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2号文库
母语教育实质就是精神教育
编辑:尘埃落定 识别码:11-937732 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3-06 22:47:42 来源:网络

第一篇:母语教育实质就是精神教育

母语教育实质就是精神教育

语文教育,越来越推崇“技术”。教师上课凭“技术”,诸如什么开课的技术、结课的技术、板书的技术、朗读的技术、调动学生情绪的技术乃至极为详尽的几课型、几步法、几环节等等。你进入语文教育圈内看看,参加语文教育会议,翻翻提交的论文,许多是在讲这些非常具体的技术;阅读语文教育方面的刊物书籍,发表的许多论文,不少是在传播这样的技术;听听一些老师做课、做报告,是在手把手地教给人这些技术。我们语文教师们俨然成了一批批纯粹的技术师傅(包括我自己),夜深人静时,我常常为我和我的同仁们的“变异”感到震惊---但这是无可奈何的事!学生在语文课上也基本是学“技术”,诸如什么

叙述的技术、描写的技术、议论的技术、说明的技术、起承转合的技术、夹叙夹议的技术、渲染和升华的技术,甚至抒情的技术,在书本上、课堂上都能学得到。我们的孩子们也已经变成了一批批小小的熟练的语言技术工人!他们熟练地答着试卷,如同在机器旁熟练地处理着一批批的零件;他们熟练地写着抒情文章,但内心却已经不起半点情感的波澜;他们或高亢或深沉地忧国忧民,但他们自己心里却觉得好笑!可是,我们的语文课正有逐步变成一门纯粹的技术课的可能,语文教育正有异变为一项纯粹的技能培训和手艺磨练的可能!这,是传统中国语文教育,在向现代中国语文教育转型过程中,所发生的最深刻、最惊心、最骇人的“核变”!我认为,技术是绝对重要的。没有技术,教师怎么具体上课?没有技术,学生怎么进行具体的言语表达?语文教育当然离不开“技术”。最具体的操作“技术”,永远是第一线教师上课的基本手段;学生语言听

说读写,也存在基本的十分细致入微的操作“技术”。但,我们且不可由此,把语文教育异变为一门单纯学技术并基本用技术来驾驭的课程!纵观几年的讨论,实际存在一个根本分歧,那就是语文教育到底应着重于语言技术之应用,还是应着重于奠定人的精神根底?或者说透一点,语文教育说到底是一门语言技术应用性课程,还是一门精神奠基课程?许多参加讨论的人到这里,就语焉不详或者各执一词。下面我想廓清这个问题。语言(言语)是人的精神的最基本的构成物。没有语言(言语)就几乎没有人的精神(或说只有极为简单、肤浅的精神)。语言(言语)是“人的精神本体”。因而语文教育实际就是“精神培植”、“精神教育”。“语言(言语)”的本质即精神,人的精神的本质即“语言”,二者实际是“一体二名”。设想,假如没有语言(言语),“人的精神”靠什么来依托?如果没有语言(言语),我们根本无法用“人的感觉”来感受这个世界,无法

用人的感觉来“听、看、触、嗅、品、思、说”这个世界。也就是说,“听、看、触、嗅、品、思、说”这些人的感觉是实际是“语言(言语)”给予我们的!在这个世界上,人是唯一具有“语言(言语)”的动物、人是唯一具有“精神”的动物。除人外,其他任何动物,因无语言(言语)才无精神。以人的视觉为例,假如没有语言(言语),外在的物体在人的眼中只能是光线、条块的堆积,就像照在镜中一样,是“物”与“镜”的关系(即“物”与“物”的关系)。只有掌握了“语言(言语)”,外在的那个物体才在人的眼中、大脑中成为一个概念。才是“物”与“人”的关系。简单的视觉是这样,稍复杂的感觉、情绪、情感就更是这样了。--譬如,只有人才能感触、懂得诸如什么是“潇洒”、什么是“亭亭玉立”、什么是“优柔寡断”、什么是“公元前”、什么是“银河系”与“宇宙”、什么是“花溅泪、鸟惊心”、什么是“感时忧国”、什么是“宠辱不惊”、什么是“安详从容”、什么是“韬光养晦”、乃至什

么是“酸甜苦辣疼痒麻赤橙黄绿长宽厚薄轻重”等等。这诸种感觉、知识,其实是“语言(言语)”给予我们的。或者说,我们学得了语言(言语),才懂得了或感触到了这些。如果没有语言(言语),我们就根本不能“以人的感觉”感受到所有这些!动物就不能!或者,这样说更明白,是“语言(言语)”,才使人具有了“精神”。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学习一个词,就是给人的精神打开一扇窗;学习一句话,就是给人的精神打开一扇门;学习一篇文章,就是就是把人领进一番新天地!语文教育中常常要替换一个语词,调整一个句序,说透了,实际就是“精神动作”--精神替换、精神调整!它只在表层上是“技术行为”!因而,语言(言语)就是人本身,语言(言语)就是世界本身,语言(言语)本身也是文化。母语教育,说到底,实际就是“人的精神培植”,就是“丰富人的精神经验、丰富发展人的生命个性的教育”,是一种“本民族文化的教化”。--这是母语教

