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2号文库
新课程标准学习总结
编辑:空谷幽兰 识别码:11-847992 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2-25 22:17:52 来源:网络

第一篇:新课程标准学习总结

新课程标准学习总结

一、《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的指导思想和整体思路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

二、意义与价值

1.坚持改革不动摇,新标准的颁布是对10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向的肯定与坚持。

2.充分吸纳了10年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经验与教训。202_年开始启动修订,确保了充分的总结、调查、分析、论证的时间。

3.调研与回应各方意见。

对原来课标中教师感到表述不清或容易产生歧义的地方,重新作了清楚的描述。对课程实施中容易产生的困惑和问题,在教学建议中作了进一步的说明。如202_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在“目标”中明确提出,使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由传统的教师熟悉的“双基”概念发展为“四基”,这一改动,就是对课程改革实验理念的进一步诠释,也是10年来对数学课程改革实施过程的反思与总结的结果。

再如,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定位,实验中一直存有争议和歧义。修订中明确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即不是语言学、文字学、文学等的知识性、理论性课程。同时,它是一门包含语言、文字、文章、文学以及思想文化等内容的综合性课程,但不是其中各项内容的简单相加。这一改动明确了语文课程目标和内容的核心——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和文学活动。语文教学的方式——通过综合的、实践性的活动,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中习得。

对10年课程改革实验成果的吸纳与借鉴,还更集中地反映在“实施建议”部分。各学科从教学、评价、教材编写及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几方面进行了重新的撰写,更新或补充了相当的案例。相比“实验版”,202_版的课程标准提供的案例和对实施的建议无疑更加成熟,具有鲜明的引领性和针对性。

三、学习与实施202_版新标准中应把握的几个要点:

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关注教学内容的时代性,继续推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切实落实202_版课程标准中减负的要求;明确:10年课改,我们的进步与期待。

1.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渗透:

——回应当前社会对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期待,彰显基础教育的责任与使命,修订工作的第一条原则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学科课程标准中的全面渗透。各学科把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重要的指导思想,结合学科内容进行了有机渗透。这也是继202_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以来重点强调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进一步强化与落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课程教材内容的魂,因为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与教材必须体现国家意志,承担着传承文化传统的使命。

2.关于教学内容的精选和教学方式的变革:

202_版新标准增加了许多与生活和实际贴近的新内容,修订的宗旨之一就是进一步精选了对学生终身发展有重要价值的内容,同时旗帜鲜明地强调坚持推进教学方式的变革,着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

再如,202_版语文课程标准中,针对语文教学中出现的偏差,明确提出了改正和防止要求。标准中这样写道:“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但也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

3.关于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教学与考试严格按新标准执行。关注新标准中行为动词的调整。减负需关注差异,综合治理。

——利用好课程标准留出的空间和弹性要求; ——特别关注新标准中的“教学建议”部分; ——反对一刀切的简单化、形式化做法。

语文课程标准 学习总结

贾 城 西 中 学

曹桂娟

202_-8

一、《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的指导思想和整体思路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二、意义与价值

1.坚持改革不动摇,新标准的颁布是对10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向的肯定与坚持。

2.充分吸纳了10年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经验与教训。202_年开始启动修订,确保了充分的总结、调查、分析、论证的时间。

3.调研与回应各方意见。

对原来课标中教师感到表述不清或容易产生歧义的地方,重新作了清楚的描述。对课程实施中容易产生的困惑和问题,在教学建议中作了进一步的说明。如202_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在“目标”中明确提出,使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由传统的教师熟悉的“双基”概念发展为“四基”,这一改动,就是对课程改革实验理念的进一步诠释,也是10年来对数学课程改革实施过程的反思与总结的结果。

再如,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定位,实验中一直存有争议和歧义。修订中明确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即不是语言学、文字学、文学等的知识性、理论性课程。同时,它是一门包含语言、文字、文章、文学以及思想文化等内容的综合性课程,但不是其中各项内容的简单相加。这一改动明确了语文课程目标和内容的核心——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和文学活动。语文教学的方式——通过综合的、实践性的活动,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中习得。

