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3号文库
关于在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中进一步加强非公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精选5篇)
编辑:琴心剑胆 识别码:12-387264 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4-11 23:40:26 来源:网络

第一篇:关于在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中进一步加强非公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

关于在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中进一步加强

非公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

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夯实非公企业人才工作基础,提高人才工作水平,增强非公企业人才创新活力,推进非公经济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市非公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1.战略意义。非公经济是我市国民经济最重要的支柱,非公企业人才是我市非公经济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当前,我市正处于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要实现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一系列战略目标,关键在于建设一支善于科学发展、具有较强创业创新能力的非公企业人才队伍。

2、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按照科学发展观、人才观的要求,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以“聚英才、促转型、强企业”为目标,强化政策保障,加快平台建设,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有效推进非公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为推进非公经济转型升级、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支撑。

3、基本原则。必须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引导企业主动作为,增强企业家的人才意识,重视人才、关爱人才,激发人才的创业创新活力,集聚各类优秀人才为非公经济转型升级服务。必须发挥党委政府主导作用,转变工作理念,注重服务指导,切实提高党委政府服务发展、服务企业、服务人才的能力。必须发挥市场基础作用,推进人才市场改革,提高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能力。

二、大力培养非公企业转型升级的紧缺急需人才

4、深入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加强素质培训,市、县、乡分层轮训全市规模上企业主要经营管理者,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台讲学,不断提高企业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大力加强新生代企业家培养,努力提升新生代企业家继承与发展能力。积极培育和壮大职业经理人队

伍,加快推进企业家职业化进程。充分发挥中国民营经济发展论坛、台州商人研究会和企业家沙龙等平台作用,进一步增强企业家之间的交流互动和学习提升。

5、深入实施万名紧缺人才培养工程。加大人才培养资源的有效整合,1

建立健全党委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和院校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紧贴台州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需求的实际,制定非公企业紧缺人才开发目录和培养规划,大力实施万名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和万名紧缺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有针对性地开发企业急需的各类紧缺人才。通过 5 年左右的努力,培养新增高级专业技术人才1000名以上、中级专业技术人才9000名以上;高级技师 200 名以上、技师 3000 名以上、高级工

7000名以上,逐步缓解我市企业中高级人才紧缺状况。

6、深入实施新型产业工人培训工程。积极推进产业工人培训基地建设,加快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重点技术学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企业职工技能培训基地。大力推进民营培训市场规范化发展,加大支持力度,鼓励民营培训机构加快发展。加强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经费提取、使用的管理,引导和鼓励企业用足用好,并确保70%用于一线产业工人培训。引导企业通过岗位练兵、岗位培训、技术比赛等形式,全面推行企业培训师制度和名师带徒制度,建立完善的现代职工培训体系。

7、深入实施引才引智工程。各地要结合实际,出台行之有效的引才引智政策,鼓励国内外创新型人才来台从事管理、经营、科研、技术合作等专业工作,鼓励企业以岗位聘用、项目聘用、任务聘用、项目合作等方式引进转型升级的急需、紧缺人才。探索赴外人才招聘新方式,每年根据企业需求分行业组团赴外举办人才招聘会,帮助企业引进各类专业人才。大力推进校(院、所)企科技和人才合作,帮助企业充分利用高校、院所的人才智力优势。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中介机构的联系和合作,争取部分中介机构在我市设立服务点,为企业引才开辟便捷通道。

三、积极优化非公企业人才服务转型升级的创业创新环境

8、加快推进职称评价体系建设。进一步探索完善工程系列各专业初、中级技术人才评价办法,对业绩突出的专业技术人才,允许不受学历、年限等条件限制,破格晋升评定。鼓励支持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参加高级经济师等职称资格的申报。加大对技能人才考评办法的探索和研究,推行企业考评与政府认定相结合的鉴定办法,提高评价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对掌握高超技能、在岗位有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允许不受工作年限和职业资格等级等条件限制,破格或越级参加高级工、高级技师考评。

9、加快推进人才廉租公寓建设。鼓励各地按照“廉租周转、分类解决”的原则,以“零盈利”或“微盈利”的开发运营模式,依托国资公司开发、企业联合出资开发或引进开发商开发等形式,在工业园区、企业集聚区或城郊重点分期建设一批人才廉租公寓,逐步解决各类人才的住宿问题。

10、加快建立优秀引进人才子女就学解决机制。各地要结合实际,出台切实可行的具体政策措施,妥善解决企业优秀引进人才子女就学问题。鼓励和引导企业通过设立职工子女教育基金、建立定点联系学校等方式妥善安排优秀引进人才子女入学。鼓励和支持学校在政策允许条件下,采取“一企一议”、“一人一议”的方式,适当照顾企业优秀引进人才子女入学。

11、加快推进激励保障体系建设。引导企业把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收益分配,鼓励实行协议工资、年薪制和试行奖励股权、期权等多元化分配方式。大力推行各类人才参与社会保险制度,落实好养老、医疗和工伤等社会保险参保工作,进一步完善非公企业人才生活和劳动保障机制。健全优秀人才的疗休养和带薪休假制度,保证各类人才的创新积极性和创业主动性。

四、加快创建非公企业人才服务转型升级发挥作用的平台

12、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市县联动、分级确定、扶持和培育一批创新机制灵活、创新人才集聚、推进转型升级作用明显、具有领先水平的创新团队。市本级利用 5 年左右时间,在全市主导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项目中打造培育 50 家以上市级非公企业创新团队。各地要制定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在高新技术企业、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和农业龙头企业中打造培育一批县级创新团队。加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技术中心和研发中心等创新载体建设,鼓励和帮助有条件企业积极申报,加大工作指导和支持力度,力争 5 年内新增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技术中心和研发中心60个以上,快速集聚和培养一批台州产业转型升级急需的创新型人才。

