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2号文库
教师的态度对学生参与活动积极性的影响
编辑:雾凇晨曦 识别码:11-463551 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5-13 02:01:17 来源:网络

第一篇:教师的态度对学生参与活动积极性的影响

教师的态度对学生参与活动积极性的影响

李恒柱

教师的态度对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积极性的影响是很大的。其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教师对待自己所从事的实践活动的态度,另一个是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

一、教师对待自己所从事实践活动的态度。爱岗敬业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爱岗,就是要热爱教师这个岗位,再细化就是教师要热爱你所教的学科。很难想象一个教师很热爱教师这个行业却不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因为热爱你所教的学科是你热爱教师这个职业,这个岗位的表现。敬业就是尊敬、敬畏你所从事的事业,在这里我更想用敬畏这个词。只有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具有敬畏感,他才能从内心深处想干好这个职业。很难想象一个教师一天到晚什么都不想干,什么也没干成,什么也没干却整天说自己热爱教育事业。热爱自己的事业却不愿为自己热爱的职业付出自己的努力,这样的热爱别人是不地相信的。做不出成绩的热爱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也不会承认的。爱岗敬业对教师的要求就是要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实践活动,愿意研究该活动,把自己所从事的实践活动组织好,活动出应有的效果,让学生、家长、学校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满意,就是要出教育成果。

教师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实践活动是学生愿意参与该活动的前提。很难想象一个边自己都不喜欢、都不说好的活动学生会喜欢。但教师对该活动的热爱要让学生感觉出来,让学生感觉到教师是热爱这项活动的,以此证明这项活动是有意义的。教师该怎样给学生证明自己是喜欢、热爱这个活动的呢?我认为首先自己在组织这个活动时是面带笑容的,是打心底里高兴的。即便自己在生活中有了烦恼,在组织活动时也该面带笑容。很难想象一个在活动时悉容满面,唉声叹气,牢骚满腹,满面怒容的教师让学生感觉到你热爱这项活动。我们热爱这项活动,我们在介绍这项活动时,在做这项活动时是充满愉快之情的。比如我在介绍折纸时,用一张纸迅速折出一个小鸟的形象,学生感到很惊奇,我也感到很高兴,对学生说,怎么样,神奇不,一张普通的纸,三两下就成了一只小鸟。大家仔细看着,我让这只小鸟变个样,一会折出一个仰头看天的小鸟,一会变成低头吸啄虫的小鸟,一会变成一只低头啄毛的小鸟,一会变成一只回头看的小鸟,一会变成一只振翅欲飞的小鸟。变换一次,学生发出一次惊叹声。教师对该活动的爱变成了学生参与的极大动力。

二、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一般来说,我对学生的态度是很好的,尤其是与原来学校的老师相比。因为学生来我们实践基地的时间很短,我们与他接触的时间也很短,一般情况下能让学生过去就过去;另一方面,我们没有升学的压力,学生学多点少点与教师的切身利益没有太大的影响;第三方面我们每周还有学生评教的环节。这些方面的因素使得教师对学生的要求相对宽松,态度较好。但与我说的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好还不是一个意思。前面说的好是教师对学生要求松,无形之中,学生学到的知识少了,获得的能力少了,学生得到教师宽松态度的同时也付出了代价。我这里说的是教师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内让学生学到了较多的东西。这里主要是对不同程度的学生的处理问题。对接受程度快,爱学习的学生,一方面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表扬,可给他们更多的任务,以发挥他们的优势,另一方面可以让他们帮助后进的学生共同进步,在帮助后进学生的过程中让他们体验到助人的快乐。对愿意学但接受慢的学生,教师要有耐心和信心,找出他们出现问题的症结,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并告诉他们不要慌,慢慢来,在活动中让他们慢慢体会成长的快乐。对接受慢又不想学的同学,不要不管不问,更不要冷言相讥。因为这样,他自己不仅不学,反而搅扰其它同学也做不成,甚至和老师发生对抗。经常见有的老师下课后气的不得了。采取的办法就是一方面通过别人的表现激励他,教育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也能做出来,不能让别人小看自己,这样的学生就怕比较,采用激将法对他们来说比较有效。另一方面就是一步一步地教他做,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真心、细心、耐心,最后帮他完成任务。

第二篇:浅谈教师态度对学生的影响

浅谈教师态度对学生的影响

作者姓名班 级---学 号---------------

陇东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二 〇 一 二 年 七 月

浅谈教师态度对学生的影响

苏锐娟 2011级汉语言文学4班 正宁县永正小学

【摘要】当代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和重视,社会上不断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传统,教师自身素质既决定着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教育教学效果,又影响着学校、家庭和社会对教师的态度,这些方面反过来又影响或决定着学生对教师的态度。作为教师必须十分谨慎地处理好、控制好自己对学生的态度和行为,积极创设积极向上、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做学生喜爱的老师,为有效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创造必要的条件。

关键词:师生关系 教师态度 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 教书育人 1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互为主客体,教师的行为影响着学生,学生的行为影响着教师。如同学生在被“教”的时候表现出主观能动性一样,教师在接受来自学生影响时也表现出主观能动性,他们会因个人的观念、个性、经验、需要等对来自学生影响产生不同的情绪情感反映,形成态度差异。也就是说,不同学生对不同教师有不同“含义”,不同学生在同一教师那里也可能有不同“含义”;同一学生在同一教师不同的状态下也可能有不同“含义”;同一学生在不同情境下对同一教师也会有“含义”。事实上我们不能否认学生之间个别差异的存在,不能否认教师自身状况不同的事实存在,也不能否认情境的改变是一种客观存在。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作为教师不应该因为上面的因素,而对学生在教育上存有很大的态度差异,至少说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首先要从认知上端正态度,努力缩小差异。认知是情感和意向的基础,对学生有什么样的看法、评价就有可能会产生什么样的情绪、情感,也就可能有相应的行为趋向。因对象的不同、状况不同、情境不同而对学生有不同态度,实际上就是不能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这势必对学生产生不同的影响。

