大紫的明星式艺术家。(2)他是美国波普艺术运动的发起人和主要倡导者。1962年他因展出汤罐头和布利洛肥皂盒“雕塑”而出名。他的绘画图式几乎千篇一律。他把那些取自大众传媒的图像,如坎贝尔汤罐、可口可乐瓶子、美元钞票、蒙娜丽莎像以及玛丽莲·梦露头像等,作为基本元素在画上重复排立。他试图完全取消艺术创作中手工操作因素。他的所有作品都用丝网印刷技术制作,形象可以无数次地重复,给画面带来一种特有的呆板效果。(3)实际上,安迪·沃霍尔画中特有的那种单调、无聊和重复,所传达的是某种冷漠、空虚、疏离的感觉,表现了当代高度发达的商业文明社会中人们内在的感情。沃霍尔致力于模仿流行的“庸俗”文化,在他们眼里,艺术家的观念变得至关重要,甚至取代了感觉与技艺。沃霍尔的汤罐头就是他在创作中运用的与大众文化密切相关的当代现成品,模仿的是公众熟悉的形象。

3、与此同时,一大批欧洲画家也在探索与实验。一直勇于探索和敢于挑战的西班牙艺术家毕加索不断采用新的方式来创作,它采用挪用和修改的表现手法花了不少美术史上的名作,这幅《宫娥》就是他根据委拉斯贵支的《宫娥》创作的58幅变体画中的一幅。(毕加索变体画《宫娥》)

(1)从委拉斯凯兹名画《宫娥图》中汲取灵感而创作的58幅系列作品《仕女》非常有趣,是画家晚年的代表作品之一。

(2)原《宫娥》这部作品是委拉斯凯兹1656年作的,是一幅有着风俗性特色的宫廷生活画,它展示了宫中的日常生活,在宁静的宫廷中,委拉斯凯兹正在为国王夫妇画像,这一对夫妇的形象在对面的一块镜子中反映出来,就在这个时候,小公主玛格利特突然到来,引起了人们的一阵忙乱,她的出现,好象是平静的水面投下了一块石子,打破了原由的平静,激起了阵阵涟漪,宫娥正在为公主下跪贡献食物,另外一个在为公主提裙礼,周围还站着一些随从和侏儒,在背景上有一扇门打开着,光线从门口射入,在门口站着一个宫中的侍从,正在注视着室内的情景。只有委拉斯凯兹是冷静的,但他好象并没有发现身边所发生的事情,仍然在专心的画画,这恐怕也是委拉斯凯兹比较可靠的一个自画像,面部表情严肃,显示出郁郁寡欢的样子。

(3)而毕加索的《宫娥》室根据委拉斯凯兹的《宫娥》改变创作出来的。故事情节与原画出入不大,就是这个造型差别很多。人都变形了,是不是?这就是毕加索的变体画。

(4)当然还有许多其他的艺术家采用这种方法,如培根就以《教皇英诺森十世》为箭靶,他强调说,他熟悉这幅画不是通过原作,而是通过机械复制品。他将教皇置于空虚之中,将教皇的平和之态转化为因恐惧而发出尖叫,高高在上的教皇形象剩下肉体、恐怖和孤独。(5)思考与交流

你对现代艺术的看法如何?你同意下面这些评论吗?结合图片谈谈自己的看法。

1、一堆垃圾;

2、他们不过是在画上甩些颜料再加上《号角的教皇》标题,就开口要价;

3、现代艺术不需要像照片那样真实的再现物体,那样完全没有必要;

4、天啊,他们把眼睛画在脸颊上了;

5、我们孩子能做的更好

6、过去的画很乏味,现代作品更有趣味些;

7、他们这样做是因为他们不懂得正确的绘画方法;

8、有很多不同的风格流派,不可能全部都知道。

教师请同学发言,谈一谈他们的感想。并作出相应总结。

4同样是变体画,而法国的马蒂斯则采用了另外的方式创作了一批作品。马蒂斯让助手先在大张纸上涂上粉彩,再叫助手把图案贴在画布上。这种创作方式似乎对英国画家汉。弥尔顿颇有启发,他在作品中用奇异的手法罗列了一个美好而无序的“室内场景”,而这幅作品竟然深深影响了之后几十年的而艺术观念。这就是《国王的忧伤》。