13、加强校企合作平台建设。探索建立校企合作服务中心,充分发挥本地高校学科优势和高层次人才资源优势,推进本地高校与企业加强人才开发、科技研发等产学研合作;按照台州主导产业实际,向国内外大院名校柔性聘用一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组成院校专家咨询服务团队,为企业加强与外地高校产学研合作等提供专业服务和支持。继续以校企合作活动

为载体,探索符合企业实际、体现台州特色、具有综合效能的引才、育才新路子,使校企合作活动成为企业引才、育才的主渠道和主平台。

14、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进政府所属人才市场改革,进一步做大做强公益性人才服务机构。制定出台人才市场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民间人才中介组织加快发展。推进非公企业人才服务中心建设,为非公企业人才提供信息咨询、档案挂靠等人事公共服务。加强台州人才网络学习城建设,拓展使用功能,为非公企业各类人才开展交流、联谊、培训等活动提供网络平台和专业化服务。建立台州市企业人才经理协会,充分发挥科技人才联谊会、博士联谊会、台州商人研究会等作用,进一步加强非公企业人才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五、努力形成为转型升级服务的非公企业人才工作合力

15、完善工作运行机制。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建立统分结合、协调高效、优势互补、整体联动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增强考核工作实效。加强对乡、镇、街道非公企业人才工作的统筹和指导,确保机构、人员、经费等落实到位,切实发挥乡、镇、街道人才工作机构的作用。加强对非公企业人才工作的引导,帮助企业建立健全人才工作机构,提高人才工作者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企业开发人才资源的能力。

16、加大人才开发投入。各级财政要着力保障非公企业人才工作中各项政策落实、重大引才活动、重点培养工程和重要载体建设的资金投入。市、县(市、区)两级要逐步增加人才工作专项资金,保证人才工作经费重点向非公企业人才工作倾斜。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对人才智力开发的投入,逐步形成以“市场导向为主、政府推动为辅”的人才投资回报机制。

17、加强基础建设。各地要根据实际,在转型升级中树立一批非公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示范点,发挥示范点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探索建立人才预测预警制度,定期编发人才供需信息,发布紧缺人才目录。推进非公企业人才信息库建设,建成涵盖各领域、分级分类管理的人才信息库。加大非公企业人才工作的宣传力度,营造适合非公企业人才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

第二篇:加快企业上市步伐 推进经济转型升级

加快企业上市步伐

推进经济转型升级

各位老总、各位朋友、同志们:

非常感谢各位企业家在百忙之中参加今天的会议。我到鄞州之后,每年都要召开一次企业家大会,与大家共谋创业创新良策、转型发展大计。这样形式的会议,到今年已经是第五次了。

今天会议主题是推进企业上市和股权投融资发展,这是今年以来,区政府在金融企业座谈会、拟上市企业申报工作推进会之后,召开的又一次上市专题会议,而且会议规格之高、规模之大也是同类会议中所少有的,之所以要这样不厌其烦去发动,不遗余力去部署,是因为上市工作非常重要、非常紧迫,也非常专业,希望借此会议,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政企合力,推进鄞州板块迅速扩容升级,促进区域经济加快转型提升。刚才陆红军院长就民营企业上市发展作了精彩的演讲,使我们对如何利用资本市场发展经济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帮助我们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先锋新材料公司作了很好的交流发言,有许多经验和做法值得学习借鉴。六家投资机构介绍了公司情况、投资策略和投资要求,为股权投融资发展搭建了一个很好平台。下面,我结合近阶段一些思考,就推进企业上市工作,与大家交流四方面想法。

一、上市意义重大,认识要更深化

资本是市场经济的血液和灵魂。新经济时代,是产业、技术、资本创新融合的时代。当前,鄞州正处于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的关键时期,发展资本市场、推进企业上市,无论是对企业做大做强,还是对区域经济转型提升,意义都十分重大。

(一)从企业层面看,上市具有引资、引制、引智三大作用,是企业跨越发展的最佳渠道。鄞州企业创业初期靠拼命,发展阶段靠精明,扩张阶段必须依靠资本经营。第一,上市有利于集聚资本。与银行贷款、民间借贷等融资手段相比,企业通过上市来募集资金,体量更大、成本更低、效率更高。如先锋新材料公司,上市申报前年净利润还没超过2000万元,通过上市一下子募集资金近5亿元,企业的市场价值超过上市前净资产的10多倍,不仅大大缩短了企业创业时间,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财富效应,实现了超常规发展,更为企业未来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动力。其次,上市有利于激活机制。我区企业大多从家庭作坊、乡镇企业发展而来,在制度上存在着一定的缺陷,通过上市,有利于推动企业股权结构、经营机制、管理理念、运作模式优化,加快实现从家族企业、传统企业向公众企业、现代企业的提升。企业上市后,相当于请了一个预防企业发生“大病”的“医生”,民营企业中普遍存在的诸如企业接班、财富分配等等头疼问题,也都会因此迎刃而解,企业持续发展能力将大大增强。近年来,我区像广博、康强等许多公司,就是依托上市从制度层面根本上解决了产权结构、治理结构等问题,有力地促进了企业转型提升、做大做强。第三,上市有利于配置资源。上市企业是质量、品牌和竞争力的代名词。企业一旦上市,就能获得公众的关注、同行的信赖、政府的支持,就有能力在更大空间、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吸纳要素资源、先进技术和优秀人才,从而为企业发展带来比有形资产更加重要的无形资产。如雅戈尔公司在1998年上市后,借助证券市场的资源配臵优势,13年间发展成为一家跨国企业集团,创造了鄞州民营企业发展史上的神话。可以说上市过程是企业裂变、放大、提升的过程,是企业向更高层次、更大规模、更快速度发展的过程。