对10年课程改革实验成果的吸纳与借鉴,还更集中地反映在“实施建议”部分。各学科从教学、评价、教材编写及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几方面进行了重新的撰写,更新或补充了相当的案例。相比“实验版”,202_版的课程标准提供的案例和对实施的建议无疑更加成熟,具有鲜明的引领性和针对性。

4.课程标准层面减负的方式主要有四种:

第一,删除部分内容。202_版中删除了部分学生学习难度较大,同时对于实现课程目标也不是必须的内容。如数学统计与概率部分第一、二学段删除了较多内容,在第三学段删除了“感受抽样的必要性,计算极差”等学习理解较难的内容。

第二是降低要求。如《语文》和《英语》学科适当调整了识字和词汇的量的要求。小学1-2年的识字量由“1600~1800”调整为“1600左右”,写字量由“800~1000”调整为“800左右”;3-4年级写字量从“202_个左右”降为“1600个左右”。

第三,通过进一步明确基本概念的内涵,限制知识难度。如《生物》通过以“重要概念”为线索设计课程内容,突出重点,减少总量和难度。《物理》和《化学》标准分别列出了学生必做的实验数量和主题,明确了最基本的质量要求。第四,通过设置“选学”内容,增加课程的弹性。对于难度较大又不宜删除的课程内容,不少学科采用“选学”方式进行了处理。如,数学将“三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平行线性质”等有关知识调整为“选学”内容。既从总体上控制了课程难度,也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选择机会。

三、学习与实施202_版新标准中应把握的几个要点:

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关注教学内容的时代性,继续推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切实落实202_版课程标准中减负的要求;明确:10年课改,我们的进步与期待。

1.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渗透:

——回应当前社会对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期待,彰显基础教育的责任与使命,修订工作的第一条原则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学科课程标准中的全面渗透。各学科把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重要的指导思想,结合学科内容进行了有机渗透。这也是继202_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以来重点强调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进一步强化与落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课程教材内容的魂,因为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与教材必须体现国家意志,承担着传承文化传统的使命。

2.关于教学内容的精选和教学方式的变革:

202_版新标准增加了许多与生活和实际贴近的新内容,修订的宗旨之一就是进一步精选了对学生终身发展有重要价值的内容,同时旗帜鲜明地强调坚持推进教学方式的变革,着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

如针对教师反映对“探究式学习”无所适从的困难,很多学科在标准中明确写入了“探究式学习”的基本步骤和一般方法。

再如,202_版语文课程标准中,针对语文教学中出现的偏差,明确提出了改正和防止要求。标准中这样写道:“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但也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

3.关于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教学与考试严格按新标准执行。关注新标准中行为动词的调整。减负需关注差异,综合治理。

——利用好课程标准留出的空间和弹性要求; ——特别关注新标准中的“教学建议”部分; ——反对一刀切的简单化、形式化做法。4.新课程的实施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

越来越多的“校本课程”、“课程超市”以及普通高中的模块课程形式的出现,使课程结构变得立体和开放,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可能。

学习内容及顺序的自主选择,更大的意义在于使学习由被动、强制转为主动,在调动学生兴趣、积极性、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等方面做了努力。

