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2号文库
高校创业教育教师“321”成长模型
编辑:风月无边 识别码:11-736931 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0-08 01:51:27 来源:网络

第一篇:高校创业教育教师“321”成长模型

高校创业教育教师“321”成长模型 李猛 邢朝霞 刘薇 才玉光

高校创业教育教师“321”成长模型

摘要:本文结合作者从事创业、创业教育和创业教育教师培训工作的实践,就于高校创业教育教师如何成长,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并将建议总结为易于理解和操作的模型,重点提示高校创业教育教师在从事创业教育过程中,先做什么、再做什么、逐渐具备什么的问题,目的在于帮助高校创业教育教师在发展中清晰思路。

关键词:创业教育;教师;模型

创业教育教师成长模型是研究和探讨创业教育教师如何成长、进步、发展的共性方法的总和。“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找到并利用好科学的“绳”、合理的“砺”,是创业教育教师实现自我发展的共同愿望。高校创业教育教师“321”成长模型,是创业实践、创业教育实践和创业教育教师培训实践的产物,“321”模型包括六个要素,将创业教育教师成长分为三个阶段,提示创业教师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先做什么,再做什么,逐渐具备什么”的问题,目的是帮助高校创业教育教师清晰思路,辅助于其成长和发展。

1.“321”模型的图示

2.“321”模型的解析

模型包括六个要素,分别表示三项本领、两个理念和一种精神,故称为“321”模型。同时,阐明创业教师成长分为三个阶段:“三项本领”是初级阶段;“两个理念”是中级阶段;“一种精神”是高级阶段。初、中、高阶段寓意创业教师达到的水平和境界逐渐提升。

2.1 教授课程

创业教师从事创业教育工作最佳的切入点是教授创业课程。把握好四个方面的问题,加上不断地进行教学实践,会帮助教师胜任一门创业课程的教授工作。这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了解教学对象;二是,掌握教学内容;三是,运用教学方法;四是,实现教学目标。通俗讲就是教师要清楚教给谁、教什么、怎么教、为啥教。教学相长,在教授课程的实践中提升创业知识和技能,并使自身的创业知识成体系,这是“教什么”的问题。运用先进科学的教学方法传递知识更有效,这是“怎么教”的问题。作为创业教师在教授创业课程的过程中,首先要把握好“教什么”和“怎么教”。推荐KAB项目给创业教师,因为KAB项目具备一套非常完善的知识体系和特别合理的教学方法,既解决了教师“教什么”,又解决了教师“怎么教”的问题。2.2 实训实践

创业课程能够唤醒学生的创业意识,使学生掌握相关创业知识,但对于创业教育而言,实践比理论更重要,培养学生将创业知识转化为自身的创业技能这个环节是创业教育成败的关键。实施和开展创业的实训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创业教师有效地完成好这个关键环节。创业教师结合授课内容组织开展一些如参观访谈、社团活动、创业大赛、模拟实训、拓展训练等课外活动,通过学生动手去操作、亲身去体验、相互来分享,让学生验证创业知识、训练和提升创业技能。这样,拓展和延伸了第一课堂,让第一和第二课堂结合起来,让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训实践过程中,创业教师把握的关键是分享环节,教师在操作上注意先让学生分享,再结合学生的分享内容、体验过程中教师发现的细节问题、以及课堂上学习的创业知识,与学生们分享实训实践过程。

2.3 创业指导

具备了教授创业课程和开展实训实践活动的丰富经验,创业教师可以尝试对学生进行创业指导。在指导过程中,要注意 “四个前提”和“两个原则”。“四个前提”是在指导之前教师先要明确四个问题:一是,指导对象是准备创业还是正在创业;二是,充分了解指导对象创业项目以及相关信息;三是,指导对象请教师指导的具体问题是什么;四是,教师所能发现的指导对象在创业准备或项目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两个原则”是在指导过程中建议教师遵循的原则:一是,运用理论的原则。教师要利用所掌握的一些理论来进行指导,如MAIR模式、识别商业机会、企业基本管理体系等等,运用理论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思路;二是,只做指导的原则。创业教师只做指导不做咨询,指导就是“点路”,就是给方法给思路,具体解决方案由学生来完成。

