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如何整合本地特色美术教学资源
编辑:浅唱梦痕 识别码:24-1109079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8-19 03:27:14 来源:网络

第一篇:如何整合本地特色美术教学资源

如何整合本地特色美术教学资源

美术新课标指出:尽可能运用自然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进行美术教学。作为教师尤其是美术教师应该从自己的经验和认识角度出发去探索新路,挖掘、整合、保护和利用具有民族传统和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把乡土美术课程同国家统一课程有机结合。在教学中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将自己的教学设计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设计出更加丰富、更具个性、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乡土美术课程。

一、指引学生认识湛江本土民间艺术,培养弘扬和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的新一代。湛江市现有民间艺术120多种,盛行30多种表演艺术,民间艺术资源十分丰富。雷州石狗、雷州姑娘歌、吴川飘色、遂溪醒狮、东海岛人龙舞和廉江舞鹰雄等6个项目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很多家乡文化、风土民情都值得我们引以为豪满怀的。美术教师应该怀着对家乡文化的虔诚与热爱,把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搜集和整理,开发成美术教学资源,着力弘扬和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培养学生对悠久的红土文化和民间美术的认同感,以及深深的乡土情怀。主要通过录像、图片、文字的介绍,以欣赏课为主线,加入醒狮、人龙、飘色、鹰的手工制作课以及舞狮、舞龙、舞鹰等的记忆画的创作课(线条画、色彩画、剪贴画、版画、沙画等)。

二、了解湛江现有的文物古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

湛江市经过挖掘和保护,抢救了一批文物古迹,打造了一批特色文化名镇名村。雷州被命名为粤西唯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吴川吴阳镇被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镇”,雷州的潮溪村、东林村被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村”,邦塘村被评为“中国最古老村庄”。徐闻县建起了“中国民俗摄影基地”,遂溪县农民李建华创办了中国最大楹联艺术碑廊———夏岚北楹联艺术碑廊。通过欣赏照片、录像、画家作品等方式,让学生认识本地的文物古迹。设计相关课程,让学生拍拍、画画自己的家乡,通过自己的作品向外地人介绍自己美丽的家乡。

三、挖掘本地传统节日民俗,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重大节日,湛江各地都有放烟花、放炮竹、出灯、做大戏、舞狮、舞龙等活动。这些活动可以以记忆画、版画、泥工等形式进行创作,并在作品中融入新的时代内涵,使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现在很多年轻一代只记得外国圣诞节、情人节等,对祖国传统节日、传统习俗知之甚少,因此指导认识并熟悉本地本国的节日特色文化,让民族自豪感扎根于每个人心中,使摒弃学生崇洋媚外的思想,意义非常重大。

第二篇:依托本地资源 围绕学科教学凝练办学特色

依托本地资源 整合学科教学 凝练办学特色

————莱阳市龙旺庄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初探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无论是课程结构设置,还是课程内容安排都具有独特之处,然而这道“亮丽的风景线”要亮起来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究其原因,目前的综合实践活动只有《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而无现成教材,只有教学范畴而无具体内容,而且绝大多数的农村学校又面临经费紧、培训少、实施难、任务重等困难,并且家长对教育的要求就是让孩子考大学,考名牌大学。起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意义家长意识不到。对学校外出考察等实践活动持反对、不支持态度。导致教师没法上,效果也不明显。怎样全面有效的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过程的实施,怎样使农村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逐步走向“正规化”,成为许多学校和教师特别关注的问题。为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在开足开齐课程的基础上,我校依托本校资源,整合学科教学的探索研究,充分挖掘学校周边所独具的本土资源,走出一条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特色之路,使综合实践活动这道“风景线”更加亮丽。

(一)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相结合综合实践活动需要教师、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这会不会影响学生的学科学习呢?为此,我们采取了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的策略,将各学科中的实践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有机结合,力求找到共同点、突破口,做到实施一个活动,多方、多学科收效。当然,综合实践活动不是学科综合活动,它并无强烈的学科偏向,而是在实施过程中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将各学科的知识技能进行重组、拓展和延伸。

我们在学科教学中,充分挖掘学校周边所独具的本土资源,以教材为载体,生成新的活动主题。如化学学科利用烟台地震局在我校的二氧化碳监测站揭秘地震预测,每天上报的数据都是由分管的化学教师和兴趣小组成员采集的,神秘的地震预测不再神秘;生物学科走进龙大蔬菜基地和千亩莱阳梨园,认真完成春夏秋冬四个阶段的实践探究任务,最大限度地将课内外的相关生物知识加以联系和拓展;物理学科走进省广播转播电台,了解电波传输的原理,同时近距离参观三个信号塔的构造及防雷设施;地理学科到水南村进行地质探索研究等。

