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儿童本位:小学语文教育的至高境界
编辑:梦醉花间 识别码:24-514494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6-09 16:24:44 来源:网络

第一篇:儿童本位:小学语文教育的至高境界

儿童本位:小学语文教育的至高境界

孙嘉蕾

儿童生来就具备学习语言的天赋,复杂的语言系统在幼儿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就能学会。然而,上了小学,语文学习却突然变得难学了,这里面虽然有从口语向书面语转变带来的一定困难,但是更为根本的原因应该出自小学语文教学所使用的教材和采用的方法。更进一步,教材和教法的选择是受语文教育理念左右的,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需要对语文教育理念进行深入的检讨和反思。

一、“成人的标准”还是“儿童的标准。

小学生处于儿童的年龄段,称之为小学生,着眼点在于学业程度。严格地说,当小学生的可以不一定是儿童,而“儿童”则是生命历程的一个特定阶段,是人生之旅十分重要而且珍贵的驿站。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考虑到“小学”这么一种学业水平,更要考虑到“儿童”的心灵感受和精神家园。而今天的儿童,正在遭遇可怕的成人文化的入侵,过早地告别他们本应具有的童真面目。这不仅来自社会,来自网络、影视等现代媒体,也来自学校的课程教学。小学语文教学的深化改革,就不能无视这种现象。小学语文应当是“儿童语文”。

“童年”的重要,在于它会对每个人的一生发生极其重要的影响,童年留下的印痕,往往终身难以磨灭。人这一辈子,在乐与苦、逸与劳的时刻,都会不时地在回忆的童年中去栖息寻觅。这一切都因为儿童可以享受的,正是我们成年人已基本丢失殆尽、十分珍贵的东西。儿童尽管幼稚,却更接近自然,更直接地接受着造化的赐予;儿童尽管不如成人成熟圆滑,能够灵活应变,可他们单纯、简洁,更安于当下,从他们自在的生活中去发现丰富的乐趣;儿童尽管没有成人那么多喧嚣的节目,那么多时尚的诱惑,那么多微妙的人际关系,可他们总是能在自己简单的游戏中快乐地尖叫;儿童尽管不能去很多地方,像成人那样闯荡四海,领略人生甘苦,可他们拥有一个比天地更开阔的想像世界,那可是一个七彩缤纷的私密空间;儿童尽管没有能力应对效率社会中工作的快节奏、强刺激,可他们却能比成人更深地体会到亲情,更直接地触摸到自己的灵魂,也就能更清晰地听到自己的真实声音,从而比我们更靠近真理。这就是儿童,在成人眼里微不足道、啥也不懂的乳臭小子,却比我们成人拥有多得多的人类的良知和天性。这就难怪英国大诗人弥尔顿会说得掷地有声:“儿童引导成人,如同晨光引导白昼。”

童心并非只作为童年阶段而存在,它可以在一生中发挥出神奇的力量。它是健全人格的开端,是终生活力、创造力的源头,是一辈子自由、幸福的基石,甚至是

第二篇:白开水的至高境界

有位哲人说过,喝白开水是喝茶的最高境界。我很认同,印象中哲学是形而上的学问,它往往能透过世间万象发现最本质的东西。

喝茶本来就是种很哲学的行为,一般认为,日常生活中能称得上参禅悟道的东西就数喝茶了,围棋还要次之。平常的喝茶,把形而下的茶叶汆入沸水,顿时,洁白的开水就变得有色有香有味 了,虽是清香沁人,却已难寻仙踪道迹。茶叶虽也是日月精华之物,却早已被凡俗之辈摆弄得形容枯槁,完全是一副凡胎偷生之相。步入茶楼,必见满架珍品极品,品品媚态可掬,打入茶单,各自争宠斗芳,分毫不让。有一首写喝茶的诗中说:茶叶进入水中,上蹿下跳,旋转舒展,如鱼水之欢,水茶交融,急功近利地演绎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闪电游戏。到最后,必然是一片龌龊,茶尽水干,待一冲再冲时,最终相互厌倦,彼此遗弃,索然寡味。

白开水却不一样,它无色无味,一副淡泊宁静的世外相。它的无色无味,其实是真色真味,原色原味,任凭煮熬蒸腾,它仍是白净清冽的俊模样。一杯白开水,任凭怎么搅动,都不会产生任何一点冲突,你我已经合二为一,谁也不会伤害到谁,谁也不会去设法利用谁,彼此却是永不分离的。上下一有水温寒热之差,彼此就能自动调节,补益相得,而又绝对不露声色,不留痕迹,不事张扬,达到自然平衡,默契一致。

