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4号文库
审计管理信息系统论文
编辑:落霞与孤鹜齐 识别码:13-985279 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5-03 11:09:09 来源:网络

第一篇:审计管理信息系统论文

论审计管理信息系统

经管系审计学 梅卉美 080303016

当今,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信息已成为现代生产体统中,最重要的投入。我们知道,信息系统是一个人造系统,它由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目的是及时、正确地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提供信息,实现组织中各项活动的管理、调节和控制。由此管理人员和决策者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把信息看做是一种有价值的基础性资源,认识信息在物质社会中的先导作用。这样便有了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管理信息收集、传递、储存、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管理信息系统能实测企业的各种运行情况,利用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从全局出发辅助企业进行决策,利用信息控制企业的行为,帮助企业实现其规划目标。建立管理信息系统是完成这个使命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步骤,它已成为经营管理和决策部门的客观需要,也是一种基础性建设。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审计管理的信息化成为审计工作发展的趋势和目标我们知道,由此,我们便将管理信息系统深入到审计这个领域上来,借此发挥管理信息系统在审计方面的作用。比如已经成功的案例——金审工程。

金审工程的主要目标是建成对财政、银行、税务、海关等部门和重点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系统及相关电子数据进行密切跟

踪,对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实施有效监督的信息化系统,建立起一个适应信息化的崭新审计模式——“预算跟踪 + 联网核查”。它的核心业务包括审计实施系统:审计导向系统、信息采集系统、数据分析系统、抽样统计系统、专业审计系统、审计处理系统联网审计系统:财政联网审计系统、金融联网审计系统、企业联网审计系统、其他联网审计系统(社保、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单位等)业务办公系统:业务管理系统、日常办公系统、审计决策系统信息资源系统。

金审工程给我国审计管理信息系统做出了典范。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我国的审计管理信息系统的工作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形成一套成形的专业规范,也没有形成一支能够全面开展管理信息系统在审计业务上的人才队伍。目前我国会计审计界所进行的一些计算机审计的探索和尝试以及开发的一些计算机审计软件还大都停留在对被审计单位的电子数据进行处理的阶段。无论是国际上大型的跨国公司还是国内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都在不断地扩大信息技术在其经营活动和会计领域应用范围,运用传统的会计审计知识已经不能对这样的客户进行风险评估、内控测试与评价,从而无法进行真正意义上的“风险基础模式”的审计业务,进而也影响到我国会计师行业审计业务的质量。这一现状使得我国的注册会计师行业在与国外大型会计公司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有必要解决审计管理信息系统现阶段的这些问题。

我认为,首先,审计信息化管理的思路,应该以实现内部审计全面信息化为目标,只有输入的审计数据十分可靠,才能获得有用的审计管理信息。这是需要解决的最基础的问题。再者,要发掘人才。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最贵。培养新一代的审计管理信息系统的工作人员,培养他们运用这项技术的能力,成为解决问题的战略性方法。最后,要依托集团局域网和外部互联网并达到远程审计和实时监控的目的,以此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

我们之所以研究一个事物,是基于它于我们的重要性的。审计管理信息系统也不例外。审计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帮助审计部门更好地履行内部审计职能,规范审计操作流程,在实施审计项目、进行审计管理的过程中,获取和记录有关审计业务操作与管理的各类信息,并根据需要对信息进行深入的加工和利用。审计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实现审计业务信息的集中管理,为审计项目实施和审计工作流程管理提供工具支持。审计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建立一套规范、全面的审计业务信息和组织结构体系,以审计底稿和问题台账等审计项目信息为核心,对审计业务操作流程和日常审计管理过程中生成的各类审计业务信息进行统一采集和整合。提供审计机构、审计人员、审计项目、被审计机构和被审计业务领域等不同维度的数据展现、统计、分析和挖掘工具平台。

就我国来说,普及审计管理信息系统具有许多重要意义。审计管理信息系统有利于维护信息时代的市场经济秩序。信息时代竞争的加剧,信息流的电子传播方式等,使市场对及时和相关信息的需求越来

越多,现有财务报告模式的局限性性日渐突出。现有财务报告是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基础的、周期性的向利益相关者报告。这些报表往往要在事实发生30天或是更长的时间后才能发布给报表使用者,因此要用这些财务报表来作“实时决策”是不可能的。对投资者、分析者和监管者而言,这些报表不过是企业某个时点的“快照”而非持续性报告。今天的利益相关者要求“即需即取”的、格式化的数据来帮助他们更好的进行投资决策。商业信息的在线和实时披露是不可扭转的必然趋势。信息时代的财务报告模式将会是是以企业的业绩评估为基础,在线的、实时的信息披露。在新经济环境中,信息系统审计师应能够以在线、实时的信息为基础提供鉴证,通过多种方式来保护公众利益、提供鉴证服务并满足投资公众对决策有用信息的访问需要。提供实时报告鉴证对保护公众利益和保护资本市场的有序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审计管理信息系统必将发展的更好,再创辉煌!

第二篇:管理信息系统论文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到来管理信息系统(简称MIS)一个集成化的人机系统,正被广泛运用。该系统已经基本上具备了解决日常事务处理的要求,但在建设中要有所注意。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日后大多从事企业管理所以也有必要掌握一定的信息管理能力,对信息管理系统要熟悉运用,这样将管理工作统一化、规范化、现代化,极大地提高了管理的效率,使现代化管理形成统一、高效的系统,使企业处于一个信息灵敏、管理科学、决策准确的良性循环之中,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所以企业应该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信息化的中心工作,有效利用信息管理系统这个现代化信息工具。

1、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

管理信息系统(简称MIS)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企业战略竞优、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的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完整的MIS应包括:决策支持系统(DSS)、工业控制系统(CCS)、办公自动化系统(OA)以及数据库、模型库、方法库、知识库和与上级机关及外界交换信息的接口。办公自动化系统(OA)、与上级机关及外界交换信息等都离不开Intranet(企业内部网)的应用。

2、管理信息系统出现的背景

2.1经济全球化的出现

主要表现为:产品和价格具有可比性;互联网增加了市场供应商的透明度,降低了消费者的兴趣与对产品的信任感;消费者需要多样的并且个性化的产品与服务;市场状况的变化如竞争激烈,市场趋于饱和,面临狭窄的市场循环周期,客户层次化加剧;竞争对手关注的是那一小块可盈利的部分, 并且总想把最好的留给自己等等。

2.2知识经济的来临

人类正在步入一个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知识的生产、分配的知识经济时代而这个时代的核心活动之一就是知识管理,一种致力于将组织的智力资产转化为更大的生产力、竞争力与新价值的信息管理策略或理论,是人类信息管理活动的又一个重大突破;“现金牛”源于知识密集型产品和服务。

2.3组织结构的变迁:网络化组织

传统企业是高度层次而现代企业是扁平化;传统企业是高度集中而现代企业是分散的;传统企业是程序化的而现代企业是灵活的;产品或服务:传统企业是大批量而现代企业是用户制定。

3、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现状

3.1管理信息系统的进步和发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Internet技术的普及应用,管理信息系统已经有了巨大的进步与发展,其主要表现为:

① 各级企事业单位领导都已经充分意识到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在现代化管理中的重要性,都有逐步建立本单位管理信息系统、提高本单位办公效率的迫切要求。不仅如此各类企事业单位也通过交流,取长补短。

② 管理体制和信息化标准问题已经引起企事业单位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据高等教育EMIS学会不完全统计,95%以上的高等院校都已经建立了自己的校园网平台。另外,有一半的企业局部实现了基于MIS系统的网上办公。

③ 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理念的提出,极大地促进了管理人员利用MIS系统的热情,提高了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方便了用户。

3.2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可以说,管理信息系统发展到今天,已经基本上具备了解决日常事务处理的要求,然而由于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在当前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中我们也必须注意到下列问题:

① 大型企业缺乏统一的部署,企业各部门各自建立独自的管理信息系统,信息难以得到很好的共享。

② 在MIS系统普及的今天,相关的法律、法规仍不完善。

③ 在MIS运行时,系统的数据安全性问题日益突显。

④ 对MIS系统的运行缺乏必要的内部控制机制和必要的人员准备。

就目前来说,国内大部分的管理信息系统已经较好地解决了日常事务处理的功能,正在向综合事务处理方面发展,但距离决策支持系统的建立仍有一定的距离。

4、管理信息系统与工商管理的联系

4.1工商管理专业的定义

工商管理,市场经济中最常见的一种管理专业,一般指工商企业管理。这个专业的范围比较广是一门基础宽的学科,个人可以就此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专业方向。比如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财务管理、会计、企业投资等。工商管理专业致力于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各类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分析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4.2工商管理专业选择管理信息系统的理由

4.2.1工商管理专业本身性质的要求

从工商管理这个专业的定义及就业方向我们不难看出,将来从事的多为管理的工作这对管理信息系统具有一定的要求。工商管理换句话来说可以理解为企业管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很快的发展并进入企业,用信息化系统来管理企业,这个就是MIS的致力点。我们工商管理专业在上学期的专业课学习中有这么一门叫ERP的课程,ERP简单地理解就是企业资源管理。我们是实行理论与实践并行的学习方式。在实验课上我们利用用友ERP软件体验企业管理流程、角色与岗位、战略管理(如何从战略角度动作企业)、专项管理(企业管理专门方法,如全面预算管理、成本控制、信息化管理等)。使我们能够获得真实和具体的企业工作体验,提高我们的专业能力和就业能力。这其实也就是MIS在企业管理中的一种很好应用的证明。类似这样的软件还有很多如:金蝶K3、SAP等等。

4.2.2高校教学改革探索

随着信息技术在经济与管理中的广泛应用,所有工商管理学生均要涉及企业资源与企业信息化的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实践。以企业资源计划(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为代表的管理信息系统,代表了当今在全球范围内应用最广泛、最有效的一种企业管理方法。作为一种高效模拟企业运作流程的工具,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越来越多地受到高校的欢迎,大规模的实验室也在各高校相继建

立。从1998年起,教育部确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为工商管理类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为了更好训练大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越来越重要。

5、管理信息系统在工商管理(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信息系统在管理各项事务中有着普遍的应用,促进了企业管理工作的提升。管理信息系统将管理工作统一化、规范化、现代化,极大地提高了管理的效率,使现代化管理形成统一、高效的系统。过去传统的管理方式是以人为主体的人工操作,虽然管理人员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然而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管理工作难免会出现局限性,或带有个人的主观性和片面性。而管理信息系统使用系统思想建立起来的,以计算机为信息处理手段,以现代化通信设备为基本传输工具,能力管理决策者提供信息服务的人机系统,这无疑是将管理与现代化接轨,以科技提高管理质量的重大举措。管理信息系统将大量复杂的信息处理交给计算机,使人和计算机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组织一个和谐、有效的系统,为现代化管理带来便捷。

在现代化管理中,管理信息系统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不可缺少的帮手,它的广泛应用已经成为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在企业管理现代化中,组织、方法、控制的现代化离不开管理手段的现代化。管理信息系统可促使企业向信息化方向发展,使企业处于一个信息灵敏、管理科学、决策准确的良性循环之中,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使计算机和网络逐渐应用于现代管理之中。面对越来越多的信息资源和越来越复杂的企业内外部环境,企业有必要建立高效、实用的管理信息系统,为企业管理决策和控制提供保障,这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6、管理信息系统在开发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不少企业,为了开发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在没有进行认真的系统分析和设计的情况下,仓促购买计算机;开发过程中又不按系统工程的理论与方法办事,开发出来的系统达不到预期目标,得不到应有的经济效益。经验教训都告诉我们,必须严格地按照系统开发步骤和原则来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是一项涉及面广泛的系统工程问题,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开发与管理方

法,所开发的MIS应具有以下功能:及时提供反映企业实际情况的信息,支持决策;能用数学模型及过去的信息预测未来;针对不同的管理层给出不同要求的报告,达到控制企业行为的目的;辅助管理者进行监督和控制,以便有效地利用企业的资源。

管理信息系统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日益被决策者所承认。每个企业根据本企业信息的要求进行队伍建设,提高人的素质,是推进信息化的中心工作,也是首要工作。在此基础上再一手抓技术的推广应用,一手抓管理的改革,人员、管理、技术三者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协同发展,是MIS开发成功的必要条件。MIS的开发应用是件耗时费力的工程项目,必须严格按照完整的MIS规范化的开发方法和程序来开发,才能开发出与现代企业管理相适应的MIS。

参考文献:

[1]杨伟红.曾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2_(3)

[2]陈景艳.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2_

[3]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M].清华大学出版社,202_

[4]陈丰照.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及与展望[J].经济与社会发展.202_,3(3)

[5]刘满成.论企业信息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问题和对策[J].经营管理.202_(4)

第三篇:管理信息系统论文[推荐]

物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方案

摘要

随着计算机及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系统应用在全球范围内日益普及,当今社会正向信息化社会快速前进,信息系统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在传统物流中,由于人们意识不到信息管理对物流管理的促进作用,往往重视硬件设备的投资而轻视或忽视软件管理系统的投资和应用。另外,由于我国多数物流企业是在传统体制下物资流通企业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很少有物流企业能够做到提供综合性的物流服务,现代物流服务的功能尚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我国的物流企业,无论是物流服务的硬件还是软件都与电子商务要求提供的高效率低成本的现代物流都有较大的差距。

随着经济的日益增长,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生活中各种信息趋向数字化、清晰化。如何使物流管理程序化、智能化越来越被提上日程了。尤其在物流管理系统这个重要的环节当中,智能化管理手段显得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我们将发挥计算机的庞大的存储空间、高性能的处理能力、高度可靠的数据安全、清晰的可视化数据等这些优势来辅助对车辆进行管理,实现了计算机资源的合理利用,真正达到了减少劳动力提高劳动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中小型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

管理信息系统具有多种功能,各种功能之间又有多种信息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形成一个功能结构。其功能主要是:

1、数据处理,即数据的收集、输入、传输、存储、加工处理和输出。

2、事务处理,即将管理人员从繁重的重复性的事务处理中解脱出来,以更多的精力思考管理问题,从事创造性劳动。

3、预测功能,即运用数学、统计或模拟等方法,根据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的情况。

4、计划功能,即合理安排各职能部门的计划,并按照不同的管理层提供相应的计划报告。

5、控制功能,即对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测、检查,比较执行情况与计划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辅助管理人员及时用各种方法加以控制。

