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2号文库
种植业科半年工作总结
编辑:风吟鸟唱 识别码:11-1071072 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7-19 11:23:47 来源:网络

第一篇:种植业科半年工作总结

种植业科半年工作总结

全市遭遇冬春初夏连旱,种植业生产形势十分严峻,为了确保目标任务圆满完成,种植业各项工作在省农业厅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局党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的工作思路,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强化措施,突出重点,狠抓小春生产和冬季农业开发,狠抓抗旱救灾和各项科技措施的落实,上半年种植业工作成效显著,小春粮油稳定增产,冬农开发持续推进,高原特色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现将上半年的种植业工作总结如下:

一、总体评价

(一)小春粮油实现稳定增产

近年来我市冬春夏连旱情况较为普遍,针对去冬今春小春受旱实际,我市及时调整种植结构,扩大耐旱作物种植面积,狠抓科技抗旱措施,多措并举强化小春生产的重要性,使小春生产大旱之年保持稳定增产。据统计,全市小春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9.7万亩,比上年增1.5万亩,小春粮食产量10.3万吨,比上年增0.33万吨。其中:豆类、薯类、油菜面积和产量均比上年略增,小麦等其他作物与上年基本持平。干旱之年小春粮油继续保持稳定增产。(二)冬季农业开发持续推进

今年全市完成冬农开发44.89万亩,比上年增1.43万亩,超计划完成1.89万亩,产值达7.03亿元,比上年增1.14亿元,增19%。其中:油菜6.39万亩,比上年增0.05万亩(“双低”油菜3.6万亩),产值达4686万元,比上年增552万元,增13%;冬马铃薯5.51万亩,比上年增1.08万亩,产值7723万元,比上年增1797万元,增30%;冬春早菜15.1万亩,比上年增1万亩,产值4.33亿元,比上年增0.86亿元,增24.7%。今年的冬农开发最具特色的是冬马铃薯,产量高、效益好,一般亩产达2吨以上,田间收购价前期最高,每公斤可达4元,亩产值在5000元以上,成为马铃薯冬作区群众增收的新亮点。此外,冬早瓜菜、青食蚕豆等也独具特色,成为群众增收的重要渠道。(三)高原特色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是省委、省政府面向全国、结合云南优势提出的战略定位,是强化“科技创新”力度的重大举措。上半年,市政府提出推进丽江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意见,对全市种植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按照稳粮调结构,提质增效益的原则,种植业在冬早蔬菜、马铃薯、中药材、特色苹果、晚熟芒果、吗咖等方面加大了力度,小春特色经作开发成效显著,大春特色开发正有序进行,目前发展势头良好。(四)大春生产实现满栽满插

今年全市大春总播面积达177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33.6万亩,主要作物:水稻种植25.2万亩,玉米种植54.2万亩,马铃薯种植29万亩,豆类种植13.5万亩,与上年相比略增。由于今年雨水来得早,为大春播种栽插创造了条件。全市广大农业工作者、农科人员抓住有利时机,及时深入春耕生产第一线,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良种良法到田、技术要领到人,技术人员到户。同时,充分挖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复种指数,以真抓实干的精神,确保在最佳节令内圆满完成大春栽种任务。目前大春栽种基本结束,全市做到满栽满插。(五)十大科技增粮措施全面落实

应对干旱采取科技措施抗旱保苗,大力推广耐旱品种、节水栽培、地膜覆盖保墒、化学调控等抗旱措施。同时,坚持多措并举、因地制宜的原则,提高复种面积,加大农资市场监管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坑农害农行为,确保农民买上放心种、放心肥和放心药。202_年全市继续实施十大科技增粮措施,其中:实施粮油作物高产创建示范31片,其中小春6片,大春25片;病虫害防治50万亩;间套种195万亩。推广地膜覆盖栽培60万亩(其中玉米地膜覆盖栽培43万亩);推广水稻玉米集中育苗育秧2万亩;推广中低产田地改造15万亩;推广测土配方施肥100万亩;晚秋作物种植35万亩;水改旱10万亩;农机下田作业100万亩次。目前十大科技增粮措施全面落实,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同时重大科技措施的推广也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完成优质水稻种植14.85万亩,杂交稻种植15.65万亩,杂交玉米种植50万亩,脱毒马铃薯种植23.88万亩,水稻旱育稀植7.97万亩,地膜玉米43.79万亩,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10亩,平衡施肥95万亩,病虫鼠害系统防除221万亩,生物多样性推广113万亩,水果套袋4500万个。

上半年实施的高产创建,按照《全国粮食高产创建验收办法(试行)》(农〔202_〕82号)、《云南省农作物高产创建测产验收办法(试行)(云农(种植)字〔202_〕40号)》和《云南省粮食高产创建整县整乡整建制推进单位面积产量调查方案》(云农种植〔202_〕87号)要求,受省科技增粮措施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委托,经组织本市农业专家形成专家组对小春高产创建项目进行田间复测验收,效果较好,全面完成省下达各项指标。

(六)支农惠农政策落实较好

为做好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工作,降低农民种粮生产成本,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稳定粮食生产,根据省农业厅相关文件要求,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各类种粮补贴、种子补贴、油菜补贴、农机具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补贴项目的落实,结合我市实际情况,财政、农业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制定实施方案,精心组织实施,通过各级各部门的精心指导,各区县通力协作配合,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按时、按质、按量地下达了实施方案。特别是针对今年新增的重大病虫害防治补贴和小麦一喷三防技术补贴等相关新内容,做到及时通知、及时宣传、及时发放。按照各类文件要求,全市及时把各种补贴发放到农户手中,截止目前,我市种植业在贯彻执行支农惠农政策上无任何违法违纪现象。

(七)农用物资就位供应平稳量足

每年春播开始,农业部门就加大力度积极开展春耕备耕各项准备,及时组织调运“两杂”种子并及时供应到户。今年共就位“两杂”种子107.18万公斤,化肥9.17万吨,农药341吨,农膜0.16万吨。今年的“两杂”和常规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农用物资平稳量足,完全满足全市市场供应和春耕生产需求。

