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班泥工教学活动中的常规培养
小班泥工教学活动中的常规培养
【摘要】:
泥工教学是我们幼儿园的一特色活动。这几年的泥工教学活动,我发现对于很多老师来说,我们常常重视的是结果,就是今天的东西做的像不像、美不美,而往往忽视了一个制作的过程。在开展了几年的泥工活动后,我切身感受到了活动常规的重要性。合理的常规为幼儿创造了一种有序的、和谐的生活,使他们在心情愉快的情境中自然地形成一种符合其身心发展水平的规则意识和规范行为,使遵守规则成为幼儿的自主行为,对小班幼儿来说,泥工活动常规的培养十分重要。它是幼儿顺利进行泥工活动的前提条件,孩子们只有养成了良好的泥工活动常规,才能保证泥工活动更好的开展,保证孩子们能够更好的获得知识。
【关键词】:泥工教学活动、常规培养、习惯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一直认为一个班的常规好不好,直接会影响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质量。如果常规没有建立好,教师在组织各环节活动中会因分散精力去维持秩序而影响活动的质量,幼儿也无法形成良好的习惯。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泥工活动中的常规培养,包括了倾听习惯的培养、制作习惯的培养、整理习惯的培养。
一、倾听习惯的培养所谓倾听就是仔细、认真地听他人说话,而且还要理解他人话语的意思。倾听习惯是幼儿活动中的基本常规,就幼儿学习和发展而言,倾听是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只有懂得倾听、乐于倾听并善于倾听的人,才能真正理解活动的内容。我们老师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老师在组织孩子进行集体教育活动时,有的孩子常常东张西望;老师提问时,不知道如何回答,甚至答非所问;更多的时候全班叽叽喳喳争着发言;老师提问时,话还没有说完,有的孩子就插进话来,打断老师的话,把话题扯得远远的……其实这都是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培养策略:
1、强化意识每次开展活动时,我都会用“谁的眼睛看老师,谁的耳朵听老师”等短句来提醒孩子们,并会及时表扬“你们看,他坐得多好啊,她坐得最神气!”还会及时教育孩子“安静听老师说,是对老师有礼貌的表现,老师喜欢仔细听老师说话的小朋友,有事情要举手说”等等诸如此类的话,目标只有一个:要孩子们能安静仔细倾听别人说话。
2、明确要求具体形象性是小班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幼儿往往从直观、具体的方面去辨别是非、理解事物。我们老师集体教育时每次活动要求都不一样,总是随机添加,甚至于我们自己都忘记了要求是什么,这导致孩子们很混乱,不明白我到底该怎么做?因此,老师应该在活动前对幼儿提出具体、合理、坚持一贯的要求。同时又由于小班幼儿的理解能力还不够成熟,不能完整详细的记清老师的要求,因此老师在对幼儿提出要求时要做到简单明了、具体反复。我给我们班的孩子们定的几个要求是:一要认真听别人说话,不管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同学发言,都要认真听好他说了些什么;二是不随便插嘴,有什么意见等别人说完以后你再举手发言;三是不要重复和别人一样的答案,想一想别的新答案。
3、鼓励表扬老师千万不要吝啬你地表扬,老师的表扬对孩子来说,是自我肯定的动力,是对自己才智充满自信心的动力,适时、巧妙地说出称赞的话,能使其坚持不懈。每次活动,我常常会说:“你的小耳朵真灵,这也被你听见了呀”“你真棒,听清楚了应老师的要求”“你真棒,你的想法和别人的不一样呢”“你能听出他说错了,可帮了他的大忙啦”……一句话,一个眼神的鼓励,孩子们都感受到了倾听带来的成功和喜悦。
二、制作习惯的培养如今幼儿园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尤其是小班幼儿,在家中多数是小皇帝、小公主,娇气、任性、自我服务意识不强、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常规习惯的意识较弱。如幼儿拿到橡皮泥和泥工板后,总是急于把橡皮泥打开,结果总会出现一些令人头疼的事:橡皮泥撒了一地,盖子弄破了,泥工板掉了不见了,几种颜色的橡皮泥混在一起了,小朋友忙于找东西椅子东倒西歪的……令老师手忙脚乱。因此建立良好的制作常规显得尤为迫切。
