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长恨歌》学案教师版A(夏长欢)
编辑:深巷幽兰 识别码:24-685829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9-10 10:19:46 来源:网络

第一篇:《长恨歌》学案教师版A(夏长欢)

《长恨歌》学案(2017.10.31)

【本课学习目标】

1、学会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主题。

2、熟读成诵,理解诗的思想内容。

3、感受其凝练、优美动人的语言及作者对李杨二人赞颂又讽喻的复杂态度。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整体把握诗歌,研习第一部分。【自学检测】

一、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与元稹并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唐德宗贞元年间(800)中进士,由校书郎累官至左拾遗。他关心朝政,屡次上书言事,遭权贵忌恨,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历任苏州、杭州刺史,很得民心。官终刑部尚书,世称白香山。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肯定诗歌的教育意义和政治作用。他与元稹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揭露时弊。他的诗分为三类:讽喻诗、感伤诗、闲适诗。其讽喻诗如《新乐府》、《秦中吟》,深刻反映了时政弊端与民生疾苦。具有伤感色彩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其诗善于叙述,语言浅显,流传广泛。

2、写作背景(参照课下注释1)

本诗取材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这首诗创作时间是元和元年,当时诗人正在山西、周至任县尉。这年冬天,白居易与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说起了当地流传已久的唐玄宗与杨贵妃悲欢离合的故事,大家都为之唏嘘不已,王质夫举着一杯酒来到白居易面前,说:“这种旷世之事,如果没有文笔出众的人来记录、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磨灭,从世上消失。你深谙作诗之道,情感丰富,你试着为这个故事写一首诗,如何?”白居易于是写下了《长恨歌》,陈鸿同时写下了一篇传奇《长恨歌传》。白居易的意图不仅在于对史诗有感而发,而且还想以此惩戒那些祸乱朝政的人,让将来的统治者引以为戒。

3、李、杨的爱情故事。(见补充资料)背诵:杜牧《过华清宫绝句》(其一)、李商隐《马嵬》(其二)

(二)字词积累

1、给下列词语中加线字注音 回眸(mïu)凝脂(zhī)云鬓(bìn)骊宫(lí)鼙鼓(pí).....城阙(quâ)千乘(shâng)花钿(diàn)萦纡(yíng yū)旌旗(jīng)......龙驭(yù)踌躇(chïuchú)马嵬(wãi)悄然(qiǎo)耿耿(gěng)......霜华重(zhîng)衾(qīn)临邛(qiïng)绰约(chuî)玉扃(jiō.....ng)参差(cēn cī)珠箔(bï)仙袂(mâi)迤逦(yǐlǐ)飘......飖(yáo)凝睇(dì)人寰(huán)擘(bî)....

2、解释词语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统治天下)

..承

专.夜.。(专宠)

姊妹弟兄皆列士,可怜光彩生门户。(可爱,可羡)

.. 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美貌的女子,此指杨贵妃)

..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皇帝的车驾)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任马前行)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美好轻盈的样子)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纵横)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凝视)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用手分开)

.【思考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用简洁的语言完整地复述故事情节。

参考:经过几十年的励精图治,玄宗开创了开元盛世,从此天下太平,但玄宗也开始贪图享乐了。从各处招来美女,其中以杨玉环为最,于是千方百计暗度陈仓让其成为自己的妃子。之后俩人沉溺欢爱。但好景不长,由于玄宗长期荒废朝政,导致地方叛乱,杨玉环也因此而被迫处死。在之后的岁月里,玄宗极度思念自己的爱妃。回到京城之后,找来道士为杨招魂,在蓬莱仙山见到了朝思暮想的杨玉环,两人重温旧梦,但遗憾的是两人终究不能在一起天长地久,只能是天人两隔,长恨绵绵。

2、在复述的基础上,理清情节结构。第一部分:自开头至“尽日君王看不足”

第二部分:自“渔阳鼙(pí)鼓动地来”至“魂魄不曾来入梦” 第三部分:自“临邛(qiïng)道士鸿都客”至结束

请你试着用诗化的语言来概括一下各层次的大意,看看谁概括得最好最准确。参考一(简洁版):第一部分: 玉环进宫,隆基宠爱

第二部分: 玉环被杀,痛思玉环 第三部分: 人间天上,人鬼情未了

参考二(诗化版):第一部分:重色思倾国,祸根此种植 第二部分:悲从美色来,思由倾国生

第三部分:尽日不能忘,长恨天人隔

(二)第一部分

1、开头为什么提及汉武帝?这和唐玄宗有什么关系?诗歌开卷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有什么作用?

唐人心目中唐就是汉的再现。汉武帝宠李夫人与唐玄宗宠杨贵妃相似。[白居易《李夫人》:“伤心不独汉武帝,自古及今皆如斯,君不见……泰陵一掬泪,马嵬坡下念杨妃,纵令妍姿艳质化为土,此恨长在无销期。”] 这句话既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又统领全诗,起提纲挈领的作用。

2、哪一句集中描写了杨玉环的美貌?运用了什么手法?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运用夸张和对比,突出杨玉环倾国倾城的美貌。

3、诗中那些地方表现了唐玄宗对杨玉环的宠爱? 如:“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教生男重生女”等。

为了自己的爱人,李隆基可以无限放纵她的家人,他给了杨玉环所有的一切,他作为一个皇帝能给的东西都给了,他的江山他的社稷,他所有的一切。爱江山更爱美人,在江山与美人之间的取舍中,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美人。

4、作者重墨渲染玉环受到的专宠,意在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批判统治集团因腐朽荒淫而招致祸乱。【反馈练习】

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A:御宇多年求不得(御临宇内,即统治天下的意思)玉容寂寞泪阑干(凉台,看台)

B:缓歌慢舞凝丝竹(管弦之声聚而不散)九重城阙烟尘生(指宫廷)

C:天旋日转回龙驭(指皇帝的车驾)珠箔银屏迤逦开(曲折绵延)

D:其中绰约多仙子(美好轻盈的样子)可怜光彩生门户(可爱,可羡)

2、阅读李白的《清平调词》两首,试比较白居易与李白描写杨玉环之美的手法有何不同。清平调词两首 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栏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依新妆。

答案:李诗多静态联想,以花喻人,再比之于仙女,全由虚处着墨。

白诗多写动态美,白描写意,侧面衬托,虚笔写实,善创新喻,实中含虚。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3、注意语调的变化、语速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研习第二、三部分。【自学检测】 名句默写:

(1)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2)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3)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4)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5)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6)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7)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8)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思考与探究】

1、找出诗中描写唐玄宗在杨玉环死后的心情的句子,哪些给你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它们用到了一些什么样的艺术手法?