5、下面的内容就超出绘画范围了,有雕塑、行为艺术等,我们来一一欣赏。(1)看右图,这是1947年,贾科梅蒂 创作的《行走的人》,以瘦削人形的脆弱性开拓出了一种新的雕塑空间,显示出艺术家对新的空间的征服。看着这个雕塑,艺术家说他无意识地表现的是一种轻的感觉,你们感受到了吗?

(2)亚历山大。考尔德受西方现代工业科技的启发,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以来就开始尝试将一些轻而薄得材料运用于雕塑中。利用空气的流动,找到平衡点,让雕塑在空气中“舞动”。这样,随着风的吹拂而拓展了作品本身的空间。这种艺术品与自然的互动在一些艺术家那里发展成把大自然作为创作对象,对自然加以修饰和施工,这样既不失大自然本来面目,又可以使人们重新认识和评价自然,从中获得新的艺术感受,在自然中展示出人的力量。他们认为,应当打破艺术同生活的界限,探求艺术创作材料的无限化。亚历山大。考尔德的雕塑,有“舞动”感

罗伯特。史密森在犹他州大盐湖上用沙石筑起了一条长457.5米的螺旋形长堤,从岸边伸向湖心,然后他把堤四周的海水染成红色,改变了盐湖原有的景观。

6下面的内容大家简单了解一下,感兴趣的可以课后多多了解。(1)霍克尼用局部照片去拼贴,形成马赛克一样斑驳陆离的奇异效果

通常用一架宝丽来拍摄一个对象的不同局部,拍摄的视角、光线、时间的不同,以及镜头的变形,手控的误差,使这些局部照片不能完美对接

(2)1963年,白南准成为用电视机来表现艺术的第一人。他的作品将艺术、媒体、技术、流行文化和先锋派艺术结合在一起,影响着当代艺术、视频和电视。(3)弗兰克·盖里以设计具有奇特不规则曲线造型雕塑般外观的建筑而著称。

课后总结:

(请学生回答并总结,并作板书,加深学生理解记忆)

1、新的实验这一课都有哪些主要的新的美术上的尝试? 20实际中期美国艺术家波洛克的滴淌画

以安迪。沃霍尔为代表的致力于模仿“庸俗”文化的波普艺术 班牙艺术家毕加索的变体画之一《宫娥》,以及同样采用修改方法的培根的《号叫的教皇》 1947年,贾科梅蒂《行走的人》,以瘦削的人形开拓新的雕塑空间 罗伯特。史密森在盐湖筑起的螺旋形长堤,打破艺术同生活的界限 课后延伸

2、看到这些艺术家们所做的新的尝试,你们有什么启发?对于美术的新的实验你们还有哪些更具创新的想法?想一想!

第二篇:新的实验教案

1、教材: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教科书《美术鉴赏》上篇第二单元第七课《新的实验》,也是上篇的最后一课。它既是第二单元的收尾之篇,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① 引导学生了解20世纪中后期出现和形成的一些新的艺术表现形态,并了解他们新的艺术创作理念和特点,艺术作品的创作方法,材料,技巧等方面的变化。

② 通过认知——讨论探究——再认知的欣赏过程,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探究能力、理解感受能力)和创新能力。

③ 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审美能力,形成多元化的艺术审美观和价值观,逐步树立宽广包容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创新精神。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20世纪中期以来的艺术家的多种艺术“新实验”(现代实验性艺术),以及他们独特的艺术创作理念和表现手法。

难点:大胆发表自己对“新实验”的感受和见解,通过讨论探究获得对新艺术的再认知。

4、教学方法: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点难点,采用如下一些教法和学法。

教法:引导法,演示法

学法:讨论探究法,辨析法

5、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多媒体设备和相关的ppt课件,湖南美术出版社《美术鉴赏》教材,参考图片和相关网页。

