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佛教对汉语词汇的影响(5篇)
编辑:岁月静好 识别码:24-720560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9-28 22:08:00 来源:网络

第一篇:佛教对汉语词汇的影响

佛教对汉语词汇的影响

摘要:佛教起源于印度,自两汉传入中国后,对汉语的发展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其中对汉语词汇的影响尤为明显。本文词义的角度,探究佛教对词根、常用语、熟语等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佛教 汉语词汇 影响

佛教是世界上三大宗教之一,源远流长,内容极为丰富,是一部涉及了社会历史和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的百科全书。佛教创立于印度,自两汉之时传入中国,逐渐和我国固有的儒教、道教文化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成为当时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对当时中国乃至亚洲社会的各个领域——政治、哲学、经济、文学、艺术、语言、建筑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①。佛教作为一个完全异质的语言、文化系统传入中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此过程中,佛教文化以佛经传译为主要途径,对汉语的音韵学、语法学、词汇学、汉字、修辞法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这种冲击和影响历久不衰,绵延了近两千年。时至今日,只要稍作留意,便会发现人们仍在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着汉语中源自佛教的词汇,只不过许多人对这些词汇来源已不甚了解。

一、佛教对汉语基本词及词根的影响

在佛教传入中国的过程中,某些佛教词语逐渐融入汉语基本词的大家族,为汉语增加了不少新的构词成分。

(一)音译词

梵语词汇被借用时,往往是读音的借用,有不少多音节的音译佛教词在音节上简化,可作单词用,如“魔”、“塔”、“僧”、“禅”、“佛”、“刹”等,又可作为根词,构成大批新词。例如:佛,梵文为Buddha,是这一批外来语中影响最深远、最广泛的一个。因此,与佛有关的词语大量出现。最初被译为“浮屠”(《汉明帝永平八年诏书》),南北朝时又写成“佛图”(《世说新语·言论篇》),也作“佛陀”“佛驮”,后来简称“佛”②。佛又可作根词用,构成大批的新词。据统计,《佛学大辞典》中由“佛”组成的词语有152个,其中21个节译成单音节词者,如“禅”组成的词语就有87个,“僧”组成的词语(以上专有名词均除外)有85个。

《佛学大辞典》中节译的双音词能用以构造新词的有:“舍利”、“兜率”、“罗刹”、“三昧”、“涅磐”、“罗汉”、“刹那”、“阎罗”、“菩萨”、“夜叉”、“伽蓝”、“沙弥”、“沙 [1]金柄珉,《儒学与东北亚文化的深层思考》[J],东疆学刊,2005(3),第28-31页。[2]张明明,《简论汉语词汇中的佛教外来词》[J],聊城大学学报,2009(2),第278页。

门”、“阿鼻”、“般若”、“僧伽”、“弥陀”。常用双音音译词有:“比丘”、“头陀”、“瑜伽”、“菩提”、“释迦”、“弥勒”、“摩诃”、“多罗”①。如:“舍利”,梵文“śarira”,原指释迦牟尼遗体焚烧之后结成珠状的东西,后泛指德行较高的和尚死后烧剩的骨头;“塔”梵文为“Stuwpa”,音译为“数斗波”,也译作“窣堵波”、“偷婆”或“塔婆”,“塔”即“塔婆”的简称②;“刹那”梵文为“Ksala”,意思是一念间、一瞬间。《探玄记》十八:“刹那者,此云念顷,于一弹指顷有六十刹那。”③

(二)意译词

意译词是根据外来概念的意义,利用汉语的构词材料,并按照汉语的构词方式创造的新词,这类词在吸收印度佛教语言形成的词中占了绝大多数。如:灌顶,梵文Abhiseka的意译,原意为印度古代国王继位的一种仪式,国师以“四大海之水”灌于国王头顶,表示祝贺。佛教密宗仿效此法,凡弟子入门或继承阿阇梨位时,设坛举行灌顶仪式,由国师用水或醍醐灌顶;“吉祥”由梵文“Laksmi”意译,表美好之预兆、吉庆、嘉庆;方便梵语为“aupayika”,原意是利物有则云方,随时而施则日便,《维摩经》云:“以无量方便,饶益众生。”“平等”梵语为“Sawmata”,意思是没有高下深浅之别;“信心”梵语为“Citta mati”,意思是对所闻佛法深信而没有疑心;“烦恼”梵语为“Klesa”,《智度论》卷七云:“烦恼者能令心烦,能作恼。故名为烦恼。”④这类词还有“心”“空”“色”“过去”“现在”“未来”“如来”“法宝”、“知识”、“世界”、“解脱”、“转变”等。

(三)半音半意译词

这种词我们也称为梵汉合成词,此类词语的一部分是原词读音的翻译,另一部分是表示义类的汉语词语或语素。来自印欧语系的梵语要想在汉语中稳定下来并非易事,大量的多音节音译词毕竟与汉语词不同,它们想真正的融入汉语必须寻求一种途径,即与汉语相结合。如:忏悔梵语为“Ksamayati”,“忏”是该词头一个音缀的对音,“悔”是意译汉语;魔鬼梵语为“Mara”,初时被译为“磨罗”,简称为“磨”,后来改从石为从鬼,即为“魔”,并与中国原有的词“鬼”连用,于是就有了“魔鬼”一词⑤;尼姑梵语为“Bhikshuni”,男僧叫“比丘”,女僧叫“比丘尼”,简称“尼”,在口语中又接上一个表其性别的汉字“姑”。这类词还有“佛家”“念佛”“欢喜佛”“禅师”、“佛典”、“寺院”、“禅师”、“塔林”等。

二、佛教的传入对汉语常用语的影响

佛教的传入对汉语常用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佛教词语在汉语的各个领域内几乎都 [1]梁晓虹,《论佛教词汇对汉语词汇宝库的扩充》[J],杭州大学学报,1994(12),第186页。[2]张明明,《简论汉语词汇中的佛教外来词》[J],聊城大学学报,2009(2),第278页。[3]王脉,《佛教对汉语词汇影响的探析》[J],东疆学刊,2007(1),第83页。[4]张明明,《简论汉语词汇中的佛教外来词》[J],聊城大学学报,2009(2),第279页。[5]王脉,《佛教对汉语词汇影响的探析》[J],东疆学刊,2007(1),第82页。

