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2号文库
物理新课标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编辑:流年似水 识别码:11-756297 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0-18 20:05:47 来源:网络

第一篇:物理新课标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物理新课标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摘要:义务教育物理新课标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由主导者变为引导者,由传授者变为促进者,由教书者变为研究者,由实施者变为开发者。

关键词:基础教育促进者 研究者 开发者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标指出: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的确基础教育改革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人,在学生、教师和教育管理者中,其变化的核心因素是教师,作为传统的教师形象面临着新的挑战。物理教师要与新课程同行,要从传统的角色中解脱出来,要在新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用教育教学规律给自己的工作和作用重新定位,形成全新的多样化的教育教学行为。由主导者变为引导者。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逃脱不掉“应试教育”的模式。如果教师由主导者变为引导者,情况就会发生根本变化。物理学习中注重科学探究,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对物理的探究精神。如把教学活动比着登山活动,教师只当向导,教学中教师起指点引路作用,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索中求得进步与发展。引导的关键是创设问题的情境,常常给学生提出一些学习中生活中小小的课题,指导他们去攻关,通过质疑、探索与发现,让学生尝到成功的甜头和失败的滋味。在物理教学中,可布置学生完成一些小实验、小制作、小论文,从设计、选材、动手操作,直到检验的过程全部由学生独立完成。观看有关人造地球卫星、航天飞机、空间站的录像片;搜集我国和世界航天事业发展历史和前景的资料,写出调查报告。通过引导学生开展的各项活动,使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又培养了学习兴趣,发展了能力,磨练了意志,陶冶了情操。

由传授者变为促进者,教师教,学生学,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这是长期被人们所熟悉的传统教学模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拉开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序幕。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要改变过于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努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由过去要求的以获得知识和技能为主要目的向现在的学会学习和掌握获得技能的方法过渡。教师必须是促时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从某种程度上讲这是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挖掘潜能,创造丰富的探究知识技能的情境,帮助学生决定恰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培养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由教书匠变为研究者要领会新课程下教师的角色关系,认真总结教育的得与失,从问题着手,确定研究的起点与课题,带着问题广泛搜集资料,注意观察并及时记录,对搜集的资料进行认真的阅读、分析、选择,找出蕴含于其中本质的、规律性的东西,作出结论,形成行动的策略,最后进行实施并检验。只要坚持做教育上的有心人,持之以恒,就会逐步养成自己设计教育教学行为、从事行动研究的意识和能力。中学物理教学的一般问题研究涉及面广,包括中学物理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学目的任务、教学目标、教学理论、教学原则、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心理、教学测量与评价和教学形式等。

由实施者变为开发者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要按照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所制定的一系列管理举措,对新课程的管理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改革目标进行具体的落实。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的同时要求教师对校内课程进行开发。开发的课程包括基础性课程、活动类课程和探究性课程。基础性课程是对国家课程的改编和拓展,活动类课程和探究性课程。基础性课程是对国家课程的改编和拓展,活动类课程是指以学生亲身体验为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的课程。激发学生创造力的活动类课程,对学生一生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第二篇:浅谈初中物理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东山县康美中学刘顺茂

社会在进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枯燥乏味的“满堂灌”的教法要更新。以人为本,寓教于乐,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特长。怎样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本文从不同方面用实例进行了简析。

1、做实验 激活探究欲望 培养动手能力

实验是进行探究的灵魂.很多物理现象,如果补充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去试一试,不仅可以激活探究欲望,从而体验到物理过程的内在美和探究乐趣,如讲声现象时,遇到这样一道题:给开水瓶灌水时,发出声音的音调是逐渐变高还是逐渐变低?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音调变高了.然后教师又引导学生分析:声音是靠空气的振动发出的.当往水瓶里灌的水越多,则空气柱越短,空气的振动频率越高.学生恍然大悟.

