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4号文库
提高生物学课堂教学反思(5篇)
编辑:梦醉花间 识别码:13-1133792 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9-10 17:22:28 来源:网络

第一篇:提高生物学课堂教学反思

提高生物学课堂教学效率是整个生物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是实施素质教育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通过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浓厚兴趣、构建和谐课堂教学关系、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发挥生物学科课堂教学特色,努力提高生物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使生物学科教育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是本人不懈的追求目标。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学基本的研究方法。做好观察实验,加强直观教学,上出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学科特色是实现生物学课堂教学高效率的首要途径。生物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动学生,克服困难,创造条件,搞好教材中所选编的每项观察和实验的教学。

在准备这一节课的过程中,始终本着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中心思想,力求用探究式教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体会学习的乐趣。因学生的知识基础,探究能力是有差别的,故教学中倡导合作学习,在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过程中,带动每一个个体共同成长。这样教学更加生动,教学生成的效果更佳。在引导学生自己在黑板做实验设计的过程,巩固了学生对实验设计原则和方法的理解、运用;实验数据处理学生领悟到实验数据分析的重要性、科学性和严谨性;同学实验报告的展示,旨在培养乐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勤于钻研的科学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观察,全部学生都课前做了导学案,已养成了课前预习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大多数学生都能积极讨论,能与其他同学合作学习,积极思考并回答老师问题,达到了课堂有效性,学生为主体的师生互动。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合作、探究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以便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新形势下,我们每位教师都必须思索的现实问题。通过这节课我的反思如下:

教学反思一:夯实基础,注重学科内的知识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近几年来高考试题强调以能力立意、加强能力测试,但不是说我们可以忽视和放松基本知识的教学,恰恰相反,生物学的基本概念、规律和原理还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离开了知识的积累,能力是很难形成的。

在基础知识的复习中教师要注重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学科的主体知识,注重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要引导学生及时归纳总结,构建生物学知识的网络体系。在复习课中,不少教师喜欢用括号的形式把知识点的有关内容括起来,认为这就是知识网络,我认为那只是概括了一个知识点的内涵,是某个知识点或某方面知识的具体化而已。要把它扩展为一个知识网,应该是以一个知识点为中心尽量联系与此有关的知识点,并使它们有机地连成一体。例如光合作用是一个知识点,它的内涵包括光合作用的概念、条件、场所、意义和过程、反应式等。把光合作用与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与呼吸作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水分代谢及矿质代谢(从光合作用的原料、酶的组成、ATP的组成等方面看)等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才是一个知识网。这个网还可以进一步扩展与农业生产中作物增产、社会热点问题(如温室效应)等联系起来。

教学反思二:注重改革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重在准备,做到有备而教,教而有思,思而有得。反思教学设计要坚持“以学定教”的精神,就要有较强的预见性。

1、能预测学生在学习某一教学内容时,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

2、能设想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这就对教学计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行思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①对象分析。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自我反思,才能科学地切合实际地确定教学的起点、深度和广度。②教材分析。首先要通览教材,鸟瞰全局;其次,精读教材,把握重点和难点;再次,泛读教材,多涉猎。这样才能对一些内容进行必要的删减、调换和补充;才能分析教材中呈现的排列顺序能否直接作为教学顺序。在教学重、难点上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有否差异等。③教学组织,包括提问设计、组织形式,反馈策略。④总体评价。教学特色、教学效果、教学困惑与改进方案。

教学反思三:课中反思

1.注意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工具。教师语言能力是教师最重要的工作能力,一个教师能否胜任教学工作主要决定于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语言是教师搞好课堂教学的基本功之一。语言上注意音调,节奏。速度适中,节奏鲜明,语言抑扬顿挫,学生听起课来才会精神饱满,兴趣盎然,相反,音频一律高调会形成课堂噪音,使学生大脑受到抑制,或使学生烦噪不安;音频一律低调,会使学习空气沉闷,注意力分散。

