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2号文库
《阅读教学有效性》结题报告[推荐五篇]
编辑:蓝色心情 识别码:11-926492 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2-27 10:35:45 来源:网络

第一篇:《阅读教学有效性》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目的意义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册语文教材是以几十篇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为主体。这些作品是学生学习祖国语言的典范,是识字的有效途径,是学习作文的范例,是了解民族文化传统、拓展知识视野、培养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锻炼思维能力的凭借。“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课标》语)本课题将紧紧围绕《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的具体要求进行研究,通过对课堂教学的大量实践、观察、分析、总结,探求有效阅读教学的理念和有效的课堂管理实施办法,构建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全面提高学校的语文教学质量与水平。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分析有效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找到影响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并提出提高有效性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探索出提高有效性阅读教学的方法和途径,有效性阅读教学的评价策略,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二、课题的界定

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有效率的教学,即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时间、精力、努力)内带来的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是卓有成效的教学;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40分钟内教师优化教学过程,创造性地整合、使用教材,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三、理论依据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在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效能运动之后,这一概念频繁出现,引起了世界各国同仁的密切关注。国内外有识人士认为,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有效教学主要研究环境变量(学习活动的环境所具有的对学习活动的成功与否有一定影响的特征)、过程变量(师生的课堂行为和学习活动所具有的对学习活动的成果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和结果变量(教师所期望的及教师拟定教学活动计划所依据的、可用有效教学的目标和标准加以衡量的教育成果)等。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是一种理解,奥苏贝尔认为学习是新知识与学生头脑中的原有知识建立起来的实质性的联系,强调旧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让学生为理解而学,教师为理解而教。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与文本之间的交互作用。“教学”的真正含义在于“教”学生如何“学”。有效教学并非只是教师在规定时间内教了多少知识,而应关注一段时间内学生学到了多少,学会了多少,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地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去,去发现学生需要什么,需要教师做什么。

我校一直重视教师的科研。认识到教师科研是促进教师发展的最好途径,是由教书匠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转变的重要途径。课题组教师都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意识和从事科研的能 力,希望通过教育科研提升自己并构建出有效的促进小学阅读教学模式。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确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的课题研究,该课题旨在从教育理论学习、教育理念更新、教学思想与教学机制改革和教学操作层面的创新等方面,彻底改变小学阅读教学几十年来的模式化、工具化、功利化的陈旧格局,还阅读以应有之义,还阅读课教学之本来面目。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个性化发展为核心,培养学生健康个性为主导思想,努力实现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四、研究过程及具体内容

(一)强化了培训,转变了教师的思想观念,促进认识到位。

实验教师对课题研究的认识程度直接关系到他们实践中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有效的理念要真正深入到教师的心灵,才能成为教师理念建构的基础和准绳,从而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因而,我们首先让实验教师从理论上充分认识到课题研究的意义。

课题研究伊始,课题组长就组织实验教师学习了课题实验方案和相关的理论,使教师深刻领会实验的目的、要求,以及要达到的目标,使教师真正领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课堂的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实际价值。提高课堂的实效性,需要我们去探索,在不断地实践中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在实践中改进课堂教学方法,让课堂充满活力,增强实效。

学习有关理论期间,我们采用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在集中学习上,我们实行例会制,课题组成员按计划召开课题研讨会,让课题组成员及时掌握当前有关有效阅读的新理念以及使之有效的新方法;让课题组成员及时交流各自对课题研究的经验与困惑。同时课题负责人向实验的老师介绍一些书刊杂志,拓展教师的认知视野、拓深他们的研究视角、拓宽他们的研究范畴,从而使他们在理论上有更多的收获。

(二)建立了健全课题组织,为课题研究顺利开展提供组织保证。

202_年10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组正式成立。课题组成立之后,首先制定了较为完善的课题管理制度,然后对课题组成员的职责进行了细化,并明确规定: 课题实验研究期间,实验教师要认真进行研究,平日要加强实验教师的自我反思和随机沟通,积极撰写教研日记,实现以交流促思考,以思考促积累,以积累促发展的目的。为更好地促使教师从参与研究变为自觉行为,课题组还明确要求:①每月由小组长牵头,组织课题组成员开展一次研究活动,主要是互相听课、评课,在互相交流中共同提高实验水平与效益。②每学期每个实验教师上一次研讨课、写一篇实验体会。③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观看与研究相应的“有效阅读教学观摩课”的教学录像,写好观摩体会并在课题组进行交流,以优质课促反思,以优质课来引路。通过“观看——反思——交流”,让组员们从教学理念上发生根的转变,从而切实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④定期组织课题组的成员外出参观学习,例如:今年4月份派出各年级的语文教研员和部分骨干教师前往东莞参加名师大课堂的学习听课,回来进行交流和汇报,不断提高老师的业务能力,积极把学校建设成学习型、研究型、实践型组织,在教师中开展“传”“帮”“带”活动,促进全体教师的共同发展。

(三)分阶段,扎扎实实进行课题研究。

本课题研究工作分四步进行: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大面积推广阶段和总结阶段。具体工作如下:

①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202_、9——202_、10)

走进课堂,进行课堂观察与调研,对本校常态课堂教学实况作进一步的了解、分析与评价,进行本校“课堂教学低效因子”的摸底调查。

查阅相关资料、文献,对国内外该课题研究的状况进行了解,对课题研究的价值和可行性作初步论证,形成立项报告与初步的研究方案。

②第二阶段:行动研究阶段:(202_、11——202_、4)

根据前期的课堂调研与分析,各实验教师根据自身存在的迫切的主要的问题,共同确立一个行动研究突破口进行研究。

根据确立的优化策略,开展课堂教学行动研究。例如:开题报告、理论学习、开题课、研讨课等。

定期开展课题研究的研讨活动,对学生课堂学习的情况作定性与定量的分析,作好阶段性总结,并根据研究的实际情况与发展,作出相应的研究调整与改进。各实验老师以随笔的方式及时记录实验中遇到的困惑或取得的成绩。③第三阶段:总结结题阶段:((202_、5—202_、7)对课题研究和开展的工作进行系统反思,整理和升华,写出研究总结报告,理课题研究期间各位成员在实验中取得的原始资料和相关成果,接受专家评估。请上级课题主管部门进行课题成果鉴定。

(四)确立了实验班后,每位实验教师依据本班情况按计划进行具体的研究。

(1)分年级按不同的要求进行研究。低年级段:阅读兴趣的培养,随文识字能力的培养,认真倾听习惯的培养。中年级段: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能力的培养,概括文短能力的培养,品读文段中的优美语句的培养。高年级段:略读、浏览等读书能力的培养,深入理解重点句段,领悟文章思想感情,读写结合能力的培养。(2)课题研究思路与主要方法。

①研究思路:我们研究工作的思路是在实践中体验、反思领悟,将经验上升到理性认识,用理论解释经验,然后再应用到实践中去检验、改造和完善。

②主要方法:本课题以行动研究为主要的研究样式,以文献法、观察法、调查法、实践法和经验总结法等作为基本的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用于借鉴图书资料,广泛汲取别人研究的成果以免走弯路。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当前学校课堂教学的现状与学生课堂学习有效程度,找出存在问题,分析问题的主要因素,以便对症下药。实验观察法,每一位实验教师以班级为主阵地,就课堂教学中的某些策略举措进行具有较强可比性的实验研究。经验总结法,实验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写出反思,总结得失经验。

五、课题研究结论分析

教学实效性的核心问题是教学的效益,课堂的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人才培 养的实际价值。这就需要教师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课堂的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实际价值。提高课堂的实效性,需要我们去探索,在不断地实践中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在实践中改进课堂教学方法,让课堂充满活力,增强实效。

(一)全面准确地把握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从“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了语文教学目标,而且提出了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这是我们把握目标的依据。

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目标,有的是一以贯之的,如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前面的学段提出了,后面的学段要贯彻始终;有的可以分出层次,例如,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目标,是环环相扣、螺旋上升的,前面的学习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后面的学习为前面学习的深化和发展。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注意阶段性目标,又要注意阶段目标的衔接与过渡,是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得到全面、准确的落实。

