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超声诊断学教案
编辑:梦醉花间 识别码:24-936262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3-05 19:24:09 来源:网络

第一篇:超声诊断学教案

超声诊断学

一、定义:

研究和应用超声的物理特性来诊断疾病的科学。

超声是指振动频率每秒在20000次以上,超过人耳听觉阈值上限的声波。超声的物理特性主要有:

良好的指向性:超声波与一般的声波不同,频率极高,波长很短。在介质中呈直线传播具有良好的指向性。这便是可用超声对人体器官进行定向探测的基础。

反射、折射、散射和绕射:超声在介质中传播,当传经两种声阻抗不同的相邻介质的界面时(声阻抗差大于0.1%),声阻抗(Z)=密度(ρ)?声速(C)。即可产生反射、折射、散射和绕射。超声仪正是通过对反射和散射回来的信号进行接受、分析来诊断疾病。

吸收与衰减:超声在介质中传播时,随着距离的增大,声能逐渐减弱,这除了与声束的扩散、界面的反射、散射使声能衰减外,还有介质吸收导致的衰减。不同生物组织对入射超声的吸收衰减程度不一,如:恶性肿瘤和脂肪肝等吸收衰减程度就非常大,借此我们可用来诊断这些疾病。在同一种组织中又随超声频率的增大而增大。故检查深部脏器病变时,我们可采用低频探头来检查以增大穿透力。

多普勒效应:指由于声源和接受体之间的相对运动而引起声波频率改变的现象。这种发射声波与接受声波间频率的差值称频移。由于频移的大小与运动速度成正比,故超声仪通过计算频移的大小,即可计算出声源和接受体之间的相对运动速度。这一物理特性已广泛应用于心脏血管等活动脏器疾病的检测。

二、超声诊断原理:

超声诊断仪主要由主机和探头(换能器)组成。

目前临床用于检查的声波频率一般为2.5~10MHz。频率越高,分辨力越高,图像越清晰,但穿透力下降,检查深度变浅。频率越低,穿透力越好,检查深度增大,但分辨力下降,图像越不清晰。

三、超声设备: 1.A型超声仪(A超):

超声仪发射一束声波,并对反射回来的声波在示波屏上以波的形式显示出来的诊断方法。反射回来的声波越多,波幅越高,反之越低。可以用来测量组织界面的深度,其缺点是遇有复杂病变,一维图像难以解释。目前已基本淘汰。2.B型超声仪(B超):

B型诊断法是在A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回波信号不是以幅度的形式显示,而是以明暗不同的光点显示。即反射回来的信号强则亮,反之则暗。由于采用多条声束连续方式进行扫描,故可显示脏器的断面图像。具有形象化、直观性能好等优点,是现代超声诊断设备的核心组成部分。

3.M型超声心动图(M超):

M型诊断法是将一束超声的回声信号以明暗不同的光点显示出来,并描绘出这些光点随时间不同的运动曲线。反应了体内各层组织与体表(探头)间距离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其横座标代表时间,纵座标代表距离。主要用于详细观察运动脏器的运动情况。如用于心脏时,其可以形成一系列与心脏同步的心脏深度变化曲线,能用于诊断多种心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4.D型超声仪(D超):

根据多普勒效应原理,当探头和反射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时,回波的频率会有所改变。前后两种频率之差称为频移。D型诊断法就是通过对运动的脏器和血流发射一束超声波,获得多普勒频移,组成频谱图,通过分析频谱图,获得运动的脏器和血流的速度、方向等血流动力学参数,从而对疾病作出诊断的方法。常见的频谱图横座标代表时间,纵座标代表频移或速度。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上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5.彩色多普勒血流现像(CDFI):

CDFI诊断法是依据多普勒原理,在二维图像的基础上,以实时彩色编码显示血流及血流方向的方法,增强了对血流的直观感。一般血流朝向探头显示成红色,离开探头显示成蓝色,高速血流呈五彩血流。在腹部各脏器,尤其是心血管方面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四、超声诊断的范围及主要用途:(一)超声诊断的范围: 几乎涉及全身各个脏器。

1.经颅彩色多普勒血流检测诊断脑血管病 2.各种心脏疾病的超声检查及心功能测定 3.肺部及胸腔检查

4.腹部检查:肝、胆、胰、脾、肾、输尿管、膀胱、胃、肠、腹膜腔、腹膜后等疾病检查

5.妇科超声检查:子宫、卵巢、输卵管、盆腔等部位的疾病检查 6.经阴道超声检查:可检出子宫及附件部位的微小病变

7.产科超声检查:可评价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测定胎盘功能、检出各种胎儿畸形及胎儿先天性心脏病

8.小器官超声检查:甲状腺、乳腺、腮腺、颌下腺、舌下腺、眼睛等

9.周围血管超声检查:可对周围血管病变进行详细评价,是一种无创的血管造影检查方法,其准确性可与有创的X线血管造影相比美

10.前列腺经直肠高分辨率超声检查:可检出前列腺内4毫米大小的微小癌症 11.经食道超声检查:可进行复杂的心脏畸形检查及评价食道静脉曲张的严重程度 12.介入超声:活检进行病理确诊、肿瘤的介入治疗、囊肿硬化治疗、及各种造影诊断

13.术中超声:进一步明确病变范围,指导手术(二)超声诊断的主要用途:

1.检测实质性脏器的大小、形态及物理特性; 2.检测囊性脏器的大小、形态、走向及某些功能状态; 3.检测心、大血管及外周血管的结构、功能与血流动力学状态; 4.鉴定脏器内占位性病变的物理特性,部分可鉴别良、恶性; 5.检测积液的存在与否,并对积液量进行初步估计; 6.随访经药物或手术治疗后各种病变的动态变化;

7.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或导管置入,进行辅助诊断和治疗。(三)超声诊断的局限性:

1.超声对骨骼、肺和肠管等强反射的组织器官检查受限。

2.声像图表现所反映的器官和组织声阻抗差的改变只有一定的规律性,而缺乏病源上的特异性,需注意结合其他资料综合分析。

3.超声成像中的伪像较多。

4.显示范围较小,图像的整体性不如CT、MRI。

五、临床应用:(一)肝脾声像图:

使用高分辨率超声诊断仪,可探及肝脾内3mm直径的液性病灶及5mm直径的实质性病灶。对液性与实质性病灶的鉴别正确率接近100%。

1.正常声像图:

正常肝脏轮廓光滑、整齐。轮廓呈强回声带而且清晰,实质回声中等,光点细,分布均匀。肝内门静脉和肝静脉显示清晰。

2.病理声像图:(1)肝囊肿:

①肝内可见呈圆形或卵圆形的薄壁无回声区。②无回声区边界清晰,可有侧壁声影。③后方回声增强。(2)肝血管瘤:

①肝内可见高回声(少数为低回声)肿块声像。②肿块与正常肝组织分界清晰,但无包膜回声。③肿块内部光点分布尚均匀,其内可见筛网状无回声区。④随访观察,短期内肿块无明显增大现像。(3)肝癌:

①肝内可见一个、数个或弥散的肿块声像。②肿块与正常肝组织分界清晰,形态不规则或规则。

③肿块内部回声可表现为:强回声、中等回声、低回声及混合回声。内部回声多不均匀。

④许多肿块周围常可见晕环声像。⑤肿块周边肝内血管和胆管常受压移位。⑥门静脉内常可见癌栓声像。

⑦肝门和腹膜后可见肿大的淋巴结声像。(二)胆囊、胆道及胰腺声像图: 1.正常声像图:

胆囊、胆道及胰腺检查前需禁食早餐。

正常胆囊切面呈椭圆形或茄性,囊壁为轮廓清晰的光环,厚度不超过3 mm。囊内为无回声区。胆囊长度不超过90 mm,前后径不超过4 0mm。

正常胆总管表现为管状无回声带,内径小于8 mm。上段位于门静脉前方,下段位于下腔静脉前方。肝内胆管与门静脉并行,内径不超过2mm,一般不易显示。

正常胰腺边界光滑整齐,内部回声近似肝脏或高于肝脏。光点细,分布均匀。胰腺中部可见主胰管通过,其内径一般不超过2mm。

2.病理声像图:(1)胆囊结石:

①胆囊腔内有一个或数个强回声光团; ②光团可随体位改变而移动; ③光团后方伴明显声影。(2)胆管结石:

①胆管分布区域可见大小、形态不一得强光团,后伴明显声影; ②近端胆管因受阻而扩张。(3)急性胰腺炎:

①胰腺轮廓不清,呈弥漫性或局限性增大;

②急性水肿性胰腺炎时,胰腺实质呈不均匀低回声,有时甚至接近无回声,如胰腺实质内出现不规则斑片状强回声,则提示为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③胰腺周围及腹腔内因渗出可出现腹水无回声区。

(三)妇产科声像图: 1.正常声像图:

膀胱适度充盈是妇科疾病超声检查的基本条件,妊娠中晚期超声检查无须充盈膀胱。子宫位于膀胱后方。位置可分为前、中、后三种。子宫纵切面呈倒犁形,横切面呈椭圆性。轮廓清晰、光滑。肌层呈中等回声,宫腔线呈线状回声,宫腔线周围为内膜回声,其厚度、回声随月经周期呈规律性变化。

正常卵巢切面呈卵圆形,位于子宫两侧外上方或宫体侧后方,位置不定。正常卵巢约3cmx2cmx1cm大小,内部回声约高于子宫。其内常可见多个卵泡回声。

2.病理声像图:(1)子宫肌瘤: ①子宫增大。

②子宫内可见低回声或中等回声肿块声像,肿块内部光点分布一般尚均匀,部分可见旋涡状声像改变。

③肿块体积较大时,可使宫腔线移位。(2)早孕: ①子宫增大。

②一般在妊娠5周,宫腔内即可见一中央为无回声,周边为一圈环形强回声胚囊声像。③妊娠6周,即可见胚芽及胎心搏动。

④妊娠12周,可显示成形的胎儿及椭圆性的抬头声像。(3)葡萄胎: ①子宫增大。

②子宫腔内充满蜂窝状回声。

③宫腔内一般无妊娠囊、胎体及胎心搏动。

④部分患者子宫两侧可见黄素囊肿,呈圆形或椭圆性无回声区,内有分隔。

(四)超声心动图: 1.正常超声心动图:

(1)M型超声心动图:取样五个标准区域,分别是:心底波群、二尖瓣前叶波群、二尖瓣前后叶波群、心室波群或腱索水平波群、心尖波群。心底波群主要用于观察和测量主动脉壁及主动脉瓣的运动情况。二尖瓣前叶波群主要用于观察和测量二尖瓣波幅及左室流出道德宽度。二尖瓣前后叶波群主要用于观察和测量右室流出道内径及二尖瓣前后叶的运动关系。心室波群或腱索水平波群是测量左室内径,室间隔与左室后壁厚度与搏动幅度的标准区域。心尖波群通常不作为特殊测量的部位。

(2)二维超声心动图:能较直观的观察心脏结构与心壁各部分得运动情况。常用切面有以下几种: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胸骨旁心底短轴切面、心尖四腔切面、心尖五腔切面。

(3)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是指应用多普勒效应得原理来测定心脏大血管内的血流方向和速度。与二维超声心动图结合可检测和确定心内分流与反流性、狭窄性病变,并可作出定量估价。各瓣口正常频谱如下:

①二尖瓣口血流:多采用心尖四腔切面进行探测。频谱呈向上的双峰图形。第一峰(E峰)出现于舒张早期的左室快速充盈期;第二峰(A峰)出现于舒张晚期心房收缩期。

②主动脉瓣口血流:多采用心尖五腔切面进行探测。频谱呈向下的三角形。③肺动脉瓣口血流:多采用心底短轴切面进行探测。频谱呈向下的抛物线形。④三尖瓣口血流:同二尖瓣。(4)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①二尖瓣口血流:多采用心尖四腔切面进行探测。呈现舒张期红色血流束。②主动脉瓣口血流:多采用心尖五腔切面进行探测。呈现收缩期蓝色血流束。③肺动脉瓣口血流:多采用心底短轴切面进行探测。呈现收缩期蓝色血流束。④三尖瓣口血流:同二尖瓣。2.异常超声心动图:(1)二尖瓣狭窄: M型:

①二尖瓣前叶呈城垛样改变。②二尖瓣前叶与后叶呈同向运动。③左房、右室增大。B型:

①二尖瓣叶增粗、回声增强,舒张期二尖瓣前叶瓣体向左室膨出,呈圆顶状凸起。②二尖瓣开放面积缩小。

③左房、右室增大,左心耳可有附壁血栓的异常回声团。D型:

①二尖瓣口舒张期可探及湍流频谱,峰值流速增快。CDFI:二尖瓣口舒张期可探及五彩镶嵌彩流信号。(2)房间隔缺损(继发孔型): M型:

①右房、右室及右室流出道增大。

②室间隔呈异常运动,即室间隔与左室后壁呈同向运动。B型:

①房间隔上或中部回声中断,断端回声增强。②右房、右室及右室流出道增大。

D型:置取样容积于缺损口右房侧,可探及以舒张期为主的正向三峰湍流频谱,分流速度通常可达1-1.5cm/s。

CDFI:以红色为主五彩血流束自左房经缺损口流向右房。(3)Fallot四联征: M型:

①主动脉前壁与室间隔连续性中断,主动脉骑跨于室间隔上。②主动脉及右室内径增宽。③右室流出道狭窄。B型:

①主动脉增宽,骑跨于室间隔上。

②动脉前壁与室间隔连续性中断,有较大的室间隔缺损。③右室流出道狭窄。④右室肥大。D型:

①室间隔缺损处,可见双向血流频谱。②右室流出道狭窄处可见收缩期湍流频谱。CDFI:

①室间隔缺损处,可见红蓝双向血流信号。②右室流出道狭窄处可见收缩期以蓝色为主五彩血流束。

心脏超声检查

一、正常心脏解剖

(一)正常心脏位置

心脏位于胸腔中纵隔内,正面观心脏约2/3位于身体正中线的左侧,1/3在正中线的右侧。

前方大部分被肺和胸膜遮盖,后方有食管、气管、胸主动脉等。两侧是肺与胸膜。

上方有主动脉、肺动脉及上腔静脉的出入口,下方为膈肌。

(二)心脏的内部结构

四个腔:左室、左房、右室、右房 两个隔:室间隔、房间隔 两条大动脉:主动脉、肺动脉 四组瓣膜: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肺动脉瓣

(三)正常心脏超声表现

1、正常心脏超声切面图

⑴胸骨旁声窗:左室长轴图、右室流入道长轴图、右室流出道长轴图、左室心尖短轴图、左室乳头肌短轴图、左室二尖瓣腱索水平短轴图、左室二尖瓣口水平短轴图、左室流出道短轴图、大动脉短轴图(主动脉短轴图)、肺动脉分叉短轴图等。

⑵心尖区声窗:心尖四心腔图、心尖五心腔图、心尖区冠状窦五腔图、心尖区左室长轴图、心尖区两心腔图。

⑶剑下区声窗:剑下区下腔静脉长轴图、剑下四心腔图、剑下五心腔图、剑下左室长轴图、剑下右室流出道长轴图、剑下主动脉短轴图、剑下心房两腔图。

⑷胸骨上窝声窗:胸骨上主动脉弓长轴图、胸骨上主动脉弓短轴图。

2、正常M型超声心动图

⑴主动脉根部波群:用胸骨旁左室长轴图为标准切面,使M型取样线通过主动脉根部,可显示胸壁、右室流出道前壁、右室流出道、主动脉前壁、主动脉瓣、主动脉后壁、左房腔、左房后壁等M型曲线。

⑵二尖瓣水平波群:

①把M型取样线移动至二尖瓣前瓣瓣尖处,可显示胸壁、右室前壁、右室腔(部分)、室间隔、左室腔、二尖瓣前瓣、左室后壁等M型曲线。

②如M型取样线移至二尖瓣前、后瓣的瓣尖处,则可同时显示二尖瓣前后瓣的M型曲线,其后方为左室后壁。

⑶心室波群:把M型取样线移至二尖瓣腱索水平。可显示胸壁、右室前壁、右室腔(一部分)、室间隔、左室腔、二尖瓣腱索、左室后壁等M型曲线。

3、心脏正常血流频谱特点

⑴二尖瓣: 二尖瓣口血流的多普勒频谱特点为从基线向上的窄带脉冲波型。舒张早期(快速舒张期)及舒张末期(心房收缩期)分别有一脉冲波,分别称为E峰、A峰。E峰〉A峰。

⑵三尖瓣: 与二尖瓣相似,但E峰、A峰值均小于二尖瓣。⑶主动脉瓣:从心尖五心腔图检查:主动脉瓣口血流的多普勒频谱为从基线(零位线)向下的负向窄带脉冲波。略呈三角形,收缩期出现,其血流速度大于肺动脉瓣口血流速度。

⑷肺动脉瓣:从胸骨旁主动脉短轴图检查,肺动脉瓣口血流的多普勒频谱特点与主动脉瓣口的相似,呈窄带状三角形或抛物线形脉冲波,但血流速度小于主动脉瓣口。

⑸主动脉: 从胸骨上主动脉弓长轴图检查,升主动脉血流的多普勒频谱为正向频谱,降主动脉血流为负向频谱,主动脉弓血流为正向频谱。

⑺腔静脉: 上下腔静脉为静脉血,其多普勒频谱呈连续的起伏波形。受呼吸影响大,深吸气血流速度增大,深呼气时血流速度减低。

⑻肺静脉: 肺静脉血流的多普勒频谱为双峰波形。收缩期有一个正向脉冲波(S波),舒张期也有一个正向脉冲波(D波)。

二、心脏瓣膜病

1、二尖瓣狭窄:

⑴瓣增厚、开放受限、瓣口开放幅度小于2.0cm,二尖瓣口面积变小(≤2.5cm2)。左心房明显扩大。

⑵前后瓣同向运动。

⑶瓣口血流速度明显升高,E峰大于1.5m/s,舒张早期瓣口血流平均减速度明显减慢。

2、二尖瓣关闭不全:

⑴二尖瓣轻—重度增厚,重症者可显示二尖瓣口不能合拢,左心扩大。

⑵彩色多普勒显示在收缩期有从左室倒流向左房的血流信号,测返流分数(RF)大于25%~30%。

3、主动脉瓣狭窄:

⑴主动脉瓣口血流速度明显升高,可大于2.5~3.0m/s,瓣口面积小于2.0cm,瓣口开放幅度小于15mm。

⑵彩色多普勒显示瓣口有高速射流,左室肥厚,左室收缩压增高,可达150mmHg或以上,跨瓣压差增大,大于30mmHg。

4、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⑴主动脉瓣可增厚(增厚程度不等),左室舒张末压升高,左心扩大,二尖瓣叶有舒张期振动运动,左心、主动脉扩大。

⑵舒张期显示从主动脉口倒流到左室的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返流分数大于或等于25%。

三、心包积液

1、检查方法:

常用胸旁左室长轴、短轴切面图进行检查测量。

2、超声表现:

在心包腔内显示无回声区即为有心包积液。如心包积液量较大,则前后心包都能显示无回声区。在心尖短轴图可以测量心包积液的最大量。

3、半定量法:

少量心包积液:积液量小于100ml。左室后方心包腔无回声区小于10mm。中量心包积液:积液量为100—500ml。整个心脏被液暗区所包绕,心室前方无回声区宽度小于10mm时。

大量心包积液:积液量为500ml以上。整个心脏被液暗区所包绕,心室前方及后方的无回声区宽度达10mm时,积液量约800ml。心室前方及后方的无回声区宽度为20mm时,积液量约1250ml。

四、先天性心脏病

1、房间隔缺损:

⑴病理分型(继发孔房缺):

中心型:在卵圆孔处,最多见,缺损一般较大。下腔型:在下腔静脉入口处,即房间隔后下方。上腔型:位于房间隔后上方,与上腔静脉入口相连。混合型:即兼有两种以上类型的大缺损。⑵超声诊断: 二维超声: 显示房间隔中断(以剑下心房两腔图的显示最准确)。右房、右室增大,肺动脉增宽。

彩色多普勒: 显示血流信号从左房经中断处(缺损)流向右房,这是最准确的诊断依据。频谱多普勒: 显示持续双期的血流频谱。

2、室间隔缺损: ⑴病理分型: 干下型 嵴上型 嵴下型

单纯膜部型(多见)隔瓣下型 肌部缺损(少见)⑵超声诊断:

二维超声: 从多个切面图均可检出室间隔中断。左室、右室扩大,肺动脉增宽。彩色多普勒:显示从左室经缺损处到右室的血流信号(确诊的方法)。

频谱多普勒:收缩期在缺损口的右室侧可探及高速血流信号,分流血流速度一般均可达3m/s以上。

⑶超声定位:

干下型缺损可显示在肺动脉瓣下方,隔瓣下型缺损可显示在三尖瓣隔瓣下方或其附近。

胸旁左室长轴图显示的缺损多为嵴下型或嵴上型。

3、法乐四联症: ⑴病理: 主动脉骑跨 肺动脉狭窄(漏斗部狭窄、瓣狭窄、主肺动脉狭窄)室缺(多为嵴下型)右室肥厚

⑵超声诊断:

二维超声: 主动脉增宽、上移,骑跨于室间隔上;肺动脉显示瓣口狭窄及/或漏斗部狭窄,或主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右室壁增厚。此外,左室变小。彩色多普勒:心室水平有右向左分流或双向分流

第二篇:超声诊断学

------名解---------①超声诊断---是指运用超声波的反射原理,对人体软组织的物理特性、形态结构及功能状态作出判断的一种非创性检查方法。

②多普勒效应----Doppler effect当声源与接受器之间出现相对运动时,接收到的频率与声源发射的频率间就有一定的差异,这种频率的改变称为频移,发生的这种现象称为多普勒效应。

③双管结构---纵断时,在门静脉腹侧可找到与之平行的肝外胆管,位于左肝动脉之前的肝外胆管即肝总管与门静脉形成“双管结构”。④米老鼠征---指在肝门附近横断层时,肝外胆管有时和肝动脉、门静脉共同显示为三个圆形的管腔结构,门静脉是“头”,肝外胆管和肝动脉分别为“左耳”和“右耳”。

⑦射血分数----每搏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期容量的百分比,反应左心室的排血效率。正常位50-80%,为目前左心室功能指标评价心功能的重要指标。

⑧SAM----收缩期CD段靠拢IVS(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前向运动),出现SAM现象,严重时引起功能性二尖瓣关闭不全 ⑨摆动征---大量心包积液时,心脏在心腔内呈钟摆样运动或者整个心脏随着每一次搏动。移至不同的位置--心脏摆动征(swinging heart)。⑩城墙波---由于左室面向左房漂浮二尖瓣的压力变小,是二尖瓣前叶靠近室间隔,舒张中期向左房的运动速度减慢,故二尖瓣曲线显示二尖瓣前叶与舒张期呈“城墙样”改变,ef斜率减低,a波消失。

⑩①心包填塞:腔V回心血量减少---心脏充盈不足---心排出量减少---动脉压降低----周围循环灌注差----循环休克----心脏填塞综合症。⑩②阻力指数(RI)--指在多普勒超声谱图中,最大流速与舒张流速的差值与最大流速之比。⑩③法乐四联症----主要包括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主动脉骑跨、右心室肥厚。肺动脉狭窄和室间隔缺损是基本的病理解剖改变,右心室肥厚及主动脉骑跨是肺动脉狭窄和室间隔缺损的结果。

⑩④心包填塞--是一组由于大量心包积液尤其是快速增加的积液导致的静脉压增高、心搏量减少的临床综合征。

⑩⑤三尖瓣下移畸形---是一种三尖瓣叶未附着于正常三尖瓣环位置的先天性心脏畸形。多数为后叶和隔叶的下移,下移的瓣叶附着于房室环以下的室间隔和右心室壁上。三尖瓣前叶较长,似蓬帆状,与下移的隔叶和后叶形成流入口,这样,三尖瓣环至三尖瓣口形成房化右室,与固有心房形成功能右房,功能右房扩大。

①⑥WES征---胆囊充满结石,胆囊的液性暗区消失,在胆囊窝内可见胆囊前壁弧形增强回声伴声影,如胆囊炎症明显伴有胆囊壁增厚,则表现为弱回声的胆囊壁包绕结石的强回声后方伴有声影,称为囊壁结石声影三合征(WES征)

①⑦超声莫非氏征阳性---胆囊炎时将探头压迫胆囊体表区,触痛加重,即~ ①⑧胆囊双边征---胆囊壁水肿增厚时形成胆囊壁内外膜分离成双边的征象,多见于化脓性胆囊炎

①⑨牛眼征---转移性肝癌的典型表现;肿瘤周边呈较宽低回声,中心呈高回声,即~ ⑩⑩明亮肝---脂肪肝时肝脏近场回声呈较亮的密集增强回声,称为~ ②①旁瓣伪像---遇到强回声反射界面时,旁瓣回声能产生重影或虚影所致。常出现在液性暗区中。如在胆囊或膀胱结石强回声两侧呈现的狗耳样或披纱样图像 ②②马蹄肾---为较常见的双肾融合畸形,融合部位多发生在双肾下级。双肾位置比较靠内前方,双肾下级越过中线以实性组织相连。②③孤立肾---在胚胎时期,一侧面在生肾组织或输尿管芽因生长的紊乱不能发育,结果该侧面肾缺如,对侧只有一个孤立肾,致使对侧面肾增生,体积增大,肾盂亦增大。这类畸形临床上常无症状。

②④脓肾---为肾脏严重化脓性感染,肾实质广泛破坏,使全肾成为一脓囊,此症多发生于肾结石,肾结核,肾盂肾炎及感染性肾积水

②⑤膀胱憩室---为盆腔内膀胱近旁另外的囊性物,囊性物有与膀胱连通的开口,在排尿后囊性物体积缩小

②⑥面团征---良性囊性畸胎瘤声像表现的一种,贴附于囊壁的大团块,内有弥漫性均匀分布的点状强回声,常无声影,边缘圆钝,与囊内液体境界分明,称为~ ②⑦处女膜闭锁---处女膜发育异常,无孔道交通内外即为处女膜闭锁,因处女膜褶发育旺盛所致。因月经血不能流出,积存于生殖器官腔内形成经血潴留,时间短者,形成阴道经血潴留,时间久者,则形成阴道,子宫或输卵管经血潴留。②⑧先兆流产---指妊娠28周前,先出现少量阴道流血,继之常出现阵发性下腹痛或腰背痛,妇科检查宫颈口未开,胎膜未破,妊娠产物未排出,子宫大小与停经周数相符,妊娠有希望继续