白开水是最有益于人体的溶液,它的宽大能容令人浑身清爽,豁然开朗。它像一股山泉注入藏污纳垢的人体,迅速清扫角角落落,革故鼎新,激浊扬清,透皮彻骨。

品水悟道,才知世故人情之正道原来应是白开水,几千年的人间沧桑得出的结论原来却是“君子之交淡如水”。记得有人曾告诫说,不要与朋友以同事相处,或者不要与同事以朋友相处。据说原因是:人之熙熙,皆为名来;行之攘攘,皆为利往。林语堂先生说得有趣:如果你要失去朋友,很容易,那就是尝试着向你的朋友借钱借物或者借钱借物给你的朋友。有时,世事就是那么简单得可笑。白开水虽好,世人毕竟多喝茶,惯于从茶水中品悟苦短人生,喝白开水的并不常有。

第三篇:基于儿童本位下的小学语文现代诗歌教学

基于儿童本位下的小学语文现代诗歌教学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小学语文教材中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儿童文学作品。现代诗歌除了承担语文学科的教育功能外,对儿童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情感的培养同样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在当下的语境中考察和谈论现代诗歌教育有着必要性和重要性。站在当下课改大背景下,儿童诗教学应回归儿童本位,从儿童作为自然、社会、精神存在的整体出发,倡导诵读涵咏。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特征,小学语文儿童诗根据学段应采取不同的诵读教学策略,用儿童易于接受、更具亲和力的口语表达形式进行教学。

一、现代诗歌教学现状

1.现代诗歌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诗歌,是一种最为特殊的话语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诗歌是人类的母语。儿童诗歌是儿童认识世界、丰富情感、发展想象、实现自我的重要途径,因此,现代诗歌教学要从儿童的视角出发,把诗歌还给儿童,使诗歌真正地融于儿童的学习生活,让他们在赏读品味诗歌的过程中感受语言魅力,在充满童趣而又贴近生活的诗歌学习中发展心智,同时享受诗意的童年。

在当下的语境中考察和谈论现代诗歌教育有着必要性和重要性,因为现代诗歌教育以及人文关怀在教育中曾一度被忽视,诗教传统以及现代诗歌自身的特点都对学生的性情和审美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和时代意义。

2.现代诗歌教学的缺陷

(1)过于偏重儿童诗歌的教化意义

在应试教育和墨守成规的教学理念指导下,老师往往只把诗歌作为教化的载体,过分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实用性和功利性,忽视了儿童的年龄特征和接受心理机制。儿童诗歌的教学和教材停留在枯燥的表面说教,忽视了诗歌深层次的美育、德育价值。现代诗歌教育和文学教育在长期的惯性思维模式中形成了“重意义、轻审美,重教化、轻艺术”的粗鄙化教育观,这也势必造成学生对诗歌的审美感受和艺术感觉能力的弱化、钝化、退化。

(2)儿童诗歌教学的模式化

传统的现代诗歌教学大多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单向模式。分析模式教学时,将诗歌逐句分析解释,破坏了诗歌的完整性、连贯性和诗歌本身的美感,注重内容的分析而减少了本身的体会和感悟。问题导向性模式教学时,教师的作用过分放大,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被削弱,实质上并不是学生主动学习,仍然以教师为主体。

基于这种现状,现代诗歌作为加强学生人文素质、审美能力和母语能力的先锋队,走到了历史的前台。

二、如何基于儿童本位进行现代诗歌教学

1.以儿童本位为基础,尊重学生个性化体验

就像“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不同的人对文本也有着不同的理解。每个儿童对诗歌的认知和理解都是他们独特思维下的产物,是儿童个性的外在表现。

在儿童现代诗歌的教学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独特阅读体验和个性化表达方式,鼓励学生对文本意义进行创造性解读和多元感悟,不以单

一、固定的思维约束儿童的想象力。因此,基于儿童本位首先就是要尊重儿童本位,尊重和理解儿童的个性化。

2.从儿童的实际需要出发

儿童诗歌教学是对生命的启蒙教育,应该从儿童的实际需要出发,以儿童的视角,用最适合儿童生活的方式,引领儿童用心灵与诗歌、自然、生活对话。倘使教师以成人的视角文学化解读诗歌,对于儿童来说无异于对牛弹琴。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基于儿童本位就是从儿童的视角出发。

