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2号文库
2011课题实验班计划
编辑:落霞与孤鹜齐 识别码:11-659225 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8-27 07:13:00 来源:网络

第一篇:2011课题实验班计划

高一实验班三维细目表实施计划

实验班级:高一26班 辅导教师:张慧

学情分析:初中生物属于非考试科目,七八年级开设生物课,九年级不再开设,又加上学校领导不重视,课时不足,学生不重视,精力投入不足,导致学生生物基础薄弱,为高中生物教学带了极大地困难。

预期目标:

1运用导学案,在高中的生物教学将初中的相关知识点再现,为高中生物教学铺路搭桥。

2运用三围细目表指导学生学习,让学生知道要掌握那些知识,掌握到什么程度,做到明白学习。

3.依照总课题组要求,争取在高一学生在生物教学中适应新课程的理念,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宰,树立课程是为学生提供学习经历并获得学习经验的观念,构建体现生物学科特点的课程体系。4.以学习方式改变为突破口,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初中和高中生物课程内容的整合,促进课程各要知识的有机联系。

5.在试验过程中充分发挥试验班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新旧教学方式的灵活结合,创造性地开展三围细目表研究的实验工作,不断完善课题研究的内容。实施方法:

1、实验班的教师要精心准备每一节新课改教案,每节新课要以导学案的形式进行,力争让高一学生慢慢适应高中生物教学的模式,从初中的不重视课堂转化到直接与高考对接上,领导平时经常推门进教室听课,起督导作用,2.创建充满活力的课堂,.课上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小组同学之间讨论,组组之间,互相讨论。在小组展示的过程中,班级要建立良好的小组评价机制,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围绕课题研究的要求,促进学生发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激起自觉上好每节生物课的兴趣,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努力实践以达到课堂上师生共同参与学习,不断追求进步与成长,课堂上要以学生的核心地位是否得到凸显,学生的学习热情要得到激发,思维是得到激活。课堂结束后,师生都要进行课后反思,这样的话,师生才能的到很好提升。

3、在每次考试结束后,立即进行师生做三维细目表的试卷的分析,学生在分析的基础上写出考后感,教师在分析的基础上做出相应的措施即查漏补缺题的设计。为学生的发展而教,为学生的发展而教。我们努力实践以达到课堂上师生共同参与学习,不断追求进步与成长,相融共济的境界。拟从以下六个机制的构建上体现“新课堂的新面貌”:

1、领导责任

为了更好获得课改的第一手资料,为解决教学工作的 一些实际问题,我们必须做到去听每位教师的课,课后,领导要组织教师们实事求是的评课。同时,检查上课教师是否认真地备课,上课,上课内容是否与教案一致,是否按照我们课改的要求去做

2、教师责任

教师必须做到严格按照课改的方法去作好课前的备课,其情况主要通过听课教师的评课去反映,必须做到教学内容与备课内容相符,否则将追究教师的责任

八、追踪调查,加强交流

任何一项新生事物,其产生之初,都将会产生这样那样的矛盾与问题,难免在实施之初会磕磕碰碰的,为此,我们要发挥集体的作用,群策群力,当我们的老师上完课后,可以定时或不定时的进行交流,包括经验或烦恼,同时,要求我们上课教师要每月一篇教学反思,其篇幅可长可短,期末交一篇高质量的论文,但必须是讲的是有关我们课改的相关内容,同时,听课领导之间和上课教师之间在听完后可或长或短的花点时间交流一下心得,而且,听课领导在听课的侧重点应放在方法的把握和学生取得的实效上,至于教师在教学中的连贯,教师在教学语言上可暂时不谈。

九、加强考核,务求实效

领导要脚踏实地,认真的执行好每步监督,一方面,学校加强对教师备教考核外,另一方面,学校还要加大对课改学生的追踪了解,了解他们在课改中的收获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和措施。

4.4、以试验带动配套项目的建设。通过二期课改的试验,将不断带动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学设施设备的建设,课程管理体系的建设,教育教学评价管理体系的建设。形成一支适应未来教学需要的师资队伍,形成一套适应学生自主发展需要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和课程体系,形成一套能促进学生自我发展的评价体系。但这些问题在实验的方案都没有很好的体现出来。希望在试验过程中探索出实施目标和手段、提出相应的要求再由上级有关部门统一研究并提出解决的方案改革为了更好的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教师要精心的创设教学问题情景,合理的设计好每一节数学课。根据本地区本校学生和教学资源实际情况,设计具体合理的教学方式与过程。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战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教师要在 课堂中实现三大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课题如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研究任务,顺利结题,依照总课题组要求,就我校课题组本年度《评价对学生有效参与教学影响策略的研究》的实验研究工作做如下安排。

一、进一步提高课题认识,使每一位实验教师都能积极自觉地开展实验研究

期初一周,组织课题实验组成员进一步认真学习《课题实施方案》和有关规定、要求,使我们每一名实验组成员进一步理解本课题的概念,试验研究的目的,认识本课题研究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在思想意识上明确案例研究与教育教学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和特点,明确本课题研究与教育教学之间“问题即课题,工作即研究,成绩即成果”的相辅相成的关系,进而体会本课题的研究能够在不加重教师工作负担的情况下促进教师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的全面提高,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使实验教师乐于参与课题研究,推动课题研究进程,提高课题研究质量,创造性地完成课题研究任务。

