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3号文库
徐常丽——百日读书
编辑:枫叶飘零 识别码:12-740523 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0-10 01:49:19 来源:网络

第一篇:徐常丽——百日读书

打造环境,让书香浸润校园

——提升学校书香文化的形象力

(科信小学徐常丽)

最是书香能致远。科信小学在创建书香校园的活动中,努力营造读好书、好读书的良好氛围,以创立书香班级、书香家庭、书香学生为抓手,让学生以书为伴,以书为友,开展丰富而扎实的师生读书活动,丰富了师生文化底蕴,提高师生阅读素养,以期打造学校特色,提升学校书香文化的形象力。

一、营造氛围,让书香浸润校园的每一处。

学校在校园文化创建上突出了重点,营造了良好的读书氛围。学校走廊、橱窗、宣传栏及显眼处分别是读书名言、名人读书故事及好书推荐;各个班级内建有图书角、图书橱,墙上张贴着读书小明星、读书记录表、专栏里有名言警句、读书心得等;学校统一设立读书阅读时间,学校完善图书借阅制度,不断为图书室增添新书,不断满足学生的借阅需求;学生的阅读笔记上也印着“每天少看一小时电视多读书”的倡议及读书名言。在浓浓的书香熏陶下,学生们书声琅琅。

二、家校联动,让书香弥漫家园——提升学校书香文化的影射力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民族的阅读水平。由此可见,阅读对一个人,对一个民族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学校还将读书活动向每个家庭延伸。

1.引导家庭文化,构建立体书香网络。为了进一步强化阅读效果,学校决定将阅读的范围进一步延伸到家庭、社区,以此共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大教育格局。学校向每位家长发出了“快乐亲子共读”的一封信,建立学生阅读记录册,先后组织开展了如“家庭书库创建”、“名诗美文亲子共读”等系列活动。学校已成功邀请全体家长观看了两届声势浩大的读书节,家长走进班级、走进学校和孩子共同阅读,让家长感受到了学校的书香文化。同时充分发挥学校、班级、家庭合一的作用,以书香校园、班级文化、家庭亲子共读、红领巾小书市、好书推介等为载体,优化阅读场所,生成阅读空间,构建立体的书香校园建设网络。在读书中培育整个家庭的书香气息,提高文化素养,受到了家长的好评。

2.抓好亲子共读,打造优秀书香家庭。每学期都要通过召开家长会、制作家校联系册、组织家长读书论坛等方式,加大对“书香”文化的推介力度,积极引导全体学生

家庭开展亲子共读,鼓励家长在家中为孩子提供安静阅读的时间、空间和足够的好书,并每天用半小时陪子女“共读”,互相交流阅读感受。同时,积极举办亲子阅读征文比赛、校园读书论坛等活动,提高学生家庭开展“亲子共读”的积极性。目前,亲子共读这种家庭阅读方式已成为我校家庭教育的一种新时尚,它在帮助孩子开拓视野的同时,也提高了家庭成员的人文素养,对建设新型家庭文化,打造学习型家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同时,我们学校每年都要开展“书香家庭”的评比工作,相关评比结果和放大的照片在学校橱窗中展示,让学生和家长一起体验到“我阅读、我成功、我快乐”,让他们享受阅读的喜悦。如今已让书香真正弥漫到家庭和社区。

三、精神引领,让书香凝聚心志——提升学校书香文化的精神力

营造书香校园,开展读书活动,培养读书习惯,让“书香“成为滋养教师心灵、养育教师精神的丰盛大餐,让“书香”成为融入学生灵魂、营养学生一生的精神食粮。

围绕书香文化建设,学校将校训确立为“读书最乐,为善甚佳”,将教风确立为“享受教育的幸福”,将学风确立为“让读书成为习惯”,从而让书香文化成为凝聚师生心志的精神力量,让书香文化成为引领师生共同成长的灵魂之师。

四、打造环境,让书香浸润校园——提升学校书香文化的形象力

学校充分利用一切条件构建书香文化环境,使教育成为一种自然的存在,使学校成为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

