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研究性课程设计与效能研究”实施阶段总结
“研究性课程设计与效能研究”实施阶段总结
研究员:冯丽凡
一、课题基本情况
在202_年9月我们课题组成员参加了课题“研究性课程设计与效能研究””。从课题立项到实施已有一年多的时间,为了真正探索出一套中学生物学科创新教学模式,在实施中认真学习创新教育理论,用课改理念指导实践。实践中坚持遵循课题研究原则,公开教学研究,用课改理念反思教学。用课改理念寻找策略,吸引学生自觉、自愿地投入到创新的学习活动中去。我们对课题任务进行了明确的分工,各成员深入教学一线积极开展研究,到目前,已初见成效,现将阶段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考察及网上研讨结合法: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搜集、考察等理论学习,获得强有力的理论支持;通过理论培训、网上研讨等形式沟通认识,分析提高。
2、调查分析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情,确定实施进度,及时调整实施方法或步骤。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3、资源归纳法:在实验或调查中要详细纪录,做好对照实验,要详细收集撰写论文时所要引用的数据和证据等,如原始资料和照片等,有什么发现,最好在当时就进行初步分析、归纳、整理。课题负责人应有意识地收集和保存好这些原始记录和资料。
4、经验总结法:坚持边探索、边研究、边总结、边修正、边引导等过程性研究,及时形成阶段性小结。
5、整合法:课题组全体成员,分工协作,集体汇总。
三、立项以来所做的的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促教师教学理念的提升。
学习国内外创新教育理论以及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坚持记读书笔记,写读后反思,在追求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中得 到充实。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中学思想品德学科各年级学生学业质量监控与评价指导意见》,结合《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新修订稿)》及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解读培训活动,加强教师教学理念的提升。
2、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开展工作。
一年来,课题组共召开2次会议,即于202_年3月召开全体课题组成员第一次会议,学习本课题开题报告,明确课题研究内容,按照开题报告中安排,明确分工,责任到人;5月召开第二次课题组会议,此次是由课题组负责人下到实验学校,分别与实验学校承担课题任务教师碰头,安排问卷调查工作,了解课题进展情况。
3、在实验学校进行中学生学习方法问卷调查及分析。
202_年3月,问卷调查负责人胡晓晨设计出“中学生学习方法问卷调查表”,于5月下旬,分别对七年级学生进行调查,于7-8月,由唐玉华老师汇总并完成了一份初中生学习方法调查及分析报告,为下一步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依据。
4、确定子课题进行下一阶段的行动研究。
在调查问卷分析报告的基础上,课题组确定子课题安排下一阶段的行动研究。经过课题组成员集体研究,确定以下课题为本研究课题的子课题:
1、以创设问题情景开展有效教学为主题。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出有效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过程性学习方法、增加学生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
4、以学生有效学习,教师有效教学为主题。
5、以探索有效教学模式或方式为主题。
6、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或成长为主题。
7、如何培养学生沟通能力与合作精神。
四、初步取得的成绩:
1、积极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方法的前提。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兴趣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的。因此在教学中应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始终被这种气氛陶醉、感染、激励,由此而产生兴趣,主动积极的学习,提高教学质量。尤其是对初中生,创设质疑式情境并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能时刻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注意力和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处在积极的活跃状态,乐于参与,积极开动脑筋,创造的灵感和顿悟不断产生,探索出解决各种问题的方法,这样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还提高了能力,促进教师对“研究性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训练。
2、采用多种手段,增强生物教学的趣味性,在趣味盎然的气氛中,更能促进教师落实教学设想。
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学生的评判最有权威性,而灵活的教法则是成功与否的重要保证。老师在课堂里起着主导的作用,要设计好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流程和教学方法等。采取灵活多变的教法,如启发式、诱导式、交流合作等方法,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手段和学生实验,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上完一节课后,还兴趣盎然,并积极地去回味和反思。