一、情感成分对学生的影响

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老师的关怀和呵护。教师作为影响学生成长的关键人物,应该把自己的心血、才智、温暖、激情都凝聚在对学生的爱之中,教师的爱要覆盖每个学生,感化每个学生。一个教师如果爱他的学生,就会渴望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他所有的知识,从而在学习上严格要求学生;就会希望他的学生都能够成长成为一个有责任、有思想、有道德的人,从而在道德品质上、在生活上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对他们循循善诱。教师的爱有巨大的作用,可以说它是教育的桥梁,是教育的推动力,是教育培养学生的前提和基础,它有助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对学生的爱,更有助于学生良好社会情感的形成,因为情感只有靠情感去熏陶,情操只有靠情操去陶冶,学生得到教师的爱,才会把这种爱转化为对老师、对同学的爱,以至上升到对集体、对祖国的爱。学生良好的品性、情操的形成会在教师爱得深、爱得切、爱得无私,自觉从 “受动状态”向“能动状态”转化。可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师的天职,爱本身就是教育。一个教师首先应当是一个播爱者。“爱是一种最伟大的感情,它总是在创造奇迹、创造新的人,创造人类最伟大的事物”。

2

二、意向成分对学生的影响

影响教师对学生态度的因素有教师本身的差别,有学生的差别,有教师自身状况差别和情境的差别。学生的行为是否影响教育行为的有效进行,问题不仅仅出在学生本身,还在于教师类型、学生行动、教师状况和情境变化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都直接与教师有关。以往,我们总是喜欢把影响教育过程的责任推向学生,一遇到问题总是从学生方面找答案,但教师能不能对学生进行很好的教育,关键在教师。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你在影响学生的同时学生也在影响你。我们应该从自己做起,主动地、清醒地认识自己在教育过程中的客体地位和可能出现的不适宜情绪情感反应、语言反应、行为反应,如果我们能够做到无论对哪个学生、什么时候、什么情境下,都能有意识地调节和保持理智的教育行为,使自己的情绪情感反应、语言反应、行为反应在教育活动中处于理想状态,我们的教育行为就会更规范,更符合教育的内在规律,就会促进教育的最优化和学生发展的最大化。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对态度进行自我调控。认知作用行为,行为也会反作用于认知。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逐步有效地改变自己的工作方式,这是态度调控的重点。教师从一种旧的不适宜的态度行为更新到一种新的正确的态度行为上来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一个过程。旧的态度在心中已经形成了稳定的倾向,要改变它首先在心理上必须感到改变的必要,非改变不可,其次要把自己的认识,情感,意向,行为一步步转到新的态度行为上来,最后新的态度行为形成后有一个强化的过程,我们教师必须“持之以恒”。

三、教师对学生态度的表现方式

(一)语言方式

言为心声,语言是心灵的外壳。不同的语言表达不同的态度情感,教师应该善于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态度情感。如请学生回答问题时,应该用鼓励性、期望性的语言;学生回答正确时,应该用肯定性、赞扬性的语言;学生回答不对时,应该用谅解性、引导性的语言

(二)动作方式

“情动于中而形于外”。一个人的态度情感往往有意无意地通过外部的表情动作而流露出来。教师应有意识地通过表情动作来表达自己对学生的态度,达到学生心灵交流的目的。如赞许的点头,会心的微笑,亲切的抚摸,赞美的手势等都可表达教师对学生的爱心和善意,使学生有被重视感和被关怀感。

(三)眼神方式

不用有声语言时,眼神也能传递情感和态度。课堂教学中的眼神交流要求教 3 3

师要积极地关注班上的每个学生,教师讲课时,眼睛应该与学生保持对流。“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教师讲课时,眼睛应该与学生保持交流,使坐在角落的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看见我了,老师在跟我点头呢!

四、教师态度对学生产生的影响

教师是学生心中的楷模,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校园生活的陪伴者,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师生实际并不平等,教师的言行在学生心目中又具有象征或符号意义。那么,学生们当然会“在乎”教师的态度,教师的态度也必然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这里,我们试以教师在教学时的某些行为态度对学生心理的影响来说明,见下表。

教师的行为态度 不愉快 偏见 冷漠 批评 愉快 乐观 成功感 趣味感 亲切 表扬

从表中可以看出,老师对学生的态度,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表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教师态度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消极影响

1.忽视。教师长时间把某些学生放在视线之外,不在意,不关心,不了解。2.轻视。教师一般不会有意为难学生,整他们,但有些教师会对那些与自己闹对立或“屡教不改”、“没有长进”的学生,暗含不屑,认为 “不可救药”、“没有希望”,因而把他们“打入另册”,有意地不予理睬。

3.偏爱。“老师偏向”几乎是学生的普遍感受,许多教师会有意无意地特别

表1

教师态度对学生的影响

对学生的心理影响 厌学怕学 悲观 失败感

无能感、无兴趣感 愿学乐学 认真听课 完成作业 创造性思维 自信 满足

学生产生的行为后果 不认真学习旷课逃学 不做作业 怕见老师、怕考试

公正

有价值感

关照自己看中的学生,会特别关心、器重他们,甚至会放纵他们的缺点,极力在其他学生面前维护他们的优势地位等。这种偏爱,不但会引发一般学生的心理失衡或逆反情绪,同时会使受偏袒的学生在学生群体中受到孤立,甚至会影响他们的发展,让他们无法认清自己,不会正确对待自己。