1、深入研读文本,优化文本使用。

老师在教学时要从整体上把握小学语文学习的阶段性目标,关注学生能否达到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要求。深入地研读文本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必须掌握的基本功,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实施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准确理解文本,从而提高阅读能力的基本要求。只有在正确深入的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才能有好的设计和好的教学过程,才能为学生搭建良好的支架、平台。花费大量时间钻研教材、多角度理解教材,才能明确教学目标、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资源,在不偏离教学的重难点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习。五年级上学期是小学高年级的始起阶段,老师要全面地把握阅读教学的要求,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精读课文的教学,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因此老师可以根据要求,让学生自主的在读书中学习、思考,读中理解内容,体悟感情,增强语感,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比如《梅花魂》一课语句含蓄,感情深沉,老师要指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眷念之情。特别要读好外祖父的话,外祖父的话语不多,一次是生气地训斥女儿没有管教好孩子弄污了墨梅图;一次是跟外孙女赞梅花。读的时候要注意,训斥中表达的是对梅花图的疼惜,赞誉时坦露的是自己的心声,只有反复用心地读才能感悟外祖父对祖国的的眷念也一如梅花,坚贞不移,虽然身处异国他乡,不变的是中国心。

2、定位教学目标,精选教学内容。

教师在正确深入解读文本后,正确定位教学目标尤为重要。课堂教学目标的拟定,是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也是规定或规范课堂师生行为的指南。设定教学一堂课的教学目标一定弄清楚一节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然后将这一问题具体化,转换成可以评价的指标,还应当是关照了整篇课文结合课文的重难点后再确定教学目标。如五年级上册《桂花雨》的教学目标若设定为“体会作者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显然这样的目标比较模糊,检验的可操作性也不强,若改为“1.通过认读生字,了解课文大意,知道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快乐; 2.再读课文,抓住中心句“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的含义,使学生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正是从“我”对有关桂花的童年趣事的回忆及母亲的话里表达出来的。这样的目标就更为具体,也容易检验。

“阅读教学提效从精选教学内容做起。”教师在教学前应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及思考练习的提示,确定本课语言训练的内容、瞄准课文的重点、训练的难点、学生的疑点、语言发展的生长点、培养的技能点、情趣的激发点、思维的发散点、合作的讨论点、渗透的育人点、知识的引申点等,然后在此基础上精选出教学内容。精选出的教学内容一定要正确无误,体现科学性;要反映目标,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还应富有启发性或实际教育意义及培养价值。

因此,准确定位教学目标,精选教学内容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基础。

(二)建立自主学习的课堂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实际价值。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活动,在课堂上只有把他们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阅读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处理好正确的阅读导向和个性化解读的关系,使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人,又是学习人,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形成师生学习共同体,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主教学法”定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1、创设情境,拓展个性。

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必须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民主、和谐、宽松的活动环境,在活动中产生创新的灵感,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做,使学生闪现出他们灵动的智慧。营造民主和谐的活动环境可以根据内容的不同采取有效的措施,如播放音乐、录像、展示图片、讲故事等等。例如在五年级下册《草原》一课,上课伊始,我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欣赏,学生听完了这首歌曲后,我问学生你们有怎样的联想?是不是有置身于草原的感觉呢?请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谈谈草原在你心中的印象吧!学生兴趣盎然,各抒己见,有的说草原的美丽风光让人陶醉;有的说想做下来写一首歌;还有的说如果我的家住在草原,那多幸福呀!运用歌曲联想把学生带到美丽的大草原,使他们对草原有初步的认识,对其产生向往,有利于进入文章的情境中。又如《白洋》一课,当学生学习课文第10-13自然段,理解爸爸的心声。指名说说“表白”是什么意思?然后思考:为什么说爸爸也在表白自己的心呢?你是怎样理解的?和同学讨论一下。学生讨论汇报,抓住爸爸和白杨特点的相似之处,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有关建设兵团或支边人员的有关影视资料。学生感受同时产生联想,想象爸爸和白洋一样,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建设边疆,扎根边疆的场景。西部需要开发,祖国需要建设,那么需要的就是像爸爸这样的边疆的建设者,正是他们才是我们的家园变得如此美丽,不知道此时的你,面对如此高尚的爸爸,想说些什么呢?把你的心里说说给你的同学听听。通过创设情景和联系实际,刺激学生思维,打开学生交流的匣门。

2、以读启思,读中感悟

理解课文内容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面。教师要根据课文的内容和文体的特点,利用导语,在阅读中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思考并展开联想和想象,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入情入境地读课文,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人物和情节中去,了解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从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例如: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一课,课文文字优美,字里行间饱含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教学时老师可以以情激情,以读激情,以景激情以史实激情让学生走进精神生活。最后一个自然段情感起了变化,面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行径,让我们回到一百多年前,如果你是决定国家命运的皇帝,是辅佐皇帝的大臣,是保卫国家的士兵,是普通的老百姓„„你会怎样做?请你自己选择一个角色实话实说。学生讲其中的一个角色的时候,老师紧紧围绕角色进行讨论,学生的表情很复杂,眼前出现的是废墟,是火焰„„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为什么会被几千个强盗杀到京城?圆明园烧掉的究竟是什么?毁灭的究竟又是什么?永远也毁灭不掉的是什么?孩子们带着中国曾经蒙受的耻辱,怀着更多的思考走向未来的人生。

3、精读内容,领会写法。

课文中的重点段,有些词语很准确,有些句子含义很深刻,对表现中心思想作用较大。指导学生读好这些词语、句段,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通过阅读,既要理解内容,体会感情,还要领会作者表情达意和写作方法。例如《白杨》一课,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爸爸介绍白杨树的三句话,然后品读这三句话,归纳这三句话所表达的白杨树的精神,感受建设者的人格美,体会借物喻人的写法,在联系实际,说句子,比如:

1、洪水来了,白杨树。

2、沙尘暴来了。

3、干旱来了,白杨树 „„ 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白杨树生活的恶劣环境及坚强不屈的精神。学完一篇文章,以读引写,夸夸像文章中的爸爸那样的祖国建设者或保卫者,可以用上“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等词语。

(三)灵活安排序列,优化教学过程

阅读课堂教学中,程序的安排也很重要。程序安排得当,教学才会条理清晰,井然有序,否则,就会陷入混乱。教学程序的安排,应遵循事物的内在发展逻辑,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遵循学生认识事物及学习语言的规律。比如,阅读教学必须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序列,不能随意改变。但每篇文章千篇一律逐句逐段逐篇地学习,又会导致阅读教学的枯燥乏味。鉴于这种情况,我认为教学中可以灵活合理化地采取变序的方式,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的有效性。

教学内容的程序的安排决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要以现代课堂教学理论为指导,根据教材自身的特点,突破传统教学的固有模式或教材结构来组织教学,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如交待了事情的前因后果的课文,可以从课文记叙事情的结果或结论入手,例如教学《草原》这篇课文可从“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入手,引导学生讨论“蒙汉情深表现在哪些地方?”学生就会从课文中找事实,举例子,进一步理解蒙汉情深,难分难舍,而含有直接点明中心的段落和语句的课文,阅读教学时就可找准文章的中心,直奔中心,像《小桥流水人家》 这种采用间接抒情和直抒胸臆相结合的写法的课文就可以采用内容切割法。此外教学中还可以采用插入重点式、主线牵动式、视角交叉式等变序方法。由此可见,在阅读教学中合理安排教学序列,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四)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开展阅读

阅读的过程就是创造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阅读是学生丰富人生体验和阅历并培养和发展个性的过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应充满发现、质疑、思考和探究。新课程标准强调:“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要引导学生坚持写读书笔记,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思想、语言与文本、作者对话,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就是赋予作品更强大的生命力。

(五)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

在小学语文阅读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让学生更为直接地面对课文反复阅读,从而形成对课文的初步印象,并在此基础上深钻课文,不断感悟课文。初步印象的记忆格外深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把对课文的初步印象发现权还给学生,把研读品味课文的质疑权还给学生,把对阅读中所存在问题的探究权还给学生。在理解课文时,学生可以把自己当作作者或文中人物来思考,感受当时的情境,设身处地地进行换位体验。进一步讨论分析、欣赏评价文中的人与事、情与景,这样能较为清晰而详细地描述文章的表达方法,在习作中也能运用类似的方法写作,将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

总之,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途径很多,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总结。阅读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只有不断提高和完善自身的素养, 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探究摸索,实践中逐步改进阅读教学方法、更新阅读教学理念,才能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才能让阅读教学的课堂更加精彩,充满活力。

六、课题研究成果

经过一年的实验研究,建立阅读课堂自学、讨论、质疑、点拨的新格局,确保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主动探究、合作进取、自主学习的方式,自主构建对语文的理解、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让不同的人有不同层次的发展。找到提高有效性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探索出提高有效性阅读教学的方法和途径,有效性阅读教学的评价策略,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彭凤琴老师的论文《师善导 生悦学-----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导” 》获得广州市二等奖;姚秋凤老师《“文眼”是撬起语文课堂教学的杠杆》获得广州市二等奖……

七、课题研究反思

一年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即将结题了,但是我们的阅读教学与研究工作并没有结束。应该说在研究工作中我们取得的成绩是喜人的,最大的受益是老师们成长了,孩子们进步了,还寻找到了语文阅读教学的许多宝贵经验,但我们不会就此停止,我们在研究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与困惑,还需长时间的去研究探讨。

1、虽然我们以各种方式来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但仍有个别学生对阅读能力不高,怎样来调动这部分学生阅读的兴趣,还需进行深入地实验研究。

2、指导课上教师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让学生在指导课上既得到方法又让学生写出个性,需探求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3、课题研究是辛苦的,如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促其投入到研究工作中?使老师们有种使命感与成就感,愿为之,乐为之?