二、选择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确保扎实有效地实施课题研究。教育科研成果与资料,是科研课题成功与否的第一手材料,是证明,科研成果重在积累。积累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为工作的进步发展服务;二是为了迎接将来的课题验收做充分的准备。成果和资料的积累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做好活动记录(个人做好《课题实验手册》)。这方面包括课题会议记录、研究活动记录、案例记载、以及与之相关的音像、文字记录等。

2、做好成绩记录。这方面包括教育教学成绩记录,竞赛成绩记录,案例和其他研究文章出版、发表记录,学术成果获奖记录,实验集体、个人获奖记录等,凡是因实验的原因取得的成绩均在记录范围。

3、实验资料积累。凡是和研究有关的文字、音像资料,均应划分好类别,归档管理。

4、教师日常完成的教育教学案例,应继续整理成册,统一管理。资料的积累,重点应放在应用上。因此,我们要将整理装订成册的案例面向全体教师公开借阅,使之发挥应有的作用。

5、全体实验教师每学年初和学年末要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个人实验计划,撰写好实验工作总结。

2、为学生而设计,为学生的发展而教,学校不断构建新的课堂运行机制“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这是我校落实新课改提出的口号,我们认为“课堂世界”应该是一个动态的,活生生的,教师和学生共同交流促进,共同成长发展的场所。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会感到工作是快乐的,从而激起自觉上好每节课的愿望,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努力实践以达到课堂上师生共同参与学习,不断追求进步与成长,相融共济的境界。拟从以下六个机制的构建上体现“新课堂的新面貌”:

⑴、建立“营造情景,利用情景、促进情景”的丰富多彩的课堂“情景”机制。⑵、建立着眼于“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的课堂平等交往的“对话”机制。

⑶、建立“收集典型课案、观摩课堂实录、名师现身说教、设计课堂说评”的随机而变的课堂“应变”机制。

⑷、建立课后反思机制,具体要通过教学小结,反思日记,教学经验座谈会,案例分析等方式,利用他们的整理和推广,逐步完善课改理念在实践中的应用。

⑸、建立以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为一体的课堂教学丰富多彩的“体验”机制。⑹、不断尝试搭建师生沟通的平台,畅通师生交流的渠道,通过书面传递,日记对话,聊天谈心和共同活动等多种形式增进师生的积极互动,融洽师生关系,建立起课堂拓展的“场外交流”机制。

3、不断创新学习方式,倡导和推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学校要以各学科为主体,立足教材的作用在于用的观点,积极组织学生以主题小论文、小提案、小交流、小介绍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充分发挥图书室、阅览室、小书架等具有个性化、创新性学习的平台的作用,借助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堂中尝试运用分组学习法、讨论法、辩论法等来推动互助性学习。此外,学校还要将利用读书活动、课外活动、班会活动、社区活动、慰问演出活动为突破口,让学生接触生活,从而能够学会自己、他人、社会、自然的和谐共处。

㈡坚持“校本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伴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我们直面的问题是——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如何激发全体教师参与课改的积极性?如何让学生得到真正全面的发展?我们认为教师的成长必须立足于教学实践,我们积极以 “校本研究”为突破口,着眼于“以校本为本”的教研活动三大要素:①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②倡导同伴间的交流与互动,使教师的教育行为能够得到客观的反馈;③专业支持。立足学校本岗,融学、研究、实践为一炉。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实施。

1、营造学习氛围,健全学习化组织围绕新课程改革,在推行校本研究的工作中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抓起;

⑴培养教师养成读书的习惯。具体包括三个层面:学校组织学、年级组互动学,个人研究学。要求教师:每学期要读一部教育专著。做到学中悟、学中做、学中思,要求每周在教研活动时间、课余时间、业务学习时间中采取灵活多样的读书形式。

⑵为教师开拓学习资源,学校将会不断搭建专家与名师的舞台。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让教师带着困惑去学,带着启迪和反思开展工作,不断改进工作,每个人要向学校作学习成果展示汇报(心得体会与课堂展示)

⑶开展“教师论坛”活动。将教师集中的问题以互动参与的方式进行交流。让教师能在交流中发现更深刻、更精彩的见解,从而形成更为正确的认识。

⑷强化教师自我反思的渠道。我们将引导要求教师在新课程的践行中坚持多方面的反思,不仅是行为后的反思,更注重行动中的反思。如“校本研究活动中的反思、教师论坛中的反思、读书活动中的反思、观摩名师课堂后的反思、与学生谈话中的反思、与专家对话中的反思、与新课改中点点滴滴的反思,学校将从教师反思日记中对每一位教师给予客观的评价。

