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3号文库
2006年市政府工作报告(优秀范文5篇)
编辑:琴心剑胆 识别码:12-231063 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3-28 12:19:54 来源:网络

第一篇:2006年市政府工作报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06年2月15日在NC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XXX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2005年和“十五”时期工作回顾

2005年,在省委、省政府和中共NC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动员和组织全市人民,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三届三次全会的总体部署,围绕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坚持一手抓产业培育促进经济发展、一手抓解决群众疾苦促进社会和谐,全市经济持续发展,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社会政治保持稳定,较好地完成了市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过去的一年,我们着力培育产业支撑,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运行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

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实现生产总值335.3亿元,增长12.8%。其中一产业增加值107.2亿元,增长6%;二产业增加值113.1亿元,增长22%;三产业增加值115亿元,增长10.5%。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34∶30.8∶35.2调整为32∶33.7∶34.3,实现了“二产超一产”的历史性突破。财政金融运行平稳,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1亿元,增长23.3%,一般预算支出50.5亿元,增长23.1%。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30.8亿元,比年初增长17.8%,各项贷款余额216.8亿元,增长5.3%。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坚持全力抓产业、重点抓工业,工业经济提速增效。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69.7亿元、销售收入234.6亿元、利税11.7亿元,分别增长34.5%、50.9%、36.4%,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0.5%。石油化工、汽车汽配、食品医药、丝纺服装、建筑材料、水电能源六大板块支撑作用明显,一批重点骨干企业辐射带动作用增强。全市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首次突破50户,增加23户。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拓宽了企业融资渠道。城南工业集中区规划论证、土地审批基本完成,配套设施建设加快。

农村经济持续发展。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扶农政策,全面停征农业税及附加,为全市农民减负1.7亿元。全年粮食总产达312万吨,增长5.5%。大力推广DLY、pIC肉猪良繁,畜牧产业实现产值92.9亿元,增长7.8%。一批龙头企业发展壮大,顺西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示范区等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加快。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断涌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格局逐步形成。以治水修路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农业发展后劲增强。劳务开发再创新高,共输出劳动力155万人,实现收入84亿元。我市被确定为全国“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

第三产业繁荣活跃。全市商贸网点规划编制完成,“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全面启动。引导企业大力发展连锁超市、购物中心和仓储式商店等新型业态,一批重点商贸流通企业实力增强。房地产支柱地位凸显,房屋交易额达37.8亿元。城乡市场进一步拓展,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2.3亿元,增长15.1%。省政府将NC确定为川东北商贸中心。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工作全面启动,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旅游精品线建设扎实推进。实现旅游总收入18.6亿元,增长41.4%。

过去的一年,我们继续加大投资力度,着力夯实发展基础,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基础条件逐步完善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着力加快交通、能源、市政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0亿元,增长21.7%。绕城高速公路西段等路桥项目进展顺利,南(充)渝(重庆)高速公路、达成铁路复线改造工程开工建设。嘉陵江(NC段)梯级开发全面加速,5个在建航电工程建设快速推进,凤仪、沙溪航电工程开工。四川核电站选址已确定NC。嘉陵江上中坝大桥、滨江大道三期、城市给排水管网等市政工程建设加快,城市功能进一步配套完善,城镇化率达28.3%,提高2.7个百分点。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卫生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工作全面启动,NC被列入全省“十一五”规划建设的4个特大城市之一。

技术改造投入力度加大。25个重点技改项目竣工投产,炼化总厂、东风NC汽车有限公司等企业的18个项目列入省重点技改项目,六合集团等6户企业列入省“小巨人”计划。完成技改投入12.3亿元,增长26.8%。

纪念朱德同志诞辰120周年筹备工作顺利推进。朱德故居纪念园区、“两路一桥”、思德水库综合整治等工程进展顺利,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示范点建设等工作如期实现年度目标,人饮解困工程提前一年完成,仪陇县政府驻地顺利搬迁到新政镇。

过去的一年,我们稳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全力打造“开放NC”,改革开放成效明显,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创新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出资人制度初步建立。亿龙齿轮厂、NC化工总厂等企业改革步伐加快,粮食企业改革取得突破。以聘用制为核心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合理调整和完善市区财政管理体制,有效调动了市区两级的积极性。农村信用社改革进展顺利,NC市商业银行完成增资扩股,成功引进德国战略投资者。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达48.9%。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坚持“NC以外都是外”的理念,扩大招商引资成果。新引进项目328个,到位资金42.6亿元,其中二产项目到位资金19.2亿元,三产项目到位资金20.1亿元,一批知名企业落户NC。

对外贸易快速增长。抓住全球纺织品配额取消的机遇,优化产品结构和营销方式,服装、纺织品、丝绸等传统产品出口份额大幅提高,实现外贸出口总值1.75亿美元,增长21%,其中直接出口6212万美元,增长20%。积极发展成建制国际劳务输出,外派劳务1659人次,实现收入1251万美元。

过去的一年,我们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真心解决百姓疾苦,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九件实事”全面完成。认真解决了一批涉及群众就业、用水、交通、就医、上学等方面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共培训农民工52万人次;帮助解决了农村2.05万绝对贫困人口温饱问题,改善了5.08万低收入人口生产生活条件;解决了27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teniu.cc查看);新增就业3.8万人,帮助2.3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其中“4050”就业困难对象7662人,2920户“零就业”家庭实现每户至少1人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7%;5.07万符合条件的征地农转非人员已全部纳入低保,竣工还房23万平方米,1600多户拆迁户入住新房。全省征地拆迁安置补偿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在NC召开;为42.9万名贫困学生免费发放了教科书,减免了40.7万名贫困学生学杂费,2.5万名贫困寄宿生得到了生活困难补助;10所疾病控制中心竣工,40所乡镇卫生院改扩建工程投入使用;新建、改建村社道路1667公里;创建示范社区60个。

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55个,申请专利225项,62项科研成果获省、市科技进步奖。清洁能源行动项目通过国家验收。义务教育健康发展,新建校舍30万平方米。高中教育快速发展,高考本科上线人数增长18.5%。职业技术教育蓬勃发展,中职招生净增6000多人。高等教育稳步发展,西华师大新校区二期建设加快,西南石油学院更名为西南石油大学,NC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开工建设。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稳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扎实开展,猪链球菌、高致病性禽流感得到有效防控,全市没有发生大的疫情。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社会事业繁荣进步。经济普查全面完成。成功承办了省第一届特奥会。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工作进一步发展。国防动员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得到加强。

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扎实开展。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7‰。全面清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全市基本农田面积保持稳定,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退耕还林、天保工程顺利推进,嘉陵江两岸绿化工程全面启动,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3.2%。加强对重点污染源企业整治和监控,嘉陵江流域(NC段)水环境质量得到保护。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7764元,增长7.7%,农民人均纯收入2646元,增长12.9%。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55.6亿元,增长17.5%。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费和离退休职工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组织开展了万名机关干部结对帮扶构建和谐社区活动,启动和落实了特困家庭生活救助和医疗救助,升钟库区群众生产生活困难帮扶机制初步形成,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初见成效。

过去的一年,我们高度重视社会管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社会政治保持稳定

民主法制建设扎实推进。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坚持联系人大代表“三项制度”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约见制度,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批评、意见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结率100%,满意率达98%。政务公开持续推进,行政执法、执法监督和行政复议工作得到加强,基层民主进一步扩大,全民法制意识普遍增强。

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深化政府机构改革,相关职能调整基本到位。全面完成行政许可项目清理工作,规范政府行政许可行为,削减许可事项275项。深入开展“增强执行力、务求抓落实”专项治理活动,严厉查处了一批办事拖拉、工作不在状态的人和事,进一步改进了机关工作作风,改善了政务服务环境。

安全稳定形势持续好转。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打击“两抢一盗”专项斗争,有效遏制了刑事犯罪多发势头,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提高。加强信访和人民调解工作,积极排查调处矛盾纠纷,修订完善了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妥善处置了各类群体性和突发性事件。加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强化隐患整治,加大监管力度,全市安全生产“四项指数”全面下降,未发生特大事故,重大事故和一般事故明显减少。

一年来,虽然困难比预料的多,但成绩比预料的好。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齐心协力、艰苦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驻市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政法干警、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2001年至2005年是我市全面实施“十五”计划的五年。五年来,全市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励精图治,真抓实干,全面完成了“十五”的各项工作任务。一是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11.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同口径年均增长12.8%。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培育初见成效。三次产业比例由2000年38.4∶25.8∶35.8调整为32∶33.7∶34.3。工业支柱产业初步形成,农业产业化经(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teniu.cc查看)营稳步推进,现代服务业、旅游业发展加快。三是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90.6亿元,年均增长23.6%,是“八五”、“九五”十年投资总额的2.2倍。交通、通信、能源、教育、卫生、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等明显改善。四是城市面貌日新月异,配套功能日趋完善。顺利迈入大城市行列,成功创建为省级卫生城市、园林城市。五是各项改革深入推进,对内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以企业改革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化,政府职能转变稳步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县域经济和开放型经济发展加快。六是群众得到较多实惠,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0年分别增长41.2%、58.6%。七是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继续加强。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扎实开展,重大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得到妥善处置,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

“十五”是我市综合实力迅速增强、城乡面貌显著变化、人民群众得到较多实惠的时期,为NC未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过去五年特别是2005年,我们主动应对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积极实践“产业是支撑、项目是载体”的理念,始终坚持把培育产业支撑作为加快发展的中心任务不动摇;积极实践“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维护社会稳定就是政绩”的理念,始终坚持把解决群众疾苦构建和谐社会作为加快发展的根本保障不动摇;积极实践“开放再开放”的理念,始终坚持把扩大开放作为加快发展的现实途径不动摇;积极实践“科学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的理念,始终坚持把提升政府行政能力和水平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手段不动摇,开创了政府工作的新局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产业支撑力不强。工业总量小,自主创新能力弱,资金资源能源制约较为突出;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民持续增收难度较大;三产业发展层次较低,现代服务业比重较小。二是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回落趋势比较明显,农村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三是部分群众生产生活比较困难。城乡低收入群众数量较多,就业压力大,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四是社会不和谐、不稳定、不安全的因素较多,一些领域的社会矛盾还比较突出。五是政府部门和公务员队伍中还存在作风漂浮、效率低下、法制观念不强、服务意识淡漠等不良现象。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市政府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十一五”奋斗目标及2006年工作安排

“十一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NC可以加快而且必须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我们必须切实增强抢抓机遇、奋勇争先的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今后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抓产业培育促进经济发展、抓解决群众疾苦促进社会和谐”为主线,以“创新发展模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重点,以“深化改革开放、提高创新能力”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加快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步伐,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总体要求是:立足科学发展、突出产业支撑、加强城乡统筹、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区域中心、实现新的跨越。主要预期目标是: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在2005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年均增长12%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城镇化水平年均提高1.5个百分点;创建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卫生城市、环保模范城市,使NC成为有特色、有品位、有文化、有影响力的现代城市。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城镇就业压力逐步缓解,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乡贫困人口继续减少。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下,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森林覆盖率达到38%。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各位代表: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启动之年,是NC加快发展的机遇之年、产业突破的关键之年。扎扎实实做好开局之年的工作,对于巩固和发展“十五”取得的重大成果,保持改革发展稳定的良好势头,顺利完成“十一五”期间的各项任务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今年力争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3%以上,财政收入增长15%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4.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控制在5%和2‰以内。