育最根本的内在本质。母语教育,在外在的效能上,才是语言(言语)能力教育和训练。或者说,训练语言(言语)能力就是训练精神!换言之,学生学习母语的过程,首先是一个丰富自我精神经验、培育自我精神、形成自我个性生命的过程,是本民族文化的一个教化的过程。其次,才是一个语言(言语)能力的训练和提高的过程。---我们在理解上和表述上是这样说,实际上二者就是一个过程。前者是一种“人化”教育,后者是一种“公民能力”训练。百年来,我们在认识和把握母语语文教育的本质时,一直只认识到它是一种技能训练,如同游泳、打乒乓球一样的一种技术行为(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语),明显是不够深刻的。当然,好的语文教育的一个鲜明的特征,是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言语)能力(听说读写思等)。但我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个鲜明特征,是分内外两层的。外在,是语言(言语)“能力”(听说读写思等)提高;内里,却是

精神经验的丰富、个性生命的成长、生命本体的活跃、文化涵养的加深。所以,如果,语文教育不认识到、不着眼于“内里”,即语文学习者的精神经验的丰富、个性生命的成长、生命本体的活跃、文化涵养的加深,那么,“外在”的所谓语言(言语)“能力”,也就绝难形成;进而,整个的语文教育也就必然“少慢差费”。一句话,语文教育,如果不着眼于“人化教育”的这个“内里”的机制,那么,作为“公民素质”的“听说读写”的“外在”“能力”就会成为无本之木。简言之,着意于“精神”,得益于“技能”。说语文教育(母语的)本质上是一种“精神教育”。这决不是说它是一种“思想教育”。“精神”与“思想”是两个有联系而又明显不同的概念。“精神”是人之为人的本质,人有了精神才可以称作人,精神是人之本质。“思想”是“精神”的高级阶段,而“精神”则是“思想”的生命基础。“思想”是一种固化,“精神”是一种自由。“思想”多是理念的,逻辑的,他人性的,群性的,意识形态化的。而“精神”,则是自我生命的,是私人性的,个性化的,感性与理性交融的。“思想”只是人本质的充分性,人无一定“思想”不妨碍人成为人。“精神”则是“思想”的必要性。“精神”比“思想”广泛得多、宏博得多、活跃得多。有了一定语言(言语)的孩童少有深刻理念状态的“思想”,但却有高度活跃着、奔涌着、烂漫的“精神”,这是因为他掌握了语言(言语)(尽管很简单),是语言(言语)构筑了他的“精神”。也就是说,人的接受语言(言语)和人的精神的生长、成长,几乎是同步的。

这也就是,我坚决不同意把语文教育的本质,定性为是“语言(言语)技能”+“思想教育”,或“语言(言语)技能”+所谓“人文精神”(那种基本等同于思想教育的“人文精神”)教育的原因。因为这种所谓的“加”,是隔绝着的两种东西的“捏合”。也就是说,这种认识,从起点上就是错误的。我所说的“人文精神”与“语言(言语)”,完全是一种东西,明确说,语言

(言语)即精神,是一体二名,因而绝不是“加”。可是几十年来我们中国的语文教育一直只认识到它的“技能”这个层面的肤浅的意义,没有认识到它的“精神”层面的深刻意义,这是现代中国语文教育的最致命的盲点!说语文教育就是精神教育,这只是一个“课程的定性”。决不是在语文课中放弃“语言(言语)”这个最基本的“抓手”,不但不放弃,我们在语文教育中还要更紧地握住这个“抓手”,通过此,来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言语)应用能力并从而奠定人的精神根底!有人会说,若这样说来,数、理、化、史、地等诸多课程,都可以说是“精神”培植课。不对。对人的精神说来,其他课程,只是“辅助性”地诉诸于人的精神,而语文课则是“根本性、本体地”建筑起人的精神;其他课,是“精神的拓展课”,而语文课则是一种“精神的奠基课”。人的精神生于语言(言语),唯有语言(言语)才是人的精神起点。其他课程只能在语言(言语)这个起点

上进行。即,数理化等课,是以“语言(言语)”为基础和凭借的,通过“语言(言语)”传播了世界的诸方面的知识,从而“拓展”了人的精神空间,并且它们基本是理智型的。如数学课从逻辑方面拓展了人的精神世界,物理课和化学课分别从物物之间的关系和物质的属性方面方面拓展了人的精神世界,地理课是从空间维度拓展了人的精神世界,历史是从时间维度拓展了人的精神世界,如此等等。而语文课,是通过“语言(言语)”根本性奠定了人的“精神根基”,它主要是情感型的,尤其由“语言(言语)”奠定一个人一生的“精神底色”!“拓展”与“奠基”明显不同,“辅助性”与“根本性”不同。请千万注意,我只是从“精神”一个方面来说各课的对“精神”的作用,绝对无贬抑其他课的意思。这种语文教育本质的观点,可以概括为--“文就是道”!既不是“文以载‘道’”,也不是“文以交际”,又不是简单的“文‘道’合一”。

原载《语文学习》202_年6期

第二篇:母语

宝丰县召开202_“五星”评村(社区)党支部和党支部书记表彰大会 宝丰组工 202_-08-10 20:27 宝丰县召开202_“五星”评村(社区)党支部和党支部书记表彰大会

8月10日上午,宝丰县召开202_“五星”评村(社区)党支部和党支部书记表彰大会,回顾总结202_村(社区)党支部和党支部书记星级管理工作,表彰先进、鼓舞干劲,进一步激发全县村(社区)党支部和党支部书记振奋精神、创先争优,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宝丰县召开202_“五星”评村(社区)党支部和党支部书记表彰大会

张庆

一、许红兵、刘景华、铁干卿、汤红漫、张国伟、杨占杰、吕晋、魏学君、苏胜在主席台前排就座。其他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在主席台就座。