培养策略:
1、充分利用儿歌或短句。
在引导幼儿坐姿上,我们采取了很贴切的 “拍拍小手坐坐好”“谁的眼睛看老师”等短句,让孩子安静地坐在椅子上看老师的示范。
2、运用拟人化的语言形象的教会幼儿如何正确取放工具。
如告诉幼儿盒子里睡着许多的橡皮泥宝宝,要请他们出来时,要轻轻打开它们的棉被(盖子),要一个一个地请,不能全部倒出来。做的时候可千万不能把颜色不一样的橡皮泥宝宝混在一起,它们会不高兴的。做好后,要检查宝宝有没有睡好,再把他们的被子盖好。小班的幼儿年龄较小,在家家长称自己为宝宝,这里运用拟人化的语言,使幼儿很快地学会了正确取放橡皮泥,使老师在今后开展泥工活动中形成了良好的开端。
3、小红花奖励。
通过小朋友的比赛,比比谁做橡皮泥时能保持安静,不随便离开位子,对好的小朋友进行“红花” 奖励。榜样的作用的伟大的,表扬的作用是有效的。几次活动后,教室里乱哄哄的现象没有了,孩子们都能坐在小椅子上安安静静地制作东西。
三、整理习惯的培养。
陈鹤琴先生指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就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想的,就让他自己想。”孩子会做许多事情,但由于我们带的是小班的小朋友,刚开始时老师们总是事事亲为,把孩子庇护在自己的翅膀下。其实整理习惯应该从小班就开始重视。以前每次上完泥工课,教室里是一片狼藉:有些孩子的橡皮泥颜色全混在一起了;有些孩子没有把橡皮泥搓成大圆放好,以至于橡皮泥干了不可以用了;有的孩子总是把橡皮泥罐随便往柜子里一塞,结果下次活动时满教室地找橡皮泥(他自己也忘记放在哪儿);有的也是随手放在老师指定的柜子上,整个柜子上的橡皮泥罐东倒西歪的,由于盖子没盖好,橡皮泥撒了一地;泥工板随手丢进柜子里乱七八糟的;整个活动室都是孩子们制作时掉下的橡皮泥屑,全粘在地板上,偶尔还会有包装橡皮泥的塑料袋掉下……老师们往往要像打战一样收拾好一切。
培养策略:
及时整理操作材料这一活动要求应从小班开始培养,让孩子明白自己操作的材料要收拾好才能离开,这样既可以使自己养成良好的习惯,也方便了别人。如:做泥工时把橡皮泥放在规定的地方,不到处乱放;做好后每一个小朋友都要主动把橡皮泥搓成大汤圆宝宝放进盒子里盖好并把泥工板交给小组长;用过的垃圾要放在纸篓里;将桌椅摆放整齐;然后去洗手间洗手等。小班幼儿就像一张透明的白纸,什么也不会,需要我们老师从头开始,一点点示范、一遍遍地教。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整理习惯,我采取了以下这些方法:
1、照片标记法。
无论是对桌面的还是区域里的操作材料,活动结束时都要求将材料“回归原处”,为下一次活动提供方便、高效。小班我采用直观的孩子自己的照片来作为标记,使橡皮泥与摆放的位置相对应,孩子一看就明白。到了中班、大班,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和认知能力的提高,使用的标记范围就广多了,可以是数字标记、直接写上幼儿自己的姓名等。
2、游戏法。
收拾学习用品环节,往往是最容易出乱的时候。孩子玩了橡皮泥后容易乱扔、乱放,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作为老师应放手让幼儿自己学习逐步进行自我的管理。当幼儿在收拾橡皮泥时,我们就会玩“回家家”的游戏,“我是橡皮泥,我的家在XX”“怎么泥工板宝宝还没有回家呢?”通过这样反复的游戏,幼儿知道了自己的橡皮泥该送什么地方,加深了幼儿东西哪里拿,哪里放的常规习惯。
巴金曾说过:“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这一点也充分说明了常规教育的重要性。当然常规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在循序渐进中慢慢形成的,只要我们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地坚持常规培养,就一定能让我们的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孩子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就让我们在泥工教学活动中从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习惯开始,带领幼儿走进泥工世界;让幼儿感受泥工世界里的魔幻神奇,让幼儿自由自在的在泥工世界里畅游!