2、加强校本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校长在校本教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优化的管理将对教师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校长要以身示范,制定校本研究管理制度。学校将明确建立领导干部兼课、听课、评课制度,倡导校长和老师在课程改革中同成长,学校将以保证校本研究顺利进行的角度建立五个校本研究制度。①校本研究制度;②校本科研制度;③理论学习制度;④管理制度;⑤激励制度。让教师展示自己,不断搭建教师成长舞台。实施中我们将注意三个方面的创设。①每位教师均等机会展示自己;②创设必要的基础条件和物质条件激发教师内驱力。③鼓励教师个性化教学风格的展示和提高。

个性发展,可持续性发展及教师自身可持续发展,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具体目标:

1、以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目标,探索教师专业发展途径,为教师搭建成长平台。

2、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主探究,发挥创造力,与教师共建生命课堂。

3、从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入手,让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共同成长。

三、工作方法:

在需要状态下学习;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在创新状态下发展。

四、实施途径:

立足新课改“以人为本”的理念,学校将建立以“教师课堂”为主阵地,以“校本教研培训”为切入点,以“强化队伍建设”为保障的整体改革方案,实现学生主动和谐发展,培养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人才。㈠“让课堂动起来”,创新育人方式

新课改最倡导的两大转变为——实现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课堂动起来”正是构筑课堂互动式转变的着眼点,也是学校实施新课改的“令旗”。学校将从以下方面入手进行探索实施:

1、创建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机制学校将制定备课、上课、评课等制度作为指导。组织全体教师参与构建评价指标,并在不断的学习、讨论中弄清每个指标的理论内涵和操作要领。开展多种形式的岗位练兵活动,不断促进新课堂理念能在各学科课堂实践中的渗透和落实。围绕新课标要求,强化备课立足于“两个要点”:促进学生发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克服“以教代学,依教材表演”的倾向。力求上课实现“三个沟通”:即全员活动,人际沟通;教学整合,文化沟通;师生调适,心灵沟通。课后要求每位教师必须做好“三个反思”:学生的核心地位是否得到凸显,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否得到激发,思维是否得到激活。

2、为学生而设计,为学生的发展而教,学校不断构建新的课堂运行机制“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这是我校落实新课改提出的口号,我们认为“课堂世界”应该是一个动态的,活生生的,教师和学生共同交流促进,共同成长发展的场所。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会感到工作是快乐的,从而激起自觉上好每节课的愿望,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努力实践以达到课堂上师生共同参与学习,不断追求进步与成长,相融共济的境界。拟从以下六个机制的构建上体现“新课堂的新面貌”:

⑴、建立“营造情景,利用情景、促进情景”的丰富多彩的课堂“情景”机制。⑵、建立着眼于“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的课堂平等交往的“对话”机制。

⑶、建立“收集典型课案、观摩课堂实录、名师现身说教、设计课堂说评”的随机而变的课堂“应变”机制。

⑷、建立课后反思机制,具体要通过教学小结,反思日记,教学经验座谈会,案例分析等方式,利用他们的整理和推广,逐步完善课改理念在实践中的应用。

⑸、建立以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为一体的课堂教学丰富多彩的“体验”机制。⑹、不断尝试搭建师生沟通的平台,畅通师生交流的渠道,通过书面传递,日记对话,聊天谈心和共同活动等多种形式增进师生的积极互动,融洽师生关系,建立起课堂拓展的“场外交流”机制。

3、不断创新学习方式,倡导和推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学校要以各学科为主体,立足教材的作用在于用的观点,积极组织学生以主题小论文、小提案、小交流、小介绍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充分发挥图书室、阅览室、小书架等具有个性化、创新性学习的平台的作用,借助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堂中尝试运用分组学习法、讨论法、辩论法等来推动互助性学习。此外,学校还要将利用读书活动、课外活动、班会活动、社区活动、慰问演出活动为突破口,让学生接触生活,从而能够学会自己、他人、社会、自然的和谐共处。

㈡坚持“校本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伴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我们直面的问题是——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如何激发全体教师参与课改的积极性?如何让学生得到真正全面的发展?我们认为教师的成长必须立足于教学实践,我们积极以 “校本研究”为突破口,着眼于“以校本为本”的教研活动三大要素:①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②倡导同伴间的交流与互动,使教师的教育行为能够得到客观的反馈;③专业支持。立足学校本岗,融学、研究、实践为一炉。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实施。

1、营造学习氛围,健全学习化组织围绕新课程改革,在推行校本研究的工作中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抓起;

⑴培养教师养成读书的习惯。具体包括三个层面:学校组织学、年级组互动学,个人研究学。要求教师:每学期要读一部教育专著。做到学中悟、学中做、学中思,要求每周在教研活动时间、课余时间、业务学习时间中采取灵活多样的读书形式。

⑵为教师开拓学习资源,学校将会不断搭建专家与名师的舞台。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让教师带着困惑去学,带着启迪和反思开展工作,不断改进工作,每个人要向学校作学习成果展示汇报(心得体会与课堂展示)