学生准备:湖南美术出版社《美术鉴赏》教材、笔记本,笔等。

6、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流程

学生活动及目标定位

一、课题导入

用多媒体出示波洛克“滴淌画”的图片,然后请同学们发言,波洛克在干什么?他的作画方式与你以前所见的方式有什么不同?你能从他的画中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板书课题:《新的实验》

从波洛克作“滴淌画”中引起学生的好奇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和感受画家的“新实验”的与众不同。

二、观察、感受、探究

第一节:学生自读全文,自赏每一幅图片。

第一节:学生通过阅读欣赏图文,对20世纪中期以来艺术家的“新实验”有一个粗略的了解和感受。

第二节:学生围绕如下几个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并以小组为单位总结发言。

1、你对现代艺术的看法如何?

2、你同意P51“思考与交流”里的一些评论吗?

3、P50—52页这么多作品中你最喜欢哪一件作品?最不喜欢哪一件作品?说出你的理由。

第二节:学生通过讨论和总结交流 感受的同时,探究现代实验性艺术的特点:

1、强调艺术的非理性和无意识,从而否定了艺术创作对客观世界的理性把握;

2、主张艺术的本质在于制造新奇,追求所谓的原创性;

3、尝试以现成品和自然物来代替艺术品的制作过程,从而取消了艺术与非艺术的界限;

4、企图打破艺术博物馆体系以及收藏制度,主张艺术向自然靠拢,以此来对抗现代资本主义商品社会对艺术的占有和消费。

第三节:老师引导学生将P50-52的每幅作品按现代实验艺术的特点分类,可列出分类表。

第三节:主要是引导学生对现代实验艺术作品的重新评价,再认知。

三、拓展探究

1、提问:传统艺术中的审美规则能不能评定现代实验性的艺术?生讨论,师小结。

2、还能不能列举一些现代新实验美术表现形式?学生欣赏现代兴起的一些新美术形式:沙画和地画

让学生通过辨析进一步增加对传统艺术和现代新实验性的艺术表现形式、表现手法、风格特点的差异的认识。通过欣赏进一步了解现代新实验性的艺术表现形式、表现手法、风格特点,提高鉴赏能力。

四、总结

正如德国艺术家博伊斯所说:“在这个多元的时代里,艺术是一个不断扩张的概念,它与生活的界限正在不断地模糊”。的确,在当代似乎什么都可以成为艺术。果真如此吗?也许经过历史的“大浪淘沙”能够留下来的“真金”并不多。

第三篇:新的实验教案

第二单元

第七课---《新的实验》(教案)

授课人:范丽丽

一、教学内容

本课就20世纪中期艺术家们在绘画领域创作观念与表现方法上进行新的实验与探索,并对这些作品引导学生进行美术作品鉴赏。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20世纪50年代以来艺术发展的新动向,重点是艺术家在对绘画领域对艺术作品进行了哪些大胆的尝试,有哪些新的创作理念和表现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分析、讨论等方法,能够基本掌握对艺术作品的鉴赏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并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带着批判的眼光与视角审视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艺术家在绘画领域中的创造理念和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大胆发表自己对艺术家在新的实验中的作品的感受与见解,并进一步获得对新艺术的再认识。

四、教法、学法 教法:对比法、讨论法、演示法 学法:讨论法、演练法、分析法

五、教具与学具

教具:PPT课件、教材、多媒体播放工具。

学具:纸、墨、笔。

六、课时: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以西方传统美术与现代实验艺术作品进行比较导入课题

1、展示西方传统美术作品:《蒙娜丽莎》(达芬奇)、《贵妇人像》(安格尔)、《宫娥》(委拉斯贵支)、《画室》(维米尔)

2、展示波洛克绘画作品《秋的节奏之三》

3、播放美国画家模仿波洛克绘画方式的视频

4、设问:你认同他这样的作画方式吗?你如何理解这件作品的价值?