忽视与轻视,都反映了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不够,了解不够。一种是那些迷信教师权威、相信教师言行都有符号意义的学生,他们会在老师放弃自己的同时,自己也放弃了自己,形成所谓的“破罐子破摔”,放弃相关学科或全部学科的学习。另一种是年龄较大、自主意识较强的学生,他们会产生对立情绪。出于自我保护的需要,除了少数学生会通过自我奋斗去“证明”自己以外。其他学生常选择同教师“作对”,用所谓的“英雄”行为来证实自己与众不同,形成班级中的另类。在非正式场合,这类学生往往会表现出“恨”老师的情绪,他们会以“气老师”为荣,会把“就不好好学习”视为对教师的反抗或惩罚。他们的意识有相当的扭曲成分,他们对教师的指责也不尽符合事实,他们的问题会发展到或超出学习困难,但是,他们的问题却是由师生关系不良、由学习困难开始的。偏爱之所以会成为一些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源于过度保护为他们创设了不正常的发展环境。

(二)教师态度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影响 1.教师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学生的影响

进出校门下车推行,随手捡起地上的杂物,不随地吐痰,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与人交流温和坦诚而不是动辄发脾气,包括性格、气质、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和品格、修养等。

2.教师积极的工作态度对学生的影响

课堂教学严谨、细致,作业批改或考试评价中,从不放过学生的每一个错误或不完整之处;从书写到语言表达,从一道题到一个符号,都要契而不舍地帮助每个学生达到要求。这种教师令已形成不良学习态度的学生“无法逃避”、“无处躲藏”,因为这种学生知道,他是纵然有“万变的借口”也无法应对这种教师这一坚定“不变”的教学态度。在此种情况下,学生会在教师长时间的教学态度影响下,逐步形成对这门学科学习比较稳定的良好学习态度。

老师教学水平高,能敏锐地发现学生爱好,善于调动学生的认知兴趣,并让学生轻松、愉快、有成效的参加学习活动,使学生对学习形成积极的认识一学习本身是一件很令人愉悦的事情,是自己迅速成长、成熟的捷径。在多次尝试学习成功之后,便培育起热爱学习的情感,进而增强了学习行为的强度,产生出越来 5 5

越多地积极学习行为,从而步入良性循环。显然,学生对好老师与坏老师的评价主要是以教师的态度为参照标准的。教师们,请记住每一个学生都是带着想好好学习的愿望来上学的。这种愿望似一颗耀眼的火星,照亮着学生所关心和操心的情感世界,她们以无比信任的心把这颗火星交给我们做教师的人。这颗火星很容易被尖刻的,粗暴的、冷淡的、不信任的态度所熄灭。要是我们做教师的人在心理也像学生对待我们那样。把无限的信任同样地给予他们就好了,那将是一种富有人情的相互尊重的美妙的和谐。

3.积极培养教师科学的教育态度

教师的教育态度是指教师对教育工作的认识、情感和行为特征方面的比较持久的倾向和姿态。教育态度既影响学生的知识学习,也影响学生的人格发展,是教师获得角色技能的必要条件。

(1)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观正确的教师既不会对学生厌烦、迁就或不加管束,也不会要求学生对自己言听计从,任意驱使和摆布学生,而是设身处地地理解学生,以同情、真诚、热爱和关怀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

(2)要树立科学的指导态度。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充满友爱、宽容、热忱和有理有节的指导态度是最受学生欢迎的。

(3)要有良好的教学风格。教师应当形成同自己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以及人格特征等方面的优势和特长相适应的教学风格,并针对不同的教育目标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调节和适当改变自己的教学风格。

(4)努力维持自身的心理健康。

教师的心理健康是获得角色技能的基本条件,缺乏这个条件,成功地扮演教师的多重角色是不可想象的。当前,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加快,人际关系剧变,对教师的心理健康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教师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心理修养,学会学习与创造,学会竞争与合作,学会生存与关心,特别要重视学会科学用脑、正确对待紧张和乐于合群。

(5)教师应严格要求自己。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时刻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的学习有直接而强烈的影响,因此,教师要以自己的模范作用、表率作用和文明形象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对学生关心、爱护、体贴。此外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准确、熟练、轻松、优美的动作示范,可引起学生对动作的直接兴趣,使之产生跃跃欲试之感。因此,教师较强的业务能力和优秀的心理品质,是获得威信、密切师生关系、提高教学质量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

6

总之,师生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人际关系,社会主义国家倡导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到态度的知、情、意对学生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学生学习成绩上,它同样在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健康心理的维持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需要教师不同的态度,哪种类型的学生适合批评,哪种类型的学生需要赞扬,需要教师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相时而动。

作为教师必须十分谨慎地处理好、控制好自己对学生的态度和行为,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摆正师生关系,调控好自己的行为态度,积极创设积极向上、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做让学生喜爱的老师,为有效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创造必要的条件。

7

参考文献

[1]刘静.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师生关系研究述评[J].教育探索,2003(7):22~24 [2] 吴鼎福.教育生态学刍议[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3)[3] 魏齐.教师仍是生态课堂的灵魂[J].当代教育论坛,2009,(4)[4] 厉爱民.影响课堂心理气氛的师生心理因素探析[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3)

[5] 陈桂生.教育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6] 马艳云.教师态度对学生学习成功动机的影响[J].职教论坛,2005.35.[7]王永林.学生评教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初探[J].教育科学,2005(1)[8] 魏红,申继亮.背景特征对学生评价教师教学的影响.高等教育研究,2003(4)[9] 杨继平.3-6年级小学生师生关系调查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6)

