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3号文库
云南文化产业,资料(五篇范文)
编辑:明月清风 识别码:12-789713 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1-09 17:20:10 来源:网络

第一篇:云南文化产业,资料

自2003年到08年,云南共300多个文化产业项目签约,金额超过520亿元,已经占全省GDP的百分之五,接近支柱产业的份额,继卷烟、矿产、旅游、动植物资源能源五大传统支柱产业之后一种新生的经济力量。。文化产业将成为云南第六大支柱产业。

过去十年间,通过文化体制改革,云南文化产业迅速发展,从文化资源发掘利用新闻出版、影视艺术,音乐歌舞,广播电视等文化载体形成经济效益,从文化产业自身发展与云南旅游,烟草,房地产等支柱产业以及新产生的众多产业结合,时限了从意识形态到产品价值的转换。,舌。云南已基本形成围绕民则特色做主线,旅游委主题,一影视,新闻出版,民族文化演出,文化娱乐。体育。会展和民族特色文化的多层次发展文化产业和市场,将民族文化资本化,使文化产业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主导发展,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的文化产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云南现象”逐渐形成“云南模式”云南制造“

09年在实体经济遭受国际经融危机严重冲击背景下,云南文化产业逆势而上,文化产业增值突破360亿,早GDP中达5.9%

未来五年内,文化产业平均每年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到2015年我国文化产业市场规模将突破15000亿元。国家将扶持200家文化产业企业上市。随着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与之相应的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也呈现出繁荣景象。

由云南天启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倾力投资、拍摄、制作发行的影片《生命之忏》。

1、影片与桥头堡建设的关系

2、增加道德建设,提倡勤俭节约的良好风气

3、外景地,旅游产业推动,团队历尽艰辛,为了向世界展示影片场景涵盖了苍黄荒凉的大漠,原生态的天然森林和湖泊,风雪漫天的雪山,天高云阔的草原,影片形象立体的向世界的观众展示的云南丰富立体的气候、风景,形象的传达了“云南为天然的摄影棚”并把许多藏在深闺的美景。塑造云南在与时俱进的生活方式,但并无污染,人与自然和谐生存的原生态画面,4、影片拍摄基地在 省长李纪恒的蔬菜基地拍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5、影片参加国内外电影节,向世界推广“云南制造”

第二篇:文化产业基金资料汇总(2015)(定稿)

(2014.12.26)1、2014年11月中旬,财政部下达本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50亿元,共支持项目800个;11月25日,第三届中国文化产业资本大会在上海召开,“文化金融”成为关键词;12月初,贵州民营文化产业协会成立,宣布将推出文化产业发展基金……一时间,文化产业领域资金涌动。

自2009年初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成立以来,到2013年底,已有超过100家文化产业基金成立,总规模达1408亿元。

从资本构成来看,文化产业基金主要有国资和民营两类。目前最大的一只基金是200亿元的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由财政部出资,中银国际管理。该基金首批募资60亿元,是文化产业基金中的“国家队”,投资项目包括新华网、中国出版集团等国有文化企业。

从全国范围来看,文化产业基金主要分布在南方,其中以江浙和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基金最为活跃。

“基本上,每个省都有自己的文化产业基金。”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魏鹏举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但活跃程度不同,西部有后发优势,因为西部旅游资源丰富,可以跟当地特色结合。”

如此庞大的文化产业基金,它们如何运作、投向哪里?文化产业现状如何?未来,又将有何种变局?

内容和渠道无法整合

有人批评文化产业行业乱象丛生,但魏鹏举认为,他更愿意称其为“困境”。

“中国的文化产业其实没有一个商业模式,发展到最后,万变不离其宗都跑到地产去了。包括华谊,在海南做实景演出也是变相的文化地产,在上海也圈了很多地。”他说。

从国际来看,所有成熟的文化产业都是以“内容、渠道、知识产权”为核心的全产业链模式。迪士尼就是典范之一,早年赚钱后即收购了ABC(美国广播公司)。

“我们的问题是内容和渠道是分离的,整合不了。”魏鹏举说,“理论上,华谊兄弟是做内容的,它买一个电视台最合适。”

实际上,文化产业的核心是传媒,但由于体制的原因,我国文化产业无法形成经典的产业链模式。

魏鹏举分析说:“有内容没渠道,既承担风险,又没有收益保障;有渠道想做内容,在小范围可以,大的体制上又行不通,比如湖南卫视。”