4、在研究过程之中如何保证老师们研究的工作的稳定性,如何收集数据进行横向与纵向的比较,如何保证课题开展时对老师们实实在在的关心与鼓励,这些都需要有力的支持。

荔城街中心小学语文科

202_年7月

第二篇:英语有效性阅读结题报告

《小学英语阅读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当今社会,知识日新月异,科技突飞猛进。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信息的时代。英语是传输信息的重要工具之一。一个人英语阅读能力的高低,往往决定了他吸收有用的信息的数量和质量。所以,从小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具有重大的意义。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规定到小学毕业能看懂英文动画片和程度相当的英语节目,每学年不少于10小时(平均每周20-25分钟),掌握600-700个单词和5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二期课改更是规定小学阶段阅读要达到一定的量。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没有足够的语言输入量是不行的,成功的英语教学要依赖大量的语言材料和语言实践。因此阅读是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阅读教学在语言学习特别是外语学习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在我国的英语教学中,阅读课一直是最受重视的科目。无论在中学还是大学,英语阅读课所占的课时最多。它可以帮助学生得到乐趣,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具有正确的阅读技巧,拥有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的精神,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阅读是巩固和扩大词汇量的好方法。在英语教学的初级阶段,往往侧重听说技能的培养。其实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也不容忽视。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应在启蒙教学阶段进行渗透培养。我校在一年级便开设了英语课,并配有专职英语教师.然而我们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感到小学阶段学生由于接触和使用英语的时空受到一定的限制,他们的英语阅读能力低下已经是个普遍问题.我们发现许多学生知道一个个单词的意思,但连词成句,联句成篇之后却又不知道它们的意思了.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现行的小学英语并无明确的英语阅读教学目标和配套的阅读教材,因此在小学阶段进行英语阅读教学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更是提高小学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为其终生发展奠定基础的必然趋势.本课题开展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提出的。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古德曼(K.S.Goodman)在1972年指出:“阅读是对三种相互有关而各有区别的信息,即形符的、句法的和语义的信息,进行信息处理的一种形式。”英语阅读包括了朗读和默读。但主要是借助视觉进行默读。默读是最符合实际需要的方式。默读要求把注意点放在理解语言单位上,速度较快。现在的中学生普遍存在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弱的现象。导致这种现象有多方面的原因,如情感因素,方法与策略因素,智力因素。但在我的教学中,我发现其主要原因是语言因素限制了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形成。所谓的语言因素是指字母、单词、习语、短语和语法规则等。当学生遇到新单词或新句式时,立即产生了畏惧感,觉得束手无策,思路混乱。其次,学生缺乏阅读的兴趣。大部分学生除了作业中的阅读练习,从来不主动阅读课外材料。再者,学生对阅读的内容缺乏深层的理解。

2、现代语言教学理论认为,学习语言的首要条件是保证足够的可理解的语言信息输入,因此听和读是学习英语能否成功的关键。但现有条件下,依靠听力输入毕竟有诸多限制,而阅读则是可行和可靠的。按新《英语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在毕业前至少应该达到二级的目标要求。在二级目标中,读的要求有:

5、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

6、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小短文。现行牛津小学英语教材,重视了听说能力的培养,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读和写技能的训练。因此,有必要对小学生英语阅读技能的训练进行探讨与研究。外语教学心理学认为,阅读是一个认识和言语交际的过程,也是极为复杂的生理和心理过程。阅读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读者对语言信息理解过程。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假如教师只是让学生读文章,做练习题,朗读,而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都是违背阅读心理规律的,势必影响阅读教学效果,也难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儿童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而语言又是相对抽象的知识。儿童外语教学需要具体情景的支撑,才能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语言本身。具体而言,儿童英语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在语言的具体或模拟情境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在日常生活环境中学习。儿童英语教学,必须为儿童提供可让儿童理解语言的内容、表达条件、语用情景的机会。只有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和渴望,他才愿意学。因此,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多变的阅读教学活动形式和不同的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

4、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不再是过早的事,巩固和扩大词汇量,增强语感,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的准确度,逐步形成他们的英语阅读习惯和能力。帮助学生善于、乐于了解异国文化,拓展实践空间,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这些目标的实现刻不容缓。我校自202_年开设英语课以来,在英语教育中取得的成绩一直在全市处于领先地位。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我校有队伍精良,教学优良的英语教学队伍:有在镇江市英语赛课中获奖的优秀教师,有在英国学习回来精英„„202_年我校英语教研组被评为“镇江市优秀教研组”。学校领导对我们英语教学高度关注,并给予一切的帮助。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学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将会得到很好的落实。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研究的目的:

1、构建实施小学英语阅读课的基本框架。

2、探索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二)总体目标:巩固和扩大词汇量,增强语感,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的准确度,逐步形成他们的英语阅读习惯和能力。帮助学生善于、乐于了解异国文化,拓展实践空间,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

(三)分级目标:

三年级:1.能看图识字,或认读所学单词。2.能朗读和理解学过的简单的句型及对话。3.能在图片的帮助下读懂简单的小故事。

四年级:1.具有初步拼读具有一定规则的单词的能力。2.在老师的帮助下理解一些单词、词组在句、篇中的含义。鼓励学生学习使用字典。3.能通过自己的阅读,从短文中获取大意。

五年级:1.能根据拼读的规律,读出简单的单词。2. 能通过上下文理解部分生词的含义。正确运用工具书理解文中的单词、词组。3.能通读简单的故事、短文,正确理解大意。4.能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描述所读的语言材料。

5.初步建立起课内,课外阅读的兴趣和习惯。

六年级: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所学对话,短文以及与教材难度相当的对话,短文。2. 能够正确理解所读故事,短文的大意,能从文中找出有关信息。3. 能够运用简单的阅读技巧来提高理解的准确度和阅读的速度。4. 有较浓的课内,课外阅读的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研究形式

1、举行教学展示

组织了英语阅读学科的研讨课、示范课、汇报课等多种教学展示,开展了实验教学观摩活动,组织专题理论研讨,树立生活教育思想

构建英语阅读教学的模式。小学英语阅读课的课堂教学的实施内容:(1)、了解小学生阅读心理

小学生处于学龄初期(7岁到12岁),该年龄期的学生一般说来很乐意并很有兴趣去掌握新知识、技能和技巧,他们渴望学会阅读。有插图的书,教师的描绘性语言,都能很快引起他们的反应。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注意到这一些是十分有益的。因为小学生年龄小,所以在阅读理解过程中只能按照:由文字到思想、由形式到内容、由部分到整体的心理过程来组织教学。

(2)、驱动小学生阅读需要

阅读需要是人进行阅读活动的动力源泉。现代社会信息传递频繁,英语的交际功能日益明显,所以作为教师,更应该促进小学生阅读的内部驱动力,使之产生自身的阅读需要,即进一层的阅读动机。教师要对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以诱发其阅读的欲望,剌激他的阅读兴趣,剌激阅读学习。

(3)、扩大小学生阅读数量

我们的社会进入了信息的社会,每天都有大量的信息需要我们去接收去处理。所以小学生也有必要扩大自己的视野、活跃自己的思想。在课堂教学的同时,有必要进行扩展阅读,增大自己的阅读量,扩展自己的阅读面,尽可能多地撷取信息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4)、教给小学生阅读方法