2.应该多做练习,这样能迅速把握重点、难点和常考点。

3.每节课讲完后可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把相关重点知识背下来。

4.对平时不认真听讲、不做笔记本、不带课本的同学及时补救。可以让他们抄笔记或课本,或者背课本。

教学反思四:加强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连续几年的高考试题都十分强调考生的实验能力。有的题目是改正错误的实验步骤、有的是要求设计实验步骤、有的要求预测实验结果或分析实验现象等。这些题目从方案到结果的分析都是开放的,给学生以更大的思维空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精神,真正是在考能力。它给我们一个导向:教师讲实验,学生背实验肯定不行;照着教材的实验设计依样画葫芦做实验也不行。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必须让学生真正弄懂实验原理,弄清实验中每一步设计的科学依据。要让学生掌握整个中学阶段生物学实验所涉及到的一些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如对比实验法、单因子实验法等。同时应增加一些探索性的、开放性的实验,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动手操作,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总之,在生物教学中教师经常进行换位思考能求得与学生思维上的同步和心

理上的共鸣,使教学过程得到优化,从而能扮演好“教”和“学”的双重角色,达到教学的预期目的。

第二篇:浅谈如何提高生物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浅谈如何提高生物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甘肃天水市麦积区新阳中学(741031)安平

在新课程背景下生物教学应体现生活化。如何体现生活化教学是生物教师思考的问题。“生活化教学是教师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学科知识,充分挖掘其中的生活内涵,在教学活动中联系生活中的问题,达到学科教学的生活化,“生活化教学”以生活为中心,以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为背景,实现教学。从新课程标准来讲,倡导“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的学习生活与现实生活有机融合起来。因此,在多年的教学中为了体现“生活化教学”,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独特的生物学生活化教学模式,“编—问—演—辩”。

一、编:编出自己的特长

所谓编,就是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让学生自己编排一些与生物学有关小品,故事或游戏,模仿动、植物行为特征自己表演。在想象和设计中学生的情感内化了,运用这种教学手段授课,在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积极性的同时,还培植和滋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问:问出自己的特色

一个富有个性的提问,可以引起全班同学广泛的兴趣,所以,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因为生物界是形形色色,多种多样,只要勤动脑,勤观察,多思考,就能提出有趣的问题。这种方法能打破常规,不被动地接受老师强加给他的思路,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在这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去体验生活;对于生活中的现象、问题,勤于思考、敢于交流、善于接纳,在问题的探讨解决中发展学习能力,提高科学素养。这不正是一直以来我们希望看到的吗?

三、演:演出自己的风格

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以后,教师可让学生在设定的情境中担任角色,并用适当的语言、动作进行表演,以表达某一动物、植物的行为特征,通过生动形象的表演孕育了学生的道德情感,这样才能使学生如临其境,达到知行统一,同时加深了理解。

四、辨: 就是教师设置一定的情境

生物教学面向生活,创设生活情景,才能使课堂充满现实感,充满生命的活力,充满生活的气息。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才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让学生汲取更多的知识,满足学生的生活需要。所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互相间提出问题进行辨析。并且把不同观点的学生进行分类,然后进行答辨,学生就能自然而然地同生活实际,道德行为准则联系起来,既锻炼了学生的辨驳能力,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他们的发散思维。

利用这种生活化教学模式教学,使学生能够如临其境,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和挖掘了学生潜在的各种能力,真正作到了教之有方,学之有味。

第三篇:生物学课堂教学技能

生物学课堂教学技能

一、课堂教学导入技能

导入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或新的教学活动开始时,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其主动学习新知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在中学生物教学中一个恰当的导入,可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求知欲,将学生带入学习情境等作用。

(一)课堂教学的导入原则

导入的原则:七个字“准、启、联、形、趣、巧、简”。

“准”:导入要紧扣教材,根据学习者的特征来构思导入。对与同一个教学内容,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导入方法,但无论哪种方法都要遵循目的性和针对性原则,否则,导入的形式再新颖,导入的内容再充实都很难达到很好的效果。切忌盲目的偏离教学内容的导入。

“启”:导入要具有启发性,要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发现,以促进对知识的掌握和思维能力的提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他们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

“联”:导入要有一定的关联性。导入内容既要与新知识紧密相连,又要与学习者原有知识联系。

“形”: 导入要体现直观性和形象性。直观事物往往给人很深刻的印象,而生物教学内容大多的具体而形象的,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获得感性认知的基础上,通过积极思维而形成概念,从而理解原理。

“趣”:有趣的导入可以使教学内容以新鲜活泼的面貌呈现在学生面前,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欢快的氛围学习,可以最大限度的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其主动学习。

