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5则范文
编辑:诗酒琴音 识别码:24-254348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3-30 12:39:14 来源:网络

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随笔-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即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呢?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课前设问,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创设问题情景正是为了满足学生这一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如在教学亿以内的读法前,先出示一组数据:1993年我国台湾省大约有209440000人;人造地球卫星速度是每分钟约474000米;某县去年试种水稻新品种,总计增产5471000千克,增值6705000元。面对这一连串的数目,学生顿生疑问:它们是多少?怎样读呢?学生的求知欲高涨,为新课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又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先让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数出课本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接着投影显示一块平行四边形的草地,设问:现在要求这块草地的面积,还能用数方格的方法吗?能不能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再计算面积呢?用方格图数出面积到草地不能数出面积,创设了旧知解决实际问题的矛盾情景,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因此,教师根据教材特点与学生现有知识水平,提出的现实问题,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形成热烈的课堂气氛,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二、运用媒体,创设情景,培养学生兴趣

利用电教手段,创设有趣的情景,可以让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感知事物,引起兴趣。如,教学“圆的认识”时,设问:为什么车轮要用圆形的?如果不采用圆形,改为椭圆形、正方形行不行?为什么?然后利用媒体放映小动物们乘坐在不同形状的轮子的车上行进时的状态,妙趣横生,课堂内一片欢声笑语,学生有了思考与讨论的兴趣:是呀,为什么一定要用圆形的?究竟圆形有什么特点?

三、创设情景,表演实践,提高学生兴趣

表演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教师根据教材,让学生上台表演实践,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而且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相遇问题的应用题时,我先让学生回忆已学过的“速度、路程、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告诉学生以前学习的都是研究一个物体运动的情况,而今天我们将要研究两个物体运动的情况,两个物体运动时,会产生哪些情况呢?由学生上台表演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再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很快就明白了什么是相遇?什么是相对开出?本堂课通过学生表演、自由讨论,既强化了所学知识,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同学们在趣味盎然的情景中掌握了所学知识。

四、创设情景,巩固练习,巩固学生兴趣

练习在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一道好的题目能够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促其思维,因此,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练习,使学生学而不厌,做而不烦,激发其成功的欲望,有效巩固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完长(正)方形面积计算后,在课堂练习中进行了一些基本题训练之后,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日常生活中随处可以找到的情景:因旧城改造,小强家拆迁后分得一套新房,出示房屋平面图,让学生分别计算出每个房间的面积,然后又请同学当一回小小的设计师,要求:

1、装修厨房时,如果用面积是4平方分米的瓷砖铺地,需要多少块瓷砖?

2、小强决定在客厅挂一幅山水画,需要做一个铝合金镜框,长4分米,宽3分米,需要多少铝合金条?给镜框配上玻璃,需要多大的玻璃?通过本节课练习,学生不仅巩固了长(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而且也感知了面积与周长的不同点,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中有效创设情景,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而且能让学生感到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

第二篇: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具有严密逻辑性和高度抽象性的学科,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到枯燥、乏味、没兴趣,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课堂教学情境是教学的突破口,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驱力,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是探求知识、发展能力的必要前提。只有学生有较高的学习兴趣时,才能积极主动地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可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尤为重要。教师应从创设课堂情境下工夫,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教师应依据以下几点创设出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

1.创设教学情境应与教学目标保持一致。教师创设教学情境要为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服务。’教师应从教材内容出发,准确理解知识的含义及教学思想方法,恰当地组织素材,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情境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2.创设教学情境能够调动和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良好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要考虑对学生的启发性,使学生能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3.课堂教学要把握好动态生成的情境。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知识生成的过程,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是教师在设计时所不能预料的,教师要有足够的教学机智来把握这种动态生成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

4.课堂教学情境的运用要适度,教学情境的创设应适量,不求多只求好,只要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即可。

刨设好课堂教学情境,能诱发、驱使学生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教学情境的“信息化”和“生活化”;能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及学习的强烈愿望。

二、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形式多样化,应用灵活化,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应用与创造,激发常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应主要突出以下特点:

1.以疑引思,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学习中,如有疑问就会引起他们求知的欲望,这样就能激发起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探求问题奥妙的积极性。

如教学“过三点的圆”时,设置了这样的问题情境:有A、B、C三个工厂,要在它们之间修建一个水厂,使得这三个工厂到这个水厂的距离都相等,此水厂修建在何处?这问题一提出,立刻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他们开始讨论、猜测。由于正在学习圆的知识,因此学生很自然地联想到:此水厂应修在A、B、C三点的圆的圆心处。这时老师马上提出:该圆圆心的位置如何确定?从中揭示了问题的本质,既导出了课题,又使学生探究的欲望被激发,促使他们画图、思考、讨论、仔细阅读教材,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以惑创境,引发悬念,激发兴趣。悬念设置于课始,从一开始就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悬念设置于课尾,则具有“欲知下面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魅力。

如讲授“相似三角形”时,教师提出如下问题:你能不过河就测出河宽、不上树测出树高吗?从而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之中。

3.以误创境,利用契机,激发兴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设计一些“坎坷曲折”,引发学生尝误情境,再利用这些契机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如在教“等腰三角形性质”时,出了填空题: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4cm,另一边长为6cm,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有的学生考虑不周只得出一个周长ldcm,有的说是16cm。问谁的对?为什么?学生立刻说了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有两种情况,是Idcm或16cm’。接着老师将上题中的边长4cm改为2cm时,等腰三角形周长是多少?很多学生说出10cm。或14cm。接着要求学生画出等腰三角形图形,并标上长度。很快学生回答:l0cm不对,只能是14cm。抓住时机追问原因.,学生同时说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要大于第三边。”此时 的教学效果比老师直接告诉他们结论要好得多。