学了光的反射成像后,让学生把家里的金属勺拿来用作凹面镜和凸面镜观察,看到了放大的虚像和缩小的虚像,学生感觉特别有趣.用一个皮碗吸在课桌壁上挂衣服或钥匙等来探究大气压的作用.学生无不感到快乐.实践表明,指导学生进行设计性实验训练是调动学生动手和动脑积极性的一项有效措施.要力使学生感到设计性实验有探索价值和有设计的必要,并能引起兴趣.能培养动手动脑的能力,实验设计应注意联系教学实际,要从学生及实验的具体情况出发,通过启发引导,注意控制实验进度,降低思维台阶,逐步提高设计水平,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标.虽然物理实验中大部分的现象和规律都是前人已经发现的,但对学生来说仍然是为知的.因此老师在实验教学中应把“发现”的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发现”的主人.让他们充分体验到科学研究的艰辛及科学发现的喜悦,从而激发强烈的探索欲望.独立思考是形成创新思维能力的前提和条件.学生但是独立思考只有通过经常的独立思考活动才能形成.进行物理实验,就是独立思考的一种有效形式.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推上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主体位置

2、作比较 归纳操作要领 培养创新能力

初中物理涉及到许多测量性仪器的使用.有些仪器的使用在操作程序上有相似之处,进行比较归纳,可让学生熟练地掌握相关仪器的操作要领和使用技巧.如刻度尺、温度计、天平、量简、电表等.教学中恰当引导学生对各种器材的使用进行分析、对比,归纳出各种仪器相同的操作程序:“观察、放置(电表的连接)、读数、记录”,这样学生容易记忆,操作起来也得心应手.如:(1)观察: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分度值、量程和零刻线.对刻度尺不能使用已磨损的零刻线;对体温计使用前要甩:对弹簧测力计、天平、电流表和电压表等,使用前要校对零刻线.(2)放置:使用时要正确放置(或正确连接电表),如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没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天平应放在水平桌面上;刻度尺要沿着所测的直线;电流表必须串联在电路中并选用合适量程等.(3)读数:使用刻度尺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使用温度计时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使用量筒时视线要跟凹面相平;使用天平时要把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与游码在标尺所对的刻度值相加等.(4)记录:当然任何测量值都必须带单位.这样,即使学生不能严格地按教材上的原文陈述,也可按归纳的八个字回忆,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这种知识建构的方法深受学生欢迎.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而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学生掌握知识,必须由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别人是不能代替的,动手能力的高低决定人的生存能力,也是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为了更有效的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局面.让学生亲自动手,独立完成.在实验前老师要强调实验要领,实验过程中注意细心指导学生,并注意安全.尽量的让学生多做实验,同时老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尽量在实验室做而不在教室,给学生创造一个好的实验环境.同时可以边讲边做,提高课堂效率.

3、打比方 描述物理概念 加深定义理解

物理概念是客观事物的物理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物理事物的抽象.打比方,就是让学生用浅显的生活经验做铺垫,来进行概念自我建构.而且学生理解得深刻、记忆得牢固.如:在学习熔化和凝固时,有学生问:为什么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呢?应该这样回答学生:晶体内部具有特殊的分子结构.在熔化过程中,已熔化的晶体不急于升温,它还要等所有的晶体全部熔化后,再升温.就像我们亲密无问的同学一样,当放学后,有几个同学留下来搞卫生,另外与他关系密切的同学就等待他们搞完卫生后一起回家一样.晶体的凝固也是如此,等所有的液态全部凝固后再开始降温;讲述电流的概念时,用风流(空气的流动)、人流、水流等打比方;讲述电阻的概念时,把电阻比成是一条山路,导线的电阻几乎为零,看成是平路.因此导线与电阻并联时,电流当然是走平路而不爬山坡,这样描述短路的情景既生动又形象.

