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3号文库
新时期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思考
编辑:紫竹清香 识别码:12-761232 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0-21 13:58:48 来源:网络

第一篇:新时期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思考

新时期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思考

新时期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思考

富川瑶族自治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

做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规范事业单位从业行为,促进事业单位完善自身管理,保护事业单位的合法权益,整顿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是推进依法治国、强化事业单位机构建设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步入二十一世纪,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转型、企事业改制,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各种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有些甚至十分明显,严重影响和阻碍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那么,如何才能适应新形势、新问题、新要求的需要,切实做好新时期事业单位的登记管理工作呢?笔者结合近年来本地的工作实践和实际,对解决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以期抛砖引玉。

一、充分认识和认清当前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现状,是做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根本前提和条件

在改革开放日益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方式、利益格局、思想观念、人际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事业单位的利益追求、管理模式也随之转变,随着这种改变,出现许多新问题、新矛盾严重制约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各种影响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问题日趋凸显,主要表现在:

一是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意识不强。首先,许多事业单位从上到下,从领导到职工,对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缺乏高度重视和充分认识,从本单位和本位主义出发去考虑问题,认为我管理我的事业单位,根本不用去登记管理,登记注册了还要多一层领导,等于是给自己多加了一个“紧箍咒”。其次,大部分事业单位职工的薪水有一部分是国家财政解决,有

相当一部分靠本单位经营获利解决,导致错误地认为我们是自主经营单位,根本不用国家的行政管理。因此许多事业单位不积极、不主动到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进行登记,给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开展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增添了很大的工作难度。

二是事业单位登记以后年审积极性不高。许多事业单位虽然按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的要求进行了登记,但登记以后以为万事大吉,不积极、不主动每年到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进行年审,给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造成困难。如有的单位法定代表人变动、单位的资产增减不及时到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办理变更事项,有的事业单位隔三差五去年审一两次,例行一下公事,有的却甚至年年都不到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进行年审,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对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无法确切的掌握,底数不清、情况不明,更不用说去进行监督管理了。

三是事业单位登记后监督管理难以到位。由于事业单位多,覆盖社会面比较广,从事各种社会事业经营比较全面,纷繁复杂,各行各业都有。如广西富川县,人口只有30多万人,“麻雀虽小,五脏具全”,事业单位就有卫生、教育等413个。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人员十分匮乏,人手不足,往往是1—3个人(兼职),难以对各种各样的事业单位进行全面深入的管理。在现实工作中,本身1—3个人对全县413多个事业单位进行书面的登记就已经累得够呛了,如果要再全面地对事业单位进行管理到位,简直比登天还难,对事业单位加强监督管理难的问题可以说在每个地区都普遍存在,是影响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一个“老大难”问题。

由于以上现实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给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设置了重重屏障和障碍,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作为事业登记管理部门的管理者,要切实从实际出发,充分认识和认清当前本地区事业登记管理工作的实情和实际,充分认识开展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艰巨性和必要性,只有这样,才能自觉增强做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提高思想认识,尽最大的努力去做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可以说,充分认识和认清当前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现状是做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最根本前提和首要的条件,离开了这一点,要想做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简直就是一句“空谈”。

二、提高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意识、建立健全登记管理机制、加强检查督促是做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和出路

针对当前事业登记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事业登记管理部门要不断探索事业登记管理工作的新方法、新形式、新模式和新举措,扎扎实实地做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各项工作。

一要加强宣传力度,提高事业单位自觉接受登记管理的主动性。思想是行动的指南,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关键在于事业单位的主动积极配合。因此,作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部门要切实加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多形式、多方位加强对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的宣传教育,引导事业单位提高对做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自觉到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做好登记、年审等事项。

二是建立健全事业单位登记管理长效机制,用制度约束和督促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工作都要有一定的制度来约束,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也不例外。因此,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要建立健全一套完善的登记管理机制,从不漏登记,要求严格年审入手,凡不登记年审的依法依规进行处理,以此促进事业单位自觉做好登记年审。

三是加强督促检查,确保事业单位登记年检一步到位。事业登记管理人员少,但要全面完成事业登记管理工作,必须加强督促检查,督促检查是完成各项工作的有效途径。事业登记管理工作部门具有行政执法权,对不按时登记、不年审的事业单位要充分发挥事业登记管理部门的职责权限,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监督,正确行使行政执法权力,督促事业单位配合做好登记管理工作。

三、强化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人员服务意识,提高登记管理机关行政效能是做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组织基础和保障

