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2号文库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问题研究(最终版)
编辑:逝水流年 识别码:11-870487 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1-12 23:34:12 来源:网络

第一篇: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问题研究(最终版)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问题研究

【摘要】教育是国之大计。农村义务教育更是承担着塑造我国新型农民的重要任务。针对目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本文从社会互构的视角出发,从政府与农民、城市和农村四个方面着手, 借鉴日、韩、法、德四国的相关经验,提出了完善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 义务教育

一、当前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育方式落后。当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方式依然是以课堂授课为主,这种教育方式能够最大限度的增加学生接受课堂教育的时间、巩固学生的文化基础,但在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已经显得落后了,重课堂而轻实践的教育方式易导致学生的知识范围狭窄,更重要的是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开拓思维模式,这是建设新型农民的巨大阻碍。另一方面,农村义务教育缺乏多媒体教室、现代化操场等先进的教育设施。这些教育设施的落后使教师缺乏教育创新的载体,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2、教育内容单一。当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依然以应试教育为主,据笔者实地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农村学校的课程依然围绕升学考试设置。授课内容依然固定在所谓的“主科”,即语数外等科目,而所谓“副科”的音乐、体育等课程则理所当然的让位于“主科”。长期枯燥单调的课程学习容易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另外,应试教育没有注重学生的自信心以及动手能力等的培养,而这正是造成当代学生社会生存能力欠缺的重要原因之一。

3、学生流失严重。近年来,农村学生的辍学、流失率偏高,初中生辍学率有所上升。我国农村教育虽已经实行九年免费义务教育,但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农村学生流失仍然比较严重。学生较早的脱离学校教育固然能给家庭带来一时的负担减轻和收入增加,但却不利于其长久的发展和进步。

4.教师队伍建设落后。“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教师队伍的建设水平是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水平的直接参照物和重要决定因素。目前我国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教师流失严重,数量不能满足教育之需求。第二,教师学历相对城市偏低。第三,教师年龄偏大,教学方法陈旧。

二、农村义务教育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1、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存在差异

自从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以来,经济取得了迅速的发展,但城乡之间的经济差异仍然比较大。可以说,城市的发展在某种程度是以牺牲农村经济为代价的。由于城市的经济发达,稍有能力的农民都去城市打工,留下的基本都是一些老弱病残。虽然打工者可以赚钱回农村来补贴生活,但是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并没有多大的促进。由于经济不发达,农民的社会地位不高,农村的义务教育自然不能很好的发展。最近,我国已对“三农问题”给予了必要的重视。

2、制度改革带来的问题

国务院曾就农村的义务教育问题作出规定:“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分级办学,分级管理”曾经使得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国民收入的分配格局和地方政府的财政实力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国家只承担城市的义务教育经费,农村地区的义务教育费用一般由县级政府来承担。于是,县级政府的财政能力就成了决定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关键。两次税费改革后,县政府已无法承担起沉重的财政责任。这样的话,农村教师由于工资收入缺少来源,就只能纷纷外出打工,从而造成了农村教育质量越来越差的恶性循环。农村义务教育是一项战略性的任务,基础薄弱,难度很大,只依靠县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全社会自上而下的关心和支持。

3、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有些农村的基层领导对于义务教育的战略地位还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视为一个包袱,对上面采取应付、敷衍的态度,甚至通过造假的手段提高教育普及率调查。检查合格之后就出现松懈的情绪,对于义务教育的重视和投入程度明显不足。这将大大阻碍农村地区的义务教育发展。此外,教育产业化改革之后,每年都有大量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很多农村家庭不愿面对这样的风险,情愿让孩子早日参加工作。而且由于乡镇企业的调整,再加上自然灾害和税费制度的改革,农村家庭的经济增长幅度不大,有些甚至还呈下降趋势,有些家长的文化水平较低,目光短浅,认为让不让孩子读书是自己的私事,这些家长只顾眼前的利益而没让孩子接受正规的教育。这也是农村地区教育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国外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经验借鉴

1、日本农村义务教育情况

早在江户时代后期,日本就对西方教育开始大力介绍、初步引进。进入20世纪,日本政府开始把普及义务教育视为国家的责任。从日本普及义务教育的过程可以总结出以下经验。

第一,经济基础是义务教育制度产生的基础。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刺激着上层建筑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大量介绍西方文化、教育的思潮为日本义务教育的产生及普及奠定了充分的思想基础。日本的义务教育从一开始就以打破封建等级制度对受教育权利的限制为目标。

第三,灵活引进西方先进制度,使其充分与本国国情结合起来。日本政府在普及义务教育中先是引进法国的制度,后又引入美国的教育思想,最后才根据本国自身条件,制订了一系列适合自身发展的法律法规。

第四,义务教育实行城市和农村一体化的财政政策,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实现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财政补助。

