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学学毕加索
编辑:静水流深 识别码:24-863067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1-07 00:01:16 来源:网络

第一篇:学学毕加索

第9课《学学毕加索》教学设计

闵行区七宝明强小学 王文红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体验与发现:发现毕加索独特的人物表现方法。

创意与表现:临摹毕加索的作品,并加入自己的创意。

欣赏与评议:能说说自己对毕加索表现方法的感受和体会。教学重点:感受和理解毕加索画人物独特的表现风格。教学难点:人物正侧面组合表现的协调感。教学准备:

学具:记号笔、油画棒等

教具:学生优秀作品、教师范画等

作业内容:临摹毕加索的作品,加入自己的创意和想象。作业要求:

基础层面:临摹毕加索的作品。

拓展层面:在临摹作品中加入自己的创意和想象。

探究层面:创意表现一个有毕加索风格的人物半身像。教学过程: 一.欣赏与感受

1.播放课件。出示毕加索的人物绘画作品,请学生感受欣赏。

师:大师画人与我们有什么不同? 师:大师作品中的线条与色彩特点。2.请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

3.播放课件。教师简介毕加索独特的表现风格。

毕加索(1881-1973)西班牙艺术家。一生创作风格多变。大家称他为世界上最年轻的画家。年轻人总是在探索新鲜事物,探索解决新问题的方法,从不满足。他们热心于试验,欢迎新鲜事物。毕加索90岁时,仍然像年轻人一样生活着。不安于现状,寻找新的思路和用新的表现手法来运用他的艺术材料。他一生始终抱着对世界十分好奇的心情,就像年轻时一样。多数画家在创造了一种适合于自己的绘画风格后,就不再改变了,特别是当他们的作品受到人们的欣赏时更是这样。而毕加索却像一位终生没有找到他的特殊艺术风格的画家,千方百计寻找完美的手法来表达他那不平静的心灵。

毕加索的画,有些色彩丰富、柔和、非常美丽,有些用黑色勾画出鲜明的轮廓,显得难看、凶狠、古怪,但是这些画启发我们的想象力,使我们对世界的看法更深刻。面对这些画,我们不禁要问,毕加索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理解与体验

1.添画游戏:请学生为正面的人物头像添画几笔,成为具有毕加索风格的人物画像。

人物头像:

估计添画后的效果:2.教师点评并示范,把正面与侧面进行组合的时候,注意画面的协调性和给人的美感。

3.欣赏毕加索的作品。发现多种组合表现方法。三.临摹与想象

1.欣赏大师的作品,在线条、色彩等方面的特色。大胆、肯定、流畅的线条;

单纯强烈的色彩以及画面的装饰感极富表现力。2.播放课件。用多种涂色方法来表现大师的作品。

3.学生绘画。

①提供大师的作品(线描稿)。事先打印、复印好稿子。学生人手一份。

②学生根据提供的线描作品涂上自己喜欢的色彩和花纹。③在临摹的基础上进行形、色、动态、背景等方面的创意表现。四.展示与评价 1.展示作业。

2.谈谈自己作业过程中对大师表现人物独特风格的理解与感受。3.介绍自己作业中的的创意。4.发现他人作品中的闪光点。5.教师总评。

第二篇:毕加索 教案

疯子般的世界大师——巴勃罗.毕加索

教学课题:疯子般的世界大师————毕加索 授课对象:高二年级 教 科 书:自编教材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毕加索的作品及整体的艺术价值及其风格特征,并引入相应背景资料。

2、能力目标: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基本欣赏方法的能力,并在欣赏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审美能力及主动创新的意识。

3、情感目标:在欣赏评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收集资料的能力,以及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和追求正义与公正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了解作品中的艺术语言与主题的表达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理解象征性和立体派的艺术手法。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5分钟)

1、大家知道,这幅图上,是一些什么内容吗?(出示幻灯片)

资料“9·11事件”又称“911恐怖袭击事件”、“美国911事件”等,指的是美国东部时间202_年9月11日上午(北京时间9月11日晚上)恐怖分子劫持的4架民航客机撞击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和华盛顿五角大楼的历史事件。包括美国纽约地标性建筑世界贸易中心双塔在内的6座建筑被完全摧毁,其它23座高层建筑遭到破坏,美国国防部总部所在地五角大楼也遭到袭击。

2、看完这两张图片后,那么大家有什么感想,或者说你是怎么看到这两件事件的呢?(阐述想法)

教师点评阐述钓鱼岛与美国911事件,战争后的影响,美国911事件给美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人员伤亡,及精神上损伤。

3、新课内容:板书课题

引出话题

毕加索 简单的介绍下《格尔尼卡》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幅著名的油画,就是画家在亲历战争后的绘画作品,现在感受下这幅作品。回答

一、谁画的?第二、与911事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没?

