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3号文库
对“用哲学的思维引导工作”的理解
编辑:夜幕降临 识别码:12-822108 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2-03 16:54:53 来源:网络

第一篇:对“用哲学的思维引导工作”的理解

对“用哲学的思维引导工作”的理解

阅读中央党校韩庆祥教授的《哲学思维方式与领导工作方法》。进一步加深了“用哲学的思维引导工作”的理解。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的智慧在于能武装我们的头脑。领导干部需要一个有智慧的头脑,需要哲学来武装。哲学的精髓就是运用辩证思维方式,揭示事物的内在矛盾,全面正确把握事物的本质,提供事物发展的价值导向。

韩庆祥教授在《哲学思维方式与领导工作方法》中,关于领导干部的工作,归纳了五个方面,而这五个方面都与哲学息息相关。第一是把握与贯彻上级的意图;第二是做出科学的决策;第三是选好人用好人;第四是科学管理;最后是服务群众。

吃透上情,把握政策,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是我们的工作要求。所以我们要处理好自己所面对的各项工作,一点儿也离不开哲学。要用哲学的思维引导工作。

一、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客观的理解贯彻上级指示精神

1、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要把握上级的意图,这里面就需要透过现象来把握本质,因为上级的一些精神,一些思想,一些观点,它的精神实质如何理解呢?这里面有一个哲学的思维方式,透过现象把握本质。书本理论也好,上级政策也好,往往是反映一般性的东西,共性的东西,可能和我们工

作的个性有一点出入,有一点差距,甚至有些矛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态度应该是立足于客观实际,来丰富书本的理论,来完善我们上级的政策。用哲学的思维方式理解贯彻上级指示精神和处理实际问题,切不“可惟命是从、唯命是听”,不切实际。

2、跳出眼前,从长远看眼前工作

力戒坐井观天,要跳出局部,从全局来看局部,要跳出眼前,从长远来看待眼前,我们都是在自己的那个部门工作,是一个局部,很容易只看到我的局部的问题,而没有把这个局部的问题放在整个大局来考虑,在这种情况下,就很容易做出一个片面的认识。人的眼睛来看待问题,总是具有局限性的,因为人的视野只能看到他能触击到的地方。我们要跳出眼前,从长远看眼前,对事物达到一个全面的认识,要力戒坐井观天,井底之蛙是难以观看整个蓝天的。

3、换位思考,吸收他人的认识成果

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我们力戒自以为是,提倡换位思考和双向思维,要注意吸收他人的认识成果。人有一个很大的局限性,那就是往往认为自己的观点总是对的,别人的观点有可能有片面性,这种自以为是就影响到我们对这个事物全面的认识。如果领导不能站在群众的立场上来看问题,问题的解决群众就不会满意。只有换位思考、双象思维,才能有效沟通,有助问题解决,愿意考虑不同意见和建议才能增进理解和互信。

4、要多角度、全方位看待事物

力戒从一个角度看待事物,要多角度、全方位来看待这个事物。

力戒把重点变成唯一,要全面的看问题。

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过程思维分析问题、看待问题

1、以转化的眼光看问题

要把握事物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过程,以转化的眼光来看问题。当我们处在不利的情景时,要利用我们的智慧和不利的情景提供我们的资源,来转危为安。不要仅仅从不利看不利,应该认识到目前处于不利,它也会给我提供很多,使我将来成为有利的思想资源和其他资源,利用这个资源来转化。毛主席的论持久战和中国革命的历史说明了这一点。

2、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要了解事物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以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事物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30年前我们大多数人都没有想到我们能过上现在的生活,社会变化是那么快。特别对这个人一定要用发展眼光来看问题。每个人都要经过不断的成长、成熟、成为有用之人的过程。

3、以历史的眼光看问题

要分析事物存在的历史条件,以历史的眼光来看问题。老年人回顾历史时都会说这是命数,其实所有的历史事件都与当时的历史现状和环境有关,要客观的分析历史条件,认识历史事件。要以史为鉴,注意用历史眼光来看问题。

