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2号文库
11劳动力资源调查摸底工作总结
编辑:落花无言 识别码:11-986131 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5-03 22:48:28 来源:网络

第一篇:11劳动力资源调查摸底工作总结

三台镇劳动力资源调查摸底工作总结

根据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开展自治州劳动力资源和企业用工情况调查摸底工作的通知》(昌州人社传【202_】71号)精神,我镇高度重视,认真按照通知的要求,对我镇劳动力资源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现将劳动力资源摸底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强化组织协调

劳动力调查有利于了解三台镇的基本民情,有利于更准确的判断整个经济运行走势,有利于提供针对性地就业培训服务。

镇党委、政府有关领导高度重视本次劳动力调查工作,针对此项工作时间紧、调查对象分布广分布散的特点,特将此项工作列为我镇“解放思想谋发展 致富增收奔小康 回头看”大讨论活动工作之一,并对此次活动成立领导小组,组织多次会议,对劳动力资源摸底调查的工作进行了详细的分工、量化、细化安排,为劳动力调查工作的全面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抓好各个环节,确保调查质量

(一)充分开展宣传工作。在多次工作例会及“大讨论”动员会上,向调查员进行宣传。在调查业务培训中充分宣传调查的重要意义和制度,使培训工作既是业务培训,又是思

想、纪律培训。使每位调查员熟知劳动力资源摸底调查表填写方法、注意事项、数据统计及调查表的收集等工作。

(二)人员选调落实到位。本次调查按照有经验、纪律严、作风好、业务精的原则抽调调查员。具体是:抽调各驻村工作组、机关工作人员及各村书记、妇女主任、宣传员等深入农牧民家庭,了解农村劳动力资源情况并详实的填写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表,从而确保了调查工作的开展和调查工作的质量。

(三)为提高培训的效果,我镇劳动保障所对调查员进行了具体的业务培训。在培训中,根据调查表的填报内容进行逐一逐项的分解学习,调查员提出的各种问题也得到了解答。同时,结合实际进行了试填表模拟,使业务人员对摸底和入户登记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四)明确分工。培训结束后,及时召集调查员就此项调查工作的分工进行了进一步的明确、责任进行了划分,就一些细节问题进行详细的布置。以全镇6个村1个社区为责任单位,将人员进行了合理安排,确保每一小自然村有三名工作人员入户调查。

(五)积极进行摸底调查。此次调查重点是针对:男16-60周岁,女16-55周岁我镇户籍的城镇和农村居民进行排查,做到情况准,底数清。

(六)精心组织,严把“五关”。即:入户关、质量关、进度关、审核关、复查关。把握调查登记进度,确保调查登记质量,按时、按质、按量全面的完成调查工作任务,顺利做好入户登记工作。

(七)认真进行数据录入。调查入户工作于12月10日基本结束,劳动保障所所有工作人员将审核工作进行了分工,对每个村的纸质调查表进行了审核,并对审核合格的信息通过“新疆劳动就业统一应用系统”录入,信息录入工作于202_年1月15日结束。

三、劳动力资源的基本情况

三台镇劳动力总数4951中,其中男2571人,女2380人,少数民族1291人。16-40周岁的劳动力有3076人,41-50周岁有1242人,50-60周岁的有633人。农村富余劳动力458人。长期转移1159人,其中男611人,女548人,少数民族154人。季节性转移人数:825人,其中男430人,女395人,少数民族283人。有培训意愿213人,培训工种有:挖掘机、装载机、计算机、烹饪、电工、驾驶等。

四、存在的问题及下一阶段工作部署

1、在本次劳动力调查期间,三台镇“解放思想谋发展 致富增收奔小康 回头看”大讨论活动工作也正在进行中。因此,所有的调查员均是在兼顾日常工作及“大讨论”工作的前提下进行入户调查。在镇领导的合理安排下,通过全体调

查人员的共同努力,最终还是在期限内圆满的完成了入户调查任务。

2、下一阶段工作部署。劳动力调查工作已经顺利结束。这与所有驻村工作组的协作、全部调查员的辛勤付出是分不开的。根据本次劳动力调查结果,下一阶段将根据实际召开整建制培训,培训群众想学的工种,培训企业需要的工种。

通过此次摸底调查,已全面掌握我镇劳动力资源情况,对今后培训工作有了更明确目标及培训愿望,为之后的农企对接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将继续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不断开拓进取,奋力拼搏,积极的在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工作上进行大胆的探索和创新。

