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实验针灸学》教学大纲(共5篇)
编辑:风华正茂 识别码:24-1018722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6-01 19:20:33 来源:网络

第一篇:《实验针灸学》教学大纲

《实验针灸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10602004 课程名称: 实验针灸学(含科研基本功)(Experiment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课程性质: 必修课 总 学 时: 72 讲课学时:36 实验学时:36 学

分: 4 适用对象: 五年针灸专业本科学生 先修课程:经络腧穴学、刺法灸法学 参考教材:

1、验针灸学,李忠仁主编,中国人民卫生出版社,21世纪课程教材

2、王本显:国外关于经络研究的概况,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北京

3、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进展,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北京

4、张笑平:针灸作用机理的研究,安徽科技出版社,1981,合肥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实验针灸学是在中西医学科学理论指导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实验方法,研究针灸学基础理论、刺灸效应和机理,探索针灸对人体生命活动影响规律的一门新学科,本学科的教学目的是通过系统讲授经络与针灸作用原理方面已有肯定结果的实验研究成果,客观地评价各科学术观点,使学生对这方面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有一基本的了解。同时,有选择性地重复某些具有代表性的实验,藉以印证理论,设计一些综合性实验,培养新世纪中西医学科学研究,具有动手能力与创新思维,复合型、高素质、高水平及多学科全面发展的针灸专业人才。

本课程的教学范围以教材为主,教学方法分理论讲授和实验两部分。理论课和实验课比例为1:1.4。理论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部分内容自学。本课程为考试课,其中理论考试占60%,实验考核占40%。

二、课程基本要求

1、了解实验针灸学的研究内容、方法任务、作用及发展概况

2、握穴位电子探测(电阻探测)的测定方法、意义及影响因素握循经感传现象

3、.熟悉循经性感觉障碍和可见的经络现象

4、实验动物学的有关基础知识

5、熟悉针灸实验常用的动物(大鼠、小鼠、家兔)的特点

6、掌握实验动物、品种、品系、动物级别等一些基本概

7、握穴位的病理反应,穴位低电阻点的产生机制

8、熟悉针感的形成机制

9、掌握针灸作用的基本特点

10、影响针灸的五个因素:穴位特异性、得气、针灸灸法刺激参数、个体差异、时间因素。

11、熟悉针灸抗炎、退热作用的机理及临床应用

12、了解针灸的抗炎退热作用

13、解针灸对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功能的调节作用

14.、熟悉针灸治疗冠心病、高血压、休克、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作用机制

15、针灸对呼吸、内分泌、泌尿、生殖及N.S功能的调节作用

16、悉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胎位不正、脑血管病及癫痫的作用机制

17、掌握针刺麻醉的一般特点及规律

18、解针刺镇痛的神经通路及研究概况

19、针刺镇痛的化学机制

三、学时安排 教学内容 绪论

经络现象与经络实质 穴位的功能与结构 经脉穴位与脏腑相关针灸作用的基本特点 针刺镇痛(1、2)针灸对神经、循环系统的调节

针灸对呼吸、消化系统的调节

针灸对泌尿、生殖系统的调节 针灸对免疫系统的调节、脉冲电针 实验针灸学的研究方法

合计

讲授课时 3 6 3 3 3

实验内容

实验基本技能训练 针刺麻醉下模拟“阑尾”切除术 针刺家兔失血性休克血压的影响 针刺“足三里”对白细胞总数的影响

电针对家兔小肠蠕动的调整作用 针灸“次髎”穴对家兔膀胱内压的影响 针刺“足三里”对家兔巨噬细胞的影响

选修实验 实验考核

实验课时 4 4 4 4 4 4 4 36

四、考核

1、考核方式:理论考试(笔试)、实验课采用考核及评估方式评定成绩。

2、成绩构成:其中理论考试占60%,实验考核占40%。

五、课程基本内容 绪 论

【目的要求】

了解实验针灸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历史概况和发展趋势。【教学内容】

1.实验针灸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2.实验针灸学与传统针灸学的关系。3.实验针灸学的教学目的与任务。4.实验针灸学的历史概况与发展趋势. 【课时分配】 3学时。【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第一章 穴位的结构与功能

【目的要求】

1.了解穴位的功能及结构的解剖特点。

2.熟悉针感部位的定位法、针刺信号的传递及皮肤低电阻点的结构基础。【教学内容】

1.穴位的功能。2.穴位结构。【课时分配】 6学时。【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第二章 经穴—脏腑相关

【目的要求】

1.了解经穴—脏腑相关的现代概念及其机理的实验研究。2.了解握腧穴病理反应的形式及其临床意义。【教学内容】

1.经穴—脏腑相关现象。2.经穴—脏腑相关发生机理。【课时分配】 3学时。【教学方法】 自学、讨论。

第三章 经络现象与经络实质 【目的要求】

1.了解常见的经络现象表现形式及其机理的主要假说。2.掌握循经感传的激发、控制与临床应用。【教学内容】

1.循经感传。2.其他经络现象。

3.关于经络现象与经络实质的几种主要假说。【课时分配】 6学时。【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实验教学。

第四章 针灸作用的基本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要求】

1.掌握针灸作用的基本特点及影响针灸作用的因素。2.了解针灸辨证论治的要点。【教学内容】

1.针灸作用的基本特点,针灸作用的时间——效应关系。2.影响针灸作用的因素。【课时分配】 9学时。【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实验教学。第五章 针刺镇痛和针刺麻醉

【目的要求】

1.了解痛阈测定的常用方法,针刺镇痛的效应。2.了解针刺镇痛机理研究概况。3.掌握皮肤痛阈测定的一种方法。4.掌握研究比较深入的一种痛觉调制系统。5.掌握针刺镇痛和针刺麻醉的一般规律。【教学内容】 1.痛觉和痛觉测定。2.痛觉学说。3.针刺镇痛作用。4.针刺麻醉作用。5.针刺镇痛作用机理。【课时分配】 9学时。【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实验教学。第六章 针灸的促防卫免疫作用

【目的要求】

1.了解针灸的抗炎退热作用。2.掌握针灸促防卫免疫作用

3.熟悉针灸抗炎、退热作用的机理及其临床应用。【教学内容】

1.针灸的抗炎作用和退热作用。2.针灸对免疫功能的影响。3.针灸调控防卫免疫功能的机制。

【课时分配】 6学时。【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实验教学。

第七章 针灸对各器官系统功能的调节作用

【目的要求】

1.了解针灸对呼吸、泌尿、血液、循环、神经、内分泌机能的影响。

2.熟悉针灸治疗冠心病、高血压病、支气管哮喘、甲亢、癫痫等病的作用机制。【教学内容】

1.针灸对循环系统功能的调节作用。2.针灸对消化系统功能的调节作用。3.针灸对呼吸系统功能的调节作用。4.针灸对泌尿、生殖系统功能的调节作用。5.针灸内分泌系统功能的调节作用。

6.针灸对神经系统功能的调节作用。【课时分配】 24学时。【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实验教学。第八章 现代针灸应用技术

