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职业技术学院2006-2007学年科研处、高职教育研究室工作要点
健雄职业技术学院2006-2007学年 科研处、高职教育研究室工作要点
第一学期:
本学期,学院与太仓职教中心两校中高职分离、学院机构布局有所调整,又是迎接07年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各项工作紧锣密鼓开展及落实的关键时期,还正值学院“十一五”规划开局伊始阶段,为使科研及高职教育研究工作走上正轨,将本学期工作落到实处,特制定本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
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2006年7月召开的江苏高校科技创新大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院科研和高职教育研究工作。科研体制改革中坚持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坚持以应用技术为导向,坚持以产业化前景为导向,实现产学研的真正结合。加强高职教育研究工作,增强学院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办出健雄学院特色、创办一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争创一流高职院校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工作目标
1、进一步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落实院系两级科研管理,强化科研管理工作服务意识,推动科研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
2、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加强高职教育教学研究工作,注重科研教师队伍的培养,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实现中级以上职称教师每年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1篇以上学术论文,每个系部处室及教研室都有1-2项科研或教研课题。
3、培育学院浓郁的学术气氛,积极举办院系级学术交流活动,创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和《高职教育信息》等学术刊物和资料,建设科研处和高教研究室网站,建好科研和高职教育研究交流的平台。
4、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学院督导工作制度并落实到人,定期编辑《督导报》,构建学院教学质量监控系统,为学院高质量培养人才提供保障。
三、主要工作
1、迎评创建工作。按照07评估要求,切实做好本部门迎评建设和资料积累工作,督促和组织系部做好产学研工作的计划和总结,在学期开学二周内上交产学研工作计划表,在学期最后一周内上交产学研计划总结表,并在期中、期末对系部的科研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时作为依据。
2、科研工作会议。为浓厚学院学术研究气氛,规范学院科研管理工作,学院计划在十一月召开科技工作会议,总结成绩,鼓舞士气,找出差距,确定目标,并讨论实施项目管理、经费管理、科研工作条例、学院科技工作“十一五”发展规划等一系列科研管理条例和文件,对学院内所有部门和全体教师提出科研工作的要求,让学院科研工作蓬勃开展,更上新台阶。
3、课题和科研项目管理。在上学期各级项目、课题申报的基础上,对已立项的各级各类课题做好服务工作的同时,严格进行过程管理,以求研究实效。课题管理实行院系二级管理,每个课题或项目在学期初二周内要上交规定格式的研究计划表,学期末最后一周要上交研究记录表和总结表,所有研究资料交由系部存档,由科研处在期中、期末抽查并备案。学院要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并做好使用管理工作。每个课题和项目视立项情况,由学院配套部分科研经费,课题组有权对科研经费进行支配使用,同时系部做好审核工作,科研处做好审批和记录工作。
4、学术交流活动。本学期争取举办一次院级学术交流活动,各系部至少组织一次学术交流活动,系部配合学院科技节活动,积极开展学生科技活动。所有学术交流活动申报表在开学二周内交科研处,在学术活动开展过程中,各系部要注意收集整理活动资料,在学期最后一周内连同活动总结表一并上交科研处。
5、科研档案建设。学院两校分离,人员变动较大,教师的科研工作档案要完善和修正,学期初,将组织全院教师填写教师科研工作档案,并组织人员录入计算机管理。以后每年底将组织教师填写一次,以便更新教师科研档案。
6、学院“十一五”教育科研规划。为落实每个系部、处室、教研室都有课题,每个教师都参与课题研究,尤其是让教师深入了解高职教育、参与高职教育研究,我们规划了学院内部的“十一五”教育科研课题,要求广大教师、处室及系部积极申报。(具体申报工作要求及指南见有关通知文件)
7、创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学报是体现学院办学水平、创学院品牌的一个指标,也是我们对外宣传的窗口,是我们学院、教师与职教界交流的一个平台,学院要办出特色、水平和档次,必须办好高质量的学院。本学期要为创办学报进一步做好调研工作,做好出刊计划及经济核算,组建编辑部和学报评审委员会,建立编辑和审稿的一系列制度,物色信息员,举办论文征集评奖活动,为出版第一期创刊号做好准备。
8、编好《高职教育信息》。科研与高教研究工作要强化服务意识,我们将科技、教育情报资料及时收集与整理,定期汇编成《高职教育信息》,提供给院、处室、系部及广大教师参考。