⑶开展“教师论坛”活动。将教师集中的问题以互动参与的方式进行交流。让教师能在交流中发现更深刻、更精彩的见解,从而形成更为正确的认识。

⑷强化教师自我反思的渠道。我们将引导要求教师在新课程的践行中坚持多方面的反思,不仅是行为后的反思,更注重行动中的反思。如“校本研究活动中的反思、教师论坛中的反思、读书活动中的反思、观摩名师课堂后的反思、与学生谈话中的反思、与专家对话中的反思、与新课改中点点滴滴的反思,学校将从教师反思日记中对每一位教师给予客观的评价。

2、加强校本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校长在校本教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优化的管理将对教师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校长要以身示范,制定校本研究管理制度。学校将明确建立领导干部兼课、听课、评课制度,倡导校长和老师在课程改革中同成长,学校将以保证校本研究顺利进行的角度建立五个校本研究制度。①校本研究制度;②校本科研制度;③理论学习制度;④管理制度;⑤激励制度。让教师展示自己,不断搭建教师成长舞台。实施中我们将注意三个方面的创设。①每位教师均等机会展示自己;②创设必要的基础条件和物质条件激发教师内驱力。③鼓励教师个性化教学风格的展示和提高。

建立制度激发教师自我发展,具体将以考评制度和激励制度为着眼点,考评关注教师年度工作与月工作的结合,注重过程考核。激励制度力求做到多能多酬,技能享酬,真正实现教师的“要我做”为“我要做”。

3、创设课题研究的平台,让教师在科研中成长

问题课题化管理。我们提出“人人有课题”的口号,让课题研究源于校情。从计划、管理、实施反馈,总结一体化。倡导人人立项——人人学习——人人岗练——专业考评——专业研训、引导——形成成果的运行模式,教导处具体管理。

鼓励教师在活动中展示独特教学风格,学校将开展不同形式的以授课为主要内容的竞赛活动,激发教师研究热情和实践活动。

三、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在学习中进步,在研究中提高,在创新中发展”这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现实要求,也是时代对教师素质提出的挑战。素质教育呼唤着高素质的教师,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需要雷小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生。为此,在新的阶段下,我校将立足于新课改的实施加大对教师队伍建设的培养力度,从以下几个途径提出相应要求。

1、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坚持师徳师风建设的长期性,我校要以“八不一树”为切入点,不断强化师德建设,并赋予时代的气息。要求全体教师要以正确的方向引导学生,以高尚的品德影响学生,以渊博的知识教育学生,以科学的方法启迪学生。在不断强化制度建设中,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师德教育,营造学校良好的文化氛围。

2、突出继续教育的时代性

充分利用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构筑信息平台,改造和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让不断更新的新知识丰富教师的头脑,成为教师继续教育的常规手。学校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对现有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全员培训,达到培训人员逐年递增,两年内实现100%的中青年教师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

3、培养青年教师

为使青年教师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学校对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要有目的、有序列地进行培训,青年教师经过三年的锻炼,成为学校的合格教师;经过六年的培养,成为学校的骨干教师;经过九年的实践,成为省、市认可的学科带头人;

在教师中开展“传、帮、带”活动;示范课、研讨课、评优课、优质课展示等活动;开展“课堂教学展示”“评选优秀青年教师”等一系列评比活动等,通过多种途径培养青年教师早日成长。此外,学校要通过在职培训,离职培训,校本培训等,采取多种形式提升教师学历水平,提高教师素质。在培养的基础上,我们将对评出的“优秀青年教师”进行表彰,同时在校内大力宣传他们的事迹,展示他们的风采,为青年教师树碑立传,以加速青年教师的成长。

4、建立新课改中的“中青年教师骨干队伍”

只有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良、师德优秀、能力较强”的骨干教师队伍,才能保证学校的高质量,才会有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与进步,为建设一支中青年教师队伍,要在全校形成一种“学校推名师、名师带高徒、敢于想名师、努力成名师”的成长氛围,制定对骨干教师培养的要求:

⑴每学期必须学习一本教育科学理论书籍,做好反思笔记。⑵每学年必须有一篇论文发表或被评奖。⑶每学期必须有一节成功的公开课。

收藏本文

根据和教育部的精神,参照学校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坚持科研为教育教学发展服务,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服务,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制定我校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如下:

一、实验的准备

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

新课程确立之后,如何才能达到“理念转变成实践”,教师的素质、能力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开展形式多样的师资培训,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素养就成了课改实验能否成功的关键。全体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举办的各种培训,主要有市教研室组织的知识培训和学科课程标准培训;全校性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包括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和信息技术中级培训,对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如何整合进行指导和研讨;认真学习,把旧教材、新大纲与新教材、课程标准相对照,明确课程标准与新大纲的异同。明确如何进行新教材的实验?如何达成学校课改方案提出的实验目标和任务?

