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小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随着中学新课程的贯彻实施,“如何结合学科特点与思维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的问题已成为众多教育工作者和中学教师在工作中亟待思考与探索的课题。作为中学学科之一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有没有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必要呢?答案是肯定的。且不说良好的体育学习能力对学习其它学科带来的良性影响,单从体育课程本身来说,要彻底解决教学时数的有限性、体育项目种类的广泛性与发展性、学生个体兴趣爱好的差异性与层次性三者之间的矛盾,只有在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方面下功夫。更为重要的是,在高节奏高效率的未来社会生活中,人们需要良好的学习能力来实现自己对终身体育的依赖性和对锻炼方式的个性、多样化需求。不难想象,在未来社会众多传统与新兴体育项目中,能根据自己工作性质与健康需要合理选择锻炼方式并能进行个性化改进与创新的人,才会真正成为未来社会的良好适应者。
那么,体育教师应该从哪些方面努力,来达成学生对体育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学习能力呢?
一、激发学习兴趣,营造课堂氛围
学习心理学认为,个体的学习欲望与班集体的学习氛围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催化剂。作为体育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应把它作为首要工作来抓。首先,优化教学设计,强化学生已有兴趣,逐步拓宽兴趣范围。由于“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现象在教学中的广泛存在,教师在选择“教什么”和“怎样教”策略时,应考虑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发育特征,把他们喜爱的运动项目和组织形式作为突破口,一方面挖掘出们对喜爱项目的兴趣深度,另一方面积极引导他们向更多更广泛的项目产生兴趣。以篮球教学为例。多数中学生喜欢篮球运动,但却厌倦教师从基本功教起,总希望直接比赛。教师在教学时不妨因势利导,先组织学生观看比赛、参加比赛满足其心理需要,再诱导其对比赛中出现的问题(如控球能力差、投篮命中率低、配合出问题、无谓犯规多等等)进行发现和探究,达到重新认识篮球基本功重要性的目的后再回到基本技术教学上来,他们学习基本功的兴趣就会大得多,刻苦学习的程度也会得到较大的提升,接下来的工作就好做了。在此基础上,教师积极引导他们走出狭窄的兴趣空间,对更多更广泛的运动项目产生学习兴趣。其次,开展目的教育,激发学习兴趣。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和价值取向能力,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让他们懂得:积极参加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既是增强体质提高心理耐挫力促进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在合作与竞争中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需要,更是形成学习个性、带动综合学习能力发展的需要。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第三,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营造良好课堂氛围。众多的体育教学实例证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可因喜欢体育教师而转化为对这一学科的喜爱,也可因不满教师的管理方式而演变成对这门学科的厌恶。建立“合作式”、“伙伴式”、“互助式”师生关系,使之从“紧张”走向“和谐”,师生成为相互依赖、无话不谈的朋友,是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重要保证。
二、挖掘教材教法的教育功能,培养学生的学习素质
良好的素质是培养学习能力的基础。从体育教学角度看,影响学习能力发展的因素较多,如注意力、记忆力、观察理解力、分析判断力、模仿与纠错能力、想象力与创造力、协调与灵活能力、自控自制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等。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如果能巧妙运用教材教法的教育功能,在有意无意中渗透,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在教材方面,用适当的队列练习教材培养其注意力与自控自制力;用体育游戏、竞赛等形式培养其机智敏捷能力;用中长跑项目锻炼其意志力;用集体性项目培养其合作竞争力、想象力与创造力等等;在教法方面,让学生观看正误对比示范等培养其观察力与模仿能力;让学生在练习中思考问题培养其分析判断力;让学生在理解中掌握运动技能培养其理解与记忆力;让学生进行相互评价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等等。当然,教材与教法的选用,应视学生实际灵活掌握,不宜机械搬用。
三、引导学生尝试利用各种资源自学自练,培养千人千面的学习个性 中学生一个很大的学习特点是在模仿中学习,在模仿中提高。利用这一特点,教师可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尝试利用各种资源(如课堂,网络,影视录像,图书馆,社会生活等等)进行自学自练,或学习自己喜欢但学校条件无法满足的运动项目,或改进动作技术、提高运动技能等,以培养学生的自学个性。比如,在“武术教学”单元开始前,给学生布置适当的课外作业,让他们预习教材进行了解性学习,根据自己条件搜集相关资料(如武术的渊源与现状,武术和种类与技法特点,武术比赛录像,武术比赛规则,武术家的生平与轶闻趣事等等);在单元教学开始时,教师腾出一定的课堂时间,先让准备充分的同学展示学习心得与搜集资料;在教学接近尾声时,组织学生进行教学比赛,让学生通过比赛、评价等形式发现与探究问题,改进与提高技术水平。对学生来说,“搜集与了解”、“展示与观摩”无疑是一个锻炼自学能力的过程,为了取得比赛胜利,他们会花上十倍于平时的精力去利用各种资源进行学习,会积极地去研究对手确定自己的比赛战术,从而培养了自己的学习个性。当然,“模仿性学习”易犯的毛病就是“机械模仿”,为避免这种情况,教师一方面要让学生明白教材仅仅是例子而不是全部,老师“举一”的目的是希望他们“反三”而不是机械照搬,另一方面要鼓励他们积极拓宽学习视野,丰富学习技巧与方法。