2、韩国农村义务教育情况

为了推广义务教育,使所有地区的儿童都能接受同样的教育,韩国于1967年颁布了旨在振兴岛屿、偏僻地区义务教育的《岛屿、偏僻地区教育振兴法》。规定,国家为了振兴岛屿、偏僻地区的义务教育,要优先于其他地区采取下列各项的措施,同时优先支付所需经费。(1)学校占地、教师、卫生保健室及其他教育事业所需要的设施的配置;(2)教材、教具的配置;(3)无偿供给教科书;(4)保证学生上下学交通的必要措施;(5)教师住宅的配置;(6)合适的教员的配置。同时法律中规定了地方自治团体要采取的以下各项措施:(1)要准备适合于岛屿、偏僻地区特殊情况的学习指导所需的资料。(2)给教员优先研修的机会,并支付研修所需的经费。此外,为了鼓励教师的积极性,还规定政府按照地区级别向在岛屿、偏僻地区学校工作的教员支付岛屿、偏僻地区津贴。

3、法国农村义务教育情况

法国农村地区的义务教育是完全免费的,对义务教育的投入,主要来源于各级政府提供的公共教育经费,即来自中央和地方的财政预算。在义务教育投入中承担主要责任的中央财政和省及市镇两级财政,均有各自稳定的财政收入来源。法国的小学一般归市镇管理,中学归省管理,大学归国家管理。但大、中、小学老师的工资全部由国家财政开支。市镇修建学校。

4、德国农村义务教育情况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1806年开始实行八年义务教育,1885年开始实行免费义务教育,此后,在义务教育方面不断增加投入。义务教育学校的经费由政府提供,来源为政府的公共预算拨款。教育经费由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分担,具体比例是联邦负担10%,州和地方政府负担90%。1946年联邦德国开始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以来,公立学校一律免收学费,并对不遵守《义务教育法》的家长和雇佣学龄儿童的企业主规定了处罚措施。

四、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对策

1、改变观念,提高对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世界上的很多发达国家都很重视教育的重要性,历史上美国对英国的经济超越,日本对美国的经济超越,亚洲四小龙对西欧的经济超越,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非常重视教育,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

与劳动、土地等物力资本相比,人力资本是一种更为重要,而且投资收益更大的资本。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竞争主要体现在人才的竞争方面,而人才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的水平。可以说,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经济。目前很多国家都实行了12年制的义务教育,我国如要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就必须加快对人力资本的投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尽快实施12年制义务教育。此外,教育部门应向农村地区认真的宣传《义务教育法》。尤其是对于经济落后地区,应尽可能防止学生辍学问题。

2、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和教育的发展

解决农村义务教育问题的关键在于发展农村的经济,政府部门应制定各项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目前我国农村经济还很不发达,教育问题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改革城乡失衡的教育制度,教育投入应多向农村倾斜。还需要政府采取措施加以引导,用城市的资源来带动农村地区经济和教育的发展。

城市对于农村的扶贫不能只限于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而应多转移到知识扶贫上来。城市的科研机构可以通过参与农村的教育体制改革,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尽快的转化为农村的生产力,通过培养农村职业技术人员,提高农民的素质,增强其自身发展经济的能力,从根本上促进农村现代化的发展。

各级政府还应充分利用教育资源优势,向农村地区定期培养输送合格的教师,发达地区应做好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支援对口工作。此外,目前我国还存在很多农村流动人口,对于这些流动人口的子女来说,义务教育有时只是空话。城市应充分利用自己的教育资源,帮助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尽可能让每个孩子都有书读。

3、建立稳定的经费投入机制

义务教育需要足够的经费作为支持,政府部门是经费投入的主体。在义务教育发展过程中,应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部门的责任。各级财政部门还应调整支出的结构,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保证农村地区的教育经费可以及时、足额发放。

第一,人力资源是全社会的共有资源,农村的人力资源除了给农业生产提供后备力量之外,更多的是给城镇化、工业化提供人力资源,因此农村的人才培养不能指靠农民自己来承担,而应实现城乡统筹,中央和省级财政部门应统筹教师的工资、学杂费用等,保证农村教育事业的顺利发展。

第二,在教育投入体制没有深入改革之前,各级政府部门应采取措施分级负担教育经费,改变过去由县级政府承担所有费用的局面。中央可以保证教师的工资发放,省级政府可保证给学生免费发放教材,县乡级政府保证学校的日常运转。这样就可以解决税费改革之后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困境。

第三,中央和省级财政部门应进行专项拨款,帮助贫困地区解决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所留下的债务问题,其他有经济能力的县乡级政府也应承担部分债务转移的责任,避免让贫困地区的农村学校背负沉重的历史负担。

第四,学杂费用应全部留给学校作为公用经费,不能用于发放教师的工资或基础设施建设。有关部门应对这部分的费用作严格监督,还应对学校有关的税费进行减免,为教育营造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