三、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思维落实到行动中

1、行胜于言

李克强与中外记者见面时,李总理回答某记者关于改革方面的提

问说到,“改革贵在行动,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率先垂范,出台“八项规定”,以“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的实干精神为全国上下开了好头带了好头,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普遍赞誉。总书记提出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做了通俗的解释。

2、把心动变成行动

心动不如行动,在任何一个领域里,不努力去行动的人,就不会获得成功。就连凶猛的老虎要想捕捉一只弱小的兔子,也必须全力以赴地去行动,不行动、不努力,就捕捉不到兔子。“说一尺不如行一寸。”任何希望,任何计划最终必然要落实到行动上。只有行动才能缩短自己与目标之间的距离,才能把理想变为现实。做好每件事,既要心动,更要行动。只会感动羡慕,不去流汗行动,成功就是一句空话。有哲人说:“想得好是聪明,计划得好更聪明,做得好是最聪明。”做得好就是行动。

第二篇:用哲学思维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机关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必须按照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关于纪检监察干部要学好用好哲学的要求,善于运用哲学思维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不断开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新局面。

一、强化宏观思维,提高认清形势、把握大局的能力

坚持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布

局之中,运用宏观思维来审视,使之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一)站在促进科学发展的高度,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政令畅通。纪检监察机关要紧紧围绕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开展监督检查,从维护政令上为科学发展提供保证;要通过开展廉政监察、执法监察和效能监察,解决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为政不廉、执法不严、办事不公、效率不高、奢侈浪费等问题,从干部作风上为科学发展提供保证;要主动深入经济建设最前沿,及时排查违纪违法案源线索,坚定不移地惩治腐败,从严肃纪律上为科学发展提供保证。

(二)站在促进社会稳定的高度,着力改善民生,维护群众利益。纪检监察机关要在党委领导下,积极协助做好群众工作,有效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打牢维护社会稳定的群众基础。要将改善和保障民生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性工程来抓,进一步畅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加强信访举报、矛盾纠纷排查、应急处置等工作。对于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大专项治理力度,严肃查处群体性事件和重大责任事故背后的腐败案件,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加强反腐倡廉社会舆情和网上舆情的收集和研判,搞好舆论引导,发挥舆论在反腐倡廉中的积极作用。

(三)站在促进党的建设的高度,认清反腐形势,坚定反腐信心。近年来,我国反腐倡廉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效。但要清醒看到,当前消极腐败现象在一些部门和领域仍然呈易发多发态势,少数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涉案金额巨大,情节严重,社会影响恶劣;窝案、串案、案中案明显增多,利用职权为特定关系人谋取非法利益问题突出;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时有发生。同时,少数党员干部存在作风不实、责任心和事业心不强、政绩观不正确、个人主义严重、纪律观念淡薄等现象。纪检监察机关要进一步增强政治责任感,切实解决少数党员干部党性不纯、党风不好等问题,以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效全面推进党的建设。

二、强化系统思维,提高统筹兼顾、整体推进的能力

要运用系统论的方法,坚持具体工作从整体角度抓,单项工作从综合角度抓,不断推进各项任务的完成,增强反腐倡廉建设的系统性和预见性。

(一)在全面融入上下功夫。要将反腐倡廉建设融入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逐步构建“四位一体”反腐倡廉体系:一是抓住权力运行这个关键,建立完善反腐倡廉政治生态圈,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把对权力的科学配置与对党员干部的有效监督结合起来;二是抓住利益导向这个核心,建立完善反腐倡廉经济生态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减少权力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逐步降低权力“寻租”的机率;三是抓住思想教育这个基础,建立完善反腐倡廉文化生态圈,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党员干部头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四是抓住依靠人民群众这个根本,建立完善反腐倡廉社会生态圈,坚决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拓宽群众参与反腐倡廉建设渠道,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在抓好结合上做文章。一是坚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与加强制度建设相结合;二是坚持严肃查办大案要案与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相结合;三是坚持廉政建设与勤政建设相结合;四是坚持加强对干部的监督与发挥干部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三)在优化路径中求实效。当前反腐败工作的形势与任务、特点与规律,为反腐倡廉建设路径选择提供了基本依据。如适应反腐倡廉工作方针由侧重遏制、标本兼治,逐步加大治本力度向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转变的要求,关键是要把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约束力、监督的制衡力、改革的推动力、纠风的保障力和惩处的威慑力结合起来,增强反腐倡廉建设的综合效能;适应反腐倡廉工作形式由运动反腐、权力反腐向制度反腐、文化反腐发展的要求,关键是要建立完善各项法规制度,增强制度的约束力和执行力;适应反腐倡廉工作领域由经济、政治领域反腐为主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综合反腐拓展的要求,关键是要致力于消除公共权力的垄断性、自由裁量权的随意性以及提升权力主体的个人品德,从源头上防止腐败暗流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领域渗透;适应反腐倡廉工作机制由从较多地依靠专门机关反腐向依靠全党全社会的力量齐心协力反腐延伸的要求,关键是要注重整合反腐败官方资源和民