有,常见于哲学、文学、民俗以及日常生活中。

(一)哲学词汇

佛教是世界上最富有哲学思辨特点的宗教,许多佛家名相自然就是哲学名词。现代哲学深受佛教的影响。佛教认为宇宙本旨皆同一体,一切法、一切众生本无差别。《涅磐经》卷三:“如来善修,如是平等。”现代哲学用“平等”表示人与人之间在政治、经济上处于同等的社会地位,享有相同的权利。此外,“悲观”、“自觉”、“因果”、“唯心”等都是重要的哲学词汇,表示一些基本的哲学命题。①

(二)文学词汇

佛教不仅为中国文学带来了新的文体和新的意境,也为中国文学输入了大量的词汇。首先,因佛典的翻译和流传,佛教典籍中不少优美的典故和具有艺术美的新词语,被引进我国六朝尤其是唐以后的文学作品中,大大地丰富了我国文学语言的宝库。不少佛教词语甚至还成为文学理论术语。例如:造境,佛教认为万法皆由心所生,而心识有创造功能。文学家将其引申指心识有创造诗境的功能。唐朝吕温《吕衡州集》卷三有言:“研情比象,造境皆会。”②

(三)民俗与日常用语

佛教传入我国以来,许多在佛经里表达佛家礼仪节日的词,自然而然地走进民间,并在相关联的意义上又派生出新词。例如:

1.围绕因果轮回、地狱、丧葬礼俗的词:阴司、阎王、超度、火葬、火化等。2.围绕烧香拜佛、吃素食斋、问询施礼等礼俗的词语:拜佛、诵经、还愿等。3.围绕僧人云游行乞、积聚功德等生活礼俗的词语:化斋、施食、行善等。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语汇中,常常遇到“佛教语”,但它们词义中的佛教色彩却淡化或消失了。例如,现代汉语中几个最常用也最重要的时间词“过去、现在、未来”,它们并非汉语所本有,而是佛教外来词。这三个时间词语是佛教徒用来表示因果轮回、个体一生的存在时间名称。“有为之事物终灭为‘过去’;有为之事物正呈作用为‘现在’;有为之事物之作用,众生之果报当来然未来者为‘未来’”;反映了佛教的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因果报应之说。因为三者也有时间上的联系,故引申为可纯粹表示时间的概念。中古以后,过去、现在、未来成为汉语中的常用时间词③。表示“时之极微”者的一组时间词“刹那”、“一念”、“弹指”等。“弹指”,本来指弹击手指,在佛经中,这个动作表示许诺、欢喜的心情,或警告别人④。

[1]孙昌武,《中国佛教文化》[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年。[2]李芳萍,《佛教对汉语言文字的影响》[J],黑河学刊,2013(1),第35页。[3]周淑敏,《汉语与佛教文化》[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0(6),第15页。[4]王伟强,《论佛教文化对汉语言的影响》[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6(19),第132页。

其他日常用语,比如圆满、宗旨、演说、信仰、真理、障碍、消灭、妄想、习气、绝对、普遍等,均来源于佛教经典,但却在与汉语词汇融合的过程中逐渐失却其本义,而被浅化和世俗化了的含义所代替。

三、佛教对汉语熟语的影响

熟语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它反映了世态人心,表达了深刻的处世道理,表达了极为丰富的文化内容。从源于佛教文化的汉语熟语入手,通过对来自佛教的汉语成语、惯用语、谚语和歇后语等熟语的主要形式的探讨,揭示佛教熟语对汉语词汇发展的积极影响和深远意义。

(一)成语

佛教成语主要源于佛经文献和禅宗语求。其中,大部分源于佛经或古典名句;还有一部分是僧人在讲说佛法吋用的譬喻或禅宗的对话,带有口语色彩。

1、源于佛教教义及其思想观念的一些成语,如一尘不染、生老病死、想入非非、自作自受、大开眼界、醍醐灌顶等,它们经过词义的发展演变,佛教色彩消失,但其背后却依然有着丰富的佛教文化内涵。如:水乳交融,水和乳易于融合,比喻关系密切;七情六欲,“七情”指“喜”、“怒”、“哀”、“惧”、“爱”、“憎”、“欲”,“六欲”是一个佛教用语,在《大智度论》中,“六欲”包括“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想欲”,后来泛指各种欲望。

2、源于佛教典故的一些成语,如天花乱坠、天女散花、一丝不挂、镜花水月、空中楼阁、大千世界、当头棒喝、醍醐灌顶、一刀两断、一尘不染、三生有幸、一厢情愿、一知半解、十恶不赦、七手八脚、七情六欲、苦中作乐、昙花一现、隔靴搔痒、百尺竿头、五体投地、不可思议、不即不离、不二法门等。如:心猿意马源自《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卓见神沉莫测量,心猿意马罢癫狂。”佛经用了两个形象的比喻来说明人难教化:“心像猿猴在跳跃,人像野马在奔跑”。用來形容心思非常散乱,难以控制①。

3、源自于佛教的修持实践的。如“六根清净”,“六根”指眼、耳、鼻、舌、身、意等感觉器官。②修行禅定要做到没有任何欲念,必须“六根清净”;“暮鼓晨钟”,佛教规定佛寺中晚击鼓早击钟,以扱时间,劝人精进修持。

(二)惯用语

惯用语在汉语中使用频率很高,用处广泛,并且口语性极强,简短精炼,表意活泼,形象鲜明生动,运用灵活,为百姓所接受。佛教中惯用语是汉语词汇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来自佛教的汉语惯用语很多,如“雨花台”、“臭皮囊”、“钻故纸”、“烧头香”、[1]王英男,《佛教成语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6月。[2]蒋栋元,《汉语佛教成语中的佛学智慧探析》[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6(1),第140-144页。