第二篇:小班泥工活动
小班泥工活动:小鱼游游
活动目标:
1.观察小鱼的外形,尝试用橡皮泥分泥、团、压扁、搓的技能制作小鱼。
2.体验泥工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橡皮泥、一次性纸盘(事先已经画好水草)、范作。
活动过程:
1.导入,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小朋友,今天 沈 老师请来了一位朋友,它会是谁呢?”
请幼儿猜谜语:没胳膊没腿,从来不离水。走路不用脚,摇头又摆尾。
2.出示范作,引导幼儿观察欣赏。
(1)引导幼儿发现小鱼的制作材料。
(2)引导幼儿观察小鱼的身体特牲。
3.探索制作方法。
“小朋友,你们猜猜,这么可爱的小鱼应该怎么做呢?”
小朋友相互交流、探索。
4.教师示范。
A.分泥:把橡皮泥分成三份,一份大的做身体,两份小的分别做小鱼的尾巴和装饰物。
B.采用搓圆、压扁的技能做小鱼的身体和尾巴,并把小鱼的身体和尾巴拼贴在一次性纸盘上。
C.搓长条、小圆点装饰小鱼。
5.播放制作小鱼步骤图的课件,帮助幼儿记忆制作小鱼的步骤。
6.幼儿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动手较快的孩子搓小圆做成水泡,丰富画面。
7.展示交流。
附儿歌:
橡皮泥,搓一搓,变长圆,压一压,变身体;搓一搓,变小圆,压一压,变尾巴;搓长条,搓小圆,拼出小鱼真可爱,送回池塘游啊游。
第三篇:小班泥工活动
小班泥工活动:做麻花
一、活动目标:培养宝宝搓、拧泥的技能
二、活动准备:彩色橡皮泥(红、黄、蓝、绿、巧克力色等);
一个盘子,泥工板,范例一盆麻花
三、活动过程:
1、教师头戴厨师帽:我是高级点心师,我做了世界上最好吃的点心,你们想看看吗?(出示范例麻花)你知道它的名字吗?(讨论)这么漂亮的麻花,宝宝想动手做一做吗?
2、操作:
A、取一红色橡皮泥,给它拉拉长,然后放板上搓搓长,搓成亮亮的细圆棒,再把它折过来两端靠在一起,折好后,双手持两端,轻轻拧一拧。这样一根麻花就做好了!然后,把它轻轻放入盆中。
B、取绿色橡皮泥(颜色由宝宝的喜爱自选,可以是单色,可以是双色)搓两根小圆棒,然后两根小棒放在一起,拧成麻花果。注意:每根圆棒的长短要一样,粗细要均匀,做出的麻花才漂亮。
3、宝宝操作并引导它边搓边念儿歌;
橡皮泥儿拉拉长,放在板上搓搓长。
搓成亮亮细圆棒,捏起两端轻轻拧。
小小棒儿变了样,变成麻花的模样。
展评:让宝宝说说盘里的哪根麻花最漂亮,一共有几根数一下。教师给予表扬鼓励。
提示:做好的麻花可以做多种游戏,如:“分果果”“请客”还可利用它来引导宝宝排序,数数分类比较等。
小班泥工活动:圆圆的汤圆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
活动二:泥工——圆圆的汤圆(李小红)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团的技能来塑造汤圆。(重点)
2、通过情境化的泥塑环境让幼儿对泥工活动感兴趣。活动准备:各色面泥、盘子 活动过程:
一、魔术魔术变变变
教师出示面泥,告诉幼儿:“今天,我们要变魔术,一起来念口诀:魔术魔术变变变!”教师手藏身后,团出汤圆。激发幼儿一试身手的兴趣。
二、幼儿学习团汤圆
1、幼儿自主“变”汤圆。
老师会变出汤圆,你们想变魔术吗?我们一人拿一块彩色面泥,自己变变,看谁能变出汤圆。
2、教师教幼儿团汤圆 团汤圆是有秘诀的——
(1)、从面泥妈妈身上分出一个面泥娃娃
(2)、边唱歌谣边团:“手心转呀转,团团团汤圆,我团的汤圆圆又圆,你团的汤圆圆不圆?”
