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3号文库
浅析纪录片《亚运在中国—相聚202_》
编辑:梦醉花间 识别码:12-889646 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1-28 11:23:47 来源:网络

第一篇:浅析纪录片《亚运在中国—相聚202_》

亚运在广州

——浅析纪录片《亚运在中国—相聚202_》

六年之间,一座城市以时间的笔法铸造成功。如今这充满活力的亚运之城拔地而起,蓄势待发。这场别开生面的盛会即将在世界人民面前拉开帷幕。广州将以崭新的面貌,科学的精神,在历史的画卷上写下灿烂的一笔。

由中央电视台编制的迎亚运系列纪录片《亚运在中国》第五集《相聚202_》通过场馆、志愿者、圣火三个视角,简洁的解说词贯穿全篇,配合音乐以衬托,历史资料以点缀,穿插着人物采访,向受众展示了202_年亚运会在中国大地上所绽放的异彩,在时空的转换,今昔的对比里更给予受众视觉的冲击,心灵的震撼。

严谨的板块结构,清晰地完成了影片对于亚运会多角度的展示。影片通过对亚运会场馆以及前期准备,志愿者的服务,亚运历程三个角度的介绍,向受众呈现了如今亚运的盛况。在第一个版块里重点介绍了亚运场馆的建设,通过多组航拍镜头展示了亚运城的风貌,而亚运城的再利用也成为此次亚运会的一大亮点。在第二个板块中志愿者成了荧幕中的主角,志愿者培训、环中国宣传活动、不同名族的志愿者、志愿者的祝福,这群最可爱的人成为亚运会上独特的风景。倍受关注亚运在第三个板块中以时间为线索,从圣火、会徽设计、会旗传递、兴建亚运城、确定吉祥物、主题曲《重逢》敲定,向受众呈现了这代表着亚洲人梦想的盛会,在中国大地上所走过的历程。

流动的音乐与画面的结合并不是简单的机械相加,在编导精心的选择、剪辑后,几近完美的向受众呈现了亚运的风采。影片中情境音乐的运用值得推敲,在叙述志愿者为亚运会热情服务时,镜头前是志愿者们练习微笑,仪态的画面,而欢快轻松的音乐缓缓流出,在音乐的韵律里志愿者们为亚运服务的愉快心情也油然而生;在讲述宣传队伍骑着单车在全国范围内做亚运宣传时,欢腾活泼的音乐跃然与画面之中,富有节奏感的旋律充斥着队员们的心情,即使再苦再累,能够为了亚运这样快乐一次,绝不后悔;而在影片结尾处,送出对亚运的祝福时,雄壮而浑厚的音乐奏响,配合一副又一副的远景镜头,上扬的音符雀跃在中国大地之上,引领者运动员们一起,走向成功,走向胜利。

简明扼要的解说词设计,凭借声音特有的感染力给予受众以震撼。通过解说员亲切而富有感染力的解说,解说词填补了画面的空缺,整合了影片的节奏。贯穿解说词设计弥补了画面的缺失,影片以“今天,当你来到广州的时侯,这里已经变了一座亚运之城„„为了这一天广州已经准备了六年,他以53座修葺一新的比赛场馆„„”开篇,为受众尽可能详尽的将亚运之城广州的现状进行描述,用4分钟的时间从场馆、志愿者、圣火三个角度总领全片,同时也交代了背景,这是图像所难以做到的。解说词完美的完成了板块间的过渡,整合了影片的节奏,第二段以“还有生活在这里许多的普通人,都以自己的方式迎接这场盛会的到来”开篇,巧妙地完成了从场馆到志愿者的过渡,使影片板块的转化变得自然而舒缓,更易被受众所接受。解说词对于影片的成功是不可缺失的重要一笔,而解说员的解说也称为影片的闪光点,影片中男性解说员以其声线特有的亲和力与感染力给予受众以亲切感,此时不再是电视的声音处理,而是一位老友再同你讲述着关于亚运的种种,平实而又不乏厚重的声音使影片在解说着一块增色不少。