4、巧模拟 探究物理规律 了解科学奥秘

物理规律反映了物理现象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有些规律可以用实验再现,有些规律却不能用做实验的方法来再现.但可以用模拟实验来展示.如在讲授“光的直线传播”时,学生对日食和月食的感受很少.我们可以用地球仪代替地球,用乒乓球代替月亮,用幻灯机的光源代替太阳来再现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效果非常好;又如在讲述柴油机的工作原理时用呼吸动作来模拟其工作过程,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自制滑动变阻器模型来展示滑动变阻器的结构;模拟因短路事故造成的火灾等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5、用媒体 展示物理过程 透视物理规律

当有些物理概念的建立和物理规律的掌握,不能用实验或模拟实验来达到预期的效果时,可以借助电教媒体来展示物理过程,它可以变间断为连续,变静态为动态,而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人为的运用电教媒体设置一些物理情景和演示过程,这样可让学生心领神会,从而达到预期目的.如在讲授眼睛受骗这一内容时,大多数学生对“从池底的一点A射向空气的光线,„„池底升高了,池水变浅了.”这段文字难以理解,就是因为人虽能看到物体,感受到物体的存在,但不能看到光线,更看不到光线在水面是如何折射的.如果使用电教媒体把光路用动画的形式一一展示出来,学生就容易接受了;再如,船闸的工作过程、抽水机的工作过程等用动画的形式展示,使学生身临其境.效果会更好。

6、编习题 突破教材本位 删去“偏、旧、繁、难”

“突破教材本位”是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中的理念之一.教师可以自己编写一些习题.为了让教材上的文字叙述和插图描述的内容具体化,如关于“比热容”的概念的讲述.就是从解决一 道道习题导出了热量计算公式,然后用热量的计算公式强化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的:①把一壶水从30℃加热到100℃和把半壶水从30℃加热到100℃,哪种情况需要吸收的热量多?②把一壶水从30℃;加热到100℃和把一壶水从30℃加热到80℃,哪种情况吸收的热量多?③把一壶水和一壶煤油都从30℃加热到80℃,哪种情况吸收的热量多?由此导出探究实验,这样思路更清晰.目前,各种复习资料浩如烟海,诸如“题典”、“指津”、“手册”、“荟萃”等数不胜数.这些资料很容易把学生引向题海战中,试卷上有什么题,就做什么题,就复习什么内容.这是一种被动的、盲目的、重复的复习方式,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思考时间.为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教师必须精选试题,删去一些“偏、旧、繁、难”的训练题.这样做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信心,提高学习兴趣,而且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去消化、深化和细化所学的知识.否则,单一的教学方式——机械训练、简单重复、题海战术、打疲劳战所带来的繁重负担,使人疲惫、使人厌倦、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

7、改实验 增强演示效果 提高教学效率

有些实验完全按教材上的进行操作,可能效果不好,教师这时可以改进实验,以增强实验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如:在“观察塞子跳起时瓶内的变化”这一实验的演示时,效果很差.对实验进行简单地改进,用酒精代替水后效果显著增强.塞子跳出时,酒精和水放出相同的热量,因酒精的比热容较小,根据Qcmt,当质量相同时,酒精的温度变化比水的温度的变化大,降温较多,容易看到液化现象.

还有些实验稍加改进,可使操作更方便.如演示分子间存在引力的实验时,可将下面吊一串串的钥匙,更能激发学生学学习物理的激情.

8、找联系 整合教学内容 实现知识联网

学了一章或几章的知识后,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系统化、网络化地进行归类或小结,从而化零为整,形成知识体系.如讲了“电和磁(二)”的内容后,引导学生寻找各章节之间的知识联系,编成绕口令,并表述为:第一节“电磁感应”讲的是第二节“发电机”的原理,第二节“发电机”讲的是第一节“电磁感应”的应用;第三节“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讲的是第四节“直流电动机”的原理,第四节“直流电动机”讲的是第三节“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的应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如学了光学后,用光学中的核心——“像”,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等知识进行重新整合.①小孔成“像”说明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②平面镜成“像”体现了光的反射规律的应用;③折射成“像”的典型应用是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