二、综合实践活动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劳动创造了人类,劳动创造了社会。只有让孩子走出课堂,更多地让孩子参与到劳动中,去学习,去探索,去发现,才能使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农业和养殖业是龙旺庄办事处的主要经济产业。近年来勤劳的龙旺庄人发展起了大棚蔬菜、无公害蔬菜种植,一片片的塑料大棚犹如一个个的蒙古包,种植的蔬菜远销国内外,遍地是养鸡、养鸭温室大棚。利用这些产业,我们带领学生走进龙大蔬菜基地、龙大养殖场,让学生走进生产劳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孩子们不仅认识了许许多多的农作物,还知道了什么作物该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锄草,以及什么是无公害的绿色食品。更令人惊喜的是孩子们还明白了许多道理,诸如父母劳动很辛苦,我们应该好好学习来报答他们;有劳动就有收获;劳动最光荣;种田也要讲科学等等。亲身的体验和感受是永久的。

三、综合实践活动与社会调查相结合

社会是个大舞台,更是一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教材,它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活生生的现实材料,也为孩子们贡献了比教科书更详尽、更感性、更生动、更富有人情味的环境。只有让学生走进社会,去调查,去体验,才能提高学生认识社会的能力。

小学部四年级同学根据《美丽富饶的天水湖》这一课时内容,考察了沐浴水库。同学们通过走访修建水库的人员,了解了水库是怎样建成的。通过画一画,拍一拍,感受了水库的美丽。通过说一说,知道了沐浴水库的水资源保护及在全市饮用水工程中的作用。

在龙大车间里,我校六年级的学生正在采访管理人员和工人,了解产品的生产流程。同学们俨然是一个个小记者,提出了不少话题。通过这一个个的实地调查、参观访问、摄像、摄影、查阅资料,孩子们了解企业把村里生产的农产品精加工出口国外的过程,激发起对家乡的无限热爱之情。这样的活动,给了学生自主参与活动的充分自由度,既让孩子们更熟练地掌握了社会考察的活动方式,也使孩子们的内心不由自主地形成作为社会小公民,要为社会尽责任的崇高使命感。

另外,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最重要的学习活动方式,研究是最有效的学习。倡导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建立新的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学校顺应学生好奇、乐于探究的年龄特征,倡导学生把生活中感兴趣的内容作为课题进行研究,鼓励学生亲历实践,深度探究,采取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方式,尽可能多的进行调查、参观、宣传、实践、展示、交流、总结等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帮助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让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成为自觉的行动。经过积极探索实践,大家一致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给我们带来了崭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这些是实施各科教学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共同财富。

1、创造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

例如,他们注意到:(1)从生活中的问题引入课题;(2)让学生亲手试一试,看看发现了什么;(3)你还想知道什么;(4)试一试,看看有没有什么规律可循;(5)你通过研究有什么体会;(6)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2、推动了教学交往模式的变革。

我们看到,“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学生尚佳的表现,和教学交往方式的改变有直接关系。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大胆发表意见,教师参与其中和学生们一起谈论研究问题,提出了教师行为的“四个不轻易”;不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不轻易否定学生的结论;不轻易中断学生的争论;不轻易给学生“正确答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课堂角色在转变,教学交往是平等的、相互民主的。有着“类似学术活动”一样的和谐与自由。

3、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

综合实践活动课强调学习活动以个体思维为主,以集体学习探讨的方式展开。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来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研究式学习活动“逼”着学生进入对学习问题的研究,“挤兑”学生改变被动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信息多向交流,每个人都是信息源、又是接受、消纳场。课堂教学自然进入了真活跃的境界。

4、给力课程改革。

综合实践活动课还较好地体现了教学活动全员参与、开放、灵活,注重体验,激发创造等现代教育的特点。大家认识到,不管是学科课还是活动课都承担着素质教育的任务,学科教学要改革也要向综合实践活动课学习,注意研究课堂的开放性和学生的自主探索。加大研究的因素,渗透活动的成分,强化实践的特点,这样才能较好地贯彻国家课程标准的总体育人要求。