采访穿插于影片之中,以代表性人物的选取,贴近生活的提问方式,说明亚运就在你我身旁。影片中的采访使影片更真实,更富有生活气息,同时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也向受众展示了多角度的亚运。在采访中所提及的内容并不是简单的叙述,而是经过编导的细心选制,是大众想知道的,所关心的,例如申请亚运成功时的现场一片欢腾的状况,志愿者是如何为亚运提供尽善尽美的服务、环中国亚运宣传队的目的以及踩单车的宣传形式等等,都是受众所喜闻乐见的内容,体现出了编导的精心设计。而对于被采访者,包括视台的记者尹捷、特邀颁奖嘉宾张清、环中国亚运宣传队队员王卫,俄罗斯志愿者莉莉雅,众多国内志愿者等人物,他们分别代表了此次亚运众不同的人物,有管理层与参与者、国内人士国外人士、权威人士,多角度采访者的选取更能客观而真实的反应人们对于亚运的态度以及评价。采访丰富了影片内容与形式,也是影片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

导演利用视听语言的处理,将现代化亚运都市的盛况有力的呈现在受众面前,给予受众以震撼。影

片中大量运用了航拍镜头、广角镜头,大幅度的展现了广州亚运的现代化气息,对于富有人文气息亚运村、飞船形的体育馆、节能的游泳馆等等地点的航拍展示成为影片介绍亚运城市不可或缺的一个亮点,它使受众最大幅度的感受到了亚运的魅力。对比蒙太奇的利用使影片更富有时代特色,影片中穿插展示了20年前在北京举行的亚运会场景,在不太清晰的影像里,航拍之下20年前的北京亚运村大气而又乏庄重,同样是航拍镜头中的如今广州的亚运村在现代化的都市气息里,更具有创新的色彩,如同飞船的亚运运场馆,节能重复利用的办公地,更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时代精神。导演在镜头以及对比蒙太奇的巧妙运用中,将节能、环保的全新亚运理念,在强烈的视觉冲击中给予了受众。

影片《相聚202_》在亚运即将到来前,为准备了六年的广州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的介绍,这座已经搭建起来的神秘的舞台,不知道会给我们带什么样的惊喜,在编导精心编制里,亚运的盛况在视与听的过程中已是深入人心。纪录片《亚运在中国》对亚运起到了宣传作用,同时作为一部优秀的纪录片,也在独具特色的视听语言里为亚运的成功埋下了伏笔。

第二篇:纪录片《中国》

一 个 外 国 人 眼 中 的 中 国

-----纪录片《中国》观后感

在中意于1971年5月重新建交后,意大利国家电视台向中国外交部新闻司发出公函,希望在中国拍摄一部纪录片,并委托安东尼奥尼担任导演。于是,1972年安东尼奥尼在中国政府的邀请下来到中国拍摄纪录片。就这样一部长达3小时40分钟的大型纪录片,纪录下许多当时中国的真实影像。

我们要先知道这部纪录片的大致内容。纪录片《中国》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拍摄于北京,展示了一个小学的学生们、城市的老区、使用针灸技术的剖腹产手术,还有一个棉纺厂及其工人等。第二部分参观了林县的红旗渠,还有河南的集体农庄,以及古城苏州和南京。最后一部分拍摄的是上海的码头和工厂。

导演安东尼奥尼在寄往北京的“意向书”中曾写道:“我计划关注人的关系和举止,把人、家庭和群体生活作为记录的目标。我意识到我的纪录片将仅仅是一种眼光,一个身体上和文化上都来自遥远国度的人的眼光。”从这句话里我们可以看出,导演安东尼奥尼在拍摄这部记录片时的视角是对当时中国现实的最平实的记录,这是一部全无敌意的,没有任何教育意义的,忠实记录当时中国现实的纪录片。正如安东尼奥尼所说:“其实这不是关于中国这个国家的电影,而是关于中国人的电影。”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影片所记录的内容。他们在拍摄时可以经过