2.4 广义创业

广义创业是广义创业教育的简称,这个要素是指创业教师应具备广义创业教育的理念。创业教育分为狭义创业教育和广义创业教育两种:狭义创业教育是指创办企业的具体操作技能的教育;广义创业教育是以人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的教育。广义创业教育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企业家型的人,像企业家、创业者那样想事、做事、成事。广义创业教育树立了以培养企业家精神和创业者能力为目标的创业教育理念。创业教师应明确,通过教授学生创办企业的知识和培养学生创办企业的技能,来实现提升学生开创事业的能力。有了这种理念,一方面,有利于创业教师对于众多创业教育项目的理解和学习;一方面,有利于创业教师把握趋势,明晰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方面,有利于创业教师激发热情,厚重自身的荣誉感和使命感。

2.5 学悟做传

学悟做传是“学道、悟道、做道、传道”的简称,这是一种为师的境界和理念。学道,就是学习创业知识,特别是很多创业教师不具备相关专业的学历背景,下苦功学习就更为重要了。学道有三点建议:一是,成体系的学;二是,学有用的;三是,运用方法学。悟道,既是学懂了、学通了,悟有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能悟出其精华,真正领悟到真谛;另外一个层次是自己创造性地提出了新理论、新体系;做道,把“学到的”和“悟到的”应用到实践,就是鼓励教师去创业,这样教师与学生分享创业问题更有说服力,当然这不是一个必须的问题,而是更好的问题;传道,教师真实地学习到了、领悟到了、验证到了,剩下的事情就是传递给学生了。当然,教师不可能给学生需要的全部,只要把自身在学、悟、做中得到的那部分知识传递给学生,这就很有意义了。

2.6 创业精神

创业精神是成功的企业家和创业者的最重要的共性特质。很多学者、企业家都曾从不同角度借助不同词汇,对创业精神的内涵作出了令我们信服的解释。通过对这些解释的学习和深入理解,结合创业和创业教育的实践,我们这样来理解创业精神:如果一个人或一群人能够勇于面对困难,并设法发现造成困难的问题,积极地去解决这些问题,说明这个人或这群人具备创业精神。这样来解释创业精神可能会更易于理解和掌握。创业教育并非易事,前途光明但道路曲折,意义重大但困难很多,用创业精神做创业教育,是必要、必须、必定的选择。创业教师具备了创业精神,能够在授课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它,领悟到它,具备到它,这是创业教师最大的价值实现。但首先创业教师需要在工作实践中理解创业精神,领悟创业精神,具备创业精神,再传递创业精神。

提出高校创业教育教师“321”成长模型,是希望广大高校创业教育教师能够认识到,从事或开展创业教育工作,应注重自身能力和水平的培养和提升;是希望创业教师能够做到,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发现一些有效的方法和规律,辅助于自身的成长和发展,进而推动高校创业教育工作

第二篇:浅谈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浅谈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摘要:创新创业型教师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主导力量,本文分析了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的特点及存在问题,提出了转变观念、完善制度建设、改进教师评价机制等措施,以推动创新创业型教师队伍建设。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 教师队伍 制度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7-0120-01

一、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特点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决策。人才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迫切需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已成为共识。[1]

创新创业型师资是高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保证。高校创新创业型教师具有以下三大特点:一是掌握专业知识具备科研能力,大学教师应当掌握全面的专业知识,具备探索专业前沿知识的科研能力。二是具备实践能力,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应擅长专业实践,具备实践操作基本能力,善于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三是有职业素养具备创业指导能力,教师应具备由专业科学研究向创新创业实战转化的意识和指导学生实践的能力,学术创新的目的不仅仅是推动学术水平的提升,还应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在创新活动中体现创新与创业过程的统一。[2]此外,教师还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在言传身教中向学生传达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勇于创新、协作共赢的精神。

二、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存在问题

现阶段,我国高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力量严重不足,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还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在:

1.创新创业教育思想观念不强

部分教师仍旧使用传统的教育观念采用灌输式教学,忽视了对学生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不够。另外,多数教师自身创新训练不够,缺乏创业意识,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指导能力有限。

2.师资队伍结构比例不合理

第一,师资队伍数量不足。全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需要足够的师资力量。创业教育采用小班“项目式”教学模式对创业教育教师需求明显增大。第二,缺乏创业骨干教师。创业教育要求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了解经济学、管理学、创业学等相关理论,并且具有创业实践能力,而现实中具备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双重”能力的骨干教师较少。第三,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不合理。部分高校教师引入机制不完善,出现了师资队伍中的高水平学位率偏低和年轻教师比例过高等问题,导致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不合理。