1.为了让学生有一处放飞思想、展示才华、学习交流的平台,学校在走廊、过道等地方设置了300多平方米的涂鸦壁,按年级划分,一楼四周是低年级的以“文明礼仪”教育为主题的漫画,二楼四周是中年级的以“诚实守信”为主题的诗配画,三楼四周是高年级的以“立志做人”为主题的故事画,允许学生自由涂抹,要求学生定期更新,力求让学校的每一块墙壁都成为“会说话的老师”。楼道内校园里一块块宣传牌,由各个班级竞标主办,定期宣传人文知识,展示同学们各类实践活动的照片、文字材料等,所有这些丰富了读书形式,创造了浓厚的校园环境文化氛围。

2.为方便学生阅读,学校在充实图书馆、建立电子阅览室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投资6万余元在教学楼内设置“阳光读书大厅”,先后购进图书5000余册填充了读书大厅。并全天向师生开放,阅读课也可以在里面进行,省去了学生去阅览室借书还书的麻烦,让他们时时有书读、处处可读书,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

3.每个班级都设立 “图书角”。“图书角”里的书,有教师捐献的,有学生自发带来的,有学校专门为学生订阅的。让孩子们将自己心爱的读物带到教室,一来可以方便学生自己课余阅读,二来可以互相交换,最大限度的实现了图书共享。图书角的管理和使用,都由各班自选的管理员负责,孩子真正成为了图书的主人,学校专门为孩子准备了“图书登记表”和“学生借阅登记表”,及时做好相关记录,确保班级图书角正常运转。

著名学者朱永新先生说:“阅读,让贫乏和平庸远离我们!阅读,让博学和睿智丰富我们!阅读,让历史和时间记住我们!阅读,让吾国之精魂永世传承!”。的确,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

姓名徐常丽

地址山东省诸城市科信小学

手机***

第二篇:徐世常

徐世常,艺号常乐君,青岛市人。中华书画家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国家书画院副院长,中华民族书画院副院长,中国书画研究院青岛分院副院长,颜真卿书画院名誉院长,中国书画学会名誉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国家一级书法师,中国百佳书画家,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国际)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执委,青岛市美协、书协成员。被国际美术家联合会及中、日、韩、新书法家友好联盟会誉为“杰出书画家”及“佳才兼备书画艺术家”,被中国书画家创作中心授予“当代中国杰出书画家”“走向共和功勋艺术家”,被中国人才战略研究评为新世纪兴国人才并获奖金,中华民族百杰书画家。讲求书画同修、共进、获全国“文明杯”书画三等奖,全国辉煌北京第二届书画艺术作品大赛书法二等奖,国际孔子文化节、中韩及亚太地区书画名家交流展金奖,第二届全国书画艺术作品大赛(辉煌北京)金奖,纪念颜真卿逝世1220周年全国书画大赛金奖,庆祝长征胜利70周年全国书画大赛书法及国画双获银奖,第三届当代中国文人书画艺术北京展金奖,纪念抗日战争书画大赛二等奖,纪念孙中山140周年全国书画大赛精英奖、金奖,中华魂书画大赛中山艺术奖,纪念毛泽东《沁园春 雪》全国书画大赛精英奖,画圣吴道子中国书画大展优秀奖,中国书画家协会首届“盛世中华”全国展二等奖,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优秀奖等,第二届中国林交会名家大展奖。

参加过“中国名书画家作品展暨省内外百名书画家现场表演

展”、“青岛国际啤酒节百名书画家邀请展”。“中韩两国书画交流

展”“青岛首届书画名家邀请展”、孔子文化节、中韩两国及亚太地区书画交流展。积极参加社会福利捐助活动,被政府慈善部门誉为“慈善大使”。作品入选《中国书画家》大典名录,《中国书画撷英集》、《中国书画研究院成员名鉴》、《辉煌北京全国书画精品大观》、《中国书画艺术百佳》、《天下第一寿长卷》、《今日中国书法》、《纪念韩墨忠烈颜真卿逝世1220周年书画大赛精品集》、《当代华夏书画艺术家珍品藏典》、《中国书法鉴赏大典》及《中国书画艺术》、《中国书画家精品集》、《当代书画家新作汇赏》、《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85周年全国书画展精品展》、《当代特邀书画作品雅集》、《中国画圣吴道子书画节名家集》、《和谐中国 中华娇子文化艺术长卷》、《中山颂诗书画集》、《走向共和当代书画家墨迹大观》、拥有文化部“艺术品行业登记认证数据库工程资格”。由作品《兰香》、《天地宽》被邮政总局评为当代百名书画家并出版明信片。