第二篇:新课程标准学习总结

新课程标准学习总结

南三中王利华

通过在成都的两天学习,我深刻的意识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对于语文教学工作的重要性。这两天主要听了语文专家,新课程标准的编撰者巢宗祺教授的讲解,还听到了全国各地优秀语文教师的现场教课,学习到了不同风格的教学模式和很多新的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在202_年进行了修稿后,在教学方面的确与以前相比进行了几个大的方面的调整。新课标里把语文教师的角色进行了新的定义。语文教师由过去的主导地位变成了今天的课堂的建构者。学生的主体地位任然不变。这对语文教师而言要求就更高了。不仅在课堂设计上还是在课堂的调整上教师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在听取了几位语文专家讲课后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语文教师的知识面要全面,且应该把课内外知识结合起来,把眼光都应该延伸到课外。在听王磊老师的《论语十则》时,王磊老师教课的角度不仅仅局限于把握文言文的文学常识,背诵课文,理解大意。而是把目光延伸到孔子的眼泪,孔子对我们后世为人处世的哲学上,以及对孔子成为大家的原因上。并且课件的制作更是精致,没有任何多余的花哨。让学生在学习时极感兴趣,轻松的完成了教学任务。另外,北京的李东林老师讲的《天上的街市》从文本入手,却又延伸到课外与《天上没有街市》作比较,同是一个事物,却是两种结局,学生读后自然而然就会体会到郭沫若的诗歌里的意境和《天上没有街市》的意境为何不同主要是作者不同的写作目的。还有武汉的胡老师对《三国演义》,《资治通鉴》的内容和作者都是非常的了解。

二,语文教师在构建课堂时目标需要非常明确,课堂的效果才会明显。听郑桂华老师的《作文的选材》这堂课时,我以为专家会讲出很多先进的教学方法,但听了之后发现这节课针对的就是中考如何选材的问题。主要有三步骤,先找问题,试着为一个作文题目找到一部分材料,最后总结该如何运用在作文中。参与的学生很多,大家都在为选材料而思考,学生通过判断发现原来自己找的材料原来可以用在写作里,也让没有找对的同学找到了原因。目标明确对学生而言肯定是收获很大。另外江苏芜湖的丁老师在讲《大道之行也》时,我们很多老师都认为文言的翻译是这篇课文的难点。小丁老师的教学目标就是叫同学们如何翻译。可以说就叫“授之以渔”,我们很多老师对学生喜欢“授之以鱼”。一字之差差得很远。而老师在讲《伤仲永》就抓住方仲永变化的原因来展开教学。

三,启发学生需要老师找到问题的切入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会教学相长。会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的老师才是真正的好老师。胡老师在讲《孙权劝学》是设计了一个穿越片段,一下子吸引了同学们的好奇心,让同学们觉得原来自己也可以玩穿越可以和名人交流,课堂一下子活跃了,发言的同学争先恐后的举手,同学们回答问题积极得很。再有郑老师设计的比比谁的材料更有创意。这是抓住了学生都希望自己得到老师表扬的心理,让学生踊跃发言并进行表扬。李老师在讲《天上的街市》时就是设计比较阅读牛郎织女的不同结局引发了很多同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找到学生的兴趣课堂就容易引发学生的思考。四,教学评价的语言的丰富多彩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很大。再差的学生都希望

得到老师的重视和赞美,更何况优秀的学生呢?课堂上对于回答问题的学生如果老师不闻不问,直接让学上坐下,继续讲课那么学生会久而久之不再喜欢回答问题。适当的评价的语言会对学生既是鼓舞也可适当的纠错。通常我们都会说“很棒”,“不错”,“很对”,要么说“不对”,“不正确”这些简单的评价语言。这几位老师我都觉得在评价学生时很重语言的表达,赞美同学时语言优美,颇有语文味。赞美之词溢于言表,学生回答再次举手的同学颇多。

五,教师也要有合适的仪表仪态。以前在学校看很多老师穿着都很随便,听了专家的讲座才突然发现教师的表率作用不仅是言传,更是身教!干净整洁的服装会让人心情愉悦,想反一个邋遢的不修边幅的人会让人觉得不舒服。那么教师更是如此,教师的穿着,表情,肢体语言对,学生都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对学生面带微笑的老师,学生会更喜欢。一个自己都没有整理好自己的老师又怎么能去要求学生呢。

总之,人是活到老学到老,不断的更换自身的“血液”,不断的汲取新的养料,在今后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才能与时俱进,让语文教学更上新的台阶。

第三篇:新课程标准培训学习总结

学校新课程标准培训学习总结

我校新课程标准学习狠抓培训。培训是搞好新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都要通过培训来让教师接受、领悟,从而变成自觉的行动。