4、改革人事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农村地区的学校人事制度不够合理,比如有些地方的教师不是超编,而是缺编,五十岁以上教师比重偏大,而且学校待遇很低,很多优秀的教师都不愿意从事农村教育事业。面对这种情况,首先应加大创收,提高教师的待遇。积极向社会呼吁,争取来自各界的支持,大力发展校办企业,加大农村教师的创收。保证教师的待遇跟当地公务员等同,重视教师的身体保健、医疗等问题。其次应提高农村教师的编制数量,启动农村教师的岗位津贴制度,对于相对较差的农村教师,可以先让其到先进的学校挂职锻炼,积累教学经验。此外,在提高教师经济待遇的同时还应加大宣传工作,加强教师的师德教育,通过评比表彰、事迹宣传等方式,引导教师的需求层次向高层次的精神水平发展,弘扬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最后,还应鼓励教师参加合格学历的进修,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还应鼓励教师参加地方组织的各类培训,使农村教师较快的接受新的知识、信息和新的教学手段,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参考文献:

[1]李岚清.李岚清教育访谈录[M].人民教育出版社,202_.[2]杨东平.中国教育公平的理想与现实[M].北京大学出版社,202_.[3]成有信.九国普及义务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4]余秀兰.中国教育的城乡差异:一种文化再生产现象的分析[M].教育科学出版社,202_.

第二篇:关于农村义务教育问题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义务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通过对乡镇学校的调查,进一步了解农村义务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寻求解决途径

调查方法:采用典型调查和实地观察的方法

调查地点:****************

调查对象:当地义务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调查时间:202_年8月1号到8月15号

调查人:*****

内容提要:冷静、客观分析农村教育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制定科学有效的发展对策,克服计划经济形成的巨大障碍,推进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是摆在每一农村、农业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紧要课题。

关键词:农村经济 农村教育 改革创新

引言: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尤其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投资。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8.8亿人,相应的农村教育更应加强。农村教育出现如教育经费不足和学校负债严重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农村孩子接受教育,而且使农民对新知识的吸收及民主与法治的贯彻实行造成障碍。这不但是问题而且将是农村教育的危机。下面就我在我镇上调查所得情况来进行说明:

一、乡村学校负债累累

由于农村经济发展落后,而教师的办公经费又不足,很多农村学校只得向私人借款维持校的正常运作。有的学校为达到“普九标准”向私人借贷修建设施,从而造成债台高筑,无力偿还。有些地方主管教育部门不顾农村的现状而要求一些小学、中学一定要达到“普九标准”,这无异是在让学校背负更沉重的债务。更有些学校为应付上级的各种检查,花费巨额的招费。导致农村教育的发展变得越来越艰难,有很多农村少年儿童无法得到公平的受教育机会,造成很多农村少年儿童“望学兴叹”,以致不得不离开学校。农村学校的负债累累严重阻碍农村教育的发展。

二、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问题多多

乡村学校任教的老师大多是民办教师,他们的学历通常都是初中到高中水平,而且没有经过正规的师范教育。根据规定要转正参加培训考试得花一笔不少的钱,由于地方财政支出有限,教师工资又难发齐,这给教师带来沉重的负担。而很多乡村任教的教师还要承担一些摊派,如修建公路、地方报纸的征订,这些费用全都直接从教师工资中扣除,这些摊派根本就不同教师商量,犹如强盗拦路抢劫,这些做法直接损害了教师的利益。一方面当地专科师范毕业生回乡任教,但政府由于教师工资、住房、福利待遇等支大而无力接收,另一方面没有经过正

规师范教育的民办教师又由于能力有限而对学生的引导及培养造成阻碍。这就导致教育资源被浪费,而少年儿童接受知识的领域变得越来越狭窄。

三、资源分配不公平

在调查中,可以看到资源分配不公平的现象:各政府、电力、交通等机构拥有资源支配的权力,它们利用部门所掌握的权力最大限度地实现部门利益,或从财政分配计划中优先得到所需资金,他们的办公室及职工住房等都是最好的。而教育资源却少之又少,何况城市人口的教育需要被优先满足,农村人口得到的教育资源就非常有限,远远无法满足农村人口接受教育的需要。在一所农村中学中我看到一种现象:篮球场是黄泥地,足球场是一块荒田,实验室的仪器陈旧的难以利用。如此的设施怎么进行有效的教学呢?相反在城市的小学,教学活动多种多样,体育设施和其它教学设备可以说是完善,如此的差距是为什么?是资源的分配不公平。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使农村少年儿童处在教育资源非常短缺的环境中,而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这不仅严重阻碍农村少年的发展而且使农村青年就业更难。

通过调查,特大胆提出农村教育问题改革的几点设想:

(一)重新认识农村教育、构建农村教育新体系。农村社会、经济、文化多种差别的存在,要求农村教育发展模式必须从本地实际出发,允许各地自主创新。这样,农村教育的目标就会随之多元化,农村教育除了为城市培养人才外,更多的要承担起全面培养适合农村、热爱农村、建设现代化农村的高中初级优秀人才。因此,农村教育要最大限度地强化地方人才的培养和稳定意识。要坚持教育与经济发展的一体化战略,从解放与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实际需要出发,确定教育目标,设计教育模式,规划教育未来。我们可以借鉴高等教育改革的思维方式去兴办农村的教育事业,紧紧把握改善农村教育结构这一突出问题,力求办学的最佳效益。一是继续推进农村教育结构和布局调整。按照国家规定的相应标准,把义务教育阶段分散开去的学校,通过寄宿制或接送制等方式集中起来去办。该撤并的学校坚决撤并,该合并的班级坚决合并,该精简的教师坚决精简,使有限的教育资源优化组合、高效配置,发挥最佳社会效益。二是要进行学制改革。大力发展综合高中教育,其学制可以延长为4--5年。广开各种办学渠道,不断扩大综合高中的办学规模,使尽可能多的农村学生接受高一层次的综合高中教育。通过改革使农村教育形成“成职普”、“初中高”、“农科教”相结合的完整的立体网状结构和良性的运行机制。

