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一年级《咕咚》公开课详案
编辑:柔情似水 识别码:24-943984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3-11 19:07:13 来源:网络

第一篇:一年级《咕咚》公开课详案

咕咚

设计者 罗仙娥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学中,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采用指导观察法,充分利用插图,以图带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整个环节以朗读贯穿始终,加深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思考、讨论,理解课文内容。

2.掌握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3.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实真相”。课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1.课前导言:大家好,你们认识我吗(不认识),我姓罗,你们可以叫我——罗老师。罗老师看到我们班的小朋友一个个坐的笔直的,都是非常认真听话的孩子。那我们来约定一件事好吗?(好)呆会儿在课堂上,不管你有没有讨论完,也不管你有没有读完书,当我这样做的时候,(师拍手)你们也跟着我这样做,然后坐姿端正,明白了吗?(明白)我们来试一次!我们班的学生既听话又聪明,罗老师真喜欢你们!2.导入: 第一次见面,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可爱的朋友,——住在森林里的蘑菇屋内的兔子,(多媒体课件出示:一只小兔子)大家看小兔子的表情,想到了一个什么词语?(吃惊、害怕等)听,它在说什么呢?

3.课件播放并出示小兔子的话:小朋友们,“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呀!4.教师导学:小兔子为什么害怕“咕咚”,“咕咚”又是什么?我们一起去森林里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好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设计意图:好的开端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因此,运用直观、形象的画面创设愉悦、有趣的课堂教学情境,既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知规律,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听课文录音,认一认生字。

2.接下来,就请小朋友们自己读一读这个故事。

课件出示要求:左手压,右手指,把课文读通顺,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不重复,并且标上自然段。

3.明确要求后,指导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师,走着绕一圈。读完,站在讲台上,等声音渐渐低时,师拍掌,生端坐)。大家都读完了吗?(读完了)老师发现大家读得都很认真!4.小兔子也觉得大家读的很认真,所以它有几个问题想问你们:(1)“咕咚”是什么?

(2)故事中讲了几种小动物,分别是什么?

(“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故事中讲了小兔、小鹿、小猴、狐狸、山羊、大象和野牛这些动物。一一在黑板上粘贴动物头像)设计意图: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

三、深入感知,指导朗读

1.导学:我们已经知道了“咕咚”是什么,但是小兔子听到“咕咚”声为什么拔腿就跑,其他动物为什么也要跑呢?野牛又是怎么做的呢?这篇课文又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让我们开始探秘之旅。

2.教师指导图文结合学习,本课共有四幅图,要求学生指出每幅图和哪些自然段相对应。

(一)阅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出示图1)引导学生说出这幅图上的内容。(小兔听到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咕咚”声,吓了一跳,拔腿就跑。)2.指名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吓了一跳、拔腿就跑、一边跑一边叫,体会小兔子害怕的心理。学生可以结合图片理解重点词语,也可以通过表演动作来理解。3.教师提问:小兔子边跑边叫,对谁叫?叫什么?(对小猴叫:“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理解:这里的“咕咚”是指一种东西的名称。)4.指导朗读:“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注意停顿、重音、语气。)(二)阅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出示图2)引导学生接着观察图上的内容。(听了兔子的叫喊,小猴、狐狸、山羊、小鹿也跟着跑起来了。)2.指名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引导学生抓住小猴子的动作和语言,体会小猴子盲目害怕的心理。

3.指导朗读:“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注意语气、停顿、重音。句中第二个“不好啦”和“快跑哇”要读得重一些,调要拉得长一点。)4.过渡:小猴子的叫声,震动了整个森林。这下森林里可热闹了。听!(放第四自然段的配乐朗读录音课件。)5.指名汇报:这一自然段中 “大伙”都有谁,他们是如何做的。(有狐狸、山羊、小鹿。他们也跟着跑起来,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6.课件出示“鹿”的字理演变图,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都知道哪些鹿。(梅花鹿、驯鹿等,也可课件出示几种鹿的图片。)7.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动物们为什么跟着兔子一起跑。

8.引导学生比较“兔子”“小猴”“大伙儿”说的话。它们讲的话相同吗?不同在哪里?(课件出示话语。)(小兔子只是说“咕咚”可怕极了;小猴子认为“咕咚”追他们来了;其他的动物以为“咕咚”吃他们来了。他们把“咕咚”越传越厉害。)9.分角色朗读“兔子”“小猴”“大伙儿”说的话。

10.过渡:就这样,很平常的“咕咚”声,由于动物们的误解、误传,它成了可怕的怪物,吓坏了森林中的许多动物,他们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就连大象这么庞大的动物也跟着跑起来。

