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评课误区一
误区一:缺乏正确的评课思想
有些园长认为,评课就是给教师的课挑“骨头”。他们认为,越能挑出“骨头”,越能说明园长有水平。有的园长甚至认为,对那些“不听领导的话”的教师,即使课上得再好,也要找出几个问题来压一压他。
这些同长将“评课”当作自我显示、打压教师的手段,这种评课的动机是错误的。因为评课的主要目的是让教师知道自己哪些方面教得好,哪些方面教得不好,进而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误区二:过分关注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运用
有些园长认为.好的课必须运用现代化教育于段。甚至有的园长认为,使用了电脑课件的课就是好课。
这些园长忘记了,电脑只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手段,而不是教育的目标。如果电脑使用的效果还不如传统教育手段,那么,这时的电脑使用是没有必要的。
因此,我们使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一定要有效率意识。在两种教育手段取得同样效果的情况下,以教师投入时间、精力、财物少的为优。
误区三:过分追求教育“创新”
有些园长很看重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创新,即有没有新的教学内容,有没有使用新的教学材料、新的教学方法,或新的组织教学形式等。他们认为,教育活动中只要有“新的”就是好的:没有“新的”就是不好的。受这种观念的影响,教师上公开课时,最头痛的就是找不到“新的”,从而挖空心思去寻找“新的”。这里,我想说,“新的”不一定就是好的。
任何幼儿教育“革新”,如果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或者减轻教师的劳动付出,那么,这种“革新”是没有必要的。也就是说,幼儿教育改革不要仅仅从表面上看有无“新意”。而要看在促进幼儿发展方面有无实际意义.能否减轻教师的身心负担。误区四:过分强调幼儿快乐
有些园长提出了一些简单的评课标准:“只要孩子快乐了,就可以了。”他们认为,教师只要能让孩子感到快乐,那么这节课就是好课。
我不反对快乐教育.但我认为,教育不仅是为了让孩子快乐,还有更为重要的目标――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和谐地发展。仅有快乐,没有幼儿其他方面的发展,这样的教育是低水平的教育,是教师的失职。所以,我反对把“孩子快乐”当作评课的唯一标准。误区五:过分在乎课是否超时
一些幼儿园的评课标准中有一条:“是否拖堂。”我曾观摩过一次活动,教师用游戏的方式将活动内容串联起来,整个活动显得轻松自然,50分钟下来,听课的教师未感觉到时间已过,然而在评课时,一位颇有名望的园长却说:活动不错,就是时间长了点。当时我就纳闷:一个活动可以让幼儿感兴趣而忘却时间,那么时间长一点又有什么关系呢? 如果下课的时间到了,但幼儿对正在进行的活动仍然很有兴趣,则说明教师组织的活动很成功,那就没有必要太在意时问的长短。
误区六:只关注教师的表现
几年前,日本大阪教育考察团来某市访问听课。听完课后,随团的一个日本教授提出了一个令我们吃惊的问题:中国教师听课时视线集中在组织活动的教师身上――关注着教师的一招一式。而日本教师视线的焦点瞄准在幼儿的活动看幼儿做什么,怎么做。只关注教师的课堂表现,确实是我们听课、评课存在的一个误区。我们许多同长在评课时常说:××教师上课上得好――“教师的表情丰富”“教师的敦态自然…„教师的语言流畅‟…教师的基本功不错”等等。
我认为,我们评课应该更多地关注幼儿――关注幼儿的发展,关注幼儿做什么、怎么做,关注幼儿身心投入程度如何,关注幼儿学得是否愉快……因为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幼儿的发展,而不是“表现”教师的风采。如果教师的“表现”很好,但不能很好地为幼儿提供活动的机会,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那么,这种“表现”是没有实际意义的。所以,我们评课应该更多地关注教师如何引导幼儿的活动,促进幼儿的发展,而不应仅仅关注教师的表现。
误区七:过分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 评课时,许多园长往往用幼儿获得知识技能的多少来评价课堂教学的成败。
她们很关心,一节课下来,幼儿学会了多少知识,掌握了多少技能,画得像不像,跳得优美与否,唱得好不好等显性结果,忽略了幼儿是怎么样学会的,忽视幼儿学习过程和课后的感受。当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对幼儿的发展是很重要。但我想特别强调的是,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情感比知识技能的掌握更重要。因此,我们必须关注: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为之付出了怎样的代价――他们是因此而变得越来越热爱学习还是越来越厌倦学习;是自我学习的能力得到了提高还是越来越依赖教师、懒于思考;是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体验到自尊自信、相互尊重还是变得自卑、消极、感情冷漠等等。这些应该成为评价教师上课成败的最重要标准。如果答案是后者的话,那么可以说,无论幼儿学到了什么,学到了多少,这节课不能算是成功的。误区八:过分关注教学秩序的安静
在幼儿园观摩教育活动中,经常听到以下对话: 教师:“请你像我这样做。” 幼儿:“我就像你这样做。” 教师:“小手儿?” 幼儿:“背好。” 教师:“小脚儿?” 幼儿:“并好。” 教师:“小眼睛?” 幼儿:“看教师。” 教师:“小嘴巴?” 幼儿:“闭上了。”