1、学习培训,研讨提高。

狠抓新课程理念培训和学科培训。我校为每一位任课教师配备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等国家、省市新课程改革文件和本学科新课程标准,为了达到培训效果的最优化,每次培训,不仅认真组织培训内容,更注意精心设计培训方案,培训过程突出互动与对话、培训结果落实心得与交流。尤其近两年来,由蒋校长和肖校长带领各学科骨干教师,对西峡城区二中、焦作永威中学、郑州一O二中学、河南省实验中学等学校进行观摩学习、蹲点,结合各学科新课程标准,学校教导处于202_年6月组织编写《课改指南——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校本教材,并组织教师深入学习,使广大教师正确认识研究和探索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方式,打造高效课堂的现实意义,增强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自觉性。学校将“五环节”教学模式印发出来,人手一份。业务领导在全体教师会上对教学模式的内容进行详细讲解,然后分年级组进行讨论、修改,并制定课堂实施计划。

2、课堂实践,全面实施。

(1)示范引路,为保证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首先从不同学科挑选出骨干教师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认真备课、上课,然后以学科组为单位听课、评课、讨论,使每位教师都知道如何在课堂上认真贯彻新课程标准。

(2)听课指导,教师上课时,教导处成员分工到教室听课、评课,发现问题及时和老师交流,提出合理化建议。一周内听课组将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在教师业务学习会议上和所有任课教师交流,提出指导性意见或建议。

(3)观摩交流(同课异构),为了引领老师深入实践研究,每学期全校教师分年级、分学科举行“同上一节课”活动。然后小组推荐出年级优质课在全校观摩交流,为老师们搭建相互学习的平台。

我校在观摩课之后进行教学模式研讨会。以学科组为单位,结合自己日常的教学实践和“同上一节课”活动,认真反思总结。然后,各组形成高质量的研究 报告,在研讨会上汇报。由于报告来自于老师们的亲身实践,凝聚着全组教师的集体智慧,所以,各组的报告内容特别翔实,见解独特,结论有力,从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角度对“五环节”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度探讨,其中不乏创新之处。通过举办研讨会,老师们对新课程理念和新课程标准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为打造实效课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搭建教师学习对话的平台

校内:开展新老教师传帮带活动采用新老挂钩师徒结对的方式,新班主任与经验班主任、新上岗教师与骨干教师结对子,全面学习老教师的优秀经验和敬业精神。

校外:走出去、请进来。走出去,一是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外出学习,近两年来我校先后有近十人参加国家级培训、近四十人参加省级培训、二百多人参加市级培训。我校给青年教师搭建一个展示锻炼的舞台,让他们在一些大型研讨会上展露风采等。请进来,学校邀请市区教育局、教研室领导、专家进行指导。邀请省教研室专家、省实验中学专家来校作讲座。

第四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新课程标准》已经于202_年修订并颁布实施,通过近阶段对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学习,自己对新课程有了一个更进一步的认识,也使自己认识到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经过这些年的教学探索,结合学生实际,深刻认识到新教材内容发生了很多变化,这就要求教师相应的转变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反思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现总结如下:

一、教学观念的改变

新课程要求教师确立新的教学观,克服教育生涯中的惯性,使教学方式显现多样化的格局。在很多教师的概念中,教学就是讲课,就是把书本知识传递给学生,把学生作为知识的“容器”进行灌输,“填鸭式”教学是某些教师惯用的教学方法。在新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把自己定位于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而不是知识的化身,以权威自居。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是起辅导、帮助、引导作用的人,而不是支配学生的控制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学的目的是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要通过讨论、实验、探究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

因而,要求教师从片面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到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引导学生探究知识,让学生亲历、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如:让学生参与课题研究。作为教师,应该更新教育观念,真正做到“填鸭式”教学转变为“启发式”教学,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要在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同时,观察并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检查、审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形成了怎样的能力,发现并解决了什么问题,这种反思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教学方法的转变