我们的研究就是选择一些简便易行、成效显著的阅读方法向小学生推荐,使小学生的阅读活动有方法可依凭,能增进他们取得良好阅读效果的信心。如写写画画、快速阅读等。

(5)、训练小学生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是人们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顺利而有效地完成阅读活动的能力,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能力。苏霍姆林斯基称阅读能力为“掌握知识的技能”,小学生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就如拿到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就能受到美的感染、情操的陶冶,同时也能在阅读中大量吸收语言,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我们课题着重研究如何培养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6)、提高小学生阅读水平

提高小学生阅读水平的方法首要在于选择读物,要从易到难,逐步增加难度;其次是对理解程度的要求要适当,对同一篇读物,随阅读遍数的增加再进而提出进一层的理解要求,使学生经过几遍阅读之后达到较好的理解程度;第三是对阅读速度的要求,要逐步训练,使学生掌握略读、默读、跳读、扫读、猜读等方法,以增进阅读的速度。同时,要让理解与速度得到很好的协调,和谐发展。

2、分阶段进行研究

把一至六年级分为四个阶段,三年级为起步阶段,主要以课堂为主阵地,指导好说英语;四年级为过渡阶段,主要是使课内外结合起来,写完整几句话,有内容;五六年级为成熟期,能阅读课外的一些英语阅读材料。能有清晰的英语写作的能力。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观察法: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外在行为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观察,从而直接感知和记录学生对所学阅读材料的兴趣、理解程度、掌握情况等。

2、实验法:

根据实验目的,对小学英语阅读课的教学模式分年级进行不同的设计、探索,并将不同课堂教学现象做记录、分析,寻求最佳的教学模式。

3、案例分析法:

对比较典型的阅读教学的材料进行分析,或对课堂案例进行微格研究,直观地体现研究情况。

六、课题研究结果与分析

我们的课题已实施了一年,在实践中,我们根据PEP教材的知识体系、语言结构以及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编写了三四五六年级的配套阅读材料,并在不断改进调整中。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意愿,并不断完善我们的英语阅读教学工作,我们随机对五六年级部分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接受问卷的学生代表了全校三四五六年级学生,其中男生47%,女生占53%。在学生们认真答题后,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我校56%的学生非常喜欢英语学科,44%的学生比较喜欢,0%的学生不喜欢英语;54%的学生对教师补充的英语阅读教学内容非常喜欢,46%的学生比较喜欢,同样0%的学生不喜欢英语

对于学生在英语阅读学习中出现的学习情况,51%的学生是比较轻松的,45%的学生有一定难度,只有4%的学生觉得比较困难。

对于我们每周一次英语阅读课的安排,有46%的学生认为很有趣,可适当增加,53%的学生可以接受,只有1%的学生表示有压力,可适当减少。

所以通过英语阅读学习,我们认为我校每位三四五六年级学生都有了不小的收获。通过英语阅读学习,孩子词汇量猛增,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英语的理解能力提高了,通过阅读技能的培养,语感也增强了,学生对英美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热心的家长对我们英语阅读教学的形式和内容都相当满意,并鼓励我们继续实践和研究下去。有些家长又给我们的英语阅读教学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如,广泛涉猎英美文化,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各国的文化。

我校的教师也在阅读教学中取得了累累硕果,写下了不少关于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的优秀论文

当然,我们的英语阅读教学目前还不是很成熟,有待于总结和提高。针对工作中的不足,我们会尽快使它完善。以后在英语阅读教材的选择上能考虑到各个学习层次的学生,更多地给学生进行语言输入,尤其是英美文化知识的提高,为学生更好地感悟语言而努力。我们还将继续深化阅读教学的实践和研究,在已取得的教学模式等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如何在课堂上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增加语言的输入量。我们相信,经过不断的调整优化阅读内容,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我们的阅读教学研究一定会更加完善。

第三篇:外来务工子女有效性教学结题报告

《外来务工子女有效性教学》结题报告

丹阳市司徒中心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提出的背景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是“教学是艺术”。但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即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我校的有效教学研究更多的关注外来务工子女的有效学习。我校现有学生1074人,近70%为外来务工子女。

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A.培养行为习惯,让学生成为自律的主人。B.培养生活习惯,让学生成为生活的主人。C.培养学习习惯,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

D.构建评价机制,让学生成为发展的主人。

3.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有关有效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在国内外已有一定的基础。孔企平教授在《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一书中,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有效教学与学生参与的关系,从中指出了有效教学的特征、原则和研究的具体内容。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博士崔允崔允漷在《有效教学策略的建构》中,对有效教学策略的理论和教学三阶段的实施策略作了一定的阐述。此外,钟启泉教授在《教师之友》202_年11期中对有效教学的背景、核心思想和教学理念也作了简单的论述。以上这些国内专家学者的理论对本课题具有直接理论指导的意义。

就国外研究来看,有效教学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有效教学”的提出还是当时“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我国学者张璐在《教育理论与实践》202_年第11期中指出了国际有效教学的四条标准:教学对话、语言发展、挑战性的活动和学习背景化。

4..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理论价值: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有效开展提供丰富的理论依据。

实践价值: 构建多元化的“有效教学”策略。“有效教学”策略是一个多元化的策略体系,包括:构建有效的课堂环境的策略,有效地组织和实施教学的策略,开展课堂教学评价的策略和应用教学技术的策略。

二、概念的界定

以中央关于切实减轻外来务工人员负担的相关文件精神为指导思想,积极探索我国经济建设新时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的规律,正确教育和引导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改变自身的不良习惯,从小养成热爱祖国、踏实学习、乐观进取、尊敬师长、关心他人、乐于奉献、诚实守信、自主勤奋等精神品质。

三、理论假设与研究目标(研究目标分解与具体化)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和总结出一套适应新课改的小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以指导学校的整个教学工作。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学生获得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验的机会,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使广大教师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深化教学改革,在科研和教改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

重点是通过小学课堂有效策略的研究来推动我校整个课堂教学改革。

四、研究方法设计(对应研究目标、内容、过程进行某一方法的具体设计)

1.本课题以个案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为主个案研究法要求研究者主要从本学科出发,针对某一课例、某一教学阶段或者某一学生发展时期等进行个案研究最终提炼出共性的结论来。行动研究法即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最终形成一套系统的课堂有效教学策略体系,这是本课题研究的最重要方法。

2.本课题以文献分析法和调查法为辅文献分析法作为学习理论、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其中信息资料主要来源于教育理论书籍、报刊杂志以及网络下载的相关资料等。通过这些资料信息的分析与研究,可达到准确地界定课题研究的价值性、可行性及关键概念的内涵与外涵,并制定研究目标与实施方案等目的。

五、研究措施

1.了解外来务工子女存在的问题,分析成因

对外来学生的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全面掌握家长姓名、原籍、打工地址、联系电话等情况。建立外来人员子女的专项档案,由各班主任负责管理,学校备案。班主任对此学生进行跟踪教育,定期家访,指导他们如何配合学校教育管理好孩子。调查建档工作主要包括如下三个大的方面。

(1)学生外来人员总体情况统计

(2)外来人员子女父母基本情况调查,包括父母双方来务工的情况;父母单方来务工的情况;外来人员子女原籍。

(3)外来人员子女基本情况调查,外来人员子女对父母外出务工的态度调查;外来人员子女生活状况调查;外来人员子女良好行为习惯状况调查;外来人员子女学习状况调查;外来人员子女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外来人员子女身体健康状况调查;外来人员子女与本地学生对比状况调查。

这些详实的调查资料为课题制定有效的教育方法提供了科学依据。课题组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建立了外来人员子女的人头档案,以加强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行为和家庭情况的跟踪

2、转变教师观念,树立教育公平意识

(一)、增强公平意识,优化教师教学行为

①开展多种校本培训(如集体学习、网络学习、书本学习)等,帮助教师们增强公平教育的意识,从而使自己的认识到位。

②到位。树立了正确的公平教育意识是远远不够的,老师们还必须付诸于行动。于是我校开展了晨间体锻观摩、实验课研讨、自主游戏观摩、环境创设评比等各项活动,并进行集体研讨:这些活动中公平教育的精髓在哪里、如何适度照顾外来孩子、哪些老师的哪些行为或细节注重了公平教育、哪些老师的行为出现偏差等,让老师们在不断的探索、实践、提升经验、再实践、再提升的循环过程中,优化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使公平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二)、践行公平教育,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我们这个课题有它的特殊性,面对的是全校的外来学生,所以需要全体教职工的参与,才能更好地实施此课题。我校从校长、教师到后勤人员的所有员工参与,保证了课题研究的全面铺开。

