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孤寂是孤寂者的座右铭、落寞是落寞者的墓志铭、
编辑:雾花翩跹 识别码:24-285031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4-02 04:36:12 来源:网络

第一篇:孤寂是孤寂者的座右铭、落寞是落寞者的墓志铭、

“在天黑以后,往热闹地方躲,跟着别人努力快活,可惜心里头,有定时的闹钟,提醒你有多落寞。”—— 题记不知从何时开始,觉得这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小小得只容纳得下自己,不愿跟别人提及自己的心情,也不想了解别人太多,就这样宁可让自己孤独,也让别人寂寞„„心里在莫名地悸动,有些酸涩的痛感,那一眼望不尽的天涯深处,是看不透的苍茫失落,我在苍茫的时空里如飘散的幽魂一般,说不清几许落魄,道不尽多少懵懂,更不愿提及那还有一些说不出道不明的无奈和牵挂„„是不是害怕寂寞的人总是会用心的记住他生命中出现过的每一个人?于是我总是意犹未尽地去想起记忆中每一个今生都只能出现在记忆里的甲乙丙丁 ,在每个星光陨落的晚上一遍一遍数我的寂寞,1颗、2颗、3颗......直至串联成珠,莹莹悬挂在眼角,然后装作很坚强的继续微笑。是不是自卑的人总是会用心地呵护着自尊?我的骄傲一如从前用心的装饰着洒脱;空洞的眼神瞭望时间与空间的间隙,眨眨眼抚平曾被侵蚀的眼角,机械般拨动杂乱的刘海。然后像是站在照片机前拍照般轻轻吸气、慢慢呼气,1 2 3 微笑...是不是每一个成长之时心都会像凤凰涅槃经历烈焰焚烧方可浴火重生?青涩的脸颊苍白懵懂一如从前般,在某个夜半时刻我一遍遍回忆演算得到与失去。如果我有个盛满梦想的盒子,那么,现在它应该是空荡荡的,除了那一些谁为我圆梦的记忆.....什么才是寂寞,寂寞是笑靥后的思念?、是月半悬空孤寂夜徘徊的身影? 是长发公主静静伫立窗台望着城堡上空天灯的希冀?是游鱼羡慕飞鸟驰骋苍穹的身姿?我想,我不是寂寞,我只是一个人而已。闲暇时,可以无所事事的看着斑驳的石墙被岁月割划出来的一道道痕迹;可以不知疲倦俯身细数一片片落叶红枫的经络;可以观白云、闻清风、嗅涩草。安静、安宁、不快乐却也不悲伤。我不是寂寞,只是一个人而已。在每个周末或者假期里可以静静的听歌、踟躇散步、用大把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可以在没遇见一个我愿为她撑伞的人之前在每个暴雨天不必带伞拼命奔跑; 可以一个人闲逛一整天直至夕阳的余光拖着一条长长的背影,即使形单影只。“我的空虚害怕你的空虚,眼泪的寂寞将我淹没幸福的空虚没有人懂,幸福的寂寞只有我懂苦涩流下后,谁来教我怎么爱幸福虽然寂寞,至少心酸会陪着我微笑是谁流着眼泪的微笑让我不再寂寞....我不是寂寞,只是一个人而已。

第二篇:落寞的孤独者——读《孤独者》有感

落寞的孤独者——读《孤独者》有感

当鱼儿完全失去了希望,才看清了身边狰狞的网绳,春天在哪儿啊,它含着眼泪,重又开始了冰层下的旅程。

——食指《鱼儿三部曲》

我松下一口气,终于把鲁迅的《孤独者》读完了,这是一篇仅为十几页的短篇小说,可我却分了几次才读完,不仅是因为鲁迅先生文笔的晦涩与深奥,更是文中的冷峻与黑暗让我难以品味。