宝丰县召开202_“五星”评村(社区)党支部和党支部书记表彰大会

宝丰县委书记张庆一在会上首先向辛勤工作在农村一线的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和广大农村干部表示慰问和感谢。他强调,一要认清肩负责任,增强行动自觉。县委对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历来高度关注,拿出奖金对“三星级”以上的村进行奖励,并组织大家外出学习培训,希望大家开阔眼界思维,激发干事创业动力。二要做好表率示范,树立良好形象。村书记要为党员当好标杆,为群众做好表率,用实际行动感染人、带动人。在干事创业中,要干好党委政府安排的工作,带头干事带头致富;在为人处事上,要公道正派、公平处事、公开理事;在廉洁自律上,要严守底线思维,做到清正廉洁、公正无私。三要突出工作重点,勇于担当作为。好的村支书在经济发展上要转变观念,找准路子,结合各村优势,利用上级政策,借风行船,借势发展;在信访稳定上要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责任意识,筑牢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处置突发事件,讲究工作方法,积极化解矛盾;在基层党建工作中要抓好班子、带好队伍、落实好制度;在脱贫攻坚工作上,要当宣传党和政府精准脱贫政策措施的“明白人”,当把“六个精准”要求落到实处的“精细人”,当时刻把贫困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的“知心人”,当促进集体经济发展、群众增收的“带头人”。要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对照检查发现的问题,迅速行动,及时整改到位。创建工作已到了冲刺阶段,各乡镇、村(社区)一定要认真查找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加大整改力度,同心协力抓好创建工作。

宝丰县召开202_“五星”评村(社区)党支部和党支部书记表彰大会

张庆一要求,各村支部书记一定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落实党的政策,完成各项任务,多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信访稳定。下一步,我县要加大培养“双强”支部书记的力度,选好农村基层组织带头人。

宝丰县召开202_“五星”评村(社区)党支部和党支部书记表彰大会

张庆一强调,村级党组织和村书记责任重大、职责光荣,希望大家珍惜岗位、恪尽职守,以坚定的决心、饱满的热情、扎实的作风、有力的举措,为父老乡亲多办实事好事,让党的政策切实落到实处,为建设“四个宝丰”、决胜全面小康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宝丰县召开202_“五星”评村(社区)党支部和党支部书记表彰大会

宝丰县委副书记、县长许红兵在主持会议时要求,全县各级党组织要迅速传达贯彻会议精神,把力量凝聚到加快发展上来。各乡镇党委要健全完善村(社区)党支部书记教育管理、星级争创机制,推动争创工作深入有效开展;县直单位要结合实际,拿出支持、鼓励村(社区)党支部和党支部书记干事创业的具体措施,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要形成学先进的浓厚氛围。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找差距、定目标、强措施、补短板,真正推动各项工作上台阶、提水平、有突破。县广电总台和信息中心要开设专栏,大力宣传优秀村(社区)党支部和党支部书记的先进事迹,凝聚发展的正能量。各乡镇、各部门要以这次会议为契机,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确保全县经济社会实现平稳较快发展。

宝丰县召开202_“五星”评村(社区)党支部和党支部村(社区)党支部和党支部书记表彰大会

孩子,好好学习汉语吧

谢锋

9月1日晚上,央视一套播出了《开学第一课》。

9点10分,我和儿子准时收看了。从甲骨文到中国功夫,从琴棋到诗词,从为汉字而狂的美国人理查德到巴基斯坦汉字之母米斯巴的跨国师生情。节目寓教于乐,生动有趣。

节目中最让儿子感动的是外国人竟然也喜欢汉语。于是便有了我与儿子关于汉语的一段对话。

“外国人尚且喜欢汉语,作为中国人是不是更应该喜欢,并且要好好学习她呢?”我问儿子。

儿子点点头。

我接着说:“汉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语。如今,越来越多的外国人都开始学习汉语了。汉语,是我们的骄傲。作为炎黄子孙能传承母语是很自豪的事情。”

儿子好奇地问:“妈妈,汉字是啥时候产生的?”

我告诉儿子,我们的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她是当今世界上年龄最大的文字,按年龄计算,恐怕有五、六千岁了,是文字中的寿星。至于到底什么时候产生,现在还是个谜。

“妈妈,汉字是谁造的呢?”

传说是先人仓颉呀!仓颉这个人四目重瞳,非常聪明,他仰观奎星环曲走势,俯瞰龟背文图、鸟兽爪痕、山川形貌和手掌指纹,从中受到启发,根据事物形状创造了象形文字。仓颉造字时,举国欢腾,感动上苍,把谷子像雨一样哗哗的降下来,吓得鬼怪夜里啾啾地哭起来。

儿子惊奇的睁大眼睛。“妈妈,仓颉造了多少汉字?” 这个嘛,妈妈也说不清。“妈妈,我们中国有多少汉字?” 好多,好多呢,多的像天上的星星。“什么?这么多呀!妈妈,我能不能造字?”

乖儿子,只要你努力学习,你也可以呀!我们的汉字,最早是仓颉造的,后来,劳动人民在此基础上,又造了很多的字。汉字凝聚了无数先人的心血和智慧,她有着其它文字无法相比的威力。从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 从《春秋》到《离骚》,从《史记》到《三国演义》用的都是汉字。伟大的书法家王羲之为了追求汉字的神韵,不惜钱财,不惜将衣服划破,不惜将池塘染黑,写出了流传千古的《兰亭集序》。没有汉字就没有辉煌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可以说汉字是中国文明的起源的重要标志,我们中国人引以为豪的四大发明都是汉字这个伟大发明的衍生物,所以汉字是中华儿女在历史长河中创造出的不折不扣的第五大发明,是一切华夏文明存在的基石。

“你觉得我们的汉语美不美?”

