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生亚健康现状的调查与对策
中学生亚健康现状的调查与对策
高淳县东坝中学时红亮
摘要: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亚健康如不加重视,就会发展成疾病。预防和消除亚健康,是世界在2l世纪一项预防性的健康策略。初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方面因身体迅速发育,对此而引起的形态、生理变化不了解,出现疑惑、担忧、恐惧或好奇;另一方面:长期处于满负荷、持续不断的学习状态,往往因为学习负担过重、睡眠不足、过度疲劳、营养不当等造成亚健康状况。每位教育工作者都有责任,针对引起亚健康可能出现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从亚健康状况,转向健康状况。
关键词:中学生;亚健康;调查;措施
1研究目的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卫生部于202_年10月25日在北京联合发布了202_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表明在学生体质健康得到持续改善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体能素质下降,肺活量继续呈现下降趋势,而肥胖人数明显增多,学生近视眼患病仍然居高不下等等。为此,上述三部局联合呼吁——社会各有关部门要改变思想,支持学校体育工作,充分发挥各有关职能部门的作用,共同营造一个全社会都来关心青少年身体健康的大环境。这里学生身体的形态指标容易被人们重视,而象“亚健康”这样隐性 的健康问题,如同大堤之蚁穴,若不及时治理,终成大患。据世界卫生组织 的一项全球性调查表明:真正健康的人仅占5%,有病的人占20%,而占75%的人处于一种似病非病的状态:即亚健康状态。初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方面因身体迅速发育,对此而引起的形态和机能的变化不了解,出现疑惑、担忧、恐惧或好奇;另一方面,对中学的学习课程、学习方法、学习环境和入际关系等不适应,处理问题等方面不成熟,而且也没有多大的自主选择空间,他(她)们大多数并不是身体真正出现毛病:而是处在亚健康状态,处理亚健康向健康方向发展:处理不当或忽视这些问题:则很容易发展成疾病状态。因此,初中学生的亚健康状态,需要我们更加调查和研究。
2研究的对象及方法
2.1调查对象
南京市高淳县东坝中学初一(1)、(3)班:初二(1)、(3)班,初三(1)、(3)班。
2,2研究方法
访谈法、问卷法。共发放问卷317份,回收304份;有效问卷296份,有效回收率93.4%。有效问卷中,初一女01份,初二97份,初三98份。占全校总人数(858人)的34.5%。另与50余位男女学生进行了访谈、座谈。
3结果与分析
所谓“亚健康”是一个新的医学概念。197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健康概念定为“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强壮,而是达到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满状态”。这就充分表明:健康在生物属性方面不单纯指人体没有病痛,而是强调入在气质、性格、情绪、智力等方面的完好状态。3.1学生亚健康状况
3.1对问卷进行整理显示:有39.5%的学生学习上的压力很大,而且年龄
越大比例越高。调查结果还显示,53.2%的学生最近三个月内,经常出现疲倦、睡眠不好,甚至失眠、腰酸背疼等通常只有成年人才会出现的身体不适现象。杭州市科委连续三年对大中学校的2196名学生进行追踪调查发现心理不健康的比例相当高:初中生有13.76%,高中生有18.79%,大学生有23.39%。又有资料显示:有很大部分的中学生存在心理卫生问题:其中初一学生占15.91%,初二占16.34%,初三占17.33%,高一占16.85%,高二占18.24%,高三占19.3%,大学生约占25%,且呈不断上升趋势。
3.2中学生亚健康状态的表现
亚健康是整个身心性的,是躯体或心理处于一种非健康的状态。中学生在心理卫生方面的亚健康状态表现尤为突出。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3.2.1心理素质“亚健康”