6、辅助决策功能,即运用数学模型,及时推导出有关问题的最优解,辅助各级管理人员进行决策。将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于企业管理中,可促使企业向信息化方向发展,使企业处于一个信息灵敏、管理科学、决策准确的良性循环之中,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所以,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企业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

信息系统在管理各项事务中有着普遍的应用,促进了企业管理工作的提升。管理信息系统是为管理服务的,它的开发和建立使企业摆脱落后的管理方式,实现管理现代化的有效途径。管理信息系统能为企业的管理提供科学的计划决策。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是从现在通向未来的桥梁,它对未来事件作出预测,为管理活动提供基本依据,以制定出行动方案予 以应对。

管理信息系统可以从多方面快速地为计划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一是促使计划数据能够快速、准确的获得及存取。通过建立计划信息数据库可以使计划数据得以快速、准确地

获得及存取,并实现计划编制自动化,达到利用计算机进行生产指挥的高度,提高了管理效率。二是其拥有强大的统计分析功能。统计是信息加工的重要方法,它能反映管理经营活动的成效、彼此的内在联系、发展趋势和存在问题,是科学预测、制定计划的前提。管理信息系统就提供了强大的统计分析功能。三是促进预测的准确性。科学的预测是计划的基础,而管理信息系统为科学的预测提供了准确的数据,通过吸取准确的数据,从而选择适当的策略,为科学决策打下良好基础。四是支持计划的优化。通过信息系统的分析,可以利用最优化和其它数学方法,选择最优或较佳方案。总之,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不但使企业部门之间的沟通、员工与员工之间的沟通更加容易,上下层之间信息的传输更加迅速,而且更容易收集到客户的产品需求信息、竞争对手的信息和其它市场信息,有利于生产计划和销售计划的制订。由于各种参考数据唾手可得,使领导的决策水平空前提高,达到“运筹帷幄之内,决胜千里之外”的效果。

管理信息系统能够优化企业管理的组织职能。组织是指完成计划所需的组织结构、规章制度、人财物的配备等。信息技术是组织改革的有效技术基础,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是组织规范管理、提高效率的契机。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引发企业管理机制的变革和业务流程的重组;再者,管理信息系统本身是一种先进管理思想的载体,它要求企业进行相应的组织机构的调整或业务流程的重组。这两者的相互作用将帮助企业进行“企业再造” 和“管理重塑”。从业务流程分析到业务流程重组,减少迂回,消除延迟,提高效率。目前,纵横交错的计算机网络改变了信息传递的方式,使其由阶梯层型逐步变为水平型,与信息传 递方式紧密相连的管理组织结构也就从尖顶的“金字塔”型变成扁平的“矩阵”型,组织结 构扁平化意味着打破部门之间的界限,任命跨职能部门的任务团队。同时,高层决策者与基层作业者直接联系的方式增多,基层作业者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参与决策的机会增多。扁平化 结构的非集中管理模式,减少层次,减少环节,增强了管理功能,提高了管理效率。

管理信息系统促进了企业管理的领导职能的发挥。领导职能是指对所属对象的行为进行 发令、调度、检查。确保把所有的管理对象集合起来,同时,建立默契的配合关系,保持整体平衡,以便共同为企业的发展做贡献。管理信息系统正在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战略手段和 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多媒体和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的利用,可以使企业通过声音、图 象和文字来近地或远程控制产品生产或服务提供的全过程,从而减少产品的不良率和提高顾客的满意程度。通过计算机网络和运行其上的应用系统,可以高效地、便捷地、经济地管理跨地域的分公司。公司总经理坐在计算机前就可以快速对外地分公司下达指令和及时了解分公司当天的运营情况。总公司能更加容易控制分公司的业务活动,分公司的不透明性因素在 减少、决策失误在减少,通过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可以加强信息沟通,掌握内外动态,辅 助决策制定,及时处理、解决问题,最大限度的发挥了领导的职能。

管理信息系统支持企业管理控制职能的实现。控制是促使组织的活动按照计划规定的要求展开的过程。控制职能是按照既定的目标、计划和标准,对组织活动各方面的实际情况进行检查和考察,发现差距,分析原因,采取措施,予以纠正,使工作能按原计划进行。或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对计划作适当的调整,使其更符合于实际。控制职能与计划职能密不可分。计划是控制的前提,是控制的开始;控制是实现计划的手段,控制活动为计划的实现提供保证。信息的充分、准确和及时传递对实现控制职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施控制必须经历4个主要步骤:

1、收集数据:

2、处理数据;

3、解释处理结果;

4、采取相应行动。信息系统可以在前两步给予具体的支持和实现,对后两步也能起一定的辅助作用。

管理信息系统对于各个不同管理层次的控制都可以支持:对作业层是确保作业有效实施;对战术层是随时掌握实际作业信息,将实际作业情况与计划要求进行分析比较,并提供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对战略层是分析、提供各种纵向,横向数据,预测未来,辅助制定战略计划。企业管理中的一些较为重要的控制都可在管理信息系统中协助实现,如库存控制量

控制、定时控制等)、质量控制(散点图)、行为控制、生产进度控制、成本控制、财务预算控制等。由此可见,在现代化管理中,管理信息系统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不可缺少的帮手,它的广泛应用已经成为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在企业管理现代化中,组织、方法、控制的现代化离不开管理手段的现代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使计算机和网络逐渐应用于现代管理之中。面对越来越多的信息资源和越来越复杂的企业内外部环境,企业有必要建立高效、实用的管理信息系统,为企业管理决策和控制提供保障,这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我国物流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l.第三方物流服务规模较小.第三方物流是指物流供应链一体化过程中由物品的供方、需方以外的第三方提供物流服务。物流业发展经历过企业内部分散化物流、企业内部专业化物流和第三方物流三个阶段。西方国家物流业的发展表明,独立的第三方物流需占社会的50%,物流产业才能形成。所以第三方物流发展程度反映了一个国家物流业发展的整体水平。目前,第三方物流在整个物流市场的比重,日本为80%,美国为57%,我国仅为18%。

2.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不足。目前我国大多数物流企业是从传统的物资和商业储运企业、各部委所属储运基地以及港口、码头等转运代理点转变过来的。由于这些企业脱胎于计划经济,是粗放型经营,条块分割的产物,其基础设施能力远远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表现在交通运输能力仍不能满足运输需求,主要运输通道供求矛盾依然突出;仓库储存设施落后,大部分仓库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建的,已经相当陈旧;现代化的集装箱、散件运输发展不快,我国水路集装箱化率仅为42%,而国际上一般为60%;高效专用车辆少,汽车以中型汽油车为主,能耗大,效率低,装卸搬运的机械化水平低。

3.物流企业信息技术水平较低。运用信息技术是发展物流业的关键。由于第三方物流企业要和许多货主建立合作关系,要处理来自多个企业的不同种类的数量商品的传递,因此,第三方物流企业必须利用互联网来汇集运输、储存、装卸、包装、加工、配送等众多合作伙伴的信息,根据企业的需要选择每一个环节最合适的合作伙伴,并能及时满足客户的需求,这就要求物流企业要有很强的信息收集、储存和处理的能力:由于我国物流企业从总体来说信息化起步比较晚,信息化程度较低,对企业信息化存在许多分歧,不少物流企业还处在电话联系、手工操作、人工装卸的低级阶段。许多现代信息技术,如条码技术、射频技术、EDI技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技术等,都处于学习和起步阶段。

4.物流管理体制,法规和技术标准不完善。目前我国物流业的管理基本上仍沿袭计划经济体制,物流业的管理权限分割为铁路、交通、民航、海关、商贸等部门。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主管部门进行宏观管理和协调,物流中横向联系被纵向的管理体制隔断。在这种体制下,若一个企业的物品想实现多式联运(一次委托,由两家以上运输企业或用两种以上运输方式将某一物品运送到目的地的运输方式),就相当困难。

5.物流管理人才匮乏。近年来,我国物流业发展很快,有数据显示,未来5年,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的年增长率将超过25%。目前深圳市就有1500多家物流企业,其中资产过亿元的就有32家。但懂得物流管理的人才匮乏。据统计,全国获得“物流师”资格的不过数百人。北京、上海、深圳三地的调查显示,三地物流人才缺口总数达80万人。造成物流人才匮乏的原因是物流教育落后,在我国高等院校中,开设物流专业的只有9所,物流职业教育基本上是空白。

6.我国物流成本较高。由于我国物流企业存在上述5大问题以及其他没有分析到的问题,使我国物流成本大大高于发达国家。目前,发达国家的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10%左右,而我国的物流费用占GDP的比重达20%左右。根据世界银行的估算,我国企业的物流费用平均占商品价格的40%,物流过程占用的时间几乎占整个生产过程的90%,而美国的物流费用平均只占货价的10%-20%,最高为32%,英国平均为14.8%,最高为25%。这一方面说明了我国物流业与发达国家物流业之间巨大的差距,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我国物流、比发展潜力巨大。

针对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问题,设计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

1制定企业战略目标系统调查与可行性分析

在系统的开发前期,对用户的需求和系统的可行性分析是一个十分必要的环节,有助于 保证资源的合理使用,避免浪费,也是项目一旦开始以后能顺利进行的必要保证。信息系统 的建设是一项投资大,时间长的复杂工程,可行性研究更为必要,也更复杂,更困难。可行性是指在当前组织内外的具体条件下,信息系统的研制工作是否具备必要的资源以及其他条件。

2.1系统调查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物流行业也随之蓬勃发展, 尤其是最近国家新出台的政策。鼓励各行各业的发展, 这对物流公司无疑是一个极好的发展势头,物流市场也保持着繁荣的局面,.尤为重要的是,近几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 许多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统, 并且利用其管理公司运营过程中的各种数据, 这种方法己被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所重视。在物流行业, 许多物流公司对物流信息的处理还停留在原有的手工操作上, 原有的手工操作方式导致数据的重复率、出错率升高、效率低下, 各种数据查询不便, 提供的辅助决策信息不及时, 分析片面, 达不到精确程度, 物流业务数据不易管理, 影响了公司高层决策人员进行决策, 不利于公司的发展.经调查,速达物流公司是一家具有多年市场运作经验的物流公司,经过多年的经营和发展,现已初具规模。公司总资产500万人民币,公司内部体制完善、管理制度优越,拥有一支由50多位员工的庞大团队,其中大专学历占48%,本科占10%.。

第四篇:管理信息系统论文

浅谈

客户关系管理(CRM)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刘歆

会计94班

学号:0951259

【摘要】:客户关系管理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的新型管理机制,是企业在竞争中能否取得胜利的关键。文章从客户关系管理的含义入手,阐述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的作用,分析我国企业客户关系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 企业 客户关系管理 管理机制

Abstract;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is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new management mechanism, is the enterprise in competition to win the key.The article the meaning proceed with from the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elaborated the enterprise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analysis of our enterprise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existence question, and proposed that solves the question countermeasure

[ Key words ]: enterprise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management mechanism

目录

第一章 总论

1.1 CRM的背景

第二章 CRM存在的问题

2.1对CRM的认知缺陷 2.2缺乏各职能模块的联动 2.3缺乏细分服务和全过程管理 2.4软件系统尚待升级

第三章现存CRM的解决措施

3.1全面、正确认识CRM 3.2相关部门共建共享

3.3实施客户细分管理和全过程管理

3.4加大技术研发投入,重视软件升级建设与持续开发

3.5对企业进行需求调研,帮助用户定义需求,挖掘潜在的需求 3.6对企业原有的管理流程进行重组,帮助企业优化管理流程 3.7结合CRM管理软件,给出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 3.8组织CRM软件的实施 3.9对于二次开发的支持

第一章

总论

1.1 随着CRM理论在中国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认识到CRM对于企业客户管理的重要性,在一些制造业企业和服务业企业已经开始运用这些理论来建立公司的客户关系管理体系结构,我国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也已经构建了公司的客户关系管理体系,当然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我国企业所执行的客户关系管理体系尚处于初级阶段。

客户关系管理(CRM)一词最早是由Gartner Group公司提出的。客户关系管理既是一套原则制度,也是一套软件和技术。CRM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通过对工作流程进行重组,实现客户资源有效利用的管理,为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与客户建立起长期、稳定、相互信任的密切关系。

作为一套软件和技术,CRM应用系统可以分作业型CRM、管理型CRM、分析型CRM三种类型。其中,作业型CRM 主要解决客户资源共享问题,减少信息流动滞留点;管理型CRM以数据为基础,对作业型CRM采集的客户、市场、供应等信息,进行捕捉、存储、提取、处理、解释,产生相应报告。

第二章 我国企业客户关系管理存在的问题有:

2.1对CRM的认知缺位

在现实管理中,不少企业为适应时代潮流,虽花重金构建了企业的CRM系统,但是公司高层管理者对客户关系管理不够重视和认识错误,重前期建设,而忽视CRM系统的应用、维护与升级。在实际使用中,大多数企业的CRM系统仅仅发挥业务处理软件的功效,只限于对数据的查询统计功能,真正涉及预测、决策及优化方面的工作较少。

2.2缺乏各职能模块的联动

CRM作为一种管理理念,强调的是信息、营销、销售、服务、管理等多层次各职能模块间的联动。而在当前,大多数企业的CRM被割裂地、静态地应用于企业的某一或某几个关联模块,由于各职能模块对CRM缺乏统一的支持,缺少所有层面长期一致的参与性,各模块根据自己的需求,在各自的平台上输入自己的数据,造成了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性,导致了整个CRM的不合理输出,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客户资源无法有效共享。2.3缺乏细分服务和全过程管理

由于当前我国企业的CRM多处于作业型CRM和管理型CRM层面,在实际运作中,CRM多应用于售后服务的某些环节上,如客户咨询、理赔以及有限的客户回访等。对于售前、售中的客户服务和管理的应用较少。由于缺乏售前的客户分析,市场和客户细分服务严重不到位,缺乏“一对一”及个性化服务。

2.4软件系统尚待升级

除上述理念及管理层面的因素外,技术问题也是制约当前我国企业CRM的一大瓶颈。不少我国企业的CRM由创办之初的老版本升级而成,对于现代所需的相关技术支撑不到位,例如无法通过大量的数据统计和挖掘技术,对公司客户进行详细分析,做到客户细分并提供真正的关系管理。各种系统生成的大量数据并没有得到好的应用和开发,造成了大量数据的浪费等诸多问题。

第三章 企业CRM的解决对策有:

分析型CRM系统主要是将业务操作所积累的大量数据过滤,抽取到数据仓库,再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建立各种行为预测模型,并运用相关指标及客户市场细分等,对未来趋势做出必要的预测,为企业决策提供支持。

随着现代管理理念的导入,我国企业越来越重视市场细分和精细化管理,仅仅实现客户资源共享和客户信息的处理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CRM,在这一背景与诉求下,我国企业要想从根本解决前述四大问题,必须从导入分析型CRM入手,构建与企业相匹配的客户关系管理体系,具体解决措施如下。

3.1全面、正确认识CRM

企业分析型CRM能否有效实施,企业高层的正确、全面认识是关键。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必须从构建现代企业的基点出发,对分析型CRM体系升级或构建这一项目给予充分的认识、支持与参与。要从组织架构上构建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的的专门组织,设专职主管,确保各相关职能模块的参与性与建设性。

3.2相关部门共建共享

分析型CRM体系涉及企业的营销、客服、信息等多个相关职能模块,各模块要形成动态联盟的关系,无论是分析型CRM系统的共建还是共享,都要从制度上保障信息和战略思想的一致性,确保分析型CRM管理准确、经济、高效。

3.3实施客户细分管理和全过程管理

企业通过导入分析型CRM体系,真正实现客户细分管理和全过程管理。我国企业在售前通过客户行为分析,制定出更有针对性的营销方案;售中则通过客户的贡献率制定适宜的服务,有差异地分配顾客关系维护资源,对“顾客关系”进行管理;售后则通过客户忠诚度和满意度的分析全面评价与顾客的关系,并据此制定相应的关系维持策略。3.4加大技术研发投入,重视软件升级建设与持续开发

要改善当前企业分析型CRM系统软件建设不力的局面,就要从资金上给予支持,构建和优化CRM软件系统,以便为客户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和个性化的客户服务。

综上所述,在买方市场条件下,企业要想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正视和解决现行的CRM存在的积弊,通过实施分析型CRM,以客户为中心和导向,各职能部门在强大和完善的系统软件的支持下,相互协调配合,做好售前分析、吸引潜在客户;售中提供优质服务、保留优质客户;售后完善服务,提升企业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3.5对企业进行需求调研,帮助用户定义需求,挖掘潜在的需求

有些需求在需求调研的过程中,是非常明显的,但也有些需求是不明显的,潜在的需求。有些需求用户可能自己都不知道。但是,CRM咨询顾问会征询用户的意见,在他们的启发下,用户会发现,自己确实需要这个功能。

比如是销售漏斗管理,企业以前在客户关系管理中,可能都没有用到这个工具,甚至他们还不知道有这个管理工具。不过,在咨询过程中,CRM实施顾问会问销售经理,是否需要销售漏斗管理,若有必要,CRM咨询顾问还会给销售经理演示销售漏斗是如何工作的,对企业来说,有哪些方面的用途,等等。可能听过他们比较专业的介绍后,销售经理觉得有必要使用销售漏斗来管理。此时,这个潜在的需求,就在咨询顾问的引导下,被挖掘出来了。

再如,公司以前在客户关系管理中,如果没有采用信用额度的管理,认为其管理麻烦。但 CRM在业务调研的过程中,会建议用户使用信用额度管理,会给用户展示,利用CRM软件进行信用额度管理的便利性,利用信用额度管理的好处等。用户以前在手工管理信用额度中遇到的麻烦事,在咨询顾问的一番讲解下,这些问题或许就不存在了。这样,用户新的需求又被确定下来。

因为如果我们在CRM项目后期,再进行需求范围变更的话,对于项目来说,是十分不利的,而且 企业也可能要付出更多的精力与成本,所以说发掘这些潜在的需求是相当重要的。

3.6对企业原有的管理流程进行重组,帮助企业优化管理流程

业务流程重组是CRM项目中一个重要的环节。这个环节的目的是通过对现有流程进行梳理,发现现有流程中不合理的步骤,加以改进,使得流程更有效率。

在业务流程重组中,咨询顾问可以给出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流程,如同行业企业的管理流程、管理标准流程等,让用户在两者之间进行对比,发现自己流程的漏洞。然后,用户可以借鉴别人成功的管理流程,吸长补短,改善企业的管理流程。

另外,咨询顾问还可以告诉企业现有管理流程的风险。如付款条件流程可能存在哪些风险,要通过哪些流程来补救 等。因为咨询顾问见识过不少企业的管理流程,自己也可能从事过相关的工作,因而对于企业常规流程中,存在的一些漏洞是比较熟悉的,他们可以如数家珍的报出来。这对于企业通过CRM系统,防范于未然,是非常有帮助的。

3.7结合CRM管理软件,给出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

针对企业提出的管理问题,咨询顾问会提出一些相关的解决方案,有时候,还不止一个

解决方法。资格深的咨询顾问,提出的解决方案,一般都是在企业企业已经用过并且效果还不错的解决方法,这比起书本上的那种纯理论的方案要强得多。而且,针对同一个问题,咨询还可能给出一些不同的解决方法。有时候,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法不只一种,不过,对企业来讲,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法只有一种。当咨询顾问给出多个解决方案的时候,用户即可自己进行分析比较,然后选择一个比较优秀的解决方案。

其实,这比用户自己不断尝试解决问题 速度要快的多,而且,成本也要小许多。若企 业自己实施CRM项目的话,遇到问题时,只有自己去寻找解决方案。不过,因为工作经验的限制,不清楚同行是否会遇到这些问题,他们是如何解决的。所以,用户只有根据书本上的理论,进行不断的尝试,这是非常花时间的。

3.8组织CRM软件的实施

有过CRM实施经验的人都知道,CRM软件的实施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在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牵涉到很多方面的内容。例如,要对企业进行需求调研,要进行项目的规划,要对用户进行培训,要组织业务流程重组,要安排用户进行模拟训练等。而这些工作都是非常有技巧的,如果用户没有这方面的工作经验的话,那么要做好这些事情是非常困难的。

例如,在业务流程重组中,需要用户了解各个流程之间的内在联系性,需要清楚若用户不这么操作,会产生什么情况;需要清楚某个作业有哪些可行的处理方法,等等。这些工作,若不是有经验的咨询顾问,是无法胜任的。

如项目规划时,顾问要考虑整个项目的周期,项目的具体计划;要告诉用户,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阻碍及注意的事情,让用户由心里准备;要告诉用户,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哪些部门的配合,需要用到哪些材料,需要占用用户多少时间等等。

3.9对于二次开发的支持

CRM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包含着十分丰富的管理思想。而CRM的二次开发过程,也不仅仅是有技术人员就能实现。

一般而言,二次开发首先是由企业提出需求,然后再交由咨询顾问;咨询顾问会评估整个需求又没有进行二次开发的必要,他会考虑这个需求可以通过一定的配置在系统中实现;如果咨询顾问觉得有必要进行二次开发,就会把根据这个需求分解成一个个小事件,让程序员能够理解;然后程序员再根据咨询顾问提供的简单事件,这样就可以进行二次开发。

由此可以看出,咨询顾问在这中间起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若没有他,这些工作要么有用户自己来处理,要们是由程序员来做。但不管是由谁来做,都是难以称职的处理好这些工作。

可以想象一下,程序员面对的是单调的代码,他们对于客户关系管理实务知之甚少,当客户提出一个需求时,他们如何会知道该如何处理呢?用户提出需求时,往往不清楚解决方法,或者只清除一个解决方法,不知道是否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其提出的解决方案最多只能算是一个可用的解决方案,而不是一个优化的解决方案。

第五篇:管理信息系统论文

管理信息系统论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管理信息系统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管理信息系统论文1

摘要:以我院学生工作为背景,设计开发适合高职学院的学生管理信息系统,为学院信息化建设提供良好数据基础。该系统可为高职学院学工部门及院系提供日常工作信息发布与管理,为全体师生提供准确全面的基础数据信息,提高学院管理工作效率。同时笔者结合实际教学,将系统分为若干实训任务,在教学的过程中交予学生实践完善,提高学生系统开发实践经验。

关键词:高职;学生管理;信息系统

随着信息化发展,我国各高校早已实施数字化校园建设,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也越来越普及,为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提供给良好的信息平台。高校管理的能力与效率是高校管理工作中重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日常工作进行管理,优化工作流程,获得真实有效数据,能有效提升管理水平。

一、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现状

教育部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xx—20xx年)》中指出,支持地方建设200所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其中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校园信息化建设水平。校园信息化建设起源美国克莱蒙特大学教授凯尼斯格林在1900年发起的“信息化校园计划”科研项目,旨在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开展教学管理工作,实现相关资源的高效利用。国外高校信息化建设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形成成熟的产业链,其相关基础设施完备,应用较全面。国内高校信息化建设多始于上世纪末,近年来在网络基础设施、信息系统建设方面有较大发展,但存在重视硬件设施建设,忽视软件建设及应用等诸多问题。相比各重点高校,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水平仍较为落后,应用系统不全面,且系统之间没有形成关联。学生管理工作是高职院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辅助教学工作的基础,其包括庞大的学生基础信息的统计、管理等工作,所以学生基础信息平台的建设也是校园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外多数高校在学生信息管理方面,采取学生自主提交系统信息,学生工作人员负责审核和修改的方式获得基础数据,学生进校时其基础信息就保存在管理系统中直至毕业,同时其他教学信息化平台也可以直接利用系统提供基础性数据,使信息共享并统一。

二、引入管理信息系统的优势

1)提高工作效率。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能减轻学生管理工作中人工信息统计整理工作量,减少信息整合的不必要中间状态,避免重复工作,提高学生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2)信息准确及规范化。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根据需求设计相关数据信息,使得收集信息规范,并通过设计信息修改及其审核机制使得系统保证内部信息准确有效性,能为学工部门或学生工作人员提供详细准确的各项信息数据。3)有效信息共享与查询。各类信息通过系统发布、展示,用户根据自身角色权限查询或修改相关信息数据。同时数据由数据库系统管理,能保证其安全性。4)应用扩展性和数据统一性。学生作为学校的服务对象,其标准化的数据信息是其他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性数据。系统形成的数据库能为学校其他部门或系统提供标准的学生信息,促进校园信息化进程,有利于各平台数据的统一性。

三、系统功能分析与数据库设计

本系统以B/S模式开发,为学工管理人员提供信息化平台,具有信息发布、统计、查询等功能,同时也为师生提供基础信息查询服务。用户权限可分为系统管理员、学工管理人员、教职工和学生。系统管理员可对用户权限进行修改,同时也能对用户进行基础操作。用户根据自身权限使用系统功能进行数据查询及相关操作。信息发布与管理则主要是对日常管理工作的文件与新闻进行数据发布等基础操作。另外,系统管理员同时可以对院系、专业、年级和班级等信息进行管理。系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统初始数据均为系统用户初始录入,学生个人信息由学工管理人员核实后生效,教职员工相关信息则由管理员负责审核。经管理人员审核后的信息用于查询、统计等学生管理工作,若用户修改信息,则需要管理人员审核后方可生效。主要数据表格设计如下:教职工信息表(职工号,姓名,性别,部门,职称,专业,学历,学位,工龄,备注)学生信息表(学号,姓名,性别,生日,籍贯,毕业学校,所在班级,寝室,联系电话,备注)院系专业信息表(院系专业编号,院系专业名称,所属院系,负责人,备注)班级信息表(班号,班级番号,所属专业,年级,管理负责人,备注)

四、系统的实现结合实训教学

本系统基于ASP.NET开发,采用C#作为.NET平台的语言,结合SQLServer的方式开发,这也是目前较为完善的开发组合工具。同时本系统部分功能模块被分解成若干个独立的实训任务,交予我院15级网络技术专业部分学生参与界面设计与业务逻辑的编程。通过对实际任务设计开发的参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意识都到了锻炼。为方便校外人员查询信息,系统采用信息验证机制,选择性面向校外用户开放。例如,学生家长需要查询学生相关信息或班主任联系方式时,只需通过验证该生的身份证号码及家长联系方式,即可查询相关信息。因此本系统采用较好的安全防护技术,采用存储过程操作数据库,避免字符串拼接生成SQL语句,注意防范SQL注入等安全隐患。用户根据权限运行存储过程操作系统数据查询,通过对输入参数的验证,增强系统安全性。此外,在页面访问安全性上本系统采用基于角色的安全认证机制,通过对系统中Global.asax和Web.config文件设置,限制每种用户角色对特定目录的访问权限。

五、结语

基于.NET平台的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具有学生基础数据信息的采集、修改、查询、统计等基本信息管理功能,以统一规范的数据格式记录并存档涉及的各项基础信息数据,并能以此为基础批量根据学生工作需求生成相应的标准数据文件。在实现一个基础数据共享和管理的平台的同时,也为其他信息化系统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基础,方便各种数据统计工作的实施和基础数据的共享,有效助力学院教学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范仕强,张继德.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无线互联科技,20xx,(10):63.

[2]王立国.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系统设计的方案研究[J].硅谷,20xx,(10):74.

[3]陈红菊.高职院校学生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应用[J].科技展望,20xx,(24):150.