(一)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推进工业发展新突破。牢固树立“抓经济重点是抓产业、抓产业重点是抓工业”的理念,奋力推进工业发展新突破,力争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330亿元,增长40%以上。

加强技术创新。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积极支持企业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提高企业和产品竞争力。以“省中小企业信息化联盟”和“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为载体,推广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加快石油化工、汽车汽配、丝纺服装等一批重点项目技改步伐,力争实施技改项目150个,技改投入20亿元。

培育产业集群。以六大产业为重点,实施产业整合,着力产业链填充、延伸和拓展,加快产业集群培育,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链和区域合理的利益链。全力打造顺庆石油化工产业集群、潆溪镇农副产品加工业集群,嘉陵汽车汽配产业集群,高坪龙门镇棉纺织、针织品产业集群和都京坝丝绸、服装产业集群,组建丝纺产业集团。坚持相对集中办工业,加快城南工业集中区建设,积极招引工业企业向集中区聚集。

做强重点企业。按照立足现有、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加快发展的要求,通过资金、政策、项目等方面的倾斜和扶持,全力支持一批重点企业扩大规模、提升效益。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培育一批具有产业带动力和市场核心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免检产品和地理标志产品。依托大型企业扩张,发展壮大一批企业群体,力争新增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3户、过亿元的企业 25户。

发展县域工业。加大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规划引导和支持力度,优化产业分工,合理配置资源,把农副产品加工业作为培育产业支撑、加快农村工业化的主攻方向,形成特色鲜明、竞相发展的县域经济新格局。

强化要素保障。加大对工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工业发展,增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服务中心实力。加强对土地、能源、原料、运输的统筹协调,确保工业企业特别是重点企业的生产经营需求。加强企业家队伍、经营管理队伍和专业技术队伍建设,为工业发展新突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二)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统筹城乡发展,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确保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00元以上。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突破。坚持以现代农业为发展方向,突出抓好畜禽、优质粮油、果蔬、蚕丝、竹木、中药材等特色主导产业发展,建设一批规模大、标准化程度高的种植基地和养殖园区,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带、产业片和产业群。帮助做大做强一批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延伸特色主导产业链条。积极培育扶持农村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新经济组织,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推广“生猪托养制”和“公司+农户”、“协会+公司+农户”等模式,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加强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疫病防控体系,加快先进适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培育一批优质农产品品牌,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和比较效益。

加大劳务开发力度。积极拓展输出渠道,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扩大成建制输出比例,提高劳务开发效益。加强农民工维权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城乡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依法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力争输出劳务157万人,实现务工收入90亿元。

加快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坚持“科学规划、整村推进、增强示范”的原则,按照“一水二路三产业四人居五民主法制”的思路,整合项目资源,广泛发动和组织全社会参与,启动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百村示范工程”。

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和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力度。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步伐,大力实施“六小工程”和“红层找水”项目,抓好400公里乡村公路新建和750公里农村机耕道路新改扩建及整治工作,完成122个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群众用水难、行路难、看病难问题。切实抓好117个重点贫困村扶贫整村推进工作。加快仪陇143个村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试点建设。加强气象、水文、地震和地质灾害等预测预报,搞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

(三)培育壮大旅游经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大力发展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搞活商贸流通,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确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以上。

加快发展旅游产业。把旅游业作为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全力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面实施旅游发展规划。大力推进旅游综合开发,整合旅游资源,建设旅游环线,形成“嘉陵第一江山、嘉陵第一桑梓、嘉陵第一曲流、千年绸都第一坊”雏形。加强阆中古城建设和保护,加快琳琅山、西山、太蓬山风景区、南门坝生态公园、果山公园、白塔山公园等重点景区景点建设,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力争实现旅游收入25亿元,增长34.4%。

大力构建川东北商贸物流中心。加强商贸网点规划控制和引导,优化商业布局。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引进和培育现代经营业态。加快烟草、食盐、医药三大配送中心建设,打造10条专业特色街,着力建设一批重点市场。继续抓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扩大社区商业试点范围。积极拓展消费市场,培育新的消费热点。着力打造中国绸都品牌,规划建设中国西部茧丝绸交易中心。加快发展金融、保险、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信息咨询、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提高三产业水平。

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加强工商、质监、药监等工作,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坚决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偷逃骗税等违法行为,认真开展食品、药品市场等专项整治,为群众放心消费创造良好环境。

(四)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项目攻坚年”活动,确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5亿元以上,增长18%。

加快重点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四个一批”的要求,加快交通、能源等重点项目建设。完成“两路一桥”、绕城高速公路西段等一批重点交通建设项目;加快嘉陵江(NC段)航电开发步伐,确保金银台、新政航电工程如期投入运营;大力支持南渝高速公路、达成铁路复线等重点工程建设;积极争取一批重点工程开工建设;配合做好兰渝铁路预可研、四川核电站厂址可研等一批重点项目的前期工作。

加强城市配套设施建设。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园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为目标,加快市政公共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强化城市管理,提升城市形象,为建设特大城市奠定基础。推进中小城市建设,大力发展小城镇。

强化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健全政府投资项目决策机制、公示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的成本核算、效益评估、资金监控和质量监管,增强政府投资的引导和放大作用,提高政府投资效益。

(五)扎实推进改革开放,努力增添发展动力。坚持改革与创新相结合,加大改革力度,提高开放水平,为加快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深入推进各项改革。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明确出资人管理国有资产的职责和范围,加快建立国有资产经营预算制度。抓住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扶持政策延长三年的重要机遇,完成国有集体企业改制任务。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全面推进以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为重点的农村综合改革。积极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合理流转新机制,推进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深入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积极发展农业保险。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积极开拓农村市场。继续深化财政体制改革,逐步理顺政府事权财权关系,优化市以下财政体制改革,推进乡财县管工作。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鼓励民营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行业和领域,改进对民营企业的服务与监管,把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再上台阶。

努力扩大对外开放。大力整治和优化发展环境,积极营造诚实守信、开明开放、亲商富商的良好氛围。创新工作思路,突出工作重点,积极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互利双赢的招商引资长效机制。加强与周边市的经济交流与合作,主动承接成都、重庆的经济辐射和产业延伸,加快融入成渝经济区步伐。以做强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推进基(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teniu.cc查看)础设施建设等为重点,积极对接国内外知名大企业的投资意向,加强项目推介和跟踪联系,力争引进更多的知名企业和品牌企业落户NC。确保新引进项目300个,到位资金40亿元。

积极发展对外贸易。主动熟悉对外贸易规则,推进以猪肉产品、丝绸制品为主的农副产品出口,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力争实现外贸出口总值1.8亿美元,引进外资7000万美元。扩大成建制国际劳务输出,力争外派劳务1800人次以上。

加强财政金融工作。大力培植财源,强化税收征管,夯实财税增收基础。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新农村建设、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解决群众疾苦等方面的投入。强化预算约束,全面推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收支两条线和政府采购改革,加大财政监督力度。加强政府债务管理,严禁增加新债务,积极化解老债务。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建立诚实守信、互惠互利、注重实效、共谋生存与发展的银企关系,促进金融机构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增加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投入。积极支持NC市商业银行深化改革、做大做强。

(六)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把增长方式转变与经济稳定、快速增长统一起来,逐步打牢又快又好发展的基础。

抓好资源节约工作。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深度开发,推广节能降耗生产技术。积极引导商业和民用节能,推进城市节水、节电工作,推广农业节水灌溉和旱作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率。继续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集约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加强土地整理工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集约生产、节约生产和安全生产。

加强环境保护。完成嘉陵江流域(NC段)污染防治与保护规划编制,启动西河顺庆城区段治污工程。严格控制工业和城镇居民生活污染物排放,加大重点企业污染治理力度。积极防治农村面源污染,新建沼气池2万口以上。把环保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的重要考核内容,严格执行新、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切实加强环境执法和环境监测。

搞好生态建设。加强生态植被保护,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认真实施天然林保护、嘉陵江两岸生态绿化工程,完成工程造林16.5万亩。抓好水土保持工作,有效治理水土流失。

(七)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推动社会事业发展。围绕建设川东北教科文卫中心目标,整合资源,优化结构,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整合科教资源,积极推进重点企业与大专院校合作研发,努力构建产学研结合的新机制,重视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努力建设创新型社会。进一步巩固义务教育成果,建立和落实各级政府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继续做好“两免一补”工作。积极支持高等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规范和促进民办教育,重视发展特殊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加强人才工作。坚持增加总量与提高素质并重,着力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行业技术标兵和农村实用人才,积极引进一批市内紧缺的高素质人才。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构建人才评价、选拔任用和激励机制,建立健全人才市场和服务体系,优化人才资源配置。

提高群众健康水平。启动仪陇、嘉陵、西充、阆中等县(市、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深化南部县试点工作。进一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和应急医疗救援体系,提高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抓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体育事业发展。

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农村、社区和企业基层文化建设,发展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事业。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深入开展“扫黄打非”专项整治。

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深入开展全民国防教育,深化国防动员体制改革。重视支持武警部队建设。抓好人民防空工作。做好征兵、转业复员退伍军人安置和伤残军人优抚工作,广泛开展双拥活动,巩固省级双拥先进城市成果。

进一步做好对台、侨务、外事、档案、保密、民族宗教、妇女、儿童、老龄、助残、红十字、地方志、无线电管理等工作。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搞好农业普查。

(八)切实解决群众疾苦,促进社会安定和谐。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切实为群众办好“10件实事”。

1、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20万人次,使参训农民工掌握1—2种市场需要的职业技能,获得国家初级及初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

2、帮助解决农村1.5万绝对贫困人口温饱问题,改善农村4.5万低收入人口生产生活条件,帮助解决农村15万人口的饮用水困难。

3、全面完成升钟库区扶贫攻坚年度计划,切实解决升钟库区群众生产生活困难问题。

4、积极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力争城镇新增就业3.6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7万人,“4050”人员再就业5400人,指导失地无业农民实现就业再就业5000人,符合条件的“零就业”家庭至少有1人就业。

5、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等保险覆盖面,国有、集体和成规模、相对稳定的民营企业参保率分别达到100%、95%、40%。

6、完善城镇低保制度,做到应保尽保。

7、建立健全城乡救助体系,完善医疗、教育等专项和临时性救助制度,落实好600户、2000人享受城市低保住房补助家庭住房租赁补贴政策,深入开展万名机关干部结对帮扶活动。

8、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兴办慈善超市9个,建立捐赠接收站100个,资助特困家庭1万个。

9、加强城市社区建设,着力改善社区工作和基础条件,创建示范社区40个。

10、认真做好征地拆迁、工程移民补偿安置,全面完成城市拆迁还房建设任务,确保新征土地安置补偿和还房不发生新的拖欠。

加强信访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继续办好市长接待日、市长热线、市长信箱,积极运用教育、协商、调解等办法,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并加强演练,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面推进“平安NC”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扫黑除恶”等专项斗争,依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切实做好禁毒工作。