②⑨胎盘早剥---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称为~ ③⑩植入性胎盘---胎盘植入子宫肌层为植入性胎盘,甚者胎盘还穿透子宫肌层

③①火海征---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甲状腺见整个腺体内布满搏动性的红黄色相间的血流信号,密集如火海,称为~。常见于毒性甲状腺肿,在慢性淋巴结细胞性甲状腺炎中叶可以出现

③②湍流---当血流遇到阻塞时,障碍物对流体将产生加速度,甚至带有瀑乱的漩涡喷射,此种血流称为~ ③③层流---血流在血管中以单一方向运动,其横断面上各点的流速分布不同,轴心快,靠管壁慢,此种血流称为~ ③④驼峰症---癌肿相映部位的肝包膜可因癌肿的生长作用而是隔面或脏面凸起,形成“驼峰”症。

③⑤声影---遇到强反射界面或声衰减很大的组织时候,其后方出现超声不能达到的暗区。③⑥三相波形---开始为心脏收缩引起的高速向前血流,接着为舒张早期的返相血流,最后为舒张中晚期的前向低速血流。舒张早期的返相血流的存在时正常四肢动脉最重要的特征。

-----大题-----------①原发性肝癌----Ⅰ、1、膨胀性生长:癌组织受压变性,产生声晕。

2、多形性:可出现不同强度、不同形态的图形。

3、多变性:癌肿生长快,形态增大,内部回声也可改变,呈低、等、强回声改变。

4、迅速生长:原发性肝癌生长迅速,在3厘米以下生长级,其直径超过3厘米后程倍增。

5、常具肝硬化基础:80%病人有肝硬化,表现为肝实质的现状、网状回声增强,肝静脉变细、扭曲,及肝外静脉增宽以及脾大、腹水等。Ⅱ、肝癌的声像特点 〈1〉直接声像:肝内出现一个或多个异常回声团块,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可呈低回声型、等回声型、强回声型或混合型, 部份大的肿块中心坏死可出现暗区。2〉间接声像A:位于肝表面的肿块可有“驼峰征”声像。B :压迫血管使血管扭曲、绕行。C :压迫第一肝门胆管出现黄疸。D :门静脉、腔静脉栓塞声像。E :腹水声像。〈3〉CDFI : 全肝供血增加,表现为肝动脉和门静脉供血均增加。肿瘤周边和中心均有丰富的彩色血流信号,多有动—静脉漏频谱。

③肝硬化的声像特点----〈1〉肝脏形态失常,左肝及尾叶肿大而右肝相对缩小,包膜呈“锯齿状〈2〉肝实质回声光点增多、增粗。3〉肝静脉变细、分支数量减少、扭曲甚至消失。〈4〉门脉高压的声像表现:A、PV ≥1.4Cm、SPV≥0.8Cm B:脾脏肿大,厚度≥4.5Cm,门至尖积>20C:腹水。〈5〉胆囊水肿,壁增厚。〈6〉CDFI:肝静脉血流信号减少,三相频谱消失,近似门静脉化。门静脉血流量↑。

④肝囊肿的声像特点----1〉可存在于肝内任何部位。〈2〉囊肿的三大特征声像:A :呈圆形或椭圆形,有完整的囊壁,且囊壁光滑。B :囊肿内为无回声暗区。或有光点或光带回声。C : 囊肿的后壁回声增强,侧壁回声失落。

⑤肝血管瘤----Ⅰ、病变形态;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常为单个,亦可多发。大多在1-2cm直径,与周围肝组织间境界清晰,可出现凹入性缺损。病变区回声:2cm以上者常可显示边缘裂开征。周围血管环绕完整者甚少见。Ⅱ、超声表现:(1)、高回声型;回声分布略欠均匀,内部有针头状圆形及细管状无回声区,构成筛状结构像,肝组织与病变区有小管道(血管)相通。血管进入,血管穿通征(图示)。(2)、边缘高回声型:病变处边缘呈光滑线状高回声,内部回声可等于或稍低于正常肝组织。(3)、低回声型:病变处回声呈细小光点,分布散在,较周围肝组织回声低。此型常可见较粗的血管进入或者血管穿通征。

3、病变位置:常位于靠近肝脏边缘或邻近血管处。尤其是肝静脉旁。

4、彩色多谱勒:(1)、中、小型肝血管瘤的外周无血管围绕;(2)、多数肝血管瘤结节内部无彩色血流显示;约17%左右可出现结节内彩点状、短线状或树枝状。频谱多谱勒中RI<0.50,PI<0.70。Ⅲ、鉴别诊断:(1)、小肝癌:多呈低回声区,包膜较薄,无小管状结构与肝组织相通,可出现筛状图像。可有声晕征,多发生迅速。(2)、肝错构瘤:罕见,具细薄包膜,内部回声较均匀。亦可分区分布,在某些区域具强回声而另一区域为液性暗区。

⑥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直接征象:

1、胰腺肿大,形态正常或有改变。急性胰腺炎时胰腺增大,主要表现为全胰腺均匀性增大,形态变化不大,极度增大时。其体积增大3—4倍,此时可失去正常形态。也可表现为胰头或胰尾局限性增大,增厚。

2、胰腺轮廓:胰腺弥漫性肿大时,其边界清晰,边缘光滑。当胰腺呈局限性肿大时,其轮廓不规则。当胰腺液漏出引起胰周发炎时,胰腺轮廓往往模糊不清。

3、胰内回声:一般可分为弱回声、强回声和混合性回声三种。整个胰腺回声减低为主要特征,胰腺后方回声往往增强。胰内也可出现弥漫性分布不规则的强弱不等回声,见于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4、胰腺局限性炎性肿块:肿块一般呈低回声,可逐渐缩小或自行吸收消失。

⑥急性胆囊炎----分型:单纯性胆囊炎,化脓性胆囊炎。坏疽性胆囊炎。病初可见胆囊轻度增大,囊壁略增厚等特异性改变,形成化脓性胆囊炎时,声像:胆囊增大,轮门廓模糊 胆囊壁慢性增厚,呈“双边影”,厚>0.3厘米 胆囊内胆汁透声差,出现弥散分布的点状回声呈云雾状,常伴有胆囊结石 胆囊收缩功能差或丧失

急性穿孔时,可显示壁局部膨出或缺损,以及胆 囊周围积液

⑦典型胆囊结石声像三大主要征像----

1、胆囊腔内出现形态稳定的强光团(一个或多个)。后方伴有声影:

2、在光团后方有与光团直径相应的清晰的直线形声影。

3、改变体位时,结石回声依重力方向移动。

⑧胆囊癌----

1、蕈伞型:超声显示肿瘤产生的强光团从囊壁向腔内突出,肿块基底的胆囊壁局限性增厚隆起。

2、浸润性(又混合型),整个胆囊壁均匀性增厚,明显不规则,但仍能见到不规则的囊腔无回声区。

3、实变型,癌块充满胆囊、囊腔消失,仅在胆囊区见形态不规则的异常回声团,内部呈不均匀的中等强回声。其他还有小结节型、厚壁型。

⑨胆管结----A 肝外胆管结石声像:为有结石的胆管近端扩张,管壁增厚,回声增强,管腔内可见到固定不变的强光团,后方伴声影(且能在2个相互垂直的断面中得到证实)。鉴别诊断:

1、胆囊颈部或胆囊管结石。

2、肝门部的肿大钙化淋巴结。

3、肝动脉右支的横断面。

4、胆管外的术后的瘢痕组织。B 肝内胆管结石声像:沿胆管内走行的条索状、圆形或边界不规则的片状区域,后方伴声影。结石阻塞部位以上的小胆管扩张,多与伴行的门脉分支形成“平行管征”,肝内合并胆汁淤积或炎症感染。

⑩梗阻部位的判断----首先探测扩张的胆管,梗阻的部位一般在扩张胆管的下端〈1〉:一叶肝内胆管扩张, 另一叶肝内胆管不扩张 ,常提示前者肝管梗阻。〈2〉:双肝内胆管扩张, 肝外胆管不扩张,胆囊 不充盈,常提示肝门梗阻。〈3〉:肝内外胆管扩张, 胆囊肿大,而胰管不扩张,常提示胆总管梗阻。〔胰头平面梗阻〕〈 4〉:肝内外胆管扩张, 胆囊肿大,胰管扩张,常提示壶腹部 梗阻。〔十二指肠乳头平面以上梗阻〕

①①正常肾声像图---肾脏失状扫查的长轴切面类似长椭圆形或豆状形。肾包膜呈线状高回声,实质部分的回声稍低于肝脏。肾椎体显示圆形或三角形更低回声,椎体与椎体之间是肾柱。肾脏切面中心部位的高回声是肾盂肾盏和血管的声像,又称肾集合系统。肾脏中部很断面扫查的切面图像最大,探头向头部或足部端扫查是,其图像会浞渐变小。彩色多普勒显示肾实质内动脉与静脉伴行,花色血流分布均匀,肾动脉、段动脉、叶间动脉和弓形动脉均能清楚显示。

①②前列腺癌----前列腺不规则增大,左右不对称,较大的病变科向外突出。被摸回声出现间断或不规则,不完整,不整齐。内部回声不均,局部出现点状团装回声或大小不等的低回声暗区,后方常有回声衰减。病变常位于腺外,晚期癌肿可向精囊-前列腺周围和膀胱浸润。①③早期妊娠---子宫大小;宫内有无妊娠囊5W。妊娠囊内有无胚胎6-7w。胚胎内有无原始心管或胎心搏动6w末。胎动声像7W。

①④子宫内膜癌----早期无特殊改变。中晚期表现有:(1)、子宫体积增大,其轮廓尚规则。如合并子宫肌瘤时形态可不规则呈分叶状;2)、宫腔内为不规则强、中、弱回声或杂乱分布,粗糙不整的点状,小线状及团块状回声;3)、宫腔内有积液,积脓时可见弱回声或无回声区。子宫体癌声像图改变可分为四种类型:Ⅰ型:在子宫体内部没有特征性的异常回声,多见于极小的体癌;Ⅱ型:在子宫体中央可看到线状回声,小部分子宫内膜存在癌组织,而大部分内膜均正常,弥漫性宫体癌也呈现此回声; Ⅲ型:子宫腔内有液体潴留,周围包绕癌组织,多呈强回声;Ⅳ型:癌组织形成肿块,可看到子宫腔内有块状强回声。超声检查时子宫体癌呈Ⅲ型和Ⅳ型着占多数癌瘤的2/3。CDFI:病灶内部或周边均见彩色血流,有点状、条带状或呈团块状,RI<0.5cm为诊断指标,但癌肿的不同部位其血流RI值 不尽相同,因此要探测几个部位。显著的低阻血流。①⑤输卵管妊娠----(1)、子宫大小:子宫正常大小或略增大。2)、胎囊:宫腔内无胎囊光环。(3)、子宫内膜变化:a、子宫内膜肥厚:呈蜕变样变,肥厚,回声增强,增厚有时可达1cm以上。b、宫内膜回声增多:胚胎死亡,内膜迅速蜕变、坏死、出血,呈碎片脱落。c、假胎囊(Pseudogestionalsac):表现为宫腔内液体聚集,周围绕以单的回声环。是由于液体在宫腔内,周围是分离的子宫蜕膜构成的单回声环。4)、附件包块:约需于孕6周时,包块内较易见到胎囊样结构。若包块内能见到胚胎、胎心、卵黄囊时,诊断更可靠。出现率约为10%。破裂出血形成的血肿包块若时间短常呈低回声,边界不规则。有时呈囊实性混合型。若出血时间长,血块凝结则似实质性回声。(5)、子宫直肠陷凹积液:内出血是,血液流向身体最低部位即子宫直肠窝。表现为子宫直肠凹出现暗区,这一表现在诊断上很重要,如果超声图像宫腔内无胎囊而伴有子宫直肠窝积液,加上HCG阳性,宫外孕的可能性很大。(6)、腹腔积血:有时子宫直肠凹无积液,此时应扫查两侧下腹髂窝部,常可见液性。若出血良多,在肝肾间隙中可见到液性暗区。大量出血时,腹内可见大片液性暗区,肠管及子宫漂浮其中。

①⑥卵巢恶性肿瘤的常见超生表现----多呈多膈多房性囊实性包块,内壁有不规则较大实质光团,分隔。囊壁厚薄不均。或呈实性包块,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内部回声不均匀。常伴腹水。

①⑦甲状腺腺----

1、甲状腺实质内单个或多个圆形、椭圆形的低回声、高回声、无回声的肿块影像,边界清晰,有包膜光滑

2、如果瘤体内有液化,可见强回声或低回声的团块中见液 性暗区。

3、瘤体内可见条状彩色血流显像,血管增粗;

4、非瘤体部分的甲状腺组织回声正常、呈均匀细密的点状强回声。

①⑧乳腺癌----

1、乳腺内可见圆形、不规则形态的弱回声、中等回声或强回声肿块影像,边界不规整、凹凸不平、无包膜

2、肿块中心可出现不规则的暗区

3、肿块内可见散在分布的小光点、或粗大的光斑伴声影

4、肿块后壁及后方可见回声衰减现象

5、肿块内可见较丰富的条状彩色血流显像、频谱多谱勒探查可见动脉血流信号

6、部分病人可探及腋窝淋巴结肿大

7、乳头状癌在扩张的导管内可见高回声团;硬癌体积较 小、后方声衰减;髓样癌体积较大、回声较低。

②0甲状腺腺瘤----声像图表现:

1、甲状腺实质内单个或多个圆形、椭圆形的低回声、高回声、无回声的肿块影像,边界清晰,有包膜光滑。

2、如果瘤体内有液化,可见强回声或低回声的团块中见液性暗区。

3、瘤体内可见条状彩色血流显像,血管增粗;

4、非瘤体部分的甲状腺组织回声正常、呈均匀细密的点状强回声。

②①乳腺纤维腺瘤---声像图:乳腺内圆形、椭圆形低回声肿块,边界清晰,活动度大,内部回声均匀,可见后方回声增强效应

②②动脉瘤声像图表现:真性动脉瘤:动脉管腔呈梭形或囊性扩大、两端分别与动脉相同;瘤体内壁可见团状低回声影像附着;管腔内可见红兰镶嵌的涡流血流信号,频谱多谱勒探查为动脉血流信号、流速较低。假性动脉瘤:在血管的周围可见搏动性的无回声肿块、周围包绕低回声的血栓影像;无回声区中可见红兰相间的彩色血流显像,频谱多谱勒探查为低速的动脉血流。可见彩色血流信号穿过破口,频谱多谱勒在该处可探及高速的湍流血流信号。②③动脉血栓--血管腔内有团状或椭圆形低回声肿块影像;如果完全阻 塞,彩色血流显像显示血流在有血栓的部位完全中断,如果 是部分栓塞可见变窄的彩色血流束绕过血栓,PW探及该处 血流呈高速湍流、速度超过1.0m/s。

②④二尖瓣狭窄----超声表现:

1、M型(1)、MV前叶曲线呈城墙波改变, 瓣膜增厚、回声强(2)、MV后叶靠向前叶呈同向运动, E-E间距缩小。(3)、LARV增大, 肺A增宽, LV相对小2.DE(LL;LSMV;4CV)多切面声像图特点:二尖瓣游离缘增厚、回声强、运动僵硬,瓣口开放受限。

3、CDFI舒张期二尖瓣下显示红色为主的多色镶嵌彩色血流束呈喷射状通过狭窄的二尖瓣口

4、频谱多普勒(PW)取样容积置于二尖瓣下1㎝处,显示基线上方舒张期高速、宽带、填充频谱(湍流)。

1、诊断① 应用M型、2DE定性,DOP技术定量,诊断MS准确率高达98%-100%。② 测量MV口血流量准确判靠近室间隔断MS程度(轻、中、重、极重)。③ 显示左房血栓(MS常见并发症)附着部位、大小、形态、数量等(TTE图像显示不佳可选用TEE)。

②⑤主动脉瓣狭窄

1.M型1)心底波区主动脉瓣回声增粗、增强、或多条回声,开放受限瓣间距<15mm(正常15-20mm)。先天性二叶瓣可见主动脉瓣关闭线偏心.2)IVS与LVPW对称性增厚。3)严重者可出现左房及左室增大。2.2DE 因病因不同而二维声像图各异:多切面显示:AV明显增厚,回声增强,开放受限,收缩期瓣叶不能靠近相应的主动脉管壁(开放瓣间距不同程度狭窄)。先天主动脉瓣畸形者尤其主动脉二叶瓣、开放小口状、关闭Y字形消失、偏心。主动脉瓣上或瓣下环状组织、及瓣膜上附着异常回声(赘生物)均可导致局部狭窄。IVS与LVPW对称性、向心性增厚

3、彩色血流显像左室长轴、心尖五腔切面:收缩期主动脉瓣口探及以蓝色为主的多色 镶嵌花血流。

4、频谱多普勒CW:取样声束置放在主动脉瓣上可探及收缩期湍流频谱大动脉短轴上看不见基部

②⑥房 间 隔 缺 损---M型(1)RV和RVOT增宽

2、IVS与LVPW运动异常,IVS可LVP呈同向,或IVS运动低平。2DE血流动力学改变:右房(RA)、右室(RV)增大;右室流出道(RVOT)和肺动脉(PA)增宽;室间隔(IVS)运动异常(运动低平,甚至与LVPW呈同向)。3.CDFI(特征性表现)(1)频谱多普勒:取样容积置于IAS右房面可探及IAS缺损部位舒张期湍流频谱(临床意义不大)。肺动脉干内频谱峰值流速增高(肺循环血量增加),晚期出现PH时可见肺动脉瓣返流频谱。三尖瓣口血流量增大,流速增大2)彩色血流显像:可见一束鲜艳以红色为主的血流从LA穿过IAS入RA。肺动脉高压时可出现右向左分流 ②⑦室间隔缺损---分型:

1、漏斗部缺损(干下型、嵴内型);

2、膜部缺损(嵴下型、单纯膜部缺损、隔瓣下缺损);

3、肌部缺损。超声表现: 1.M型1)室间隔与左室后壁运动增强。(2)左室增大。2.2DE(1)直接显示诊断的主要依据,根据IVS的回声失落(IVS 连续中断)的解剖部位及超声显示切面可分为以下几型:干下型<嵴上型>:RVOT长轴,主动脉短轴1点左右紧贴肺动脉瓣下,嵴内型:主动脉短轴12点左右,膜周部:五腔切面IVS膜部,主动脉短轴9-12,单纯膜部:五腔切面IVS的膜部,主动脉短轴9,隔瓣下型:心尖四腔,三尖瓣隔瓣下,肌部缺损:左室长轴,左室各短轴2)左右室容量负荷征,IVS以LVPW搏幅增强,中等以上VSD双室大,PH时MPA增宽,肺动脉瓣关闭时,瓣膜膨向右室流出道。

3、CDF1:(1)彩色多普勒显像:红色为主多彩血流束穿越IVS进入RV或RVOT,双向分流时,可见收缩期左向右分流为红色,舒张期右向左分流为蓝色。2)PW:收缩期高速正向或双向湍流频谱。(3)CW:左向右的高速血流频谱,可达3-5m/s,压差增大,呈单峰或双向单峰形。(4)肺动脉压:收缩压分流-峰值压差

②⑧动脉导管未闭---分型:管型、漏斗型、窗型

超声表现:

1、M型:LA及LV增大,左窒壁运动增强。

2、2DE:⑪直接征像主动脉短轴或肺动脉长轴切面:左右PA分叉处或左肺动脉近端与降主动脉之间可见管状回声,肺动脉主干及左右肺动脉扩张。⑫间接征像:LA、LV增大

3、频谱多普勒:取样声束置放于PA(L)与DAO异常通道处,显示收缩、舒张双期频谱。彩色多普勒显像:显示经导管进入主肺动脉以红色为主的血流束沿主肺动脉内、外侧上行。分流束多出现在双期或以舒张期为主。肺动脉高压时,分流束可仅出现在舒张期 ②⑨法乐氏四联---定义:发病率约占先心病的12%,在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中占首位,综合畸形包括,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升主动脉骑跨、右心室肥厚。1.M型1)RVOT狭窄。(2)主动脉内径增宽,骑跨于IVS上,主动脉前壁与IVS连续中断。(3)RV增大,RV前壁肥厚。2DE1)左室长轴:主动脉根部增宽骑跨于IVS骑跨率大于30%.2)主动脉的前壁前移与IVS连续中断,有较大 的IVS缺损。3)右室前壁增厚,右室流出道(RVOT)狭窄。4)右心室肥大。5)肺动脉主干内径变窄或肺动脉瓣回声增强,开放受限,互相粘连融合似圆拱状。CDFI(1)肺动脉狭窄部位可见五色镶嵌血流,并可探及收缩期湍流频谱。③⑩三尖瓣隔瓣下移---二维超声表现1.心尖四腔可显示三尖瓣隔瓣下移的位置,并准确测量三尖瓣隔瓣附着点与二尖瓣前瓣附着点之间的距离(正常两者之间不超过10mm)。

2.右心房增大:右心房和房化右室均明显扩大,形成一个巨大心房腔,甚至呈瘤样扩张。功能右心室通常比正常右心室明显缩小。3.三尖瓣运动幅度明显增大,瓣膜关闭可见裂隙。4.三尖瓣同时合并房间隔缺损时,胸骨旁四腔心、剑突下四腔心均可见房间隔回声中断。1.彩色多普勒:几乎所有的患者均有三尖瓣返流,右心房内可见大量蓝色为主的五彩镶嵌的返流信号,返流程度较重。2.连续多普勒:三尖瓣口(右房面)可探及充填的返流频谱。(三尖瓣负向湍流频谱)

③①扩张型心脏病---1.M型1)主动脉壁博幅明显降低,瓣膜提前关闭。(心脏泵血功能降低)(2).左、右心腔增大,绝大多数以左心增大明显;右心型以右心增大为主。3).IVS与LVPW厚度正常或变薄,搏动明显的减弱,IVS 收缩增厚率<30%。4).二尖瓣开放口小,呈钻石样双峰图形。特点是大心腔小瓣(5).左心功能减退,二尖瓣E峰到IVS的距离(EPSS)>10mm以上2·DE 心脏普大而(2)左室腔大,二尖瓣口小,大心腔小瓣口的特点。安静:各房室内径都增大以左心更明显。运动明显减低(3)各房室壁活动幅度明显下降,但节段收缩不明显。(4)部分病人可在左室发现血栓。cdfi

1.彩色显示:

二、三尖瓣返流(左、右心房以蓝色为主的多色镶嵌的返流束)。1)主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低,流速积分减少。(2)二尖瓣血流频谱除了基底部变窄,还可见收缩期负向湍流频谱。

③②左房粘液瘤与左房附壁血栓---好发部位:房间隔卵圆窝;左心耳,肺静脉入口处。团块与房间隔的关系:常有蒂链接;附着房、室壁,且附着面较大。团块活动性:随心动周期往返于左房室之间;无明显运动。瓣膜本身病变:无;有,常为本病的基本病变。瓣口血流:沿肿瘤与瓣叶间狭缝流入左室;瓣口出狭窄射流。

③③左房粘液瘤---超声表现:1.M型(1)假性Ms图形:二尖瓣膜本身形态结构改变不明显。但舒张期二尖瓣前叶曲线呈墙波,后叶呈逆向,前后叶间可见点片状或团块状异常回声,收缩期异常回声消失。(2)左房增大,右室增大。2.2DE(1)

二尖瓣形态结构正常。(2)多切面均显示左房腔内异常回声(团块状或椭圆形),有蒂,多数附着在房间隔卵园窝处,活动度大,舒张期进入左室堵塞二尖瓣口,收缩期退回左房,随心动周期来回运动。(3)瘤体所至继发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病变。(4)右房粘液瘤超声表现同左房粘液瘤,但部位在右房。3.多普勒(1)彩色多普勒:舒张期因瘤体进入左室堵塞二尖瓣口,造成二尖瓣口血流不畅形成窄束射流。收缩期见沿瘤体的蓝色返流束。(2)频谱多普勒;二尖瓣舒张期血流速度加快,收缩期二尖瓣上探及返流频谱。

③④心肌梗塞常见并发症----

1、室壁瘤

心肌梗死常见并发症之一。常发生心肌梗塞处,室壁局部变薄呈瘤样向外膨凸,局部运动异常(消失或反常)

(二)左室附壁血栓发生率较高,好发室壁瘤处。其次左室心尖部。异常回声附着在心室腔某一部位,基底部宽,附着面大,无明显运动。三)心室壁穿孔、破裂

室间隔穿孔及心室破裂常发生于心肌梗塞后两周左右。穿孔多见单发于室间隔肌部,少数为多发。心室外壁穿孔-心脏破裂,心包积血,心包填塞,病人迅速死亡-猝死。

③⑤心内膜垫缺损----ECD 超声表现:

(一)M型:二尖瓣曲线穿越IVS而进入右室。

(二)二维超声: 取心尖四腔、胸骨旁四腔:房间隔下部及室间隔上部均有明显的回声失落,房室共瓣位于两者之间,前共瓣叶分为两部分,也可融合一回声增强的膜样结构,悬浮于室间隔缺损上方。舒张期前共瓣分别向两侧开放,房间隔与室间隔连成一较大缺损,心十字交叉完全消失。心内分流大,房与房、室与室、房与室之间血流完全自由交通

心腔均增大

肺动脉增宽

肺动脉高压

(三)频谱多普勒及彩色多普勒:频谱多普勒:可检测房缺和室缺的分流频谱,无肺高压时左向右分流,肺动脉高压时右向左分流。彩色血流图:直观显示心内收缩期起源于房室瓣的返流进入心房,舒张期心房内血流经巨大的缺损处进入心室。

③⑦心脏声学造影---Ⅰ、定义:又称造影超声心动图,是指将声学造影剂注入外周静脉或经心导管注入大血管,心腔货冠状动脉内,在心腔,大血管或心肌组织产生云雾状或片状强回声反射,是心腔大血管及心肌组织显影。Ⅱ、适应症:

1、右心,确定分流(左右右左双向)测右心循环t滞留T。

2、瓣膜口返流。

3、左心,确定分流,识别左心解剖结构(心内膜),瓣膜口返流。

4、心肌,定量评价局部心肌血流量;

5、判断心肌存活预后;

6、评价冠脉侧枝循环,检测危险区;

7、评价PCI及CABG疗效;

8、评价冠脉血流储备;