今年市种子管理站还完成农作物救灾备荒种子储备10万公斤,其中杂交玉米8万公斤,其他杂粮及晚秋作物种子2万公斤。(八)种植业工作亮点频现

上半年按照局党委的总体思路,认真实施农业部、省农业厅重大科技推广项目:完成种植业各项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完成主要作物品种选育、扩繁工作;完成退耕还林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完成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完成农作物高产创建组织实施工作;完成小春间套种技术推广工作;完成冬季农业开发年初计划目标任务;完成水果生态产业育苗、新植工作;完成蔬菜产业工作;完成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报、综合防治工作;完成农作物检验、检疫工作;完成种子、农药等农业执法工作。同时各种植业站所还与省市农业科研院所和相关部门合作完成各种试验、示范、推广工作。

——今年上半年种植业试验、示范、推广任务重,实施效果明显,特别是马铃薯综合试验站、麦类协作高产攻关等取得预期成效。

——今年全市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已进入应用阶段,市县联动,县级为项目实施主体,通过精心组织,科学管理,全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已向配方肥推广过渡,配方肥推广面积逐步扩大,达到了节本增效,增产增收的目的。

——植保专业化防治已逐渐成为病虫防控的主力军,今年虽然小麦锈病、蚕豆锈病、芽虫等也有不同程度发生,但通过预测预报、“绿色防控”、统防统治,做到重灾之年有惊无险,干旱之年挽回了部分损失。——水果生态产业、蔬菜产业发展迅速,精品果园、放心菜园建设有序推进,今年冬早瓜菜的优质率、安全率和产出率实现“三提高”,冬农开发效益明显,成为今年上半年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种子工程持续发挥作用,良种应用率不断提高,全年主要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已达186万亩以上,良种率占81%。

——科技创新和实用技术推广加快,冬季农业高效栽培模式在稳步扩大,抗旱节水栽培、地膜覆盖栽培、大棚设施栽培、生物多样性间套种等实用技术在一些乡镇渐成规模,新技术示范推广逐步显示出科技创新和科技应用的增产增收潜力。

二、增产增收原因分析

分析今年小春生产稳定增产、冬农开发成效显著的主要原因:一是加强了领导,为冬季农业开发和小春生产提供组织保障。冬季农业开发和小春生产是实现全年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基础。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小春生产工作,各区县农业局把抓好小春生产作为稳定全年粮食总产的重要环节,各乡(镇)也高度重视,层层落实责任,做到分级负责,分片把关,确保小春生产物资准备、播种育苗、田间管理及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全面落实。

二是抗灾减灾意识增强,应急机制日趋完善。针对近年来发生的特大干旱,各级各部门抗灾减灾意识增强,上半年,全市发生干旱、低温冷害等农业灾害,农作物受灾面积达23.6万亩,其中粮食作物12.4万亩,经济作物11.2万亩,农业直接经济损失共计达1.34亿元。各级各部门统力协作,全力以赴投入抗灾救灾,建立完备的救灾应急预案、技术措施和灾情信息调度系统,为减轻灾害损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三是优化区域布局,提高小春生产和冬季农业开发的综合效益。通过优化布局、分类指导、突出特色,在各区县金沙江边河谷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冬早洋芋、冬早鲜食蚕豆、鲜豌豆等反季节蔬菜;在中高海拔地区合理安排种植麦类、油菜、中药材等作物。做到布局合理,种植规范,管理科学,为实现增产增收打下了基础。

四是狠抓样板带动,提高冬种水平。202_年小春生产,我市从合理规划和产业区域布局入手,根据资源优势和区域特点,运用市场机制和政策导向,按照“区域调专、产品调优、规模调大”的要求,采取合理调整茬口矛盾,分品种,上规模,集中连片的方法将示范样板带动作为大面积提高产量、提升效益的重点工作来抓,全面加强小春粮油作物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建立预测预报信息发布机制,确保宣传及时、防范有力,各项科技措施到户、到人、到田。

三、存在问题

从上半年的工作情况及生产表现情况看,各项工作开展扎实有效,但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是干旱影响严重。今年出现连续第五年的冬、春、初夏连旱。到4月中旬,全市平均降水量仅9.9毫米,比正常年同期相偏少62.9%。今年的干旱致使小春粮食作物因旱受灾严重,全市因旱绝收近3万亩,直接影响到小春粮食总产的提高。

二是今年农用物资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价格继续上涨,直接增加农民负担,农业生产性投入成本大幅增加。此外,农民工工价上涨较快,农业用工成本增加,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三是农业试验、示范、推广经费严重不足,使很多科技推广措施滞后,得不到及时推广应用。

四、下半年工作重点

(一)统筹兼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抓好大春作物的中后期管理,特别是认真抓好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抓好防洪防涝各项准备工作。

(二)发挥优势,加大各项科技措施的推广力度,特别是结合实施项目大力举办各种示范样板,加强科技培训,鼓励科技创新,加速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

(三)加强督促检查,认真组织和实施好在建的农业项目,特别是抓好中低产田改造、测土配方施肥、高产创建、间套种等十大科技增粮措施的推广,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四)提前做好晚秋作物和冬季农业开发的计划安排,以标准化生产为目标,争取下一年冬农开发取得明显成效。

(五)按照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要求,认真跟踪种植业申报项目,切实调整种植业内部结构,全面推进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六)继续做好农情信息工作。农情信息工作是各级领导掌握农业生产动态、了解情况的主要渠道,是农业统计工作的有效补充,下一步将继续抓紧抓好,以确保农情信息工作做到情况明了,上报及时、数据准确。

(七)完成局领导交办的其他各项工作。按照局领导的安排部署,完成集中统一学习,“四群”联系点帮扶,义务劳动,协作合作等各项工作。总之,202_年上半年种植业科按照局党委的统一安排和部署,克服人少事多,工作量大的实际,齐心协力,奋力拼搏,取得了较好成绩。下半年我们将再接再厉,尽最大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好,圆满完成种植业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第二篇:种植业科工作总结