“课改没有标准答案,但会留下我们共同探索的足迹。”相信有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有我们的辛勤耕耘,我们一定会在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探索里有所收获。

第三篇:利用本地资源

《农村小学究利用本土资源积累作文素材的方法研》

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教育部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小学生要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的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因此,写作教学应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在农村学生的作文教学中,把本土资源变成学生的写作素材,能使作文更好地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本土资源,就是指学生出生、成长的地方的地域特色、自然景观、文物古迹、地名沿革、历史变迁、社会发展以及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名人轶事、语言文化等。它包括自然地理资源、人文历史资源和社会发展资源等。这是狭义的理解。广义的本土资源还包括学生所在学校的校园环境、师资状况、校风学风、学生特长以及学生的家庭环境、家庭生活等。通过调查学生的作文现状,发现学生怕作文,愁作文,作文缺乏真情实感,脱离现实生活的不真事实,使作文教学陷入了困惑中。由于我校地处农村,学生见识少,知识面窄,写作起来更是闭门造车,内容空洞,情感缺乏,不会从身边选材,学生作文成了无源之水。并不知道如何进行写作,对作文的写法认识很朦胧,习作存在很多问题:作文语句简单,大多只有寥寥几句话,没有细节,不知道如何写具体。抓不住写作重点,偏离写作的主题。语句不通顺,不连贯。语句形式单一重复,堆砌,太多重复,太多口水话。针对这样的情况我校通过“农村小学利用本土资源积累作文素材的方法研究”,并在新课标习作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年级特征和身心发展水平不断调整作文教学,解决学生在作文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和出现的问题,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让积累素材为学生作文提供丰富、有趣的写作内容,让学生乐意交流,乐意写作。因此研究利用本土资源积累素材来提高学生作文水平,赋予农村作文教学生活的灵性,让学生作文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具有重要意义的。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课程资源”的概念,要求教师要突破“教材就等于资源”的传统认识,善于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讲求各种教学资源的多样性、灵活性和地域性。根据大语文观和新课程的理念,“语文教学生活化,社会生活语文化”是语文教学的必由之路。因为“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生活实践是学好语文,特别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因此,将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利用本地资源,开发语文学习的资源、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和视野,指导学生开展各种主题活动或相关的专题性综合性学习,联系生活进行作文教学,既“导流”,又“开源”,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培养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综合运用思考问题,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使学生在活动中丰富生活的体验,以此优化作文教学。

本课题开展的“利用本土资源积累作文素材的方法研究’’以积累素材优化作文教学,引导教师突破“教材就等于资源”的传统认识,以本土资源为切入点,尝试把利用本土资源积累写作

素材指导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整合,开展形式多样的写作活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丰富学生的素材积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口音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和人文素养。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根据大语文观和新课程的理念,“语文教学生活化,社会生活语文化”是语文教学的必由之路。“利用本地资源,积累作文素材的方法”研究符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资源”的理念,引导教师突破“写作方法的传统认识,善于开发利用各种资源,讲求各种教学资源的多样性、灵活性和地域性。有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水平。以本土资源指导为切入点,尝试把课外资源指导以及教学有机结合整合,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汇报活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积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和人文素养。通过利用本土资源积累写作素材促进作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与发展,形成案例与教材,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益。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指导学生善于利用身边已有资源,从乡村生活中观察自然的奇、趣、妙;从家乡发展变化中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

(2)利用家乡现有的信息技术收集素材;依靠横向联系法解决农村阅读积累不足的情况;(3)依拓人人都具有的课本做好写作素材的积累等。学会积累素材,通过让学生拥有丰富的写作素材,使学生习作时有材可用。解决学生作文“没话可说”的问题。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进教师作文教学观念的更新,树立整合的大作文观,重新定位作文教学中的教师角色,正确把握小学生作文的年级特点,提高教师理解小学生作文心理的水平。引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使习作真正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提高其习作能力,促进其主动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一系列体现时代精神的新的课程理念已经生成:课程资源的整合、生活作文、网络资源的运用等给教师指导学生作文带来了更为广泛的空间。学习者是自己课程的主体;每一个人的学习方式都是其独特个性的体现,让学习者自己收集素材,积累材料。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教师在指导中不是机械的以本为本,以纲为纲,而从培养学生自身能力发展的需要,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入手,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结合本土资源,指导学生因地制宜的利用已有资源,开展素材积累研究,努力开发学生写作素材资源。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及整体素质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五、课题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一)、研究的原则