余杰说:“我习惯在夏夜最燥热的时候读鲁迅。没有一丝风,室内像个蒸笼。翻开书后,黑色的方块字一行比一行凉,如冰一般凉入骨髓里,一行比一行苦,如黄连一般,要治病就得慢慢咀嚼。渐渐觉得灵魂被掏空了一般,欲笑却又无可笑,欲哭亦觉无所可哭。”我同样也是在这么一个酷夏读着鲁迅的小说,“灵魂”真若“被掏空了一般”,空旷而迷茫,失落而无望。有时我真恨鲁迅,他首先为我们揭示一个黑暗的“现实”,然后再隐约点亮一丝希望,最后当这点零星的“希望之光”还尚为火星之时,再迅速拈灭它,如从未出现过一般。

如《药》中的夏瑜的坟上纵有凭空出现的花环,但连乌鸦也不愿栖在上面;又如《孤独者》中作者借魏连殳的话表示:“孩子总是好的。他们全是天真……”然而又让“天真”的孩子“拿着一片芦叶”指着魏连殳道:杀!而那个孩子“还不很能走路……”。我知道这怨不得鲁迅,鲁迅先生是讲真话的人,事实如此。只是我还像很多人一样,即使相信这个残酷的现实却还要寄托一丝美好的希翼,中国人历来喜欢圆满。

这个故事是送殓始送殓终,“满脸黑气”的革命者魏连殳走了,不是

死于革命,而是死于痨病。为他送葬的一切也是“死一般静,死的人和活的人都是”,这些是“敬”他的人,是他死前去做顾问“交运”赚来的“敬”,是的,他为了摆脱生活的惨状,他从事了他所反对的。他不再是孤独者与异人,而是人们敬重的“魏大人”。这些是他“躬行先前所憎恶,所反对的一切,拒斥先前所崇仰,所主张的一切”所换来的,也就是说他放弃先前毕生所追求的崇高理想,而俯就于所反对的现实黑暗。他叫老人家为老太太时不得敬,他温和恭敬的请孩子们吃花生时不得敬,而他“交了运”后唤老人为老家伙,给孩子们东西让他们学狗叫或磕头时却得了敬,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可悲?魏连殳虽然改变了自身的生活惨状,但用他的话说却是“已经真的失败”。

这是一种精神上的失败,身处绝境尚有生还之机,而心处绝望就无复活之望了。可怕的不是黑暗存在的本身,而是习惯黑暗并歌颂黑暗,艰难的不是为追求理想去对抗现实,而是放弃理想俯就现实。精神上被杀死了,剩下的肉体不过只是精神的尸体。其实我们往往在梦想的追求之路上遇到“好心人”的“现实”相劝,让我们现实一点,学会圆滑,奉迎与媚笑。但我们内心真是只愿为生存而俯就“现实”吗?肉体死去倒不是终结,梦想死去我们就真的如行尸了。面对现实但不是放弃梦想。魏连殳最终也未能改变什么,他依然是孤独者,落寞的孤独者……

第三篇: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推荐]

今天新闻联播里出现一个可耻的老家伙

173214次点击 763个回复 0次转到微评

中国新青年.于 2012-5-29 20:53:49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猫眼看人

今天新闻联播里出现杨振宁接受采访的画面。杨振宁说“我总是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选择”。杨振宁年轻时在美国功成名就,老了后才回到中国,尽享荣华富贵,82岁高龄还取了个28岁的年轻女人做老婆。

与杨振宁相比,萧光琰就没有那么幸运了。1950年,萧光琰博士为了报效祖国,从美国回到中国,他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出了不少科研成果。在1968年“清理阶级队伍”运动中被关押毒打,最后全家自杀,包括他的妻子和15岁的女儿。

萧光琰忠贞报国,辛勤奉献,最后却全家惨死,他们一家早已被遗忘。杨振宁为美国服务,老了后回中国享受嘉宾待遇,还娶了个年轻女人。

杨振宁和萧光琰只相差两岁,一个现在还活着,另一个早在40多年前就死去,而且是全家死光光。人的命运为何竟如此不同?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萧光琰一家之死

1950年,在美国美孚石油公司工作的萧光琰博士为了报效祖国,几经周折通过转道香港,从美国回到中国,带回大量的科技资料。他被安排到大连物理化学研究所工作。他拼命地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出了不少科研成果。他回国后一直从事“页岩油催化裂化及其氮中毒的机理研究”和“电子酸性催化剂研究”,在应用基础理论方面,都有了进展和突破。五十年代的中国,在这方面还处于空白状态。