(三)阅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出示图3)引导学生猜猜图中的小动物们在干什么。指名读第五自然段。(野牛拦住了小动物们,讨论“咕咚”。)2.说话练习:指导学生用“先问……再问……最后问……”的句式,表答野牛的问话。

3.引导学生体会野牛问话的语气。(野牛说的话的语气应不慌不忙。)4.分角色朗读“野牛”的问话和“大象”“兔子”的答话。(四)阅读课文第六、七自然段。

1.(出示图4)引导学生观察最后一幅图,小动物们在干什么?(大伙儿知道“咕咚”的真相后,笑了。)2.(出示课文第六自然段和第七自然段),师生齐读课文第六、七自然段。3.教师引问:知道了“咕咚”的真相,其实“咕咚”就是熟了的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所发出的声音,大家都笑了,为什么都笑了?(他们知道了“咕咚”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弄清了事情的真相后,觉得自己刚才的行为十分可笑,所以笑了。)指导学生再读,读出可笑的语气。

4.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小动物们都会想些什么?如,小猴想:我以后要向野牛学习,不再偏听偏信,遇事会多动脑筋,弄清事情真相。

设计意图:在朗读时,根据学生的理解水平,要求学生步步上升。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联系实际想象说话,师生互动,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四、整体回顾,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再次看图,回顾整篇文章,思考从中有怎样的收获。2.引导学生和文中的小动物进行对话。

3.最后引导学生知道以后遇到事情应怎么办。(遇事先问个为什么,弄清事情真相。)设计意图: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联系,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体现了“大语文”的教学观,拓展了学生的语文学习空间。

五、课堂总结,领悟道理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跟随小兔子了解了“咕咚”的真相,希望我们以后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时,一定要动脑筋想想或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这样,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了。

设计意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领悟其中的道理,使课堂与学生的生活和情感体验有效地结合。

六、板书设计

咕咚

害怕、逃跑——笑了

第二篇:一下《咕咚》公开课详案

《咕咚》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上课之前,我们来玩个游戏,好吗?这个游戏是这样的,老师说,你们来模仿他们的声音,看谁模仿得最像。明白了吗?那我们试试看。

师:青蛙叫起来 生:呱呱呱 师:苍蝇飞过来 生:嗡嗡嗡 师:大雨下起来 生:哗哗哗 师:小孩哭起来 生:呜呜呜

2.小朋友们真厉害,一学就会。现在老师把这些声音词请出来,(出示课件)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这些词都是口字旁的;这些词都是表示声音的。)3.眼睛真尖,脑子动得真快。这些表示声音的词语大部分都是口字旁的。但是啊,也有写一些表示声音的字不是口字旁的,比如,小狗怎么叫?---汪汪汪,雷声-----轰隆隆。你还知道哪些表示声音的词语呢?(预设:哗哗哗、哈哈哈、嘻嘻嘻、叽叽喳喳),我们把这些表示声音的词叫做-----象声词。4.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种奇怪的声音,听!猜一猜这是什么声音?(咕咚)

5.请认真看老师板书,你有什么发现? 咕咚这个词也是------口字旁的,也是表示------声音的,所以也是------象声词。

6.发出咕咚声该是怎样的呢?谁来读一读?(个别读,齐读)(评价:这个声音真有趣。这个声音真有意思。这个声音好特别啊!)7.那这么奇怪的声音到底是什么东西发出来的呢?请同学们打开书163页,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生词借助拼音反复多读几遍,没有拼音的也可以借助书上的插图来猜一猜。下面就让我们从故事中找找答案吧!开始!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打开书第163页,自由的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生字生词可以借助拼音来读一读,如果没有拼音的也可以看着插图猜一猜。

2、看你们读的那么认真忍不住想要考考你们,词语都会读了吗? 出示词语

3、指导生字

三、创设情境,合作学习

1.通过朗读课文,谁能来说说这奇怪的声音是什么发出来的? 生: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来的声音(把话说说完整)师:你是从哪读出来的?(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老师有个问题不明白,为什么木瓜会掉下来?——木瓜熟了。哦,知道了,谢谢你!从哪儿掉进湖里的?从树上。从什么样的树上?高高的树上。听老师读,高高的树上。什么感觉?这样读,这棵树就真的很高了。自己试着读一读。谁来读?你来!你来!

好,我们把第一段完整的读一遍。注意,树很高呦!那木瓜掉进湖里的声音也一定很大。(指导朗读咕咚)

2.可就是这个声音,却让森林里小动物们乱了套,请同位合作学习读读课文的2-5自然段,边读边选择你们最喜欢的小动物想想他们都做了什么,说了什么才让这里变得如此热闹呢?然后把表格填好。

师:你喜欢哪一个小动物?他是怎么做又怎么说的让森林里热闹起来了?

