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2号文库
淄川区农机培训的现状与对策
编辑:紫芸轻舞 识别码:11-993405 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5-12 18:28:38 来源:网络

第一篇:淄川区农机培训的现状与对策

淄川区农机培训的现状与对策

淄川区通过全区农机系统干部职工的努力,农机化事业有了较快发展。特别是近几年,农机的科技含量,农机化综合实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对农机培训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家都明白,参加农机培训学习,是基层农机工作人员干好本职工作的前提,只有掌握一定的业务知识,掌握一定的工作技能,才能得心应手地去做好具体工作,培训工作抓好了,对于管好、用好农业机械、发挥农业机械的作用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最近一段时间,淄川区农机局组织人员对农机培训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下一步的应对措施进行了调研,查阅了有关资料,也征求了有关同志的意见和建议,下面就这方面的问题,总结以下自己的看法,比较粗浅,不当之处请指正。

一、农机培训的现状:

(一)农机培训的服务范围

我们农机局自成立以来,农机培训的重点是拖拉机驾驶员、农业机械常识的培训,在很早以前还包括与农机工作相关的统计、财务管理、农机修理工的培训,98年99年也举办过中专班,近几年,在重点保证驾驶员培训的同时,逐渐把农机化新技术培训工作作为一个重点。比如:播种机械、还田机械、联合收获机械、保护性耕作技术等。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相对来讲,对农机培训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近几年,由于受多方面客观因素的影响,参加拖拉机驾驶员培训的人数大幅度下降,从资料上看,1978年至1985年参加驾驶员培训的人数每年大约在400人左右,202_年以前大约在260人左右,而现在近几年参加培训的人数约在100人左右,就这100人参加驾驶员培训也是在加大安全检查力度的前提下来完成的,如果没有安全检查,这个数字也会大打折扣。

在农机新技术培训方面,则是根据全局的总体安排、工作实际需要,举办有关的农机培训班,着重是开展送技术下乡活动,“三夏”“三秋”深入基层,提供技术指导和科技咨询,现在从面上了解的情况来看,农机手对农机化新技术、新知识了解的较少,只是掌握一定的实际操作技能,对机械正确操作密切相关的保养、调试等方面的知识掌握的不是很全面。

(二)农机培训的方式、方法

多年来农机培训的方式有两种:一是举办科技知识培训班,二是开展送技术下乡活动。目前,在全市、全省面上基本上是这种情况,当然科技知识还包括一些新技术、新机具推广现场会、演示会等,通过以会代训的方式进行知识培训和技术指导。送技术下乡活动主要是通过赶科技大集,向农民宣传有关的惠民政策,农机法律法规,对农机化新技术进行科技咨询,“三夏”“三秋” 农机田间作业期间,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对现场进行作业的农机操作手进行技术指导,解答机手提出的有关问题。

现在拖拉机驾驶员培训学习,主要是通过培训班与学员自学相结合,采取随到随学、随学随考的办法进行,学员也认同这种做法。

(三)农机培训工作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是培训基层农机化管理干部,通过学习培训、发放有关的学习资料,使基层农机化管理人员及时掌握国家的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农机化新技术,掌握一般的农机管理常识。二是为我区培养了一大批拖拉机驾驶员和各类农机操作手,这些人员主要从事农田作业和运输作业,在农业生产中,特别是在“三夏”“三秋”期间发挥了主要作用,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劳动强度,而且还为农民增加了收入。

二、农机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管理体制问题。目前,我区村级农机化管理不健全,从报表上看,有一半的村庄没有明确专人负责或兼职农机化管理工作,全区的农业机械几乎全部是个人所有,分布在农村进行个体经营,在这种情况下,对有计划的组织操作手参加学习培训难度很大。

二是现在绝大多数农机手学历低,学习意识淡薄,大多数人不想学,也不愿学。

三是我们从事培训工作的人员对农机化新知识也掌握的不够全面,实际经验和感性认识不足,这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三、农机培训的应对措施

