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双师直播课名师
读书郎双师直播课名师
一、双师直播课
采用双师模式教学,把“教授知识”和“关注学生”拆分开来,让全国优秀的主讲老师通过直播的形式给更多的孩子上课,让每个班的辅导老师课前、课中、课后陪伴孩子学习,给学生更好的学习体验。
主讲老师
二、核心学科专家
助教老师
+
三、主讲一线名师
鲁曦
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
原好未来教育集团、达内教育集团优秀教师 曾获得暑秋大满贯荣誉称号
韩旭
学而思乐加乐英语的优秀英语教师 荣获学而思乐加乐“年度最佳老师”的荣誉 荣获学生最爱英语老师称号
姜婷
毕业于University of Calgary 资深在线英语教师
启迪巨人授予“优秀教师”称号
张文婷
毕业于湖南大学,英语硕士学位 曾在多家知名教育机构单位任职 多家教育机构单位的特聘讲师
王耿
京巨人学校明星教师
获得北京市海淀区优秀青年教师称号 获得教育新秀荣誉称号
张思瀛
师范科班毕业,技能扎实 学而思名师 精华学校教研组长
吴梦莹
黄冈一线学校从教多年 所带班级多数学生升入重点中学
多次荣获“优秀教师”、“十佳班主任”称号
施玥
毕业于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获优秀奥数教师称号 获最受欢迎奥数辅导员称号
曹茜
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
多年一线语文任教经验,优秀班主任,学而思名师 多次获得“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称号,所写论文及文 章多次获得各类奖项
邱慈霁
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数学专业
撰写的论文和执教的优质课多次在各级大赛中获奖 多次获得“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国永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优秀教师 泡泡少儿部最受家长认可金牌教师 高思教育教学校长
李维
北京新东方初中语文教师
北京好未来(学而思)语文教研主管 荣获年度“优秀教师”称号。
第二篇:双师教学
“双师教学”模式在社会工作实务课程中的运用———以《青少年社会工作》课程为例 时间:202_-7-10 8:59:41 点击:114
核心提示:“双师教学”模式在社会工作实务课程中的运用———以《青少年社会工作》课程为例...1“双师教学”模式的提出
社会工作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该学科不同于其他文科类学科的一个重要特征便是注重实务操作。因此在当前各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的课程设置中,社会工作实务课程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社会工作实务课程的基本目标是使学生能够运用相关的理论、专业方法和技巧解决社会问题及提供社会服务。但是目前我国高校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教学能够达到此目标的不多,其主要原因有三:一是社会工作专业教师知识欠缺。目前很多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师并非社工专业科班出身,大多是从其他领域转换而来,缺乏相关的实务经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不能很好解释、示范实务内容,不能有效指导学生进行实务操作,需要有其他精通实务的人员协同指导。同时,社会工作许多课程属于交叉学科,涉及广泛的知识领域,对此,一个教师的研究和掌握往往会有许多的欠缺,而双师合作却可以使这种缺陷得到有效的弥补。二是教学与实践的分离。我国当前社会工作领域的相关理论知识与工作方法和技巧来源于西方,尚未实现本土化,符合中国实际的理论、方法和技巧尚未全面形成,因此,学生无法将教师所讲授的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也无法联系实践对书本理论进行检验与反思,影响了知识的内化和运用能力的提高,需要理论掌握者与有本土实践经验者合作教学。三是受当前中国社会工作发展水平不高的现状所限,专业社工机构数量较少(这种情况在西部地区尤其明显),故除了课堂学习,学生在课后没有合适的平台进行实务学习与运用,于是课堂中的实务教学便显得更为重要。
有鉴于此,笔者根据自身数年的教学经验,以青少年社会工作这门课程为例,在实践中尝试开展双师教学。
2《青少年社会工作》“双师教学”模式探索所谓“双师教学”就是指在一间教室里有两个老师任教,通过师师互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活动方式。传统意义上的“双师”皆是职业教师,但在本文中所指的“双师”则与传统有所不同,双师之一是社会工作职业教师,另一位则可是职业教师,也可是来自校外青少年工作相关机构的临时教师。两位教师联袂上课,利用临时教师的实务经验来进一步充实、丰富职业教师的课程讲述,并进一步促进学生实务的学习。下面将对青少年社会工作课程中的“双师”教学进行具体的陈述。本课程“双师”教学实践主要从三个方面开展,即:青少年心理问题,青少年校园生活问题以及家庭关系问题。
2.1青少年心理问题
青少年心理问题是青少年社会工作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专业教师在此首先利用一个课时的时间讲述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代写论文历程与特征,让学生深刻了解青少年心理,为进行青少年心理辅导奠定基础。随后,在四个课时的时间里邀请心理学老师参与,社工专业教师和心理学教师一起开展后续的心理辅导教学。挑选数个学生为演员,扮演具有某方面心理障碍的青少年(如:自我认识障碍,情绪控制与处理),双师针对有障碍人员开展心理引导,让学生从观摩中学习技巧。同时亦可将学生分成每十人一组,双师组织开展小组活动,利用小组工作方法来协助成员进行心理调适。