以《如果我是一片雪花》为例,“飘到小河里,变成一滴水,和小鱼小虾游戏”就要求教师以童趣的眼光看待诗歌,而不是分析本身的结构特点。教师在进行现代诗歌教学时,应将以教师为主体的单向模式过渡到真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双基训练,突出诗歌本身特点的同时,丰富儿童的语言积累,培养良好的语感,发展儿童的思维和想象力,在诗歌教学中发展学生的美育和德育。

3.以读促悟,重基础积累和语感培养,重审美情趣和想象发挥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迅速进入文本情境,感受作品的节奏和韵味,产生情感共鸣,体会到文本所蕴含的内在情感。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朗读,并用多形式朗读方式让学生练习朗读,比如单独朗诵、合声诵读、分角色?b读等,使学生在个性化朗读中得到独特的审美体验,在读中感知、体会,并受到情感的熏陶。

以《其实我是……》为例,“其实我是一朵云”,“其实我是一只蝴蝶”,“其实我是一片黄叶”,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朗读,“我想这样告诉你”作为每一段的结尾,可以让学生一起朗读,这样不仅能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加有画面感,而且大家共同参与课堂有利于增进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在教学中丰富诗歌的形象,唤醒孩子的诗心,更能激发他们对诗歌的热爱之情。朗读就是发挥儿童的本位角色,让他们自发体会诗歌、进入诗歌。

4.以演促学,活用儿童文学课文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诗歌所特有的幻想性、趣味性进行教学,采取生活展现、实物演示、图画再现、音乐渲染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根据儿童现代诗歌的不同文体特点,创设多样化的情境手段,引导学生体悟文本。

比如,在《秋姑姑》中出现了画家、果子、小弟弟和老奶奶等生动的角色,这很适合以课堂情景剧的方式表现出来。扮演秋姑姑的小女孩脸红红的、圆圆的、胖乎乎的,她像一个画家,把庄稼和果子涂成金黄色,又给麻袋装上果子,扮演果子的学生嘟着嘴巴提意见说:箩筐太小装不下!秋姑姑来到场院送来一阵风,扮演小弟弟和老奶奶的学生收起了蒲扇,开心地笑。

入情入境的体验以儿童的视角还原了诗歌的意境和情趣,使诗歌教学产生了独特的魅力,让儿童在不经意间就进入了诗歌所营造的丰富灿烂的想象空间,领会了诗歌所传达的情趣和意味。教师在充分运用各种方法与手段的情况下,能有效地激发儿童的情感,使儿童在情感的促动下积极想象,进而产生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

儿童是现代诗歌的本位,是诗歌的享受者、体悟者。现代诗歌所蕴含的审美价值和情感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对儿童产生的美育和德育影响也是无法预测的。它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贯穿在儿童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中,其重要性可见一斑。因此,基于儿童本位的现代诗歌教学策略尤为重要,探讨适应当代教育背景和儿童精神诉求的现代诗歌教学策略也是一项关乎文化发展的深刻课题。

第四篇:教师的至高境界——做幸福教师

教师的最高境界

----做幸福教师

是什么是幸福,什么是教师的幸福,教师的幸福来自哪里?参加工作8年,担任班主任也有8年,面对 幸福教师”这个主题的讨论,细想想,还真有很多感触,在此谈谈我对做幸福教师的理解,还是先看一个故事:《富翁与渔夫的故事》

一个迟暮之年的富翁,在冬日的暖阳中到海边散步时看见了一个渔夫在晒太阳,就问到:“你怎么不去打渔?” “打鱼干什么?”渔夫反问。“挣钱买大渔船啊!” “买大渔船干什么?”

“打很多鱼,你就会成为富翁了” “成了富翁又怎么样?”

“你就不用打鱼了,可以幸福自在的晒太阳啦” “我不正在晒太阳吗?” 富翁哑然。

幸福是一种感觉,你感觉到了,便是拥有。

幸福与金钱、权力地位不一定成正比。富翁不见得就比晒太阳的渔夫更幸福,捡破烂的与大明星完全可以拥有一样的幸福。

幸福就是我们内心真正的需要,只要是心甘情愿去做的,并从中感受到快乐,那就是一种幸福。

教师的幸福是什么?我认为它是一种体验,是一种心灵历程的感悟,这感悟来自于我们对教师岗位的理解,对教师清平,辛苦,甘于奉献的理解与坚持,对学生无私的宽容和真诚的爱,来自于学生对老师的认可,尊重,理解,关心,来自于学生一次亲切的问候,一个短信,一个电话;来自于学生对班级的自我管理,当你不在时,班级秩序井然,学生自己能把卫生,两操处理好,走进教师干净明亮,走进宿舍赶紧整洁,在学校组织的活动中获得一次有一次以外的惊喜等等这些都是教师幸福的源泉,所以教师的幸福不是以物质来衡量的,而是来自于教师本人的内心感受,其源泉是教师敢于平凡的奉献和学生对我们的态度。