毕加索的油画。与911有一定的雷同性。

二、背景资料:(3分钟)

简单介绍毕加索:毕加索是西班牙杰出画家、法国现代画派的主要代表,1881年出生于西班牙一个美术教师的家庭,1904年定居巴黎。他最初的画比较写实,绘画的主题主要是对乞丐、流浪艺人、演马戏者等人物的深切同情;后来他从形式上求奇异,成了立体派的代表人物。所谓立体派,是把物体分割成各种几何形体,然后再重叠、堆砌在一个平面的画幅上,因此完全改变了物体原有的形态,油画《格尔尼卡》是他的代表作。

毕加索的一生辉煌之至,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活着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在1999年12月法国一家报纸进行的一次民意调查中,他以40%的高票当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十个画家之首。

三、简介不同时期的毕加索

了解下不同时期的毕加索的相貌,初步认识毕加索的作品,每个不同时期的变

化,让学生观察每一幅自画像的变化。每个时期有什么特点?

四、毕加索几个不同时期有哪些?其中的代表作又是哪些?(板书每个时期的特点。)

童年时期(1881-1900年)1889年完成第一幅油画作品《斗牛士》

蓝色时期(1900-1903年)1900-1903年的人生的低潮1900年毕加索来到巴黎,并在1904

年定居在那里。这期间他的创作被称为“蓝色时期”,是他第一次形成自己的风格。这个时期作品以蓝色为主调,加强了忧郁和悲哀的气氛。

作品中线条具有情感的重量。这一时期是毕加索对现实生活关注的时期。

蓝色作品多表现一些贫困窘迫的下层人物,画中的 人物形象消瘦而孤独.也就在那片单色的浅蓝、粉蓝、深蓝、湛蓝中,毕加索开始走上他的成功之路。

粉红玫瑰时期(1904-1906年的)1904年春,毕加索在巴黎蒙马尔特区永久地定居下来,随着他迁居巴黎、与菲尔南德·奥里威尔的同居,他的蓝色风格时期也宣告结束。柔和 的粉红色调开始渗透到他的画布上的单一蓝色中去(《扇子女人》),很快成为他画布上主要的颜色(《花篮女人》)。那种 暖洋洋的、娇滴滴的玫瑰红色代替了空洞抽象、沉重抑郁的一片蓝色。青春和爱情活生生地出现在画面上,人物形象往往是一些富有青春美或是魁梧的人。“玫瑰红时期”就这样开始了,毕加索的油画进入了完全新的世界,一个与流浪艺人和杂技演员接轨的世界,于是也有人称之为“马戏团风格”(《马上的姑娘》)。在这时,毕加索的声望使他得到了与众多女人接触的机会,在这个充满欲望和希图的时代。

黑人时期(1906—1910)由不同组件组成的人体可以从几个角度来观察,示立体主义的来临。

立体主义时期(1910——1917)

古典时期 1917—1924年《欧嘉的肖像》

超现实主义时期 1925—1932年 正面与侧面的缝合体

五、作品赏析:(30分钟)

相关背景资料1936年7月18日,西班牙内战爆发;

1937年4月26日,西班牙的格尔尼卡小镇被德国法西斯空军夷为平地;

1939年4月1日,战争结束。

画中表现的是1937年德国空军疯狂轰炸西班牙小城格尔尼卡的暴行。1937年4月26日,那本应该是“人间四月天”,德国法西斯空军恣意轰炸了西班牙历史名城——风光迤逦的小镇格尔尼卡,当时恰逢集市,202_名无辜平民丧生,格尔尼卡被夷为平地。这一事件震撼了全世界,也震撼了毕加索。愤怒的画家毕加索,挥笔创作了大型油画《格尔尼卡》。

1、人物造型:

相关思考提示:

(1)这幅画给你的感受是什么,反映了什么主题?