调查发现,此类学生占绝大多数(37.4%)。学习上的焦虑:对学习很被动,缺乏主动性、积极性,把成绩不好完全归之于客观原因:学习兴趣和态度存在问题,学习压力过大、紧张不安,对考试不能很好地控制,出现情绪低落,精神不振,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心烦意乱,记忆力下降和成绩退步等症状;
性格上的缺陷:主要表现在虚荣心、依赖心和嫉妒心上。有些学生对自己缺少自知之明:常常夸大自己的能力,不实事求是,并在与别人的比较中感觉到自己的委屈、不公平等不良情绪;有的学生心理焦虑不安:上课时如坐针毡,注意力不集中,有时过于自卑,情绪上表现为无可奈何,经常有失落感:有的总觉得别人比自己什么都不如,对别人显露的才能和成绩不服气,甚至
对别人的身段外貌、服饰打扮都会产生嫉妒:使自己的心理不平衡。3.2.2情感“亚健康”社会或异性交往问题:被调查的学生中:很多学生对事情表现为冷漠、无情,甚至有7.32%的学生对集体漠不关心,还有的是缺乏自信心,或是在和人的交往中感到困难,从而变的孤僻自闭;有的过分美化浪漫主义的爱:对异性有强烈的好奇心或羞却躲避,有时有性心理及性行为的欲望。
心理阴郁:对人生倾向于悲观主义的态度,心理低落,有孤独感、空虚感,觉得生活没有意义:有时会有严重的自闭情绪,抑郁心境。
3.2.3思想行为“亚健康”对抗行为:7.6%的学生顶撞父母,4.22%的学生和老师唱反调,9.41%的学生有虐待动物和破坏行为;从以上统计数据来看,学生思想行为亚健康表现的相当突出。主要原因是;青少年学生思想表现化,脆弱不坚定,容易接受和改变。思想绝对化,即非黑即白,过分自以为是。3.2.4身体成长上的“亚健康”
营养问题:学生营养过剩和营养失衡同时存在,体质较弱,身体肥胖或瘦弱,一些身体器官超前使用,如眼睛近视发病率很高,脊柱发育偏向畸形等。在身体上产生失眠、乏力、疲倦、气短、汗虚、心悸等方面的不适。进食问题:厌食、挑食、进食量波动大,进食习惯不良,严重的存在厌食症或贪食症。4对策及措施
人的身体和心理有密切的关系。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心理不健康会导致身体异常,甚至患病。因此我们要对学生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4.1体育锻炼是走出“亚健康”最有效的途径
“生命在于运动”是法国思想家伏尔泰的一句名言,一言道出了生命的一条规律。高速度、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常常使人紧张,适度而有趣的运动则可使人身心处于舒畅、和谐和愉快之中,因而可以转移不愉快的压力源,在运动后,由于无氧阈结束或激素分泌,还可使人处于更放松的状态。虽然运动不能改变压力源,而且运动后也还要面对压力与紧张,但运动能转移压力,并将不利于人体的能量物质通过运动而清除。4.2保持乐观向上的良好心态
健康的情绪会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肺气体交换,有利于脑部轻松。因此多参加集体活动,多帮助他人,都有益于身体健康:平时不要因为一些小事而引起情绪波动,要多体谅别人,多看别人的优点;不要苛求别人,要心胸开阔,心境平和,确立“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得其乐”的三乐精神,这是健康人生最难得也是最重要的一条。4.3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
当今社会是信息万变、知识爆炸的时代。人们处在剧烈的竞争中,工作和生活的节奏明显加快,疲劳也就容易产生。脑力疲劳是导致亚健康的一个
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那些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的科技人员为什么会英年早逝呢?就是因为不注意脑力疲劳:生活节奏很不规律。顺应人体生物钟的运转规律作息:进食、工作、休息相对稳定,有助于新陈代谢:从而使生理机能发挥最佳效应。
4.4一种合理的膳食结构
对学生来讲,最重要的是让他们吃饱饭:决不可不吃早饭。食物多样,谷类为主;要多吃新鲜蔬菜、瓜果、鱼等食物,·适当增加牛奶、蛋、豆制