“美呀!妈妈,但是我说不出来,美到什么地方?”

你看,节目中,九十六岁的翻译家许渊冲老爷爷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三美:意美、形美、音美。你站在二楼看远处,与站在二十层楼看远处,一样么?

“不一样。”

“更上一层楼”是不是读起来很美?我们的母语是最美的语言。她有独特的四声,有着音乐般的声调,配合我国特有的诗词歌赋,押韵篇章,不用谱曲,就已经可以终日吟唱,代代相传。

你听“江南可采莲,莲叶禾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多么欢快动听;你再听“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多么活泼可爱;你再听“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多么朗朗上口。

“我也会,妈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儿子唱了起来。

望着天真活泼的儿子,我恨不得把所有关于母语的美都告诉他。

我们母语的美不仅仅体现在形式上,更重要的是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海纳百川。“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让你惊叹美女的曼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让你惊奇边塞风光的雄浑;“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让你向往古人的闲情逸致;“细水鱼儿出,微风燕子斜”让你留恋田园风光的歆美。有一个80后作家刘卫东曾经在他的《怀念铜》里写到:“我一直认为我的母语和中国古代的鼎都来源于青铜的精华。一言九鼎,把语言的美推到了一个后辈难以企及的地步。„„我一直这么固执地认为,是青铜赋予中文以本质,中文赋予青铜以韬略。”他的独特的比喻把母语的美表现的淋漓尽致。

为了让儿子明白,我拿来摆在博古架上的仿真青铜鼎给儿子讲。

我们的母语是最厚重的语言。从她诞生的第一天起,已经和中华民族的历史紧紧相连。她,维系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纽带和精神支柱,代表着一个民族的尊严;她,是我们灵感的源泉,创造力的钥匙,文明传承的载体。如果没有她,我们又怎能继承“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这种汪洋捭阖,仪态万方的洒脱精神?如果没有她,我们又怎能保持“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如果没有她,我们又怎能铭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视死如归的节操?如果没有她,我们又怎能践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追求?五千年的岁月累积,国家的历史,语言的历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层层堆积,早已像高山一样博大雄伟,似海洋一般广阔无垠。

“妈妈,《道德经》里告诉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儿子打断我。可见儿子听懂了我的话。

“妈妈,可是汉语太难学了!”

孩子,虽说汉语是世界上最难掌握的语言。但是,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并不难学。你每天听的话,说的话,都是汉语,她就像空气一样时刻伴随着我们,我们一刻也离不开她。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汉语是世界上最广泛、最有活力的语言。今天,汉语已成为世界上四分之一人口使用的语言, 她同我们的祖国一样在世界上占有很高的位置,她成了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成了世界各国人争相学习的热门语言。

汉语,世界上最珍贵的语言啊!她没有英语的圆润上口,没有法语的优雅悦耳,没有西班牙语的风情万种,也没有德语的严肃谨慎,但她有的是东方的古老深厚,她包含了多少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她承载了多少悲欢离合;她演绎了多少动人的故事;她哺育了那么多的中华儿女;她造就了那么多的英雄豪杰。

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一谈起母语,就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

“我知道了,妈妈。你说这么多,就是说语文很重要。我们要学好她。”儿子在沙发上一蹦一蹦地说。

孩子,热爱我们的汉语吧,汉语是我们的骄傲!为她是我们的母语而自豪吧!记住“最爱说的话啊,永远是中国话,字正腔圆,落地有声,说话最算话;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要像它!”

儿子不由自主地唱了起来,那歌声很嘹亮!

第三篇:深刻认识罪犯教育实质

文章标题:深刻认识罪犯教育实质

国家大事莫过于长治久安,而长治久安,又以治理犯罪和教育改造罪犯为首要。由此而言,治理社会犯罪乃国家大计,而教育改造罪犯的成败直接影响着国家安全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监狱机关在履行自己的职能中,应充分发挥罪犯教育的职能指导作用,积极倡导“教育为先,教育为本”的大教育思想,要坚持“惩罚与改造相

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的监狱工作方针,树立教育改造的主导地位,就必须站在时代的前列,面向未来深刻认识罪犯教育的实质及其意义。

一、罪犯教育是统治阶级意识的产物

罪犯教育是阶级社会的特有现象。罪犯教育伴随着阶级社会的出现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也将随着阶级的消灭而消失。罪犯教

育是监狱机关依法、科学、文明、规范对罪犯采取强制措施实施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有任务,以改造人、造就人为目标的系列教育活动

我国的罪犯教育是社会主义国家意识的产物。社会主义国家意识是我国工人阶级意志的集中体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工人阶级意志的集中体现是把我国快速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但由于社会还存在犯罪现象,社会主义国家要按照自己的意识改造

社会,改造人类,就必须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整治犯罪。在我国,要达到预防和减少犯罪,仅凭刑事惩罚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对罪犯实

施教育改造。罪犯教育正是在人民民主专政的前提下,按照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把罪犯改造成为遵纪守法、自食其力的社会新人。监狱组织