[4]袁宏娜.浅析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系统的设计与研究[J].赤子(上中旬),20xx,(15):113.作者:欧阳潘 单位: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

管理信息系统论文2

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是适应了大数字时代,互联网技术发展的要求。通过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方便的了解游客的相关情况以及旅游景点的详情,处于旅游信息的集散地,为旅游管理者提供了有效的了解信息的载体,便于分析信息价值做出科学的宏观调控手段,合理的优化景区的安排与设置。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解决了旅游信息不对称性的局面,将信息的最大价值释放出来方便了企业价值的创造。

一、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必要性

(一)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是信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旅游行业最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最大的服务性产业,与其相互联系的各个环节以及组成要素都对旅游行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协调其相互间的行业运行能够优化经济运行秩序环境,促进经济发展。要保证这个局面的生成需要实现各个行业的信息共享,只有保证信息的公开透明化才可以将各个行业有机的联系在一起,特别是在旅游行业中的纠纷矛盾涉及到多个部门多个机构间的关系时。信息的公开化可以解决信息阻塞的问题,提高经济运行效率,改善经济运行的环境。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日益精细化复杂化,充分有益的信息处于信息流中,加强信息的管理将减少识别有用信息的成本。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旅游行业也由国内地区的市场开始向国外进行拓展,空间上广延需要缩短信息的时间成本才能够将利益最大化。

(二)信息的重要性是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内在原因。

旅游产业其生产和消费同时性以及其产品不可转移也不可以储存,作为固定的消费品,需要消费者亲临,这就导致了消费者的频繁流动。吸引消费者旅游的关键在于旅游景点的信息是否流通到位,消费者能否获得充分的信息渠道。信息完全的情况下,消费者会自觉的涌向景点,并形成合理的旅游观念,有利于良性的旅游秩序形成。充足的信息帮助游客缓冲对未知环境的恐惧感,提高旅游消费的可能性。同时旅游经营管理者可以通过对游客偏好信息的收集有利于提供各种可供游客选择的旅游产品,游客可以在权衡各项选择中做出合理的安排。总而言之,信息对于旅游者和旅游管理人员都是重要的,在市场化中,快捷通畅的信息渠道将加快旅游产业的发展。

二、智能化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原则

智能化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设计需要以市场的发展动态为依据,以服务顾客为核心全面思考旅游行业相关组成部分的关系,科学合理的完成系统的设计方案。

(一)可扩展性原则。

旅游行业是一个跨行业的部门,它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为其他行业提供经济发展的契机,系统设计旅游管理信息平台要了解其他行业发展的信息才能正确预测旅游行业发展的状况。首先在系统设计中需要有未来发展的眼光,考虑旅游行业发展现实性因素也要考虑未来发展的方向。从实用性的角度来设计系统,为系统的升级改造保留剩余空间。同时在设计系统时要使系统简洁,能够清楚的操作,方便处理旅游业务。

(二)适用性原则。

旅游管理系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用,所以在设计系统时要从系统的结构上来考虑系统与实践操作中的结合。系统在各个板块间要保证不重合,尽量的能与现实中的各个因素耦合,系统在应用中能够及时地回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各个功能间实现密切的配合。

(三)集成原则。

旅游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融合旅游产业以及计算机专业技术的系统化工程,其涉及的学科知识以及生活范围远远超过现实中旅游业发展的情况。作为服务旅游业发展的中介工具,系统设计要以集成的信息技术应用为基础,以数据库、高级编程语言的综合应用为依托,实现游客信息、导游信息、景点信息、票价信息、住宿信息等诸多信息的高度集成与信息共享,并以数据、文档、图片等多种数据形式进行显示,从而形成较为全面实用性较强的智能化旅游管理信息系统。

三、智能化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可行性分析

智能化旅游信息管理系统设计在现阶段不仅具有必要性而且还有一定的可行性,特别是在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系统设计较传统有更多的有利条件,这些条件促使了信息系统的快速完成投入到旅游行业中,实现经济的发展。

(一)经济可行性。

经济发展给开发系统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系统软件的成本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中趋向较低的态势,所以从经济价值的角度来看开发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将会是低成本高产出的活动。系统在开发时需要一定的成本投入,但一旦处于应用状态,系统自动为旅游行业创造价值,促进经济发展。

(二)技术可行性。

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技术掌握发展获取途径较多,在对系统设计中要对其软件和硬件进行科学的研究,通过与现实情况的分析比较适当的开发新的功能以满足性能需求。系统可以采用主流的java语言,对WEBMASTER而言,_ISP的写作界面应是随着需求而改动。采用的数据库有SQLServer、Oracle等,而相对于其他的数据库,SQL、Server数据库操作起来比较简单,但丝毫也不影响它在将来所发挥的功用。

(三)操作可行性。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一般网民都具有一定的网络操作知识,能够操作具体的系统,在科学设计系统完成后,系统的维护只需很小的成本。系统成为一个共享的工具,为旅游产业创造价值。系统只需要一定知识的人员就能够轻松的操作起来。

结语

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将旅游业动态化发展情况搬移到虚拟的空间,通过信息的供给与消费,创造经济价值,促进旅游行业的发展。在系统设计中需要借鉴各个学科的知识,同时要对比中吸收借鉴外国智能化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的有益经验,加快我国旅游行业的转型发展。

管理信息系统论文3

摘要:实行项目管理,规范其组织模式和管理过程对于保证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成功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管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及协调工作,这是控制开发成本、提高开发效率和保证开发成果质量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信息技术管理系统项目管理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项目管理是为了使开发项目能够按照预定的成本、进度和质量顺利完成,根据管理科学的理论,对需求、成本、人员、进度、质量、风险等进行科学分析和有效管理及控制,并利用工程化开发方法所进行的系统活动。

1项目管理的组织模式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可以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也可以是为实现企业某一管理职能而进行的一个单独的开发项目。对于前者,需成立企业的项目委员会,委员会下设项目管理组、项目评审组和项目开发组;如果是后者,则可以根据职能所涉及的范围,召集相关部门人员成立开发项目组,项目组中分设系统开发小组和项目评审小组,由项目负责人进行统一管理和协调。

项目管理负责人可以为多人,由职能部门和信息部门管理人员组成。主要职责为:拟定项目管理的进度安排;组织项目阶段评审;协调整体开发工作;对项目管理采取优化措施。

项目评审小组一般由企业技术专家组成。主要职责为:对项目的需求分析进行评审;对系统选型和开发计划进行评审;对系统开发进行阶段性评审;对项目总结报告进行评审。

开发项目组有开发技术人员构成。主要职责是:根据项目负责人的安排具体负责项目的软件开发工作;项目结束后提交开发成果并形成技术文档。

2管理信息系统项目管理过程

一个完整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项目通常包括三大阶段:需求分析、系统选型和系统实施。从具体的项目执行过程上来讲,项目管理可分为项目的项目授权、需求分析、项目选型、开发计划制定与实施、项目评估及更新和项目完成验收六个步骤。

2.1项目授权

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要求提出后,需要确定开发项目管理的责任者,由其负责项目的可行性分析、需求评估,并进行项目开发的总体规划和管理与质量控制等,即将项目开发与管理的权限授予某一部门。一般而言,如果是针对企业的某项管理职能而进行的系统开发,应由具备此项管理职能执行能力的部门来负责;若是企业的总体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这应由成立的项目管理委员会负责。

2.2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可分为三个过程:

1)可行性评估:根据项目所期望达到的目标,明确项目开发所需要投入的企业资源,并从企业现行的管理方式和理念、人力资源、技术支持等方面考虑,确定项目开发成果能否被使用者接受,能否促使工作流程的合理化,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企业管理运行成本。

2)需求评估:对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整体需求和期望做出分析和评估,详细考虑需求的实现方式,确定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及模块间的关系,对系统的信息标准进行统一确定,并据此明确管理信息系统项目成果的期望和目标。

3)项目总体安排:对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时间、进度、人员等做出总体安排,制定项目的总体计划。

2.3项目选型

在明确了项目的期望和需求后,项目选型阶段的主要工作就是为开发选择合适的软件系统和硬件平台。在项目选型阶段的主要管理工作是进行系统选择的风险控制,包括正确全面评估系统功能,合理匹配系统功能和自身需求,综合评价软件系统和硬件平台的功能及价格、技术支持能力,充分考虑系统维护和后续开发等因素。

2.4开发计划制定与实施

在项目策划时,要充分考虑具体开发人员对开发过程的意见,项目开发的负责人应当协同开发人员进行尽量精确的对开发过程情况的估计。开发计划常以文本文档和图形文档结合的形式出现,文本主要记录项目的约束和限制、风险、资源、接口约定等方面的内容,对于进度和资源分解、职责分解、目标分解最好通过项目管理软件工具来进行规划和管理,以利于进行同步修改。

2.5项目评估及更新

项目评估及更新阶段的核心是项目管理控制,就是利用项目管理工具和技术来衡量和更新项目任务。项目评估及更新贯穿于系统开发的全过程。在项目评估及更新阶段常用的方法有:

1)项目实施过程的阶段性评估,考察开发过程是否按计划进行并达到预期的目的,如果出现偏差,研究是否需要更新计划及资源,同时落实所需的更新措施。

2)通过定期编写项目进度报告,召开项目开发情况通报会议,进行定期的工作小结,评估实施进度及成果。

3)通过对开发人员及需求部门人员进行培训,编写完善开发过程中的各种技术保障文档,从而建立起完整的质量资料,以便于开发完成后的进行有效的系统维护,并对将来可能的后续开发提供全面、系统、准确的技术资料。

2.6项目完成项目完成阶段是整个实施项目的最后一个阶段。

1)结合项目最初对系统的期望和目标,对项目实施成果进行验收。

2)正式移交系统正式运转及使用,由企业的信息部门进行日常维护和技术支持。

3)项目总结对项目实施过程和实施成果做出回顾,总结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3项目管理质量控制过程

质量控制是项目管理的重要方面之一,建立和执行适当的质量衡量标准是进行项目质量管理的关键。质量控制贯穿了项目管理的全过程,是在项目管理中对质量的动态管理,它不仅仅是对开发成果的质量要求控制,还包含了对开发工作流程、开发方式、财务成本以及开发风险等更方面的控制管理过程。

3.1建立项目的质量衡量标准

项目质量控制标准的制定是依据系统开发的功能需求,通过开发项目的计划和实施过程所建立起来的,对项目开发的若干要求,以此作为项目开发评审和控制标准的基础和核心。具体的项目质量控制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项目开发工作流程的合理化;

2)开发时间和成本预算控制;

3)项目风险控制;

4)开发工作安排效率;

5)开发工作的协调管理过程;

6)工程化开发方式的运用;

7)程序的运行效率和信息标准的统一;

8)管理信息系统需求方满意度。

3.2观察开发过程的实际表现情况

通过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各种渠道,收集项目实施的有关信息,了解开发过程的实际表现情况。在这一步骤中可以利用的信息渠道有:

1)正式渠道,如定期编写项目进度报告,召开项目开发情况通报会议;

2)非正式的渠道,如在开发过程中与项目小组成员或需求方的交流等。

3.3进行实际表现和控制标准的比较

比较项目实施的实际表现和预先制定的控制标准,主要是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及时调整与项目计划的偏差。

管理控制标准为客观评价项目状况提供了依据,使项目负责人能够迅速、有效地对项目的实际进展情况做出全面、客观判断,从而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

3.4采取调整措施

在比较项目实际表现和衡量标准后,如果出现偏差,就需要采取调整措施,纠正措施可以采取以下的形式:

1)对开发流程进行合理化调整;

2)协调项目资源的合理分配;

3)建立系统、全面、准确的技术文档资料;

4)调整项目组织形式和项目管理方法。

4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协调工作

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项目管理中,存在着大量的管理协调工作,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4.1需求方与开发方的关系

需求方与开发方是对立的统一体,双方均希望将开发项目做好。但需求方可能对信息开发技术缺乏全面的了解;而开发方对需求方的需求、细节了解不充分等因素,使得双方对开发过程的理解存在着差异。而这种认识上的差异与理解的不同会导致开发成果与实际需求偏差甚远。因此,项目管理的重要目标便是建立一个便于开发方与需求方之间进行交流的环境。

4.2需求方参与项目管理人员与使用人员的关系

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一方面减轻了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而另一方面也改变了现行的工作管理模式,改变了原有的一些工作流程和工作习惯。但是管理信息系统的成功与否有赖于使用人员的检验。特别是在管理信息系统的试运行阶段,使用人员对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实际上是对系统的深入测试,有助于帮助开发方进一步完善软件功能,提高软件的实用性、稳定性及可靠性。

4.3项目管理人员与软件开发人员的关系

项目管理人员与软件编程人员的关系处理得如何将直接影响软件编程人员的积极性。当使用人员对系统提出问题,并改动要求时,软件开发人员往往找出各种理由予以否定,而这正是引起开发方与需求方矛盾的最经常的原因。在管理信息项目开发中,项目管理人员需要经常协调使用人员和软件开发人员的关系,既要满足需求方的需求变化,又要充分调动开发人员的积极性。

4.4性能与灵活的关系

性能与灵活是系统设计中的一对矛盾,在项目管理中应充分考虑性能与灵活的关系。性能是系统可用性的重要因素,很难想象一个响应速度很慢的系统能得到最终用户的认可,而灵活性是系统适应变化能力的重要因素,一个无法适应工作模式变化的系统也是难以推行的。

5结束语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项目管理是通过对项目的科学计划和管理,从开发过程的表现衡量与质量管理、风险管理控制等不同方面对项目进行控制,使企业实现项目所预期的成果和目标。项目管理对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成功进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保证开发质量和进度的有效手段。

管理信息系统论文4

学校教学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其中涉及到人、财、物等多方面的管理内容,在传统的管理方式下,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传统的教学管理工作漏洞普遍存在,管理效率始终无法获得有效提升。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广泛运用,学校管理也逐渐向信息化管理的方向发展。

一、当前学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存在的不足

1.功能不完善。我们在针对学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过程中发现,很多系统的功能都具有单一性,往往都集中在学生管理和教师管理的方面,其中包括教学计划、课程安排、教材管理等内容,而其他方面的内容却较少,如教学过程的管理、实践教学的管理、教学设备的管理等等,这些内容涉及的较少,同时针对教学设备的利用效率、学校资源的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和很少。

2.综合进度较低。当前,有大部分的学校在进行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建设时,都集中在课程管理、学生管理以及学籍管理等方面,虽然大部分系统中都包含这些功能,从某一专业的功能方面来看,似乎这种使用方便、内容简单的系统更加受欢迎,但是从全局方面考虑,这些功能单一的系没有与网络和社会的发展、教育体制的进步等方面的内容实现综合的进步,呈现出一定的滞后性。

3.缺乏较强的数据挖掘能力。当前大部分的学校管理信息系统都能够实现强大的数据信息记载和存储的功能的,但是在智能化和自动化方面却较差,对于网络的利用也往往停留在对数据信息的传递与共享,却无法实现深层次的数据挖掘功能,无法按照管理的要求提供深入的咨询信息和统计信息。

4.无法体现学校管理的质的变化。现行学校管理信息系统最突出的不足是:仅停留在用计算机代替传统手工书写、计算、显示、存储、打印的低层次应用上,未能体现出数字化技术给学校管理带来的质的变化,未能反映当前新的教育理念、经营思想和管理模式。仍现着传统管理方式过分注重结果的做法,没有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所带来的自动功能,对于大量教学过程来说,完全可以通过合理的设计,而使其管理自动化,弥补传统管理的不足,展示出数字化管理的真正的魅力所在。所以,还需要进一步加以研究和完善。