品及鱼、肉等动物性食物,这样可以补充人体所必须的各种营养物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同时注意不要暴饮暴食或偏食。暴饮暴食会造成消化道器质病变;偏食会因为缺乏某种营养物质而诱发“亚健康”状态。5结束语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的“四大基石”,如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我们应该遵循这种生活规律:使身体更健康。有专家指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全面素质教育的核心,它既是素质的出发点,又是全面
素质教育的归宿。在提倡全面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生活技能素质的先决条件。只有及时消除和纠正不健康的心理、行为,培养学生健康成长。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家庭,尤其是学校应该高度关注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使处于“亚健康”状态中的学生早日走出亚健康,从而健康地学习、工作和生活。
参考文献:
1.傅善来,蒋有倩.编著《走出亚健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2_.42.孙飙.《运动与营养》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_.123.网络资料
附表
学生亚健康状况检测表
经常出现的状况是/否
1、早上即使2醒来也不愿起床,总想在床上。
2、感到情绪有些抑郁,会对着窗外发呆。
3、昨天想好的某件事,今天怎么也记不起来,而且近些天来,经常出现这种情况。
4、害怕走进办公室和教室,总觉得学习令人厌倦。
5、不想面对同学、教师和家长,有自闭症式的渴望。
6、学习效率下降,经常受到各方面的批评。
7、学习一小时后,就感到身体倦怠,胸闷气短。
8、情绪始终无法高涨。最令自己不解的是无名的火气很大,但又没有精力发作。
9、一日三餐,进餐甚少,排除天气因素,即使非常适合自己口味的采,近来也经常如嚼干蜡。
10、盼望早早地逃离教室,为的是能够回家,躺在床上休息片刻。而且不希望别人来扰。
11、对污染、噪声非常敏感,比常人更渴望清幽、·宁静的山水和村庄:休息身心。
12、不再像以前那样热衷于朋友的聚会,和同学交谈有种强打精神、勉强应酬的感觉。
13、晚上经常睡不着觉,即使睡着了,又老是在做梦的状态中,睡眠质量很糟糕。
14、体重有明显的下降趋势,早上起来:发现眼眶深陷:下巴突出。
15、感觉免疫力在下降,老觉着自己不舒服,好象总在生病。
注:5种以上肯点定的回答:就处于亚健康状况;肯定的越多,越严重。
(二00 九 年)江苏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参评申报表 编号:
第二篇:中学生校园安全意识现状调查及对策
中学生校园安全意识现状调查及对策
政史地组杨素田
中学生校园安全意识现状调查及对策
政史地组杨素田
中学生在校园里的安全一直受到各方面广泛关注,特别是202_年5月我国汶川大地震以来,包括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在内的校园安全问题得到普遍重视。国家有关方面做出积极响应,进一步加强了对中小学生校园安全意识的教育。为了解我国中小学生在校安全情况,本文以佳木斯市为例,展开了其城区中小学生校园安全意识的抽样调查。通过发放和回收调查问卷进行抽样调查与分析、实地调查与访谈等方式,了解中小学生安全意识现状、存在问题及分析得出相应结论并提出建议。
一、中学生校园安全意识现状
1.学校对安全教育重视不到位
调查显示,几乎所有学校都对学生进行了在校如何处理突发和意外情况的安全教育,但是教育的系统性不够,且有重知识传授轻实践演练的倾向。接受调查的对象中,高达98%的学生表示接受过学校安全教育,同比之下接受家庭安全教育的占85%,这一比例也较高。并且学生更倾向于接受和信任教师传授的安全知识。对于父母传授的安全知识,则认为比较零碎不够全面。由此可知,学校应急避险教育开展得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在突发危险时能否很好地保护自己,并避免人身伤害。全面、系统的安全知识传授有助于学生形成面对校园危急情况的第一道“安全防火墙”,起到积极作用。当然,家庭安全教育也不能忽视。父母起着“榜样”作用,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家庭对孩子的校园安全知识教育。只有学校、家庭双管齐下,学生的应急避险能力才会真正得到提高。
2.师生对常见安全问题认识不足