622 更新时间:202_-3-12 16:46:02
(3)幼儿基本完成,大声回答:“圆!”由此体验团成汤圆带来的成功体验
三、幼儿练习团汤圆
1、教师边引导幼儿唱儿歌,边指导幼儿正确的团圆方法。
2、提醒幼儿团好一个汤圆就放到盘子里,比比谁团得多,团得圆
四、送汤圆去展览
幼儿将一盘盘汤圆送到邻居班,请他们参观,欣赏。最后将汤圆送到娃娃家。
幼儿园小班泥工教案: 做苹果
发布者:www.teniu.cc 作者:beibei 发布时间:202_-8-1 16:32:00 浏览:[504] 感谢beibei上传
一、教材分析
根据我自己的带班经验及小班幼儿的发展水平,我觉得小班幼儿处于小肌肉动作发展的敏感期,我设计的这个活动,让幼儿在捏一捏、玩一玩的过程中,充分感受不同的表情,同时也促进了幼儿的小机肉发展和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初步培养幼儿对泥工活动的喜爱,此活动中的材料——水果孩子们并不陌生,但是用油泥将水果做成漂亮的水果娃娃,孩子们可定会觉得非常好玩,非常有趣。
二、基于对教材的分析,我将本活动的目标定位于以下几点:
1、让幼儿在制作活动中感受眼睛嘴巴摆放的不同形态所形成的不同表情。
2、尝试用油腻在水果上粘贴,制作有表情的水果娃娃。
3、体验制作水果娃娃的乐趣。
此活动的重难点是用油泥做出不同的表情,即哭和笑两种表情。
三、根据活动目标,我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准备
1、环境方面:将活动室布置成“水果屋”的感觉,并和水果一起认识这些水果,使幼儿产生对水果的喜爱之情。
2、心理环境:给幼儿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使幼儿能够大胆尝试做出不同表情的水果娃娃。
3材料准备:几种常见的水果,(苹果、梨)、油泥、泥工板;
有哭和笑两种表情的水果娃娃;幼儿已有会玩油泥并将油泥搓成长条的经验。
四、做好准备后,我将活动设计为以下三个环节:
第一大环节,感受嘴巴、眼睛的不同形态与表情的关系
1、我首先出示两个大的水果娃娃
提出问题;咱们水果屋 呀,来了两个新朋友,你们看他是谁呀?为什么喜欢他 们吗?
2、问题:“这两个娃娃是什么样子的?”
3、请幼儿说说;笑起来时他的眼睛是什么洋的?嘴巴是什么样子的?请幼儿学个笑的样子给身边的小朋友看看。哭起来时眼睛是什么样子的?嘴巴是什么样子的?请幼儿学个笑的样子给身边的小朋友看看。
4、老师提出问题
小朋友,除了哭和笑以外还有什么表情?
孩子们可以根据已有的经验说出哭和笑以外的其他表情,老师可以用油泥随时调整新的表情。
第二大环节 :用油泥制做水果娃娃。
首先提问:“小朋友,水果娃娃的眼睛、嘴巴是用什么做的?”(鼓励幼儿说出是用油泥搓成长条作成的)
“当水果娃娃笑的时候,他的眼睛嘴巴应该怎么做?”并请个别幼儿来尝试。
“当水果娃娃哭的时候,他的眼睛嘴巴应该怎么做?并请个别幼儿来尝试。
孩子们自由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通过这个环节,幼儿已能够做出漂亮的水果娃娃,并体验到了制作过程的乐趣,孩子们有了成功的喜悦,接着进入活动的三大环节:分享交流
幼儿做好后,教师将作品展示出来并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水果是娃娃是什么表情?眼睛嘴巴是什么样子的?你还在水果上用油泥做了什么?你喜欢哪中表情的娃娃?为什么?(鼓励大胆表述,体验自己和同伴交流的乐趣。)
五、活动延伸:
此次活动结束后,我还会请幼儿用瓶子来代替水果,做出不同表情的瓶子娃娃 ;用及时贴代替油泥,做水果娃娃。
六、我觉得我整个活动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1、注重探索和尝试,让孩子在做作、学学、玩玩中体验学的乐趣,玩的艺术。
2、重点部分问题的解决 是在几个层层递进的提问中完成的。
3、整个活动注重趣味性、与幼儿参与的积极性,让孩子一直保持很高的兴趣。
小班泥工:棒棒糖
[日期:202_-09-16] 来源:丁蜀幼儿园 作者:许晶晶 [字体:大 中 小]
活动目标:
1.尝试学习用橡皮泥制作两种形状的棒棒糖:圆圆的和圆形扁的。
2.学习按照棒棒糖的形状进行分类摆放。
活动准备:
圆形和扁的棒棒糖实物,红、绿两种颜色的橡皮泥,小棒; 幼儿已有团圆橡皮泥的基础。
超市货架的摆放:
货架上有表示棒棒糖形状和颜色的图形标志,彩色圆形棒棒糖、彩色扁的棒棒糖,同色圆形棒棒糖、同色扁型棒棒糖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请来朱老师,对幼儿说:听说小四班有个小超市,我想买一些棒棒糖给我们班的小朋友,行吗?