(二)从区域发展看,上市具有聚名、聚企、聚力三大效应,是助推转型升级的最好抓手。首先,上市有利于提升区域形象。一家上市公司就是一张好名片、一个活广告。如人们一提起海尔、海信,就想起了青岛,一提到雅戈尔、杉杉、奥克斯,就想到了鄞州。城市和企业共生共荣,相辅相成,相映生辉,上市公司作为一个城市的经济名片,代表着城市的形象和实力,扩大了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增添了城市的内涵和活力。其次,上市有利于打造产业集群。上市公司作为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在规模实力、经营管理、生产技术、产品品牌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对上下游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带动力和辐射力,一家上市公司,就能集聚一批优秀人才,实施一批优质项目,培育一个高产的企业总部,催生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目前,我区工业企业“五十强”前十名中,上市公司就占到7家,其中前四名都是上市公司。再次,上市有利于增强内生动力。区域经济的发展,必须依靠一大批优质企业的支撑和带动,才能形成更强的竞争实力,赢得更多的发展机遇。上市公司作为企业中的精英和骨干,其数量多少、质量高低,不仅体现了区域企业的发展水平,而且标志着区域经济的活跃程度和竞争能力。特别是在当前上市利好的大背景下,各地都不约而同地把推进上市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抓手,把推动上市当成一场新的资源争夺战。如江阴提出到“十二五”期末,上市公司总数达到50家,让“江阴板块”真正成为中国最优秀的上市公司群体;萧山提出要成为浙江民营企业的总部,力争到“十二五”期末要实现千亿企业3家,百亿企业10家,十亿企业50家,亿元企业800家,未来五年每年新增上市企业3家。面对新一轮新形式的经济竞争,如果不采取措施,迎头赶上,不仅我们的上市工作与先进地区的差距会进一步扩大,而且在激烈的区域经济竞争中也会越来越难以站稳脚跟,必须要更加突出资本市场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角色和位臵,在时间上抢进度,在措施上加力度,形成强势突破,确保继续走在前列。

(三)从上市历程看,股投具有扶小、扶优、扶特三大功能,是促进企业上市的最优捷径。推进股投行业和新兴企业互动发展,是发达国家在现代经济条件下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条成功经验。第一,股投是初创型企业的“孵化器”。初创企业犹如刚出生的婴儿,时刻面临“断粮”的危险,只有依靠股投带来的充沛资金,才有成长壮大的可能。如腾讯、百度、阿里巴巴,都是通过多次股权融资才度过重重危机,最后成功上市,成为行业龙头。其次,股投是智慧型企业的“发动机”。股权投资作为专门促进高科技成果商品化的金融资本,是资本、科技和人才结合的最佳载体,是发展新兴产业必不可缺的一部分。正是在股权投资的直接帮助下,美国才诞生了苹果、谷歌、思科等新一代科技跨国公司,创造了“硅谷奇迹”。第三,股投是特色型企业的“催化剂”。股权投资机构是企业的“伯乐”,依托专业背景可以独具慧眼发现、扶持一批特色潜力企业。像无锡的尚德公司,就是通过股权投资催化发展,从而一跃成为全球太阳能龙头企业。从我区情况看,通过这几年的上下努力,股投机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很快,目前已有各类股权投资机构和股权投资管理机构30多家,资本总规模达到20多亿元,但这与我区的产业实力、企业资源相比,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如被称为“基金之都”的深圳,目前已拥有股权投资基金1500多家,正是股权投资机构的高度集聚和股权投融资市场的充分发育,才创造了每10家公司上市就有1家来自深圳的神话。新近快速崛起的天津,目前各类股权投资基金更是达到1700多家,注册资本超过3400亿元,股权机构的快速发展成了天津上市公司源源不断涌现的重要支撑。这几年,我区软件、动漫等新兴产业得到了跨越式发展,但总体上仍旧处于孕育培养阶段,迫切需要股权投资机构凭借渠道、信息和人才优势,给企业资金、经验、管理等全方位的帮助扶持,加快培育打造一批阿里巴巴那样的创新型、智慧型企业。

二、上市机遇难得,方向要更坚定

当前,在宏观环境、政策导向、市场因素等综合作用下,金融体系加快完善,国际化进程不断加速,资本市场正面临难得的黄金机遇期,推进企业上市正当其时。

第一,市场内外环境十分有利。从全球看,国际资本市场功能正在加快恢复,全球IPO在金融危机后正逐步趋向活跃;从国内看,国内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积极效应加快显现,企业上市环境不断改善。一是渠道更加通畅。随着创业板的推出,中小板的扩容,国际板的谋划,新三板的建设,企业上市渠道越来越多,我们企业既可在境内也可在境外上市,既可在主板也可在中小板、创业板发行,既可在场内上市也可在场外进行股权交易。可以说,不同成长阶段、不同产业类型的企业,都能在资本市场找到适合自己的融资渠道。二是环境更加宽松。当前,随着资本市场的规模扩大、结构改善和法律制度的日益完善,上市审核也在不断提速,现在进程快的企业从递交申报材料到完成企业上市,只需要6个月时间;同时审核通过率也不断提高,目前创业板过会率已达到85%,主板中小板过会率也接近80%。今年以来,已有220多家企业在A股市场实现首发上市,预计“十二五”期间,上市公司数量将增加近一倍,平均每年将新增400家上市公司。三是需求更加突出。一方面随着银根的持续收紧,民营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获取融资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数据显示,去年通过资本市场获取的各类直接融资额达到同期新增人民币贷款的79.7%;另一方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财富管理的需求日益旺盛,目前全国有效证券账户1.3亿户,占总人口的10%,与欧美国家近70%人口拥有证券账户相比,我们证券市场发展的潜力和空间还很大。

第二,上市良好氛围正在形成。一是政策力度不断加大。2008年以来,区政府每年都专门出台鼓励创业投资发展的政策,在资金、土地、电力等要素保障上给予上市企业重点倾斜,截止目前,已兑现上市奖励扶持资金7000万元,进一步提升了企业改制上市热情。二是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企业上市实质上是发展资源的重组,地方政府的强力推进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我们充分发挥政府在企业上市中的推动、引导、协调作用,专门组建成立金融工作办公室,相关部门积极开展一站式办公、保姆式服务,着力开辟上市“绿色通道”,集中解决企业所碰到的困难和问题,上下服务合力不断增强,上市工作得到快速推进,今年全区又有3家企业成功上市,总数达到11家,数量位居全市各县区首位,总市值超过500亿元。三是上市共识不断增强。通过宣传发动、典型示范等途径,企业和企业家对上市的理解更加深刻、认识更趋统一,想上市、愿上市、会上市的队伍在不断壮大。目前开展上市实质性运作的企业有25家,未来一年内申报上市的企业有8家,未来五年全区平均每年新增上市公司有望达到3家以上。