【目的要求】

1.掌握经络皮肤电阻探测技术及其应用。

2.了解国内外目前常用的几种经络探测技术的原理,方法和应用概况。【教学内容】

1.经络皮肤电阻探测技术。2.经络皮肤电位探测技术。3.其他经络探测技术。【课时分配】 6学时。【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实验教学。第九章 实验动物学的基础知识

【目的要求】

1.掌握实验动物的概念、分类及影响动物实验的因素。2.了解实验动物的应用、动物实验设施及常用的实验动物。【教学内容】

1.实验动物的基本概念、实验动物科学研究内容与范畴、实验动物在生物医学发展中的意义。

2.实验动物在生物医学等各个学科领域中的应用。3.实验动物分类。4.影响动物实验的因素。5.动物实验设施。6.常用实验动物。【课时分配】 4学时。【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第二篇:针灸学英语教学大纲中文版

《针灸学(英语)》教学大纲(英语专业)前言

《针灸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英语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其主要内容为英语语言的方式介绍经络、腧穴、刺灸法三个方面。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掌握有关针灸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提高中医专业英语的水平,达到能够运用常用针灸专业术语的英文表述的目的。

本课程的教学范围以《针灸学(英语)》教材为主,加强理论与实践和英语的有机结合,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并根据章节内容,分别进行讨论,以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增强教学效果。本课程共计40学时。

教学要求及内容 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针灸学的概念并用英语表达,针灸疗法的特点,明确针灸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本学科的意义。

2.熟悉针灸学发展简史及对外交流概况。

3.了解本课程主要的内容及学习目的和方法。

4.掌握针灸发展简史中有关专著名称的英文表达。【教学内容】

1.针灸学的概念

2.针灸疗法的特点:具有适应证广、疗效显著、应用方便、经济、安全等优点。

3.针灸学的发展简史及对外交流:从古代、近代及现代发展的概况,可划分为五个时期;从古到今针灸学术的对外交流。

4.针灸学的主要内容、学习目的及方法: 内容包括经络、腧穴、刺灸法及治疗;学习目的即掌握运用针灸学理论指导临床,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学习方法即熟记基本知识,反复练习操作技术,注意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结合幻灯、电影、录像、多媒体等,加深学生对针灸学的了解,从而产生学习兴趣。英语教学比例占80%。

第一章经络总论

第一节经络系统的组成 【目的要求】

1、掌握经络、经络系统及经络学说的概念及英语表达。

2、掌握经气概念及英语表达。

3、掌握经络系统组成及英语表达。

4、掌握十二经脉的英语名称、体表分布规律及其表里络属关系、循行走向与交接规律、气血循环流注规律,英语表达循行。

5、熟悉奇经八脉的英语表达、分布特点及作用。

6、了解十五络脉、十二经别的概念、作用、英语表达。

7、了解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的概念及英语表达。

8、了解经络的标本,根结,气街和四海的含义及英语表达与分布特点。【教学内容】

1、经络、经络系统及经络学说的概念。

2、经气的概念。

3、经络系统的组成: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皮部。

4、十二经脉的名称、体表循行特点、表里络属关系、循行走向、交接规律及气血循环流注规律。

5、奇经八脉的组成、分布特点及作用。

6、十五络脉的组成、分布特点及作用。7.十二经别的概念、分布特点及作用。

8、十二经筋的概念、分布特点及作用。

9、十二皮部的概念、分布特点及作用。

10、经络的标本,根结,气街和四海的含义及英语表达与分布特点。【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英语教学比例占80%。

第二节经络的作用和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目的要求】

熟悉经络的作用及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教学内容】

1、经络的作用。

2、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英语授课比例占80%。第二章腧穴总论

第一节腧穴的发展、分类和命名 【目的要求】

1、用英语方式掌握腧穴的概念。

2、了解腧穴的发展概况。

3、用英语方式掌握腧穴的分类。【教学内容】

1、腧穴的概念

2、腧穴的发展。

3、腧穴的分类

4、腧穴的命名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英语授课比例占100%。第二节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 【目的要求】

1、应用英语掌握腧穴的主治特点。

2、熟悉经穴的主治规律,并会应用英语描述。【教学内容】

1、腧穴的主治特点(1)近治作用;(2)远治作用;(3)特殊作用。

2、穴的主治规律

(1)分经主治规律

(2)分部主治规律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英语授课比例占80%。第三节特定穴 【目的要求】

以英语方式掌握特定穴的概念和分类。

【教学内容】

1、特定穴的概念。

2、特定穴的分类和特点。【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英语授课比例占80%。

第四节腧穴的定位方法 【目的要求】

应用英语掌握腧穴的定位方法。

【教学内容】

1、骨度分寸定位法

2、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3、手指同身寸定位法

4、简便定位法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并根据需要选用图表,可结合幻灯、电影、录像、多媒体及CAI课件等。英语授课比例占80%。

第三章经络腧穴各论 【目的要求】

1、以英语方式掌握十四经脉的循行,掌握静脉与脏腑、组织器官的联系。

2、熟悉十四经脉各经的腧穴主治概要。

3、全面了解十四经腧穴及奇穴,并用英语掌握其中168个重点的经穴、奇穴的定位方法、主治特点和操作要求。【教学内容】

1、十四经脉的循行。

2、十四经穴和常用经外奇穴的定位、主治和操作。

手太阴肺经(ll穴):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

手阳明大肠经(20穴):商阳*、二间、三间、合谷*、阳溪、偏历、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肘髎、手五里、臂臑、肩髎*、巨骨、天鼎、扶突、口禾髎、迎香*。足阳明胃经(45穴):承泣*、四白*、巨髎、地仓、大迎、颊车*、下关*、头维*、人迎、水突、气舍、缺盆、气户、库房、屋医、膺窗、乳中、乳根、不容、承满、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水道、归来*、气冲、髀关、伏兔、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条口、下巨虚*、丰隆*、解溪*、冲阳、陷谷、内庭*、厉兑。

足太阴脾经(21穴):隐白*、大都、太白、公孙*、商丘、三阴交*,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箕门、冲门、府舍、腹结、大横*、腹哀、食窦、天溪、胸乡、周荣、大包。手少阴心经(9穴):极泉*、青灵、少海*、灵道、通里*、阴郗*、神门*、少府、少冲。手太阳小肠经(19穴):少泽*、前谷、后溪*、腕骨*、阳谷、养老、支正*、小海、肩贞*、臑俞、天宗*、秉风、曲垣、肩外俞、肩中俞、天窗、天容、颧髎*、听宫*。

足太阳膀胱经(67穴):睛明*、攒竹*、眉冲、曲差、五处、承光、通天、络却、玉枕、天柱*、大抒、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上髎*、次髎*、中髎*、下髎*、会阳、承扶*、殷门、浮郄*、委阳、委中*、附分、魄户、膏盲*、神堂、臆喜、膈关、魂门、阳纲、意舍、胃仓、肓门、志室*、胞肓、秩边*、合阳、承筋、承山*、飞扬、附阳、昆仑*、仆参、申脉*、金门、京骨、束骨、足通谷、至阴*。

足少阴肾经(27穴):涌泉*、然谷、太溪*、大钟、水泉、照侮*、复溜*、交信、筑宾、阴谷、横骨、大赫*、气穴、四满、中注、肓俞、商曲、石关、阴都、腹通谷、幽门、步廊、神封、灵墟、神藏、或中、俞府。