踩踏事故是校园最常见的隐患之一,如在平常放学或做广播体操时,大量的学生涌出教室就可能发生事故,而在大型集会散会之后学生拥挤入教室造成踩踏的事故也屡见不鲜。调查显示,有相当比例的学生认为“踩踏事故离自己很远”,部分教师也持此观点。调查同时也显示:在出操时,大多数学生会“沿着楼道右行,尽量不走中间”(比例达到了96%);当发生拥挤导致有同学被踩踏时有93%的学生会选择“保持镇静”;对于这一问题,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选择差异不大。访谈中一些学校的负责人表示,为防止踩踏事件的发生,其采用错时放学的方法,这一方法值得考虑推广。但仍需要寻找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来控制拥挤的人流,从根本上解决踩踏问题。笔者认为,踩踏问题的解决,除了有赖于一定的基础设施之外,师生足够的重视也很重要。
3.学生实际安全技能欠缺
火灾初发时,使用灭火器能够控制火患,保护自己,从而大大降低火灾威胁。然而调查结果表明会用灭火器的学生数目偏少。关于灭火器的使用,中小学生们的表现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小学生们表现的情况反而较好,有52%表示“会使用”;初中年龄段的学生仅有33%的表示“会使用”;高中年龄段的情况并不乐观,高达68%的学生不会或者没有用过灭火器。之所以造成这一差别,可能与现在正进一步推广的“消防教育进校园”有关。调查也显示由于不存在直接的“升学率”等负担,小学教师可以向学生传授较多相关安全教育知识而中学阶段则更多地把时间用在了课业上。
4.安全逃生演习效果欠理想
佳木斯市中小学生普遍认为地震离自己较远,在问及地震来临的对策时,绝大多数学生选择“逃出教室”或者“躲在桌下”,只有极少数学生选择“拨打急救电话”。实地走访中发现,师生普遍认为地震的威胁离自己十分遥远,几乎“无须考虑”。但是,所有学校也都组织了相应的“地震逃生演习”。在对地震逃生演习用时情况的分析中发现,全体师生逃离现场所用的时间偏长,基本都在两分到两分半钟之间,有一所小学竟然用时8分钟,很难实现疏散的真正目的。究其原因,学校对此类演习尽管比较重视,但是细节组织不到位,靠近教室前后门学生的出逃顺序、不同班级学生楼梯间的使用先后等问题没有考虑周全。而更主要的原因则是学生对此不够重视,往往以“游戏”心态来对待逃生演练。
5.安全设施存在诸多隐患
调查中发现,许多学校教学楼中灭火器被锁了起来,应急灯具则没有,安全逃生通道等设施往往运转不良,形同虚设。可见,许多学校对校园安全设施投入不足。目前佳木斯市的教学楼都有安全通道,但绝大部分无法起作用。究其原因,虽是安全通道同时也为盗贼提供了方便,因此,许多学校出于财产安全的考虑选择了关闭安全通道。另外,教学楼的质量成为师生关注的焦点,很多学生对自己所在的教学楼安全与否并不太清楚,对建筑物质量的普遍怀疑导致学生对教学楼安全保护能力的担忧。再有,中小学生的课间活动主要地点是教室、楼梯间的走廊以及操场,而这些地方大都比较狭小,极易发生意外伤害事故。如佳木斯城区学校的操场一般都很小,一到下课时间,大量学生涌入狭小的操场玩耍,极易发生各种意外,如摔伤、撞伤等。而高密度的学生活动,往往也会引起一些纠纷甚至导致事态扩大并造成群殴事件。
6.系统安全教育与心理辅导有待加强
座谈中了解到,佳木斯市区的中小学生普遍缺乏面对校园危急情况的心理应急教育。实际上,迄今为止,我国并未开展对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的面对危急情况的心理教育,仅在部分地区有针对危急过后的心理疏导等。中小学生在独自面对前所未见的意外和危急情况时,心理往往极不平静,很容易反应过激或者失去理智。据报道,很多学生在楼内起火很小的时候就选择了跳窗逃生。而许多学生在校园里遭遇勒索敲诈或者殴打之后,要么反应过激拿刀伤人,要么忍气吞声被继续敲诈。种种现象表明,面对随时可能发生的危急情况,学生并没有相应的心理准备。另外,除了面对突发和意外事件时需要帮助学生进行心理防御以保
护身体健康之外,也要防止与身体伤害同时发生的心理伤害,这样的伤害是不直接呈现后果的、隐秘的、影响滞后的伤害,可以认为是伴随身体伤害发生的“二次伤害”。
二、中小学生校园安全应对措施
1.物质工程与技术是基础