罪犯进行国情国策教育、法律常识教育、思想道德教育、认罪服法教育等,实质上就是向罪犯不断灌输无产阶级意识的活动。只有通过把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向罪犯的反复灌输,才能使他们矫正不良行为,养成良好习惯,改造成为国家和人民所希望的那种人。因此罪犯教

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时代特色,并自觉成为了灌输社会主义国家意识的主要工具。

二、罪犯教育是实现监狱宗旨的重要手段

《监狱法》第一章总则指出,正确执行刑罚,惩罚和改造罪犯,预防和减少犯罪,是我国监狱工作的根本宗旨和中心任务。我国改造罪犯

三大基本手段:一是狱政管理;二是教育改造;三是劳动改造。罪犯教育在改造罪犯工作中具有主动性、针对性、指导性和渗透性等的工作特

点,它把正确执行刑罚,惩罚和改造罪犯,预防和减少犯罪等多项工作,当作自己要达到目标和任务,同时,又作为多功能的手段渗透到狱政

管理、劳动改造、监管安全等多种工作活动之中,并为他们的有效工作创造条件。因此,罪犯教育贯穿于刑罚执行的整个过程,并对罪犯的思

想产生深刻的、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造就社会新人的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

罪犯教育是实现狱政管理改造罪犯的左右手。管理和教育同时作为监狱改造罪犯的两种基本手段,没有上下先后之分,尤如人的左右手是

一个有机的统一体。狱政管理为罪犯教育提供保证,罪犯教育为狱政管理创造条件,两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狱政管理主要通过依法限制罪

犯的活动自由,实施严格的军事化管理,加上监规纪律的约束,迫使罪犯产生畏惧感和罪恶感,促使罪犯服从管教,遵守监规。但使罪犯产生

畏惧感、罪恶感,以及约束罪犯的言行,不是刑罚执行的最终目的,而只是改造罪犯的基本手段。要使罪犯深挖犯罪根源,真正认识到自己行

为的违法性、危害性和应受惩罚性,促使罪犯从行为上、认识上、情感上认罪服法,接受改造,这只有通过罪犯教育反复不断的疏导和灌输来

实现;罪犯监规纪律的遵守,劳动习惯的培养,行为规范的养成,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形成,同样需要通过罪犯教育反复不断的疏导和灌输来

实现。罪犯教育在狱政管理过程中,发挥着主观能动作用,为狱政管理发挥改造罪犯的作用创造条件。

众所周知,我国对罪犯执行刑罚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强迫有劳动能力的罪犯必须参加生产劳动,使其在劳动改造自然的同时也改造自己,促使罪犯培养劳动感情,养成劳动习惯,将罪犯改造成为遵纪守法、自食其力的社会新人。罪犯投入改造后,不可能心甘情愿地自觉接受劳

动改造,而是以种种理由和借口,消极怠工,抗拒生产劳动,企图逃避劳动改造。罪犯教育正是在与劳动改造有机结合的同时,发挥其特殊的喉舌作用。监狱通过组织罪犯进行系统的劳动创造人本身、劳动的目的和意义、遵守劳动纪律、端正劳动态度等内容的教育;采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循序渐进的教育方法,促使罪犯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实现由强迫劳动改造到自觉接受劳动改造的重大转折

罪犯教育是实现监所安全稳定的源头。监管场所的安全与稳定是保证刑罚有效执行和罪犯改造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狱内良好秩序的建立

和形成,首先必须严格落实各项监管工作制度,堵塞漏洞,消除狱内重新犯罪的隐患。但罪犯投入改造后,那种反社会情绪,铤而走险的意识

并没有因此而消失。因此,改造与反改造的斗争既隐秘

又激烈。如果罪犯的反改造态度没有根本改变,既使管理制度再严格再科学,罪犯也会

寻机以各种方式逃避和对抗改造。这种逃避和对抗行为,无疑对狱内的改造秩序是一个破坏,影响着监管场所的安全与稳定。因此,要实现监

管场所的安全与稳定,就必须从源头抓起,做好罪犯的思想转化工作。通过对罪犯进行认罪服法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组织罪犯参加现身说法

等多种辅助教育活动,针对性的找罪犯进行个别谈话教育等多种教育形式,使他们认识到抗拒改造、重新犯罪的严惩性和危害性,促使他们悬

崖勒马,安心改造。针对少数顽危罪犯,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帮助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改造态度,走上积极改造的轨道。

三、罪犯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特殊窗口

精神文明是人类主观世界得到改造和发展的精神成果,表现为教育、科学、文化知识的进步和人们思想、政治、道德水平的提高。社会主

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因

此,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教育人。

罪犯是触犯刑律受到刑事惩罚的公民,他们的行为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无疑是一个破坏,他们是全民族精神文明的落后面,他们在思

想道德和科学文化两个方面,都与全民族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甚至走向反面。监狱作为特殊学校,本着“挽救人、改造人”的宗旨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出发点,针对罪犯的具体情况,组织罪犯进行政治、文化、技术教育,鼓励罪犯参加自学、电大、函大等学历考试

;这实际上就是在努力提高罪犯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缩小与全民族精神文明建设的差距,以适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另一部分重要内容是要树立和发扬社会主义的道德风尚。社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罪犯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与他们的金钱至上,损人利己等错误的思想道德观念无不有关。监狱通过组织罪犯进行法律常识教育、伦理道德教育,采取社会帮教等多种形式,帮助罪犯树立正确的理想和道德观念,养成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的道德意识。

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进一步加强,罪犯教育已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殊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成为国际社会恶意攻击我国人权的焦点。因此,罪犯教育已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特殊窗口。