“森罗殿”、“露马脚”等等①。这些词语出现后迅速流行,并被广泛地运用,与汉文化交融。如“狮子吼”,本来是指诸佛菩萨能够以妙法降伏一切外道邪说,《维摩诘所说经》第一品中赞扬各位菩萨功德时说:“众所知识,为护法城。受持正法;能狮子吼,名闻十方。”后来苏东坡写了一首诗歌赠给朋友“龙邱”居士:“龙邱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柱杖落手心茫然。”“河东狮吼”借用此处“狮子吼”的部分含义,说朋友妻子声音特大,对丈夫管教很严,后来便成为妒悍妇女的代名词②。

(三)俗语和谚语

1.俗语

“不看僧面看佛面”指不看和尚的情面,也要看佛菩萨的情面。后来比喻即便不顾某个人的情面,但也要照顾他的主人或长辈、亲友的情面。“无事不登三宝殿”比喻没事不上门相求,其中“三宝”泛称佛教,“三宝殿”泛指佛殿,寺门中规矩,上佛殿时必须恭敬肃穆,进行礼拜、诵经、供养等,不得随便在佛殿内闲逛、闲聊。“临时抱佛脚”也作“急时抱佛脚”、“急来抱佛脚”。“临时抱佛脚”出自明代张岱《夜航船》:“云南之南一番国,俗尚释教。有犯罪当诛者,趋往寺中,抱佛脚悔过,愿削发为僧,使贳其罪。今谚曰:‘闲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本此。”对工作消极应付,得过且过,称之为“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③类似的俗语还有“阎王催命不催食”、“和尚无儿孝子多”、“远来的和尚好念经”、等。

2.谚语

源于佛教故事的谚语。例如“生公说话,顽石点头”,“生公”指晋初高僧竺道生,他是鸠摩罗什的高徒,悟性非凡。传说他曾聚石为徒,讲《涅磐经》,说到断绝善根的人也有佛性时,群石为之点头。比喻说理透彻,使悟性全无的人也信服。

反映佛教思想的谚语。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佛指修行圆满的人,放下手中的屠刀,马上就能成佛,这是劝人改过向善的佛教语,后来比喻坏人停止作恶,也会变成好人。“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浮屠是来自梵语的音译词,即塔,佛塔的层次一般为单数,而以七级为最多,故有“七级浮屠”之称。塔原是用来埋葬圣贤的身骨或藏佛经的,造塔的功德很大。然而,为死去的人造塔,毕竟不如“救人一命”的功德大。这样的谚语还有很多,如“万般皆由命,半点不由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忍辱精进,禅定修行”等④。

(三)歇后语

[3]陈广思,《佛教对中国语言的影响》[J],中国宗教,2005,第20页。[1]张云江,段新龙,《古代汉语与佛教渊源简论》[J],2004(9),第61页。[2]蔡宗德,《中国历史文化》[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3年。[3]林克智,《佛教典故趣闻录》[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年。

歇后语是汉语中独有的一种别具特色的语言形式,具有生动、形象、活泼、饶有趣味的特点。它广泛流传在百姓的日常口语之中,经过人民群众的口头再创造,其数量之大,内容之丰,种类之多,几乎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源自佛教的歇后语,具备了歇后语的共性,并折射出丰富的佛教文化内涵。例如:阎王贴告示——鬼话连篇,阎王是管地狱的神,是小鬼的上司,所以阎王贴告示是让小鬼们看的,告示的内容便是鬼话,比喻说一些不真实的话,骗人的谎言;和尚庙里借篦梳——走错了门、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观音菩萨——年年十八、三个观音堂——庙庙庙(妙妙妙)、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老虎挂念珠——假慈悲、和尚打伞——无发(法)无天、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等①。

四、结语

在汉语的发展过程中,源于佛教的外来词语在其自身发展演变及与汉语相互融合、相互吸收的过程中,丰富了汉语的词汇宝库,为我国汉语语言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而积极的贡献。源于佛教的汉语词语虽是汉语词语海洋中的一滴,却折射出其特有的价值观念、宗教信仰和文化习俗,从中不难看出佛教文化与我国民族文化的密切关系。随着佛教的发展,佛教仍将继续丰富汉语言发展。

参考文献

[1]金柄珉,《儒学与东北亚文化的深层思考》[J],东疆学刊,2005(3),第28-31页。[2]张明明,《简论汉语词汇中的佛教外来词》[J],聊城大学学报,2009(2),第278页。[3]梁晓虹,《论佛教词汇对汉语词汇宝库的扩充》[J],杭州大学学报,1994(12),第186页。[4]王脉,《佛教对汉语词汇影响的探析》[J],东疆学刊,2007(1),第83页。[5]孙昌武,《中国佛教文化》[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年。

[6]李芳萍,《佛教对汉语言文字的影响》[J],黑河学刊,2013(1),第35页。[7]周淑敏,《汉语与佛教文化》[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0(6),第15页。

[8]王伟强,《论佛教文化对汉语言的影响》[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6(19),第132页。[9]王英男,《佛教成语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6月。

[10]蒋栋元,《汉语佛教成语中的佛学智慧探析》[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6(1),第140-144页。[11]陈广思,《佛教对中国语言的影响》[J],中国宗教,2005,第20页。[12]张云江,段新龙,《古代汉语与佛教渊源简论》[J],2004(9),第61页。[13]蔡宗德,《中国历史文化》[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3年。[14]林克智,《佛教典故趣闻录》[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年。

[15]郑贵友,《汉语歇后语中的“谤佛”现象与中国佛教》[J],延边大学学报,1994(3),第100页。

[1]郑贵友,《汉语歇后语中的“谤佛”现象与中国佛教》[J],延边大学学报,1994(3),第100页。

第二篇:来自佛教的汉语词汇

来自佛教的汉语词汇

佛教是世界上三大宗教之一,涉及了社会历史和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的百科全书。佛教创立于印度,自两汉之时传人中国,逐渐和我国固有的儒教、道教文化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成为当时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佛教文化以佛经传译为主要途径,对汉语的音韵学、语法学、词汇学、汉字、修辞法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这种冲击和影响历久不衰,绵延了近两千年。原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曾说:“现在许多人虽然否定佛教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可是他一张嘴说话其实就包含着佛教成分。”可见佛教对我国汉语词汇的影响之大。