学生寻找,谈论。比如赏析“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的,见到的,听到的一切事物,都引起了唐玄宗的深深思念;赏析“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的,一切皆是物是人非,睹物思人,想到以前的卿卿我我,恩恩爱爱,而现在的形影相吊,情何以堪? 3

有赏析“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的,此处注意提醒学生,萤火虫这个意象象征什么,萤火虫,古人认为是腐草里生长的,生长在坟墓荒草旁,这里用到这个意象暗示了什么?唐玄宗此时不仅已经失去了手中的权力,而且失去了人生自由,被变相软禁起来,他住的地方有萤火虫说明他的孤独凄凉。而后面,“孤灯挑尽未成眠”,又暗示了什么呢?唐玄宗在彻骨的思念中整夜无眠,“世界睡着了,他还醒着”“人世间最痛苦的是,梦醒了,却无路可走”,他只能默默接受命运给他的惩罚,佳人已去,寡人还在,可寡人这条命要来又有何用? 在这里,作者反复渲染,层层铺垫,运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唐玄宗的悲伤落寞,凄凉孤苦,辛酸无奈。

2、问:“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怎么可以联系在一块?

先让学生思考,再引导学生认识到这是一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这句诗就是说,春天花开的时候,秋天叶落的时候,唐玄宗都在想念杨贵妃,每一个花之晨,月之夕,唐玄宗也都在想念杨贵妃,总之,他就是无时无刻,时时刻刻都在想她。

3、问:”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怎么理解?试着揣摩一下唐玄宗的心理。

君王掩面,你揣摩一下唐玄宗的心理,他为什么掩面?我们马上会想到李商隐的“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他恨哪,恨自己的无能,堂堂天子竟然救不了自己心爱的女人,恨臣子的无情,要逼死他心爱的贵妃,恨安禄山的无义,自己曾经那么信任他!可是,他能做什么呢?唯有“掩面”而已,而已!“回看血泪相和流”,心中的痛啊,真是汹涌澎湃,“当年七夕笑牵牛”“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当年的山盟海誓,如今随风而逝,已经变成了一个残酷的冷笑话,是他自己亲手把自己心爱的女人送上黄泉路的!太讽刺了,太戏剧化了,“一开始相信的是伟大的爱情,到最后,无力地看清强悍的是命运。”

所以,后面描写唐玄宗对贵妃的思念或许更多的是一种痛心,一种内疚吧,正因为这样,这痛才那样痛!这苦才那样苦,唐玄宗的世界不是开始下雪,而是早已冰封。

4、诗中写“道士觅魂”和太真“仙山寄词”两个情节,对表现主题有何作用?

答案示例:“道士觅魂”看似荒唐,实则无奈,是相思之极后的无可奈何;“仙山寄词”则是对唐玄宗苦苦相思的回应,是昔日两情相悦恩爱情深的见证:这两个情节均表现李杨爱情的坚贞深挚。而如此深挚动人的情感破灭带来的遗恨自然无穷,正是“此恨绵绵无绝期”。

5、文中哪些诗句表现了杨贵妃的痴情? ① 揽衣推枕起徘徊(注意动词)

② 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为何不梳妆打扮)③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内心情感)④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6、《长恨歌》结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在全诗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两句作为全诗的结束语,点出了题名“长恨”之意;否定了“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虚幻愿望,加深对李、杨爱情悲剧意义的渲染,增强其感人的力量。同时在高度地概括了这种遗恨千古,悲痛悔恨的沉痛心情中,还起到了强烈的警示后人、点明题旨的作用。【反馈练习】

1、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

(1)天长地久有尽时,此恨绵绵无绝期。(2)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3)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4)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5)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6)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7)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8)在天愿为比翼鸟,此恨绵绵无绝期。

2、有感而发

从孟姜女哭长城,到刘兰芝为爱举身赴清池,再到梁祝双双化蝶,唐玄宗杨贵妃绵绵不尽爱恨交织的感情……爱情自古以来总给我们留下不尽的遐思,关于爱情你有什么话要倾诉,请拿起你手中的笔,为《长恨歌》中的主人公写几句话,表达你对爱情的感受。【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把握主旨,总结艺术特色。【自学检测】 名句翻译: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思考与探究】

1、这首诗歌的题目是《长恨歌》,恨是什么意思?长恨歌应作何解释?谁恨?恨什么?为什么恨?怎么表现恨?

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是时间,是感情延绵的见证,恨是沉重的遗憾,代表了感情的深度和痛苦的沉重。长恨就是长久的遗憾。谁恨:李隆基和杨贵妃

恨什么:他们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最终杨贵妃身死,而李隆基退位。为什么恨: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至“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皇之重色、求色,杨女之美貌、娇媚,皇杨之间缠绵悱恻的宫闱之欢,杨之得宠,不仅自己“夜专夜” 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土”。——恨之内因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至“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杨女之死。——恨之直接原因(悲剧的制造者成了悲剧的主人公)

唐玄宗的荒淫误国,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剧,反过来又导致了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悲剧的制造者最后成为悲剧的主人公,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处,也是诗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要“长恨”的原因。

怎样表现恨:逃亡途中;入蜀道上;归途的思念;玄宗回京后的思念之苦。

2、合作探究,分析人物形象

汉皇:荒淫重色 对爱情真诚执着

杨女:美貌和忠贞

3、概括主题:透过这两个人物形象,你认为《长恨歌》的主题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1)讽喻说。(2)爱情说。(3)双重主题说。

4、这首叙事诗在艺术上有哪些特点?

这首诗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想想看,白居易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技巧使你感动?

(教师提示:从诗歌语言、表达方式、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诗歌风格等方面去分析。)⑴本诗采用七言歌行体,在继承汉代《孔雀东南飞》和初唐四杰七古的基础上别创新调。在形式上采用平仄相调的律句,间用对偶,数句一转韵,音节随情节而曲折,依感情而顿挫,而多处顶针格的运用,如“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等,使音韵更和谐浏亮,婉转动人。后人称之为“长庆体”。⑵故事情节生动曲折

①现实情节和想象情节的结合,使长诗富有传奇和浪漫色彩。②运用开合起伏的手法,使情节跌宕腾挪,富有变化。⑶刻画人物细腻传神

①李隆基:荒淫重色 对爱情真诚执着 ②杨玉环: 美貌和忠贞

⑷叙事、抒情、描写熔于一炉

结合诗歌二、三节自“骊宫高处入青云”至“魂魄不曾来入梦”分析诗歌情与景的特点。这是一首抒情成份很浓的叙事诗,诗人在叙述故事和人物塑造上,采用了我国传统诗歌擅长的抒写手法,将叙事、写景和抒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诗歌抒情上回环往复的特点。诗人时而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注入景物,用景物的折光来烘托人物的心境;时而抓住人物周围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事物,通过人物对它们的感受来表现内心的感情,层层渲染,恰如其分地表达人物蕴蓄在内心深处的难达之情。【反馈练习】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7年湖北高考题

8分)

华清宫

吴融

过华清宫

李约 四郎飞雪晴去端,君王游乐万机轻,惟此宫中落便干。

一曲霓裳四海兵。

绿树碧檐相掩映,玉辇升天人已尽,无人知道外边寒。

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4分)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参考答案】