①重视一日常规,让学生在爱的熏陶下健康成长。一日活动是很好的实施公平教育的途径,为了有效实施,我校一边出台教师一日活动组织常规,一边根据要求实施行政领导每周常规巡检,并在每周一的教职工例会上及时反馈。让公平教育如同一面镜子,照耀着每位员工的行为,然后及时规范。例如:晨间接待时,教师能主动微笑着与孩子们打招呼,用柔和的眼神与接送孩子的家长交流,提醒孩子与家长告别,让孩子充满自信,让家长放心,让老师心中有数;大课间活动时,为孩子们准备丰富多样的活动材料,微笑着与有抵触情绪的孩子谈心,组织活动时讲解清晰、及时鼓励、温馨提问、个性表扬等等。

②享有均等机会,让学生在多彩的舞台上张扬个性。我们学校流行着这样一句话:机会面前,每个孩子平等。为了让所有孩子享有均等的机会,我们为学生们提供了多彩的舞台,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在大胆表现的同时建立了自尊自信,学生的个性也得到充分张扬;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让每个孩子都有交流的机会、体验的机会等;最后在每周五评周好孩子的时候,学生们也会从各个方面推荐自己,成为各种头衔的好学生。学校定期开展各类学科和艺术、体育类竞赛,让外来学生也享受成功的喜悦和带来的自信

③运用适度关爱,让特殊学生得到应有发展。外来学生也象本地学生一样,都有他们的特殊性:有的调皮、有的好动、有的交往能力强、有的攻击性行为多、有的卫生习惯差、有的适应能力强等,我们的老师能根据学生的特殊性给予合理的偏爱,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使各自得到应有的发展。

3.、优化教学策略提高外来务工子女学习成效

①、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提高外来务工子女学习成效的前提。只有信任并喜欢老师,学生才会从内心接受老师的建议和做法,反之一切措施都将难以发挥作用。尤其是外来务工子女,作为新人学的群体,他们害羞、胆怯,又对新学校的环境有着强烈好奇心,对老师和同学、朋友的期待等,希望自己在学习等各个方面表现优秀又担心脱节。

②、从现实出发,准确设定教学目标,帮助外来务工子女学习顺利过渡。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们的智力发展、思维特点、兴趣爱好、才能、禀赋的倾向,就谈不上教育。”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建立在对每个学生都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把教学内容充分活化。根据所教内容在整册教材中所处的地位、所教学生原有知识技能的水平,将训练技能的目标具体化。

③、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诱导外来务工子女参与、体验。前苏联教育家曾说:“如果没有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就不可能实现教学目标和任务。”情境教学是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良好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教学活动。学习情境可以是模仿性的,可以是对话式的,也可以是叙述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不管采用哪种形式,都应能让学生可以在情境中担任某种角色,促使他们开口,实践应用,这样就能让他们在不断失败和成功的体验之中逐步牢固地掌握知识,发展应用能力。课堂上,应特别注意给外来务工子女“说”的机会,让他们多参与,多开口,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活用所学内容。

④、加强学法指导。促进外来务工子女掌握学法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建构知识、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的过程。”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终身财富,所以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善于记忆和学习,使他们逐步学会“自学”。

⑤、注重评价的多元性。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进步的关键,激励性评价更是激发外来学生学习兴趣方法之一。采用激励性评价,以鼓励为出发点,挖掘外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能够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⑥注重作业布置的层次性。作业布置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激励学生尤其是外来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应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精心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作业,并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选做深浅适宜的习题,以便使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完成作业 的过程中都能得到有效的提高。在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评价每个学生作业的正确率来量化作业设计的层次性。

六、研究成果

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原有外来学生有了明显的变化,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更浓了,课堂上举手提问的同学更多了,主动发表自己见解的人与日俱增,更多的同学愿意把自己发现的知识与大家共享。他们变得自信了。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教师的观念进一步得到转变,树立了教育公平的意识。成就了一批有一定的教育理论水平、教学研究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学校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再上一个台阶。

通过研究,课题组在外来务工子女有效性学习的培养内容、教学策略、评价机制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具体体现在:1.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了有效学习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2.构建了学生多元学习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3.由培养外来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发展到学生自我学习信心的提高。

课题组通过研究还形成了:

1.“外来务工子女的有效性教学”优秀论文、教案集;

2.教师课题研究获奖发表论文证书复印件及学生各级各类比赛、征文获奖证书复印件;

3.“外来务工子女的有效性教学”课题研究中期汇报; 4.“外来务工子女的有效性教学”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撰写 吴逸军

第四篇:集体备课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篇一:“新课标下的集体备课”中期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新课标提出的新的教育观念已逐渐被教师所接受,但如何将新观念应用于教学实践,如何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维课程目标,是摆在广大教师尤其是高中数学教师面前的难题。

如果仅凭个人经验,单兵作战,磨时间,耗体力,不能解决实质问题。这就要求要求教师合作探究,形成研讨氛围,发挥“团队效应”的优势。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集体备课还缺乏足够的思想认识和理解,使集体备课失去本来价值,流于形式。认为集体备课是教案之和,备课组将教材的各章节平分给各课教师,由各任课教师分头撰写教案,完工后再交给集体备课组长,集体备课等同了各任课教师备课教案之和。违背了集体备课的初衷。只有将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以学生的现实基础作为教学的基本出发点,通过教师间合作教研,以目标共同、智慧共享、过程协同、个体独创等方式提高集体备课的有效性,“研讨出真知,研讨出效率,才能使教师们在思想认识上相互融注自己的教学观点,从而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这样集体备课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加本课题研究的老师都是我校工作经历、培训经历各不相同的多名数学教师,研究团队年富力强,具有良好的科研意识和素养。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通过不断的努力初步完成了阶段研究任务,现将本课题中期的工作汇报如下:

二、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课题理论层面实施情况

课题组通过各种形式学习了有关学习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论述、新课程改革理论有关理论,对“探究性学习”学习过程评价“等都进行了学习。通过学习,全组人员转变了教学观念,提高了参加课程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胆地进行新课改的先期实践活动,并且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全组人员参加新课标指导下优质课评比观摩,多人参加了市级培训。

(二)课题实践层面实施情况

首先,我们规范了集体备课的流程:成立备课小组,由备课组长组织组内教师商讨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集体备课计划,进行研究人员分工,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严格按计划实施,确保按时高效地进行活动。力争取得具有普遍意义的研究成果。

其次,严格按照“主备课人初备——说课――集体讨论——主备人二次备课——课堂实践、展示成果——教后反思”的备课流程骤进行。

1.、主备人初备。集体备课之前,主备人个人提前先通览本单元(章、节)教材,按集体备课的要求考虑好自己的意见,认真钻研教学内容(符合新课标精神的优秀教学资源)、手段、方法,提出问题或设想;写好“单元集体备课主备稿”,精心设计教学预案,力求规范、科学。

2、说课。各备课教师要充分准备,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学生状况,说对课标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课堂程序的设计和安排、学习方式的选择和实践、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对教材进行深入解读,前瞻后延,将诸方面的因素进行透彻地剖析。

3、集体研讨。然后其他组员也充分研究教材,搜集教学资源,在主备人发言后组内每位教师都出谋划策,提出补充意见,并对一些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集体讨论时,先由主备人围绕主备稿说课,其他教师充分研讨,要求人人发言,共同研讨、集思广益,对备课进行讨论、优化,教研组长作好详细记录。

4.主备人二次备课。主备人根据集体讨论和自己对主备人教案的解读,最后综合集体意见,由中心发言人执笔撰写,进一步加工、整理、确定每个环节的最佳教学方案,对主备教案进行修订,形成具有群体智慧的共性教案,达到优质资源共享,发挥集体优势,打好团体战。最后,每次集体备课记录,在备课后交教务处存档。由于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为了随时研究、解决学生暴露的问题和教师遇到的新问题,我们充分利用平时不拘形式的小型备课来弥补,使集体备课更加增强针对性和务实性。

5、课堂实践,展示成果。备课组所有成员按集体备课的教案执教,同时教师还可根据教师本人和班级的实际,在利用集体智慧的基础上,允许每位老师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可对集体备课内容做一些微调,做到查缺补漏,使之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创造性地完成任务。主备教师根据集体备课教案进行课堂教学观摩展示,其他教师写出评课稿,以便更好地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

