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4号文库
哲学生活认识论选择题
编辑:紫陌红尘 识别码:13-1114654 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8-23 23:25:01 来源:网络

第一篇:哲学生活认识论选择题

认识论专题练习

1、(08北京卷)中国传统医学有其独特的理论,在治疗一些疾病时遵循的医理是:治其外必治其内,治其内必治其根。下列表述与这一医理相一致的是:①现象表现本质,本质决定现象②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内因决定外因③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④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8全国卷Ⅱ)长期以来,农业生产中施肥浇水凭经验和感觉。某教授对传统经验进行系统分析,去伪存真、总结概括,研究、开发出“基于模型的精确作物管理技术”,指导农民定时定量科学种田,取得了少施氮肥、增产增收的显著成效。“基于模型的精确作物管理技术”实现了传统农业生产经验的升华,说明

①模糊性的传统经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②认识的升华必须扬弃传统经验的模糊性③模糊性的传统经验是精确性认识的来源④精确性的认识必须全面继承传统经验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3、(08天津卷)塑料的发明给人类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和诸多方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逐渐被人们认识。目前我国每天都要产生大量塑料垃圾,造成的白色污染触目惊心。为此国务院出台了“限塑令”,国家发改委拟将超薄塑料购物袋列入淘汰类产业目录;财税部门将制定税收政策,调控塑料购物袋的生产、销售和使用,鼓励废塑料综合利用产业的发展。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①感性认识要上升到理性认识②实践提供认识的工具和手段③认识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④认识的获得都必须亲身实践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08山东卷)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体现的哲理是

A.创新是对既有理论的突破和抛弃B.认识在实践中多次反复而无限发展

C.意识随着客观世界的变化而变化D.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

5、(08广东卷)下列词语中符合认识运动反复性和无限性的是

A.千虑一得B.三人成虎C.百感交集D. 一概而论

6、(08上海卷)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变”。由此可见①知识可以提高人的素养②看书学习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③知识是前人经验的传承④能力的提高仅仅来自于书本知识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7、(08四川卷)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的基本要素。以往人们通过食物获取这些微量物质,科学的发展使人们能够通过服用某种或某几种维生素来弥补食物摄取方式的不足.一些科学家认为,大量服用某些维生索有益于身体健康,但另一些科学家警告说,服用过量的维生素可能对健康造成损害。关于维生素问题的争论表明:①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总是有条件的和不完善的②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仅在一定时期内是真理③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不具有终极真理的性质④人们的认识不能正确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

8、(08江苏卷)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这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提出的定理。在此之后的两千多年里.人们一直把它当作任何条件下都适用的真理。但是,19世纪初,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提出:在凹瓦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随后,德国数学家黎曼提出: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这说明真理是:①因人而异的②具体的③有条件的③客观的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

9、(08宁夏卷)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72小时的气象预报可以和25年前36小时的气

象预报一样可靠。但由于受天气状况原始数据、计算手段、分析能力等条件的限制,气象预报难以避免误差。在这个意义上,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此论断给我们的启示是,自然现象的无限复杂性决定了:①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②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③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④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10、(08广东卷)泰戈尔说:“真理之川从他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这说明

A.真理与谬误相互区别B.真理与谬误相互融合C.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D.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11、(08重庆卷)如果你对大人们说:“我看到一幢用玫瑰色的砖盖成的漂亮的房子。它的窗户上有天竺葵,屋顶上还有鸽子„„他们怎幺也想象不出这种房子有多么好。必须对他们说:“我看见了一幢标价十万法郎的房子。”那么他们就惊叫道:“多么瀑亮的房子啊!”(选自白圣·德克旭贝里《小王子》)大人与小孩对同一幢房子有不同理解,这是由于

A.认识对实践具有依赖性B.实践与认识具有差异性

C.实践与认识具有一致性D.实践水平决定认识水平

12、(08江苏卷)江苏人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形成了许多可贵的精神.如张家港精神、昆山精神、华西精神等。江苏人发扬这些精神,有力地促进了江苏经济的发展。这体现了:①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②先进文化源于社会实践③意识具有能动作用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13、(08上海卷)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比萨斜塔的自由落体试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这一事例说明

A.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B.真理与谬误是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D.感性认识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

14、(08海南卷)15.在今天,“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理念,不仅激励人们在体能上刻苦训练以追求超越,更激励人们通过体育科技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来实现这种超越。体育科技的发展,体现了人类对自身能力认识的发展,推动世界纪录不断被刷新,这表明

A.认识的不断发展推动着实践的不断发展

B.认识具有自我超越的内在力量,并成为实践发展的动力

C.认识总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永无止境

D.认识到的真理总是在认识发展中不断被否定

15、(08海南卷)“嫦娥奔月”表达的美好理想,经过人们千百年的努力,在现代生产力和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通过“嫦娥一号”探月活动的成功正在成为现实。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看,这表明:①社会实践是科学理论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②认识能力的提高是科学实践成功的首要因素③认识能否达到目的依赖于实践的社会历史条件④正确的实践目的是认识获得成功的决定因素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6、(08宁夏卷)海伦•凯勒曾说,假如给我有视觉的一天,我将“向过去和现在的世界匆忙瞥一眼”,而要做到这一点,“当然是通过博物馆”。为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纪念馆的作用,202_年1月23日 中央宣传部等单位下发《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是: ①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手段②国家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积极举措③对某些文化产品经济价值的否定和社会价值的肯定④把文化产业从市场中分离出来加以发展的措施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参考答案B A B BA A D DD C A C

C A C A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202_年7月5日,新疆乌鲁木齐市发生了“7·5”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截至6日19时,死亡人数增至156人,受伤人员1080人。这一事件的幕后黑手,是以热比娅为首的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和国际恐怖势力。回答1-2题。

1. 以热比娅为首的“三股势力”策划煽动的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使新疆人民遭受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再次说明了热比娅宣传的所宣称的“非暴力”、“民主人权”,是彻头彻尾的谎言。这说明了:()

A. 现象包括真象和假象,要透过现象看本质B. 现象离不开本质,现象决定本质

C. 本质总是要通过现象表现出来D.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指导实践

2. 在上面材料中,这一结论的得出:()