9、评价心肌梗死前心绞痛对心肌的影响;

10、评价心功能不全的心肌微循环;

11、协助肥厚性梗阻性心肌治疗。

③⑧经食道超声心动图----Ⅰ、定义:TEE将超声探头镶嵌于食道镜顶端,放入食道或胃底,从心后方探查与常规比,图像更清晰,显示深层解剖结构,不受肺气肿,肥胖,胸廓畸形,确定心房心耳血栓,术中检测瓣膜成型,替换及先心病矫正具有重要意义。Ⅱ、适应症:

1、各种先心病;

2、各种后天获得性心脏病的诊断;

4、心脏肿瘤的诊断;

5、感染行心内膜炎的诊断;

6、心脏介入前评估、术中监测与引导、术中心脏功能及心脏病术疗效的即刻评估;

7、介入性心脏病治疗中监测引导及评估疗效;

8、非心脏病术中监测及并发症的评估;人

9、工瓣膜功能及并发症的评估;

10、对于存在下列情况之一:

11、中心静脉压升高,心房扩大,发绀加重或者出现心律失常的患者进一步评估是否存在房间隔病变,作为潜在栓塞时间的循环内容;

12、长期血管内或心腔内置管或置入起搏电极,封堵器等患者,怀疑血栓或赘生物形成;

13、人工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脏病监护病房及急诊室中应用。

③⑩乳腺增生良﹠恶性:

1、轮廓及边缘:整齐、光滑、多有侧方声影;不规则、边缘锐利、侧方声影少见。

2、包膜:有;无。

3、内部回声:无回声暗区或均匀细回声;不均、不规则、有实质衰减暗区。

4、后壁回声:整齐、增强、清晰;不整齐、不清楚,后壁有生声影。

5、肿物后回声:增强或正常;多有衰减。

6、皮肤浸润:无;有。

7、组织浸润:无;有。④⑩血栓急性﹠慢性:

1、回声水平:无或低回声;中-强回声。

2、表面:光滑;不规则。

3、稳定性:漂浮;固定。

4、管径:扩张;缩小。

5、血流信号:无或少量;再通后有。侧支循环血管:无;有。

③常用心脏超声检查技术

M型:心底波群从前至后

(右室流出道:主动脉:左房内径=1:1:1)此时主动脉瓣为正6边形关闭时为一条线2尖瓣波群:前叶为M型后叶为W型两者为镜像

3、心底波群:可以测量心腔、心脏功能、室璧搏幅 1、2维超声的6个切面左室长轴上可以看见主动脉瓣右关、无关瓣(解剖结构:右室前壁、右室内径、主动脉前壁、主动脉内径、主动脉右瓣、后瓣、主动脉后壁、左房内径、室间隔、左室内径、二尖瓣前叶、后叶、左室后壁)

2、三个短轴切面:大动脉短轴切面可以见主动脉瓣3个瓣左右无关瓣

二尖瓣短轴切面可以见前后叶,用于测量风心病瓣膜大小和面积

3、心尖四腔:解剖结构:左、右心室;室间隔;左右心房;房间隔;二尖瓣前、后叶;肺静脉(左上、左下、右上、右下);三尖瓣前叶、隔叶、(用于2、3尖瓣血流的测量)

4、心尖5腔:多了左室流出道(主动脉瓣血流的测量)② 主动脉短轴

AV关闭呈“Y”形

解剖结构(从上至下、从左至右):右室流出道、主动脉内径、主动脉瓣右(R)、左(L)、无冠瓣(N)、左房腔、三尖瓣隔叶、右房腔、房间膈、肺动脉总干、肺动脉瓣 ④

二尖瓣水平

解剖结构:左室短轴、左

室腔、二尖瓣前叶、后叶⑤ 乳头肌水平解剖结构:左室短轴

左室腔前、后乳头肌⑥ 心尖水平解剖结构:左室乳头肌以下 主动脉弓长轴(肺动脉短轴)

解剖结构:升主动脉;主动脉弓(无名动脉、左颈总、左锁骨下)、降主动脉、------------其他-----------㈠室间隔缺损膜部缺损在大动脉短轴看不见。

㈡肥厚型心肌病主要累及室间隔上中部。室间隔厚度大于15mm,与左室后壁厚度比值大于1.3。

㈢(舒张期)LVPW暗区 右前壁暗区 液体量 微量 <0.5cm(-)<50 ml 少量 <1cm(-)100-300 ml 中量 1-2cm <1cm 500-1000 ml 大量 >2cm 1cm 1000-202_ ml 极大量 2cm-4cm >1cm 202_-4000 ml ㈣胆囊大小长7.0-12.0厘米,宽3-4厘米,前后径3厘米。呈梨形或椭圆形,胆囊壁厚约0.2-0.3厘米。

㈤正常肝圆韧带在横断或斜断时为肝左叶的高回声团块。㈥前列腺內叶好发前列腺增生,外叶好发前列腺癌。

㈦多普勒频谱正常肢体静脉:自发性、周期性、乏氏反应、血流信号增强、单向回心血流。㈧肾集合系统:又称肾窦,包括肾盏、肾盂、肾动脉、肾静脉、脂肪。

㈨肝内胆管:毛细胆管、小叶间胆管、左右肝管。肝外胆管:胆总管、肝总管、胆囊、胆囊管。

㈩眼轴23—24mm;前房深度2—3mm;晶状体厚度3.5—5mm;玻璃体厚度11—17mm;球壁厚度2.0—2.2mm.㈩㈠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1.0mm,分叉处小于1.2mm.

第三篇:超声诊断学各章总结

超声波:是指声波振动频率超过20000Hz的机械波,进入人体不同的组织会遇到不同的声特性阻抗,正是各种不同的声阻抗差别构成了人体组织超声显像的基础。

超声诊断学:研究和应用超声波的物理特性并结合解剖学,病理学及临床医学的相关知识对疾病进行诊断的科学。

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优点和局限性:见书本的第1,2页(一定要看一下)

A型诊断法:幅度调制显示法(现在多不用,眼科)B型诊断法:辉度调制显示法,获取器官断层解剖图像

M型诊断法:获取距离时间曲线图(心脏检查)D型诊断法:获取血流方向,估计速度大小

朝向探头的血流为红色,背向的为蓝色,判断动静脉需要用频谱多普勒显像

第六章、肝超声诊断

一、肝脏的超声解剖----肝脏的五叶八段: 五个肝叶:右前叶、右后叶、方叶、左外叶、尾状叶

八个肝段:左外叶上(S2)、下段(S3),右后叶上(S7)、下段(S6),右前叶上(S8)、下段(S5),方叶(S4)和尾状叶(S1)肝内血管:

1、Glisson系统----肝门静脉、肝固有动脉、肝管在肝内逐级分支并始终走行在一起,外有Glisson鞘包绕,共同组成Glisson系统

2、肝静脉系统-----(肝左、中、右三支肝静脉会注入下腔静脉)

3、肝门的解剖 肝门是指肝内大血管、胆囊等结构进出肝的部位。第一肝门:亦称肝门,位于肝脏面横沟处,为门静脉、肝动脉、胆管、淋巴管及神经出入口。

第二肝门:位于肝膈面下腔静脉沟,是三支肝静脉与下腔静脉汇合处,人体直立时约高于第一肝门5cm。

二、肝脏的超声检查方法

体位:仰卧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坐位、半卧位 扫查方法:沿肋骨间隙、沿肋缘下、剑突下

三、正常肝脏的超声表现

形态及大小在上腹部作纵断层,肝脏为类三角形,膈面圆钝而下缘成锐角,左叶小于45°,右叶小于75°。正常肝脏的轮廓清晰,光滑而平整。

肝内结构:肝内的液性管腔结构与韧带,编称为肝内的纹理结构。正常时肝内纺理清晰而均齐,门静脉(PV)内径小于1.4CM,总胆管(CBD)内径小于0.6CM。

肝内回声特点:正常肝实质呈中等或弱回声光点,其强度和频率皆均匀。

正常肝脏声像图:M型超声(右图)示靠近第二肝门附近的肝实质随心动周期变化而有伸缩,提示肝质地柔软。

正常肝彩色多普勒血流图:肝的血管系统包括门静脉、肝动脉和肝静脉。门静脉和肝动脉为入肝血流,呈红色;肝静脉为引流血管,内为出肝血流,呈蓝色。

四、肝脏疾病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肝脏占位性病变超声诊断-----病史、体征;病变回声特性;彩色血流表现;超声造影

(二)肝硬化------病因、病理及临床表现

一、声像图特点

1肝脏外形及大小改变; 2肝脏包膜回声改变; 3肝脏实质回声改变

4出现门静脉高压时声像图改变:脾脏肿大;门静脉系统血管增宽;脐静脉重新开放

5胆囊壁的改变(增厚、双边影); 6腹水(低蛋白血症引起); 7肝静脉系统肝内胆管的改变

(三)脂肪肝声像图特点-------肝实质回声增强;门脉管壁回声纹理模糊;回声均匀细腻;后壁回声衰减

(四)肝囊肿声像图

1、肝内可见单个或多个圆形或椭圆形无回声区;

2、囊壁薄,呈细光带回声,边缘整齐光滑

3、囊肿侧壁可出现回声失落效应;

4、位置较浅的囊肿,由于混响效应,前部出现低回声

5、由于囊液透声性好,囊肿后壁及深部的肝组织回声增强;

6、囊肿位置较浅时,超声可见压缩征

7、合并感染时,囊内可见微弱回声和漂浮的光点。

(五)多囊肝声像图:

1、肝内各切面可见很多大小不等的无声回声区,边界清晰;

2、病灶具有肝囊肿所具有的囊肿特征

3、肝脏增大,表面不规则,以受侵犯的肝叶为主,肝实质回声增强;

4、多数合并多囊肾,多囊脾,多囊胰

脂肪肝:非均匀性脂肪肝肝内低回声需与肝癌相鉴别。前者低回声无包膜,无球体感,肝癌的低回声,肿块有包膜,且有球体感。肝硬化:肝硬化除了慢性肝病相鉴别外,主要需与弥漫性肝癌鉴别。鉴别要点主要是肝脏体积变化及甲胎蛋白测定值。

肝囊肿:肝囊肿与肝内血管及扩张的胆管的断面相鉴别,肝内血管的形态随超声切面的不同而变化,彩色多普勒检查肝内血管内被彩色血流信号充填。扩张肝内胆管在某些切面与胆道相通。

肝脓肿:未液化的早期肝脓肿及肝脓肿液化不全期应与肝癌鉴别,结合病史及短期随访复查是鉴别二者的主要方法。完全液化的肝脓肿与肝囊肿鉴别。

肝血管瘤:本病与肝癌鉴别,肿瘤内部的回声特点、质地,甲胎蛋白化验是二种疾病鉴别诊断的主要依据。第七章胆囊和胆管超声诊断

一、探测体位 常规 仰卧位 右前斜位

二、正常胆囊超声图表现

1呈梨形,长茄行或椭圆形; 2胆囊轮廓清晰光整,呈明亮的线状,囊内无回声,胆囊后壁及后方回声增强

3胆囊长径一般不超过9cm,前后径为2-3cm,一般不超过4cm; 4囊壁厚度为1-2cm 5胆囊颈和门静脉或门脉右支根部之间有一线状强回声带连结,这是识别胆囊位置的重要标志

三、胆囊结石

1.典型表现:胆囊内强回声,后方伴声影,强回声可随体位的改变而发生移动(同时具备以上3点特征为诊断胆囊结石的可靠依据)2.胆囊内充满结石:典型者呈“囊壁-结石-声影”三合征简称“WES” 征 第八章脾

适应症:1 先天性脾脏异常 无脾综合症或多脾腺综合征 右位脾 副脾 游走脾

脾肿大,脾萎缩(常见)3 脾肿瘤(原发,转移)4皮囊肿 5脾外伤

6脾血管病变 脾梗塞 脾动脉瘤 脾静脉阻塞综合症 7脾脏介入超声应用 脾占位病变 探头频率为3.5—5.0Hz检查无需准备,但空腹图像更加清晰 体位一般右侧卧位;危重不宜翻动的患者仰卧位

脾超声测量 长径8——12cm 后径3------4cm 男性 <4cm 女性<3.5cm 第九章胰腺超声-------判断胰体:其后上缘可以看见穿行的脾静脉 胰腺是腹膜后位器官分为三型----蝌蚪型 腊肠型 哑铃型 胰腺的大小随年龄而增加,50岁以上胰腺则逐渐萎缩回声增强老年人的胰腺较年轻人的小。

头 体尾

正常 <2cm <1.5cm 可疑 2.1—2.5 1.6---2.0 异常 >2.6 >2.1(肿瘤 炎症)急性胰腺炎病因和诱因------胆系疾病和酗酒饱食

急性水肿型胰腺炎 出血坏死型胰腺炎

胰腺肿大 65%轻中度为主 重度 边缘 实质 光滑,清晰呈低回声 不规则模糊回声较粗 胰管扩张 少见 常见 并发症 少见 常见 声像图恢复时间 较快 较慢 第十章、泌尿及男性生殖系统超声诊断

(一)肾

1.正常: 肾脏左右各一,呈扁豆状,位于腹膜后脊柱两侧肾窝中,两肾呈“八”字型分开,肾长约10~12cm,宽约5~6cm,厚约3~5cm。超声:一般不需检查前准备,若同时检查膀胱,输尿管,前列腺或盆腔其它结构时,检查前60分钟饮水500ml并憋尿。仰卧位冠状切面最常用,皮质回声略高于髓质。