师:你想买什么样的棒棒糖?
朱老师:你看,我带来了两种,我就要这样的。(出示两中棒棒糖的实物)
师:真不好意思,我们班没有这样的棒棒糖,不过我们可以照这个样子给你们做一些。请你们等一会来拿好吗?
2.尝试操作
师:我答应给他们的小朋友做棒棒糖了,现在我们就开始做好吗?
(1)请幼儿观察两种棒棒糖,说说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圆的和扁的)
(2)想想圆的棒棒糖是怎么做的?扁的呢?(让幼儿自己说说用什么办法制作)
(3)请幼儿开始制作。
提醒幼儿不要把小棒对着自己的面部和别人,并学着给棒棒糖插上小棒(4)教师巡回指导。
3.给棒棒糖分类
(1)师:我们做了这么多漂亮的棒棒糖,现在我们把棒棒糖放到我们的小超市,等一会老师会来拿,我们不能乱放,要根据棒棒糖的颜色和形状放好。请小朋友看清楚货架上的标志,根据标志放好。
(2)请幼儿根据棒棒糖的形状和颜色对应货架上的标志分类放好。(3)老师来拿棒棒糖,小朋友根据老师要的要求给老师拿棒棒糖
4.活动结束,教师评价。小班艺术教案:小小饼干师
202_-06-24 11:19:16 作者: 来源: 网友评论 0 条
活动目标:
1、学习利用模具刻印的技能,尝试创意地装饰各种“饼干”。
2、能按形状标记(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将制作的饼干进行分类。
3、体验活动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彩色面粉、泥工板、各种刻印模具(放泥工的圆形盒子、牙膏盒剪成的方形小框、扑克牌折成的小三角形等)。
2、牙签、粗细不同的吸管、一次性筷子等辅助材料。
3、教师装饰好的“饼干”范例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跟随录像《智慧树》里的《饼干歌》边唱边跳。
“饼干饼干圆圆,我最喜欢吃饼干。”
“饼干饼干甜甜,我会自己做饼干。”
“揉一揉,团一团,啪——啪——啪——”
“饼干饼干,圆又圆,”
“饼干饼干圆圆,放进热热的烤箱。”
“饼干饼干甜甜,滴答滴答转转转。”
“搓一搓,捏一捏,啪——啪——啪——”
“饼干饼干,扁又扁,扁又扁。”
二、学习利用模具刻印的技能,有创意地制作饼干。
1、进入“宝贝厨房”环节,引起幼儿制作饼干的兴趣。(教师扮毛毛虫和幼儿打招呼):小朋友你们好!欢迎大家来到“宝贝厨房”。你们喜欢吃饼干吗?你们吃过一些什么形状的饼干呢?今天的“宝贝厨房”就请大家当“小小饼干师”,来做好吃的饼干。
2、教师借助儿歌示范用模具刻印“饼干”的技能。
教师示范:先把彩色面粉“揉一揉,团一团”,团成面团形,然后把面团放在泥工板上“压一压”,压得扁扁的。想做一块圆形的饼干,就选圆形的模具在面团上刻印,再将边上多余的面去掉,这样一块圆形的饼干就做好了。
3、欣赏用多种装饰手法装饰的“饼干”,拓展幼儿的创新思路。
(1)引导幼儿观察范例:老师做的饼干漂亮吗?漂亮在什么地方呢?
(2)拓展幼儿的思路:除了在“饼干”上画太阳还可以画什么?除了在“饼干”上装饰小圆点还可以做些什么来装饰呢?