第三,企业竞争实力不断增强。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我区上市资源无论是资产规模、盈利水平,还是行业分布、股权结构,都在全省全市处于领先地位。一是结构优。我区既有先进的制造业企业,也有符合发展导向的新兴产业企业;既有资产规模大、盈利水平高的实力型企业,也有发展潜力大、创新能力强的高新型企业,目前全区拥有规模以上企业1500多家,软件动漫企业430家,其中注册资金上千万企业超过60家,庞大优质的企业集群优势为我们上市提供了丰富的项目资源。二是基础好。目前全区年销售收入上十亿企业15家、上亿企业328家,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73家,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分中心)6家,中国驰名商标72 件,中国名牌产品17件,市级以上名牌产品销售比重达到40%,获得的授权专利、发明专利数量连续多年位居省市前列,企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上市基础非常扎实。三是素质高。鄞州既有一批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目光长远的“领军型”企业家,也有一批思路新、闯劲足、理念超前的“新生代”企业家,他们是鄞州企业上市的脊梁和希望。

三、上市竞争激烈,工作要更扎实

当前,证券市场正处于快速培育期,谁能先人一步、高人一筹,谁就能获取更大市场份额,在更高层次上引领发展。要牢固树立“抓上市就是抓机制创新,抓结构调整,抓招商引资”理念,系统筹划,全力推进,努力取得新的突破。

针对发展形势,结合鄞州实际,“十二五”时期我区企业上市总体思路是:坚持“政府引导、企业自主、市场运作、梯度推进”工作机制,按照“储备一批、培育一批、改制一批、辅导一批、上市一批”工作要求,多渠道、多形式加快企业上市,力争到2015年,全区境内外上市企业家数达到23家、上市公司累计首发融资和再融资金额超过150亿元,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鄞州板块”。重点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强化基础建设梯队。这是做好企业上市工作的基础工程。要切实把培育优质上市资源作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通过政策激励、培育引导等多种途径,努力形成百花争艳、百舸争流的企业上市格局。一要“做大基数”。一方面要坚持一二三产业、大中小企业“一起上”,通过扶持培育、整合包装,努力使我区上市后备资源行业分布更广泛、产业结构更合理。另一方面要按照提升产业竞争力要求,围绕主导产业、重点行业,抓紧选择一批高成长、高科技与新经济、新服务、新农村、新能源、新材料、新模式等“二高六新”企业,纳入上市资源库,源源不断地扶持、促进优质企业走向资本市场、实现跨越提升。二要“做优机制”。体制新、机制活,才能发展快、效益高。要进一步规范法人治理,对净资产数额较大、经济效益好的企业,要积极引导其进行规范的股份制改造,确保每年新增股份有限公司5家以上。对已股改的公司,要进一步落实措施、大力扶持,积极帮助其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尽快进入上市辅导期,尽快申报发行上市。三要“做强实力”。上市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已经上市的企业绝不能把上市作为终极目标,在内部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促进企业规范有序运行;在外部要积极推动要素集聚、资源整合,通过资产重组、资产注入等,进一步提升企业实力,更好地带动区域经济加快发展。

(二)多头并进拓宽渠道。这是做好企业上市工作的核心环节。要切实加大引导和协调力度,进一步加快企业境内境外“两市”、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三板”上市步伐,加速扩容提升“鄞州板块”。一要主攻国内上市。国内上市尽管准备周期长、监管力度大,但募集资金量大,运作费用低,综合收益高,是我们企业上市的主要路径。当前,国内市场上市渠道很多,根据鄞州的企业特点,我们要立足中小板、争取主板、突破创业板,不断提高我区企业上市的“命中率”。对日月重工等资产规模大、盈利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强的企业,要作为主板上市资源来培育,争取尽快到主板市场上市。对凯信服饰、嘉福塑胶等主业突出、业绩优良、增长迅猛、潜力巨大的企业,要进一步提升其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创利率、资金利润率、资源能源利用率等“四率”水平,积极帮助其到中小板上市。对广博纳米、高发汽控等符合国家产业发展导向、自主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科技型企业,要切实加大扶持培育力度,尽快促进其到创业板上市。二要瞄准境外上市。与内地市场相比,香港、新加坡等境外市场,有着市场层次多、发行审核便捷、上市速度快、发行费用透明等优势。如果我们企业一时达不到国内上市规范要求,可以考虑选择境外上市。像福建晋江市,其30多家上市企业中,有20多家在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与之相比,我区的境外上市公司总数明显偏少,这也说明我们企业未来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和发展前景。要针对境外市场的不同特点,积极组织一批有条件、有意向的企业到境外市场上市,直接从国际资本平台进行融资,使企业得以在更高起点健康持续发展。三要择机买壳上市。目前境内外资本市场,尤其是境外资本市场,受宏观环境影响,都还有一定数量的上市公司“壳资源”,我们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有关部门要切实做好牵线搭桥工作,积极帮助引导有条件企业走买壳上市之路。这方面我区大有潜力可挖、大有文章可做。利时,就是一个很鲜活很成功的例子。

