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画山绣水教学案--学案-李
画山绣水
上津镇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备课组 主备人:李卫运
备课组长:
学习目标
1、能用精炼的语言概括桂林山水的特点。
2、能说出传说故事与桂林山水的关系。
3、能说说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情感。
学法指导:在特定的政治文化背景下,杨朔的散文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即在作品中力图最大限度地表现一种时代性和人民性。因此,作者在构思写作时,往往追求一种意境美、哲理美和技巧美。这样,就给了我们一把解读杨朔散文的钥匙,即透过作品“外壳”去把握精神“内核”,注意探求作品的言外之意。只有把握准了作者在作品中要表达的主旨,才能对其材料的剪裁、表达方式的运用有比较正确、全面的认识。
第一课时
每日积累:当一个小小的心念变成成为行为时,便能成了习惯;从而形成性格,而性格就决定你一生的成败。
一、知识链接
1、走近作者
杨朔(1913—1968),原名杨毓晋,山东蓬莱人。青年时代从事过翻译和古典文学的研究工作,抗战爆发后参加革命,一面随部队转战南北,一面从事文学创作。著有中篇小说《红石山》,还写了一些通讯报道、短篇小说和诗。全国解放后,著有短篇小说集《北黑线》和中篇小说《三千里江山》。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专事散文写作,在当时有很大影响。
散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他作品的基调是歌颂新时代、新生活和普通的劳动者,代表作品有《荔枝蜜》、《蓬莱仙境》、《雪浪花》、《香山红叶》、《画山绣水》、《茶花赋》、《海市》等。杨朔创造地继承了中国传统散文的长处,于托物寄情、物我交融之中达到诗的境界。
2、关于“多种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共有五种:叙述、描写、议论、说明和抒情。在散文创作中,往往同时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本文融描写、叙述、议论、抒情于一体,各种语言的运用均能恰到好处、相得益彰。如写漓江山水时,巧用比喻、白描等手法,绘形传神;叙述神话传说时,简明通俗;议论、抒情只作画龙点睛之笔,不冗赘,不渲染。
二、自主学习,查资料,掌握下列知识。
1、音、形、意积累
(1).褒(bāo)贬(biǎn):评论好坏。注意“褒”的写法是“衣”里藏一个“保”。
(2).醇:指酒质纯正浓厚。注意不要写成“纯”字。
(3).攒(cuán)聚:紧紧地聚拢在一起。注意此处“攒”不读“zǎn”。
(4).玲珑剔(tī)透:形容器物细致,孔穴明晰,结构奇巧(多指镂空的手工艺品和供玩赏的太湖石等)。剔透,明澈。
(5).嶙(lín)峋(xún):形容人消瘦露骨。
(6).精髓:事物的最精要的部分。注意“髓”的右上角是个“左”字。
(7).恍惚:精神不集中,迷迷糊糊。
(8).恬静:安静;宁静。
(9).萧萧瑟瑟:形容风吹草木的声音。
(10).袅袅:形容歌声婉转悠扬。
(11).黑黝(yǒu)黝:没有光亮;黑暗。注意“黝”不读“yōu”。
2、词语积累
生意盎然
新陈代谢
分道扬镳
飞红滴翠
千峰竞秀
万壑藏云 郁郁葱葱
不计其数
能工巧匠
浮想联翩
寻根问底
心惊胆战
登峰造极
驰名中外
含苞欲放
心驰神往
若即若离
如愿以偿
仙山琼阁
玲珑剔透
古往今来
萧萧瑟瑟
3、互相检查
三、合作探究。
1、从文章的标题上,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2、课文中堪称“画山绣水”的景有哪些?
3、通过品读我们领略到杨朔散文的语言魅力,更感受到了桂林山水之美。作者在山水的“美”的描述中,还穿插了一些传说故事。其中哪个故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能概述一个说说吗?(请学生讲述故事)
(1)这些传说故事都有什么共同特点?
(2)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3)你认为这些传说对表现桂林山水的美有用吗?有人认为把眼前的美景和凄惨的故事联系在一起,很不协调,你是怎么看的呢?
4、课文中第12段对寡妇桥的描写,用了三个问句,请问这三个问句有什么不同?
四、展示点评,解答疑惑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杨朔的《画山绣水》,桂林的水很美,她是那样的碧绿、醇静;桂林的山很美,她是那样玲珑剔透、千奇百怪;桂林的山水传说也很美,虽然是一种美女美,却充满了神韵。这就是杨朔在《画山绣水》这篇文章中的独到之处。他不但描绘了桂林山水的形美,更刻画了桂林山水的神美,达到了散文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充分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感情和智慧。
六、朗读课文第二段文字,力求达到背诵。
这种梦境往往要被顽皮的鱼鹰搅破的。江面上不断漂着灵巧的小竹筏子,老渔翁戴着尖顶竹笠,一、自主学习,完成下例题目,独立完成后小组长批改。安闲地倚着鱼篓抽烟。竹筏子的梢上停着几只鱼鹰,神气有点迟钝,忽然间会变得异常机灵,抖着翅
1、下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膀扑进水里去,山影一时都搅碎了。一转眼,鱼鹰又浮出水面,长嘴里咬着条银色细鳞的鲢子鱼,咕A、萧瑟(sâ)褒贬(bāo)嶙峋(lín)剔透(tī)
嘟地吞下去。这时渔翁站起身伸出竹篙,挑上鱼鹰,一捏它的长脖子,那鱼便吐进竹篓里去。你也许B、攒聚(zǎn)恍惚(hū)竹笠(lì)漓江(lí)会想:鱼鹰真乖,竟不把鱼吞进肚子里去。不是不吞,是它脖子上套了个环儿,吞不下去。C、玲珑(líng)恬静(tián)迟钝(dùn)阳朔(sù)
1、作者有生花的妙笔,为何在第3节中称自己为“钝笔”呢?