三、幼儿有创意地制作各种饼干,教师巡回指导
1、提醒幼儿尝试用各种颜色的面粉、各种模具来制作。
2、引导幼儿开动小脑筋,做和别人不一样的“饼干”。
四、展示、评价幼儿作品——请幼儿向老师、同伴介绍自己制作的饼干,说一说漂亮在哪里。
五、将做好的饼干按形状标记分类摆放。(吴丽帅)
声明:学前谷-中国婴幼儿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来源: http://www.teniu.cc/
第四篇:小班泥工活动
小班泥工活动《冰糖葫芦》说课稿
一、说教材
根据小班幼儿的发展水平,我觉得他们处于小肌肉动作发展的敏感时期,而且在平时的美术活动中,我们总局限于绘画、涂色的形式上,其实泥工活动更有助于孩子们的动手能力的发展,其次,孩子们也非常喜欢玩彩泥活动。于是我设计了《冰糖葫芦》这个活动,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捏一捏、搓一搓、压一压、印一印的过程中,感受到泥工活动带来的乐趣,再通过制作冰糖葫芦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二、说活动目标
根据《纲要》提出的艺术活动目标和要求,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美术发展水平,我为本活动制定了一下目标: 1.体会泥工活动带来的兴趣,体验成功的乐趣。2.能运用捏、搓、压等技巧,发展动手操作能力。3.学习使用印花工具辅助材料做出不同创意的糖葫芦。活动重点:学习搓、捏等技巧,培养幼儿对泥工的兴趣。活动难点:使用印花工具辅助材料做出不同创意的糖葫芦。
三、说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的完成活动目标,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1.活动前对幼儿进行彩泥技巧的基本练习。
2.教学操作材料:PPT雪孩子的礼物、音乐、糖葫芦架子、彩泥、竹签、印花工具等。
四、说教学方法
为了提高幼儿对本活动的兴趣,我运用了情景设计法,使幼儿在情境中学习。观察指导法,幼儿通过观察进行操作和创作,同时老师也可利用这个教学方法针对幼儿在活动中出现的情况,采取随机指导。此外,我始终以幼儿为主体,采用了操作法等学习方法。
五、说活动过程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的特点,结合幼儿园教学工作原则和本次活动的目标,我设计以下几环节:
第一个环节:看一看,激发创作兴趣。
这个环节我出示PPT:孩子们看谁来了?(雪孩子)它给我们带来了一个礼物,你们看(出示冰糖葫芦的图片)。幼儿观察冰糖葫芦是的特点。是由圆球串起来的!你们想不想也做冰糖葫芦做礼物。激发了幼儿的创作兴趣,为下一个环节动手创作做好铺垫。
第二个环节:想一想,整理操作思路
1.与幼儿一起拿彩泥制作冰糖葫芦
我打破了以往的边讲解边示范的方法而是在示范讲解的同时与幼儿一起制作简单的冰糖葫芦,在制作过程中引导幼儿把彩泥搓圆。注意在串糖葫芦时的安全,不要用竹签戳到手。同时强调串冰糖葫芦的要点,一个一个由上向下的穿起来。,在制作成一串冰糖葫芦后,让幼儿在与同伴共同分享自己的成果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和骄傲。(制作的顺口溜:搓,搓,搓,搓面条,拿起小刀切两半,团成一个球,竹签中间穿一穿)。
三、做一做,动手探索创作
在制作完一串后,我根据《纲要》中指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要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已有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用适当的方式给予帮助和指导,使每一个幼儿都能感受到安全、愉快和成功。”所以,我播放PPT请幼儿看到不同漂亮的糖葫芦,激起幼儿创造兴趣,出示印花工具叫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制作不一样的冰糖葫芦。,我没有过多地去说教,而是把学习的主动权放给孩子。引导能力强的幼儿,大胆创作出与众不同的、有个人特色的作品来,在肯定大部分幼儿创作的基础上,重点观察指导能力弱的孩子,可以允许他临摹范例上的有的内容,也可以允许他学习同伴的作品,更多地是教师用语言去帮助他开导思路。(放背景音乐,因为艺术是相通的,用优美的语言来渲染,用舒缓的音乐来衬托,可以更好的表现幼儿的所看、所感、所知)
四、讲一讲,分享交流作品,体验成功快乐