2.肾囊肿:肾实质内有一个或多个无回声区,壁薄,光滑,多呈圆形或椭圆形,无回声区的后壁及后方回声增强,可见回声影。注:肾囊性病变根据形态可分为孤立性肾囊肿,多发性肾囊肿和多房性肾囊肿

3.多囊肾(先天性遗传性疾病):肾体积明显增大,轮廓不规则,表面凹凸不平,肾实质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无回声区,呈圆形或椭圆形,相互不沟通,常同时合其它器官多囊性病变。

4.肾积水:由尿路梗阻引起肾盂肾盏尿液滞留,肾盂肾盏扩张及肾萎缩的病理改变。

轻度肾积水,前后经宽度<3cm;中度肾积水前后径宽度3~4cm;重度肾积水 前后径宽度>4cm。

5.恶性肿瘤 成人肾细胞癌最多,小儿肾母细胞瘤多见。

6.肾结石:肾集合系统内强回声亮点或团状,其后方伴声影,结石小于3mm时后方无声影,“贝壳症”,“泥沙症”是典型表现。多见于肾下盏且常位于肾后部。

(二)输尿管 1.正常 长为24~32cm,内径5~7mm,三个狭窄肾盂输尿管连接部,输尿管跨髂血管处,输尿管膀胱连接部。

超声:一般不显影,大量饮水或膀胱充盈时,表现为中间无回声的明亮条带状回声且有蠕动

2输尿管结石 强回声,后方有声影,可随体位改变

(三)膀胱

1.正常 成年容量为350~500ml,排尿后残余量少于10ml,膀胱三角是结核肿瘤的好发部位。

超声:膀胱内尿液无回声,膀胱壁呈光滑带状回声,充盈少时呈三角形或四边形,充盈多时呈圆形或椭圆形 2.膀胱结石:大致与输尿管结石相同

3.膀胱憩室:膀胱壁周围无回声区,无回声区与膀胱有交通口,排尿前后大小会变,伴结石时表现为强回声伴声影

(四)前列腺

1.临床上分为周缘区(外腺区)前列腺癌的好发部位,中央区及移行区(内腺区)前列腺增生的好发部位。前列腺的左右径为4cm,上下径3cm,前后为2cm 2.前列腺增生:以前列腺前后径增大最为重要

3.前列腺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检查具有早期诊断意义。第十一章产科超声

(一)子宫及附件的超声途径

经腹超声:要求排便检查;检查前充盈膀胱以暴露子宫底,充盈膀胱既是腹壁与子宫间的透声窗,又可推开周围肠曲。

经阴道超声:适用于已婚妇女急腹症患者,早早孕检查,膀胱无法充盈者,盆腔有较小肿物的等,对处女禁用。检查前需排空膀胱。经直肠超声:适用于未婚妇女,及已婚妇女但阴道有畸形腔内探头不能进入者。

(二)正常超声声像图

(1)子宫:纵切面时为倒置梨形。根据宫腔线与宫颈管线所成夹角,可分为前位,中位,后位子宫。

正常子宫浆膜层为光滑的强回声带,肌层为中低回声带,内膜回声及厚度随月经周期变化。

(2)卵巢:生发上皮及白膜为光滑的线状回声,内有无回声的卵泡。(3)随月经周期变化的子宫及卵巢声像图变化:

卵泡早期:月经1—7天,只见宫腔线;卵泡数个,边缘模糊,增长慢,但无优势卵泡。

卵泡中期:月经6—7天,子宫内可见三线征,卵巢内可见直径大于10mm的优势卵泡。

卵泡晚期:月经13—14天,子宫内膜厚12—13mm,卵泡直径大于20mm。

排卵期:卵泡消失60%,塌陷。子宫内见清晰三线两区。

黄体早期:内膜回声增高,三线变模糊。

黄体晚期:三线消失。

(三)子宫及附件疾病超声表现 子宫肌瘤:为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而成。根据肌瘤与子宫肌层关系分为:肌壁间,浆膜下和粘膜下肌瘤。

超声表现:(1)子宫大小 根据肌瘤数目,可正常,饱满或增大。

(2)子宫形态 根据肌瘤位置,可正常,饱满或不规则。(3)子宫内部回声 可有高,中,低回声。

子宫内膜癌 卵巢肿瘤 纤维瘤 成熟畸胎瘤 库肯勃瘤(特殊的卵巢转移性肿瘤)

第十二章产科超声诊断 超声检查时间

1、第一次 妊娠及孕周(是否怀孕)

2、第二次 11~14W 测量NT

3、第三次 18~22W 胎儿畸筛查(产前筛查最重要的时机)

4、第四次 28~30W 估计胎儿生长发育及发现孕晚期出现的畸形

5、第五次 37W后AFI、EFW(羊水、胎盘)

可以确定宫内妊娠,是妊娠良好的标志------

1、妊娠囊

2、卵黄囊 超声估计孕龄

1、孕龄GS(周):妊娠囊最大直径(cm)+3;

2、胎儿顶臀长CRL 孕龄(周)=CRL(cm)+6.5

3、双顶径BPD<31W,增大3mm/w 31~36W,增大1.5mm/w >36W,增大1mm/w

4、头围HC;

5、腹围AC ;

6、腰围FC 羊水的测量 异位妊娠:部位多位于输卵管;临床表现为不规则出血、腹痛 类型及超声图像:未破裂型宫外孕,破裂流产型宫外孕,陈旧型宫外孕

未破裂型宫外孕:

① 子宫小于闭经月份; 子宫直肠窝及腹腔无异常所见 ② 内腹回声增粗,增强,子宫内见不到妊娠囊光环,或仅见到假妊娠囊

③ 根据输卵管妊娠放入部位不同,用于子宫旁或子宫体显示不完整的非均质肿块假象 破裂流产型宫外孕

① 子宫与未破裂型相同; 自宫周围及附体区呈不均质肿块,界限不清

② 子宫直肠窝及腹腔见到的无回声区 陈旧型宫外孕

① 子宫大小多属正常; 侧腹不显示无回声区

② 子宫后方出现不规则肿块,呈“盆弧形”,边缘壁厚,其内部回声不均匀 前置胎盘

胎盘早期剥离病理变化

1底蜕膜层出血,形成血肿,使胎盆附着处剥离 2剥离小,血液即凝固,临床无明显症状

3底蜕膜下继续出血,胎盆剥离面不断扩大,可出现以下三种情况:外出血型、内出血型、混合出血型 临床表现

1腹痛突然发作,为持续性,随宫腔积血越多,腹痛越剧烈 2内出血型无痛性阴道流血:混合型出血型阴道流血量不定,贫血程度和出血量成正比 声像图特点

1胎盆与子宫之间出现无回声区,暗区不规则; 2剥离处胎盆增厚,可见像腹腔突出;

3如有血液破入羊膜腔时,则羊水暗区内可见较多的光环回声;、4前壁胎盆早剥时,胎儿多靠近子宫后壁;后壁胎盆早剥时,胎儿多靠近子宫前壁;

5严重胎盆早剥时,胎儿较多死于宫内; 6外出血型胎盆早剥时,可无明显剥离暗区显示 第十三章 正常心脏超声诊断

心脏的解剖位置:位于胸腔中下纵隔的前面其外有心包包裹。心脏的大小和本人的拳头相当大小,心脏前方为胸骨,肋软骨以及肺组织,后方与支气管,试管,胸主动脉相邻。

体位:患者一般选择平卧位或者左侧卧位。探头频率:成人:2.5~3.5MHz,儿童3.5~5.0MHz 超声窗和标准切面

1、胸骨左缘窗:左侧胸骨旁区,一般在3~5肋间

2、心尖窗:一般位于心尖冲动处

3、剑下窗:位于剑突下方

4、胸骨上窝窗:位于胸骨上窝

5、食管内窗:当探头置于食管内时

切面:1长轴切面 2 短轴切面 3 四腔切面

1、食管超声的优点:能更为清晰地观察心脏后部的心内结构与室壁运动,对房室隔,房室瓣和心脏大血管

疾病,如房间隔缺损,左右心耳血栓,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主动脉层夹瘤,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好。

2、M型超声心动图适应症:

1、测量腔室的大小;

2、了解分析室壁及瓣膜的运动幅度和运动形态

3、心底波群(4区):主要显示主动脉瓣和左房后壁运动曲线,在心前区胸骨左缘第2,3肋间可探及,解剖结构自前至后依次为胸壁、右室流出道、主动脉根部及左房。

4、二尖瓣波群(2b及3区):主要显示二尖瓣和腱束运动曲线。在胸骨左缘3~4肋间可探测。

5、心室波群(2a区):主要显示室壁和室间隔运动曲线,在第4肋间可探测。自前至后解剖结构依次为:

胸壁,右室前壁,室间隔,左室腔(及其腱索)与左室后壁。

6、心尖波群(1区):主要显示心尖部室壁运动曲线。第十四章 心脏疾病超声诊断-----心脏瓣膜病

二尖瓣狭窄-----二尖瓣狭窄多数是风湿性;正常二尖瓣口面积约4~6cm2 轻度狭窄:瓣口面积1.5~2.0cm2 中度狭窄:瓣口面积1.0~1.5cm2 重度狭窄:瓣口面积小于1.0cm2 A、二维超声心动图:

1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的典型病变为二尖瓣交界处(瓣尖)及腱索增厚粘连,从而出现特征性瓣叶开放受限;

2左室长轴切面二尖瓣前叶呈“钩样”,四腔切面呈“气球状”或“圆顶状”;

3左室短轴二尖瓣水平切面瓣叶呈“鱼嘴征”; 4严重二尖瓣狭窄,左方腔可见“自发造影”。

继发性改变----左房扩大:二尖瓣狭窄首先出现的腔室改变,左房扩大与瓣口狭窄程度成正比;晚期可有 右心房、右心室扩大,肺动脉增宽;心房纤颤;肺动脉高压;左房血栓:心耳常见。

B、M型超声心动图:瓣叶回声增强,活动度减低,前后叶开放受限; 二尖瓣前叶波群曲线呈现“城墙波”;

二尖瓣后叶与前叶呈同向运动。注:二尖瓣前叶运动曲线正常呈M型 C、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1.彩色多普勒:舒张期二尖瓣口见以红色为主的五彩镶嵌的血流信号;

2.频谱多普勒:于心尖二腔或四腔心观将取样门置于二尖瓣口左室侧,显示舒张期宽大的湍流频谱。二尖瓣关闭不全-----彩色多普勒

收缩期从二尖瓣口向左房方向的以蓝色为主的五彩镶嵌的反流束,方向为垂直左房顶部或斜向左房侧壁。主动脉狭窄---二维与M型超声心动图

典型的主动脉瓣先天性发育异常为二叶式畸形,瓣膜在收缩期呈“圆顶状”膨隆,左室心肌肥厚,主动脉根部狭窄后扩张。主动脉正常瓣距16mm~22mm,有的呈“纽扣孔”样改变。

主动脉瓣狭窄分度:1.轻度狭窄:峰速小于3.5m∕s但大于或等于2.0m∕s 2.中度狭窄:峰速小于4.0m∕s但大于或等于3.5m∕s 3.重度狭窄:峰速大于4.0m∕s 频谱多普勒:峰值速度大于2.0 m∕s,为湍流频谱。二尖瓣脱垂-----M型超声心动图

二尖瓣前叶脱垂时,CD段在收缩中晚期,或全收缩期向后移位,呈“吊床样”改变。

先天性心脏病

房间隔缺损---按照房间隔缺损部位的不同,可分为五型:1.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2.原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3.静脉窦型房间隔缺损 4.冠状窦型房间隔缺损 5.混合型房间隔缺损

二维及M型超声心动图:

1.房间隔回声中断是诊断房间隔缺损的直接征象,表现为正常房间隔线状回声带不连续,缺损两端房间隔稍增厚(俗称“火柴头征”); 2.右房,右室扩大,肺动脉及肺动脉瓣环增宽,搏动增强,室间隔与左室后壁呈同向运动,这是诊断房间隔缺损的间接征象。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彩色多普勒显示房间隔中断处以左向右分流的红色为主的中央为亮黄色的穿隔血流,频谱多普勒呈低速的双峰或三峰波形,最大血流速度常在1.0~1.3 m∕s。

室间隔缺损----根据室间隔缺损的解剖特点及缺损部位,分为四大类型:1.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最常见)2.流入道型室间隔缺损 3.双动脉型室间隔缺损 4.肌部室间隔缺损 二维及M型超声心动图:

1、典型的室间隔回声中断是诊断室间隔缺损的直接征象;

2、间接征象:左房左室扩大。

动脉导管未闭----病理改变:连续性机械样杂音 法洛四联症-----是复合性心脏畸形,包括:

1.肺动脉狭窄(包括肺动脉瓣上、瓣下及瓣膜本身)2.室间隔缺损 3.主动脉骑跨 4.右室肥厚

第十六章 浅表器官超声-----诊断重点 火海征(存在于甲亢和甲低)甲状腺癌 乳腺癌 第一节 甲状腺超声诊断

一、甲状腺的解剖概要

甲状腺是成人体内最大的内分泌腺,分为左右两侧叶,一般右侧叶稍大于左侧,中间由较狭窄的狭部连接,呈H行或蝶形横跨于气管上端。甲状腺一般位于颈前下方软组织内,后方为气管。甲状腺的血供非常丰富,主要由双侧甲状腺上下动脉及少数个体存在的甲状腺最下动脉构成,并形成甲状腺动脉网。甲状腺上动脉绝大多数来自颈外动脉起始部的前壁,甲状腺下动脉绝大多数起自锁骨下动脉的分支甲状颈干。

