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 新人教版
编辑:星海浩瀚 识别码:24-841591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2-20 19:07:26 来源:网络

第一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 新人教版

第13课 音乐巨人贝多芬

一、教材分析:《音乐巨人贝多芬》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章。该单元所选的文章都是描写历史人物的感人故事。探寻他们的足迹,学习他们的精神,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于贝多芬的故事,初一的学生有所了解,但其了解是浅显的,模糊的。这篇文章以细腻的笔法,形象的描写了这位音乐巨人独特的个性和精神。走近他,了解他,学习他,是一次震撼人心的精神之旅。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内容,培养搜索信息的能力; 2.学习运用勾勒外貌和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

3.学习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精神,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学法指导:

1、速阅读的方法:不出声、不回读、不指读、不唇读,搜索重要信息;

2、读写结合法:读是基础,是吸收;写是表达,是创造。

3、自主探究法:小组间的讨论和评价。

四、教学过程:

(一)音乐激思,遥看大师:

播放贝多芬的作品《命运交响曲》,要求学生闭上眼睛沉思遐想。追问:听这曲子你想到了什么?这首曲子的名字是什么?你印象中的贝多芬是怎样的?刚才我们与大师贝多芬进行了一次心灵的交流,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音乐巨人贝多芬》,看看这个被称为扼住命运咽喉的人,在生活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说明:音乐是宇宙通用的语言,通过听,激发学生想象和阅读的兴趣,自然的导入课文,拉近了文本与学生的距离。

(二)整体感知,走近大师

1、快速阅读课文,读完四人一组讨论,交流。客人是怎样访问贝多芬的,其间主要写了几件事?

2、再谈对贝多芬的认识。

说明: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这一环节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三)局部品味,触摸、评价大师

刚才我们初步了解了音乐大师贝多芬,现在我们再由外表到内心对贝多芬进行更深入细致的了解。

1、划出描写贝多芬外貌的句子,抓住关键词语说说这些反映了贝多芬怎样的个性?

2、这些描写是按照什么次序来写的?明确:由整体到局部,局部(由上到下)

3、贝多芬的哪些语言触动了你的灵魂,请谈谈你的感受。在20节、22节、24节、27节等处

4、再请学生谈谈:你眼中的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

让学生各抒己见,结合课文和自己旧有的知识来谈。明确: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

说明: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

(四)拓展延伸,摹写“小我”

1、从这篇文章中,你认为要写好一个人物必须注意那几点?

明确:要通过多种描写刻画人物,外貌描写(与众不同之处,以形传神,忌脸谱化)语言描写(符合人物的身份、个性)

2、写作:《猜猜他是谁》为题,写一个班内人物,重点通过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写出该人物独特的个性。交流。

说明:读书贵在能入能出,借鉴模仿是写作的基础,通过写能进一步感悟领会本文描写人物的精妙。(5)回顾课文,与大师平等对话

再次聆听《命运交响曲》,边听边写《贝多芬,我想对你说》,写出一两句有独特见解的话。相互交流。说明:以音乐为背景,加以评论,便于学生创造性的阅读,拓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板书设计:

衣着 整体

头发 蓬乱 上

形 外貌 头部 眼睛 深邃 局部 嘴 紧闭 下

神 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说明:此板书重点突出,条理清晰,一目了然。

总体评价:此教案注重学法的培养,使学生在与大师的对话中,自主探究。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能力,而且潜移默化的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精神。

第二篇:七年级语文下册 13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 新人教

音乐巨人贝多芬

教学目标

1.查字典,看注释,读准每一个字的音,掌握重点词语。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

3.学习运用勾勒外貌和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

4.学习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培养学生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教学重难点

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学习运用勾勒外貌和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课前准备

查字典,看注释,熟读课文,并查阅贝多芬的有关资料。

第一课时

一.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

听一段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让学生回答曲名、作者。

问:你从交响曲中听到了什么?(乐曲奏出了与命运抗挣的最强音)

贝多芬的耳疾起于28岁的时候(1798年),自此至57岁(1827年)逝世,其间二十余年时光全是聋疾为祟的时期,然而大部分的作品却在这时期产生。站在演奏台上听不见听众掌声的时候,他仍是继续作曲,终于作出了最伟大的《第九交响曲》而搁笔,所以,贝多芬的伟大,决不只在于他是一个音乐家,他勇于直面人生的极度苦闷并将他的音乐融入与命运的不屈抗挣之中,他是心的英雄,他的音乐就是这英雄心的表现。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音乐巨人贝多芬》一文,看看耳聋后的贝多芬,这个被命运扼住咽喉的人,在生活中是怎样的形象?