第三篇: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解

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解

在生活中,当我们对某件事情感兴趣,抑或是想要去了解某个新事物,都会想到,也是首先想到的是去了解这个事物那些基本的构架或元素。高中教材中也学过,解决问题要学会抓重点,抓关键。哲学也不例外。

哲学作为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它首要的特征,在于它是一种区别于神话、常识、宗教、科学和艺术等等方式的哲学思维方式。而哲学思维的本质、特性和功能,又是同哲学的基本问题密切相关的。

在总结哲学史的基础上,恩格斯曾做出这样的概括:“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关于哲学的基本问题,通常的解释主要包括以下的基本内容:

其一、认为“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因而实际上是以“精神与物质”的关系理解和解释哲学的基本问题。这种观点是我们大家在生活中见得比较多的,也是得到最多认同的观点。

其二、由于把“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归结为“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因而把哲学的基本问题分解为两方面:一是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谁为第一性”的问题,也就是精神与物质谁为“本原”、谁为“派生”的问题;二是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也就是精神能否认识物质的问题。通常把前一方面称作“本体论”问题,而把后一方面称作“认识论”问题。

其三、由于对精神与物质“谁为第一性”问题的截然相反的回答,构成了贯穿哲学始终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凡是认为物质是第一性而精神为第二性的,即认为物质是“本原”的存在而精神为“派生”的存在的哲学属于唯物主义;与此相反,凡是认为精神是第一性而物质是第二性,即认为精神是“本原”的存在而物质是“派生”的存在的哲学属于唯心主义。由于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都认为世界只有一个本原,因而是哲学的“一元论”。在哲学史上还有主张精神和物质同为“本原”的哲学学说,这就是哲学“二元论”。但是由于这种所谓的“二元论”往往需要设想一个凌驾于精神与物质之上的“上帝”的存在,所以往往最终导致哲学唯心主义。

其四、由于对精神与物质“有无同一性”问题截然相反的回答又可以把各种哲学学派区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第四篇:哲学思维对人生的影响

哲学思维对人生的影响

虽然我不是哲学专业的,但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让我接触到了哲学。而在每次学习过后,都让我对人生有了新的人认识,让我的生活有了一些进步和变化。所以我来从个人经验谈谈哲学对人生的影响。

哲学对于我,是一个探讨人生意义的方法。冯友兰先生曾说过,“哲学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读哲学就是读哲人对人生的反思;是与哲学家的对话。这种对话是一个人思想成长的过程,培养和修正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过程。

曾经我以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每个人都有;哲学就其最广泛的意义而言,每个人(包括文盲)都有。那么我们还有必要学习其他人的哲学吗?