手厥阴心包经(9穴):天池、天泉、曲泽*、郗门、间使*、内关*、大陵*、劳宫*、中冲*。手少阴三焦经(23穴):关冲、液门、中渚*、阳池*、外关*、支沟*、会宗、三阳络、四渎、天井、清冷渊、消烁、*臑会、肩髎*、天髎*、天牖、翳风*、瘛脉、颅息、角孙、耳门*、和髎*、丝竹空*。

足少阳胆经(44穴):瞳子髎*、听会、上关、颔厌、悬颅、悬厘、曲鬓、率谷*、天冲、浮白、头窍阴、完骨、本神、阳白*、头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风池*、肩井*、渊腋、辄筋、日月、京门、带脉、五枢、维道、居髎*、环跳*、风市*、中渎、膝阳关、阳陵泉*、阳交、外丘、光明*、阳辅、悬钟*、丘墟*、足临泣*、地五会、侠溪、足窍阴。

足厥阴肝经(14穴):大敦、行间*、太冲*、中封、蠡沟、中都、膝关、曲泉*、阴包、足五里、阴廉、急脉、章门*、期门*。

督脉(28穴):长强*、腰俞、腰阳关*、命门*、悬枢、脊中、中枢、筋缩、至阳*、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大椎*、哑门*、风府*、脑户、强间、后顶、百会*、前顶、囟会、上星*、神庭、素髎*、水沟*、兑端、跟交。

任脉(24穴):会阴、曲骨、中极*、关元*、石门、气海*、阴交、神阙*、水分、下脘*、建里、中脘*、上脘、巨阙、鸠尾、中庭、膻中*、玉堂、紫宫、华盖、璇玑、天突*、廉泉*、承浆*。

常用经外奇穴(36穴)

1、头颈部(12穴):四神聪*、印堂*、鱼腰、上明、太阳*、球后*、鼻通、金津、玉液、夹承浆、牵正*、翳明*、安眠*。

2、躯干部(8穴):三角灸、提托、子宫穴、定喘穴*、夹脊*、痞根、腰眼*。

3、四肢部(16穴):十宣*、四缝*、中魁、八邪*、落枕穴*、腰痛穴*、中泉、二白、肘尖、环中、百虫窝、鹤顶、膝眼*、胆囊穴*、阑尾穴*、八风*。

(划 *者为重点穴位,其余为一般穴位)【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并充分利用图表、幻灯,可放映经穴的录像或电影。

2、实验室示教,学生分小组反复点穴。

3、英语教学比例占100%。

第四章刺灸法总论 第一节刺法的源流与发展 【目的要求】

1、英语方式掌握刺法的概念。

2、了解针具的起源和发展。

3、了解刺法的起源和发展。【教学内容】

1、刺法的概念

2、针具的起源与发展

3、刺法的起源发展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英语教学比例占80%,辅以图表,可放映幻灯、录像或电影,结合针具的实物或模型。

第二节灸法的起源与发展 【目的要求】

1、英语方式掌握灸法的概念。

2、了解灸法的起源和发展。【教学内容】

1、灸法的概念

2、灸法的起源与发展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英语教学比例占80%。

第三节刺法及灸法操作的量学要素 【目的要求】

熟悉针刺手法和灸法的量学要素。

【教学内容】

1、刺法的量学要素:刺激强度、刺激时间。

2、灸法的量学要素:艾炷的大小、壮数;艾条施灸距离、时间等。【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英语教学比例占80% 第五章刺灸法各论 第一节毫针刺法 【目的要求】

1、了解毫针的构造、规格,熟悉毫针的检查和保藏。

2、掌握毫针刺法的练习要领,熟悉毫针的选择和消毒。

3、熟悉体位的选择。

4、应用英语方式掌握毫针刺法的进针法、针刺角度与深度和行针基本手法,了解辅助手法的英语描述。

5、英语方式掌握得气的概念、表现和临床意义,了解候气、催气、守气的概念和意义会用英语叙述。

6、掌握捻转、提插补泻和平补平泻手法,了解其他补泻手法、影响补泻效应的因素。

7、应用英语掌握留针和出针方法。

8、掌握针刺异常情况的临床表现、预防及处理。【教学肉容】

1、毫针的构造、规格、检查和保藏。

2、毫针刺法的练习:包括指力练习、手法练习和自身练习。3.毫针的选择和消毒

4、体位的选择

5、毫针刺法(1)毫针进针法

(2)针刺的角度和深度

6、行针手法(1)基本手法(2)辅助手法

7、得气的概念、表现和临床意义

8、候气、催气、守气的概念和意义

9、针刺补泻手法:有单式补泻手法和复式补泻手法两类。

10、留针与出针

11、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及预防

12、针刺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实际操作练习和门诊见习,充分利用图表、录像,尤其是实际操作示范,英语授课比例占100%。第二节灸法

【目的要求】

1、以英语方式掌握熟悉灸法的作用和种类。

2、掌握各种灸法的操作、适应证和注意事项。【教学内容】

1、灸法的作用:灸法具有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瘀散结、防病保健的作用。

2、灸法的种类、操作、适应证

3、灸法的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英语授课比例占100%,实际操作练习和门诊见习,充分利用图表、录像,尤其是实际操作示范。

第三节拔罐法 【目的要求】

1、了解拔罐法的起源和发展。

2、了解罐的种类,掌握罐的吸附方法和拔罐方法并用英语表达。

3、熟悉拔罐的作用。

4、掌握起罐的方法、注意事项,并会用英语方式描述。【教学内容】

1、拔罐法的起源和发展

2、罐的种类

3、拔罐方法

4、拔罐的作用和适应范围

5、起罐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英语方式授课80%,实际操作练习和门诊见习,充分利用图表、录像,尤其是实际操作示范。

第四节三棱针法皮肤针法皮内针法电针法穴位注射 【目的要求】

1、掌握三棱针、皮肤针、皮内针、电针、穴位注射的英语概念。

2、熟悉三棱针、皮肤针、皮内针、电针、穴位注射的操作方法,适应范围和注意事项。【教学内容】

1、三棱针法的操作方法、适应范围、注意事项。

2、皮肤针法的操作方法、适应范围、注意事项。

3、皮内针法的操作方法、适应范围、注意事项。

4、电针法的操作方法、电针作用和适应范围、电针的刺激参数及注意事项。

5、穴位注射法的操作方法、适应范围、常用药物及注意事项。【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英语方式授课80%, 实际操作练习和门诊见习,充分利用图表、录像,尤其是实际操作示范。第五节头针 【目的要求】

1、应用英语掌握头针的概念。

2、熟悉头针的理论依据。

3、掌握标准头穴线的定位、操作方法。

4、了解头针法的适应范围和注意事项。【教学内容】

1、头针的概念

2、头针的理论依据

3、标准头穴线的定位及操作方法

4、头针法的适应证及注意事项。【教学方法】

自学、答疑。第六节耳针 【目的要求】

1、了解耳与经络脏腑的关系。

2、熟悉耳廓的表面解剖。

3、掌握耳穴的分布规律。

4、掌握常用耳穴的定位、主治及耳针的操作方法会使用英语描述。

5、熟悉耳针的选穴原则和适应证。【教学内容】

1、耳与经络脏腑的关系

2、耳廓表面解剖

3、耳穴的分布规律

4、常用耳穴部位和主治及操作方法

5、耳针适应证

6、选穴原则 【教学方法】

自学、答疑。

第三篇:实验针灸学复习重点

实验针灸学复习重点

1.实验针灸学是在中西医学科学理论指导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实验方法,研究针灸学