一、汉语词汇受佛教影响的方面

佛教文化对汉语词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个方面。

(一)佛教的中国化带来了汉语词汇的极大丰富。

除了历代佛经翻译者运用各种不同的翻译方法,创造出大量与佛教有关的汉语新词,还有不少汉语中的已有的词被赋予了佛教的意义,出现了大量的“佛化汉词”,如 “空”、“解脱”。

(二)在汉语的发展史上,众多佛教词语的涌现,促进了汉语构词法的丰富与发展。

佛经翻译利用并激活了汉语固有的四字模式,使其构词能力大大加强,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汉语四字格的蓬勃发展,其中源于佛教的四字格成语占了汉语史上外来成语的最高比例,它们与汉语成语融合在一起,成为汉语词汇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次是产生了大批偏正式汉语语词,如“戒律”、“妄想”、“三生”等,逐渐改变了六朝以前汉语词汇以联合式为多的状况。

(三)佛教的传人推动了上古到中古转折时期汉语的双音节化进程。

为了适应梵文的特点,同时也为了使译文更为晓畅,佛经翻译家们在译经过程中创造了大量的双音节词,如“如意”、“成就”、“慈善”等。

佛教对社会文化生活各个方面的影响巨大,汉语中的来自佛教词汇十分丰富。根据来自佛教汉语词汇的各个类型:从使用较多的成语、惯用语、谚语几个类别

来举例说明。

二、来自佛教的汉语词汇的类别

(一)成语

汉语中有相当一部分成语源于佛教中的佛经故事、教义理论、礼俗习惯和禅宗典故,如“晏花一现”、“天花乱坠”、“作茧自缚”、“不可思议”、“五体投地”、“百尺竿头”、“点石成金”等。

根据来源,成语与佛教之源有五种情形。一是有的成语直接、完整地来自于佛教的经典,如盲人摸象、井中捞月、自欺欺人、不二法门、泥船渡河、皆大欢喜、想入非非、味同嚼蜡等。二是有的成语部分要素来自佛教经典(书籍)。如国人把佛教中“痴”毒与“妄”行结合,创立了“痴心妄想”;把“苦海无边”与“回头是岸”结合,创立了“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在“放下屠刀”之后加上自己的思想,创立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灌顶”指一种佛教仪式(把清水浇到头顶上),国人把两者合起来创立了“醍醐灌顶”。三是有的成语虽然完全来自国人独创,但同样有佛性佛缘。如国人根据佛教因果报应思想,独创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根据佛教“放生”“护生”观念,独创了“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四是有的成语从文字 到内容都与佛教没什么联系,完全由国人所独创,但又确实具有佛性佛缘。如“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就是中国普通佛教信徒所独创的日常劝诫语。五是有的成语来自于中国佛教高僧的活动或故事。如“痴人说梦”来自于宋朝的惠洪和尚对李邕所写的一块外围和尚墓碑的批评“此正所谓痴人说梦耳!”

由上可知,原原本本的佛性成语并不多,更多的是国人创造的佛性成语。这说明,在对待外来文化上,国人具有开放、包容、学习、接受的心态,更具有独立自主,开拓创新的优秀品质。

(二)惯用语

1.来自佛教戒律、教义的汉语惯用语

造口孽:“口业”是身、口、意三业之一,在“十不善业“中占了四项:妄言、恶口、两舌和绮语。(开东法师,2003:3)这表明,舌根难得清净,嘴巴是最容易造口孽的。“口业”写作“口孽”,在俗文学中较多见。

口头禅:禅宗以“不立文字,直指人心”为宗旨,提倡直截了当的“顿悟”,甚至说,“道个佛字,拖泥带水;道个禅字,满面惭惶。” 禅宗还认为“开口即错,用心即乖”,“等你开口,堪作何用!”禅宗的末流,好取现成的经语、公案、挂在口头上,作为谈助,被斥为“口头禅”。(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1993:32)“口头禅”完全违背了禅宗“顿悟见性”的宗旨。后把口头上经常说的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话,也称为“口头禅”。2.出于佛教典故的汉语惯用语

在佛教传入我国的漫长历史中,佛经故事逐渐在民间口头流传开来。随之佛教典故便被经常引用,最终成为人们公认的词语,固定下来。它源于社会生活,形象而生动。例如:

吃十方:出家人靠信徒布施、化缘度日,俗称“吃十方”。此外,出家人云游各处,可在十方丛林中挂单,免费食宿,这是“吃十方”的又一层意思。佛经上称东南西北、四维上下的空间为“十方”或“十方世界”。

狮子吼:佛被称为“人中师子”(佛经上的“狮”字多写作“师”字)。“狮子吼”见于释迦牟尼佛初诞生时:太子(指佛出家前为悉达多太子)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作师子吼,云:“天上地下,惟我独尊。”(《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一)关于“狮子吼”的寓意,可见《普曜经·论降神品》:“譬如师子吼,诸小虫怖惧,畅佛师子吼,降伏外异学。”佛菩萨演说决定之理,降伏一切外道异说,故称狮子吼。此外,高僧说法,有时也被誉为狮子吼。如唐·刘禹锡《送鸿举游江南》诗:“与师相见便谈空,想得高斋师子吼。“俗语中则每称悍妻恶骂为“河东狮吼”。

3.强调因果报应的汉语惯用语

佛教很注意人生现象间的因果联系,认为人生在世,时时处在因果报应之中。不论历时多么久远,一个人种下“因”,总要有“果”来报应。例如:

见阎王:阎王,又作阎罗王、焰王等。佛经中有《阎罗王五天使者经》一卷。佛教还有“冥土十王”之说,阎罗王位居第五。民间传说阎王掌管生死簿和人寿 的长短。后来人们把“见阎王”指死入冥界。