3.创新创业教师管理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缺乏相应的制度保证和政策激励[3],关于创新创业教育教师的引入、培训、考核管理、综合评价方面一系列制度尚未完备,缺乏针对创新创业教师的系统培训和成长路径规划,影响其积极性。

三、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路径

1.切实转变观念,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高校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以服务于创新型社会为方向,深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改革,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与模式,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工作的融合,加快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多层次与立体化建设。

2.完善制度建设,优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结构

首先,建立严格的选拔机制,严格选拔聘用创业导师,从实践经验、专业水平、创新能力、创业指导水平等方面综合选拔创新创业教师,保证师资的优良素质。其次,落实创新创业教师的培训,学校本着“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一方面定期组织创新创业教师外出参加专业培训或到企业挂职锻炼,一方面积极聘请创新专家、创业企业家等对教师进行企业实战、创业体验等培训。最后,依托教育主管部门、政府和外部企?I在政策、资金、实践场地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加强创业实践基地的建设,为教师进行创业体验创造条件,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创业实践的水平。

3.改进教师评价机制,激发教师创业教育能力

与传统的专业理论教学评价不同,创新创业教育更需要评价教师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专业知识向创业实战转化的能力、对学生创业实战的指导能力,因此,对于创新创业教育教师的评价不该局限于现有的评价机制,应探索创业指导工作折算教学任务课时量、创业项目纳入教师绩效考核等具体办法,认真解决创新创业教育教师的资格认定和职称聘任的问题,妥善解决从事创业实践指导的教师的职称晋升问题,激发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发展。

四、总结

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以高校为主,在政府与企业的支持下长期坚持、不懈努力。只有深入转变思想,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完善制度建设,改进教师评价机制,才能全方位推进高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为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平台和保障。

参考文献:

[1]张红梅.基于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师队伍建设[J].继续教育研究,2016(4):21-23.[2]高国平,钱骏.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互动融合中的师资队伍建设思考[J].科技创业月刊,2016(23):51-52+101.[3]赵紫妤,周玲.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高等院校师资队伍建设[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33(5):90-94.责任编辑:杨国栋

第三篇:高校创业教育调查问卷

附件2:高校创业教育调查问卷1

填表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人: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篇 创业教育体系问卷

一、创业教育组织支持

NO.1学校是否有专设的创业教育管理机构(比如创业教育委员会等)? 是()否()

NO.2不同院系代表是否参与创业教育主管机构所做的创业教育(含课程)的计划和调整?

是()否()

NO.3创业课程教师代表是否参与创业教育主管机构所做的创业教育(含课程)的计划和调整?

是()否()

NO.4学校是否允许跨院系选择创业课程? 是()否()

NO.5为调动创业课程授课教师的积极性,学校是否有相应的激励措施(比如倍加工作量,高薪水,颁发奖励等)?

是()否()

NO.6学校是否有专门学生创业活动交流中心(比如阅览室,计算机室、咖啡厅等等)?

是()否()

NO.7学生间是否经常通过论坛系列,讨论会或演讲等方式,进行正式(非正式)的沟通交流?

是()否()

NO.8学校是否举办创业计划书大赛? 是()否()

NO.9学校是否资助学生创业社团组织的活动? 是()否()NO.10学校是否宣传创业典型? 是()否()

该《调查表》包括两篇:第一篇为“创业教育问卷”,主要为“是否”选择项,在所选选项括号内标记“√”;第二篇为“本校创业教育值得推广的亮点及面临的挑战”,为主观题。

二、创业教育学科课程

NO.11学校是否提供创业学学士学位(或MBA学位)? 是()否()

NO.12学校是否提供创业的结业证书(不包括KAB项目结业证书)? 是()否()

NO.13创业课程是否纳入学校学分教育体系?

是()否()

NO.14学校是否开设“商业计划书”方面的课程(除《大学生KAB创业基础》外)?

是()否()

NO.15学校是否为本科生开设了多种创业课程(除《大学生KAB创业基础》外)?