1.全体发展的原则。强调”利用本土资源积累写作素材”写作综合教学过程中,应该给每一个学生参与的机会,尤其是那些在班级或小组中较少发言的学生,应给予他们特别的关照和积极的鼓励,使他们有机会,有信心地参与到写作中来。在研究中,把学生看作学习和活动的主人,让他们经历知识的探求过程,创造自我发展、互相交流、评价的机会,着眼于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2.主体实践的原则。“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写作也不例外,素材的积累与写作综合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主体实践,使学生在活泼、有序的素材积累活动中自主创新、乐于创新;自主写作、乐于写作。

3.有序开放的原则。首先是写作教学内容的有序开放。根据“大语文”教学观,实施以读带写,由吸收而表达。同时,关注自我,自然与社会,关注多学科的融合探究。其次是师生关系的开放。教学双方应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师要善于进行角色的转变,要以平等的合作者、谦虚的倾听者、真诚的赏识者、个性张扬的促进者出现在课堂上。

(二)、研究的方法

1、用文献法进行理论基础的搜集和学习研究;

2、用行动研究法对理论与方案进行探索、实践;

3、用经验总结法对研究的认识、体会及外地、外校的有关经验及时进行总结。

六、课题研究的措施及步骤

(一)、主要措施

1、抓理论学习,夯实理论素养。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理论著作,学习他人成功的教改经验;积极外出观摩、学习,或邀请教研室同志前来指导,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

2、抓课堂实践,深入研究探索。理论是为了指导实践。学习相关理论,观摩教学课堂,最终要落实到具体的“课外阅读与写作综合教学”的课题的课堂教学上来。开展课堂教学实践始终是开展课外阅读与写作综合教学的主旋律。要求课题组教师要将每一节写作课作为自己的“实验田”,要把理论学习付之于实践,平时只要有什么新的思路,新的点子,就要进行实施,进行研究探索。

3、抓资料积累,及时总结经验。总结是课题研究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要求课题组成员经常性地回顾、反思自己的实践过程,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时分析研究,使本课题研究向纵深方向发展。

(二)、研究步骤

1、第一阶段(202_.4—202_..6):研究准备阶段:主要工作是对农村小学学生写作素材积累现状的调查和研究,制订研究方案,组织课题成员理论学习。选取全校一至六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课题的申报。

2、第二阶段(202_年4月—6月)实施阶段:以“作文不是缺少素材,而是缺少积累”做出阶段性的总结。研究如何因地制宜指导学生丰富写作素材材料的积累。启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生活,拓展积累写作素材的渠道,将积累的素材灵活地运用到写作训练中,创造多样化、有实效的训练方式。通过课内外开展具体实践研究,拟写教学反思,授课小结,开展教学研讨,形成书面材料,并收集典型案例

3、第三阶段(202_年7月—202_年7月):研究总结阶段。各专题负责教师整理调查研究资料并撰写课题研究论文及撰写结题报告

第四篇:浅谈如何利用本地资源开发美术校本课程

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浅谈如何利用本地资源开发美术校本课程

增城市荔城中学 潘锐芬

202_年6月,我参加了广州市教育局与广州大学“广州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组织举办的广州市骨干教师培训,有幸聆听了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课程与教学研究所黄甫全所长主讲的《关于校本学习研究的三个问题》讲座,学习了校本学习研究的理论与研究方法,让我产生思想的火花。在这里,我也来谈谈自己在“利用本地资源开发美术校本课程”研究中的一点浅见。

一、“利用本地资源开发美术校本课程”的研究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可见,作为学校自主管理、开发和实施的校本课程将成为课程改革关注的焦点之一。由于我们学校地处增城,这里特有的节日、古朴的民风民俗和未经雕琢的民族民间艺术等丰富的文化资源,正是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极好教材。增城这里有当地特有的节日,像白水寨省级风景名胜区国际登山旅游节、国际攀岩锦标赛、增城菜心节、客家文化节、国际牛仔服装节、增城广场摇滚啤酒音乐节等,值得学生去了解;有丰富的习俗文化值得学生去感受;有独特的旅游资源,如母亲河增江、正果湖心岛风景区、白水寨省级风景名胜区、牛牯嶂和大封门森林公园等供学生分享;还有增城被联合国提名为“和谐城市”,这些都值得学生去研究。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开展,“利用本地资源开发美术校本课程”可研究以下具体问题:如何发挥地方艺术教育资源优势,开发美术校本课程,以弥补新教材在实际应用中的不足;以地方和民间艺术教育为切入点,在现有的条件下有效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