①实现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②运用了分析和综合相结合的思维方法

③以大量具体事实为基础④思考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A. ①②③B.①②④C. ①③④D.①②③④

3.以民族分裂分子热比娅为首的“世界维吾尔代表大会”在西方国家面前总宣称自己是一个“非暴力、与恐怖主义毫无牵连的团体”,主张民主人权,但近日却通过互联网等多种渠道煽动闹事“要勇敢一点”、“要出点大事”。这说明:()

①现象是本质的表现,本质表现为现象②真象表现本质,假象则是主观臆造的产物

③只有透过现象,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④理性认识来源于感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

A、①③④B、①④C、①③D、②③④

4.202_年7月16日,世界运动会在台湾高雄正式开幕。世界运动会除了每个场馆需要详实准确的气象信息外,其他一些重大活动也在要求气象预报越来越精确。这说明了:()

A .只要人类需要就一定能达到目的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C.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在不断地深化发展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5.202_年7月9日19时19分13秒,云南楚雄州境内发生了6.0级地震,引发巨大灾难。目前,人们还不能准确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这说明()

A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应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发展认识B有些自然规律是无法掌握的C地震的出现是一种偶然现象,并无规律可循

D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预测到地震的发生

6.一位禅师说:“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人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认识事物所经历的“只是山”、“不是山”、“还是山”的过程表明

①要透过现象看本质②感性认识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

③正确认识总是在与错误认识的斗争中发展的④把握事物内在的规律性要经历一定的曲折与反复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02_年7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北京参观“走

进世博会——中国202_年上海世博会暨世博会历史回顾展览”。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热

情迎接着观众们的到来回答7—8题

7.上海世博会方案事先需要经过可行性论证。可行性论证的认识论意义在于()

①实践是认识来源②发挥意识对物质的决定因素作用③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④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A、①③B、②④ C、①④D、②③

8.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是一个从汉字“人”延伸出来的虚拟的小家伙,名字叫“海宝”。以汉字“人”作为核心创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内涵。这一事实给我们的启示是:()

A、创意是主观的东西,不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B、创造性思维往往脱离实际

C、要有创新精神,不能墨守成规D、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9.“嫦娥奔月”表达的美好理想,经过人们千百年的努力,在现代生产力和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通过“嫦娥一号”探月活动的成功正在成为现实。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看,这表明:()①社会实践是科学理论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 ②认识能力的提高是科学实践成功的首要因素③认识能否达到目的依赖于实践的社会历史条件 ④正确的实践目的是认识获得成功的决定因素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0.目前,人类还无法对地震等自然灾害进行准确预报。这表明()

①人类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②人类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

③人类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④在实践中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A.①②B.①④C.①③D.②③

1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表明:()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B.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有导向作用

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D.人在客观条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12.有人指出,推动农村改革,最重要的主体还是农民自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依靠广大农民。只有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新农村建设才会真正蓬勃发展。这一观点的哲学依据是()

①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获得成功②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③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④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3.“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这句话告诉我们:()

A、实践是获得认识的惟一途径B、认识对实践具有推动作用

C、实践是认识的源泉D、认识和实践密不可分

14.由于塑料袋产生的垃圾对地球污染日益严重,各国都在积极采取对策。一方面呼吁人们远离塑料袋、拒用塑料袋,另一方面是依靠科技进步、努力探索用回收利用和降解相结合的办法去解决。这反映了()

A、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课题,促使人们去解决B、认识是在变革社会的实践中发生的C、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把理性认识应用于实践D、实践的发展不断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

15、为了控制这些白色污染,美国近半数的州实施了塑料袋“禁用法”,印度马哈拉施特拉实行对乱扔、乱用、乱发塑料袋者,最高可判5年监禁,并处10万卢比的罚款,意大利实行“塑料袋课税法”。这充分说明:()

A、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B、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C、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D、客观是主观研究的对象与结果16、202_江苏高考作文题是“品味时尚”,时尚表现为服饰、语言、文艺等方面的新奇事物在一定时期内的模仿和流传。各种时尚层出不穷,其间美与丑、雅与俗、好与坏,交错陈列。创新与模仿永不停息的互动。有些时尚如过眼云烟,有些时尚会沉淀为经典。从认识论角度看,要求我们()

①抓住事物的本质②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③坚持从实际出发④感性认识要上升到理性认识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17、生活中我们发现,当一个人穿上竖条衣服时,给人收缩感,显得稍瘦;穿上横条衣服时,给人扩张感,显得稍胖。不同纹路的衣饰产生不同视觉效果表明:()

A、错觉实际上是一种假象B、感性认识是易变、不可靠的C、感性认识受到客观因素的制D、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把握本质

能真正地认识它。这说明()

A.本质隐藏在事物内部,仅靠个人是不可把握的18、对于自己拥有珍贵的东西,我们往往“不识庐山真面目”,有时候需要通过别人的评价,才

B.只有摆脱自身感性经验的限制,才能真正地认识事物

C.只有从他人的评价出发,才能客观全面地看问题

D.只有依靠他人的评价,才能如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

19、“蚂蚁具有和我们不同的眼睛,它们能看见我们看不见的光线但是,在认识我们所看不见的这些光线方面,我们的成就比蚂蚁大得多。我们能够证明蚂蚁看得见我们所看不见的东西,而且这种证明只是以我们的眼睛所造成的知觉为基础,这就说明人的眼睛的特殊构造并不是人的认识的绝对界限”。恩格斯这个论断的根据是:()

①实践促进人的感觉能力的进化与发展 ②实践促进感知事物的技术手段的发展

③实践促进对感知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能力的提高 ④实践促进人类直觉事物本质能力的提高

20、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上,下列说法中既坚持唯物论,又坚持辩证法的有:()

A、感性认识依赖于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从感性认识中来

B、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

C、只有经过理性认识才能达到抽象思维

D、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和源泉

21、“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孙

子兵法》)这段话启示我们要

A.按客观规律办事B.透过现象看本质

C.准备走曲折的路D.坚持从实际出发

22、哲学原自生活,生活中处处有哲学。生活中我们发现,当一个人穿上竖条衣服时,给人

收缩感,显得稍瘦;穿上横条衣服时,给人扩张感,显得稍胖。不同纹路的衣饰产生不同视觉效果表明

A.错觉实际上是一种假象B.感性认识是易变、不可靠的C.感性认识受到客观因素的制约D.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把握本质