8

第三篇:教师的示范作用对学生参与积极性的作用

教师的示范作用对学生参与积极性的作用

李恒柱

“亲其师,信其道”。在折剪纸活动中,教师的示范作用对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刚开始李老师和岳老师对剪纸部分采取的活动方式是先让学生观看一些比较优秀的剪纸图片。然后让学生看着图样剪一个双喜字和一只蝴蝶。学生虽然也能按照要求剪出相应的图案,但教师的作用并没有发挥出来。出现的那些优秀作品,虽然也使学生产生了羡慕之情,但由于太过复杂,学生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学会,因此他们对这部分内容也仅限于羡慕而已。

我在教剪纸这部分内容时,先让学生剪几个简单的对称图案,如桃子、蝴蝶、小鱼等。再让学生剪时,给学生用多媒体展示做法步骤:第一步将纸对折;第二步根据所画图形特点画出该图形的一半;第三剪,根据所画轮廓将图形剪下来。在学生剪的过程中,我也按照要求进行剪纸,当然我比学生剪有快些。学生剪完后,我将我剪的作品用心意答在多媒体上展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作品进行对照,并对不同的作品进行评析。由于学生美术水平不同,对作品的长宽比例把握不准,因此剪出来的作品一人一个样,学生通过比较,了解了描画作品时应该注意什么,不同的操作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在剪复合作品时,我先剪出一个作品让大家观察。由于刚开始剪的作品都是简单的对称作品,而这次剪的是一个团花,学生看后感觉特别惊奇,对老师的水平特别佩服,特别希望老师教给他们。这时我说,要剪这样的作品一点都不难,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作品,图案就是我们刚才剪的桃子和蝴蝶两种图案,另外有一些小点缀。只是在同一个作品中出现的数多了而已。要想凈出这样的作品只需把握好两个步骤即可,一是折叠,二是剪边。关于折叠,我告诉学生如何对折,不同的对折方式及折叠的次数不同,剪出来的图案会不个数不同的相同图案,比如对折三次会有四个相同的图案,对折四次有八个相同的图案,当然也可以折叠五个或六个相同的图案,关键看我们怎么折叠。然后教给学生如何折叠。为了便于学生剪,我们只做一个折叠三次的,因为折叠的层数太多,纸张变厚,学生平时不大剪,不易剪好。第二步是剪边。即我们最后出来的图形是圆形的还是多边形的还是多角星形的,这要看我们对折叠好的纸张的外边如何处理。如果我们用圆规经折叠好的纸张的底角为圆心画一段弧,则剪出的作品是一个圆形的图案;如果我们经底角为顶点,两个棱上的长度相同点画一条直线,并延着这条线剪下来,则得出的是一个多边形;如果两个棱上的点到底角的长度不同两个点画一条直线并延这条线剪下来,则得出的是一个多角星。我边讲边示范,果然出现不同的效果,学生都感到很新奇,也很想做。第三步是描画,我们只需在两条棱上画出我们刚才画的桃子和蝴蝶,然后再在两条棱上空白较多的地方稍加修饰即可。

教师讲解完后,学生开始折叠、描画、剪裁。当然由于学生的水平不同,最后剪出的作品效果差别也较大。但学生都明白了这样的图案是是如何做出来的,看了别人的图案也明白了他们是如何做的,消除了对这此作品和作者的神秘感。而且他们学到了方法后,可以自己回家后自己做。先学会剪简单对称作品,以此为基础,再会折叠团花。在整个学习剪纸的过程中,学生的兴趣盎然。究其原因,教师的示范作用功不可没。原因在于第一,教师如果不会剪纸,他就不可能理解在折、画、折、展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对这些问题应该如何处理,教师自己是不清楚的,正是由于自己不清楚,所以指导起学生来是不到位的,由于指导不到位,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做起来就达不到相应的效果。教师在指导学生时底气是不足的,正是由于这方面的原因,所以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遭到打击,影响其积极性的发挥。第二,学生对教师的崇拜之情的建立很大一部分是靠教师的基本功。记得刚开始教地理时,学生对读图题特别头痛,每次考试学生的读图题失分很多,无论给学生说读图题简单学生都不信。为了消除学生对读图题的畏惧感,我就开始学画地图,每次上地理课我都相应的地图在小黑板上画出来,上课时持在黑板上,课堂上相应的知识点随着上课的进行在地图上标出来。这就比有原有的挂图效果要好,因为原有的挂图与课本上的地图基本一样,内容是在地图上标好的,学生对此原来就有畏惧感。改为教师挂自己画的地图时,由于是自己画的,而且刚开始是一个空白地图,内容是随着讲课随时添上去的,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认识到地图并不神秘,有效地消除了学生对地图的畏惧感。后来随着画图技术的熟练程度的增加,我在上课时随时在黑板上画地图,再后来学生感觉画地图不神秘时也慢慢自己画地图,这样教师的示范作用带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正是由于我有这方面的认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很注意教师的示范作用对学生参与积极性的调动。事隔多年,与以往的毕业后见面时,学生还常常说起我画地图这件事,有的学生说,我最佩服老师你的就是画地图,画地球不用圆规就画的那么圆,其它地图画的那么像。你教的好多内容都不记得了,但你画地图这件事,这个画面仍然留在我的脑海中。折剪纸活动也是这样,由于实践活动的特殊性,学生在校只有一周的时间,我们与学生接触也就是80分钟的时间,如何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让学生佩服你,让他愿意跟着你学,我想教师的示范作用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