(一)课件: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小猴子看见了问他为什么跑。猴子一边跑一边叫:‚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 生:读句子,我发现……

1.什么是‚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谁来和我配合加上动作演一演?我做木瓜掉进湖里的咕咚声,你来当小兔子。(师生配合演,指导演出吓了一跳和拔腿就跑)

2.看出来了吗,这是一只怎样的兔子?(害怕、惊慌)能通过朗读读出来吗?

(评价:这是一只心理很强大的兔子,好像没有被吓到。一溜烟就跑了,跑得好快!读出兔子当时十分恐惧的语气,拔腿就跑要读得快,小兔害怕得连想也来不及想。)3.小兔不仅跑,还边跑边喊,(板书 :喊)谁来喊一喊? 师:我来采访一下兔子,兔子你为什么这么害怕?你以为咕咚是什么东西呀?

(预设:妖怪、怪兽、水怪。。)

那兔子,现在有水怪在后面追你呢,你害怕地叫起来-------生读。

(评价:这是一只多么慌张的兔子啊;哇,真可怕啊!我看到了一只胆小的兔子啦;……我听出来了,兔子很害怕!充满了恐惧)

(二)猴子一听,就跟着跑起来。他一边跑一边叫:‚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 1.还有谁做了什么?让森林热闹起来了? 生:交流句子,词语

2.还记得刚才小兔子边跑边喊得什么吗?对比读读两人的话,有什么不同 点红:“不好啦!” “不好啦,不好啦!”

师:用一个‚不好了‛和用两个‚不好了‛有什么不同吗?谁来读一读?听老师读一读。(师范读)说说你有什么发现。(预设:读得越来越快)

指导朗读:是啊!读得越来越快了,说明动物们越来越害怕,越来越着急,谁来试一试。

还有谁能把这种越来越可怕的感觉读出来?(指名2到3读)3.看来,这话传到后来是越来越严重啊!传到大伙儿呢?(齐读大伙儿的话)

4.现在请一个人当兔子,一个人当小猴儿,全班小朋友当大伙儿。第一组你来当兔子,第二组你来当猴子。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有没有读出越来越恐怖的感觉。

(三)这下可热闹了。狐狸呀,山羊啊,小鹿哇,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大伙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1.生交流 动物的动作语言

2.是啊,这时候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边跑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听了他们的话你有什么感觉? 3.它们为什么叫‚快逃命啊‛? 他们认为‚咕咚‛是一种可怕的东西,要来吃它们了。师:你能读出这种可怕的感觉来吗?是啊,在他们眼中情况越来越危急了。

(四)对比语言

1.同学们,我们再来看看这一次次小动物们不同的反应。课件出示:

兔子一边跑一边叫:‚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

小猴子一边跑一边大叫:‚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 大伙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师:它们讲的话相同吗?不同在哪里? 生:兔子只是说‚咕咚‛可怕极了; 小猴子认为‚咕咚‛追他们来了; 其他的动物以为‚咕咚‛吃他们来了。

师: 你明白了什么?(他们把‚咕咚‛越传越厉害。)师:是啊,就这样,很平常的一声‚咕咚‛声,由于动物们的误解、误传,它成了一种很怪的动物,吓坏了森林中的许多动物,他们一个跟一个跑起来,就连大象也怎样了?(也跟着跑起来。)师:朗读第5自然段。

(五)寻找不同

1.大家全被吓坏了,只有一个动物跟大家不一样,谁呀? 请大家自由读第5自然段。想想也野牛和其他动物有什么不同。出示:野牛拦住他,问:“'咕咚'在哪里,你看见了吗? ” 大象说:‚没看见,大伙儿都说'咕咚'来了。‛ 野牛拦住大伙儿问,大伙儿都说没看见。

最后问兔子,兔子说:“是我听见的,'咕咚'就在那边的湖里.” 交流反馈:

⑴拦住 野牛为什么要拦住大伙儿呢?他拦住大伙儿干什么呢?(预设:野牛不相信,他拦住大伙儿—---问)⑵问(板画:嘴巴)

他都问了谁呢?(预设:大象、大伙儿、兔子)

⑶情境采访: 那现在老师来当野牛,采访一下这群害怕的小动物。

师(戴上头饰):大象,咕咚在哪里,你看见了? 生:没看见,大伙儿都说咕咚来了。

师:大伙儿,咕咚在哪里,你们看见了?小鹿你看见了吗?狐狸你呢?