四、营造合作学习的环境与氛围,培养合作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自学个性的同时,选择一些集体性、互助性项目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他们重视集体智慧、增强团队意识、促进人际交往的意识,也有助于开阔他们的学习视野,丰富他们的学习方法,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在体育教学中,当一些技术较复杂或掌握难度较大的运动技能教学进入巩固与提高阶段后,可开展互助式的合作学习,比如蹲踞式起跑、俯卧式、背越式跳高,篮球“行进间上篮”,技巧中的鱼跃前滚翻,武术中的平衡动作、腾空动作等等,让优秀学生指导或大家互帮互助,有效地提高动作质量;在一些技术难度不大、协作性要求较强的项目中,如集体跳长绳、拔河、划旱船、接力赛等等,有目的地组织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竞赛,能较好地培养他们的合作学习能力。以“自设障碍接力赛”为例,教师讲明比赛规则与安全要求后,给各小组提供相同器材(如体操垫、跨栏架、条凳、跳绳、皮筋、标杆等等),要求他们自己动手设置好滚翻、跳跃、爬行、跨越、穿绕等规定障碍,看谁时间最少、效果最好,培养其分工与协作能力;允许学生自定障碍顺序,自定出场顺序及讨论比赛战术,激发其想象力与创造力;在比赛中评选“最佳创意”、“最佳配合”、“最快速度”、“最佳动作难度”、“文明拉拉队”小组,刺激学生为争取获奖而以更认真、更积极的态度参赛。
五、适时运用合理的分层辅导与评价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战胜困难的自信心 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是必然的。即使是体育尖子,当遇到经过多次努力,还是没有完成较难技术或取得自己希望的运动成绩时,也难免会出现沮丧情绪,产生放弃想法。遇到这种情况,教师使用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是没有用的,只会事与愿违,使学生“怕学厌练”的情绪恶化,而应该和他们一起找原因、想办法,开展针对性辅导,帮助其达成期望目标。在转化“体育学困生”时,应根据不同的“学困原因”采取相应的分层辅导策略。对于因对教学内容兴趣不高而不愿努力的学生,应以加强思想工作激发学习兴趣为工作重点;对于因体质较差造成学习困难的学生,应该给予他们热情的帮助、及时的肯定、中肯的建议和分层的目标要求,帮助他们走出自卑、重树学习信心。不论采取哪一种方式,都需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六、引导学生在反思中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完善自己的学习个性 反思教育观告诉我们,反思性学习是对学习的再认知、再思维、再评价过程,它是一个不断进行的批判性学习过程。通过反思,学习者对无效或低效的学习经验予以摒弃,对高效的方式方法进行总结与升华。反思性学习开展得好,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下一步学习,使学生的学习个性逐步走向完善。体育教师应当充分发挥教育智慧,抓住各种有利时机,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的侧面进行及时反思。如反思自己的学习计划是否切实可行,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有效,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否利于实现学习目标,学习进步(失利)的主要因素和关键因素分析是否准确等等。
七、教师也要加强反思性学习,努力改进学法指导水平
一方面教师要注意经常深入到学生群体,了解他们对学法指导的意见与建议,与学生一起研究教学方法;另一方面要加强与体育教学专家、教师之间的学习交流,及时学习了解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经验,在改进中提高。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宏伟目标告诉我们,“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方式将是人类紧跟时代步伐、融入主流社会的重要手段,不会学习的人将成为未来社会的文盲。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就必须让学生完成学校教育阶段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这是历史赋予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和学科教师的使命。作为学科教师,应该从每一学段(年)、每一单元、每一课时做起,把能力培养观念融入到实实在在的教学行动中去,对学生进行点点滴滴的潜移默化,逐步达成学生的“乐于学习”、“自觉学习”、“刻苦学习”行为,才有可能使今天的学生在明天的社会建设中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者与创造者。
第二篇: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中反对传统的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提倡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其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一、创设情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首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传统的教学理念使不少教师把课堂当作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在不知不觉中垄断了学生的学习主权。而作为学习的主人——学生,本应该具有自己支配学习时间的权利。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保证学生拥有自己支配的课堂自学时间,这是自主学习的关键所在。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有安静地自读自悟的机会,真正落实从学习过程走向知识的体验,达到自得的效果。其次要确保全体学生的参与。课堂教学应避免由少数学生的活动代替多数学生活动,使所有学生都能够跳一跳摘到果子,享受成功的喜悦,继而以更饱满的热情参与下面的学习。对“学困生”还要有一个倾斜政策,不但要多给他们表现发挥的机会,还要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条件。