第三篇:民族团结徐丽丽

民族团结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也就是说,要想获得更大的成功,就要懂得团结,作为我们伟大祖国的一份子,我们就要学会民族团结。民族团结是一种凝聚人心的集合力量,是民族精神重要方面的体现,对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中国,民族团结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关系到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关系到各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多民族国家有了民族团结,才能加强民族间的信任,增强社会各界人士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热爱之情。实现各族人民向社会主义社会看齐,维护社会和谐,治安稳定从而保持国内政治局势稳定,打击外来势力对祖国统一的侵扰。反对祖国分裂,实现民族民主独立,维护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愿望。

民族复兴也需要和谐的社会环境,而民族团结为和谐社会环境创造了氛围,促进民族复兴的实现,加强民族团结,增强民族信任,不断发展、完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为各民族的发展创造条件,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创造和谐社会基础。

民族团结是民族与国家生存发展的生命线,是民族精神的标志,实现民族团结才能实现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民族相互离不开,阻断国内分裂势力的猖獗,实现民族团结,利于汉族联合少数民族共同建设祖国,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利于团结共建社会主义社会,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徐丽丽

10机电设备维护与管理

第四篇:《台阶》_徐小丽

《台阶》说课稿

扬州市翠岗中学徐小丽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十一课,本单元的主题是“学会读书”,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所选的文章可读性强,风格不一。本课是李森祥的一篇小说,用几个简短的追求过程为我们展现了一幅人生的悲凉画卷。赞美了父亲吃苦耐劳、拼命硬干、坚忍不拔的精神,反映出父亲那辈农民为提高地位、赢得尊重,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厚实深沉,给人启迪。

二、教学背景

初三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已打下一定的现代文阅读基础,但仍缺少思维的主动性,在鉴赏文本时过于依赖教辅书和老师而忽略自己的真实情感体验。鉴于上述情况,我将通过适当的方法调动他们的内驱动力来学习本课。

三、教学目标

根据本单元的整体规划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与技能:默读中圈点勾画,整体感知文章大意;提炼主要信息,概括主要情节。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设疑阅读,前后比较,探讨父亲衰老的原因;结合背景,理解父亲衰老的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赏析语句,品析父亲身上的精神;创设情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分析父亲衰老的原因,理解父亲的这种衰老。

四、教学方法

根据现代文教学的特点和本课的实际情况,本课主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并适时地指导和评价。采用设疑法、点拨教学法(引导学生对文本深入思考,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其中贯穿圈点勾画阅读法(圈点勾画作旁批,结合关键词语进行分析评价人物形象)、默读、朗读教学法(体会细节描写的精妙)、写作训练法(通过写一段100左右字的片段,让学生学会运用细节描写)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激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和思考)等教学方法。

五、课前预习

布置学生进行预习,如熟读课文,尝试质疑,搜集作者及写作背景资料等。

六、教学过程

我把本课设计成一个具体的教学流程,包括四个板块,共八个环节。

眺望台阶 走近父亲

(一)设置情境 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播放从互联网上下载的刘和刚的《父亲》:

“人间的甘甜有十分,您只尝了三分„„生活的苦涩有三分,你却吃了十分”透过这感人至深的旋律,我们看到了在困顿中艰难前行的父辈的身影,体会到了父亲对儿女那深沉而厚重的爱。李森祥的小说《台阶》,也是通过一个独特的视角为我们展现了父亲们现实的生活画卷,今天,就让我们踏上李森祥的小说《台阶》,走近父亲,让我们一起去感受父辈那深沉而凝重的精神世界吧!

