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少年蝙蝠侠》有感
读《少年蝙蝠侠》有感
一曼小学五年一班
赵睿博
利用这个寒假,我读了一本名叫《少年蝙蝠侠》的书,使我收获很大。这本书主要讲了蝙蝠少年天赐带着“师父”的遗愿,历尽艰险,找到飞船“仙槎”,返回他们的星球——蝙蝠星的故事。当我读完第一遍的时候,回味一下觉得很有趣。
这本书的作者是杨鹏哥哥。他可真是个天才!他把每一个人物都刻画得非常细腻,每一处景物都描写的特别细致,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再结合插图,仿佛每一个情节都发生在我们身边。明明是唐代的故事,却又结合了许多现代的元素,让我读得津津有味。
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蝙蝠少年——天赐,因为他善良、正义、勇敢、坚强。当别人遇险是他拔刀相助;见到敌人他绝不会退缩;当他受到“师父”的考验时,他勇敢地接受挑战,并顽强地坚持下去。天赐要回到蝙蝠星球时,人们都伤心落泪,因为在他们心中那个小男孩是正义和纯洁的化身。
天赐的故事深深感染了我,在生活中,如果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时,我们一定要伸出援助之手;天赐的故事激励着我,遇到困难时,要勇敢、坚强地去面对。
我多么希望同学们都来读读《少年蝙蝠侠》的故事,大家都学习天赐的好品质。
第二篇:《少年蝙蝠侠》读后感
《少年蝙蝠侠》读后感
在今年寒假我看了,一本由中国首位迪士尼签约作家—杨鹏写的《少年蝙蝠侠》,他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鹏哥”,他告诉亲爱的“小鹏友”们,鹏哥拥有一对翅膀,一只是阅读,一只是想象。郑渊洁对他的评价是:时常会碰到对我说小时候看我的书的读者......其中最让我感到快慰的,是昔日的读者长大成为了作家,例如杨鹏。理由简单:读者成为奥运冠军,我觉得和我没什么关系,读者成为作家,我会有阿Q式的成就感。
书里讲的是一个金球从天上落到了阿贵和金娘家里,金球周围的冰全都化了,荷花和荷叶都迅速生长起来(那时正是寒冬腊月)。金球裂开了,里面有一个胖嘟嘟的娃娃,手里抱着一只亮晃晃的水晶球,端坐在金秋中央。阿贵和金娘以为是老天爷给的孩子,所以取名为天赐,那个金球居然是纯黄金做的。天赐刚下来就会跑,水晶球把老牛的病治好了,他还让已经死的鸟复活了,但是当人们看到他的翅膀,他的眼睛时,把他当成了怪物,他在他师傅的帮助下练成了13-14岁的人,之后,他经常乐于助人,他帮助平民百姓解除危机,还打败坏人,让大家不受压迫,最后天赐其实是蝙蝠星人,他最后回去了。
本文是写天赐的正义精神,除暴安良,助人为乐的精神很值得我们的学习。虽然我们没有像少年蝙蝠侠一样能飞,不怕火,还能治疗任何的伤,甚至复活。我们虽然不是科幻书中的少年蝙蝠侠,但是我们也有双手,也有思想,我们也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捐助贫困学生上学,在车上为老人小孩让座,不都是很简单的事吗?但是还有很多助人为乐,除暴安良的好人,这些人虽然没有少年蝙蝠侠的能力(但是在我心中他们就是少年蝙蝠侠)。
五年四班宋卓然
第三篇:读《山里少年》有感
韩少功的《山里少年》,其文字传达出来的沉重信息,让我们在了解处于社会边远地区的生活和教育的同时,不禁也会感慨那些乡村孩子的命运。
学习枯燥无味,学业负担重,使大多孩子厌学;读书就业无保证,学生辍学;学杂费高昂,家长抗学……乡村教育存在的问题种种。在感慨乡村教育体制不完善相关人员素养不高时,我们更应该呼吁政府人员以及更多的人来关心我们的乡村教育,以逐步解决教育的地区发展不平衡现象。
学习费用昂贵课业繁重乏味,学生过早辍学;仅有的毕业生失业待业无所事事。这样,一个恶性循环就在乡村一代代的传递。所以大多村民选择留孩子在家务农节省开支,同时也保护人心,保护土地。
孩子辍学,大多数不是因为家长愚昧,而是大部分家长没有看到教育带给他们的进步和原来生活的改善。代替的是,沉重的家庭负担,以及孩子毕业后的失业,更令他们寒心的是,孩子毕业后对父母的冷漠与轻视。这样的教育远离了知识,同时也远离了正常的人格。乡村教育更应该从小培养学生道德,比如,踏实诚实本分尊重等做人基本准则,而非纯粹的灌输教材知识。从这方面看,教师责任重大,并且提高乡村教师素养,改善传统的教育模式,迫不容缓。乡村教育除开设基本义务教育课程,也应该因地制宜增开一些与发展建设农村相关的科目,如养殖、种植技术。让学生在接受现代信息的同时,有责任意识、竞争意识,去利用自己所学为建设家乡贡献自己力量。只有这样,边远乡村,才能一代代传递新意识,使乡村与现代化接轨,与社会大众教育融合,让更多的农村人接受现代思想,实现脱盲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四篇:读《少年天子》有感
读《少年天子》有感
《少年天子》是一部描绘清朝入关后第一代皇帝顺治的长篇历史小说,小说讲述的是顺治面临明、清鼎革之际的严峻局面,励精图治,力求变革,但不断受到朝廷保守势力的阻挠,政治风云迭起以及顺治与皇贵妃乌云珠的爱情故事,同时也描写落围绕着汉化改革所产生的一系列矛盾斗争。
曾经以为身为皇帝,必定锦衣玉食,必定一呼百应,必定无忧无虑。可我看到的顺治皇帝却恰恰相反,他短暂的一生中充满的是无尽的忧愁,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和爱人离去的痛苦。