种植业科工作总结

我市农业系统国有单位劳动人事统计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支持和种植业系统所有单位的积极配合下,我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提高数据质量为中心,搞好我市农业系统国有单位劳动人事统计工作,为上级业务部门作决策部署提供科学数据”这一工作思路,不断加强上、下级的密切合作和各部门间的互相协作,始终坚持以原始档案为依据,严格认真核对农业局及各业务站的相关数据按公开的原则,较好地完成此次种植业全国农业系统国有单位人事劳动统计工作,现将此次统计工作总结如下:

首先拓宽渠道,理顺关系,加强部门之间的配合与协作,能否系统、准确、完整地获取统计数据,统计数据又能否真实地反映当前农业系统人员状况,关键的一环节就在于能否理顺各种关系,能否拓宽数据来源渠道。为止我们深入到局各业务站所及各区县认真听取他们提供书面材料及口头汇报结合原始档案材料以高度负责态度认真对数据进行比较、核实,对差异较大的数据进行分析、论证,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统计工作的任务之一就是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只有对所得数据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才能做出正确的评估分析。为此,为了保证数据真实可信,对上报数据真正做到心中有数,我们找准了数据源头,深入农业局各业务站及各区县农业局调研,摸清家底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严把第一道审核评估关,较好完成了此次全国农业系统国有单位人事劳动统计工作。

据此次统计,我市种植业系统国有单位人员情况如下:

一、从人员分布情况看

种植业机构数119个(市级48,县级48,乡级63),人员编制共1324人,其中局机关6个,实际在岗人数1233人。机关173人,事业人员1066人,市级在岗人员129人,县级702人,乡级402人,全市在岗职工工资总额5453.5万元,基本工资1802.4万元,农业行业特有津贴8.6万元。

综合以上数据,我市农业系统在岗工作人员共1233人,考虑到我市农业人口基数较大,工作量较为繁重,而我市农业全系统工作人员少,且有部分非农业科技人员和缺编人员,因此深感农业科技人员严重不足。

二、从学历、职称看

全市农业系统国有单位人员事业单位情况为,学历为大专以上的有888人,占在岗人数的72%。学历为中专的219人,占在岗人数的18%。学历为初、高中占在岗人数的10%。

全市种植农业系统国有单位劳动人员中,正高级职称的有2人,占事业人员的0.003%,副高级职称的137人,占事业人员的12.8%,初级职称的327人,占事业人员的30.6%。从技术职称来看,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和结构基本合理。

三、从年龄结构看 全市共有专业技术人员957人,其中,35岁以下的241人,占在岗人数的25%;36到40岁的260人,占在岗人数的27%;41岁到45岁的208人,占在岗人数的22%;46岁到50岁的139人,占在岗人数的13%;51周岁以上人员109人,占在岗人数的10%。从年龄结构看,我市农业系统人均年龄偏高。从年龄在岗位上的分布趋势看,平均年龄与职位高低呈正比;从年龄在城乡间的分布看,直属机构人员的平均年龄明显高于乡镇农推部门人员的平均年龄,存在人员老龄化的问题。

四、其它情况

由于国家政策的原因,存在:

一、由于机构改革,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人员、编制从农业局中划出,划归乡镇直接管理,开展各项工作都很被动。

二、由于机构改革,乡镇不分种植业、畜牧业、农机、水产和林业,几家单位合并成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履行上述单位的所有职能,所有职能和开展的工作错综复杂,乱成一团。

三、由于实行专业技术人员设岗定责,单位定岗位,职称实行评、聘分离,年老的、职称高的,短时间退不了休,因岗位有限,其他人评到职称又上不了岗,很不合理,严重影响了工作积极性。

第三篇:农村经济局种植业科202_年工作总结

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和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主题,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迎接挑战,锐意创新,扎实工作,全面完成了今年预期工作目标和任务,实现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新高,种植业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花卉等特色产业蓬勃发展。

——粮食产量实现连续五年丰收。今年我县粮食总产实现10.7亿斤,这是XX年以来连续五年突破10亿斤,实现连续5年获得丰产,其中水稻产量达到5.9亿斤,玉米4.8亿斤。

——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明显加大。今年我县农作物播种面积130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91万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39万亩,粮经比例7:3。经济作物中花生面积突破计划面积10万亩,达到11.9万亩,大豆面积6.1万亩,花卉面积0.5万亩,五味子等其它经济作物0.5万亩。

——种植业产值实现11.8亿元,其中粮食作物9.1亿元,油料作物1.7亿元,花卉等其它经济作物1亿元,较去年增加1.25亿元,尤其是花卉产值较去年增加0.15亿元。

一、202_年主要工作

(一)以粮食稳定增产为目标,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工作。

202_年,按照农业部、省委和省政府“把粮食生产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的精神,按照“稳粮食、调结构、提质量、促增收”的要求,着力抓早、立足抓实,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克服春季低温冷害等灾害影响,积极应对农资价格上涨,部分粮食品种价格下滑等不利因素,全面完成了促进粮食稳定增产的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显著成效。

1、加强春耕备耕工作指导和服务。今年我们面临春播短,备耕压力大以及粮食生产成本上升、农产品价格下降、种粮效益降低等困难,及时提出备耕工作的4个早字:早计划、早准备、早培训、早行动,备耕和科技培训两手同时抓。我们对备耕物资、备耕资金等进行了调研,按照上级业务部门工作部署,积极与供销社、金融系统建立了联系工作和信息共享机制,定期互通备耕进展情况和春耕贷款情况,确保了备耕物资的数量和质量,有效地应对了以水稻为主的粮食价格下滑、农民手中余粮变现难等不利因素,保障了春耕生产顺利进行。

2、完成全县良种补贴工作。今年国家增加了良种补贴额度,除水稻仍实行每亩地15元的普惠制外,专用玉米又增加了26万亩的良种补贴面积,专用玉米良种补贴面积达到36万亩,覆盖率达到90%。为将这项惠农政策落实好,我们以县政府名义下发了《水稻良种补贴发放实施方案》、《专用玉米良种补贴项目实施方案》。水稻良种补贴在插秧前和插秧后分两次统计核实面积,专用玉米以项目方式组织实施,经过调研确认了10个专用玉米品种和4家供种企业,对第一批专业玉米采取统一供种,第二批专业玉米补贴由于到位较晚,决定采取发放资金的后补贴方式,对农民进行补贴。通过良种推广项目的实施,实现了良种与良法相结合,增产又增收。全县共发放良种补贴1305万元。同时还在乡建立了3个玉米品种比较试验田,为明年我县专用玉米品种选择提供依据。