2.教师范读课文

3.学生带着下列问题自由朗读,教师正音。

“客人”是怎样访问贝多芬的?其间写了哪几件事?

四人小组讨论,学生合作探究学习,明确:

“客人”来访——女佣开门——女佣介绍贝多芬的情况——参观贝多芬工作室——贝多芬下楼并开始和“客人”谈话——贝多芬和“客人”共进晚餐——贝多芬回忆往事

主要事件:“客人”参观贝多芬工作室,贝多芬和“客人”会面,贝多芬回忆他最后一次指挥机音乐会的情形。

二.研读与赏析

1.学生细读课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或是能触动心弦的句子,用笔画出来。四人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理解句子含义,然后全班讨论明确,教师适时点拨或补充。

a.“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是什么意思?

b.为什么贝多芬说“一棵树好比一个人好”?

c.“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脱出来。”应如何理解?

d.“请看一看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在那本书里流着一条大河,那条大河就是从贝多芬身上流出来的,并且加以引申开的。”应如何理解?

e.“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这里的‘永恒’是指什么?

f.“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2.我们理清了文章的脉络,理清了课文的思想内容,我们再一起认真听一听《命运交响曲》,结合课文,说说你从音乐中听到了什么?

明确:对不幸命运的抗挣。

3.你认为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

三.小结

贝多芬的伟大,决不仅在于他是一个音乐家。他有对于人生的大苦闷与精练的美丽的灵魂,他是心的英雄,他的音乐就是这英雄心的表现。

耳聋,对平常人是一部分世界的死亡,对音乐家是整个世界的死亡。整个世界死亡了,而贝多芬不曾死,并且他还重创那已经死亡的世界,重创音响的王国,不但为他自己,而且为着人类。这样一种超生的创造力,只要自然界里那种无名的原始的力可以相比。

四 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一二题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进入了贝多芬的内心世界,初步了解了贝多芬,却仍对他“对面不相识”,他的相貌如何?文中怎样刻画的?

二.研读课文

1.学生速读课文,找出描写贝多芬相貌的段落,指导学生朗读。

2.学生精读6、7、8、9段,勾画出关于贝多芬外貌的句子,并说说这些描写反映了贝多芬怎样的内心世界。

讨论明确:

两肩极宽——能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命运的担子。

衣服陈旧不整洁,衣服后面脱着失效的助听器——-浪漫不拘小节,典型的艺术家性格。

有力的大手——弹奏出世界最美妙、最动听的音乐不朽之作。

外貌描写(神情、脸、头发、鼻子、嘴)——是一位刚毅、顽强、善良、执着的人,透出坚韧无比的生的意志。

三.体验与反思

1.学生朗读6、7、8、9段

2.教师点拨:描写人物外貌的要旨——抓住最能反映人物个性的外貌特征重笔刻画,要做到以形传神,切忌面面俱到,切忌脸谱化。

3.学以致用:用学到的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作5分钟人物速写,所刻画的人物均是同班同学,不说出姓名。然后,全班交流,由大家根据所写的外貌来判断是谁,最后学生互评,论其写法的得失。

4.小组讨论:站在“客人”的角度,谈谈这次访问的收获。

5.再次聆听《命运交响曲》,并听莫扎特和贝多芬的音乐有什么不同?