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能随着教材内容的变化,学生的实际情况,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应用,灵活使用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例如新教材在一些内容设置上,只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得出结论,缺乏严密的逻辑推理,习题设置过于简单,这就需要教师配以多样的习题来帮助学生理解,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能力;对于复习课,要通过各类习题来帮助学生复习总结已学过的知识;有时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学生上讲台、游戏比赛、讨论、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在一堂课上,有时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教无定法,重在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达到课堂教学的效果,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另外在新课标和新教材的背景下,教师掌握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显得尤为重要。许多课要求教师要用多媒体教学,要求学生会用多功能计算机等,多媒体教学有以下一些明显的优势: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课的容量;二是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使教师能有精力讲深讲透所举例子,提高讲解效率;三是直观性强,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四是有利于对整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小结。特别对于立体几何中的一些几何图形、一些简单但数量较多的小问答题、文字量较多应用题,复习课中章节内容的总结、选择题的训练等等借助于投影仪来完成会事半功倍。

三、要正确认识新的学习方式

新的学习方式主要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就是自己作为学习的主人,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自控性,关注学习者的兴趣和责任,有助于弘扬主体性和自主精神。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相互性学习。它强调学习的交往性、互动性、分享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习的问题性、过程性、开放性,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机,批判的思维品质和思考问题的习惯。自主、合作、探究性等学习方式,能够更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力,更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大力提倡这样的新的学习方式,是现实的要求和未来的需要。

四.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

无论何种教学方式,都应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对新课改下的教学也是如此,很多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度较大的题目上,认为只有通过解决难题才能培养能力,因而相对地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教学中急急忙忙把公式、运算定律推导出来,或草草讲一道例题就通过大量的题目来训练学生。其实定理、公式推导的过程本身就蕴含着重要的解题方法和规律,不讲公式的推导就直接让学生去做题,试图通过让学生大量地做题去总结出一些方法,规律。结果却是多数学生不但“悟”不出方法、规律,而且只会机械地模仿,思维水平较低,有时甚至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瓢,将简单问题复杂化。

五.加强自身的学习,跟上时代的步伐

俗话说得好,”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为了教好学生,我们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努力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通过各种途径学习新课程方面的教学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并钻研与新课程相关的知识,这样才能有备无患,与时俱进,跟上新时代的步伐。另外要加强教师集体备课、相互合作、取长补短。我们应该多向优秀的教师学习,取长补短、为己所用。

总之无论我们多么习惯和喜欢从前的教学模式,无论有多大的艰难险阻,新课标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方向,只有跟着新课标的方向,我们也才不会迷失自己的方向!

第五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学习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学习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工作中给我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作为一名一线的普通教师,接受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使用课改新教材,至始至终将课改的精神贯穿于我的教学之中。经过努力,渐渐地从陌生走向了熟悉,从战战兢兢走向了从容应对。对我来说,新课改是一场对话,一座平台,更是一把迈向成功教育的钥匙。

回顾小学语文教学这几年走过的路,作为一名教师我庆幸,赶上了新课程改革,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新课程改革给我们的孩子、学校和教师带来的活力和变化。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但同时,新课程改革中暴露出的一系列的问题,也是让我们老师们要深思的。可喜的是,我们参与一线教学工作的老师已经能够理性地看待新课程改革,开始用批评与反思赋予课堂教学以新的生机,构建教学真的精彩。随着课改实践的不断深入,让我们发现了一个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让我体会最深的是: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共同参与和探究发展。以下我就围绕这几点谈谈自己学习新课程标准的体会:

一、平等对话是课堂教学的基础本文由一起去留学编辑整理,转载自一起去留学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加入儿童生活中,便发现小孩有力量,不但有力量,而且有创造力。新课程要求转变教师角色,转变教学行为。教师不是绝对的权威,而是与学生平等的交流者,是学生的合作者。教学中教师的态度是否和蔼、亲切、有鼓动性,对学生是否民主、尊重、有亲和力,对教学过程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教师首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同时才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所以要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真正地俯下身子,和学生心贴着心,听听他们心中的疑惑,了解他们的喜怒好恶,帮助解决他们想努力解决的问题。为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给孩子真正的欣赏,就要给学生以心理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因为即使在最丑的孩子身上,也有新鲜的东西,无穷的希望。在教学中,我们要做的是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感觉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根据这些情况考虑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尤其是尊重学生个性,鼓励他们发表感受,谈自己的见解。