物质工程建设包括建设高质量、高标准的教学楼,把学校建设成最安全的地方,把“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落到实处,对地质情况复杂和地质灾害易发地区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舍进行抗震加固、迁移避险,提高综合防灾能力,使校舍达到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并符合其它防灾避险安全要求。物质建设还包括紧急逃生通道、应急灯以及消火栓等基础设施的配备。而技术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学校采取的保障安全与物质建设直接相关的技术,载体是物质,另一部分则是载体为人的学生所掌握的技术。前者包括视频监控系统、紧急求助系统、校园广播公告系统等,其广泛采用有助于及时发现和预警、解决各类校园安全问题;后者包括通过有效的教育和训练,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安全防范和应急逃生技术,包括必要的灭火知识和实践技能、危急时刻按指定方式逃离的能力、特殊情况下自我急救和求救技能等。物质和技术,是学生校园安全得以保证的基础。
2.制度建设是保障
制度建设应该是保障各类设施正常运转、提供校园安全正常运行的依据;其制定应科学、合理、可行,应明确与校园安全相关的各方面责任和义务。实际上,鉴于越来越多的以人际间冲突形式出现的校园安全隐患,应该以专项立法的形式来规范学校、学生和社会的行为边界,尽快创立《校园安全法》。有了法制性的刚性制度,还应辅以柔性制度,可以保障校园安全设施的正常运行和措施的准确、及时执行,并实现安全管理机构网络化、危机防范常态化等,进而保障学生安全。调查中发现,众多学校此项工作尤其薄弱,需要特别加强。
3.教育心理防御是重要内容
安全教育与心理防御是重要环节。安全教育是以旨在培养学生安全意识以及应对不安全事件的处理应对能力教育。如今中小学的安全教育存在重视知识教育、忽视能力发展与意识养成的问题。今后的安全教育要编制一定计划并注意教育形式的多样化。对学生进行危机心理应对的教育,其核心在于心理防御,只有把心理防御做好了,才能在突发事件面前镇定自若、从容不迫,从而减轻伤害。中小学生在校时间长,自我保护能力弱,加之校园安全的不确定因素多,群死群伤的几率比较大。因此,应认清形势,尽快构建物质与技术、制度保障、教育与心理防御三维一体的保障体系,有效地保障学生的在校安全。这是宏伟的工程,具有重大的意义,这更是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义不容辞的义务。▲
第三篇:中学生作文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中央教科所“十五”重点课题“中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研究”子课题——
中学生作文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四川省苍溪实验中学校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中学生中大部分学生作文水平不高,写作畏难情绪大,兴趣不浓,甚至写作时拒写或抄袭现象也时有发生。在平时,一听到“作文”学生就喊头疼;在考场上学生也只能硬着头皮拼凑敷衍。作文真就这么难吗?学生作文现状到底如何?制约学生作文的因素有哪些?怎样破解学生作文的思维紧箍咒?……这一系列问题摆在我们面前。一方面,人们普遍认为现代人的社会交际能力势趋日下,中高考的作文得分极不如人意;另一方面,学生作文胡编乱凑、语不及义。针对这种现状,我校自202_年秋季开始进行了中央教科所“十五”重点课题“中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研究”子课题——“中学生作文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的研究工作,迄今已近三年。研究工作进展顺利,教师和学生参与积极,已取得较好的阶段性成果。
二、改革措施
1、问卷调查
中医诊病,讲究望闻问切,主要是为了确定病症,好对症下药。针对学生作文难的现状,我们在202_年10月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是高中、初中和职高包括实验班和对比班在内的1500余人。问卷表是学校课题组精心设计的与中学生写作密切相关的10个问题,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验意义。
2、问卷情况分析
问卷结束后,我们分班对收回的问卷表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和分析。