四、罪犯教育是实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要求

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同发展的事业。江总书记在庆祝建党八十周年

大会上指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

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

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

文明。”犯罪现象是社会消极文化、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集中表现,监狱改造罪犯,就是要用先进文化战胜消极、落后、腐朽的文化。因此,监狱组织罪犯进行政治、道德、文化、技术教育,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是发展先进文化,就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

体现。

监狱的发展方向与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随着入世的脚步,历史已把中国推上了现代化文明建设的轨道,在新形势下,监狱工作也同样面

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1995年1月在全国司法厅(局)长暨监狱劳教局长会议上,司法部提出在全国逐步创建现代化文明监狱的奋斗目标,就是我国监狱工作要适应我国政治、经济、法制建设的需要,适应国际行刑制度发展趋势的一项重大决策。所谓建设现代化文明监狱是指建设

具有现代化先进科学装备,代表当代人类社会进步水平的关押改造罪犯场所。建设现代化文明监狱的关键:一是现代化,二是文明。文明既包

括精神文明又包括物质文明,主要是指监狱设施执法水平、管理制度、教育措施等内容。建设现代化文明监狱是二十一世纪监狱的发展方向,其实质是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监狱工作中的具体内容和发展要求。

综上所述,罪犯教育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产物,是确保实现监狱宗旨的重要手段,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特殊窗口,是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

方向,实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要求。在新形势下,努力探索罪犯教育的实质及其内涵,对于正确执行刑罚,教育改造罪犯,预防和

减少犯罪,确保监所的安全与稳定,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具有现实的、深远的伟大意义。

《深刻认识罪犯教育实质》来源于teniu.cc,欢迎阅读深刻认识罪犯教育实质。

第四篇:教育的实质是爱的教育

用生命感动生命,用灵魂唤起灵魂

教育的实质是爱的教育,是生命对生命的感化,是灵魂对灵魂的唤起。多少年的教学生涯,我深深地感到:学生要和班主任配合,对班主任尊敬,不是靠纪律约束他,也不是靠强制压制他,更不是像警察一样威慑他。这些做法表面上学生俯首帖耳,实际上心存怨恨,久而久之,就会像火山爆发一样,潜伏着很大的危机。要真正教育学生,教师要用真诚打动学生,让学生能够心悦诚服。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营造宽松、民主、绿色的课堂。

教师要赢得学生,首先要赢得课堂,精彩的教学技巧,口若悬河的谈吐,超人的智慧赢得尊敬。那种师道尊严,教条说教的冷面课堂,自然不会受到欢迎,因为学生在无穷的压力下生存,势必会遏制思维,听课会心惊胆寒,课堂效果不言而喻。两张皮的课堂,势必让学生身心都受到不同程度痛苦。相反,一个老师如果时刻面带笑容,上课和颜悦色,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领悟知识。始终能够和学生一起同喜同乐,和学生成为很有好的朋友。让学生在宽松民主的气氛里学习成长。其次是用生命感动生命。

我始终相信:教育是用生命感动生命,用灵魂唤起灵魂。教师要直面生命的发展,直面学生的心智发展中的种种困惑问题,而绝不仅仅是只关注学习,考上大学,将来干什么,能挣多少钱。那种片面的追求学习,只会让学生忽视学生生命的发展,只会让学生学习进入死胡同,窒息畸形。教育在很多时候表现在:“学生的生命感动老师的生命,用教师的灵魂唤醒学生的灵魂。这句话是一个标准,也是一个高度,这句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很难。那还是几年前,一个学生对我的话还意犹在耳:老师,今天早操没见你,我的心在四处寻找你。可是下操还没见你,我急了,早读上不进去,才来找你。啪啪啪的敲门声今天我还能听见。那天我确实被高压锅烫伤了脸,没去教室。学生用他的生命中的关心在关爱我。那一刻我感动了。那一年这个学生考上了,但是家庭拮据,家里实在拿不出上学的费用,我从工资里面拿出一部分给他使用。以后每一学期开学我都给他拿些费用,让他能圆满完成学业。这个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而且还考上研究生,最后留校在一所大学任教。学生用生命感动老师,老师也用生命用灵魂唤醒着学生。

再次让学生守住文化之根。在生命里,我们的文化底蕴不论怎么深厚,无论哪一件事情处理,都需要明辨理、礼。守住原则性内容。把握原则、标准、方向。“有理走遍天下”“有礼也走遍天下”。学生将来能走多远,这由学生守理能守多少决定,决定他将来生命的长度。“礼”,这个礼是人和人之间最恰当的心理距离,也代表了一种心灵的秩序,经常交流,融合古今礼故事,潜移默化,让学生成为一个知书达理的人。这些决定学生将来发展的宽度。要做到尊重生命遵守礼法。明白敬人者人恒敬之的道理。礼厚就变成德。如果道理不明,礼数不到,学生将来出去也很难被社会接纳,被周围的同事接纳。这样的生命,决定了生命的短板。若要让其根深叶茂,那就要守住文化的主战场。