1和不可以经过的路线,是他们一行人在房间里和中国官员讨论了整整三天,最终惟一可以选择的“妥协”的拍摄路线。而在镜头的选择上,导演没有聚焦宏大事物,即使有若干明显摆拍的可能,宣传的意味并未清晰直接体现。中国的恢宏雄伟建筑,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国人文革期间的激昂斗志在片中没有浓墨重彩地突显,这是与传统的科教片和宣传片表现手法上相差最大的地方。摄像机聚焦的是个体的人和群体,而不是物。

观众可以看出的是安排给外国人看的内容:那些学校、工厂、幼儿园、包括公园,人们整齐有序地做操、跑步、工作,脸上洋溢着幸福、自信的笑容,儿童们天真烂漫,歌声清脆嘹亮。纺织厂的女工们甚至在下班之后还不愿离去,她们自觉地在工厂院子里围成小组,学习毛主席语录,讨论当前形势。影片最完整的段落之一,是通过针灸麻醉、对一位产妇实施剖腹产手术的全过程,几乎像科教片那样详细周到,从如何将长长的银针插到产妇滚圆的肚皮开始,一直到拽出一个血肉模糊的小生命。在这个西方人眼中谜一样的国度里,蜿蜒的长城、方正的城楼、太极拳、街头武术、河水流经城市的苏州、交叉花园的窗棂,这些都得到了热情的、赞美般的表现。

然而这样一部忠实记录当时中国现实的纪录片《中国》,却使得安东尼奥尼在当时的中国遭到了未曾预料的批判。对于安东尼奥尼的批判如暴风骤雨般而来:仅1974年2月和3月间发表的部分文章就结集了一本200页的书,名为《中国人民不可侮——批判安东尼奥尼的反华影片〈中国〉文辑》。而这些文章都是在批判这样一些内容:

对于中国人民在“文革”中取得的伟大成就不屑一顾,而是偏重于捕捉日常生活场景,这可以说是当时国人批判安东尼奥尼影片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一系列批判文章中就提到“安东尼奥尼要拍什么‘偏远的农村’、‘荒凉的沙漠’、‘孩子的出生’、‘人的死亡’等等的计划”,“在镜头的取舍和处理方面,凡是好的、新的、进步的场面,他一律不拍或少拍,或者当时做样子拍了一些,最后又把它剪掉;而差的、落后的场面,他就抓住不放,大拍特拍。”等等诸如此类。

片中导演大量地运用特写、近景和全景镜头表现个体的姿态、表情与动作。特写镜头下,人物好像被放在放大镜下,一张张脸赤裸裸地暴露、充满你的眼球,人物的内心意识世界给你最直接最大的冲击,空洞茫然、虚无恐惧或者是简单地没有意义。而对人物的全景描写则表现在对街道上川流不息的人潮,人满为患的公交车内拥挤着探出头来的乘客,整齐列队高喊口号向农场行进的学生等等的形象的对焦。这里,个体的人物不再代表个体,而仅仅是群体中的一些符号,每个个体都只是同一单调的渺小形象,像被世界吞没的感觉。

我们观看这样一部纪录片就必须联系当时的中国历史,并加以个人的深刻的思考。只要如此,我们就可以看出:不管是对单个个人表情的特写,还是对集体行为的刻画,由衷的骄傲和自豪之感丝毫不能提起,更多的是揪心的悲凉,以及悲哀后的思考。在文革期间政治高压控制下,人们的思想也受到强势地钳制,几乎全国上下一个思想取代了近十亿人们的思想,任何不同的思想和思考都被无情打击,甚至从肉体上予以消灭,面对这样的威胁和恐惧,人们表现出来的面无