《纲要》指出“幼儿不会独享个人的成功,他们总喜欢想方设法与他人分享,让别人接纳并期待别人给予的赞赏。”我们知道,作品是幼儿表现内心世界的载体,是幼儿表达情感的特殊语言,我鼓励幼儿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表述,让幼儿在与同伴共同分享自己的成果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和骄傲。(美术活动之前,可以给每个孩子准备了一颗漂亮的贴花。让他们去观摩同伴的作品,贴在自己喜欢的作品上同时也很好的解决了幼儿完成作品快慢之间的矛盾,也给了幼儿行使自己评价的权利。恰当地运用教学评价,把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末,重视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情感、态度,关注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对美的情绪体验,帮助幼儿建立自信,让幼儿真正的成为评价的主体,使教师和幼儿、幼儿和幼儿之间真正的互动起来。让幼儿充分体验了成功的快乐。)
整个活动,我遵循着让孩子“做得开心,做得自由”的理念为原则,以《纲要》精神为依据,以“来之幼儿,还之幼儿”为突破口,使幼儿的操作能力、创作能力、语言表达力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第五篇:在运用泥工活动中幼儿的常规培养策略
在运用泥工活动中幼儿的常规培养策略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班的常规好不好,直接会影响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质量。如果常规没有建立好,教师在组织各环节活动中会因分散精力去维持秩序而影响活动的质量,幼儿也无法形成良好的习惯。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泥工活动中的常规培养,包括了倾听习惯的培养、制作习惯的培养、整理习惯的培养。
一、倾听习惯的培养
所谓倾听就是仔细、认真地听他人说话,而且还要理解他人话语的意思。倾听习惯是幼儿活动中的基本常规,就幼儿学习和发展而言,倾听是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只有懂得倾听、乐于倾听并善于倾听的人,才能真正理解活动的内容。我们老师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老师在组织孩子进行集体教育活动时,有的孩子常常东张西望;老师提问时,不知道如何回答,甚至答非所问;更多的时候全班叽叽喳喳争着发言;老师提问时,话还没有说完,有的孩子就插进话来,打断老师的话,把话题扯得远远的……其实这都是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培养策略:
1、强化意识
每次开展活动时,我都会用“谁的眼睛看老师,谁的耳朵听老师”等短句来提醒孩子们,并会及时表扬“你们看,他坐得多好啊,她坐得最神气!”还会及时教育孩子“安静听老师说,是对老师有礼貌的表现,老师喜欢仔细听老师说话的小朋友,有事情要举手说”等等诸如此类的话,目标只有一个:要孩子们能安静仔细倾听别人说话。
2、明确要求
具体形象性是小班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幼儿往往从直观、具体的方面去辨别是非、理解事物。我们老师集体教育时每次活动要求都不一样,总是随机添加,甚至于我们自己都忘记了要求是什么,这导致孩子们很混乱,不明白我到底该怎么做?因此,老师应该在活动前对幼儿提出具体、合理、坚持一贯的要求。同时又由于小班幼儿的理解能力还不够成熟,不能完整详细的记清老师的要求,因此老师在对幼儿提出要求时要做到简单明了、具体反复。我给我们班的孩子们定的几个要求是:一要认真听别人说话,不管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同学发言,都要认真听好他说了些什么;二是不随便插嘴,有什么意见等别人说完以后你再举手发言;三是不要重复和别人一样的答案,想一想别的新答案。
3、鼓励表扬
老师千万不要吝啬你地表扬,老师的表扬对孩子来说,是自我肯定的动力,是对自己才智充满自信心的动力,适时、巧妙地说出称赞的话,能使其坚持不懈。每次活动,我常常会说:“你的小耳朵真灵,这也被你听见了呀”“你真棒,听清楚了应老师的要求”“你真棒,你的想法和别人的不一样呢”“你能听出他说错了,可帮了他的大忙啦”……一句话,一个眼神的鼓励,孩子们都感受到了倾听带来的成功和喜悦。