是()否()

NO.16学校是否开设研究生层次的各种创业课程? 是()否()

NO.17学校是否为学生创业者提供高实践性的短训课程? 是()否()

三、创业教育课程教学

NO.18学校是否有创业教育师资团队(至少2名)? 是()否()

NO.19大多数创业教育师资是否具有经济学(或管理学)的学习背景? 是()否()

NO.20大多数师资是否接受专业的创业教育培训? 是()否()

NO.21一些创业课程教师自己是否有创业的背景? 是()否()

NO.22创业课堂是否聘请有实践经验的客座讲师(或创业人士)? 是()否()

NO.23客座教师(或创业人士)是否有过(或接受过)“做教师”的经历(或培训)?

是()否()

NO.24教学中是否常用参与式教学方法? 是()否()NO.25教师能否娴熟恰当使用参与式教学方法? 是()否()

NO.26教师是否教授大部分学生像企业家一样思考? 是()否()

NO.27教师对教学方法是否有比较良好的同行交流? 是()否()

NO.28教学中是否小班授课(不超过35人)? 是()否()

NO.29创业课教室是否可设置成“U”形,便于教学互动? 是()否()

四、创业教育质量控制

NO30教师本人是否定期对课后教学反馈进行总结? 是()否()

NO31学校是否(计划)为接受过创业教育的学生建个人档案? 是()否()

NO32学校是否(计划)监控创业教育对学生职业选择的影响? 是()否()

NO33学校是否定期向创业老板(比如以前毕业生、公司代表等)讨教创业素质要求方面的变化?

是()否()

NO34学校是否对创业教育效果进行评估? 是()否()

NO35其他学校是否借鉴过本校的创业教育模式(或做法)? 是()否()

五、创业教育延展活动

NO.36接受创业教育的学生是否有机会在中小企业实习实践? 是()否()

NO.37学校是否有创业教育实习(或实践)基地供学生使用? 是()否()

NO.38学校是否有学生经营的创业实体活动(比如,投资企业、网络创业)? 是()否()

NO.39学校与小企业孵化器有联系吗? 是()否()

NO.40孵化器是否属于学校的一部分? 是()否()

NO.41学校是否有创业基金(比如,企业天使基金)支持学生创业? 是()否()

NO.42学校是否利用“创业校友网络”来支持学生创业活动? 是()否()

NO.43学校是否有创业活动的进行辅导? 是()否()

NO.44学校是否提供“知识产权”等创业政策的咨询服务? 是()否()

第二篇:本校创业教育值得推广的亮点及面临的挑战

(列举式简要回答)

第一章 本校创业教育值得推广的亮点(“目标和定位”、“教学培训”、“教学方法”、“评价及监督”、“延展:实习实践”等方面)第二章 本校创业教育面临的挑战

第四篇:浅谈高校贫困生的成长教育

开学初我接到了一位同学的电话,电话中他向我诉说在最近一段时间感到有些迷茫,希望我可以给他一些建议。他是来自农村的一个孩子,家里经济条件不是很好,有时还感觉到有些自卑,遇事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经过与他的谈话我开始注重对贫困生的关注,以下是我个人对贫困生身心健康等方面的一些了解与想法: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等教育逐步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发展。加之由于近年来高等学校招生规模连续扩大,学费上涨,学生数量急剧增加,致使贫困生比例逐年提高,贫困生问题显得更加突出。

经过我的多方面了解贫困生常常具有这样特点:大多数学生能以较为平和、客观的心态来看待自己的经济现状。他们自强不息,意志坚韧,有强烈的进取心和勤劳质朴的品格,敢于吃苦,能靠自己的能力脱贫。但是,由于贫苦的家庭环境和特殊的生活经历,也有相当部分的贫困生在人格和心理健康等方面均陷入了不同程度的“心理贫困”,成了物质和心理的“双困生”。贫困严重影响着贫困生的学习、生理发展及心理健康。因此,对这部分贫困生进行有效的教育,使他们不但健康成长,而且能顺利完成学业,将来更好地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

院校贫困生由于受到经济、社会和心理上的种种压力,困难重重,普遍存在着如下问题:

第一,物质贫困。物质贫困是指高校贫困生生活艰苦,缺乏或没有必要的学习和生活用品。物质贫困造成了高校贫困生营养不良,身体虚弱,带来了巨大的身体伤害,如此伤害严重地影响了其学习和生活。