在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我非常肯定地说:非常有必要。在我们的人生中,我们经常有意或者无意地被我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所左右着。例如:对待金钱,对待成功,对待失败。社会上有无数种方式,但并不是每一种都是恰当的。有些人在面对失败的时候,自卑,然后自报自弃,最终被这个社会淘汰。但有些人则愈战愈勇,不仅仅成功地战胜了失败,还把失败当成了自己人生的一种财富。而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是生下来就具有良好的三观的。这些至关重要的东西都是在后天不断地打磨不断地变化才能健康成长的。我们若想要完善我们自己的三观,那么我们就需要参照,对比,我们希望有正确的三观来引导我们,让我们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加以改正。而我们发现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局限于自己的“哲学”,被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锁链束缚着,我们如何能够真正去反省、去思考?因此,哲学的意义或许就是在于提供个体之外的关于人生之反思的参照。

马克思主义哲学便是其中很好的参照物。哲学讲的是道理,而往往很多人都对所谓大道理有着排斥心理,往往有人会抱着厌恶的情绪。平时的生活中,人们对普遍的真理充满的亵渎,现在的很多人往往不注重道理中的真正含义,而是大多数时候当做调侃和强词夺理的凭借。所以我觉得我们是需要一个完整的思想的体系的,让一个健全的人格指引着我们的生活。现在的大学生,身体不够健康,心理更是处于不佳的状态,已经成为普遍现象。所以我们需要哲学,需要健全自己,强大自己的心灵,让心灵旺盛起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我们现在需要的哲学。具体做到,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我们行为的指导,在思想上坚持马克思主义,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抵制不良思想,不良文化的侵袭,培养自己的爱国热情,投身于对生活的创造中。

首先,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辩证的。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让我知道要完善人生就只能靠自己去实践。而只有一个头脑清醒的人,才会有能力科学的规划自己的人生,而清醒的标准是什么?是能看清世界的本质,正确认识自我。对人生而言,要辨证地看待人生。比如,眼下正处于大学第一年的我,我要知道我所面对的主要矛盾是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要学会抓住知识的重点;学科之间要统筹兼顾,清楚不同学科,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还要有举一反三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如此说来,生活处处都是哲学,处处都有辩证法。

其次,马克思认为:人生的真正价值是对社会的奉献。因此,马克思主义教会我们如何去做一个有价值的人,如何去实现人生价值。作为一名普通的公民,作为这个国家的一员,我很欣赏里根总统的那句名言:不要问祖国给了你什么,先问问自己为祖国做过什么。当我们这样或那样抱怨我们的社会时,我们问过自己的责任吗?问过我们为国家贡献过什么吗?如果一个人的人生追求只是为了自己的功名利禄,这样的人生还算有意义吗?古往今来,死去的王侯将相多得多,但能被人记起的又有几人。能被人们记住是大义凌然的民族英雄,是甘于奉献的正人君子。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但是精神却越来越空虚,幸福感越来越下降。学习哲学可以让我们的人生更加充实。

第三,哲学是思考的学问。而我们每个人,作为会思考的高级动物,却往往做了遵从习惯的动物。如果说思考是人和动物间最重要区别的话,我们中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时候只是动物而已。哲学是让我们开动脑筋、挑战自我的学问。如果不想浑浑噩噩地活着,即便只想做芸芸众生的一份子,我们都需要动脑筋思考。而思考离开了哲学,是否可能呢?我很怀疑。我们来看看以思考著称人群——知识分子。西方的饱学之士叫博士,而博士的全称是PHD,即Doctor of Philosophy(哲学博士)。事实上, 除了神学、法律、医学等少数领域,所有博士都是哲学博士。我以为,这说明了哲学对于学术界、知识分子而言的重要性。

当然,如果所谓“意义”指的是实际功用的话,那么哲学是没有实际功用的,它不能解决温饱问题,不能帮助你赚钱、变得成功,等等。再次,回到冯友兰先生,哲学有的是“无用之用”。

第五篇:思维、理解 (演讲稿)

思维的关键在理解,理解的关键呢,在“判断”。这是因为,理解的过程,实即从概念到判断,到推理的不断循环推进的过程。这是形式逻辑的基本知识。而在此过程中,判断最关键。这类似于理解力在整个思维能力中的地位。事实上我们也能体会到,因为判断是对概念与概念之间关系的判断,而推理呢,则是判断与判断之间的再判断。可见,判断力始终处于不间断地重复进行的展示之中,判断力的强弱事实上主宰了理解力,最后甚至思维能力的强弱。