它是反映了战争题材的一幅画, 充满了死亡、恐怖和呐喊。

(2)画面中出现了哪些形象?

抱孩子的母亲、牛头、马、灯、断臂倒地的战士、举灯的女人、奔跑的人、求救的人……。(3)分析画面物象的各自内涵。

(1)马的表情怎样?代表了什么?被刺伤,发出嘶鸣。象征苦难的西班牙人民。

(2)牛的表情是怎样?它代表了什么?龇牙咧嘴,象征着法西斯的残暴和黑暗。

(3)抱孩子的母亲发出了怎样的声音?表达了什么?发出了哀鸣,表达失去孩子后内心的痛苦。

(4)灯表达了什么?像眼睛似的,灯光像锯齿一样射向黑暗的四周,画家用这些象征性的揭露,将一切罪恶和黑暗置于光照之下。

(5)奔跑的女人,形成了怎样的氛围?惊慌失措,惊恐.....(6)高举双手仰天惊呼的人,向上呼救,却无助。(7)断臂倒地的战士,手边的花是指什么?战士死不瞑目,花是指对死难者的哀悼。(8)举灯的女人是指什么?可以联想到什么?希望。美国纽约的自由女神像,象征自由,象征和平,象征希望。

2、补充故事:

二战期间,德国的将领和士兵经常出入于巴黎的毕加索艺术馆,争相观看毕加索的艺术。可是这些不速之客受到的却是冷淡的接待。有一次,在艺术馆的出口处,毕加索发给每个德国军人一副他的油画《格尔尼卡》的复制品,一位德国军官指着这幅画问毕加索:这是您的杰作吗?毕加索面色严峻的说:“不!不!这是你们的杰作!” 为什么毕加索说“这是你们的杰作?”一切尽在不言中,正是法西斯的暴行,才造成了《格尔尼卡》中的人间悲剧。

通过对毕加索《格尔卡尼》的欣赏,我们可以发现,在这幅画里,没有飞机,炸弹,硝烟,但是整幅画布满了黑暗,那盏光明的灯照射着这黑暗、血腥的场面,好似一个冷酷而凶残的梦靥紧紧的笼罩着。而画家之所以这样来表现,也跟他儿时的经历有关:1884年,毕加索3岁的时候,在西班牙马拉加发生了地震,那天晚上的尖叫、惊恐、毁灭、火焰都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爸爸背着他走出房间,母亲举着灯照路,那场自然灾害带来的印象,成为他描绘战争灾难的基础。

3、总结评析:

通过对这幅画的赏析,请一位同学起来总结一下,这幅画表达了什么?控诉了什么?

表达了画家对法西斯暴行的愤怒和抗议,控诉了战争所带来的灾难,给人们强烈的视觉冲击!

真正的艺术,从来都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感,战争是可怕的,我们需要和平,大家是祖国的未来,只有好好的学习,将来才能为自己的幸福打下基础。

六、总结毕加索:

毕加索从不执意拒绝接受当代人类文明事件的压

力,也从不否定不论是来自他的内心世界还是来自他的家庭感情的推动和激励;他从不对他同时代的人在文化和语言方面提出的主张视若无睹,也从不对古老的历史文明或者所谓原始文明的深邃而富有魔力的启示视而不见,这也正是这位艺术家的特点之一。但是,他既不乔装打扮,也不改变本色;他永远是他自己,永远保持着他那猛禽般狂暴的豪情和那紧抓现实不放的作风,永远保持着他那异乎寻常的巨大魅力和巨大热情。有了毕加索,绘画破天荒第一次在表现形象方面不仅得以再现现实的外表,和通过现实来表达情感,而且还表现有关对现实本身的感觉的思想内涵。正因为如此,表现就变为讲述,也正因为如此,艺术家所具有的全部经验在每一幅绘画中都能发挥作用。