教师小结:波洛克的这幅作品整个画面布满了纵横交错、无边无际的线条和颜色,线条和颜色之间也没有主次的区分,但作品中的“美”并不是真的不见了,而是以一种新的方式呈现,激情的笔触和流动的色彩来呈现。

波洛克的“行动绘画”,这种绘画形式完全打破了传统的绘画创作方法,画面中没有具体的形象,也没有中心;整个创作过程完全依赖内心的自发冲动性,具有偶发性和无理性的特征。波洛克对绘画形式的创新是对现代艺术的一种新的实验与探索(导入课题---板书《新的实验》)

(二)思考与探索

1、设问:是什么原因让艺术家们对艺术领域进行新的实验与探索呢?(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总结:让艺术家们对艺术领域进行新的实验与探索呢原因:(1)工业与现代科技的发展(如:照相机、摄影的发明)(2)艺术的判断标准的变化(1、向往儿童般的单纯和自发性;

2、对于纯粹绘画问题有浓厚的兴趣)(3)各种哲学和美学思潮活跃(4)对完善的写实艺术的僵化和程序化失去兴趣,提倡艺术家自由的主观表现。(现代艺术家更加关注自己内在的精神与情感的表达)

2、教师:现代实验艺术在绘画领域进行了哪些实验与探索呢,让我们一起去揭秘吧。

(三)探索新知

1、展示马蒂斯的作品--《国王的忧伤》

教师:你们知道这幅作品是采取什么方法制作出来的吗?有没有吸引你们的地方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小结:在马蒂斯的作品中,色彩具有压倒性的地位,他使色彩从现实主义的表现中解放出来,变成一种富于感染力和装饰性的艺术表现手段。在这幅《国王的忧伤》作品中,跟他早期作品相比形象也变得愈加抽象,显得构思大胆而又不乏游戏感,具有一种稚拙和童真的感觉。

教师总结:现代实验艺术在绘画领域的新的实验之一:新的创作方法(马蒂斯的拼贴、波洛克的“行动绘画”等)

2、展示委拉斯贵支的作品《教皇英诺森十世》、培根的作品《号叫的教皇》。

设问:你跟喜欢哪幅作品,喜欢或不喜欢的理由是什么呢?培根的作品的新颖之处在哪里呢?

教师小结:《号叫的教皇》这幅作品的新颖之处--对古典主义绘画进行挪用与修改。

蒙娜丽莎这幅古典作品我们熟悉,那看看艺术家们是怎样对蒙娜丽莎这幅作品进行挪用与修改的。(展示对蒙娜丽莎进行修改的作品)

教师总结:现代实验艺术在绘画领域的新的实验之二:新的形体观念---对古典主义绘画进行挪用与修改。

3、设问:现代实验艺术有没有它的价值呢?(学生思考并回答)

现代实验艺术的价值:现代艺术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源于艺术家对一些具体问题的回应。现代艺术的出现,拓展了人们的审美意识和观念,使艺术的概念大大拓展。

(四)课堂实践 动动手:借鉴新的实验中的创作理念,创作一幅滴墨或吹墨画。(学生动手绘画)

(五)学生作品展示

(六)师生互评

(七)课堂总结

艺术是多元化的,我们在评价一幅美术作品时,不能片面的以画的“像”、“不像”,“好看”、“不好看”来评价一幅作品的好坏,它表现是“美”还是“丑”不重要,重要的是作品是否具有作者想要表现的直觉或理念。画家根据特定艺术形式的媒介和技巧(材料、语言、技法等因素),来深思熟虑这些思想观点并把它给表现出来,这种深层次的情感流露,我们不能简单地以好与坏来界定它们。任何美术作品都是美术家对所处现实生活中的客观世界的主观内心思想感情及其哲理观点的表现。

第四篇:《新的实验》教案

《新的实验》教案

王玉玲 中学二级 宜昌市二十一中

课 题:湖南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材上篇第2单元:辉煌的美术历程第7课《新的实验》 课 型:欣赏﹒评述 教学年级:高一年级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认识理解二十世纪中期以来艺术的发展,特别是艺术家的创作方法,题材和观念的变化;