(三)想方设法培育市场。这是做好企业上市工作的重要举措。我们鄞州经济长期来一直以工业制造和对外贸易为主,对资本市场专业中介服务机构需求不大,导致至今还没有本土证券公司和从事证券业务的会计、法律等事务所,制约了区域资本市场发展和上市工作推进。要坚持引进与培育并举、硬件与软件并重,进一步强化资本市场培育,努力形成要素齐全、功能齐备的企业上市金融服务体系。一要大力引进培育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充分发挥鄞州产业、政策等比较优势,依托南部商务区、创新128园区等发展载体,花大力气引进培育一批会计、证券、法律等企业上市配套服务机构,切实提升对企业上市融资、并购重组、资产管理等方面的服务能力,促进全区企业上市工作蓬勃开展。对证券公司、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在鄞开设分所的,区政府每家最高奖励30万元。二要大力引进培育高端金融服务人才。推进企业上市,不但要依托发达的金融中介市场,更需要依托一批从事资本运作的高端人才。对资本市场高端人才,区里已把其纳入紧缺人才进行重点培养,并享受相关政策。三要大力引进培育股权投资机构。为鼓励股投机构发展,区政府积极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放大效应,专门探索设立了创业风险投资引导资金,以优惠的政策,与国内外知名投资机构合作设立符合区域实际的产业投资和风险投资基金,“以资引资”增加创业投资资本供给,目前引导资金已成功投资一家,还有2家参与方案也已确定。面对当前股权投资加快发展的良好机遇,要继续做好“借股投之力促企业上市”文章,进一步强化举措、完善政策,积极吸引国内外优质投资机构入驻,对股投机构和股投管理机构在鄞注册的,区政府将给予机构和高管人员奖励补助。

四、上市任务繁重,服务要更到位

企业成功上市的背后,体现的是地方政府调控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要切实把利用资本市场的程度、效果作为增强政府行政能力的重要指标,凝心聚力,合力推进,不断提升政府服务企业上市的能力和效率。

一要强化工作推进合力。区金融办要积极做好企业上市的计划制定、任务分解和协调服务等工作。政府有关部门要按照“沉下去、贴上去、融进去”要求,分类做好服务管理工作,要积极与金融办、证券监管部门加强合作交流,完善信息共享、沟通联络和定期磋商制度,在改制辅导、上市申报、并购重组、项目融资、中介聘请等方面密切配合,共同促进拟上市和上市公司规范运作。各镇乡(街道)、产业园区,要切实把企业上市工作放到更加突出位臵,充实机构、落实责任,认真做好企业上市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确保每一家改制上市企业,都有人在跟踪、在服务、在推动。区政府对各镇(乡)、街道、园区实行上市考核奖励制度,在考核中,对企业成功上市或被认定为区上市重点培养企业的给予考核加分。

二要提升上市服务水平。牢固树立“围墙内的事企业做、围墙外的事我们做”的服务意识,大力倡导雷厉风行作风,想方设法、依法依规为企业改制上市创造条件、排忧解难、减轻负担,切实为企业改制上市提供高效便捷的“保姆式”服务,尤其是在上市过程中涉及的土地房产过户、税费征收、资格认定、项目报批、环境评估等手续办理,各职能部门要实行“绿色通道”,该出的政策要抓紧出、该减的费用要尽量减、该办的手续要马上办,努力创建有利于企业上市的良好政务环境。

三要强化政策鼓励引导。企业实施资本经营战略,特别是股票上市,是以稀释股权和支付一定上市成本为代价的,这是影响企业上市积极性的主要因素。为进一步激发企业上市的主动性、积极性,区里在保持政策连续性基础上,近期又出台了操作性更强、扶持力度更大的鼓励政策。政策着眼于减轻企业上市成本支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提升企业上市前后盈利水平和发展空间,对企业上市筹备过程中额外增加的税收,给予地方留成部分全额奖励;对企业股改、上市申报等给予150万元的奖励,用于弥补聘请中介机构费用;对企业首发上市成功的,根据税收贡献大小和企业的行业类别,奖励额度可达600万元以上;对上市公司再融资、并购等也专门明确了扶持政策。

四要营造上市舆论氛围。通过各种手段、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上市公司先进案例、成功经验,树立一批上市典型,积极放大“示范效应”、“带动效应”,努力消除企业不想上市、不敢上市的思想顾虑。通过以会代训、组织企业参加境内外上市推介会、专题研讨会、业务培训会、参观考察等方式,搞好辅导培训,帮助企业树立资本市场运作观念和改制上市信心,提高参与资本市场运作的能力、水平和效率,真正在全区营造议上市、争上市、快上市的浓厚氛围。

推进上市,政府是主导,企业是主体。企业本身的毅力、努力、合力才是成功上市的关键要素。借此机会,向各位企业家提几点希望和要求,与大家共勉。

一要依托高端定位,提升持续发展力。对企业准确科学进行定位,是企业家的一种能力和品质,其不仅影响着企业的即时走向,更决定着企业的未来发展。当前,我国正进入资本市场快速发展阶段,资本扩张已成为经济扩张的最主要手段,资本增值已成为财富增加的最有效途径。面对新时期新形势,我们企业家要登高望远,明国家发展大势,谋资本市场发展趋势,从大范围整合资源,以大胸襟寻求合作,推动企业走出传统发展模式,实现更优更快裂变发展。

二要依托科技人才,提升核心竞争力。人才、技术、资本的创新融合,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当前企业间的竞争已逐步演变为科技与人才的较量,我们企业家必须高度重视科技研发的投入、创新团队的打造、技术资本的联姻,善于运用资本的力量获得技术、凝聚人才,努力争做逐鹿国际资本市场、勇攀技术创新高峰的领头羊。

三要依托资本经营,提升对外扩张力。从产品经营、要素经营向资本经营、技术经营转变,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规律。面对当前资本市场的良好机遇,面对转型提升的迫切要求,我们企业家要以敢于发展的大气魄,善谋长远的大智慧,切实把推进资本经营作为扩大规模、提升素质、卓越发展的战略选择,大手笔规划布局、小口径切入突破,抓紧时间,迅速行动,努力获取更大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要依托主业发展,提升价值创造力。主业强则企业强,主业兴则企业兴。主业是否突出,也是证监会审核能否上市的一个重要标准。我们企业家要正确处理做强主业与多元经营的关系,不东张西望,不盲目出击,把精力集中在做强主业上、把功夫下在加快发展上,以提升价值为重点,以强化盈利为核心、以规范经营为关键,全力打造专业型、特色型企业,努力争做行业的排头兵。