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重基层、打基础、强监管,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建立安全激励约束机制,增加安全生产投入,强化安全生产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加大对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治力度,坚决遏制特大事故,有效控制重大事故,努力减少一般事故,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九)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扎实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建设依法行政的法治型政府、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和廉洁高效的务实型政府。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各级政府要自觉接受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自觉征询并认真听取人大、政协及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的意见。切实做好人大、政协各项议案、提案的办理工作。积极为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参政议政创造良好条件。坚持把依法行政作为政府行使公共权力的基本准则,依法处理政府、市场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严格规范政府行为。编制和实施“五五”普法和依法治市规划,增强政府公务人员法制意识,提高政府公信力。进一步优化政府组织机构,依法界定和规范各级政府和政府组成部门的事权与职责,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力、协调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保证各级行政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强化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努力建设法治型政府。

加快政府管理创新。切实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积极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和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切实解决政府“越位”、“缺位”和“错位”问题。进一步完善政府重大事项决策的专家论证、技术咨询、决策评估、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推进行政管理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以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年”活动为载体,全面加强和改善政府服务,不断提高行政效能,坚决整治各种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和刁难企业、刁难投资者、刁难群众的行为,自觉为人民服务、为企业服务、为纳税人服务,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切实加强廉政建设。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慎用权力,用好权力,廉洁从政,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弄虚作假行为,坚决纠正讲排场、比阔气、奢侈浪费等不良风气,建设节约型政府机关,努力营造树正气、扬清廉、惩腐恶的廉政文化氛围。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抓住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加大大要案件查办力度,努力建设廉洁务实型政府。

各位代表,今年是朱德同志诞辰120周年,我们要认真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一定要把朱德故居保护好、一定要把朱德故里建设好”的重要嘱托,全面完成朱德故居纪念园区等事关仪陇发展的重点工程,努力实现仪陇两年大变化,并精心组织好纪念活动。要认真学习朱德同志的崇高风范,永远铭记朱德同志的丰功伟绩,把对朱德同志的深切怀念转化为加快NC发展的强大动力!

各位代表!加快NC发展是我们的历史责任,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加快推进“三个转变”,着力实施“三大突破”,同心同德,求真务实,不畏艰难,扎实工作,为把NC建设成为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推进NC新一轮的新发展、新跨越而努力奋斗!

附:

名 词 解 释

1、“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指在中央财政支持下,商务部从2005年开始,用三年时间在全国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引导和鼓励城市大中型流通企业延伸连锁经营网点到农村,在县城建配送中心(店),到乡镇和村建便民连锁“农家店”。把工业品送下乡的同时,疏通农产品进城渠道。目前我市已确定3个试点县、4个试点企业,建成8个配送中心和1065个农家店。

2、省“小巨人”计划:指四川省为了支持科技成长型、协作配套型、资源加工型(含农业产业化)、绿色环保型、资源节约型、劳动密集型和出口创汇型等类型中小企业发展,遵照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对列入小巨人计划的企业从财政金融、技术创新、市场开拓、产品品牌、企业素质、信息化建设等六个方面给予扶持。

3、“零就业”家庭:指家庭成员在法定劳动年龄内(男性16-60周岁,女性16-50周岁),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但无一人就业的城镇居民家庭。

4、联系人大代表“三项制度”:指联系人大代表的走访、办事和通报制度。

5、安全生产“四项指数”:指安全生产事故的事故件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和经济损失。

6、“省中小企业信息化联盟”:指为了促进四川省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由四川电信牵头,联合联想、长虹、用友、华为等十多家国内外知名IT厂商共同组成的一个联盟。联盟主要配合政府有关部门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为企业发展提供信息化综合平台,创造良好的信息化建设基础环境,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促进企业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优势互补。

7、“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指四川省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把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作为实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突破口,采取国家引导、地方配合、企业为主的方式,开展的制造业信息化应用试点示范工作。2003年4月1日四川省制造业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了《四川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示范企业实施意见》。

8、地理标志产品:指产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质量、声誉或其他特性本质上取决于该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经审核批准以地理名称进行命名的产品。主要包括来自本地区的种植、养殖产品和原材料全部或部分来自本地区,并在本地区按照特定工艺生产和加工的产品。

9、“百村示范工程”:指按照中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和“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合资源、项目配套、政府引导、农民参与、整村推进、务求实效”的原则,全市每年选取100个有特色支撑产业、基础设施较好、居民素质较高、乡风民风淳、民主管理优、生态环境优美的行政村,通过整合水利、交通、能源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项目资金,集中力量将其建设成为具有“新产业、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新机制”的新农村示范村。

10、“六小工程”:指节水灌溉、人畜饮水、乡村道路、农村沼气、农村水电和草场围栏。

11、“红层找水”项目:指在四川省东部红层丘陵区利用现代卫星遥感技术和地质水文知识,结合当地地形和水文条件,确定有水区,解决居民人畜饮用水的工程项目。

12、“嘉陵第一江山、嘉陵第一桑梓、嘉陵第一曲流、千年绸都第一坊”:指NC旅游发展规划中,在嘉陵江(NC段)规划建设的四个主要旅游景区。“嘉陵第一江山”指阆中锦屏山旅游区,因画圣吴道子曾绘《三百里嘉陵》名画,称阆中为“嘉陵第一江山”而得名。该旅游区以锦屏山、东山园林为核心,上至沙溪,下至金银台,融山、水、城为一体。“嘉陵第一桑梓”指蓬安县周口镇至马回段旅游区,因“蓬州,司马相如桑梓也”而得名。该段江面平静,两岸自然风景秀美,沙洲绿草茵茵,牧牛成群,显现出一派原始风貌的田园风光,体现了人与自然、山与水、村舍与田园和谐共生。“嘉陵第一曲流”指高坪区青居旅游区,因嘉陵江流经青居段时,由于烟山阻隔,形成一个359度的大圆圈。依据地理学曲流系数概念,此段嘉陵江弯曲系数是中国江河中第一。“千年绸都第一坊”指嘉陵区文峰镇旅游区,因NC拥有两千多年栽桑养蚕织绸历史,2005年又被中国丝绸协会授予“中国绸都”称号。在此地段充分利用文峰镇的万亩桑园,建设一些仿古的传统手工缫丝作坊,开辟一些旅游项目,充分展示我市的悠久丝绸文化。

13、“三同时”制度:指污染治理设施与建设项目必须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

第二篇:市政府2005工作报告

有制企业“一改两出”的工作目标,遵循“摸清底数、争取政策、看好资产、稳步推进”的原则,今年重点抓了企业改制的前期基础性工作,摸清了工业、商业、交通、粮食等12个系统的公有制企业底数。对62家公有制企业的资产进行了全面的清查、界定、审计、评估、确认。在此基础上,对部分公有制企业实施了改制。今年,全市有61户公有制企业进入改制程序,其中17户企业已完成改制;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启动实施,富余人员分流工作正在有序进行,年底前可基本完成28户粮食企业改制任务。——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及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按照生态经济示范城市建设总体要求,围绕“打造绿色环境,共建美好家园”的整治目标,我们进一步提高了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管理水平。改善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11600平方米的沿河街道路改造工程,并改造了排水配套设施1450延长米;完成了新华大街和九郊路整形盖被工程;改造城区供水管网22048延长米;完成了小南河治理二期工程,主要实施了小南河公园、人工湖、拦河翻板闸工程,并配备了体育健身路径;南部新区建设进展顺利,完成了行政中心区和福星安迁新区部分征地和拆迁工作;完成了疾病控制中心建设工程;法院、检察院等行政中心区标志性工程已经开工建设。总投资3279万元的物流园区主体工程实现了冷封闭,明年可投入使用。实施了农行小区、联社小区等精品工程,城乡楼房开发总面积达到48.8万平方米。投资1700万元,对城区10千伏以下电路进行了全面改造。实施了农网改造工程,营城电网改造全面竣工。实施了曙光大街和西环路绿化、亮化改造工程、溪桥公园绿化工程、营城绿地工程,有效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加强了农村路网、林网和水利工程建设,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一是加强了农村路网建设。全面实施了村村通建设工程。完成村村通水泥路471.05公里,解决了78个村通水泥路问题,通村率达到55.5%;实施了50.48公里九德公路改建工程,在去年完成路基桥涵基础上,今年全面完成了路面建设工程,已于9月26日竣工通车;实施了37.42公里的菜口线A市段改建工程,因变更预算和设计拖延了工期,实际完成28.59公里;启动了13.1公里四舒绕越线工程;启动了17.5公里九双公路改建工程。同时,改善四舒线和长吉北线3.4公里,小修18公里,维修加固长吉北线及乡道桥梁9座。二是加强了林网建设。全市共完成造林面积1345公顷,其中退耕还林新造400公顷、“三北”四期新造488公顷、更新造林150公顷、补植面积307公顷。退耕还林和“三北”四期工程已顺利通过国家验收。A市森林防火实现了24年无重大森林火灾的目标。三是加强了水利工程建设。完成了饮马河灌区节水配套工程、牛头山水库泄洪洞维修工程;松其灌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营城新区城防工程(小南河)正在施工;完成了柴福林水库应急处理工程前期工作;维修了饮马河堤防排涝工程。改善了城市环境。在城市管理上,成立了城市综合管理大队,构筑了城管、环卫、园林、环保、工商、公安“六位一体”的管理体制。迁移了西环路水果、蔬菜批发早市场。取缔了“三亭”,拆除了“三小”。新建和维修公厕80座、建设地坑式垃圾站50个。新购置2台清雪车,实现了冬季清雪机械化。治理不法排污企业43家,取缔关停了 “十五小”企业6家。市医院和省结核医院已建土法焚烧炉,对固体医疗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对省结核、市医院、亚泰制药污水处理加大了监管力度,实现达标排放;顺应~,取消了市医院太平间;加强了污染源的治理,对19家锅炉烟尘、46家餐饮业油烟污染进行了整治,有效解决了烟尘扰民问题;启动了金锣集团、啤酒厂、华达水泥厂污染治理工程。——社会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大力开展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全年新增就业岗位6300个,城镇新增就业35

第三篇:市政府2005工作报告

市政府2005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二00四年工作的简要回顾2004年,在中共A市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和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工作任务,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奋发有为,积极进取,保持了经济较快增长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势头。——国民