能力目标:学生通过基本知识的了解,会分析现代艺术作品的构思和表达内涵,并尝试表达自己的想法。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现代艺术的实验性创作,对于当代艺术有健康正确的审美情趣和辨别能力,正确看待传统艺术和新实验艺术的不同,尊重艺术多元化。

教学重难点:如何理解现代艺术的创作方法,题材和观念; 如何理解现代实验性艺术的内涵和价值,并建立学生正确、健康和理性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案,投影仪,学生简易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视频播放:波洛克艺术创作纪录影片 提问:这是美国艺术家波洛克在画纸上泼洒颜料,请同学们欣赏并回答,这样的作品和你们所知道的传统绘画有什么不同?你们觉得这样能不能算是艺术品?

引出课题:《新的实验》

(二)讲授新课:

1,新的形体理解

图片展示:委拉斯贵支《教皇英诺森十世》与培根《号叫的教皇》

提问:这两幅作品,前者是委拉斯贵支在1649年第二次去意大利时在那里完成了一幅著名的肖像画《教皇英诺森十世》。画家很客观的描绘了教皇本人的形象。而后一幅,是培根在借用前者肖像画并加以变形的作品。

请同学们对比这两幅画,前后6人分小组讨论,派代表出来讲讲你们是怎么看待新的形体?它带给你们哪些不一样的心理感受?

1953年,培根在《号叫的教皇》作品创作中故意让教皇英诺森十世显得滑稽可笑。在这幅画上,坐在金交椅上的教皇似乎很孤寂,为了发泄,他正伸直脖子,张着大嘴大声尖叫。艺术家尝试在作画不再追求客观,而是 “力图把某种感情形象化”。

2,新的创作主题

提问:请同学们接下来欣赏著名现代艺术家沃霍尔的作品,并猜猜它的名字。

《汤罐头》

不同于我们所认识的传统绘画内容,艺术家模仿流行的一切:可能是物品,可能是明星,可能是广告,这些我们所熟悉的公众形象。艺术越来越贴近生活。有时候,生活也可以是艺术。

沃霍尔《玛丽莲梦露》和王广义《可口可乐》为代表的波普艺术,带来一种审视的眼光。

在这个多元的时代,艺术不断扩张,甚至艺术创作越来越贴近生活。那么在信息化膨胀的时代,我们的科技手段是不是也能成为现在艺术的元素?

3,新的创作方式

当科技在不断进步,我们的艺术也在科技指导下不断进步,许多科技手段被艺术家们尝试和运用。

视频欣赏:《饮水思源》沙画

提问:这幅作品是为了今年西南大旱创作的作品。在工具材料方面有哪些突破?

沙子,摄像技术

作画者采取了沙子为工具材料,以不同厚薄为手法,模仿中国水墨画的效果,并把这个过程用摄影摄像的形式记录下来。

提问:同学们可以考虑这种创作方式传递给人们什么思想?

教师简明介绍:这个作品采用了今年珍爱水为题,以中华民族传统中国画元素,传递饮水思源,珍惜水资源的环保人文理论。并结合新媒体记录下来。

教师小结:现代艺术作品本身不只是一种视觉传达,往往还有深层次的人文观念。有时候完成作品过程本身也都构成了完整的作品。

(三)作品赏析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到世博万科馆里的一个展厅“生命之树厅”。它展示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公益环保行动——我国的退耕还林政策。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退耕还林”。通过小组讨论,阐明自己对现代艺术的看法。

作品背景:“生命之树”是一个环形的展示。上半部是沙画,结合灯光设计,我们可以看到一幅幅不断变换的画面,一个关于我们如何让林进沙退,让“生命之树”茁壮生长,等到回到祥和,平静,满是绿色的辛苦历程。

美术绘画作品不只是一个篇幅一个过程,甚至可以延伸到展馆也是一幅唯美的作品。

(四)作业评价

请同学们以小组形式,动手尝试创作一幅“泼墨式现代艺术作品”。

情境创设:播放背景视频 泼洒画《红色 波洛克行动式绘画》

建议:

1、泼洒墨水;