3、全面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202_年是全国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年,我县以此契机,大力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共安排12个万亩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区,其中,国家玉米示范区落实在乡,省级玉米示范区落在满都户镇和乡,省级水稻示范区落在刘二堡镇和冷子堡镇,市级玉米示范区落在肖寨门镇、于家房镇、朱家房镇和乡,县级示范区安排在老大房乡、镇、城郊乡,玉米示范区平均亩产为703公斤,较全县平均亩产685公斤高18公斤,通过进村入户培训,发放技术资料,召开现场会,有力地开展了标准化生产,在示范区带动下,全县平均亩产较去年亩增产60公斤,共增产玉米2400万公斤;水稻示范区平均单产646.5公斤,较去年增产16.5公斤。我们不仅建立了健全的项目档案,还按生育时期计算机想报送田间长势、农事活动进度简报,收到省市好评。同时在辽中镇和乡建设了千亩水稻免耕栽培示范区,推动农业节本、增效、生态技术的普及应用。

4、完成粮丰工程——玉米深松示范项目。在乡建立千亩和百亩玉米深松示范田,采用深松、增密、增施有机肥、生物防治等技术,经省农科院、农业大学专家测产,百亩高产田平均单产为886公斤,千亩示范田平均亩产852公斤,在示范区的辐射带动下,全县玉米单产创新高,迎来了我县第五个丰收年。

(二)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

根据副省长在全省种植业高效生产现场会上提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工作思路,我县在种植作物、种植品种上加大调整力度。

1、经济作物面积增加。一是花生面积大幅增加,由去年的不足5万亩,增加到今年的11.9万亩,实现规模化种植,大豆面积增加,由去年的1.5万亩增加到6.1万亩;二是花卉生产稳步前进,花卉面积达到5000亩,年产花卉1.1亿枝,产值0.95亿元,较去年增加0.15亿元,主栽玫瑰、百合、非洲菊等;三是五味子等作物发展到5000亩,目前五味子已有500多亩地进入盛果期,亩产鲜果XX-3000斤,市场销售价2.5—5元,主要销往大梨树。

2、农作物品种向优质、高效、专用方向发展。水稻以辽星一号为主,覆盖率80%,玉米以东单60、东单70等专用玉米为主,花生主推白沙1016占80%,鲁花

11、花育20等,花卉玫瑰由档次低的红衣主教向高档的网玫超玫发展,非洲菊的种植面积超过了500亩,今年花卉效益较好,明年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3、鼓励新品种引进,做好种球种苗申报验收工作。市政府鼓励花卉产业发展,对花卉东方百合系列种球、籽球进行补贴,我们大力宣传,积极组织申报、验收,预计全县将得到296.65万元的花卉新品种补贴。

(三)抓好五大生产基地建设,促进农业规模化生产。

结合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和良种补贴项目,建立优质稻米生产基地40万亩,专用玉米生产基地36万亩,采用标准化生产模式,强化食品安全管理,在乡镇等建立花生生产基地10万亩,种植品种白沙1016及鲁花

11、花育20等,在、、等乡镇建立花卉生产基地5000亩,种植品种有玫瑰、百合、非洲菊等,同时加强对5000亩五味子生产基地的管理。

(四)以项目为载体,全面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围绕富民小区建设、新品种推广、良种补贴、高产创建示范区建设项目,整合农技培训资源,吸纳农事企业和农民科技人才,多渠道、多形

式开展农业技术培训,举办集中培训273场次,电视讲座20次,电视专题18期,发放技术资料10万份,发放光盘2500张,共培训农民9.8万人,使培训率达85%。其中重点抓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科技之冬培训活动,今年我县有15个村750人成为新型农民培训项目示范户,通过培训获得了绿色证书。还组织了30名县级农技人员去上级进修培训,提高了农技人员师资水平。另外今年有1000名农民通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职业技能培训转移到非农领域,有992人已就业二、三产业,有力的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新型农民培训和阳光工程培训都是通过招标形式确定培训基地、由学校自主招生、国家、省、市、县补贴形式运行。通过这两个项目的实施有效的调动了农业中心和农机校两个基层单位的积极性,使其发挥培训职能作用。

(五)搞好测土配方施肥,加强农田保护,减少环境污染。今年我县完成测土配方施肥任务40万亩,使全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100万亩。全县年化肥施用量3.813万吨(纯量),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减少化肥施用量1899吨(纯量),实际施用量达到3.6714万吨,减少投入4.91%,减少我县农田的化肥污染,确保耕地质量。另外还推广水稻免耕技术、秸杆反应堆技术和秸杆还田技术,努力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六)搭建产销平台,促进订单农业发展。组织和参加各种农展会4次,其中农博会有22家企业28种产品参展,为企业搭建购销展示平台,促进我县农产品对外交流、提高农产品安全和品牌意识,提高订单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

(七)办好“庄稼院”栏目,让农民更致富。今年协助市电视台“庄稼院”栏目组拍摄我县农民致富、结构调整、县域发展规划等电视专题片共12期,我们提供典型,协助拍摄,让农民致富信息更快更好地传到千家万户,真正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二、存在主要问题

202_年我县种植业生产取得了良好成绩,但应看到我县种植业水平应还很落后,一是产业基础链条短,缺乏支撑。花生,去年价格从2.3元飙升到3.3元,农民种植积极性上升,今年发展到11.9万亩,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价格由2.5元降到1.5元,前期农民惜售,后期有行无市,仍有50%以上的花生滞留手中,农民花生种植积极性降低,价格不稳使产业基地失去支撑,基地缺乏健康的销售机制做保障。二是农民种粮效益低、卖粮难。今年由于农资价格大幅上涨,水稻、玉米、花生等主要农作物投入分别达到760元、410元和700多元,而目前销售价格是每斤分别为0.95元、0.62元和1.5元,农民种植效益低,出现卖粮难问题,农民种植的积极性将受到影响。三是农民培训缺乏经费保障。我们一产业劳动力有11.52万元,县、乡财政紧张,没有经费支持,而新型农民培训只有少数农民得到培训,而普及性培训难以开展,急需农业技术培训经费支撑。