D、精髓(shuǐ)圩子(wãi)袅袅(niǎo)峭拔(qiào)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2、第2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漓江水的什么特点?
A、风云变换 天马腾空 精美无比
B、为富不人 瘦骨嶙峋 萧萧瑟瑟
C、搜括百姓 十分逼真 两鬓花白
D、悬崖峭壁 仗势欺人 崭新生活
3、第4、5两节用两幅画来表现江上如诗如画的景色。你能用简洁的语言给这两幅命名吗?
3、联系上下文,根据释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再瞧瞧那沿江
(紧紧地聚拢在一起)的怪石奇峰,峰峰都是瘦骨嶙峋的,却又那样、第3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形容器物细致,孔穴明晰,结构奇巧),千奇百怪,有的像大象在江边饮水,有的像天马腾空欲飞,随着你的想象,可以变幻成各种各样神奇的物件。
(二)4、填空。
这种梦境往往要被顽皮的鱼鹰搅破的。江面上不断漂着灵巧的小竹筏子,老渔翁戴着尖顶竹笠,(1)本文作者______,原名杨毓晋,山东蓬莱人。他的代表作有中篇小说________,______等。
安闲地倚着鱼篓抽烟。竹筏子的梢上停着几只鱼鹰,神气有点迟钝,忽然间会变得异常机灵,抖着翅(2)题目“画山绣水”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它的意思是________,揭示了桂林山水的特点。
膀扑进水里去,山影一时被搅碎了。一转眼,鱼鹰又浮出水面,长嘴里咬着条银色细鳞的鲢子鱼,咕
5、仿写句子。嘟地吞下去。这时渔翁站起身伸出竹篙,挑上鱼鹰,一捏它的长脖子,那鱼便吐进竹篓里去。你也许例句:沿江攒聚的怪石奇峰,有的像大象在江边饮水,有的像天马腾空欲飞,随着你的想象,可会想:鱼鹰真乖,竟不把鱼吞进肚子里去。不是不吞,是它脖子上套了个环儿,吞不下去。以变幻成各种各样神奇的物件。可是你千万不能一味贪看这类有趣的事儿,怠慢了眼前的船家。他们才是漓江上生活的宝库。那仿写:沿江攒聚的怪石奇峰,有的像
,有的像
,随着你的想象,可以变幻船家或许是位手脚健壮的壮族妇女,或许是位两鬓花白的老人。不管是谁,心胸里都贮藏着无数迷人成各种各样神奇的物件。的故事,好似地下的一股暗水,只要戳个小洞,就要喷溅出来。
二、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回答问题。你不妨这样问一句:“这一带的山真绝啊,都有个名儿没有?”那船家准会说:“怎么没有?每个
(一)名儿还都有来历呢。”
自从古人写了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诗,多有人把它当做品评山水的论断。殊不知原诗只是这以后,横竖是下水船,比较消闲,热心肠的船家必然会指点着江山,一路告诉你那些山的来历:出力烘衬桂林山水的妙处,并非要褒贬天下山水。本来天下山水各有各的特殊风致,桂林山水那种清什么象鼻山、斗鸡山、磨米山、螺蛳山„„大半是由山的形状得到名字。譬如磨米山头有块岩石,一奇峭拔的神态,自然是绝世少有的。看就是个勤劳的妇女歪着身子在磨米,十分逼真。有的山不但象形,还流传着色彩极浓的神话故事。
尤其是从桂林到阳朔,一百六十里漓江水路,满眼画山绣水,更是大自然的千古杰作。瞧瞧那漓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竹篙()怠慢()贮藏()喷溅()....水,碧绿碧绿的,绿得像最醇的青梅名酒,看一眼也叫人心醉。再瞧瞧那沿江攒聚的怪石奇峰,峰峰
2、选文第1句的作用是什么? 都是瘦骨嶙嶙的,却又那样玲珑剔透,千奇百怪,有的像大象在江边饮水,有的像天马腾空欲飞,随 着你的想象,可以变幻成各种各样神奇的物件。这种奇景,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诗人画师,想要用
3、作者细致描写鱼鹰捕鱼有什么作用? 诗句、用彩笔描绘出来,到底谁又能描绘得出那山水的精髓?
凭着我一枝钝笔,更无法替山水传神,原谅我不在这方面多费笔墨。有点东西却特别触动我的心
4、为什么说船家“是漓江上生活的宝库”呢? 灵。我也算游历过不少名山大川,从来却没见过一座山,这样凝结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感情;没有过一 条水,这样泛滥着劳动人民的智慧的想象。只有桂林山水。
5、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说明划线句子好在哪里?