随着课改实验工作的不断深入,要有意识地抓住教师在实验中遇到的各种困,通过开展案例研究、以课代培、派教师参加各地的课改学习交流,通过这些确实有效的培训和学习,保证课改实验工作的正常开展。

2.建立机构,制定措施

这次的课程改革实验是我国基础教育一次力度最大的全新实验,没有现成的成功经验可供借鉴。作为实验校,我们理应抓住机遇,摸石过河。为了使我校的实验能够得到科学、顺利的实施,实验伊始,成立了由校长、教导处、教研组、实验年级段成员组成的学校课改领导小组。认真钻研,仔细推敲,确定实验的工作目标和任务,以健全、严密的课改工作制度,保证学校课改实验工作走上正常、有序的运行轨道。

3.大力宣传,营造氛围

课程改革是事关我国基础教育全局的一项工作,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通力合作。通过家长会、举办有家长参与的“家长与课改实验同行”的教学研讨活动、教师家访等方式广泛向家长和社会宣传课改,多管齐下,取得家长和社会对课改工作的支持。

二、实验的实施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改革也就成了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了。课程改革要一直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努力通过对课堂教学的变革,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1.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营造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氛围

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实验中首先要求老师在课堂中要改变传统的学生观,尊重学生的人格,注意课堂中角色的定位,努力实现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讲求课堂中的师生平等,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和人格的发展,想方设法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促使学生永褒积极参与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习成为其自身的内在要求。

2.改革课堂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学的目的是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教学方式应当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灌输——接受”这种传统教学方式和学生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通过讨论合作、自学辅导、实验探索、在计算机环境中学习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生的学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主动、富有个性的习得过程。根据课改实验的要求,教师们都要有意识地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

3.改革以往的备课方式,提高教师备课的质量

备课是教师对知识的自我转化、改造和构思的过程。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过去的教师备课主要存在以下几中误区,一是重形式轻实效;二是重教法轻学法;三是重课前教案的编写轻课后反思。在教案的编写上,更多的是关注知识传授的正确性和系统性,而忽视学生心理发展的要求。这样的备课形式显然难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与当前的课改精神格格不入。因此,走出备课的误区,突破备课环节这一瓶颈,也是当前课改实验应正视并加以解决的问题。

第一,在备课形式上,我们提倡要有一定的格式但要避免“格式化”。注意侧重设计好教学的基本思路,允许用提纲式、表格式、框图式等不同的书写形式。

第二,教学设计要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的学法,尊重学生思维的多样性,讲求教案的实效性和创造性。

第三,提倡教师写课后记。强调课后反思的重要性,要求实验教师课后及时反思自己教学上的“得”与“失”,做好课后备课,书写形式上允许灵活多样。篇幅上,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4.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叶圣陶先生曾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对于新入学的儿童来说,如何学习,如何听课,如何参与,如何合作等都需要老师引导,习惯的好坏将关系到孩子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因此,帮助孩子养成一个终生受用的良好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注意指导和帮助学生在各种学习环节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5.科学合理地使用教材,验证实验教材的合理性

要试用并检验新教材的科学性与适用性。在教材的使用中,对教材的优点和不合理之处,在验证教材的合理性方面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第二篇:实验班和非实验班识字课题研究成果分析

实验班和非实验班识字课题研究成果分析

育才二小 黄礼珍

“人生识字聪明始”。从这句话可以看出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是从识字开始的。在小学阶段,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识字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的质量,关系到学生掌握语言文字这一工具促进其它各学科学习的质量。新课标也要求: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这样的目标,与原来仅仅注重识字与写字的知识和技能的目标,是不同的。培养学生对汉字和汉字学习的态度与情感,其价值本身就异常重要。但我们的孩子,毕竟不是神童,要在一年内,实现对线条和笔画组合的字的熟悉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低年级儿童特别是初入学儿童识记字形是学习的难点,何况又要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点燃热爱语文的大语文观。为此,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如何让学生喜欢上这些陌生 的汉字?是我们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借着学校识字课题的东风,沐浴着校园浓浓的识字氛围,我们二年级语文组在学校的倡议下,组织了识字实验班和非实验班进行了研究。所谓实验班,就是学生在完成正常进度的识字任务后,还要循序渐进的根据学校编制的《低段识字教学手册》进行大量的课外识字。非实验班则只需完成第一项,即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识字。那么,这一年半的时间,我们的教师在识字教学中齐探讨,共同遵循低年级儿童心理的特点,以及对字形的认知过程规律,以求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主动快乐识字。现将我们实验班和非实验班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分析如下:

一、识字量上的逐渐提高

实验班和非实验班学生,非常显著的一点区别就体现在识字量上。新课程标准是要求小学阶段必须实现认一定数量的字,我们所有的老师都在为此努力。实验班的学生,每天放学回家后,都要和父母一起,遵照《识字手册》,自由地完成一定量的课外识字。每位孩子的父母都积极配合了学校的工作,并且认真向老师反馈自己孩子当天的识字情况。如此,一年、两年,坚持下去,这批孩子的识字量明显大于非实验班的孩子。我们教师深有感触,实验班孩子的阅读障碍越来越少、朗读比赛中一些生僻字也能叫出名字、“我是识字小达人”比赛中更胜一筹、自由表达中语言越来越连贯、清晰„„

二、识字方法上的大胆创新

“好方法胜过好记性。”实验班的学生在通过一年半的摸索前行中,识字量越来越大,这与他们是个会学习的人密不可分。他们慢慢得学会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识字方法,比如:

1、直观识字。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儿童的天性明显要求直观性,根据儿童的这一特点,把抽象的文字符号还原成图像,借助儿童形象思维的优势,让他们把文字想象成一幅幅具体形象的图画。学生识字时乐在其中。

2、生活识字。《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使用结合。”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学生在生活环境中,随时都可以接触到很多汉字,可以充分利用生活这个大课堂。我们的识字课题研究最重要的方式方法也正在于此。

3、游戏活动识字。游戏对儿童的意义犹如事业、工作、公务对成年人具有的意义一样。玩是儿童的天性,在平日里和学生相处时,一说到做游戏,孩子们总是情绪高涨,兴趣盎然,无论多复杂的游戏规则都会静静听讲,牢牢记住。在识字教学中也可采用游戏识字。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提出“快乐教育”,尽量使儿童于快乐中掌握知识,他认为儿童欲望的正当满足能导致精神上的愉快,而这种愉快反过来又能成为求知的动力。由于儿童的注意力稳定性不强,游戏活动可在一定程序上控制他们的注意力,使孩子们在游戏的乐趣中,在亢奋的精神状态和愉快的情绪中,充分调动他们各种感官协同感知,培养他们的注意和思维,提高识字效率,减轻识字疲劳。

4、编故事、创情境识字。《新课标》中提出:识字教学提倡在情境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在课上,老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识字写字。小学生爱听故事,尤其是童话故事,小动物活泼可爱的形象让他们感到亲切,自然就印象深刻。我们班的学生就非常乐意通过编字谜、编故事的方法来识记生字。

三、识字意愿上的天然生成 诚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成就感”更能促使学生化外识字因素为内因,从而主动去识字。当学生积累了越来越多的词汇、海量阅读了书籍、掌握了扎实的识字方法,识字还是难题吗?当然不是。学生在一次次的收获中,感受到了识字带来的乐趣,孩童小小的“成就感”使其自发的去识字,并最终养成爱阅读的好习惯。

当然,在实验中不管实验班还是非实验班,我们都面临着一些问题,如:对于一些入学年龄小,学习能力稍差一些的学生来说,完成课本之内的识字任务都比较吃力,对他们不能提出更高的要求。由于课外识字是本着自由、自主的原则进行的,这样,学生之间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增强,将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或“一帮一”的合作形式,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只有通过不断的实验,不断变化教学模式,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不断地进行探索,才能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第三篇:课题计划

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策略研究

阶段性计划(4)

本学期为响应学校课堂改革的号召,打造合作自主高效课堂,为此要加强学生自主进行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在学生面前展现了一个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奇妙世界。它指导学生讲课内外知识相结合;它召唤学生张开思考的风帆,在书海中遨游;它启迪学生仰以察古,俯以观今,寻求信仰的力量、精神的支柱;它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发展个性,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为了进一步开展好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策略研究”课题工作,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保证阅读时间养成良好习惯

叶圣陶先生作过的一个估算:初中学生一个钟头可以阅读一万字,即使费点心思的,一个钟头也可以阅读5000字,一本大约10万字的书,每天只读一个钟头,20天就可以读完,一年可以读18本,中学三年可以读54本,再加上两个假期,以八个星期算,每天读三个钟头,三年又可以读24本,总共78本,78000000字。这样我们不仅能完成上面所列的阅读内容,还有时间反复咀嚼精华,不断深化。所以“只要坚持不懈,成绩是很可观的”。虽然我们没有叶先生所讲的那样充足时间,但我们可以让学生保证每天30分钟读书,为了不让这一点流于形式,作不读书笔记,摘录你认为写得好的精彩语段、章节,并让家长、同学监督签字。“学生并非不愿读书,也并非真的没有时间”。如果合理利用时间,确实对学生良好阅读状态的保证,阅读氛围的形成,对培养阅读兴趣及学生之间的交流探讨,对课外阅读的带动都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选择适当读物提高阅读质量

语文课外读物的选择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必须与学生的文化层次、思想水平相适应,必须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和时代的发展。回首人类文坛,群星闪耀,文学作品浩如烟海;审视当今出版物,鱼目混杂,美丑同在。怎样从这既多又杂的作品中,选出品位高、质量好的书,使学生获得有益的知识营养和精神食粮呢?

现阶段我的学生正值初三,学生们的思维已开始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想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水准已有较大发展,对事物的认识水平也有较大提高。此阶段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千古传诵的经典美文,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

现将课题下一阶段的课外名著内容指导如下:

《培根随笔》、《格列佛游记》、《简爱》、《红楼梦》

在上课的过程中,结合教学,向学生推荐与课文有关的文章或书籍。这样学生从这些书中扩大了眼界,增长了知识,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尝到了课外阅读的甜头,就主动找书阅读了,有时候不要老师去介绍,他们就能把有关课文的章节内容了解得清清楚楚。

为了让学生感受时代气息,便于近距离赏析模仿,可以推荐他们阅读的期刊杂志,如:《读者》、《青年文摘》、《小小说选刊》、《作文与考试》等。

不得不引起语文教师重视的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形式,以丰富的内容体现出得天独厚的优势,作为教师更应该引导学生在紧跟时代脚步的同时,提高自身修养,在时尚开放的网络