二、智能化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1.对教学设备的集中管理

在教学设备中,包括远程控制系统、视频系统、通信系统以及计算机网络系统等等,通过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实现对教学设备的管理,并且依托网络依据,实现对所有设备的统一和集中管理,无论处在网络上的任何位置,只有获得授权之后,就能够实现对教学设备的控制与管理。在多媒体教室的建设方面,需要配备相应的视频系统,除了实现自动化管理之外,也能够通过远程监控实现对设备的管理与保护。在内部[文秘站-您的专属秘书,中国最强免费!]通信系统的管理方面,一般可以通过总控制室与各个教室之间建立起网络电话技术,教室可以与控制中心直接取得联系,以此来实现即时管理。在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管理方面,要对整个校园内的多媒体教室进行分布式管理,通过校园网络形成一个完整的客户服务器结构,通过总控制器向其他的控制点发出消息,管理员能够及时实现对设备的维护与管理。

2.校园资源全面整合一方面,实现校园网络的设备安全建设,将防盗设备与通信平台有效的结合,这样在发生意外事故时,便能够及时向相关的部门发出警报,在学校警卫人员的通信设备上也会出现相应的报警提示。另一方面,对校园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要将多媒体教室的管理信息与总控制中心的通信系统相结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才能够实现对整个教室管理系统的控制与维护。在数据中心的建设方面,为了满足智能化的管理要求,需要建立统一的数据中心,并且对数据库的数据分析和挖掘功能进行深入的拓展,方便多媒体教室的集中化管理。另外,在校园管理实现统一身份认证的IC卡制度以外,实现校园一卡通服务,通过统一的校园服务平台的建设,通过短信平台、通信平台等为学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运用提供技术支撑,以此来实现校园管理系统持续、稳定的运行。

3.科学合理的管理使用理念

要加强学校各个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制定长远的教学管理计划,通过教务管理、设备管理、学生管理等多部门的信息化,实现统一的管理。为了实现多媒体教学管理的统一性,需要以专业化的发展方向为主导,积极研发与学校自身管理目标相适应的管理目标,根据国家教育部门的相关政策,制定多媒体教室建设的统一技术标准,支持多媒体教室持续发展。通过远程教学模式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制定多媒体教室教学的内容与目标,通过互联网技术的支持,自动生成包括教学实况、屏幕图像等内容,从而有效的弥补教室资源不足的问题,同时能够使优秀教师的作用获得充分发挥。同时要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学校管理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充分发挥其制约和规范的作用,促进校园文明的建设与发展。

结束语: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与完善的大背景下,学校管理信息系统的智能化程度也必然要随之进行不断改进,才能够适应当前社会和经济发展对教学管理提出的新要求,从而促进学校教学管理效率的不断提升,实现我国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

管理信息系统论文5

[摘要] 本文对会展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模式进行了仔细的研究,认为对于开放式会展系统如果采取传统的业务处理的模式,不能对会展活动进行有效控制,因此提出了面向管理的应用模式,其主要思想是构建会展系统的阶段性控制,通过局部控制从而实现对整个系统管理的一种机制,这种机制将会展的管理工作转换成为对会展的项目的管理和控制。

[关键词] 会展管理会展信息管理会展管理信息系统

一、前言

会展是信息密集型的活动,具有前期准备时间长,实施时间短的特点,在整个会展期间,尤其是在临近开始的短暂时间内,将会涌现出大量的、高密度的信息,这些信息必须要及时准确的进行处理。我们把它们又可以分成财务信息、接待信息、会议进程信息、人员信息、场馆信息、物流信息、住宿信息等,通过这些信息流贯穿整个会展期间。

会展本身是很大概念的集合,按形式包括会议、展览会、节庆等活动;按它们涉及和辐射的地域范围,可分为本地的、全国的、国际性的;按组织规模和参观人数分类,有小型的、中型的、大型的和特大型的,按会展的规格,可分成普通的、行业的、政府的和国际性的。小的会展则可以是本地的一个行业、组织或企业的活动,甚至是个人举办的类似于婚宴等。大型展览会的参观者可达数万人以上,小型的会议仅仅几十人。由于规模上具有明显的差异、重要程度不同、主办方等级、与会人数的多少,所有这些综合因素使得在会展的组织管理上、运作上有多种模式,这样不能用一个会展管理信息系统涵盖所有类型的会展活动,所以会出现多种不同形式的会展管理信息系统,各种系统的信息处理的内容和流程也不尽相同。

会展活动具有非常鲜明的阶段性,对于会议系统系来讲,可分成策划阶段、接待阶段、会议期间、结束阶段、休会期间;而对于展会系统,又可以分成展前、展中和展后三个阶段。两者在前期工作方面具有很多相似之处,对每个阶段的信息流程进行剖析,研究它们在不同环节的特点,不仅是设计会展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也是做好管理工作、组织工作的基础。

二、信息管理模式的研究

由于会展形式的多样性,为会展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内容、系统设计带来很大困难,同时因为会展本身的特点,如果采用一般性的业务处理的模式,很难采用较为一致的框架来设计具有通用意义的会展管理信息系统。从业务处理层面来看,能够处理的信息是相当有限的,仅仅限于客户关系管理、会员管理、登记参会情况、场馆展位预订和租用等业务层面的信息。从信息处理流程来看,由于会展活动是一次性发展进程,从策划到结束基本上属于线性的过程,因此可以将会展信息系统看作一个开放式系统,不具有明显的反馈和系统状态控制的环节。这种面向业务层面的会展管理信息系统的生命力是不强的。

为解决上述矛盾,我们认为会展信息系统应突破以往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基本模式,即一开始就应当设计一个为会展项目管理为目的,以会展项目管理、会务管理服务为主要研究内容,提供会展的项目策划、进程管理上需要的信息。从这个意义讲,虽然会展系统总的看来是一个仍然是一个开放式系统,但是在各个阶段的管理方式上可以加强阶段性、局部性的控制和管理,使会展系统和会展过程得到良好的控制,能够达到系统预定的目标,因此这样的会展系统不再是简单的开放式,而是若干个良好控制的闭环子系统的在时间进程上有机地结合。

面向管理应用的会展系统,能够很好的解决一般性和特殊性的问题,虽然会展活动的形式多样性和多变性,但是从会展的管理和进程的角度来看,都可以划分成策划阶段、接待阶段、会展阶段、结束阶段、休会阶段,完全可以忽略每次活动形式的差异,把各个阶段的工作抽象成策划、组织、落实和检查的研究内容,因此信息处理工作就转换成把会展各个阶段的项目的管理工作,系统的使用人员的主要工作就是制订所要完成的工作列表(项目),并对项目的执行情况监督和控制。在会展活动期间的所有业务处理工作都融会在系统管理中来,即在项目管理的前提下实现业务数据的处理,提升业务数据处理内涵、意义和针对性。

这种以项目管理为主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模式在其他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中并不常见,可以认为是会展管理信息系统的独特之处。

三、以阶段控制为主要研究目标

管理信息系统系统的主要功能是通过信息对企业状态进行控制,而开放式会展系统缺乏反馈环节,不能实施有效的控制,我们研究的会展系统是在会展的各个阶段实施控制手段,在各个局部上进行阶段环节上的控制,即对整个阶段达到控制的目的。

所谓控制在信息系统中可以有多种方式,在运用于项目管理方面,应当包括如下环节:策划、落实、监督、检查、确认。会展项目之间具有比较强的时间和空间依赖性,时间依赖性是指项目的准备和执行过程在时间轴上具有先后顺序依存的关系,如果一个项目延误了时间,其他项目又不能超越它的时候,就有可能造成整个活动的向后推移。在会展整个期间很多工作又是并行运行的,各个部分工作完成的质量直接影响其他工作完成的好坏,当某个项目的物理属性尚未建立或建立不完整、不完善的势必影响其他项目的存在,这是空间上的依赖性。

XX会议的接待项目策划一览表

会展活动的周期可能很长,但是真正举行活动,仅仅是很短的几天时间,其他时间都在筹划和准备,它们的工作直接影响会展活动的顺利举办和观众的满意度,如果出现差错和失误,很难有机会弥补并挽回影响,因此有必要在举办的前期,将所有可能发生的问题和情况进行有效的评估和认真考虑,防患于未然,做到万无一失,因此在会展信息管理上按阶段对本阶段要实施的项目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这就体现在会展活动的各个阶段都存在管理上的周期,用于对会展项目工作的策划,组织人员对各个项目分别落实,在会展项目完成情况监督和检查,对项目的实施的有效性进行确认,通过这种方式实现管理和控制。例如,会议的接待工作可用下表所示。

四、会展管理信息系统的策划功能研究

会展包括会议和展会两种形态,它们的信息管理工作有很大的区别,体现在控制的实体在形式上的不同,将其工作流程抽象成信息流之后,在很多方面具有相似之处,我们把它们归类在基本功能之中,这里仅讨论它们共同的、相似的处理功能。

在会展信息处理的基本功能包括:策划功能、管理功能、营销功能、信息发布、网络注册、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后勤保障、邀请函管理等。其中最核心的工作是策划功能,由于篇幅关系仅讨论策划的功能需求,对其他功能不做讨论。

会展信息管理的策划功能是为会议和展览会的项目的起始阶段的策划服务的。在策划中需要大量的信息和会展管理的经验,根据会展项目的要求,如举办的时间和地点、会展的规格和性质,与会人员的级别和人数、会展覆盖的地域范围、最后要达成的效果,这些显性和隐性的问题在会展策划中是着重考虑的因素,由于会展活动具有非常明显区别的阶段性,不同阶段的任务、工作重心也不同,因此策划也应配合这样情况,针对会展不同阶段做相应的策划。由于会展的信息量很大,因此在策划时,必须认真对待工作出现的一些细节和可能发生的种种情况,并备有应对突发事件的紧急预案。

在策划中制定的项目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确定项目内容,制定项目的基本内容,如项目名称、达到的目标、完成或考核的指标,项目在准备过程中、必须安排具体的负责人落实该项目,并在指定的时间内,按照考核指标进行检查;第二是项目之间流程关系,即项目之间的在时空方面存在某种耦合关系,确定项目的任务链和完成的时间链。我们把会展的信息管理的策划功能,按照会展的不同阶段进行划分,以阶段作为不同的研究对象,按筹备阶段、准备阶段、会前阶段、期中阶段、结束阶段和休会阶段的顺序进行,然后在针对每个具体的阶段作详尽的策划,逐步分解到具体的功能。对于不同阶段设计不同的功能需求,这也是我们研究的重点,系统的所有功能需求都围绕着策划的功能需求展开进行的。

五、结语

通过对会展信息管理的分析和研究,此类信息变化和跨度等很大的信息系统,开放式是其主要特点,采用面向业务数据处理的模式不能对会展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笔者采用项目管理的研究方法,以面向项目管理的模式对其各个发生阶段进行局部控制,以项目的策划、落实、监督、检查和确认的工作环节的形式实现局部上的反馈控制,从而达到对整个项目进行控制的目的,以这种方式组织的管理信息系统能够较好地适用于不同形式的会展信息管理的需求。

管理信息系统论文6

一、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现状

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以成本和资金为重点,严格预算刚性管理,对各项经营指标的全面完成起到了很大的保障作用。预算管理范围已涵盖所有单位的业务预算、资本预算、资金预算和财务预算,“目标—分解—编制—执行控制—分析考核”的预算管理运行体系得以完善。目前,大多数企业的预算报表使用Excel设置的预算表格式进行填制上报,使用Excel表格进行预算编制,使预算数据游离于现有的信息化系统之外,无法与现有业务系统进行接轨,无法实现预算对总账系统、资金系统的数据控制,也无法将总账业务执行数据提取到预算中与预算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二、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原则

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本着从企业长远发展战略的角度出发,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去整合企业现有的生产、经营、管理等各个方面,实现信息数据的收集、加工、更新和维护等功能,为企业的决策层提供准确而有效的数据信息。在此过程中涉及到企业管理的各个职能部门,这就决定了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保证系统建设质量和提高建设速度,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必须坚持的指导原则是:

1.统一性原则。为确保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的规范化、标准化,企业在系统建设中始终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分步实施的原则,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全面提高建设速度,降低建设成本。

2.先进性原则。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系统以会计核算系统为基础,重在控制管理和分析;并且采用整合性的思路,先进的管理思想,从而实现最佳的业务流程,达到最大程度的数据综合利用,确保系统应用的先进性。

3.可操作性原则。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系统以科学管理为手段,实现企业物流、资金流、业务流的集成,建成开放性的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各项责任目标的分解、考核奖惩与分析总结,实现企业经营总目标,提高全员参与管理的积极性。

4.灵活性与适用性原则。信息化技术在不断发展,企业的改革也不断深入,因此系统建设过程中既要满足目前行业全面预算管理报表的要求,也要满足企业灵活多变的管理需要,同时满足自行设计预算分析报表的需要,具有通用性与适用性,以满足集团公司各级管理人员的需要。

5.可靠性与安全性原则。全面预算管理系统要有严格的安全控制和数据备份机制,确保数据安全可靠。在网络配置上,确保内部系统数据不被非法用户所获取和破坏,强化权限管理功能,具有多级安全机制,并建立完善的日志机制,做到所有操作都有据可查。

三、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内容

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总的目标是,通过建立企业统一的预算管理平台,形成系统的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控制、预算预警以及执行情况的查询分析和监督,建立科学的内部预算及其控制流程。具体包括:

1.建立企业统一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设置集团及各级单位的预算主体,并建立预算主体与核算主体的对应关系。

2.在统一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实现预算编制以及预算调整;满足相关的预算控制、预算分析等业务处理的需求;依据预算指标和维度,搭建统一的预算查询预警平台。

3.结合行业的改革发展趋势与目前的现状,确保公司的预算管理信息与企业发展目标紧密结合,促进发展战略规划的落实和生产经营总目标的实现,推动预算管理的标准化、流程化,实现资源共享。

4.通过系统提供生产经营情况、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等最新、最准确的信息,提高信息资源流通速度和共享程度,达到纵向强化职能管理、横向加强综合协调的目标,为决策层及时提供需要的信息和辅助决策手段。

5.以科学管理为手段,以生产安全为核心,以经济效益为目的,实现企业物流、资金流、业务流的集成,建成开放性的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