现世报:原称“现报”,为佛家所谓三世业报之一。

佛教主张善恶因果报应和三世(过去世、现在世、来世)轮回的理论,认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个人生前的行为(业因)决定死后轮回处境的好坏,行善者或生天界,或生人间,人间又有贫富寿夭之别;为恶者或生为畜生,或生为恶鬼,或下地狱。由此因果报应的理论,佛教也便有了“十善”之说,警醒信众,引以为戒。

(三)谚语

谚语是熟语的一种,它流传于民间,简练通俗而富含深意,大多反映人民生活和斗争经验。

佛家传教中形成的汉语谚语。如,由“放生”而有“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佛塔的层次一般为单数,如五、七、九、十三级等,而以七级为最多,故有“七级浮屠”之称。塔原来是用来埋葬圣贤的身骨或藏佛经的,造塔的功德很大。然而,为死去的人造塔,毕竟不如“救人一命”的功德更大,更有意义,故俗语云:“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意在鼓励人们奋不顾身,去援救面临死亡威胁的人。又如,由“不杀生”而得“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意为停止作恶,立成正果,劝人改恶从善。1.由个别佛词引申而来的汉语谚语

“无事不登三宝殿”。佛教有“三宝”之说,即教主释迦牟尼为“佛宝”,经 籍教义为“法宝”,弘扬佛法的僧团为“僧宝”,合称“三宝”。“三宝殿”即佛殿。寺门中的规矩,上佛殿时必须恭敬肃穆,进行礼拜、诵经、供养等,不得随意在佛殿里闲逛、闲聊。故俗语中有“无事不登三宝殿”之说。意思是无事不来,既来便有事相求。

2.由禅语引申而来的汉语谚语

“一客不烦二主”,本为禅语。《续传灯录》卷二八《临安府灵隐瞎堂远禅师》:“一鹤不栖双木,一客不烦两家。”后作“一客不烦二主。”《杀狗记》十二:“一客不烦二主,一发是你去。”《水浒传》二四:“常言道,一客不烦二主。大官人便是出钱的,这位娘子便是出力的。”

佛教自从两汉传入,对中国社会方方面面起到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汉语词汇方面尤为明显。时至今日,你只要稍作留意,便会发现人们仍在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着汉语中源自佛教的词。

参考文献:

[1]王脉.佛教对汉语词汇影响的探析[J].东疆学刊,2007,24(1):81-84.DOI:10.3969/j.issn.1002-2007.2007.01.018.[2]李琳.浅论源于佛教的汉语熟语[D].天津师范大学,2008.[3]阮文程.成语佛源[D].华中师范大学,2006.DOI:10.7666/d.y875844.[4]王郦玉.佛教文化对汉语的影响初探[J].宗教学研究,2005,(3):153-155.DOI:10.3969/j.issn.1006-1312.2005.03.030.

第三篇:论宗教文化对汉语词汇的影响

论宗教文化对汉语词汇的影响

——佛教对汉语词汇的影响

课程名称:汉语词汇与文化

姓名:黄思延学号:20120702031专业:统计学

院系:数学科学学院

论宗教文化对汉语词汇的影响

——佛教对汉语词汇的影响

摘要:文化与语言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两部分,而宗教又是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员。佛教传入中国和佛教的中国化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在此过程中,佛教以佛经翻译为主要途径对汉语的演变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它丰富了汉语词汇,促进了汉语音韵学的发展,推动了汉语句法的发展,还为中国的翻译方法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佛教传入后,佛教用语与汉语词汇有机结合,产生了众多新词汇。

据统计,今人丁福保所编《佛学大辞典》收有佛教语词近三万条。这些汉晋时期至唐朝八百年间诸位大师所创造的,加入我国词汇系统从而变为新成分的佛教词语极大地丰富了汉语词汇,从而奠定了其在汉语词汇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关键字:宗教 佛教 汉语词汇 影响

一、佛教对汉语的影响

佛教语言是历史宗教语言的一种,属于一种社会方言,虽然是在全民语言的基础上加工建立起来,但它与全民语言又有非常大的不同。随着佛教的日益壮大,逐渐上升为国教,其语言也由方言、俗语、土语等转变为典雅、古奥的梵语;佛典所用的书面语逐渐转向标准、精细、雅致的梵文。随着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佛教逐渐传入其他国家,一方面,佛教语言与当地语言融合;另一方面,佛教语言也对当地语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中国,语言深受佛教影响。

佛教语言对汉语影响的表现

一、语音上的体现

佛教音韵学的知识和原理使中国僧人对佛教语音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宋郑樵《通志》卷7《音略序》:“释氏以参禅为大悟,通音为小悟。”佛家把“通音”视作“小悟”,表明其对音韵之学的高度重视。“小悟”极大地推动了中国音韵学的发展。

汉语四声的形成也受到了佛教语言的影响。汉字读音由声、韵、调三部分组成,南北朝人无论作诗还是日常口语均好用双声、叠韵;佛教僧俗大造梵呗①,佛经转读盛行,僧俗就将梵语悉昙原理及转读方式运用于诗文创作,形成了平、上、去、入四声。

在注音方面,佛教语言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早期的注音方式“反切”就来源于佛教语言,郑樵《通志·艺文略》:“切韵之学起自西域。”

另外,佛教语言加速了汉语词汇的双音节化进程,以《法华经·譬喻品》为例,7750字中,双音节词约有1500个,约占19%。中国僧俗在翻译佛典的过程中,将大量的佛教术语双音节化,如因缘、思量等。

二、词汇上的表现

佛教语言的词汇由民间语言发展而来,但又与民间语言有着显著的不同。佛教语言在词汇上以书面语为主,这赖于佛教由民间宗教到上层宗教的历史发展,其词汇多为典雅词语和专门术语。其中专门术语是佛教语言区别于一般语言的标志。中国僧俗在翻译佛典和宣讲佛教的过程中,吸收和创造了大量的新词,极大地丰富了汉语的基本词汇。