如果你不嫌烦,且请闭上眼,随我从桂林到阳朔去神游一番,看个究竟。最好是坐一只竹篷小船,正是顺水,船稳,舱里又眼亮,一路山光水色,紧围着你。假使你的眼福好,赶上天气晴朗,水面平
6、“有的山不但象形,还流传着色彩极浓的神话故事。”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得像玻璃,满江就会画着一片一片淡墨色的山影,晕糊糊的,使人恍惚沉进最恬静的梦境里去。
第二课时
第二篇:画山绣水
《画山绣水》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理解感悟课文,感受桂林山水的诗意美,品析文章优美的语言。
2、学习运用间接材料来丰富作品内容表现事物的方法,作者在观赏优美风景的过程中穿插一些凄凉故事的用意。
3、提升对自然风景的审美能力,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教学重点:
1、通过反复诵读理解感悟课文,感受桂林山水的诗意美,品析文章优美的语言。
2、学习运用(传说)间接材料来丰富作品内容表现事物的方法,作者在观赏优美风景的过程中穿插一些凄凉故事的用意。教学难点:
1、学习运用间接材料来丰富作品内容表现事物的方法,作者在观赏优美风景的过程中穿插一些凄凉故事的用意。)
2、提升对自然风景的审美能力,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教学方法:三疑三探 教学工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课:教师运用多媒体出示图片让学生欣赏,并运用古语及韩愈的诗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导入。板书课题。
二解释标题:出示课件讲解: 课题“画山绣水”的意思?
“画山绣水”的意思就是画出来和绣出来的山和水,指桂林山水蕴涵诗意,令人心醉,使人迷恋。(互文:在古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里,解释的时候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充,联系在一起。)
三、走近作者:(出示课件,指生读)
1、杨朔,原名杨毓晋,山东蓬莱人。抗日战争时期,写过不少通讯和中篇小说;解放战争时期,担任过新华社特派记者,194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抗美援朝时期,写出优秀长篇小说《三千里江山》;1956年以后,从事外事工作,同时写了大量散文。重要作品有《雪浪花》《樱花雨》《荔枝蜜》《海市》《茶花赋》等。
2、杨朔散文的艺术特色
⑴追求意境美。⑵深寓哲理。⑶巧施艺术技巧。
四、比一比看谁读的准。(出示课件,指生读,评价后齐读并在书上做标注。)
1、字音:最醇
攒聚
贮藏
圩子
黑黝黝
精髓
戳
2、字形 :瘦骨嶙峋
玲珑剔透
五、出示学习目标(多媒体出示,同教学目标)
六、设疑自探(质疑是启迪智慧的钥匙)
大家已经读了课文,请结合学习目标,想一想,你能提出来哪些有价值的问题?(学生提问,老师归纳整理为自探提纲,板书黑板)自探提纲
1)桂林山水有别于其他地方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2)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如诗如画的江上景色,他精心描绘了哪几幅画面?
3)课文除了写景,还借船家之口讲述的四个传说分别是什么?这几个故事的共同点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把神奇而美丽的桂林山水与表现旧时代劳动人民艰难苦恨的生活的传说结合起来写?
4)美的散文要优美的语言来表达,本文有哪些优美的语句?找出文中对应的句子并进行赏析。
学生自探(学而不疑则怠,疑而不探则空。)自探提示:(教师多媒体出示)
1.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跳读课文,用圈点批画的方法在课本上标记出以上问题的答案。
2.自学时间为5分钟。
七、解疑合探:(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1、小组合探(教师多媒体出示合探要求)
⑴.将你的自学效果在组内统一一下,和在自学过程中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放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一下;
⑵.组长做好分工和记录。
②、全班合探(学生合探差不多时教师多媒体出示展示、评价要求)学生按分工展示评价。
展示要求: ⑴、板书:排版整齐,书写快速工整,思路清晰,内容准确详细。
2、口头:吐字清晰、声音洪亮、条理清晰、回答完整。评价要求:
⑴、面向大家,声音洪亮,清晰,注重自己的“教态”。②、语言简洁,思路清晰,重点点评优点、不足及总结方法规律。
⑶、非点评同学认真倾听,有疑问或不同见解及时提出来。
⑷、最后对展示同学打分,满分10分。
教师针对重难点据学生掌握情况适当点拨,方法归纳。
3、船家讲述的四个传说分别是什么?这几个故事的共同点是什么?作者写这些传说的目的是什么?
四个传说分别是:父子岩、寡妇桥、望夫石和媳妇娘岩。有些凄惨,体现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除“寡妇桥”写了劳动人民牺牲自我,乐于助人的品质,其余的都是写阶级压迫和阶级斗争的。
写这些传说,既体现了桂林山水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感情
和想像之意;也是为了表达作者希望人们不要忘记旧社会的苦难,珍惜现代的美好生活的写作意图;同时,间接材料的运用丰富了作品的内容,作者将自己亲眼所见与这些间接材料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写作,使文章的内容有声有色,更具有吸引力。
4、知识点归纳
如何赏析课文中所喜欢的句子? ⑴、从修辞手法上分析(修辞的作用)
⑵、从该句在文中的作用(点明中心、深化主题、前后照应、画龙点睛……)⑶、从语言风格上(豪放、婉约……)⑷、从用语、遣词准确传神巧妙 ⑸、从蕴含的哲理,给你的启示
⑹、从作者描写的角度(听、视、嗅、味、触觉)教师举例赏析并引导学生掌握答题思路及各式:
八、课堂小结(让学生对照黑板回顾目标完成情况。出示多媒体小结。见后附板书设计)
九、质疑再探:(疑是开山斧,探是深耕犁。)
随着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理解,你又产生了哪些新的疑惑呢?大胆提出来。
十、运用拓展(学而不思则罔,学而不用则无。)
1、学生自编习题。
2、教师出示
⑴、你积累了哪些有关描写山水的古诗句呢?