三台镇劳动保障所 202_年1月15日

第二篇:202_劳动力调查工作总结 修改版

202_年东方市劳动力调查工作总结

东方队自七月份起开展劳动力调查,东方队严格按制度方案开展摸底、换户、核实、PDA录入上报、编码等工作。东方队合理安排时间,统筹分配任务、圆满完成了对抽中的15个小区、150户的调查工作。现将我市劳动力调查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情况

(一)“四大措施”完成劳动力调查工作

强化宣传、争取配合。宣传是争取群众配合的有效措施,为此,在摸底时就做到宣传先行,提前在各乡镇及调查村张贴调查公告、发放宣传单,入户时还发放《致调查户的一封信》和实用的小礼品,让调查工作家喻户晓。

搞好培训,规范操作。分阶段连续召开四次培训会议,对调查人员及辅调员手把手进行调查方案和PDA操作流程等业务培训,确保熟练掌握工作流程、指标解释、报表填报和PDA使用等方面知识。

深入群众,重视入户调查。入户调查实行“调查员加辅助调查员”全员参与模式,严格遵守调查流程方案,每个调查点全面实施“一对一”上门入户调查,面对面访问,摸清掌握对象户实情并解答调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抓好各个环节,确保调查质量。在完成调查问卷后及时组织专业人员进行“一对一”审核,发现问题及时核实;同时督促辅助调查员PDA录入,及时进行专项审核和查漏补缺,并且每月在14日要开展就业人员行业和职业编码的录入,审核、验收及错误清单的修正工作。针对模糊不清或存在逻辑关系的问题,专业员要打电话及时核实情况以确保数据的真实可靠。

(二)、工作完成情况

东方调查队开展劳动力以来全体工作人员积极投入到这项工作,摸底开户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细化编码分类,提高编码准确率、加强督导检查,提高数据质量。遇到问题互相讨论争取最优解决方法,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总的来说,这次劳动力调查还是完成的很顺利。

二、工作中存在问题

一是辅调员素质不够高影响数据质量。由于部分辅调员年龄大,文化素养低,对掌握PDA使用有困难,对一些调查项目理解有偏差,出现逻辑错误。

二是PDA程序不稳定、操作不灵敏,反应较慢,影响数据上报。

三、完善劳动力的调查建议

一是强化培训,提高辅调员业务水平。利用平时月、季、年报送审机会,针对记账存在的问题,反复进行培训,不断加深辅调员对业务知识的理解,提高业务水平。

二是上级要对PDA及时更新,完善程序,对于反应较慢、反应不灵敏的建议更换新的PDA,保证工作顺利进行。

第三篇:企业摸底调查工作总结

峨山镇总工会对企业摸底调查工作报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区总工会下达的研究决定,我镇总工会深入了解了非公有制企业的基本情况、为进一步加大建设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作了充分准备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截至目前,我镇共有147非公有制企业创建工会组织,包括枣庄市峄城区士朋建材厂、峄城区峨山马广忠石料厂、峄城区峨山贵诚超市等多家私营企业,发展会员二千多人,所建工会建立了各项规章制度,签订了企业劳动集体合同,所在辖区内的工会组建率达到98%,职工入会率达96%。工会会员数增长率超出市规定的10%以上,女职工组织覆盖率达到100%,签订集体合同单位超过80%。

二、调查摸底的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周密安排部署。为进一步工会组建工作基础,加快推进工资集体协商等活动的纵深发展,切实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的调查摸底工作的组织领导。制定调摸底活动实施方案,周密安排调查摸底工。

(二)强化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企业主的态度积极与否是做好调查工作的基础。针对非公企业主对开展工会工作认识上有误区,心存忧虑,不积极、不支持的现状,我们坚持把开展宣传教育作为推进工会工作的首要环节,抓紧抓好。一方面,根据企业主的心态特征,侧重“面对面”宣传和渐进式感化教育,把宣传工作融入到走访企业、现场办公、调查研究、参观培训和与业主的日常交往等过程中。另一方面,在登记注册和市场巡查时,通过各种方式宣传工会相关的法律知识,提高其对加强工会工作重要性与必要性的认识,为开展非公党建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三)深入调查摸底,建立完善数据。为进一步加强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进行,各级工商部门通过市场巡查、年检验照等环节,采取网上调查和实地调查相结合、以实地调查为主的工作方法,按照坐标式定位,网格化监管的模式,深入辖区实地调查。全面开展了非公有制企业情况调查摸底活动,积极发现非公企业工会工作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掌握非公经济组织中的已建工会情况,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为有针对性地开展非公党建工作奠定了基础。