教师对待自己的岗位,不仅是一种职责,更是一种奉献,是在自己平凡的工作中的点点滴滴的默默的奉献,同时应该有清晰而成熟的教育教学理念;有自己有魅力的教育教学艺术;有自己的教育理想和信念。教师的幸福写在学生认真的作业本上,教师的幸福盛在学生满意的答卷上,教师的幸福堆在家长充满谢意的脸上。学生的毕业证和入学通知书是教师的幸福,教师节学生送来的温馨贺卡和溢香鲜花是教师的幸福,满天下的桃李打来的电话是教师的幸福……

学生是教师的幸福源,当学生在难题面前时的豁然开朗,当学生精神的意气风发时,当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发展时,教师都会有一种愉悦的情感体验,这就是教师的幸福。

课堂上,40多名学生一同起立,拉着长音喊:“老师好!”你微笑,点头。他们落座,静静地坐正,眼神明澈而专注。这时,你是这个知识殿堂的主持,你是一群飞翔的年轻心灵的引导者。你好像就要步入一片春天的小树林,小树鹅黄的叶片透明而洁净;你又好像要垦种一方肥沃的田地,泥土的清香悠远而醇美。谁能拥有这美妙幸福的感受呢?平常在校园的楼道里、操场上,不时有学生迎面走来,微笑着道声:“老师好!”细想起来,这司空见惯的场景也有颇深的韵味。也许你讲的某个词语使他们茅塞顿开,也许你的某句趣话使他们捧腹大笑,也许你的某次讲解使他们曲径通幽,也许你的某次批评使他们刻骨铭心……正是在这平静而又纯朴的交往中,他们成为你生活中的一部分,你也以某种方式进入了他们的青春生命。这种幸福在慢慢滋生着。

教师的幸福要学会善待,会善待自己的学生,又一颗宽容的心,对学生真诚无私的爱是获取教育成功的原动力,往往你的宽容和无私会换来意想不到的惊喜,没有学生的合作,教师的工作绝对不会有成效。可以这样说:教师工作的成功程度取决于教师调度学生与自已合作的兴趣与能力的程度,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快乐与成长幸福的教师是最幸福的教师。

教师的幸福要善待自己,别更自己过不去,我们首先是人,放下我们心中的“师道尊严”的架子,学会以平等平和的方式与人相处,与人交流。有心的地方,就会有发现; 有发现的地方,就会有欣赏; 有欣赏的地方,就会有爱; 有爱的地方,就会有自由; 有自由的地方,就会有幸福

1、快乐是一种美德(不快乐是一种缺德)

2、微笑是一种力量(更多地微笑,微笑训练)

3、优秀是一种习惯(良好的习惯,成功有方法,失败有原因,教师专业成长注重积累的习惯)

4、成功是一种心态(不与别人攀比)

教师的幸福从哪里来?从理解与尊重中来,从仁爱与豁达中来,从沟通与合作中来,从反思与研究中来。教师对学生的理解与尊重,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激发,兴趣得到维持,个性得到发展,师生关系得到融洽,有助于教师从学生的身上体验到教育的成就。教师得到理解和尊重,能使教师的个性得到张扬,理念得到提升,艺术得到锤炼,品性得到净化,心境得到调和,同事关系得到和谐,有助于教师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投身教育活动并捕捉到教育的快乐。仁爱与豁达是教师幸福的容器,沟通与合作是教师幸福桥梁,反思与研究是教师幸福的通道。

教师的幸福是相对的。它相对于教师的付出,相对于教育的辛苦,相对于微薄的收入,相对于社会发展的苛求,相对于教育改革的催促。教师的劳动是辛苦的、清苦的,更是细腻的、严谨的。因而,只有那些勤于思索的教师才能跟上教育幸福的脚步;只有那些勇于付出的教师才能抓住教育幸福的尾巴;只有那些善于不断进取的教师才能体验到教育的幸福。