第四篇:种植业科202_年工作总结和202_年工作计划

种植业科202_年工作总结和202_年工作计划

202_年丽江市的种植业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按照农业局中心工作,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明确工作思路,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实行分类管理,强化工作落实,保证了种植业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全面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任务,实现了大灾之年目标任务不减少,粮食总产不减少的工作目标。

一、202_年种植业工作完成情况

(一)种植业各项指标全面完成,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

202_年种植业各项工作,在局党委的领导下,在全市广大农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上半年齐心协力,奋力抗灾,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全市农作物总播面积243.2万亩,比上年增加2.3万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93万亩,比上年增加1.2万亩,总产预计43.3万吨,与上年相比略有增长,大灾之年全市粮食总产再次获得高产并创历史新高,粮食作物中水稻、玉米、马铃薯、小麦的产量分别为13.4万吨、12.5万吨、3.4万吨、5.5万吨,与上年相比持平或略有增长。202_年全市小春粮食播种58.7万亩,总产8.55万吨,因特大干旱影响,总产比与上年减少1.55万吨。大春粮食播种完成133万亩,比上年增1万亩。大春粮食总产34.7万吨,比上年增1.6万吨,全年粮食总产预计达43.3万吨,超过上年粮食总产量,大灾之年目标任务不减少,粮食总产不减少已经成为现实。202_年也因此成为全市粮食总产连续第七年获得高产的年份。

(二)全面落实党的惠农政策,各种试验示范推广项目完成较好

202_年全市种植业共落实各项补贴资金和项目资金13679.9万元,其中良种补贴1411.95万元、农业直补资金7495万元、种植业试验示范项目资金4772.95万元,仅仅这些资金全市农民人均投入就达126.67元,加上市级和其他渠道资金投入,202_年是农民得到的实惠最多的一年。202_年完成的主要种植业项目有:(1)农作物高产创建项目26片,总投入资金520万元,涉及小麦、油菜、水稻、玉米、马铃薯五大作物,带动示范面积达32.98万亩,为实现小春损失大春补的目标任务奠定了基础。(2)农作物间套种栽培项目12个点,推广面积达118.39万亩,带动面积150万亩以上,补助资金155万元。其中,省下达间套种栽培核心区3万亩,中心示范片30万亩,带动推广150万亩。(3)完成国家级测土配方施肥项目87.84万亩,今年全市一区四县全部纳入国家级测土配方项目实施县。(4)实施以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为重点的中低产田地改造1.62万亩。202_年省下达我市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1.4万亩,下达玉龙县地方政府债券中低产田地改造项目0.5万亩,今年充分利用各级对口扶持渠道,整合资金,突出重点、扎实稳步地推进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全面完成目标任务。(5)切实抓好以水果育苗,老果园改造和新发展种植为主的水果生态产业建设。202_年全市计划培育苹果苗40万株,青梅苗20万株,芒果苗80万株,大田新种植面积达到8万亩以上。目前已完成种植74片,种植水果9.87万亩,培育各种嫁接苗和实生苗木448万株。仅培育苹果苗就达58万株(其中宁蒗县45万株),培育各种实生苗300多万株,其中:苹果、芒果实生苗110万株;青梅实生苗280万株。(6)实施病虫害综合防治350万亩次,重点加强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前期利用机防队统防等工作倍受群众欢迎,已全面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

(三)种植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农产品基地生产能力稳步提高

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增幅明显,特别是在冬季农业开发中,重点发展冬早瓜菜,将早春马铃薯、鲜食玉米等纳入经济作物生产计划,202_年全市完成冬农开发面积37.65万亩,比上年增1.84万亩,产值达4.07亿元,比上年增加0.3亿元,增幅为8%。202_年冬季农业开发的主要特点:一是面积与上年相比增幅较大,特别是冬早瓜菜、冬马铃薯、冬油菜和优质蚕

豆等高收益产业面积扩大;二是由于今年西瓜、蔬菜、冬玉米和冬马铃薯价格上扬,虽然干旱对产量有一定影响,但产值反而较上年增加;三是去冬今春农业系统全力抗旱保苗,举办各种示范样板,科技措施的推广应用力度加大,促进了产量和产值的提高;四是由于龙头企业和种植大户的带动,在产供销各个环节强化了服务,加快产业化经营步伐,从而促进了冬农开发增产增收。

(四)加大了科技创新力度,提高科技服务水平

全市上半年狠抓了抗旱救灾工作,今年遭遇百年一遇的干旱,持续时间长,危害程度深,使全市小春生产造成严重影响,损失较大,由于多方努力抗旱救灾,并加强中后期管理,最大限度地挽回了灾害损失。同时,在政策扶持力度方面也比往年加大,从中央到省市县各级加大了抗旱资金的投入力度。据不完全统计,全市202_年农业部门投入抗旱救灾资金6000余万元,其中,市财政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及时投入1600万元抗旱救灾资金,其中1400万元及时拨付乡镇,200万元专门用于农业部门科技推广,因而,使科技创新力度得到加强。202_年推广水稻育秧2.1万亩,玉米育苗0.85万亩,举办高产创建示范样板32.98万亩,水改旱3.57万亩,推广地膜玉米34.05万亩,推广间套种示范118.39万亩,测土配方施肥完成87.84万亩,中低产田地改造完成1.62万亩,农机下田作业完成30.45万亩。仅大春粮食作物良种推广面积就达82万亩。全年共完成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430万亩次,其中系统防治350万亩次。全年完成各种培训1126场次,共培训12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3.6万册(份)。种植业科还组织专家和基层科技工作者编写了丽江市种植业实用普及读物《规范化栽培技术汇编》一书,发放到一区四县农业系统、各乡镇和行政村。各级农业科技人员在各个不同时期深入生产第一线开展不同形式的技术服务,指导农民进行栽种和管理,同时积极进行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为全年的农业丰收做出应有的贡献。