二、制作习惯的培养
如今的孩子,在家中多数是小皇帝、小公主,娇气、任性、自我服务意识不强、常规习惯的意识较弱。如幼儿拿到橡皮泥和泥工板后,总是急于把橡皮泥打开,结果总会出现一些令人头疼的事:橡皮泥撒了一地,盖子弄破了,泥工板掉了不见了,几种颜色的橡皮泥混在一起了,小朋友忙于找东西椅子东倒西歪的……令老师手忙脚乱。因此建立良好的制作常规显得尤为迫切。
培养策略:
1、充分利用儿歌或短句。
在引导幼儿坐姿上,我们采取了很贴切的“拍拍小手坐坐好”“谁的眼睛看老师”等短句,让孩子安静地坐在椅子上看老师的示范。
2、运用拟人化的语言形象的教会幼儿如何正确取放工具。
如告诉幼儿盒子里睡着许多的橡皮泥宝宝,要请他们出来时,要轻轻打开它们的棉被(盖子),要一个一个地请,不能全部倒出来。做的时候可千万不能把颜色不一样的橡皮泥宝宝混在一起,它们会不高兴的。做好后,要检查宝宝有没有睡好,再把他们的被子盖好。小班的幼儿年龄较小,在家家长称自己为宝宝,这里运用拟人化的语言,使幼儿很快地学会了正确取放橡皮泥,使老师在今后开展泥工活动中形成了良好的开端。
3、小红花奖励。
通过小朋友的比赛,比比谁做橡皮泥时能保持安静,不随便离开位子,对好的小朋友进行“红花”奖励。榜样的作用的伟大的,表扬的作用是有效的。几次活动后,教室里乱哄哄的现象没有了,孩子们都能坐在小椅子上安安静静地制作东西。
三、整理习惯的培养
陈鹤琴先生指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就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想的,就让他自己想。”孩子会做许多事情,但由于我们带的是小班的小朋友,刚开始时老师们总是事事亲为,把孩子庇护在自己的翅膀下。其实整理习惯应该从小班就开始重视。以前每次上完泥工课,教室里是一片狼藉:有些孩子的橡皮泥颜色全混在一起了;有些孩子没有把橡皮泥搓成大圆放好,以至于橡皮泥干了不可以用了;有的孩子总是把橡皮泥罐随便往柜子里一塞,结果下次活动时满教室地找橡皮泥(他自己也忘记放在哪儿);有的也是随手放在老师指定的柜子上,整个柜子上的橡皮泥罐东倒西歪的,由于盖子没盖好,橡皮泥撒了一地;泥工板随手丢进柜子里乱七八糟的;整个活动室都是孩子们制作时掉下的橡皮泥屑,全粘在地板上,偶尔还会有包装橡皮泥的塑料袋掉下……老师们往往要像打战一样收拾好一切。
培养策略:
及时整理操作材料这一活动要求应从小班开始培养,让孩子明白自己操作的材料要收拾好才能离开,这样既可以使自己养成良好的习惯,也方便了别人。如:做泥工时把橡皮泥放在规定的地方,不到处乱放;做好后每一个小朋友都要主动把橡皮泥搓成大汤圆宝宝放进盒子里盖好并把泥工板交给小组长;用过的垃圾要放在纸篓里;将桌椅摆放整齐;然后去洗手间洗手等。小班幼儿就像一张透明的白纸,什么也不会,需要我们老师从头开始,一点点示范、一遍遍地教。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整理习惯,我采取了以下这些方法:
1、照片标记法。
无论是对桌面的还是区域里的操作材料,活动结束时都要求将材料“回归原处”,为下一次活动提供方便、高效。小班我采用直观的孩子自己的照片来作为标记,使橡皮泥与摆放的位置相对应,孩子一看就明白。
2、游戏法。
收拾学习用品环节,往往是最容易出乱的时候。孩子玩了橡皮泥后容易乱扔、乱放,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作为老师应放手让幼儿自己学习逐步进行自我的管理。当幼儿在收拾橡皮泥时,我们就会玩“回家家”的游戏,“我是橡皮泥,我的家在XX”“怎么泥工板宝宝还没有回家呢?”通过这样反复的游戏,幼儿知道了自己的橡皮泥该送什么地方,加深了幼儿东西哪里拿,哪里放的常规习惯。
当然常规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在循序渐进中慢慢形成的,只要我们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地坚持常规培养,就一定能让我们的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孩子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就让我们在泥工教学活动中从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习惯开始,带领幼儿走进泥工世界;让幼儿感受泥工世界里的魔幻神奇,?幼儿自由自在的在泥工世界里畅游!
(作者单位:陕西省延川县城关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