生(全班):没看见。

师:你们都没看见,那为什么跟啊?小猴儿,你为什么跟啊?生:。。

师:原来你们都是没有亲眼看见,就跟着别人跑,跟着别人叫,这样的行为,送你们一个词叫:盲目。意思就是说,好像盲人一样,看不见了,别人怎么做就跟着做,别人怎么说就跟着说,自己没有想法。比如说,上数学课的时候,一个人报出了一个错误的答案,其他人想都不想就跟着叫,这样的行为也叫‚盲目‛。想都不想就跟着跑,就把它叫做----盲目跟从。师:小动物们,那你们都跟着谁跑啊? 生:兔子。师:那我来问问兔子吧!兔子啊,咕咚在哪里,你看见了? 生:是我听见的,咕咚就在那边的湖里。

师:原来兔子也是没看见,而是耳朵听见的啊。(板画:耳朵)⑷导出寓意。

师:好,采访结束了。现在我们再来想想,野牛与动物们最大的不同是什么?那你最喜欢谁?

情况一(预设:我最喜欢野牛,野牛会用嘴巴问,用眼睛看。他会思考。他会自己想。)

师:你和野牛一样,真会思考,很聪明。(板画:心)老师把这个‚聪‛字送给你。(板书:聪)

情况二(预设:我最喜欢野牛,野牛最聪明。野牛最勇敢。)师:老师也喜欢野牛,野牛跟大家最大的不同就是没有光凭听到的叫喊声就盲目地跟着跑,它能用心思考呢!(板画:心)3.小结并板书,师:看来,光凭耳朵去判断一件事情,常常会失误,甚至闹笑话。要知道事情的真象,咱们不仅要依靠耳朵,还应该用眼睛看,用嘴巴问,更应该冷静地用心思考,这样才能成为一个聪明有头脑的人。(结合教师的小结,在黑板上,将耳朵,嘴巴,眼睛,心合成一个“聪”字)天老师就要把这个“聪明”的“聪”送给大家,希望你们遇到事情,不要盲目地听,盲目地跟,而能够做一个冷静思考的聪明人。

第三篇:狐假虎威 公开课详案

狐假虎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取自《战国策》,讲的是一只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了森林中的百兽,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有些人借着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自己没有本领。寓言讽刺了仗势欺人者的奸诈狡猾。全文的语言生动有趣,非常适合学生阅读和表演。

教学目标:

1、通过分角色朗读,表演能多种方式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会复述课文。、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简单的方法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教学难点:揭示故事的寓意。

教学准备:课件 头饰 老虎和狐狸的贴图 学生做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头饰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8课

师板书课题,说书写要点,这四个字都是我们需要掌握会写的字,谁来说说写哪个字需要注意什么?

1.齐读课题:狐假虎威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题中的“狐”和“虎”分别指什么? 威是指?那借是什么意思呢?带着这个疑问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森林里 看一看老虎和狐狸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

师:想去森林,首先要过生字这一关,准备好了吗?一起出发吧。

学生齐读复习词语。

去拼音开火车检查掌握词语情况。

师:看来呀咱们同学真的和生字交上朋友了,不但读得准,而且记得特别牢。有了生字朋友的帮忙,咱们就可以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了。

三:精读课文

师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思考,狐狸和老虎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原来真正有威风的是谁?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一小节

师:下面就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走进课文,读一读这个有趣的故事吧。师:指名读第一小节,其他同学思考,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回答

瞧,这是一只正在寻找食物的老虎,狐狸怎样经过老虎的身边?(屏显:窜)师:这里的“窜”是什么意思,同学们知道吗? 学生回答:逃跑

从这个 “窜”字可以看出狐狸怎么样?

(看出狐狸看到老虎比较紧张跑的很快 或者说还有一点害怕)师:尽管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老虎还是逮到了它。师:那狐狸和老虎谁更厉害?(老虎更厉害)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点 出示逮和抓)

师:原来你是从这两个词语看出老虎很厉害!谁来读? 你能抓住重点字词理解课文意思,真了不起。

大家再读一读第一段,看谁能让老师感到紧张、害怕?(指名读)

2..第二、三小节朗读训练

(1.)过渡:狐狸就这样被老虎吃掉了嘛?(没有)

狐狸是怎么做的呢?(师引读第二节)出示课文内容:

(狡猾的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扯着嗓子问老虎:“你敢吃我?”)(2)师:狐狸的眼珠子-----(学生:骨碌一转)师:什么是眼珠子骨碌一转?.做个动作给老师看看!(学生可以自己做做动作)

师: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说明了什么?(狐狸正在想鬼主意)师:想好了主意,他就怎么问老虎的?(扯着嗓子问的)师:什么是扯着嗓子,?是把什么拉长?(把声音拉长)对!就是把声音拉长。特别是最后一个“我”字要拉得长一点。看看后面是什么标点符号?(问号)那要怎么读?

大家都试试。(学生自由练读)

指名读,请你来当狐狸吓吓老虎!看你能不能吓住他!老师读前半句,你们读狐狸说的话,好吗?(师引生读)(3)被狐狸这么一问,老虎听了是什么反应?什么是“一愣”?

做做“一愣”这个表情,老虎在想什么?