对企业的摸底调查只是工作的热身工作,在今年我们仍然将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为主线,继续推进工会组建,全力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着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努力为建设和谐有序、公平公正的社会作出贡献。

第四篇:劳动力资源调查报告

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报告

为全面摸清我县农村劳动力资源状况,掌握劳动力资源数量、年龄、文化结构、产业分布、就业地域和就业意向等基本情况,更加有针对性地做好农村劳动力就业工作,推动我县就业再就业工作迈向更高水平,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和年初工作安排,前段时间,县就业办抽调精干业务人员,组成3个调查小组,采取进村入户、面对面沟通交流的方式,利用两个多月的时间,以****为代表,对所属35个行政村进行了全面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这次调查****共计***个行政村,总人口32263人,其中:男性16929人,占总人口的52.47%,女性15334人,占总人口的47.53%。劳动力人口22755人,占总人口70.53%,其中:男性12526人,占55.05%,女性10229人,占44.95%。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员11579人,占劳动力资源的50.89%,在校学生、务农、半工半农和留守人员10175人,占劳动力资源的44.72%。

通过对本次调查进行科学分析得出,现在农村劳动力资源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特点:

(一)新增劳动力人口和劳动力总人口逐年减少。在接受统计的32263人农村从业人员中,16岁至40岁的从业人

员为11937人,占从业人员的37%;41岁-60岁的从业人员为20325人,占63%;男性55—60岁2630人,女性50—55岁2198人,五年后将进入老龄阶段,老龄人口将达到总人口的30%,而11-15岁人口2976人,五年后将成长为新生劳动力,只占总人口的9.2%,我县劳动力资源老龄化趋势明显。

(二)转移就业人员县外就业比例接近八成。转移就业人员中,县外就业比例占到76.15%,县内家门口就近就地就业仅占23.85%,体现出就业区域以外地为主的特点。调查数据显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集中分布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11579名转移就业劳动力中有9958人已经外出务工2年,占86%,其中8931人在3年以上,占77.13%,这反映出劳动力在外就业较为稳定,或在外有固定工作。分析其原因,这与外地企业工资收入较高、福利待遇较好、工作环境较为舒适,以及面临更好发展机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也与县内企业工资待遇偏低、工作时间偏长、生产生活环境较差、职工权益保障不到位、企业管理不够人性化等有着直接的关系。

(三)自发转移就业成主要趋势。今年,****自发转移就业9494人,占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员的82%。上世纪90年代,主要是有组织输出;进入21世纪后,农村劳动力大多是自发的、分散转移,由组织转移的人所占比例逐年下

降。其主要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观念更加开放,信息来源渠道更加宽阔。同时,在外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加,也有效促进带动了剩余劳动力的自发转移。

(四)创业带动就业效应进一步增大。调查中发现,返乡创业、自主创业者287人,带动就业2776人,主要创业项目有来料加工、养殖、种植、餐饮服务等。创业者中返乡创业者110人,占调查人口的0.48%。创业型就业突破了传统的“一人一岗”的就业模式,形成了“一人一群”的就业模式。如*****返乡后创办的****服装厂,安臵本村及周边村80多人就业。

(五)劳务收入占农民收入比例越来越高。通过调查发现,来自农业的纯收入对农村家庭增收的贡献能力已经明显的趋弱,务工收入作为农民工增收主要来源的地位已经确立并不断巩固,对农村家庭增收的贡献能力明显增强。202_年外出务工人员预计每人年平均收入25690元,外出务工收入占家庭全年总收入的比例可达89%。由于外出务工收入的稳定性以及成功务工人员的带动示范作用,外出务工依然成为农民就业的首选。

(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出现新变化。一是农村劳动力逐渐向“素质型”转变。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不断加强,身怀一技之长、具有较高知识水

平和法律水平的劳动者日益增多。二是“两栖”农民不断增加。农忙时节回家种田种地,农闲季节返回城里务工,可有效把握自己不同时期的生产经营重点,收入稳定而有保障的“两栖农民”,成为新型农民的一个代表。三是就地转移创业就业呈增长态势。随着国家对农民创业政策的实施,足不出户创业就业成为越来越多有头脑农民的新选择。