4.以乐创境,轻松愉快,激发兴趣。课堂教学中,运用幽默,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如:教学“四种命题的关系”时,老师首先给出一个原命题:“老虎有眼睛”这是一个真命题,接着请学生说它的逆命题。“有眼睛的是老虎”这个命题改写是对的,接着推理说:“老师有眼睛,老师是老虎吗?”学生大笑。显然,它说明了原命题的逆命题是假命题。同时,学生在笑声中,领悟到命题改写的对与错和命题的真与假是两回事。这样就可以顺利地研究四种命题的关系了。使学生在轻松愉悦气氛中掌握了知识,收到快乐乐学的效果。

5.以情创境,亲信师道,激发兴趣。数学教学既是知识技能的传授,又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因此数学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敬业的精神,还要有高超的驾驭情感的能力,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课堂上要精神饱满,满腔热情,了解学生,关心和爱护学生,对学生要多表扬多鼓励。教师的一句表扬话语,一个友好的动作,一个肯定的眼神,都可以使学生感动,使其“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爱学生的情感会大大激发学生学好教师所教知识的兴趣。

6.引用创境,数学生活化,激发兴趣。数学知识来源于生 活,服务于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创造条件,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为学生刨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境,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如教“数据的分析”时,让学生了解家庭经济收支情况,明确生活质量的提高,依赖于数学。又如教“正、负数”的数学,在活期存折上体现得很明了,存为“十”,支为“一”,从而激发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思考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总之,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只有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学习活动,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从根本上改善数学课的枯燥乏味的负面作用,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感受到其乐融融,从而达到“有趣的数学”、“快乐乐学”的最佳境界。

第三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带有浓厚感情色彩的心理活动,只要对某个事物有兴趣,就会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的热情,学习不致于成为沉重的负担。但兴趣不是天生的,它是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结果。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设计特定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进入这种情景,才能激发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在教学二年级教材《井底的小青蛙》这一课时,我运用电脑多媒体播放了一段动画:在一个美丽的大树林里,有只小青蛙住在一口水井里,成天嚷着说我的家比天还大。看了动画以后,学生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于是我就引导:“小青蛙的家真的比天还大吗?后来会发生什么事呢?让我们沿着树林的小路去青蛙家看看吧!”有了兴趣这位好老师,学生学习起来就投入多了。

我在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课堂上教师要是能用生动的形式将所要学的知识技能装扮起来,制造轻松的氛围、创设富有情趣的音乐情境,就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带着浓郁的求知欲走进课堂。

第四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江南美人

柏拉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而兴趣是一种积极作用的情绪,它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和情感相联系,总是在一定的情感中产生。所以,我特别注重在引入新课的时候,运用多媒体课件播出适合本课的重点场景或音乐。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受,催发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调动学生对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例如,我在讲《三国鼎立》这一课的时候播放了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和场景,学生看着在滚滚长江背景下一个个动感飞出的历史人物,听着气势恢弘的《滚滚长江东逝水》的歌曲,立刻就被带进了三足鼎立,战火纷争的年代。

第五篇:创设生活化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创设生活化情境,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生活化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生活为素材,创设一种模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现实的情境中学习。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数学教学就应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数学走进他们的生活,使之产生亲近感,把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变的具体、生动,从而诱发学生的内在知识潜能,使学生主动地动手、动口、动脑,想办法来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以达到对自我生活、心理需要的满足,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数学能力。

1、创设“生活化”学习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数学贴近生活。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必须有充分的课前准备,真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尽可能让学生在课堂上看看、摸摸、拼拼、涂涂、量量,在“生活化”的动手操作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新知识。例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引导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时。我用两个一样的透明杯子盛了同样多的水,并请一位同学做上记号,先往一个杯子放进一个石块,然后分别演示把石块取出来,再放进去,让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这是什么原

因呢?引导学生说出因为石块放进水里了,石块占了空间,所以水会上升。然后,我在往另一个杯子里放入一个大石块,这时杯子里的水一下子溢了出来,有的同学“呀”的一声惊叫,我抓住时机问:和刚才的实验相比,你又发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进而引导学生归纳出体积的概念。这样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捕捉“生活现象”,学习数学知识

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关键是教师是否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寻找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时,我在课前就让学生搜集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物品;动手制做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上课时,学生拿出了各种各样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品,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特点时,同学们很容易地找到:长方体或正方体有6个面;长方体相对的面一样大,正方体6个面一样大,长方体和正方体有8个顶点等。在准备的过程中,学生已经直观感知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些特征,教师只要稍加引导学生便能找出出它们的特征,同时,学生感受到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在生活中广泛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所以,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让数学贴近生活;要尽量地去创设一些生活情境,从中引出数学问题,并以此让学生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真正的学到知识。

3、借助“生活经验”,思考数学问题。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不可少的工具。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生活经验是否丰富,将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注重联系学生实际,借助他们头脑中已经积累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去学会思考数学问题,从而强化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在通过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4、以“生活实践”,解决数学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实践与综合运用将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知数学问题,学会从生活实践中解决数学问题,让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在教学数学广角烙饼时,我让他们在家观察妈妈平时是怎样做的,既容易学会知识又增长了他们的生活的经验。这样,让学生养成留心身边事物,有意识的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并自觉的把所学习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联系。这对于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和增强学习的积极性都十分的重要。

总之,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更不能脱离生活。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来帮助学生学习,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运用数学,在实际生活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5则范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