绘画不再是形体美的抽象理想或是用诗情画意的手法来体现视觉表象,绘

画成为艺术家面对某一事物或某一事件有感而生的思想的客观叙述。

肉眼可以看到的现实的外表形式与绘出的形象二者之间的那种外部相似性,已经不再有任何价值了,艺术家也不必再在自然的广阔天地中去闯荡,去寻找“图式”和“印象”;

因为艺术家本身就带有自身丰富的认识经验和感情经验。因此,从不临摹实物作画的毕加索就曾说过:“我不是在寻找,而是在发现。”

对于每一幅作品都有我的血,这就是我画的含义

七、作业:(5分钟)

以美国911事件,大家画一幅类似于《格尔尼卡》

内型的画。可以是铅笔画,彩笔画,油画棒画,大小4开左右。

第三篇:毕加索和和平鸽

《毕加索和和平鸽》教学设计

一、观察图片,引入课文。1.观察龙的图片,你们会想到什么? 2.看一幅鸽子图片,想到什么? 3.再看毕加索画像,介绍毕加索是爱动物的画家。

二、快速默读,思考:毕加索与和平鸽之间有什么关系? 1.讨论毕加索与和平鸽的关系。

2.讨论“和平鸽”的象征意义与课文故事的关系。

三、学习新词。

1.分组讨论不懂的词语。

2.每小组将讨论中不能理解的词语写在黑板上。

3.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不理解的词语:涕泪纵横、悲愤交加、口衔橄榄枝。

四、抓重点段,学习画流程图。

1.朗读第三自然段,边听边圈画这段话里的动词。

有一次,有位法国老人来找他,涕泪纵横地向他说了一件悲惨的事:法国当时正被德国人侵占,一天,老人的小孙子把一群白鸽子放出去玩,但是,其中一只小白鸽很久都没有飞回来,小孙子心里惦挂着,就跑到屋顶上面眺望。忽然,他看见蓝天上有个小黑点。啊,是小鸽子回来了。小孙子马上拿出红布条使劲地挥舞,好让小鸽子认出自己的家。不幸的是,附近的德军看见了,以为他在给法国游击队发信号,便发狂似的跑上楼把小孙子推下楼,接着又把飞回来的小鸽子打死了。老人泣不成声地请毕加索给他死去的小孙子画一幅画。

2.默读第三段,看看这段话里面有几个人物?(法国老人、小孙子、毕加索、德军军士)3.教师示范画流程图的方法:

(1)刚才圈的动词是不同的人发出的动作。动词这么多,我们应该怎么去分析呢?老师教大家画一个流程图。我们以小孙子为例,老师把写他动作的句子抽了出来。看老师圈了哪些词语。(板书:放,惦挂,跑,眺望、看见、拿出、挥舞)(2)再用蓝色的框框圈出一些词语。这些词语是形容动作的,使这个动作更加生动。(板书:马上、使劲儿)(3)这些词语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下面老师就和大家来画小孙子的动作流程图。(教师一边说一边板书:首先是“放”,接着是“惦挂”,接着是“跑”,“眺望”,然后是“看见”小鸽子飞回来了,所以就“拿出”红布条使劲地“挥舞”。有些词语形容他是怎么样挥舞的:“马上”拿出红布条,“使劲地”挥舞。)小结:这就是今天要教的流程图。在流程图里,把动词写进红色的圈,然后根据动作的顺序,用箭头把这个图画出来。再把形容这个动作的词语写进蓝色的框框。

4.分组完成德军和老人动作的流程图。

5.各小组派代表交流,分享所画流程图。把图贴在黑板上。

6.请一位同学连贯地做一些动作(连续表演两遍),观察后分小组再画流程图。7.各小组完成流程图,分享交流。

五、布置作业

回家观察一下妈妈做家务的片段,如煮饭啊,扫地啊,自己试着完成一个流程图。

第四篇:毕加索ppt演讲稿

2Picasso, Spanish painter, sculptor, printmaker, draughtsman, designer, and ceramicist who spent most of his career in France.He was the most famous and prolific artist of the 20th century and exercised enormous influence on his contemporaries.p3Picasso showed artistic talent at an early age.His first surviving