陈强老师在统计高中问卷并分析的基础上,写成了《中学生作文现状问卷调查情况统计和分析》。在文中他认识到:(1)、学生普遍认为写作是非常重要的。(2)、大部分学生对写作缺乏兴趣。学生写作中的最大困难是 “无话可说”、“无从说起”和“说得无味”。(3)、学生在写作遇到困难时,都期望得到教师的帮助。(4)、绝大部分同学有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接受老师教育指导的愿望。
赵晓莉、程瑶两位老师在统计初中问卷并分析的基础上,写成了《农村中学生作文现状调查及对策》。两位老师发现农村中学生作文现状是:(1)、学生
畏惧作文。(2)、题材雷同,内容空洞,只会笼统地叙述或空发议论,缺乏生动具体的描写,人物形象成了没有血肉的空壳。(3)、语言贫乏、平淡,缺乏真情。
(4)、错别字、语病较多,标点错误。(5)、详略不当,层次不清,结构残缺,头尾不全,缺少主旨。(6)、作文训练随意、无序。
学校子课题组研究成员认真结合材料阅读了三位老师的文章,认为文章所述情况符合我校学生作文现状实际,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通过综合分析,我们认识到现在中学生作文时的心理特征有以下必修方面:
(1)、惧怕心理。通常不愿上作文课,不愿写作文。获得低下的作文成绩后,教师批评,家长斥责,使内心异常紧张,写作成了心理负担。
(2)、对抗心理。极少学生的作文心理主要取决于教师或家长的态度。他们很少甚至从未获得过学习成功,长期处于受人冷落的气氛中,萌发了压抑心理,渴望受到尊重和保护,对教师的态度尤其敏感。不能忍受教师、家长在帮助中显露出来的轻视或不满态度,一些个性倔强的学生对此会产生逆反心理甚至敌对情绪,常用乱写、抄袭或不写作文以示抗议。
(3)、应付心理。教师对学生缺乏具体的指导,作文时间一到,一齐收卷。这样,学生本来就很脆弱的写作信心,就逐渐丧失,走上了被动应付之路。
(4)、依赖心理。有些学生由于家庭教育不当,生活、学习依赖性极大,把写好作文看得很神秘,一写作文就愁眉苦脸,常求助于家长的帮助或抄袭别人的作文。这种不劳而获,尝到“甜头”后,更增强了依赖心理。
根据学生写作过程中的表现,其心理障碍主要有:
(1)、审题时:
①“对文题不胜了了”,产生迷惘心理;
②“不知从何下笔”,产生困惑心理;
③“还是老题目”,产生侥幸或厌烦心理。
(2)、行文时:
①消极定势的影响,结构模式化,有依赖思维惯性的经验心理;
②懒于思索的影响,材料通用化,有想走“终南捷径”的从便心理; ③机械运用的影响,语言成品化,有得过且过的应付心理。
④“旧瓶装古酒”,(3)、成文修改时:
①“不愿改”的怠惰心理;
②“不知何处修改”的茫然心理;
③“不是我一人写得不好”的从众心理。
通过这次对实验班和对比班的问卷调查的结果的统计、分析,我们了解到学生作文的现状,也认识到当前学生作文时心理特征,找到了学生作文的最大困难,也找到了制约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的根本原因,这为有效开展下一步研究工作提供了翔实的资料和可靠的证据。
3、实施研究
(1)、制定对策
①资料积累(读、听、看、摘抄、剪贴)
②、课堂教学(课型模式:练习课、讲评课、欣赏课——核心:“三精一清”课堂教学)
③、课外活动(课本剧、文学社、校园电视台和校园广播站、诗歌朗诵、情感日记征文)
(2)、(3)、(4)、(5)、(6)、三、研究效益1、2、3、教师教学理念及行为的改变 学生写作兴趣的产生和培养 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第四篇:农村中学生人际交往现状调查及引导对策
《农村中学生人际交往现状调查及引导对策》
科研课题阶段性报告
自课题立项后,全体课题组成员立即再进行详细分工。课题组成员各司其职,做好自己的工作,努力实现研究目标。同时课题组成员之间加强相互协作,充分发挥集体优势,确保按时、按量、按质完成研究任务。
一、本课题研究现状及选题意义
本研究课题,目前在国内被人们广为重视。特别是马加爵事件发生以后,农村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已受到专家学者的普遍关注。在国外,人际交往已是成功人士的必修课;国内一些用人单位在人才招聘时开始注重人际交往能力,这促进了我国人际交往能力的研究。