师:老虎有没有被吓住呢?(有点被吓住了)那你学学老虎,带着表情读一读这句话。男女生互演,一起读旁白!

过渡:师:如果你是老虎,你想知道狐狸的鬼主意吗?

六:指导朗读 四 五小节

师:请大家轻声的读课文的4 5 两个小节,划出狐狸说的话读一读。边读边想:1.狐狸的主意到底是什么?

2.老虎有没有被它给蒙住? 学生自由读,汇报:

1.师:那狐狸是怎么说的?把你划出来的句子读一读!

2.狐狸说它是谁派来的?(老天爷)是让老虎也害怕的老天爷呀!狐狸真狡猾!

指名读

师:读之前,你先想想,老虎把你逮住了,(动手抓住学生的肩膀)你要是不能把老虎蒙住的话,你就没命了。准备好吗?读吧。(生读)D、师:这位同学学狐狸蒙老虎的话,口气大,又神气,连我都被蒙住了。(师松手)

2.你能猜到狐狸的主意是什么吗?

(狐狸的主意是:让老虎相信他是老天爷派来的百兽之王,所以老虎才不敢吃了他)3.老虎有没有被他给蒙住呢?(蒙住了)蒙是什么意思? 师:你怎么知道的?(它松开爪子)七:第六段的朗读指导

师:是啊!老虎原来是紧紧地抓住狐狸,现在他已经被狐狸蒙住了,这时候狐狸就逃跑,行不行呢?

师:于是狐狸为了进一步证明自己说的话不假,他摇摇尾巴主动提出-------(出示第六段狐狸说的话)

看看图,狐狸是什么表情?什么样的动作?加上表情和动作,再读(学生读)

师:现在老师来当大老虎!你们都是狐狸,现在就来蒙一蒙我,看能不能把我蒙住,蒙不住的话 我可要吃了你们!(学生和老师表演)

八.朗读训练第七段

1.过渡:不会吧!我还没有退休呢!老天爷就不让我当大王了吗?我不相信!

我还是跟着狐狸去森林里看看吧!

就这样它们走入森林的深处,会发生什么呢?自读课文7——8自然段,找出描写狐狸神态的词语,用“——”标出,描写老虎神态的词语用“ 曲线

”标出。

师:你看!狐狸走在----前面,老虎走在----后面

师:一个是-----(点 神气活现 摇头摆尾)还有一个是---(半信半疑 东张西望)

板书

(理解神气活现 东张西望这两个成语的意思)

半信半疑是什么形式的词语,你还能说一些这样的词语吗? 师:能通过你的朗读,分别表现他们不同的样子吗? 和你的同桌一起读一读,练一练(同桌可以自由读)(指名读)

同学表演的这么棒,老师奖励大家看看视频吧? 老师和学生配合表演2--7小节

师:现在请一个小朋友来表演大老虎!(指名生上台表演)师:再请一个小朋友来当狐狸,看这只狐狸能不能把老虎给蒙住!

(指名两个学生上来表演,带上头饰)(表演的怎么样?掌声送给他们)

九.读第八段并表演这七 八段

老虎和狐狸就这样一前一后的走进森林深处(师手指图)森林里的小动物们什么反应? 师:齐读第八段:

森林里的野猪啦,小鹿啦,兔子啦,看见狐狸大摇大摆地走过来,跟往常很不

一样,都很纳闷。再往狐狸身后一看,呀,一只大老虎!大大小小的野兽吓得撒腿就跑。)

(表演七八段:

师:现在就狐狸带着老虎到森林里走一趟(老师手指),你们都是森林里的小动物哦,看!狐狸和老虎来了。。

(师读第七段和第八段)全班小朋友一起表演

过渡:哎呀!你们怎么都那么害怕呀?我要采访采访几个小动物)师:请问你扮演的是谁啊?(学生回答)师:你刚刚看到狐狸的时候,你害怕吗? 师:那你为什么要跑啊? 师:那你害怕的到底是谁?

师:那我再采访采访老虎,看到小动物们都逃走 了,老虎你会怎么想的呢?(扮演老虎的同学回答)狐狸又是怎么想的呢?(扮演狐狸的同学回答。)原来真正有威风的是谁?

师:原来――狐狸是(生接: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所以狐假虎威中的假是什么意思?那成语狐假虎威的意思是什么?你知道了吗?指名说

师补充: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像狐狸这样没有本事的人,借着别人的力量去吓唬别人。就像这篇课文中的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把小动物们吓跑了,连老虎也被它骗了。

十二 拓展说话训练

师:课文学完了,相信大家都很喜欢这个故事!你想对狐狸或者老虎说点什么吗?