二、教师应做引领学生发展的导师
1、多导读,少讲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遵循“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古训,要引导学生多读,或默读、朗读、品读、分角色读、表演读、跟录音读……或齐读,或个别读,或选择自己喜欢的伙伴读,或小组竞赛读……不同的读法,不同的形式,目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去读懂,自己在读中去感悟文章的真情,去感悟人生的真谛。教师少讲一些,做到学生能读懂的地方不讲,学生通过讨论能理解的问题不讲,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能解决的问题不讲,优生能帮助差生解决的问题不讲
2、多情趣,少刻板。语文课要上得情趣盎然,应杜绝一板一眼地照本宣科,杜绝统一,杜绝标准答案;课堂上要允许学生插嘴,允许激动的学生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表情达意,允许学生出错。在语文课堂中,即使是教学生字,也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有的教师把学生读书的方式教得整整齐齐,还自以为“漂亮”,殊不知这种追求统一、追求标准的刻板教学方式曾扼杀了孩子们的多少灵性。作为教师,何不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记忆的支点,寻找震撼学生心灵的情感,为何要像填鸭子似的硬“塞”知识给学生呢?
3、多民主,少特权。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权威”角色。教师不是简单的教学管理者,也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是学生学习的伙伴。
师生之间应该建立起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小学语文课堂也应该成为民主化的课堂。在此,教师没有特权,教师应做的是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作适当的点拨,恰到好处的引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任何一个学生都没有特权,任何一个人也不能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学生;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合作的伙伴关系,全体学生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自由和权利。
三、提供实践空间,巩固学习成果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这也是“互动式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理论依据。我个人认为,这个“实践”应该包括阅读实践和生活实践。阅读实践就是引导学生获取间接经验,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而生活实践,简单一点说,就是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现行语文教材就体现了要引导学生亲自实践的开放性教学的特点。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为学生多提供一些实践的空间。总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大胆探索,放开手脚,努力构建一种自主发展的教学环境,创建和谐高效课堂。
第三篇: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初探
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初探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论述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满堂灌”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古板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
课程改革以来,我们欣喜地看到,目前广大教师已经认识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比较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但我们也同时看到,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大都还浮于表面。比如,很多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仅仅是将课文泛泛地读一遍,大致了解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或者是找出课文中的几个生字词,查一查字典;很多课堂上,学生刚刚进入到自主学习的情境中教师就匆匆收场,学生缺少潜心阅读课文的机会,缺乏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感受、体验和理解自然肤浅。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动起来。经过初步的探索,我认为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课堂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创设良好氛围,激励自主学习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学习者通过自己练习、探索、发现,所