(五)全市种植业站所工作全面推进,农业科研取得新进展,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

农科所:一是完成岗位设置评聘工作。为了顺利完成本次岗位评聘工作,拟定了202_年《丽江市农科所科研项目质量管理考核实施方案》,在充分听取、吸纳广大科技人员意见的基础上经过认真讨论后进一步完善和补充,再进行修改、订正、出台。该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与改革,加快科研发展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营造出人才、出成果、出效益的良好氛围。二是积极开展抗旱保春耕科技服务,搞好抗旱科技措施。面对今年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全所干部职工先后125人次深入到四县一区开展旱情调研和技术指导服务,撰写了《加强冬春马铃薯抗旱防冻措施》、《丽江市农业科技抗旱实施方案》、《马铃薯抗旱措施》、《水稻抗旱栽培技术措施》、《油菜抗旱技术措施》、《玉米抗旱技术措施》、《麦类抗旱措施》等多项抗旱科技措施,提供给主管部门,并在省、市农业信息网、丽江日报等媒体上进行了相关发布。三是依托国家和省现代农业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积极开展马铃薯优质品种及高产栽培技术示范推广。四是认真组织实施云南省现代农业水稻产业体系丽江综合试验站、云南省优质水稻新品种选育示范推广协作项目及云南省九州(市)优质水稻新品种选育及示范推广协作项目。五是结合麦类育种工作,继续实施冬农开发项目,加大小麦、大麦、玉米、蚕豆等作物的试验、示范、品种的选育及推广工作力度。六是继续搞好涛源水稻超高产研究与示范,加强对外科技合作,积极引进新品种和新技术,加强优质高产水稻良种的筛选工作,为粮食安全生产提供服务。七是实施并开展了国家农业产业体系云南省油菜综合试验站的试验和省农业厅万亩油菜高产创建活动项目。八是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在全市实施完成了丽江市粮食作物高产创建及间套种工作任务。九是加强对外合作,提高单位知名度和科技人员水平。承办了《云南省马铃薯种薯供需洽谈及现场观摩会》、《丽江市粮食作物间套种技术及高产创建活动观摩培训会议》、《二0一一年主要科技措施及冬农开发技术培训班》、《丽江市现代农业马铃薯、水稻产业体系技术培训及工作安排工作会议》规模在100人以上的各类会议4次,邀请国家及省市级领导、岗位专家50余人次,培训人员达500余

人次,并积极寻求与实力雄厚的公司合作,加强科技示范推广力度,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在省市农业信息网发表各类作物栽培管理技术措施信息67条,在国家及省级科技刊物发表各类科技文章16篇。

土肥站:一是认真履行全市中低产田地改造办公室工作职责。去冬今春开始到202_年6月共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项目25个,建设规模10.505万亩,总投资10656.11万元(其中省级以上投资9789.03万元,市县财政配套资金117万元,群众投劳折资998万元,群众筹资173万元)。根据中低产田地改造方案编制要求,会同农综办、烟草、国土、农业、发改、水务等部门,编报了规模为9.59万亩,总投资10311万元的202_丽江市中低产田地改造项目计划。7月初通过了省农业厅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考核组的考核验收。二是认真组织开展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检查。从年初开始就分阶段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到一区四县检查指导工作,主要围绕“测土、配方、配肥、供肥、施肥指导”五个环节开展十一项工作。同时还协助永胜、华坪县土肥站开展土壤样品分析工作。

种子站:一是认真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分别制定了“202_年丽江市种子管理工作的目标计划和具体举措”、“丽江市种子管理站202_年重点业务工作计划”、“202_年丽江市种子管理站主要工作目标分解”、“202_年丽江市春季种子市场执法检查实施方案”和以市农业局丽农(法)字[202_]5号文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作物种子管理的通知”等。二是注重法律宣传,强化知识培训。在执法过程中,做了大量的种子法律法规知识宣传工作,202_年全市共发放挂图及种子知识宣传材料3.14万份(古城区202_份、玉龙县8800多份、永胜县6100多份、华坪县11500多份、宁蒗县202_多份)。张贴、发放《通告》和《告农民朋友书》500多份,并通过电视媒体连续播出。三是开展专项整治,加大监管力度。202_年以“种子执法年”活动为契机,狠抓种子市场监管,加大违法案件查处力度。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727人次(市种子站34人次、古城区276人次、玉龙县39人次、永胜县296人次、华坪县48人次、宁蒗县34人次),出动执法车辆5辆,检查企业240余个(古城区10个、玉龙县10个、永胜县150余个、华坪县40个、宁蒗县30个),重点查处:超范围经营品种、未按规定备案经营种子、拆包销售种子、制售假冒伪劣种子、无证生产经营、未审先推、侵权假冒、伪造包装标签、虚假广告等违法行为。到目前为止查处违法经营种子案件17件,共没收杂交玉米种子242千克,查到超范围经营户20户。四是加强质量抽检,确保用种安全。五是做好品种管理,加强对新引进品种的试验示范。六是积极开展种子经营人员技能培训、种子经营备案、及种业信息统计工作。七是完成重点项目后续工程规范管理,加强救灾种子储备管理和对外合作。202_年通过多方协调,各级农业局从抗旱救灾补贴资金中对各级种子管理站安排了近70万元的抗旱救灾补贴及种子储备资金,全市共贮备各类种子22.79万公斤,保障了灾后生产,最大限度挽回了因灾造成的损失。

园艺站:一是健全和完善了单位的各项管理制度。年初制订了202_年工作计划,站领导班子成员也作了相应分工,并制订了“202_年丽江市园艺站工作人员岗位职责”,明确各自的责任。同时,更进一步完善了单位学习制度、财务制度、上下班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二是齐心协力,促进园艺生产的发展。三是以实施主要的科技措施为突破口,着力推进全市园艺的科技进步。继续加强试验示范工作力度,芒果上继续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密切合作,开展安全高效生产、芒果催花、药剂筛选等三个课题的研究。在华坪县河东果园建立了品种园,为华坪芒果的巩固和持续发展做了好种源贮备。在永胜县开展了500亩冬早甜椒新品种“红帅2号”种植示范,亩产值可达1.2万元左右,最高田块收益可达2万元。宁蒗县在抓好1000亩苹果园提质增效及202_亩苹果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的基础上,重点开展苹果苗的繁育工作,今年共嫁接育成优质苹果苗木45万株。继续推广品种改良提质增效技术措施,202_年推广苹果果实套袋1520万只,桃果实套袋200万只,葡萄果实套袋4.5万个,芒果套袋1100万个。通过推广品种改良提质增效技术措施,使全市的水果品