设计意图:

播放歌曲《父亲》,预设和营造适宜本文课堂教学的氛围,迅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阅读课文的兴趣。用时约4分钟。

(二)认识作者读准字音

1、简介作者

先让学生简要介绍一下作者,教师利用PPT适当补充:

李森祥,当代的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央电视台热播过的《天下粮仓》,李森祥便是该剧的策 1

划。作为浙江电视台制作中心主任,李森祥长期从事影视剧创作、拍摄、策划工作,有很强的艺术感受能

力。代表作有小说《小学老师》、《抒情年代》、《传世之鼓》等。作品充满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其艺术

特色是文字简洁、善抓细节。

2、检查预习

请一位同学面对大屏幕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红色字体的字词要重读。其余同学认证聆听后着重从字

音角度进行评价,经老师点评后全体一起读。

凹凼(āo dàng)涎水(xián)揩汗(kāi)嘎嘎(gā)

黏性(nián)掺水(chān)蹿上(cuān)胯骨(kuà)

尴尬(gān’gà)撬石板(qiào)硌(gâ)了一下

(三)概括情节初识父亲

这篇小说以台阶为题目,那么小说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同学们再用三分钟的时间迅速浏览课文,看

完后尝试用几句话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提示:可以围绕三个小问题概括内容:

1、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2、为了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父亲作了哪些准备工作?

3、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了?

明确:父亲觉得自家的台阶低,望着别人家的高高的台阶,羡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

造一栋高台阶的新屋,于是终年辛劳,准备了大半辈子,终于造成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新屋造好后,父

亲却老了。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主要是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让学生通过初读课文,对文章的故事情节有一个初步而完整的印象。

不仅如此,学生通过整体性阅读,还会对文中的人物——父亲,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用时约5分钟。

踏上台阶 感受父亲

(四)研读课文分析父亲

父亲对高台阶的渴望,与其说是对地位的渴望,还不如说是对尊重的渴望。但他耗尽毕生精力铸就起

了这凝聚着尊严和梦想的高台阶时,他的感受却不一样了,下面就让我们透过细腻的细节描写,进一步地

走近父亲,感受父亲的形象。

父亲的感受为什么会不一样了,他究竟怎么了呢?

用作者的来说“父亲老了”。

1、找到父亲衰老的表现

身体的衰老:

从第二十二段,父亲的腰:到父亲在用手去托青石板时腰闪了一下。我就不让他抬,他坚持要抬。抬的时

候,他的一只手按着腰。”腰闪了,看出父亲老了,但很要强。

从第二十八段,“我连忙去抢父亲的担子,他却很粗暴地一把推开我: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

动吗!我只好让在一边,看父亲把水挑进厨房里去。厨房里又传出一声扁担沉重的叫声,我和母亲都惊了

惊,但我们都尽力保持平静。”父亲老了,连一担水都挑不动了,是不服老。

我连忙去抢父亲的担子,他却很粗暴地一把推开我: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这一

句中一个感叹号为什么不用问号?

这句话不是问句,父亲肯定他能挑动,用感叹号表现了父亲不服老的强烈感情;用破折号表示声音的延续,是因为父亲担水很累了,所以说话不连贯。

请学生读出这不连贯和不服老来。

心态的不自然、衰老:

从第二十一段,父亲的笑容“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父亲明明该高

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可以看出父亲很尴尬,不自在。

从第二十六段,“举起烟枪往台阶上磕烟灰,磕了一下,感觉手有些不对劲,便猛然愣住。”可以看出父亲

修建台阶之后的不自然。

从第二十七段,“有人从门口走过,见到父亲就打招呼说,晌午饭吃过了吗?父亲回答没吃过。其实他是吃

过了,父亲不知怎么就回答错了……他总觉得坐太高了和人打招呼有些不自在。”可以看出父亲的谦卑、不自在。

从第二十九、三十段,“父亲闲着没什么事可干,又觉得很烦躁……也不愿意找别人聊聊,也很少跨出我们家的台阶。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幅若有所失的模样。” 父亲的头颅“他那颗很倔的头颅埋在膝盖

里半晌都没动,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既有父亲精神上的失落,也看到了父亲身体的衰老。

修建台阶前父亲是这样的吗?