正当萧光琰刻苦钻研,努力奉献的时候,十年浩劫开始了。这个从不过问政治,也不多说一句话的科学家,竟然也逃不过劫难。在1968年“清理阶级队伍”运动中被“毛泽东思想工宣队”关押。一九六八年十月五日晚九时,萧光琰被“工宣队”抓进“牛棚”。同时,抄收萧家一切值钱的财物。

严厉的、无休止的审讯开始了。“萧光琰,你在美国挣那么多钱,生活那么好,为啥回来?”对这样的问题,萧光琰当然对这些人说不清。可是,“工宣队”对他的待遇已不再只是怀疑和控制,而是用“三角带”特制的刑具猛力抽打,他只能用惨叫来应合人们的嘲骂了。

“工宣队”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白屎”。因为当地人把“白”念成和“博”同音,于是当年的博士终于演化成为“白屎”,任人践踏。他在斥骂声中,被迫写下了二十六份“交待材料”。当然,每交上一份得到的是一阵斥责,以至“抽你的筋,剥你的皮”的威吓。

十二月十日晚,又是一次严厉的“审讯”和更凶暴无情的皮鞭抽打。十一日晨,当“工宣队员”厉声喝令“牛鬼蛇神”起床时,萧光琰再也不会爬起来,他死了,带着满身的伤痕,他刚刚四十八岁。验尸结果:服过量安眠药--巴比妥自杀。然而毫无人性可言的“毛泽东思想工宣队”却认定:反革命分子萧光琰畏罪自杀,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胜利,并贴出了“特大喜讯”,决定“乘胜前进,深挖一切阶级敌人”。

当天下午,萧光琰的妻子,正在营城子农场劳动改造的美籍华人甄素辉被拉到化学物理所,向她严肃地宣布:“反革命分子萧光琰畏罪自杀,他的问题是敌我性质的,你要继续交待。” 甄素辉没有哭,只是向丈夫的尸体看了一眼,请求准许她请两天假,回家照料多日不见的孩子,甄素辉的请求真的被批准。她当天就回家了。

萧光琰十五岁的女儿小络连在父母被揪斗后,在嘲骂、追打中过着痛苦的孤独生活。人们无从知道甄素辉母女相见的情景。直到十二月十四日,一直不见这家人的任何动静,敲门也不应。把门弄开,看到的是:母女双双躺在床上,母亲紧紧地搂着女儿,她们早巳停止了呼吸,为了免遭凌辱和折磨,母女俩选择有尊严地死去,她们随萧光琰一同而去!

三天之内,死了全家,这成为“工宣队”和一些人的“辉煌战果”。他们向上级报功,被认为是“清理阶级队伍的重大收获”、“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他们得到了上级的重视,不久,就成毛远新亲自抓的“典型”,把他们的“经验”赫然发表在《人民日报》上。

萧光琰一家三口,相继自杀身亡。当时,对萧光琰夫妇,人们当然不敢说一句表示怜悯的话,但是对小络连,邻居们都忍不住地一洒同情之泪。这孩子实在招人喜欢,她热情,聪明,美丽而健康,十五岁的孩子就长得像成年人的身材,而且特别爱学习,念小学的时候,就自己装半导体收音机……在死的前一天,她把自己的照片郑重地赠给要好的小朋友“留作永久的纪念”,在历经屈辱、折磨以至行将结束这幼小的生命之时,她还有着多么强烈的生之留恋啊!