6、教后反思。在教学结束后,要养成反思的习惯,备课组教师要及时交流教学情况,反馈教学效果,及时对课堂上的得失、感受、发现做好记录,加以分析与研究,对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探讨,提出改进措施,并记录在教案后面。

(三)、中期研究的成果

开展集体备课,教师有计划、有组织的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分析教材重点、难点,确定突破方法,撰写教案,将集体的智慧与个人的特长有机地结合起来,弥补各位教师备课过程的不足,取长补短,提高了教学的整体水平;教师更好地从整体上把握课标、教材、重点、难点,设计好教案,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我们研究集体备课,其目的不是为了追求形式,而是为了追求效果,通过我们积极探索,在以下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

1、营造了更好的教科研氛围,促进校本教研活动。集体备课是一种“行动研究”,它解决了教学中最直接、最实际的一些问题,逐步完善课堂教学。集体备课中,一些大家感兴趣的课题,由于智慧的交流而得到理性的升华,其理性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在理论和实践之间架起桥梁,教科研的氛围在集体参与的行动与反思中逐步浓厚。

2、较好地落实课改要求。转变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学习方式的转变必须依赖于教的方式的转变,依赖于教师从观念到行为的一系列变化。而这变化仅靠个人的努力,有时是很艰难而痛苦的。所以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人钻研的三结合,自然而然地成了广大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的专业发展之路。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深深体会到了这种三结合,体会了“合作、探究、创新”和以人为本的精神,促进了教学相长,从而更好地落实了课改要求。

3、显著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一位名人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通过集体备课,引发了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增强了我们理念与实践有机结合的能力与机智,优势互补,充分发挥了整体优势,教育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4、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过开展集体备课这项校本教研活动,不断实现对教学工作进行全程优化的目的,使教师在教学认知、行为上逐步向科学合理的方向转化,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其中既有个体的积极参与,又有群体的通力合作,利于了教师的扬长避短,更利于教师在更高起点上发展,博览众长,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四、反思问题

1.当前整个课堂的组织形式还不够理想,课堂的有序性和效率问题,还有待探讨。2.师生依靠课本的惯性(不善于思考,习惯从课本中寻找答案或结论),还未彻底改变。3.目前课堂教学评价还过于单一,不利于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学生的潜能得不到全面发挥。

五、研究方向

我们的研究已到中期,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摸索和探讨,特别是结题工作,更需要我们去总结、归纳、提炼。我们一定要按课题组的指示,一步一脚印,搞好本课题的剩余工作,尽心尽力把最艰苦、最复杂的结题工作做好,迈好万里长征的最后一步,希望课题组多给予我们帮助和指示。篇二:集体备课有效性的策略性研究实施方案

绥化市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 《绥化市普通高中减负增效策略研究》课题子课题 《集体备课有效性的策略性研究》实施方案

绥化市第一中学高二化学课题组

绥化一中《减负形势下教师集体备课研究》子课题 《集体备课有效性的策略性研究》实施方案

高二化学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

我校《减负形势下教师集体备课研究》课题的启动,如今的教学时间紧,教学任务重,课业负担重,只有加强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智慧,共同研究,共同进步,才能提高教师群体和个体水平。新课程在倡导学生合作学习的同时,也要求教师合作探究,形成研讨氛围,发挥“团队效应”的优势。集体备课是提高备课质量的重要形式。它可集思广益,充分发挥集体优势,共同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

教育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是集体备课的价值取向,也是集体备课的目的所在。走进新课程,面对新教材,我们组的老师们通过这几年的探索和学习,他们也掌握了不少先进的教育理念,他们缺少的恰恰是新理念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操作能力与机智。集体备课,正好提供了教师合作、探讨、实践的途径,通过参与者思想火花的碰撞,集体智慧的分享,精华糟粕的取舍,促使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拓展教学的方法与思路,进一步归纳、提升和再创造自己的教学设计,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情,更好地体现自己的教学个性,不断改进自己的备课水平,优化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本课题的研究可以分享与积累课程资源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交流一下,就能产生无穷的思想与智慧。可以发扬团队的协作精神。可以浓厚学校的教研氛围。学校的教研工作离不开课堂教学的研究,集体备课实际上就是一种如何完善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它所解决的是教学中最直接、最实际和最有效的问题。集体备课中,一些大家感兴趣的课题,由于集体智慧的交流而得到认识上的结晶,这种认识能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集体备课把理论和教学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不断丰富和积累教学的实践经验。

二、研究内容及目标:

学科集体备课的内容一般分为备整个学段的教材、备一册书的教材、备一个单元的教材、备一节教材。在时间安排上,一般在每个单元的开始备单元教材,在每周的教研活动时间备一篇一节教材。根据备课内容的不同,在集体备课时应着重研究以下问题。

1、明确课标的要求:无论是备整个学段的教材还是备一节教材,首要的是明确课程标准的要求。因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了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2、领悟编者的意图: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倡“一标多本”,即同一学科在同一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有多种版本的教材。各种版本的教材在编写意图、编写体例上有较大差别,所以教师在集体备课时要研究所使用教材的特点,领悟编者的意图。

3、理清教材的结构:集体备课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要理清教材的结构,这包括整个学段的知识结构,一册书的知识结构,一个单元的知识结构,一篇文章或一节教材的知识结构。

4、设计教学的思路:具体到一节课,集体备课很重要的任务是讨论课堂教学的思路。具体的教学环节每个人可以不一样,教学方法也不要求整齐划一,但基本思路要大致统一。

5、精选练习的题目:目前学生负担过重的表现主要是课外作业太多,现在有些教师不是“教课本”而是“教教辅”,一门学科给学生推荐若干种教辅资料,布置作业时也同时要求学生做几本教辅资料上的题。由于教辅资料都有答案,所以老师也懒得看,让学生自己对答案。大量的重复性练习,浪费了学生的时间,摧残了学生的身体健康。所以在集体备课时很重要的就是要精选练习题,要做到一题多解、多解归一,题不在多而在精。

三、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研究范围的限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备课:备课是展现教师教学艺术的序幕,是教师对自己组织每一个教学活动的内容、时间和空间结构的规范和优化过程,是一个循环往复、逐步发展提高的过程。

2.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指两个以上的教师集合在一起,就即将要实施的相同课程,各自发表其教育教学见解,以形成共识的一种整合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智慧开发活动。3.有效性策略:能实现预期目的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方法。4.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近年来,外省的部分学校对集体备课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的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我们通过学习和研究发现:操作性不强,不切合我校及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现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及教科研工作的重点,在梳理教师有关集体备课存在的困惑基础上,确立了本研究课题,以期探索出适合本校及本地区的集体备课之路,以求达到集体备课的有效直至高效。

把育人为本作为集体备课的根本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集体备课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标准。以集体备课为抓手,注重教育内涵发展,促进我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

四、本课题实施的可行性 1、本课题由中央教科所确定为“十二五”重点科研项目,由学校科研组织论证、进行实施。2、我校是黑龙江省课改样本校,曾多次参与国家科研课题的研究,有些成果已经验收。篇三:小学语文有效性课堂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有效性课堂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1、问题的提出

在新课改的大潮中,很多特级教师和优秀教师精彩的课堂教学展示,曾一度让众多一线教师看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春天。那充满智慧充满诗意的精彩课堂成了我们追求的理想境界。然而,几年过去了,当我们冷静地审视现实中的语文课堂教学,却发现许多教师是在邯郸学步,更多的教师则是“新瓶装旧酒”,很多语文课堂教学仍然呈现出单调、枯燥、繁琐与压抑的状态,学生语文素养得不到真正有效的提高。

我校在对语文课堂教学调查分析中发现,常态教学中,“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的现状依然普遍存在着。其典型表现为;三维目标的割裂、教学内容的泛化、教学活动的外化、教学层次的低下、预设与生成的冲突等等。造成学生学习状态低迷,学习兴趣渐失,学习能力低下,主动精神与创造力缺乏。课堂上没有了生命活力的焕发与学习主体个性精神的张扬,课堂上感觉不到生命的挑战与学习者的内在愉悦。师生实际付出的精力与实际收效之比不协调、不对等。因此,如何使我们的教师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掌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

2、课题理论依据从专业角度来说,课堂教学有效性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首先,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有效性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3、研究的意义

进行此课题的研究意在创设一个有效的教学系统,通过设计一系列合理、科学的操作程序与实施策略,让基础的教学资源——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的碰撞产生最大化的教学效益。