(二)农村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各级各类人才。农村教育要彻底摒弃以升学为目的,单纯教人学知识的偏颇做法,从这一认识出发,高度重视学生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注重学生精神品质的培养。精神品质是人的精神存在,它包括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和心理品质三个方面,是人的最根本的素质。教育治贫,首先必须从解决精神贫困入手。要教育和引导学生在认识人与自然(包括社会)的矛盾中树立创业理想;在认识人与他人的矛盾中提升道德境界;在认识人与自我的矛盾中确定生命理念。通过社会理想、群体道德、个体生命理念三个层次动机的持久培养,激发并使学生最终形成比较稳定的想农村之所想,急农村之所急,为农村的振兴奋斗终生的责任感和积

极性。同时,要取得国家的政策支持与倾斜,通过有效的方式,办起富有地方特色的农村高等教育,从本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实际需要出发,培养和造就一批留得住、用得上,能为家乡脱贫致富尽心竭力的高级人才。

(三)实施初中分流教育。农村初中在农村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教育效益看,初中是农村新增劳动力的出口;从实现“普九”和巩固“普九”成果看,初中是重点和难点。因此,改革农村初中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当今世界,发达国家为推动和促进农业的发展,使农业科学技术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在实施农村教育过程中普遍重视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向农业输送高素质的农业技术人才和农业工人,农业职业技术教育成为其农村教育的主体。同样,发展中国家也将农业职业技术教育作为农村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采取各种措施,把农业职业技术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相比之下,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却十分薄弱,相当一部分学校仍然是以升学为主要目的,学校的一切活动都围绕着升学率,学校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的惟一标准也是升学率,分流教育根本无从谈起。在有些地区,当我们问及初中分流教育时,几乎所有的校长、乡教办主任都回避这个问题。不过他们承认,在农村初中如果真的实行分流教育的话,学生辍学率会大大减少。实施农村初中分流教育,缺少师资设备是客观原因,但思想观念不转变、思想认识不到位,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在农村教育中没有位置,这一主观原因是不能忽视的。

目前,我国农业正在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智力密集型产业转化,急需各级各类技术人才,这就向农村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即如何适应这种变化,加速培养新的农业产业大军和技术人才,推进农业向现代化产业转化。据调查问卷,有86.7%的农户迫切希望孩子从小接受农业科普知识、基本农业劳动技能等方面的教育。为此,应当把农村初中教育定位在为学生全面发展和为农村经济、社会进步服务上,在学生掌握必需的文化知识基础上,重视培养为农业服务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四)加大对农村教育投入力度。据调查的情况,当地政府拿出的有限资金来办乡村教育,是不能满足广大农村青少年对教育的需求的。而且有的贫困地区由于财政吃紧还会挪用教育经费。为改变农村教育现状,我们要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改变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的状况。首先要把教育经费的挪用作为重点抓,把有限的教育资源用到实处。迅速成立一个调查小组,查清乡村小学、中学的负债状况以及教师的工资问题,对因负债建校舍的,要通过财政拨款支付,使学校能较好地运转;其次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放宽私人投资办学,来补充政府投资教育的不足,建立一个机制对农村教育投资监督。再次,教育管理权限下放学校,增加学校的决策权,并向学校提供良好的办学环境;对农村教师问题要切实做好改变教师的素质,加大师资力量并进行良好的培训,提高师资水平,建立良好的师资队伍,对不合格的民办教师给予辞退,招收有大专学历的毕业生回乡任教,同时对教师的福利等问题要根据实际给予改善。最后是加大农村教育资源分配,当地政府应该把农村教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在分配资源时着重加大农村教育的经费,为农村教育提供土地资源和其它的设备

第三篇:农村义务教育问题调查报告

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社会调查报告

姓名:黄冬桂学号:201126010118

(本)汉语言文学专业、年级:大学二年级

调查报告题目:农村义务教育问题调查报告

成绩:--------

年月日

调查人:黄冬桂

调查时间:202_年1月30日

调查地点:10个自然村

调查对象:村委会,自然村村民

调查方法:走访、访谈

关于农村义务教育问题调查报告

摘要:作为具有9亿人口的农村,基础教育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未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近几年,随着小学生人数的减少,小学教育质量受到冲击。教育部公布的《202_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由于我国小学学龄人口的逐年减少,三年中全国小学生入学人数共减少1300万人,202_年全国小学在校生人数10864.07万人,比上一年减少381.04万人。小学数量较三年前减少了9万多所。由此可以看出小学生人数确实是减少了。十七大的召开,更加关注农村的发展,农民素质的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小学教育质量问题自然成了我们关注的重点。