“巧”:导入语言要有艺术性,要求精辟、准确、朴实易懂,更要实事求是。

“简”:导入要有一定的概括性。导入不是教学的主体。如果导入过于繁冗,是不能发挥它的真正作用。

(二)导入的方法

随着教师素质的提高,理念的革新,教学媒体的发展,导入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导入方法:

1、以旧拓新,承前启后

【案例】在学习“光合作用”时,可以这样导入:在初中我们学过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知道光合作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可以把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那么,今天我们接着原有的知识一起深入的探讨光合作用的过程。

2、开门见山,单刀直入

【案例】在学习“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时,可以这样导入:全球的环境与我们人类息息相关,而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

3、引用实例,贴近生活

【案例】大家都打过乙肝疫苗吧,大家知道打了乙肝疫苗就很不容易患乙肝,大家想没想过这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打了疫苗以后就不容易患病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问题——特异性免疫

4、设置疑问,层层递进

【案例】在讲解 “遗传的物质基础”时,可以这样设疑:“为什么父母和子女有相似之处?”“父母传给子女的是什么物质?”“这种物质有什么特点呢”等等,这样可以使学生带着疑问专心学习。

5、实验导入,印象深刻

【案例】在讲解物质出入细胞方式中“扩散现象”时,可以在课上做实验,准备两杯水,往其中一杯水中滴墨水,让学生自己观察实验现象,总结特点。

6、情境导入,感情共鸣

【案例】在讲到 “食物链”时,教师可以播放视频来导入新课,视频最好是鸟语花香,春色满园,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学生的思绪徜徉在春意盎然的美景中。然后教师质疑:“你知道吗?在这百花盛开的森林中存在着吃与被吃的现象„„”然后再一步步讲解事物链的相关内容。

7、矛盾导入,出奇制胜

【案例】在讲解 “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时,可以这样导入:“我们都知道人体有23对染色体,在生殖过程中,是精子和卵细胞结合而形成受精卵,发育成子代个体。如果精子和卵细胞染色体不变的话,子代个体的染色体数就是46对,这就与“每种生物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恒定的”相矛盾。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个 “矛盾”。

8、故事诗词,引发兴趣 【案例】在讲到食物链的时候,教师可以这样导入:大家都听过这样的话“螳螂捕禅,黄雀在后”,那么,它反应什么样的生物学现象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问题。

二、课堂教学提问技能

提问是一项古朴的教学方法。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精辟地表述了启发式原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尽管人们很早就意识到提问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并反复地实践着,然而真正善问的教师并不多。提问本身是一项复杂的教学技术,只有那些掌握了这项技术的人,才能真正做到善问。

(一)提问失败的原因分析

仔细回想本人以前的教学、一些教师的公开课以及近一年来对课堂留意观察时发现,有的教师提问的无效现象还是比较严重的,有的教师一节课提了68个问题之多,其中无效提问占了比较大比例。那么为什么这么多无效提问呢?究其原因,本人认为有以下一些情况

1、提问过于简单,没有思考价值。有些老师喜欢问“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等,这样的提问毫无价值,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训练。

2、提出的问题空泛、难度大,让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如“请同学们回忆我们上一节课学习了那些内容”、“基因的表达过程是怎样的”、“科学家是如何来探究细胞膜的结构的呢?”等,学生对这些问题不知从何答起,这样的提问就成为无效的提问?

3、提问过于急于求成。有些教师发问后,还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就要求立刻作答,这在生物教师中较普遍存在,长期这样只会压抑学生的思维训练。

4、提问没有新意,每节课、每章都是雷同的提问,“上节课学习那些内容?”、“这节课有那些主要内容”,长此以往,让学生生厌。

5、提问对象过于集中,只顾优生,忽略差生,很容易挫伤差生的积极性。

(二)何为有效提问,设计有效提问应遵循那些基本原则

有效提问是指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思有所得并能为教学服务的提问。如何尽量防止无效提问,实现有效提问,追求高效提问呢?下面就本人在教学中课堂有效提问的设计要遵循的原则谈谈个人的看法。

1、目的性原则

课堂提问的目的是教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学生获得新知识而设计的,因此设计的任何一个提问都应有预期的目的,应抓住本堂课的重点、难点,弄清针对哪些问题展开提问,这些提问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有了明确的目的,在提问中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脱离这一点,往往会导致“问无实质,问多无趣”,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启发性原则