基础理论、刺灸效应和机理,探索针灸对人体生命活动影响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是从“经验医学”向“实验医学”过渡的重要标志。

2.实验针灸学的研究思路与科研设计:

一、选题

选题的范围、选题的种类、选题的原则(需求性、创新性、科学性、可行性)

二、文献检索

三、假说建立

四、立题(简明、具体、新颖、醒目)

五、设计

对照:是在调查研究或实验研究的过程中,确立可供相互比较的组别。

对照的方法:空白对照、实验对照、标准对照、自身对照、相互对照、配对对照、历史对照、安慰对照。

随机化的意义和概念:在抽样研究中,抽取或分配样本时,每一个研究对象或观察单位都有完全均等的机会被抽取或分配到某一组,而不受研究者或研究对象主观意愿所左右 常用随机分配的方法:简单随机化、区组随机化、分层随机化

盲法的概念和意义:盲法是指临床研究过程中,指标的观测、数据的收集和结论的判断,应在不知道研究对象的分组前提下进行。

3.选题的种类包括:

基础研究:探索性强,自由度大,风险高

应用研究:实用性强,理论和方法比较成熟,风险较小

开发研究:风险低,成功率高,具有投资大,经济效益高的特点

4.设计的主要环节:

研究对象:是由研究目的所决定的具有某种特征的个体所组成的群体,是研究因素所作用的对象。

研究因素:包括单因素研究和多因素研究。

实验效应:关联性、客观性、精确性、灵敏性、特异性

5.设计的基本原则:对照、随机、重复、盲法。

6.临床研究的特点是具有较详细的临床资料,相对统一的诊断和疗效判定标准,较固定的治疗方案,并对有关资料、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符合事实的结论。

7.临床研究的分类:前瞻性临床研究和回顾性临床研究

8.针灸学实验研究的对象包括两类,一是人,二是动物。

9.受试对象:可分为动物实验和人体实验。受试对象对被施加的处理因素应有较高的敏感

性,容易显示效应;受试对象对被施加的处理因素应有较强的特异性和稳定性,不易受非处理因素的干扰。作为受试对象的实验动物选择,应尽可能选择对处理因素的反应与人近似的动物,同时还应考虑其可行性和经济性。研究的内容不同对动物的要求也不同。动物的选择除种类、品系外,动物的年龄、性别、体重、营养状态也应注意。如果受试对象是人,应考虑到人的心理和社会特征。

10.观察指标:处理因素作用于受试对象后出现实验效应。

11.经络现象是指机体由于某种原因引起的沿古典经络循行路线出现的各种生理、病理现

象。包括循经感传、循经皮肤病、循经感觉障碍和经物理、化学、组织学技术检测出的循经现象。

12.循经感传:出现率为12%~25%,表现特征包括感传路线、感传性质、感传速度

(10-20cm/s)、感传宽度(0.5-5cm之间)、感传深度、感传方向、感传的阻滞、感传的效应。其机理有四种观点包括中枢兴奋扩散观点、外周动因激发学说、外周-中枢综合说、脊髓α运动神经元兴奋传递说。

13.循经感传速度依次为:手法运针快于电针,电针快于压迫穴位,艾灸的传感较慢。

14.循经皮肤病是由于某些遗传因素,或内外环境的刺激,沿着经脉体表循行路线分布的呈

带状的皮肤病。

15.穴位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感受刺激和反映病证。

16.适宜刺激:一种感受器通常只对某种特定形式刺激引起的能量变化最敏感,这种形式的刺激就称为该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17.穴位的适应现象:当某一个恒定强度刺激作用于感受器时,虽然刺激仍在继续作用,但

感受器对刺激的敏感性会逐渐降低,发放冲动的频率逐渐减弱,感觉也随之减弱,这种现象称为感受器的适应。

18.感受阈:作用于感受器的适宜刺激必须具有一定的刺激强度才能引起感觉。引起某种感

觉所需的最小强度称为感受阈。

19.穴位病理反应的形式:感觉异常、组织形态改变、生物物理特性改变

20.常用针感点标记法:蓝点法、改良蓝点法、美蓝法、墨汁法

21.铁离子-普鲁士蓝反应法:是根据普鲁士蓝反应原理,即铁离子遇到亚铁氰根会产生蓝

色的亚铁氰化铁沉淀,在需截除的肢体上,用尖端裸露的绝缘针测定得气感,然后向针尖通30-50μA直流电,起针后,针尖有部分铁离子电解出来并沉淀于针尖周围的组织中,待肢体被截下后,用1%亚铁氰化钾-甲醛溶液灌流,沉淀于局部,铁离子遇到亚铁氰化钾而形成蓝色颗粒,从而显示得气部位。

22.感受器的换能作用:各种感受器在功能上的一个共同特点是,能把作用于它们的各种形

式的刺激能量最后转换为传入神经的上动作电位,这种能量转换称为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23.针刺效应的外周传入通路和传入神经纤维类别:电针感以兴奋Ⅱ类和Ⅲ类纤维为主,而

手法运针针刺的酸、麻、涨、重感则主要由Ⅲ类和Ⅳ类纤维传导。

24.得气的产生机理是:针刺肌肉丰厚处的穴位时,引起梭内肌收缩产生肌电,其继发冲动

传入中枢后形成针感,其局部的肌纤维收缩经针体传到针柄后引起捻针者的手下感。

25.得气:是指针灸穴位后所产生的经气感应,包括受针者的针感和施针者的手下感两方面

内容。

26.穴位不仅是一个接受针刺刺激的感受装置,而且还可视为一个效应装置,可以在针刺或

内脏活动的影响下发生变化。针刺的机械刺激(或电针的电刺激)作用于穴位感受装置而产生针刺信号,后者由支配穴位区域的神经(主要是躯体神经)传入纤维进入脊髓背角。

27.脏腑病理或生理改变的体表反应:压痛与硬结、躯干和四肢体表皮肤电学性质变化、耳

郭皮肤导电量变化、牵涉痛。

28.牵涉痛:是指当某一内脏器官有病变时,患者除感觉患病器官局部不适或疼痛外,尚可

在远离该器官的体表某部皮肤或深部组织发生疼痛感觉过敏。

29.针灸作用的基本特点:

一.良性、双向性

二.整体性、综合性

三.功能性、早期性

30.影响针灸作用的因素:㈠腧穴特异性㈡得气㈢个体差异㈣心理因素㈤时间因素

31.腧穴特异性:是指穴位与非穴位、穴位与穴位之间在功能作用上所存在的差异,即某些

穴位对某病或某系统疾病具有明显疗效。

32.腧穴功能特异性包括:⑴穴位与非穴位功能作用的差异

⑵不同经脉穴位在主治功能上的差异

⑶同经不同穴位在主治功能上的差异。

33.针灸效应的时间分期:是指针灸效应的发生、发展过程,可根据不同时间呈现不同的起

落消长规律划分为不同的针灸效应时间分期。根据针灸效应发生、发展的时间过程,可分为潜伏期、上升期、高峰期、和下降期。

34.获得最佳针灸效应的两次施术间隔时间为3-6小时。

35.针灸效应潜伏期短者,称为针灸效应的速发性反应。潜伏期长者,称为针灸效应的迟发

性效应。

36.针灸即时效应:指针灸施术后的数分钟或到1次针灸施术停止即出现的治疗效应。

37.针灸后效应:指停止针灸施术后继续存在的针灸效应。

38.艾灸的量效:⑴温度幅值⑵温度升降速度⑶温度作用面积⑷艾灸壮数⑸每壮的持续时间

和间隔时间⑹灸质材料

39.针刺镇痛:是指用针刺方法防止和治疗疼痛的一种方法。

40.针刺麻醉:是指用针刺止痛效应预防手术疼痛及减轻生理功能紊乱的一种方法,由于其

作用类似于现代医学的麻醉,故称针刺麻醉。针刺是通过调节内源性痛觉调制系统而起作用的。

41.疼痛包括痛感觉和痛反应两个成分,痛感觉是指人类对疼痛的感觉,是人类所特有的。

42.痛阈:是指引起人体知觉性痛觉最小刺激强度。

43.痛耐受阈:是指能耐受疼痛的最大刺激强度。

44.痛感受范围:是指痛耐受阈与痛阈的差值。

45.针刺麻醉术前准备:术前预测、试针、心理诱导。

46.针药复合麻醉:是只有以针刺为主,加上正常情况下不足以完成手术镇痛要求剂量的麻

醉药的麻醉,才可称之为针药复合麻醉。

47.研究者依据药物对针刺镇痛效应的影响:一类是拮抗针刺镇痛效应的药物,称为针刺麻

醉减效药,目前发现的有氯胺酮等6种;一类是能增加针刺镇痛效应的药物,称为针刺麻醉增效药,目前发现的有芬太尼等16种;一类是对针刺麻醉不产生影响的药物,称为针刺麻醉无影响药,已观察到的有舒必利等3种。

48.针灸对受损周围神经功能的调节与针灸的消炎镇痛和促进神经纤维再生,改善末梢神经

血液循环有关。

49.针灸对大脑皮质功能的调节作用:⑴对条件反射活动的调节⑵对运动从属时值的调整⑶

对大脑皮质生物电活动的调整⑷对大脑皮层局部血流量的调节

50.针刺能双向调节和改善大脑皮质神经条件反射的强度、均衡性和灵活性,从而促使大脑

皮质病变部位功能的恢复。

51.细胞因子:细胞因子是由细胞分泌的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小分子蛋白质的统称。

52.针灸对T细胞亚群的主要影响有以下几点:⑴针灸对T细胞的影响具有双向性和调整性,+ + 其效果与机体原有的功能状态密切相关⑵针灸对CD4T细胞的影响较大,而对CD8 T细

++ 胞的影响不太明显。⑶ 针灸可使紊乱的CD4/CD8比值趋于正常。

53.针灸确能提高哮喘患者的免疫功能,针灸能明显降低IgE和补体C3、C4 含量,而对IgM、IgG具有双向性良性调节作用

54.针灸调节免疫系统功能的作用机制:⑴依赖于神经系统⑵内分泌系统⑶免疫活性因子

55.针灸可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包括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且调节作用呈现双向性。

56.针灸对循环系统功能的调节作用包括:对心脏活动的调节作用(对心率和心律的调整作

用和对心脏功能的调节作用)、对血管功能的调节作用、对毛细血管和微循环功能的调节

57.针灸对胃液分泌具有明显的双向性调节作用。

58.针灸具有显著的调节胆囊功能,并可促使胆汁的分泌与排泄。

59.针灸对胃肠道影响的传出途径与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及一些体液因素有密切关系。

60.激光穴位照射和针刺治疗先兆流产和松弛子宫紧张的一个作用机理,可能是它提高了血

浆孕酮的浓度。

61.穴位探测是根据机体在生理及病理条件下,穴位部位具有某些生物物理特性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客观显示穴位、辅助诊断疾病的检测技术。

62.影响穴位探测的因素:⑴不同生理状态下机体经穴皮肤电的差异⑵病理状态下机体经穴

皮肤电的变化⑶机体外环境变化对经穴皮肤电的影响

63.脉冲电是指在极短时间内出现电压或电流的突然变化,即电量的突然变化构成了电脉

冲。常用的频率调制脉冲波形有疏密波、断续波。不受频率调制的基本脉冲波形称为连续波。

64.脉冲电针仪的输出参数:⑴波形⑵脉冲幅度⑶脉冲宽度⑷脉冲的重复频率

65.连续波能够调节血管的舒缩功能,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神经肌肉功能的恢复,对神经肌

肉瘫痪性疾病有良好的效果。

66.疏密波对一些软组织损伤、腰背筋膜劳损,以及一些神经肌肉麻痹等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67.断续波对脑血管意外、乙型脑炎、小儿麻痹症等出现的后遗症和一些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肌肉萎缩性疾病有较好的效果。

第四篇:实验针灸学重点总结

名词解释:

1、实验针灸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主要开展针灸理论、针灸作用规律、针灸作用机制和针灸应用技术等相关研究的一门新兴学科;是针灸学科一个新的分支;也是研究针灸神经生物学机制的重要基础。

2、得气:是指针刺穴位后产生的经气感应。

3、循经感传现象:是指以针刺、低频脉冲电等方法刺激穴位时,人体出现酸、麻、重、胀等特殊感觉,从被刺激的穴位开始,沿着经脉循行路线传导。

4、经穴-脏腑相关:反映了经脉穴位与脏腑之间的一种双向关系,即脏腑生理或病理改变可通过多种形式反映到体表的相应穴位上;刺激体表穴位又可对相应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改变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5、牵涉痛:是指当某一内脏器官有病变时,患者除感觉患病器官的局部不适或疼痛外,尚可在远离该器官的体表某部皮肤或深部组织发生痛觉过敏。

海氏带:当一些内脏器官患病时,往往在相关部位的皮肤出现痛觉过敏,这种痛觉过敏的皮肤部位即称为海氏带或痛觉过敏带。

6、穴位功能特异性:是指穴位与非穴位、不同穴位之间在主治和功能作用上所存在的差异。

7、针灸作用的时间效应:对穴位进行针灸刺激时,针灸效应的发生、发展呈现一个渐进的时间过程,分为潜伏期、上升期、高峰期和下降期。时效曲线:用直角坐标图表示针效与时间的关系。

8、针麻诱导期:在实施针麻手术之前,对选定的穴位预先进行一段时间针刺刺激,至镇痛效果达到可以手术这段时间。(一般在25~40min左右)

9、针刺耐受:是指由于长时间针刺或反复多次针刺后,针刺镇痛效应降低的一种现象。

10、针刺后效应:停止针刺后继续存在的针刺效应

11、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觉和情感体验,它包含痛感觉 和痛反应两个成分。痛阈(或痛反应阈):是指从刺激开始到引起疼痛感觉或运动反应的最小刺激量。耐痛阈:是指能耐受疼痛的最大刺激量