(出示说话训练:

我觉得狐狸很(),我觉得老虎很(),十三 读后感悟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这个有趣的成语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指名回答 师:那你喜欢谁呢? 指名回答。(肯定学生不同的答案,只要能说出道理就行。)

(如果有学生说他喜欢狐狸,因为它面临险境能急中生智,救了自己的命。教师可结合安全教育进行引导:遇到坏人威胁我们时,如果我们打不过他,可以想办法逃脱或用智慧战胜他。)

十四 齐读课文

师:看来大家都读出了自己的感受,现在就让我们拿起书,一齐读一读这个有趣的故事吧,看谁不但把书读在嘴上,还把书读在脸上,让教室里所有的老师都能感受到你们读书的情感,分享你们读书的快乐!

(一齐读课文)

十四 作业设计

1.展开想象,续编故事。假如第二天,老虎和狐狸又见面了,它们之间又会发生怎样有趣的故事呢?请你把想到的写在日记本上,好吗?

十五 板书设计 板书:

8、狐假虎威

神气活现

半信半疑 摇头摆尾

东张西望(狡猾)

(受骗)

第四篇:定**公开课详案

定**详案

1、兴趣导入:有人说:柳永的词只适合十七八岁的女孩,手执红牙板,吟唱“杨柳岸晓风残

月”;苏轼的词,必须要找关西大汉,怀抱铜琵琶,手绰铁板,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为什么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只有女孩才能把那种韵味唱出来,而苏轼“大江东去”就必须找关西大汉唱呢?

不同的作品呈现出不同的风格,这就要求我们在诵读时要注意采用适当的方式。今天,我们就来做一趟关西大汉,通过诵读来学习苏轼的另一佳作《定**》。希望可以打破时空限制跟苏轼达到心灵相通。

2、提出学习目标

教学过程:

一、诵读

1、预读课文(三分诗词,七分读。请同学大声地自由诵读课文,争取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感。然后我们请同学起来试着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词。)32、个人诵读,学生点评,生生互动。师生共探节奏,语气和情感。

3、听读(现在让我们来聆听名家诵读,同学们在书上划分节奏和标注重音和轻声,揣

摩情感。)

4、齐读

二、赏读

那么初读完作品后,让我们来赏析内容,师示范朗诵小序,提问全班同学,请问这首词的小序告诉我们什么信息?有何作用?3

很好,给同学们五分钟的时间,带着问题对全词进行思考,这个问题是走在风雨中的东坡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或者说在风雨中东坡是什么样子的?独立思考后可以小组讨论,最后形成完整文字,五分钟后我请同学起来展示自己的成果。

生回答

师落实

明确:

1、从这首词中,可以看出词人是一个吟啸徐行、拄着拐杖、穿着草鞋、顶风冒雨、不畏艰难、镇定从容、旷达乐观的形象。

——沉着。再大的穿林打叶声,都打不乱一个人既有的步伐,只要你视风雨为无物,照样吟啸徐行。“何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

——豪迈。竹杖芒鞋不可惧怕,只要你以之为乐,一样可以轻胜过马。有风雨,但任风雨漫天,任乱云飞渡,我自岿然不动。潇洒镇静中,有几分倔强、几分抗争的心。有点啸傲江湖的味道。

——随意而安。料峭春风冷,山头斜照暖。气候不定,人生不定,祸福难晓,不如听其自然。——通达。也无风雨也无晴。还有没有雨了?一切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似的。本无风雨,何来晴明。

阴晴可以等同,盛衰荣辱,又何足挂齿?利害得失可以一并泯灭(五祖一位弟说:“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无一物、无风雨,颇相似,有点空蒙之感,倒有几分禅意了)„„

2、从节奏到形象,现在我们来看看作者的情感,如果让你找出最能体会作者心愿的词,你会想到哪个字?

板书:归因(风雨)

——前二者合在一起便是全词思想情感的核心所在,那就是 : 作者不怕任何风雨 , 也不在乎

风雨阴晴多变 , 一心渴望退隐 , 归去。那么词人因何而归?“风雨”仅仅是自然界的风雨吗?

那么词人在写作此词这段时间经历了怎样的“风雨”?(联系写作背景谈。)

生说

(背景穿插:苏轼只因反对新法,于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被人以其诗有“谤讪朝政及

中外臣僚”之意弹劾,于知湖州任上逮捕送御史台狱;羁押四月余后,谪任黄州团练副使。

(民间自卫队副队长)苏轼的坦荡仕途突遭狂风暴雨,他几欲投江自尽。但谪贬路上,壮美

山川洗涤了他那蒙垢的心灵,村野生活又让他找到了心灵的归宿。此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

由此可见苏轼之归不仅仅是表面上所指途中自然界之风雨,还有政治上的风雨人生仕途的风雨。——回首。实指刚刚遇雨之处,虚指自己平生经历过的宦海**的感悟和反思,反

思的结果是归去。归到何处?