人的问题,是做好工作的主要问题。只有人的问题解决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才能得到有效改进和改善。那么,如何才能转变事业单位登记管理者工作作风以加强行政效能建设,更好地促进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呢?首先,洗脑筋,牢固根植为事业单位服务的思想。“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作为事业单位登记的管理者,我们要勤于“洗脑”,自觉摒弃那些与服务事业单位格格不入的陈旧的错误思想,从以管理者自居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认真查找自己过去工作中做得不够的地方和存在的不足,“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在我们的脑海中深深地烙上为事业单位服务的思想,摆正工作位置,摆正工作态度,改进我们的工作作风,一切从为维护事业单位利益的角度考虑出发,一切从为保护事业单位的合法权益出发,自觉做到登记管理工作为了事业单位,管理为了事业单位,加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其次,学知识,练就为事业单位服务的本领。事业单位管理者不仅要有为事业单位服务的好思想,而且要有一套服务管理事业单位的过硬本领。我们既要扎实学好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还要学会做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能力,学会为事业单位服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好服务本领也非一日之功。因此,我们要在工作中努力在服务的创新意识上下功夫,要在提高服务质量、服务水平上下功夫,从学会主动向来办理事业单位登记的单位办事员问好、为其端茶送水入手,解决实际问题。

再次,做行动,立足本职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提供优质服务。有了服务事业单位的好思想,有了服务事业单位的过硬本领,关键还要看是否真正落实到具体工作的实践中。因此,作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工作者,一定要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勤勤恳恳,一定要持之以恒发扬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发扬埋头苦干、勤政务实的精神,深入事业单位,想尽一切办法解决事业单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真真正正做事业单位的贴心人

第二篇:新时期党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新时期党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党校在遵循干部教育规律的同时,还要遵循经济规律的要求,以求得自身的科学发展。面对党校函授停办后,党校如何生存发展,尤其是后勤保障问题,已成为党校管理的一项重要课题。党校的后勤服务工作是一项具体的和细节性的工作,其工作策略、工作方法以及工作艺术将会决定了后勤工作的效率,直接关系到党校全面工作。因此,只有提高党校后勤服务水平,才可以确保党校实行科学发展。

一、提党校后勤服务水平的现实意义

《中共中央关于面向21世纪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决定》中指出,“大力做好党校的行政管理和服务工作,按照管理科学化和服务社会化的方向进行各项必要的改革,以提高服务质量,管理水平和后勤保障能力”。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知识经济深刻影响着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也对党校教育产生重大影响积极探索党校管理工作规律。如何迎接知识经济和全球化时代挑战,已经是摆在党校经营管理者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时代课题,其中党校后勤服务工作现代化管理经营又十分关键,它在整个党校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让后勤服务工作管理规范、保障有力、服务优质,对党校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现阶段党校后勤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观念落后,思想僵化

现阶段党校后勤服务中经济意识等、靠、要的思想比较严重,宁愿服务不足,也不愿冒险,自力更生意识不强,总希望靠政府帮助解决困难。在工作中,依然存在“重管理、轻服务”的思想。

(二)后勤服务管理体制不规范

目前,党校主要是使用行政手段来管理经济,忙于应付会议和培训班等日常事务,造成现在的管理体制无法适应当今形势发展。党校存在行政科室和服务经营主体没有彻底分离,其职责也不明确,再加上各种配套设施落后,各方面制约因素依然存在,使后勤服务难以科学规范化。

(三)后勤保障能力无法适应大规模培训干部的要求

党校的食堂较小,宿舍数量明显不足,后勤保障能力相对较差,这与中央提出的“大规模培训轮训领导干部”的新要求存在很大的距离,与学员和教职工的要求也存在着明显的差距,这是党校的后勤服务工作存在的挑战。

三、提高党校后勤服务水平的思路

(一)坚持观念思路的创新

社会化服务对一切领域的渗透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部门和单位的自我服务必须与社会化服务融为一体,必须持积极主动的态度和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创新,大胆改革。社会化服务以对社会一切领域开展服务为目标,在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中体现经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也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而部门和单位的自我服务则是以相对有限的服务设施和手段在相对狭小的范围内对相对有限的人群开展的服务,带有很大的局限性。如果不积极融入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大潮中,必然遭到社会化服务的取代而淘汰。因此党校的后勤服务必须尽快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化服务体制,在围绕党校工作开展服务的同时,积极寻找生存和发展的领域和空间。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党校通过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党校后勤工作者必须审时度势,积极稳妥地开好头,起好步。引进社会化参与党校后勤服务,目的就是按照市场化社会化的要求,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嫁接改造党校后勤管理体制,提高工作效率,推动党校后勤事业发展。党校后勤工作一定要超前部署,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后勤工作的管理制度,包括岗位责任制,各种物资的管理、使用、节约制度,奖惩制度等。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后勤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从而出色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始终牢记服务的宗旨