在思品学发展史上,有许多趣闻轶事。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内容的需要,适当穿插介绍一些生物学趣事,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加深了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通过讲解这些趣事,使学生对生物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更加激发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设想的落实更加有效。
3、挖掘教材中适合“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开展课题研究。
教学过程中,必须贯彻“量力而行”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用”好教材,发挥好教材的特殊作用。开展本课题研究的前提必须要先研究教材,从中挖掘适合“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这样才能保证课题有目的的开展。为此,实验学校的课题组教师在教学中边学习研究边实验边总结,采取“小步子”式的探索实验。
4、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有了明显的增加,自主学习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有效的课堂教学给学生带来了更多的快乐,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有了明显的变化,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自主性合作学习。
五、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课题组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在理论上进行了一些探索。但由于我们的科研能力有限,理论素养还有待提高,本课题研究的内容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挖掘,研究方法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要进一步借助于远程培训、网络教研、自学等途径努力提高教师们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更需要专家的专业引领,对我们的研究作出适时评价,为我们研究指明方向。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存在着以下几个更为突出问题:
1、过程性资料保留的不够完善。一年来,大家重课堂教学,做了很多工作,但对过程性资料的搜集、整理不太及时。如对挖掘出来的“研究性学习”内容没有进行整理;录像课及图片等是个空白。
2、课题研究的进展不是很顺利。由于课题组教师工作任务重,参与研究的积极性未被充分调动;对本课题研究研究不够深入。致使课题研究只是蜻蜓点水式,有“动静”,无“涟漪”。
六、下一步研究的主要措施
在今后的课题研究中,我们针对以上课题研究的一些现状,提出了今后课题研究的大致设想:
1、积极发展教师的素质,推进课题研究的深度
在今后的课题研究中,我们通过不断的理论学习和课堂教学,营造良好的课题研究氛围,做课时,不妨可以把自己所带平行班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一师两法的“同课异构式”教学,然后进行及时的测评,用此方法进行多次反复后,再进行阶段性考评;平时做到多思考、多听课,多积累、多交流、多总结。促进教师思想深层次的转变,变被动为主动,让课题研究处于蓬勃向上的局面。
在原有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深入进行课题研究,对课题研究状况进行回顾和反思,对在过去的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适当调整研究方向,使课题的研究目的逐步更加明朗,充分认识自己课题研究的意图,从而为课题研究的深入打下扎实的基础。
2、加强各校子课题研究管理力度。下一阶段研究中实行各子课题小组负责制,建立课题组成员奖励机制,提高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使研究工作扎实开展下去。
3、进一步加强直观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单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直观上下工夫是远远不够的,要解决知识的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矛盾,内在规律和表象的矛盾,使学生学会由表及里,去粗取精的学习能力。还应
充分应用多媒体教学,能增加教学容量,设计实际问题情景,重新组织教材知识结构网络,提高学生的应用知识能力。探索有效生物学课堂教学策略,一定要增加问题情景设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强化实践研究。充分学习和自我研修,上好课题实验研究课,初步形成可操作的范例,完善操作要点。
5、研究成果展示要及时
实验报告、论文、教学案例、教学故事、学生作品和经验总结等。通过探究,撰写一些有价值的关于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的论文和实验报告,并探索出适应新课程理念下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同时通过探究,能初步使实验学校里的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认真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6、整理和归纳阶段性课题资料,建立课题分项档案。
活动场景设计、活动记录、活动照片、调查表、评价表和活动小结等的保存和整理。将选出的优秀录像课、教学论文、教学设计分类管理,并推荐参加区市级评选。
以上是课题组第一阶段所做工作的简述,我们虽尽力而为之,但还有不尽人意之处,恳请各位专家对我们的阶段性成果分析报告指导和批评。
第二篇:研究性学习阶段总结
研究性学习阶段总结
自X月XX日下午第八节开题以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根据学生自身的条件和实际情况进行了分工,明确任务,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和组织两次会议的协商,各组基本上能完成各自的任务,达到预期目标。现做下阶段性总结,分析一下存在的问题,以便下一阶段更好地开展工作。
一、分组并任命主要负责人以及分配各组任务
在学期初,课题组于202_年X月XX日第八节召开全体课题组成员第一次会议,学习本课题开题报告,明确课题研究内容,按照开题报告中安排,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在此次会议中,课题组分成四组,选定每组的小组长,并通过协商分配各小组的任务及小组长的职责。安排如下:
任课题组组长,负责各小组成员之间,以及和老师与同学之间的联系。(小组长)、学生通过访问,上网,图书等方法搜集材料,进行归纳总结,同时也对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法有了初步的尝试和了解,为下一步继续研究学习提供了方法和部分材料的准备。
(小组长)、通过打电话或亲自到环保局和回收站进行调查访问。
(小组长)、负责实验,利用植物进行对比实验,探究废旧电池的危害。
最后把所有材料汇总给处,负责写成总结性报告,并向全体成员汇报课题情况。
二、研究性学习的初步成果
在两个多月的实施研究学习中,主要开展了两次全活动组的动员和理论学习会议或讲课,学生基本掌握了初步研究的方法和方向,并及时地指导各自的学习活动。王XX通过调查写成了书面材料并上交,李XX通过对仙人掌进行对比实验取得了成功,刘XX初步写成了总结性报告。
三、研究性学习活动存在的问题
我们课题组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了一些探索。但由于我们的科研能力有限,理论素养还有待提高,本课题研究的内容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挖掘,研究方法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如王XX这一小组没有上交书面材料,王XX她们只有两个人,进行实地调查存在一定的困难和安全问题,李XX只对仙人掌进行对比实验,可以对多做几组实验,但存在经费问题。刘XX写的报告也存在规范性等问题。毕竟是初中学生,第一次参加研究性学习,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但总体来说,还是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还是很高的。
四、下一步研究的主要措施
利用假期进行回收废旧电池,为环保做出实际的行动,同时进行宣传环保意识。实验组再多做几组实验,切身体验旧电池的危害,让课题的内容更充实丰富,更有说服力。对总结性报告再次进行具体的指导。
第三篇:课题研究实施阶段总结
《小学生古诗赏析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材料
近年来,我校顺应时代发展趋势,遵循素质教育的规律,结合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及时而广泛地开展了“小学生古诗赏析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的课题实验活动,经过近一年来的研究和实践,已初步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现代教育观念的确立、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等已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行动和追求目标一个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的教风与学风正在进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很好的激发,自主学习的时空渐趋拓宽,同时,学生的个性特长也得到了发展,学生素养也得到了提高。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我们力求体现如下目标: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寻求一种既易于学生掌握、运用,又不会影响孩子学习热情与自信的方法,初步培养小学生古诗赏析的能力。
1.以美引善:通过教材呈现的丰富生动的美的感性形象,使学生在道德品质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引导他们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道德行为。
2.以美导真:引导学生主动通过对美的感受、鉴赏和创造,主动地、积极地追求真理,获取知识,使自己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不断深化,知识结构不断完善。3.以美怡情:以语文学科充满感情色彩的教材内容和教学活动为载体,使孩子们的情感从小受到美的陶冶,对真善美产生由衷的热爱和向往,对假恶丑产生强烈的憎恨和愤慨。
4.以美启智:以生动具体的形象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主动地进行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促进学生各种智能因素的发展。
5.以美润言:指导学生观察自然、生活,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启发他们去体察语言与生活有着怎样的密切联系,大自然、生活中的美怎样用美的语言去表达。
二、课题实验的管理
1、建立领导机制,确立实验班级。
在县教科所的亲自指导下,学校成立由校长、教导、教研组长、部分骨干教师组成的实验领导小组,负责实验工作的管理、指导及实施工作,并确立了实验班级和实验老师。
2、加强师资培训,转变教育观念。
教师是教育改革的推动者,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教学实验
扎实深入进行的基本保证,加强师资培训,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根本措施。学校组织教师学习第三次全代会精神,学习江泽民《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增强教师投身教育改革的使命感,提高教师推进素质教育的自觉性;组织教师学习领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学习新的课程标准,学习新的教育理论,促使教师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学习观、教学观;鼓励老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使老师们全身心投入教学改革之中。
3、重视课题研讨,及时总结经验。
我们要求实验班的老师应围绕一两个子课题进行研究,举行经常性的教学漫谈,认真积累资料,做好个案分析,写好课后反思,及时总结经验,每月份写一份阶段性试验成果报告,每学期举行一次观摩活动,力求辐射一片,使其他老师也能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并认真总结经验,撰写成文。
三、课题研究实验采取的策略