(1)①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②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第二首诗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

(2)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感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的兴衰。【课后反思】

【补充资料】

1、作者白居易

① 白居易的生平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德宗贞元年间(800)中进士,由校书郎累官至左拾遗。他关心朝政,屡次上书言事,遭权贵忌恨,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历任苏州、杭州刺史,深得民心。官终刑部尚书,世称白香山。讽喻诗《新乐府》、《秦中吟》,深刻反映了时政弊端与民生疾苦。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其诗善于叙述,语言浅显,流传广泛。

以四十四岁被贬江州司马为界,诗人的一生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主要是“兼济天下”。在创作上,创作了大量针砭时弊、反映民生疾苦的诗作,如《秦中吟》、《新乐府》大都作于此时。

后期:主要是 “独善其身”。这一时期他创作了大量的闲适诗。② 白居易的诗歌理论

文学上,强调诗歌内容要反映现实,反映时事。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肯定诗歌的教育意义和政治作用。他与元稹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揭露时弊。另外还主张诗歌形式要为内容服务。但也要重视诗歌形式,要声情并茂。语言要通俗易懂。

③ 白居易诗歌内容及艺术成就 △、讽喻诗:

△、闲适诗和杂律诗: △、感伤诗:

感伤诗的代表作是《琵琶行》、《长恨歌》。从艺术上说,这两首长诗代表了白居易诗歌的最高成就。

2、李杨故事相关资料:唐玄宗李隆基,又称“唐明皇”。杨贵妃名叫杨玉环,原是玄宗之子寿王李瑁的妃子,后被玄宗看中,度为女道士,号太真,这样才掩人耳目地召入宫中。后被立为贵妃,满门亲族也跟着沾光,堂兄杨国忠位居宰相。李隆基早先励精图治,晚年逐渐松弛。得杨玉环后,更是沉湎酒色,荒废朝政。加上杨国忠为非作歹,朝政日渐败坏。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与杨贵妃等匆匆逃亡,行至马嵬坡,羽林军求诛杨氏兄妹以谢天下。迫于情势,李隆基只得如请,“命高力士缢贵妃于佛堂前梨树下。”

马嵬坡兵变:天宝十四年,安禄山起兵范阳,六郡附之。次年长安失守。玄宗率1300 人和24名宫女出逃,大将陈玄礼护驾。西行至马嵬驿,将士们怨恨杨氏兄妹不肯前进。诬说杨国忠通敌谋反而杀之,陈又对皇帝说“既然杨国忠通敌,杨贵妃也不宜留下”。李隆基无可奈何,命高力士用白绫让其自缢。时38岁,已追随皇帝17年。

① 杨玉环入宫的史实:16岁 → 寿王妃 21岁→ 见玄宗 为女道士 27岁 → 册为贵妃

② 杨家显贵:三姐妹→国夫人 哥哥→殿中少监 堂哥杨国忠→右丞相

父亲→齐国公 母亲→凉国夫人

3、《长恨歌》的主旨是什么?

历来聚讼纷纭。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三种意见:

(1)讽喻说。就是只把唐玄宗当作皇帝写。认为此诗是借李、杨之情事,讽刺李隆基贪色误国,以致引发“安史之乱”。告诫最高统治者应引以为戒,免蹈覆辙。至于诗歌后半部分对绵绵长恨的描绘,也不是对李、杨表示同情,更不是歌颂,而是通过李隆基晚年失去一切的狼狈景象,隐晦而曲折地讽刺他荒淫误国而终于苦果自尝。说明作为一个皇帝,爱美人首先要爱江山,失去江山,美人也会失去。爱美人更要爱江山。(2)爱情说。把唐玄宗当作凡人写。(白居易说过这是人间罕事)认为此诗的前半部分对李、杨荒淫无度、废弃国事诚然有所讽刺和不满,但这不是主旨。全诗以大部分篇幅描写了两人的爱情遭遇,歌颂了他们之间的爱情。作者通过这一爱情悲剧,歌颂了人们对爱情的坚贞和 7

专一。尽管李、杨身为帝王贵妃,但他们的这种爱情与人民的生活、与人民的感情是一致的。

(3)双重主题说。是皇帝也是普通人。认为这首诗一方面对李、杨荒淫无度招致祸乱作了明显讽刺,另一方面对两人的爱情悲剧及彼此间的诚焉相思赋予了深切同情,而且更偏重于后者。整首诗,自始至终贯穿着两重性,贯穿着李、杨身兼爱情悲剧的制造者与承担者之间的冲突。冲突的体现者主要是两个人物本身,而冲突的必然结果是人物的长恨。

4、“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赏析方法介绍: 以意逆志:

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注:以,用;意,自己的切身体会;逆,推测;志,作者写作诗歌的本意)

这也就是说,我们在鉴赏诗歌的时候常常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也就是把自己当作诗 人,然后“将心比心”去领会、推测诗人在诗中所寄寓的情感,从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以意逆志”的诗歌鉴赏方法。孟子在《孟子•万章上》说:“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知人论世:

孟子原文:“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尚”同“上”。尚友就是于古人为友。

这被称为一种“作家批评”或者“传记批评”,现在此很多人反对这种阅读的方法。例如英国现代最重要的诗人艾略特就认为:“诚实的批评和敏感的鉴赏不应当着眼于诗人,而应当着眼于诗篇。”

我们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地探究作者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

那么,我们怎样运用“知人论事”的鉴赏方法来鉴赏诗歌呢?

明确:a、尽量利用现存的各种史传材料和后人的评述,全面把握作者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提示:所谓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主要指的是作者一生的遭际、追求及理想、人格、品质等)

b、弄清作品创作的具体时间也是十分重要的。(可结合题目和注释如例一诗)

c、还要全面了解作者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宗教、风俗等背景知识。

白居易与湘灵的爱情悲剧。

5、白居易与湘灵的爱情悲剧:

白居易与他青梅竹马的女孩湘灵感情很好,但湘灵出身于城市贫民,而白居易则是出身官宦世家,而白居易母亲的门阀观念相当强,绝不应允他们的婚事。贞元一十年(804)秋,白居易已三十三岁,在长安作了校书郎,需将家迁至长安,他回家再次苦求母亲允许他和湘灵结婚,但在儿女婚姻上权威至高的母亲,不但再次拒绝了他的要求,且在全家迁离时,不让他们见面。白居易只是在搬家完毕,临走前才悄悄去和湘灵姑娘告别。因为怕惊动别人,见面的时候二人既不敢说话,也不敢大哭。极度压抑的痛苦和愁闷于是尽数体现在了这首《潜别离》诗中,白居易写道:“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深笼夜锁独栖鸟,利剑春断连理枝。河水虽浊有清口,鸟头虽黑有白时。唯有潜离与暗别,彼此甘心无后期。”千百年后,依然让人不忍卒读。