四、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1.预算编制。预算编制前,明确当年预算编制总体要求、具体原则、财务政策和报表体系,以规范和统一预算编制口径,企业各业务部门编出业务预算、资本预算、资金预算和财务预算等预算,指导基层预算编制。预算管理办公室按照各自分工参与到预算编制和审核过程中,协调、平衡各级预算,使预算基础更加可靠,提高预算编制质量。总预算经过预算委员会讨论批准,并报告董事会(或总经理办公会)讨论通过后形成公司的执行预算,下达给各部门和基层各单位控制执行。

2.预算执行与控制。预算执行与控制是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重点,目标是实现预算执行过程中的事中实时控制。公司预算控制方案由控制流程、控制类型、控制方式三方面组成。

3.预算调整。公司正式下达执行的预算,一般不予调整。但如果预算在执行中遇到市场环境、经营条件、政策法规等外部事项发生重大变化,影响了企业预算目标的实现,可对预算进行调整。

4.预算分析。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实现及时、灵活多样的全面预算分析,提供业务分析平台,可以根据各级管理的要求定义多样化的分析体系,自动从核算、资金、资产等相关系统自动获取预算执行数据,可以采用多期间、多预算主体、上期对比分析、同期对比分析等不同的分析,满足公司或各预算单位在任意时间开展预算分析工作的需要,及时跟踪预算执行情况。

管理信息系统论文7

一、云计算下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策略

为大幅度提高现代企业的管理效率,使信息系统在高速、高效的条件下运行,研究人员尝试将云计算技术引进现代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并取得良好效果。

时刻监控企业的信息管理,并根据企业管理的不同需要分析其信息系统的不同应用负载,按照规范标准对企业其进行分类,判定哪一个企业能够享受云计算信息管理的服务。在确定服务企业之后根据其具体的需求设计不同的云计算流程。另外应用负载能够在规划、分类后再次重组,这一特点的表现形式会因企业的不同而不同,所以设计人员要根据应用负载的特点判定某企业适合的云计算类型。

通常情况下,某个企业的管理信息十分繁杂,其需要使用的云计算类型也很多,例如财务或者经营方面的管理需要使用私有云,而宣传方面的管理则需要使用公有云。如果某个企业想要创建独有的云计算平台,就需要设计者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整理、分类、总结其原有的内部信息的技术资源,开辟-个新的数据库,并以企业的应用负载实际情况为基础建立虚拟化的应对策略。最后设计人员应该创设一个新的业务板,将需要分配和管理的任务发布在业务板上,将业务的变化信息实时公布,实际上这一计算、运行、整理的过程就是云计算在基础设施层发挥作用的过程。

二、云计算下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架设计

和以往的计算模式相比,云计算的优势十分明显,它具有优化、自动、共享、集中等特点,其资源管理模式和传统的资源管理模式不同,它包含的3个基本层分别为:应用层、平台层、基础设施层。

1应用层设计

所谓应用层就是在云平台运行的所有应用的集合。在实际的企业管理信息化中,各种企业管理的系统例如决策系统、数据存储系统、企业站、客户信息管理系统、产品设计研发系统、销售系统、材料管理系统、财务系统等的应用软件都是分布在云计算的应用层上。在设计应用层时,应该考虑到企业管理系统的复杂性,适当地在系统内加入址分类管理插件,保证应用层的条理性。

2平台层设计

云计算的平台层主要功能是将运营环境、运行环境、开发环境和测试环境提供给用户,为企业管理信息的云计算提供合适的平台。开发测试环境主要包括开发程序时需要的编程语言、系统运行时需要的元数据体系、内容充实的代码库和各种应用打包时需要的格式。通常情况下软件的开发者能够在云计算的平台层中或者两种类型的开发测试环境:在线环境和离线环境。在线开发测试环境能够将所有需要开发测试的任务在服务器内完成,而不需要开发人员准备专门的软件;离线开发测试环境,它的集成性高,这一测试环境主要依靠软件开发者利用本地软件完成测试任务,如果开发测试工作结束,开发者就应该将应用上传到线上有云平台接收。最后云平台再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对设计的应用程序进行配置并激活该应用。

3基础设施层设计

所谓基础实施层就是将云计算的硬件作为核心,包括网络、存储、计算等资料,利用一定的虚拟化技术将云计算的硬件转化抽象的数据,并对其进行管理整合,实现资源的管理优化。

一般在设计云计算基础设施层之前,要对企业的管理信息进行整理建立一个数据中心,并在数据库内安装大量利用网络连接在一起的存储设备和服务器等硬件设施。设计人员应该根据企业要求确定虚拟化方案,这此硬件设备虚拟化,并搭建-个虚拟化的平台将这此虚拟化的一硬件设备整合成一个巨大的虚拟资源库,从而为建立高层次上的资源管理计算逻辑奠定基础,通过虚拟集成管理设备实现安全管理、资源布置、负载管理、资源控制、数据管理等多个功能。

三、云计算下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

未来的云计算企业管理技术会逐渐走向服务化、技术虚拟化和智能化。就目前来说,云计算下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人员已经将其作为产品进行售卖,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我国企业管理理念的变更,该系统的需求量会愈来愈大,其功能也会随市场的扩大而不断增加。云计算本来就是在虚拟的环境下进行的,它的优势在于能够大幅降低数据存储运行的成本,提高对信息的利用率。近几年随着云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对云技术的认可度大大提高,云计算下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也会越来越受欢迎。智能化是云计算下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当前待解决的问题。因为句个不同企业的企业管理信息不同,分类上出现厂细小的偏差,而且随着企业的发展它的管理信息也会发生变化,对该系统的适应性提出厂挑战。提高云计算下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智能化水平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结束语:

云计算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带来厂新的生机,企业可以通过云计算技术将原来的信息资源整合,将其提供给本企业或者其他的企业共享。云计算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提供技术上的支持,它的普遍应用一定能给我国的信息技术带来一场变革。

管理信息系统论文8

[摘 要]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其工作内容包括计算机技术、信息通讯技术、信息管理技术等多种综合性的技术。目前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在国内的应用非常好,因为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整体性能非常优秀,其信息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非常高,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为系统的资源配置进行优化。所以,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被国内大部分企业用于企业内部的管理工作。本文通过对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整体状况进行概述,对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在国内的应用情况进行探索,针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出一些分析。

[关键词]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技术;发展方向;

一、引言

随着世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的管理措施也得到了完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就是融合了高新技术的现代化管理方法。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一门新型的综合性学科,从概念提出到逐渐发展再到广泛应用,中间经历了从单机到网络的过程,功能在不断地增多,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使得企业管理工作更加方便、快捷、高效,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逐渐进入科学化管理的过程中,对于提高企业综合效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社会现代化建设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加大对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力度是十分有必要的,需要更加重视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推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更加长远地发展。

二、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介绍

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MIS)是一门复杂的综合性学科,随着国内科技水平的发展,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在不断地进行完善升级,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可以理解为一个高度集成化的管理系统,能够通过计算机进行信息的传输、存储、分析和处理等等管理工作,通过其高效的信息管理功能为企业活动和工作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持。尤其是进入信息化时代以来,各种信息技术的爆发式出现和大数据概念的提出,全面掌握信息逐渐成为一个企业发展中最为重要的内容,是一个企业在进行工作和决策时最依赖的部分。因此,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逐渐在国内广泛地应用起来,其发展也变得更加迅速。

三、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目前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在国内的发展状况十分良好,国内的大部分行业都对其进行应用,不管是大型企业还是小型企业,都将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到工作当中,影响深远。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在实际的应用中主要包括这几个方面: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信息自动化控制等等,通过应用多种高新技术,进行数据信息和资源共享,以降低企业工作成本,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增加企业综合效益,占据更多的市场,增强企业自身竞争力。另一方面能够通过应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出新的管理信息的概念和模式,在实践过程中为企业管理工作提供一些建议和帮助。

四、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未来发展的总体趋势

随着信息化管理理念的不断推广,为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创造了机遇,各种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汇聚到一起,为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学科构建了一系列的知识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进一步对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研究,提高相关技术水平,为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全面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为其未来的智能化、集成化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通过融合网络技术、信息管理技术、智能化技术等多种高新技术推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更加全面的发展,使得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五、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

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将逐渐向网络化方向发展。随着全球信息通信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处理技术正在向网络化的方向发展,这一情况也暗示出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也会逐渐向网络化靠近,并且会逐渐增加对网络的依赖性。因为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在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分析和处理工作时要完全依靠网络实现,来保障信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并通过互联网来为用户提供服务。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逐渐向网络化的方向发展之后,能够为企业外部交流带来极大的便利,加上互联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企业线上的业务也会逐渐增多,信息交流的需求会不断增加,也会反过来促进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网络化方向的发展,让企业跟上社会现代化建设的脚步,保障企业的综合效益。

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将逐渐向智能化方向发展。随着目前国内智能化技术正在迅速地发展,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不可避免的向智能化方向发展。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智能化发展就是将系统中的功能和流程互相分离开,使系统保持一定程度的独立性,能够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更加快速的进行信息分析管理工作,通过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实现价值信息的自动挖掘,为企业决策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持。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未来智能化发展就是通过依托于强大的计算机技术,构建网络神经元结构,实现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智能化管理,能够自动进行系统的维护、升级和更新,提升企业管理工作的效率。

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将逐渐向虚拟化和集成化的方向发展。随着信息管理工作的增多和工作内容的复杂程度增大,需要对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性能升级,使其能够提供更加全面高效的服务,通过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中应用基于云计算的虚拟化技术能够进一步加强系统的性能,提高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的效率,保障整个系统运行的灵活性和稳定性。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化是通过实现各个子系统的融合,依靠复杂的系统结构和先进的多元技术支持,对数据库进行信息采集、分析、处理和共享的操作,通過系统接口直接向数据库调取数据,使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操作更加方便简单,更加利于企业信息管理工作的进行。

随着现代化社会建设的进程不断加快,人们对于信息管理的需求不断增加,更加重视信息的质量和安全,因此需要对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进行进一步的提升,一旦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出现故障或者遭受到外界恶意攻击,会极大程度地导致企业重要的信息外泄,对企业造成难以估计的利益损失,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中,对系统的安全保护也需要更加的重视,通过建立安全预警机制,应用信息机密技术等措施来加强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运行时的安全系数。

六、总结

通过对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进行讲述,和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在国内的应用状况进行分析,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对于企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极大程度的改善企业内部信息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随着国内科技的进步,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也在不断的完善升级,对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预测分析并提供一些建议,推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更加长远的发展,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张荣辉.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及经济效益[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xx(12).[2] 王天新.管理信息系统发展[J].现代情报,20xx(25).[3] 吴实.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发展方向的研究[J].国防科技参考,20xx(05).[4] 杨波,王云龙.浅析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于开发[J].科技致富向导,20xx(18).

管理信息系统论文9

当今社会信息化发展十分迅速,企业的发展逐渐数字化、网络化,企业的整体实力与竞争力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程度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能够实现自身资金、人员以及信息的集成化管理。软件开发企业在项目管理中也需要努力实现信息化建设,促进管理效率的提升,更好地发展自身优势,提升整体实力。

1软件开发项目管理的现状

信息技术的快速进步使得软件行业迅猛发展,并逐步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行业中,对于国民经济以及社会发展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传统产业以及管理理念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使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也逐步发生着变化。软件开发项目的技术性、风险性、竞争性以及渗透性比较强[1]。

当前,我国软件开发项目管理发展还远远不足,依旧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第一,对项目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一些项目管理对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了解不透彻,工作中缺乏完善的项目管理知识的指导,管理工作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比较随意。第二,软件开发企业项目管理人员没有制定科学的项目计划,没有科学的计划与目标,就无法顺利的实现项目管理的成功。第三,项目管理中的相关信息沟通交流不到位,相关人员在计划的制定、明确情况、反馈意见以及研究技术成果等方面沟通不到位,使得工作不能明确划分,存在着一些不必要的损失。此外,软件开发项目的质量管理、变更管理不科学,没有明确的成本估算,没有对项目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充分地分析,缺乏完善的应对策略。

2软件开发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意义

软件技术的迅速进步使得软件项目的需要也逐渐提升,软件项目的复杂程度以及变更逐渐频繁起来,软件项目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开发过程中的管理效果,如质量、进度、人员以及成本等管理控制。

信息化发展的今天,信息化平台在软件开发项目管理中建立是必要和重要的。有了完善的软件开发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人员能够对整个企业的软件进行轻松地管理与维护,促进企业效益的顺利实现。

软件开发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需要有明确的管理标准,完善文档库,使项目的利用率得到提升,同时把握好开发的进步,保证每个阶段都能够得到有效地控制。明确任务的划分,强化内部的沟通,使每一位项目开发人员都能够明确自己的任务,能够充分协作,促进项目管理效率的提升。提高对软件开发进行风险防范,使软件开发项目管理的成功率得到提升,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3软件开发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3.1对系统功能进行总体化的设计

项目管理需要一定的理论知识与技术工具作为前提和基础,这主要与综合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成本管理、沟通管理、范围管理、风险管理以及采购管理九个知识领域以及项目启动阶段、计划、执行、控制以及结束五个阶段有关。

对这九个知识领域以及五个阶段的实际需要进行分析和研究,能够明确软件开发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功能,并将其细化成为十一个子系统,也就是综合管理系统、计划管理系统、需求管理系统、费用管理系统、质量管理系统、人员管理系统、配置管理系统、进度管理系统、风险管理系统、售后服务系统和后台维护系统[2]。

3.2基于B/S结构的总体设计思想

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了良好的发展,Web的网络管理模式也得到了比较广泛地应用,可以使管理人员利用Web浏览器对内外部网络进行监测,能够在任何的网络节点上实现数据的快速配置、控制以及存取。与传统的工具相比,能够改善网络用户的网络管理形式,使管理信息系统得维护成本得以降低,使更多的用户使用网络。利用ASP.NET进行浏览器/服务器编程[3],兼容多种开发语言,能够对数据库进行直接访问,客户端界面能够直接被构建起来,开发的时间比较短,升级的能力强,对硬件质量的要求比较低。

对于C/S结构,这是客户端——服务器的网络建构模式,C/S结构对于数据库系统来讲,客户机和服务器分别对数据进行应用和存取,如果用户需要对数据库进行访问时,可以利用应用程序接口将访问数据库的请求提交给服务器,数据库管理系统接到请求后实现数据库的访问,然后将结果反馈给用户。

对于B/S体系结构,这是从传统的二层C/S结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三层C/S模式。这种B/S体系结构主要有表示层、功能层和数据层[4]。B/S体系结构中,用户能够利用浏览器向网络中的很多服务器进行请求,能够使客户机更加简化,不过服务器需要承担比较多的工作,在服务上访问数据库、执行应用程序。

在B/S结构上建设的软件开发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就是在服务上安装所有软件,通过浏览器就能够使用软件。这种系统是由很多浏览器、后台数据库服务器以及Web服务器构成,安装比较简单,维护的难度不大,并且能够在各种软件开发企业进行使用。如果企业需要扩大规模只需要将客户端的硬件数量、服务器数量以及硬件配置增多就可以,具有很强的扩张性。项目管理理论的不断发展,只要升级Web服务器的应用程度,对一些必要的数据进行修改就可以,不需要对每一个客户端浏览器进行升级或者再次安装。

3.3系统总体技术支持与设计

软件开发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主要有技术支持、数据库设计、安全性以及运行环境设计等内容。对于开发技术支持,主要使用的是B/S结构网络模式,由很多浏览器、后台数据库服务器以及Web服务器构成,不需要安装客户端软件,将服务器与网络连接就能够进行操作,避免了传统开发应用程序中的限制。数据库设计要做到确保数据库的完整,对基本信息数据表、系统信息数据表以及工作表进行设计,实现其完整性。安全性设计以B/S结构的软件开发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为依据,开放性比较强,对用户进行分层、分级管理促进系统安全性提升。运行环境设计就是要使用先进的客户端、软硬件、应用程序、数据库服务器等。

4结束语

当前的软件开发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设计需要是依据B/S结构进行,这是软件开发项目管理信息化实现的有效手段,并进行软件开发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提出,使系统的技术设计以及子系统功能的实现能够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刘慧.软件开发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研究[J].电子制作,20xx,23:104-105.[2]杨翠云,潘慧.关于如何开发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几点思考[J].科技创新与应用,20xx,5:55.[3]张晓鸿.基于WEB的信息系统软件开发与项目管理[J].经营管理者,20xx,28:389.[4]黄一新.论信息系统软件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J].情报探索,20xx,12:88-90.