首先,必须始终坚持为教学科研服务。一是为教学科研工作提供直接的服务,如校内教学教学硬件设施建设、校外现场教学基地建设等。二是为教学科研提供的间接服务,如解决食宿、交通等服务。当前,党校吃饭、住宿等基本生活保障规模还比较小,必须做好直接与间接服务的文章,处理好直接与间接服务的关系。其次,要做好学员的服务工作。党校学员大都是一个单位和部门的干部,担负繁重的工作责任,到党校来学习,对他们来说是非常珍惜的难得的学习机会。可以说党校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学员来进行的,行政后勤工作也应如此,为学员创造一个舒适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是行政后勤工作应尽的责任,这就要求行政后勤工作要加强硬件和软件建设,创造一个优美的校园环境,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提高服务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规范服务管理,改进服务质量。第三,要为广大教职工服务。党校教职工担负着用理论武装干部、全面提高干部素质的任务,责任重大,为教职工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以稳定队伍,解决其后顾之忧,使教职工集中精力从事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这也是党校行政后勤工作的重要职责。

(三)重点抓好建设的任务

首先,要抓好基本建设。一是要做好科学论证、合理规划,搞好校园整体建设。既要树立战略意识、长远意识、全局意识,科学设计,合理安排;又要做到美观、大方、实用、经济。二是抓好教学科研基本设施的建设,如教室、国书馆、报告厅、活动场所等;学员、教职工生活、文体活动及其附属设施建设,如宿舍、食堂等;校园基础设施,如供水、供电、供暖、通讯、道路、排水、地下综合管网、安全防火监测等,这些都是办好党校的基础保障,是重要办学条件。其次,要抓好信息化建设。加强信息网络化建设,是党校现代化建设首要任务,其实质就是努力掌握一种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新的手段和新的武器,以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水平,更好地完成培训干部的任务。信息网络建设,建是基础,用是根本,在当前关键是抓好远程网和党校系统网。第三,要抓好环境建设。强化绿化、美化工作,努力增大绿色植物覆盖率,努力做到鸟语花香,四季常青,景色宜人,赏心悦目。优美的校园环境,有利于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利于广大教职工的身心健康,可以陶冶情缘,美化人们的生活,是校容校貌的主要组成部分。

(四)把握规范管理的主题

行政后勤工作必须坚持规范化管理。首先,规范卫生管理。维持校园环境的整洁、干净、文明,有助于广大学员和教职工的身心健康。一靠制度,二靠广大学员和教职工的自觉维护和保障,为使卫生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环卫标准和卫生清扫责任制度。其次,规范秩序管理。校园秩序是一个窗口,它可以展示一个单位的精神面貌,同时也是衡量党校管理本平的重要标志。一是必须要明确分工,落实管理责任,以安全保卫部门为主,全校广大学员和教职工积极参与,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综合管理的良好管理机制。二是在防火防盗等防范措施上要舍得投入。楼内定期检查和更换老的电源线路,财务室、档案室等门窗要加固。三是严格门卫值班和夜间巡逻制度。用制度来保障门卫和巡逻等工作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五)注重人员素质的提高

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服务质量的好坏。要经常对行政后勤管理人员提出严格要求,服务员上岗前要向酒店宾馆一样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上岗时统一穿着工作服,佩戴胸章,展示党校事业党校人的良好精神风貌。要充分调动行政后勤从业人员的积极性,经常开展以“敬业在岗位,满意在党校”的主题实践活动,要注意树立服务标兵和劳动模范,使大家行有方向,赶有目标,学有榜样。要积极培养行政后勤人员的集体荣誉感。要采取行之有效的各种形式教育员工关心集体,热爱党校事业,关心党校发展,珍视党校荣誉,用维护党校集体荣誉这条纽带来规范行政后勤人员的行为,把思想统一起来,把精神振奋起来,把力量凝聚起来,使行政后勤人员都能热爱本职工作,积极进取,敬业爱岗,实现服务和管理工作的规范化。首先,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要通过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采取多种形式,组织行政后勤人员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到是学习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和谐的理念,通过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努力使广大行政后勤人员牢固树立服务观念,保持和发扬勤俭、敬业、务实、奉献的良好作风,爱党爱校、爱党敬业、艰苦奋斗、克勤克俭、廉洁奉公。其次,努力提高文化水平。行政后勤工作人员有相当一部分人学历层次较低,文化水平不高,如果不注意从繁忙的事务中挤出时间来学习,提高自已的政治理论素质,只能是一个忙忙碌碌的事务主义者,工作水平很难提高。所以,必须通过学习,来提高行政后勤工作人员的文化水平。第三,努力提高业务能力。行政后勤工作是一门学问,行攻后勤的各项工作都需要一批业务上过得硬的行家能手,一是要有计划地选送业务骨干到外单位进行培训,学习考察,拓宽视野,增长才干,二组织并鼓励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勤奋钻研业务知识的技能,学习工作有关的专业文化知识。三是经常开展技术竞赛活动,形成比、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总之,党校的后勤服务必须树立全局服务观念,树立实事求是、改革创新的意识,加强科学规范化管理,勇敢地迎接机遇和挑战,努力提高党校后勤服务水平,充分保障党校的科学发展。