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四是强化科技培训,积极推广新技术。202_年,全市园艺系统共举办各种类型培训班75批次,以田间教学、现场观摩交流等多种形式培训总人数达6200多人次,发放科技资料4000多份。202_年全市共培育水果生态产业基地建设种苗448万株,其中:苹果嫁接苗58万株(宁蒗县45万株);芒果实生苗110万株;青梅实生苗280万株。继续开展国家现代苹果产业技术体系云南(昭通)试验站中早熟苹果品种品比试验及矮化密植试验研究项目工作。

植保站:一是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预测测报,做到及时准确。全年共设30个测报点,完成了各项植保专业统计报表及大小春共计40期病虫周报。市、县植保站先后发出病虫简报132期,电视宣传14次,提高了病虫发生信息和防治技术入户率。二是树立绿色植保理念,积极推广绿色防控植保新技术。202_年累计推广绿色防控技术面积达50.84万亩,完成小春病虫害防治312.96万亩次,挽回损失992.9万公斤;大春病虫害防治469.6万亩次,挽回损失2500万公斤;大小春鼠害防治87.85万亩次,挽回粮食损失603万公斤;大小春草害防治168.56万亩次,挽回损失1200万公斤。通过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挽回粮食损失,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三是严把检疫关,有效控制危险性病虫传播。全年对19个制种基地、19万亩进行了产地检疫。调运检疫105批次,计107.6万公斤。四是农药管理工作。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主要利用广播、电视、科技下乡、举办培训班、印发资料、张贴公告等形式进行宣传,使更多的群众进一步认识和了解绿色植保、公共植保理念,更好的掌握农药销售、使用方面的知识,202_年全市共张贴公告、高毒农药宣传画1000份,发放宣传资料2.5万份,科技下乡宣传10场460人次,电视宣传13场次。出动执法宣传车共计122台次,执法人员853人次。五是承担两个大的项目。马铃薯晚疫病的综合防控项目,在玉龙县太安乡示范开展马铃薯晚疫病综合防控,示范面积1000亩,辐射带动防治面积5万亩,对农科站技术人员、村社干部及薯农进行技术培训10次,计1500人次。雪桃病虫害调查项目,通过对玉龙县拉市乡丰乐村调查点雪桃全生长季的观察与调查,基本查清该点雪桃上的主要病害。

(六)、种植业工作扎实有效,指导服务和协调管理能力显著提高

按照局党委的要求,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方法,调整工作思路,有计划有步骤地抓好各项工作。一是加强了种植业项目的检查管理。对全市农业良种补贴、农业直补、玉米地膜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支农惠农资金抓好检查落实;对高产创建项目、间套种项目、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中低产田地改造项目、扩大内需国债项目等加强指导、检查、验收和管理;对农业科技试验、示范、推广等涉及种植业项目,参与检查、验收、制定和审查技术方案等。二是加大了对全市种植业工作的指导服务和协调服务,按照省农业厅考核指标,制定了以农民增收和调整种植业结构为重点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并层层分解落实、组织实施,保证了种植业各项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三是加强了农情信息服务工作,为各级领导决策、加强宏观生产指导提供了及时可靠的依据。在抗旱期间,完成一日一报的报告制度。全年完成省农业厅要求的定期农情上报任务。四是依法做好农业行政执法工作。按照种植业科履行的相关职能,协助种子站、植保站重点加强了种子、化肥、农药等农用生产资料的检查。五是积极投入抗旱救灾。面对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参加抽调到市委抗旱工作组深入华坪抗旱救灾,同时与种植业站所专家分析旱情,及时出台分作物抗旱救灾实施方案,印发宣传资料,为大旱之年粮食总产再创新高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总之,202_年全市种植业生产是特大干旱情况下继续增产的一年,主要得益于国家加强“三农”政策的宏观调控措施和扶持粮食生产发展的优惠政策;得益于各级领导重视和局党委班子的精心指导;得益于狠抓抗旱救灾的各项科技服务和广大农民群众的艰苦努力;得益于农业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和农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202_年种植业工作计划

(一)工作思路

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进一步优化种植业结构,加快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主攻单产,提高品质,提高总产。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切实加强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提高农业科技水平,确保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二)工作目标

全市农作物总播面积247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94万亩,粮食产量43.5万吨,经济作物93万亩。种植业产值达24亿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800元以上。

(三)工作重点

1、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继续围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原则发展现代农业。走出“就农业抓农业”的传统模式,走出“就粮食抓增收”的产业模式,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品结构,以高产、高效的农产品获取效益,以特色、优质的农产品赢得市场,最终实现农民增收致富。一是着眼于市场需求,大力发展市场紧缺的农产品;着眼于促进农民增收,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着眼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力发展优质农产品;着眼于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二是继续抓好粮油作物高产创建、农作物间套种、测土配方施肥、中低产田地改造、水果生态产业、病虫害综合防治等综合项目,利用项目集成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努力提高单产,增加总产;三是积极发展风险小、效益高的设施农业;积极发展周期短、效益高的冬季农业;积极发展瓜菜、果药等高效特色农业。

2、继续加强种植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围绕优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力做好魔芋、青剌果、苦良姜、芸豆、青梅、优质米、茶叶、红花、蔬菜、中药材等生产基地建设。古城、玉龙把发展城郊农业、设施农业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永胜、华坪重点突出热区资源发展短平快经济作物种植,加快发展优质米、芒果产业;宁蒗突出特色发展苦荞、燕麦、小芸豆等小杂粮,重点发展苹果产业。总之,各区县按照地域特点,因地制宜加强产业化基地建设,宜粮则粮、宜菜则菜、宜果则果,不搞一刀切,不搞瞎指挥。