明确;莫扎特的音乐是感觉的艺术,贝多芬的音乐是灵魂的声音。

四 作业

a.听贝多芬其他名曲,提高艺术修养。

b.将外貌速写整理出来,写在作文本上。

c.课外阅读《约翰.克利斯多夫》。【教学反思】

第三篇:七年级语文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

13《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清脉络,把握文章内容

2、学习运用肖像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朗读探究质疑问难。

2、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走进巨人的心灵世界,体会伟大音乐家的人格魅力。

2、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顽强乐观的人生态度。教学重、难点

1、重点:①体会伟大音乐家的人格魅力

②学习运用肖像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2、难点:理解文中几个难句的含义。教学方式:自主

合作

探究

课前准备:

1、查字典,看注释,熟读课文,并查阅贝多芬的有关资料

2、录音机、磁带《命运交响曲》、贝多芬图像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1、熟读课文,检查字词、释义。

2、理清本文线索,概括文中的主要事件。

3、用女佣的口吻介绍那天发生的事。

第二课时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交流资料,导入本课学习重点:认识贝多芬,体会他伟大的人格魅力;学习运用肖像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二、自主学习,探究形象

1、跳读全文,勾画文中关于贝多芬外貌描写的句子,说说这些描写反映了贝多芬怎样的内心世界?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出示贝多芬画像,进行外貌对比,概括描写人物外貌的要旨:要以形传神。

2、在熟读文章的基础上,用几句话概括文中贝多芬的形象。(结合学生发言教师板书形象)

三、合作探究,研读赏析

1、精读课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或感受深刻的句子。小组讨论:①互相帮助、理解句子含义

②各小组之间互相质疑

③交流感受深刻的句子

教师:适时点拨释义,并加以提炼补充,师生合作完成板书:

与不幸命运抗争的心理历程:苦闷、绝望——不甘——抗争——超越——领悟。小结:研讨学习的经验:联系背景理解句子含义。

2、师生共同为本文重拟标题,将全文思想加以最高程度的提炼,并将板书补充完成。

四、体验反思、结束全文

1、站在“客人”的角度,谈谈这次访问的收获。

2、聆听《命运交响曲》深切感悟。

五、应用反馈,拓展延伸

1、完成研讨练习二

2、像贝多芬这样“扼住命运的咽喉的人”很多,结合自己的阅读和生活见闻,再举出一些例子来,并简要介绍他们的事迹。

板书设计

13音乐巨人贝多芬

何为

形象:独立而骄傲

沉郁而坚强

严肃而善良

热爱自然

献身音乐 心理历程:苦闷绝望——不甘——抗争——超越——领悟 主旨:顽强意志

执著追求

献身精神

第四篇:七年级语文下册 13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案例 新人教

音乐巨人贝多芬

一、教学目标:

⑴ 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注重疑问难与互相切磋;

⑵ 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顽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⑶ 阅读方法上,以抓要点精读为重点:内容理解上,以深人人物内心世界为主;写作学习上,以人物外貌描写训练为主。

二、教学重点:

⑴ 是体会伟大音乐家的人格魅力;

⑵ 是学习文章描写人物外貌的技法;

⑶ 学会怎样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困难或不幸;

三、课前准备:

罗曼·罗兰曾说:“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 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对于这样一位距今百余年的伟人,学生知之甚少。他的音乐,学生有听过,但不知道那就是贝多芬的音乐!所以课前布置学生通过多种媒体去查阅有关贝多芬的资料,初步了解贝多芬的生平经历及其代表作;学会如何抗拒痛苦,如何与痛苦共舞,去面对痛苦,甚至是学会享受痛苦,树立一个健康的生活态度。

查阅有关贝多芬的资料,搜索汇编成册,在阅读这些资料后,做好好词好句摘抄。熟读资料《英雄主义的“乐圣”(贝多芬的生平)》,初步感受人生在世,不幸和灾难可能不期而至,我们要做好心理准备。与其担惊受怕,不如勇敢面对。就像贝多芬在苦难面前毫不退缩,发出了“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屈服!”的呐喊!