第二,精神及心理贫困。物质贫困直接导致精神及心理贫困。高校贫困生由于物质贫困,往往引发心胸狭窄、保守、自卑、消极甚至厌世等精神贫困和心理危机。

解决贫困生的贫困,必须坚持物质扶贫与精神解困齐头并进。一方面,辅导员要配合学校在经济上尽可能地帮助、支持贫困生,为其创造更多的脱贫机会;另一方面,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引导和教育,使贫困生正确面对困难,自信自立,奋发图强,变压力为动力,通过自身的努力奋斗来改变现实,以坚强的毅力和自信心战胜暂时的困难,创造美好的人生。

(1)思想上:确立“扶贫先扶志”理念

1.加强交流和沟通,提高思想教育的针对性。贫困生渴望被人理解、认可,更渴望有人能帮助解决他们所面对的各种客观现实困难。因此,对他们的思想教育要注重方法,讲究针对性。要让贫困生认识到,贫穷不是缺点,更不是耻辱。多给他们以鼓励,在激励中树立信心;更要让他们认识到只要认真学习,不懈努力,贫穷现状完全可以改变。

2.加强“精神扶贫”,树立贫困生自立自强意识。“贫困是一把双刃剑”。对弱者来说,贫困是一种劣势,一场灾难;而对强者而言,贫困是一种磨难,是一笔取之不尽、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要让他们把困难当作时时提醒自己奋斗的动力,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去对待现实,勇于在逆境中成才。

(2)物质上:建立健全扶贫制度

1.积极为贫困生申请国家助学贷款。

2.积极帮助贫困生创造勤工助学机会。

勤工助学是这种方式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贫困生在假期或课余时间来参加勤工助学活动,一方面解决一些经济压力,另一方面能抑制其不劳而获思想和依赖心理,培养其艰苦奋斗、自立自强精神。贫困生自己也应正确处理勤工助学与学习的关系,不要因为参加该活动而分散精力,荒废学业。

3.建立激励机制,鼓励贫困生刻苦学习。

(3)心理上:加强引导疏通

1.通过寝室中或寝室之间同学的团结友爱、互相关心和互相帮助,倡导彼此交往的真诚接纳、共同成长理念,让其中的贫困生不仅能得到经济和生活的帮助,更能得到心理上的支持,最终实现解决其心理问题,培养健全人格的目标。

2.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营造爱的氛围。与其他学生相比,贫困生处在逆境,更需要爱,更渴望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实际上,拥有一个和谐、互助、团结的群体氛围,对贫困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尤为重要。

第一,发挥社团的作用,积极开展心理活动。因为在这些社团里,大家站在相同的起点,有更多机会相互鼓励、互相扶持,容易敞开心扉,释放压力,找回自信。同时,通过参加社团组织的活动,贫困生会增加接触社会、与人交往及自我展示的机会,开阔了眼界、增长了才干。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活动,贫困生学会和训练了人际交往的技巧,知道用尊重、信任、友爱、宽容、理解的态度与人相处,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二,搭建多领域文化之平台。一是网络文化平台。二是校园文化平台。辅导员要积极组织开展有意义的集体活动,如演讲赛、辩论赛、体育竞赛、小型晚会等,增强贫困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追求成功目标的健康心态。

(4)贫困生自身要不懈努力

贫穷不是过错。面对贫穷,贫困生自身应乐观自信,用自己的双手去改变命运,走自强自立之路。首先,贫困生要自我心理脱贫。贫困生要百倍珍惜上大学的机会,努力消除自卑心理,增强自信意识,培养自己吃苦耐劳的品质和社会生存能力,用知识来丰富和武装自己,化贫困为激励自己发奋图强的动力。其次,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贫困生要认识到贫困是暂时的,虽然在物质上不如别人,但自身有他人所不具备的如坚韧、勤奋、吃苦耐劳等品德。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诚实豁达、真诚待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最后,要坚定自强不息信念。贫困生要顺利完成学业,离不开国家和社会的关心与支持。但如果一味地依靠国家和社会,将对贫困生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贫困生自身不应有依赖心理,更不要有抱怨家庭、攻击社会等扭曲心理。要树立自强自立、顽强不息的精神。