9、督导工作。建立督导工作机制,包括领导听课制度、督导员工作制度等,成立督导工作委员会,由领导、系部主任、骨干教师、退休教师、外聘专家定期对学院的教学工作进行督导,并将督导情况形成书面材料,公布在《教学简报》上,及时向学院领导汇报并向广大教师发布。
10、系部科研工作二级管理及评价。学院科研工作实行院、系二级管理,科研处代表学院对系部的科研工作起到服务、组织、检查、督促的作用。科研处制订《评价体系》,力争科学、规范地评价系部科研工作,促进学院整体科研工作质量。
本学期学院科研与高职教育研究工作繁重,任务艰巨,科研处将与学院各单位精诚团结,相互协作,努力工作,为实现学院办学目标作出贡献。
科研处、高职教育研究室
2006年8月20日
第二学期:
本学期是健全完善学院各项管理规章制度,落实学院第一次科技大会精神,迎评促建的重要阶段,为把本学期工作落到实处,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1、“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是学院的一件大事,本学期是迎评工作的关键时期。我们处室将在学院党委领导下,以“评估”为抓手,充分发挥能动性和创造性,学习吴健雄博士“唯真求实的理性精神、敢为天下先的开拓创新精神、锲而不舍的拼搏精神、无私奉献的科学献身精神”,认真做好本处室负责的各项工作任务,为学院迎评创建工作贡献力量。
2、抓好学院日常科研管理工作,布置各系部学期初制定学期产学研计划,布置各课题组做好期初研究计划,保证、督促已立项课题组活动的正常开展。期末注意检查,布置各系部学期产学研工作总结,各课题组研究情况总结等。3、5~6月间,争取立项两个江苏省高校教育教改课题(每两年一次,有经费支持)。做好学院已立项江苏省两个课题、苏州市两个课题的开题工作。在院领导的指导下,计划邀请江苏省教科院、苏州教科院的专家来院对上述课题进行指导。
4、做好学院“十一五”课题(项目)的审报发动工作、评审立项工作。建立“十一五”课题(项目)评审专家组;做好对各课题的调研工作、各审报材料的规范化填写等待指导性工作。
5、走访苏州市、太仓市科技局等科研管理部门,了解当前地方政府对科技工作的政策、管理和规定,争取两级市地方科技资金的支持。
6、做好07全年《华东化工职教信息》稿件的采集工作,继续加强与兄弟院校的信息交流。
7、每一学期都有若干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论文评奖活动,我们将认真做好这些论文评奖的组织工作,及时将征集通知发布出去,做好参评论文的指导工作。重点做好华东区论文送审工作、全国职业教育论坛(太仓)论文的征集、江苏省省级教育协会各项论文征集、送审工作。还要做好科研杂志、资料的发放工作,及时将上级部门发放的杂志等及时分发到有关处室、系部、教研室,提供给大家平时参考。
8、联合学院办公室和宣传处对学院的设施、校外实习基地进行摄影,为学院对外宣传收集图片资料;做好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和《教育与职业》两本杂志上进行我们学院宣传的组织工作。
9、做好学院科技文化节的组织工作。为学院学生进行素质拓展、全面成才提供舞台;为学院教师科技创新提供展台,为提高学院的知名度、影响力打好基础。
10、做好教师科研成果的登记工作,学期末及时做好奖励的计算和发放工作。
11、争取在上半年拿到学报准印证,编辑、出版第一期《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健雄职业技术学院高职研究室、科研处
二○○七年三月十五日
第二篇:2007年科研处、高职教育研究室工作要点
2007年科研处、高职教育研究室工作要点
1. 上半年完成院内“十一五”规划课题(项目)第一次评审立项工作。年底进行院内“十一五”规划课题(项目)的第二次评审立项。
2. 4-5月间完成两个江苏省、两个苏州市“十一五”课题的开题工作(邀请江苏省教科院、省教育厅等专家来院)。
3. 争取立项2个江苏省高校教育教学改革课题(抓住5-6月申报的机会,每两年一次,有研究经费支持的)。
4. 促使每个系(部)成立产学研实体(电子系研究所、化工系的研发中心可作重点,外语系的翻译社也可试行,其他各系部跟上)。每个系部要与地方企业联合搞科技开发,电子系、机电系、化工系进院经费不少于5万元,外语系、商贸系进院经费不少于3万元,基础部、师范系进院经费不少于1万元。全院争取申报成功1个省级工程中心或研发中心或测试中心。(年底前完成)
5. 修改《系部科研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实施对系部科研工作的考核。(6月底前完成)
6. 与太仓市科技局合作,搞一次太仓市民营企业与各系部对接活动(下半年)。
7. 邀请院外专家来院举办2次全院性的有影响的学术讲座(上、下半年各一次)。每个系部组织讲座不少于10场,鼓励本院教师开院内讲座。
8. 负责特色、创新项目,完成学院特色、创新报告。(10月前)9. 出2期《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5月出一期,10月出一期),争取拿到江苏省准印证。
10. 加强学院科研队伍建设,积极争取引进2名主要搞科研项目开发或科研管理的人才,充实学院的项目开发及科研管理办量。
科研处、高职教育研究室
2007.3.20
第三篇:荆州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第3期2008年5月8日
【编者按】教高„2006‟16号文件明确指出,工学结合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切入点。如何准确理解工学结合的真正含义,对正确定位高职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工学结合课程的认识(一)