23、中国人对太空有着独特的情怀。从古代的“把酒问青天”、“嫦娥探月”到今天的“神舟”号系

列飞船对太空的探索,太空将渐渐被我们所熟悉。这说明()

①认识是发展的,人们的认识随着实践能力和水平的发展而发展

②每一个人的认识能力都是无限的③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④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4.下列词语中符合认识运动反复性和无限性的是()

A.一概而论B.三人成虎C.百感交集D.千虑一得

25.抗灾救难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这个思想的哲学

依据是,人能够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B

①认识自然规律,精确预见自然的未来变化

②认识人类行为和自然相互作用的可能后果

③采取适当的行动防止不利于自己的结果产生

④采取适当的行动改变自然规律和相关的条件

A.①②B.②③C.①③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D.②④

1、A“非暴力”、“民主人权”是假象,分裂祖国是本质。

2、D3、C4、B5、A本题考查了认识具有反复性,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故选A。B、C、D项不正确。

6、D7、A注意学科范围“认识论”。

8、D9、C②④错误,排除

10、B11、C材料强调的是客观条件。

12、B13、C14、A15、C材料体现的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

16、C17、C18、B19、B20、B要符合两个条件:既坚持唯物论,又坚持辩证法

21、B22、C23、D②“每一个人的认识能力都是无限的”说法不科学。

24、D25、B①不符合实际,④错误。

第二篇:06-03哲学认识论导学

学案导学

学科:高二政治 编者:丛丽审核人:孙俊山崔真 日期:202_-12-26

一、本周聚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1、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的物质性活动。

凡是实践,都是以为主体、以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一种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

2、特点:(1)(2)(3)

3、基本形式:①改造自然的实践,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②变革的实践

③探索世界规律的活动

4、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

(2)。

(3)。

(4)。

(二)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1、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1)真理是客观的。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

律的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有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2)真理是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

围,真理就会成为谬误。

(3)真理是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

实践的统一。如果人们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

2、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原理:认识具有,认识具有,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的前进或的上升。

(2)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真理,在实践中真

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内容:

(1)实践是认识的(实践决定认识)。

①实践是认识的。②实践是认识。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④实践是认识的。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2、方法论:

坚持第一的观点,自觉参加实践活动;坚持相结合。重视的指导作用。

二、典例回顾

用心!专心!耐心!1永不放弃!你最棒!加油!

1.实践活动多种多样,下列选项中属于实践活动的有()

A.蜘蛛结网B.“一国两制”构想C.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D.经济体制改革

2.202_年6月《光明日报》发表文章指出,尽管马克思已经提出了“世界历史理论”,初步奠

定了全球化理论的哲学基础,但是,由于现代交通运输工具、现代信息通信工具的广泛使用,为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考问题的视野,也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新课题。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3.广东省委、省政府曾经公布的《关于实施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决定》中有这样三

句口号:“先干不评论,先试不议论,实践作结论”。这是强调()

A.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B.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在改革发展中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4.毛泽东同志指出:“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

也是没有意义的。”这段话说明()

A.认识是实践的目的和归宿

B.人们认识世界的根本目的是丰富认识、发展认识

C.人们认识世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回到实践中去,为实践服务

D.人类不是为了实践而认识,而是为认识去实践

5.202_年1月,国家预防腐败局印发202_年工作要点。《要点》指出,202_年要着力推进预防腐

败制度建设,推动社会廉洁文化建设,推进条件成熟地区成立预防腐败机构。这一做法体现了()

A.实践是一切科学知识的源泉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之一D.认识的最终目的在于指导实践

6.实用主义者詹姆士认为,有用的观念就是真理。“它是有用的,因为它是真的”,或者说,“它

是真的,因为它是有用的”。上述观点的错误在于()

①否认了真理是有条件的 ②否认了真理都是具体的③否定了真理的客观性④歪曲了判断真理的标准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三.知识再充电(纠错)

易错点1.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易错分析:

易错点2.有用就是真理。()

易错分析:

易错点3.任何真理都是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易错分析:

周末检测题

学科:高二政治 编者:丛丽审核人:孙俊山 崔真 日期:202_-12-26

一、单选题

1.202_年2月23日,温家宝总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我们的一条重要体会,就是实行科学民主决策,健全群众参与、专家咨询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工作机制。从哲学上看,这一工作机制的产生体现了()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②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③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④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A.能否满足人的需要B.能否被多数人认可

C.能否付诸实践D.能否在实践中最终取得预期的效果

3.浙江台州市的农民说,以前卖农产品是肩挑腿跑,后来有了专业批发市场,销量增加;现在有了网络,通过网络可以把产品卖到全国甚至世界各地。这些变化体现了实践的()

A.客观物质性B.主观能动性C.直接现实性D.社会历史性

4.近年来,随着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大,人们认识到仅有敬业精神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做到“精业”。这表明()

A.对同一事物人们没有统一的认识B.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C.真理具有无限性D.真理具有反复性

5.取消农业和非农业户口划分,从实践的角度看,这有利于()

A.促进就业B.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C.进一步提高生产实践水平D.改变实践的基本形式

6.曹操墓考古队领队潘伟斌针对学者提出魏武王石牌字迹粗糙,可能伪造,以及曹操墓真伪的问题表示,学术界有不同意见很正常,欢迎争鸣,只是希望争鸣的人拿出充足的证据。“谁不相信,都可以亲自来看一看。”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有()

①要坚持实践的观点②检验认识是否正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③亲身实践是获得正确认识的有效方法④只要亲自看到的现象就一定是真实的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7.顺应“网络微时代” 对 “微文化”的需求,某公司设计人员充分发挥智能手机触摸屏的优势,针对当代人内心的童趣及强烈的角色感,成功开发了一款休闲益智游戏。使人们利用零散的时间就能顺手晚上几分钟。目前该游戏全球下载量超过7亿次,为这家原来仅有12名员工、一度濒临破产的公司在两年时间里赚进500欧元,创造了移动游戏领域的神话。该游戏成功开发体现了()