课堂提问不是教师对学生学过的知识和授课内容的简单重复,它应该是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运用,教师善“启”,学生才能“发”。教师要利用提问来引导启迪学生的思维,使之应启而发,取得水到渠成的效果。所以应该设计问题时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形象到抽象、层层递进,注意启发性,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3、全体性原则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终身发展能力为主轴,承认个体差异”。因此我们要了解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设计提问的问题时,不单是对被提问的同学一个人的了解、检查和促进,应该让全体学生参与和思考,提问一个人或几个人,受益大多数人乃至全体学生,因此提问时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把回答提问的机会留给每一个学生,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主动地参与到生物学习过程,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课堂的提问更具有效性。

4、适度性原则

虽然新课程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仍然是我们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仍要把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基本技能的训练作为课堂提问的切入点。

5、灵活性原则

围绕教学中心、重点难点而精心设计几个提问是十分必要的。但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信息交流的过程,因而不排除在师生交流过程中出现一些教师在备课时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一旦问题出现,这时就要灵活地根据教学活动中的情况,当场设计出一些提问,以调整和改善教与学的活动。对教师的提问,学生回答有错误是正常情况,教师应能迅速准确地判断出学生的回答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从而灵活地提出针对性强的新问题。所以我们在设计提问时也要注意提问的灵活性。

6、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问题原则

这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原则,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提问就是要引起学生的思考,而在现实中常听到有的老师感叹:课堂上提问时,学生积极回答的很少,要么就是四五个老面孔在举手,在发言,大部分同学都脸无表情,在静静地等候答案。因此有时候老师也就索性不提问题,有时候是自问自答,更多的时候把提问当作对付学生上课不认真听的专用武器,从而更导致了问题问下去,无人反应的尴尬局面,也就失去了提问的意义。

三、课堂学习方法指导技能

陶行知先生也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学。”“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在生物学教学中,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和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科学高效的学习习惯。

(一)指导学生阅读自学的基本方法

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都要求学生进行阅读自学。阅读时要善于把握教材的主要内容,要有目的性,要带着问题去阅读。阅读之后要归纳知识要点,找出难点,提出感到疑惑的问题从而引发思考。阅读自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思维积极活跃,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

(二)从实验中认识问题的方法

生物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是实验的重要目的。

(三)科学记忆法 生物概念和用语等记不住是造成某些学生学习被动,学习效率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有必要让学生掌握一些科学的记忆方法,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方法之一是采用先密后疏的方法,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遗忘是先快后慢。因此,记忆就应先密后疏。方法之二是编制口诀。如:脊髓前角、后角的神经纤维类型经常搞错,编成一句话“前运动,后感觉”,学生一次记住,长时不忘。方法之三是比较分析。生物概念之间常有比较突出的联系,不是意义相近,就是意义相反。如: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排泄与排遗,囊胚与胚囊,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等等。在生物学习过程中通过比较分析搞清各概念之间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方法之四是联想记忆法,即把记忆材料与其相互联系的材料结合起来。例如:生物的结构和功能是密切相关的,以结构想功能,以功能推结构,这对提高记忆十分有益。方法之五是形象记忆法。如:D N A 的双螺旋结构像大雁塔内盘旋而上的楼梯,台阶相当于碱基对,扶手相当于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排列的长链。生动形象,便于记忆。根据大脑在接受外来信息时会发生信息间干扰的心理学知识,让学生在接受信息后及时休息,就会使信息在大脑中“凝固下来”。因此,要让学生把记忆难度大的知识,在临睡前去记忆,会提高记忆的效果。

(三)知识归纳法

生物知识既有各自的独立性,又存在着内部联系,学生在学习一段知识之后,应及时进行归纳、总结,以各知识点间的联系为线索,构制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常见的归纳方法有:(1)图示法,一 般用于归纳几个知识点间的联系。(2)提纲法,适用于单元总结。(3)列表法,适用于期中期末复习。学生掌握并实际应用这些方法,就可以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增强 学习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要进行学法渗透教师应将学法指导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去准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学法指导渗透到各环节中去,指导学生如何记笔记,怎样去观察对比,怎样利用所学规律,怎样抓住教学的重点,使学法指导成为教学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提出明确的学法要求,如:要求学生预习作业书面化,以便督促检查;每单元结束后,要求学生编写单元知识提纲等,经过训练,使外来要求逐渐被学生接受,并变成他们的自觉行动。