经济持续增长。预计到年底,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80亿元,比上年增长17.6。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2.68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4600元,比上年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950元,比上年增长23.1。——项目开发和招商引资进展明显。一年来,我们围绕“一城两区”经济布局,抢抓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新机遇,通过“上争、下扩、外引、内促”的方式,不断创新项目开发和招商引资新途径。一是积极争取国家对重点项目的支持。目前有5个项目正式纳入省发改委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计划,其中光大空心砖项目、天景食品项目和海伯尔生物制药项目已通过国家批复;山东金锣扩建项目、跨海药业项目已进入国家审批程序;现正在做天王药业、亚泰制药等项目申报的各项前期工作。通过积极争取,A市被国家列为10省、21个县(市)县域经济联系试点县之一,为县域经济赢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二是加大对域内企业扩产的扶持力度。投资10.9亿元的金锣肉制品扩建项目、投资4.02亿元的光大空心砖扩建项目、投资6500万元的华达水泥厂扩建项目、投资2.8亿元的天景玉米扩建项目等已开工建设,扩大生产规模。三是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坚持“大招商,招大商”,突出抓好大项目开发工作。经过几届班子的艰苦努力,期盼已久、等待多年的A市电厂项目与华能集团实现签约。项目计划总投资100亿元,规划装机总容量为240万千瓦。一期工程计划建设2台60万千瓦燃煤机组,计划2005年完成前期工作,“十一五”期间建成投产。同时,华能集团还计划共同开发A市煤炭资源,合作建设年产500万吨的大型煤矿。在重点开展以商招商、叩门招商、亲情招商的同时,组团参加了国内外大型展会7次,展示了A市形象,促进了对外交流,扩大了招商成果。大力开发旅游产业,培育了以农家乐民俗旅游为特色的A市生态旅游品牌。四是继续强化项目开发的组织化程度。在计经局设置了五个副局级项目办,目前已完成项目包装130多个。截止目前,今年共新建规模项目30个,计划总投资19.59亿元,到位资金3.64亿元;续(扩)建规模项目68个,新投入5.66亿元。今年新建、续建项目实际到位资金9.3亿元。大力发展民本经济,推动全民创业。今年,全市新增私营企业108户、个体工商业户2616户,从业人员新增10,872人。今年第三批轮岗创业人员共1796人,共创办各类实体项目557个,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09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2350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党的富民政策深入人心,“一免三补”政策落实到位,农民仅政策性人均增收248元。农民种粮积极性空前高涨,全市粮食总产量实现20.6亿斤,比去年增产8亿斤,去掉生产资料涨价等因素,人均可纯增收350元。加强“四个一”工程建设,推动了畜牧业快速发展。“四个一”工程标准社达到332个,全市新增各类规模饲养户2200户。畜牧业总产值达到23亿元,比上年增长35.2,牧业人均增收90元。发展特色经济,加强了芸豆、苗木、粘玉米等特色产业生产基地建设,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到目前,全市已经打出各类品牌64个。强化了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新建种植业科技示范园区112个,标准化牧业小区56个,建设科技示范基地3处。加强了农村能源建设,发展“四位一体”沼气池485个。加强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完善了市乡两级劳务输出服务机构,开展了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全年培训劳动力1.7万人,实现劳动力转移21.5万人,境外输出1800人。加强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为农民减轻负担265万元。加强了乡村财务管理,深入开展了村务公开工作,进一步巩固了农村税费改革成果。——营城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和经济转型工作稳步推进。今年,重点进行了安迁新区建设、营城老区改造和接续产业发展等三方面工作。一是在福星安迁新区建设上,坚持高标准设计、高起点运作,科学调整新区、学校、医院、供水设施等规划方案,严格按照工程“四制”要求组织招标、施工,今年六个标段、11万平方米、32栋楼房已全面实现冷封闭。二是在去年治理改造的基础上,今年投资6000多万元,重点对营城8.6公里街路进行了水泥路面改造;对九其公路7.5公里路段实施了援建盖被;新建了曙光、煤机、文化三个社区办公楼;对矿区供水设施进行了改造;启动建设2条排污主干管和12条排污支干管;对500户居民供热进行分户改造和部分二次管网改造;建设723平方米扶贫超

市一座;新建公厕19座;实施了九营道路绿化、亮化和广告工程。这些工程的建设,改善了营城生产生活环境,提高了承载能力。三是加快了接续产业发展,促进了经济转型。编制完成了《营城经济转型总体规划》,初步完成了营城接续产业工业集中区规划设计工作。新上了金锣、华达水泥等项目,整合了营城矿业项目。大力开展了再就业援助和扶贫解困送温暖活动。今年