另一个问题是条块分割严重。国际上,大媒体集团是各种资源融合,寡头垄断,以形成规模效应。

“出版管出版,网络管网络,这是条;每级政府、每个地方都有出版社,这是块。哪个国家这样资源高度分散?贝塔斯曼,不仅是德国最大的,也是欧洲最大的。美国市场比我们大多了,也就三大电视网。”魏鹏举说,“没必要有那么多出版社、电视台,小散弱,还不见得有市场积极性。”

近年,国家鼓励文化企业跨行业、垮区域兼并重组,形成全媒体集团。2014年12月1 日,湖南就有大动作。据湖南省委宣传部公布的方案:潇湘晨报、长株潭报等报刊划归湖南日报集团;湖南教育报刊社、湖南教育音像电子出版社等划归湖南出版集团;湖南广电可剥离经营性资产与芒果传媒整合,组建湖南广播影视集团。

魏鹏举认为,跨区域、跨行业的旗舰型全媒体集团,出现的可能性不大,原因是“体制影响太大”。

“湖南台原来想整合青海卫视,不是没成吗?黎瑞刚(SMG总裁)受关注就是他在大力度整合,第一个吃螃蟹。所以只能寄希望于新媒体。”他说。

“文化产业基金对传统媒体的整合有作用,但目前效果有限。”魏鹏举分析,现在的合并重组,基本上还是靠行政手段。“理论上,既然都是国有资产,应该通过国有战略资本的运作实现资源整合,而不是行政手段。”

文化传媒领域的合并重组,跟当地政府利益相关。“地方政府不希望合并,并走就没有抓手了,”魏鹏举说,“现在跨行业跨区域重组是大家期盼的,但困难重重。”

钱多,事少,路子窄

据新元文智咨询公司数据显示,2007~2013年的7年中,国内文化产业基金共有92个投资项目,累计投资规模为55.3亿元。2013年比2012年数额剧增。

尽管如此,文化产业基金的实际利用率却并不高,活跃基金数量相对较少。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对《瞭望东方周刊》分析说,原因主要有三个:

一是短期行为。绝大多数基金投资期限短,最长不超过7年,而文化产业是一个回报周期长的行业。7年时间,大部分项目还没开始盈利。

“应该8~20年。你看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的基金投下去就不退出,一投就是15年。”陈少峰说。

二是基金高利贷化。很多基金不是风险投资,不愿投没有固定回报、没有担保的项目。所以基金发挥的作用有限。尤其是国资背景的基金,容错度低,较为保守谨慎,所投多为风险小、政绩性强的项目。

三是只投拟上市公司。文化产业基金偏好投短期内能上市的企业,以便迅速退出,实现盈利。但规模化和商业模式成熟的文化企业数量有限,以至于一些基金有钱投不出。

此外,政策的不确定性,也使一些基金失去了投资机会。“比如报业,原来许多报业集团达到上市公司的要求,但由于改制太慢或其他政策因素,错失了机会。”陈少峰说,“基金投资方向比较单调,有的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基金,所以最后都变成房地产了。”

成立于2009年的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是少有的成功范例。它的出资方为上海东方传媒集团、国家开发银行等机构,主要关注文化传媒企业重组、管理层收购等市场融资。

目前,华人文化产业基金已经投资了星空传媒、东方梦工厂、TVB中国、财新传媒等14个项目。《中国好声音》、《中国达人秀》、《舞林大会》等红极一时的娱乐节目均出自该基金旗下的灿星国际。2013年,《中国好声音》的互联网版权销售超过2亿元,今年预计将翻番。

“上海这只基金虽然资本构成以国资为主,但运作效率很高。它依托于SMG和电视台的资源,投资方向跟主业紧密关联。”魏鹏举说,“日前,百视通和东方明珠(SMG旗下两家上市公司)合并,在国家政策支持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的利好条件下,后续资本运作值得期待。”

人们突然发现IP很值钱

一般认为,文化产业的核心层为: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文化艺术四个行业。现在这个定义正在被修改。一些文化产业基金已进入互联网行业,比如视频、游戏、APP等。

“以前是技术咨询服务,现在是内容和传媒。腾讯目前的主营业务是广告和游戏,难道它不是一个传媒公司吗?”陈少峰说,“今后大多数文化产业都会搬到互联网上,或者被互联网收购,互联网将成为文化产业的主要舞台。”