二、“利用本地资源开发美术校本课程”国内外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动向述评

“校本课程开发”(schoo1.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的思想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其主要思想是针对国家课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程开发的弊端,要求以学校为基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实现课程决策的民主化。在中国内地,自从20世纪初创办新学校起,中小学就开始进行学校内的课程建设活动,如“第二课堂”、“第二渠道”、“校外课外活动”等。到了90年代中后期,“校本课程开发”的名称才正式从西方传人。从世界范围来看,校本课程开发一般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校本的课程开发,主要是指地方分权国家的做法:国家或省(州)政府制定、颁布课程门类、标准,学校依照教育法规自主选择、改编教科书,自主决定教学内容。另一类是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指中央集权国家的做法:中央政府提供课程计划框架,并规定好大多数课程的具体内容,留出一小部分给学校。鉴于中国的教育传统和学校现实,我国所倡导的“校本课程”的内涵显然不同于地方分权制国家的“校本课程”,它不是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相违背,而是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相补充,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内在统一,共同支撑起我国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大厦。在这种认识的前提下,我们可以对目前正在倡导的“校本课程”作如下概括: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保证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基本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校本课程开发在中国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教学意义上的课程建设活动是一种自发的、仅限于课或者科目层面上的课程活动,严格地说,这只是一种教学意义上的活动;校本课程开发实践模式的探索是在西方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影响下,少数学校进行了规范的、以学校为基地的课程整合实践活动;作为国家政策的校本课程开发是对前两种活动的超越,在国家政策层面对校本课程开发活动作了规定,它预示着中国校本课程开发时代的到来。

校本课程作为课程的补充,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在实施新课程后,校本课程的开发显得更加重要。在美术学科中,校本课程在新课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国内外近些年来在校本课程开发上都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能够广泛应用的模式。因此,研究具有地方特点的校本课程,是十分必要的。

三、“利用本地资源开发美术校本课程”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

“利用本地资源开发美术校本课程”研究的主要观点是:美术教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育(美术的启蒙教育)是可以从地方艺术开始的,在城镇、农村美术课程中,具有浓郁地方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可以代替一部分教材内容,占有一定的课时,并对学生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作用;创新之处是以多种形式的地方文化艺术为基础,并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开发高质量的具有实效性的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

1、研究内容:

(1)利用本地资源开发美术校本课程。

增城优越的自然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我们探索乡土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增城有着优秀的客家文化、广府文化和民间艺术,可开发利用大量内容独特、类型丰富的乡土美术课程资源。如何将丰富的、多彩的文化和艺术发掘、整理成便于学生学习、探索和教师教学、研究的乡土美术课程资源体系,是我们美术教师的第一大任务。

在校本课程内容教学中,在欣赏增城市建筑、服饰和人们生活的图片的同时,还采取多种艺术形式来表现。同时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热爱本土文化的情感。

利用本地资源开发的校本课程可以在美术教学中的推广和应用。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校本课程的内容和学生不同年龄的特点实 施具有增城特色的校本课程。

了解我们增城的本土文化,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在开发过程中,教师可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学习水平来确定教学内容。

(2)利用本地资源在美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增城拥有悠久的历史,它造就了一批德育教育基地,都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极好资源。可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让学生认识、了解其所生活、居住的环境,进而欣赏家乡文化,关怀家乡文化,热爱家乡文化,从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具有乡土气息的美术作品。并在实践中继承和创新这一民族传统文化。

(3)利用本地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

我们可以以本地自然资源、旅游资源和风土人情为材料,指导学生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美术创作和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

增城这里有当地特有的节日,像白水寨省级风景名胜区国际登山旅游节、国际攀岩锦标赛、增城菜心节、客家文化节、国际牛仔服装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节、增城广场摇滚啤酒音乐节等。最近的一次是202_年9月27日,由世界旅游组织、国家旅游局、广东省政府联合主办的202_世界旅游日全球主会场庆典暨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在广州增城广场开幕。这些都值得学生去了解;有丰富的习俗文化值得学生去感受;有独特的旅游资源,如母亲河增江、正果湖心岛风景区、白水寨省级风景名胜区、牛牯嶂、大封门森林公园和鹤之洲、湿地公园等供学生分享;联合国提名“和谐城市”,这些都值得学生去研究。