⑵、选择一个对象,抓住对象的特征,仿照“瞧瞧那漓水,碧绿碧绿的,绿的像最醇的青梅名酒,看一眼也叫人心醉。”写一个句子表达你对它的赞美。
十一、学科班长总结: 下面请学科班长对本节课做一总结。
十二、教师寄语(多媒体出示)赠给即将初中毕业的学子:
攻题不怕艰,读书莫畏难。
学习有险阻,苦战能过关。
十三、附板书设计:
总写桂林山水——清奇峭拔漓江水色图江上景色:赞美珍惜现在鱼鹰捕鱼图父子岩情感山岩传说寡妇桥凝聚望夫石想像创造未来媳妇娘岩面对极美江山牢记过去畅想未来画山绣水分写总写
《画山绣水》教案
丁河一中 陈晓梅
第三篇:画山绣水
胡智勇专用教案
画山绣水
杨朔
(原名杨毓晋,山东蓬莱县人,和刘白羽、秦牧一起被称为我国当代散文三大家。)
自从古人写了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诗,多有把它当做品评(评论高下)山水的论断。殊不知原诗只是着力烘衬(hōng)桂林山水的妙处,并非要褒贬(bāo biǎn评论好坏)天下山水。本来天下山水各有各的特殊风致,桂林山水那种清奇(美妙奇异)峭(峭:(qiào)峭拔 俏:(qiào)俊俏 悄:(qiāo)悄悄)拔的神态,自然是人间少有的。
尤其是从桂林到阳朔,160里漓江水路,满眼画山绣水,更是大自然的千古杰作(特别出色的作品)。瞧瞧那漓水,碧绿碧绿的,绿得像最醇(chún)的青梅名酒,看一眼也叫人心醉。再瞧瞧那江攒聚(cuán紧紧地聚拢在一起。积攒zán一点一点地聚集。)的怪石奇峰,峰峰都是瘦骨嶙峋(lín xún 借人消瘦露骨形容山石突兀、重叠。)的,却又那样玲珑剔(tī)透,千奇百怪,有的像大象在江边饮水,有的像天马腾空欲飞,随着你的想像,可以变幻成各种各样神奇的物件。这种奇景,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诗人画师,想要用诗句、用彩笔描绘出来,到底谁又能描绘得出那山水的精髓(suǐ比喻精华。)?
第2段概括地写出了漓江山水的特点。用“瞧瞧那漓水”和“瞧瞧那沿江攒聚的怪石奇峰”两句突出了漓江山水令人怜爱、使人目不暇接的特点。这样写语言简洁生动,又突出了重点。作者还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漓水绿得令人陶醉的特点,用香醇的美酒作比很有新意。作者用“有的像……有的像……”的比喻句把静态的山写得动了起来。“像大象在江边饮水”“像天马腾空欲飞”写出了怪石奇峰令人产生无穷的想象。末尾句运用了反问的方法,突出了桂林山水的天然美妙。
凭着我一支钝(笨拙、迟钝)笔,更无法替山水传神,原谅我不在这方面多费笔墨。有点东西却特别触动我的心灵。我也算游历过不少名山大川,却从来没见过一座山,这样凝结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感情;没见过一条水,这样泛滥(洋溢,充溢。)着劳动人民的智慧的想像。只有桂林山水。【“没见过一座山„„没见过一条水„„”这两句是互文,意思是说,山和水都深蕴着劳动人民的想像和感情。“只有桂林山水”单独成句,表示强调。整句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通过对比,强调了漓江山水的特点——美的自然与劳动人民干净和智慧的完美结合。作者在这里既指出了漓江山水有别于其他地方的显著特点,也概括地写出本文的主要表现内容。】
第3段是个过渡段,一方面,是由对桂林山水的一般描述转为对这次漓江之游的具体描写;另一方面,是由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转为写自然风光背后所深蕴的作者感受最深的一点:山水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感情和想象。
一、(1-3)总写桂林山水,揭示它有异于其他名胜的地方——清奇峭拔。
如果你不嫌烦,且请闭上眼,随我从桂林到阳朔去神游(感觉中好像亲游其地。)一番,看个究竟(结果、原委。)。最好是坐一只竹篷小船,正是顺水,船稳,舱里又明亮,一路山光水色,紧围着你。假使你的眼福(看到珍奇或美好事物的福分。)好,赶上天气晴朗,水面
胡智勇专用教案
平得像玻璃,满江就会画着一片一片淡墨色的山影,晕糊糊的,使人恍惚(huǎng hū精神不集中,迷迷糊糊。)沉进最恬(tián)静(安静、宁静)的梦境里去。
这种梦境往往要被顽皮的鱼鹰搅破的。江面上不断漂着灵巧的小竹筏子,老渔翁戴着尖顶竹笠,安闲地倚着鱼篓抽烟。竹筏子的梢上停着几只鱼鹰,神气(神情)有点迟钝,忽然间会变得异常机灵,抖着翅膀扑进水里去,山影一时被搅碎了。一转眼,鱼鹰又浮出水面,长嘴里咬着条银色细鳞的鲢子鱼,咕嘟(gūdū 拟声词)地吞下去。这时渔翁站起身伸出竹篙,挑上鱼鹰,一捏它的长脖子,那鱼便吐进竹篓里去。你也许会想:鱼鹰真乖,竟不把鱼吞进肚子里去。不是不吞,是它脖子上套了个环儿,吞不下去。