2.2青少年校园生活问题
青少年校园生活问题主要体现在学习、群体相处与逃学、旷课三个方面。在此可邀请学校社工人员或各级学校班主任、辅导员,利用两个课时的时间讲授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应对、处理这类事件。首先,专业教师充当穿插线,引导学生将校园生活中发生的最频繁的上述三个问题列举出来;其次,专业教师利用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社工专业技巧针对学习问题进行实务示范;最后,利用两个连续的课时请临时教师分别群体相处与逃学、旷课问题进行实务操作讲解,让学生从实践经验丰富的临时教师身上汲取具有强大应用性的实务知识。
2.3家庭关系问题
青少年期又被称之为“叛逆期”,处于这一阶段的青少年由于个性使然,与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的关系往往十分紧张、微妙,亲子问题、兄弟姐妹问题、及家庭变故对青少年带来的影响等问题层出不穷。在该内容的讲授中,专业教师在讲授基本的理论与工作方法之外,选取专业青少年社工人员和成功处理家庭关系的某个青少年家庭担任临时教师。在四个课时的时间内让社工展示工作方法,让被选取的家庭成员讲述成功处理家庭关系的经验,从而通过展示与讲述来达到使学生获取大量青少年家庭关系实务操作知识的目的。
3“双师教学”模式的成果
在进行青少年社会工作课程教学的半年时间里,双师教学方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首先,该教学模式由于打破了传统的由一个教师上课的模式,两位甚至更多位教师的出现给学生带来了新鲜感,能有效的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其次,临时教师生动的实务讲授与示范能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践能力提升的同时也增加了对社会工作专业的兴趣与热爱之情。并激发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所学的个案、小组、社区工作方法运用到青少年服务中去。并对本专业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再次,在双师互动、合作的过程中,双师互相学习,不仅有利于专业教师实务经验与技巧的丰富,促进专业教师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也有利于从事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临时教师理论知识水平和业务水平的提高,从而实现双赢,进一步推动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发展。
4存在的问题与反思
青少年社会工作课程双师教学模式尽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许多问题,在日后的实践中需要进一步关注和解决,以图使该教学模式发挥最大作用。
4.1临时教师的选取临时教师的选取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是优势互补原则。临时教师必须具备专业教师所没有的一些实践经验和实务操作能力,以求在教学过程中能弥补专业教师的某些不足。严格筛选,防止双师知识重合现象的出现。其次是从实际出发原则。在选取临时教师时必须考虑学生实际,要服从和服务于教学内容和目的。最后是临时教师的来源问题,4.2临时教师与专业教师的合作问题 双师教学中,专业教师必须与临时教师在课堂保持良好的默契,从而需要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而现实中双方由于工作时间所限,往往缺乏足够的时间就所要讲授的知识和课堂注意事项进行沟通、协商,导致在课堂中配合度欠缺,也导致学生在某些活动环节上出现不知听从哪一方的混乱现象,这一缺陷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需加以改进。
第三篇:体育双师
中职学校体育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福建省邮电学校
庄少忠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它直接关系到职业院校的发展方向和教育教学质量,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是决定职业院校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不仅是市场经济对职业院校的客观需要,更是职业教育要办出特色的关键所在。
一、什么是双师型教师
“双师型”教师是指一职多能,专、兼结合的教师。既有教师任职资格,又有技术资格证书,既能教给学生学,又能指导学生做。
认定标准以及具体的认定条件
由于对“双师型”教师内涵把握不同,在实际执行中有关方面提出了不同标准。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由教育主管部门提出的行政标准,由培养职教师资的职业师范院校提出的院校标准,由职教领域的主体研究者提出的学者标准。教育部在202_年提出了一个“双师素质”的具体认定条件,即具有讲师(或以上)教师职称,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专任教师:(1)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含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及其有专业资格或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者);(2)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合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3)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4)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好,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