在课题的研究和实践中,为体现实验目标,我们主要采取以下策略:
1.在备课中发掘“美”
要使学生从教学中获得深切的美感体验,由“知学”进入“乐学”的“欲罢不能”之境,还需教师从审美的角度去研究教材,处理教学内容,深入挖掘教材中美的因素。著名雕塑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在备课过程中,首先,教师在感知教材时,为教材中蕴含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所感动,悠然心会。然后,教师对教材中蕴含的各种美的因素细心品味,蕴涵体察,反复推敲,“搜尽奇峰打草稿”,调动自己的审美经验,将教材中美的因素融化到教案中,再到课堂上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分享这种美。教师善于发掘这些审美教育的因素,就会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受到感染和熏陶,灵魂得到净化和升华。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来也会吟”。的确,这一句流传千古的佳话代表了古代诗句诵读的一种思想。诗的历史源远流长,而且内涵丰富,美不胜收。古诗句很好地体现了汉语的音乐美,读起来琅琅上口,非常适合少年儿童年龄阶段的认知特征。而不断地诵读,主要是让学生对汉语言的不断的积累,深切地感受汉语的那种节奏感,韵律感的审美表现力,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儿童古诗教学除了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智育的培养外,还要进行审美教育,古诗教学中美育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形象,情感去熏陶学生,丰富净化学生的情感,塑造学生美的心灵。
2.在教学中传输“美”
在语文审美教育中,情感是核心,是灵魂。语文审美教育活动主要以情感人,以情动人,通过美的事物激发人们情感,形成审美体验,唤起情感共鸣,使人在情感中受到陶冶,得到升华。而教师的情感灌注,动之以情,是课堂教学揭示美、传输美,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刘勰〈〈文心雕龙〃知音篇〉〉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那么教师首先在钻研教材时把精力集中在“情”字上,做到通理明情,“入境动情”,设身处地地体味教材中的真情实感和美的内涵。这样,教师就具有了一种激情,然后在教学时,通过讲述、朗读等教学手段“以情激情”,利用有关的审美媒介进行“设境传情”,从而把教材情、教师情、学生情这“三情”融为一体,在动人魂魄的情感中,把知识传授不断从感性向理性深化升华,师生之间就会迸发出强烈的美感共鸣,产生共振效应。这样就调动了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感情,紧扣学生的心弦,把他们自然而然地步步引向感情的深处,诗歌情、教师情、学生情融为一体,学生受到强大情感力量的震撼,情感得到升华,灵魂得到净化。
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暮江吟》中描绘了深秋季节傍晚江上的幽美景色,诗人用珍珠比喻露珠,用玉弓比喻新月,不但贴切传神,而且创造了一个清新、幽美、静谧的境界,沁人心脾。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的“绿”字,把春风给江南披上了绿装这一变化,生动而形象地写了出来,同时也透露出诗人深切思念家乡之情。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自己去找,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去体会、去品尝。
3.在领悟中感悟“美”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根据审美对象和审美主体的特点,精心创设审美情境,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审美情感的熏陶起着重要作用。因为审美情境对学生不是强行给予的,而是从学生的审美心理自由出发而设定的,它较之单纯的说教更易于被学生理解并引起审美情感的共鸣,尤其是能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潜移默化中得到美感体验和审美陶冶,把学生从有我之境,带入到无我之境,变课文中的“此情此语”为“我情我语”。学生置身于这种特定的情境氛围中,此情此景,拨动了学生的“美感的心弦”,引起了情感共鸣。这样,学生的审美心扉就会洞然开启,带着热切憧憬和再观察再欣赏的审美情感,进入文章的情感世界,进而把课文中的“彼情彼景”转化为“我情我景”,从而更深入地领悟文章构筑的艺术真谛。
过去,我们在教学古诗时只重视学生对古代诗词的理解,而忽视了其它方面的教育。在古诗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这是一个能发挥语文的学科特点,进行环境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古诗文教学,让学生感受古代文人笔下优美的自然景物,理解环境与作者抒发感情之间的关系,以及环境对健康人格养成的积极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树立保护环境的责任感,从而感受环境的美。
语文教学具有浓厚的人文性、鲜明的形象性、强烈的情感性,这就为语文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提供了宽广的天地,小学语文课本每册都选有古诗,这些古诗风格流派各异,有哲理诗,写景诗,也有咏物诗。每一首诗都流淌着生命意识之泉的汩汩清流,起伏着作者诗人丰富的情感。古诗是融音乐美、书画美、意境美为一体的古典艺术,走近、学习和感悟古诗的前提,是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而随着学生生命意识的被唤醒,他们对古诗的理解会更深刻,把握会更准确,感悟会更透彻。
4.在诵读中感受“美”