(一)明确目前情况下农机培训的工作方向

一是要确立培训对象,重点是拖拉机驾驶员培训以及农机具操作人员、基层农机管理人员,现在应着重抓好与农机化新技术相配套的新型机具操作人员的培训。二是明确培训的主要内容,对于乡镇农机化管理人员来讲,要提高正确理解国家政策、坚持依法办事、增强引导服务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能力为主,同时也要及时掌握农机推广、安全监理等方面的新知识。对于农机操作手来讲,培训的主要内容应该是机械的正确操作、调试、保养与安全常识等,其目的就是发挥机具的最大效能。对于拖拉机驾驶员的培训应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训和安全意识的培养。三是培训的方式要结合实际情况,重点同样是举办技术培训班和开展送技术下乡活动,也可以根据工作的实际需要,有重点的编写相关的技术资料,内容要简明扼要,便于理解和掌握,注重培训的实际效果。

(二)具体措施和办法

1、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作为培训服务机构,要想把工作做到位,首先应当是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认识不到位,就不能保证培训效果,这是干好工作的前提。

2、进一步强化培训队伍的业务素质。要提高培训质量,工作人员首先自己应该是内行,因此说,从事培训工作的人员要根据工作的需要,积极参加相关知识的培训,要加强自学,自我充电,提高业务水平。同行之间也要进行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借鉴他人的知识经验来提高自己,适应工作的需要。

3、要完善工作机制。一是完善培训工作岗位责任制,制定工作计划和任务目标,分解细化,落实到人。二是对培训工作要及时调度。三是要适时开展调研活动,要深入基层,了解实际情况,听取机手的呼声,听取基层农机工作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在政策和能力允许的情况下,积极主动地为基层服好务。

4、要突出培训的重点。首先要保证拖拉机驾驶员培训,按照农机校规范化建设的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在保护性耕作技术、玉米联合收获、秸杆综合利用方面要同研究所密切配合,要让农机手了解基本原理,掌握实际操作要领。

5、也可以考虑利用现在农村正在积极建设的乡村文化大院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为其提供相关资料。

6、积极争取政策扶持,要多渠道搜集信息,及时掌握国家政策,争取上级部门的扶持,以促进培训工作。

7、农机校要同研究所、监理站及其他科室搞好协作配合,开展培训过程中,许多方面的工作是相互联系的,驾驶员培训要靠监理站安全检查,新技术培训需要研究所的大力配合,要分工不分家,这一点很重要。

第二篇:区农机教育培训工作的现状与对策

摘要: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进程中,农机教育培训是推动农机服务产业化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手段。如何适应市场的变化,加快农机教育培训的步伐,是当前农机教育培训发展的焦点问题。作为农机教育培训部门,要坚持为大农业服务的观念,走多元化发展的道路,不断加强自身建设,适应市场变化,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师资素质,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培养更多、更好的有知识、有技能的实用型技术人才。

0.引言:

农机教育培训经过农机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培养了大量的农机管理、农机驾驶、操作、维修人员,为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机培训范围狭窄,内容单一,这已远远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农机教育培训拓宽领域势在必行,特别是bb区这样的经济欠发达农业大区,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较为迫切,这些都为农机教育培训适应市场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1.农机教育培训的重要性

农机教育培训工作是农机化事业的基础,是推动农机服务产业化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广大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主要途径,农机培训工作的好坏,影响到农机驾驶、农机操作和农机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而且直接影响到农民的经济效益和安全生产,影响到农村的稳定。

2.农机教育培训的现状和问题

2.1农机教育培训的特点

一是培训对象的广泛性。农机培训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农机驾驶操作与使用维修的农机使用技术人才,数量多,分布广,直接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服务,是农机培训对象的基本特点,因此搞好农机培训是一项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

二是培训任务的长期性。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农机设备更新换代周期缩短,新式农机具的使用,经营管理人员的新老交替,以及科学发展观的逐步落实,决定了农机培训工作任务的长期性。

三是具有成人教育的特殊性。成人教育不同于一般的义务教育和专业技能教育,教学中侧重于实际能力、实际技能的培养,且教学方法形式灵活多样,决定了其特殊性。

2.2农机教育培训的现状

bb区辖18个乡(镇),有农业人口34.6万人,农村劳动力23.9万人,农机户30500多户,拥有各类拖拉机、农用车34800台(辆),各类农机具42.6万(套)件,农机总动力达53.3万千瓦。长期以来,bb区农机培训一直承担乡(镇)农机管理干部的岗位培训,农机维修人员的技术培训,农用车、拖拉机驾驶员的培训,农机具操作手的培训,承担着全区农机安全宣传教育的培训工作,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出台实施的新形势下,农机培训教育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诸多困难和问题,制约了农机化培训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