(一)通过集体机制,构建宿舍、班级集体导向式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

班级和宿舍是大学生活的主要集体,大学生既是这些集体的成员,又是这些集体的主人。大学生的大学生活、素质发展、成人成才,都与这个集体的建设发展、文化氛围、精神风貌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引入集体机制,构建宿舍、班级集体导向式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模式是高校这一特定社会环境与高校人才培养方向相结合的可探讨性的方案。

(二)加强师生互动,引导贫困生生自我管理

第五篇:印度高校创业教育研究

任泽中 李洪波

[摘要]文章对印度高校创业教育的客观环境、组织主体、师资配备、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期为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的深入开展提供经验与启示。[关键词]印度高校创业教育 [作者简介]任泽中(1980-),男,湖南岳阳人,江苏大学,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就业与创业教育研究;李洪波(1971-),男,河南夏邑人,江苏大学,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江苏镇江212013)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1)09-0096-02 综观世界各国的创业教育,一些欧美工业强国起步较早,在亚洲,印度的创业氛围也非常浓厚。2006年,印度全国创业观察显示,每10个印度人就有一个参与创业活动,在参加“全球创业观察活动”的37个国家和地区中,印度的创业活跃程度排名第三。活跃的创业经济推动了印度经济持续增长,也为解决人口大国的就业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印度与中国在内外环境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中国和印度都是东方古国,都是人口大国,都是发展中国家,都拥有较大的国土面积,近年来的CDP增长速度都名列世界前茅,都被视为未来发展潜力最大的国家.都被公认为第三世界中全球化的“成功案例”,都具有比较发达的高等教育。基于两国之间的相似之处,印度创业教育的经验和教训,对中国的借鉴意义非常大。

一、印度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环境分析

1.人口的急剧增长导致全国就业形势严峻。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并且每年净增人口一千五百万左右,约占世界人口增长总量的五分之一。激增的人口进一步加剧了印度严峻的就业状况,印度政府发动了各种社会机构来为自主创业者寻找各种工作机会。严峻的就业形势促使人们更多地争取自雇型的就业机会,创业型的劳动模式逐渐成为一种趋势。2.自主经营者在国民经济中的影响力和地位非常突出。印度是自主经营者的王国,因为印度经济中相当大的一部分份额是由兼任工薪阶层和股东的自主经营者所贡献的。在印度国民经济中,独资企业和合资企业所占的份额为35%,公司制的约为15%,政府部门约为25%,农业部门为25%。如果把农业和自主经营的工业和服务业联合起来,就有将近60%的国民收入是由自主经营者所创造的,这无论是在资本主义社会还是在社会主义社会都是罕见的。3.自主创业成为一种共同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取向。虽然印度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但是自主经营项目的“就业率”仍在上升。并且印度的自主创业涉及任何一个可能的领域,但主要围绕IT支柱产业来展开。印度的自主创业包括所有可能的工作类型,包括摄影、设计、教学、数据输入。4.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导致毕业生选择自主就业。印度共有三十多所综合性大学和五百多所专科性质的学院。近20年来,大学入学率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但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印度的就业岗位不足,企事业单位不能完全吸纳毕业生,大量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不断恶化的就业状况使得大学生不得不自主创业,大学生创业教育应运而生。

5.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模式主要定位于自主就业。与其他国家不同,印度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采取“4+1联动模式”(如图1所示)。“1”是指高校毕业生以自主就业为中心,强调大学生就业的自主化和市场化,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4”是指印度中央政府、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和社会就业服务系统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各种服务平台。由于这种以自主就业为核心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模式,相当一部分高校毕业生最终走上自主创业之路。

二、印度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特点分析 1.印度创业教育的发起与组织主体。印度高校的创业教育多由学校组织或者由教师自发发起。各种全国性甚至国际性的创业大赛、创新大赛经常由教师从民间发起,由学校自主举办,而很少通过教育主管部门发起或有其他行政部门参与。课程的协调、活动的组织、项目的选择和资源的分配等环节都由学校成立创业中心来负责。这就充分调动了学校和教师进行创业教育的自主性,有利于倡导创业、促进创新。2.印度创业教育的师资配备。印度大学的创业教育课程由本校教师和访问教授共同承担,本校的教师主要承担理论部分,访问教授主要承担实践部分,两部分通常各占一半左右的课时。这一特点得益于印度长期以来形成的访问制度,访问制度为创业教育的师资提供了保障。在印度,除大学教授可做访问教授外,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界人士也可以做访问教授。4.印度创业教育的教学模式。印度的创业教育模式大致可分为师徒制被动学习策略模式和导师制自主学习策略模式(如图2所示)。师徒制模式主要应用在创业基础学习阶段,这种模式在师生关系上,以师傅(或教师)为主导,学习内容和方式都由师傅制订,学徒(或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在学习目的上,以学习创业的基本技能为出发点。人才培养目标是实用型的技术工人或小作坊主。导师制自主学习策略模式更多地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将技术教育和学历教育有机结合,将理论学习与案例教学有机结合,将项目指导和活动推广相结合。