第三篇:新时期加强医院人事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新时期加强医院人事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事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瞩目;而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致使人们群众对健康的意识和需求更加重视,所以医院的发展方向、服务模式、技术水平等尤显重要;不仅是医疗技术和设备的经营管理,更是人事工作的经营管理。而人事的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科学,特别是结合医院工作的特性,人事的管理更为重要,本文就目前医院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希望对医院的管理工作提供依据,对医疗事业的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医院管理;人事工作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原来的人事管理方法,显然已经不适用于现在的经营管理,特别是医院作为“救死扶伤”的特殊机构,科学合理的人事管理工作,能有效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促进医院的经营发展。目前我国的医院人事管理工作中,存在一系列的管理问题,有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这些问题需要医院管理者认真对待,仔细分析,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促进医院的发展建设。

一、人事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性

(一)人事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人事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是指根据自身的发展目标、方向和市场环境的变化,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内部人力资源的需求进行预测,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和政策,使内部的人员数量达到平衡,使人力资源实现合理分配,并达到激励员工作用的过程。

(二)医院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人员是任何企业或单位的重要生产力,加强人事的管理,对于企业的管理和发展具有先导和战略性的作用,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医院作为人民健康保障的治疗场所,理应以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为患者提供最好的医疗服务。做好医院的人事管理工作,才有助于医护人员工作效率的提高,以及工作质量的保障。因此,对人事管理工作中的不足之处,改进加强,处理好医院内部人员和人员之间,人员和工作之间的关系,才能促进医院的和谐稳定的发展。

二、医院人事管理工作中的几点问题

医院的内部管理体系大多还是老传统的习惯,人事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用人制度以及人才培养计划都不够,这是医院人事管理问题的重要原因,长此下去,不利于医院的稳定发展。

(一)对于工作岗位的认识问题

医院的工作岗位有一个职位终生化的性质,致使医院的人事管理埋下了隐患。而且由于工作的“铁饭碗”性质,岗位竞争性意义不大,导致部分医护人员,工作时积极性不高,对于医院的发展进步也漠不关心,最后造成人员懒散,医疗服务差的印象,给医院带来不利的影响。

(二)分配和考核制度的问题

由于医院性质特殊,致使医院的人员和薪酬分配有一个“按资排辈”的习惯,没有根据医护人员的实际劳动进行合理分配,促使医护人员的付出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使部分优秀人员失去积极性,最终导致人才的流失,而不利于医院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1]。而且医院的考核制度也不合理,没有根据医疗工作的科研和服务进行针对性的考核,考核只注重于理论实践的考核,不利于医院的发展壮大,而且由于没有把服务纳入考核内容,致使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不够。只有加强科研和医院人员的服务意识,才能有利于医院和谐稳定的发展观。

(三)医院内部人员关系

医院没有重视医院内部人员之间的关系,只注重技术发展,忽视了人员关系的建设。因为医院工作性质的原因,人员之间的交流互动基本是工作上,致使人员之间的离心力大、凝聚力不够,最终造成整体服务差,给患者的印象造成影响。而且内部人员关系差,也不利于工作的开展,致使工作效率差,给医院的经济效益造成影响。

三、加强医院人事管理工作的方法措施

(一)以唯才是用的理念建立用人制度

在医院招聘时,不止要在各高校和医学校进行招聘,还可以招聘有实践经验的待业人员,根据招聘的要求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招聘,严禁“沾亲带故”的关系破格录取,加强人员招聘的公正性、公开性[2]。比如配药师的招聘,不止进行理论知识的考核,还可以加入现场考核环节,即现场根据考试官的出题进行答题,让应聘人员现场进行面试考核,可以考察应聘人员的临场反应,以及职业素养的认识。并且被录用的人员的考核不能流于形式,对他们专业水平、职业素养和工作效率等进行综合评定,不合格的应该坚决弃用,确保录用人员可用、好用、适用。