先后与长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长春报业集团、长春人力资源市场、山东金锣集团、浙江余姚等联合举办了4次大型招聘会,有1328人被招工单位聘用。长春市和A市市对营城沉陷区捐款捐物总价值1800余万元,为1200名在校贫困生提供资助,为8户受灾户建起了新房,为153户老人捐款16万元,为95户危房户解决了渡汛和越冬问题。——东湖生态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初见成效。今年,在国家清理整顿开发区、提高土地补偿标准等大背景下,超常举措,积极应对,有效克服了开发区建设的不利因素,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一是完成了开发区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及土地调整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完成了卡伦工业园区、东湖休闲娱乐园区的测绘工作。二是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卡伦工业区南区实现了“五通一平”,完成了长九公路交界处20万平方米建设预留地道路建设。三是全方位开展了招商引资工作。长春振凯机械、长春市中达车内饰、长春市新阳光防腐木业、长春东航食品、吉林香辰米业等项目相继落户东湖开发区。——国企改革稳步实施。按照公有制企业“一改两出”的工作目标,遵循“摸清底数、争取政策、看好资产、稳步推进”的原则,今年重点抓了企业改制的前期基础性工作,摸清了工业、商业、交通、粮食等12个系统的公有制企业底数。对62家公有制企业的资产进行了全面的清查、界定、审计、评估、确认。在此基础上,对部分公有制企业实施了改制。今年,全市有61户公有制企业进入改制程序,其中17户企业已完成改制;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启动实施,富余人员分流工作正在有序进行,年底前可基本完成28户粮食企业改制任务。——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及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按照生态经济示范城市建设总体要求,围绕“打造绿色环境,共建美好家园”的整治目标,我们进一步提高了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管理水平。改善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11600平方米的沿河街道路改造工程,并改造了排水配套设施1450延长米;完成了新华大街和九郊路整形盖被工程;改造城区供水管网22048延长米;完成了小南河治理二期工程,主要实施了小南河公园、人工湖、拦河翻板闸工程,并配备了体育健身路径;南部新区建设进展顺利,完成了行政中心区和福星安迁新区部分征地和拆迁工作;完成了疾病控制中心建设工程;法院、检察院等行政中心区标志性工程已经开工建设。总投资3279万元的物流园区主体工程实现了冷封闭,明年可投入使用。实施了农行小区、联社小区等精品工程,城乡楼房开发总面积达到48.8万平方米。投资1700万元,对城区10千伏以下电路进行了全面改造。实施了农网改造工程,营城电网改造全面竣工。实施了曙光大街和西环路绿化、亮化改造工程、溪桥公园绿化工程、营城绿地工程,有效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加强了农村路网、林网和水利工程建设,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一是加强了农村路网建设。全面实施了村村通建设工程。完成村村通水泥路471.05公里,解决了78个村通水泥路问题,通村率达到55.5;实施了50.48公里九德公路改建工程,在去年完成路基桥涵基础上,今年全面完成了路面建设工程,已于9月26日竣工通车;实施了37.42公里的菜口线A市段改建工程,因变更预算和设计拖延了工期,实际完成28.59公里;启动了13.1公里四舒绕越线工程;启动了17.5公里九双公路改建工程。同时,改善四舒线和长吉北线3.4公里,小修18公里,维修加固长吉北线及乡道桥梁9座。二是加强了林网建设。全市共完成造林面积1345公顷,其中退耕还林新造400公顷、“三北”四期新造488公顷、更新造林150公顷、补植面积307公顷。退耕还林和“三北”四期工程已顺利通过国家验收。A市森林防火实现了24年无重大森林火灾的目标。三是加强了水利工程建设。完成了饮马河灌区节水配套工程、牛头山水库泄洪洞维修工程;松其灌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营城新区城防工程(小南河)正在施工;完成了柴福林水库应急处理工程前期工作;维修了饮马河堤防排涝工程。改善了城市环境。在城市管理上,成立了城市综合管理大队,构筑了城管、环卫、园林、环保、工商、公安“六位一体”的管理体制。迁移了西环路水果、蔬菜批发早市场。取缔了“三亭”,拆除了“三小”。新建和维修公厕80座、建设地坑式垃圾站50个。新购置2台清雪车,实现了冬季清雪机械化。治理不法排污企业43家,取缔关停了“十五小”企业6家。市医院和省结核医院已建土法焚烧炉,对固体医疗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对省结核、市医院、亚泰制药污水处理加大了监管力度,实现达标排放;顺应民意,取消了市医院太平间;加强了污染源的治理,对19家锅炉烟尘、46家餐饮业油烟污染进行了整治,有效解决了烟尘扰民问题;启动了金锣集团、啤酒厂、华达水泥厂污染治理工程。——社会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大力开展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全年新增就业岗位6300个,城镇新增就业3503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3310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以内。进一步扩大了医疗保险覆盖面,启动了财政拨款的机关事业单位医疗保险工作,吸纳了6户企业参加医疗保险。到目前,医疗保险参保单位360户,参保职工39065人。启动了工伤保险和灵活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职工已达12400人,灵活就业人员参保人数已达650人。加大了养老、失业保险扩面征缴力度,全年养老、失业金征缴9044万元,养老金、失业金发放率达到100。加大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力度,本级配套低保资金339万元,争取上级低保补助资金1800万元,使全市14200户、33950人得到了低保救助。广泛开展了救灾救济和优抚工作、“双日捐”和慈善救助活动、“助老工程”和“扶残助业”工程,提高了社会保障程度。——精神文明建设步伐加快,各项社会事业整体推进。以创建文明社区、文明行业和文明村镇为主要内容的“创建文明市”工作有了新进展。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开展了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工作,并通过了省里检查验收。获批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2个、长春市级科技计划项目4个。加强了基础教育工作。制定下发了《A市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全面启动了“扶贫助学工程”,实施了机关企事业单位和领导干部包贫困生工作,多渠道筹集扶贫助学专项资金148.2万元,资助贫困生10,193人次;积极改善办学条件,新建和改造校舍21097平方米,全市教育装备的总投入已达到2370万元;加强了教育资源整合,撤并中心校以上学校2所、小学7所;加强了教育信息化建设,在全省教育系统中率先开通了网络互动和视频会议系统;深化了农村教育改革,A市农村初中办学模式改革经验得到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并作出重要批示;大力发展了职业教育,职业学校在校生人数创历史新高,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素质教育有了较大发展。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一步巩固发展了农村合作医疗取得的成果。截止目前,参保农民中共有13.8万人在各级定点医疗机构就诊,累计报销金额为864万元,占可支配资金总数的54.4,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到A市视察了新型合作医疗工作,并给予充分肯定。在爱国卫生工作中,投资230万元进行了全生境灭鼠。强化医疗、药品市场的整治,加大了对假冒伪劣食品药品的打击力度,开展了食品药品放心工程活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扎实开展,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39‰,计划生育率达到95.9。大力发展文化、体育、广播电视事业。开展了30余次群众性系列文化体育活动和文化下乡活动。成功举办了首届城市运动会,参加城运会人数近万人,观众达4万余人,并聘请了2004国际旅游小姐大赛季军、中国赛区总冠军钞俊男为A市旅游形象大使,发行了3套个性化邮票,起到了宣传A市、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的作用。开展了创建特色体育乡镇活动,卡伦、土们岭、东湖三镇分别被省及长春市体育局批准为体育特色乡镇。加强了小南河带状公园文体广场、营城社区文体设施和市图书馆配套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广播电视事业,电视收视频道达到39个。城区新发展有线用户5000户,农村用户达到了13000户。政府投资98万元,在上河湾、其塔木、波泥河等三个乡镇建立了电视转播站,实现了A市电视信号全覆盖。投资1440万元开展了“村村通、屯屯通”电话工程,今年新增电话村31个。组建了A市市文联并召开了第一次文代会。金融、保险、邮政、统计、气象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一定成绩。——党风廉政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围绕构建反腐倡廉“三位一体”整体工作格局,切实加强了政府廉政建设。“领导干部收礼送礼、跑官要官、利用权力影响办私事、赌博变相赌博、大操大办借机敛财”等一些不正之风得到了有效遏制,领导干部从政行为进一步规范;查处党员干部违法违纪案件的力度不断加大,全年纪检监察机关查办案件157件,处分党员干部163人,其中查处行政监察对象50人,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经济损失203.9万元;纠风专项治理和源头治理腐败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和侵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围绕政府转变职能,提速提效,狠抓了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对全市各行政执法部门的行政事业性审批事项和收费项目进行了认真清理,共清理审批事项135项,取消35项,保留100项;清理收费项目194项,取消46项,降低收费项目17项,保留148项。以整顿机关作风、行政审批和行政收费执法队伍、社会治安环境、市场经济运行秩序等“五整顿”为突破口,加大软环境整治力度。全市共组织走访15次63家企业,到企业现场办公5次14个企业,协调解决问题21个。组建了A市市行政服务中心和软环境监督举报投诉中心,为招商引资企业办理立项、兴建、扩建事务28项,为全市53家招商引资企业协调解决问题280多件。软环境监督投诉举报中心共收到企业和群众举报28件,其中立案查处4件,协调解决13件,咨询答复11件。建立了财政投资工程“六人领导小组”审批制,避免财政投资风险;成立工程评审中心,共评审项目36项,提报值6872万元,审减资金1882万元,审减率达到27.4;政府采购范围逐年扩大,全年实现计划采购额7557万元,中标额5607万元,节约支出1950万元,节约率达到25.8。进一步加大了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的审计监督力度,规范了财经管理行为。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全面实施了政务信息化二期建设工程,开通了市长网络办公平台、党政网络办公平台,率先在省内县级市中实现了由传统政务向电子政务的转变。全面实行“一站式”办公、“接续式”服务,实现了企业和群众办理审批收费项目“一个门进、一次性办结”。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主动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议案5件、意见建议169件,政协提案28件。建立了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共举办发布会5期。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市长公开电话办结率达到97,在电视台开办了10期“市长公开电话回声”栏目。认真落实领导抓信访责任制,对潜在的不稳定因素、复杂问题做到了高度重视,积极解决,维护了安定团结。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率先实施了警务改革试点工作,完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警务运行机制,严厉打击“法轮功”等邪教组织,促进了全市社会治安状况进一步好转。加强了普法宣传,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明显增强。进一步加强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开展了百日安全整治行动,煤矿企业、非煤矿山企业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共整治227家,整治达标211家,依法停产停业整顿16家。炸毁、填埋非法小井58井次,有效遏制了私挖滥采的非法行为。取缔饮马河河道非法采沙12家,规范治理了8家。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做好政府工作,必须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建立健全民主、规范的决策制度,切实增强执政能力;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必须切实加强法制建设,依法管理经济社会事务,不断提高依法治市水平;必须强化行政效能监察,完善行政权力运行监督机制,树立廉洁勤政的政府形象。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是抢抓机遇,谋划振兴,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一年;是万众一心,真抓实为,脚踏实地干事业的一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人大、政协有效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奋斗、努力拼搏的结果,是社会各界人士热心帮助的结果。这里,我代表市政府对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A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结构调整步伐不快,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不够高;县域经济总量仍然不足,市乡财政形势依然严峻;社会就业压力较大,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群众关心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少数公职人员服务水平不高,行政能力不强等问题也不容忽视。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并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二OO五年主要工作任务2005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为“十一五”计划打基础的关键一年。新的一年,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深入实施,县域经济试点县的启动,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特别是全市上下精神振奋,抢抓机遇谋发展的愿望十分强烈,国家、省及长春市支持A市发展的温度持续增高,形成了强大的发展氛围。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乘势而上,加快发展。2005年政府工作总的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统筹发展的思想,抢抓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全国县域经济试点县机遇,围绕“两增”(财力增强、城乡居民增收)、“三化”(工业化、产业化、城镇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继续培育民本经济,推动全民创业,着力推进“一城两区”建设,带动“三业”发展,努力实现县域经济新突破和社会全面进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3亿元,比上年增长16.3;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3亿元,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15;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060元,比上年增长10;农民人均收入达到4350元,比上年增长10。为了实现上述发展目标,要切实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一)主攻项目开发,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坚持工业立市的思想,充分利用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全国县域经济试点县等各项政策,以工业振兴为重点,以项目建设为基础,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抢抓机遇,搞好项目开发储备工作。把全国县域经济试点县建设作为新的发展机遇,推动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按照规划先行的原则,科学编制《A市市县域经济发展规划》、《A市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抓好全市土地总体规划调整修编工作,并以此为契机搞好近中远期项目布局。要认真研究争取国家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省县直辖、计划单列、项目倾斜、财政支持、税收分成、土地出让金留用、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及企业改制省级财政支持等相关政策,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效用。要以项目为支撑,围绕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开发项目,特别要发挥五个项目办的作用,组织专人搜集项目信息,进行项目的整理包装,负责项目的申报推介,完成A市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项目库建设工作。重点开发能够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有效增强地方可用财力和创造就业岗位的大项目,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要发挥资源优势、特色产业优势,围绕主导产业整理和包装项目。首批要重点做实具有比较优势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投资项目150个。要做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项目申报工作。争取金锣集团扩建项目、跨海药业项目等企业列入国家第三批项目计划,用项目去承接国家和省市的各项资金和政策。创新机制,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要打通招商引资和项目开发的五个通道,实现招商引资的新突破。一是紧盯国家投资政策,向上争取政策性投资项目。二是抓住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升级的机遇,精心包装一批项目,有计划地到国内发达地区乃至国外进行项目推介招商。三是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挂钩,寻求高科技项目。四是挖掘潜力,推动全民创业,启动民间资本上项目。五是多策并举,多管齐下,论证包装一批项目,做到建设一批、论证一批、储备一批。要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在企业改制、项目引进、建设融资范围内,建立奖励机制,鼓励各级各类社会中介组织和全社会力量参与招商引资。要采取领导包保、跟踪服务和政策倾斜等措施,加大对重点项目的扶持力度,促进大项目尽早达产、达效。要全面做好A市电厂的前期工作。同时,积极运作500万吨优质原煤项目。要全面做好旅游项目开发工作。按照《A市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要求,搞好旅游分区规划和全市农家乐民俗旅游发展规划。按照“生态、民俗、名人古迹游”三大定位,加快旅游项目建设。以新丽朝鲜族民俗村建设为龙头,发展农家乐民俗旅游产业,提升民俗文化品位,打造A市旅游品牌。全年要完成内资10亿元,外资2300万美元的招商引资任务。加强“两区”建设,建立南资北移和长春项目外移的承接基地。在长春东湖生态经济开发区建设上,尽快完成开发区总体规划报批工作,并根据调整的土地利用规划修改控制性详细规划。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调整工作,留足建设预留地。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项目承接能力。要立足于东湖开发区区位、交通、水资源、能源等综合优势,关注长春城市发展布局的走势,搭建项目开发平台,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使省、市的大项目、重点项目向A市集中摆放、集群发展,迅速形成项目流、资金流、信息流,把A市建成长春工业带上的重要增长极。在营城接续产业工业集中区建设上,围绕非金属矿产资源深加工业、劳动密集型配套业和现代包装业等三个产业定位,充分利用营城闲置的土地资源和富余劳动力资源优势,结合营城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清理整合适合于项目建设的土地资源,利用特殊的优惠政策,增强项目吸引和生产诸要素吸附能力,进行园区整体开发和项目单体开发,不断扩充经济总量,扩大就业能力,拓展发展空间。

(二)统筹兼顾,全面做好农业和农村各项工作围绕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目标,突出稳定粮食、增加牧业、抓好特产、输出劳务、减轻负担等重点工作,全面发展农村经济。继续贯彻国家“一免三补”政策,调动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依托天景、方禾等龙头企业,加快特色玉米、优质水稻等专业生产基地建设,挖掘粮食生产升值空间和发展潜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强化科技小区建设,发展新型种植业科技示范园区百个以上。切实增加对农业的资金投入和信贷支持,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按照“统一、放开、竞争、有序”的原则,抓好粮改后的粮食市场开发。实施“粮变肉”工程,推动牧业经济快速发展。充分利用粮食资源优势,加强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推动畜牧业扩大总量和提质增效。继续实施“四个一”工程,新建“四个一”标准社150个。围绕金锣、广泽、德莱、华正等大的龙头企业,推进生猪、肉牛奶牛、肉鸡蛋鸡、大鹅等生产基地建设,引导企业与农户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和利益机制。发展精品畜牧业,新建标准化牧业小区50个。全面完善良种繁育、疫病防治、畜产品加工、市场营销、生产组织和质量安全六个体系,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一是进一步壮大特色产业规模。要对重点产业搞好规划,全面启动特色村、特色屯建设,继续围绕九大特色产业和六大特色生产基地建设,壮大特产之乡,做强生产基地。二是精心培育特色产业发展载体。要大力发展科技示范园区,提升特色产业生产水平。要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加强龙头企业与基地的有效对接。要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引导经济能人创办各类公司以及专业协会。鼓励种养大户发展特色庄园,进行集约经营。三是大力开发特色产品。要充分挖掘传统农产品科技进步的潜力,实现特色产业升级。打造生态绿色品牌,完成饮马河米业、天景食品、金牛精优米业等3户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要引导群众围绕特色产业搞好农产品的整理、包装和贮运,形成各具特色、星罗棋布的农产品加工体系。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促进劳动力转移。要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作为一项产业来抓,2005年必保转移20万人。继续坚持四种转移模式,加大向二、三产业的转移力度,积极开拓国内外劳务市场。要继续加大“阳光工程”培训惠及面,健全和完善以法律维权为主的全程服务体系,促进农村劳动力向有组织、规模化、技能型转移,实现转移增收目标。切实保护农民权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严格落实好国家和省市的各项政策,健全“一事一议”和涉农收费审批制,严肃查处不合理收费,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要积极化解农村债务链,巩固基层政权。加强农资市场整治力度,切实保护农民合法权益。