1、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学校作为一种组织,如何改善过程绩效,提高组织效能,实现组织目标,是学校最关心和重视的。做好这一工作的关键之一是提高教学质量,而众多研究结论表明,学校有效性依赖于教学的有效性,学校要想成为优秀学校,首先必须做到教学有效。

2、通过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让老师了解目前教学中出现低效能、低产出的现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提高老师对有效课堂教学必要性的认识,提升教师的理念。

3、本课题研究针对我校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有效性的现状,具体探讨教师应该掌握和运用的有效教学策略,探索有效性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指导,为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奠定基础。

4、通过组织、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研究方案

1、研究目标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思想、情感和价值观相互沟通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不仅具有提高语学教学质量,而且具有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我们要根据小学生实际的知识水平和特点,不但要求学生具有接受知识的能力,还要具有应用知识的能力;不仅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还重视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激励学生有意识地主动参与,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2、研究内容

(1)、充分预设,提高教学准备工作有效性

提高程序预设的有效性。备课强调独立钻研、自主备课与合作研究、集体备课相结合。自主备课与集体备课的有机结合,能切实提高程序预设的有效性,为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高效奠定坚实的基础。提高课前预习的有效性。“不动笔墨不读书”,并通过课堂反馈提高预习质量的达成度;有针对性地提出某些预习题,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状态,节省课堂上宝贵的时间;进一步重视预习的课堂检查;指导学生学会采用不同的方法,收集与学习内容有关的资料。既有助于学习更好地把握文本,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与运用能力。(2)、多元整合,提高课堂实施的有效性

教学目标:目标应根据教材、课时、班级学情正确定位,三维一体的目标落实到课堂应有所侧重;其次,教师应根据课堂的动态发展恰当地调整预设目标和生成新的目标,预设目标和生成目标应有所侧重;再次,教师应主动对目标的达成度自我评估。

师生角色: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同时教师也是自我专业成长的主体。

教学结构:有效的课堂教学结构应是线性教学设计和组块教学设计的有机结合。教学方式:有效的课堂教学包括教师科学地教与学生科学地学的两重标准。教学资源:有效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资源的过程。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 借鉴图书资料,广泛汲取别人研究的成果,以免走弯路。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当前学校课堂教学的现状与学生课堂学习有效程度,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的主要因素,以便对症下药。

实验观察法:每一年级(或年段)确定一到两个实验班,就课堂教学中地某些策略举措进行具有较强的可比性的分析

经验总结法:鼓励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不断总结得失经验。

三、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2_年4月——202_年7月)(1)、资料文献的准备,信息收集。

(2)、课题目标的构建与课题内容的确立。(3)、制定课题实验方案,落实人员分工。(4)、走进课堂,进行课堂观察与调研。

2、研究阶段(202_年9月——202_年12月)(1)、根据前期的课堂调研与分析,根据有效、优化的原则,共同确定一个行动研究的突破口。(2)、立足课堂,认真实践。通过集体备课讨论、研讨课、经验交流座谈会、质量分析等形式,探寻一系列合理、科学的课堂操作程序与实施策略。

3、总结阶段(20010年2月——202_年4月)(1)、整理和归纳课题研究成果。(2)、撰写研究报告。

四、初步的成果

第五篇:校本研修的有效性-结题报告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 《校本研修的有效性研究》 课题级别: 县级课题 课题类型: 教学管理

研究单位: 蓝田县城关中学课题组 课题组组成: 负责人:康巨龙

李安吉

课题研究对象: 蓝田县城关中学全体教师 课题研究时间: 202_年9月至202_年6月

结题报告摘要: 课题提出的背景,研究的意义、目标,研究的内容和方法;进行课题研究实践,对教师进行关于校本研修的有效性问卷和访谈,了解教师对于高中教师校本研修活动方式方法改进的态度、看法;探索现阶段我校教师能够接受的校本研修的方式方法,发现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分析比较新旧不同方式方法下的校本研修效果,进行经验总结和方法改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形成了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学校应该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应该是教学研究的主体;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应该是教学研究的主要而直接的目的。就目前情况看,在教师的学校工作中,教师缺乏充分的学习和文化浸润,尤其是校本研究中组织教师广泛、深入地学习、消化、合作交流不够,直面学校教学问题的实践解决和经验总结效果不明显,尚未完全形成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存在的问题是:

(一)教师缺乏对校本研修的正确认识和持久热情

新课改虽已开展了多年,但学校的多数领导和教师对适应新课改而开展的相关活动认识不够,特别是对学校开展的教研活动不能正确对待,他们认为只要看懂教材和教辅资料,会做题就是好教师,日常教学中对学生和教学效果考虑甚少,更很少考虑国家新课改的新要求。

另外,部分教师缺乏专业发展的自觉性,表现为内驱力不足,缺少职业追求,没有专业发展长远计划,虽承担研究任务,但目的在于晋级加分,同时受从众心理和惰性习惯的影响,不能真正专注的去研究和探索。

(二)学校的研修形式简单,各校的研修形式雷同

目前学校的研修活动多局限于集体备课、讲公开课、搞评优课等,且活

动多走过程,做形式。目前开展的活动,缺少深入细致的研究,不能对其开展的活动进行反思、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不能回头再去修改完善自己的教案或活动方案;不能将自己的得失记录下来并用科学的理论去分析,形成教学、教研论文;教师之间互相交流不够,不能形成资源共享,共同进步。

(三)缺少完成从专业理论到实践理论的跨越

另一部分教师主动学习教育理论,关注自己的教学实践,写案例、感悟、论文,但缺乏深度反思,不能用有关理论深入分析自己的教学得失和总结经验,缺乏用理论有效指导自己改进教学,尽快提高教学水平的飞跃。

(四)学校校本研修的生态环境尚未形成

目前,学校的校本研修,还停留在一般性的号召、组织和要求的层面,评价管理机制缺乏创新要素,激励教师参加校本研究力度不够,校本研修尚未形成浓厚氛围,因此评价观念、方法、及对待教师教学的评价机制亟待完善创新。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一)预期的研究突破

通过课题研究,力图创建学校校本研究生态环境,帮助教师潜心读书、学会反思、相互激励,形成以校为本的“草根化研究”,促进教师萌生专业自觉性,形成专业发展的持续动力。把组织教师广泛读书,学习理论作为研究启动,把指导教师开展课堂观察、澄清自己的教学作为研究的基础,把鼓励教师坚持自觉反思作为研究的核心,把有机整合各种研究方式、提高研究效益作为研究的深化,把激励教师的专业自觉,培育专业期待,形成专业发展的持续动力作为研究的最终目标。

校本研究是教师成长和专业发展的载体。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和

生命,而校本研修活动方式又最直接地为教师提供了实践与对话的平台,成为教师深入反思教学问题,生成实践智慧的现实土壤。因此,选择本课题,在多种教研活动方式的选择和整合中教师将会有针对性地找到解决现实教学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有利于激发参与研究的热情,促进专业自觉性的萌生,摆脱职业困惑的干扰,有利于改善学校校本研究的氛围,对教师成长和学校发展都具有现实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设计了以读书充电为先导,以听课评课为抓手,以同课异构为平台,以深层反思交流探讨为核心,这将会促进形成新的校本研究文化,为验证校本教研方式的转变对教师的职业心态调整和专业实践的改善所产生影响,因而具有理论价值。

同时本课题的研究设计了教研方式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活动形态。在研究过程中既有共性活动,如理论培训、案例交流等,又有分散的小组研究活动,如同课异构、听课评课等。这种集中、分散结合且相互交叉的活动形态,可以突出问题解决的个性,又便于相互借鉴、共同分享经验。因此具有实践价值,对兄弟学校开展此类形式的研究有借鉴作用。

(二)、课题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

1、指导教师加强理论学习,树立自己的专业发展楷模,在职业意识中形成执着的专业追求。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需要认清自己,而且要有崇拜的专业榜样。由于教师的工作繁忙,加之缺少读书引导和指点,不少教师对名师望而生畏,敬而远之,点燃不起专业发展的动力之火,专业理想淡漠。

2、激发教师的职业自觉意识,培养专业理想,逐步形成职业期待和专业发展计划。受经济社会大众社会价值的负面影响,部分教师尚未把教师工作当作崇尚的事业去理解,去践行,参加校本研究,很少思考自己专业发展需