202_年3月,我根据增城“新塘国际牛仔服装节”的相关资料,设计了校本课程《我们设计的牛仔服装》,并作为增城市全市公开课进行了展示与交流,收到了较好的效果。202_年6月,本课课件《我们设计的牛仔服装》参加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美术学科、广州市中小学美术教学研究会“广州市第六届中小学美术优秀教学论文与优秀教学课件评选”获三等奖。

可见,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通过实际操作,总结经验,集中交流,改进提高,然后提升出校本课程开发的经验,形成地方课程,具有较高的时效性和实用价值。研究成果可以有效地指导城镇、农村学校的美术教学,探索出一条充分利用身边的现有资源,对学生进行高质量的艺术教育的有效模式,成果在国内同等地区具有推广价值。

四、“利用本地资源开发美术校本课程”研究的理论依据

国家实行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目的之一就是尊重地方差异和学校不同,给学校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学校在国家课程改革总目标下,在实施好国家、地方课程的前提下,根据师生的特点和需求,根据学校教育资源和学校传统优势来确立本校独特的办学目标和策略,通过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来最终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

研究的理论依据主要参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美术课程标准》、美术教育的基本规律、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

五、“利用本地资源开发美术校本课程”的研究对象、思路、研究方法、实施步骤

1、“利用本地资源开发美术校本课程”的研究对象: 城镇、农村中学。

2、“利用本地资源开发美术校本课程”的研究内容: 美术校本课程。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3、“利用本地资源开发美术校本课程”的研究思路:

以美术课程为研究目标,立足于当地的文化艺术资源,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手段,利用丰富的地方和民间的比较成熟的艺术样式来丰富教材的内容,使学生能够接受到更适合自己的、更有实效性的艺术教育。

4、“利用本地资源开发美术校本课程”的研究方法:

采用分散开发,综合提升的研究方法,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通过实际操作,总结经验,集中交流,改进提高,然后提升出校本课程开发的经验,形成地方课程,并进行推广使用。在进行课程开发的时候,通过分析自己的条件优势,学生优势和教师优势,确定自己的校本课程的内容,校本课程内容应丰富多彩,这样得出的结果更具有广泛的意义。

六、“利用本地资源开发美术校本课程”研究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用科学的发展观的态度来指导课题研究。因此,必须以事实求是,客观、科学地进行研究,并重实证、重数据、重理性地进行科学论证。

2、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课题研究,运用统计学原理科学地收集数据、合理运用调查法、统计法、实地考证等方法进行研究。

3、研究人员必须加强美术教育理论学习,提高对传统美术文化的教育价值观的分析判断能力,抓住中学美术教育的本质进行传统美术文化教学实验。

4、及时慎重地、细致地收集科学实验资料,注意收录点滴的实验成果和体会。以保证课题研究获得良好的成果。

5、研究中要充分发挥一线教师的作用,并调动学生参与这一调查研究和教学实践活动,形成重视地方传统美术文化的氛围,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

6、要把握好传统和现代的关系:抓住当地重点和特色,挖掘传统美术文化元素,并能用现代的眼光审视和传承地方传统美术。

7、注意资源拓展途径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如:学校(校园文化及活动)、教学(美术课堂教学及其它学科渗透、课外活动、校本教研)、家庭、社区(如节假日祭祀、庆典活动),提高研究效度。

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主要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 《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_.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艺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_.7

3、刘志军 《课堂评价论》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_.4

4、徐建融 钱初熹 胡知凡 《美术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_.09年增城市骨干教师培训班学员作品集

第五篇:突出本地特色 抓好秋冬开发

**镇地处仙桃、天门、潜江三市交汇处,北枕汉江,南滨汉南河,辖行政村30个,居委会2个,244个村民小组,有农业人口5.8万,耕地面积7.3万亩,是个典型的农业大镇。今年,我镇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把秋冬农业开发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来抓,落实秋冬种植面积7.3万亩,其中油菜4万亩,夏粮2.8万

亩,蔬菜等0.5万亩;新建规模养殖小区6个,其中年出栏生猪1万头的“150”模式养猪小区1个,年出栏生猪3000头的“零排放发酵床”模式养猪小区2个,年出笼江汉土鸡5万只、10万只的养鸡小区各1个,年出栏300头南阳肉牛的养牛小区1个;新开挖和改造渔池面积6000亩,力争实现农民从秋冬农业开发中人均增收300元以上。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狠抓秋播生产,促进农民增收