2.3农机教育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培训生源组织困难依然是学校最大的问题。1999年《甘肃省农机条例》的出台,给农机化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农机校的发展也不例外,紧紧依托农机监理开展道路安全检查,组织大量农用车、拖拉机无证驾驶操作人员参加技术培训,组织乡镇村农机安全员参加培训,组织农机修理工参加技术培训,晋等升级。然而好景不长,202_年《道交法》的出台,犹如石投水池,使农机培训教育这潭平静的池水,掀起了阵阵波澜。一直有农机监理部门管理的农用运输车、三轮车交公安交警部门管理。失去了管理权、培训权,拖拉机管理又处于失控状态,对农机监理、农机培训教育工作来说是一头雾水。随着业务的大部分移交,就更是雪上加霜,面临着生存的危机,培训生源缺乏强有力地组织手段,步履蹒跚、困难重重,制约了学校的发展。

二是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科技素质较低,法律意识不强,安全观念淡薄。由于农民受教育程度较低,直接导致农民的文化科技低下,相当一部分农民驾驶操作人员,在购买了农机后,思想上产生了模糊概念,借国家惠农直补政策的幌子,认为从事农田作业,或在个别时间上道路行驶,大部分时间闲置在家,不需要挂牌入户,也不原意参加技术培训,办理驾驶执照。更有甚者,在农忙季节,无视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违章载人、载物,人货混载,无牌行驶,把安全问题当儿戏,看的比较简单,置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于不顾,长此以往,给农机安全生产埋下了严重隐患。

三是农机教育培训经费投入不足,影响了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在即,农机校属事业单位,从目前bb区农机校情况看,经费预算管理属差额拨款单位,事业经费严重不足,只保“吃饭”,无力培训,教学上,缺乏先进实用的电教设备和教学直观的实物教具和教学挂图,教师知识老化,培训学习、继续教育机会较少,不能及时更新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教材内容落伍,导致学员所学知识与实际不相适应,大量新机具、新技术束手无策,严重影响了农机培训工作的进展。

四是学校与监理分家不分人,合署办公,缺乏明确分工,人员交叉任职,造成教师身份和角色混乱,难以集中精力专心完成农机教育培训工作,同时也限制了农机培训工作的全面发展。

五是教师不专,没有充足时间来进行教学研究和学习再提高。影响了教师安

心搞好农机培训工作的积极性,部分教师跳槽,不愿继续从事教学工作,看不到教学培训工作的美好前景。

上述问题的存在,势必影响农机培训工作的进行,影响广大农机驾驶操作、维修人员素质的提高,阻碍农机培训教育工作的发展,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要克服矛盾,解决问题,就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努力和解决。

3.对策和具体措施

新的形势为农机化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为农机培训教育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同时也对农机培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机教育培训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现代科技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强的技术人才,这就要求农机培训教育必须在内涵上进行改革和创新。

3.1农机教育培训要坚持为大农业服务的观念

一是要树立坚定的为大农业服务,为广大农机户服务的信念。随着农业产业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农民靠技术致富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他们盼望有人教他们掌握新技术、新机具、新知识。作为农机培训教育部门,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这既是赋予我们的职责,也是为农民服务的具体体现。

二是要明确认识农机培训教育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先进实用的农机新技术、新机具以及安全驾驶操作知识,只有通过农机培训教育部门组织广大农机驾驶、操作、维修人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学习培训,才能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成为村里的先进科学技术推广应用的带头人和示范者,为改变新农村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是清醒地认识到农机安全生产和农机培训的必然联系。前面我们说在农村田间场院、乡村道路,经常因为“黑车非驾”,无牌行驶、无证驾驶,违章载人、超速超载等酿成各种农机事故,给农民以及他人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究其原因,故然与他们法制观念淡薄,守法意识不强有关,但我们还认为这与他们缺乏教育培训有直接的关系。假如他们都经过专业教育培训,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就会增强,安全意识就会增强,他们就会懂得必要的机械常识,就能掌握娴熟的驾驶操作技术,就会避免事故的发生,从源头上起到预防作用,就会为农机安全生产,为农村的稳定做出贡献。