再次,让学生守住生命发展之根。有见识的家长图画的是学生的明天;没见识的家长,只注重学生的今天。我们眼光能不能跨越学生成长的现实,因为教育必须要占到学生心灵和生命的前方去等待,而不是被动的等学生出了问题再解决,或者陪孩子一块。有的家长听课就是想让学生成绩提高多少名,提高一万名都没有意义,因为孩子的根没人养,等他的根和干发展不相匹配的时候,一阵风就把这颗苗给吹倒了,甚至有的孩子的“根”已经“腐烂”了,家长还在那里高喊要提高成绩。岂不悲哉?!过去和未来是一个发展概念,我们的眼光要有能力跨越现实的浮躁障碍。带着学生的心灵跨越高山大海走向生命的辉煌。再其次,我们应该站到更高的地方引领学生。让学生的内心强大了,就不愁他智力的发挥。何事而不能,何时而不能。现在的学生都很聪明,为什么学习不行?因为心里面缺乏热情,没有动力,一看书包就烦,最喜欢过礼拜天,礼不放就烦,内心缺乏热情。为什么缺乏这份热情?就是人没有养起来。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正气。要正确看待孩子成长的时候出现的各种问题。现实、功利,甚至冷漠。这个“冷”就是孩子周围的环境先变凉了,孩子的心不仅仅是冷,甚至有的十四五岁的孩子面对学习、求职变得麻木,甚至拒绝教育。如何提升孩子内心的这份热情,这份温度?这要从环境解决,看到人脸上就让人的脸上结冰,让人一看那眼神,就兴奋不起来了,就觉得自己做了什么错事。这样的学生心灵怎么强大?我们需要文化是教育熏陶,感化、转化、内化学生的精神,内化学生的情感能量和精神导向。让学生精神强大,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会精神自救。让人类的优秀品质时刻左右学生,生命感动生命,灵魂唤醒灵魂。

这是我的教育理念,这也是几千个孩子的生命从我内心走过之后留给我的一句话。自从我归依了教育,心便不再流浪。

教育的过程充满了美、朴素和纯净的爱。教育的过程很享受,因为整个过程充满了美,这个美是学生很天真的笑回报给我的时候,那种美胜过人间的任何花朵,但是要有心去欣赏,有能力去欣赏。教育学生,就像欣赏花朵一样。距离很远都能闻到它的香。这需要纯净的爱,无条件无功利的爱,教育是对家庭,对个人,对社会都是百年大计的大事情。对我们教育者而言也是不可推卸的责任。让我们都能够在孩子学阶段,给予知识,给与智慧,给予生命的交流,给学生一个如花般的美丽人生。

第五篇:形式教育论与实质教育论

第四讲:形式教育论与实质教育论

主讲:蔡俊江

·教学目的

1、了解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的概念与来源

2、理解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的基本观点 ·教学重点

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的基本观点 ·教学时间 40分钟 ·教学方法 讲授法

一、形式教育论

(一)形式教育论的概念:

形式教育,也称形式训练、形式陶冶、心智训练、心智陶冶。该理论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于使学生的官能或能力得到发展。它是资产阶级关于普通教育学校设置课程和选择教材的一种教育理论。

(二)形式教育论的来源:

形式教育论又称形式训练论,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希腊和罗马。英国教育家J.洛克往往被认为是形式训练论的倡导者。他说:“要使所有的人都成为深奥的数学家并无必要,我只认为研究数学一定会使人心获得推理的方法,当他们有机会时,就会把推理的方法移用到知识的其他部分去。”这一论点被奉为形式教育的圭臬。在近代,形式教育论以官能心理学为理论依据,而官能心理学来源于心灵实体说,简称心体说。以官能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的形式教育论,在18世纪下半叶和19世纪初,对欧、美中小学的教育实践曾有很大的影响。它所维护的,是文艺复兴以后旨在培养资产阶级统治人才的古典教育方向;强调古典语言、文字和古代历史等学科的教学,轻视自然科学知识的教学。

(三)形式教育论的基本观点:

(1)教育的任务在于训练心灵的官能。身体上的各种器官,只有用操

练使它们发展起来;心智的能力,也只有用练习使它们发展起来。除了练习或训练以外,没有别的方法能发展官能。人们的一切能力,都是从练习而来的,记忆力因记忆而增强,想象力由想象而长进,推理力以推理而提高,等等。这些能力,如果得不到练习,就会减退、变弱。因此,主要的任务就是发现那些能够最有效地训练学生各种官能的心智练习。

(2)教育应该以形式为目的。认为,在教育中灌输知识远不如训练官能来得重要。学生受教育的时间是有限的,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灌输给他们。如果他们的官能由于训练而发展了,任何知识随时都可以去吸收。所以知识的掌握在教育上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能力的发展。知识的价值在于作为训练的材料,就是学习的东西被遗忘了,却仍留下了一种永久的、更有价值的效果。因此,不必重视课程和教材的实用性,而要重视它们的训练作用。沃尔夫和其他官能心理学家,原来是反对学习古典课程的。然而,当古典课程被认为是训练官能最优良的工具时,形式教育与古典课程就相互提携起来。

(3)学习的迁移是心灵官能得到训练而自动产生的结果。形式教育论是一种早期的学习迁移理论。认为通过一定的训练,使心灵的官能或某种官能得到发展,就能转移到其他学习上去。学生学习拉丁文、希腊文和数学,会对学习其他的课程和教材有很大的好处。这是由于从拉丁文、希腊文和数学的学习中,提高了的比较能力、分析和综合能力、推理能力,能够有效地适应别的情境,能够转移到其他课程和教材的学习上去。因此,官能训练及其迁移的作用和价值,就成为设置课程和选择教材的一个重要依据。

二、实质教育论

(一)实质教育论的概念:

实质教育又称“实质训练”,是对立于形式教育而出现的一种教育学说。它认为普通教育应以获得有价值的知识为主要任务,而学习知识本身就包含着能力的培养,能力无须加以特别训练。它是资产阶级关于普通教育设置学校课程和选择教材的一种教育理论。