五要依托和谐创建,提升企业公信力。上市不仅有显著的经济效益,更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在某种程度上,推进上市也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载体。我们企业家要坚决克服怕露富、怕投入、怕监管思想,以加快上市为目标,以创建和谐企业为抓手,关爱员工、关爱社会,诚信经营、履行责任,努力提升企业的形象和口碑。

各位企业家、同志们,推进企业上市是事关鄞州长远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希望我们广大企业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加快上市;希望全区各级各部门进一步提高认识,提升服务,形成合力,不断扩大鄞州板块规模,提升鄞州板块质量,为鄞州打造“三城三区”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经济转型升级

经济转型升级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是2010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也是决定江苏经济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放到优先发展的位置,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规划引导,推动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等产业实现更大突破;下更大力气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升;坚持不懈抓好节能减排,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提升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充分利用沿海开发开放和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的有利条件,统筹推进苏北振兴、苏南提升和苏中崛起,在更大范围内优化生产力布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向创新型经济转型是江苏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经济的发展正在经历第三次经济转型。第一次转型以发展乡镇企业为标志,实现了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历史转变。第二次转型以扩大对外开放为动力,实现了向开放型经济的转型。现在正处于第三次转型的阶段,核心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由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转变、向创新型经济升级,着力建设“三个高地”:就是建设产业高地、创新高地和人才高地;加快实现“三个提升”:就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围绕这一目标,发展理念要进一步转变,发展路径要进一步转轨,产业发展要进一步转型。

首先要关注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了解全球科技发展的最新趋势,立足自身优势和现实基础,重点培育和发展六大新兴产业。

一是新能源产业。围绕再生能源利用、新能源设备制造和智能电网三大重点,加快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集团,使新能源产业成为江苏的战略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二是新材料产业。依托骨干企业,加大投入力度,提高研发能力,加快新材料产业化进程。

三是新医药产业。以生物制药、现代中药为重点,积极开展重大技术项目攻关及科技成果产业化工作,着力引进一批技术领先的知名企业和重大项目,加快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特色优势明显的医药产业群。

四是环保产业。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低碳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发展环保新技术,开发环保新产品,加强环保基地建设,促进环保产业扩大规模、提升水平。

五是软件和服务外包。积极开拓市场,加快软件园和苏南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带建设,实现从中低端向高端、从一般外包向品牌外包转变,着力提升软件和服务外包发展水平。六是新传感网产业。努力突破核心技术,加快建立产业基地。在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的同时,要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工业化信息化融合发展,推动制造业向研发设计和营销服务两端延伸,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产业竞争力。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幅度提高服务业占GDP比重、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其次,要着力推进自主创新。

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构建科技服务“四大平台”,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使更多的“江苏制造”变为“江苏创造”。以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为重点,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做大做强一批科技型企业,建设一批功能完善、高水平的创新载体。最后,要突出抓好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

在大规模培训人才、提高人才素质的同时,大力引进高端人才,大幅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把人才队伍建设放到突出位置,实行优先投入,实施更加优惠的政策,特别要重视引进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和创新团队。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深化改革,锐意创新,为发展创新型经济输送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另外,苏南、苏中、苏北经济基础不同,所处的发展阶段也有差异,发展模式的多元化,既是江苏的重要特点,也为我们转型升级拓展了广阔的空间。要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处理好产业转移和产业转型的关系,发展新兴产业与发展传统产业的关系,立足当前保增长与着眼长远促转型的关系,企业主动、市场驱动与政府推动的关系,推动经济又好又快持续发展。

第四篇:科学发展推进县域经济转型升级

科学发展推进县域经济转型升级

吴巨培

“四化两型”是光前裕后的顶层设计,是蓄势而为的战略决策,是集思广益的共识共为。如何围绕“四化两型”战略,加快县域经济科学发展,既是当前之需,又是当务之急,结合自己在祁阳工作的所思、所想、所感、所践、所行,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以战略高度来谋划发展用前瞻眼光、宽广胸怀和战略思维,对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进行顶层设计,总体规划,科学定位。一是着眼发展大势。紧紧围绕“四化两型”战略,把县域经济发展放到国际国内的大背影中去思考,放到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中去谋划,放到推进大发展中去落实,深入分析县情,找准发展定位,拓宽发展空间,确保科学发展。二是应对竞争态势。抢抓国家扩内需、沿海产业转移等机遇,调结构,促转型,实现后发赶超。三是发挥自身优势。落后蕴藏潜力,后发蓄积优势。要审视自己的优势,突出特色,构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发展优势。

从产业角度来转型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转型。一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做大做强新型工业。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壮大优势产业和提升传统产业步伐,大力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充分发挥交通区位优势,构建全方位物流服务网络。二是构架绿色发展格局。发展绿色经济、倡导绿色消费,推进绿色产业。突出打造以绿色能源、绿色制造和绿色加工为重点的绿色产业。推行绿色环保。强化污染物减排和治理,下决心淘汰落后产能,推动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三是构筑新型城镇框架。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把规划的重点向乡村倾斜,做到简洁营造大方,整齐产生美感。严格管理。用经营城市的办法增强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环境。生态建设。围绕水系、绿地做文章,建园增绿、建堤扩绿、拆墙透绿,构建点、线、面、环相衔接的绿色格局。

靠开放程度来推进发展坚持走开放型、外向型发展的路子,推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一是主动融入区域合作。抢抓国际和国内发达地区产业、资本加快转移的大好机遇,主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对接央企、省企,做到与发达地区市场相连、体制相融、产业互补、人才相通。大力实施“大外贸”战略,依托骨干企业和优势产业,加快实现外贸、外资、外经的渗透与融合。二是主抓招商引资。坚持引进项目和培育产业并重、引资规模和引资质量并重、引进资金和引进智力并重、优惠政策和投资环境并重、全民招商和专业招商并重的原则,深入、持久、广泛地开展招商引资。三是主攻平台建设。坚持把园区建设作为推进县域工业化的主攻点,充分发挥园区产业集群、要素集聚、资源集约的“洼地”效应,把园区建设成为生态经济示范区、新兴产业聚集区、转变发展方式试验区。