第四篇: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态度是个人对特定对象以一定方式作出反应时所持的评价性的、较稳定的内部心理的倾向。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是指教师对待学生的一种心理倾向,教师的态度有价值判断成分和感情色彩,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指向教育的对象——学生。孩子出生以后跟随父母生活,在潜移默化中孩子和父母有了相同的个性。学校是学生生活的第二个家庭,教师扮演着父母的角色,在孩子们的眼里,教师具有无可怀疑的威信,教师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和可供效仿的榜样,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的言行、对每一个现象的态度,都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对学生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在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感化下,学生的思想、行为、看待事物的态度等都或多或少受到其影响。本文将从教师对待学生的语言、行为方式、情感等方面论述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态度所带来的影响。以下是我的学习体会:

一、教师的爱对学生成长的作用

中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没有水就没有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是教育成功的关键。

师爱是平凡而伟大的,是教师发自内心的由衷的热情,是一种自我牺牲,依恋不舍的道德情感。鲁迅先生说过:“教育是缘于爱的”,作为爱,它具有高度的责任性、高尚的无私性。师爱又是对学生的成长全方位、全过程殷切的关爱和呵护。自教师接手一个班后,便会对这个班负责,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把他们作为自己的孩子看待。教师对学生的爱无时不在,对优秀学生加强督促、严格要求是爱,对后进学生教诲、促使其进步是爱,对学生学习、工作、生活上的指导帮助是爱,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严厉批评,使其改正错误也是爱。

从孔子的“爱之,能勿劳乎?忠之,能勿悔乎?”到夏丐尊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罗梭“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者自由地得到发展”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爱的教育”。师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不仅能提高教育质量,也会促进学生成材,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人格形成、职业选择和人生道路的转变。

师爱犹如春雨,无论滋润怎样的学生,都会产生巨大的效应——使学生看到自身的价值,产生向上的力量,自励进取。正因为如此,学生渴望爱的抚育,有时甚至超过对知识的追求。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当一个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观察和体验到教师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和谆谆教导,完全是为了自己健康成长的时候,就会对老师信赖,乐意听从和接受老师讲的道理,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控制自己的行为。相反,如果教师对学生缺乏感情,态度冷淡,甚至随

意损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就会引起学生内心的厌恶和反感,还可能形成“逆反心理”。一旦学生对教师的教育抱敌对情绪,就意味着教育活动的失败。

二、教师的情绪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如何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学生白天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因此,和教师接触的时间比较多,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深刻的感染力。教师的语言、表情、动作行为等都在影响着学生。俗话说,吃这家饭像这家人,不同性格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教师性格温和,语气和顺,教出来的学生文静,听话;教师脾气暴躁,经常动粗,教出来的学生要么胆怯,要么蛮横不讲理。

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性,他们总是以成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行为,作为知识的传授者的老师,在他们心目中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一般来说,家长的话可以不听,老师的话一定要听。人的情绪象感冒一样会传染,原本心情舒畅、开朗的人与一个整天愁眉苦脸的人相处不久也会变成一个沮丧的人。因此,我们老师必须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让自己不良的情绪(如焦虑、压抑、烦躁、失落、言行过激、怨恨、愤怒等)去影响学生,而要以自身良好的情绪(如乐观自信、情绪饱满、愉悦、温和等)来感化学生,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获得充实的精神生活,才能更有益于学生接受和理解知识。

三、教师对学生的表扬的作用

人人都喜欢听好话,对大人如此,对学生来说更是如此。研究表明,学生期待教师对自己作出评价超越了父母的评价。孩子年龄小,不要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的行为,他们做好一些简单的事已经很不容易了,应该及时给予表扬。为了让表扬更好地体现其价值,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注意表扬时的用语

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很注重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许多亮相课上,左一个“你真棒!”右一个“你真厉害!”回答出一个简单的问题,就大肆表扬,使表扬的价值得不到体现。真正的表扬应该是学生良好行为的强化物,而在教师滥用表扬之词时,学生只知道自己好,却说不清好在哪?更别提保持这种良好的行为了。如果说回答出一个轻而易举的问题就算好,那么别的同学一定会忿忿不平,这问题大家都能回答,凭什么只表扬他。如果教师能表达得更具体点,学生就容易找到别人的长处进行学习。比如:“你真大胆!”“你回答得真完整!”“你的声音真响亮!”这样的表扬方式就比“你真棒!”更具体,更容易让人理解。

2、表扬要体现个体差异

某位教育家曾言:既然到目前为止,我还没发现有一个孩子因为表扬过多而变坏的例子,就说明我们的表扬还不够。表扬不但可以使孩子树立自信心和责任心,而且能使孩子尽力将事情做得更好。为了使我们的表扬更好地体现其价值,我们要细致观察和了解学生,发现学生身上的不同的闪光点,再给予不同的表扬。(1)对优生的表扬

“优生”当然应该是指品学兼优的学生,但在不少老师、家长眼中,所谓“优生”更多的是指学习成绩拔尖的学生,尤其是在现在的教育背景下,有的学生成绩优异,教师容易产生一种偏爱,这种对优生的偏爱会不知不觉地遮盖其缺点,使之滋长一种优越感和满足感,从小生活在受表扬、获荣誉、被羡慕的顺境之中,这些“优生”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会远不及一般的学生。所以教师应该把他们和一般的学生一样对待,不要刻意去夸大他们的优点进行表扬。(2)对后进生的表扬