对教师上述的做法,许多园长表示赞同。他们认为,教师这样做有利于创造安静的课堂气氛,有利于教师按计划开展活动。但我认为,这是教师对幼儿的控制,这种控制是为教师单向灌输知识技能服务的,在这种模式下,幼儿对学习没有主动性,没有自己选择和探究的机会,幼儿的主体地位没有受到尊重。同时,接受式学习。不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和最佳方式。幼儿学习和发展应该是通过其自身活动获得的,没有幼儿的活动,就没有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再者,幼儿“一动不动”不符合幼儿好动的身心发展特点。幼儿教师应该做的不是如何让幼儿“静下来”,而是让幼儿在“动”中获得发展。
误区九:认为好的课应该能“说服”孩子
我在幼儿园听课时,看到如下一节比较有争议的课:为了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伍教师设计了一个主题网络课程“中国比外国好”:“中国是文明古国”“中国的名山大川”“从身边事或物夸中国”……
在“从身边事或物夸中国”活动中,孩子们为“中国货好还是外国货好”争论得不可开交,并且大有“外国货比中国货”好的趋势。因为他们利用生活中的经验列出了:“我家的空调是日本松下公司生产的…„我家的摩托车是日本的本田公司生产的‟”“我家的摩托车是日本的丰田公司生产的”……这时伍教师坐不住了,她觉得如果她不出来说几句的话,就会犯错误了。她列举了许多“中国好”的东西以后,仍不能说服孩子们,她就有点急。
最后她急中生智且严肃地对孩子们说:“中国货虽然比外国货差一点。但是我们国家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以后一定会比外国好的。”接着。伍教师对孩子们讲起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由于伍教师过于紧张和严肃,孩子们鸦雀无声地听着,并且好像听懂了似的,不停地点头称是。
许多园长听完课后,都说伍老师教育素质高,富有教育机智。但我不认为伍老师“说服”孩子们是真正有意义的教育。幼儿不可能真正理解“社会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制度优越”这一重大的而深奥的论题。好的课应该是使幼儿能够理解。
如何评课,反映着我们园长对幼儿教育的理解和主张。为了更好地评课,为了使得评课能够更好地促进教师教育素质的提高,我们园长应该努力学习现代幼儿教育理论,在提高自己的同时提高评课的质量,进而提高我们幼儿园的办园水平。
第二篇:幼儿园评课的误区
误区一:缺少正确的评课思想
有些园长以为,评课就是给教师的课挑“骨头”。他们以为,越能挑出“骨头”,越能说明园长有水平。有的园长乃至以为,对那些“不听领导的话”的教师,即便课上得再好,也要找出几个题目来压一压他。
这些园长将“评课”当作自我显示、打压教师的手段,这类评课的动机是错误的。由于评课的主要目的是让教师知道自己哪些方面教得好,哪些方面教得不好,进而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不断进步教学质量。
误区二:过分关注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应用
有些园长以为.好的课必须应用现代化教育于段。乃至有的园长以为,使用了电脑课件的课就是好课。
这些园长忘记了,电脑只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手段,而不是教育的目标。假如电脑使用的效果还不如传统教育手段,那末,这时候的电脑使用是没有必要的。
因此,我们使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一定要有效力意识。在两种教育手段获得一样效果的情况下,以教师投进时间、精力、财物少的为优。
误区三:过分寻求教育“创新”
有些园长很看重教师在教育进程中的创新,即有无新的教学内容,有无使用新的教学材料、新的教学方法,或新的组织教学情势等。
他们以为,教育活动中只要有“新的”就是好的:没有“新的”就是不好的。受这类观念的影响,教师上公然课时,最头痛的就是找不到“新的”,从而绞尽脑汁往寻觅“新的”。这里,我想说,“新的”不一定就是好的。
任何幼儿教育“革新”,假如不能更好地增进幼儿的发展,或减轻教师的劳动付出,那末,这类“革新”是没有必要的。也就是说,幼儿教育改革不要仅仅从表面上看有没有“新意”。而要看在增进幼儿发展方面有没有实际意义.能否减轻教师的身心负担。
误区四:过分强调幼儿快乐
有些园长提出了一些简单的评课标准:“只要孩子快乐了,就能够了。”他们以为,教师只要能让孩子感到快乐,那末这节课就是好课。
我不反对快乐教育.但我以为,教育不但是为了让孩子快乐,还有更加重要的目标——增进幼儿健康全面和谐地发展。唯一快乐,没有幼儿其他方面的发展,这样的教育是低水平的教育,是教师的失职。所以,我反对把“孩子快乐”当作评课的唯一标准。
误区五:过分在意课是不是超时
一些幼儿园的评课标准中有一条:“是不是拖堂。”我曾观摩过一次活动,教师用游戏的方式将活动内容串连起来,整个活动显得轻松自然,50分钟下来,听课的教师未感觉到时间已过,然而在评课时,一名很有名看的园长却说:活动不错,就是时间长了点。当时我就疑惑:一个活动可让幼儿感爱好而忘却时间,那末时间长一点又有甚么关系呢? 假如下课的时间到了,但幼儿对正在进行的活动依然很有爱好,则说明教师组织的活动很成功,那就没有必要太在乎时问的长短。
误区六:只关注教师的表现
几年前,日本大阪教育考察团来某市访问听课。听完课后,随团的一个日本教授提出了一个令我们吃惊的题目:中国教师听课时视野集中在组织活动的教师身上——关注着教师的一招一式。而日本教师视野的焦点瞄准在幼儿的活动看幼儿做甚么,怎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