文化中汲取营养,在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中健康成长。

三.指导阅读方法争取最佳效果

读思结合,特别是集体之间的交流探讨,对于阅读内容的深入,阅读氛围的营造,阅读习惯的养成都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放声读,将书面语言转化成口头语言,这是最普通,也是用得最多的一种组织形式。因其方便灵活,自主性强,深受师生欢迎。但初中学生自觉性不太高,如对这一方式把握不好,容易流于形式,学生读书只是应差事,导致学生对所读材料缺乏深入的思考,“读而不思则罔”。所以读与思相结合,也就是能对所读书的思想内容有所感悟。我们经常利用语文阅读课或实践活动课让同学们把前一段时间阅读完的作品就其“怎样写的”各抒己见,可以是一部作品的不同方面,如《格列佛游记》的大胆想象,幽默的语言,对当时社会和人类自己的反讽批判,也可以是不同作品的同一方面,如通过比较《简 爱》和《骆驼祥子》体会不同语言风格;通过读《培根随笔》谈谈怎样做人等。

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与作者、文本与生活之间实现着多种视界的融通,因此,要鼓励学生随时记下“智慧的火花”。一批注摘抄。这基本是与阅读同步完成的,可不要小瞧这些小笔墨,它往往是探寻某个关键问题的钥匙,是发现知识宝藏的洞口,是大彻大悟的前奏。至于摘抄,可建议学生准备阅读记录本以便识记和整理,书读得越多,摘抄也越多,老师可以每星期检查一次,养成习惯就好了。二是写读后感。读完一本书,总有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把这些想法及时地有意识地记下来,就是读后感。这是批注摘抄的深入和细化,是实现学生与文本、学生与作者之间的对话。三是对作品进行再创造:仿写、续写、改写、扩写、缩写、故事新编„„我们每学期利用作文课至少安排三到五次这种专项训练,既可以展示阅读效果,又能调动同学们进一步的阅读积极性。如指导学生把《泰戈尔诗选》中的一些小诗改成散文,仿《红楼梦》中的人物描写方法,想象自己就是小说中的主人公形象,续写一段故事,故事新编等,在各种类型的写作中,学生既丰富了原作品又加深了自己的理解。对原作的再创造使他们不自觉的模仿原作的语言风格、叙事技巧,潜移默化地领悟了阅读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反过来由于亲身体验了写作的甘苦,才更易于感悟语言大师们驾驭文字的高妙。

四.实施多元评价促进阅读理解

教师每周一次适当地检查学生的阅读记录本,形成评优奖励的制度。在课外阅读组织指导中,也可尝试让学生自己选择阅读伙伴,并组建课外阅读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开展阅读或交流,并进行多种形式的评比,以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这种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竞赛,不仅引发同学们的良性竞争,还有利于同组成员间的相互鼓励,维持对课外阅读的长久兴趣。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我们知道,只有尽量为学生提供展示他们阅读成果的舞台,让他们有一种成就感,才能更好激励学生多读书。因此,我们常常开展“读书交流会”“优秀读书笔记展评”“读书知识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在活动中树立自信,培养兴趣。

实践证明,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第二课堂,是陶冶学生高尚情操的良好方法。

每月活动安排:

3月:阅读《红楼梦》、《作文与考试》;写5篇摘抄笔记、在积累本上写《红楼梦》的名著题;写2篇美文赏析;背诵15首古诗和《出师表》;完成5篇现代文阅读,背诵2篇美文写2篇赏析。

4月:读《简爱》、《作文与考试》;检查阅读笔记,读书交流会,古诗文朗诵,写篇摘抄笔记、在积累本上写《简爱》的名著题,课外阅读知识比赛,每周完成2篇现代文阅读,背诵4篇美文写赏析,4篇周记。

5月:读《格列夫游记》、《作文与考试》;优秀笔记评选,写篇摘抄笔记、在积累本上写《格列夫游记》的名著题,每周完成2篇现代文阅读,背诵4篇美文写赏析,4篇周记。

6月:读《培根随笔》、《作文与考试》;检查阅读笔记,读书交流会,在积累本上写《培根随笔》的名著题,每周完成2篇现代文阅读,背诵4篇美文写赏析,4篇周记。读书交流会,优秀笔记评选,课外阅读知识比赛。

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策略研究

阶段性计划(4)

解延利

第四篇:课题计划

《学案导学模式下学生学习小组评价方法的研究》课题研究计划

前期工作,取得了一些效果,但和要求还有一定距离,还得坚定信心,不断探索研究。我们都知道,单独的行为参与不利于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思维交流,才能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如果不善于和他人合作,将不同的知识加以交流、综合、提高和应用,就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如今,社会的各个领域都越来越注重充分的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它越来越成为当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受到大家的青睐。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应用最广泛、最多的学习方式,它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在系统利用组内各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团体成绩为评优标准,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组织形式。其目的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然而绝大部分老师在操作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在合作学习中存在一些问题:或闲聊,或冷场,或好生讲、差生听,课堂效率比较低。究其原因,有一方面很重要,那就是评价方式方法有问题,所以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方法的研究很有必要。