管理信息系统论文10

摘 要:整合型管理体系是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多标”一体化整合管理的再扩展、再提升,支持全方位管理,使其既能满足多个体系标准认证要求,又能利于提高企业整体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实现企业的方针和目标.本文通过对华聚能源公司构建整合型管理体系的实践与探索进行经验总结,以期能够对企业构建整合型管理体系有借鉴意义.关 键 词 :整合型;管理体系;标准;一体化

整合型管理体系是指多个管理体系并存,将公共要素整合在一起,多个体系在统一的管理构架下运行的模式.整合型管理体系通过整合多个管理体系,统一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运行控制,使企业所有的活动和过程处于在控状态,以达到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目的,改变以往多体系同时运行出现混乱、失控现象,从而大大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山东华聚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于20xx年通过质量/环境/职业安全健康“三体系”认证.同时,兖矿集团公司厂务公开体系、计量管理体系及培训管理体系工作也在华聚能源公司实施.各管理体系的实施运行,保证了公司持续平稳发展,但也出现了工作繁琐,重复性工作多的现象,造成资源的浪费,降低了企业的管理效率,因此,对多个管理体系的进行科学整合成为公司发展的客观要求.在满足各体系标准要求的同时,精兵简政,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形成相互协调、经济有效的一体化管理体系,成为公司发展的大势所趋.华聚能源公司通过不断完善工作基础,强化管理创新,逐步形成具有公司特色的整合型管理体系,其具体做法如下:

一、确定任务目标,策划体系进程

在确定体系框架目标的基础上,制定统一的整合型管理体系推进进度表,对体系诊断、推行工作准备、体系设计、标准培训、文件编写培训、体系程序文件编写、审查修订程序文件、体系手册及作业文件编写、文件实施培训、管理层培训、体系运行各阶段进行了明确的进度策划与时间安排.二、明确管理职责,健全体系网络

公司成立了工作组,组建了一支体系推进的骨干力量,负责体系的日常推进工作.各部门、各单位成立了以“行政一把手”担任组长的“贯标工作领导小组”,并在各单位设立了1-2名“联络员”,负责资料的收集、整理及通用文件的编制等,形成了“公司整合型管理体系网络”,加速了信息的流转速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三、强化全员培训,提高思想认识

为了提高各级管理层领导的整合型管理体系意识,公司分别从中国质量协会、山东省企业联合会聘请了咨询专家举办了整合型管理体系的基础知识培训班.同时,各基层单位认真组织开展全员管理体系培训,强化一体化管理体系知识,为推进管理体系整合工作做好思想准备,营造全员参与、积极推进、努力达标的良好氛围.四、夯实建设基础,注重务求实效

管理文件以原三体系程序文件为基础,建立标准化考核文件,力求以表格的形式体现精要内容,增加对应考核要求,使文件简明实用,同时,涵盖各个管理体系的所有条款和要求.(一)整合优化管理体系文件.新体系充分吸收了三体系的精华:包括生产经营现场各岗位识别的453份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表、危险源识别与评价表,汇总整理出的27个重要环境因素与重大风险,以及75个管理标准和75个工作标准等.(二)科学编写文件,认真开展编写培训工作.公司的文件编写采用的是“先中央后两端”的方式,先编写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再逐步编写管理手册与作业文件.在程序文件编写前,按照体系要素要求,公司将管理标准的编写任务按专业职能分配到各个专业管理部门,挑选出了多名专业娴熟、文字功底较强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文件编写,并举办了体系基础知识与文件编写培训班,从源头上确保了文件编写的科学合理性.(三)开展文件讨论与体系试运行,确保文件有实效.在体系基本完成后,公司多次召开整合型管理体系讨论会,经过讨论完善了文件实施细节.进行体系试运行,并针对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完善文件,使文件更加贴近现场实际,真正起到控制管理作用.五、整合管理体系,实现“一体化”管理

“一体化”管理,是建设整合型标准体系的保证,为此,公司采取了以下“一体化”工作.(一)组织机构完善一体化.公司通过组织机构的调整,使管理流程更加清晰,专业化管理更加突显,与上级部门的接口更加理顺.调整后的各部门、各单位进一步明确管理职责分工,制定新的工作标准,重新审定各项规章制度,为整合型管理体系打好基础.(二)人员培训一体化.一体化管理体系整合后,必须培养和锻炼复合型内审员和体系运行维护人员,才能保证体系的深入进行.为保障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强化内审员培训,公司组织集中培训,采取内、外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加大了交流沟通力度,不断提升内审员业务技能.(三)文件与制度一体化.体系文件是体系运行的基础.提高体系运行质量,做好体系文件和企业管理制度的一体化非常关键.各单位严格落实公司要求,全部制度、办法均按照体系文件规定的形式起草、审核、批准、发布、修改,业务过程全部按照体系文件的规定执行,确保了体系文件的有效运行.(四)监督检查一体化.整合体系文件发布后,为保证体系有效运行,公司及时组织对所辖各个单位、各六个电厂、两个中心、12个职能部室一体化管理体系的目标展开、危险源、环境因素辨识与控制、运行控制、应急预案与响应等方面进行了日常监督检查和指导,强化过程管控,对体系的'建立、职能划分、目标展开、危险源、环境因素辨识与控制、运行控制、应急预案与响应等方面定期开展内部审核进行了针对性指导,促进了体系的正常运行,并结合阶段工作重点开展不定期专项检查..(五)评审与日常管理一体化.公司开展了以专业审核为主要形式的一体化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所谓专业审核就是对过去开展的各类大检查的一种转换,使其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实践证明,这种审核方式不仅针对性强,而且非常有效.(六)改进与质量提升一体化.进一步明确各部门持续改进的职责,规范改进措施的制定和实施程序,制定改进措施实施效果的测量方法等.同时,通过体系运行过程中的问题反馈,深刻剖析查找体系管理存在不足,在吸取先进单位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健全完善体系建设,提升管理标准,建立长效机制.山东华聚能源有限公司通过创新建立整合型标准化管理体系,有效融合质量、环境、职业安全健康、厂务公开、培训、计量等管理体系,扩展管理体系范围,理顺各项工作流程,形成鲜明的管理主线,基础管理向着规范和标准进步了一大步,整体管理水平取得显著改善和提高,企业目标、企业文化、企业精神在员工每天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工作中得以体现,逐步培养和提高了员工的管理意识和自觉意识.,同时,公司各项经济指标逆势上扬,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增强了公司市场竞争力,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持续和谐发展之路.

管理信息系统论文11

煤矿生产企业应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其中,煤矿通风安全管理工作在所有安全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与通风安全管理工作息息相关,在建设矿井时,首先应对日常通风管理资料进行收集、分析和总结,使矿井的建立符合通风的质量标准,这样才能防范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本文针对煤矿通风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进行了探讨。

1煤矿通风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原则

1)坚持安全可靠地原则。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中必然包含煤矿企业的各种重要数据,因此,在对该系统进行设计时要坚持安全可靠的原则,设置登录密码,用户在进入系统是必须进行密码验证,只有密码和用户名都满足的情况下才能进入系统,同时,还要对系统中的各重要数据库进行加密,以防止非法用户入侵,对企业的安全管理造成危害。在数据的录入及输出的过程中,要保证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2)坚持共享的原则。煤矿通风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是煤矿企业管理系统中的一部分,该系统中的信息必须与煤矿企业的各部门实现及时的传递和沟通,因此,在对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进行设计时要考虑到网络传输介质的影响,尽量选择高效率的网络传输平台,使煤矿通风安全信息能够及时、全面、准确地传达到各部门,安全管理部门一旦接收到安全报警信息,一定要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

3)坚持数据信息多样化的原则。数据信息的多样化指的是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录入和输出的方式必须多样化,一般情况下,数据信息的输入方式有两种,包括屏幕表格单录入和电子表格文件导入,这两种方式可使录入工作变得简单快捷,在对输出结果进行打印时,系统可自动进行页面设计,按照用户需求打印各类统计图形,使用户对系统的满意度提高。

2设计煤矿通风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步骤

2.1构建通风设施管理数据库

一般来说,一个符合要求的矿井都会有相关的通风设施设备,在构建通风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时,首先应建立一个完善的通风设施管理数据库,使通风设施的具体情况在数据库中得到及时反映,包括通风机的风量、风压、有毒气体浓度等内容,除了通风机以外,各种其它通风设施的情况也必须掌握,包括风门、风桥等的具体位置及受损程度,通风测量仪表也是煤矿通风的重要设施,通风设施管理数据库中应对通风测量仪表的使用、检修、库存状况等方面的内容进行详细记录。

2.2提供各种统计分析报告

煤矿通风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需要大量有关矿井通风情况的信息,该系统的管理人员必须随时掌握煤矿的通风状态,并对各类存在安全隐患的信息内容进行分析,最终制定出完整的统计分析报告,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个科学的煤矿通风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2.3做好电脑图形显示工作

在煤矿企业的通风安全管理工作中,通风与应急方面的图形比较多,这就要求相关人员必须做好电脑图形显示的工作,显示的图形必须满足清晰、准确、实用的特点,尤其是通风系统示意图、通风网络图和事故应急线路图,各种图形中都必须有明确的标注,标注内容包括风量分配、用风地点、风流方向等,其中的关键图鉴必须及时进行更新,并利用计算机网络,将图形传递到相关工作人员的电脑上,这样才能使建立的安全管理系信息系统更具有科学性。

2.4建立健全通风安全管理制度

对于煤矿企业来说,通风安全管理制度涉及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包括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要做好企业内部的通风管理信息工作,必须明确各项制度的标准规范,并在历史数据的基础上,分析各种可能出现的通风安全事故,按照法律规范,制定出各种应急线路,最终形成多样化的数据库系统线路,使相关的工作人员能够方便及时地找到有关数据信息。

3煤矿通风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3.1通风情况分析

通风系统数据库涵盖了通风网络的各个分支、长度、巷道编号、断面积、风速、摩擦阻力系数、巷道风阻等主要通风网络参数,煤矿通风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人员可根据井下通风的变化情况,对通风网络数据库进行更新,使相关参数符合实际情况,还可利用阻力测定的计算结果,对通风阻力结构进行分析,从而使煤矿企业的通风安全管理质量得到提升。

3.2防火和灭火管理

煤矿通风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子系统就是防灭火管理系统,本系统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对矿井火区情况、灌注有害气体情况以及防火墙检查等情况进行及时记录与反馈,并对矿井之下的防灭火情况进行集中汇总,使火灾经常发生的区域在电脑上被标注出来,为以后的防灭火工作提供实践经验,从而减少火宅的危及区域。

3.3通风技术管理

通风管理的原始资料储存在通风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中,企业在进行通风部门人员的编制、矿井瓦斯参数统计、采煤工作面通风情况记录等工作时都需要以原始资料作为参考,通风的各种技术参数是通风管理决策的依据,只有做好通风技术管理的工作,才能确保煤矿井下作业的安全。

3.4通风日常管理

通风日常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将通风部门日常需要的各种报表及数据进行处理,然后将计算、汇总后的信息上交到相关部门,并使这些基础数据信息组成一个相应的通风安全数据库,使负责通风安全管理的人员能及时查询到所需信息,从而提高其决策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3.5瓦斯管理

瓦斯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对矿井瓦斯的抽放、瓦斯等级的鉴定以及矿井瓦斯突出情况记录三个部分。矿井瓦斯的抽放需要的基础资料较多,包括瓦斯抽放管路布置图、抽放设备、管路布置情况以及抽放参数等资料。

4结语

总而言之,煤矿通风安全管理是煤矿企业生产过程中重要的管理内容之一,通风状态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同时还对井下矿工的生命安全有着直接影响,近几年,我国的煤矿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要实现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建立一个科学的通风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是必要的。

管理信息系统论文12

现代信息系统是指以计算机处理信息为基础的人际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则是为管理活动提供信息支持的一种有组织的程序,而在建筑施工中,将这种信息管理系统应用于安全生产方面就构成了安全管理信息系统。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安全第一”的生产理念逐渐成为衡量建筑企业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构建完善的建筑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也成为了其完善内部管理机制的必然选择。