“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优美的朗读是一种艺术,教师可以通过朗读以声传情,声情并茂,达到韵味无穷的艺术境界。掌握好朗诵技巧,处理好轻重、缓急、停顿、韵律、语气管朗诵技巧,具有音韵美的朗诵具有艺术穿透力,使得具有识觉特征的文学作品立体化,变得鲜活起来,转化为听觉艺术。优美的朗诵对学生的感觉和知觉具有较强的冲击力。吟诵朗读是提高文学审美感受力的传统方法。古代文人也十分重视吟诵朗读。宋代著名教育家朱熹说:“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吾之口;继而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清代学者姚鼐也说:“大抵学古文者,必要放声疾读,又缓读,只久之自悟,若但能默看,即终身作外行也。”“熟读”、“疾读”、“缓读”之说都强调了吟诵朗读的重要性。而叶圣陶先生则创造性地提出“美读”法。他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诸如此类。美读的方法,所读的若是白话文,就如戏剧演员在读台词那个样子。所读的若是文言,就用各地读文言的传统读法,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叶先生所谓“美读”,其实就是强调通过音声节奏之美的感觉,深入课文深层意蕴的情感思想,达到与“作者心灵相感通”,即神相通,气相通,心相印,情相融的审美境界。
叶圣陶先生提出:“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如何让学生融情入境,关键在于情境的创设。教诗词,不仅使学生弄懂字面的意思,了解其主要内容,还必须“入境”才成。“多读多练”是教学诗词的一个特点。反复吟咏,方能读出韵味来,细细体味诗中蕴含的意境。同时使思维产生发散。如教《朝发白帝城》,这是李白在唐朝元二年春天遇赦,离别白帝城,乘舟东下时所作。全诗叙述与描写相结合,创造出生动感人的艺术画面:“清晨诗人辞别朝霞满天的白帝城,乘着一叶扁舟,沿着滚滚长江,顺流而下;两岸猿声不绝于耳,山峦叠嶂,夹道相迎……好一幅三峡行舟图啊!”通过听有感情的配乐导读,学生进入情境了:全诗展示了三峡美景,洋溢着诗人遇赦东归时轻松,喜悦的心情。从而与作者思想感情交融,感受诗文的意境美。
5.在体会中想象“美”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它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由于文学作品是有限与无限,偶然与必然,虚与实,情与景等的对立统一,和谐综合,所以,在审美过程中,若审美主体只对审美对象作具体状貌和整体形态的感知,那还是浅层的。必须在此基础上产生对先前相关、相似、相反的生活经历或感受的联想、或产生这些方面的合理的新的想象,才能使审美感受趋于深层。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美感经验。引导他们充分发挥联想力、想象力,对课文的形象给予补充和丰富,使课文在头脑中有声有色地活起来。这样,才能有效地借偶然事件看到普遍性、必然性,借有限的景看到无限的情。如王维的《山居秋瞑》,诗中有画,描绘了一幅幽静而又充满情趣的山中景物图。“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生动画面,学生容易在头脑中形成影像,但诗中独特的意境美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则需要教师调动学生的联想力和审美想象力,去细细体会。让学生仿佛看到诗人缓步徐行于山林月色中,皎洁的月光透过松林直泻下来,石板上潺潺奔流着清澈、透亮的山泉。顺流而下的渔舟满载而归,河中的荷叶、荷花正在扭动着腰枝。耳边不时传来洗衣姑娘的欢声笑语。这宁静、纯朴而又富有生活气息的环境,多么令人追求和向往!学生想象的翅膀一打开,就较容易领悟到诗中深远的意境和诗人的理想、追求。
四、课题研究的成效
近一年来,我校多数教师接受了“小学生古诗赏析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这一实验课题,并大胆进行课题实验,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1、形成了初步的经验,培植了一批优质课,锻炼和培养了一批具有高水平教学和研究能力的学校群体和教师队伍。
2、学生的素质得到发展。通过开展课题实验活动,学生在学习兴趣、知识积累、语言 表达、创新思维等方面都有相应的提高,在参加各级各类的活动竞赛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各方面的素质得到了普遍提高。
3、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明显,学生的心态是开放的,主体是凸现的,个性是明显的,创新意识是勃发的;教师的教学过程也就成为自己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然实现的过程。
具体、细化地来说,对于培养小学生古诗赏析的能力,我们参研教师基本形成了以下共识:
(一)、带领学生进入欣赏诗歌的心理状态。
1、情境导入
不管是语文课还是数学课,在一节课的开始,先播放一段音乐或者一段视频,一张与作品内容相关的图片,营造课堂的气氛。特别是在语文课中,创设情境导入对于调整和调动学生的情绪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在开始讲授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时,可以播放一段瀑布实景的视频,让学生感受一下瀑布的雄伟奇景。这样学生学习起这篇古诗就会比较形象一点了。还有就是在学习塞外诗歌的时候,可以在学习之前就给学生看几张有关沙漠的,新疆这一带的图片,让学生感受那荒凉的气氛。在选择情境导入的资料时,如果没有直接反应作品内容的音像资料,也可以展示与作品风格相似的图片。这样能从视觉和听觉方面给予了很形象的比喻,直接明了,鲜明生动,自然而然调动起学生的情绪,使他们进入到学习这首诗的状态,教师在进行下一个环节的学习就自然顺畅了。
2、作者的介绍
在开始讲一篇古诗词作品前,对作者的生平介绍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但在介绍作者的时候,并不单单只是介绍作者的生平事迹,而是通过了解诗人的生平事迹而去体会他的精神世界,包括他的思想感情和个性品质。目的是要带领学生进入到诗人的精神状态里,从而知道他当时创作这个作品时的心情。以作者独特的精神境界打动学生,从而产生共鸣,这是在为学生能理解和鉴赏诗歌做的一个铺垫。教师在进行作者介绍时,可以从作者生平做过的伟大事迹开始拓展,分析诗人的个性气质,更应该用饱含感情的语言来表现诗人的人格魅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应该先把自己融入到作者的精神境界中去,去感受他的全部情感,才能打动学生。不过教师在介绍作者时不能可以的贬低或者任意的抬高他。要客观的介绍,让学生全面性的认识他。但凡能在文学史上流传世的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真情流露沉淀最真实的作品,都表现了他的最真实的感受。这样的作品才是最能打动人心的。
3、有感情的朗读