可是你千万不能一味贪看这类有趣的事儿,怠慢(dài 冷淡)了眼前的船家。他们才是漓江上生活的宝库。那船家或许是位手脚健壮的壮族妇女,或许是位两鬓花白的老人。不管是谁,心胸里都贮藏(zhù贮藏,储藏 伫:(zhù)伫立)着无数迷人的故事,好似地下的一股暗水,只要戳(chuō)个小洞,就要喷溅出来。【这是一个很有趣的夸张句,突出船家心中故事多得数不胜数,说明了劳动人民是漓江的主人,漓江确确实实凝结着他们的生活感情。漓江山水全在他们心中,他们也仿佛成了漓江山水的不可分割的部分。】
你不妨这样问一句:“这一带的山真绝啊,都有个名儿没有?”那船家准会说:“怎么没有?每个名儿还都有来历呢。”
这以后,横竖(反正,表示肯定)是下水(向下游航行)船,比较消闲,热心肠的船家必然会指点着江山,一路告诉你那些山的来历:什么象鼻山、斗鸡山、磨米山、螺蛳山„„大半是由山的形状得到名字。譬如磨米山头有块岩石,一看就是个勤劳的妇女歪着身子在磨米,十分逼真。有的山不但象形,还流传着色彩极浓的神话故事。
迎面来了另一座怪山,临江是极陡的悬崖,船家说那叫父子岩,悬崖上不见近似人的形象,为什么叫父子岩,就难懂了。你耐心点,且听船家说吧。
船家轻轻摇着橹,会告诉你说:古时候有父子二人,姓龙,手艺巧,最会造船,造的船装得多,走起来跟箭一样快。不料叫圩(wéi 圩场xū)子上一个万员外看中了,死逼着龙家父子连夜替他赶造一条大船,准备把当地粮米都搜刮起来,到合浦去换珠子,好献给皇帝买官做。粮米运空了,岂不要闹饥荒,饿死人吗?龙家父子不肯干,藏到这儿的岩洞里,又缺吃的,最后饿死了。父子岩就这样得了名,到如今大家还记着他们的义气„„前面再走一段水路,下几个险滩,快到寡妇桥了,也有个故事„„
究竟从哪年哪代传下来这么多故事,谁也说不清。反正都说早年有这样个善心老婆婆,多年守寡,靠着种地打草鞋,一辈子积攒几个钱。她见来往行人从江边过,山路险,艰难得很,便拿出钱,请人贴着江边修一座桥。修着修着,一发山水,冲垮了,几年也修不成。可巧歌仙刘三姐路过这儿,敬重寡婆婆心地善良,就亲自参加砌桥,一面唱歌,唱得人们忘记疲乏,一鼓气把桥修起来。刘三姐展开歌扇,扇了几扇,那桥一眨眼变成石头的,永久也不坏。
胡智勇专用教案
前边那不就是寡妇桥?你看临江拱起一道石岩,下头排着几个岩洞,乍(zhà 刚刚开始,起初)一看,真像桥呢!岩上长满绿盈盈的桉树、杉树、凤尾竹,清风一吹,萧萧瑟瑟的,想是刘三姐留下的袅袅(niǎo形容声音婉转悠扬)的歌音吧?
船到这儿,渐渐接近阳朔境界,江上的景色越发奇丽。两岸都是悬崖峭壁,累累垂垂的石乳一直浸到江水里去,像莲花,像海棠叶儿,像—挂一挂的葡萄,也像仙人骑鹤,乐手吹箫„„说不定你忘记自己是在漓江上了呢!觉得自己好像走进一座极珍贵的美术馆,到处陈列着精美无比的石头雕刻。【这里所写的是钟乳石,是大自然创造出来的,作者一一列举,并加以描绘。此段运用鲜活的比喻,通过写游览者的感受,生动地写出漓江的钟乳石的形态各异,无比精美和丰富;用幻写出这里景色之神奇。】可不是嘛,右首山顶那块石头,简直是个妙手雕成的石人,穿着长袍,正在侧着头往北瞭(liào)望(登高远望。嘹:(liào)嘹亮
潦:(liào)潦草 缭:(liào)缭乱)。下边有个妇人,背着娃娃,叫做望夫石。不待你问,船家又该对你说了:早年闹灾荒,有一对夫妇带着小孩,背着点米,往桂林逃荒。逃到这里,米吃完了,孩子饿得哭,哭得夫妇心里像刀绞似的。丈夫便爬上山顶,想瞭望桂林还有多远,妻子又从下边望着丈夫。刚巧在这一刻,一家人都死了,化成石头。这是个神话,却又是多么痛苦的事实。
江山再美,谁知道曾经洒过多少劳动人民斑斑点点的血泪。【指出在过去的历史中,这里风景虽美,但劳动人民的生活却苦涩得很。这照应了第三段中的“却从来没见过一座山,这样凝结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感情;没见过一条水,这样泛滥着劳动人民的智慧的想像”。又照应了题目“画山绣水”:这山,这水都是劳动人民的生活感情和智慧描绘出来的。】假如你听见船家谈起媳妇娘(新娘)岩的事情,就更能懂得我的意思。媳妇娘岩是阳朔境内风景绝妙的一处,杂乱的岩石当中藏着个洞,黑黝黝(yǒu)的,洞里是一潭深水。
船家指点着山岩,往往叹息着说:“多可怜的媳妇娘啊!正当好年龄,长得又俊,已经把终身许(许配)给自己心爱的情郎了,谁料想一家大财主仗势欺人,强逼着要娶她。那姑娘坐在花轿里,思前想后,等走到岩石跟前,她叫花轿停下,要到岩石当中去拜神。一去,就跳到岩洞里了。”
二、(4-15)写桂林到阳朔江上的景色和船家口述的种种传说。
到这儿,你兴许会说:“这都是以往的旧事了,现在生活变了样儿,山也应该改改名儿,别尽说这类阴惨惨的故事才好。”
为什么要改名呢?就让这极美的江山,永久刻下千百年来我们人民艰难苦恨的生活记录吧,这是值得深思的。今后呢,人民在崭新(zhǎn 极新,簇新。)的生活里,一定会随着桂林山水千奇百怪的形态,展开丰富的想像,创造出新的神话,新的故事,你等着听吧。
三、(16-17)启示人们面对极美的江山,牢记过去,畅想未来。
胡智勇专用教案
正音正字
烘衬(hōng)
褒贬(bāo biǎn)醇(chún)
玲珑剔透(tī)....精髓suǐ
恍惚(huǎng hū)圩子(wéi)嶙峋lín xún ...袅袅(niǎo)怠慢(dài)恬静(tián)戳(chuō)瞭望liào ....多音字
形似字
峭:(qiào)峭拔俏:(qiào)俊俏悄:(qiāo)悄悄 贮:(zhù)贮藏 伫:(zhù)伫立
瞭:(liào)瞭望 嘹:(liào)嘹亮 潦:(liào)潦草 缭:(liào)缭乱