陈少峰分析,今后的文化产业有两个投资热点:一是跟移动互联网相关的产业,二是跟体验性有关的,如主题公园、电影等。

创新工场合伙人郎春晖在日前举行的“2014中传MBA创业峰会”上也表示,移动互联网与内容的结合,是文化产业下一个投资热点。创新工场目前的四个投资方向之一就是数字娱乐,文化产业项目约占总数的一半,比如暴走漫画、糗事百科、有妖气漫画等。

“其实很多游戏都来自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些形象,人们突然发现IP(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是很值钱的。”郎春晖说,“文化产业就是创造IP,用耳熟能详的IP 去做游戏,变现是很快的。”

以暴走漫画IP为基础的游戏“暴走无双”,上线不久就跻身前十。“当内容成为文化,当流量变成用户,向这个人群售卖具有文化符号属性的商品或者服务,就能赚到钱。”郎春晖说。

除此之外,还有大片“蓝海”待开发。比如版权。2004年,《武林外传》爆红,但互联网播映版权仅卖出10万元。2012年,则已卖到180万元一集,一共7400万元,涨了740倍。

视频网站被认为是互联网的一个风向标。2009年以后,视频网站开始烧钱,正版版权价格极速增长。

“一切投资都基于商业模式。视频有广告,大资本进来,做大就要做规范。搜狐、优酷、土豆敢播盗版吗?有了利益驱动,才有版权保护的动力。”魏鹏举说。

图书数字版权也是一块大蛋糕,但存在资源过度分散的问题。图书数字资源大多在事业单位(如公共图书馆)或一些大出版社手里。

“这些资源放在那里,没有盈利,也没有形成社会效益。”魏鹏举建议,图书数字资源,尤其是事业单位的资源,应该释放出来,和社会资本合作,成立特殊资本股。

在他看来,数字阅读商业模式很清晰,国内一些终端阅读企业早就垂涎这块蛋糕,但一直没有吃下去,因为资源不够。“其实就是大数据,关键靠整合。如果文化产业基金能做这个事,功莫大焉。”

股权投资可成为文化金融重点

2014年3月,文化部、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文化金融”成为热词。

“金融行业需要增长,文化产业将成为新的增长点。这些年,传统金融业对文化投入越来越积极,在债券融资、互联网众筹方面有很多尝试。”魏鹏举说。

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是文化金融的一种形式。目前,金融与文化企业的关系是:一方面,大企业不差钱,中小企业急需钱;另一方面,中小企业难以融到钱,因为其无形文化资产无法被银行接受。

清华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的报告显示,2013 年上半年,影视音乐、广告制作、动漫三个领域占了绝大多数的文化产业风投与私募基金。但从资金流向看,融资成功的均是大型传媒集团,中小文化企业几乎没有涉及。

陈少峰认为,或许应该改变思路。“最需要钱的中小文化企业并不适合融资,而是适合投资。很多中小文化企业都是创业公司,因此,股权投资可以成为文化金融的重要领域。”

好在有互联网,众筹之门豁然打开,渠道广、门槛低,便利了融资者,也满足了用户的参与感。因此,尽管充满争议,互联网众筹依然发展神速。

比如,阿里巴巴娱乐宝,一期募集到7300万元。百度、京东等行业巨头也纷纷开通了众筹平台。

银行也不甘寂寞。2014年12月1日,浦发银行宣布,将参与出品徐峥电影《港囧》,全面试水影视娱乐业。

现代社会,资本可以雇佣人,但人不能雇佣资本——钱可以买到人的体力或脑力劳动,但一个仅有体力或脑力劳动能力的人几乎不可能借到钱。

“互联网的发展,可能破解这道难题。”魏鹏举说,“在互联网环境中,分散的海量创意和小众需求可实现无缝对接,通过大数据的应用,金融信用也随之形成。”

2、广东、天津、福建和上海四个自贸试验区,其中,广东自贸区涵盖广州南沙新区片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和珠海横琴新区片区,天津自贸区涵盖天津港片区、天津机场片区和滨海新区中心商务片区,福建自贸区涵盖平潭片区、厦门片区和福州片区,上海自贸区的扩展区域则包括了陆家嘴金融片区、金桥开发区片区和张江高科技片区。

第三篇:文化产业资料

一、文化的定义: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狭义的文化专指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

二、文化产业的定义:2004年,国家统计局在与中宣部及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从国家有关政策方针和课题组的研究宗旨出发,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将文化及相关产业概念界定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

根据这一概念,文化产业的范围为:

1、为社会公众提供的实物形态文化产品的娱乐产品的活动,如书籍、报纸的出版、制作、发行等。

2、为社会公众提供可参与和选择的文化服务和娱乐服务,如广播电视服务、电影服务、文艺表演服务等。

3、提供文化管理和研究等服务,如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图书馆服务、文化社会团体活动等。

4、提供文化、娱乐产品所必须的设备、材料的生产和销售活动,如印刷设备、文具等生产经营活动。

5、提供文化、娱乐服务所必须的设备、用品的生产和销售活动,如广播电视设备、电影设备等生产经营活动。

6、与文化、娱乐相关的其他活动,如工艺美术、设计等活动

文化产业是在全球化的消费社会背景中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产业 , 是全球化的消费社会背景中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产业。

被公认为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朝阳产业”或“黄金产业”。

三、国家已出台的文化产业政策:

1999年文化部文化产业司成立并制定工作规则,这是国家政府部门第一次设立文化产业专门管理机构;2000

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完善文化产业政策”,这是“文化产业政策”概念首次出现在官方正式文件中;2003年9月,中国文化部制定了《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将文化产业界定为“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相对应,两者都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首个《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纲要》颁布,提出优化文化产业布局和结构的设想;

2007年,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2008年,胡锦涛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指出,“要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以改革为动力,统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2009年,国务院通过《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将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地位,文化产业作为一项产业首次被纳入国务院的产业政策规划体系,这一年出台的文化产业政策30多个,主要有新闻出版署《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国税总局《关于支持文化企业发展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财政部国税总局《关于扶持动漫产业发展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和《关于继续实行宣传文化增值税和营业税优惠政策的通知》、信息产业部《互联网网络安全信息通报实施办法》、《商务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进出口银行关于金融支持文化出口的指导性意见》等。2010年出台的政策主要有《新闻出版总署关于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国

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文物艺术品拍卖规程》、《全国文化系统人才发展规划、《文化部关于加强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管理、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文化部《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等。

2010年4月九部委《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在融资、信贷、保险等金融领域对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更多支持

2010年10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文化创意产业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

2010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首次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2011年3月,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将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而这次会议再次强调“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化产业在未来五年内占GDP的比重由目前的2.5%上升至5%以上。

2、要深化文化领域的改革开放,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法律、政策以及财政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一是强调法律保障。加快文化立法,制定和完善文化公共服务保障、文化产业振兴、文化市场管理等方面法律法规,提高文化建设法制化水平,依法保障文化改革成果二是强调政策保障。完善政策保障机制,落实支持文化改革发展的经济政策,加大财政、税收、金融、用地等方面对文化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设立国家文化发展基金,扩大有关文化基金和专项基金规模。对文化内容创意生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经营实行税收

优惠。对国有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的扶持政策执行期限再延长5年。三是强调财政保障。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保证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完善投入方式,加强资金管理,提高投资效益。提高各级彩票公益金用于文化事业比重,支持社会组织、机构、个人捐赠和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这一系列法律和政策保障,将为文化产业做大做强奠定坚实的基础.2011年4月 《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

2011年7月国内首支由财政部牵头的国家级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设立。该基金拟以股权投资的方式,重点投向新闻出版发行、广播电影电视、文化艺术等领域。总规模为200亿元,其中财政部出资5亿元。2011年10月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第一次提到扩大文化消费,并提出加大财政、税收等方面对文化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对文化内容创意生产经营实行税收优惠

2011年11月 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发文,明确从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市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文化创意”率先纳入增值税试点范围。此次税改标志着政府新一轮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政策的开始,更多的财税优惠政策值得期待。

2011年12月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征求意见稿)》 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便利各类市场主体、社会资本进入电影产业;通过采取财政、税收、金融、用地等扶持措施,激励企业、个体工商户和个人从事电影活动

国家将建设三大平台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即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加

强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程、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工程、传播体系建设工程、重大文化实施工程和红色旅游重点景区建设工程.金融、税收方面政策:

2010.4 中宣部、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文化部等九部委《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正式发布。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层面颁布的第一个金融文化产业指导性文件,“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新政”有望破解文化产业发展的三大瓶颈,无形资产评估难、银行创新产品不足、金融配套服务体系缺失带来的“融资难”问题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久旱渴雨”的文化企业将迎来“资本春雨”。

从2004年到2008年,国家税收部门对在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中由经营性事业单位转制的文化企业以及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地区和试点单位的新办文化企业免收企业所得税。这是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最新出台的两个关于税收政策问题的文件作出的规定。这两个文件分别是《关于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若干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和《关于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中支持文化产业发展若干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