二、甲状腺的探测方法和途径(略)

三、正常甲状腺声像图表现和超声测值 正常甲状腺声像图:

甲状腺轮廓线超声为一条包绕整个甲状腺的薄层高回声带,表面比较光滑,整齐,边界清晰,外周明显,而近气管侧不明显。

甲状腺实质回声为甲状腺轮廓线所包绕,一般呈细而密集的点状回声,分布均匀,高于颈前肌群回声,而低于轮廓线回声,呈中等回声。正常甲状腺超声侧值:

甲状腺侧叶三个径线中,上下径意义最小,而前后径意义最大,左右径次之,因此甲状腺侧叶测量时,一般只测量前后径和左右径,而无需测上下径。

甲状腺大小:侧叶前后径和左右径为10~20mm,上下径为40~60mm,狭部厚度不超过5mm。

四、甲亢又称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只甲状腺肿大,伴有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的状态,好发于20~40岁女性。

彩色多普勒显示甲状腺周边和实质内布满弥漫的点状和分支状血流信号,呈火海征;如果血流信号局限性增多,则可称“海岛征”

五、单纯性甲状腺肿:又称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或地方性甲状腺肿,大多数因缺碘导致甲状腺代偿性增生引起,不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一般分为三个时期: 增生期(弥漫性增生性甲状腺肿),胶质储积期(弥漫性胶样甲状腺肿)和结节期(结节性甲状腺肿)一般超声表现:

1甲状腺一般表现为不同程度弥漫性对称肿大较甲亢明显,可达正常甲状腺3—5倍甚至10倍以上。

2中早期呈对称性均匀肿大,表面光滑,形态饱满,内部回声可类似正常

3.边界清晰或欠清晰,绝大多数无晕环回声

还有一种表现为单个或多个薄壁的无回声,其壁上或内部见单个或多个伴有“彗星尾”征的点状强回声,成为甲状腺滤泡囊中(结节性甲状腺肿)

彩色血流显像示甲状腺实质內散在的点状和少许分支状血流信号,与正常甲状腺相比血流信号无明显增多。

六、甲状腺腺瘤:多见于20~40岁女性,包括滤泡状腺瘤,乳头状腺瘤及非典型腺瘤等,占所有甲状腺结节的5%~10%。超声表现:

甲状腺大小,外形正常,或在肿瘤部位成局限性增大。腺瘤多为单发,瘤体呈圆形、类圆形或椭圆形实质性结节,边界清楚,大部分有包膜,包膜回声纤细,较完整。部分可由钙化,腺瘤的钙化通常为粗糙的块状或弧状的粗大的钙化。

七、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可分为以下四大类: ① 乳头状癌,最多见,约占甲状腺癌的60%~70%。多见于女性,好发于20岁以下和70岁以上者,恶性程度较低,生长缓慢,预后良好。② 滤泡状癌 约占甲状腺癌的5%~15%,多见于中,老年女性,恶性程度较高,易转移。

③ 未分化癌 约占甲状腺癌的5%~10%,主要发生于老年人,具有高度侵袭性,5年死亡率超过95%。

④ 髓样癌 约占甲状腺癌的5%,起源于甲状腺C细胞(滤泡旁细胞),各年龄均有,但多见于中年以后,恶性程度中等,生长缓慢,通过淋巴结转移是其特征,预后比滤泡状癌差。超声表现:

①一般认为甲状腺癌以单发性为多,通常形态不规则边界欠完整,边界模糊,呈蟹足样向周围组织浸润。多无包膜回声和晕环,但滤泡状癌可有厚而不规则包膜,且不完整。

②乳头状癌,髓样癌和未分化癌以实质不均质低回声为主,滤泡状癌大多呈质地均匀的高回声或等回声。囊性乳头状癌表现为中央无回声囊壁上有实质性突起,可见微钙化。

③病灶内沙粒样钙化是超声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高度可靠的特征,乳头状癌的主要扩散途径是经颈淋巴结转移;最先扩散途径是颈部淋巴结转移,因此淋巴结肿大常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最初表现。

甲状腺瘤 甲状腺癌 边缘 完整光滑 多见 不完整 模糊少见 回声 无变化 或增强 无变化或衰减 浸润 无 有 转移 无 有 第二节 乳腺超声诊断

一、乳腺的解剖概要

乳腺轮廓均匀,呈半球形或圆锥形,两侧大小相似。其表面是皮肤,皮肤下面是脂肪组织,再下面才是乳腺腺体组织。乳腺是从大汗腺衍生而来的副管状腺,由腺管,乳腺小叶及腺泡所组成。乳腺位于胸前,附着于两侧胸壁肌肉和胸大肌筋膜上,范围一般在第2~6肋之间,内起胸骨旁,外达液前线或液中线。

二、乳腺癌:为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男性亦偶有发生,其发病年龄以45~55岁和60~65岁者两个年龄段最常见;临床上多以偶然触及单侧乳腺无痛性肿块为首发症状,肿块质硬,表面不平整,生长较快。超声表现:

1多数乳腺癌多表现为实质性低回声肿块,少数表现为混合性肿块或乳腺弥漫性回声改变。

2乳腺癌形态不规则,无包膜,边缘不整齐,多呈毛刺状,蟹足样表现,但小乳腺癌多呈椭圆形,肿块内部多呈低回声,分布不均,部分可见伴声影的点状强回声。肿块后方回声多衰减。

3同侧腋下或锁骨上可见圆形或椭圆形的低回声,是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表现。

4彩色多普勒显示肿块内的血流信号可丰富,脉冲多普勒显示为高速高阻为主。

第四篇:超声诊断学教程重点

超声诊断学教程

第一章 总 论

超声医学(ultrasonic medicine)是利用超声波的物理特性与人体器官、组织的声学特性相互作用后得到诊断或治疗效果的一门学科。向人体发射超声,并利用其在人体器官、组织中传播过程中,由于声的透射、反射、折射、衍射、衰减、吸收而产生各种信息,将其接收、放大和信息处理形成波型、曲线、图像或频谱,籍此进行疾病诊断的方法学,称为超声诊断学(ultrasonic diagnostics);利用超声波的能量(热学机制、机械机制、空化机制等),作用于人体器官、组织的病变部位,以达到治疗疾病和促进机体康复的目的方法学,称为超声治疗学(ultrasonic therapeutics)。

超声治疗(ultrasonic therapy)的应用早于超声诊断,1922年德国就有了首例超声治疗机的发明专利,超声诊断到1942年才有德国Dussik应用于脑肿瘤诊断的报告。但超声诊断发展较快,20世纪50年代国内外采用A型超声仪,以及继之问世的B型超声仪开展了广泛的临床应用,至20世纪70年代中下期灰阶实时(grey scale real time)超声的出现,获得了解剖结构层次清晰的人体组织器官的断层声像图,并能动态显示心脏、大血管等许多器官的动态图像,是超声诊断技术的一次重大突破,与此同时一种利用多普勒(Doppler)原理的超声多普勒检测技术迅速发展,从多普勒频谱曲线能计测多项血流动力学参数。20世纪80年代初期彩色多普勒血流显示(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的出现,并把彩色血流信号叠加于二维声像图上,不仅能直观地显示心脏和血管内的血流方向和速度,并使多普勒频谱的取样成为快速便捷,80 ~ 90年代以来超声造影、二次谐波和三维超声的相继问世,更使超声诊断锦上添花。

第一节 超声成像基本原理简介

.一.二维声像图(two dimensional ultrasonograph, 2D USG)

现代超声诊断仪均用回声原理(图1-1-

1、图1-1-

2、图1-1-

3、图1-1-4),由仪器的探头向人体发射一束超声进入体内,并进行线形、扇形或其他形式的扫描,遇到不同声阻抗的二种组织(tissue)的交界面(界面,interface),即有超声反射回来,由探头接收后,经过信号放大和信息处理,显示于屏幕上,形成一幅人体的断层图像,称为声像图(sonograph)或超声图(ultrasonograph),供临床诊断用。连续多幅声像图在屏幕上显示,便可观察到动态的器官活动。由于体内器官组织界面的深浅不同,使其回声被接收到的时间有先有后,借此可测知该界面的深度,测得脏器表面的深度和背面的深度,也就测得了脏器的厚度。

回声反射(reflection)的强弱由界面两侧介质的声阻抗(acoustic impedance)差决定。声阻抗相差甚大的两种组织(即介质,medium),相邻构成的界面,反射率甚大,几乎可把超声的能量全部反射回来,不再向深部透射。例如空气— 软组织界面和骨骼 — 软组织界面,可阻挡超声向深层穿透。反之,声阻抗相差较小的两种介质相邻构成的界面,反射率较小,超声在界面上一小部分被反射,大部分透射到人体的深层,并在每一层界面上随该界面的反射率大小,有不同能量的超声反射回来,供仪器接收、显示。均匀的介质中不存在界面,没有超声反射,仪器接收不到该处的回声,例如胆汁和尿液中就没有回声,声像图上出现无回声的区域,在排除声影和其他种种原因的回声失落后,就应认为是液性区。

界面两侧介质的声阻抗相差0.1%,即有超声反射,声阻抗为密度和声速的乘积,所以在病理状态下,超声检查是一种极为灵敏的诊断方法。

超声成像(ultrasonic imaging)还与组织的声衰减(acoustic attenuation)特性有关。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质点振动的振幅将随传播距离的增大而按指数规律减小,这种现象称为声波的衰减。造成声衰减的主要因素为:声吸收(acoustic absorption)、声反射(acoustic reflection)、声散射(acoustic scattering)和声束的扩散。声衰减系数(α)的单位为dB/cm,在人体中,超声的弛豫吸收引起声衰减系数α与频率近似地成正比,即α=βf,式中β也为声衰减系数,但其单位为dB/cm·MHz。(式中f为所用的超声频率)

超声成像中因声衰减而需用种种办法作图像处理,使近程回声不致过强,远程回声不致过弱,虽然用了种种图像处理办法,仍不免出现因声衰减而引起的伪差。

二.多普勒频谱(spectrum)

多普勒频谱是利用多普勒效应(Doppler effect,)提取多普勒频移(Doppler shift)信号,并用快速富立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技术进行处理,最后以频谱形式显示。

多普勒频移可用下列公式得出:

2VCosθ

fd = ± ——————fo

C 式中fd = 频移;V = 血流速度;C = 声速(1540m/s);fo = 探头频率,Cosθ= 声束与血流方向的夹角余弦值。

测得了多普勒频移就可用上述公式,求得血流速度:

fd C

V = ± ——————

2fo Cosθ

图1-1-5为颈动脉的多普勒频谱,频谱的横轴代表时间,纵轴代表频移的大小(用KHz表示),中间水平轴线代表零频移线,称为基线(base line)。通常在基线上面的频移为正,表示血流方向迎着换能器而来;基线下面的频移为负,表示血流方向远离换能器而去。

频谱幅值

即频移大小,表示血流速度,其值在自动测量或手工测量时,可在屏幕上读出。频谱灰度(即亮度)表示某一时刻取样容积内,速度相同的红细胞数目的多少,速度相同的红细胞多,则散射回声强,灰度亮;速度相同的红细胞少,散射回声弱,灰度暗。

频谱宽度

即频移在垂直方向上的宽度,表示某一时刻取样血流中红细胞速度分布范围的大小,速度分布范围大,频谱宽,速度分布范围小,频谱窄。人体正常血流是层流,速度梯度小,频谱窄;病变情况下血流呈湍流,速度梯度大,频谱宽。频谱宽度是识别血流动力学改变的重要标志。

从超声多普勒实时频谱上,可以得到许多有用的血流动力学资料。如:① 收缩期峰速(Vs);② 舒张末期流速(Vd);③平均流速(Vm);④ 阻力指数(RI);⑤ 搏动指数(PI);⑥ 加速度(AC)和⑦ 加速度时间(AT)。

多普勒频谱的获得有脉冲波和连续波二种。脉冲多普勒的换能器兼顾超声的发射和接收,换能器在发射一束超声后,绝大部分时间处于接收状态,并利用门电路控制,有选择地接收被检测区血流信号,其优点是有深度的定位能力,但它的缺点是受尼奎斯特极限(Nyquistlimit)的影响,在测量高流速血流时,产生频谱的混迭(aliasing)现象(图1-1-6)。连续波多普勒的换能器由二片相邻的晶片组成,一片发射超声,另一片接收超声,其优点为可测量高速血流而不发生频谱的混迭,但无深度定位功能,故只在测量高速血流时用。

三.彩色血流成像(color flow imaging)或称彩色超声血流图(简称彩超)有三种:(一)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 CDFI)(图1-1-7)是利用Doppler原理,提取Doppler频移(Doppler shift),作自相关处理,并用彩色编码成像(频域法 frequency domain)。常规把迎着换能器方向(即入射声束方向)而来的血流显示为红色,远离换能器(入射声束)而去的血流为蓝色。血流速度快(即Doppler频移值大),彩色显示亮而色淡;血流速度慢(即Doppler频移值小),彩色显示暗而色深。