12、针刺麻醉:是指用针刺止痛方法来预防手术中的疼痛及减轻生理功能紊乱,在患者清醒状态下施行手术的一种麻醉方法。

13、吞噬能力:指100个白细胞中吞噬细菌的白细胞所占的比例。

吞噬指数:指100个白细胞中,能够吞噬细菌的白细胞所吞噬细菌的平均个数。

针灸作用:针灸的镇痛作用、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调控作用和对失调的脏腑器官功能的调整作用。

第一章针灸作用的基础研究 第一节:

1、穴位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感受刺激、反应病症

2、穴位感受器的特点:(后面要加具体的内容)1穴位可以感受多种形式的刺激,2穴位对不同形式的刺激有不同的适应性,3穴位对不同形式刺激的感觉阈不同

3、穴位病理反应的表现形式:感觉异常、组织形态改变、生物物理特性改变

5、得气机制:针感的形成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脊髓通路、脑内通路几个环节。手下感的实质:穴区肌肉轻微的紧张性收缩。手下感机制:针刺信息由外周传入神经通路进入中枢,经中枢整合调制后,一方面形成针感,另一方面通过脊髓ϒ-传出系统随躯体神经到达相应支配区穴位下的肌梭,引起梭内肌收缩和肌电发放,以及局部肌纤维收缩,后者经针柄传于施针者指下,从而形成沉紧的手下感 第二节:

1、循经感传的基本特征:1循经扩布,2趋向病所,3宽度和深度不均,4感觉性质多样,5慢速传导,6双向循行和回流现象,7可以阻滞,8影响脏腑功能活动

2、常见的经络现象及其特点: 常见的经络现象

(1)生理现象——循经感传现象

(2)病理现象——循经性感觉障碍和可见的经络现象:①循经性感觉障碍;②可见的经络现象:循经性皮肤病、循经性皮肤血管神经性反应 特点:(1)循经感传现象基本特征:1)循经扩布;2)趋向病所;3)宽度和深度不均;4)感觉性质多样;5)慢速传导;6)双向循行和回流现象;7)可以阻滞:①机械压迫②局部降温③局部注射普鲁卡因和生理盐水,亦称张力阻滞④皮肤触觉刺激⑤外加磁场刺激 第三节:

3、牵涉痛特征:

①牵涉痛出现的部位,多发生在与病变器官同一神经节段的皮节区或肌节区。②牵涉痛一般均为可逆,当去除内脏病变后,其牵涉痛也随之消失。

③皮肤过敏带不仅对接触、压迫、牵引等出现感觉过敏,而且皮下组织硬度也发生变化,有时用手可以触到有结节和条索状物等,有的还可见皮肤变厚的现象。

④皮肤过敏带的毛细血管出现循环障碍,如发生痉挛等,从而引起局部缺血。

5、神经节段性分布与穴位主治功能的关系 1)躯干部经穴主治功能与神经节段的关系

分析任脉、督脉、胃经、膀胱经、肾经和脾经位于颈部、上胸部、下胸部和腰骶部经穴的主治病症,可发现其有明显的神经节段性。从神经解剖学分析,人体躯干部穴区所属神经节段与其主治内脏所属神经节段具有相当的一致性

7、远距离取穴可以用“中枢汇聚理论”解释。

8、胃耳反射:传入神经—迷走神经;传出神经—交感神经节后纤维;中枢神经—下丘脑后外侧区

第二章 针灸作用的基本特点与影响因素

1、针灸作用的基本特点:1整体性,2良性、双向性,3功能性、早期性

2、针灸作用的影响因素:1个体差异,2穴位功能特异性,3得气,4针法灸法的刺激参数,5时间因素

3、穴位功能特异性的表现(举例):P76

5、艾灸的刺激参数及临床意义:P86①灸温:温度幅值、温度升降速度、温度作用面积②艾灸壮数、③每壮的持续时间和间隔时间、④灸量、⑤灸时、⑥灸质 第三章

1、疼痛特点:①痛觉不是一个独立的单一感觉。(而是和其他感觉糅合在一起组成一种复合感觉。)②痛觉伴有强烈的情绪色彩,构成相当复杂的心理活动。③疼痛还具有“经验”的属性。④能引起痛觉的刺激多为伤害性刺激。疼痛分类:(根据疼痛的性质):

①刺痛:又称快痛、第一痛。其特点是痛觉清晰、尖锐,定位明确,迅速发生又迅速消失,引起较弱的情绪变化,常伴有受刺激的肢体出现保护性反射。

②灼痛:又称慢痛、延缓痛、第二痛。其特点是痛觉缓慢形成,持续时间较长,定位较差,呈烧灼感,使人不易忍受,常伴有情绪反应、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变化。

③酸痛、胀痛、绞痛:其特点是痛觉难以描述,定位差,难以确定痛源部位。伴有内脏反应和躯体反应,以及较强的情绪反应。

2、常用体外致痛物质(七种):K+、H+、组织胺、乙酰胆碱、5—HT、缓激肽、SP

3、闸门控制学说的中心思想(P111):刺激皮肤发生的传入神经冲动进入脊髓后,被引进三个系统:闸门控制系统,中枢控制系统,作用系统。这三个系统协同作用才能产生痛感觉和痛反应。

4、针刺镇痛的一般规律:

⑴针刺镇痛作用的性质:具有以下特点:①针刺既能镇急性痛,又能镇慢性痛;②针刺既能抑制体表痛,又能减轻乃至消除深部痛和牵涉痛;③针刺既能抑制痛感觉,又能减低疼痛的情绪反应;④针刺既能减低痛觉分辨率,又能提高报痛标准。

⑵针刺镇痛作用的强度:在适宜的针刺刺激条件下,针刺可使正常人痛阈和耐痛阈提高,达到65%~180%。

⑶针刺镇痛的空间作用范围:针刺具有全身性的镇痛作用,但穴位与针刺镇痛部位之间有相对的特异性。

⑷针刺镇痛作用的时程:在人体从针刺开始至痛阈或耐痛阈升高至最大值一般需20~40min,继续运针或通电刺激可使镇痛作用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上,停针后其痛阈呈指数曲线形式回复,半衰期为16min左右。

⑸针刺镇痛作用的影响因素:针刺镇痛作用主要受到个体差异、时间因素、刺激参数等的影响。

5、针麻特点:①使用安全,适用范围广。②患者处于清醒状态,便于与医生配合。③生理干扰少,利于术后恢复。④简便、经济、便于推广。

作用:①辅助镇痛作用,②镇静作用,③抗内脏牵拉反应作用,④抗创伤性休克作用,⑤抗手术感染作用,⑥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的作用,⑦促进创伤修复的作用。★缺陷/局限性(针麻“三关”):镇痛不全、不能完全抑制内脏反应、肌肉松弛不够。

6、针刺镇痛的作用原理:

一、针刺镇痛的外周机制:

1、针感感受器的兴奋,2、针刺信号的外周传入纤维(针刺传入主要由躯体感觉神经中的Ⅱ类、Ⅲ类纤维传导。)