一篇文学作品,最重要的是离不开有感情的朗读,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的语文书上,都会要求有感情的朗读,可想而知,有感情朗读的重要性。然而古代诗歌跟现代的文学作品不一样,古典诗歌注重抑扬顿挫。教师在朗读的时候要注意诗歌的停顿技巧和感情的投入。有感情的朗读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是对诗歌做出了诠释,也能调动起学生朗读的热情,从而激发他们欣赏的热情。这个时候教师也要把握好机会,适时引导,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正是这个道理。
(二)、对作品的赏析
欣赏一部诗歌作品,首先就是要理解诗歌字词句的意思。但这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难题。教师在教授新课之前可以让学生先预习诗作,理解浅的字词的意思。先让他们知道主要的字义,才能在朗读中渐渐把整首诗的意思弄明白。学生欣赏诗歌,是与创作者心灵融合的一个过程。所以欣赏诗歌不止是理解诗句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要知道诗人在诗歌里所体现的精神,对诗歌意境的领悟才是关键。要去感受诗人的精神境界。才是真正的欣赏诗歌。
1、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来想象
学生在欣赏诗歌的时候,一定要对诗歌的内容产生想象。古代的诗歌不像古代散文那么直白,他是通过赋比兴的诗歌手法表现的。有些诗歌中一个字就能表现整篇诗歌的精神境界了。有些不曾道出感情的,却情深立现。例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诗云:“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像这样的诗歌,一定要引导学生想象,通过自身的想象,体会在长江,只有一艘帆船的孤寂。他们就能体会到诗人的深情了。在欣赏的过程中,要准确把握住诗歌中的个别字,因为诗人通常会通过一些字来寄托他们的全部情感。还有的诗人,擅长寓情于景。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体会诗歌呈现出来的景象,然后由景象中体会到作者的全部感情。用自己的感受去体会诗人的感觉。
2、要反复吟唱和品味
古代诗歌都是有韵律的,因此想要读通一篇诗歌,就必须反复的读。诗歌的节奏感特别强,反复的读会韵律十足。诗人在进行诗歌创作的时候,也是经过反复的吟唱、反复的推敲,才有了现在的那么多优秀的作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多读几遍,反复的读对学生理解诗人的精神情感也是有帮助的。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对于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有很大的作用。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陶冶他们的情操。学生是个体的,他们不管是在学习上、情感体验上、艺术欣赏的角度上,都是不同的。所以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诗歌的特点,立足诗歌的文本,进行教学,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有独特的情感体验。
五、努力方向
课题研究中,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实验过程中也存在着许许多多不足的地方,因此,提出如下努力方向:
1、继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改水平。
为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我们将继续加强科研能力的修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高教改水平,使课题实验顺利进行。
(1)、严格要求,勇压担子。
严格要求青年教师,对他们勇压担子、加砝码,要求青年教师把压力
变为动力,努力钻研业务,苦练基本功,提高自身素质。(2)、加强培训,促进群体。
鼓励教师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各种培训,不断完善自己,并将创造更有利的条件,让教师外出听课、学习、参观、研讨,开阔眼界,学习先进,改革教学,将多邀请教育行家来校讲座、听课、教研,使全体老师都能受益,使课题实验更有利地开展。
2、探索实验中的问题,及时调整实验方案。
我校课题虽说已是市级的实验课题,但实验中仍会出现些没有预测到的问题,我们将及时发现、探讨实验中的问题,及时调整实验方案,使课题实验扎扎实实地进行下去。
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努力用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育实践,我们的课题实验目标将更为充分地体现出来。
《小学生古诗鉴赏与审美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材料
依兰县达连河镇中心校
第四篇:教学情境创设与情境教学模式研究实施阶段总结
教学情境创设与情景教学模式研究
实施阶段计划
一、课题的提出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情境教学从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教学中的弊端,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具体生动的场境,使抽象的语言形式变成生动具体的可视语言,它将言、行、情境融为一体,有较强的直观性、科学性和趣味性。
由于师资、环境、设备条件、观念等诸方面因素影响,导致英语教学质量偏低,学生英语学习状况形成了较严重的两极分化,过去的教学方式方法有些不适应了,甚至使得不少学生过早地丧失学习信心而厌恶英语学习。为了遏制这种“初一热情大,初二便分化,初三见了就害怕”的英语学习消极状况,我们提出此课题进行尝试。我们设想依靠课堂这个主渠道探讨用情境教学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营造英语语言环境及进行听、说、读、写、译的训练,学生的学习由机械的、被动的学习转变为通过自身体验、参与、实践、合作与交流,获取知识,变被动学习为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二、课题研究目标
1、在新目标英语教材中,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创设情境的途径的研究。
2.情境教学过程中,情境创设与课堂教学环节相整合的途径的研究。
3.在情境教学过程中,在不同课型(词汇、听力、阅读、写作)中情境教学的策略研究,形成不同课型的情境教学策略。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思路