表情和思维空洞似乎并不难以理解。人们没有了本该丰富的表情,没有了自我发展空间,失去独立的人格和独立思考的权力,中国人在思想上被阉割了。

这部纪录片虽然没有达到当时政府官员所期许的对国家歌功颂德的初衷;在后人看来,也不免让人心生悲哀、备感沉重。但它却毫无疑问地向世界展示了文革中一个客观真实的中国社会,是在文化和文明被无情摧残的文革时期,少有的国人生活真实深刻的影像记录。同时,也填补了“文革”时期的中国电影留给我们的记忆有很多空白。

第三篇:二十年后在相聚

二十年后在相聚

★黄志宇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二十年过去了,昔日的伙伴如今都有了非凡的成就,实现了自己儿时的梦想。

今天是周六。早晨,机器人先生就把今天的出行安排告诉了我。“9点驾驶水、陆、空三用电子闪丶电飞机从美国到中国桂林的母校赴约,24点返回美国华盛顿,请您准备好行李准备出发。”

“回母校干什么呢?”我不解的问道。

“今天是202_年11月8日,是母校建校的第40周年,大家曾经说好今天在母校聚会的!难道您把这件重要的事儿给忘了?” “我想起来了!”我一边说一边收拾着行李。

9时10分,我安全地降落在了母校。一走进当初的那个教室,我就看见了二十年未相遇的同学与好友。瞧!班长阳超伟在哪儿下棋呢。他现在可是中央电视台的著名主持人,一看他身边那两个牛高马大的保镖,就知道他不是一般的人。还有,看那个有三百多斤的大胖子,他就是蓝赵辉,别看他又肥又重,人家现在可世界级的摔跤高手,至今没有找到一个对手,也没有一个人敢跟他比。咦!班上的太极小不点—秦学思怎么没有来?”大家都感到了奇怪。说时迟,那时快,一架飞机迅速飞了了过来。从里面走出了一个不是很高的帅哥。刚开始,大家都没有认出他,可仔细一看,他就是当初的秦学思。原来他现在在澳大利亚当歌星,但找他签名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所以来晚了一点儿。

我们大家越聊越起劲儿,班长竟兴奋的唱起了《童年》这支歌曲来,这使聚会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大家的都不约而同地跟着节奏拍起手来……

时间过得太快了,此时的分针与时针都指向了12,我依依不舍地与同学们告别,多么希望时间能停止在这一刻。我们约定二十年后再次相聚在这里,看看那是的同学该有多大的变化?

(541001广西桂林清风实验学校)(指导老师王红心)

第四篇:美丽中国(纪录片)

历时4年拍摄,使用当今世界最先进的航拍、红外、高速、延时和水下摄影技术,记录了大量珍贵、精彩的画面,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立体角度,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天人合一”思想的独特魅力。

《美丽中国》分为《锦绣华南》、《云翔天边》、《神奇高原》、《风雪塞外》、《沃土中原》、《潮涌海岸》六集(BBC英文版的名称对应为《富饶华南》、《彩云之南》、《青藏高原》、《长城以外》、《龙之疆域》、《喧闹海岸》);全片拍摄中国50多个国家级野生动植物和风景保护区、86种中国珍奇野生动植物和30多个民族生活故事,展现中国自然人文景观

第一集:

ed2k://|file|[BBC.美丽中国].BBC.Wild.China.S01E01.WS.PDTV.XviD-REMAX.avi|732546512|4c26471bfad408ea69cd6106a91f41a2|

第二集:

ed2k://|file|[BBC.美丽中国].BBC.Wild.China.S01E02.WS.PDTV.XviD-REMAX.avi|734376820|c3a989db9112078b064242642089e9c0|

第三集:

ed2k://|file|[BBC.美丽中

国].BBC.Wild.China.S01E03.WS.PDTV.XviD-REMAX.avi|731850752|2f85ba4ca20141aa22fde0d77335d02d|