工学结合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已经逐渐被大家所认识。然而在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的实践和研究中,目前人们主要聚焦在校企合作机制和实习基地建设等宏观管理层面。事实上,在中观和微观的课程和教学层面上,我们也有必要积极探索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符合工学结合要求的新型课程模式。
什么是工学结合的课程呢?概括成一句话就是:“在工学结合的课程中,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这里蕴含着丰富的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思想与方法。建立工学结合课程模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我们付出巨大的努力。系统化地去解决课程领域的诸多问题。主要包括:①明确促进综合职业能力发展的培养目标;②构建学习领域的课程;③通过职业资格研究确保职业分析的质量;④通过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课程门类;⑤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原则确立课程结构;⑥按照职业成长的逻辑规律排列课程序列;⑦采用便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课业方式组织课程内容;⑧按照行动导向原则实施教学;⑨建设以专业教室和工学整合式学习岗位为代表的教学环境;⑩建立以过程控制为基本特征的质量控制与评价体系。
一、综合职业能力。尽管“能力本位”已经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界的共识,然而目前我们对“能力”这个泊来概念并没有统一的认识:有的按照英语对能力的理解强调结果,看重通过考核鉴定可以确定的技能和绩效:有的则接受德国概念强调能力的形成过程。不同理解影响了我们对课程目标的定位:即职业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还是培养完成整体化工作任务的“综合职业能力”?不同选择的教育结果,可能是保证学生实现当前的就业需要,也可能是奠定持久职业生涯发展的基础。如果选择后者,那么对课程的实现方式就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二、学习领域课程。目前企业对职业院校不满意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毕业生缺乏必要的工作能力,对企业所需人才来说仅仅是个半成品。要想让企业对教育质量满
意,职业院校学生应当具备一定工作能力和基本工作经验,其前提是在校期间系统化地完成过一些典型的工作任务。因此,工学结合课程的核心不再是传授事实性的专业知识,而是让学生在尽量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学习“如何工作”,专业课程也只能是从一个个具体的“工作领域”转化而来的用于学习的“学习领域”,即来源于工作实际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综合性学习任务。
三、职业资格研究。过去我们在课程开发工作中,通过专家研讨会找到一些“能力点”后,不知道如何更好地将它们归类并形成新的课程,得出的结果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高质量的课程开发应当有可靠的职业和工作分析作为保障。要想培养学生与工作直接相关的综合职业能力,必须进行“整体化的职业资格研究”(心理学译为胜任特征分析),即将行业分析、工作分析和工作任务分析结合在一起,同时兼顾生产过程分析、生涯发展和教学设计,通过实践专家访谈会等程序化的方法,确定课程的基本内容,即典型工作任务。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工作要求”、“职业资格”以及“学习内容”之间建立起直接的联系。
四、典型工作任务。当前,任务引领式的学习方式已经深入人心,然而不同的学习任务,对职业能力发展的促进程度是不一样的,例如由简单的封闭性学习任务引领的学习,就达不到综合的开放性学习任务的效果。职业教育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工作与学习一体化的、智力与身心的综合发展过程,其核心专业课程应当是从工作内容中提炼出来的典型工作任务,它包含了“工作”的方方面面(如工作对象、工具、工作方法、劳动组织和工作要求等),但并不一定是企业真实工作任务的简单再现,而是教师将其按照“教育性”要求进行“修正”的结果。
(转载:《职教论坛》2008[1]下,赵志群)
对工学结合课程的认识(二)
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课程建设还应理清和解决以下问题:
一、基于工作过程。作为职教课程开发的重要基础,“工作过程”目前已成为使用频率很高的概念,但是大家对它的理解却多种多样:如有的关注生产和服务流程,有的则强调人在工作中的活动程序。事实上,作为对人的职业行动这上复杂系统进行科学分析的工具,对工作过程的讨论至少应当涉及三个方面,即结构的完整性(获取信息、计划、实施和评价)、要素的全面性(任务、工作对象、工具、工作方法、劳动组织、工作人员与工作成果)和包含“工作过程知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理应满足这三个要求,这与传统基于知识的课程相比有很大区别,也是工学结合课程建设最大的困难和关键所在。