关键词:义务教育存在问题成因对策教育是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科教兴国”是自第十五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之后确定的治国方针之一,“知识改变命运”是中国人走过又一千年之后的经验之谈。从古到今,教育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8.8亿人,相应农村教育更应加强,尤其是贫困山区地区的教育问题。基于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关心,我们自行组成暑期社会实践队于202_年1月对青山进行了为期1天的走访和调查。调查过程中,通过对当地村委的了解,与当地农民、教师的面对面交流,对农村居民的走访以及到学校的参观和与学生的交谈,获取了大量第一手材料。对该地区的教育情况进行了全面的了解,深刻的剖析,引发了我们对农村教育事业的一系列思考。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的特点。1986年4月12日,中国开始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

一、存在问题

就来说说我所在的镇上的情况吧。我们村这几年小学生人数就减少了将近一半。由于生源减少,镇教育局作了相应的指示,原在各村就读的四、五、六年级学生必须到镇中心小学读书。就调查所知,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质量不容乐观。小学生学习状态不佳,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再加上教师数量的减少,教务管理不善。久而久之,村部小学办不下去了,只好紧闭校门,让其废弃。四个村庄的孩

子集中到一起,在合办小学上学。然而,小学生人数依然少得可怜,合办小学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于是,村中不少年轻妈妈便把孩子送到镇中心校上学,在镇上租起了房子,吃饭穿衣全在镇上解决,这确实让家里的开支多了一大截。这对于家庭经济情况稍微好点的家庭来说,还勉强能维持,而对于家庭经济极其拮据的父母来说,就只能让孩子在差一点的环境下读书了。农村义务教育现状令人担忧。主要表现在:农村学校债务沉重,经费紧张,学校运转困难;城区学校办学条件不能满足教育发展需要;村小教师住房十分紧张;师资力量不足,代课教师问题突出,教师队伍不稳定;民办教育尚需加强管理;农民教育负担重;农村学生辍学情况严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不少农民工纷纷进城。于是就产生了这样一种现象:农民工进城,媳妇上镇上带孩子,独留老人守空房。有能力的老人还能种上几亩地,没能力的就干脆让地荒着。不知不觉,农村就失去了往日的朝气,不见了小孩嬉戏的身影,不见了巧妇话家常的场面。那些老人啊,就盼着天天过节,学校放假了,孙子孙女回来了,儿子媳妇也回来了。

我们村小学教师数量严重紧缺。基本上每个年级都开设数学、语文、思想道德、自然、音乐、美术,小学六年级开始学英语,所以每名老师都要同时教3-4门课程,学校校长也要代课。据村民们反映,大部分教师都是青年或老年教师,中年骨干教师太少,年轻老师的责任心不够强,而且不能安心教书,男青年教师考虑到在农村不好找对象,女青年嫁出去也都离开了村庄。而老年教师由于家庭负担,身体状况等原因,又有点力不从心。大部分教师学历较低,小学教师中专学历的占55.6%,大专的仅占11%,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是代理教师,由于这里的教师没有太多机会外出深造或进行教学交流,也很少接触到外面的新知识和教学技能,知识储备少而且内容老化,教学质量难有大幅度的提高。根据调查显示90%以上的学生都可以升入初中,接受初中的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基本上可以保证,但初中的升学率就相对较低,升入高中的仅45%,读技校的占10%左右,其余的40%左右的学生大部分都辍学了,外出打工。

二、基础教育现状的成因分析

1.历史原因。

世世代代在这里生存,村民接触外来文化很少,思想水平落后保守。虽然在调查中认同“你认为男孩和女孩受教育方面平等”一项的占95.8%,但认为女孩应该早点去找一份工作赚钱的思想在村民中还是根深蒂固的。更加让人吃惊的是有21.2%的家长认为“对孩子的教育主要采取棍棒教育”。

2、地理原因。

交通不便,信息流通受阻。青山地处山区,道路极为坎坷,由于是泥地,一到下雨时,道路泥泞无法行走,去年经政府扶贫救助修了一条石子路。据当地村民讲,以前道路极为不畅。有的地方不能通车,只能步行,秋天收的粮食只能靠人背,一遇到河水暴涨,道路被封死,学生只能停课,即便是家里有病重的病人,也只是干着急没办法。

3、经济基础薄弱,教育发展落后。

我们村是以农作物收入为主,生产的粮食主要是自给自足,而且没有任何科

技支持。据调查,XX年,我们村平均每户年收入在XX元以下的占25.4%,而在XX-3000元的占37.57%。人口方面,每户有2个孩子的仅占35.52%,而有3个或3个以上的占64.48%,可想而知,除去基本生活费,根本没法让所有的孩子同时上课,这就导致许多初中毕业甚至初中还未毕业就辍学,外出打工,寻求其它出路的情况时常发生。经济落后,发展迟缓,使得农民在生存线上挣扎,在贫穷与摆脱贫穷的边缘徘徊,因此无暇思考教育的重要性。若无外界的帮助,他们没有办法体会到科技给生产力带来的巨大变化。就这样,无视知识价值的人们就落进贫穷、落后、愚昧、贫穷的恶性循环。