一、指导思想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认真落实新课标,积极研究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方法,增强学生的自主合作意识,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使学生全面主动和谐的发展。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改革,为课改积累经验。

二、主要目标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作为课堂教学中的引导者、实施者,我们应该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方法,使小组成员都具有强烈的合作意识。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建立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强烈的竞争意识,自觉的主体意识,协作的团队意识。让小组在自己目标的引领下,团结协作,相互督促,共同提高。

三、主要工作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1、认真学习理论。本要继续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及其解读与课题研究相关的理论书籍和论文,形成重视理论学习的氛围,紧密结合研究课探讨理论与实践的得失,促进理论的内化和吸收;从理论出发,积极在实际中运用验证。认真参加学习讨论活动,用先进教育理念支撑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提高理论学习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2、认真在实践教学中探索课堂合作学习评价方法,及对学生学习带来的影响,即是否对学生学习有促进作用,效果是否明显。

3、在学习理论、总结经验基础上,开展课题研究反思,撰写教育教学工作案例。

(二)切实研究、提高实效。

1、研究班级学生,将全班学生分成8个学习小组。不要有的小组都是学习好的,有的小组都是差的。让好学生带动差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小组的作用。

2、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

3、进行过程管理。做好课题研究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

4、课堂教学要落到实处,根据自己的实践及时反思、总结,整理成文,力争每月写出一篇有质量的教学日记。

6、定期参加课题组经验交流。

四、主要措施及做法:

1、分好学习小组,确定好小组长。小组由6——8组成,学生程度好坏要搭配好,避免好的好差的差,两极分化。

2、制定小组合作学习积分表,有小组自己制定。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且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3、小组长认真记录小组成员的课堂表现,下课及时交给老师。

4、培养学生课堂交往、表达的能力;主动反思、探索的能力等。

5、教师课下及时整理、分等级,归档。

6、对表现好的学习小组要给予奖励。奖励有两种,一种是口头表扬,随时随地进行,一种是物质奖励,一般定在期末兑现。

7、对教学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发现,认真解决。

8、对好的做法,要坚持下去,只有坚持下去才能见成效。

9、要经常请校领导和老教师指导。

10、本学期要对学生进行差异性评价,给学生建立成长档案袋,内容包括:考试卷、手抄报、读书笔记、作文、知识积累卡、教师观察记录、作业、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反思、小组内评价及学生自我介绍等。

《学案导学模式下学生学习小组评价方法的研究》课题研究计划

董海祥

2014年3月

第五篇:课题计划

穆棱市第四中学2010-2011第二学期

数学组课题研究计划

----有效数学课堂管理研究在上学期初步研究的基础上,继续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课堂

教学研究与改革为切入口,加大教研、科研力度,认真开展《数学课

堂有效性的方法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以学生为本,探索课堂时间

分配、教学方式方法、练习的等个性化设计模式,稳步推进,和谐发

展为宗旨,以促进学生发展,提高课堂实效为目标,深入开展教学方

法,学习和评价方式的研究,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创新与质量的关

系。

(一)进一步强化理论学习,稳步推进新课程改革

以深入学习理论为突破口,进一步提高数学课堂练习对课程改革

适应力,努力搞好课堂教学研究,教学指导,教学服务等日常工作。

(二)提高数学教师素质,加强数学教学质量的监控。

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通过互相学习、观摩等方式,使青年教师

迅速成长;重点加强对新教师的培训与指导,特别要提高新教师的课

堂调控素质和教学技能,通过学习思考,实践探索,研讨交流,总结

反思等途径来提高教师学科素养;鼓励教师积极撰写教学心得、案例

或论文。

(三)加强课题研究,提升教育科研质量。

要进行扎实的专题或课题研究,从而加强教师的研究意识,提高

其研究能力。

本课题的研究计划如下:

三月份:

1、制订本学期的教学计划、课题计划。

2.认真研究教材,备好每一课,重点设计好课堂步骤。

3.按时上传各级各类的资料。

四月份:

1、认真贯彻执行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加强理论学习,撰写学习心得。

2、积极配合相关老师做好观摩研究课的准备,利用教研时间进行集体备课

3、交流典型的课堂练习设计案例。

4、认真准备迎接教科室对本课题的抽查工作。

五月份:

1、教师解读教材。

2、认真开《数学课堂有效性的方法研究》课题研究工作,坚持每月积极参加组内研讨会和与课题组其他老师每月认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并做好学习笔记工作和反思。

3、积极准备迎接研讨课,并认真听其他老师的研讨课、认真评课。

4、参加教学评价课题培训活动。

六月份:

1、学习有关综合课堂教学的理论书籍,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2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推进课程改革实验。

2、准备好成果展示,并到各年级进行学习。

七月份:

1、讨论有关学生学习效率的变化和教师工作的综合评价方式,做好评价工作。

2、做好自我小结,撰写案例、教学反思、活动总结。

2011课题实验班计划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