二、职业成长规律。长期以来,职业教育的教学主要关注学习的基本规律,而相对忽视了人的职业成长和生涯发展规律。著名学者德莱福斯(S.Dreyfus)等的研究发现:人的职业成长遵循从“初学者到专家”共分5个发展阶段的逻辑规律,每个阶段都有对应的知识形态。在此,经验积累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职业成长不是简单的“从不知道到知道”的知识学习和积累过程。而是“从完成简单工作任务到完成复杂工作任务”的能力发展过程。采用什么方法和载体,才能把学生从较低发展阶段有序、有效地带入到更高的发展阶段?如何设计符合发展逻辑规律的系列学习任务?这对课程开发技术和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挑战。
三、课业及课业文本设计。工学结合课程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发展,这需要科学和系统组织的学习内容,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课业。课业是根据学习情境设计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或自主完成的综合性学习任务,是学习情境的物质化表现。它帮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技能的同时获得关键能力,特别是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传统课程和教材主要呈现和传授显性知识,由于缺乏与工作的直接联系,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提高的程度十分有限。因此,教师参与课程开发工作的重点,是根据实际情况开发校本课程和校本教材,编写以“工作页”和“引导文”为代表的课业文本,包括任务描述、学习日标、内容说明、时间要求和评价标准等等,为任务引领式学习和项目学习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
四、行动导向教学。工学结合课程采用适合学生特点、具有职教特色的教学方式、方法和组织形式,行动导向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即让学生围绕明确的学习目标完成学习任务。这里的行动不是简单的重复性操作,而是为达到学习目标而进行的有意识的行为,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统一。
从各地教学实践看,目前亟需澄清以下问题:行动导向不是一个或一类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一个综合性的学习方案(德语Konzept),其基本特征体现在“行动过程完整”(获取信患、计划、实施与评价)和“手脑并用”(理论实践一体化学习)两方面。行动导向教学一般分三个层次,即实验导向、问题导向和项目导向教学,可以采用思维导图、讨论、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其关键是:强调学生是主动、不断优化和自我负责的,能在实现既定目标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学习是一个自我控制的过程。在行动导向的教学中,并不完全排斥传统的教学方法。
五、学习环境与实训基地建设。工学结合课程需要相应的教学媒体和环境,应创设尽量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有机会完成与典型工作任务较为一致的学习任务。在此,高质量的实训基地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实训基地建设的一些问题需引起注意,特别是盲目追求设备高端化。与课程建设脱节,许多先进设备缺乏相应的课程支持,无法发挥最佳效益。实训基地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其核心是校内“理论实践一体化的专业教室”建设和校外基地的“工学整合学习岗位”建设。应特别注意“学习岗位”设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并加强相应的、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资源建设,以保证实习教学不流于形式。
六、课程质量控制。在工学结合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更加丰富,教学空间增大,加大了职业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难度。这样,课程和教学质量控制的重点应当从外部评估转向教学者的自我控制。应建立全面、系统而科学的课程质量监控与评估(M&E)体系,其核心任务是发展职业院校的自我质量控制能力,即“认清课程运行状况、识别成功潜能、尽早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这里,国际质量控制领域的诸多理论和实践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如IS09000的质量因素控制、欧洲质量管理基金会(EFQM)的“质量控制系统化工具”等。可借鉴经合组织(OECD)“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经验,对职业教育进行定期和动态的社会化评估,建立课程领域的决策者提醒机制,以及时纠正任何不利苗头。
(转载:《职教论坛》2008[2]下,赵志群)
第四篇:科研处2013年工作要点
科研处2013年工作要点
全面贯彻落实校第一次科研工作会议精神,依据学校“12331”发展思路,继续贯彻“科研强校”战略,切实树立“为学校发展服务,为教师科研服务”的思想,坚持“强基础、提内涵、重交流、畅信息”的工作方针,加强内涵建设和规范化管理,推动科研工作上水平、上台阶,实现科研水平较大突破,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为“十二五”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奠定良好基础。