二、学校体育双师型教师的分类
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双师型教师(教练员或一级运动员+教师)大众体育人才培养双师型教师(社会体育指导师+教师)
体育新闻人才培养双师型教师(体育记者,体育播音员+教师)体育管理人才培养双师型教师(场地器材管理员+教师)
体育服务与管理双师型教师(营养师,康复师,心理咨询师等+教师)体育产业型双型教师(体育经纪人,体育赛事规划师+教师)专项专业类别的双师型教师(各类专项的国家一级裁判员+教师)
三、体育双师型教师的基本标准
现代体育训练的基本原理和实践证明,体育训练已经告别了单人教练的时代,教练团队成为当今训练的主流。体育双师型教师在体育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很难用一个和几个能力来体现,一个人很难具备所有的体育教练素质。教练团队通常由以下人员构成:
1、直接成员:专项教练,体能教练,战术教练,康复师,心理咨询师,营养师,科研工作人员等。
2、间接成员:场地工作人员、器械管理人员,其他管理人员等。
除了教练团队之外,还有和运动员成长相关的一些工作,如文化教育、生涯指导、人事管理等等。
上述人员除了一般的基本要求之外,绝大多数都要求具有和教练工作相关的职业资格(资质),才能上岗工作。而这些职业资格或资质就是体育双师型教师的基本条件。如:教练员资格、体能师资格、康复师资格,心理咨询师资格等等。
四、中职体育教育双师型的培养路径
1、教练当老师
路径:学历+教师资格+双职称(教练和教师)
2、教师助训练
路径:学历+教师资格+职称(教师职称)+和体育直接相关的职业资格 例如:竞技训练双师型教师
本科以上学历+教师资格+中级及以上职称+职业资格(体能师、康复师、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等)
3、大众体育双师型教师
本科以上学历+教师资格+中级及以上职称+职业资格(各类体育指导员、体育经纪人、体育赛事策划师等等)
五、中职体育双师型教师素质的培养
1、师德素质优化的培养
我们坚持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并重、理论与实践统一、学用一致,引导教师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正确的教学观,增强教师爱院、爱教、爱生的情感,促进教师个体师德素质的全面提高与群体素质的优化,使之成为德、才、能兼备的先进思想文化和先进技能的传播者。
2、现代教育理论的培养
定期聘请高校教师、职教专家来校举办讲座,选派专业教师参与全国、全省教研和学术会议,编辑教育理论学习资料组织教师学习与研究,分批安排教师到职业教育相对发达的地区参观、学习考察,转变教育观念,开阔教师眼界,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认识水平。
3、教学训练能力的培养
教学训练能力是教师的核心素质和关键职业能力。我们立足院本,举办形式多样的培训。
4、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
(1)分批选派专业教师到相应高校学习、深造,接受行业或国家相关部委组织的专业人才或师资培训,丰富、更新专业教师的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2)定期组织专业教师到相关行业、企业参与社会实践、顶岗工作、行业研讨会等活动;推荐教师到各级教育学会、专业委员会任职,担任活动组织、主讲等;
(3)各专业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训练指导委员会,聘请行业专家、企业老总定期来院指导专业建设、师资培训及教学指导,帮助专业教师了解行业新知识、新信息、新技术和发展趋势,促进了教学与行业、企业、生产实际的融合;
六、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成长的保障机制
要从用人机制、投入机制、物质保障机制改革入手,建立学院“双师型”教师成长的良性机制,为“双师型”教师的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1、改革用人制度和激励机制
加大我院人事制度改革力度,拓展“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渠道。在教师激励机制中采取积极措施。如:
(1)是在待遇上坚持向“双师型”教师倾斜;
(2)是同等条件下,优先评职晋级、评先选优;
(3)是给予有利条件,我们依托大中型企业以及高等院校,在校外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实践基地和培训基地,定期组织专业教师到实践基地或培训基地接受相
关培训。
2、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院内基地
在学校建立各类休闲体育协会、健身俱乐部等为专业教师提供较好的教学实践、研究平台;学院还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将收集到的企业、行业相关信息或教学训练信息,提供给教师教练员学习。
3、加大教师队伍建设经费投入力度
要坚持从各方筹集资金,建立教师教练员培训专项基金,保证专业教师教练员参与社会实践、进修培训的时间和经费。每年投入专项用于师资培训、奖励的体制。
第四篇:系列一: “双师型教学名师”评选方案
“教学工作争先创优”活动系列三
“模范教师”评选方案
一、评选名额:各系部本学年任课教师总数的10%。
二、评选范围:全院任课教师
三、评选时限:202_学年(202_.09—202_.07)。
四、评选标准
坚持单项与综合考核相结合,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原则,按照政治思想、教学文件、教学工作量、教学质量、考试、论文论著等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评分。