drawings were done when he was nine.In 1897 ,Picasso ,age 16 set off for the first time on his own.but his difficulties accepting formal instruction led him to stop attending class soon after enrolment.A few days before his ninetenth birthday,he arrived in Paris.4--12Picasso’s life, the most impressive thing is not only he created lots of excellent paintings but had several marriage.However, these women are the source of his painting.So they are necessary.13At the meantime, some later painters pided Picasso’s paint into different period.Now let me show you some representatives of them.13It depicts an old, blind, haggard man with threadbare clothing weakly hunched over his guitar, playing in the streets.Several x-rays, infrared images, and examinations by curators revealed three different figures hidden behind the old guitarist.14Boy with a Pipe was painted in 1905 when Picasso was 24 years old, during his Rose Period, The oil on canvas painting depicts a Parisian boy holding a pipe in his left hand and wearing a garland or wreath of flowers.15Picasso’s African-influenced Period begins with the two figures in his painting, which were inspired by African artifacts.16The work portrays five nude female prostitutes from a brothel.The work is widely considered to be seminal in the early development of both cubism(立体派)and modern art.Demoiselles was revolutionary and controversial, and led to wide anger and disagreement, even amongst his closest associates and friends.17It was created in response to the bombing of Guernica which is the most fomous picture of Picasso

18dove of peace is to commemorate world peace conference

19On June 30, 1972, Picasso faced the terror that consumed him and drew it.20On April 8,1973,at the age of 92,Pablo Picasso passed away,Picasso's life is legendary.His dramatic life condemned him to walk

extraordinary roads---art road.Although at that times, many people don't understand the deep meaning in Picasso’s paintings , but time have provedeverything, his painting today in international art circles is invaluable.Only can be thankful is that, Picasso and his painting ‘svalue got the acceptance by most of people.In human’shistory, he is a man of great stature who worth to be widely read.

第五篇:爱因斯坦与毕加索

《爱因斯坦·毕加索——空间、时间和动人心魄之美》片段

202_-11-11 16:30:19 来源:易文网

两个世界合二为一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和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这两位激励了好几代艺术家和科学家的天才典范,是20世纪的偶像。现代科学就是爱因斯坦,现代艺术就是毕加索。这一现象是如何形成的,乃是西方思想史上最伟大的传奇之一。现代科学就是爱因斯坦,现代艺术就是毕加索。人们总是能在任何两个人之间找到一些惊人的巧合现象,这已经成了一种老生常谈。然而在爱因斯坦和毕加索的案例中,他们的个人生活、工作经历和创造性中的相似都是很奇特的,且有文献为据。两人在他们最具创造力的时期——20世纪的头15年——向我们显示的相似性并不止他们自己的思考方式的共同点。它们也让我们窥见艺术的创造性和科学的创造性的本质,以及艺术和科学中共同前沿领域里的研究是如何进行的。

在令人惊叹的20世纪初叶,任何事情看起来都是可能的,并且在任何地方都是可以实现的,爱因斯坦和毕加索的个人生活和工作条件没有什么不同。从单个人的头脑中产生出来的思想在一个我们称之为现代的社会中运转起来。相比起爱因斯坦和毕加索是如何提出他们的洞见的这一问题,我对他们为什么作出他们的发现更感兴趣。艺术心理学家阿恩海姆(Rudolf Arnheim)曾经写道: “当一件艺术品被创造出来之后,我们如何去了解实际发生的事情?我们可以倾听艺术家关于自己都谈到些什么。”这一说法对科学家也成立。

毕加索的传记作者理查森(John Richardson)曾引用过这位艺术家一位最善解人意的情人马尔(Dora Maar)的一个评论。尽管她讲的是毕加索的后立体主义时期,但她的评述最适于他发现立体主义的时期。“有5种因素,”马尔说道,“决定了他的生活方式和他的风格:他热恋的女人,作为催化剂的诗人或诗人们,他生活的地方,一个提供羡慕和理解(这是他从来都觉得不够的)的朋友圈,以及那只与他为伴、须臾不可离的爱犬。”所有这5种因素在1904年5月都因缘际会地汇合在一起,那时他搬到了拉维尼昂(Ravignan)街13号,一间位于蒙马特尔区、被亲切地称为“洗衣舫”(Bateau Lavoir)的极其简陋的房子里。1907年仲夏他就画出了《亚威农少女》(Les Demoiselles d'Avignon),一幅将艺术引入20世纪的杰作。尽管毕加索的许多艺术家和文学家朋友凭自己的本事都取得了一定的名声,并且也十分钦佩毕加索在艺术上的敏锐,但他们中没有一个人有能力认识到那年7月在他的画室里所发生的事情的意义。