尤其打动我的,是他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顺治皇帝是满人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他在位时正是满汉势力最不能相容的时代,顺治皇帝热爱汉人的文化,精通汉语,而这些引起满人的极大不满。顺治皇帝曾经豪情满腔,他进行过几次改革,想推翻已经不合时宜的“马上打天下,马上治天下”的祖制,但是最终都因满洲贵族的百般阻挠和尖锐的阶级矛盾、民族偏见而失败,这对于豪情壮志的顺治皇帝来说是个很沉重的打击。
就在顺治皇帝最孤独,最寂寞,最渴望知己的时候,董鄂妃出现了。精通汉人文化的董鄂妃以她温婉可人的性情,雍容大度的气质深深吸引了渴望理解渴望知己的顺治皇帝,两个最不该相爱的人相爱了。在经过重重阻碍之后,两个真心相爱的人终于走到了一起,有见识有胸襟有气度的董鄂妃非常理解顺治皇帝的抱负和理想,一直在身后默默支持她最深爱的男人。
顺治皇帝每天为朝政忙碌而又郁郁不得志,每当他身心俱疲,壮志难酬而痛苦压抑几乎崩溃的时候,都是董鄂妃的劝慰和鼓励,让他坚持下去,或许就是爱的力量成就了励精图治的顺治皇帝,不仅为日后的康乾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留下了一段江山美人的千古佳话。“此去惟宜早早还,休教重起望夫山,君看湘水祠前竹,岂是男儿泪染斑。”见证了帝王之君难得的纯真之爱。
应该说顺治皇帝是睿智犀利的,他不但意识到只有不断的改革不断地适应时代的要求,才能求得一片生存的空间,才能不断地发展壮大,而且他不断地抗争不断地鼓励自己。虽然最后他的抗争还是以失败告终,以悲剧收场。
他的失败主要归结于他自身的主观原因,归结于他骄傲不可侵犯的自尊、暴戾的性情,还有他的急于求成,归结于古代帝王终究摆脱不了帝王意识的局限和束缚,他不分精华糟粕的接受前明的制度,可却没有意识到前明的封建制度已经十分的黑暗,恐怕他永远都意识不到他把子孙后代也带上了封建制度的这条不归路。但这不仅一点都不影响我对这本书的喜爱,反而让我觉得他更加真实,正是因为他的真实和缺憾让我感动,至少,他更像个男人,敢爱敢恨,拿得起,也放得下。
“天覆吾,地载吾,天地生吾有意无,不然绝尘升天际,不然抚世安民居帝都。平生志气,总想英明有为,奈何力不从心,举步维艰……”这或许是顺治皇帝一生的真实写照,其中包含了多少无奈和壮志难酬的悲凉恐怕只有他自己最清楚了。
顺治皇帝让人惊奇的另一点是他的皈依佛门,在他深爱的董鄂妃去世后,万念俱灰的顺治皇帝选择了远离世俗,选择了逃避。皇帝放弃荣华富贵,放弃江山美人,在一般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现在的人们谈起这些也会生出许多唏嘘,很多人都以为是他对董鄂妃用情过深,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但是某种意义上说董鄂妃是他的精神支柱,她的死也代表着他对那些满族权贵抗争的失败。看似刚强、锋芒毕露的顺治皇帝其实内心也很脆弱,他的极端选择是他对世俗最后无奈的挑战和抗争。我欣赏他曾经的执着和最后的放弃。或者说他的放弃是为了另一种执着---爱的执着。
PS:无言的这篇读后感一气呵成,荡气回肠,我就不过多编辑了,原汁原味献给大家。
第五篇:读美德少年有感
江苏省中小学“我与美德有约”读书征文
读美德少年有感
金湖县实验小学 六
(一)班 沈秋雨
今天,妈妈为我买了一本《美德少年文学故事》。一回到家我就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故事里的人物有热爱街舞为老人排忧解难的徐亚菲;勤俭节约,关心灾区同学的于子诚;无私奉献,给每个人带来“小确幸”的唐谢莹。。。期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为了保护环境,不顾自我,坚持捡垃圾的孙启涵。
孙启涵经常和妈妈一起打扫楼道,养成了随手捡垃圾的好习惯。每天上学他都会拧这一个塑料袋,见到垃圾就像见到宝贝似的捡起来。一次,她和同学们去海边玩,他和几个同学在礁石缝里发现了一块塑料制品,礁石缝周围都是牡蛎壳,像刀一样锋利,手很难伸下去。同学们连忙后退,可孙启涵 把手伸进去,终于把塑料制品拉出来,这是孙启涵手臂上全是伤痕,可他的脸上充满了微笑。
孙启涵同学这种不顾个人安危保护环境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想起身边的同学经常乱扔垃圾,践踏草地,破坏身边的环境真是惭愧。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美好的环境,正因为有了孙启涵这样的“环境自愿者”,我们的生存环境才得到不断的改善。我也要像孙启涵学习,争做“环境小卫士”。要像这些美德少年学习。
从他们的事迹中我懂得了,美德不在于做出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孝敬父母,帮助他人,关心集体,自强自立,这些都是美德。其实在我们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收获不少呢!所以让我们从点滴做起,做一位美德少年吧!
指导老师:郭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