四、教学思路:

按照教材“教学建议”,我从四个教学环节入手:

⑴ 创设情境,情感酝酿;

⑵ 整体感知,熟悉内容;

⑶ 探讨质疑,深入理解;

⑷ 揣摩词语,培养语感;

⑸ 拓展阅读,写读后感来设计这篇课文的。

文章不是无情物。一篇为人称道的好文章,往往渗透着作者真挚浓厚的感情。很多人写作,主要是心灵受到了某种情感的冲击,例如遭遇到突如其来的打击,失去了最亲爱的教学课件

朋友,盼来了苦苦等待的成功,得到了最渴望的回报,愤怒、悲伤、喜悦、激动等等感情自然就会流于笔端。像这样“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文章,才可能具有震撼读者心灵的力量。我们作文的时候,应该尽量挖掘、捕捉这样动情的一瞬间。诚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生活就是这样平凡。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我们生活在一个改革开放的时代,周围的事物在日新月异地变化,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广泛。只要我们不闭目塞听,细心观察,用心感受,总会有让我们动情的东西。那些事情看起来都很平常,却非常动人,就是因为作者抓住了令人感动的瞬间。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间不是没有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这话是非常有道理的。因此,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他们能写出来的东西,相信你也一定能写出来!熟悉的东西,是我们写作时大脑里现有的“存货”,但光把这些拿出来还是不够的。写作还是一种主观情感的抒发,是一种个性化的精神劳动。因此我们不仅要写最熟悉的东西,而且要写那些打动过我们心灵的东西。心灵,只有经历过颠簸与震荡才能成熟;文章,只有渗透着泪与笑才会获得真的生命!

五、教学手段

⑴ 朗读教学法。本文为一篇美文,语言朴实感人,作为感知,感悟文章内容与风采的朗读形式是多样的,如教师配乐朗读、听录音、学生齐读、散读等。

⑵ 研讨点拨法。课堂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比如选用语言实例赏析,体会关键词语的妙处,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教师在疑难处给予指导点拨。

六、教学用具

多媒体CAI课件《音乐巨人贝多芬》、音乐贝多芬《命运》、《欢乐颂》、齐秦《贝多芬听不见自己的歌》、传记《英雄主义的“乐圣”(贝多芬的生平)》阅读资料。

七、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案例实录〗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播放齐秦的音乐《贝多芬听不见自己的歌》,展示课件文本:“贝多芬听不见自己的歌,他用他的心写歌!贝多芬听不见自己的歌,他依然唱出他的喜怒哀乐!贝多芬听不见自己的歌,我想听歌不一定要用耳朵;贝多芬听不见自己的歌,他的心情藉着音乐平和。贝多芬听不见自己的歌,贝多芬听不见自己的歌,你听不听得见我的歌,你听不听得见我的歌……”今天,我们就随何为一起,共同来体验贝多芬的心路历程。(板书课题与作者)

二、介绍贝多芬及其代表作品

学生交流自己通过互联网查找的资料,初步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课件展示贝多芬的画像和贝多芬平主要事迹:1770年12月26日出生于徳国的波恩一个贫民家中,父亲是位歌手,母亲在家操持家务,常帮人洗衣服添补家用。四岁在父亲的地狱式的训练下学钢琴和小提琴;8岁开个人音乐会;十二岁就担负起家庭的重担;二十二岁来到维也纳学习深造,师从海顿等伟大音乐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很快超越了这些老师;二十六岁患耳病、四十六岁失聪;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1827年3月26日在极其痛苦中病逝于维也纳。

主要代表作有:《悲怆》钢琴奏鸣曲;《月光》钢琴奏鸣曲(1801年);《英雄》第三交响曲(1804年);《热情》钢琴奏鸣曲(1804年);《命运》第五交响曲(1805~1808年);《艾格蒙特》序曲(1810年);《欢乐颂》第九交响曲(1

教学课件

819~1824年)。

教师: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作品的创作年代透露出什么信息?

生:贝多芬26岁(1796年)开始耳聋,然而大部分的杰出作品却在这时期产生。

教师补充:对此,你们有何感想?

生:他得克服无数我们无法想象的困难,才能创作出如此丰富、精彩的音乐巨著!我觉得他很坚强!(板书:坚强)

生(倪爱雪):贝多芬听不见自己的歌,他依然唱出他的喜怒哀乐!因为他在用他的心写歌!

生(张蒋):我同情贝多芬,因为26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他却听不见自己写的歌,我觉得他很可怜!

师补充:这就像一位母亲见不到自己的小孩,真痛苦!