白居易在诗歌创作的过程中,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体验,他把自己的爱情悲剧渗入到诗歌中,因而让唐、杨脱离了历史原型,重新加以艺术的加工和改造,赋予了唐杨更广阔的更美好的内涵。唐不再是那一个荒淫无度的昏君形象,杨也不是传统的充当祸水的红颜,他们的爱情被美化了,被拔高了,从而具有了更普遍的价值,成为了人们对世间真爱的执著追求的颂歌,也正因为这样,这首诗歌才获得了永恒的艺术魅力,成为了爱情永不凋谢的经典。(知人论世)

第二篇:长恨歌教学案

《长恨歌》教案

学习目标:

1.学会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主题。2.掌握诗歌中写人、抒情所采用的表现手法。3.了解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风格。学习重点和难点:

融叙事、写景和抒情于一体,反复抒情,层层渲染,回环往复。学习方法:在合作交流中进行分角色诵读,完成问题的探究。

第一﹑二课时

一、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后迁居下邽guī(今陕西渭南县)。唐德宗贞元年间中进士,由校书郎累官至左拾遗。他关心朝政,屡次上书言事,遭权贵忌恨,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历任苏州、杭州刺史,很得民心。官终刑部尚书,世称白香山。以四十四岁被贬江州司马为界,诗人的一生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1.前期:主要是“兼济天下”。在创作上,创作了大量针砭时弊、反映民生疾苦的诗作,如《秦中吟》、《新乐府》大都作于此时。

2.后期:主要是 “独善其身”。这一时期他创作了大量的闲适诗。白居易最大的艺术成就是倡导了“新乐府运动”,就是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式的诗。他提出了一种写作准则:“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二﹑ 写作背景及相关资料

写作背景参照课下注释1

相关资料:唐玄宗李隆基,又称“唐明皇”。杨贵妃名叫杨玉环,原是玄宗之子寿王李瑁的妃子,后被玄宗看中,度为女道士,号太真,这样才掩人耳目地召入宫中。后被立为贵妃,满门亲族也跟着沾光,堂兄杨国忠位居宰相。李隆基早先励精图治,晚年逐渐松弛。得杨玉环后,更是沉湎酒色,荒废朝政。加上杨国忠为非作歹,朝政日渐败坏。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与杨贵妃等匆匆逃亡,行至马嵬坡,羽林军求诛杨氏兄妹以谢天下。迫于情势,李隆基只得如请,“命高力士缢贵妃于佛堂前梨树下。”

马嵬坡兵变:天宝十四年,安禄山起兵范阳,六郡附之。次年长安失守。玄宗率1300人和24名宫女出逃,大将陈玄礼护驾。西行至马嵬驿,将士们怨恨杨氏兄妹不肯前进。诬说杨国忠通敌谋反而杀之,陈又对皇帝说“既然杨国忠通敌,杨贵妃也不宜留下”。李隆基无可奈何,命高力士用白绫让其自缢。时38岁,已追随皇帝17年。

杨家显贵:大姐封韩国夫人,三姐封虢国夫人,八姐封秦国夫人,伯叔兄弟杨钴官鸿 胪卿,杨镝官侍御史,杨钊赐名国忠,天宝十一年封为右丞相。

三、自主预习

(1)参照课下注释,自读《长恨歌》1遍。

要求:用笔标出读不准、读不懂的地方(语意、句意不懂的地方可组内解决,也可在第二课时解决)。(2)听名家诵读。要求:

1、听准字音。

2、字音辨识

回眸()

粉黛()

骊宫()

霓裳()()

临邛()

鼙鼓()

仙袂()

衣钿()

千乘()

钗擘()

马嵬()

阑干()

绰约()

3、进一步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情感。(3)再次自读诗歌1遍。要求: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4)层次划分,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开头到“尽日君王看不足”。叙述李杨结合经过以及李对杨的宠幸

第二部分:“渔阳鼙鼓动地来”到“不见玉颜空死处”。叙述安史之乱爆发,贵妃殒命。第三部分:“归来池苑皆依旧”到“魂魄不曾来入梦”。写李对杨的思念之情 第四部分:“临邛道士鸿都客”到最后。写已登仙界的贵妃对李念念不忘。

第三课时

一、诗歌赏析

1、诗中那些句子表现了杨玉环的美貌?

参考:如“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梨花一枝春带雨”写出了杨贵妃的凄美,哀怨。

2、白居易是在杨玉环死后大约50年以后写的《长恨歌》,他当然没有见过杨玉环,不过,唐代有一位伟大的诗人是见过杨玉环的,并且也写了描写贵妃美貌的诗歌,这个人是谁呢?(李白)

出示李白的同样脍炙人口的《清平调》三首。

《清平调》之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清平调》之二: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清平调》之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问:李白和白居易写杨贵妃的美貌有没有共同点?

学生说,师总结:李白也好,白居易也好,他们写杨玉环的美貌都不是正面实实在在地描写,杨玉环到底长得如何,我们是不知道的,只知道她美,国色天香,绝世姿容。两位诗人都是从虚处落笔,把人比喻成花,达到虚实相生的境界,给人留下了无限的想象和联想的空间。正如同宋玉描写东家之子之美一样,“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我们也不知道东家之子长什么样,也只知道是美。而这正好是老庄推崇的“大音稀声,大象无形”的境界,而这就是“大美无形”了。

3、诗中那些地方表现了唐玄宗对杨玉环的宠爱?

如:“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教生男重生女”等。师小结:为了自己的爱人,李隆基可以无限放纵她的家人,他给了杨玉环所有的一切,他作为一个皇帝能给的东西都给了,他的江山他的社稷,他所有的一切。爱江山更爱美人,在江山与美人之间的取舍中,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美人。殊不知,爱美人更应该爱江山,江山不保,美人安在?所以,爱美人更应该爱江山。爱情是敌不过政治的。在他们缱绻于温柔富贵乡时,却不知一场劫难迎面而来,猝不及防。中国一个最辉煌最伟大最强盛的王朝就此衰败,从此一蹶不振。

4、找出诗中描写唐玄宗在杨玉环死后的心情的句子,哪些给你的印象最深刻,它们用到了一些什么样的艺术手法?

学生寻找,谈论。比如赏析“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的,见到的,听到的一切事物,都引起了唐玄宗的深深思念;赏析“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的,一切皆是物是人非,睹物思人,想到以前的卿卿我我,恩恩爱爱,而现在的形影相吊,情何以堪?有赏析“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的,此处注意提醒学生,萤火虫这个意象象征什么,运用我们以前学过的《说木叶》里提到的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萤火虫,古人认为是腐草里生长的,生长在坟墓荒草旁,这里用到这个意象暗示了什么?唐玄宗此时不仅已经失去了手中的权力,而且失去了人生自由,被变相软禁起来,他住的地方有萤火虫说明他的孤独凄凉。而后面,“孤灯挑尽未成眠”,又暗示了什么呢?唐玄宗在彻骨的思念中整夜无眠,“世界睡着了,他还醒着”“人世间最痛苦的是,梦醒了,却无路可走”,他只能默默接受命运给他的惩罚,佳人已去,寡人还在,可寡人这条命要来又有何用?在这里,作者反复渲染,层层铺垫,运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唐玄宗的悲伤落寞,凄凉孤苦,辛酸无奈。

问:“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怎么可以联系在一块?