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是教师应格外关注的人群,教师要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当出现一丝一毫进步都应及时表扬,这样有利于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我班上有个学生学习习惯极其不好,作业马虎,经常有拖拉作业的现象,针对他的这一情况,我组织他和其他同学进行竞赛,看谁先完成作业,当他体验到胜利的喜悦时我及时鼓励他:“好样的!你的进步很大!”从那以后每天回到家他都先做作业,他妈妈问他:“你最近怎么认真了?”他说:“老师表扬我学习好了!”从他母亲那了解到的这句话让我明白我的一句赞美之词对这位学生来说是多么重要!是啊,在平常的课堂中,这些后进生的行为很少有令我们满意的时候,他们所面对的总是无休无止的埋怨、责备。表扬对他们来说是冬天里的那一缕阳光,给学生一缕阳光,他会带给你一个明媚的春天。

四、教师对学生批评的作用

如果说:表扬能激励学生,使学生更好地成长,那么批评同样能帮学生指出缺点和不足,让他们更好地发展。一提到批评,很多人都觉得这是件难堪的事,谁也不愿意自己受批评,被人批评总不是件开心和光彩的事情吧!特别是现在的学生,从小生活在受宠的环境中,在家中以小皇帝自称,吃不得半点批评,批评过了点,伤其自尊心,不仅学生不满意,家长也要站出来说句话了。因此,作为老师,要时刻注意批评学生的方式、方法,讲究批评的艺术。批评用得不恰当,不仅得不到想要的结果,还会产生负面影响。

1、批评要指向行为而不是人

教师不能因为学生的一次失误而对他加以人格判断,学生对自己的行为很难作出判断,大人都难免会犯错,何况孩子呢。我们的批评是为了帮助学生纠正不良的行为,而不是对学生进行人身攻击、人格侮辱。

2、批评不能一味指责

俗话说:“行船人爱舟跑得快。”教师当然希望自己所教的学生都能成材。但人存在着很大的个性差异,难免有一部分孩子不跟着老师的节奏走,经常跟老师唱

反调,学习不好、不听话等诸多不良行为陆续涌出,有的老师脾气急躁,一看到学生不良行为,按捺不住心中的不快,对学生出言刻薄,三句不离骂字,给孩子造成紧张、恐惧的心理。导致孩子心理压力越来越大,还可能产生逆反心理。久而久之,学生对教师的这种态度会习以为常,不加重视了。因此,教师在批评学生时不要不着边际,应该给学生和自己都留个台阶下。

所以,批评学生时要坚持以说理贯穿整个过程,通过说理让学生意识到可能会产生的不良后果,通过说理向学生指出今后的奋斗目标和努力的方向。研究表明,批评与讲道理相结合,比单纯使用批评的效果好。

既然教师的言行、态度等都有可能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那么教师不仅要在自己讲授的课程中学识渊博、循循善诱,更要通过言传身教,通过榜样、无言的力量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教师要以自己健康的价值观、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走在时代前列的学识来感化学生。让我们更好地审视自己的态度行为,从平时的细节做起,做一个对学生成长有帮助的教师。

教师的态度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教师是一切美好的化身和可资效仿的榜样,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的言行、对每一个现象的态度,都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对学生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从而对我们整个民族特点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孩子出生以后跟随父母生活,在潜移默化中孩子和父母有了相同的个性。学校是学生生活的第二个家庭,教师扮演着父母的角色,在孩子们的眼里,教师具有无可怀疑的威信,教师是一切美好的化身和可资效仿的榜样,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的言行、对每一个现象的态度,都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对学生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从而对我们整个民族特点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一、教师要捧着一颗爱生之心

中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师爱是平凡而伟大的,是教师发自内心的由衷的热情,是一种自我牺牲,依恋不舍的道德情感,是教育成功的关键。鲁迅先生说过:“教育是缘于爱的”,作为爱,它具有高度的责任性、高尚的无私性。师爱又是对学生的成长全方位、全过程殷切的关爱和呵护。自教师接手一个班后,便会对这个班负责,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把他们作为自己的孩子看待。教师对学生的爱无时不在,对优秀学生加强督促、严格要求是爱,对后进学生教诲、促使其进步是爱,对学生学习、工作、生活上的指导帮助是爱,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严厉批评,使其改正错误也是爱。

从孔子的“爱之,能勿劳乎?忠之,能勿悔乎?”到夏丐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罗梭“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者自由地得到发展”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风格各有秋千,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爱的教育”。师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不仅能提高教育质量,也会促进学生成材,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人格形成、职业选择和人生道路的转变。师爱犹如春雨,无论滋润怎样的学生,都会产生巨大的效应——使学生看到自身的价值,产生向上的力量,自励进取。正因为如此,学生渴望爱的抚育,有时甚至超过对知识的追求。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当一个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观察和体验到教师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和谆谆教导,完全是为了自己健康成长的时候,就会对老师信赖,乐意听从和接受老师讲的道理,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控制自己的行为。相反,如果教师对学生缺乏感情,态度冷淡,甚至随意损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就会引起学生内心的厌恶和反感,还可能形成

“逆反心理”。一旦学生对教师的教育抱敌对情绪,就意味着教育活动的失败。

二、教师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

在暑期的家访中听到很多家长都说:“要是暑假学校也上课就好了,小孩在家烦得不得了。”每个家庭教育一个孩子都这么烦,何况老师们带了一个班甚至二三个班的孩子呢?怎能没有烦恼的时候?如何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显得尤为重要。学生白天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因此,和教师接触的时间比较多,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深刻的感染力。教师的语言、表情、动作行为都在影响着学生。俗话说,吃这家饭像这家人,不同性格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教师性格温和,语气和顺,教出来的学生文静,听话;教师脾气暴躁,经常动粗,教出来的学生要么胆怯,要么蛮横不讲理。