4、上级教育机关对农村教育发展问题重视不够,缺少发生改变的动力。

三、建议及对策

(一)重新认识农村教育、构建农村教育新体系

农村社会、经济、文化多种差别的存在,要求农村教育发展模式必须从本地实际出发,允许各地自主创新。这样,农村教育的目标就会随之多元化,农村教育除了为城市培养人才外,更多的要承担起全面培养适合农村、热爱农村、建设现代化农村的高中初级优秀人才。因此,农村教育要最大限度地强化地方人才的培养和稳定意识。要坚持教育与经济发展的一体化战略,从解放与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实际需要出发,确定教育目标,设计教育模式,规划教育未来。我们可以借鉴高等教育改革的思维方式去兴办农村的教育事业,紧紧把握改善农村教育结构这一突出问题,力求办学的最佳效益。一是继续推进农村教育结构和布局调整。按照国家规定的相应标准,把义务教育阶段分散开去的学校,通过寄宿制或接送制等方式集中起来去办。该撤的学校坚决撤,该合并的学校坚决合并,该精简的教师坚决精简,使有限的教育资源优化组合、高效配置,发挥最佳社会效益。二是要进行学制改革。大力发展综合高中教育,其学制可以延长为4--5年。广开各种办学渠道,不断扩大综合高中的办学规模,使尽可能多的农村学生接受高一层次的综合高中教育。通过改革使农村教育形成“成职普”、“初中高”相结合的完整的立体网状结构和良性的运行机制。

(二)充实教师队伍力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振兴经济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为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和质量,建议县、乡镇政府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提高农村学校代课教师待遇,缩小代课教师与公办教师的差距。人事编制部门应逐年增加教师编制,多渠道充实教师队伍以逐步取代代课教师;教育主管部门切实加强教师管理,大力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逐步提高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协调发展。

(三)摒弃落后思想

农村教育要彻底摒弃以升学为目的,单纯教人学知识的偏颇做法,从这一认识出发,高度重视学生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注重学生精神品质的培养。精神品质是人的精神存在,它包括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和心理品质三个方面,是人的最根本的素质。教育治贫,首先必须从解决精神贫困入手。要教育和引导学生在认识人与自然(包括社会)的矛盾中树立创业理想;在认识人与他人的矛盾中提升道德境界;在认识人与自我的矛盾中确定生命理念。通过社会理想、群体道德、个体生命理念三个层次动机的持久培养,激发并使学生最终形成比较稳定的想农村之所想,急农村之所急,为农村的振兴奋斗终生的责任感和积极性。同时,要取得国家的政策支持与倾斜,通过有效的方式,办起富有地方特色的农村高等教育,从本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实际需要出发,培养和造就一批留得住、用得上,能为家乡脱贫致富尽心竭力的高级人才。

(四)加大“两免一补”力度,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实行“一费制”,是党中央、国务院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的又一重大举措。,各级政府要加大投入,实施“两免一补”(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加大教育乱收费治理力度,积极开展“手拉手,一帮一”等帮扶活动,帮助贫困农民子女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第四篇:农村义务教育问题调查报告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主题:农村义务教育问题科目:公共关系学

班级:法学

姓名:朱金玉090

2农村义务教育问题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作为具有9亿人口的农村,基础教育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未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近几年,随着小学生人数的减少,小学教育质量受到冲击。

教育部公布的《202_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由于我国小学学龄人口的逐年减少,三年中全国小学生入学人数共减少1300万人,202_年全国小学在校生人数10864.07万人,比上一年减少381.04万人。小学数量较三年前减少了9万多所。由此可以看出小学生人数确实是减少了。十七大的召开,更加关注农村的发展,农民素质的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小学教育质量问题自然成了我们关注的重点。

二、调查目的通过对典型地域的调查,进一步了解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寻求其解决途径。

三、调查方法和研究方法

此次调查采用典型调查和实地观察的方法,以所在的村镇(湖南省常德市丁家巷乡)为调查地域,以当地小学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调查对象。

四、调查结果及相关分析

我国义务教育已经普及包括偏远地区农村在内的全国各地,各地义务教育设施设备,师资力量不断改善,推动了教育的不断发展。但是在广大农村地区的教育状况依然亟待改善,下面以鼎城区丁家港乡为例对农村教育问题进行分析。