苏 362首词赋中,归字出现 105多次。他要往哪归?与学生共同探讨拓展:

二、展读

结合文本及选读的两首诗词、以前的相关作品分析:

<定** 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临江仙.夜归临皋〉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

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hu2声)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一个

笑话,以为他逃跑,派人去追,回头却发现他在呼呼大睡。)

他想归哪儿?(形体,神:心)板书:归果(心)。(不同于曹操的天下归心,而是自归于

心)

生探索

师讲解

他从来就没有像陶渊明那样“归隐”,是因为没有必要。他不需要躲避官场,逃离尘嚣,而

是要逃离人生。可是,已经活在世上,谁又能脱身人生这个大罗网呢?所以无论是人间天上,还是廊庙江湖,对于苏轼来说均是“外部世界”,本无区别。他最后的归宿只能是自己的“内

心世界”。所谓的“也无风雨也无晴”和“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就是词人希望获得精

神解脱的一种象征。所以苏轼的潇洒里面有人生的空漠和心灵的超脱!

从雨一直下,到阳光总在风雨后,风雨彩虹总让普通的我们欢喜我们忧,然而东坡却不躲雨

也无悲喜,因为他知道“前方亦雨”,人生就是一场雨,无边无际,无可躲藏。最好的避风

港就是自己的心灵了。心灵驿站,心灵家园,心灵归所,这是一种宁静和通达。

四、个性阅读

1、是不是在座的都喜欢苏轼?那请联系本词来说说。网上有一篇文章,说道:

像苏轼这样的好官却最终落了个“贬谪琼崖”的下场,是不正常的,而苏轼最终能够对这一结

果接受并心平气和那就更不正常了。

在这种不正常的背景下,完美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理念其实只是“随遇而安”的另一种富于欺骗性的表达。在这种不正常的情况下,“旷达”实则是一种无奈,“突围”其实是

一种逃跑。

在人格的坚硬性上,苏轼不足以和中国历史上那些坚持真理而不怕杀头的人比肩而立!把这种“纯正的窝囊”演变成了一种“虚假的完美”,因而,他就“罪莫大焉”。

2、那你们认为人生之雨来临时,到底是假装没看见,就当不存在,还是主动去躲避或抗争呢?

生说

师结:听大家这么说,我突然感觉到人生的复杂和多元了。在人生的穿林打叶声中,你到底选择一种什么样的姿态,是你自己的事,只要对得起人生这一场雨的工分,对得起容纳我们的这个世界就行了。

五、美读

女:莫听/穿林/打叶声,男:何妨/吟啸/且徐行。

女: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男:一蓑/烟雨/任平生。

女: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男:山头/斜照/却相迎。

合: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结束语: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苏轼的人生,苏轼的作品,苏轼的心灵。但愿时时心有东坡词,人生从此无难题。人生再多的雨,经过东坡的过滤,都变成一片晴空了。苏轼为我们撑起了一把伞,撑出了一片晴朗的天空,愿我们活得像他一样明亮,一样豁达。如果做不到,再多读读他的文字吧。

附板书:定**

苏轼

因:风雨

果:心

第五篇:狐假虎威-公开课详案

狐假虎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取自《战国策》,讲的是一只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了森林中的百兽,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有些人借着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自己没有本领。寓言讽刺了仗势欺人者的奸诈狡猾。全文的语言生动有趣,非常适合学生阅读和表演。

教学目标:

1、通过分角色朗读,表演能多种方式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会复述课文。、理解感悟部分四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教学难点:揭示故事的寓意。

教学准备:课件 头饰 学生做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头饰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师板书课题

在继续学习之前我们先来巩固一下这篇课文的字词。1.小老师带读。

2.看来呀咱们同学真的和词语交上朋友了,不但读得准,而且记得特别牢。那让我们一起把词语带进课文中来读读上节课我们重点学习的1-3自然段吧!

三:精读课文

读完前面三个自然段后,狐狸的命运会怎么样呢?

二,精读课文

六:指导朗读 四 五小节

师:请大家轻声的读课文的4 5 两个小节,划出狐狸说的话读一读。

边读边想:1.狐狸的主意到底是什么?

2.老虎有没有被它给蒙住? 学生自由读,汇报:

1.师:那狐狸是怎么说的?把你划出来的句子读一读!

狐狸说它是谁派来的?(老天爷)是让老虎也害怕的老天爷呀!狐狸真狡猾!

指名读

师:读之前,你先想想,老虎把你逮住了,(动手抓住学生的肩膀)你要是不能把老虎蒙住的话,你就没命了。准备好吗?读吧。(生读)D、师:这位同学学狐狸蒙老虎的话,口气大,又神气,连我都被蒙住了。(师松手)

2.你能猜到狐狸的主意是什么吗?