(一)音译词

梵语词汇被借用时,往往是读音的借用,或译出其中一个音节。

例如:佛,梵文为Buddha,是这一批外来语中影响最深远、最广泛的一个,佛教甚至成了一种后起的传统文化的象征。因此,与佛有关的词语大量出现。最初被译为“浮屠”(《汉

明帝永平八年诏书》),南北朝时又写成“佛图”(《世说新语?言论篇》),也作“佛陀”“佛驮”,后来简称“佛”。佛又可作根词用,构成大批的新词。据统计,《佛学大辞典》中由“佛”组成的词语有152个。这一类音译词还有“菩萨”“魔”“塔”“袈裟”“和尚”“菩提”“弥勒”等。

(二)意译词

意译词是根据外来概念的意义,利用汉语的构词材料,并按照汉语的构词方式创造的新词。这类词在吸收印度佛教语言形成的词中占了绝大多数。

例如:灌顶,梵文Abhiseka的意译,原意为印度古代国王继位的一种仪式,国师以“四大海之水”灌于国王头顶,表示祝贺。佛教密宗仿效此法,凡弟子入门或继承阿阇梨位时,设坛举行灌顶仪式,由国师用水或醍醐灌顶。这类词还有“心”“空”“色”“过去”“现在”“未来”“如来”“法宝”等。

(三)半音半意译词

这种词我们也称为梵汉合成词,它由两部分组成:一半音译,一半意译。这种词反映了汉语在吸收外来语中“半音半意”的造词方法。

例如:魔鬼,梵语为Mara,初时被译为“磨罗”,简称为“磨”,后来改从石为从鬼,即为“魔”,并与中国原有的词“鬼”连用,于是就有了“魔鬼”一词。这类词还有“佛家”“念佛”“欢喜佛”“禅师”“昙花”“佛典”“寺院”等。

三、佛教的传入对汉语常用语的影响

佛教的传入对汉语常用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佛教词语在汉语的各个领域内几乎都有,常见于哲学、文学、民俗以及日常生活中。

(一)哲学词汇

佛教是世界上最富有哲学思辨特点的宗教,许多佛家名相自然就是哲学名词。现代哲学深受佛教的影响。

佛教认为宇宙本旨皆同一体,一切法、一切众生本无差别。《涅槃经》卷三:“如来善修,如是平等。”现代哲学用“平等”表示人与人之间在政治、经济上处于同等的社会地位,享有相同的权利。

“悲观”“自觉”“因果”“唯心”“世界”等,都是哲学词汇中的重要成员,表示一些基本命题,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二)文学词汇

佛教不仅为中国文学带来了新的文体和新的意境,也为中国文学输入了大量的词汇。首先,因佛典的翻译和流传,佛教典籍中不少优美的典故和具有艺术美的新词语,被引进我国六朝尤其是唐以后的文学作品中,大大地丰富了我国文学语言的宝库。不少佛教词语甚至还成为文学理论术语。例如:造境,佛教认为万法皆由心所生,而心识有创造功能。文学家将其引申指心识有创造诗境的功能。唐朝吕温《吕衡州集》卷三有言:“研情比象,造境皆会。”

(三)民俗与日常用语

佛教传入我国以来,许多在佛经里表达佛家礼仪节日的词,自然而然地走进民间,并在相关联的意义上又派生出新词。例如:1.围绕因果轮回鬼妖地狱、丧葬礼俗的词:阴司、阎王、超度、火葬、火化等。2.围绕烧香拜佛、吃素食斋、问询施礼等礼俗的词语:拜佛、诵经、还愿等。3.围绕僧人云游行乞、积聚功德等生活礼俗的词语:化斋、施食、行善、济人等。日常用语中,时时有“佛语”出现,其中最多的是时间词。例如:表示“时之极微”者的一组时间词“刹那”“一念”“弹指”等,在佛经中都有定量。“刹那”是梵语Ksana的音译,而“一念”是“刹那”的意译,或者说“九十刹那为一念”(《仁王经》),又或者说“六十刹那为一念”(《往生论注》卷上)。“弹指”,本来指弹击手指。在佛经中,这个

动作表示:许诺;欢喜的心情;或警告别人。这组“时之极微”者,早就被汉语吸收,成为汉语时间词的“骨干”。

四、佛教的传入对汉语熟语的影响

(一)成语

佛教是许多成语或典故的来源。《大本经》里说:“从右胁出,堕地行七步,无人扶持,遍观四方,举手而言:‘天上地下,唯我独尊’。”“唯我独尊”这一成语,是对佛的降世神奇的赞颂。源自于佛教的修持实践的,例如“六根清净”,“六根”指眼、耳、鼻、舌、身、意等感觉器官。修行禅定要做到没有任何欲念,必须“六根清净”。“盲人摸象”“不可思议”“不二法门”“借花献佛”“皆大欢喜”等成语均出自佛教。

(二)俗语和谚语

俗语和谚语是活跃在人们口头上的定型语句,其中也有不少词条都来源于佛教。例如:

1.俗语

“不看僧面看佛面”——指不看和尚的情面,也要看佛菩萨的情面。后来比喻即便不顾某个人的情面,但也要照顾他的主人或长辈、亲友的情面。

类似的俗语还有“阎王催命不催食”“无事不登三宝殿”“和尚无儿孝子多”“远来的和尚好念经”等。

2.谚语

有源于佛教故事的,例如“生公说话,顽石点头”。“生公”指晋初高僧竺道生,他是鸠摩罗什的高徒,悟性非凡。传说他曾聚石为徒,讲《涅槃经》,说到断绝善根的人也有佛性时,群石为之点头。比喻说理透彻,使悟性全无的人也信服。

有反映佛教思想的,例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佛指修行圆满的人。放下手中的屠刀,马上就能成佛。这是劝人改过向善的佛教语。后来比喻坏人停止作恶,也会变成好人。这样的谚语还有很多,如“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万般皆由命,半点不由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忍辱精进,禅定修行”等。