“判断”什么?判断真假,判断善恶,判断美丑。这三种判断的关系是逐步推进的,而且是不可逆的。即不真,不善,不美,或者说,不真的必不善,不善的必不美。反言之,美必须善,善必须真,虽然真的不必善,善的不必美。这里的关系已经超越了形式逻辑。由上所述亦可见,关于真假的判断,实际上处于打开人类智慧大门的最关键的地位,所以又称其为第一判断,善恶判断和美丑判断则顺次称之为第二判断和第三判断。人类的历史其实已经用它的文明进程,充分地证明了这个具有普遍性的真理。

凡是今天显得最具有文明性的国家、民族、社会,那里的人们关于真假判断,即第一判断的问题,必定早已经获得了逻辑化和法制化的双重保障。反之,凡是今天仍显得极其落后的国家、民族、社会,那里的真假判断,即第一判断问题必定仍未能获得有效的解决,甚至依然不可能解决。中国和中国人即是,直到今天,也未能从逻辑方法上和宪政法律上真正解决真假判断,即第一判断问题的世界上少有的几个国家或民族之一。而不能解决真假判断,即第一判断的问题,便不可能真正解决属于第二判断的善恶判断的问题,更不用说再深入解决属于第三判断的关于美丑判断的问题了。

“文化大革命”时期曾流传林彪关于毛主席指示的一段话,“毛主席的指示,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换言之,下面的中国人,根本就不必要有判断,会干活,会吃饭就行了。林彪的这种说法,不仅反映了近代中国的现实,也同样反映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历史传统。中国人在秦汉之后的两千多年中,在极权专制的政统和独尊儒术的学统的合谋之下,中国古代老子、孔子、墨子共同形成的优良的道统,实际上早就已经式微。丧失了全面的道统,或仅处于极端扭曲的儒家一家的“道统”之下的中国人,只能有逐渐成为世界上最愚蠢的人类的命运。所谓愚蠢的人,其实就是缺乏判断力,进而缺乏理解力的人。

一个连真假判断,即第一判断问题都不能得到有效解决的国家和民族,怎么可能进一步为解决善恶判断问题、美丑判断问题,也即第二、第三判断问题提供必要的前提呢?又如何可能会有关于真假判断,即第一判断的深度,更进一步分辨清楚真理、真事和真情之间的差别呢?普遍匮乏判断力的人类最容易诉诸情绪上的发泄和可怕的从众心理,例如中国历史上的“义和团”运动,文化大革命中的“红卫兵”运动,“愤青”们的鲁莽行事,当今的年轻人迷恋种种“星”们的一窝蜂般的“狂欢”时尚,以及深深陷入“网瘾”而不可自拔的青少年及其家庭的悲剧,至于赌博、吸毒、滥淫、艾滋病等等人间的丑恶和苦难就更不用说了,等等等等,事后留下的全是无尽的悔恨,和青春岁月磋砣殆尽之后的无穷的悲哀。中国人的悲哀延续了两千年,现在应该是终止的时代了。

有很多事情我们不能把握。不能把握又缺乏判断,最后我们只能任人宰割。从中国人普遍匮乏判断力、理解力这个角度,我们来反思中国现实中的方方面面:中国科技上不去、中国学术水平低下、中国教育低能„„等等等等,再联想到历史上的“指鹿为马”、“莫须有”的典故,以及近现代“亩产十万斤粮食”和SARS发生的事实被隐瞒,三聚氰胺事件的隐瞒,国足假球等等丑闻,我认为,上述关于解决真假判断,即第一判断问题的普遍真理的问题,的确是个值得中国上下共同严重关心的问题。总之判断的问题,它们全都涉及到中华民族大脑中的“智慧矿”,要不要立即大力开发的大问题,这个“智慧矿”的价值,比什么“油矿”、“煤矿”不知要高上几千万倍,中国真正想要“崛起”,开发这个“智慧矿”,就几乎是惟一最重要的途径,而要这样做,首先第一条,即必须立即开发中国人的第一判断力——真假判断力。中国人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人类之间的竞争,从来就是智慧的竞争。过去是如此,今后,只会更加如此。我的年轻的同胞们,尽快让自己聪明起来吧。

对“用哲学的思维引导工作”的理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