3.2农机化学校要走多元化发展的道路。

农机培训工作的实质是为社会培养造就人才,根本目的是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农机培训工作必须适应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和生产工作的需要。拓宽培训途径,努力搞好农民转业、转岗、创业的培训工作,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阳光工程”、“青年农民培训工程”,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力度和扩展规模,是今后农机化培训工作的重点。立足农机,面向市场,注重效益,增强活力,开拓创新,这是农机培训工作的基本方向。

一是发展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中央一号文件和正在实施的农民工培训“阳光工程”、农民创业培训提供了政策依据和物质支持。bb区农机校充分利用现有的办学资源,开展农民农机修理工技能培训,现已培训80多人,有省技能鉴定站颁发技能证书,通过乡(镇)劳务输出部门和区劳务输出部门组织劳务输出,已与沿海城市用工单位签定劳务合同,逐步走上了致富的路子。

二是向连接企业和农民的信息中介方向发展。农机化学校有其专业理论和技术方面的优势,对农机新产品、新技术有着较高的鉴别能力,同时又与农机专业户及广大农机用户有着密切联系。农机化技术学校完全有能力也有义务向广大农民推荐先进实用的农机产品,而企业也恰恰需要一个直接面向用户的宣传平台。农机化技术学校完全可以利用企业的资金和动力去完成一件既服务企业和农民又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三赢”之事。

三是发展全面驾驶培训义务。《道交法》实施前,bb区农机化学校承担着本区农用运输车、三轮车的驾驶培训业务,在拖拉机驾驶培训资质认定后,又及时向省市有关部门申请三类机动车驾驶员培训资质,开拓包括摩托车农用运输车在内的全面驾驶培训业务。

3.3加强自身建设,适应市场变化需要

农机教育培训担负着发展机械化的重要使命,在农业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按照农业部《农机成人教育暂行规定》和《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发展农机成人教育意见》两个文件精神,加以规范和管理,对农机化教育培训机构要深化改革,拓宽视野,面向市场,树立新时期农机培训新内容和新形象。

一是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由于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不断出现,现行教材总体与农机化发展的需要还有一定的差距,这就要求学校从培养目标出发,组织教师编写有关的实用教材、增强应用性,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使其贴近社会,跟上当今科技发展的步伐。同时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重视直观教学。实践证明,具体形象的电化教学、模拟教学是最受欢迎、效果明显的教学方法。而采用实物、模型示教板演示或利用多媒体技术等先进的教学手段,既能引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又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习环节,要改变传统的学习方法,将实习穿插于整个教学中,增强学员的感性认识和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员的实际动手能力。另外,还需要加强法律、法规教育,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同时防止权益受到侵犯。

二是注重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机以及工业机械新技术也将得到充分推广和利用。在培训中,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资力量的强弱,要想获得理想的教学质量,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提高培训质量的保证。这就要求教师集理论教育和技能教育为一体,在教学中打破理论试验实习的界限,把其合为一体,做到讲、练、做同时进行。学校要通过多种途径,有计划地安

第三篇:蒙城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与对策

蒙城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与对策

摘 要:农机专业合作是农机工作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分析了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与对策。主要有:组织不规范应完善机制,土地流转困难、资金困难政府应加大扶植力度,人才缺乏应积极参加培训等。

关键词:农机合作社; 发展对策; 蒙城县

随着国家和安徽省各类涉及农机法律法规不断健全,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安徽省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的出台,蒙城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得到不断提升。同时以农机为代表的专业合作社迅速壮大,服务功能不断健全,有力提升了全县农机化综合水平,对促进全县粮食增产,农业增收和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发展过程中,蒙城县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存在诸多问题,下面进行浅谈。