①认识是适应实践活动需要而产生的②人得认识能力的高低决定实践水平

③认识过程是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④实践活动是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8.202_年9月,科学家在“中微子振荡实验”中测量出中微子的运行速度超过光速,但随即发

现实验存在问题,测量结果有待进一步验证。最新测量结果显示,中微子的运行速度并没有超过光速,原测量结果存在误差。由此可见()

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

②原有的真理性认识常常在新的实践活动中被推翻

③认识运动是从认识到实践再到认识的螺旋式上升过程

④认识随实践发展而发展,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无止境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从畏惧自然到征服自然,进而认识到要善待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千百年来人对自然态度的变化告诉我们()

①人对自然的认识在曲折中逐步深化②人与自然的矛盾有个逐步展开的过程

③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先对立后统一④人类终究无法把握无限的自然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10.在牛顿经典力学问世后的200多年时间里,许多科学家认为,整个宇宙都要服从这一“永恒定律”。20世纪初,爱因斯坦发现牛顿的运动定律只有在宏观低速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牛顿力学的“永恒定律”神话被告打破。这启示我们()

A.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

C.对同一事物的判断因人的主观性而产生差异答案:

D.真理适用于任何已知和确定的历史条件和范围

二、非选择题

11.202_年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胜利召开,全会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我国就业形势一方面就业难,另一方面用工难。这“两难”是政府、企业和劳动者的困惑。能否清除认知障碍,平衡利益矛盾,决定着政府、企业和劳动者能否和谐共“舞”。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紧紧抓住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材料说明我们党在制定《建议》的过程中体现了哪些认识论道理?

生活与哲学第六课导学案参考答案

典例回顾DBCC D D

知识再充电

1、×(注意: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2、×(注意:真理是对客观事物或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3、×(注意: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周末检测

1--10ADDCCABBAA

11.【解析】本题以十七届五中全会制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过程为背景材料,考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要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以及认识的发展等角度结合材料针对性回答

【答案】(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建议》是在新形势下研究新变化新特点的情况下制定的。(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指导实践的发展,《建议》的制定指导了经济建设的实践。(3)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我们党对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是逐步深化和发展的。

生活与哲学第六课导学案参考答案

典例回顾DBCC D D

知识再充电

1、×(注意: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2、×(注意:真理是对客观事物或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3、×(注意: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周末检测

1--10ADDCCABBAA

11.【解析】本题以十七届五中全会制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过程为背景材料,考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要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以及认识的发展等角度结合材料针对性回答

【答案】(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建议》是在新形势下研究新变化新特点的情况下制定的。(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指导实践的发展,《建议》的制定指导了经济建设的实践。(3)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我们党对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是逐步深化和发展的。

第三篇:高中政治《哲学生活》不定项选择题

号 位 座 线 号 试 考 封 名 姓 级 班 密 校 学 《哲学生活》不定项选择题训练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至少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正确答案。)

1、“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说的是()

A、要树立革命批判精神 B、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C、既尊重权威,又不迷信权威 D、真理是标志主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2、右图漫画蕴含的哲理是()

A.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 B.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D.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3、坚持20年无偿献血,先后资助了180多名特困生,„„郭明义以无私奉献的精神,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传奇,被誉为“新时期学习实践雷锋精神的优秀代表”。这启示我们()A、人的社会地位不同其价值选择就不同 B、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C、人的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D、对一个人的价值评价主要看他的精神贡献

4、温家宝总理说:“信心比黄金更重要,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目前迫切需要重建信心!”这是因为()

A.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B.意识对物质具有推动和促进作用 C.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D.意识对人们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5、下列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理的有()

A、对症下药 B、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C、因地制宜 D、好钢用在刀刃上

6、目前,废旧家电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其实,经过分门别类、集中处理后,废旧家电可以变成铜、铁、铝和塑料等资源。这表明()A.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B.看问题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C.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 D.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

7、每年的11月16日是“世界哲学日”。下列关于哲学的表述正确的是()

A、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就是哲学

B、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共2页

第1页 C、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们的实践活动 D、一切知识的总汇

8、下列诗句中蕴含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这一哲学道理的是()A、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B、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C、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9、将冰凉的水伸进一盆温水感觉到水热,将湿热的手伸进去又感觉到水凉,于是有人认为“物是感觉的集合”。这种观点是()

A、机械唯物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客观唯心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10、下列属于规律范畴的是()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B.新陈代谢 C.太阳东升西落

D.红灯停,绿灯行

11、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这种联结表现在()A、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B、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并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 C、特殊性离不开普遍生,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是没有的 D、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12、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

A、同一性

B、斗争性

C、普遍性

D、特殊性

13、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说:“科学成就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唯有长时间的积累才能由点滴汇成大海。”这段话包括的哲理是

()A、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

B、量变的总和构成事物的质变

C、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D、量变的过程实质就是质变的过程

14、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______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A.客观事物

B.科学实验

C.实践

D.规律

15、为保证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顺利进行,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在开幕式当天两次成功拦截云雨。这说明

()

A.人们能够能动地改变规律造福人类

B.人们能够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人们可以改变事物之间联系的客观性

D.人们可以创造条件利用规律改造世界

16、实践是人们改造___________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共2页

第2页

A.世界

B.客观世界

C.自然界

D.人类社会

17、在古代,人们认为哲学是蕴涵着所有知识的母体。到了近代,哲学又成了“科学之科学”。C.整体统帅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D.部分制约整体,关键部分的性能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上述两种观点()

A、认为哲学可以代替具体科学

B、否认了哲学可以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C、认为哲学不能离开具体科学而存在 D、看到了哲学对具体科学的作用

18、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吸取了以往哲学的优秀成果,其中主要是

A、黑格尔的唯物主义 B、达尔文的进化论 C、黑格尔的辩证法 D、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19、202_年6月18日,广州五羊天象馆预报,在6月23日晚上,将出现今年全年最圆最大的超级月亮。而下一次超级月亮将出现在202_年8月11日。科学家对天文奇观的预测说明()

A、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B、思维能够创造存在

C、思维对存在具有反作用

D、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认识之物

20、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根本上就在于它坚持了

A.实践的观点 B.革命的观点 C.阶级的观点 D.历史的观点 21、202_年4月22日是第44个世界地球日。中国主题确定为“珍惜地球资源 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生态文明 共建美丽中国”。这一主题表明()A、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要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B、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规律 C、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D、人应该自觉地按照自然界的客观属性改造世界

