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 教案A 那一定会很好
那一定会很好
教学目标:
1.会认“缩、努、茎”等7个生字.2.能根据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3.归纳一粒种子到变成木地板的变化历.体会这棵树对生活充满希望,不断追求,并默默奉献的形象.教学重、难点:
归纳一粒种子到变成木地板的变化历.体会这棵树对生活充满希望,不断追求,并默默奉献的形象.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质疑激趣
1.在森林里,在道路两旁,在公园里,我们到处都可以看见树.你知道一棵树能用来干什么吗?它会有怎样的经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那一定会很好》.2.齐读课题,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这句话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要 这样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不明白的字、词意可查字典,字典解决不了的问题可画画、圈圈.读完课文还可跟周围的同学小声议论议论.2.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主要讲了一粒种子到变成木地板,它不断地想拥有很好的状态,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现实的故事.)
三、研读课文,深入探究
细读课文,围绕重点展开质疑、讨论研究,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1.默读课文,把含有“那一定会很好”的相关句子画出来.(1)我一定要站起来,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气,那一定会很好.(2)要是能做一棵会跑的树,那一定会很好.(3)要是我能停下来,坐着休息一会儿,那一定会很好.(4)要是我能躺下,那一定会很好.2.想一想,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它经过了一段怎样的历程? 提示:根据画出的关于“那一定会很好”这条线索来寻找相关内容、归纳.种子——大树——手推车——椅子——木地板
3.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在一次次的变化中,为什么会说“那一定会很好”呢?每一次愿望实现后,心情怎样?
提示:(1)第一次还是种子的时候,向往外面的空气,觉得出来了一定会很好.(2)第二次是高大的树,希望自己做一棵会跑的树.成为手推车后,听到耳边呼呼的风声,觉得真舒服.(3)第三次是手推车变老了,跑起来费力了,希望能停下来坐着休息一会儿.(4)第四次是作为椅子,已经老了,吱呀摇晃了,觉得躺下来会很好.4.你喜欢文中的这棵树吗?为什么?
5.学习了课文,你有哪些体会?
提示:一棵树的一生,心里都充满着希望,不断追求,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无私地、默默地奉献着.6.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这棵树的乐观与追求.四、对比阅读,感悟主题
1.师出示短文《去年的树》.2.同学们对比阅读,你能说出《那一定会很好》和《去年的树》这两篇文章的相同与不同吗?
(相同:都是童话,都以课题作为线索,贯穿全文.不同:前文侧重从心理变化去塑造人物形象,后文侧重从语言方面去刻画人物形象.)
五、拓展延伸
选择生活中的一个事物,想一想,它会经过一段怎样的历程?仿照着课文的手法,自己编一个童话故事吧!
板书设计: 那一定会很好
种子——大树——手推车——椅子——木地板
第二篇: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9 那一定会很好 人教部编版
9* 那一定会很好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认识“缩、努”等8个生字。
2.默读课文,能了解主人公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生命历程。
3.体会主人公坦然、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主人公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经历。
教学难点
体会主人公坦然、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搜集有关种子成长和树木用途的图片、文字资料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猜测内容
1.介绍种子的特点,展示自己搜集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种子的情况。
2.老师手里拿了一粒种子,它是怎样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它走过了一段怎样的历程?这其中能让我们体会到什么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那一定会很好》,让这个童话告诉我们吧。
3.板书课题:那一定会很好
二、初读感知,检查自学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缩成 努力 根茎 手推车 吱吱嘎嘎 拆了 旧木料
(2)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开火车”读,并说出识字方法。
(3)教师适时归纳。
①正音:
注意读准平舌音“缩”,翘舌音“吱、拆”,后鼻音“茎”。
②识记字形。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吗?