(三)抓好公有制企业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抓住机遇,加快公有制企业改革步伐。国有企业改革是县域突破的难解之题和必解之题,破题的关键是破解企业包袱过重、人员过多和改制成本不足的问题。伴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深入实施,我们要积极应对,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抓住机遇,积极而为,争取各种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国家政策,千方百计解决企业改革成本不足的问题。最大限度的安排资金,尽可能的解决企业改革资金配套问题。按照“整体改制到位、债权债务处理到位、职工身份置换到位、国有资产退出到位”的原则,坚持有利于企业发展,有利于维护职工利益,有利于参与改革者的积极性,有计划、按比例、分批次的打好国有企业改革的攻坚战。继续深化粮食企业改革,进一步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围绕改革,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持“就业优先”的原则,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要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职工解除劳动关系试点工作,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安置解除劳动关系的职工。要进一步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工作,在抓好下岗职工解除劳动关系的同时,做好失业职工的社会保险关系接续工作。同时,结合试点工作,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要进一步做好医疗保险扩面工作。把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的重点转移到非公有制企业上来。继续加大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力度,对14200户、33950名低保对象实行动态管理,做到应保尽保。完成社会福利服务中心新建工程,提高社会福利服务能力。全面做好救灾救济和优抚工作,建立完善农村贫困家庭大病救助和农村特困户社会救助制度,积极筹措救助资金,提高救助比例。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镇化水平通过“开发新城区、完善老城区、改造营城区、建设特色镇”工作,进一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开发新城区。完成13.1公里四舒绕越线路基桥涵工程;完成中央大街和疾控中心道路及新区路网建设工程;完成新区上下水、供暖、供电、电信等配套设施建设;完成法院、检察院、国税局办公楼和职教中心等标志性工程建设;在新区建设3座一体化高标准公厕、垃圾中转站。加快安迁新区工程建设步伐,春节前完成二期工程招标工作,7月末完成一期工程建设,10月末全面完成二期工程,并做好回迁工作。完善老城区。完善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道路、公厕、排污、小南河治理、绿化美化等配套工程。改造沿河街东段、大井路、农场路等三条砂石路。新建5座、翻建14座、维修50座公厕。完成物流中心建设。实施城网改造工程和总表供电改造,实现第20个安全年。完成殡仪馆搬迁工程。改造营城区。结合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继续完善供水、道路、公厕等配套设施;投资1200万元完成小南河上游营城区域二期污水暗管排放工程;完成三个社区办公楼、五小学及三中迁址、公路客运站、第三人民医院改造和商贸市场项目建设。建设特色镇。要按照“优化体系,重点突破,塑造特色,培育优势”的原则抓好小城镇建设,要突出其塔木、上河湾、西营城、土们岭等重点城镇,抓好小城镇规划编制、修编和产权证照管理工作。要以“一城两区”为依托,其它各镇呈扇型组团式布置,形成统一的、有机的、开放的城镇空间网络体系,推进城镇化进程。同时,加强农村路网、林网、水利工程和农村能源建设。一是完善路网建设。继续实施通村水泥路建设工程;完成17.5公里九双公路龙家堡至蒋家段路基桥涵工程、10公里四舒公路其塔木至更新段道路改建工程、22公里加工河至波泥河道路改建工程、24.3公里其塔木至莽卡小锦洲道路改建工程、10公里德其公路三台至干沟子段道路改建工程和8.83公里菜口线未完水泥路工程;二是完善林网建设。大力开展绿化造林工作,在继续争取退耕还林和“三北”四期工程的同时,重点启动日元贷款造林和农防林更新改造工程,其中日元贷款造林1000公顷,更新造林500公顷,公益林造林267公顷,退耕还林和“三北”四期地块完成补植任务;三是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实施牛头山水库除险加固、李家窑水库除险加固、饮马河灌区改造续建、饮马河堤防险段治理等工程;全面完成农网改造工程和兴隆变电所建设工程;四是大力加强农村能源建设,推广“四位一体”沼气池2000个。

(五)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以创建文明城市为目标,广泛深入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面提高市民素质和提升城市文明形象。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加强科技进步,围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县域经济试点县,做好申报国家级科技工作试点县及科技计划申报工作,加强科技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全面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的人才资源开发体系。加强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工作。A市一中进入吉林省示范高中行列;完成职教中心一期建设工程和营城沉陷区受损学校改建工程;完成7500平方米危房改造任务;实现全市30的乡镇中学和中心校合并;继续开展扶贫助学和控辍活动,解决2500名农村贫困学生就学问题;加强职业教育工作,整合职教资源,打造职教“航母”;继续完善市图书馆配套设施建设,为营城3个新建社区和10个以上乡镇装备文体活动场所。继续深入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提高医疗机构服务质量;利用国债资金完成9家乡镇卫生院扩建工作;加大对公共卫生建设的投入,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疫情控制工作;抓好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和村级卫生、计生资源整合的试点工作;筹建一处综合性医院;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计划生育率要达到94,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大力发展广播电视事业。完成新区工程和结核等四个片区光网改造,发展有线用户4400户;探索广电和电信传输资源共享,强化有线电视信号传输功能,提高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促进少数民族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关心老年人生活,实施好“助老工程”。重视妇女儿童工作,保障妇女儿童权益。抓好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和第二轮修志工作。同时,发展好其它各项社会事业。

(六)坚持执政为民,提高执政能力,努力建设服务、绩效、法治、责任、勤廉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不断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提高施政水平,有效推动政府各项工作。加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积极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要深入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维护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环境;强化依法治税工作,严厉打击偷税、抗税违法行为,营造良好的税收秩序,做到应收尽收;严格落实农产品、动物产品市场准入制度,打击制售假劣食品药品行为,保证群众吃上放心食品,用上放心药品;牢固树立安全生产也是效益的观念,全面实行安全生产领导问责制,突出重点行业整顿,建立应急抢险救援机制,打击取缔非法小煤井,杜绝恶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立完善、高效的新型警务运行机制,坚决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要加强依法治市工作,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全面落实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重点解决好企事业单位改革引发的问题、城市开发建设中拆迁回迁及配套设施建设引发的问题、征占土地补偿和土地承包关系纠纷问题、涉法涉诉上访问题,维护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加强政府廉政建设,转变政府职能。要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围绕构建反腐倡廉“三位一体”整体工作格局,深化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继续狠刹“领导干部收礼送礼、跑官要官、以权力影响滥办私事、赌博变相赌博、大操大办借机敛财”等歪风;继续加大查处违法违纪案件的力度,坚决惩处腐败分子;不断加强纠风专项治理和源头治理腐败工作,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和侵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继续推动全民创业,打造一流的投资和创业环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审批程序。正确处理政府、企业和市场的关系,加强公共设施建设,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切实把政府职能转到为群众提供良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以及创造发展环境上来。要针对软环境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强化治本措施,建立长效机制。继续开展民主评议政行风和软环境建设测评活动。发挥软环境举报投诉中心的作用,做到有诉必查、有错必纠、查实必处。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全面提高政府的执政能力。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创新的改革观,落实正确的政绩观,提高政府的执政、理政、行政、治政的能力和水平。一要进一步加强行政能力建设。正确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城镇与农村、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统筹协调能力。根据形势变化,运用有效方法和策略,破解各种棘手难题,提高开拓创新能力。认真实施《行政许可法》,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提高依法执政、依法行政能力。建立健全领导、专家、群众相结合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完善决策程序,提高科学决策能力。创新思维、果断决策、硬朗作风,全面提升政府的执行力。二要加快行政管理方式创新。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加快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完善新闻发布机制,增强工作透明度。加强市长公开电话工作,倾听群众呼声。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推进网上审批,提高服务效率和管理水平。深化财政预算体制改革,加大国库集中支付力度,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及财政投资评审领域,做好“乡财县管”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加大审计力度,加强财政监管,整顿财经秩序。三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坚持把为民造福作为政府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常怀为民之心,常思富民之策,常行安民之举。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注重解决实际问题。要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加大对公务员的教育和培训力度,更新公务员观念、知识和技能,增强其为民执政的意识。四要实行政府部门目标化管理责任制。做到任务明确、指标量化、责任到人,并把抓落实水平作为考核部门工作的重要标准,年初经市人代会确定的工作任务,必须不折不扣按时完成。工作中要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议案、政协提案,并加强行政效能监察,确保政令畅通,工作落实。各位代表!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要在市委的领导下,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积极开拓进取,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为早日实现A市经济的全面振兴、早日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市政府2005工作报告

市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二00四年工作的简要回顾~年,在中共A市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和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工作任务,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奋发有为,积极进取,保持了经济较快增长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势头。——国民经济持续增长。预计到年底,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80亿元,比上年增长17.6%。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2.68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4600元,比上年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950元,比上年增长23.1%。——项目开发和招商引资进展明显。一年来,我们围绕“一城两区”经济布局,抢抓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新机遇,通过“上争、下扩、外引、内促”的方式,不断创新项目开发和招商引资新途径。一是积极争取国家对重点项目的支持。目前有5个项目正式纳入省发改委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计划,其中光大空心砖项目、天景食品项目和海伯尔生物制药项目已通过国家批复;山东金锣扩建项目、跨海药业项目已进入国家审批程序;现正在做天王药业、亚泰制药等项目申报的各项前期工作。通过积极争取,A市被国家列为10省、21个县(市)县域经济联系试点县之一,为县域经济赢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二是加大对域内企业扩产的扶持力度。投资10.9亿元的金锣肉制品扩建项目、投资4.02亿元的光大空心砖扩建项目、投资6500万元的华达水泥厂扩建项目、投资2.8亿元的天景玉米扩建项目等已开工建设,扩大生产规模。三是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坚持“大招商,招大商”,突出抓好大项目开发工作。经过几届班子的艰苦努力,期盼已久、等待多年的A市电厂项目与华能集团实现签约。项目计划总投资100亿元,规划装机总容量为240万千瓦。一期工程计划建设2台60万千瓦燃煤机组,计划~年完成前期工作,“十一五”期间建成投产。同时,华能集团还计划共同开发A市煤炭资源,合作建设年产500万吨的大型煤矿。在重点开展以商招商、叩门招商、亲情招商的同时,组团参加了国内外大型展会7次,展示了A市形象,促进了对外交流,扩大了招商成果。大力开发旅游产业,培育了以农家乐民俗旅游为特色的A市生态旅游品牌。四是继续强化项目开发的组织化程度。在计经局设置了五个副局级项目办,目前已完成项目包装130多个。截止目前,今年共新建规模项目30个,计划总投资19.59亿元,到位资金3.64亿元;续(扩)建规模项目68个,新投入5.66亿元。今年新建、续建项目实际到位资金9.3亿元。大力发展民本经济,推动全民创业。今年,全市新增私营企业108户、个体工商业户2616户,从业人员新增10,872人。今年第三批轮岗创业人员共1796人,共创办各类实体项目557个,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09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2350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党的富民政策深入人心,“一免三补”政策落实到位,农民仅政策性人均增收248元。农民种粮积极性空前高涨,全市粮食总产量实现20.6亿斤,比去年增产8亿斤,去掉生产资料涨价等因素,人均可纯增收350元。加强“四个一”工程建设,推动了畜牧业快速发展。“四个一”工程标准社达到332个,全市新增各类规模饲养户2200户。畜牧业总产值达到23亿元,比上年增长35.2%,牧业人均增收90元。发展特色经济,加强了芸豆、苗木、粘玉米等特色产业生产基地建设,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到目前,全市已经打出各类品牌64个。强化了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新建种植业科技示范园区112个,标准化牧业小区56个,建设科技示范基地3处。加强了农村能源建设,发展“四位一体”沼气池485个。加强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完善了市乡两级劳务输出服务机构,开展了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全年培训劳动力1.7万人,实现劳动力转移21.5万人,境外输出1800人。加强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为农民减轻负担265万元。加强了乡村财务管理,深入开展了村务公开工作,进一步巩固了农村税费改革成果。——营城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和经济转型工作稳步推进。今年,重点进行了安迁新区建设、营城老区改造和接续产业发展等三方面工作。一是在福星安迁新区建设上,坚持高标准设计、高起点运作,科学调整新区、学校、医院、供水设施等规划方案,严格按照工程“四制”要求组织招标、施工,今年六个标段、11万平方米、32栋楼房已全面实现冷封闭。二是在去年治理改造的基础上,今年投资6000多万元,重点对营城8.6公里街路进行了水泥路面改造;对九其公路7.5公里路段实施了援建盖被;新建了曙光、煤机、文化三个社区办公楼;对矿区供水设施进行了改造;启动建设2条排污主干管和12条排污支干管;对500户居民供热进行分户改造和部分二次管网改造;建设723平方米扶贫超市一座;新建公厕19座;实施了九营道路绿化、亮化和广告工程。这些工程的建设,改善了营城生产生活环境,提高了承载能力。三是加快了接续产业发展,促进了经济转型。编制完成了《营城经济转型总体规划》,初步完成了营城接续产业工业集中区规划设计工作。新上了金锣、华达水泥等项目,整合了营城矿业项目。大力开展了再就业援助和扶贫解困送温暖活动。今年先后与长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长春报业集团、长春人力资源市场、山东金锣集团、浙江余姚等联合举办了4次大型招聘会,有1328人被招工单位聘用。长春市和A市市对营城沉陷区捐款捐物总价值1800余万元,为1200名在校贫困生提供资助,为8户受灾户建起了新房,为153户老人捐款16万元,为95户危房户解决了渡汛和越冬问题。——东湖生态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初见成效。今年,在国家清理整顿开发区、提高土地补偿标准等大背景下,超常举措,积极应对,有效克服了开发区建设的不利因素,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一是完成了开发区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及土地调整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完成了卡伦工业园区、东湖休闲娱乐园区的测绘工作。二是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卡伦工业区南区实现了“五通一平”,完成了长九公路交界处20万平方米建设预留地道路建设。三是全方位开展了招商引资工作。长春振凯机械、长春市中达车内饰、长春市新阳光防腐木业、长春东航食品、吉林香辰米业等项目相继落户东湖开发区。——国企改革稳步实施。按照公