(三)歇后语

歇后语是汉语中独有的一种别具特色的语言形式,具有生动、形象、活泼、饶有趣味的特点,与佛教也有密切关系。

例如“阎王贴告示,鬼话连篇”。阎王是管地狱的神,是小鬼的上司,所以阎王贴告示是让小鬼们看的,告示的内容便是鬼话。比喻说一些不真实的话,骗人的谎言。

此类歇后语还有“和尚打伞,无发(法)无天”“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屠夫念经,假慈悲”等。

五、结语

佛教的传入,对汉语词汇的发展演变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它扩大了汉语基本词和根词,影响了汉语的哲学词汇、文学词汇、民俗和日常用语,增加了汉语词汇的表现力和生动性,使汉语更加丰富多彩和富有韵味,并且印度佛教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亦到了密不可分的地步。在词汇上尤其如此,甚至令人使用了佛化汉词后仍不自觉,以至忽略其对古代词汇变革的重要性。无可否认,佛经的翻译大大增加了汉语词汇的数量,并加速了汉语词汇双音化的进程。佛教浅白的文字,对文学艺术的影响,以至它深邃的哲学概念,都令佛教文字深入社会各阶层。可以说,不认识佛教,就不能认清中国文化;不认识佛教词汇,就不能认清汉语的演变历程

第四篇:佛教词汇

佛教

буддизм ;буддийская религия 释教

буддуизм 上乘(即大乘)

Махаяна 下乘(即小乘)

Хинаяна

大乘

Махаяна;Большая колесница ;Широкий путь спасения 小乘

Хинаяна ;Малая колесница ;Узкий путь спасения 瑜伽宗

секта Егакара 天台宗

секта Тяньтай 禅宗

секта Чань

喇嘛教

ламаистский монастырь(храм)喇嘛庙

ламаист(ламаит)喇嘛教徒

желтая секта ламаизма 黄教

красная секта ламаизма 红教

белая секта ламаизма 白教

Шакья-Муни 释迦牟尼

Будда 佛(“佛陀”的简称)

Будда

如来(释迦牟尼的称号)Будда Татагата

阿弥陀佛

амитафо ;амитабу ;амитаба 菩萨

бодисатва 罗汉

Алохань 阿罗汉

Алохань

三昧

секрет ;суть ;сокровенный смысл 四大

четыре элемента ;земля,вода,огонь,воздух 弥陀

Амитаба

观音(即“观世音”)

богиня Милосердия ;бодисатва 观音菩萨

бодисатва Гуаньинь 弥勒

Будда Мартейя 韦驮

Веда

金刚

Бог-хранитель ;божество-хранитель 达摩

бодидхарма

阎罗

Ямараджа-владыка ада

阎王

властитель ада Яньван;владыка ада 阎王殿

дворец владыки ада

玄奘

Танский монах Сюаньцзан

鉴真

Дзиянчжэнь

канон ;сутра

佛经

буддийский канон;полное собрание буддийских канон

经藏

сутра-питака

藏经

буддийский канон ;полное собрание буддийских канонов

三藏经

трипитака

释部

сборник буддийских канонов ;сутры

释门

буддизм

金刚经

сутра бога-хранителя

法华经

сутра дхарма

佛学

буддизм

三宝

три сокровищницы буддизма(Будда,его учение и его ученики)

учение ;правила

佛法

буддийское учение

佛教主义

правила буддизма

佛的法力

чудотворства Будды

真谛

истина

四谛

четыре истины буддизма

清规

заповедь

戒规

наставления

清规戒律

заповеди и обеты

禅(意为静思)

созерцание

禅(泛指一切佛教事物)буддийский

禅定

Диана ;погружаться в созерцание

坐禅

погружаться в созерцание

参禅

созерцание(у буддистов)

禅机

откровение(у буддистов)

禅心

созерцание

禅悟

пробуждение ;постижение истины

入定

погрузиться в созерцание

菩提

Буди

菩提树

фикус благочестивый

圆寂

паринирвана

入灭

погружаться в нирвану

解脱

спастись ;спасение души

自在 свобода разума

пустота

四大皆空

суета сует ;мирская суета

空门

монашество

遁入空门

принять монашество

法门

путь к буддизму

慈悲

милосердие

мировой период(=4320 млн.лет)

三乘

три пути спасения

деяние

六欲

шесть плотских страстей

因缘

причина

причинная связь

缘分

судьба

夙缘(宿缘)

заветное желание

结缘

связаться с кем

孽因

грех

因果报应

карма ;возмездие

六根 уесть органов чувств :глаз,ухо,нос,язык,тело,разм

德行(善行)

добродетель ;добрый поступок

功德

доброе дело

阴功

тайное дело

добро

зло

造孽

грех

报应

возмездие

前世(前生)

предыдущая жизнь

今生

настояцая жизнь

来世

загробная жизнь

来世报应说

возмездие ;воздаяние ;кара

大千世界

вселенная ;мир

极乐世界

рай ;эдем

西天

рай ;тот свет

净土

рай

法眼

око Будды

慧眼

прозорливость ;острый глаз

超度

молебствие(панихида)по умершему

慈航

путь спасения

苦海

юдоль скорби

海苦无边

безбрежное море мук

彼岸

тот свет ;нирвана

转生

перерождение ;переселение душ

浊世

мир земной

凡尘

мирской ;земной

下凡

сойти с неба ;спуститься из рая на землю

下界

дольный мир

看破红尘

постичь бренность жизни

黄泉

загробный(потусторонний)мир

阴间(阴曹地府)

царство теней

брама

梵文

санскрит

寺院

монастырь

僧院

буддийский храм

梵刹

буддийский монастырь

古刹

древний монастырь

兰若(佛寺)

буддийский монастырь

阿兰若

скромное жилище

храм ;кумирня

禅林

(буддийский)храм

庵(尼庵)

женский монастырь

大殿

главный зал(в храме)

禅堂

помещение в храме

禅房

жилище в храме

藏经阁

хранилище буддийских канонов

神坛

гробница ;святыня ;рака

方丈 настоятель(буддийского храма);аббат(обычного храма)