22、当数学原理用于现实时,是不确定的,当他们确定时,又不适用于现实。这表明()A.真理是有条件的 B.真理是不确定的 C.真理是客观的 D.真理是主观的

23、真理只要向前再多走一小步,哪怕是向同一方向迈出一小步,就会变成谬误。由此可见()

A、真理与谬误没有明确的界限 B、真理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谬误 C、真理的基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 D、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范围

24、社会公平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我们党对社会公平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钱”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再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过程。这表明

A、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B、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C、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 D、真理在实践中总是要不断地被否定

25、摩根斯坦利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罗奇说,绝对不能小看中国经济放慢给全球带来的影响。他说,如果中国经济“打喷嚏”,亚洲乃至世界其他国家都可能“感冒”。这表明()A.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必然的联系

B.主要矛盾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

共4页

第3页

26、.往一匹马身上放一根稻草,马毫无反应,倘若继续一根一根地添加稻草,当最后一根稻

草放到马身上后,马竟不堪重负,瘫倒在地,这就是“稻草效应”。“稻草效应”体现的哲理是()

A、发展的实质是量变引起质变 B、事物的质变是由渐进的量变引起的 C、质变是无形的量变 D、事物的不显著的量变可以向质变转化

27、一位哲学家说过:“人在饥饿时只有一个烦恼,吃饱以后就会生出无数烦恼。前者是生存的烦恼,后者是发展的烦恼。”这一说法所包含的哲理是()A.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矛盾的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转化

C.不同的事物拥有不同的矛盾

D.感受不同,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就不同

28、鼓励中学生不断扩展知识面、增强创新意识和能力、多关注社会和天下大事、学会融入社

会等,成为202_年高校自主招生考核的方向。这启示当代中学生应该()A、怀疑一切,与时俱进 B、坚持辩证否定观,学会“扬弃” C、做到个人和社会的统一 D、敢于“否定一切”,善于打破旧观念

29、当前社会上一些道德滑坡现象令人担忧,但真情、真爱却无时不在我们身边,有以生命提

携孤儿成长的教师夫妇,有扎根边疆的最美女医生,有奉献国家人民的科学家,有对贫穷人施以援手的热心人„„这表明

A、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劳动和奉献 B、实现人生价值需要社会客观条件 C、不同的价值观具有不同的导向作用 D、人生价值通过人的智力、品德表现出来

30、.香港回归祖国15年来,经济平稳发展,民生不断改善,民主有序推进,社会和谐稳定。15年的实践使广大香港同胞深切地体会到“一国两制”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具有强大生命力,香港同胞完全有智慧、有能力把香港管理好、建设好、发展好。材料表明()A、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决定其认识的发展

B、人民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社会历史是由人民的实践活动构成的C、人与社会的矛盾决定并改变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D、符合规律的社会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特点

31、某校相邻的两个班级,在对待开窗通风、清理垃圾问题上的态度截然相反。甲班全班同学同心协力,积极开窗通风,清理垃圾;乙班的部分同学消极对待,在老师、班级干部的反复提醒下才开窗通风,清理垃圾。这一情况表明()A.同一价值观也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B.不同的价值观对改造世界具有不同的导向作用 C.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D.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32、下列观点属于唯物主义的是()

A.心外无物 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C.理在气先 D.存在就是被感知

33、“坚持规划先行”体现的唯物论原理是()

A、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正确把握事物的整体与部分的联系

共4页

第4页

号 位 座 线 号 试 考 封 名 姓 级 班 密 校 学 C、联系的观点

D、客观规律性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34、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下列选项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有()A、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B、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D、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35、“5.12”汶川大地震后,温家宝总理在看望北川中学高三学生时,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多难兴邦”四个大字。“多难兴邦”一词蕴含的哲理是()A、矛盾双方相互依赖 B、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C、矛盾双方相互贯通 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36、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37、“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这说明()A.运动是绝对的、有条件的和永恒的 B.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和无条件的 C.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D.静止是不存在的

38、《史记》载:“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 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这一兵法启 示我们()

A、人为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主观的 B、要学会在联系中寻求最优目标 C、要把握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势

D、一切要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39、实践活动多种多样,下列选项中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A.蜘蛛结网

B.“一国两制”构想

C.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

D.经济体制改革

40、“规律(客观事物)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下列选项与其意思相近的是()

A、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B、谁挥鞭策驱四运 万物兴衰皆自然 C、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D、天行有常,不为桀亡,不为尧存

41、“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句话说明()

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C.矛盾具有特殊性 D.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42、与“釜底抽薪”所体现的哲学道理一致的是()

A.十个指头按跳蚤

B.画龙点睛

C.提纲挈领

D.牵牛要牵牛鼻子

43、蜗牛慢慢往葡萄藤上爬,被甲壳虫看见了,“喂,树上一颗葡萄也没有,你爬上去干什么?”„„“可是等我爬到了藤上的时候,葡萄就该长出来了。”这则寓言的哲学寓意是()

A.坚持同一性与斗争性的统一

B.坚持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C.坚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D.坚持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共6页

第5页

44、秋在中国文人心中有着独特的内涵。“自古逢秋悲寂寥”,在秋的文化意识中,悲秋也可以算得上是普遍的意识了。“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秋成了一种凄凉、伤感、悲苦的象征。但是,秋的描写也总有些欢快的调子,如刘禹锡的“我言秋日胜春朝”。这表明()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B、意识是带有主体差别性的 C、意识是按照创作者的意图改造对象世界的观念活动 D、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4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有:()

A、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B、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C、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D、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46、一些地方“送教下乡”、“送书下乡”,送的书是家电维修、房屋装修、养生美容,农民想得到的都是种植、养殖一类的书,农民只能望书兴叹。这说明()A、想问题办事情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B、办事情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凝固不变的

D、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7、下列说法和“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是()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B、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D、勿以恶习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人们对202_年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褒贬不一,争议颇多,可以说是众口难调。完成48—49题。

48、上述材料反映出()