形近字比较:经—茎 堆—推 折—拆
加一加:纟+宿=缩 奴+力=努 钅+居=锯
父+斤=斧
口+支=吱
(4)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一读。
声母易读错:缩(suō)
拆(chāi)
韵母易读错:努(nǔ)
(5)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6)全班交流,理解重点词语。
拂动:轻轻抖动。
舒服:身体或精神上感到轻松愉快。
吱吱嘎嘎:象声词。形容物体受压或摩擦时发出的声音。
吃力:费力。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带着问题,再次读课文。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1)默读课文,把含有“很好”这个词的句子画出来。
(课件出示)
①“我一定要站起来,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气,那一定会很好。”(板书:种子)
指导朗读:读出种子在泥土中的难受,读出种子钻出泥土的决心。
交流:种子是怎么做的?过了些日子,发生了什么变化?
(课件出示)
种子一边想一边努力生长。过了些日子,它长出细细的根、茎和两片小叶子,钻出地面,站在阳光下。
过了很多个日子,它长成了一棵高大的树。
指导朗读:读出种子喜悦的心情。
指导造句:鼓励学生用上“一边……一边……”仿说句子。
(课件出示)
②要是能做一棵会跑的树,那一定会很好。
(板书:树)
思考树“做一棵会跑的树”的愿望实现了吗?它又会产生什么新的想法?
学生自由交流。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
③要是我能停下来,坐着休息一会儿,那一定会很好。(板书:手推车)
指导朗读:读出手推车为人们服务的自豪心情,读出手推车想法的改变。
思考:手推车“坐着休息一会儿”的愿望实现了吗?它又会产生什么新的想法?
学生自由交流,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
④农夫和儿子一起把手推车拆了,用拆下来的旧木料做了把椅子……要是我能躺下,那一定会很好。(板书:椅子)
指导朗读:读出椅子的疲劳,读出椅子想法的改变。
思考:椅子“要是我能躺下”的愿望实现了吗?它又会产生什么新的想法?
学生自由交流,全班交流。
(2)想一想,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它走过了一段怎样的历程?
预设:一粒种子——一棵大树——一辆手推车——一把椅子——木地板
四、回顾全文,小结感悟
教师小结: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做人要像这棵树一样,有理想,有追求,有乐观、坦然的人生态度。(板书:理想 追求 乐观 坦然)
五、布置作业,拓展练习
利用主人公的经历,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提示:要描述一下主人公在每段历程中的愿望及愿望实现的情况,还可以加入自己体会到的主人公的心理活动,讲故事的语气要符合课文平静、温馨的基调。
板书设计
9* 那一定会很好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很好”二字一直贯串其中。要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到这种无论在怎样的环境里都保持快乐的心态很重要。因此,教学中抓住含有“很好”这个词语的句子反复读、感悟、体会,效果还不错。
不足之处:《那一定会很好》这个童话故事,意在让学生养成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但仅凭一粒种子的成长历程让学生去感知这一道理,是有一定难度的。学生对理想、追求的认知尚不成熟。
教学建议:在教学中适当引导,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把自己的发现在组内交流分享,并把学习成果在全班汇报。
第三篇: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9《那一定会很好》教案
三年级语文
202_-202_
学第一
学期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9*.那一定会很好
课时
授课时间
课标要求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文中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
2.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3.能初步了解略读课文学习的基本要求。
背景分析
1.这是一篇文字浅显易懂,却蕴含深刻人生哲理的童话故事。课文想象丰富,内容生动,讲述了一粒种子长成一棵大树,变成手推车、椅子,最后变成木地板的一段生命历程。
2.作为略读课文,学生已有一定的自主阅读感悟能力。可以根据“自主学习卡”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创设的情感世界,最终感悟文本。
学习目标
1.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主人公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经历。
2.通过理解文本内容,学习大树牺牲自己,把方便奉献给大家的无私品格。
3.比较课文和《去年的树》有什么异同点。
学习
重难点
重点:通过朗读课文,了解主人公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生命历程。
难点:通过理解文本内容,学习大树牺牲自己,把方便奉献给大家的无私品格。
所需条件
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
学习
过
程
学习
过
程
一、导入新课(辅助环节)
1.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第九课《那一定会很好》。(齐读课题)
2.出示学习目标。
3.分自然段开火车读课文,师生评议。用序号标出自然段。(检测目标1)
二、学习任务一:品读感悟,深化认识
(一)学习第1--4自然段。
1.自学指导一:
默读1--4自然段,要求:(指向目标2)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把含有“那一定会很好”的句子画出来。
(3)想一想,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它走过了一段怎样的历程?