师:展示课件,简介作者何为。“何为,原名何敬业,1922年生于浙江定海,历任报纸记者、刊物编辑和电影文学编辑,1937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写过诗歌、小说和散文,1956年后主要从事散文的创作,著有《第二次考试》《织锦集》《临窗集》等散文集。

何为的散文,善于抓住生活中的典型事件进行深入的开掘,同时注意人物和故事的生动性,有较精巧的构思和深远的意境,语言简洁优美。”

三、感知内容,理清文脉

师:一般的作家写贝多芬,大都喜欢表现贝多芬是个“音乐巨人”,称他为英雄主义的“乐圣”,但作者何为却与众不同,他笔下的贝多芬不仅是一个巨人,更是一个凡人!他将贝多芬还原成一个有喜怒哀乐的普通人,独特的视角来写一位伟人的写作手法,不妨指导学生来认真学习,进而借鉴来写作。(板书:英雄主义的“乐圣”)请大家在文中找出贝多芬也是个凡人的语句,也有和我们凡夫俗子一样的烦恼与痛苦。提示:上单元《成长的烦恼》综合性学习,我们曾作过调查,发现烦恼大都来自“家庭、同学交往、经济、生理、社会”等方面。我们也来说说贝多芬有什么烦恼?

生(高向向):命运加在贝多芬身上的不幸是将他的灵魂锁闭在磐石一样密不通风的“耳聋”之中。这犹如一座不见天日的囚室,牢牢地困住了他。他的烦恼来自生理上的耳聋,因为耳朵对与这样一个伟大的音乐家来说非常重要,失去了听觉就像失去了生命一样,他就再也不能创造出好的音乐了。

生(张蒋):“什么?又怎么了?”他大声说。接下去倒像在自言自语:“倒霉,今天!哦,今天我碰到的是那些孩子,嘲笑我,捉弄我,模仿我的样子。”女佣向客人指了指。贝多芬说:“谁?那是谁?”他又粗着嗓子喊道:“你们说的声音大些,我是个聋子。”他的烦恼也是因耳聋而引起的社会上的孩子、成人们嘲笑他的生理缺陷。因此,他认为人们都看不起他,性格才会变得暴躁。(教师板书:暴躁)

生(季锡权):“演奏告终,全场掌声雷动。贝多芬什么也听不见,很久很久背身站在指挥台上,直到一个女孩拉着他的手向观众答谢时,他才缓缓地转过身来。原来他完全聋了!他永远不能担任指挥了!”“一个音乐家最大的悲剧是丧失了听觉。”他的烦恼来自耳聋,耳聋是他天大的灾难!

生(蔡文坚):“可怜他几乎完全聋了,又常常不舒服,什么声音他都听不清楚,看着真教人难受。还有他那个流氓一样的侄子,一天到晚来麻烦他。”我觉得还来自家庭,他最爱的也是他唯一的侄子伤他的心!

生(高向向):“人家都当我是个厌世者,你们怎么会想到这个!在这里我孤零零地

教学课件

坐着,写我的音符我将永远听不见音乐,但是在我心里发出的回响,比任何乐器上演奏的都美。”

“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他的烦恼是孤独,是因为世人误解了他!

师:人们不了解他,以为贝多芬是个厌世者,其实他热爱生命,更热爱他的音乐!在阅读材料里,有这样一句贝多芬的名言:“在患难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杀的,除了艺术以外也是道德。”因此贝多芬也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因为“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罗曼•罗兰”(再次展示课件)

师:失聪,对普通人来说,是一部分世界的死灭,而对音乐家来说,是整个世界的死灭。那么,面对厄运的沉重打击,贝多芬表现出了怎样的精神呢?谈谈你对贝多芬的认识。请速读课文,结合文中语句以及课外搜集的资料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生(钱思彬):我觉得他很勤奋、很刻苦,也很懂事。四岁学在父亲的地狱式的训练下学钢琴和小提琴;8岁开个人音乐会;十二岁就担负起家庭的重担。

师:的确如此,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这是这样的厄运才造就了伟大的贝多芬!