A.对同一事物人们很难有共识

B.正确的认识产生与争论之中

C.对同一事物人们往往有不同的认识

D.受实践水平的限制,人们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49、人们对202_年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之所以会褒贬不一,争议颇多,是因为()A、人们的立场、观点不同 B、人们的知识结构不同 C、正确的认识不是唯一的

D、人们的认识能力和水平不同 50、荀子曰:“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下列诗句中与此寓意相近的是()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C.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D.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

共6页

第6页

第四篇:哲学第五课选择题

哲学常识第五课检测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小题,共60分)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人作为自然和社会的主体,最重要的是具有主观能动性。人的全面发展不仅取决于物质,而且取决于精神。改造世界没有止境,认识真理没有止境,人的精神发展也没有止境。运用所学知识回答1-3题。

1.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它包括(3)

A.人类改造规律的能力与活动

B.人类适应自然的能力与活动

C.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与活动,以及人们在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D.人们改造事物联系的活动

2.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否取得积极的效果,归根到底取决于(4)A.人们对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视程度

B.人们的活动能否取得人民群众的支持

C.是否具有必胜的信心

D.人们能否尊重客观规律、正视客观条件

3.上述论断中的三个“没有止境”蕴涵的哲理是(2)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B.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处于永不停息的变化发展中

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D.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4.“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从哲学上看,其中的“门道”和“热闹”分别是指(1)

A.本质和现象B.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

C.真象和假象D.真理和谬误

5.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既要有政府的全局性措施,更要有公民的自觉行动,从小做起,从我做起,从实际出发,利用有利条件,改变不利条件,创造有利条件,大家共同行动,气候问题定能得到缓解。这体现了(3)

①物质与意识的关系②认识与实践的关系③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④量变的质变的关系

A. ③④B.①②C.①③④D.①②④

荀子《解蔽》:“夫道者,体常而尽变,一隅不足以举之。”在中国古代哲学中,“道”通常是指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道”虽有“常”,但其表现形式却又变化多端,观其一隅是不足以概括的。回答6-7题

6.下列对“道”的认识错误的是(2)

A.具有相对稳定性B.属于人的理性认识

C.一定会表现为现象D.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 7.要把握“道”,必须(4)

①通过实践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对占有的感性材料进行加工③穷尽“道”的各种表现形式及其变化

④排除“道”的种种干扰直接领悟“道”的真义

A.②④B.③④C.①③D.①②

8.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的基本要素。以往人们通过食物获取这些微量物质,科学的发展使人们能够通过服用某种或某几种维生素来弥补食物摄取方式的不足,一些科学家认为,大量服用某些维生素有益于身体健康,但另一些科学家警告说,服用大量的维生素可能对健康造成损害。关于维生素的争论表明(2)

①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总是有条件的和不完善的②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仅在一定时期内是真理

③人们获得的真理不具有终极真理的性质

④人们的认识不能正确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9.在维生素摄入问题上应有的科学态度是(1)

A.根据身体状况确定维生素摄入量

B.根据别人经验确定维生素摄入量

C.根据个人感受确定维生素摄入量

D.根据最新研究报告确定维生素摄入量

202_年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回答9-10题。

10.十七大报告鲜明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进行全面系统的阐述,这对我们党来说是理论创新成果的总结和升华,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标志着我们党在思想理论上更加成熟。这一论断表明(3)

①理性认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②认识是不断地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的③理论的创新能提高人们的认识水平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已经十分完善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①④

11.报告还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代替过去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说明了经济增长≠经济发展。这体现的哲理有(1)

①要透过现象揭示本质

②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体现

③认识总是不断向前发展的④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重要

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②

2008年5月1日,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大桥正式通车。这座大桥全长36公里,是我国自行设计、自行管理、自行建造、自行投资的特大型交通基础设施。在大桥前期工作中,设计人员围绕建设条件、施工方案、结构安全性和耐久性开展了70多项专题研究,为大桥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回答12—13题。

12、大桥设计人员对工程涉及的各个因素分别加以研究。这是因为只有对各要互作出周密的分析(1)

A.才能从整体上进行正确的综合,从而真正地认识事物

B.才能分析要素与要素之间听联系

C.才能结束对该事物的认识过程

D.才能把各部分相加形成正确的认识

13.杭州湾大桥不同于一般大桥的“直线”设计。实践证明,直段太长,容易让司机产生视觉疲劳,所以它的设计将大桥平面勾勒成S形曲线,优美活泼的桥型让司机及

乘客在行车、坐车时产生愉悦的心理。这说明(3)

①科学的思维方式是由事物的客观性质决定的②科学想象极为重要

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④只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就能推动事物的进步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

14.“人工诱变”是生物育种工作中创新方法之一,即利用化学或物理因素引起生物遗传性状发生变异。这种新方法表明(3)

A.生物或化学规律可改变生物遗传规律

B.“人工诱变”彻底改变了现成的育种方法

C.“人工诱变”是创新性思维

D.创造性思维不受条件制约

真正的哲学家应该像蜜蜂一样,从花园里采集原料,然后酿成香甜的蜜。据此回答15-16题。

15.这里的“原料”和“蜜”的关系表明的哲学道理是(3)

A.只有感性认识可靠,因为它直接来源于实践

B.只有理性认识可靠,因为它把握了事物的本质

C.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D.所有的认识都是理性认识

16.“采集原料”和“酿造蜂蜜”分别是指(4)

A.参加实践和积累感性材料

B.亲自参加实践和运用他人的材料

C.努力学习知识,勤于思考

D.积累感性材料和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17.“幸福指数”是将若干个指标,比如人们的收水平、健康水平、人际关系、成就感、安全感和对工作的满意度等进行的调查,综合计算出一个人、一个地区人民的幸福指数。“幸福指数”的得出启示我们,在认识事物时要坚持(3)

A.理论和实际相联系的方法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C.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D.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方法

18.“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是不可分割的整个思维过程。经过这一过程(2)

A.才能实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才能获得对客观事物本质的认识

C.才能实现认识的扩展和推移

D.才能实现认识的根本目的19.从前,有一家农户种出了一支大葫芦,这么大的葫芦做什么用呢?用来装酒水,恐怕会绽裂;如果把它锯成两半,用来做舀水的瓢,又没有这么大的缸。农户左右为难。一位哲学家听说这件事后,说了这么一句话,把水放在葫芦的外面,让葫芦放在水上面当舟用,这不是很好吗?这告诉我们(2)