人际交往能力是衡量一个现代人是否适应开放社会的标准之一。同时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也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志。当前,农村学生教育存在急待解决的一些问题,如留守儿童、独生子女,导致很多农村学生在生活中缺乏与他人交往的基础,部分学生不原交往、不懂交往、不善交往,存在种种交往心理障碍,给学生的成长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中学生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授以人际交往知识,使其掌握人际交往的本领,提高人际交往水平,不论对学生本人的成长发展还是国家和谐社会的建设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课题研究内容与目标
本课题研究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目前农村中学生人际交往的现状以及他们对人际交往的认识;2.人际交往的基本礼仪与运用;3.人际交往技巧及运用;4.适合农村中学生的孤僻性格及闭锁心理的转变解决方法;5.互联网对农村中学生交友的影响以及网络时代的学生交友指导;6.非正式群体对农村中学生的个体成长的影响。
通过本课题研究,达到以下目标:①使农村中学生懂得交往的基本礼仪,学会与人交往;②在交往实践中提高交往技巧,形成健全的人格;③使学生认识到在互联网时代,我们的交往范围可以扩展到全世界,但更要正确交友,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才能健康成长;④转变少数同学孤僻的性格和闭锁的心理及解决他们的各种交往心理障碍。
三、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1.把课题研究与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结合起来。
2.德育与心理研究相结合。
四、本课题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重点在本地区初中各年级学生中进行,注意样本的代表性; 2.研究交往心理变化发展情况及差异个性心理转化情况。以定性研究为主,采用调查法、行动研究法、活动指导法等方法。
五、已经开展的工作:
1.调查目前农村中学生人际交往的现状以及他们对人际交往的认识、互联网对农村中学生交友的影响,分析调查数据。
2.宣讲人际交往常识,让学生了解人际交往的基本礼仪,搞好舆论导向,充分认识未来生活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3.通过阅读相关文献、互联网查询和社会及家庭调查,广泛收集家庭、学校、社会、国家交往中获得重大成功的典型范例。整理编印成课题研究小刊物,在校内交流发表。
4.指导一部分学生尝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指导写好人际交往初步心得体会。
六、存在问题及今后策略
(一)存在问题
1、作为教师,在研究时还存在以工作代研究的倾向,工作时由于主客观原因,往往就淡化了研究的意识,影响了研究的效果。
2、课题研究的教师们自身能力还需提高,在与学生进行沟通时未能全面操作,有时伤害到学生稚嫩的心灵。
3、初中学生由于青春期的到来,在人际关系方面存在很大问题,这也给我们提出很大挑战,我们教师还应对学生进行必要、及时的心理疏导、心理分析、心理指导。
(二)解决策略
1、研究者本人要端正研究的态度,继续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工作,让自己从研究中找到乐趣,通过研究促进自己的专业水平的提升,也促进教学效益的提高。全体课题组成员必须加强课题研究的力度,促进研究工作正态运作。
2、今后还要加大力度进行学习、研究,有可能的话邀请专家教授前来指导,以便于课题研究顺利高质量地进行。
3、真正从质和量上做好与学生的沟通工作,做好学校环境校风校纪建设,为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社会适应教育打开方便之门,从而使学生们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提供外部环境。
4、争取把剩余的科研工作按计划完成,注意保存好相关资料,有什么问题随时提出存求解决。
《农村中学生人际交往现状调查及引导对策》科研课题组
202_年7月2日
第五篇:中学生阅读现状调查与分析
中学生阅读现状调查与分析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新的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的总量有了具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其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文字总量不低于150万字。