(一)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

丁家港乡是 常德市鼎城区辖乡,位于区境西南部,距区府18公里。面积60.4平方公里,人口1.8万。乡政府驻丁家港。国道319线贯穿全境。辖清凉、莲花庵、杨公庵、珊湖岗、赤家岗、高岭山、五泉、西窝里、西陂堰、双冲、牌楼、五里冲、杜家冲13个村委会。农业以粮食生产为主,产油茶、茶叶,工业为采矿业为主,生产金刚石等。全乡分别有德市鼎城区丁家港乡联校、鼎城区丁家港乡牌楼小学、鼎城区丁家港乡珊瑚完小、鼎城区丁家港乡莲花小学、鼎城区丁家港乡西窝里小学、鼎城区丁家港乡赤家岗完小、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丁家港乡中心小学等7所学校。目前,对于丁家港乡高岭山,在调查的100户有小孩的家庭中高中在读人数仅为28人,中专中技在读者有15人,大专及以上程度学生人数为7人。而这一数据是全村有史以来大、中专学生数的最高记录,从今年的入学情况分析,再过三到五年,这一数据也将是全从大中专人数的最高记录,甚至很有可能这一数目也将不断下降,全村的教育状况着实令人担忧。由于教育水平的不断下降,一系列的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青壮年男女比例严重失调,老龄人口数目增加,对下一代的教育也陷入了困顿的地步,这

样可以设想在不久的将来,农民的负担不会减少,很有可能会迅速上升,势必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之,由于农机具价格和农药化肥的价格暴涨,以及高中以上学历学校学费的居高不下,教育的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特别是在经济和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没有知识将只能是这个社会的负担和国家长治久安的不稳定因素。同时,在调查中发现,有近47%的家长认为接受高等教育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有9%的家长认为读书是可以改变孩子的命运的。

(二)目前农村义务教育和远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家长来说,担忧的不是学费,因为这一问题已经通过政策措施得到了解决,现在担心的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师资和软硬件设施配备问题。

鼎城区丁家港乡赤家岗完小由于师资、生源、设备和教学水平等诸多原因,学校规模越来越小,原有的老师部分部被迫去其他学校任教,部分被迫改行。学校教学质量上也下降了,家长怨声载道,学生成了可怜的牺牲品。与邻村教学设备和教师总体水平不如的学校相比,毕业生的水平也远远不如,这样的结果只能是资源浪费,误人子弟。部分家长没办法只能转学,而转学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优秀学校本身的教育资源是十分有限的,甚至也有一些是短缺的,这样就出现了一个教学班经常有七八十人的情况,老师课业负担加重,优势学校的运作也是举步为艰。

对于接受高等教育过程中的学费居高不下,依旧是家长最头痛的事情。甚至有的家庭因为教育而重新返贫。丁家港乡文某,202_年初中毕业考上中专,但由于家境贫困交不起学费而在外打工两年后于今年进入另一所中技学校。

(三)农村义务教育问题的总结与思考

义务教育作为基础教育,是检验一个国家教育水平的最重要的指标,只有搞好义务教育,才能保证有足够的生源来接受高等教育,来发展国家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基础教育搞不好,将对国家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为了加强农村义务教育,不妨多在一下方面做出努力:

1..提高义务教育完成率,弥补城乡、地区间的义务教育差距,保证

个体受教育权利作为一项难度大、要求高的任务

2.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保障教师合理待遇,逐步做到同一区域内

义务教育学校之间教师平均工资水平大体相当。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义务教育择校问题。

3.完善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制度实施,落实“实施

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的精神。

农村义务教育的改革任重而道远,改变落后的教育现状,需要社会各界予以更大的重视和支持。

第五篇:农村义务教育问题调研报告

农村义务教育问题调研报告

人才是社会文明的关键力量,要想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基础教育。没有全民的、优质的基础教育,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就难以得到整体性提高,更多优秀人才的培养、创新思想的产生就失去了根基。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大部分人生活在农村,农村的条件无法与城市相比。教育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尽管国家三令五申地强调要抓好农村义务教育.根据调查,我国农村孩子还是存在许多辍学问题.一、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的原因

(一)家庭因素

1、家庭的经济状况是影响学生辍学主要原因。在那些经济条件比较落后的家庭,若遇到自然灾害,无力供子女上学而导致失学率大增。另外农村的有些家庭孩子比较多,而这样的家庭又是女孩子多,孩子的年龄差距不大,极易造成集体辍学,要么只有一个最小的就读。这类学生占整个辍学人数的一半左右。

2、家长受教育程度和家长教育程度越高,学生因家庭原因辍学率就越低;反之,家长受教育的程度越低,学生因家庭原因辍学率就越高。家庭教育价值观正确,学生辍学率就越低;家庭教育价值观不正确,学生辍学率就越高,有的家长满足于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生存状况,认识不到教育对生产、生活和劳动致富的重要意义。简单地认为读书只是让孩子识几个字会算个数,这样家庭的孩子当然容易辍学。家庭不正确的教育价值观还表现在“重男轻女”,在有几个孩子的家庭里,女孩子更易辍学,陈旧的思想依然让他们认为女孩终究是别家的人,花钱给女孩读书无异于将钱白白地送出去。当前,农村送子女读书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跳农门”。当看到孩子学习成绩不好而升学无望时便丧失信心,认为是“白花钱”,而让子女离校辍学,这样的父母通常也没有接受过多少教育,他们认为上学要花费很大一笔钱,毕业后能否找到合适工作很难讲,不如趁现在到外面做工赚一笔现的,多积存一点家底。对此我深有感悟,姑姑家有二女一男,表弟今年十七岁,初中未毕业就被带到外地做工了,暑假回去时正赶上他要走,跟他随便聊了几句,当说到学业时,他眼圈有点红,声音哽咽,当时我的心有点刺痛,很心疼这个表弟,有这般上进心却无力改变他辍学打工的命运,只能鼓励他要多求进取,不要松懈自己,他涩涩地笑着点点头„„说到底还是农村经济落后,农民的教育意识不够啊!不然为什么有的家长会说: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读书呢?如此强大的反差,原因是什么呢?