评价标准:画出句子
☆
谈出感受
☆
2.学生自由交流。
3.全班交流。
预设: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交流:种子是怎么想的?
(课件出示)
“这真难受”“我一定要站起来,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气,那一定会很好。”
指导朗读:读出泥土中种子的难受,读出种子钻出泥土的决心。
(2)指名朗读第二、三自然段。交流:种子是怎么做的?过了些日子,发生了什么变化?
(课件出示)
种子一边想一边努力生长。过了些日子,它长出细细的根、茎和两片小叶子,钻出地面,站在阳光下。
过了很多个日子,它长成了一棵高大的树。
指导朗读:读出种子喜悦的心情。
指导造句:鼓励学生用上“一边……一边……”说句子。
(3)指名朗读第四自然段。交流:种子长成大树后看到了什么?它的想法发生了什么变化?
(课件出示)
高大的树能看到很远的地方,它看见人和动物在山路上走来走去,跑来跑去。“要是能做一棵会跑的树,那一定会很好。”
指导朗读:读出大树的愿望。
(二)学习第5—8自然段。
1.轻声读第5—8自然段,思考大树“做一棵会跑的树”的愿望实现了吗?它又会产生什么新的想法?
2.学生自由交流。
3.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
农夫把树拖到自家院子里,花了好些日子,做成了一辆手推车。
农夫把谷子、土豆……,还有调皮的儿子放在手推车上,推着车在山路上跑来跑去。跑起来的时候,手推车听到耳边呼呼的风声,真舒服。
“要是我能停下来,坐着休息一会儿,那一定会很好。”
指导朗读:读出大树为人们服务的自豪心情,读出大树想法的改变。
(三)学习第9—10自然段。
1.轻声读第9—10自然段,思考大树“坐着休息一会儿”的愿望实现了吗?它又会产生什么新的想法?
2.学生自由交流。
3.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
农夫和儿子一起把手推车拆了,用拆下来的旧木料做了把椅子。
“要是我能躺下,那一定会很好。”
指导朗读:读出大树的疲劳,读出大树想法的改变。
(四)学习第11—12自然段。
1.轻声读第11—12自然段,思考大树“要是我能躺下”的愿望实现了吗?它又会产生什么新的想法?
2.学生自由交流。
3.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
他把坐上去会吱呀摇晃的椅子拆了,锯成小木片,拼成美丽的木地板,铺在了阳台上。
它觉得自己又变成了一棵树。
指导朗读:读出大树为自己能够继续为人们服务的自豪心情。
三、学习任务二:再读课文,总结提高
1.指名领读,全班齐读。
2.(课件出示)文中的生字词语。指名读,指名领读,全班齐读。(检测目标1)
3.分自然段开火车读课文。
4.学习了这篇课文后,大家一定有很多话想对种子或大树说吧。请大家互相说一说,把你心里的话说出来。
(1)要学习种子的精神,不断进步,不停奉献。
(2)学习大树精神,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人类。
四、学习任务三:再读课文,总结提高
1.比较一下:课文和《去年的树》有什么异同点?