先让学生思考,再引导学生认识到这是一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这句诗就是说,春天花开的时候,秋天叶落的时候,唐玄宗都在想念杨贵妃,每一个花之晨,月之夕,唐玄宗也都在想念杨贵妃,总之,他就是无时无刻,时时刻刻都在想她。

问:”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怎么理解?

君王掩面,你揣摩一下唐玄宗的心理,他为什么掩面?我们马上会想到李商隐的“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他恨哪,恨自己的无能,堂堂天子竟然救不了自己心爱的女人,恨臣子的无情,要逼死他心爱的贵妃,恨安禄山的无义,自己曾经那么信任他!可是,他能做什么呢?唯有“掩面”而已,而已!“回看血泪相和流”,心中的痛啊,真是汹涌澎湃,“当年七夕笑牵牛”“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当年的山盟海誓,如今随风而逝,已经变成了一个残酷的冷笑话,是他自己亲手把自己心爱的女人送上黄泉路的!太讽刺了,太戏剧化了,“一开始相信的是伟大的爱情,到最后,无力地看清强悍的是命运。”

所以,后面描写唐玄宗对贵妃的思念或许更多的是一种痛心,一种内疚吧,正因为这样,这痛才那样痛!这苦才那样苦,唐玄宗的世界不是开始下雪,而是早已冰封。

5、文中哪些诗句表现了杨贵妃的痴情?

学生找,然后回答,教师相机点拨。

二、分析主题

问:长恨歌,恨是什么意思?谁恨?恨什么?为什么恨? 1:“长恨”二字是本诗的情感的核心。长是时间,是感情延绵的见证,恨是沉重的遗憾,代表了感情的深度和痛苦的沉重。恨的含义可以根据主题定位的不同而不同。遗憾、悔恨、沉痛兼而有之。

生乙:不仅仅是遗憾,唐玄宗重美色而误国,杨贵妃迷惑君王而致“安史之乱”,所以这里的恨,还有悔和痛的意思。

2:首先是李、杨在恨,他们真心相爱,但是却不能生活在一起,落得人仙两茫茫。3:还有诗人的恨、读者的恨,为李、杨的爱情悲剧而遗憾、惋惜。4:诗人、读者不仅为爱情悲剧而恨,还对爱情悲剧引发的政治悲剧而遗憾。

教师总结:唐玄宗的荒淫误国,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剧,反过来又导致了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悲剧的制造者最后成为悲剧的主人公,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处,也是诗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要“长恨”的原因。

请学生自己发表看法。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诗歌主题(1)讽喻说。(2)爱情说。(3)双重主题说。

学生参阅书本说明,教材是偏向于“讽喻说”的。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个单元的重点是什么?学生若回答不出来,就请他们看第一单元的说明“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什么是“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告诉学生,我们在分析《长恨歌》的主题时,也应该要知人论世的,我们应该深入探讨他们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

虽然白居易创作《长恨歌》的初衷是“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也”,在诗歌的前半部分,他对唐明皇的荒淫无度作了讽刺和批判,但是,写着写着,因为他自己的爱情经历,因为他也经历过一段绝望的爱情,所以到后来,就变成了对唐杨爱情的同情,到最后就变成了对唐杨爱情的歌颂。

教师投影相关资料:白居易与湘灵的爱情悲剧。

白居易与他青梅竹马的女孩湘灵感情很好,但湘灵出身于城市贫民,而白居易则是出身官宦世家,而白居易母亲的门阀观念相当强,绝不应允他们的婚事。贞元一十年(804)秋,白居易已三十三岁,在长安作了校书郎,需将家迁至长安,他回家再次苦求母亲允许他和湘灵结婚,但在儿女婚姻上权威至高的母亲,不但再次拒绝了他的要求,且在全家迁离时,不让他们见面。白居易只是在搬家完毕,临走前才悄悄去和湘灵姑娘告别。因为怕惊动别人,见面的时候二人既不敢说话,也不敢大哭。极度压抑的痛苦和愁闷于是尽数体现在了这首《潜别离》诗中,白居易写道:“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深笼夜锁独栖鸟,利剑春断连理枝。河水虽浊有清口,鸟头虽黑有白时。唯有潜离与暗别,彼此甘心无后期。”千百年后,依然让人不忍卒读。

白居易在诗歌创作的过程中,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体验,他把自己的爱情悲剧渗入到诗歌中,因而让唐、杨脱离了历史原型,重新加以艺术的加工和改造,赋予了唐杨更广阔的更美好的内涵。唐不再是那一个荒淫无度的昏君形象,杨也不是传统的充当祸水的红颜,他们的爱情被美化了,被拔高了,从而具有了更普遍的价值,成为了人们对世间真爱的执著追求的颂歌,也正因为这样,这首诗歌才获得了永恒的艺术魅力,成为了爱情永不凋谢的经典。

第三篇:《长恨歌》鉴赏学案

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学案

(3)“王琦瑶说,他们这就像除夕夜的守岁,可他们天天守夜夜守,也守不住这年月日的。毛毛娘舅说,他们是将夜当成昼,可任凭他们如何唱反调,总还是日东月西。严师母说他们不像守灵,不过那死去的人是上几辈的高祖,丧事当喜事的。萨沙说他们像西伯利亚的狩猎者,到头却是一场空。”请思考这段话的含义,它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绪?

【课堂展示】

【检测反馈】

“他们一边说明天见,一边心里不愿意今夜结束,明天再好,也是个未知未到。今夜就在眼前,抓一把则在手中。给时间做个漏真是对得没法再对,时间真是不漏也漏,转眼间不走也要走。体会这四位围炉而坐的闲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对于他们自己当下生活的经营和理解。

第四篇:《长恨歌》第二课时学案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深刻理解唐明皇与杨贵妃爱情的忠贞与执著,完成对主人公形象的把握。

2、理解掌握诗歌抒发情感的表达技巧。

3、感知诗歌的艺术特色。

课堂探究

一、学习第三部分

1、对照注释,自读诗歌第三部分。标注出不明白的地方。

2、思考:本部分反映了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二、学习第四部分

1、对照注释,自读诗歌第四部分。标注出不明白的地方。

2、思考:诗人在表达主人公情感的时候使用了浪漫主义手法,请具体分析。

3、请分析“闻道汉家天子使——花冠不整下堂来”中太真仙子的心理变化。

4、相思哀怨的太真更漂亮动人,请找到具体诗句赏析。

5、与汉使相别,太真做了什么?反映了太真怎样的思想情感?