生(张蒋):我觉得他很坚强,很伟大,他的身上有这么多烦恼、痛苦,换成其他人早就死一千次了!他努力克服耳聋的困难,创作了如此多的歌曲,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屈服!”(板书:伟大坚强)

生(周志纯):我觉得他意志坚强,性格乐观,坚持到底,对音乐的狂热,克服重重困难,把命运牢牢把握在自己的手中,才使他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板书:意志坚强,性格乐观)

师:著名的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这样评价贝多芬,展示课件:“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要求学生齐读)

师:厄运加在他身上,贝多芬依然唱出他的喜怒哀乐!他是坚强、伟大,意志坚强,性格乐观的人,尽管他性格孤独,暴躁,他仍不失为是音乐巨人,是乐圣!如果用语言文字将这种性格与精神传达给读者,作者是采用怎样的人物描写方法的,请结合文中语句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提示:人物描写有哪些方法?

生(黄思思):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这五种。

生(杨增湖):他又粗着嗓子喊道:“你们说的声音大些,我是个聋子。”这句话用了语言描写,写出了贝多芬性格暴躁,但也很真诚坦白。

生(黄婷婷):他喃喃地如同独语:“我的好灵魂!人家都当我是个厌世者,你们怎么会想到这个!在这里我孤零零地坐着,写我的音符我将永远听不见音乐,但是在我心里发出的回响,比任何乐器上演奏的都美。我有时不免叹息,我真软弱……一个音乐家最大的悲剧是丧失了听觉。”这句话用了语言描写,写出了贝多芬很真诚坦白,他敢于承认自己的软弱与孤独。

生(陈雅特):贝多芬戴上眼镜,专注地凝视了一会儿:“好,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他说,虽然严肃,但脸上浮现出善良的微笑,“你们很勇敢……可是你们不容易了解我,也很难使我听懂你们的话。过来坐在我旁边,你们知道我听不见的。”也可以看出贝多芬的真诚坦白,还可以看出他的善良,虽然第二节中写道“他谁都不肯接见”,但是他还是接见了这些想了解自己真实的好灵魂的客人们,还留他们在屋子里吃简单的晚餐。

生(夏昌勉):他无视屋内的人,一直走向那只巨熊一样蹲伏着的大钢琴旁边,习惯地坐下来,拿起一枝笔。人们可以看见他那只有力的大手。这句话用动作描写,写出了贝多芬

教学课件

对于音乐的狂热,他只关心自己的心爱的音乐。

生(周志纯):火一样蓬勃的头发,盖在他的头上,好像有生以来从未梳过。这句话用了外貌描写,也写出了贝多芬对于音乐的狂热,他不关心自己的打扮,他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音乐上。

生(杨晨旭):贝多芬对客人大声地说:“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这句话用了语言描写,写出音乐是贝多芬的生命。表现了他对生命的热爱。

生(高向向):他接着说:“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这句话用了语言描写,表现了他与命运作殊死搏斗,写出他的坚强。

生(倪爱雪):贝多芬激动而又沉郁的情绪深深感染了来访者,客人不停地记下来。这句话用了外貌描写,写出了贝多芬的真诚坦白让客人感动不已。

四、合作探究,精心赏析

1、进一步探讨,合作探究,学生间可质疑,也可向老师质疑。老师也可提出疑问,要求学生解答。

2、精心赏析,体味语言的精妙。

师:展示课件

⑴ “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是什么意思?

⑵ 为什么贝多芬说“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⑶ “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⑷ “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这里的“永恒”指的是什么?

⑸ “请看一看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在那本大书里流着一条大河,那条大河就是从贝多芬身上流出来,并且加以引申开的。”这句话应如何理解?

⑹ “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共同解决上述六个疑难问题,这些语句其实在前面一环节中学生已经涉及,在此处进行深入的挖掘,能更好地理解贝多芬的性格,感受他高尚的人格。

3、说说学了这篇文章后,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说得很精彩,纷纷表示学习伟人贝多芬的精神和品格上超凡脱俗,良好的习惯和治学方法。比如有同学说“贝多芬在音乐上所取得的惊人的成就,并非是一种天生的超人的力量,而是靠他自己滴水穿石的顽强精神所取得的”;“成名后的钢琴家贝多芬,仍像小学生一样在顽强的学习,努力地提高他钢琴演奏的技巧。他不断地超越自己,在他心里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五、家庭作业(选做题)