二、存在问题

通过本次调查发现,现在农村劳动力基本上不存在就业难的问题,农村劳动力就业形式呈现出平稳、向好发展的明显趋势,但也存在着不少倾向性、共同性的问题,直接影响着农村劳动力就业和再就业的水平和质量

(一)农村劳动力文化技能素质整体依然偏低。通过调查统计,初中及以下人数占到调查总人数的88.79%,高中及中8.89%,专科及以上仅占2.32%;无技术等级人员占到93.91%,初级工、中级工和高级工分别占5.67%、0.32%和0.07%。农村劳动力就业基本依然靠出卖劳动力来获得报酬,就业面较为狭窄,层次较低,技能较低,工作量大,条件差,报酬低,发展空间不大。在卫生、失业、养老、医保方面没有保障。主要原因有三点(1)历史因素的影响。主要与我国解放以后的文化教育基础薄弱以及文革的冲击有较大关系。(2)农民落后观念的影响。“读书无用论”在农村还有很大市场,片面追求眼前利益,“读书不如赚钱”的观念

在很多农民心中依旧根深蒂固。(3)农村教育体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教育太过追求功利化,而忽视了实用技术和技能教育,农村教育培训内容和方式与群众的要求还有着不少的差距,农民的继续教育制度和体系尚没有真正建立和形成。

(二)从事产业人员分布尚不合理。调查数据显示,从事第一产业人员10735人,占47.18%;第二产业6999人,占30.76%;第三产业的为5021人,占22.07%。而发达国家以美国为例,第一产业占1.2%、第二产业占21.9%、第三产业占76.9%。以上数据说明,我县还是一个以农业发展为主的县份,二、三产业均处于欠发达阶段,农村土地规模经营依然没有实现较大突破,阻碍了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步伐。

(三)打工渠道不规范,转移存在盲目性和风险。就打工渠道而言,盲流、从流人员较多,没有通过政府组织或正规的劳动中介机构推荐,大部分是随亲靠友蜂拥外出。导致活难找,钱难挣,互相拆台甚至欺骗等现象时有发生,也使部分打工者反复就业、失业。

(四)劳资矛盾呈明显上升趋势。近年来,外出务工人员对工作环境、工作时间、工作待遇、发展空间及社会养老保险等条件要求越来越高,而一些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遭遇用工荒主要原因在社会保障和劳保福利方面。由于缺乏有效监督,农民工在社会保障和劳保福利方面不仅大大低于城市职

工,而且没有保障,致使务工人员与企业之间存在日益尖锐的矛盾。大部分人不愿在县内就业,主要还是保障性待遇不到位所致。

(五)参加社会保险情况不平衡。调查显示,虽然随着国家各项惠农政策推进实施,基本实现了农村养老保险、新型合作医疗全覆盖。但农民参保意识、参保主动性还不具备,一些存在的社会问题影响了社会保险制度的推进实施。一是制度建设不平衡。目前面向农村的有新农合制度、低保制度、特殊群体救助制度、五保制度等,制度多、交叉多,造成意识和实际操作上的混乱及不规范,客观上影响了制度的推广,尤其是新制度的实施。二是地区之间不平衡。地区之间的差异比较大,东部地区现在正在搞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比如北京、上海、天津,而中西部一些地区以及不少的地区,还在制度试点阶段,保障范围小,保障水平仍较低。三是城乡不平衡。城市社会保障和农村的社会保障水平差距比较大,虽然农村有土地保障、家庭保障等,但保障的水平还比较脆弱。四是政府补贴的力度。农村养老保险必须要确保农民的收入水平能一直交得起保费,必须要保持农村养老基金来源的可持续性。

(六)村级公共服务水平低,就业信息不畅通。由于受农村集体经济薄弱影响,人才就业公共服务尤其是村级就业公共服务难以得到财政的支持,村级无人干活的现象比较突

出,造成信息传递不畅通,各项公共就业服务工作难以正常开展,经常出现“有信息招不到人,有人找不到信息”的现象。

(七)地方发展和稳定受到消极影响。农民工外出致使在家劳动力不足,给地方发展带来不利因素,特别是农业结构调整整体推进难,公益事业建设难,人才流失选拔干部难,子女教育成为一大难题,留守儿童成为政府难题,夫妻分居也让社会不稳定不和谐的因素进一步加剧。