四、拓展理解

阅读下面文字,感知诗歌的艺术特色。

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是这首诗最突出的艺术特色。《长恨歌》首先打动我们的是诗中那个宛转动人的故事,是诗歌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这一特点给了这部作品以小说色彩和诗歌特质。从叙事方面看,本诗情节完整、曲折,详略得当。对李、杨的爱情生活是浓彩艳抹,对安史之乱、杨妃之死等则是一笔带过,显示了诗人高超的叙事技巧。从抒情方面看,诗人时而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注入景物,用景物的折光来烘托人物的心境;时而抓住人物周围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事物,通过人物对它们的感受来表现内心的感情,层层渲染,恰如其分地表达人物蕴蓄在内心深处的难达之情。从“黄埃散漫”到“蜀山青青”,从“太液芙蓉未央柳”到“迟迟钟鼓初长夜”,从白日到黑夜,从春天到秋天,处处触物伤情,时时睹物思人,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诗中主人公对爱情的苦苦追求和寻觅。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到梦中去找,梦中找不到,又到仙境中去找。在苦苦求索之后,诗人又在最后,用浪漫主义笔法,给我们一点点慰藉,让我们再一次领略了真正爱情的凄婉、美丽与高贵。如此跌宕回环,层层渲染,反复抒情,使人物感情回旋上升,最张达到了高潮。

当堂达标

1、正确默写名句

(1),对此如何不泪垂。(2)春风桃李花开日。(3)玉容寂寞泪阑干。(4),天上人间会相见。(5)七月七日长生殿。(6)在天愿作比翼鸟。

2、根据你对诗歌内容的掌握,请概括唐明皇及杨贵妃的人物形象。

3、请整理全诗运用的表达技巧。

课后巩固

完成同步学程100页9-15题。

附:诗文内容解读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李清照《武陵春》:“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吴文英《风入松》:“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

7、时光辗转,哪些词可看出玄宗依旧沉浸在过去?

——“多秋草”、“红不扫”,沉迷于悲痛和回忆中。

梨园子弟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漏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qīn)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8、哪些词语说明玄宗的思念在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更加强烈?

——“未成眠”、“迟迟”、“欲曙天”、“谁与共”

9、诗人是如何表现玄宗的孤独凄凉的?

——“冷”、“寒”、“白发新”、“青娥老”对应“别经年”,度日如年,孤苦眷恋

临邛(qióng)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为感君王展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道士名为杨通幽。招致魂魄是先秦就有的一种巫术,《楚辞》中就有《招魂》。汉武帝就曾让方士招李夫人。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金阙西厢叩玉扃(jiōng),转教小玉报双成。

——陈鸿《长恨歌传》:见最高仙山,上多楼阙,西厢下有洞户东向,窥其门,署曰“玉妃大真院”。方士抽簪叩扉,有双鬟童女,出应门。方士造次未及言,而双鬟复入,俄有碧衣侍女至,诘其所从来。方士因称唐天子使者,且致其命。碧衣云:“玉妃方寝,请少待之。”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yǐ)逦(lǐ)开。云鬓半偏新睡觉(jué),花冠不整下堂来。风吹仙袂(mèi)飘飖(yáo)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10、杨玉环得知是玄宗来寻找,心情怎样?诗中如何体现?

“梦魂惊”——震惊;“徘徊”——犹豫、不安;“花冠不整”——激动;“寂寞泪阑干”——思念

——阑干:眼泪纵横。白居易《琵琶行》:“梦啼妆泪红阑干”。

——苏轼:“要看梨花枝上雨”。

含情凝睇(dì)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bò)黄金合分钿。但令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11、杨玉环对他们的爱情是什么态度?

——“含情凝睇”、“日月长”、“旧物表深情”、“心似金钿坚”杨依旧念念不忘,忠贞坚守。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曹植:“愿为比翼鸟,施翮起高翔。”——《孔雀东南飞》:“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12、结尾发誓的时候为什么说是“此恨绵绵无绝期”,而不说“此情绵绵无绝期”?

——悲剧,乐极生悲,乐极生恨,天人隔绝。

13、怎么看待这个“恨”与本诗主题的关系?参考课后解说,你同意哪种说法?

——陈鸿《长恨歌传》:“意者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者也。”——本诗在白的诗集中被归入“感伤类”,而没有归入“讽喻类”

讨论:

我国历史上一直有“女色祸国”一说,试举例。你认为这样说是否合理?说明理由。

——夏:妹喜;商:妲己;周:褒姒;吴:西施;汉:貂禅;陈:张丽华;唐:杨玉环;明:陈圆圆

——罗隐《西施》: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徐夤《开元即事》:

曲江真宰国中讹,寻奏渔阳忽荷戈。堂上有兵天不用,幄中无策印空多。尘惊骑透潼关锁,云护龙游渭水波。未必蛾眉能破国,千秋休恨马嵬坡。

——狄归昌《题马嵬驿》:

马嵬烟柳正依依,重见銮舆幸蜀归。泉下阿蛮应有语,这回休更怨杨妃。资料来源:

1、葛兆光《唐诗选注》

2、谢思炜《白居易诗集校注》

3、马茂元《唐诗选》

4、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

修改版

《长恨歌》第二课时学案

学习目标:

1、深刻理解唐明皇与杨贵妃爱情的忠贞与执著,完成对主人公形象的把握。

2、理解掌握诗歌抒发情感的表达技巧。

3、感知诗歌的艺术特色。

课堂探究

一、回顾第二部分内容,背诵名句。

二、诵读三、四部分。

三、学习第三部分

1、对照注释,自读诗歌第三部分。标注出不明白的地方。

2、思考:本部分反映了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四、学习第四部分

1、对照注释,自读诗歌第四部分。标注出不明白的地方。

2、思考:诗人在表达主人公情感的时候使用了浪漫主义手法,请具体分析。

3、请分析“闻道汉家天子使——花冠不整下堂来”中太真仙子的心理变化。

4、相思哀怨的太真更漂亮动人,请找到具体诗句赏析。

5、与汉使相别,太真做了什么?反映了太真怎样的思想情感?