胡智勇专用教案
烘衬
褒贬 醇 玲珑剔透 精髓
恍惚 圩子 嶙峋 ..........袅袅 怠慢 恬静 戳 瞭望 贮 攒聚 .......
烘衬
褒贬 醇 玲珑剔透 精髓
恍惚 圩子 嶙峋 ..........袅袅 怠慢 恬静 戳 瞭望 贮 攒聚 .......
烘.衬
褒.贬 袅.袅 怠.慢
烘.衬
褒.贬 袅.袅 怠.慢
烘.衬
褒.贬 袅.袅 怠.慢
烘.衬
褒.贬 袅.袅 怠.慢
醇. 玲珑剔.透恬.静 戳. 醇. 玲珑剔.透恬.静 戳. 醇. 玲珑剔.透恬.静 戳. 醇. 玲珑剔.透恬.静 戳. 精髓.
瞭.望 贮. 精髓.
瞭.望 贮. 精髓.
瞭.望 贮. 精髓.
瞭.望 贮. 5
恍惚.. 圩.子攒.聚
恍惚.. 圩.子攒.聚
恍惚.. 圩.子攒.聚
恍惚.. 圩.子攒.聚
嶙峋.. 嶙峋.. 嶙峋.. 嶙峋..
第四篇:《画山绣水》感悟生活式导学案
《画山绣水》自主感悟生活品牌教案
安徽省庐江县长岗中学
教学目标:
1、对应生活学习理解生字生词和含义丰富的重要语句。
2、阅读课文,感悟生活,认识作者乘船游览漓江的情景,认识作者一边游览漓江山水,一边听船家讲述怪山的来历和神话传说的情景,认识桂林山水的奇丽,提升学生对自然风景的鉴赏能力。
3、探究课文反映生活的方法,学习课文运用直接见闻和间接材料自然结合的方法反映生活,培养学生表现生活的能力。
4、品味生活,品味语言,学习文章诗意浓厚的语言,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水平。教学重点: 目标2 教学难点: 目标3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揭示本课目标,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1分钟)
多媒体放出一组桂林山水画,让学生观赏一遍。师:这就是画,这就是桂林的山水。世人公认它美。美在哪呢?美在奇峰重叠,山水相依。桂林的山,平地奇峰,清奇峭拔,茂林修竹,田园似锦,一江
张为民 流水千幅画,好似人间仙境。关于它的美,自古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说法,而作者却标新立异说成“画山绣水”。你们看如何? 我记得小时候母亲常说“真美!就像画上画的!”。可见作者说桂林山水美如画,美如绣是再恰当不过了。“画山绣水”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意思是画出来和绣出来的山水。
2、本堂课的学习目标:(1分钟)
多媒体展示本堂课目标(内容见教学目标)。
二、指导学生自读课文,感悟生活。多媒体显示下列内容。(2分钟)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生活,注意节奏和停顿。
2、出示小黑板或多媒体展示生字生词,自学自读2分钟,对应生活再现词语反映的生活情景,对照解释换一种方式表达词语反映的生活情景,理解生词。
3、阅读课文,感悟生活,自主探究“课文反映什么生活”的问题,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课文反映的生活,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准备交流。
4、探究课文反映生活的方法,自主探究“课文怎样反映生活”的问题,理解课文写作。
5、品味课文语言,品出课文语言的诗意。
三、学生自读、自主感悟生活,老师巡视、督促,鼓励学生多问,培养学生勤学多问的习惯。(10分钟)
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自读课文、自读注释、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感悟生活、质疑提问,老师指导答疑,准备对话交流,但关于作者和 写作背景就不交流了,提供材料(材料附后)让学生自读一下就行,不要不放心学生。
四、和谐交流,共同提高。(30分钟)
1、检查朗读,学习朗读。先品听朗读录音,后指名学生朗读指定段落,并点评指导。
2、交流学习生字生词,对应生活理解生字生词。
1)多媒体显示下列生字,指名学生读准生字,并纠正错误读音。褒贬biǎn
醇chún
攒cuán聚 精髓suǐ 迟钝dùn 贮zhù藏 心如刀绞jiǎo
嶙峋lín xún 玲珑剔tī透
恬静tián
恍惚huǎng hū
怠慢dài 螺蛳sī山
两鬓bìn花白 袅袅niǎo 崭zhǎn新
黑黝yōu黝yōu
2)、多媒体显示生词和解释,让学生对照解释尽量用自己的语言,配合动作表情说说生词反映的生活情景,检查学生理解词语情况。褒贬:评论好坏。
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扬。精髓:比喻精华。
恬静:安静,宁静。
怠慢:冷淡。嶙峋:借人消瘦露骨形容山石突兀、重叠。积攒:一点一点地聚集。
瞭望:登高远望。
攒聚:紧紧地聚拢在一起。黑黝黝:没有光亮;黑暗。