2、找到台阶修建前父亲的表现。

从一、六两段,反复说:“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来看,父亲十分想建成一座新台阶。他有追求,有志气,自尊心强。

从第二段,“一下子背了三趟,还没觉得花了太大的力气”可以看出父亲身体好,有毅力;

从第十、十一、十六段,“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虽然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但他却做得很认真。”“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 “父亲就是这样准

备了大半辈子。塞角票的瓦罐满了几次,门口空地上鹅卵石堆得小山般高。”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做事认

真的人,他很勤劳,有毅力,执着。

从第十三段,父亲的目光“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

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

可以看出父亲修台阶的专注,执着。

从第十五段,父亲的草鞋“那时我不知道山有多远,只知道鸡叫三遍时父

并结合文本进行筛选,加工,整理。精彩的地方,让学生尝试朗读,体会父亲的形象。注重学法的培养,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亲出发,黄昏贴近家门时归来,把柴靠在墙根上,很疲倦地坐在台阶上,把已经磨穿了底的草鞋脱下来,垒在门墙边。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可以看出父亲很勤奋,执着。

从第十七段,“白天,他陪请来的匠人一起干,晚上他一个人搬砖头、担泥、筹划材料,干到半夜。……

给这个递一支烟,又为那个送一杯茶。”看出父亲很勤劳,热情。

从第十九段,父亲的汗珠“那时已经是深秋,露水很大,雾也很大,父亲浮在雾里。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

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滚

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可以看出父亲充满干劲的精神。

请大家思考一下,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父亲的衰老。

前后比较,探讨父亲衰老的原因。

第一、时间的流逝,岁数的增长,父亲变老是种自然现象。

第二、要强、倔强的父亲不肯面对老去的现实,不服老,但又无力改变,所以烦躁,不自在。

第三、老实厚道,谦卑质朴的父亲一时半会儿还适应不了新的生活,虽然台阶高了,但他还是习惯了以往的生活,农民自卑心理已经在父亲的心理生根发芽了,所以会不自然,不自在。

第四、父亲失去了目标,没有了奔头,没有了追求,这是父亲精神颓废的根本原因。

设计意图:

采用逆推的方式,从结尾入手,通过前后对比解决问题,化难为易,便于学生掌握。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文

本阅读,用圈点勾画作旁批的方法,从文本中提炼信息。

(五)巩固提炼 总结形象

人物是小说的灵魂,通过以上几个问题的梳理,相信刚才模糊的父亲形象在你心目中,应该已经是清晰、生动、立体了起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小说塑造了一个怎样的父亲形象。下面请用“父亲是一个的人”这个句式来总结一下父亲的形象。

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他有理想,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长远的生活

目标,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父亲又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同时,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当九级台阶砌好后,他却不好意思坐上

去。

设计意图:

在上一环节的基础之上通过合作讨论的形式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父亲的形象,对父亲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审视台阶 理解父亲

(六)标点探究 情感体验

思考:文中的儿子是饱含着感情来刻画父亲的,结尾段落,如果叫我们同学来写,你们会用什么标点符号

并说明理由?该怎样去读呢?(教师引导学生读出句号深处的感情。)

感叹号:用了一生来修建台阶,这种执著勤劳的精神值得敬仰;父亲把一切都用在了修建台阶,改善

家庭环境,提高家庭地位,这种要强的信念、美好的愿望值得敬佩。

省略号:新屋建成了,父亲却老了,憔悴了,让人伤心、怜悯。

句号:台阶是父亲的追求、是父亲的向往、是父亲的理想、是父亲的尊严、是父亲一生的精神寄托高

台阶造成了,父亲得到了他想要的幸福生活了吗?

父亲追求了一辈子的幸福生活并没有实现。这个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时有许多农民像

父亲一样,再勤劳、再坚韧、再要强,也无法彻底改变命运,得到幸福这是他们自己的原因吗?