二、共同参与是课堂教学的灵魂

参与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学的真正含义是教师教学生如何学习。因此,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就要从课堂教学改革入手,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主体精神得到发挥、主体人格不断完善、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促进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创造性地去掌握新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全面参与、全程参与,兴趣盎然地学习、生动活泼地发展,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学生的思维状态如何,直接影响学习的效率。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鲜明生动的情景,激活学生思维的兴奋点,真正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学思结合,乐于参与。阅读课中声情并茂的语言,生动鲜明的图画,具体逼真的实物,引人深思的提问,根据课题组织活跃有序的质疑探源,根据文章情节组织角色鲜明的课本剧,针对疑难组织人人参与的辩论等,都能比较有效地激活学生思维,提起学生兴趣。习作(写话)教学中教师情真意切的下水文,组织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等,会使学生觉得习作也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是表现生活的手段,是交流的需要。

总之,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如果能时时想着学生原有的思维状态是什么,何种方法是激活思维的最佳切入点,何种手段能使学生人人积极思考,个个乐于参与,教学就成功了一大半。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永远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为他们创设探究的氛围,组织他们在参与中学习,在活动中领悟,在创新中发展。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与兴趣的教学,能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体验的教学,能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能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探究发展是课堂教学的精髓

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交流合作中,逐步提高独立探究的意识,增强与人合作的需求感。从而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与人交往和合作。这是课堂教学研究的主攻方向。《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我认为,应抓住小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和探究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使学生成为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这就极其需要拓宽教育教学的视野,语文中进行探究学习,对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语文中探究学习,是学生在语文实践中获取知识、方法、情感体验的过程。探究的可以是文章的思想、内容,也可以是词句之美、景色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也可以是学生感悟学习过程,领悟学习方法的过程。探究更重要的还不是结果,而是探究过程本身,然后获取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探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由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探究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穿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个性。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对孩子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的老师细心、耐心地教导、引领。但我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会出现了更多让人们感到高兴的事情。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才会真正地发出金子一般的光彩,语文教学才会真正的姓语。

篇二: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工作之余,我又一次学习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范文之心得体会: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学习新课程这段时间,我对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对教研活动的开展也有了更多的思考。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这给我在小学语文教研教学上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现将这次学习总结如下:

(1)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新的课程标准是根据时代的需要,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比如,要求学生会略读和浏览,掌握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将听说能力整合为口语交际能力,特别提出了口头交流和沟通的要求。提出了写作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的要求,心得体会《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提出阅读、书写与写作的速度要求,并有量化指标。更重要的是注重了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并将其作为了学习目标。

(2)通过学习,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我们应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并将自己的这些认识通过教研活动传递给全镇的语文教师,提升全体语文教师的业务修养。

(3)教学中,我们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

(4)在教学进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语文课程标准》首次对义务教育阶段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方式。即要求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强调在综合性学习中具有合作精神,培养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突出自主性,积极主动地参与,特别要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除此之外,对阅读、写作和学习方法三方面也有很明确的表述。提倡独立阅读、自主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鼓励自主写作、自由表达,有创意的表达。在学习方法上,鼓励有独到的见解,鼓励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学习。

时代赋予我们的是机遇、是挑战。我会更加努力,开展时效性强的教研活动,构建和楷高效的语文课堂。

篇三:《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体会

一、必须知道新课程标准与以往教学大纲的区别

以往教学大纲突出了知识的主体地位,它主要是对教师如何教教材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新课程标准在以往教学法大纲的基础上,突出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在课程学习中人的作用,尤其是学生的作用,还注重教学法的指导。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认真地研究学习新课程标准,明白新课程新在什么地方,才能体现新字。