A.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B.要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

C.一定的行为方式决定一定的思维方式

D.哲学能给人们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20.我国在收入分配中一直坚持的原则是: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面十七大报告中首次强调初次分配中也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从哲学的角度看(2)

①通过实践人们总会发现认识中的错误 ②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 ③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④主观应与变化发展了的实际相适应 A.①②③B.②④C.①②④D.①③

据报道:“诺基亚这一风靡全球的品牌,近两年发展速度十分惊人。最初它以手机通讯为发展方向,追求全球高附加值产品,到创造移动信息社会的品牌,再到把互联网放到每个人的口袋里”。据此回答21-22题:

21.诺基亚的发展过程充分体现了(2)

①企业以创新为根本目的②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可以转化为价值

③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④只有产品升级换代,企业才能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2.诺基亚的成功主要在于其经营者(3)

A.能做到一切从真理出发B.懂得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具有不断更新产品的创造性思维D.能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分析与综合是统一的科学思维方法,我们既要注意在综合指导下的深入分析,又要注意在分析基础上的综合。据此回答17-18题

23.运用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思维方法,是由决定的。(1)

A.事物的客观性质B.其自身的科学性

C.认识事物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D.客观规律制约人们的主观能动性

24.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具体方法很多,贯穿于其中的核心是(4)

A.伴随合理想象与创造性思维

B.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

C.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

D.矛盾分析方法

25.《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必须在继承和发扬成功经验和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宣传思想工作的创新,不断开创宣传思想工作新局面。这必须(1)

①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②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敢于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③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

④追求新发现,创造新规律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通过我国微电子科学家的顽强拼搏,全国首家系统芯片(SOC)设计平台202_年5月初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微电子中心建成,并于5月中旬参与完成世界第一块32位S698处理器芯片成功研制。这标志着我国不但拥有微处理器开发的自主知识产权,同时也为建设中国硅谷找到了核心的系统设计平台,“中国芯”将有更多、更优秀的新成员。据此回答20-21题。

26.SOC设计平台的建成表明(3)

A.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B.人们只要认识了规律,就可以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C.要在认识、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有所建树,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D.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受客观条件制约的27.上述材料说明(4)

A.创造性思维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敢于解决新问题的思维方式

B.知识创新的目的是追求新发展、探索新规律

C.知识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基础

D.技术创新是促进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

202_年初,一场持续时间长、涉及范围广的雨雪冰冻天气袭击我国南方,给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惩的影响。回答28-29题。

28.冻灾害面前,受灾地区的广大干部群众用一股昂扬向上的精神、藐视困难的勇气和万众一心的气慨,打赢了这场抗冻救灾的战斗。可见抗救灾需要群众具有(3)A.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B.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C.良好的精神状态

D.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来指导实践的能力

29.此次因灾直接经济损失达1111亿元,在很大程度上与人民防灾意识不高有关。这说明(2)

A.人们对未来的预测,并非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B.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C.主观决定客观,客观反作用于主观

D.知识的广度严重影响了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30.“拉尼娜”是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变化的一种现象。对基活动规律的认识必须要分析大量数据,目前需要的各种数据需要从海上获得,而采集数据却十分困难。没有足够的对比数据,就很难把握“拉尼娜”现象的活动规律。人们之所以很能难把握“拉尼娜”现象的活动规律,从哲学上看是因为(2)

①有些感性认识无法上长到理性认识

②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③要认识事物的规律必须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

④“拉尼娜”现象并未表现其内在的本质和规律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第五篇:高二年级文科实验班《生活与哲学》认识论专题检测诊断

高二年级文科实验班《生活与哲学》认识论专题检测诊断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40分)

1.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党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思想再到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又对科学发展观做出新阐述,并写入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材料主要表明()

①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②实践具有目的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正确认识 ③实践具有历史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 ④实践是有意识的活动,认识是促进实践发展的根本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过去人们普遍认为,健康就是没有生病或者体质健壮,后来又认识到心理健康也是健康的重要内容。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做出了定义:“健康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和社会的适应能力。”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①人的认识的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②认识到的真理总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C9.tmp.jpg是在认识发展中不断被否定

③人的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④认识都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3.你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可以亲口尝一尝;你想知道砒霜是否有毒,却万万不能试一试。《本草纲目》上写得清清楚楚:“砒,大毒也”。这表明

A.有的认识来源于实践,有的认识来源于书本 B.任何认识都是在直接接触对象的过程中产生的

C.来源于亲身实践的认识比来源于书本的知识可靠得多 D.获得认识的途径不是唯一的 4.“如果我们过于爽快地承认失败,就可能使自己发觉不了我们非常接近于正确”。波普尔的名言为我们最好的“诠释”了探索的意义,这说明

A.认识永远都在接近真理

B.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 C.认识引导着真理的不断发展 D.真理性认识与谬误相伴而行 5.从“法制”到“法治”,再从建设“法治国家”到建设“法治中国”,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和推进依法治国的道路上,实现了两次重大飞跃。这两次重大飞跃印证了

①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②对真理的追求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参加实践就能获得真理 ④认识是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202_年10月24日,嫦娥五号试验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此次任务是我国探月工程三期一次重要的验证飞行试验,主要目的是突破和掌握探月航天器再入返回的关键技术,为嫦娥五号任务提供技术支持。这表明实践活动具有()

A.客观物质性

B.能动性

C.直接现实性

D.社会历史性 7.202_年2月26日,以中国天文学家为主的国际团队发现了一颗距离地球128亿光年、中心黑洞质量达到120亿太阳质量、宇宙中目前已知的发光最亮的超亮类星体。这一超亮类星体的发现,支持了在宇宙早期黑洞比星系增长得更快的观点,并为未来研究早期宇宙中黑洞和星系的形成和演化提供了一个特别的实验室。这一最新研究成果说明()①人们对复杂事物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②人的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深化