第五篇:市政府工作报告

本届政府工作回顾

3月19日讯 申长友代市长在市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市第六届人民政府就职四年多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积极作为,改革创新、攻坚克难,大力推进黄蓝经济区建设,“十一五”规划任务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

积极应对困难挑战,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676.4亿元,年均增长13.1%。工业效益和竞争力大幅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双双突破8000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0.9%、26.6%;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企业达到119家,过百亿元企业达到16家;实现工业利税1653.2亿元、利润999.7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9.3%、15.6%。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35.27亿元,年均增长22.5%。投资、消费不断扩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574.4亿元,年均增长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48.9亿元,年均增长19.6%。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927.7亿元、贷款余额1439.6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2.7%、23.3%。

全力实施两大国家战略,黄蓝经济区建设拉开新格局。主体产业区建设快速突破。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东营港经济开发区,被列为中国石油化工产业区。黄河口生态旅游区,规划建设游客综合服务中心、湿地公园等重点项目,成为国家4A级景区。生态高效农业区,现代渔业示范区建成养殖区20万亩,综合配套服务区和滨海蓝镇建设顺利推进;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被列为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升级为省级示范区。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加大。“三网”绿化工程完成绿化面积87万亩,启动生态林场建设试点,成为国家现代林业建设示范市。实施了湿地修复工程,黄河刁口河流路恢复过水。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全面完成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建成12个重点循环经济项目。加强水气污染治理,新建改造污水处理厂6座,中心城区15家工业企业基本完成搬迁或关停任务。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东营港一期扩建工程建成通航并实现外轮开放,八大业主码头和港池改扩建工程加快实施。胜利机场4D级改扩建工程全面竣工,新航站楼投入使用。荣乌高速公路东营段建成通车,德大铁路东营段和新博公路建设加快推进。东营港防潮堤开工建设,滨海生态城防潮堤前期工作进展顺利。电力、通信等设施进一步完善。

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产业层次大幅提升。积极推进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石油工业稳步发展,地方经济快速壮大,油地结构调整为3:7;市属经济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三次产业结构由2007年的3.7:78.1:18.2调整为3.7:71.6:24.7。加快发展环境友好型工业,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成效显著。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文化旅游、现代物流、服务外包等产业快速发展,创建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加大自主创新力度,规划建设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国家大学科技园等创新平台,连续保持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被评为全国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大力实施质量兴市战略,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2件、山东名牌26个。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成立了中德农牧业技术培训中心,引进培养了一批产业领军人才和专业技能人才。

扎实推进“三农”工作,新农村建设取得新成效。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市级财政“三农”投入累计达到33.9亿元,年均增长10.6%。粮棉菜生产连年丰收。渔业、畜牧业等优势产业加快发展,特色水产品养殖达到185万亩,标准化畜牧养殖小区达到854个。休闲观光农业、工厂化食用菌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53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620家。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东营被列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着力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累计培训农民40万人次。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加快宜居城市建设,城镇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中心城新一轮总体规划修编完成,对广利河进行了综合治理,黄河国际会展中心等项目建成投用,奥体中心、大剧院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东城旧区改造开始启动。西城改造步伐加快,“六路一河一桥五公园”及15处街心绿地建设基本完工。城市道路交通、供水、供暖、供气等市政公用设施不断完善。大力推进城市绿化、美化、亮化,新增绿地696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9.7%,创建成为国家园林城市。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中心城、次中心城、卫星城镇协调发展,城镇化水平提高到60.97%。

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发展动力活力明显增强。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引进8家股份制银行,组建3家村镇银行和3家农村商业银行,市商业银行更名为东营银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债券发行融资12亿元。积极推进未利用地开发管理改革试点,在全省率先启动未利用地开发项目。大力支持企业改革,民营经济活力不断增强,5家企业成功上市。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土地流转制度、国有农场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圆满完成三年医改任务。扎实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组建了市广播电视台、市演艺公司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市县乡政府机构改革任务全面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稳步推进。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进出口总值达到102.2亿美元;引进世界500强企业10家,累计利用外资6.95亿美元。加快“走出去”步伐,境外投资、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快速增长。

着力保障改善民生,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343元,年均增长10.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25元,年均增长14.3%。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6.4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2.4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努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企业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到每月1240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建设保障性住房5.1万套、棚户区安置房7548套。支持油田新建职工住房4万套,补办房产证5000户。每年集中实施十件民生实事,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基本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大力发展卫生事业,改造县医院、乡镇卫生院23处,建成村卫生室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725处。繁荣发展文化事业,规划建设了一批文化设施。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成功举办了四届黄河口国际马拉松赛。人口计生工作成效显著,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国防教育和双拥共建深入开展,连续三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创建成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行政效能不断提高。认真落实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行政行为进一步规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府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注重畅通社情民意渠道,开通了市长公开电话。深入贯彻实施公务员法,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升。坚持从严治政,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反腐倡廉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

3月19日讯 申长友代市长在市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根据市第五次党代会作出的部署,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主题主线,全力实施黄蓝国家战略,着力调整优化结构,着力加强生态建设,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改善民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建设经济繁荣发达、城市秀美宜居、社会文明和谐、人民富裕幸福的生态文明典范城市。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7%,进出口总值年均增长12%,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4%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

做好今后五年的工作,最根本的是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生态文明发展道路,牢记使命,不负重托,积极作为,扎实苦干,奋力开创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建设新局面,推动东营科学发展、率先发展、跨越崛起。工作中,要突出把握好六个方面:

突出实施国家战略,着力建设黄蓝经济区。实施国家战略建设黄蓝经济区是全市第一位的任务。我们务必抓住机遇,全力向前推进,使之成为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的强大引擎。要加快突破市属经济,重点打造三个增长极。中心城区,打造现代服务业聚集区;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全省乃至环渤海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区;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打造重要的现代生态化工基地和国际物流港。要加快突破县域经济,支持各县区积极对接黄蓝国家战略,形成各具特色的经济隆起带;加大促强扶

弱力度,支持强县强镇加快发展,以更有效的措施实施突破利津战略。要加快突破民营经济;帮助骨干企业搞好战略策划,打造一批大型民营企业集团。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为黄蓝经济区建设注入强大动力活力。

突出经济转型,着力优化产业结构。深入实施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战略,全面提升准入门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具有高效生态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改造提升现有优势产业,着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达到36%以上。稳步发展石油工业,支持胜利油田增储上产。推动服务业跨越发展,着力培育特色集聚区、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坚持海陆统筹、有序开发、一体发展,提高海洋开发管理能力,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人才队伍,推动经济发展向创新驱动转变,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突出生态建设,着力构筑生态系统。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首要的是加强生态建设。要挖掘和整合自然生态资源,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以增绿、活水、治污、减排为重点,加快构筑特色鲜明的生态系统,彰显东营生态之美。

突出新型城镇化,着力推进城乡协调发展。改造提升中心城,坚持旧区改造与新区突破并举,全面推进深度开发,加快东城环境提升和西城改造,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规划建设滨海生态城,打造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滨海居住为一体的国际化现代化新城区;以中日生态城建设为突破口,带动新城开发。加快建设东港新城,完善生活居住、旅游休闲、综合服务等功能,建成东营港及临港产业区的服务中心。积极推进县城、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突出发展环境建设,着力增强区域竞争力。大力优化发展环境,加速优质生产要素聚集,打造最佳“投资洼地”。着力优化发展“硬环境”,加强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构建立体交通网络,实现东营与胶东半岛、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环渤海城市的紧密连接,增强发展支撑能力。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进一步完善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体系,积极向上争取支持,努力打造一流的政策环境;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落实结构性减税措施,清理和规范涉企收费,认真执行重大项目直通车、服务承诺、限时办结等制度,努力打造一流的政务环境;全面规范行政执法,依法规范市场经营秩序,努力打造一流的法治环境;严厉打击各种霸头和黑恶势力,加大对建筑市场等重点行业的治理力度,努力打造一流的社会环境。

突出以人为本,着力保障改善民生。不断加大民生投入,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统筹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努力做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加强和改进公共服务,加快构建覆盖全体居民的终身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保障体系、住房保障体系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扎实开展平安东营建设,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油地军校团结发展是实施黄蓝国家战略、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我们要高举团结协作共同发展的旗帜,携手推进生态建设、城市建设、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项目建设,共同开创区域繁荣发展新局面,共同建设和谐幸福新家园,共同谱写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建设新篇章!