第三篇:评价方式多样化

评价方式多样化

(一)教师评价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关系到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的形成,关系到学生个性的发展,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教师的评价对课堂教学评价起着导向作用。师生评价过程是两者情感碰撞的过程,是激励学生学习,进行合理导向的过程,也是学生自我调控,激发热情,主动投入学习活动的催化剂。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评价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门艺术。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在课堂评价中要努力做到:

1、注重激励性

在强烈的评价意识和明确的评价目的的基础上,一般地说,评价以激励为主,这种激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种是对优秀的反馈信息的激励,如某个学生题做得正确甚至有独创性,回答问题正确流利、干脆等,教师就可说:“某某学生答得精彩,有见地”;一种是对“后进生”的激励,后进生有一个很突出的心理障碍是缺乏自信。而在这时,教师的激励性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把爱的阳光洒向那些易被遗忘的角落,使他们在老师的引导激励下看到自己的能力和进步,从而增强学习信心,并逐渐由后进转向先进。如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发言了,反馈中哪怕只是那么一丁点儿合理的内容,也应给予充分肯定。这好比一颗断树,只要还有一根树脉未断,它就还有生存并长成参天大树的可能,关键是能否用百倍的爱心去关心呵护它。

2、丰富的情感

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融入真情,做到心诚意切,对学生高度负责。评价恰当,不但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支持,也可获得情感上的满足,所以就要求教师了解学生、观察学生、分析学生,实事求是地肯定他们的优点。教师要善于 “从鸡蛋里挑出骨头来”,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就会唤起他们的学习激情,产生莫大的兴趣和动力;教师切不可主观片面地随意否定学生,因为气可鼓而不可泄。当然,也不能把誉美之辞廉价施舍,那样的话,效果也将适得其反。

3、恰当的指导 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反馈的信息,教师要善于扮演“公正法官”的角色,及时给予精辟恰当的“判决”,从而使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有一个科学的正确估计,进而指明不足,找出努力的方向。

教师的课堂评价一定要防止过于笼统模糊的倾向,有位教师让学生朗读课文,完了只是说了一句:“读得不错,请再读下一段。”如能换成“读得响亮流利,很好,如能在速度上放慢一些,注意停顿,掌握好语气就更好了。”这种评价,一分为二具有辩证性,针对性强,有的放矢。不仅使学生准确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知道努力的目标,也会感到一种受到关怀后的温暖。

4、循序渐进地启发

教师的教学评价应具有强烈的启发性,善于通过巧妙的教学评价,启动学生的思维,开发他们的智力,吸引他们注意力,挖掘他们的心理潜力,如一位学生作文中用水晶来比喻小公主的眼睛,教师给予很高评价,“比喻恰切精当”,问为什么,学生回答:“透明嘛,用这个比喻写出了孩子心灵的纯洁无瑕。”这固然不错,但不够全面,这位老师没有忙于作评价,而是又顺势问了一句:“那为什么不用玻璃呢,它不也透明吗?”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从而悟出用这个比喻形象地写出了童真的纯洁和可贵。

(二)学生互评

互评就是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学生个体存在差异,为了让每一个个体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群体中的优劣状况,有利于激发评价对象的竞争意识,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增进学生间的多向交流,以利于取长补短,让学生进一步在与同伴学习的比照中认识自我。

1、营造互评的氛围

生生互评,首先要看一堂课中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学习评价。从人数上看,如果课堂上只是一两名或三五名优生不时举手发言,大多数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两耳不闻他人事”,不动脑,不动笔,不张嘴,尤其是所谓的“差生”无动于衷,这不行。我们还应该防止那种形式主义、表面热热闹闹的虚假主体性,反对那种在课文的表层徘徊,语言和思维水平低下的肤浅主体性。在教学中互评、小组互评及全班范围内对学生进行评价。如朗读、背诵等,在自评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互相评价。“你认为他读得怎样?”“好在哪里?”“还有哪些要注意的?”“如果是你,你会怎么读?”这样,既让更多的学生有了发表自己的见解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互补作用,做到培优帮差,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在团结、协作的学习氛围中得到发展。