小说通过塑造“父亲”这一形象,歌颂了我们民族拼命硬干、坚忍不拔、艰苦创业的精神,同时发出

了时代的呼唤:农民渴望改变落后面貌,结束贫穷的生活。

作为儿子他几乎是眼睁睁地看着父亲为了造屋而耗尽了一生的精力,他在父亲身体和心灵都迅速衰老的残

酷现实面前无能无力。因此这最后似乎是不经意的一声感叹,其实是作者最无奈最沉重的一句呻吟。还有

什么能比清醒地无能为力地面对困境更让人扼腕心疼呢?这个貌似波澜不惊的句号,更能于平淡而冷静的语境中凸现出震撼人心的悲凉。一个句号,悲凉地道出了当时中国农民再勤劳善良也无法彻底改变命运得

到幸福的残酷现实。小说中的父亲是如此,无数中国农民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设计意图:

仍然从结尾处着手,注重语文的“人文性”,通过自己创作,引导学生联系课文谈谈自己的感受,加深理

解。结合结尾句中的标点符号,体会文中儿子对父亲的感情。理解作品中所体现的现实意义。

回味台阶 描写父亲

(七)学以致用描写寄情

文中的父亲和我们许许多多的父亲一样,向着美好的生活不断地追求着,他坚韧顽强的品质让我们感动,面对这个父亲,怎能不从心底唤起我们对自己父亲的感恩呢?

文中“父亲的脚”“父亲的目光”“父亲的头颅”这些细节让我们难忘,你最难忘的是父亲的什么呢?请

以 “我最难忘父亲的”为题,写几句心里话,好吗?

通过站展台展示学生的佳作。

设计意图:

让学生将课文中的父亲和生活中的父亲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对待人生的积极健康的心态,培养学生热爱父亲、尊重父亲的感情。让学生通过语文课的学习学会关注生活。

(八)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想想你的背影,我感受到了坚韧;凝望你的目光,我看到了爱心;家里有老有小,你手里捧着欢笑,再苦再累,你脸上挂着温馨„„”梦想赋予了他们健壮的步伐,追求引领他们走向光明大道,成功则证明了他们的真实与壮美。是啊,这就是我们的父亲,我们深爱着的父亲,请同学们把自己写的心里话送给父亲,把你的深情告诉给父亲吧!

设计意图:

呼应开头,承接上面的写作环节,对课堂教学进行整堂回顾,意在使学生深深感受到父辈们命运的坎坷,激发学生的爱父之情。

作业

课外利用互联网寻找关于“父亲”的文章。

推荐书目:苏童《父爱》、梁实秋《代沟》

周国平《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 》

七、板书设计

根据上课的内容和环节,我将这课的板书设计如下:

要强

坚韧怜悯

辛苦崇敬

谦卑

八、教后反思

学生经过近9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技巧,具有一定的阅读积累,但大多数同学多感性领悟,少理性分析,多直觉认知,少条分缕析。所以引导其结合有提示作用的关键词句来进行阅读就颇为重要,本节课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强化学生注意修饰、限制性的词语,注意抒情、议论的语句,注意结构和内容有特殊作用的语句,启发学生注意阅读技巧。

阅读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本节课注重引导学生圈点勾画作旁批,督促其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这对学生的学习也是颇有好处的。

阅读教学还需要老师的预设和控制,并且随机生成创造性的知识;对学生的阅读结果还要施加评价和影响。在本节课中,预设内容完成较好,但没能及时结合学生的思考情况,因势利导,随机创造。此外对学生的评价性语言还很单一,缺少感染力。这也是我在今后教学中亟需提升的。

第五篇:徐丽娜先进事迹

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

--记泾干镇西关小学教师徐丽娜

徐丽娜,女,汉族,39岁,中共党员,泾干镇西关小学教师、大队辅导员。十六年的教育生涯,她一直扎根在三尺讲堂上,牢记党的宗旨,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身体力行,始终不渝,以高尚的师德修养、精湛的育人艺术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塑造了一位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人民教师形象。她先后获得县级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优秀少队辅导员、高效课堂改革之星,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2012年被泾阳县人民政府授予县级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荣誉称号,享受政府津贴。

一、师德高尚,教育工作者的楷模

“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一头挑着学生的今天,一头挑着国家的未来”

在十几年的教育生涯中,徐老师切身的体会是:教师的责任大于天。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她认为上课不是简单的技术性问题,它关系着每一个孩子的素质培养,因为学校培养的是国家的后代、民族的后代。徐老师认为,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德育工作来展开, 德智体美,以德为先,教师的责任不仅在授业,首先是“传道”。