2013年科研目标是:
1.纵向课题立项80项(省部级25项以上、厅局级55项)。
2.课题经费达到120万元。其中,纵向课题经费60万元、横向课题经费60万元。
3.各类成果奖24项以上(省部级不少于6项、厅局级18项)。
4.发表论文300篇。其中,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00篇以上,各类检索、收录40篇。
为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制度建设,实施规范化管理
1.制定和完善有关制度。主要包括:《山东女子学院杰出青年基金管理办法(试行)》、《山东女子学院校级课题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为提高科研水平提供制度保障。
2.加强课题(成果)申报的管理工作。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课题(成果)申报工作中,坚持“个人申报,基层推荐,科研处审核,学术委员会评审”的工作程序,择优推荐课题(成果),为课题(成果)申报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
3.加强科研处内部建设。一是加强工作流程管理,项目申报、成果申报、专家推荐、文件收发、签字盖章等工作,要严格按照流程进行;二是加强档案管理。项目申报、成果申报、专家推荐、学科建设等基础材料纸质版要及时归档,电子版要妥善保存。
4.加强校外客座教授的管理工作。校外客座教授要严格按照申请、审批、办证、发放的程序进行,而且要做好资料的保存工作。校外客座教授要明确责任和义务,切实为推动科研和学科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加强科研平台管理,推进学科建设
1.加强科研平台管理工作。要加强建设过程和目标管理,对省“十二五”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校级重点学科、校级重点实验室和人文社科研究基地进行总结,全国家庭教育试验研究基地、校级科研创新团队制定建设任务书,从学科后备带头人、学科团队、学科方向、学科研究成果等方面加强校级科研平台建设。
2.制定《山东女子学院杰出青年基金管理办法(试行)》。借鉴校外经验,结合我校特点,制定和出台《山东女子学院杰出青年基金管理办法(试行)》,鼓励年轻优秀科研人才脱颖而出。评选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启动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建设工作,以杰出
青年基金项目为突破口培植具有竞争力的项目增长点,谋划若干个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
3.要加强山东省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和山东省性别/平等重点研究基地、全国家庭教育试验研究基地的建设和管理,突出学校科研特色,整合人员,多出成果。
4.根据学校发展和学科建设需要,继续成立一批研究机构,为广大教师搭建科研创新平台。
5.加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完善有关规章制度,积极探索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的有效途径。
6.启动社会工作、学前教育、旅游管理等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工作,以及女性学硕士点的联合申报工作。社会工作以社法学院为主,学前教育以教育学院为主,旅游管理以旅游学院为主,女性学硕士点以社法学院为主。
7.筹划和建设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十二五”重点学科。以教育学院、文化传播学院等为主,做好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十二五”重点学科的筹划以及建设工作。
三、加强科研合作与交流,推进学术文化建设
1.举办“清照讲坛”。邀请校内外、国内外专家和学者不定期为学校师生员工举办学术报告,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搭建平台。
2.举办“博士论坛”。继续举办博士论坛,以启迪思想,交流信息,活跃学校学术氛围。
3.鼓励广大教师加入各类高层次的学术组织,积极参加国内(境)外学术会议。
4.以山东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全国家庭教育试验研究基地、女性文化研究基地等为依托,举办“女性生存与发展”国际学术会议,扩大基地的影响,提升研究水平,拓宽学术交流渠道和合作空间。
5.要重视加强科研队伍的学术道德建设,整顿学风,避免学术浮躁、急功近利的倾向,倡导学术创新。
四、加强经费管理,为科研和学科建设提供保障
加强经费管理,保证全校科研工作正常运行。
1.落实省级、校级科研创新平台经费。通过对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及运行经费的投入,建立高水平的科研创新平台。
2.落实科研项目经费配套、学术出版基金、科研成果奖励经费等,争取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3.加大学校青年项目的支持力度,结合办学特色,培育一批有发展潜力的科研项目,争取高层次的科研立项。