1、思想政治(10分):思想政治鉴定合格得10分,如有重大、较大教学事故者酌情减分。
2、教学文件(10分):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案和实习指导书齐全、质量较高者得10分;如不齐全者酌情减分。
3、教学工作量(30分):202_—202_学年完成180学时者得20分,每增减30学时者相应加减1分,上限为30分。
4、教学质量(30分):根据督导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教结果量化考核。
5、考试(10分):系部根据教师参与出题、监考、阅卷等考试工作及学生考试成绩给予量化考核。
6、论文论著(10分):论文、论著每篇(本)国家级加5分;省级加4分;市级加3分;院级加2分。论文论著认定标准以科研中心为准。
五、加、减分
1.加分
(1)本学积极参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参与新课程标准制订者,分别酌情加3分、2分、1分。
(2)本学结合自身专业优势,积极参加与专业密切相关的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增强校企合作,扩大学院社会影响者,分别酌情加2分、1分。
临汾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
“教学工作争先创优”活动系列三
(3)多课头加分办法:每学期同时讲授2门课者加1分,3门课者加2分。(4)在省里组织的各种技能比赛活动中成绩优异者,辅导老师加相应分值,一等奖5分,二等奖4分,三等奖3分,优秀奖2分。
(5)在各种教学比赛活动中成绩优异者,加相应分值,省级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分别加6、5、4、3分,市级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分别加5、4、3、2分,院级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分别加4、3、2、1分,(6)根据系部教学安排,开展的各项教学活动,教师积极参加者加1分。(7)在市、学院、系部范围内讲观摩教学课者,分别加3分、2分、1分。2.减分
(1)无故旷课者,每节课减2分,上限10分。
(2)上课迟到、早退、中途离岗10分钟以内者一次减1分,上限5分。25分钟以上按旷课处理。
(3)不按时参加学院和系部组织的会议、教研活动,缺席一次减1分,上限5分。
六、推荐程序
1、各系负责本系所有授课教师(含校内外兼职教师)推荐人选的评选工作。公共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公共英语课教师由教师档案所在系负责评选。
2、根据本系部实际做好综合量化考核工作,按打分高低决定推荐人选,于6月25日前将推荐表交教务处。3、6月30日前,教务处组织专门的评审组审核,报院领导审批,将名单在校园网公示。
4、教师节对入选教师予以表彰。
附件1:综合量化考核评选标准 附件2:“模范教师”推荐表
临汾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
第五篇:双语直播课心得体会
作为一位教师,每次的听课都是向他人学习,进而自我进步的好机会。通过听课,我们可以从中取得更多的教学经验。10月26日我有幸凝听了刘先雨老师的双语课。听后着实让我觉得收获颇丰,感受颇多。之前,也曾通过网络看过其它重点院校的省级及国家级双语课程的授课录相,对部份高校双语教学有一定的熟悉。刘老师的课让我线人一新,收获颇丰,因此我想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1、科学选用教材
刘老师选用的哈佛大学选用的经典微观经济学教材。该教材语言简单明了,辞汇量(特别是专业单词、词组)较少。句法简单,多是简单的短句。同时,该教材还有完全的中文翻译版,学生可以通过提早预习和课后温习,进步上课的效力。使用该教材,可以有效地解决双语教学中最大的题目---即学生由于没法自己读懂教材,不能预习、温习,在课堂上听不懂教师讲甚么,使得教师花大量的时间用于翻译课文,影响了正常的专业知识的传授。
2、教师语言能力强、思惟灵敏
刘老师语言功底强,口语好,标准英式发音。在听刘老师课的45分钟内,没有听到刘老师犯任何的语法错误。刘老师的语言能力(不管是发音还是口语表达)乃至高于很多的英语老师。刘老师思惟灵敏,出口成章,语速基本维持在110/分钟左右,而其它好多一本及二本双语精品课的主讲教师的语速一般也就只有70-90/分钟。
3、公道的分层次教学
由于微观经济学双语课是选修课,选择该课程的一般都是英语水平较高(一般都过四级),希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进一步进步自己的英语利用能力的学生。这些学生一般都具有很高的学习积极性,能够做到主动预习和温习。上海交通大学韩建侠和俞理明老师所做的《我国高校进行双语教学学生需具有的英语水平》研究表明,只有到达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及格或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优秀以上的英语水平,才能较成功地实践双语教学活动。我院通过让学生选修双语课程,将语言能力较强的学生集中,妥善解决了学生英语水平良莠不齐、普遍不到达应有水平,没法开设双语课的题目。
4、课堂上教师中、英文的公道切换
刘老师在授课中,其实不是说一句英语、说一句汉语。而是首先用英语把相干的内容先完全的讲授终了,再用汉语简单的进行总结。这样符合了相干语码切换原理,有效地避免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之间相互转换中出现的切换代价。同时,避免了一句英语、一句汉语讲授方式下,学生自动产生惰性的状态,逼迫学生尽力听教师的英文授课,从而真正进步英语水平。以上是我的体会,写出来与大家分享,希看能通过与各位老师分享,增进我院的双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