2012年工作重点

3月19日讯 申长友代市长在市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进出口总值增长10%,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较快增长,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4%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6‰以内,完成省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围绕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把握宏观经济形势,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上取得新成效。我们必须积极应对环境变化,认真落实和用好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第一,抓投资促发展。充分发挥投资对扩大内需的重要作用,突出投资重点,提高投资效益,努力实现投资稳定增长。坚定不移地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重点抓好30个重大建设项目和364个投资亿元以上的重大产业项目。着力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加大对高端高质高效产业、蓝色产业的投资力度,加大对社会民生、农业农村、生态环保、城市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加强与国内外大企业集团的战略合作,上接央企、外接世界500强,加快引进一批产业拉动力强、带动就业多、财税贡献大的项目,吸引一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落户我市,提高利用外资的规模和质量。围绕黄蓝经济区规划、国家产业政策和省鼓励发展的重点产业,搞好项目论证,储备一批大项目。放宽市场准入,促进民间投资稳定增长。

第二,扩消费促发展。大力实施市民增收工程,着力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收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认真落实鼓励消费政策,积极培育文化、旅游等消费热点,努力扩大农村消费规模。加强流通设施建设,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大农贸市场建设改造力度,改善居民消费条件。着力优化消费环境,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维护消费者权益。高度重视物价问题,加强市场物价监管,确保市场供应充足、价格稳定。

第三,拓外需促发展。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大力开拓国际市场,推动出口逆势增长。进一步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支持橡胶轮胎等主导产品提高出口份额,建设电子信息、服务外包等新兴产业出口基地,培植新的出口增长点。深入实施科技兴贸战略,扩大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认真落实出口退税、出口信保、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等政策,积极应对国际贸易摩擦,为对外贸易营造便利条件。搭建对外经贸平台,办好国际石油石化装备展等大型展会。扩大先进技术装备、重要能源资源和节能环保产品进口。加快“走出去”步伐,拓展发展空间。

第四,保企业促发展。必须强化扶持措施,主动搞好服务,保障企业健康发展。坚持有扶有控,进一步完善政银企合作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符合产业政策、有市场需求的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快推进区域集优债务融资试点,支持企业上市等直接融资。深入开展“品牌建设年”活动。引导企业加强管理创新,提高科学管理水平。认真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高度重视企业家队伍建设,加大培养培训力度。

第五,强财税促发展。加大高效财源建设力度,完善税源管控体系,依法加强税收和非税收入征管,保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实施精细化管理,尽可能把有限的财政资金向“三农”倾斜、向社会保障倾斜、向社会事业倾斜,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集中财力办大事、保重点。加强财税政策研究,加大争取和挖潜力度,拓展财税增长空间。继续深化部门预算、国有资产管理、政府采购、公务卡制度等改革,大力推进财政预算决算公开。进一步强化审计监督,维护良好的财经秩序。

(二)加快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上迈出新步伐。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抓住我市被列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机遇,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着力提升农业现代化、科技化水平。大力开展粮棉菜高产创建活动,提高主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围绕渔业、畜牧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园区农业。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30家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发展,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00家、培育示范社50家。继续抓好黄河口优势农产品品牌培育,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大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力度;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培育新型农民。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黄河引水、灌区配套与节水改造、南水北调等水利工程建设,进一步提升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水平;新建改造农村公路320公里,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清洁能源工程,搞好农村电网续建配套,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改造提升现有优势产业,以

石化、橡胶轮胎、造纸、纺织、有色金属产业为重点,促进产业向高端发展。石化产业,加强与中石化、中海油的战略合作,推动产业向园区集中,逐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橡胶轮胎产业,着力抓好技术研发、品牌培育和流通体系建设,扶持骨干企业做大做强,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着力突破先进制造业,以汽车及零部件、石油装备产业为重点,拉长产业链条,壮大产业集群。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以电子信息、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飞利浦3D电视等大项目,尽快形成规模优势。深入推进“两化”融合,突出抓好20个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建设,支持企业运用信息技术提升自动化、智能化、管理现代化水平。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三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大项目为支撑,加快构筑高端服务业产业链,打造黄河三角洲服务中心和服务业聚集区。加强服务业重点城镇、园区、企业和项目建设。优先发展文化旅游业,加快推进重点景区开发。黄河口生态旅游区重点实施游客服务中心、鸟类救护科普中心和木屋休闲区三大工程,天鹅湖旅游度假区重点实施筑岛、坝体绿化改造工程,孙子文化旅游区重点实施主题公园工程;规划建设黄河三角洲旅游集散中心。着力突破现代物流业;完善规划,统一布局各类市场。加快发展服务外包业,实施软件园二期工程。积极发展金融保险业,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落实房地产调控政策,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改造提升商贸餐饮等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商务服务、会展、休闲健身等新兴服务业。

(三)着力推进城市和基础设施建设,在打造秀美宜居城市上展现新形象。

中心城在加快推进大剧院、城市规划展览馆、科技馆、奥体中心等续建工程的同时,重点抓好四大工程:一是城市道路及沿街立面改造工程。二是城市旧区改造工程。三是城市公园建设工程。四是市政公用设施工程,实施南郊水厂扩容等一批供水、供热设施项目。

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突破东营港;实施内港池综合整治,启用南港池。进一步完善提升广利港规划,年内开工建设。配套完善胜利机场基础设施,增开航线航班。加快新博公路和德大铁路建设进度,推动东济高速公路、沿海高等级公路、黄大铁路、寿平铁路尽快开工。加快推进东营港防潮堤建设,启动建设滨海生态城防潮堤。加强能源建设,推动大唐东营电厂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建设一批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完成东营至潍坊天然气管线工程。

(四)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在生态环境建设上增创新优势。

全面加强生态建设。突出抓好总投资25亿元的龙居、丁庄等10处生态林场建设,完成造林面积8万亩;继续实施“三网”绿化工程;大力提高城市绿化水平,高标准建设城市森林公园。实施金湖银河生态工程,打造城市生态水网水系。加强湿地生态保护,对东八路湿地进行改造绿化、完善配套设施,搞好自然保护区15万亩湿地修复和淡水补给工程。加强海岸带综合管理,提升近海环境质量。深入开展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搞好村容村貌综合整治,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深入推进节能降耗。以企业节能为重点,加强对50户重点耗能企业的监管,严格落实能评、环评和监测预警制度,积极推广先进节能技术产品和设备,实施好16个节能项目。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全面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推进建筑、交通领域节能。完善公共机构能耗监测体系。积极创建省级低碳生态示范城市。

强力实施污染治理。全面实施公共环境改善工程,抓好小清河等省控重点河流、化工企业集中区和城区燃煤锅炉综合整治,将PM2.5纳入常规空气质量监测体系。加大重点污染企业监管治理力度,依法取缔土小污染企业。严格环境执法。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中心城工业企业搬迁改造。着力解决重金属、农村面源污染等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

(五)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在体制机制上激发新活力。

着力推进金融创新,加快组建黄河三角洲产权交易中心,培育壮大汽车、石油装备等产业投资基金,引进大型融资租赁公司,合作成立大型担保公司,稳步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深化投资体制改革,规范政府投融资平台运行。促进民间借贷规范化发展,依法打击非法集资,防范金融风险。扎实开展未利用地开发管理改革试点;探索建立耕地占补平衡指标市场交易机制,稳步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搞好矿区土地联合开发政策研究,统筹安排城市建设和油气开发用地。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规范和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加快供销社改革发展。扩大县区和开发区事权。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积极争取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试点。

(六)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上达到新水平。

优先发展教育。以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深化教育改革,加大教育投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校舍安全工程和幼儿园标准化建设,改善办学条件。调整优化中心城区教育布局。实施教育惠民工程。加强校车安全和校园环境治理。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支持东营职业学院建设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加快市技师学院二期工程建设。支持中国石油大学东营校区办成高水平大学。积极引进高等教育资源,吸引国内知名高校来我市办学或设立教学实践基地,深入推进与山东大学战略合作。鼓励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推进科技创新。积极构筑创新平台,加快建设黄河三角洲国家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山东大学东营研究院,引进一批高层次研发机构,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公共技术攻关。围绕产业发展重点领域,集中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新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政策,持续增加人才投入,加大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力度。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创新引才用才机制,深化“人才特区”建设,打造黄蓝经济区人才高地。着力抓好“黄河三角洲学者”、“金蓝领”培训等重大人才工程。健全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强化创业人才政策扶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和开发力度,营造人才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

(七)繁荣发展先进文化,在文化强市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大力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加快建设文化强市。扎实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投入,构建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繁荣发展文艺创作,推出更多具有黄河口地域和时代特色的文艺精品。做好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筹备工作。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与经济、旅游、科技深度融合,积极发展文化创意、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加快培育一批骨干文化企业,支持市黄河文化传媒集团加快发展。深入挖掘孙子文化、吕剧文化、石油文化、生态文化内涵,开发文化价值,推进传承创新,着力打造黄河口特色文化品牌。积极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激发文化发展活力。加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整顿文化市场秩序。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扎实推进“六五”普法和依法治市。

(八)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在社会建设上开创新局面。

努力推动就业创业。坚持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统筹抓好重点群体就业。重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加快建设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全面实施创业引领计划。加快整合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加强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和劳动监察,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不断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健全被征地农民、城镇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等特定群体社会保障制度,适时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加大城乡弱势群体、困难群众和优抚对象的基本生活保障力度。积极发展社会福利、慈善和养老事业。实施城乡安居工程;支持胜利油田、石油大学、济军基地职工住房建设;适时启动农村安居工程,改造农村危房,建设农村特困群众安居房。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扩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范围。支持市人民医院创建“三甲”医院,规划建设急诊急救中心。抓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健全完善基本药物制度,规范基本药物配备使用。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规范乡村医生队伍管理。积极扩大免费医疗试点。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快竞技体育发展。做好人口计生工作。扎实开展双拥共建,做好国防教育、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等工作。关心支持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和老龄事业发展。进一步提高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外事侨务、民族宗教、无线电管理工作水平。积极推进档案、仲裁、气象、对台、史志、红十字会、防震和救灾减灾等工作。继续做好对口支援工作。

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组织开展“社会管理创新突破年”活动。更加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

矛盾。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完善社会治安和油区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和打霸治痞行动。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严格落实责任制。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加强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提高预防预警和处置能力。

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3月19日讯 申长友代市长在市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面对形势发展的新要求和全市人民的新期盼,全体政府工作人员要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高标准做好各项工作,全面提升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

要坚持为民执政。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人民幸福作为政府工作的第一目标,把群众满意作为政府工作的第一标准,多做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好事。畅通社情民意渠道,抓好市长公开电话、行风热线、政务微博建设,及时解决各种利益诉求,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实施好八大民生工程,严格目标责任,狠抓推进落实,确保按期完成。

要坚持务实从政。把解放思想作为推进工作的源动力,不断提升思想境界、提高工作标准,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努力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作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察实情、办实事、求实效。落实为民服务举措,找准要害、解决问题。加强行政效能建设,规范办事程序,推动工作提速增效。加大抓落实的力度,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的思想,自觉维护大局,加强协调配合,提高整体战斗力。

要坚持依法行政。扎实开展“行政程序年”活动,建设法治政府。积极推进依法科学民主决策,规范行政决策程序。严格行政执法责任制,严肃查处违法乱纪行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政务公开,所有面向社会服务的政府部门都要全面推行办事公开制度。进一步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抓好政府门户网站、便民服务网络平台建设。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

要坚持廉洁勤政。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廉政准则,健全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完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深入推进专项治理工作,继续深化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深入开展庆典、研讨会、论坛过多过滥问题和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加大违纪违法案件查办力度,依法严惩腐败分子。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坚持勤俭办事业,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切实降低行政成本。全体政府工作人员要加强学习,全面提高素质能力,带头创先争优,努力成为政治坚定、业务精通、清正廉洁、甘于奉献的人民公务员。

2006年市政府工作报告(优秀范文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