2、吹墨法;

3、换成色彩颜料尝试 鼓励学生参与,并请参与的同学谈谈作品和作画时的心情(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随行自发的内心冲动绘画,以及绘画中的愉悦感)

(五)总结

请同学们参与投票,你同意以下哪些评价:

1、一推垃圾;泼墨也能算艺术?真荒唐;2,我也可以画得更好;绘画原来可以这么自由随意;3,艺术的过程原来也能是作品;艺术原来这么贴近生活;4,绘画原来是这么简单而快乐的事情;5,艺术还可以用行为来表达内心的想法

教师总结:不管同学们怎么理解看待,现代艺术都是可以包容和接受的。

希望同学们通过这课对艺术有着自己独立的审美理解,并能学习这些艺术家们,在艺术道路上不断尝试。

第五篇:新的实验教案

【 课

题 】:《新的实验》(湘版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七课)

【 课

型 】:讲授课

【 课

时 】:一课时

【 学习目标 】:

1、了解20世纪50年代以来艺术发展的新动向,特别是艺术家在对艺术的看法、艺术作品的创作方法、材料、技巧等方面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树立一种理性的态度来对待现当代的艺术实验。

2、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创新的价值。

【 教学重点 】:

本课的学习重点是现代艺术实验的探索角度与方法,以及如何使学生认识到创新的价值,并能以理性的态度来对待现当代的艺术实验。

【 教学难点 】:

大部分的学生对现代艺术都不熟悉,甚至不能接受这种艺术形式,因此通过什么方法来使学生接受并了解现代艺术实验,是本课的难点所在。

【 教

具 】:课本、教材、多媒体课件

【 教学过程 】:

一、欣赏引入:

新闻《另类的寺庙》插播重要新闻“通缉”赵半狄与熊猫 展示赵半狄与他的熊猫图像日记,介绍赵半狄,他做了很多从没人做过的实验性的事情,引入课题----《新的实验》(连古老寺庙也跟着另类了一把)

二、导入新课:

1、介绍现代实验艺术。

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的艺术,带有很强的实验性质。主要是因为艺术家打破了原有艺术的界限,不断为艺术寻求新的空间。具有很强的实验性质。这一时期的艺术虽然打破了传统的艺术形式,但是并不是不理喻的,它们的出现也不是偶然的,而是源于艺术家对一些具体问题的回应或对艺术观念的拓展。

2、现代艺术实验的探索角度和方法:(1)、新的创作理念(艺术家对艺术的看法)通过介绍波洛克的“行动绘画”,表现了20世纪以来艺术家打破传统艺术的局限,尝试着新的艺术创作形式。

展示:波洛克《秋的节奏》引导学生感受秋天色彩的抽象。提问:艺术是否只能客观的记录物象?

答案很明显艺术当然不止记录客观物象,除了抽象美术作品,第一单元第二

课我们还交流过,意象美术作品也不是单纯记录客观物象,更多的表现艺术家主观的情感。他们对客观物象全新的形体认识,常常用几何形体概括形象。

引出艺术实验的探索角度和方法的第二方面:(2)、新的形体认识

◆ 将委拉斯贵支的《宫娥》与毕加索的《宫娥》做对比,请学生找找毕加索画面中挪用与修改的对象有哪些。在学生能够辨认出原画被挪用的情况下,说明画家并不是没有根据的凭空乱画,而是尝试用新的形体观念来诠释古典绘画作品。

◆ 将《教皇英诺森十世》与《号叫的教皇》做对比,请学生先谈看了《号叫的教皇》的感受,说明作者通过将原作人物的形体进行艺术的夸张,以表达作者力图把某种感情形象化,更加突出了作品主题。然后介绍这幅作品的创作背景。以此来了解作者的创作目的。

接着我们来缅怀一位伟大的世界巨星

视频欣赏:大宝沙画——再见了,迈克尔!

思考:这件作品与以往我们观念中的美术作品有哪些不同?

主题人物的身份是什么?