3、同神经电针镇痛的外周机制。

二、针刺镇痛的中枢机制:(论述题)第四章 针灸的免疫调节作用

1、举例针灸对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肿瘤免疫、白细胞、巨噬细胞免疫等): ⑴针灸对白细胞的调节作用:针灸可以调节外周血白细胞的数量和吞噬功能。

①针灸对白细胞数量的调节:例如针灸正常人的足三里、合谷、内关,可使血中白细胞总数上升,并以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为主,而淋巴细胞比例下降。②对白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针刺足三里或合谷穴,均能提高白细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吞噬能力。

⑵针灸可以增加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例如针刺老年大鼠双侧足三里和关元穴,能使老年大鼠肝内巨噬细胞在数量上增多,体积上增大,吞噬功能增强。

⑶针灸对肿瘤细胞免疫的调节作用:例如电针荷瘤大鼠足三里、合谷和三阴交,可以提高CD4+细胞数量和CD4+/CD8+比值下降

3、针灸的抗炎作用(三个方面)(论述题):(1)对渗出的影响:针灸可抑制炎症过程中血管通透性的增高,减少炎症渗出物;减轻炎症灶白细胞浸润;改善炎症局部微循环和淋巴循环,促进炎性渗出物的吸收,减轻炎性水肿。(2)对变性的影响:针灸可控制和缩水炎症灶坏死面积,延缓和防止坏死的发生,从而减轻炎症的变性病变。(3)对增生的影响:针灸可促进细胞的修复再生和瘢痕化进程;在促进肉芽组织形成的同时抑制其过度增生。第五章 针灸对各器官系统功能的调节(论述题)

1、针灸治疗脑血管病的作用机制:①改善脑微循环,增加脑血流量,②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③改善脑电活动,④抑制免疫炎性反应,促进内皮细胞的修复,⑤保护受损神经元(a、降低自由基水平,b、拮抗兴奋性氨基酸神经毒作用,c、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d、抑制钙超载)

2、针灸治疗糖尿病的作用机制:①影响血糖水平(双向调节)、②影响血脂水平(降低)、③改善胰岛素抵抗、④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功能、⑤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a、改善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异常,b、改善神经病变)

3、针灸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制:针刺内关穴可以改善急性心肌缺血①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脏泵血功能,②改善血液流变学及微循环状态,③调节心电活动,改善心电图指标,④对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⑤调节血管活性物质。

4、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制:①改善肺功能,②对多种炎症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的影响,③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④调整免疫功能 第六章 科研方法

1、医学研究的分类: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

2、医学研究的基本程序:①提出问题,确定选题,建立假说;②查阅文献资料,撰写文献综述;③科研设计;④观察实验与验证;⑤整理资料,实验结果的分析;⑥撰写论文与发表。

3、选题的原则:科学性、先进性、创新性、适用性、可行性、效能性。基本程序(了解):1提出问题、2查阅文献、3建立假说、4确立选题、5选题的说明

5、实验设计的三要素:研究对象、处理因素、实验效应 四原则: 对照原则、随机原则、重复原则、盲法原则

第五篇:《实验针灸学》实验报告大纲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实验针灸学》实验报告大纲

《实验针灸学》实验大纲

适用专业(针灸推拿学)

前言

为了配合《实验针灸学》教学的需要,培养学生应用现代科技和实验方法研究经络和针灸作用原理,掌握实验针灸学(包括人体及动物急慢性实验)的一般原则和方法,理解科研实验设计的过程,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并发现新的问题,启发创新科研思路,根据《实验针灸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及学院对针灸专业学生的要求,结合我教研室的具体情况,制定本大纲。本大纲中的实验分三个层次,实验一~实验二及实验九为验证性实验,实验三~实验八及实验十为综合性实验,十一和十二为设计性实验。《实验针灸学》课程总时数72学时,实验总时数为42学时,占本门课程总时数的58.3%。

实验一 两侧同名经井穴电阻对称性的观测

[实验目的] 掌握腧穴电阻探测技术,理解健康人两侧同名经井穴电阻具有对称性而患者存在电阻失衡的现象,了解腧穴诊断技术

[实验器材] 内启电子针灸仪一台、绷带、白棉线、培养皿、水彩笔、棉签、吸水纸 生理盐水、75% 乙醇。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实验内容] 测定机体上下肢十二对同名经井穴穴阻值比。[实验类型] 验证性实验 [实验时数] 4学时

[分组要求] 每组10~12人 [作业] 书写实验报告

实验二 循经感传的观测

[实验目的] 掌握循经感传的观测方法,理解循经感传在人群中存在的普遍性,了解循经感传的基本特征。

[实验器材] 多用电子穴位测定治疗仪一台、棉签、毫针2.5寸、1.5寸每人一支、绷带、吸水纸、75% 酒精、生理盐水。[实验内容] 1 显性循经感传的观测。2 感传基本特征的观测。[实验类型] 验证性实验 [实验时数] 3学时 [分组要求] 每组4人 [作业] 书写实验报告

实验三 针灸作用的时间---效应关系

[实验目的] 理解针灸作用的时间---效应关系。

[实验器材] 显微镜一台、血球记数室一套、多用电子穴位测定治疗仪一台、兔盒一个、兔台一个、三棱针一根、试管架—个、试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管十个、1ml吸管一个﹙带吸头﹚、20ul定量吸管25支﹙带吸头10个﹚、白磁盘—个、腰形盘一个、毫针﹙一寸2支﹚、纱布﹙十块﹚、2ml注射器一支、记号笔一支、棉球、擦镜纸﹙擦拭显微镜和血球记数板各八次﹚、盖玻片、醋酸龙胆紫溶液、蒸馏水、扎带、纯乙醇、碘伏、帆布手套、手术灯一个、家兔两只。[实验内容] 1.设对照组,针刺“足三里”组。2.测两组家兔的外周血中白细胞总数。3 比较曲线。

[实验类型] 综合性实验 [实验时数] 5学时 [分组要求] 每组4人 [作业] 书写实验报告

实验四 电针抗炎作用

[实验目的] 了解急性炎症动物模型的制作及观察电针“大椎”、“百会”穴对家兔耳廓急性炎症局部血管通透性的影响,加深对针灸抗炎机制的理解。

[实验器材] 兔盒一个、多用电子穴位测定治疗仪一台、松节油、10%台盼蓝溶液、酒精棉球、碘伏、30号1寸毫针2支、1ml和5ml注射器、剪刀、直尺、游标卡尺、坐标纸、塑料薄膜或透明纸、欧姆龙电子温度计、10ml烧杯12个、500ml烧杯2个、200ml烧杯4个、药勺、玻璃棒、帆布手套、白色家兔两只。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实验内容] 1 制作家兔耳廓急性炎症模型

2测定耳廓致炎区致炎前后的厚度,比较针刺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3测定耳廓致炎区致炎后蓝染的面积和程度,比较针刺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