(狐狸的主意是:让老虎相信他是老天爷派来的百兽之王,所以老虎才不敢吃了他)3.老虎有没有被他给蒙住呢?(蒙住了)蒙是什么意思? 师:你怎么知道的?(它松开爪子)七:第六段的朗读指导

师:是啊!老虎原来是紧紧地抓住狐狸,现在他已经被狐狸蒙住了,这时候狐狸就逃跑,行不行呢?

师:于是狐狸为了进一步证明自己说的话不假,他摇摇尾巴主动提出-------(出示第六段狐狸说的话)

看看图,狐狸是什么表情?什么样的动作?加上表情和动作,再读(学生读)

师:现在老师来当大老虎!你们都是狐狸,现在就来蒙一蒙我,看能不能把我蒙住,蒙不住的话 我可要吃了你们!(学生和老师表演)

八.朗读训练第七段

1.过渡:不会吧!我还没有退休呢!老天爷就不让我当大王了吗?我不相信!

我还是跟着狐狸去森林里看看吧!

就这样它们走入森林的深处,会发生什么呢?自读课文7——8自然段,找出描写狐狸神态的词语,用“——”标出,描写老虎神态的词语用“ 曲线

”标出。

师:你看!狐狸走在----前面,老虎走在----后面

师:一个是-----(点 神气活现 摇头摆尾)还有一个是---(半信半疑 东张西望)

板书

(理解神气活现 东张西望这两个成语的意思)

半信半疑是什么形式的词语,你还能说一些这样的词语吗? 师:能通过你的朗读,分别表现他们不同的样子吗?

(同桌可以自由读)(指名读)

同学表演的这么棒,老师奖励大家看看视频吧? 老师和学生配合表演2--7小节

师:现在请一个小朋友来表演大老虎!(指名生上台表演)师:再请一个小朋友来当狐狸,看这只狐狸能不能把老虎给蒙住!

(指名两个学生上来表演,带上头饰)(表演的怎么样?掌声送给他们)

九.读第八段并表演这七 八段

老虎和狐狸就这样一前一后的走进森林深处(师手指图)森林里的小动物们什么反应? 师:齐读第八段:

森林里的野猪啦,小鹿啦,兔子啦,看见狐狸大摇大摆地走过来,跟往常很不一样,都很纳闷。再往狐狸身后一看,呀,一只大老虎!大大小小的野兽吓得撒腿就跑。)

(表演七八段:

师:现在就狐狸带着老虎到森林里走一趟(老师手指),你们都是森林里的小动物哦,看!狐狸和老虎来了。。

(师读第七段和第八段)全班小朋友一起表演

过渡:哎呀!你们怎么都那么害怕呀?我要采访采访几个小动物)师:请问你扮演的是谁啊?(学生回答)师:你刚刚看到狐狸的时候,你害怕吗? 师:那你为什么要跑啊? 师:那你害怕的到底是谁?

师:那我再采访采访老虎,看到小动物们都逃走 了,老虎你会怎么想的呢?(扮演老虎的同学回答)狐狸又是怎么想的呢?(扮演狐狸的同学回答。)原来真正有威风的是谁?

师:原来――狐狸是(生接: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所以狐假虎威中的假是什么意思?那成语狐假虎威的意思是什么?你知道了吗?指名说

师补充: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像狐狸这样没有本事的人,借着别人的力量去吓唬

就像这篇课文中的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把小动物们吓跑了,连老虎也被它骗了。

十二 拓展说话训练

师:课文学完了,相信大家都很喜欢这个故事!你想对狐狸或者老虎说点什么吗?

(出示说话训练:

我觉得狐狸很(),我觉得老虎很(),十三 读后感悟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这个有趣的成语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指名回答 师:那你喜欢谁呢? 指名回答。(肯定学生不同的答案,只要能说出道理就行。)

(如果有学生说他喜欢狐狸,因为它面临险境能急中生智,救了自己的命。教师可结合安全教育进行引导:遇到坏人威胁我们时,如果我们打不过他,可以想办法逃脱或用智慧战胜他。)

十四 齐读课文

师:看来大家都读出了自己的感受,现在就让我们拿起书,一齐读一读这个有趣的故事吧,看谁不但把书读在嘴上,还把书读在脸上,让教室里所有的老师都能感受到你们读书的情感,分享你们读书的快乐!

(一齐读课文)

十四 作业设计

1.展开想象,续编故事。假如第二天,老虎和狐狸又见面了,它们之间又会发生怎样有趣的故事呢?请你把想到的写在日记本上,好吗?

十五 板书设计 板书:

8、狐假虎威

神气活现

半信半疑 摇头摆尾

东张西望(狡猾)

(受骗)

一年级《咕咚》公开课详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