五、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为提升科研水平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1.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的联系和沟通,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在科研和学科建设方面的支持,争取在科研立项、成果评审、学科建设方面有所突破。
2.加强与中国妇女研究会等有关学术团体的联系,扩大课题立项和成果评审渠道,广泛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3.积极向有关部门推荐学术专家,要做好各类专家的推荐工作,扩大学校的影响。
4.成立山东女子学院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山东女子学院科学技术协会等组织,为教师申报课题、成果、开展学术交流创造良好的条件。
5.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研究,鼓励与省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合作开展科学研究,争取更多的横向科研课题,做到以横向支持纵向。
六、其他具体工作
1.做好2012年项目和成果的统计、整理、上报、印刷、公布等工作。
2.科研指标分配。根据各单位教师人数和职称实际,考虑2012年完成情况,继续下达各单位科研指标,确保全年科研目标的完成。
3.做好学术出版基金的立项和资助出版工作,争取出一批高水平的学术专著。
4.设立“幸福女院”专项委托课题,做好课题的管理工作。
5.召开山东女子学院第2次科研工作会议。评选表彰2011-2012年科研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以及2011-2012年优秀科研成果。
6.加强课题申报工作指导力度。积极做好山东省高等学校科研计划项目、济南市哲学社科规划项目、省文化厅、国家(省)统计局等课题的申报工作。
7.加强课题成果申报工作力度。广泛动员教职员工积极申报各类成果,重点做好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山东省软科学优秀成果奖、山东省文化厅优秀成果奖、山东省计算机应用优秀成果等的申报和评奖工作。
8.加强课题结题的管理力度。今后将规范课题结题手续、完善课题结题办法,对未按时结题对学校声誉产生不良影响的有关人员采取限制措施。
9.重点做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的申报工作。
10.重点做好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各类课题的申报工作。
11.重点做好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软科学、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的申报工作。
12.梳理全年课题申请的种类、时间、要求等,为教师申报课题提供指导。
13.梳理全年成果评奖的种类、时间、要求等,为教师申报科研成果奖提供指导。
14.加强档案管理,做好档案的整理、归档等工作。
科研处
2012年12月31日
第五篇:某某职业技术学院党政工作要点
某某职业技术学院党政工作要点
2018年是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和深化学院改革发展的关键之年。学院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十八届历次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自治区、自治州党委政府以及上级党委教育工委、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重大决策部署,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全面实施综合改革,着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依法治校,奋力推动发展升级,重点落实校园改造工程、智慧校园项目、教学诊断与改进、师资队伍、内部管理、党的建设等方面的改革任务和建设工作,为建设基础扎实、特色鲜明的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迈出坚实步伐。
1.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把思想政治工作贯彻教育教学全过程,着力构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体制机制,全面提升全院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强化马克思主义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引领作用,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切实加强教材审核,严格教材编审与选用制度;落实试行学院领导、党组织书记、委员为学生上思想政治理论课制度。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将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民族团结、反分裂教育纳入干部教师培训计划和大学生主题教育,对师生进行分层分类培训。