为了打好学生人生底色,为了提升学生语文素养,长圳小学从阅读时间、阅读兴趣、阅读时间等方面进行了一次小学语文阅读现状的调查。结合本次调查分析如下:
1、阅读兴趣不高,阅读时间不充足。
调查显示,我校小学生课余活动最喜欢的项目是看电视,占调查总样本的55%。长圳小学地处偏僻的村庄,学生主要来源于打工家庭。家长整天忙碌奔波,大多数孩子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这些孩子,放学后写完作业,基本上就是看电视。有的学生还玩电脑、打游戏等。这些声、光、电的刺激,对孩子有很强的吸引力,使孩子的心灵离需要静心品读的书本越来越远。
在调查学生阅读的时间一项,每周只有18%的学生阅读时间超过一小时。他们的时间被家庭作业、玩耍、玩电脑、看电视等大量占用。部分教师和家长对学生读课外书的态度不够支持或重视力度不够,使得被誉为开启智慧之门的课外阅读受到了“无辜”的冷落,使得期待点燃智慧火花的孩子竟然与“读书之乐”无缘。
2、课外读物缺乏,阅读内容不丰富
调查显示,有42%的学生喜欢读书。小学生更喜欢文字与图画内容相辅相成的读物,他们虽然喜欢读童话、科普读物、侦探小说,但是他们购买最多的书却是“作文宝典”。特别是高年级,课外阅读的“功利性”增强。致使小学生作文习作中出现“雷同现象”、“无病呻吟”,习作缺乏灵性,往往是“假、大、空”,没有多少真情实感。
家庭里有书柜的不到10%。40%的学生根本没有买过课外书,拥有10本以上的课外书只有12%。家长不够重视孩子的课外阅读,关心的是孩子完成作业情况,身体健康情况。很多爸爸妈妈没有经常带孩子去图书室或去书店买书,家里藏书寥寥无几,导致孩子在家庭里想读课外书,却无书可读的状况。
学校虽然有图书室,但是没有专职图书管理员。每个小学生到图书室借书的时间只是半天,这期间还要上课,做眼保操,一个年级的学生一下课一起拥到图书室,不一定一个星期能借回一本书。每个学生可用来借书的时间并不多,更不用说能在这有限的时间里细细挑选自己喜欢的书了。
3、阅读习惯有待提高,阅读水平偏低。
调查显示,约有97%的学生基本不愿意写读书心得,即使写,也是老师要求的。95%的学生阅读的时候只是用眼睛看,遇到不懂的字或句子就跳过去,没有查字典的习惯。82%的学生读书不用笔圈画,只关注故事情节和内容。
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辅导。我们了解了我校小学生的阅读现状之后,学校将会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学生的阅读辅导。
1、培养兴趣,使学生乐读。
如果学生没有:“我要读书”这种内在需要和渴望的话,读再多的书,也无助于知识的增长。兴趣是一种重要的润滑剂。我校通过开展“书香校园”系列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征文”、“阅读小明星”、“美文诵读比赛”“讲故事比赛”、“亲子读书”等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从而使阅读变成“悦读。”
2、营造氛围,使学生想读。
建立班级图书角,是个古老的方法,我们要充分发挥图书角的功能。要让学生读书,时间必须有保障。没有整块的时间,就要教会学生善于利用零散的时间,挤时间。另外,要引导学生用节约下来的零花钱买书。学校图书馆的书也要“漂流”到班级,使人人有书可读。
3、培养习惯,使学生久读。
语文老师有负责向学校推荐优秀读物的使命,但是不少学生读书囫囵吞枣,粗粗浏览,更有学生一翻而过,阅读效率低下。以往语文教学往往让学生处在放任自流的状态。为了让阅读有效进行,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如粗读法,细读法,选读法等,还要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更要在朗读、复述、背诵、精读、浏览中提高阅读品质。
文字的缺失容易造成理解力、思考力下降,也容易造成人文精神和情感的缺失。真正的语文能力不是做题做出来的,真正的语文高手也不是语文老师教学出来的。语文素质的提升归根结底取决于学生自己的勤奋阅读。只要社会创造环境,教师用心指导,学生用心投入,学生读书的习惯就能养成。愿阅读改变孩子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