秋冬农业开发直接关系明年种植业结构布局,关系明年农村工作大局,关系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我镇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油菜、蔬菜等生产为重点,以种满种足,不留冬闲田为原则,真正把秋播当作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来抓,全镇秋播生产呈现群众热情比往年更高、进度比往年更快,质量比往年更好的良好势头。到目前为止,全镇已落实秋播油菜苗床面积4000亩。

1、认识上再提高。促进农民增收,既要在“农外”找出路,更要在“农内”做文章。过去,**农民传统上把夏熟当作“捡小收”,把秋播作为可有可无的“搭头”,忽视了秋冬农业开发。其实,从农业结构调整的作物布局来看,从增加农民“农内”收入的途径看,秋播生产是下一年农业生产的“开场戏”、“重头戏”,蕴藏着更大的增收潜力。为促进全镇上下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我们着重开好“两个会”。一是开好全镇机关干部和村主职干部会。8月26日 全镇秋播生产现场会上,镇委、镇政府要求村主职干部在秋播生产上当好“四种人”: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管理上的精细人、经济上的聪明人、致富上的带头人;二是开好群众代表会,把发展秋播生产的道理说明白,任务讲具体、经济帐算清楚。

2、工作上再抓紧。秋播工作重在抓紧,贵在抓早。我们一是做到早规划、早动员。8月26日 就对秋播任务按照稳定粮食生产、油菜下水田的要求下达了各村硬性指标。二是统一品种,统一育苗。入秋以来,按照抢抓季节,抢抓墒情,适时育苗,适时早播的要求,全镇油菜育苗苗床统一准备,油菜品种统一推广华油杂12号、华油杂9号。全镇油菜育苗苗床准备和播种逐步展开。

3、措施上再加强。实践证明,抓秋播工作,靠“蜻蜓点水式”的“玩轻功”不行,必须用真招、出重拳、抓落实。我们重点做到“三定”、“两树”。“三定”一是定任务。我们把秋播生产任务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定到村、定到组、定到田块;二是定责任。实行镇主要领导包片、机关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层层明确责任;三是定奖惩。把秋播生产与包村干部目标考核责任制挂钩,与村干部年终工资结帐挂钩。“两树”一是树样板、抓示范。要求各村在 9月2日 前必须从优化合理布局,优化油菜品种、优化耕作管理入手,抓好一个不低于50亩的示范基地;二是树典型,促发展。从镇到村,从村到组,层层树秋播抓得早、质量优的典型,增强说服力、感染力、带动力。毛

二、别湾、毛太河等村早规划、早动员、早行动,措施得力,目前,已完成育苗任务50%以上,有力地推动了秋播工作。

二、狠抓畜禽养殖,促进农民增收

以生猪生产为重点的畜禽养殖是我镇的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也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渠道之一。截止08年6月底,全镇发展畜禽养殖园(场)39个,其中生猪养殖小区28个,江汉土鸡养殖小区11个;发展养殖专业户3385户,其中生猪养殖专业户3214户,养鸡专业户171户;年出栏生猪可达35万头,养鸡200万只,养牛3000头。今年下半年,我们将以创建畜牧大镇为契机,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提高养殖水平,提升养殖效益,促进农民增收,特别是生猪养殖,要继续保持全市领先地位。

1、做好畜禽填槽补栏。在落实好上级部门对能繁母猪补贴和保险补贴政策的基础上,再根据《**镇人民政府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的意见》,兑现奖励扶持政策,对新建猪舍、规模化繁育养殖进行奖励,提高群众的养殖积极性。继续鼓励选留后备母畜,开展秋繁秋配,增加畜禽饲养量。

2、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通过多年的探索,我镇基本形成了庭院养殖、场园养殖两种养殖模式,其中专业的养殖场或养殖小区是我们的发展重点。一是加快养殖小区建设步伐,力争年出栏1万头生猪的伍家场 “ 150” 模式养殖小区、年出栏生猪3000头的许大垸“零排放发酵床”模式养殖小区、邓李湾5万只养鸡场、**卤鸡厂伍家场10万只江汉土鸡养殖基地和年出栏300头

肉牛的秦杨养牛场等一批养殖园场尽快建成投产;二是将生猪养殖与“一建三改”结合起来抓,扩建和改建300个庭院养殖户。

3、大力推行标准化养殖。一方面,大力推行标准化建设。我镇今后新建、扩建或改建规模在3000头以上的养猪场都要求按照“ 150” 模式或“零排放”模式建设;另一方面,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力争通过一年的时