有一种态度叫享受,有一种感觉叫幸福,学会面带微笑才能享受生活,懂得播种快乐才能收获幸福!那么,亲爱的老师:让我们面带微笑,让我们的每一个学生快乐起来,自信起来,让学生的明天更灿烂更辉煌,那么我们的幸福就会永远伴随捉我们。

第五篇:方圆合一,人生的至高境界

方圆合一,人生的至高境界

方圆合一,人生的至高境界

作者:李昶烨

方圆合一,是指在纷繁变化的现象中能不忘本质,在表现个性的同时不忘共性,在静态中不忘动态,在坚持原则的同时不排除适当的灵活性,在遵守道德规范和礼仪修养的同时又能不失自己的天真和本色。

“方”,方方正正,泾渭分明,做人、做事有自己的主张和原则,不被人所左右。“圆”,圆融大度,灵活变通,做人、做事灵活多变,八面玲珑,不轻易得罪人。只有方圆相济才是为人处世的最高境界。

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天动地静,并由此引申出圆动方静的含义。《易经》研究中的六十四卦,有“方图”和“圆图”,方图和圆图结合起来,就可以用来分析、解决时间和空间上的各种问题。

从整体与部分的角度讲,圆为整体,为事物的全部可能性、多样性;方为个体,为事物的某一方面、某一局部。所有的“方”结合起来,就构成了一个“圆”。

从体和用的角度讲,圆为事物的体,即本质,是抽象的、混一的;方为事物的用,即现象和应用,是具体的,分化的。

为人处世,效法方圆之道,尽量地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不辞劳苦,不计名利,秉承天地生生不息、长养万物的精神,只有施出而没有丝毫占为己有的意向,更没有要求回报。人们如能效法方圆合一的做人处世之道,这才是最高的道德风范。而计较名利得失,怨天尤人,便是与方圆的精神相违背。

三国时期,在曹魏阵营中有两个著名谋士,一个是杨修,一个是荀攸。杨修自恃才高,处处点破曹操的心事,经常搞得曹操下不了台,曹操虽然嘴上不说什么,但是在心里却对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人厌恶到了极点,终于以祸乱军心的罪名把他杀了。而荀攸则不然,他不但有着超人的智慧和谋略,不仅表现在长期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中,也表现在安身立业、处理人际关系等方面。他在朝堂20余年,从容自如地处理政治旋涡中上下左右的复杂关系,在极其残酷的人事倾轧中,总能稳如泰山,立于不败之地。

曹操有一段话很形象也很精辟地概括了荀攸的处世之道:“公达(荀攸,字公达)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伐善,无施劳,智可及,愚不可及,虽颜子、宁武不能过也。”可见荀攸平时对内对外,对敌对己迥然不同。他参与谋划军机智慧过人,妙策频出;迎战敌军,他奋勇向前。但他对曹操、对同僚却从不露半点锋芒,不争高下,把他的才能、智慧、功劳尽量掩藏起来,表现得总是很谦卑、文弱、愚钝。

荀攸大智若愚、随机应变的处世方略,使他在与曹操相处的20多年中关系融洽。荀攸深谙方圆合一的真谛,以圆融虚无的胸怀包容一切,一切为我所用,最终成了曹操的心腹重臣,并最终成就了自己的事业。

古人说:“智欲圆而行欲方”,意思是说人的智慧要圆融无碍。不仅要看到事物静止的、不变的一面,还要看到事物运动的、发展的一面;不仅要看到各个不同事物的个性和局部的状况,还要看到事物的整体和共性;不仅要看到事物的具体现象和应用,还要看到事物的本质;不仅能够坚守原则,以不变应万变,而且要有高度的灵活性,具体分析此时、此地、此人的具体情况,以求得最佳的解决方式。这是从“智圆”的角度来讲的。

从行为上讲,人的智慧虽然应圆融无碍,但在具体的作为上却不能模棱两可。也就是说,做人必须遵守一定的法度和规则,以便立足于社会之中。这就是“行欲方”的含义。所以说,方是做人的脊梁。

“方”如“刚”,“圆”为“柔”。万物过刚则易折,过柔则难以成形。唯有方圆相得,才能生生不息。

人生其实始终处于一场“方”与“圆”的辩证运动之中,该方时则须方,该圆时则须圆。只有方圆互生互变,才能无往而不胜。

其实,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难,只要你学会用变通的眼光去看待你周围的人和事,综合运用方圆之术灵活地处理与他人的关系,那么你将在人际交往中如鱼得水,你终将享受到惬意的生活和成功的人生。

儿童本位:小学语文教育的至高境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