萧光琰有着一颗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他曾怀着怎样的热情踏上这片土地,又怀着怎样的绝望无声离去!文革结束后,萧光琰的哥哥萧光灏从美国来中国为弟弟料理后事。令人遗憾的是,萧光琰一家的骨灰没有找到,那枚从美国带回来的结婚戒指也在抄家后被人变卖了,不知所踪。

这墓碑是亲人近年为萧光琰一家新立的。由于骨灰不知所踪,仅仅将萧光琰的一件衬衫葬在墓内。

姚桐斌之死

著名科学家姚桐斌是“两弹一星”功勋中最早被毛泽东的红卫兵打死的,年仅46岁,他和科学家赵九章被批斗致死后,周恩来总理要军管会开列出了一份《重要科学家保护名单》,名单报上去后,总理说:“名单上的每个人,你们要保证他们的生命安全,出了问题我找你们!”所以,钱学森每每忆及此事,都情不自禁地说:“文革中,如果没有周总理保护,恐怕我这个人早就不在人世了。”(这段谈话引自国防科工委的《双星辉映 伉俪情深——钱学森和夫人的故事 》)

姚桐斌是中国极其优秀的一位火箭材料及工艺技术专家。他是江苏无锡人,1945年毕业于当时迁移贵州的交通大学,1947年考取公费留学去了英国。他在英国伯明翰大学用了三年时间,取得博士学位,一年后又获得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博士学位。之后,他开始在英国伦敦大学从事研究和讲学工作。

1957年底,在英国的姚桐斌怀着报效祖国的雄心回到中国,从事航天材料研究。在姚桐斌的领导下,从1960年到1965年,共开展研究课题500余项,这些课题的成果,有的很快就在当时研制的运载火箭型号研究中得到应用;许多成果还填补了我国的空白。其它的一些成果,有的转化为民品,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然而,这样一位杰出的并忠诚于自己国家的科学家,最终却未能逃脱悲惨的命运。文革中,姚桐斌被扣上“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被打得满脸是血,一个家伙又朝他阴部猛踢一脚,接着,又有两个家伙举起铁棍向他头部猛烈击去。他顿时鲜血直涌,倒在了地上。

由于姚桐斌头部几处遭到铁棍的重击,一直昏迷不醒,流血不止。一位邻居发现倒在地上的姚桐斌后,恳求他们允许他将姚桐斌送到医院抢救,但是未被允许。下午3时,未得到救治的姚桐斌终于停止呼吸,惨死在家中。

图:姚桐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5/30 22:37:09编辑过]

第四篇:家是一片孤寂的沙漠 。

家是一片孤寂的沙漠。

高家是省城北门一带的首富。但这个家庭并不像表面上那样轰轰烈烈.诗礼传家,高老太爷一死,一家人就因为家产开始起争执。无疑这个家庭是在衰败下去。

觉新是这个大家庭中第一个觉醒的人, 可是他的唯唯诺诺犹犹豫豫让他不得不放弃理想,放弃爱情。沈从文曾道, 希望不能用金钱所买到,却能为其而卖掉。当觉新拿着第一个月的工资高高兴兴回家去时,他就已经将他所有的希望与未来永远的埋葬了。为了家,他愿做一个牺牲者,现实压得他太难受,一味地敷衍忍让并没有好结果,梅表姐死了,瑞珏也死了。

觉新无疑就是鲁迅铁屋里被唤醒的人,无门无窗无法逃脱,倒不如在昏迷中悄悄死去的人。而觉民,即使他坚持与琴的爱情,我仍想冠以懦弱之名于他。新思潮的来临于他而言不过消遣罢了,只有面对琴的时候,他才敢于违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只有面对琴的时候,他才敢于正面封建礼教做一丝反抗。一个眼神可以证明爱情,可一个眼神无法维系爱情。一如涓生和子君虽在时代潮流里敏感地接受了新思想,但最后还是以离婚告终。鲁迅先生想说的是,个人反抗在当时只是知识分子觉醒的起点, 他们的人生价值仍然是渺小的。如果社会经济制度不作改变,即便争取到了个人幸福也是容易再失掉的。

人们总爱拿激流中的高家来对照四川成都北门政通顺街的李公馆,这原是很自然的, 但并不能就此把激流中的每个角色去对照李公馆里的每个人物。像人们不应把《风月宝鉴》里的绛洞花主去对照生活中的曹雪芹一样,觉慧只是巴金复杂真实的少年时代的部分投影。