1.发展现状

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是农机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建设和发展农机服务体系的重要组织部分。至202_年底,蒙城县农业机械总动力232.79万KW,拥有农机固定资产总值15.2亿万元。全县拥有轮式拖拉机84762台,旋播施肥机6万7千多台,土地深松机800多台,秸秆还田机1900多台,玉米点播机1万多台,谷物联合收割机4900多台,玉米收获机2100多台,其他畜牧、水产、植保、排灌等各类农业机械17万余台套。截止202_年底,蒙城县共有经工商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机合作社60个(国家级示范合作社1个,省级示范合作社4个)农田作业服务组织。在创办形式,合作方式与服务形式上,蒙城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服务领域主要涉及机耕、机播、机管、机收、统防统治等农田作业服务组织和农机维修方面。在创办形式,合作方式与服务形式上,蒙城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2.主要问题

2.1.组织管理不规范,思想认识不足

农机专业合作是农机化发展的有效载体,是蒙城县农机化发展的顺头羊和主力军,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织部分和农民致富的带头人。现阶段,蒙城县农机专业合作社还处于边发展边规范的初级阶段,大部分农机专业合作社对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仍然缺乏有效认识。特别是个别农机专业合作社思想上认识不足,管理松散,重组建轻管理缺乏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和运作经营理念,没有从长远的角度谋化长期发展的目标,经济效益较低,严重制约了合作社的持续健康发展。

2.2.土地流转存在难度,规模经营相对滞后

至202_年底,粮食播种面积达13.333万hm2,但可流转的土地面积为0.33万hm2,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一家一户小块种植的现状短时间内很难扭转。土地流转程度不高,大中型农机及具无法充分发挥作用,难以开展连片作业,导致生产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低,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业的效能与节本增效的潜能力难以充分发挥出来,再加上各户田地种植品种,种植方式和种植结构各自为政,大大增加了农机作业的难度和成本。

2.3.合作社周转资金普遍缺乏,经营和发展能力不足

由于农机专业合作社是一种民间社团组织,政府不可能投入大量资本加以扶持,只能从政策上加以引导。农机专业合作社刚刚组建时,大部分社员以物化形势加入,极少部分社员以资金形式入股,这就导致场库棚建设和生产流动资金缺口较大。严重影响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壮大能力。

2.4.农机合作社服务内容单一,领域窄、创收途径少

蒙城县现有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大多数主要从事机收、机耕工作,且联合收割机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扩大。跨区作业效益降低,机具利用率降低,作业量少,创收途经减少,严重影响了先进适用的农机新机具新技术在蒙城的推广和应用。

3.建议与对策

3.1.完善管理机制,提升合作社管理水平

农机专业合作社管理机制要严格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制定,严格执行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制度;要做到产权明晰,落实好财务和盈余分配制度,积极服务社员,保障社员收益;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按照股份制企业进行管理,不断扩大作业规模,增加作业项目;适当吸收当地有技术,懂管理,条件优越的社会人员入社。引进先进管理经验,达到具有较高层次的市场化经营格局。

3.2.加快解决土地流转问题

土地是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基础条件,也是最主要的制约性因素。要突破小规模经营的制约。就要鼓励引导农民采取承包、股份合作、长期租赁经营等多种土地流转形式,将土地集中起来,扩大土地规模化种植面积实行集约化经营,科学化管理,标准化生产和机械化作业。对于蒙城人多地少,地势平坦,应充份利用有利时机,集中搞好土地流转,实现适度规模经营,确保已建的合作社不断巩固发展。

3.3.解决资金周转难题

拓展农机合作社生产领域,努力通过调整改善生产经营状况和管理来弥补自身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由低效益作物转向高效益作物;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由无极向绿色有机转变,积极探索农业现代工业化道路,变资产优势为经济优势。将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向农机合作社倾斜,实行优先补贴,多购多补,此外在信用贷款、税收政策、农业保险等方面也应该向农机合作社倾斜,并增加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和专项扶持资金,优先支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增加装备,扩大规模。

4.结论

总之,推进和加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和发展,是蒙城县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开展农机化社会服务的主要工作,是提升农机化综合水平和效益的重要手段,要采取各种手段,整合农机资源,借助各种社会力量,增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组织管理能力,专业技术服务能力,充分调动合作社的一切积极因素,促进农机合作社组织成长壮大,为蒙城县农机化事业的发展,为建设现代农业增光添彩。

参考文献:

[1] 蒋恩臣;《农业生产机械化》;中国农业出版社;202_年,[2] 张晓山;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趋势探析[J];202_年05期,[3] 姜长云;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回顾与思考[J];202_年03期,作者简介:崔华义(1965.10-)男,现为安徽省蒙城县农机学校专业课教师,助理工程师职称,主要从事农机驾驶员培训、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应用、民生工程新型农民培训等工作。

第四篇:东明县农机教育培训工作的现状与对策调研报告

东明县农机教育培训工作的现状与对策调研报告

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进程中,农机教育培训是推动农机服务产业化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手段。作为农机教育培训部门,要坚持为大农业服务的观念,走多元化发展的道路,不断加强自身建设,适应市场变化,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师资素质,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培养更多、更好的有知识、有技能的实用型技术人才。

东明县农机教育培训经过农机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培养了大量的农机管理、农机驾驶、操作、维修人员,为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机教育培训拓宽领域势在必行,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较为迫切,这些都为东明县农机教育培训适应市场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农机教育培训的现状

东明县辖14乡镇,有农业人口80余万人,拥有各类拖拉机11875台,联合收割机3700台,加上其他农机具农机总动力达132千瓦。长期以来,东明县农机培训承担乡(镇)农机管理干部的岗位培训,农机维修人员的技术培训,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员的培训,农机具操作手的培训,承担着全县农机安全宣传教育的培训工作,我们一直在培训对象的广泛性和培训任务的长期性上下足功夫,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202_新训拖拉机驾驶员460人,从业人员知识更新培训148人,联合收获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训680人,阳光工程培训200人,培训其他各类农机手4000余人。202_年全年计划培训各类农机人员5000人次。但是,东明农机培训教育工作还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制约了农机化培训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

二、.农机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1、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科技素质较低,法律意识不强,安全观念淡薄。由于农民受教育程度较低,直接导致农民的文化科技低下,相当一部分农民驾驶操作人员,在购买了农机后,思想上产生了模糊概念,借国家惠农直补政策的幌子,认为从事农田作业,或在个别时间上道路行驶,大部分时间闲置在家,不需要挂牌入户,也不原意参加技术培训,办理驾驶执照。更有甚者,在农忙季节,无视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违章载人、载物,人货混载,无牌行驶,把安全问题当儿戏,看的比较简单,置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于不顾,长此以往,给农机安全生产埋下了严重隐患。

2、农机教育培训经费投入不足,影响了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

上述问题的存在,势必影响东明农机培训工作的进行,影响广大农机驾驶操作、维修人员素质的提高,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对策和具体措施

新的形势为农机化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为东明农机培训教育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同时也对农机培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农机教育培训要坚持为大农业服务的观念

(1)要树立坚定的为大农业服务,为广大农机户服务的信念。随着农业产业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农民靠技术致富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他们盼望有人教他们掌握新技术、新机具、新知识。作为农机培训教育部门,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这既是赋予我们的职责,也是为农民服务的具体体现。

(2)要明确认识农机培训教育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先进实用的农机新技术、新机具以及安全驾驶操作知识,只有通过农机培训教育部门组织广大农机驾驶、操作、维修人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学习培训,才能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成为村里的先进科学技术推广应用的带头人和示范者,为改变新农村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

(3)清醒地认识到农机安全生产和农机培训的必然联系。在农村田间场院、乡村道路,因为“黑车非驾”,无牌行驶、无证驾驶,违章载人、超速超载等酿成各种农机事故,给农民以及他人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假如他们都经过专业教育培训,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就会增强,安全意识就会增强,他们就会懂得必要的机械常识,就能掌握娴熟的驾驶操作技术,就会避免事故的发生,从源头上起到预防作用,就会为农机安全生产,为农村的稳定做出贡献。

2、农机化学校要走多元化发展的道路

农机培训工作的实质是为社会培养造就人才,根本目的是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农机培训工作必须适应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和生产工作的需要。拓宽培训途径,努力搞好农民转业、转岗、创业的培训工作,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阳光工程”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力度和扩展规模。