3、抓好重大项目典型示范区建设。在各区县重点抓好粮油作物高产创建项目的实施,计划争取粮油作物高产创建36片,比上年增加10片,辐射带动36万亩以上。计划争取农作物间套种180万亩,比上年增30万亩。进一步搞好中低产田地改造和测土配方施肥工作。

4、全力开展科技培训和科技服务。围绕主要农作物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和培训,在秋冬种、春耕春种时期,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深入生产第一线进行技术指导和服务,把实用技术传授到千家万户。

5、加大新品种的选育、引进和推广。围绕我市主要农作物品种多、乱、杂的现状,加大引种和科研育种力度,筛选和培育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抗病虫、抗旱、早熟等优质新品种加予推广,不但明确主推品种,也要明确主推技术。与此同时,加大良种推广力度,重点提高水稻、玉米、马铃薯、小麦、油菜等五大作物良种化水平。

6、做好病虫草鼠害的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围绕粮食增产和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全力做好病虫草鼠害的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在重大病虫害预警与控制、农药监督管理、利用农业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绿色防控、植物检疫与有害生物的防控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7、加强种子、农药、化肥等农用物资市场管理。围绕农业生产和抗灾防灾,全力做好农作物种子的组织、调运、市场检验检疫等工作,努力净化种子和农资市场。进一步搞好救灾种子储备。

8、全力抓好水果生态产业基地建设。按照市政府确定的目标,搞好水果生态产业基地建设的育苗和大田种植工作,完成下达的目标任务。

9、继续做好农情信息工作。农情信息工作作为各级领导掌握农业生产动态、了解情况的主要渠道进一步抓紧抓好。确保做到情况明了,上报及时、数据准确。

10、完成局领导交办的其他各项工作。按照局领导的安排,完成集中统一学习,义务劳动,协作合作等各项工作。

丽江市农业局种植业科

二○一○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第五篇:农村经济局种植业科202_年工作总结

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和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主题,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迎接挑战,锐意创新,扎实工作,全面完成了今年预期工作目标和任务,实现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新高,种植业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花卉等特色产业蓬勃发展。

——粮食产量实现连续五年丰收。今年我县粮食总产实现10.7亿斤,这是xx年以来连续五年突破10亿斤,实现连续5年获得丰产,其中水稻产量达到5.9亿斤,玉米4.8亿斤。

——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明显加大。今年我县农作物播种面积130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91万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39万亩,粮经比例7:3。经济作物中花生面积突破计划面积10万亩,达到11.9万亩,大豆面积6.1万亩,花卉面积0.5万亩,五味子等其它经济作物0.5万亩。

一、202_年主要工作

(一)以粮食稳定增产为目标,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工作。

202_年,按照农业部、省委和省政府“把粮食生产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的精神,按照“稳粮食、调结构、提质量、促增收”的要求,着力抓早、立足抓实,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克服春季低温冷害等灾害影响,积极应对农资价格上涨,部分粮食品种价格下滑等不利因素,全面完成了促进粮食稳定增产的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显著成效。

1、加强春耕备耕工作指导和服务。今年我们面临春播短,备耕压力大以及粮食生产成本上升、农产品价格下降、种粮效益降低等困难,及时提出备耕工作的4个早字:早计划、早准备、早培训、早行动,备耕和科技培训两手同时抓。我们对备耕物资、备耕资金等进行了调研,按照上级业务部门工作部署,积极与供销社、金融系统建立了联系工作和信息共享机制,定期互通备耕进展情况和春耕贷款情况,确保了备耕物资的数量和质量,有效地应对了以水稻为主的粮食价格下滑、农民手中余粮变现难等不利因素,保障了春耕生产顺利进行。

4、完成粮丰工程——玉米深松示范项目。在乡建立千亩和百亩玉米深松示范田,采用深松、增密、增施有机肥、生物防治等技术,经省农科院、农业大学专家测产,百亩高产田平均单产为886公斤,千亩示范田平均亩产852公斤,在示范区的辐射带动下,全县玉米单产创新高,迎来了我县第五个丰收年。

(二)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

teniu.cc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根据副省长在全省种植业高效生产现场会上提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工作思路,我县在种植作物、种植品种上加大调整力度。

共2页,当前第1页12

3、鼓励新品种引进,做好种球种苗申报验收工作。市政府鼓励花卉产业发展,对花卉东方百合系列种球、籽球进行补贴,我们大力宣传,积极组织申报、验收,预计全县将得到296.65万元的花卉新品种补贴。

(三)抓好五大生产基地建设,促进农业规模化生产。

(四)以项目为载体,全面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围绕富民小区建设、新品种推广、良种补贴、高产创建示范区建设项目,整合农技培训资源,吸纳农事企业和农民科技人才,多渠道、多形

新型农民培训和阳光工程培训都是通过招标形式确定培训基地、由学校自主招生、国家、省、市、县补贴形式运行。通过这两个项目的实施有效的调动了农业中心和农机校两个基层单位的积极性,使其发挥培训职能作用。

(五)搞好测土配方施肥,加强农田保护,减少环境污染。今年我县完成测土配方施肥任务40万亩,使全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100万亩。全县年化肥施用量3.813万吨(纯量),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减少化肥施用量1899吨(纯量),实际施用量达到3.6714万吨,减少投入4.91%,减少我县农田的化肥污染,确保耕地质量。另外还推广水稻免耕技术、秸杆反应堆技术和秸杆还田技术,努力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六)搭建产销平台,促进订单农业发展。组织和参加各种农展会4次,其中农博会有22家企业28种产品参展,为企业搭建购销展示平台,促进我县农产品对外交流、提高农产品安全和品牌意识,提高订单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

(七)办好“庄稼院”栏目,让农民更致富。今年协助市电视台“庄稼院”栏目组拍摄我县农民致富、结构调整、县域发展规划等电视专题片共12期,我们提供典型,协助拍摄,让农民致富信息更快更好地传到千家万户,真正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二、存在主要问题

共2页,当前第2页12

种植业科半年工作总结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