第四集:

ed2k://|file|[BBC.美丽中国].BBC.Wild.China.S01E04.WS.PDTV.XviD-REMAX.avi|731781120|4919494b9fdc2222b2adb6a3aeedd139|

第五集:

ed2k://|file|[BBC.美丽中国].BBC.Wild.China.S01E05.WS.PDTV.XviD-REMAX.avi|731793408|df16043b51bf0718974b525f1407e0fb|

第六集:

ed2k://|file|[BBC.美丽中国].BBC.Wild.China.S01E06.WS.PDTV.XviD-REMAX.avi|731805696|469f9b628d234e613b4d499fe69ec822|

第五篇:中国纪录片之我见

中国纪录片之我见

一个国家没有纪录片,就像一个家庭没有相册。纪录片是以真实为创作素材和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加工与展现,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一种艺术形式。固然纪录片的核心为真实,但我认为一部纪录片的好坏,光有真实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在实际上仅仅镜头和拍摄的人的在场这个事实,就已经足以影响被记录的情况。所以一部好的纪录片要表现真理,而不只是事实。而中国纪录片,却长期以来被世界纪录片界和海外观众看作是“政绩宣传片”。在全球文化交流的平台上,纪录片是一种世界通行的国际语言。然而,多年来对纪录片定位的曲解和纪录片表现方式的僵化,严重阻碍了中国纪录片“走出去”的步伐。

纪录片不是“记录片”,光记录肯定是毫无生趣的。纪录片是供人们观赏的艺术品,好看才应该是纪录片的核心。在表现手法上,中国纪录片长期以来形成的解说词为主、画面语言为辅的方式,则成为制约其走向国际市场的最大障碍。“在中国,有人总是把‘纪录片’写成‘记录片’,其实我们的很多‘纪录片’确实就是‘记录片’,画面中的东西不会主动站出来说话,而用了很多的话外音。但国外优秀的纪录片里,一个动物或者一个人都可以在画面中表达出导演想要传达的意思,仅仅通过影像就足以打动观众,解说词只是辅助手段。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画面语言与纪录片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事实上,中国的纪录片已有很大进步,而央视的纪录片也一直都颇受好评。从风靡一时的《故宫》、《大国崛起》等,都享誉海内外。说明了国际市场上认可的中国纪录片一般都是历史人文类的,但和美国和日本等纪录片产业较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的优秀纪录片种类还是比较单一的,题材也相对狭窄。与历史人文纪录片的兴盛相反,自然生态片一直是个中国纪录片拍摄的软肋,观众看到的绝大多数这类纪录片都来自国家地理频道、探索频道、BBC等境外电视机构。并且文化差异无处不在,对外国观众来讲,许多中国人觉得很简单的事,到外国人那里就成了问题。中国现在已有很多有影响的国际纪录片节。但是,中国对外传播的中国纪录片很少,播出时长也远远低于Discovery、BBC、national geographic和History等国外纪实频道。

我认为中国选题应同国际接轨,当法国把《迁徙的鸟》当作国家名片,美国探索频道、国家地理频道成为纪录片品质代名词的时候,中国纪录片在规模、数量、质量和影响力上都不容乐观,明显缺乏和世界对话的能力。

虽然外国有很多优秀纪录片,但是我觉得中国有能力用自己的角度去讲述世界,而不是靠模仿别人。如果把中国的选题进行国际化的表述又符合中国人的心理价值和主流价值,这将使中国纪录片走向世界。

中国纪录片要走向市场、走向世界,就必须要走国际市场。走国际市场就必须了解国际社会需要什么,什么样的纪录片能打入有关国家,用什么方式拍摄纪录片更受欢迎。尝试与国际合作,应该是个与国际接轨的好办法。如果想在国际市场上走得更远,我认为首先要做的还是找准定位、完善自身。这样中国纪录片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浅析纪录片《亚运在中国—相聚202_》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