2.小组交流,并派代表展示。
预设:
(一)主人公不同
1.《去年的树》:《去年的树》的主人公是鸟儿和树。
2.《那一定会很好》:《那一定会很好》主人公是一粒种子变成的各种事物。
(二)内容不同
1.《去年的树》:是一个既感人又感伤的故事。一只鸟儿和一棵树是好朋友。冬天,小鸟要到南方去过冬,和树约好了春天回来唱歌给它听,可是等小鸟回来,树却不在了。小鸟四处寻找,最后找到的只是一团灯火。鸟儿对着灯火唱起了歌,虽然听歌的并不是树,但每个读过这个童话的人都被小鸟所感动,因为它实现了对朋友的承诺。
2.《那一定会很好》:讲的是一粒种子长成一棵大树,被砍伐后做成手推车、椅子、木地板的故事。这篇课文其实是以一粒种子的经历对学生进行奉献教育,让孩子们明白要做一个对别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描写方法不同
1.《去年的树》:《去年的树》主要是语言描写。
2.《那一定会很好》:《那一定会很好》主要采用心理描写来表现主题。
五、拓展延伸
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它随着环境的改变,对舒服的感受也变得不同,有人说,这是不知道满足,贪得无厌,是这样吗?谈谈你的看法。
当堂检测
1.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丰富积累。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作业内容
1.推荐阅读《快乐读书吧》中提到的一些作品。
2.创编童话故事。选择生活中的一个事物,想一想,它会经过一段怎样的历程?仿照课文的手法,自己编一个简单的童话故事。
学
后
反
思
第四篇: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那一定会更好 人教部编版
【创新教案】
《那一定会很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经历。
2、学习大树牺牲自己,把方便奉献给大家的无私品格。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经历。
【教学难点】
学习大树牺牲自己,把方便奉献给大家的无私品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第九课《那一定会很好》。(齐读课题)
2.分自然段开火车读课文,师生评议。用序号标出自然段。
二、品读感悟,深化认识。
(一)学习第1—4自然段。
1.轻声读第1—4自然段,思考这部分告诉我们什么?
2.学生自由交流。
3.全班交流。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交流:种子是怎么想的?
(课件出示)
“这真难受”“我一定要站起来,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气,那一定会很好。”
指导朗读:读出泥土中种子的难受,读出种子钻出泥土的决心。
(2)指名朗读第二、三自然段。交流:种子是怎么做的?过了些日子,发生了什么变化?
(课件出示)
种子一边想一边努力生长。过了些日子,它长出细细的根、茎和两片小叶子,钻出地面,站在阳光下。
过了很多个日子,它长成了一棵高大的树。
指导朗读:读出种子喜悦的心情。
指导造句:鼓励学生用上“一边……一边……”说句子。
(3)指名朗读第四自然段。交流:种子长成大树后看到了什么?它的想法发生了什么变化?
(课件出示)
高大的树能看到很远的地方,它看见人和动物在山路上走来走去,跑来跑去。“要是能做一棵会跑的树,那一定会很好。”
指导朗读:读出大树的愿望。
(二)学习第5—8自然段。
1.轻声读第5—8自然段,思考大树“做一棵会跑的树”的愿望实现了吗?它又会产生什么新的想法?
2.学生自由交流。
3.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
农夫把树拖到自家院子里,花了好些日子,做成了一辆手推车。
农夫把谷子、土豆……,还有调皮的儿子放在手推车上,推着车在山路上跑来跑去。跑起来的时候,手推车听到耳边呼呼的风声,真舒服。
“要是我能停下来,坐着休息一会儿,那一定会很好。”
指导朗读:读出大树为人们服务的自豪心情,读出大树想法的改变。
(三)学习第9—10自然段。
1.轻声读第9—10自然段,思考大树“坐着休息一会儿”的愿望实现了吗?它又会产生什么新的想法?
2.学生自由交流。
3.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
农夫和儿子一起把手推车拆了,用拆下来的旧木料做了把椅子。
“要是我能躺下,那一定会很好。”
指导朗读:读出大树的疲劳,读出大树想法的改变。
(四)学习第11—12自然段。
1.轻声读第11—12自然段,思考大树“要是我能躺下”的愿望实现了吗?它又会产生什么新的想法?