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性,他们总是以成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行为,作为知识的传授者的老师,在他们心目中更始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一般来说,家长的话可以不听,老师的话一定要听。有一次,我带了一根手链,第二天,n个学生手上多了一根链子。刚踏上工作岗位时,一位名教师来指导我上课,当课堂纪律混乱时我扣了一下教鞭,这下可好,非但这位名教师帮我指出错误,学校的领导个个找我谈话,他们只是告戒我以后不可以再这样了,一个也没确切告诉我为什么不能扣教鞭。当时我心理觉得很委屈,现在不是主张不可以体罚学生吗?我打不得、骂不得,扣扣桌子总行吧!直到后来的一次事故我才恍然大悟。又是一次纪律混乱的公

开课,课后为了表示我对学生的不满,我让他们全部坐端正,并用教鞭时不时地顶他们的后背,下课后有个学生模仿我,也去顶其他人的后背,弄得你追我赶,最后撞破了头,缝了好几针,虽然没有人指责我什么,但我知道这次事故的起因是因为我的粗鲁。

所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在教学上也是这样,一定要以细致耐心的态度来辅导学生。有一次,我辅导了几个差生,我发现他们连最基本的都不会做,太不应该了,就很生气,带着几分怒气辅导他们。第一个学生:订正了又订正,结果还是错的,我很生气,把他大骂一顿,结果还是订正不出来,我干脆把答案告诉他;第二个,又是这样一个过程,不同的是,因为我的指责,他明明订正出来了却不相信自己,还是把对的改成错的;第三个,在前两个的基础上,我气得都没气了,就温和地对他讲话,慢慢跟他讲道理,结果居然在我 的引导下他自己会做了。通过这件事我知道,教师的怒气会使学生变得胆怯,对自己没有信心,从而产生厌学、惧怕学习的心理。

三、教师要对学生适度表扬

人人都喜欢听好话,对大人如此,对小孩子来说更是如此。研究表明,小学生期待教师对自己作出评价超越了父母的评价。孩子年龄小,不要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的行为,他们做好一些简单的事已经很不容易了,应该及时给予表扬。

1、表扬要体现其价值

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很注重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许多亮相课上,左一个“你真棒!”右一个“你真厉害!”回答出一个简单的问题,就大肆表扬,使表扬的价值得不到体现。真正的表扬应该是学生良好行为的强化物,而在教师滥用表扬之词时,学生只知道自己好,却说不清好在哪?更别提保持这种好的行为了。如果说回答出一个轻而易局举的问题就算好,那么别的同学一定会忿忿不平,这问题大家都能回答,凭什么只表扬他。如果教师能表达得更具体点,学生就容易找到别人的长处进行学习。比如:“你真大胆!”“你回真答得完整!”“你的声音真响亮!”这样的表扬方式就比“你真棒!”更具体,更容易让人理解。

2、表扬要体现个体差异

某位教育家曾言:既然到目前为止,我还没发现有一个孩子因为表扬过多而变坏的例子,就说明我们的表扬还不够。表扬不但可以使孩子树立自信心和责任心,而且能使孩子尽力将事情做得更好。为了使我们的表扬更好地体现其价值,我们要细致观察和了解学生,发现学生身上的不同的闪光点,再给予不同的表扬。

(1)对优生的表扬方式

“优生”当然应该是指品学兼优的学生,但在不少老师、家长眼中,所谓“优生”更多的是指学习成绩拔尖的学生,尤其是在在现在的教育背景下,“抓素质教育轰轰烈烈,抓应试教育扎扎实实”“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有的学生成绩优异,教师容易产

生一种偏爱,这种对优生的偏爱会不知不觉地遮盖其缺点,使之滋长一种优越感和满足感,从小生活在受表扬、获荣誉、被羡慕的顺境之中,这些“优生”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会远不及一般的学生。所以教师应该把他们和一般的学生一样对待,不要刻意去夸大他们的优点进行表扬。

(2对差生的表扬

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是教师应格外关注的人群,教师要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当出现一丝一毫进步都应及时表扬,这样有利于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我班上有个学生学习习惯极其不好,作业马虎,经常有拖拉作业的现象,针对他的这一情况,我组织他和其他同学进行竞赛,看谁先完成作业,当他体验到胜利的喜悦时我及时鼓励他:“好样的!你的进步很大!”从那以后每天回到家他都先做作业,他妈妈问他:“你最近怎么认真了?”他说:“老师表扬我学习好了!”从他母亲那了解到的这句话让我明白我的一句赞美之词对这位学生来说是多么重要!是啊,在平常的课堂中,这些差生的行为很少有令我们满意的时候,他们所面对的总是无休无止的埋怨、责备。表扬对他们来说是冬天里的那一缕阳光,给学生一缕阳光,他会带给你一个明媚的春天。

三、教师要擅用批评

如果说:表扬能激励学生,使学生更好地成长,那么批评同样能帮学生指出缺点和不足,让他们更好地发展。一提到批评,很多人都觉得这是件难堪的事,谁也不愿意自己受批评,被人批评总不是件开心和光彩的

事情吧!特别是现在的学生,从小生活在受宠的环境中,在家中以小皇帝自称,吃不得半点批评,批评过了点,伤其自尊心,不仅学生不满意,家长也要站出来说句话了。因此,作为老师,要时刻注意批评学生的方式、方法,讲究批评的艺术。

1、批评要指向行为而不是人

教师不能因为学生的一次失误而对他加以人格判断,儿童年龄小,对自己的行为很难作出判断,大人都难免会犯错,何况孩子呢。我们的批评是为了帮助学生纠正不良的行为,而不是对学生进行人身攻击、人格侮辱。比如班上某个同学由于喜欢别人的东西而偷偷地去把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老师知道后,就当众批评他,说偷东西的人是小偷,于是这名学生就觉得自己永远成了一个小偷,起码其他同学是这么认为的。擦不去,抹不掉,他就生活在这样一个阴影中。假如当时老师单独找他谈话,告诉他偷东西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现在老师可以为他保密,不告诉其他同学,希望他今后能改正,结果就会截然不同。