(二)实质教育论的来源:

在西方,近代的实质教育论以联想主义心理学为理论依据,而联想主

义心理学来源于心理状态说。观念联合论或心理原子论是把心灵看做心理状态的最有影响的理论。英国教育家J.洛克和哲学家D.休谟是近代联想主义心理学的先驱。德国教育家J.F.赫尔巴特吸取英国联想主义心理学的思想,认为心灵的本质是不可知的,人们只知道心灵的现象,那就是观念。赫尔巴特把在教育中提供给学生的一切知识,包括自然的和社会的知识,都称为观念。他说:知识是在观念中摹写在它面前的东西。各种教材包含许许多多的观念,它们首先作为学生认识的对象,而后成为他们意识中的观念。新观念被已经存在于意识中的旧观念所同化或吸收,赫尔巴特称为“统觉”。教育就在于观念的获得,促进统觉的过程。他重视课程和教材,反映了实质教育的立场。与形式教育论相反,实质教育论维护和提倡18世纪初开始兴起的实科教育方向。英国教育家H.斯宾塞在实证论的基础上,于19世纪50年代提出知识的比较价值问题。他坚决主张实科教育,同时竭力抨击当时英国教育中的古典主义和经院主义,认为一般智力的发展是次要的,强调课程和教材的实用性。

(三)实质教育论的基本观点:

(1)教育在于提示适当的观念来建设心灵。心灵在初生时一无所有。心灵的官能不是现成存在的;心灵有赖于观念的联合,它是经验的产物。因此,主要的任务就是以观念充实心灵的内容。

(2)教育应该以实质为目的。建设心灵的原料是各种观念。提示外界事物,产生观念的课程和教材,就具有首要的地位。因此,教育不在于重视课程和教材的训练作用,或知识教学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作用,而是重视课程、教材的具体内容本身及其实用价值,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知识。

(3)必须重视课程和教材的组织。心灵要靠观念的联合以组成概念和范畴。课程和教材的组织和程序,直接影响心灵的组织和程序。

三、形式教育论与实质教育论利弊分析

1、形式教育论利弊分析

形式教育强调发展学生的各种官能,以形式为教育的目的,有力发展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包括获取知识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分析能力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生活和劳动技能,从这一方面来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持续发展,适应当代社会的需要。但

形式教育忽视基础知识的教授,不利于发展基础学力,不利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美国和苏联的课程改革“表现出惊人的相似:让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更好地掌握更多的科学和文化知识。因此,两国都耗时费力地组织了各门学科的第一流专家重新编写新教材,更新教学内容,以容纳各类‘最新“最先进’的知识。”从这些研究成果来看,各国的教育、课程改革,关于重视“基础学力”、重视“知识”是很突出的。能力的发展建立在基础知识储备之上,形式教育思想忽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犹如建造空中楼阁,也是不可取的.2、实质教育论利弊分析

实质教育论强调在基础教育过程中应重视知识的传授,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这样有利于发展基础学力,有利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这是实质教育有利的一面。但是实质教育由于强调知识的传授而往往容易忽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例如思想道德素养和体育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实质教育强调知识本位,容易走进应试教育的误区。由于考试是现代教育评价的重要手段,在实质教育知识本位论下,考试只以知识为依据,因此学校容易重视智育的发展而忽视德育和体育。忽视生活和劳动能力的培养。其次智育也容易只重视知识的记忆与背诵,死记硬背,缺乏个性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缺乏对学生思维能力,逻辑能力,分析能力的锻炼。

有的学校和教师为了应付升学考试,加班加点,搞题海战术,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严重摧残学生的身心健康。同时考试作为评价学生的手段,知识为考试的主要依据,容易导致在追求升学率的过程中,学校很有可能只重视少数有可能升学的学生而置广大学生于不顾,致使广大学生失去学习信心,不仅学习没有长进,而且心里受到极大的伤害。这样就走进了精英主义教育的误区。

因此实质教育虽然提倡知识本位,有一定的正确性,但注重知识而忽视能力,授之以鱼而不授之以渔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四、对学生能力发展的看法

对于学生能力的发展来说,首先应该交给学生一些必要的基础知识。

为综合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其次应注重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说明每个孩子的智能特点是不同的,有的孩子语言智能强,有的孩子数学逻辑强,因此教育在发展学生能力时必须照顾到注重差异。树立多元智能的能力发展观,反对统一规格,统一模式的人才培养方式。

我们应该改变过去以考试为主要评价标准来评价学生的做法,综合地从各个方面去评价学生的能力,不以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

在发展学生的能力时应尊重学生的天性与兴趣,尊重学生的多元智能,在教授基础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天性与兴趣,发展学生的不同方面的能力,培训不同规格的学生。在发展学生能力时,既要授之以鱼也要授之以渔,尊重多元智能,多方位全面发展。

我们应当重视对学生思想品质,体育健康的培养与教育。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提出健全的心智寓于健康的身体,洛克对于智育,体育,德育三者的关系,是把体育放在第一位的,可见良好的身体素质对学生能力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学生道德的修养水平也是不能忽视的问题,因为道德的修养决定人格的完善。我们要确保学生能力的发展是朝着为社会,人类发展做贡献的方向发展,而不是成为高智商高水平的罪犯!

二零一四年四月二十八日

抓码王

http://uu88s.com

udgvsddd12976

母语教育实质就是精神教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