2、多沟通,多发现

学生相互评价是获得信息的一条重要渠道,因为平时同学们在一起相处的时间较多,相互了解也较深,便于清楚看到同伴的优点与缺点。进行学生互评时得到的信息一般来说较真实,较具体。但在互评过程中也可能出现一些问题。例如:学生的评价不一定都是客观公正的,在评价过程中,有时难免带有个人的感情色彩,有的学生能客观公正地评价同学,有的则不能,特别是在评价自己的好朋友及平时与自己有矛盾的同学时尤为明显。评价自己的好朋友往往夸大优点,隐去某些缺点;评价与自己有矛盾的同学时倾向于夸大缺点,隐去某些优点;还有的学生因为害怕得罪同学而只说优点,不提缺点,或干脆以“我对该同学不了解,因而不好加以评价”来推辞评价。针对这些情况,要相信学生,要相信他们的参与有助于促进他们自身的发展,积极引导他们以一种公正、严肃认真的态度参与评价,让他们认识到评价重在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互评的平台上,学生坚持“优点说全,缺点抓准”。优点说全,就是把优点说充分,这就合理地满足了人的赞誉需要。这种需要能促其产生良好的自我感觉,从而增强自信心。同时,也使其乐于接受善意的批评,再加上缺点抓得准,自然让人心悦诚服。

(三)学生自评

学会自评有利于学生对自己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这也是最难以培养的一种能力。平时鼓励学生多做自我反思,进行自我比较,找出自己的进步和不足。自我评价能够促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必须使学生具备自我评价的能力,即能够按既定的目标和标准,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经常开展同桌检测,作出正确的评价。

第四篇:论高中语文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论高中语文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在现代社会中,科教文化的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新课改的进行,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思维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学生的要求。随之,“自主、探究、合作、创新”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思维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欢迎,尤其是在学生思维和能力逐渐成长和成熟的阶段,教学方式的改变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一、高中语文教学方式的现状

目前,很多教??仍然采用机械化的教学方式,仍旧停留在教师教、学生学的时代,主要体现在教师完全依照教案设计进行课堂教学。为了完成教学目标,通常按照指定的问题提问,并让学生回答。尽管课堂上比较活跃,但是还是传统教学方式,从始至终都是老师在起引领作用。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虽然采取一些公开课或者评优课等方式,其主要目的是体现教学目的和教学成果。只是停留在形式上,实质上没有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

二、高中语文教学方式的影响因素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语文教学的方法也得到创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进行,使得国外的教学逐渐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教育工作者也意识到了课堂上教育方式的不足,为了培育出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改变教育理念,提高教学水平已经势在必行。随着新的教育理念的诞生,师生观念也需要改变,在课堂中,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自己探索问题,这就需要教师构造一个合作的课堂氛围,教学策略也应该改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起到引导和桥梁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需要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素养,能够做到灵活应用教科书,意识到我国对教育事业的重视,从而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