获得的知识才真正有效”。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给读书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创设自主学习氛围,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强烈的学习责任感,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首先,应创设自学氛围,教给学生自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放任自流,在学生自学前,教师应教绐自学的程序与方法,采用一读(将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课文脉络,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二思(看一看“预习提示”,读一读课后思考题,明确新课要学什么),三写(即认真读课文,深入思考,在文中圈圈画画,记下疑难,写下感受),四用(即使用工具书,迁移旧知识,初步解决一些自己能解决的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自学时有法可循,明白如何入手,懂得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由教到学有个过程,这个过程是不可缺少的,老师要充分发挥引导和示范作用,但不要扮演包办代替的角色。
其次,激发自主学习的动机,让学生乐学。动机是内驱力,自主学习需要一种内在激励的力量。如果学生对自己从事的探索活动具有强烈的欲望和追求,这种内驱力就能把学生内部的精神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有效持久地投入探索活动。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烈的特点,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产生对新知识的需要和渴求,并在兴趣的激励下形成探索动机。
第三、营造民主氛围,让学生愿学。教师要转变角色,努力营造出和谐、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通过生说生评,生说师评、师说生评等形式,让学生自己获得问题的解决,使学生走向成功,体验到成就感;适当组织学习竞赛,开展合作学习,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使学生愿学、乐学。教学民主氛围的营造,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1、主动汇报,交流学习。在学生自学后,教师要创设让学生交流学习所得的机会,培养学生主动汇报学习情况的习惯。我们通常是让学生站起来就说话,避免举手指名等烦琐形式,学生说话不拘束,课堂呈现气氛热烈,思维活跃,情绪高昂的场面,讨论、争论中不时碰撞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2、互相讨论,及时评价。可通过同桌讨论,小组讨论,师生讨论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学,营造民主评议的氛围。学生的发言有优有劣,这对帮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借鉴意义。学生通过互评、互议,相互启发,互教互学,在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下,在教师的适时点拨下,愉快地完成了学习任务,从而也提高了学生评判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大胆发问,鼓励创新。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对不明白的问题大胆发问,提倡学生给老师提意见、找岔子、挑毛病,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发表独立见解,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当学生想法与老师不一致时,教师切勿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应耐心倾听,多问学生是怎么想的,对思考不够深入的问题要鼓励引导学生进一步去探究,将学生思维活动引向深入。更重要的是,要激励学生敢提问,爱提问,乐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
二、提供自主形式,关注自主过程
学习不是结果而是一种过程。布鲁纳说:“学习不是把学生当成图书馆,而要培养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全面、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是提供自主学习的最佳形式。学生只有直接参与探索新知识的全过程,才能领悟知识的奥秘,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优化教学过程的根本要素就是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参与的内涵十分丰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大胆放手,更多地提供学生参与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各种感官功能,让他们多动手,多动口,多动脑,参与观察、思考、讨论、实验。让学生实质性地参与教学过程,要做到七个“让”:即课文让学生自学,字词让学生自己掌握,段意让学生概括,问题让学生发现,方法让学生寻找,重点让学生思索,难点让学生突破,真正让学生参与每节课的全过程。参与要多样化,如质疑问难是一种创新精神的反映,是学生思维参与的标志。学生能提出问题,那怕千奇百怪、荒诞离奇,只要学生积极参与了思维活动,教师就要悉心引导,让学生思维的火花最终成为知识学习和创新的火种。
关注自主学习的过程,其最佳手段是优化课堂教学中的反馈与评价。学是核心,导是关键,评是学生求知的催化剂。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体现在课堂提问的梳理精当,而且体现在处理反馈信息的应变能力上。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反馈的重要途径,它的作用并不仅限于让学生了解自己与目标要求的距离,还应通过评价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坚定学习的自信心,交流师生情感,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当学生答错问题时怎么处理?