(二)教育内部因素

1、当前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发展不适应。学校办学形式、教育内容与农村生活环境、农业生产实际不适应,使得学校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若学生学习成绩不好,“跳农门”无望,就面临“进仕不得,务农无心”的尴尬局面,造成许多学生过早离校。农村教育要结合当地实际,发展一定程度的职业教育是必要的,但这并未在广大农村学校扩展开来。

2、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目标是导致学生辍学的一个重要原因有的学校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思想指导下,使一部分教师把大部分注意力着重放在“优生”身上,放松对“差生”的关爱,这样在一个班级内易形成成绩上的两极分化:好的越好,差的越差。由于成绩不好,在校受到老师和其他同学歧视,在家又被父母贬损,自尊心和积极性被严重挫伤。当他们承受不了这些具大的心理压力时,学校就成了灵魂的坟墓,课堂变成了阴森的棺椁,红红的分数就是梦魇。他们会不顾一切地逃走„„渐渐地辍学或务工或闲逛,新一批的小混混就这样诞生了。

(三)社会因素

1、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制约了农村义务教育事业的发展。农村各中小学办公费用紧张,在与余郢小学校长访谈得知,学校有400多人,办公费用一学期仅202_元,学校无法为学生购置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开展各种新颖的教学活动。各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偏低,而且还不能足额发放,每月都要拖欠100元左右,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2、农村义务教育法制观念谈薄。有些家长认为,送孩子读书完全是自己的私事,不知道让适龄子女上学读书是家长的法定义务,不知道什么是“九年义务教育”,不知道有《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更没有认识到拒绝完成义务教育是违法行为。

3、现在每年毕业的大中专毕业生有很多一部分不能顺利就业,特别是一些农村家长看到孩子读了大学之后仍然“跳不出农门”。家长对孩子的前途产生重重疑虑,瞻前顾后,只要有机会就鼓动子女外出打工,让学生辍学“下海”跟家人做生意赚钱或外出打工。

(四)管理混乱

1、家长和一些学生(大多未成年或接近成年)未充分认识到毕业所代表的内容,在他们的思维中,那仅是一纸文凭,就像每个人都有身份证一样,只要想方设法搞到一纸文凭就行了,至于合不合毕业证的要求是不会想的。

2、学校也因为要生员借机可以借办证之余小赚一把,松一松门就把毕业证发给学生了,这样某些学校就借完成上级下达的义务教育指令为由,拿这些辍学的学生顶任务。

(五)师资力量薄弱。农村各中小学教师,由于当时社会历史的原因,他们大都未受过正规的高质量的教育,师资水平与今天的教育的要求有很大差距。目前本镇各中小学教师,受过高等教育的不到28,他们不能保质保量的完成基础教育教学任务,虽然他们每年都要参与培训,但也只是小面积的修补达不到“换血”的效应。

二、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和教师素质问题的建议

(一)强化政府责任,加大执法检查。镇政府要把义务教育阶段控制学生辍学率作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乡镇人民政府要成立以镇长为首的控辍工作领导小组,并定期召开控辍工作会议。条件允许的话,尽快实施对九年义务教育免杂费措施,扩大“两免一补”的范围,不让孩子因家庭困难而辍学。

(二)强调重点,抓好危险期工作。

1、控辍工作的重点是初二下每学期和初三,建议中学领导每人联系一个班级,学校中层以上干部每人联系初

二、初三的一个班级。学校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等形式,在班级设立“值日生”,专门负责登记班级日志,留心一些行为反常的学生,如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建立流辍生预测信息渠道。

2、抓重点时段。每年春季开学时,有些学生在家里人打工回返时心理最容易萌生辍学外出打工的念头,此时要切实搞好宣传教育工作,及时召开师生大会,对家长进行义务教育的宣传活动,力求把辍学的思想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特殊群体,特殊对待要高度重视对社会弱势群体、家庭离异;农民工子女以及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并他们进行跟踪分析。特别是农村“留守孩子”的义务教育工作,要做细,做真,切实让他们感到老师、同学的关爱。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实行教师责任制。统计出“留守孩子”人数,每个老师实行帮扶监护,时刻关注这些孩子的学习、生活,并积极帮助他们。努力让他们拾回家庭的温暖。

(四)严把毕业证这一关镇教办室“坚持不完成义务教育者坚决不发毕业证”,这一原则要严把发证这一关。详细核实考生资料,切实做到考试学生就是考生本人,防止替考现象出现。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问题研究(最终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