除了没有狗,爱因斯坦在1905年春天的情形与毕加索非常相似。那时他与米列娃(Mileva)搬到了瑞士伯尔尼老市中心克拉姆街(Kramgasse)49号一间狭窄的没有电梯的3楼公寓里。爱因斯坦在伯尔尼最密切的朋友都是像他一样默默无闻的公务员,当然他们当中也没有一个人对他即将创造出来的东西有哪怕一丁点儿感知。 艺术史学家通常认为,立体主义的根源来自塞尚(Paul Cézanne)和原始艺术(primitive art)。这个观点完全没有考虑到科学、数学和技术上的惊人发展如何影响了对“先锋”(avantgarde)本身的定义。长期以来,人们都知道,科学的根源从来都不完全来自科学本身的内部。那为什么20世纪最有影响的艺术运动的根源应该完全来自艺术内部呢?我们通过把毕加索《亚威农少女》的来源观点扩展到包括科学、数学和技术因素在内,就可以获得对毕加索的不朽奋斗更深刻的洞见。

因而对比式的传记研究就成为探究20世纪初智力氛围的一种手段,那是一个自文艺复兴以来空前出现的天才的时代。这个时代所产生的最好的作品将永远成为那些用来定义文明的最高成就的作品。相对论和《亚威农少女》代表了两个人——尽管地理上和文化上相隔较远的爱因斯坦和毕加索——对像潮汐一样席卷欧洲的戏剧性变化的反应。

 在这些巨大转变的震中,是关于再现(representation)和抽象(abstraction)的争论。在艺术中,出现了一个对自文艺复兴以来一直占据中心舞台的具像法(figuration)和透视(perspective)的反运动,这一点非常强有力地体现在塞尚的后印象主义中。技术上的新发展,比如飞机、无线电报和汽车的出现,改变了每个人的空间概念和时间概念。作为电影制片术先驱,迈布里奇(Eadward Muybridge)和马雷(Etienne-Jules Marey)的多重画面(multiple images)技术,除了在系列画面上描述不同的透视点,还使得在系列画面或一个单一画面上描述随时间的变化成为可能。在科学中,X射线的发现似乎使得内外模糊,不透明的东西变成透明的,二维和三维之间的区别变得迷离了。具有貌似无限能量的放射性,似乎证明了空间充满α射线、β射线、γ射线和X射线,它们到处飞来飞去,打开一切事物。甚至在更为抽象的方面,数学家们思考着新的、外来的几何学,它们能用大于三的维度来描述。人们尤其对四维空间的观念及其对空间中或时间中的运动的含义着迷。

所有这些都在报纸、杂志上和咖啡厅里被广泛地讨论着,也出现在像柏格森(Henri Bergson)和伟大的法国博学之士亨利·庞加莱(Henri Poincaré)那些优美和能为人们所理解的哲学著作中。这些发展及其意义,在被称为“毕加索帮”(la bande à Picasso)的密友圈中争论着。这帮人在毕加索的画室中见面,画室的门上挂着一个“诗人聚所”(Rendezvous des poètes)的牌子。这个小组由诗人和像阿尔弗雷德·雅里(Alfred Jarry)这样献身于神秘和先锋文学的幻想家组成。雅里出版了有关非欧几何、第四维度和时间旅行的寓言。巧合的是,在瑞士的伯尔尼,也同样存在一个类似的研究小组,讨论类似的论题,自称为“奥林匹亚科学院”(Olympia Academy)。尽管不像毕加索帮那样浮夸浪漫,他们以同样贫穷的波西米亚方式经常聚在一起。每一个小组的成员都探讨所有知识问题,都围绕着一个中心太阳运转:在巴黎,这个太阳是毕加索;在伯尔尼,中心的太阳是爱因斯坦。

学学毕加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