视频: 高中生物必修二 第二章 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第一节减数分裂

第四篇:如何提高生物学教学质量

如何提高生物学教学质量

姓名:陆宁学校:利辛县第七中学

对于一位教师来说,教学质量是立足之本。那么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这是每一位老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特别是对于生物老师来说,生物学科是一门边缘学科,它渗透广、覆盖面大,与人类的生活、健康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在21世纪,为培养生物科学技术的后备力量以及提高全民素质,中学生物学教育对于提高全民的生物科学素养已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任务。但是由于中考不计分、在高考中生物科学占分值较少等原因,很多学生对于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当前,我们新进行的新课程改革也正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所以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教学质量,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明确学习目的是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首要条件。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的一个必要手段,它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克服重重困难的内在推动力,是学生的精神粮食,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当时常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大量实践表明,时常在课堂当中向学生介绍生物科学史实和当前世界以及中国生物科学研究发展前沿,最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性,引导学生对学习生物学抱有较大地热情和憧憬,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

二、增强生物课堂教学趣味性

明确学习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但更重要的兴趣培养还必须始终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当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的策略,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巧妙安排知识点之间的联接,使抽象概念直观化、枯燥知识生动化、课堂语言幽默化,并且精心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增加学生兴趣。当教师对于某些那问题难以讲解或者学生难以理解,知识点较抽象,往往可以采用视频、PPT动画或者实物模型等直观视觉手段辅助教学,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这是一种借助声、像、图、文和多科学的表达方式对学生的不同感官产生全方位的刺激,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不仅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他们的思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问题的探讨中来,更好地实现三维目标,提高教学效果。另外,生物学本身具有实验性、知识点强的特点,如果教师上课只是照本宣科,学生肯定会感到枯燥乏味,所以教师还应该在教学过程当中注重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探讨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将社会生活中一些有趣的事件、典型事例、新奇内容引入到生物教学中来,把课本知识由学生的间接需要变成学生的直接需要,既可弥补教材的不足,又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生活、参与探讨社会热点问题的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

大量实践表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若能精妙地将知识性和趣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寓教于趣,寓教于乐,便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达到极好地教学效果。

三、重视实验活动

实验活动在生物教学中占有核心的地位。随着教育的改革,生物课程标准非常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教材设置中体现了实验内容多、形式多、要求多的特点。根据中学生好奇心重、求知欲强、发散思维等心理特点,结合本学科特点和相关教育学理论,可把实验活动发展成为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兴趣的一种有效途径。

例如,学习细胞内的各种结构,可以让学生利用橡皮泥制作出一个简易的细胞结构模型,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兴趣,还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了解细胞的各种结构;另外,结合教学内容还可以组织学生动手采集各种动植物,并制作成标本;组织学生参观植物园,动物园,在班级和宿舍种花、种草等等。这样把一些生物学知识通过一些新奇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能使课堂氛围活跃,引人入胜,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兴趣,还可以在乐趣中获得知识、巩固知识。这种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实验活动,无疑会达到一个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提高教师的基本素养,提高生物学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想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依靠全体教师的力量,也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够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因此提高教师的基本素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基本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知识素养、能力素养等方面不断进步和自我提高。要求教师要增强事业心,切实重视继续教育,促进教师观念的转变和知识的更新,要密切关注生物学与社会生活、科学技术等之间的密切联系以及当前高科技领域内生物学研究的成果及其应用的有关知识,了解国内外生物学教学改革的趋势等等,并且要注重练习教学基本功,提高授课质量。另外,教师也要积极参与教学科研活动,不但可以使教师更进一步掌握教育规律,了解教育发展的新动向,增强对教育理论的认识,提高教学责任感,养成反思的好习惯,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总而言之,教育的目的就是能够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的最优化。只要我们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积极动脑筋,想办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生物教学就可以取得比较令人满意的效果。

第五篇: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

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

经过几年的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实践,我对生物学课堂教学工作从入门到现在对教学流程和教学环节都有了一个系统和认识。在生物课堂教学中,为了让课堂更加高效,我们要从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方式的转变根本就是教师的教学理念以及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那么,怎样才能让师生的教学方式发生转变,如何让生物课堂变得更加有效呢?