《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支持文化企业发展若干税收政策问题的通 知》(财税[2009]31号)

关于重新修订印发《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财文资

[2012]4号

关于申报2012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一般项目的通知 财办文资

[2012]6号

2010年6月9日,文化部下发《关于加强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管理、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

即将要出台的2014年薪政策:

文化部与财政部《关于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文化部、工信部与财政部 《关于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的意见》文化部、央行与财政部《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

文化部与国家发改委《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

文化部与财政部《文化产业创业创意人才扶持计划》

第四篇:云南民企文化产业

云南民企成为文化产业发展主力军占全省文化企业83%

民企成为文化产业发展主力军民营文化企业占全省文化企业83%,注册资本金占总额77%

记者从近日召开的全省民营文化企业座谈会上获悉,我省民营文化企业已发展到1.7万多户,占全省文化企业的83%;注册资本金340亿元,占全省文化企业注册资本金总额的77%,成为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大力扶持民营文化企业发展,通过放宽准入、政策引导、营造环境、改善服务等措施,鼓励民营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搞活文化产业市场。目前,民营文化企业在民族演艺、旅游文化、休闲娱乐、珠宝玉石、民族民间工艺五大产业中已成为主角,动漫等新兴业态在文化产业领域也有所发展。涌现出云南吉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云南映象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云南润视荣光影业制作有限公司、昆明新知集团有限公司、昆明雄达茶文化城有限公司和西双版纳傣族园有限公司等一大批知名民营骨干文化企业。在昆明,民

营文化企业占全市文化企业总数的80%以上,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

去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44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6.1%,是全国6个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的省市之一,其中民营文化企业创造的增加值占总量的70%以上。民营文化企业以其新颖的体制、灵活的机制、灵敏的市场反应、内在的旺盛活力,成为推动

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力量。

第五篇:专家解读中国文化产业“云南现象”

专家解读中国文化产业“云南现象”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探讨文化产业发展之路

专家解读中国文化产业“云南现象”

正当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围绕政府工作报告中“要大力加强文化建设”热烈讨论、献计献策之时,由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光明日报社联合主办的中国文化产业“云南现象”座谈会今天在京召开,中宣部、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国家旅游局等部门领导和文化产业界知名专家齐聚一堂,探讨

“云南现象”的内核和启示,为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中共云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田欣出席座谈会时介绍,近年来,云南大力推进民族文化强省战略,在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上取得明显成效。初步估计2009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360亿元,占全省GDP的5.9%,在一个典型的集民族、边疆、山区、贫困四位一体的西部欠发达地区,探索出了一条有别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新途径,形成了独具一格的“云南现象”。

与会专家认为,“云南现象”是我国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实现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有益实践。云南文化产业发展路径探索,对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丰富完善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方式,推动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云南现象”表明,文化产业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落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发展循环低碳经济的理想选择。

专家建议:如何从“云南现象”升华为“云南模式”,应成为21世纪云南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重点探索的问题。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应该成为云南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过程中推动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这种发展模式将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带来充分的发展自信,在不破坏生态、不改变环境的前提下,推动经济欠发达地区全面整合区域文化资源,培育区域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构造独特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使云南乃至西部地区各省市、甚至中国其他经济欠发达地区走上一条区域经济跨越发展的阳光大道。

全国人大代表、本报总编辑苟天林在座谈会上指出,在不久前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了八条重要意见,其中第七条专门提出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强调要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云南省在文化体制改革进程中,大力推进文化强省战略,文化产业发展上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了“云南现象”。光明日报于2010年1月20日在文化体制改革版刊发报道《文化产业发展的“云南现象”》,全方位诠释云南文化体制改革、民族文化繁荣、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引发了文化产业和学术界对“云南现象”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此次座谈会进一步总结“云南现象”,对发展文化产业、对搞好文化产业报道,很有意义。

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周文彰,中宣部体改办主任张晓虎,国家旅游局副局长杜一力,文化部政策法规司司长韩永进,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司长刘玉珠,新闻出版总署产业发展司司长范卫平,国家旅游局政策法规司司长张坚忠,国家行政学院社会文化部副主任、博士生导师祁述裕,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中国文化产业》杂志社主编、博士生导师范周,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基地主任、博士生导师胡惠林以及中国文化报·文化产业周刊主编崔成泉等领导和专家参加了此次座谈会并发言。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和本报相关部门的同志出席座谈会。本报副总编辑何东平主持座谈会。

2010-03-08 光明日报

云南文化产业,资料(五篇范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