住持

настоятель(монастыря)

知客

буддийский церемонимейстер

монах

高僧

возвышенный монах

僧尼

монахи и монахини

僧俗

монахи и миряне

僧师

буддийский монах

和尚

монах

沙门(桑门)

бонзы ;буддийский монахи

比丘(俗称“和尚”)

бонза ;буддийский монах

比丘尼(俗称“尼姑”)

буддистка-монахиня

沙弥

послушник

尼(尼姑)

монахиня

头陀

бродячий монах

行脚僧

странствующий монах

托钵僧

дервиш

法师

святой ;бонза

居士 последователь буддизма,не принявший пострижения ;буддист

**

живой Будда

喇嘛

лама

皈依

исповедовать что ;поклоняться кому

剃度

постриг

епитимья ;умерщвление плоти

受戒

принятие обета

取经

паломничество за священными книгами

化缘

собирать пожертвования ;проситт подаяния

布施

подавать милостыню

施主

жертвователь

檀越(即“施主”)

благодетель ;жертвователь

合十

сложить ладони(в знак приветствия)

浴佛舍

Праздник купания Будды

舍利

прах

舍利塔

ступа

宝塔

пагода

浮屠

пагода

七级浮屠

семиярусная пагода

衣钵

наследие;регалии

袈裟

ряса

миска ;чаша

戒刀

монаший нож

锡杖

монаший посох

念珠

четки

法器

музыкальные инструменты буддийского богослужения

蒲团

круглая подстилка

法号

монашеское имя

坐化

смерть

打坐

сидеть,положив ногу на ногу

膜拜

класть поклоны

念经

читать сутру

苦修

подвижничество

舍身

пожертвовать собой

显灵

явление духа

现身说法

аоказать на личном примере

佛像光轮

нимб ;сияние;орело

南无

Намо

курительные свечи

烧香

возджигать курительные свечи

香火

фимиам

香炉

курильница

香客

паломник ;странник

朝山进香

паломничать по монастырям

还顾

жертвоприношение по обету

清斋

поститься

斋期

великопостный

开斋

разговляться

斋饭

постная пица

斋戒

поститься

斋戒日

постный день

斋戒沐浴

пост и омовение

吃斋

есть постное

长斋

(пожизненный)пост

овощной

素食主义

вегетарианство

素食主义者

вегетарианец

世界佛教徒联谊会

Всемирное содружество буддистов

第五篇:佛教词汇

2010年8月23日

第63期

总第280期

雪野办事处为民解忧受称赞

近日,东明路街道办事处登门送锦旗,感谢管网所雪野办事处员工冒高温顶烈日,为小区居民解决用水困难。事情发生在8月3日晨6时许,街道辖区尚博路799弄居民区一根地下水管突然破损,造成该小区34号至39号共3幢大楼、6个门洞、186户居民家中完全断水。当天适逢39.6度高温,面对居民因天热酷暑又遇断水困扰难题,街道办事处向浦东威立雅公司紧急求援。虽然物业水管不属于维修范围,但雪野办事处想群众所想、急居民所急,不讲任何条件,在第一时间派出了专业队伍赴小区抢修。为尽快修复水管,还调用了大型设备来掘路。抢修队员们在烈日的照射下挥汗如雨地作业,其敬业精神令人感动,受到在场居民的纷纷赞扬。抢修过程中,为保障居民基本用水,送水车在现场一直服务到恢复通水,使送水车在关键时刻发挥了关键作用。特别要指出的是,抢修工作完成后,第二天凌晨该小区另一处水管也发生爆裂,雪野办事处同样火速前往掘路抢修,直至4日中午12时,恢复了居民正常用水。

(公共关系部

高德禄)

驻场保障组救人、“救水”两不误

8月13日下午,40℃的高温成了近期最为炎热的一天。驻场保障组不惧高温,赶往C片区非洲联合馆查看空调机组内装水压不稳的情况。行驶至长清路时,邱海雷看到一位“小白菜”在沿途拦车,“麻烦你们把游客送到出入口,游客病了他要叫车回家。”志愿者说道。询问情况后,邱海雷和庄文俊赶快将游客扶上了

车,其余两人则步行赶往非洲联合馆。此时,游客双手捂着腹部已经疼得说不出话了,两人顾不得多想,一路鸣笛将游客送到最近的医疗站,在和医生做了简单的交待后,又匆匆的赶往非洲联合馆和其他两人汇合后处理用水问题。帮助非洲联合馆处理好用水问题后,一行四人放心不下那位游客,在返回驻场保障组的路上又赶到医疗站,医生告诉他们,该名游客被诊断为急性盲肠炎,还伴有发烧症状,已经被紧急送往园外医院了,多亏了及时的救助,晚了可能有生命危险。在保障园区供水运营的同时,能够力所能及地帮助身边人,驻场保障组的成员都觉得非常值得。

(管网所

华瑛)

光荣榜

在世博运行保障“服务世博、奉献世博”创先争优活动、立功竞赛活动中,我公司捷报频传,涌现出可歌可颂的先进事迹和先进集体与个人:

1、管网所阀门二队——荣获上海市工人先锋号称号;

2、驻场保障组——荣获得上海世博园区运行保障立功竞赛“月度冠军”、城投总公司世博运行保障单位世博先锋号流动红旗;

3、雪野办事处——荣获城投总公司世博运行保障单位“城投工人先锋号”称号。

4、管网所邱海雷——荣获上海市世博先锋一线行动“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5、管网所庄文俊——荣获上海世博工作优秀个人、城投世博服务明星称号;

6、管网所何晔——荣获上海世博园区运行保障立功竞赛“月度冠军”(个人)、城投世博服务明星称号;

7、凌桥水厂杨勇——荣获上海世博工作优秀个人称号;

8、客服中心唐亮——荣获城投世博服务明星称号;

9、客服中心李蓓玲——荣获上海世博会设施和环境管理立功竞赛保障明星称号。(公共关系部

祝忠义管网所

华瑛)

佛教对汉语词汇的影响(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