2、批评不能一味指责

俗话说:“行船人爱舟跑得快。”教师当然希望自己所教的学生都能成材。但人存在着很大的个性差异,难免有一部分孩子不跟着老师的节奏走,经常跟老师唱反调,学习不好、不听话等诸多不良行为陆续涌出,有的老师脾气急躁,一看到学生不良行为,按奈不住心中的不快,对学生出言刻薄,三句不离骂字,甚至舞枪弄棒,大打出手,给孩子造成紧张、恐惧的心理。导致孩子心理压力越来越大,还可能产生逆反心理。同时,教师出言不逊有可能产生尴尬局面,比如某个学生经常不做回家作业,老师动手把他的书包一扔,说:你回家去吧!不要来读书了!学生作出的反应当然是呆立不动,等待老师的处置,难办的还是老师,因为这句话是不可能实现的,教师只能婉言问:“你想不想读书了?想就要怎样怎样。”久而久之,学生对教师的这种态度会习以为常,不加重视了。因此,教师在批评学生时不要不着边际,应该给学生和自己都留个台阶下。

此外,批评学生时要坚持以说理贯穿整个过程,通过说理让学生意识到“可能会产生的不良后果”,通过说理向学生指出“今后的奋斗目标和努力的方向。”研究表明,批评与讲道理相结合,比单纯使用批评的效果好。我们班的学生大多不爱劳动,一天我走到教室,看到一片狼籍就叫人打扫,结果有的不动,有的还解释说已经扫过了,我当时很生气,很想对他们大发雷霆,但最终忍到了晨会课上,我对同学们大谈什么是集体主义,什么是主动性,讲得很生动,同学们听得很认真,最后我希望他们多为班级做点事。从那以后,同学们开始爱劳动了,更能主动参与到班级的卫生工作中去。

教师的入格力量来自于学术水平与道德情操的完善统一,不仅要在自己讲授的课程中学识渊博、循循善诱,更要通过言传身教,通过榜样、无言的力量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在我看来,这种人格力量表现为健康的价值观、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走在时代前列的学识。无有人能将自己没有的东西献给别人。要使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念和远大理想,教师自己首先要有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为人师表,垂范师德的基础。让我们更好地审视自己的态度行为,做一个对学生成长有帮助的教师。通过我们“润物细无声”的浇灌与培育,让我们的新一代确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五篇: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的影响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的影响

苏联教育家捷尔任斯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是否热爱自己的学生,实际上也就是决定了教师教育工作的成败。

一、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是学生正确评价自己的依据。

学生上学后,与家庭的关系开始减弱,与学校的关系开始加强。在对人的关系上,教师和同学的关系也就越来越重要。教师的喜爱或轻视,成了学生最关心的问题。每个学生都不断做出评价:“我是班上最好的学生,老师喜欢我”、“我脑子太笨了,学习不好,老师不喜欢我”。学生的自我评价主要来自教师,他们通过教师的语言行为,认识自己行为的对错好坏,从而形成自我评价。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行为,是一种信息反馈和期待。因此,热爱学生协调师生关系是教育获得成功的需要。

二、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是学生树立自信心的强大动力。

教师爱学生,能激起学生的上进心,自信心。教师真诚地爱学生,尊重学生,天长日久就会使他们内心感受到温暖,产生一种精神力量。这是促使学生前进的内部动力,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通过老师的言行、态度等把喜爱和期待的感情微妙地传递给学生,使他们在老师的期待中看到自己的潜力和价值,更加自爱、自强、奋发向上,力求使自己不辜负老师的期望,最终取得进步。可见,学生的成长进步与教师的爱好有着密切关系。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与期待可以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召力,推动力,促使学生追求进步,积极向上,并树立起强烈的自信心。

三、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是达到教育效果的途径。

教师只有关心学生才能取得学生的依赖,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学生对教师采取的态度,和他的学科兴趣、学习成绩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学生喜欢的教师,他的学科就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对该门课的努力程度高,学习成绩也就好。反之,学生不喜欢的教师,连同他教的学科也受到学生的轻视,学习成绩也就不好。学生所喜欢的教师,一般都是关心爱护学生的教师。所以对一些后进生,更应付出比其他学生更多的信任和关爱,一点点打开他们闭锁的心灵,让他们感到老师对他们是一片真心,是真正对他们好。所以,教师的爱对学生的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教育要求只有溶解在对学生的爱的情感里,才能转化为学生自身的需要,引起他们积极反应,从而达到教育目的,获得教育的成功。

四、热爱学生,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

教师对学生的爱,能够影响学生情感的发展;能够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能够提高学生对教育教学活动的兴趣。

教师不断对学生施加爱,使学生从教师的爱中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更树立了自尊心和自信心。于是,就能促使他们乐观向上,奋发进取,培养出自尊、自信、积极豁达的性格和不怕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

苏霍姆林斯基说:“对孩子的热爱与关怀,是一般强大的力量,能在人身上树起一种美好的东西,使他成为一个有理想的人,而如果孩子在冷漠无情的环境中长大,他就会变成对善与美无动于衷的人。”法国教育学家卢梭说:“热爱可以弥补才能之不足,而不能弥补热心。”

总之,一个优秀的教师,应当用自己满腔的爱去关心、尊重学生,耐心细致地指导学生,沟通和学生的思想感情,使自己成为学生爱戴的人。

教师的态度对学生参与活动积极性的影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