(八)农村集体经济还相当薄弱。据调查了解,随着农民减负政策逐步到位,村级集体经济失去了稳定的收入来源,而行政村的社会管理、为农服务等刚性支出急剧增长,部分纯农村村级财务难以为继,村级负债数额较大且呈上升趋势,导致了农村基层班子不稳,战斗力不强,直接影响到农村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对策和建议

为消除制约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障碍,使农民工增收走出持续低迷窘境,将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维护劳务经济健康发展。

1、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专项活动等多种宣传形式,整合县乡村等各级宣传力量和资源,广泛宣传党的创业就业政策,广泛宣传各种劳动力就业的先进经验和先进典型,广泛宣传劳

动力就业的新渠道、新经验、新措施、新典型、新手段,在全社会营造尊重打工人员,支持外出务工,为外出务工人员排忧解难的良好社会氛围,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向更好、更高层次发展。

2、进一步加强就业技能培训,优化劳动力技能素质。按照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市场需求变化,积极开展失地农民培训、创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初高中毕业生就业技能培训、大学生就业创业技能培训等多层次、多形式、多样化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和质量。积极与劳动输入地相关部门联系,开展各种形式的定向培训和订单培训,为劳动力更好就业提供强大技能和知识支撑。

3、进一步加强政策扶持引导,鼓励外出人员返乡创业。近年来,很多在外务工人员特别是完成了技能、资金和知识储备的一部分务工人员中的佼佼者,均产生了回乡创业的念头和想法。建议各级党委政府对回乡创业人员在政策、土地、资金、技术、人才使用等方面给予更加优惠的政策,切实解决好他们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就业实现我县经济社会的更好更快发展。

4、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切实维护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加强劳动法、社会保险等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以提高广大劳务人员的自我防范能力。积极寻求驻外办事机

构的支持,采用多种方式和途径,在流动人员相对集中的地区或城市建立相应的管理、服务组织或机构,为农村劳动力提供相关法律政策咨询、劳务信息、就业指导等一系列的就业跟踪服务,帮助他们解决诸如劳资纠纷、劳动争议、突发事件处理等困难和问题,全力当好务工者的“娘家”和“后盾”。

5、充分发挥能人引领作用,实现外出务工更好更优。发挥成功人士的引领作用,让他们当好中介,当好媒介,为其他务工者就业创造更多、更好的岗位。完善建立打工人才资源库,建立健全外出务工人员档案,形成发现人才、利用人才的良好制度体系。广泛内引外联,通过召开返乡农民工座谈会、走访慰问等形式,广泛收取信息,加大宣传效应,为务工人员提供更多的就业选择,促进劳务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6、加强就业中介机构建设,搭建良好信息服务平台。针对务工信息传输不畅通,乡村劳务人员基本得不到正规渠道信息等情况,一方面进一步规范各种劳动就业中介机构,加强信息审查,确保信息真实可靠;另一方面鼓励劳动就业中介机构与劳动密集企业对接,形成长期劳动供给渠道,走出去,请进来,为农民工提供源源不断的就业信息。同时进一步完善好乡镇劳动就业服务站所建设,组织开展好送岗位到大集、送农民到企业等活动,发挥好基层基础平台的“穿

针引线”作用,为农民工就业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精准的服务。

7、积极拓展有效途径,促进留守劳动力更好就业。留守劳动力基本是“4050”人员和部分家庭妇女。各级政府要采取积极措施,通过引进企业来乡来村投资落户,实现留守人员在家门口就业;制定优惠政策,促进土地流转承包,使更多的劳动力从土地解放到企业中来;做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文章,靠山的村落,可积极发展特色种植和特色养殖,带动村民收入;靠湖的村落,可在打捞和养鱼的基础上,发展渔家乐经济链,养、观、钓、吃,形成一条龙,形成特色,增加收入。

8、加强回乡就业引导,合理解决好农村各种社会问题。各级政府要采取积极措施广泛宣传在家门口就业的好处,引导更多青壮年回乡服务于本地企业发展。要进一步加强对本地企业的规范管理,为农民工在本地就业创造良好工作和生活环境。定期开展留守劳动力就业和社会知识培训,实现提升留守人员的就业层次以及应对社会复杂问题的能力。切实增强农村集体经济实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吸引更多人员返乡就业创业和生活,实现就业安臵、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三重共赢。

第五篇: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分析的报告

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分析的报告

“>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分析的报告202_-12-12 14:52:42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分析的报告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分析的报告(2)文章标题: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分析的报告