3、加强自身建设,适应市场变化需要

(1)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由于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不断出现,这就要我们从培养目标出发,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使其贴近社会,跟上当今科技发展的步伐。同时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重视直观教学。实践证明,具体形象的电化教学、模拟教学是最受欢迎、效果明显的教学方法。而采用实物、模型示教板演示或利用多媒体技术等先进的教学手段,既能引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又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注重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在培训中,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资力量的强弱,要想获得理想的教学质量,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提高培训质量的保证。

总之,东明县农机教育培训要抓住发展机遇,更新观念,深化改革,不断提高教学培训质量,以市场为导向,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知识、有技能的实用型技术人才,将东明农机培训教育事业推向前进。(尹建立)

第五篇:论农民工培训现状与对策

论农民工培训现状与对策_三农

时间:202_-07-03 作者:秩名

导读::农民工培训是实施民生工程之一。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关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体是农民,农民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我们工作的成败,农民培训是关键。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把农民培训放在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位置,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广大农民素质,才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做好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农民素质,对于充分发挥亿万农民的主体作用,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关键词:农民工,培训,三农

一、农民工培训的现状

当前加快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已成为新时期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成为增加农民收入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有力的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有效推动了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实现农村劳动力培训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区域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强化农民科技培训,实施农民终身教育,从根本上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逐步将农业经济发展引导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才能大幅度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加收入,加快农村小康社会建设步伐。

二、农民工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些年来,为了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各地都采取了一些鼓励、支持政策,农民就业的环境有所改进,但由于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尚处于自发、分散、组织化程度低的初级阶段,主要突出变现为:

1、对农民培训工作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当前,各级政府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抓经济建设上,对农民培训工作的重视不够,对农民教育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2、培训资金投入不足

虽然近年来各级政府对农业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但培训资金却只占整个教育投入很少的一部分,特别是受财政实力的影响,致使很多培训工作难以开展,影响了农民培训工作的整体效果。根据中央农业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202_—202_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的政策措施,农民工的培训资金要有政府、用人单位和农民工共同分担,而目前培训的资金一部分是农民工自己承担,政府及用人单位投入严重滞后。根据调查,农民参加培训的培训费、考证费、生活费等少则数百元,多则上千元,往往使不少农民在培训门槛外望而却步。

3、管理体制不健全

目前,农业、畜牧、林果、农机、教育等部门均涉及农民培训工作,但都不承担主要职责,工作无法形成合力。加之部门分散、职责不清、培训场所限制,导致培训资源没有形成整体优势。

4、农民思想观念落后,科技意识不强

由于“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目前仍有一小部分农民仍然没有摆脱传统观念束缚,接受新事物、新技术的意识不强,自给自足、小富即安的思想严重。参加教育培训的意识淡薄,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5、培训缺乏长效机制

农民培训在各级政府的主导下,大多冠以某某工程、某某项目来推进,而工程化、项目化的短期行为难以满足农民培训长期性的要求。体现在项目的实施本身具有时间局限性,强调在3年或5年内完成多少人数的培训,结果由于缺少科学合理的评价措施,往往只注重数字的统计而忽略了培训的实际效果。另外,以此种方式开展农民培训很容易随着人事的更替而变动,导致培训缺乏持续性。

6、培训存在走过场现象

农民工培训是利国利民的实事,政府很多部门基于各自职责正在不遗余力的开展着农民培训工作。由于在条线众多、标准不

一、相互掺杂的情况下,管理部门很难规避个别培训机构的违规行为。在短期经济利益的驱使下,部分培训机构急功近利,实施培训时内容不讲针对性、师资不重能力型、培训对象随意拉等这种“走过场”现象正日益影响着农民培训的健康发展。

三、农民工的建议和对策

农民工培训是一项长期投入,见效慢的基础性工作。搞好农民工培训要遵循教育客观规律。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坚持以农民需求为导向,以帮助农民增加收入,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为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培训工作。

1、明确培训重点三农,实施分类培训

根据农民工的不同需求,进一步规范培训的形式和摘要面向区域经济发展,重点围绕区域内农产品加工、中小企业以及农村女手工编织业等传统手工艺开展培训。

2、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增强培训针对性

建立培训与就业紧密衔接的机制,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岗位需求,及时调整培训课程和内容论文开题报告。重点加强建筑业、制造业、服务业等吸纳就业能力强、市场容量大的行业的农民工培训。根据产业发展和企业用工情况,组织开展灵活多样的订单式培训、定向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根据区域经济发展人才需求,开展实用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结合劳务输出开展专项培训,培育和扶持具有本地特色的劳务品牌,促进有组织的劳务输出。