要的追求和长远的目标,满足于完成日常教学任务。

3、通过研究,解决教师职业倦怠的问题。引导教师在繁忙、紧张的工作之余,能有效调节自己,投入更多的精力和热情去读书、思考,参与教学研究。

(三)校本研修的有效性

校本研修的有效性其出发点是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和主体能动性,其着力点是抓牢对教学活动的反思和实践改进。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教师自觉读书形成风气,追求理论指导实践的价值,关注教学反思的真诚、真实和教学问题解决的实际效果,教学改进有成效。(2)、教师对教育教学活动有自己独特的认识,主动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学习名师经验,相互借鉴、互助,校本研究活动中富有创造性。(3)、多数教师有专业发展追求,能够独立于外在压力制订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阶段目标,且愿意将目标和计划付诸实施。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一)理论假设

研修活动方式有动态性特点,因人、因时、因地而不同。同时,还具有适应性的特点,即选择何种教研方式既要考虑教师的接受水平,又要考虑教师的心态能否适应。因此,我们从整合的思想出发,从改善、创新的视角,将原有方式和新的方式有机整合,重点关注教师的接受水平和研究心态,尊重并重视教师个人已有教学经验,以引领教师读书为先导,关注教学改进,为教师的研究创设良好的环境,以实现研究目标。为此,我们认为,校本研修方式的选择、整合,如果能激发教师参与研究的自主意识和主观能动性,教师就会以浓厚的热情,以真诚的行动投入到研究过程中,校本研修的实际

效果必然就能产生。

(二)、具体目标

1、在研究过程中,激发教师读书学习、不断吸收、丰富自己专业知识、提高理论素养的热情,培育教师的职业自觉性,逐步形成职业理想,为专业持续发展提供思想动力。

2、探索在本校条件下转变教研方式的机制,充分发挥集体备课、课堂观察、同课异构、小课题研究等有效方式的功能,引导教师边学习边行动,总结多种活动方式有机整合的经验,为教师专业持续发展创造活动平台。

3、完善校本教研管理评价制度,在校本教研实践中,促进学校校本教研制度的规范化和人性化,充分发挥评价制度的激励功能,为教师专业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4、经过研究,提高学校校本教研整体效益和办学水平,增强教师群体科研实力,促进教师在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研究能力、专业素养和专业追求上有明显的提升,为培养更多优秀教师创造条件。

四、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1、探索教师群体深入读书学习,吸收消化的多种方式,引导教师养成勤于钻研教材,善于学习运用理论的自觉意识,把教师自觉读书作为研究的基础。

2、帮助指导教师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计划,并将落实计划和研究实践同步并行,以发挥“任务驱动”的自我激励作用,促进研究顺利进行。

3、验证各种教研方式在研究过程中的整合效果,探索校本教研中研究方式的创新机制,实现听课评课、同课异构、教研沙龙等行之有效的教研方

式常态化、制度化,形成校本研究方式特色。

4、搭建网络教研平台,为教师参与研究、广泛交流创造条件,探索网络教研为校本研究服务的科学途径。

(二)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1、研究方法

选择文献研究、行动研究、调查研究和经验总结等方法进行研究。(1)文献研究法。学习校本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理论,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设计课题研究方案,组织理论学习,总结符合本校实际的校本研究活动方式和反思策略,提高研究的有效性。

(2)行动研究法。以更新专业发展理念为先导,设计好备课组的研究主题,提高听课评课水平,强调研究过程和教学过程紧密结合,个人实践和同伴互助紧密结合,发挥教师案例研究的载体功能,将教师反思贯穿于研究和教学的始终,在研究过程中不断解决问题,提高教学研究水平。

(3)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教师对个人专业发展的基本认识和存在的困惑,摸清现状,了解教师的职业心态和对课题研究的接受程度,为研究作好基础准备。

(4)经验总结法。在开展案例研究的同时,引导教师写“教学后记”、“教学随笔”、“听课评课札记”、“论文”等,总结研究经验,感悟研究过程,形成研究成果。

2、研究对象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为蓝田县城关中学各学科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及全体学生。

五、课题研究实践

1、研究准备阶段(202_年9月)完成四项工作:(1)问题反思,确定课题 ;(2)文献研究,申报课题

(3)立项开题,制定方案;(4)学习理论。

2、研究实施阶段(202_年10月至202_年6月)

研究时段一(202_年10月),完成三项工作:(1)制定并引导教师填写个人校本研修计划、制定个人五年专业发展规划;(2)教师问卷,了解教师专业发展认识、心理、现状;(3)认识现状及问题,反思自己的教研管理工作。

研究时段二:(1)、202_年11月开展深度课堂观察研讨活动,指导教师用理论分析教学,写反思札记;(2)、202_年11月至12月,组织各学科,落实教研组活动和同课头备课活动,开展“备—上—评”公开课研究活动;(3)、学校管理人员依据研究情况进行跟进培训、指导;(4)、202_年12月至202_年1月,研讨、反思校本教研方式的适切性和针对性,评估整合成效;(5)、202_年2月,总结第一学期教师专业发展计划落实情况,反思、分析、调整计划,提出第二学期的校本研修方案。(6)、202_年3—5月,开展校本研修系列活动:① 开展我校45周岁以下教师的教学大比武活动。其中第一轮活动,教师自定课题并在本教研组内讲公开课,全组教师集体听课并打分;②各教研组从第一轮讲课教师中,评选出百分之三十的优秀人员,参加由学校组织的评优课活动。学校将参赛教师分成四大组,安排学校领导及高级教师当评委;讲课采取同课异构形式,同一学科安排同一课时内容并集中讲课;③每位教师讲课结束后当堂自评并让评委以外的教师和学生评课;④参赛教师课后写教学反思并上交,评委按其反思打分;⑤参赛教师再参加专业知识考试;⑥参赛教师每人撰写一篇教研论文等。每项活动都进行打分,最后各项得分加权求和,评选出本次系列活动的教师名次;⑦对研修系列活动评选出的优秀教师进行表彰奖励,并由此项活动的成绩确定出我校的教学标兵,及作为以后学校向上级部门推

荐优秀教师的依据。(7)、202_年9月至202_年6月,学校教研室还组织开展了小课题研究沙龙活动:①结合自己工作申报课题;②学习理论;③确定研究计划;④组织专业人员对课题承担教师培训;⑤实施研究计划;⑥进行阶段小结,分析应进一步完善的环节;⑦教研室了解各课题组活动情况,指导研究工作;⑧安排各课题组进行课题总结:反思研究过程,进行自我评价,整理研究材料,撰写结题报告,完成结题工作;(8)202_年6月,学校引导全体教师总结个人本学年专业发展计划落实中的得失和经验,并对以后的工作指出方向和目标。

六、研究的成果

(一)主要成果二件:

1、《校本研修的有效性研究报告》

2、论文:《农村高中教学研究现状及改进建议》、《谈校本教研》

(二)相关成果三件:

1、《制度的建设------蓝田县城关中学校本研修制度体系》

2、《追求智慧的生成-----教学课例集》

3、《让反思成为习惯-----教学反思集》

(三)通过课题研究,促进了我校教师校本研修的发展,提高了学校校本研修工作的管理水平。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促进我校校本研修活动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研究观念的更新和研究方法的改进,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提高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课题的研究,促使研究者学习相关的理论,丰富了理论基础。特别是本课题研究者身为学校教学教研管理者,能以研究的态度对待自

己的管理行为,不断反思改进,提高了教学管理水平,形成了适合我校特点的校本研修模式, 对于追求课堂教学高效益的目标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另外,我们在学校的研修活动中,收集了“同课异构”教学竞赛中部分教师的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装订成册,以供大家鉴赏;同时,结合县教育局校本研修专家组的检查和要求,联系我校实际,完善了我校的校本研修工作制度。

七、问题和以后的行动

(一).国家新课改工作仍在不断推进之中,学校的校本研修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发展,而我校的人文环境及教师和学生的素质较差,使校本研修工作开展的还不能达到上级要求,与先进学校相比也有差距,这有待于我们今后不断努力。

(二).由于课题研究时段较短,加之学校工作繁杂,我们对本课题的研究、实践、总结在时间和精力上投入不够,研究的成果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八:成员分工

康巨龙职责:负责对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带动学校的其他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发挥辐射带头作用。

李安吉职责:负责研究的组织管理、评价反馈,并参与研究。张春梅职责:做好研究资料的记录、收集、管理。

202_年6月6日

《阅读教学有效性》结题报告[推荐五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