用创新力度来保障发展加快县域经济科学发展,一是观念大开放。按照“非禁即可、简政放权、优先优惠”的要求,鼓励敢闯敢试,先行先试、边干边试,加快土地利用、产业发展、金融服务、资源环境等体制机制创新,做到以实效作结论。二是人才大汇集。坚持特殊人才特殊引进,特殊待遇,特殊使用,放宽高层次人才选拔条件,拓宽人才选拔范围,实现“引进一个、带来一批、影响一片”的人才倍增效应。三是环境大优化。把优化环境工作纳入干部职工政绩考核内容,大力推进依法行政、严格执法,营造高效率、低成本、无障碍的开放环境。

作者系湖南省祁阳县县长 吴巨培

第五篇:大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

大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

梁保华

全国人代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会议时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抓得越早、抓得越紧、抓得越实,就越能打开新局面,赢得发展新优势,希望江苏主动利用当前经济形势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倒逼机制压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江苏新阶段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要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举措、更扎实的工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努力实现经济更长时期又好又快发展。

一、江苏正处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回顾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江苏已经经历过两次经济转型。第一次转型以发展乡镇企业为标志,实现了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历史转变。第二次转型以扩大对外开放为动力,实现了向开放型经济的转型。现在我省总体上已处于工业化中后期,苏南地区进入了工业化后期,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区域结构和增长动力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正处在第三次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这次经济转型的核心是向创新型经济转型升级,使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无论是从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来分析,还是从江苏自身发展的要求来看,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是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一是国际金融危机倒逼转型升级。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市场严重萎缩,外需不足对出口导向型经济形成很大冲击,依靠出口大幅度上升带动经济增长受到制约,国际需求减弱对出口形成的约束短期内很难改观,加快转变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增长方式势在必行。为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和困难,世界各国都在调整结构,提升经济竞争力,与以往相比,这一轮世界产业结构调整规模更大、范围更广、影响更深。我们要更加自觉地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倒逼压力,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把经济增长建立在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增加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之上。二是新的科技革命推动转型升级。每一次经济危机,都会推动新的科技革命,催生新兴产业。如果说前两轮产业革命的发生,是由于科技进步而“水到渠成”,现在全球范围内正在兴起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能源和环境两个硬约束的倒逼,更具有“强制性”。这一轮新的科技革命,突出表现在新能源发展、生物技术进步、新材料开发和信息技术突破,必将引发一批高速度、长周期增长的新兴产业,对传统产业也将带来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产业革命中,江苏主要是承接产业转移、扩大经济规模,产品、企业大多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环节。在新一轮产业革命中,有些领域比如新

能源、生物医药、物联网产业等,我们有一定基础,只要抓住机遇,就有可能形成与发达国家同发的优势,大大缩短差距,实现跨越发展。我们要跟上世界新科技革命的步伐,努力在新兴产业发展方面抢占先机,在未来的发展中赢得更大的空间和更多的资源。三是国内外环境变化有利于转型升级。从国际经济环境看,国际金融危机带来全球产业大调整大重组,不仅制造业转移的趋势没有改变,同时出现软件、服务外包等加快转移的新趋势,进口资源、引进设备和技术的成本明显降低,为我们加快产业升级、推动经济转型提供了有利条件。从国内经济环境看,国务院颁布了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发展指导意见,批准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为我们在更大范围内整合资源、调整结构、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国家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对自主创新、新兴产业等的支持力度,为我们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难得机遇。我们要抓住并用好这些机遇,在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上取得更大进展,做到早转早得益、转得好多得益。

二、集中力量发展创新型经济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着力点是调整结构、自主创新。要以结构调整培育新的增长点,以自主创新占领制高点,以集约发展增强竞争力,大力推动“三个转变”,即经济发展由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转变、粗放型发展向集约型发展转变、更多的江苏制造向江苏创造转变;建设“三个高地”,即产业高地、创新高地和人才高地;实现“三个提升”,即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围绕这一思路和目标,发展理念要进一步转变,发展路径要进一步转轨,产业发展要进一步转型。1.优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兴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接续产业,潜力大、成长快、爆发力强、附加值高。2006年全省新型工业化会议上,我们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环保等新兴产业,取得了明显成效,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中,新兴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为全省经济增长发挥了较好的支撑作用。在每一个发展阶段,都要有新的主导产业来引领。发展新的主导产业,一要关注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二要了解全球科技发展的最新趋势,三要立足自身优势和现实基础。根据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江苏发展的基础,要重点培育和发展六大新兴产业:一是新能源和智能电网。新能源是新一轮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我省新能源产业发展已经形成较好的基础,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要围绕可再生能源利用、新能源设备制造、智能电网三大重点,加快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打造更为完整的产业链,进一步形成规模优势和技术优势,使新能源产业成为江苏的战略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二是新材料。新材料是当今世界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之一,支撑着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江苏新材料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全国领先,纳米材料、碳纤维、硅材料等已形成特色和优势。要进一步突出发展重点,依托骨干企业,加大投入力度,提高研发能力,加快新材料产业化进程。三是生物技术和新医药。生物技术的突破性发展,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医