1.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

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是适应生物新课改的根本前提。生物新课改不仅仅只是单一的教材改革,还有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评价方式的改革等等。实施生物新课程改革,生物教师要尽快转变教学理念,确立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只有这样才能结合自己的工作展开并实施新课程的探索与研究。我们要一改以往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学生无条件地接受教师的一切灌输,师生之间是不平等的。新课程体系要求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只是师生交往“平等中的首席”。“我们要再改“重结果轻过程”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教学的结果,为了这个结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现在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上,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掌握知识,掌握规律。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它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另外还要求让每个学生拥有健康的身心,优良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的发展,以及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2. 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改什么,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一年多的小组合作教学实践,我们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很大的转变,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不断增强,合作学习也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在教学中我还是发现了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2.1 小组自主合作学习应该是教师引导下的学习方式

在课堂中会发现:当老师把一节课的问题引领出来后,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组内合作及全班展示后,大多问题都可以学习明白,最后教师再重点点拨。这种学习方式,确实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张扬学生的个性。但有时候会发现部分学生不在老师或组长的引导下讨论,看似学生在发表自己的意见,不断听到的是“讨论讨论”最后展示环节却难得听到他们分析与讲解的声音。很显然这部分学生是游离在教学环节外的学生,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教师充满睿智的引导,需要教师能平等真诚启迪,让学生的自主与教师的引导合而为一,高度统一,相互促进,只有做到二者的有效切合,这样的课堂才能有效。2.2 小组合作应该要有独立思考后的有效“合作”

在课堂上经常会发现部分学生没有充分独立阅读,更没有独立思考就冲忙的进行合作学习,这样的学生对教材的理解还不深入,所以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不深刻,他们只是为了获得优先展示自己的机会,个人认为这样的小组合作的结果与所得也是肤浅的、片面的。同时,每个小组的成员在组成上也差异较大,这部分学生过早的反应会影响到其他同学对教材的学习效果。最终会是一堂看起来人人参与的课堂,但是对学生而言是缺乏深度的课堂学习。所以上课时教师要注意 三点:一是做好合作准备。即对七年级的学生要教给他们学习方法,特别是对他们要进行小组合作的培训。二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一定要留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学生必须对所需要研究的问题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然后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三是明确合作目标。在小组合作之前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各小组在合作中需要完成什么任务,担任什么角色、从而有的放矢的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只有这样的先充分的自主学习后,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3.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激发学生兴趣,保持有效授课

要想让学生有学习欲望,学得生动有趣,那么教师就必须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让学生对课堂上老师问题的引导感兴趣,这点是需要教师的智慧的。学生一旦对教师问题感兴趣,就不会神游课堂,而是自己都会不知不觉中的学习了,讨论了。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设计出一堂生动活泼、有意思、有趣味的课。课堂上只有生动,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活泼,才符合七、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只有趣味,才符合现代学生的口味,最终才能45分钟的吸引到学生。教学中一切方法,只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都应该并且可以采用。所以我们要尽一切力量去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把它抛出来,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它,或者是情不自禁的去学习它,这样的课堂能没有效果吗。4.教学中依循学生特点,积极让学生展示自己

新课标中强调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因此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中就要给学生一定的空间来表现自我,让他们在学习中有乐趣,在其中找到自信和快乐的源泉,这样有利于学习主动性的培养。对七、八年级学生而言,他们正是爱动的年龄,给他们展示自己机会,无疑是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有主动学习意识,课堂学习效率就会高。尤其是部分学困生,在学习上没有自信心,教学中让他们来展示,恰好他们展示的很完美,这样在老师和同学的赞许和认可下,从此他们会树立自信,因此转变学习态度,走上正轨。作为教师我们要努力为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多给予他们展示的机会。让他们从点滴的进步中,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克服自卑的心理,树立自信心。

同样让学生展示自己,也可以检验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成果,从而检验这两个环节中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对于学生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完全掌握的知识,教师没必要重复,通过展示结果不好的的知识再通过小组探究和老师的精讲来完成。

这样的展示机会既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又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培养了学生的情商,为学生的将来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总之,有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将会引起我更多的思考,踏踏实实地研究“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提高生物学课堂教学反思(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