二、做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体现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是我们现代教师的共识。如何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呢?这里应该注意不要走入两个极端,一个不敢放手,一个是完全放手。我想在课堂上要注意这样几点:1.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2.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3.要注重培养学生好的学习方法;4.要正确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这里尤其要注意的是不要过分夸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应该充分地认识到自己班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习惯的发展层次,以便自己灵活地制定教学计划。

三、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辅助教学

运用多媒体教学已经是现代教学的一个趋势,但永远不会成为唯一的手段,永远不会替代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我们设计的教学课件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但课件却不应成为左右课堂进程的主要因素,人才应该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过分依赖课件,就会造成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模式化,不利于不同的学生的不同发展。社会的进步在于它存在各种各样的矛盾,如果都是一个模具造出来的,那还有什么矛盾,还怎么促进学生进步?教学中,教学手段的运用应该是多变的,是根据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教学情境而设计的。

四、认真钻研教材,依据课程标准把握教材的特点

讲授新课程时应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比较新课程与旧教材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改进,教法上有那些变化,有那些独到的进步和收获,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我觉得,如果我们对新课标学习掌握的不到位的话,其结果必然是轰轰烈烈的学习,平淡无味的实践。可以说是穿着新鞋走老路。所以说,加强学习是工作的重心,实践是学习的核心,这次我们毕竟是摸着石头过河。课标吸取来的经验在实施过程中还得要再接受考验的。一切是既熟悉又陌生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过程中构建学习实践提高再学习再实践的良好的发展过程。在这个意义上讲,课标的实施是复杂的,任务是艰巨的。透视种种现象,可以使我们在学习实施新课标的过程中,不断的发现、调整、完善自己,真正落实新课标的要求,做一个合格的教师。

篇四: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说真的,新课程实施已经多年,但我并没有认真地去研读过新《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在教学上也是浑浑霍霍,凭着十几年的老经验不知误了多少子弟。去年第二个学期以来,我摆正了心态,挥手告别过去,认认真真,真真正正地研究教学,以求自我专业的发展。我开始学习其他教师的论文,学习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现象:这些教师的论文中都不约而同地谈到了新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因此,带着疑问,我认真地学习了这个新课标,再结合自己具体的教学实践,我有了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

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

1、要学新的《课程标准》,理解新课程的目标,准确把握课程功能、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把握新课程的精髓。例如:新的课程标准与以往使用的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比较,其体例、结构、表述与呈现方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进。新的思想品德课程设计以心理、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为横坐标,以成长中的我、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为纵坐标,作为内容整合的逻辑。

2、教师要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在新课程目标下,教师自身应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现代信息素质,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有开阔的视野,善于分析综合信息,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和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等。因此,为了适应教学,教师应通过自学或培训等方式,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其次,通过报刊,杂志等收集有关的教育教学资料,充实知识。总而言之,教师一定要通过学习后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

3、教师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上,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还要学习与提高对人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现代教师不再比喻为一桶水,而应当被比喻为一条不断流动的河流,装满一桶水,享用一辈子的思想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二、师生之间和教师之间要积极主动合作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1、师生合作

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创设师生对话的情境,使学生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关系,以达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识建构的目的。

2、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合作

例如,在新的课程中要开设思品综合实践活动课,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包括的知识的内容很广,有信息技术、各种专业知识、科研方法等。因此,对绝大多数教师而言,是不能包打天下的,几乎很难独自一人很好地完成该课程的教学指导工作。这就要求教师从个体走向合作,从仅仅关注本学科走向关注其它相关学科,从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到和其他同志合作完成对学生的活动课指导。在教育学生学会合作的同时,教师首先学会合作。

三、教师要成为学生的促进者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有五大内涵:知识体系的构建者,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学习过程的激励者,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人生的引路人。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育的本质回归到立人上。教师的角色转变到促进人的发展上,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与新课程的理念相适应的。