间,启动养殖小区和年出栏规模达到1000头的养殖专业户的“五有五统一”养殖档案建立。

4、组织好秋季动物防疫。认真落实畜禽防疫协防员制度,每村落实1-2名协防员,协助镇防疫人员做好疫病防控、监测和报告工作,做到村不漏组,组不漏户,做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口蹄疫、禽流感、鸡新城疫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确保不发生重大疫病的流行。

三、狠抓水产养殖,促进农民增收

我镇现有水产面积8732亩,其中池塘养殖6268亩,湖泊养殖236亩,河沟养殖1756亩,其他养殖372亩,主要以青、草、鲢、鳊、鲫等常规鱼类养殖为主。在全镇农业经济板块中,水产比重不大。相对畜禽养殖而言,渔业结构调整不大,市场组织化程度较低,服务体系也不健全。今年,我镇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创建水产大市的要求,立足镇情,围绕洛江河沿线低湖田改造,突破性地发展水产养殖。

1、在养殖规模上求新突破。按照今冬明春开发水产面积6000亩,全镇水产总面积达到1.5万亩的规模和要求,开发一批易涝易渍低产田,改造一批淤塞严重的老渔池。一是明确工作重点。要通过今冬明春开挖改造洛江河沿线以养鱼为主的11个专业村(专业村大村面积202_亩,小村面积1000亩,主要是:古垸、韩场、榨湾、小桥口、杨场、南洪、别湾、闵台、许大垸农场、金华渔场、许大垸渔场)。二是做好新挖规划。今冬明春,我镇将围绕调整规划水利,水利规划为调整服务。因此,各地对渔池的开挖要高标准规划,做到一次性规划,高标准开挖,分实施,一张蓝图绘到底。新规划面积不少于500亩。水产养殖连片面积不少于1000亩。三是改造新挖并举。既重视新渔池的开挖,更重视老渔池的改造,保持水产养殖高产高效高速发展。为加强领导,镇将成立洛江河水产开发指挥部,组建2个工作专班,分别由班子成员中的管片领导负责,重点进驻古垸、韩场、榨湾、小桥口、金华渔场、许大垸渔场、许大垸农场、杨场、兰洪、闵台等村开展工作。各村也要迅速成立以支部书记、主任为主的领导专班,要求八月底前拿出调整规划,确定片块;九月底之前摸清对象,调出农田,完成测量设计;十月上旬落实好开挖农户,十月下旬机械进村施工。

2、在养殖结构调整上求新突破。在努力提高“四大家鱼”产量的基础上,根据市场抓好品种调整。一是鳊鱼、鳜鱼、青鱼。近几年市场行情好,要扩大专养或套养水面;二是抓好名特优养殖。对当前虾类、黄鳝、黄古、异育银鲫等名特水产养殖,加大推广普及力度。力争通过今冬明春努力,名特优养殖面积达到六个1000亩,即:养虾1000亩,养鳝1000亩,养青鱼1000亩,异育银鲫1000亩,毛蟹1000亩,鳜鱼、才鱼、黄古等名特优套养1000亩,使全镇水产养殖品种优良化,增加产值3000万,增加效益750万。对水域条件好,面积大的需扩大规模的项目,本地农户有能力开发的,尽量多做工作,鼓励开发。本地农户无能力开发的,通过引进资金,引进技术,引进老板开发。

3、在养殖条件改善上求新突破。基础设施的完善和配套是渔农得到实惠的保证,是水产业调整调出实效的保障。因此,我们在开发养殖水面的同时,搞好基础设施的配套,主要做到“三通”、“三机”的配套。一是“三通”配套,即做到路通、电通、水通,充分利用国家对通村公路支持的机遇,修好水产业通道,做到渔池挖到哪里,路修到哪里,水通到哪里,电架到哪里,使渔民在生产中有一个良好的硬环境,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二是“三机”配套,即抽水机、增氧机、投饵机配套,要求10亩以上水面实现“三机”配套,杜绝低收入、低产出,调整无效益的怪现象。

各位领导,我镇秋冬农业开发工作虽然取得了良好的开局,但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相比,与兄弟乡镇先进做法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将借这次会议的强劲东风,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学习兄弟乡镇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圆满完成秋冬农业开发目标任务,为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如何整合本地特色美术教学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