(二)加强人才的教育培养

人才的录入之后,不能让他们形成“铁饭碗”的固定职位思想意识,因此要加强他们的培养和学习,既能快速提升刚入职人员的专业水平,又能为医院的人才管理注入新鲜活力,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培养要结合实际情况,不只是培养专业技能,还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促进他们职业道德的建设,这种刚步入工作岗位就建立的职业道德素质,会一直跟随在他们的医护工作,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也有利于医院的人才管理[3]。

(三)进行绩效的公开考核

正是由于考核制度的不健全,所以部分医护人员缺乏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意识,对医院的经营管理造成影响。对于这个问题,可以建立一个绩效考核的方式,即把医护人员的绩效和岗位分配以及薪资福利挂钩,可以确保考核的公正性,也能大力提升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性。绩效考核的内容既要包含理论知识的考核,也要包含临床工作的表现和德、勤的考核,把日常工作纳为考核重点,这样医护人员才能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在竞争的压力下不断完善、创新,促进医院效益最大化。

(四)多开展业余活动,加强医护人员的凝聚力

医院的和谐稳定,不仅仅是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关系,以及医院和社会的关系,更是医院内部医护人员之间的关系。加强他们的交流学习,有助于人员关系的建立,和日常工作效益的提高。因此,定期开展业余活动,让医护人员在丰富的业余活动中,加强对医院的感情。比如爬山、趣味运动、联谊活动等,既能丰富业余生活,也能促进人员友谊关系的建立,形成团结一致的关系氛围,加强了医院的凝聚力,也避免了人事关系的小摩擦,有助于人员的管理。

(五)改变医院人事管理的方式

建立人力资源为主的人事管理体制,根据岗位特性和职责设置对应的人事管理体制,既使医护人员的权益得到保障,又使他们最大化的发挥职能职责,避免一人独大的权利制,不利于人才的分配和提升[4]。加强人才梯队的培养和管理,减少无序的人才流动,稳定医院人才队伍。人力资源体制要秉承公正、公开、平等和择优的原则,设立岗位责任,以及岗位竞争制。既激发了工作人员的斗志,优胜劣汰,确保能者居之,促进了医院的发展管理;又避免了领导在岗不做事的现象,以及利用职权寻自身利益的现象。并且不断完善人事管理制度,设立奖惩制度,使医护人员的行为得到规范化,更利于人事的管理。

四、结束语

时代在发展,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在改变,要适应当下的环境,不断创新改进人事的管理方法,才能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医院的传统人事管理方法有很多弊端,高层管理人员要重视这些弊端,加以改进创新,才能发挥人员的工作效益,包括职位的终生问题,薪酬福利制度的分配以及考核制度等。并且要加强人才的培养学习以及人员关系的建立,只有建立和谐稳定的?P系并保持不断进步,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晶,刘星.加强医院人事管理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分析[J].医学信息,2015,28(47):15.[2]郑晓玲.浅谈加强公立医院人事管理工作的方法和途径[J].西部中医药,2015,28(6):54-55.[3]袁援.加强医院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医院人事管理水平[J].党史博采(理论版),2015(2):57-58.[4]兰婧洁.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在医院人事管理中的意义[J].人力资源管理,2013(3):123-124.

第四篇:关于新时期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思考

关于新时期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思考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全国各高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不断提高,以科研促教学、促专业学科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作用日益重要,这就对科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研水平的高低,除了与科研队伍的素质有关外,科研管理水平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建设一支稳定的科研管理队伍,建立一套现代化的科研管理模式,对保证高校科研工作的质量与水平,促进科研工作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水平的科研工作需要高素质的管理队伍

1.科研管理工作的特殊性。科研管理是指科研管理者对科研人员从项目申请到项目实施、完成的全过程管理。高校科研工作是提升教学水平的基础工作,是促进专业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前提,科研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依据。在高新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科学研究朝着跨专业、跨学科、跨领域方向发展,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相互渗透、相互交错的科学群,这就要求高校科研管理者必须具有远期规划才能和卓越组织才能,不能只局限于日常事务管理,还要具有把不同学科的科研人员协调组织起来,圆满完成科研任务的能力。所以,我们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科研管理工作,健全科研管理机构,充实科研管理人员,把高校科研管理工作推向一个较高的层次。

2.科研管理队伍需要复合型人才。科学研究更多的是以探索性、创造性为主的脑力劳动,而科研管理则是对科学研究这一人类特殊的知识生产和社会活动的管理,其活动内容和方式以及所产生的影响都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不确定性,涉及面广、门类全,要求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具备多学科、多专业的知识和信息,确保学校科研工作有效进行。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学科发展对科研的要求各不相同,对科研管理要求也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因此,建设一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且知识结构合理、业务技术过硬的“复合型”管理队伍至关重要。