觉慧算是高家真正意义上的觉醒者,纵然他也无奈和彷徨,寂寥与忧伤。从鸣凤在高家受到的责骂到最后跳湖自尽,他一直在批判自己,怀疑自己。虽然鸣凤那悲戚的面容一会就从他脑中散去了,虽然他把更多的精力摆在这个动荡的社会之上,虽然在我看来他与鸣凤之间甚至称不上爱情。即便如此,他仍比他的两个哥哥要勇敢坚毅。太热血太理想便容易轻言生死,被吃人的礼教逼死固然悲惨,毫无价值的牺牲更教人心痛。巴金早早的就暗示我们太多热血沸腾的运动是盲目而不合时宜的,但他仍满怀希望。

巴金是觉慧。在他的周围虽未曾发生过觉民逃婚、鸣凤跳湖、淑贞投井等事件,但是他从六姐被他父母拦阻,不让接近三哥,不准参加读新书小组,丫头翠凤被她的父亲包揽婚姻,一个堂妹被逼裹小脚,四姐被二叔逼嫁给一个胸无点墨的财主,三姐在临嫁上轿时苦苦哀哭等他所接触到的铁一样的一代人的悲剧正是书中高家悲剧的源头。但巴金又不是觉慧,觉慧似乎比巴金经受的痛苦更直接,而巴金却比觉慧看的更广更深。觉新的懦弱,觉民的执着,觉慧的义无反顾,鸣凤的刚烈,梅芬的无奈,瑞珏的善良叩响灵魂。若说萧红笔下的翠姨不愿将爱说出口,以死反抗封建婚姻制度的举动让人扼腕,那么《家》中所有的反抗与共谋,“四世同堂”带来的幸福与痛苦让人由心底生出怜悯。

初读曹禺改编后的剧本,纯熟惊心动魄,但并不让我感觉哀伤,而李尧棠笔下那段伤怀往事却历历在目,教人泪流满面。我知道那个时代已经离我们很远很远,正如巴金意识到他这第一部长篇小说有太多致命的缺陷, 可我还是没由来地忧伤惭愧,正如巴金多年后清楚地凝视着那些硬伤却再不愿轻易变更。

于时隔多年后的我而言,仍然从先生的作品里体会到生活的心酸和苦闷,社会的灰暗和压抑及先生那恒古不变的社会良知和道德感。

百年书生终寂寞,一生道德胜文章即是我眼中那个在李公馆长大或是在高价的阴影下长的的先生的真实写照。

第五篇:我是一朵孤寂的莲诗歌

我是一朵孤寂的莲

枯萎在荷塘不起眼的一角

没有人投来关注的目光

我低着头

悄悄把身旁的同伴来瞧

它们身上闪着碧绿的光泽

彩蝶停在它们的臂弯

扑闪着美丽的翅膀

细语声声入我耳腔

眺望 眺望

我有的只是倍增的孤独与悲伤

我是一朵孤寂的莲

双戏的鸳鸯从我身旁游过

微风吹荡在我的脸庞

我挺挺肩

阳光直泄在身上

吮吸着轻盈似雾的雨露

想学小草青青膜拜大树的威武

看看自己萎缩的身形

我依然孤独

小小的斗志被时光无形地消磨

我是一朵孤寂的莲

早已躺在水里许久许久

曾绚丽绽放于接天莲叶间

白胜似雪

在夏末跳着令人惊艳的舞

只怪岁月如刀

狠狠剥夺我年轻的容颜

八月秋风

轻轻撕扯我残缺的躯体

只剩破损的花瓣在低泣诉怨

我是一朵孤寂的莲

我问自己

是不是非要做那傲视人间的花

在淤泥里吐着醉人的芬芳与绿

是的我要以那清明人生的姿势

看人世饮水般得冷暖自知

把千秋万载的生命缩减

用一米的距离取代光年

只为让孤独单纯简约

我是一朵孤寂的莲

众生不容我的傲骨

我依然一花清醒于世间

用不一样的激情火焰

点燃夜空无际无边的迷暗

我是一朵孤寂的莲

请谅解

我远离那热闹的人间

请允许

我回到该存在的世界

孤寂是孤寂者的座右铭、落寞是落寞者的墓志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