3共同感悟生活,解决“课文反映什么生活”的问题,让学生说说课文反映的生活,说说自己的认识和感悟,同时老师追问。师生对话,思想交锋后,根据预设要点统一认识。预设要点如下:(思想交锋后,多媒体显示内容要点)
课文反映作者随着船家一起游览桂林到阳朔段山水的情景,反映作者一边游览欣赏自然风景,一边听述怪石奇峰的神话传说的情景,这样既反映了桂林的奇丽景色,也反映了桂林人民的智慧和生活感情,这样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桂林山水和过去人民生活的情景,反映劳动人民不忘过去苦难生活,珍惜现在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为了促进学生思考,追问:桂林“四绝”是什么?共同探究,大家发言略。
4、共同探究课文反映生活的方法,发动学生说说课文反映生活的方法进行交流。学生发言,老师追问,思想交锋后,统一认识。预设要点如下:
1)、课文运用直接见闻和间接材料自然结合的方法反映生活。本文不但反映风景区的自然风光,而且反映风景区的神话传说,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感情和智慧。这些神话传说是间接材料,不是作者自己直接体验和搜集到的材料。运用这些间接材料,丰富了作品的内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给人较大的想象空间,也是旅游实际的反映,因为旅游时,导游都会介绍风景,介绍传说的。有传说导游不会不介绍的,因为介绍传说会增强旅游的兴趣,不会单调乏味。神话传说令人神往,令人回味无穷。神话传说使风景大为增色。凄惨的故事也使风 景增色,使人永志难忘。
2)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巧妙交代游踪,段与段衔接自然,全文浑然一体。如“如果你不嫌烦,且请闭上眼,随我从桂林到阳朔去神游一番,看个究竟”。作者是这么说的也就是这么做的,带着读者游览了桂林山水。文章景与景之间、景与传说之间衔接自然紧密,严丝合缝。如“你不妨这样问一问:‘这一带的山真绝啊,都有名儿没有?’那船家准会说‘怎么没有?每个名儿还都有来历呢。’”,一段话自然引出下文重点介绍岩石的神话传说。再如“迎面来了另一座怪山”,一个“另”字自然引出父子岩景色和传说。再如“前面再走一段水路,下几个险滩,快到寡妇桥了,也有个故事”、“前面那不就是寡妇桥?”、“船到这儿,渐渐接近阳朔境界,江上的景色越发奇丽。”等语言不仅点明了游踪,交代了景点,引出了神话传说,而且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3)、文章运用第二人称作为反映生活的视角,好象面对面谈心一样,使人倍感亲切。如“你耐心点,且听船家说吧。”、“船家轻轻摇着橹,会告诉你说”、“你看临江拱起一道石岩,下头排着几个岩洞,乍一看,真像桥呢!”、“说不定你忘记自己是在漓江上了呢!”等。作者通过设想你身临其境游览漓江的情景,把桂林的奇丽景色反映得十分令人向往。这反映作者构思的巧妙,值得我们学习。
5、品味语言,品出文章语言的诗意,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水平。追问:课文诗意的语言体现在哪些地方?师生交流发言思想交锋后,统一认识。统一认识的要点如下:首先体现在构思上。文章用第二人 称作为视角反映生活隽永生动,意境甜美;文章采用直接见闻和间接材料结合的方式反映生活,使文章内容丰富,情趣盎然;文章段与段衔接紧密,严丝合缝,结构精巧。其次体现在内容上。作者刻画江上景色很细致,很有诗意。如漓江水色图、鱼鹰捕鱼图、阳朔石乳图等充满了诗情画意。
五、点对点迁移运用,培养学生表现生活的能力。
课文采用第二人称反映旅游情景的方法和直接见闻间接材料相结合反映旅游情景的方法都是很有表现力的,我们写作游记类文章时,是可以信手拈来加以运用的。本次作文,你们可以用第二人称反映家乡某处景物,将写景和故事相结合。
六、结语,布置作业。(1分钟)
1、抄写生字生词。
2、熟读课文。
3、课外阅读杨朔作品一篇,做好笔记,准备交流。
附 作者简介:(让学生看看,不必讲解):
杨朔(1913~1968),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原名杨毓晋,山东蓬莱人。曾担任过新华社特派记者,到过抗美援朝前线,写过不少通讯、中短篇小说,并著有长篇小说《三千里江山》,代表作还有《雪浪花》、《樱花雨》、《海市》、《茶花赋》等,均收在《杨朔散文选》里,1968年,杨朔被“四人帮”迫害致死。
第五篇:画山绣水教案
画山绣水教案
教学目标 : ⒈品味文章诗意美。
⒉领略和鉴赏桂林山水特有的清奇峭拔的神态。⒊学习本文严密的结构和准确的用词。⒋理解作者以写景散文来反映时代侧影。教学重点:
⒈品味文章诗意美。
⒉学习本文严密的结构和准确的用词。教学难点 :
⒈学习和尝试用间接材料来丰富作品内容表现事物的方法。⒉理解作者以写景散文来反映时代侧影。教学思路:
⒈指导学生诵读课文,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章的诗意美。