----是鼓励引导、点拨开窍,还是训斥挖苦,简单的否定,甚至罚站?前者能使学生感到老师态度诚恳,评价中肯,自尊心受到了保护,进而产生“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求知冲动,以良好的心态进入学习探索中;后者则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挫伤学习积极性。因此,反馈和评价,不仅是学生认知过程的需要,更是开放式教学和融洽师生情感的需要。
三、鼓励“人自为学”,培养自主精神
学习者不会思考,不掌握学习的方法,单靠死记硬背来获得知识,必然失去求知的兴趣。因此,教师教学过程中“引”要得当,“放”要得法,给足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人自为学”。放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敢问、善问,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辩驳别人,发表相反意见。在课堂互动中交换思考所得,从而不断修正自己的答案,真正体验探究的乐趣。另外,教师还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尽量多地动手操作。俗话说:“眼过千道,不如手做一遍”。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也就是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发展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放”得彻底,还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要区分好“乱”与“气氛活跃”的关系。有的老师怕学生你一言,我一语,把课堂搞乱,影响课堂纪律。我认为只要学生围绕“学”而乱就不要怕,教师导之有法,这种由激烈的讨论辩驳引发的“乱”只会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因为他们无暇开小差。当然,对学习纪律作出要求也是十分必要的,我就明确告诉学生——下课你可以在教室里自由活动,上课必须学习。二是要给学生留足充裕的思考和活动时间,切忌走形式,武断地打断
学生思维,挫伤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只有在每个学生充分思考的基础上,讨论和争辩才会有最佳的效果。三是尽量多地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能让学生说的,老师不说;能让学生想的,教师决不禁锢学生思维;能让学生动手操作的,老师绝不越俎代庖。这样,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
总之,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这才是真正意义的语文课堂教学。
第四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习能力必须具备一定的基础能力,就是天赋的能力,天赋的能力的发展可以引导启发,才会进入学习能力的阶段。多听,多静听,就能培养听的学习能力,多看,多画画,就是在培养观察的学习能力与空间、组织、手的运作的灵巧能力。写的能力,读的心得交流就是在培养阅读的习惯,这些的综合就是学习能力之一,主动学习是学习能力之一,主动的发现与吸收,就是完整的学习能力。先有学习方法听说读写的稳固,才能进入学习能力的殿堂!
我们都知道学习能力会陪伴我们一生,但是什么样的环境让我们被训练成具备了学习的能力呢?阅读习惯是学习能力的一部分;什么状态称得上具有学习能力呢?主动的自学的能力,就是学习能力。能自觉的发现问题,并从资源(人、书、资料、动手操作...)找寻解答,自我实践完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完整的学习能力。最典型的成功的教育方法就是德国式的教育方法;我在德国工作期间,深深的感受到,德国教育注重教学习能力的魅力所在,学校里的考核是开放性的题目,对学生的要求成果是对问题的步骤,对资源的运用的广度(高中前的学校对学生的考核与评鉴方式)。对中国人合适吗?中国人一定会想,学生会找人帮忙作报告,报告的雷同性有如何评判呢?等等!在德国人的学习意识里能力是逐渐筑成的,一次的报告,可以找人代写,或雷同,多次的报告还能不断的找人代写吗,还能多次的雷同吗?而且有分团体的报告与个人的报告,还得报告的上台演示等等,还能不真才实料的现形吗?这就是学习能力的养成的方法,也就是教智的方法。课堂上的诘问就在分类人才了,而自学的时间不够时,如何能充分的问答呢?教育是用正态分布的方式给每个人找到合适的位置,这才是教育,而且才会让家庭重视家庭的教育与家庭文化的熏陶,文化才会提升。而不是用死知识分高下,看似都受教育了,都学知识了。但却没有养成学习能力。
阅读考试都是学习能力的一小部分。具备从问题发展出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真正的学习能力。
第五篇:自主学习的能力如何培养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1、激发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水平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影响。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否则,他只是表面地、形式地去掌握所学的知识,遇到困难时往往会丧失信心,不能坚持学习。所谓“强扭的瓜不甜”也就是这个道理。因此,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热爱一位教师,连带着也热爱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他会积极主动地探索这门学科的知识。这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教育名著《学记》中指出“亲其师而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教师要努力把冷冰冰的教育理论转化为生动的教学实践,真正做到爱学生,尊重学生,接纳学生,满足学生。
3、合理分配每天的学习任务
把自己的学习任务分解成每天能够完成的单元,并坚持当天的任务。当天完成,无论如何不能给自己以任何借口推迟完成原定计划。
4、合理规划每天时间
把必须完成的工作尽可能安排在工作时间内完成,把既定的学习时间保留出来,养成利用每天的零星时间学习的习惯。
5、按照既定的时间表行事
学习时间表可以帮助你克服惰性,使你能够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地完成学习任务,而不会有太大的压力。
6、及时复习
为了使学习能够有成效,应该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研究表明,及时复习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防止遗忘。
7、向他人提问
在学习中碰到疑难问题,要及时向教师和同学请教,无论你认为自己的问题是多么简单、多么微不足道。应特别注意经常向周围同学请教、交流。
8、养成做笔记的习惯
做笔记既可以帮助你集中精力思考和总结、归纳问题,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把学习内容中的重点记录下来,便于以后查阅和复习。
9、保持适量的休息和运动
休息和运动不仅让你保持良好的状态,也是消除压力的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