1、把今天所读的文章讲给别人听。

2、摘录课文与课外阅读中值得你铭记的句子,抄下来,作为你的座右铭。

教学课件

第五篇:七年级语文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2[人教版]

《音乐巨人贝多芬》(闵集中学 董德喜)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体会本文肖像描写的方法,学习运用肖像描写突出人物性格特点的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贝多芬和作品;阅读时,注重以人物肖像描写训练为主;通过反复朗读揣摩人物形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贝多芬的痛苦,学习他与不幸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培养坚强乐观的人生观。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脉络,学习外貌和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教学难点:

理解贝多芬“心里的音乐”;理解贝多芬语言的含义。

课前准备:

查字典,看注释,熟读课文。并查阅贝多芬的有关资料。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互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听一段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让学生回答曲名、作者。

问:你从交响曲中听到了什么?(我听到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心路历程:苦闷——绝望——不屈——抗争„„)

贝多芬的耳疾起于28岁的时候(1798年),自此至57岁(1827年)逝世,其间二十余年时光全是聋疾为祟的时期,然而大部分的作品却在这时期产生。站在演奏台上听不见听众掌声的时候,他仍是继续作曲,终于作出了最伟大的《第九交响曲》而搁笔,所以,贝多芬的伟大,决不只在于他是一个音乐家,他勇于直面人生的极度苦闷并将他的音乐融入与命运的不屈抗挣之中,他是心的英雄,他的音乐就是这英雄心的表现。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音乐巨人贝多芬》一文,看看耳聋后的贝多芬,这个被命运扼住咽喉的人,在生活中是怎样的形象?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教师正音。

3、四人小组讨论,学生合作探究学习(1)、“客人”是怎样访问贝多芬的?其间写了哪几件事?

明确:“客人”来访——女佣开门——女佣介绍贝多芬的情况——参观贝多芬工作室——贝多芬下楼并和“客人”谈话——贝多芬与“客人”共进晚餐——贝多芬回忆往事

主要事件:“客人”参观贝多芬工作室,贝多芬与“客人”会面,贝多芬回忆他最后一次指挥音乐的情形。

(2)、勾画关于贝多芬的描写的句子,并说说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

(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

三、合作探究,品读赏析 :

(一)、品读赏析不同视角塑造人物形象

1、女佣眼中的贝多芬:

本文所写的内容并不复杂,但作者的高妙之处在于:通过不同的视角来塑造人物形象。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女佣眼中的贝多芬。书中哪些语句谈到贝多芬的哪些情况? ——需要孤独和安静,生活基本能独立自理,不拘小节。

2、客人眼中的贝多芬:

作为初次拜访的客人,贝多芬的外貌会首先映入客人眼帘。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客人眼中贝多芬的形象。请找出对贝多芬外貌描写的语句。(1)、学生精读6——9段,找出关于贝多芬外貌的句子,说说这些描写反映了他怎样的内心世界。

找出后,让一生读第9段,其他学生看投影的贝多芬画像,揣摩这些描写的作用。

讨论明确:

两肩极宽——能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命运的担子。

衣服陈旧不整洁,衣服后面脱着失效的助听器——浪漫不拘小节,典型的艺术家性格。

外貌描写:(神情、脸、头发、鼻子、嘴)——是一位具有刚毅、顽强、善良、执着的人,透出坚强无比的意志。

这几段描写抓住了最能反映贝多芬个性的外貌特征重笔刻画,以形传神;外貌描写还加上提示性格特点的语言;进行外貌描写时使用修辞,如比喻、夸张,以其更好地表现人物性格。两处描写,一是远处,一是近处,也就是先概括后具体、逐渐描绘了贝多芬的形象。

作用:为下文更好地写贝多芬的生活和内心世界作了铺垫。

(2)、教师点拨:描写人物外貌的要旨——抓住最能反映人物个性的外貌特征重笔刻画,要做到以形传神,切忌面面俱到,切忌脸谱化。

(3)、学以致用:用学到的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作5分钟人物速写,所刻画的人物均是同班同学,不说出姓名。然后,全班交流,由大家根据所写的外貌来判断是谁,最后学生互评,论其写法的得失。

(二)、学生细读课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或者是触动心弦的句子。四个人合作讨论、理解、然后明确,师适时点拨与补充。

1、“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抓老狮子的毛”是什么意思?