五、拓展理解 阅读下面文字,感知诗歌的艺术特色。

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是这首诗最突出的艺术特色。《长恨歌》首先打动我们的是诗中那个宛转动人的故事,是诗歌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这一特点给了这部作品以小说色彩和诗歌特质。从叙事方面看,本诗情节完整、曲折,详略得当。对李、杨的爱情生活是浓彩艳抹,对安史之乱、杨妃之死等则是一笔带过,显示了诗人高超的叙事技巧。从抒情方面看,诗人时而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注入景物,用景物的折光来烘托人物的心境;时而抓住人物周围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事物,通过人物对它们的感受来表现内心的感情,层层渲染,恰如其分地表达人物蕴蓄在内心深处的难达之情。从“黄埃散漫”到“蜀山青青”,从“太液芙蓉未央柳”到“迟迟钟鼓初长夜”,从白日到黑夜,从春天到秋天,处处触物伤情,时时睹物思人,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诗中主人公对爱情的苦苦追求和寻觅。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到梦中去找,梦中找不到,又到仙境中去找。在苦苦求索之后,诗人又在最后,用浪漫主义笔法,给我们一点点慰藉,让我们再一次领略了真正爱情的凄婉、美丽与高贵。如此跌宕回环,层层渲染,反复抒情,使人物感情回旋上升,最张达到了高潮。

当堂达标

1、正确默写名句

(1),对此如何不泪垂。(2)春风桃李花开日。(3)玉容寂寞泪阑干。(4),天上人间会相见。(5)七月七日长生殿。(6)在天愿作比翼鸟。

2、根据你对诗歌内容的掌握,请概括唐明皇及杨贵妃的人物形象。

3、请整理全诗运用的表达技巧。

课后巩固

完成同步学程100页9-15题。

附:诗文内容解读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李清照《武陵春》:“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吴文英《风入松》:“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

7、时光辗转,哪些词可看出玄宗依旧沉浸在过去?

——“多秋草”、“红不扫”,沉迷于悲痛和回忆中。

梨园子弟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漏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qīn)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8、哪些词语说明玄宗的思念在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更加强烈?

——“未成眠”、“迟迟”、“欲曙天”、“谁与共”

9、诗人是如何表现玄宗的孤独凄凉的?

——“冷”、“寒”、“白发新”、“青娥老”对应“别经年”,度日如年,孤苦眷恋

临邛(qióng)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为感君王展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道士名为杨通幽。招致魂魄是先秦就有的一种巫术,《楚辞》中就有《招魂》。汉武帝就曾让方士招李夫人。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金阙西厢叩玉扃(jiōng),转教小玉报双成。

——陈鸿《长恨歌传》:见最高仙山,上多楼阙,西厢下有洞户东向,窥其门,署曰“玉妃大真院”。方士抽簪叩扉,有双鬟童女,出应门。方士造次未及言,而双鬟复入,俄有碧衣侍女至,诘其所从来。方士因称唐天子使者,且致其命。碧衣云:“玉妃方寝,请少待之。”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yǐ)逦(lǐ)开。云鬓半偏新睡觉(jué),花冠不整下堂来。风吹仙袂(mèi)飘飖(yáo)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10、杨玉环得知是玄宗来寻找,心情怎样?诗中如何体现?

“梦魂惊”——震惊;“徘徊”——犹豫、不安;“花冠不整”——激动;“寂寞泪阑干”——思念

——阑干:眼泪纵横。白居易《琵琶行》:“梦啼妆泪红阑干”。

——苏轼:“要看梨花枝上雨”。

含情凝睇(dì)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bò)黄金合分钿。但令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11、杨玉环对他们的爱情是什么态度?

——“含情凝睇”、“日月长”、“旧物表深情”、“心似金钿坚”杨依旧念念不忘,忠贞坚守。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曹植:“愿为比翼鸟,施翮起高翔。”——《孔雀东南飞》:“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12、结尾发誓的时候为什么说是“此恨绵绵无绝期”,而不说“此情绵绵无绝期”?

——悲剧,乐极生悲,乐极生恨,天人隔绝。

13、怎么看待这个“恨”与本诗主题的关系?参考课后解说,你同意哪种说法?

——陈鸿《长恨歌传》:“意者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者也。”——本诗在白的诗集中被归入“感伤类”,而没有归入“讽喻类”

讨论:

我国历史上一直有“女色祸国”一说,试举例。你认为这样说是否合理?说明理由。

——夏:妹喜;商:妲己;周:褒姒;吴:西施;汉:貂禅;陈:张丽华;唐:杨玉环;明:陈圆圆

——罗隐《西施》: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徐夤《开元即事》:

曲江真宰国中讹,寻奏渔阳忽荷戈。堂上有兵天不用,幄中无策印空多。尘惊骑透潼关锁,云护龙游渭水波。未必蛾眉能破国,千秋休恨马嵬坡。

——狄归昌《题马嵬驿》:

马嵬烟柳正依依,重见銮舆幸蜀归。泉下阿蛮应有语,这回休更怨杨妃。资料来源:

1、葛兆光《唐诗选注》

2、谢思炜《白居易诗集校注》

3、马茂元《唐诗选》

4、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

第五篇:长恨歌导学案教师版

学生姓名 班级

《长恨歌》导学案(教师版)

编写:刘铭钦 审阅:高二语文备课组

学习目标

1、学会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主题。

2、熟读诗歌,理解诗的思想内容。

3、感受其凝练、优美动人的语言及作者对李杨二人赞颂又讽喻的复杂态度。课文导学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与元稹并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唐德宗贞元年间(800)中进士,由校书郎累官至左拾遗。他关心朝政,屡次上书言事,遭权贵忌恨,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历任苏州、杭州刺史,很得民心。官终刑部尚书,世称白香山。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肯定诗歌的教育意义和政治作用。他与元稹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揭露时弊。他的诗分为三类:讽喻诗、感伤诗、闲适诗。其讽喻诗如《新乐府》、《秦中吟》,深刻反映了时政弊端与民生疾苦。具有伤感色彩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其诗善于叙述,语言浅显,流传广泛。

2、写作背景(参照课下注释1)

本诗取材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这首诗创作时间是元和元年,当时诗人正在山西、周至任县尉。这年冬天,白居易与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说起了当地流传已久的唐玄宗与杨贵妃悲欢离合的故事,大家都为之唏嘘不已,王质夫举着一杯酒来到白居易面前,说:“这种旷世之事,如果没有文笔出众的人来记录、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磨灭,从世上消失。你深谙作诗之道,情感丰富,你试着为这个故事写一首诗,如何?”白居易于是写下了《长恨歌》,陈鸿同时写下了一篇传奇《长恨歌传》。白居易的意图不仅在于对史诗有感而发,而且还想以此惩戒那些祸乱朝政的人,让将来的统治者引以为戒。

3、背诵:杜牧《过华清宫绝句》(其一)、李商隐《马嵬》(其二)

4、字词积累:给下列词语中加线字注音

回眸()凝脂()云鬓()骊宫()鼙鼓()城阙()千乘()花钿()萦纡()旌旗()龙驭()踌躇()马嵬()悄然()耿耿()霜华重()衾()临邛()绰约()玉扃()参差()珠箔()仙袂()迤逦()飘飖()凝睇()人寰()擘()

二、整体感知

1、解题

歌——歌行体(“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者曰歌行。”——【明】徐师曾)

①篇幅可短可长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8句;《长恨歌》120句。

②古乐府叙事特点,将写人、记事、议论、抒情融为一体,有白描、对话、独白、评价。如《兵车行》描述部分:“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 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议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③声律、韵脚比较自由,平仄不拘,可以换韵 如《夜归鹿门歌》