疗保障制度逐步完善,给新医药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空间和潜力。要以生物制药、现代中药为重点,积极开展重大技术项目攻关及科技成果产业化工作,着力引进一批技术领先的知名企业和重大项目,加快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特色优势明显的医药产业群。四是节能环保。节能环保跨行业、跨领域发展,是名符其实的“朝阳产业”。要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低碳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发展节能新技术,开发环保新产品,加强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建设,促进节能环保产业扩大规模、提升水平。五是软件和服务外包。近年来,我省软件和服务外包快速发展,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呈现逆势上扬的发展态势。要积极开拓市场,加快软件园和苏南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带建设,实现从中低端向高端、从一般外包向品牌外包转变,着力提升软件和服务外包发展水平。六是物联网。互联网加物联网形成“智慧地球”,是当前世界性的热门课题。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讯网之后的信息产业第三次革命,这一技术将发展成为上万亿元规模的高科技市场,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深刻的变革。无锡微纳传感网发展已经捷足先登,有了很好的基础,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加快国家传感信息中心建设,推动物联网产业大发展。围绕上述六大新兴产业,要加大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力度,尽快把新兴产业培育成支柱产业,使之成为江苏经济的主要增长点。在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的同时,要注重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着力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推动制造业向研发设计和营销服务两端延伸,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产业竞争力。2.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江苏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制造业大多还处于中低端环节,另一个是服务业比重偏低。近几年,全省服务业呈加快发展态势,占GDP比重每年提高1个多百分点,2008年达到38.5%,但与发达国家70%的水平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和发展空间,需要有一个大的突破,大幅度提高三个比重:服务业占GDP比重,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一是围绕制造业升级,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江苏是制造业大省,既对现代服务业提出多样化、专业化的市场需求,也为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细化深化专业分工,加快发展为制造业配套的金融、现代物流、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培育一批大型服务业企业,推进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二是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积极发展新兴服务业。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居民消费结构正在转型升级,消费层次不断提升,消费领域不断拓展。适应这些新变化,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对新兴服务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健康服务、养老服务、教育服务、社区服务等,市场空间大,就业潜力大,但发展还很不充分,要加强引导,加快发展。三是面向人民群众***次多样化需求,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我省文化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从总体上看,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要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培育市场主体和文化市场,做大做强文化企业,使文化产业尽快成为江苏的支柱产业。要充分发挥江苏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把旅游业与会展、商务服务等结合起来,拓展旅游业发展空间,提高旅游消费水平,把旅游业培育成江苏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3.大力推进自主创新。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决定着产业优化升级的方向,是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要驱动力。我们要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构建技术公共服务、技术成果交易、创新创业融资服务和社会化人才服务“四大平台”,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把江苏的科教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和竞争优势。要以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为重点,抓好“三个一批”:围绕重点产业突破一批关键技术。集中力量、集中资源、集中政策,组织联合攻关,开发重大关键技术,增强核心竞争力。特别是要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推进自主创新结合起来,提高新兴产业的发展起点,力争在太阳能、风电设备、智能电网、物联网、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关键技术上实现突破,以技术领先占领产业发展制高点。做大做强一批科技型企业。江苏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并不少,但缺乏像华为、中兴这样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强的大企业。要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双百”工程,支持有自主知识产权、有自主品牌、有市场前景、有竞争力的企业做大做强。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向高新技术产业,使民营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建设一批功能完善、高水平的创新载体。要进一步加强高新技术园区、科技园区、创业园区建设,加大对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的支持和服务力度,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环境,使各类科技园区成为科技人员创业、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企业成长的基地。4.进一步提高集约发展水平。从粗放式发展转向集约式发展,核心是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投入产出率、劳动生产率,主要路径是推动产业集聚、企业集群、资源集约利用。从整体上提升集约发展水平,重点要抓好三个方面:一是加快建设特色产业基地。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大而全不行,小而全更不行,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依托优势,突出特色,形成拳头。有特色才能形成品牌,才能提高竞争力。要以大项目、大企业为支撑,加快构建完整的产业链,在全省形成电子信息、微电子、电工电气、智能电网、新能源、生物技术和新医药、新材料、新光源、特种船舶、工程机械、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等一批特色产业基地。二是着力培育大企业大集团。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向优秀企业集中、向行业骨干企业集聚,以品牌为龙头,技术为核心,资本为纽带,推动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鼓励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实现低成本扩张,支持企业提高技术研发和营销服务能力,培育更多像沙钢、苏宁、尚德这样规模大、实力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行业排头兵。三是继续推动“三集中”。推动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

住向社区集中,提高土地等生产要素的产出效益。开发区是经济发展的主阵地,集约发展要走在前列,加快向特色化、专业化、集约化、生态化方向发展,成为科技创新的先导区、新兴产业的集聚区、集约发展的示范区。经济转型升级是一个重大课题,涉及面广,既包含产业优化升级,也包括开放型经济提升、城乡发展转型、基础设施先行等,必须统筹兼顾、协同推进,全面提高经济整体素质。苏南、苏中、苏北经济基础不同,所处的发展阶段也有差异,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处理好保增长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系,产业转型与产业转移的关系,发展新兴产业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关系,市场主导、企业主动与政府推动的关系,努力在发展中促转型,在转型中实现新发展。

三、以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支撑经济转型升级人才资源是发展的第一资源。经济转型升级,人才和智力支撑是根本。谁拥有人才优势,谁就能占领制高点。发达的经济要靠高素质人才支撑,基础是教育。我省人力资源丰富,但高层次人才紧缺,与经济转型升级特别是发展创新型经济的需要不相适应。江苏要实现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跨越,必须实现教育大省向人才强省的跨越,为高水平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支撑。高等教育的发展要从注重扩大规模向更加注重内涵建设提升,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把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多出创新成果,作为办学的主要任务和衡量办学水平的主要标准,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办学思路,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集中力量支持一批优势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全面提高办学水平、教学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为发展创新型经济输送更多的创新型人才。要实行更加优惠的政策,大力引进高端人才,特别要重视引进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和创新团队。近几年全省各级都增加了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但是与经济建设投入相比,我们在人才队伍建设上的投入仍然显得不足。智力投资更具前瞻性、长远性作用,效益更大。要把人才队伍建设放到更加突出位置,实行优先投入、重点支持,以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推动

创新型经济发展。

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既是当务之急,又关系到江苏的长远发展。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集中力量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新突破,在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中增创发展新优势,努力实现产业结构更优、增长质量更高、经济效益更好、发展后劲更足,开创江苏科学发展新局面。

(本文是作者2009年8月在江苏省领导干部学习会上的讲话)

关于在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中进一步加强非公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精选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