1、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当学生在观察、讨论时,教师并不是清闲的,而是积极地看,积极地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同时教师还应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热情更加高涨。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是智力发育低下的学生、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有过错的学生、有严重缺点和生理缺陷的学生,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激励每一位学生,面对学生的活动成果,教师应喜出望外、赞叹不已:科学的发现总是属于孜孜不倦、顽强探索的人;面对学生的创新想法,教师应不耻下问:这么新奇的想法你是怎么想出来的?面对学生的暂时失败,教师应热情引导:换个角度想想,说不定会柳暗花明呢。同时还特别应处理好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对学习内容中的知识的质疑和对老师的超越。这样,学生始终处于被激励的气氛中,能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学生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3、新的课程标准完全改变了以往课标知识能力情感的梯级认知目标体系,而是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尤其是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教师在使用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主要也应关注,如何利用各门学科所特有的优势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个结论是否记住,记得是否准确?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项技能是否形成,并且运用起来是否得心应手?

4、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和定化时期,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审美情趋等都会受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思品教师的言传身教,决定了其人格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有润物细无声的功效。这就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按公民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去塑造自我,实现超我。

四、以学生为主体,注重能力提高

新的思想品德课标强调,教学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我们知道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学生的内驱力非常重要,以学生为主体是获得好的教学效果的根本保证,任何脱离学生的实际认知特征的教学行为都是事与愿违的。本着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这一理念,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化了过程性、体验性目标,以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五、教师要有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新课程中,增设了培养学生的素质的内容。这些内容要求教师要用全新的教学模式来组织教学,因此,要求教师具有创新精神,要能够推崇创新,追求创新,要善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使思维具有前瞻性和独创性。总之,教师要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灵活的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善于创设创新的自由空间,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园地,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式。

总之,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新课程实施,而教材和教师是新课程实施中的重要角色,新教材仅提供一些简单的素材,因此,还要我们教师细心揣摩发现与思品教学背景相关的素材,挖掘思品课程资源,使教学内容不断丰富,日渐完善,同时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方法充实自己,不断总结自己的课堂教学,改变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新课程的实施中出现一些问题在所难免,只要我们勇于实践,不断探究,我们就能克服前进道路上不断发生的问题,真正做到用科学深思的目光、追求真理的激情去感染学生,用聪明智慧的火花点燃每一位学生。

篇五: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时间像发动的车轮一样永不停息地向前滚动着,转眼间本次培训将接近尾声。虽然学习的时间短暂,但却学到了许多新知识、新理论,自参加国培以来,我认真聆听多位教育专家生动、形象而有精彩的讲座,提高了自身的业务水平和业务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撰写学习心得体会、积极参加班级交流和互评,从中我学到了很多值得我参考和借鉴的经验和案例,我深感自己在思想观念上受到教育和启发,同时我也深深地感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我决定细品所学,总结所得,把此次培训的所学、所得用于现实教学中。

多位教育名家的讲座为我们的教育科学理论注入了源头活水。给我们带来了心智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鼓舞。使我更加懂得怎样备好课、备好学生,怎样去评课,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这些都为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帮助,为我前行注入了新的原动力。

通过这次学习让我更加坚信教育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与时俱进,随时用新理论、新方法来指导自己,提高自己,要认真学习新《新课程标准》,把握教学要求,对要求滥熟于心,然后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及时主动的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采用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启迪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训中专家讲的很透彻到位,这应该都是我平时先做的,只是比较粗略,可以说是略知一二罢了。让我明白了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师怎样实现自我发展,成长为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所应当具备的智慧。作为教师首先应当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敬业精神,去吃透教材,根据实际的需要对教材进行取舍和增减,才能达到真正的教育教学目的。同时我们应当对所从事的职业充满热爱,这种热爱体现在对工作充满激情,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兢兢业业。要有自强不息,永不停止的精神,去不断地学习,更新自我,充实自我,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和你所面对的学生,并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为学生做出榜样。

总之,这次培训我收获的不单单是专家们讲解的内容,更是一种理念,一股动力。在今后教育道路上我会不断地用新理论、新知识来武装自己,提升自己,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带着收获、带着感悟、带着满腔的热情,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自己的实际教学中去,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新课程标准学习总结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