[实验类型] 综合性实验 [实验时数] 4学时 [分组要求] 每组4人 [作业] 书写实验报告

实验五 针刺“足三里”穴对家兔巨噬细胞吞噬机能的影响

[实验目的] 理解针灸的促防卫免疫作用。

[实验器材] 722分光光度计、紫外分光光度计、多用电子穴位测定治疗仪一台、手术灯、试管架、试管12支、移液管(1ml)、动脉夹、2ml、5ml和1ml注射器各一个、离心机、兔盒、2%刚果红、3.8%枸橼酸钠(每组100ml)、碘伏、蒸馏水、25㎜毫针4支、擦镜纸、止血钳一把、组织剪一把、镊子一把、棉棒、纱布、粗剪刀一把、帆布手套、天平、采血针1支、500ml烧杯4个、50ml 烧杯12个、试管刷、玻璃棒、药勺、家兔两只。[实验内容] 1 设针刺组及对照组。比较两组动物血清中刚果红的浓度,观察针刺对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

[实验类型] 综合性实验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实验时数] 5学时 [分组要求] 每组4人 [作业] 书写实验报告

实验六 针刺“内关”穴对家兔实验性心律失常疗效的观察

[实验目的] 1 掌握心律失常病理模型的复制方法。2 理解针灸对心律的影响。

[实验器材] 三道生理记录仪一台(生物医学信号采集处理系统V4.0)、多用电子穴位测定治疗仪一台、电子精密天平、针头4个、兔台一个、婴儿秤、2ml、10ml 注射器、秒表、30号0.5寸毫针2支、30号1寸毫针4支、剪刀一把、20%尿脂、0.02%乌头冷浸液、生理盐水、消毒棉球、碘伏、扎带、帆布手套、吸水纸、打印机、打印纸、软盘一个、玻璃棒、药勺、家兔两只。[实验内容] 1建立实验性心律失常模型。

2三道生理记录仪(生物医学信号采集处理系统V4.0)的使用方法。3比较针刺组和对照组动物的心律(心电图)。[实验类型] 综合性实验

[实验时数] 5学时 [分组要求] 每组4人 [作业] 书写实验报告

实验七 针灸对小白鼠胃肠蠕动的调整作用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实验目的] 1 掌握小白鼠灌胃技术。2 理解针刺对小白鼠胃肠蠕动的影响。

[实验器材] 淀粉、碳末、甲基蓝、蒸馏水、碘伏、50ml烧杯、天平、灌胃针头、1ml注射器、小镊子两把、眼科剪一把、33㎝直尺、小鼠固定器、弯盘一个、彩色笔一支、鼠盒一个、秒表一个、多用电子穴位测定治疗仪一台、15㎜毫针、5cm、12cm平皿各一个、橡胶医用手套、胶布、艾条、试管刷、洗洁净、白磁缸2个、电炉2 个、玻璃棒、药勺、小白鼠15只(禁食24小时)。

[实验内容] 1 设针刺组、艾灸组、对照组。比较三组小白鼠胃肠道被淀粉碳末糊充满的距离。[实验类型] 综合性实验

[实验时数] 4学时 [分组要求] 每组4人 [作业] 书写实验报告

实验八 针刺对实验性肺水肿家兔呼吸状态的影响

[实验目的] 1 掌握实验性肺水肿家兔病理模型的建立方法。2 理解针灸对呼吸机能的影响。

[实验器材] 三道生理记录仪一台(生物医学信号采集处理系统V4.0)、常规手术器械一套(手术刀一把、止血钳两把、组织剪两把、镊子两把)、气管插管一个、注射器(2ml、10ml)、兔台一个、腰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形盘一个、20%尿脂、50%葡萄注射液、碘伏、生理盐水、毫针(1.5寸4支)、手术线、棉球、纱布、乳胶管10米、铁架台一个、帆布手套、吸水纸、打印机、打印纸、恒温水浴箱、试管刷、软盘一个、手术刀片、玻璃棒、药勺、家兔两只。[实验内容] 1 建立实验性肺水肿家兔病理模型。2 比较针刺组和对照组家兔的呼吸功能。[实验类型] 综合性实验

[实验时数] 5学时 [分组要求] 每组4人 [作业] 书写实验报告

实验九 针刺对小白鼠耐缺氧的作用

[实验目的] 理解针灸的抗缺氧作用。

[实验器材] 多用电子穴位测定治疗仪一台、秒表、125ml广口瓶十只、毫针(0.5寸2支)、钠石灰、胶布、凡士林、小鼠固定器、水彩笔、棉签、橡胶医用手套、试管刷、洗洁净、组织剪一把、药勺、眼科镊、卫生纸、碘伏、小白鼠10只(禁食12小时)。[实验内容] 1 设针刺“足三里”组、对照组。2比较两组动物的耐缺氧时间。[实验类型] 验证性实验

[实验时数] 3学时 [分组要求] 每组4人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作业] 书写实验报告

实验十 针刺镇痛作用

[实验目的] 理解针刺镇痛作用

[实验器材] 痛阈测定仪一台、多用电子穴位测定治疗仪一台、1ml注射器1支、25㎜毫针4支、0.2%罗痛定注射液、碘伏、蒸馏水、小鼠固定器、胶布、橡胶医用手套、水彩笔、组织剪、镊子、小铁圈、小白鼠18只。

[实验内容] 1 掌握痛阈测定方法。2 比较针刺镇痛作用。[实验类型] 综合性实验

[实验时数] 4学时 [分组要求] 每组4人 [作业] 书写实验报告

实验十一 针麻下动物阑尾切除术实验

[实验目的] 1 了解针麻基本方法、步骤和取穴规律。2 掌握针麻下动物阑尾切除术的实验方法。

[实验器材] G6805电针治疗仪或G7502高频针麻仪、28~30号1寸毫针、苯巴比妥钠、碘酒和乙醇棉球、20%氨基甲酸乙酯溶液、碘伏、阑尾切除手术器具2套(方盘2个,手术刀柄2把,手术刀片2个,止血钳:大弯钳、小直钳、小弯钳各4把,手术镊子:有齿镊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子、无齿镊子各2把,持针器4个,缝合针、缝合线、圆针、皮针各4枚)、纱布块、5ml和2ml注射器、胶布、兔台、台秤、家兔两只。

[实验内容] 1 设针麻组和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家兔在手术中的反应和用药情况,对针刺麻醉效果进行评价。

[实验类型] 设计性实验

[实验时数] 5学时 [分组要求] 每组4人 [作业] 写出实验报告

实验十二 艾灸对小鼠淋巴细胞转化率的影响

[实验目的] 1观察艾灸“大椎”穴对植物血凝素(PHA)在小鼠体内诱发T淋巴细胞转化作用的影响。2理解针灸防卫免疫作用。

[实验器材] 植物血凝素、lml蓝蕊注射器及针头、手术剪刀、小鼠固定器、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艾绒、瑞氏染液、蒸馏水、碘伏、小鼠10只。

[实验内容] 1 于实验课前1星期,取性别相同小鼠10只随机分为艾灸组与对照组。艾灸组:艾灸“大椎”穴灸7次。对照组同样抓取固定,但不施灸。3 第7日上实验课时,每人取艾灸组、对照组小鼠,由尾尖取血推片,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在高倍油镜下观察计算淋巴细胞转化率。[实验类型] 设计性实验

[实验时数] 5学时 [分组要求] 每组4人 [作业] 写出实验报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实验针灸学》教学大纲(共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