1、按照计划开展研究和观摩教学活动,探索情境教学和课堂教学环节整合的途径。课堂教学环节分三大板块:导入板块、新知学习板块、运用语言板块。在不同板块创设情境的策略,形成基本的践行模式。
2、在词汇教学课、听力教学课、阅读教学课、写作教学课中,教师如何创造不同的教学情境,更好地达到不同的教学效果。通过更好的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协作学习、对话,进行讨论、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此过程中既促进了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深化,又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创造思维和合作学习习惯的形成,真正实现英语情境教学的目的。
四、研究的实施步骤和方法
(一)实施步骤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2_.7——202_.7)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创设情境教学的途径,按照计划开展研究和观摩教学活动,探索情境教学和课堂教学环节整合的途径,总结交流实验情况,促进实验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研究的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收集研究国内外有关英语教学情境化的文献资料,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争取在现有的研究水平基础上有所突破和提高。
2、行动研究法:要求研究者遵循“学习计划——实践应用——反思改进”的研究过程,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创设教学情境的能力。
第五篇:效能建设阶段总结
小学作风效能建设阶段总结
效能建设是党风政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落实执政为民的重要举措。加强作风效能建设,目的在于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跨越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于进一步推动学校各部门坚持依法执教、不断提高工作的执行力和创造力;在于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拓展工作思路,在人民群众心中树立良好形象,提升人民群众对学校和教师的满意度。效能建设评议是一把“尺子”,丈量着教育工作部门的办事效率、工作质量、作风建设;效能建设评议是一种鞭策,激励着教育干部职工尽心尽职工作,以更好的作风、更快的速度、更高的效能为发展加速。
我们学校以让社会满意、家长满意、学生满意、我校的各项工作扎实推进为标准,切实解决我校在教职工作风和学校行政效能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倾力打造一支精干、高效、和谐、廉洁的教师队伍,促进我校教育事业科学和谐发展。
活动开展以来学校上下的精神面貌和工作状态有了显著的变化,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狠抓落实扎实推进
在园区教育局进行了动员部署后,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迅速组织学习贯彻会议精神,开展月效能提升会深入分析学校在工作作风、提升效能等方面的不足和问题,研究部署加强作风效能建设工作,并召开了全校教职工大会专题动员部署,在学校全面推进效能作风建设。
以强有力的领导积极推动。学校迅速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分管领导分工抓、处室负责人具体执行的效能建设工作督导小组,并每月定期召开月效能提升会,及时汇报沟通效能建设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同时,制定一整套完整的实施整改方案,进一步明确效能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实施细则和组织领导,实行校长对全校效能建设负总责,副校长分管负责,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的效能建设直接负责,真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以务实的举措狠抓落实。坚持把解决问题与建立长效机制结合起来,从完善制度和整改落实入手,把效能建设真正落到实处。
一是开门纳谏查找问题。成立学校效能监察投诉处,受理对学校效能建设问题的投诉。投诉处设在校办,投诉电话:65935123。邀请部分教师和学校家长委员会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对征求来的意见建议,认真研究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将意见分解落实到具体的责任处室和部门。
二是全面梳理各项制度。对学校管理的各项制度措施进行全面梳理,查漏补缺。以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为目标,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学校“七认真”管理条例,完善管理干部队伍考评制度、建立管理岗位工作规范,推行“五不”文化,改进工作作风,不断提高管理干部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更好地为全体师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三是切实加强效能督查。效能建设督导小组不定期对效能建设执行情况进行督查,并将效能
建设列为每月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工作开展较好的个人将在年终考评中予以倾斜。
二、集中整改力求实效