3、创新农民工培训机制

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建立培训项目管理制度,完善政府购买培训成果的机制,保证承担培训任务的院校、具备条件的企业培训机构及其他各类培训机构平等参与招投标,提高培训质量。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推行培训券(卡)等有利于农民工灵活选择培训项目、培训方式和培训地点的办法。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建立促进农民工培训的多元投入机制。落实好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政策,力争使符合条件的农村劳动力尤其是未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都能接受中等职业教育;逐步实施农村新成长劳动力免费劳动预备制培训。

4、制定农民工培训补贴基木标准

进一步完善农民工培训补贴政策,按照农民工所学技能的难易程度。时间长短和培训成本,以通用型工种为主,科学合理地确定培训补贴基本标准,并根据实际情况定期予以调整,以使农民工能够掌握一门实用技能。要按照同一工种补贴标准相同的原则,确定具体的补贴标准。优先对未享受过政府培训补贴的农民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避免多部门重复培训。

5、规范农民工培训机构管理

组织有关部门制定农民工培训机构资质规范,明确培训机构在资金、师资、设备、场地等方面的必备条件。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根据规定的条件和程序,通过招投标方式,面向全社会选择农民工培训机构,确定其承担的培训项目和工种,并向社会公开发布。建立培训机构动态管理和退出机制,对不合格的农民工培训机构定期进行清理整顿。承担农民工培训任务的院校、具备条件的企业培训机构和其他各类培训机构要发挥优势,起到农民工培训主阵地的作用,其他农民工培训机构要加强基础建设,提高培训能力和办学水平。

6、提高各级党政机关对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认识

有组织、有针对性地实行对农民转移前的职业技能培训是提高农民工岗位工作能力和实现有效转移的重要途径,是增强农民工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应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重中之重。全社会应形成合力,正视农民工培训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千方百计地探索解决之策。

7、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将农民工培训工作纳入政府公共服务范畴

政府应根据农民工劳动技能培训的需要,打破城乡分割,取消对农民工进城就业的种种限制性规定,把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列入财政预算,拨付专项资金开支。作为农民技能培训的专项经费,安排农广校、农业职业学校的建设经费;用于农广校、农业职业学校和农民职业培训机构的财政性经费应该逐步增加,城市教育附加安排用于农业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20%,主要用于农广校、农业职业学校等学校实验实习设备的更新和办学条件的改善。

8、建立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指导服务中心

每个乡镇都应成立农民职业介绍所,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职业培训、就业指导、劳务输出、信息发布、统筹协调等全方位的服务,职业培训、技能鉴定、职业介绍、就业指导四位于一体,形成完整的农村劳动力就业服务体系,真正做到民工出得去,能就业、留得住,以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可持续发展。

四、总结语

农民工培训就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推进,还将有更多待转移的劳动力涌向城市,而且还将不断出现这样那样的新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探索推进劳动力转移的新路子、新方法。用科学的理念和务实的作风去指导、规范农民培训各个环节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新农民。

参考文献:

[1]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国办发[202_]11号文件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的通知[J].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 202_,(06):48-51 [2]胡伟,王晓敏.构建新农民工职业技术教育体系[J].成人教育 , 202_,(06):15-17 [3]赵健.有效供给:农民工培训发展的新路向[J].继续教育研究 , 202_,(04):60-62 [4]唐踔.农民工教育培训的困境分析及对策[J].农业教育研究 , 202_,(02):35-38 [5]曹清林,王计军,储秀彦.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J].商业文化(学术版), 202_,(08):108[6] 王建永, 孔德博, 冉冉.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与培训问题的探讨[J].商业时代 , 202_,(24):111-112[7] 管明.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及其对经济结构的影响[J].系统管理学报 , 202_,(03):248-254[8] 高雅.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新特点、新趋势[J].北方经济 , 202_,(04):78-79

淄川区农机培训的现状与对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