3.坚持“以人为本”建设科研管理队伍。管理部门的生命力源于每位管理者的创造力,只有管理者锐意创新,管理部门的活力才能得以体现。所以,管理部门要树立“以人为本,致力于部门价值与个人价值共同提升”的理念,积极引导科研管理人员安于本职、甘于奉献、钻研业务、善于管理,在工作中不断充实业务知识,努力提高管理水平,为个人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与发展空间,为部门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让管理者个体与管理部门的效率均得以充分发挥,创造出最大的管理效益。

二、强化“五个意识”,提高科研管理水平

1.创新意识。科研管理创新的过程就是对传统管理的一种超越,是对变化的、发展的科研活动的适应,是效益与效率的统一。新的管理模式既要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潜力,又要创造一种宽松、舒适、自由、平等的学术环境,尤其是一些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它们的建立和发展都与传统学科有着截然不同的方式和条件。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发要有新局面的要求,在科研管理过程中应不断研究新情况、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思路、制定新目标,立足教学工作和学科建设大局,建立有利于科研发展的管理模式。

2.服务意识。在科研管理工作中,既要有管理意识,又要有服务意识,并以服务推动管理。科研管理部门要把争取更好的科研项目和更多的科研经费当作主要任务来抓。科研管理人员要不计个人的名利得失,帮助处理和解决科研人员在科学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科研人员搭建舞台、创造条件,尽可能以高效率、高质量的服务帮助科研人员顺利完成科研项目。

3.科研兴校意识。科研管理人员的工作成绩较多地体现在高水平科研效益中,只有学校的科研整体水平上台阶、上档次,科研管理人员的价值才能充分体现,因此,科研管理人员必须具备高度的主人翁意识,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爱校精神,要将个人的眼前利益与学校的长远发展有机结合,自觉融入科研兴校行动当中。

4.信息前瞻意识。在高校科研管理活动中,所面临的信息主要有3个方面:一是政策信息,如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目标、科技方针政策、科技法规及长远发展规划等。二是控制信息,如学科发展信息,它可以预测未来学科发展动态,明确学校申请和争取科研项目的方向和范围。三是作业信息,如项目合同的签订、科研进度、科研过程需协调的环节等。只有掌握大量准确及时的信息,才能使科研瞄准国内外前沿,保证课题的先进性和新颖性,从而早出成果、快出成果、出好成果。因此,要想做到宏观地指导科研人员从事研究,科研管理工作者必需具有信息前瞻意识。

5.终身学习意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兴、交叉、边缘学科不断出现,不同学科之间相互渗透融合已成为科技发展的大趋势。科研管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工作,兼有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的双重职能,内容涉及管理学、教育学、信息科学、公共关系学、组织学等诸多学科领域。因此,科研管理人员不仅要自觉更新知识结构,努力将自己由单一型的“执行者”逐步打造成懂技术、知法律、会管理、善运作的复合型经营者,而且还要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具有现代学习型观念和意识的高素质人才。

三、打造科研氛围,提升综合管理能力

1.管理决策能力。首先是战略管理能力。科研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从管理内容上看,涉及项目管理(组织申报、立项、开题、中期检查、结项鉴定、成果转化)、经费管理(经费预算、核算、核对)、成果管理(成果归档、成果报奖、成果宣传等)、年科研成果统计等方面;从管理层面上看,有纵向和横向;从管理方式上看,更具多样化、复杂性。科研管理纵横交错、动静结合,每一项具体工作和环节必须协调一致,才能互不干扰。此外,科研管理工作关系到国家、省市、学校的科技方针和科技创新的实施,从表面上看,科研管理人员是为科研人员服务的,但从更高的层面上讲,科研管理人员是科技创新和科技政策的宣传者和实践者。因此,科研管理人员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到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树立大局意识,强化战略管理能力,体现群体优势和管理效益。其次是决策引导能力。科研管理的核心是如何争取到高水准的科研项目和尽可能多的科研经费,诸如选题立项、科研计划的制定、科研梯队的选配等都需要科研管理人员去决策、去引导。科研管理工作必须强化市场意识,把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掌握科技政策,了解经济信息,关注文化趋势,把握社会发展的脉搏,为科研人员的选题提供必要的决策和有效的引导,提高项目立项和研究的可行性。