③认识具有无限性,人们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 ④认识具有上升性,认识的进步以推翻已有理论为前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苏轼在《石钟山记》中分析了士大夫没有正确认识到“钟声”产生的原因,指出:“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这句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是()A.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9.美国科学家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观测、收集的数据,发现并证实了暗能量的强度以及它对宇宙膨胀的加速作用,并进一步测算出宇宙的实际年龄为137.5亿年。人类在科学解释宇宙大爆炸,揭示生命、宇宙、万物形成的奥秘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这说明()

①认识源自于大胆假设

②实践的发展推动人类认识的发展 ③真理源自于科学实验

④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不观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巨海,何以知**之患?”孔子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

A.人们获得的认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C.实践出真知,正确的认识都是在亲身的实践中获得的 D.人们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产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11.“感冒了?多喝点水吧。”在生活中,当我们不小心伤风感冒时,总是会听到医生给出这样的建议。但澳大利亚的医学家们近日指出,对于某些特定的呼吸道疾病来说,多喝水甚至会对身体有害。这说明()

A.真理与谬误的界限是绝对的无法逾越的 B.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C.不同的立场会影响人们对真理的认识

D.真理永远不能转化成谬误 12.“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一千年前,诗人李白如此表达不能登月的惆怅。今天,我们通过“嫦娥一号”传回的图片清晰地感受到了月亮的倩影,千年梦想变为现实,这说明()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C.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D.实践具有革命性和科学性

13.近年来,针对困扰人类的生态问题,日本的一些科学家在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和论证后,提出了“零排放”的概念,认为世界上没有“无用之物”,一切废弃物都能被利用起来。日本科学家提出这一概念,说明()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真理是客观的,但是人可以根据需要改变真理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4.由于受地球的不可入性和地震韵律的复杂性等客观因素的制约,以及人类对地震成因和地震发生的规律还知之甚少等主观因素的影响,预测地震成为世界性的科学难题。这表明()

①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②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

③人的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具有反复性 ④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

15.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主体来看()A.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同一问题的认识总是不同的 B.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 C.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D.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16.“谎言重复千遍便成了真理”的说法:

A.是正确的,看到了量的积累的重要性

B.是正确的,看到了认识具有反复性 C.是错误的,否认了真理的条件性

D.是错误的,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 17.古罗马诗人卢克莱修曾说:“站在岸上看船在海上颠簸是一件乐事,站在一座堡垒的窗前看下面的战争和它的种种经过是一件乐事,但是没有一件乐事能与站在真理的高峰目睹下面谷中的错误、漂泊、迷雾和风雨相比拟的了。”这表明

①追求和探索真理比占有真理更有意义

②追求到终极真理是人生乐事

③认识要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和不断发展

④认识的最终目的就是获得和占有真理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8.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观念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20世纪五六十年代把发展归结为经济增长;20世纪70年代把发展看作是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和社会变革;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把发展理解为注重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观念演变进一步证实了 ①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 ②认识受认识对象本质和属性暴露程度的制约 ③认识的发展具有与认识主体无关的客观规律性 ④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继承和超越已有认识成果的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一开始就是由生产决定的。该观点蕴含的哲理是 A.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B.真理具有客观性和绝对性

C.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D.真理和谬误没有明确的界限

20.“吃就吃新鲜的”这是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通常情况下这句话没有错:对大多数食品而言,越新鲜,其营养价值越高,味道越好,颜色越诱人;长期放置,其色香味形等会变差。但对黄花菜、海蜇、木耳等食品而言,“新鲜”往往意味着可能存在导致食物中毒的隐患。上述情况说明

A.真理具有普遍性

B.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C.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D.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摘取202_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最引人瞩目的成就是发现青蒿素。屠呦呦获奖感言“青蒿素的发现是集体发掘中药的成功范例。”疟疾的传统疗法是氯喹或奎宁,但其疗效正在减低。上世纪60年代,消除疟疾的努力遭遇挫折,疟疾发病率再次升高。屠呦呦从传统中草药里找到了战胜疟疾的新疗法。她通过大量实验锁定了青蒿这种植物,但效果并不理想。屠呦呦因此再次翻阅大量医书,最终成功提取出了青蒿中的有效物质——青蒿素。这一发现的关键技术是屠呦呦本人提出并做出来采用乙醚提取青蒿素。正是屠呦呦百折不挠的毅力、默默奉献的信念、不断创新的精神,才出现拯救了成千上万生命的一线药物。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的知识,说明发现青蒿素是实践推动的结果。(15分)22.(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康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新形势下顺应群众期盼、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大部署。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紧紧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切实加强全体党员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教育,进一步突出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证。

请结合材料,分析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开展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15分)23.材料: 人生因梦想而高飞,人性因梦想而伟大。梦想是生命中无形的翅膀,惟有梦想,我们才会更加卓越。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上大学成为那个时代青年人的梦想。进入二十一世纪,人们的梦想更加多样、更加丰富,有的人希望在城市立足,有人渴望回归田园;有人梦想华丽的舞台,有人渴望平凡的稳定„„而更好的教育、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美丽的生态、更充分的政治参与、更具国际影响力的祖国„„这些平凡的梦想汇聚起来,便是个人的命运、社会的脉搏、国家的方向。无论是美好社会,还是美好人生,都始于平常一点一滴的努力。

今天的“中国梦”由亿万国人的梦想汇聚而成,请写出你的人生梦想。(3分)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观点谈谈如何实现你的这一人生梦想。(12分)24.(15分)“雾霾”成为202_年网络热词,成为影响民生的“心肺之患”,倒逼人们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阅读表格材料,回答问题。时代 核心思想 主要观点 古代

人是自然的“奴隶”

自然界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和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们对立着,人们同它的关系就像牲畜一样服从它的权力。近代

人是自然的“主人”

人类能够征服、利用自然。人类对自然资源无节制的掠夺和攫取,导致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生存环境日益恶化,人与自然的矛盾日趋加深。现代

人是自然的“成员”

自然是与人的实践活动密切相关的人为自然、人化自然或人生成的自然,人与自然在本质上是一个整体。当代

人是自然的“朋友”

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为原则,做到与自然共生、共赢、共荣;树立与自然和谐并进的科学发展观。

结合表格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有关知识,分析在人类与自然关系上认识变化所蕴含的道理。

哲学生活认识论选择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