三、结合新课程标准,分析高中语文教学的方式

(一)在课堂中形成新型的师生关系,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课堂中,语文教师应该和学生建立新的师生关系,不再是单一的带动学生,而是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前进。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和老师进行交流沟通,不再具有惧怕老师的心理,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中改变学生学习的心态。其中,语文课本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平台。一方面,老师在讲述一篇课文的开始,可以有一个有趣的导语,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在学习徐志摩的《斐冷翠山居闲话》、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时,结合这些文章中优美的语句,教师可以创设类似优美的话,帮助学生体会课文的意境。又如在学习鲁迅的《拿来主义》时,这类文章比较难理解,教师在导入中可以化解难度,通过简单的故事引入这篇课文。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通过解析文本,来和学生一起体会文章的妙处,在拿到一篇文章时,需要巧妙地处理文本,尽量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讲述,使学生感受到语文的趣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以学生探究学习为主,创造课堂教学情境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探究性学习是课堂的核心,营造出人文化的学习氛围,以便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一方面,教师需要以一个愉快的心情面对学生,以便创建出一个合理、科学的学习环境,在课堂中,为了缓解学生的压力,教师应该多保持微笑。另一方面,课堂中,要使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比如在学习《荆轲刺秦王》时,可以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首先,让学生熟读课文,并进行分段,分成小组自选角色朗读,然后进行分角色扮演。同学们把荆轲表演得淋漓尽致,使得其加深了对荆轲的理解,也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最后,给学生提供机会,使他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也可以配合教师的提问。比如:教师问:荆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通过刚才的表演,同学们就会纷纷举手回答:“我觉得荆轲是一个忠诚、无畏的人。”“我认为荆轲荆轲是一个勇士,能够为了国家挺身而出。”因此,在课堂中营造人文化的氛围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丰富语文课堂内容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技术,把语文课上成电影课。如今,人们接触信息技术的机会逐渐增多,大部分高中生都会使用电脑,在学习一篇课文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在网上搜集资料,了解课文中相关人物的事迹,可以制作成课件,在课堂中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在课堂中,教师可以依据相关内容用多媒体讲解,比如在学习新闻章节时,可以在多媒体中播放经典的新闻片段,以便学生总结出新闻的写作特点等;在学习戏剧章节时,比如《罗密欧与朱丽叶》,在学生预习好课文的基础上,可以用多媒体播放《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经典片段,使学生感受悲剧的意义,进而引导学生进行人物模仿,并进行话剧表演。因此,在教学中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让语文课堂更高效、更精彩。

(四)在课堂中实行自主学习

现代的教学方式为了提高升学率,都是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在新课改指导下,课堂应该是学生展现自己的舞台。教师在课堂中应该起到引导的作用,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目的,使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比如,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要考虑哪些知识点是学生通过自己学习就能理解的知识,哪些是难点,对于这些有难度的知识,在上课的时候教师就仔细讲解,剩下的知识点则通过引导学生使其自主完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放开让学生做,不要担心学生的能力不足以完成任务,其实学生远比教师想象的要聪明,他们有很大的潜力和想象力。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教师创造无限的惊喜。

参考文献:

[1]黄春霓.浅析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方式的转变[J].成功(教育),2010,(07).[2]秦建新.关于高中语文教与学方式转变的实践与思考[J].语文教学与研究:教师版,2013,(05).[3]唐秀清.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J].教育导刊,2008,(4).[4]刘桂秋.有效教学概念新探――综合有效教学观之下的有效教学[J].课程 教材 教法,2008,(9).[5]王丽.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第五篇:初中物理多样化教学的重要性

就初中生而言,启发并稳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成了每一位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所以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理解的多样化教学至少应该包括:

一、启发性课堂教学

指导学生预习新课。预习是在课前,独立地阅读教材,自己去获取新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前预习未讲授的新课,首先把新课的内容都要仔细地阅读一遍,通过阅读、分析、思考,了解教材的知识体系,对于物理概念和规律则要抓住其核心,以及与其它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区别与联系,把教材中自己不懂的疑难问题记录下来。

二、构建“探究式”教学方式。

新课程标准倡导有效的接受与体验、研究与发现、独立自主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收集与处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交流与合作能力。“探究式”教学方式适用新课标下的物理课堂,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开放式教学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合作性。

三、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基础学科,在实验过程中它能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能力。中学物理教材上的“想想做做”、“动手动脑学物理”这些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四、运用多媒体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用多媒体演示实验激发兴趣。利用计算机模拟辅助物理实验,直观形象,可重复再现,大小、远近、时空、动静、快慢都可调节。将概念转化为生动画面激发兴趣。经验表明,学生感到物理题目难做的原因不是物理规律不熟,而是无法想像完整的物理情景,从而无法准确地弄清物理过程。现代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图形、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多种技术于一体,能够将抽象的物理概念转化为形象生动的物理画面,降低物理知识的认知难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新课标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