⒉通过对文章中景色描写的欣赏,提高学生对自然风景的审美能力及仿写的能力。课前布置:
⒈查找相关资料(桂林、新疆等地的旅游资源)。
⒉学生预习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并查阅工具书解决生字词。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 快到寒假了,有一位朋友向我推荐了一些旅游景点。我从网上下载了许多相关的图片,看了这些图片后,我有点拿不定主意了,去哪好呢?想请同学们帮我拿个主意,看看到底去哪好。(出示图片,让学生讨论)
有一位桂林的朋友也给我发来了邮件,说你看看这一篇文章吧。看了这一篇文章后,我决定,放假就直奔桂林。想知道是什么样的文章有如此的魅力,让老师一下子就拿定主意了吗?(《画山绣水》)
这篇文章的作者可是比较有名的,同学们想了解他吗?(出示杨朔的相关资料,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二、正课:
⒈朗读课文,品味诗意。
杨朔曾这样说过,“我喜欢写散文,常觉得,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又说:“我在写每篇文章时,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所以杨朔的散文充满了诗情画意。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并说说这篇文章的诗情画意体现在哪些方面。①文章的标题是画山绣水
说明:a桂林山水的自然美如画如绣,妙不可言。b互文的手法使自然的山水更充满诗情画意。②文章中有些景及故事也充满了诗情画意。课文中堪称“画山绣水”的景有哪些? 桂林山水(第二段)漓江水色图(第四段)鱼鹰捕鱼图(第五段)⒉小组合作进行赏析和仿写。
四人一组有感情地朗读所选文段,说说作者是怎样把景物写得有声有色,栩栩如生的,再用文字的形式为这段话写几句评语,并仿照例句描写一处景物? 例:写桂林的水时,作者说:“瞧瞧那漓水,碧绿碧绿的,绿得像最醇的青梅名酒,看一眼也叫人心醉。”作者先用一组叠词,突出水的碧绿,然后抓住水绿的特点,把漓江的水比喻成“最醇的青梅名酒”,并在此基础上将比喻伸展开去,不用去尝,只要看一眼也会醉人。
仿写:瞧瞧那满地堆积的棉花,洁白洁白的,白得像冬天覆盖大地的积雪,叫人实在不忍心玷污它。
(学生朗读,赏析并进行仿写,师生共评)
⒊学习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并分析作者引用这些传说的目的。
桂林不仅有如诗如画的景色,还有优美动人的传说,文章讲述了哪些传说?(父子岩、寡妇桥、望夫石、媳妇娘岩)你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几个故事吗?(学生创造性地复述故事)这几个故事的共同点是什么?
(有些凄惨,体现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除“寡妇桥”写了劳动人民牺牲自我,乐于助人的品质,其余的都是写阶级压迫和阶级斗争的)作者为什么要在令人赏心悦目的风景中插入这样凄惨的故事呢?可从文章中直接找出答案。
(提醒人们不要忘记过去的苦难,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美好的生活.使文章留下了时代的印记,蒙上了一层政教色彩。同时也给这些景色增添了不少人文色彩。)⒋拓展思维,丰富积累,学习如何运用间接材料。
你游历过哪些风景名胜区,你的家乡应该也有许多美丽的传说,能不能给我们讲一讲与景点有关的优美的传说或诗句呢?(学生说)
如果需要写一篇介绍家乡风物的文章,你准备如何去使用这些材料呢?(学生出谋划策)
三、小结:
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我们了解了桂林如诗如画的景色,也倾听了不少优美动人的传说。对桂林,你还了解多少呢?能不能再给老师推荐一些值得一游的景点呢?(如:大象汲水的“象鼻山”,碧水潆回的“漓江源头”,刘三姐对歌的大榕树,桂海的碑林,千古灵渠,奇峰镇等)
四、总结:
是啊,祖国有着如此神奇而美丽的自然风光,有着如此动人而凄美的传说故事,让我们用双眼去观赏,用耳朵去聆听,用心去感悟,用笔去描绘祖国这 些珍贵的自然文化遗产吧。
五、作业
借鉴本文的写法,写一篇介绍家乡风物的文章。
六、板书: 画山绣水 杨朔 标题: 景物: 传说:
(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补充)
七、教学探讨与反思:
散文是重要的一种文学样式,重在让学生学会在诵读中品味文章的美。另外在教学过程 中,我抓住了两个重点:①让学生在诵读中领会作者是怎样把景物描写的如此生动的,并学会这种写法。②让学生学会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并知道如何使间接材料合理而恰当地为自己的作文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