④句式灵活,七言为主,穿插杂言。如“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用简洁的语言完整地复述故事情节。

参考:经过几十年的励精图治,玄宗开创了开元盛世,从此天下太平,但玄宗也开始贪图享乐了。从各处招来美女,其中以杨玉环为最,于是千方百计暗度陈仓让其成为自己的妃子。之后俩人沉溺欢爱。但好景不长,由于玄宗长期荒废朝政,导致地方叛乱,杨玉环也因此而被迫处死。在之后的岁月里,玄宗极度思念自己的爱妃。回到京城之后,找来道士为杨招魂,在蓬莱仙山见到了朝思暮想的杨玉环,两人重温旧梦,但遗憾的是两人终究不能在一起天长地久,只能是天人两隔,长恨绵绵。

三、自主学习

(一)自主学习一 :互相听读课文,一人读一部分。注意易错字字音、字形; 自主学习

二、对照注释读懂诗歌意思。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熟读并翻译全诗。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解释词语: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御宇:统治天下)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专夜:专宠).....姊妹弟兄皆列士,可怜光彩生门户。(可怜:可爱,可羡)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娥眉:美貌的女子,此指杨贵妃).....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龙驭:皇帝的车驾)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信马归:任马前行)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绰约:美好轻盈的样子)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阑干:纵横)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凝睇: 凝视)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擘:用手分开)

...

二、自主学习

(二)作者写李隆基“重色思倾国”时,是按照重色——寻色——迷色——失色——思色——访色的顺序写的,请你在课文中找出与之对应的内容。体会造成长恨的原因。自主学习思考题:

1、“恨”字何解?谁长恨?长恨什么?为什么会出现如此“长恨”?

主人公是李隆基和杨贵妃 ;

他们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最终杨贵妃身死,而李隆基退位。

产生这种“长恨”的根源就在于唐玄宗身为皇帝,贪图享乐,忘记了自己的责任;而杨贵妃依仗着皇帝的宠爱,促成了国家的腐朽。结果,悲剧的制造者成了悲剧的主人公。

2、在对照注释读懂诗意的基础上,理清情节结构。

第一部分 杨妃入宫受宠 明皇迷色误国(重色、寻色、迷色)第二部分 马嵬生离死别 蜀中伤心断肠(失色)第三部分 还都触景生情 回宫绵绵相思(思色)第四部分 仙山寻得杨妃 遥寄信物誓词(访色)

三、合作探究

(一):探究主题 结合人物形象,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探究诗歌主题。

人物形象:汉皇——荒淫误国的昏君?深爱杨女的痴心男?

杨女——害国殃民的祸水?忠贞爱情的痴心女?

讽喻主题——通过对唐皇和杨妃情爱的描写,对唐玄宗的荒淫误国进行了讽刺和暴露。

爱情主题——通过对李杨悲剧的描写,歌颂了他们真挚和专一的爱情。

双重主题——对李杨爱情悲剧的描写,既有讽刺批判,又有同情歌颂。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完成《同步导练》第7页之“智能巩固”。第三课时

一、检查作业:略

二、合作探究

(二):探究写法

探究一:默读全诗,结合诗句,从“情”与“景”的角度分析诗人是如何写“恨”的?

提示:

1、找出用哀景写哀情的诗句:

2、找出用美景写哀情的诗句:

3、找出通过人物动作和情态表现情感的诗句:

4、找出叙事见情的诗句:

探究二:本诗是长篇叙事诗,除了具有叙事、描写与抒情高度融合的艺术特色外,在叙事情节上有什么特色?

明确:情节曲折多变。

1.现实情节和想象情节结合(虚实结合),富有传奇和浪漫色彩。

2.情节设计曲折巧妙,波澜屡生、高潮迭起:重色——寻色——迷色——失色——思色——访色

探究三:准确概括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明确:语言生动晓畅,精纯优美 1.语言通俗,平易。

2.时有生动传神的妙语警句。

3.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比喻、对仗、顶针)等。

三、合作探究

(三):细部探微

1、这首诗的中心是歌“长恨”,但诗人却从“重色”说起,并且予以极力铺写和渲染,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日高起”“不早朝”“夜专夜”“看不足”等,看起来是乐到了极点,像是一幕喜剧,然而,极度的乐,正反衬出后面无穷无尽的恨。唐玄宗的荒淫误国,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剧,反过来又导致了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悲剧的制造者最后成为悲剧的主人公,这是故 事的特殊、曲折处,也是诗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要“长恨”的原因。

2、哪一句集中描写了杨玉环的美貌?运用了什么手法?

明确: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运用夸张和对比,突出杨玉环倾国倾城的美貌。

3、诗中那些地方表现了唐玄宗对杨玉环的宠爱?作者重墨渲染玉环受到的专宠,意在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明确:“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教生男重生女”—— 为了自己的爱人,李隆基可以无限放纵她的家人,他给了杨玉环所有的一切,他作为一个皇帝能给的东西都给了,他的江山他的社稷,他所有的一切。爱江山更爱美人,在江山与美人之间的取舍中,先是选择了美人——批判统治集团因腐朽荒淫而招致祸乱。

4、找出诗中描写唐玄宗在杨玉环死后的心情的句子,哪些给你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它们用到了一些什么样的艺术手法?

明确:“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见到的,听到的一切事物,都引起了唐玄宗的深深思念;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一切皆是物是人非,睹物思人,想到以前的卿卿我我,恩恩爱爱,而现在的形影相吊,情何以堪?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萤火虫,古人认为是腐草里生长的,生长在坟墓荒草旁,唐玄宗此时不仅已经失去了手中的权力,而且失去了人生自由,被变相软禁起来,他住的地方有萤火虫说明他的孤独凄凉。而 “孤灯挑尽未成眠”,又暗示了唐玄宗在彻骨的思念中整夜无眠,他只能默默接受命运给他的惩罚。

在这里,作者反复渲染,层层铺垫,运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唐玄宗的悲伤落寞,凄凉孤苦,辛酸无奈。

5、诗中写“道士觅魂”和太真“仙山寄词”两个情节,对表现主题有何作用?

明确:“道士觅魂”看似荒唐,实则无奈,是相思之极后的无可奈何;“仙山寄词”则是对唐玄宗苦苦相思的回应,是昔日两情相悦恩爱情深的见证:这两个情节均表现李杨爱情的坚贞深挚。而如此深挚动人的情感破灭带来的遗恨自然无穷,正是“此恨绵绵无绝期”。

6、“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在全诗中有何艺术效果?

明确:诗人采用浪漫主义写法,让仙境中的杨贵妃托物寄词,重申前誓,照应唐玄宗对她的思念,进一步深化、渲染“长恨”的主题。诗歌的末尾,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结笔,点明题旨,回应开头,而且做到“清音有余”,给读者以联想、回味的余地。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1、默写诗中名句,并尝试赏析。

2、预习《湘夫人》。

《长恨歌》学案教师版A(夏长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