2.组织协调能力。在高校,科研管理部门是一个综合性部门,管理的对象是代表最先进生产力的科学劳动者和思想活跃的知识分子;管理项目是探索未来、填补空白的最新研究课题和经济建设急需的攻关课题,因此科研管理者应具有把各行各业的人和各种各样的事与物按一定的需要进行有序排列、组织和协调的能力。科研管理的协调既包括外部的,又包括内部的;既有横向的,又有纵向的。外部协调是指,科研管理人员要积极加强与上级各主管部门及合作单位相互之间的信息沟通,设法让他们了解学校的科研需求。内部协调是指,每项课题的完成需要多个部门的协作,这就要求科研管理人员加强与校内各部门业务联系,协调好管理方面的问题。横向协调是指,随着国家教育制度的改革与发展,各高校都希望把科研“做强做大”,找到学校科研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有的放矢地开展科学研究。纵向协调是指,学校的二级学院都有负责科研活动的机构,校级的科研管理者要了解学院科研工作重点,协助他们定期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对课题的实施做好指导、监督、协调、支持和服务工作。

3.应用信息技术能力。提高科研管理能力要靠信息化平台。科研管理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仅能够实现课题在线申报、评审、结题、验收等,而且还能对科研信息进行快速查询、收集、跟踪、整理、分类汇总,更重要的是能够广泛深入地了解国内外科学发展的现状、趋势,掌握各学科有关的最新研究动态,从中采集有价值、适合本校的科研信息,及时反馈给一线科研人员,这一系列活动的完成都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

科研信息是科研管理决策的关键因素,更是科研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科研管理人员对科研信息的掌握和利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科研工作的规划与整体布局。因此,做到快速、及时、准确地掌握和了解最新的科研信息,可以为科研管理人员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管理水平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作者单位:北京教育学院科研处)

[责任编辑:蔡桂兰]

第五篇:浅谈新时期加强路政安全管理工作的若干思考

浅谈新时期加强路政安全管理工作的若干思考

张家港市公路管理处 赵华东

摘要: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以及各项社会事业的不断发展,公路建设事业也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路政管理安全工作一方面要应对各种恶劣自然灾害天气的挑战,另一方面,各种侵占、破坏公路及其用地和附属设施的行为时有发生,危及道路行驶的安全畅通。本文在分析新时期加强路政安全管理工作必要性的基础上,对当前路政管理安全工作面临的突出矛盾进行剖析,并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路政管理、安全工作、突出矛盾

一、新时期加强路政安全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新世纪以来,随着我省经济建设以及各项社会事业的不断发展,公路建设事业也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2009年,我省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4.38万公里,其中普通干线公路8852公里。路政管理工作也逐渐被社会公众所熟悉,路政管理作为公路管理的重要组成环节,是公路外部行政管理的集中体现,其根本任务就是要保护路产,维护路权,为道路安全和改善交通环境提供保障。如何保证公路这一投资巨大、折旧周期长的基础设施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价值得到最大化发挥,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路政管理安全是其他各项工作得以进行的根本前提。路政管理安全工作一方面要应对各种恶劣自然灾害天气的挑战,另一方面,各种侵占、破坏公路及其用地和附属设施的行为时有发生,危及道路行驶的安全畅通。因此,提高对路政管理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采取科学的管理方式和先进的技术手段来切实加强路政安全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紧迫和必要。

二、当前路政安全管理工作面临的突出矛盾

1、道路硬件“先天不足” 埋下安全隐患

当前,公路建设规模大、范围广、投资增幅高,一些工程在项目决策、施工

建设、质量管理、工程监管等环节存在规范性差、技术标准降低等问题,比如未设置港湾式应急停车带,一些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只注重主体质量,却忽视了排水、边沟等附属设施质量,遇到重大灾害事故损毁严重;部分公路安全设施不完善,没有设置必要的防护设施和警告标志,潜在的安全隐患相当严重。

2、管理手段相对落后 信息化建设滞后

随着公路事业的迅猛发展和车流量的逐年增长,路政安全管理也正面临着全新的挑战。一方面,目前路政安全防范、检查以及执法等大部分工作尚处于手工操作阶段,自动化水平整体处于零散化、不完全的状态,以人工为主的管理方式带来的问题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在道路交通量日益增加,道路路线不断变更,道路、桥梁、隧道等交通设施建设翻修频繁的情况下,为路政安全管理工作带来极大困难。再加之公路管理工作时间与空间跨度大的典型特点,就更加大了管理与决策的难度。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提高路政安全管理工作对道路突发事件的反应速度,提高各项查询、统计等管理工作效率,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3、路政队伍参差不齐 执法力量不足

公路管理的各项法律法规以及路政安全中存在的各项隐患都需要由路政人员去贯彻落实、去排查处理,因此路政队伍的整体素质对安全管理工作尤为重要。就目前来看,有以下两大突出问题:一是人员力量配备不足,不足以完成日常繁重的路政安全管理工作。公路管理系统的人员配备指数远远低于政府标准,有限的人力既要负责日常巡查、执法和路面治超,又要担负起处理各种道路突发事件以及交通保障任务,导致对路面控制力明显降低,路政管理存在诸多盲区,进而有可能成为安全事故发生的助燃剂;二是执法人员专业能力参差不齐,导致个别执法人员缺乏对路政安全问题的分析、应变和处理能力,贻误安全事故的最佳处理时机。路政安全管理工作不是简单的行政执法,而是涉及公路工程、行政管理、交通法规等多学科知识,要求执法者要具备较高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4、管理权责不明晰 缺乏综合协调机制