徐老师的语文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积极体现师生互动,使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和喜悦。有些原先看到作

— 1 — 文命题就会哭鼻子的同学,在徐老师热情鼓励、循循善诱下转变成写作的“积极分子”;原先写字七歪八斜的,后来写出了一手漂漂亮亮的书法;许多因为胆怯从不发言的孩子,在徐老师一遍遍的鼓励声中,变成了校园里的播音员;一些性格执拗,不与家长交流的孩子,在徐老师的谆谆教诲之下,终于说出了心中的烦闷……有一位口吃的学生不仅表述困难,而且语文成绩很差。经过徐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下,不仅口吃的毛病改掉了,而且爱上了语文,更重要的是树立了学习的信心。

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徐老师还不断总结探索教学实践的经验,撰写了《培养阅读习惯,提高语文素养》、《激发真情感,写出好文章》、《用爱塑造班级灵魂》等十几篇文章,并在各种教育论文大赛中获奖。

二、勤学乐学,充实自我的教育理念

徐老师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技能,修身养性为人师表。对于学生的“不懂事”,她是这么看的:“他们毕竟是不成熟的少年儿童,如果他们都懂事,有很强的自控能力,学习做事都很自觉,还要我们教师干什么?”教师要教育学生成人成才首先要教育自己,诲人不倦首先要学而不倦。

每次上语文课,徐老师都力求打破平铺直叙的套路,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带给学生深刻的课堂体验。不重复自己,即使是同样内容的课,也绝对不重复,让每节课都是美丽动人。

“时代的活水要在课堂上流淌。”徐老师注重结合时代特点,从

— 2 — 身边获取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看到很多学生喜欢的歌,徐老师并没有阻止孩子们,而是找来有关专辑认真试听,终于找到了TF-boy吸引孩子的原因:他们属于同一个年龄段,他们活泼开朗,他们帅气天真。孩子们听他们的歌,大脑的到了很好的休息,身上的活力马上就恢复了。徐老师特意在教室的电脑上存下了一些TF-boy专辑里的歌曲,让孩子们在课间跟唱、听学,也很好的控制了孩子们在课间追逐的现象。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开展课堂教学时就有了更强的感染力。

作为一名非“科班出身”的语文教师,勤于学习、乐于学习,是徐老师一直坚持的习惯。她的心中装着两把尺子,一把尺子量别人的长处,一把尺子量自己的不足。她认真向语文教研组的同事们学习,总想把其他教师的长处都学来。

徐老师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从知之极少到知之不断地增加,是发奋学习的结果,她紧扣自己的工作、所教的课程来学习。她带着两把尺子,硬是让自己的课堂走进了大家的心中。

通过十几年不懈的努力,徐老师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实践者,成为了本校语文教育改革的典范。

三、开拓创新,始终站在教育前沿

徐老师是一位时代感强、有着先进的教育理念的教师。她认为我们所处的时代,新鲜事物层出不穷。对于教育教学工作,学科最前沿的信息可能一时用不上,但一定要有所了解,因为它代表了学科发展的可能方向。如果对本专业领域内有影响力的刊物和新闻一无所知,那是件非常遗憾的事。近几年,网络成为获取最新信息的便利条件。

— 3 — 她经常上网查找最新资料和最新信息,制作精良的课件,为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她坚持每天上课使用电脑课件,为同学们的语文课堂增添更多的知识含量,也为孩子们正确理解课文做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在主张张扬个性的今天,她用自己广博的专业学识,灵活的教学手段,为孩子们创造了一个有一个倾情展示的机会,教室里是演讲台、是话剧场;同学们是主持人、是记者、是实验员、是表演者…… 教育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要做好它,十分不易。余秋雨先生曾说:“哪怕是再稚嫩的目光,也能领略辨识学问和人格的亮度。”徐老师认为,只有爱岗敬业,不断丰富自己的阅历,陶冶自己的情操,提升自己的修养,才能得到来自学生的敬意,得到来自领导的认可;更重要的,是收获一份无愧于良心的职业满足感。她相信,只要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充满挑战的教育人生会给她的精神生活注入无法比拟的愉悦。

徐常丽——百日读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