根据投诉、座谈收集的意见,同时,通过各部门认真主动查找问题和不足,经归纳梳理,我校的学习意识、工作作风、制度建设和创新意识,还有一定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主要表现为:部分干部因循守旧,凭经验办事,主动学习、创新进取的意识不够强;学校招生、义务教育政策宣传解释还不到位,致使一些群众对相关政策不了解不理解;学校规章制度还不够健全,管理上还存在不到位现象,相关条例的考核仅仅浮于表面,各项规章制度、各种工作规范的宣传还不够充分,造成部分教师和新进教室对各项规章制度还不能很好地践行;部分干部职工有时存在办事拖拉,遇事不主动办事,在落实上行动不快、措施不力,不能很快解决问题,办事效率不高的现象。针对存在的问题,学校制订了周详的整改方案,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加强理论学习。学校精心组织干部教育培训活动,提高干部理论联系实际水平,倡导干部改革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树立高品位管理理念,不断提高敢于突破常规、统筹兼顾地破解难题的能力。依托新制订的《斜塘实验小学教师梯度发展规划》,每位教师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借助开发区学校特级等骨干教师的资源优势,成立“名师工作室”,开展师徒结对的“青蓝工程”,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研讨活动,重点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尤其为一些理念新、能力强、素质好的老师多搭建平台,让其尽快成长为区、市骨干。通过校长、行政带头上教研课、随堂听课、教研组集体备课等途径,引导教师把关注的目光投向课堂生活,营造浓厚的校本教研氛围,加强同伴互学,提高课堂驾驭能力,进一步开创科研促进教学,教学支撑科研,科研教学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严格落实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学校管理制度,完善制度文化的建设,科学规范管理,让制度文化规范学校发展,让学校制度文化建设成为在学校师生中培植学校价值观的过程,在制度的设计上实现人与制度的和谐,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发展,使管理走向规范而自由的境界。通过数字化办公,对学校校务平台栏目进行调整,汇总近年来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管理办法,组织全体教职工重温岗位职责,重申制度规范,唤醒全体教职员工的责任意识和职业自觉,逐步实现工作行为的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
坚持校务公开。继续通过学校网站、校务公示栏、告家长书等形式,向社会公布学校校务公开领导小组及监督电话,学校招生、义务教育免费政策,学校各班的课程表和学生作息时间表、学校各项工作开展以及学生的丰富多彩的活动等内容,使家长了解各项政策和学校的各项工作开展情况;认真做好咨询、投诉、建议等答复工作,及时受理家长的来信来访件;在学校网站每周公布学生午餐菜单,对数据尽可能细化,让家长放心。
创新教育理念。树立“教育求本真,创意赢未来”的办学理念,通过对一些具有创意学校、企业的参观、学习和借鉴,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创新能力。其次,为教师提供适当的自主空间,为教师提供教育资源,鼓励和支持教师根据自己对教育理念和目标的理解,对教学工作实际情况的把握,以及个人的风格和特长大胆进行实践,并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促进教师创新意识的提高。学校还以“规范、创新、增效”为主题开展一系列活动。在已经召开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会议中,组长们介绍本学期的创新工作举措,同时也反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与会人员各抒己见,商议对策。全体教师把创新融入平常工作,进一步规范教学常规,强化创新意识,提升工作效能。
改进工作作风。学校将把干部职工作风建设和学校行政效能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深入学习贯彻《廉政准则》。组织党员干部观看《廉洁从政从我做起》八集系列动画短片。完善管理干部队伍考评制度、建立管理岗位工作规范,以提高办事效率为核心,努力打造 “务实、创新、高效、廉洁”的工作形象,进一步增强职能部门的服务意识,着力消除“管理多,服务少”、“重使用,轻培养”现象,推行“五不”文化,改进工作作风:不拖,追求力行的文化;不推,追求担当的文化;不等,追求主动的文化;不怨,追求乐观的文化;不弃,追求坚持的文化。不断提高管理干部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更好地为全体师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
本学期,学校的招生工作开始之初,就想家长所想,急家长所急,在教育局规定的公示及电话咨询之外,还每天在规定时间,安排人员在学校门口接受家长们关于孩子入学的相关政策现场咨询,把服务真正做到了家长的心上。
三、立足实际推动工作
下一阶段,学校将把加强干部管理,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作为保证各项工作完成的一项重要举措,着力在增强“六个意识”,弘扬“六项作风”下工夫。在提高服务效能上下工夫,每个干部都将强化服务意识、创新服务内涵,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高昂的工作热情,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为家长服务,向社会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在提升工作能力上下工夫,增强学习意识,弘扬求真务实之风。要把学习作为“第一位”的任务,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调查研究,努力使自己成为教育工作的“行家里手”。善于利用科技化、信息化手段创新工作方式,敢于突破、积极探索。在增强廉洁意识上下功夫,党员干部要廉洁自律,守牢信念、守牢纪律、守牢底线,自觉把个人置于组织监督之中,置于群众监督之中。坚决不设小金库,严格财务制度,规范财务管理。要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保持高尚精神追求。
学校要求每个干部做到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每件事做起,全力以赴、认真对待,确保向上级领导、向社会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文 章来
源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Com 7
莲山课件原文地址:http:///Article/zjbghdzj/884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