由学生的回答引出探索现代艺术实验的第三个方面:(3)、新的创作方法和主题

随着社会工业文明的发展,现代生活的变革为美术提供了新的视觉素材,而艺术的创作方法也变得多种多样。

介绍波普艺术,波普艺术的英文名:POP,学生可能会更熟悉,因为他们熟悉的POP海报、POP字体、POP music(流行音乐)都来自于波普艺术。

以安迪.沃霍尔和他的汤罐头为例,展示波普艺术特有的创作方法,将大众化的题材进行复制重组。通过这些大量复制重组的作品,艺术家所要表达的是什么?除了打破既有的传统作画方式外,更重要的在于反映当下的社会形态。就如前面所说的,现代实验艺术的出现不是偶然,而是源于艺术家对一些具体问题的回应。

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试着放慢脚步,欣赏一下自然的美,于是艺术家将目光投向了大自然——(4)、新的空间认识

介绍大地艺术家罗伯特.史密斯及克劳德夫妇的大地艺术作品。大地艺术改变了过去艺术只能够在博物馆展示的定律,将作品置于自然的广阔空间中来展示,改变了局部的自然景观,这样既不失大自然本来面目,又可使人们重新认识和评价自然,打破艺术同生活的界限,从中获得新的艺术感受,在自然中展示出人的力量。

最近一部跟大地,自然有关的当红电影:202_,大地开裂,这一幕在德国小镇“真实”上演了。

展示:街头立体艺术图片(“大地开裂”“浮冰”),展示视频:作品如何完成的。

穿插提问学生:如果在我们的城市有这样的场景,大家是否也会上前在作品旁边比划出“危险”的动作,主动去参与呢?在艺术家笔下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活动一:比一比

将一幅环保海报和一段视频广告做对比,请学生讨论一下自己对二者的看法,觉得更喜欢哪种广告的宣传方式,觉得哪种的宣传方式更有效,谈谈感受。

思考:在200年前我们看得到这样的作品吗?为什么?它们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通过学生的思考与回答引出探索现代艺术实验的第五个方面)(5)、新技术、新材料的使用

欣赏两组图片,分别说明了新的摄影技术及电脑技术对艺术创作的贡献作用。

展示北京奥运开幕式“卷轴”进一步说明:

科技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成就了202_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巨大卷轴“画”,通过LED灯的变换,向世界完美展示了中华绚丽的千年文明,成为永恒的经典植入每个国人心中。

3、现代艺术实验的价值(创新的价值)

德国艺术家博伊斯说:“在这个多元的时代里,艺术是一个不断扩张的概念,它与生活的界限正在不断的模糊”。

◆ 用学生们非常熟悉的“鸟巢”与“水立方”来充分印证上面这句话,说明了艺术与生活的逐渐贴近。(让学生将现在“艺术加工”过的体育场馆与以往老旧的体育场馆相比较,从中体会创新的价值。)

◆ 再以一个意大利超市的广告为例:(请学生分辨出广告上的这些图象分别是由什么构成的。)

这组广告充分利用超市现有的材料作为创作题材,不管是在创作方法、材料、及创作观念上都是一次有趣的创新。不仅有效得起到了广告宣传的目的,更增添了艺术的情趣,富有生活的气息。

创意无处不在:欣赏生活中的创新事例。活动二:寻找与尝试

以前后桌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找找我们身边的创新事例,并尝试构思一幅创新作品.(提出构思或创意即可)。

三、课堂小结:

 通过这堂课,我们接触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实验性艺术,初步了解了艺术家对艺术的看法的改变、及对艺术作品的创作方法、材料技巧等方面的新的尝试。

 在创新事例的欣赏过程中,我们也应该感受到了创新意识对我们生活的改变,认识了创新的价值。希望同学们能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发掘更多创新的事例,主动参与到艺术创新中来!

四:课后拓展:

一个值得所有人思考的问题:

传统艺术标准的丧失相对而来的问题——信息量增大,鱼龙混杂。

在当代似乎什么都可以成为艺术。果真如此吗?也许经过历史的“大浪淘沙”,能够留下来的“真金”并不多。

新的实验教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