2、为什么贝多芬说:“一棵树也比一个人好”?

3、“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脱出来。”你如何理解。

4、“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这里的永恒是指什么?

5、“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以上问题仅供参考。课堂中还出现其他问题恰当处理。

四、体验与反思:

1、读了这篇课文,我们在感受到贝多芬的坚强的生命意志的同时,也看到了一个作为平凡人的贝多芬,试说说贝多芬的平凡之处。

贝多芬有着和常人一样的喜怒哀乐,他也会像常人一样孤独、苦闷、烦躁、甚至绝望。当有人来拜访他,并希望了解他时,他会感动得流泪;当无端被打扰时,他一样会表现出不耐烦。面对耳聋的打击,他也不免叹息,感到软弱。

2、仿写阅读,说评价的话。

仿照范例,给贝多芬的事迹和精神,写一段评价性的话。

从不幸的谷底到艺术的巅峰,也许你的生命本身就是一次绝美的舞蹈,于无声处,展现生命的蓬勃,在手臂间勾勒人性的高洁,一个朴素女子为我们呈现华丽的奇迹,心灵的震撼不需要语言,你在我们眼中是最美。

3、听《命运交响曲》,结合课文内容,你从一代音乐大师的身上学到什么,得到什么启示?

总结:通过本文的学习,了解到贝多芬在失去听力以后,与生命顽强的斗争,创造了音乐的辉煌,因此,我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学习他这种精神,做生活的强者。

4、像贝多芬这样“扼住命运咽喉的人”很多,结合自己的阅读和生活见闻,再举出一些例子来,并简要介绍他们的事迹。

海伦·凯勒:美国著名女作家。一岁半时突患急性脑充血病,连日的高烧夺去了她的视觉和听觉,从此,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深渊。1887年3月3日,对海伦来说是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这天,家里为她请来了一位教师——安妮·莎莉文。安妮教会她写字、手语。然而,一个人在无声、无光的世界里,要想与他人进行有声语言的交流几乎不可能,但是,海伦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夜以继日地刻苦学习,从未放弃努力。

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苏联作家。出生在乌克兰一个贫困的工人家庭,11岁便开始当童工。1919年加入共青团,随即参加国内战争。1923年到1924年担任乌克兰边境地区共青团的领导工作,1924年加入共产党。由于他长期参加艰苦斗争,健康受到严重损害,到1927年,健康情况急剧恶化,但他毫不屈服,以惊人的毅力同病魔作斗争。同年底,他着手创作一篇关于科托夫斯基师团的“历史抒情英雄故事”(即《暴风雨所诞生的》)。不幸的是,唯一一份手稿在寄给朋友们审读时被邮局弄丢了。这一残酷的打击并没有挫败他的坚强意志,反而使他更加顽强地同疾病作斗争。

1929年,他全身瘫痪,双目失明。1930年,他用自己的战斗经历作素材,以顽强的意志开始创作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说获得了巨大成功,受到同时代人的真诚而热烈的称赞。1934年,奥斯特洛夫斯基被吸收为苏联作家协会会员。1935年底,苏联政府授予他列宁勋章,以表彰他在文学方面的创造性劳动和卓越的贡献。1936年12月22日,由于重病复发,奥斯特洛夫斯基在莫斯科逝世。

阿炳(1893-1950):原名华彦钧,民间音乐家,江苏无锡人。在他34那年,双目相继失明,因生活所迫,流浪街头,卖艺为生。1950年夏,中央音乐学院杨荫浏、曹安和教授专程来无锡为阿炳演奏录音,此时阿炳已完全荒弃音乐达三年之久,经过三天的练习,分两次录音,共留下《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三首二胡作品和《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三首琵琶作品。后《二泉映月》、《大浪淘沙》获二十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奖。

5、如果你遇到像贝多芬这样的命运,你会怎样面对呢?

附板书:

音乐巨人贝多芬 何为

外貌描写:

远处

近处:神情、脸、头发、鼻子、嘴

性格:刚毅、顽强、善良、执着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 新人教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