把上述彩色血流叠加在二维声像图上能确定血流的方位、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从而作出疾病的诊断或帮助多普勒取样,以显示频谱作进一步对血流动力学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血流显示的不足之处,主要是:① 显示的信号受探测角度的影响较大;② 当显示的频移超过Nyquist极限时,图像色彩发生混迭,出现五彩镶嵌的血流信号。

(二)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olor Doppler energy, CDE)(图1-1-8)又称彩色能量血管造影图(color power angio, CPA)

彩色多普勒能量图利用血流中红细胞散射的能量成像(能量法),即提取多普勒回波信号的能量(即强度),用积分法计算,然后也用彩色编码成像。彩色多普勒能量图有以下几种优点:① 不受探测角度的影响;② 灵敏度提高3 ~ 5倍,能显示低流量、低流速的血流;③血流可以显示平均速度为零的肿瘤灌注区;④ 显示的信号动态范围广;⑤ 不受尼奎斯特极限频率(Nyquist limitfrequency)的影响,不出现混迭(Aliasing)现象。

彩色多普勒能量图的不足是怕组织移动,本法显示信号的动态范围广,故对组织的微小移动也会出现闪烁伪像,对近心、近膈部位的诊断,闪烁伪像干扰尤为明显。

(三)彩色血流速度成像

此法不用多普勒原理,而是由计算机根据反射回声中红细胞群在某一时间内的位移(时域法, time domain),用互相关原理计算出血流的方向和速度,再把信号伪彩色编码,成为彩色血流图。此法可消除血管壁搏动回声的干扰,且不出现混迭。

四.三维超声成像 三维超声成像为20世纪90年代面世的新方法,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三维超声成像不断改进,已有实时三维成像面世,但目前三维超声成像的实用价值尚待开发。

三维超声成像是在二维超声的基础上,用机械的或电子的方法,甚或手动的方法采集立体的回声数据,用计算机加以重建显示。其显示方式有:

(一)表面三维显示

在液体 — 非液体界面作计算机识别,钩边、数据采集,最后显示其表面景观,如胎儿的脸面(图1-1-9)等。

(二)透视三维显示

对体内灰阶差别明显的界面(如胎儿骨骼),由计算机界面识别,经数据采集、重建作三维显示。透视三维可选取高回声结构作为成像目标,也可选取低回声区域作为成像。(三)血管树三维显示

用彩色血流图法显示脏器内的血管树并加以数据采集,经计算机处理,显示为三维血管树。

(四)多平面重投影

从三维数据中沿任何倾斜角度提取切面二维图,或显示三个轴向的任何平面切面图和与之相应的一幅立体图。

第二节 超声诊断仪

一.超声诊断仪的组成

超声诊断仪基本的结构由三个部分组成:

(一)探头(probe)

探头由换能器(transducer)、外壳、电缆和插头组成,换能器是探头的关键部件。通常由压电陶瓷构成,担负电↔声转换的作用,也即发射超声和接收超声的作用(图1-2-1)。

(二)电路和显示器

由发射电路、接收电路、扫描电路和显示器(显像管)组成。

(三)记录器

采用照相机、多幅照相机、视频图像记录仪(video printer)、录像机、彩色打印机或磁光盘记录,也可存储在工作站,以便在科内、院内或远程联网。

二.超声诊断仪的种类

(一)A型(A-mode)

这是一种幅度调制(amplitude modulation)超声诊断仪,把接收到的回声以波的振幅显示,振幅的高低代表回声的强弱,以波型形式出现,称为回声图(echogram)(图1-2-2),现已被B型超声取代,仅在眼科生物测量方面尚在应用,其优点是测量距离的精度高。(二)B型(B-mode)

这是辉度调制型(brightness modulation)超声诊断仪,把接收到的回声,以光点显示,光点的灰度等级代表回声的强弱。通过扫描电路,最后显示为断层图像,称为声像图(ultrasonograph或sonograph)(图1-2-3)。B型超声诊断仪由于探头和扫描电路的不同,显示的声像图有矩形、梯形和扇形。矩形声像图和梯形声像图用线阵探头(linear array probe)实现,适用于浅表器官的诊断;扇形声像图用的探头有多种,机械扇扫探头(machanical sector probe)、相控阵探头(phased array probe)和凸阵探头(convex array probe)均显示扇形声像图。前二种探头可由小的声窗窥见较宽的深部视野,适用于心脏诊断;后一种探头浅表与深部显示均宽广,适用于腹部诊断,有一种曲率半径小的凸阵探头,也可用小的声窗,窥见深部较宽的视野。

(三)M型(M-mode)

M型超声诊断仪是B型的一种变化,介于A型和B型之间,得到的是一维信息。在辉度调制的基础上,加上一个慢扫描电路,使辉度调制的一维回声信号,得到时间上的展开,形成曲线(图1-2-4)。用以观察心脏瓣膜活动等,现在M型超声已成为B型超声诊断仪中的一个功能部分不作为单独的仪器出售。

(四)D型(Doppler mode)

在二维图像上某点取样,获得多普勒频谱加以分析,获得血流动力学的信息,对心血管的诊断极为有用(图1-2-5),所用探头与B型合用,只有连续波多普勒,需要用专用的探头。超声诊断仪兼有B型功能和D型功能者称双功超声诊断仪。

(五)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具有彩色血流图功能,并覆盖在二维声像图上,可显示脏器和器官内血管的分布、走向,并借此能方便地采样,获得多普勒频谱,测得血流的多项重要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供诊断之用(图1-2-6)。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一般均兼有B型、M型、D型和彩色血流图功能。(六)三维超声诊断仪

三维超声是建立在二维基础上,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的基础上,配上数据采集装置(专用探头或静态磁场发射器及磁场定位器),再加上三维重建软件,该仪器即有三维显示功能。(七)C型

C型超声仪也是辉度调制(brightness modulation)型的一种,与B型不同的是其显示层面与探测面呈同等深度。三维超声可以获得这一切面图。

第三节

声像图的阅读

一.声像图是断面图(也称切面图)

现用超声诊断仪的声像图是人体沿超声扫查方向的断面图。纵向扫查获得纵断面声像图,横向扫查获得横断面声像图,各种斜向扫查获得相应的斜断面图。对病灶的定位,一般是用经过病灶的二幅互相垂直的断面声像图来完成,也可用邻近血管、韧带作为标记, 定出病灶的方位。例如膀胱肿瘤可用一幅纵断面图和一幅横断面图定出肿瘤所处的方位;又如一幅沿肋间断面图和一幅肋下斜断面图定出肝肿瘤的位置,肝肿瘤的位置也可用肝内血管、韧带等结构定出。二.声像图的方位

声像图有一定的方位

(一)体位标志和探头位置

阅读一幅声像图,先要了解是哪一部位的何种断面图。一般声像图照片均有体位标志和超声扫查线(或探头)位置的示意图(图1-3-1),以此知道是哪一个脏器和哪一种断面图。

(二)腹部脏器声像图方位

1.腹面纵断面图

图左为头端,图右为足端,图上为腹,图下为背(图1-3-2)。

2.腹面横断面图

图左为人体右侧,图右为人体左侧,图上为腹,图下为背(图1-3-3)。

3.肝肋缘下斜断面图

肝左叶在图右,肝右叶在图左,图上为腹,图下为背(图1-3-4)。

4.右肋间断面图

胆囊、胆总管、门静脉主干在图右,肝右叶在图左,图上为腹,图下为背(图1-3-5)。

5.左肋间断面图

脾在图右,脾门在脾的左方,图上为腹,图下为背(图1-3-6)。6.背面纵断面图

7.背面横断面图

8.右肾区冠状断面图

1-3-7)。

1-3-8)。

图左为肾上极,图右为肾下极,图上为肾凸缘,图下为肾凹缘(图1-3-9)。图左为头端,图右为足端,图上为背,图下为腹(图 图左为人体左侧,图右为人体右侧,图上为背,图下为腹(图

9.左肾区冠状断面图

图左为肾上极,图右为肾下极,图上为肾凸缘,图下为肾凹缘(图1-3-10)。

(三)胎儿声像图方位

胎儿整体声像图的方位根据母体定上下、左右、前后。(四)其它器官声像图方位

眼、甲状腺、乳房、阴囊等声像图的方位,同腹部器官。经直肠前列腺声像图的方位是:前列腺横断面图,图左为前列腺右侧。图右为前列腺左侧,图上为腹侧(前),图下为背侧(后)(图1-3-11)。

前列腺纵断面图,前列腺底部在图左,前列腺尖端在图右,图上为腹侧(前),图下为背侧(后)(图1-3-12)。

三.声像图的标尺

一般声像图中的肿块、结石或其他至关重要的结构,均用游标测出其大小,注于图旁容易明了。在没有测量游标指明时,可根据声像图周边附有的标尺,用二脚规测得其大小。须要注意的是,图中X轴与Y轴的标尺有时会有差别,所以测量时,X轴方向的线度要用X轴的标尺,Y轴方向的线度要用Y轴的标尺。

第四节

伪像的识别和利用

伪像(artifact)又称伪差,在超声成像中常会出现多种伪像,诊断者和声像图阅读者不仅要识别伪像,避免误诊,而且要利用伪像,帮助诊断。

一.混响(reverberations)

超声照射到良好平整的界面而形成声在探头与界面之间来回反射,出现等距离的多条回声,其回声强度渐次减弱。腹部探测时,腹壁的筋膜和肌层都是平整的界面,常出现混响伪像,出现在声像图的浅表部位,尤其在胆囊和膀胱等液性器官的前壁,更为明显(图1-4-1)。

二.多次内部混响(multiple internal reverberations)

超声在靶(target)内部来回反射,形成彗尾征(comet tail sign),利用子宫内彗尾征可以识别金属节育环的存在(图1-4-2)。

三.部分容积效应(partial volume effect)

又称切片厚度伪像(slice artifact),因声束宽度引起,也就是超声断层图的切片厚度较宽,把邻近靶区结构的回声一并显示在声像图上,例如在胆囊内出现假胆泥伪像(图1-4-3)。

四.旁瓣伪像(side lobe artifact)

由超声束的旁瓣回声造成,在结石等强回声两侧出现“狗耳(dog ear)”样图形(图1-4-4)。

五.声影(acoustic shadow)

由于具有强反射或声衰减甚大的结构存在,使超声能量急剧减弱,以致在该结构的后方出现超声不能达到的区域,称为声影区,在该区内检测不到回声,在声像图中出现竖条状无回声区,紧跟在强回声或声衰减很大的靶体后方,称为声影。声影可以作为结石、钙化灶和骨骼等的诊断依据(图1-4-5)。

六.后方回声增强(enhancement of behind echo)

当病灶或组织的声衰减甚小时,其后方回声将强于同等深度的周围回声,称为后方回声增强。囊肿和其他液性结构的后方会出现回声增强,可利用它作鉴别诊断(图1-4-6)。

七.折射声影(refractive shadow)

有时在球形结构的两侧壁后方会各出现一条细狭的声影,称为折射声影,也称为折射效应(refractive effect)、边界效应(side effect)或边缘声影(edgeshadow),这是因为超声照射到球体的边缘,因折射关系,使后方有一小区失照射,没有回声所致,不可误诊为结石或钙化结构(图1-4-7)。

八.其他

伪像种类颇多,如镜面伪像(图1-4-8)、声速失真、彩色血流图中因心脏或大血管搏动使组织移动,出现闪烁彩色,因探测角度过小,使该处血管有血流而不出现彩色,均属伪像范畴,阅读者应予注意。

第五节

超声检查(ultrasound examination)的主要用途

一.检测脏器的大小、形态、内部结构、血管分布和活动度,判别正常或异常情况,对部分脏器可估测其硬度;

二.检测囊性器官的充盈和排空情况; 三.检测心脏和血管的血流动力学状态;

四.检出体内占位性病灶(除中央性肺占位病灶外);

五.鉴别占位性病灶的物理性质、内部血液供应情况,部分可鉴别良恶性; 六.对部分脏器的恶性肿瘤作出临床分期; 七.检查体腔积液的存在与否和液量的估计; 八.药物或手术治疗后疗效的随访;

九.引导穿刺活检、导管置入引流、注药及肿瘤消融。

第五篇:《超声诊断学》课程简介(影像)

《超声诊断学》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超声诊断学》

英方名称:《Ultrasonic Diagnostics》

开课单位:影像系超声诊断学教研室

课程性质:必修课

总 学 时:100学时,其中理论:72学时,实验:28学时

学分:5.6学分

适用专业:医学影像学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超声物理基础,颅脑、心血管系统、腹部脏器、妇产科、表浅器官的正常与异常声像图表现及介入性超声常规操作与技巧。

内容简介:本课程是研究声学、医学和电子工程技术相结合的科学,涉及的内容

广泛,包括在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监护和普查人体疾病中的各种运用。本课程主要介绍颅脑、心血管系统、腹部脏器、妇产科、表浅器官正常声像图表现及常见病多发病的典型声像图,介入性超声的常规操作与技巧。采取理论课多媒体教学方法。实验课学生动手操作教师设备旁亲手指导的方式进行。

考核形式:闭卷考试

教材:《超声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王正纯,2版,1999年。

参考书目:《超声医学》,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周永昌,4版,202_年7月。主讲教师:曹永政教授冼惠珍教授杜毅力教授韦德华副教授彭格红副教授

超声诊断学教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