2.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结合当前“两学一做”、“两学一肃一反”、“纪律教育年”和“民族团结进步年”活动,加强教职工的“国家公职人员”身份意识认同,加大力度查处师生中“两面人”问题,深挖细查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组织师生发声亮剑,警示教育党员干部职工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态度坚决,对党绝对忠诚,共同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健全全体教职工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全面加强对课堂和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规范管理,强化课堂教学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巩固党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
3.强化安全稳定工作。落实常态维稳工作,做到一级响应常态化;牢固树立安全稳定工作责任意识,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工作;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和法治教育,坚持全员维稳与24小时值班制,加强重点要害部位安全检查、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做好敏感时期、重大节假日期间的安全稳定与防控工作;积极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和治安防控体系、维稳队伍建设,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校园交通秩序管理、在建工程和暂住人口管理,加快推进家属区“老旧小区改造”,净化校园周边治安环境,打造平安和谐校园。
4.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中职德育工作。2018年,我院正式进入自治区教育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一轮评估验收阶段。健全“三全”育人机制,重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文明素养;重视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把道德实践活动融入学习生活中。加强学生意识形态领域教育,加大力度肃清“问题教材”的不利影响,不断完善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反渗透教育工作长效机制。
10.完善学生管理。加强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全面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筑牢反分裂反渗透的思想防线。继续做好“去极端化”专项行动工作,清查暴恐音视频和各类非法出版物。加强学生安全教育,重点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和校园安全常识教育,积极创设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氛围,强化学生养成教育。落实“精准资助”工作要求,摸深摸透申报学生家庭情况,拓展资助管理工作深度。
1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推进校园文明建设。进一步构建有学院特色的校园文化,着力打造学院文化建设活动品牌,形成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和优美舒适的校园环境。加强院内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抓好课堂、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管理和宣传阵地的建设管理。以自治区级精神文明单位的标准推进学院精神文明建设,有效开展“五个一”道德建设活动。
15.加强党的建设。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认真抓好“学转促”、“两学一做”、“两学一肃一反”专项活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大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理顺二级系部党组织的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充分发挥业余党校、团校的作用;加大党员队伍建设力度,积极培养青年党员。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党风廉政建设与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进一步健全学院党风廉政建设惩防体系,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检查。
16.推进统战、工青妇、老干部工作。建立健全统战工作机制,加强统战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工青妇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支持和鼓励发挥各自优势开展有特色的活动,充分发挥工青妇团结、凝聚人心的作用;加强同老干部的联系和沟通,认真落实离退休各项政策,切实维护离退休老同志权益。
伊犁职业技术学院
2017年1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