路政安全管理是一项涉及部门众多、涉及法规存在职权交叉的综合性工作,这在突出各部门联合执法的同时,也加大了管理的难度。一些部门往往从自身利

益出发,忽视法律普遍适用的原则,在法律适用上打马虎眼。比如规划部门认为本部门只适用于《城市规划法》,土地部门认为本部门只适用于《土地法》,而对《公路法》置若罔闻,由此则出现土地部门在审批公路两侧土地时,不考虑《公路法》中关于建筑控制区的规定,导致公路两侧违章建筑矗立,而公路部门只能依据《公路法》被动地去处罚、甚至拆除。这种行政上的不作为,增加了对公路通行能力的干扰和冲突,使道路安全受到影响。再比如对于非法超限运输的治理问题,这本是一个多部门联动的综合治理过程,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各种部门利益分配和成本分担为题,往往只有路政部门承担绝大部分工作,治理成效微薄。

三、加强路政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

1、重视宣传工作,提高沿线群众安全意识

公路是公共财产,爱护公路人人有责,提高全民尤其是沿线群众爱路护路意识,依靠社会力量齐抓共管维护好公路安全,需要持之以恒地加大公路路政管理法规以及安全工作的宣传力度。从路政安全执法的实际过程来看,相当一部分的公路沿线群众法律意识淡薄,对路政安全认识不足,为求一己之便,把公路当成自家后院,随意向路面排放污水污物、堆放垃圾,农忙时在公路上打场晒粮,在公路两侧乱搭乱建,摆摊设点„„这些行为满足了个人的利益要求,却把种种危害推向社会,不仅给路政人员执法增加负担,更是对道路行驶造成重大安全隐患。因此,就需要利用各种宣传途径开展路政普法教育活动,增强人们对路政安全管理和执法重要性的认识与理解,进而营造一个全社会共同关注道路安全、爱护公路设施、支持公路管理的良好氛围。

2、加大执法力度,开展路政安全专项整治

路政管理行为包括路政许可、行政处罚和路政强制执行等,《公路法》、《路政管理规定》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促进路政执法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和法制化,也使得路政安全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在实际操作中,路政安全工作依然存在诸多困难和阻碍,这就需要积极争取各地政府对路政工作的支持力度,由政府牵线搭桥,协调各部门工作,加大路政安全管理的力度。此外,路政管理部门还有积极开展各种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定期对公路的边沟、涵洞、桥梁等附属设施进行清除和排查工作,针对路政巡查、治超现场、路政专用车辆等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在实践中逐步完善路政安全管理制度,使安全整治长效化、制度化。

3、建立预警机制,加强应急保障能力建设

伴随着当前社会突发事件频发的现况,建立公路应急管理和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已成为路政安全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公路应急管理,是指政府和公路管理机构对道路交通事故、危险化学品泄漏、恶劣天气、自然灾害以及其它突发性的可能危及到交通安全畅通的事件进行事前预防、事发应对和事后管理的过程,通过建立必要的应急和预警机制,尽可能降低安全危害,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公路行驶的安全畅通。应急保障能力建设是一项涉及交通、消防、医疗、安监等多部门的系统工程,必须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保证,以政府为主导,建立健全公路应急预案体系,逐步实现科学规范、快速高效地应急管理与处置。

4、提高队伍素质,发挥公路养护保洁人员积极作用

解决路政安全管理工作人员装备力量不足的问题,一方面要加强路政执法队伍建设,扩充人员储备,加大专业执法培训力度;另一方面还应充分发挥公路养护保洁工人的积极作用,提高他们参与安全防范与治理工作的积极性。“道班工人长期在养护生产一线作业,对路的感情最深,路产路权受侵害,道班工人心最疼。而且,他们对所养护路段情况最熟悉,发生在他们所辖管路段的侵害路产路权案件,他们都能第一时间就知道,对制止违章、保护现场能发挥很大作用。”

[1]然而现实情况是,许多养护人员对危害道路安全的事件不管不问,错失了安全治理的第一时间。因此,应该全力支持道班人员参与安全治理工作,明确职责,建立奖惩制度,调动他们参与管理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韩春.公路路政管理必须发挥道班工人的作用[J].科技信息,2009(23)

新时期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思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