三、印度高校创业教育的经验及启示

1.创业教育能够发展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的源泉。从广义的创业角度来说,自主创业成为在极其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人们所向往的一种生活工作模式,近60%的印度国民收入由自主经营者所创造,并且创业教育为印度迅速发展成为世界IT大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而中国“十五”期间高校毕业生为1090万人,“十一五”期间高校毕业生约2500万人,人才供给规模庞大,宏观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政策指引下,如果能够使更多的大学生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就必然也对国家的发展意义重大。在类似的环境下,印度的自主经营给国民经济带来的发展,启示中国也必须重视自雇和创业的重要意义,中国高校也必须认识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2.创业教育的路径选择要与社会经济环境相符。开展创业教育的举措有很多种,从教育知识模块可以分为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知识、创业经验等;从教育方法可以分为创业理论教学、创业实训、创业实践等。印度创业教育的路径选择是根据主导经济类型来突出其教育的针对性。印度政府在1998年提出了建设IT超级大国的构想,很多高校直接将创业教育局限于信息技术相关领域,其借鉴意义在于:集中优势力量,把握历史机遇,专注行业发展,形成自己的支柱产业。如果从某几个行业着手,结合国家的行业发展传统、历史机遇以及产业附加值等因素,重点扶持有志于加入这些行业的自主创业者,则更容易营造良好的氛围,取得更好的成果。此外,印度在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家族经济的特征,在课程设置和项目培训等方面突出家族企业管理项目教育,切实使创业教育与自身经济环境相适应。可以说,印度创业教育的路径选择结合了其促进IT行业和家族企业兴旺的政策方针,是紧扣其经济社会大环境的成功案例。3.创业教育教学模式要依据学习生命周期进行设计。印度的师徒制模式和导师制自主学习策略模式都考虑了学习者在认知、行为、生理方面的因素,在不同学习阶段采用不同的学习策略,这是完全符合教育规律的。高校应当注重区分不同的学历层次、学习阶段的学生,循序渐进地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树立全程化的创业教育理念。第一步可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自主创业意识,树立全新的就业观念;第二步可以构筑大学生合理的创业知识结构,提高创业的基本素质;第三步可以指导大学生掌握创业的基本方法,提高其创业技能;第四步才是促进大学生进行创业实践活动,培养真正的创业者。

4.创业教育的成效要依靠实施主体的多层次性。各国创业教育的实施主体不尽相同,可以分为政府机构、民间组织、高校等,但绝大多数创业教育的实施主体仍然是高校教师。印度创业教育由本校教师和访问教授共同承担,多层次的师资队伍是印度创业教育的重要保障。高校一方面要充实创业课堂教学专家队伍,另一方面要尤其注重完善创业讲座和实践训练的专家库。只有从各个高校的实际出发,整合自身资源以建设包括经济管理类专家、技术信息类专家、政府经管部门专家、成功企业家、孵化器管理专家、风险投资专家等在内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才能让学生接触不同层次的创业知识和方法,才能更有效地发挥师资队伍对创业教育的主体作用。5.高校创业教育要与毕业生就业模式的定位相结合。印度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模式主要定位于自主就业,基于这种以自主就业为核心的“4+1联动模式”,高校就必然对学生的创业意识、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高度重视。高校学生创业教育模式不能仅限于在学生毕业时提供一些帮助,更重要的是要有前瞻性,要从人才培养的第一个环节就与学生就业模式紧密结合。为此,我国部分高校可以将创业教育与绝大部分学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模式结合,分别引导学生在基层岗位、到西部、到农村去创业,依据学校和区域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准确定位,制订一套合适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创业教育模式与主流就业模式的有机联动。

高校创业教育教师“321”成长模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