2.学生自由交流。
3.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
他把坐上去会吱呀摇晃的椅子拆了,锯成小木片,拼成美丽的木地板,铺在了阳台上。
它觉得自己又变成了一棵树。
指导朗读:读出大树为自己能够继续为人们服务的自豪心情。
三、再读课文,总结提高
1.指名领读,全班齐读。
2.(课件出示)文中的生字词语。指名读,指名领读,全班齐读。
3.分自然段开火车读课文。
4.学习了这篇课文后,大家一定有很多话想对种子或大树说吧。请大家互相说一说,把你心里的话说出来。
(1)要学习种子的精神,不断进步,不停奉献。
(2)学习大树精神,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人类。
第五篇:部编版三年级语文9那一定会很好(教案)
那一定会很好
【教学目标】
1.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这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历程。
2.学会默读课文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种子在成长过程中不断追求自己目标的心情变化过程。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朗读,体会种子在成长过程中不断追求自己目标的心情变化过程。
2.通过对比阅读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涵。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素材。
2.学生准备:课本。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童话故事一直伴随着我们长大,她就像一粒美丽的种子播种在我们的心田,为我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留给我们许多难忘的回忆,今天呀,我们就再一次走进这个奇妙的童话世界。齐读课题——《那一定会很好》。
二、整体感知
1.归纳主要内容:
师: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我先来考考大家。
(1)读准下面的字词:
缩成一团
努力
茎
吱吱嘎嘎
拆掉
(2)那么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请你再次浏览课文,用你自己的话来说一说。(指名说)
课件:课文主要讲了一粒种子到变成木地板,它不断地想拥有最好的姿势,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现实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理想,就要不断地努力去追求这一个道理。
2.那么,这粒种子身上到底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含有“那一定会很好”的相关句子画出来,边读边想一想,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它经过了一段怎样的历程?
三、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1.师出示:第1段:种子想:“我一定要站起来,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气,那一定会很好。”
师问:当它还是一粒种子的时候,它觉得怎样会很好?
指生回答。
你会怎样读这句话呢?能呼吸到空气的树,真的会很好吗?
2.师出示:第4—7段中“‘要是能做一棵会跑的树,那一定会很好。’树这么想着。”
“跑起来的时候,手推车听到耳边呼呼的风声,真舒服。”
指生读第4段,说一说“做一棵会跑的树”有什么好处?
它实现愿望了吗?那时的心情是什么?指生回答。
指导学生读出羡慕的语气。
3.师出示:第8段“要是我能停下来,坐着休息一会儿,那一定会很好。”
师问:当了许多年的手推车,它又产生了怎样的想法呢?
指生回答。
体会“它慢慢变老了,跑起来的时候,骨头会吱吱嘎嘎地响。”这句话,感受“年迈”的手推车的心情。
4.师出示:第10段“它越来越觉得挺直腰背坐着很吃力,‘要是我能躺下,那一定会很好。’”成了椅子的它,还是觉得不够好,为什么呢?
理解“吃力”的含义。
5.师出示句子:第12段“木地板满意地舒展着身子,躺在阳台上,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舒服极了。”
理解“满意”“舒展”的意思,感受木地板的心情。
它最终变成了木地板,舒展着身子躺在阳台上,它觉得——(生回答)
师相机板书:舒服
四、归纳讨论,明白道理
1.同学们,通过刚才的阅读,我们了解了一粒种子到木地板的变化历程,你觉得这粒种子不断的追求“很好”的过程,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启示?
2.小组内交流,讨论课文内的道理。
3.教师点拨:
那粒种子的成长过程,就是不断追求自己理想生活的过程,在每一段经历中它都是不断努力、尽职尽责的完成自己的使命,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生说自己的体会。
五、对比阅读,感悟主题
1.师出示短文《去年的树》。
2.同学们对比阅读,你能说出《那一定会很好》和《去年的树》这两篇文章的相同与不同吗?(相同:都是童话,都以课题作为线索,贯穿全文。不同:前文侧重从心理变化去塑造人物形象,后文侧重从语言方面去刻画人物形象。)
六、作业
1.再读课文,积累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把你喜欢的童话再拿出来读一读吧。
【板书设计】
那一定会很好
一粒种子——木地板
追求“很好”的生活
努力实现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