为全面摸清全县农村劳动力资源基本情况,掌握劳动力结构及输转情况,促进全县劳务经济快速发展,积极服务新农村建设。我局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抽组专门力量,在全县范围内扎实开展了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在此基地上进行了认真评估分析。现将具体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一、我县农村劳动力资源的现状和特点

1、农村劳动力资源构成状况。到202_年底,我县共5镇8乡1个街道办事处186个行政村,有农业人口万人,农村劳

动力万人。从劳动力资源分布看,农村劳动力主要分布在乡村,城镇失业、下岗人员主要集中于县城;从调查统计的劳动力资源构成看:①以年龄结构划分,年龄16--25岁以下19077人,占总数的%,26—35岁28207人,占总人数的%;36—45岁27506人,占总人数的%;46—55岁17724人,占总人数的%;56岁以上12429人,占总人数的;②以文化结构分析,大专及以上文化205人,中专及职中1190人,高中文化12558人,初中文化51153人,小学文化及以下837人,分别占总数的%,%,%,%,%。③以专业技能划分,有技术技能24617万人,没有技术技能的普壮劳动力80326万人,分别占总数的,④从我县目前就业渠道来看,农村土地资源有限,加上农村土地承包制的进一步深化和农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退耕还林的实施等,农村劳动力逐渐从土地上剥离出来,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每年将增加3000多名剩余劳动

力,而且我县工业经济总量不足,农村产业化经营、小城镇经济、乡镇企业发展步伐缓慢,县城吸纳就业容量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劳动力供给的需求。城乡劳动力资源丰富,就业压力大是我县就业的一个显著特点。

2、劳务输出现状。我县的劳务输出工作起步较晚,是随着劳动力市场的培育而逐渐发展起来的,由最初的零星组织到现在的有组织输出,由盲目无序到有组织流动、服务和管理逐步规范,经历了近几年的摸索和实践。到目前,全县共建有各级各类劳务输出管理服务机构22个,其中县级8个,乡镇级14个,从事劳务输出工作人员78人。根据劳动力登记调查和劳务输出统计报表资料分析,202_年外出务工人员达多万人次,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期%。从输出的流向上看,呈现出舍远求近的特点,其中向西北地区输转16651人,占输出总人数的;向东北地区输转3045人,占输出总人数的;向华北地区输转6836人,占

输出总人数的;向华东地区输转2582人,占输出总人数的;向中南地区输转2773人,占输出总人数的;向西南地区输转1226人,占输出总人数的。我县外出务工人员主要分布在北京、天津、山西、内蒙、上海、浙江、广东、新疆、宁夏等城市,外出务工人员主要从事建筑、建材、市政、拆迁、采煤(矿)、运输、制鞋、机械加工、保洁保绿、经警保安、餐饮服务、家政服务、服装加工等行业。上述数字反映了我县劳务输出总体概况:自发外出多,组织输出少;零散外出多,建制组织少;普壮劳力多,技术工人少;农村外流多,城镇外流少。

(二)主要特点

1、具有较强的裙带性和自主性。60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是通过亲朋熟人介绍或引导而实现,通过政府或社会中介服务机构组织的人数占转移总数的不到40%。

2、转移区域广泛。因受农村富余劳动力素质、就业机会和就业观念的限制,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于省内、省外。在省外实现就业的人占总数的30以上;省内实现就业的人占总人数的不到70。

3、农民工就地转移具有兼业性的短期行为。农忙务农,农闲外出务工经商,转移的时间长短因家庭劳动力的多少与外出务工收入的高低密切相关。尤其在县内务工的人员大多属于此类。

4、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主要集中于建筑业、加工业和服务业,简单体力劳动成为转移主要途径。由于我县绝大部分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技能单一,因而从事劳动技能低、劳动强度大、危险性高的行业的农村劳动力占到了转移劳动力总数的76以上。

5、转移劳动力逐步转向高层次就业。部分转移人员走上了管理阶层、技术岗位;还有一部分经过多年的实践积累拓宽了视野,增多了知识,有了一定资金,便利用自身的有利条件自主经营自主创业。尽管这部分人员数量较少,但已成为推动县城经济发展的一支不可低估的力量。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劳动力资源分布不平衡。全县农村劳动力的90%以上分布在原区村社,山区劳动力资源贫乏,逐步呈下降程度。

2、转移方式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有组织转移的劳动力比重不高,自发性转移一直是农

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分析的报告

11劳动力资源调查摸底工作总结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