1筑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构建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建筑工程项目也逐渐增多,建筑施工现场中人员、材料、机械混杂在同一个空间,稍有不慎就会发生安全事故,例如现场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层次不齐,安全意识也有所差异,在施工过程中,一些工作人员忽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盲目蛮干,进行高危作业的时候,没有做好必要的防护,或者使用电气设备后没有按规定处理,存在着重大的安全隐患;此外,建筑施工现场多是在室外作业,天气、地质等自然环境的变化不仅会现场工作人员造成伤害,还会影响原材料的质量以及机器的使用寿命等,为此,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构建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系统是十分必要的。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计算机、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系统逐渐应用的经营与发展中来,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安全生产”已经成为建筑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而通过构建智能化、自动化的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对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各类信息实现集中管理,并及时排除施工隐患,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建筑企业的经营效益,更有利于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长远发展。

2筑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优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建筑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建筑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也逐渐完善,该系统在实践应用中主要呈现出以下优势:1。有利于提高施工现场资源的调配效率,在过去,管理者为保证施工进度和施工安全,要不停地往返于仓库和施工现场,并对施工环节进行监督与资源配置,而在安全信息系统构建的前提下,管理者可以削弱这一部分的人工,并将其转化为计算机行为,同时利用信息系统及时收集施工现场的资源使用信息,以及安全生产状况,并结合现场反馈做好资源的优化配置;2。有利于做好建筑施工的预防工作,所谓“防患于未然”,在建筑施工中由于工程、技术、工艺的多样性,管理者难以做到细致入微的观察与分析,而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中,计算机可以将每一个工程、每一项技术工艺从实践活动转化为数字信息,这样管理者只需要通过模型对施工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明确,并制定完善的预警方案,以更好地控制施工质量;3。有利于完善信息数据库,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对施工材料、施工技术、施工过程、施工效果等信息进行统一收集,并根据这些信息为建筑工作做出标准体系,而这不仅有利于缩减工期,提高施工效率,还有利于为企业的未来建筑施工提供标准、积累经验。

3何实现建筑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有效应用

3。1优化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细节

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到诸多环节,如数据的收集、输入、存储、处理系统,软件更新系统、报表编制系统、信息查询系统等,而对这些细节的优化设计就是保证系统完善的前提。在建筑安全管理中,做好安全类型的标记与分类是系统优化的重要步骤,在信息系统建设中,相关机构应该利用不同的颜色和标志对不同安全等级的施工现场进行标注,如红色为高危区、黄色为警示区、绿色为安全区,当然每一个区域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管理者应该根据施工进程及时调整安全区域的划分情况,以确保安全管理及时有效。此外,管理者还应该配合现场检查,对施工现场中的安全标志进行排查、设置与更换,以保证现场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3。2做好建筑安全管理系统的定置管理

所谓定置管理就是对物的特定的管理。在现代管理理念中,定置管理是一种衡量人、物、空间三者关系的管理方式,简单来讲,在定置管理中,管理者可以根据实践活动需要,将物与人“捆绑”在同一个空间内,并保证人能够及时利用物资开展实践。在建筑施工现场,建筑材料、建筑工人、建筑机器、各种工具充斥在施工现场,而传统的现场管理办法只能通过对不同施工资源的位置划分进行规范,而缺乏从空间要效益的意识,但是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中,管理者应该增强定置管理理念,通过对施工现场信息的收集,将施工人员与特定的施工材料和施工工具投放在某一空间内,以减少施工过程中资源调配环节,进而降低施工中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

3。3完善安全隐患排查系统

在建筑安全施工中,预防是第一位的,只有将安全事故扼杀在萌芽状态,才能够保证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的安全生产问题屡见报端,极大地刺痛了社会的神经,因此,如何提高建筑行业的安全生产效益,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则成了国家建设、社会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信息技术应用于建筑施工管理的过程中,利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我们可以实现对施工过程的有效监督,并利用安全生产标准排除安全隐患,其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为,首先项目管理部门对建筑施工区域进行划分,明确存在安全隐患的区域,并利用责任制做好工作安排;其次,相应的责任人对负责区域内的安全隐患进行数据信息收集,利用拍照、测量、调查等方式实现数据上传,为安全隐患的排查工作提供依据;最后,利用系统的工作考核,对不同区域的安全管理情况进行分析,并录入到信息系统中来,以实现责任考核,提高安全管理效果。

4总结

总之,安全信息化、标准化建设是实现安全管理工作高效、准确、快速进行的根本保障。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高效灵敏、运行可靠的安全管理系统,全面推进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已是大势所趋。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的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发展并不健全,其中包含着诸多问题,如信息收集范围不规范,企业无法确定信息收集标准;信息共享性差,各部门之间难以实现有效的信息沟通;信息的转化率低,大量信息处于闲置状态,缺乏实用价值;安全事故信息的渗透性差,存在大量的重复性事故。而针对这一问题,建筑行业在构建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过程中,应该从实用性的角度出发,一方面重视对信息管理人才的培养,如通过与高校或研究机构合作,推进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人才的信息素养,并能够从安全生产的角度提高信息利用效率;另一方面鼓励企业投入到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中来,并通过建筑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提高资源共享效率,以避免同类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推进整个建筑行业安全生产的步伐。

参考文献

[1]孙凯,曹朝妮。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J]。建筑安全,20xx,02:59—62。

[2]白凤美。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及预警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J]。建筑技术,20xx,01:86—89。

[3]汝刚,刘伟,杨巧利。建筑施工项目安全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初探[J]。现代矿业,20xx,02:199—201+207。

[4]刘全,苏振民,朱素业。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监控信息协同系统构建[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xx,05:115—121。

管理信息系统论文13

摘要:随着高校信息化的发展,不同类型的信息化系统采用不同的编程技术、功能体系架构、数据库管理系统,因此系统整合和集成在一个门户群平台时,容易产生各类型漏洞。高校管理信息系统面临的攻击威胁已经日趋严重,呈现出攻击渠道多样化、威胁智能化、范围广泛化等特点,传统安全防御系统已经无法适用。为提高高校管理信息系统安全防御能力,提出一种主动式防御模型,分析了系统功能和关键技术,为高校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信息系统;主动安全防御;安全预警

0引言

随着光线通信、移动通信、云计算、大数据和数据库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已经在高校辅助教学管理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高校引入了教学管理系统、成绩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等多种信息化系统,形成了一个集成化的高校管理信息系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优化了教学管理和资源分配,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高校管理信息系统使用用户较多,其大多没有受到计算机网络专业操作培训,网络信息平台操作不规范,安全防御意识薄弱,容易感染病毒、木马和受到hacker攻击[1]。另外,随着网络攻击技术的提升,病毒、木马等隐藏的时间更长,对网络教学平台造成的破坏更加严重。因此,需要构建一个主动网络安全防御系统,动态配置网络安全防御策略,实现一个功能完善的网络安全防御系统,进一步提高网络安全管理能力,保障高校管理信息系统部署运行的安全性。

1高校管理信息系统面临的安全威胁

高校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管理过程中,由于教师、学生等操作人员多为非计算机专业人员,在使用网络教学平台时不规范,容易让携带病毒、木马的文件进入到平台中,进而干扰服务器资源,并且在很短的时间内病毒会扩散到其他应用终端和服务器中,最终造成学校教学管理系统无法正常使用[2]。据我国网络信息化管理部门、安全防御企业统计的数据显示,截止20xx年10月,计算机病毒、木马和hacker的攻击为校园计算机网络安全造成了数亿元的损失,并且随着学校信息化系统接入,网络安全损失呈现指数型速度增长[3]。20xx年12月,我国发布了专门攻击学校信息化系统的病毒调查报告,仅在20xx年-20xx年,学校信息化系统站、服务器等核心网络软硬件系统遭受到了上万亿次的网络病毒攻击,攻击病毒种类已经达到100余种,攻击病毒数量高达上千万种,学校信息化系统面临着极其严重的安全威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改进,网络信息化系统防御技术有所提升,但是网络病毒、木马和hacker攻击技术也大幅度改进,并且呈现出了攻击渠道多样化、威胁智能化、范围广泛化等特点。(1)供给渠道多样化。高校管理信息系统接入渠道较多,按照内外网划分包括内网接入、外网接入;按照有线、无线可以划分为有线接入、无线接入;按照接入设备可以划分PC接入、移动智能终端接入等多种类别,接入渠道较多,也为攻击威胁提供了较多的入侵渠道[4]。(2)威胁智能化。攻击威胁程序设计技术的提升,使得病毒、木马隐藏的周期更长,行为更加隐蔽,传统的网络木马、病毒防御工具无法查杀[5]。(3)破坏范围更广。随着学校各类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化增强,不同类型的教学辅助管理平台都通过SOA架构、ESB技术接入到高校管理信息系统上,一旦某一个系统受到攻击,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传播到其他子系统,破坏范围更广[6]。

2高校管理信息系统安全防御功能设计

高校管理信息系统安全防御功能主要包括六个关键功能,分别是高校管理信息系统配置管理、安全策略管理、网络运行日志管理、网络状态监控管理、网络运行报表管理、用户信息管理。

3高校管理信息系统安全防御关键技术设计

高校管理信息系统安全设计过程中,采用纵深化、层次化和主动式的安全防御原则,构建了一个强大的安全防御系统,这个系统主要包括5种技术,详细描述如下:

(1)安全预警。高校管理信息系统安全预警技术主要包括漏洞预警、行为预警和攻击趋势预警功能。高校管理信息系统集成了多种异构应用软件,这些软件采用不同的架构、开发语言和环境实现,集成过程中使用接口进行通信,容易产生各类型漏洞,为安全攻击提供渠道。漏洞预警可以及时地为用户提供打补丁的机会,抵御外来威胁。行为预警或攻击趋势预测可以通过观察网络不正常流量,使用支持向量机、遗传算法、K均值、关联规则等算法来预测网络中存在的攻击行为,进一步提高预警能力,保证系统具备初步的安全性[7]。

(2)安全保护。高校管理信息系统采用的安全措施较多,这些安全防御措施包括杀毒工具、防火墙防御系统、系统安全访问控制列表、虚拟专用网络等多个内容。这些防御工具或软件采用单一部署、集成部署等模式,可以有效地保证高校管理信息系统数据的完整性。目前,随着高校管理信息系统的普及和推广,安全防御措施又引入了先进的数字签名等防御技术,防止数据通信过程中存在的抵赖行为。因此,安全防御系统将多种网络安全防御技术整合在一起,实现网络病毒、木马查杀,避免网络木马和病毒蔓延,防止高校管理信息系统被攻击和感染,扰乱高校管理信息系统正常使用。

(3)安全监测。高校管理信息系统实施安全监测是非常必要的,其可以采用网络流量抓包技术、网络深度包过滤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等实时地获取网络流量,利用软件或硬件关联规则分析技术进行挖掘,将挖掘的结果报告给下一层,由安全响应功能进行清除威胁。目前,高校管理信息系统已经引入了漏洞扫描技术,能够实时地扫描系统中存在的漏洞,及时进行补丁,防止系统遭受非法入侵。

(4)安全响应。高校管理信息系统安全防御系统中,如果系统监控到严重的病毒、木马或hacker攻击威胁,此时其就可以激活杀毒软件、木马查杀工具等,阻断高校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威胁,同时也可以将安全威胁引诱到备注主机上,更好地获取高校管理信息系统攻击来源,便于反击。目前,高校管理信息系统安全防御系统已经引入了360企业杀毒软件,可以查杀木马和病毒,提高了信息安全性。

(5)安全反击。在符合法律法规的条件下,高校管理信息系统可以采用适当的反击技术反击入侵,如探测类攻击、欺骗类攻击等,以破坏攻击源。

4结语

目前,高等院校的信息化系统越来越多,不同系统采用不同的开发技术、系统架构和数据库,这些系统集成在一起容易产生许多漏洞,同时互联网促进人类社会迈入万物互联的时代,系统边界日渐模糊,网络威胁攻击手段发生巨大变化,旧的静态单点防护措施已经不再适用,需要创新网络安全防御理念,坚持动态综合的安全防护思想,通过持续的创新和网络发展,有效防范不断变化的安全风险。因此,本文提出了构建一个主动的安全防御系统,创新信息系统安全防御模式,以确保高校管理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黄海军.防火墙在高校校园网信息安全中的应用部署[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xx(3):88-89

[2]杜宇.高校校园网安全防御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通讯世界,20xx(5):38-39

[3]田卫蒙,卫晨.高校网络办公系统安全策略研究及技术实现[J].电子设计工程,20xx,23(13):27-29

管理信息系统论文14

而且信息化对各业务流程的不断渗入,相关系统日趋专业、复杂,以及众多第三方开发厂商的不断增加,都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关键词:电信业,信息化,系统建设

1引言

随着中国电信行业最新一轮的行业重组以及3G牌照的正式发放,电信运营商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在这种外部环境下,如何持续地提高电信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从而占据市场是电信企业重点关注的发展主题。传统的电信运营信息系统面向的是网元、网络、客户、产品,如今伴随对电子化理念的不断提升,现在电信企业信息系统更将面向各种管理流程、内部用户等复杂的元素。而且信息化对各业务流程的不断渗入,相关系统日趋专业、复杂,以及众多第三方开发厂商的不断增加,都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

2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现状及面临形势综述

目前公司的管理信息系统已经涉及到公司的人、财、物、业务、市场管理的各个方面,主要包括企业内部门户、邮箱、公文、财务ERP、HR、工程管理、合同管理等系统以及各项业务管理流程(如IT需求管理、协同平台中包含的近50个流程)。随着公司业务及管理的需要,公司的下属部门单位已经增加到近50个,目前信息系统的全部有效用户已经近万人,并还在不断增加中。

当前电信企业的内外部环境日益复杂,从市场形势角度看,全业务运营带来的市场压力逐步显现、世博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从集团公司角度,随着全国应用管理办法下发,将加大对应用的管理力度、全网业务需求(包括服务、数据产品、集团产品)进一步增加、强调系统能力的提升(如交流、检查);从本公司业务需求角度,需求提出对象人员继续增加、全业务竞争市场不平衡状态下业务产品更新频度高(家庭、集团市场)。所有这一切都要求公司的管理信息系统随时能够根据市场、业务、用户的需求及时进行开发、调整,保证相关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

3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3.1需求工单管理

3.1.1如何确保工单的及时性,避免未及时完成引起用户投诉

落实IT开发工单管理人员,定期监督各工单的执行进度,及时协调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定期汇总工单完成情况,以内部通报形式抄送部门领导和各工单负责人,起到督促作用。在人力资源紧张的情况下,通过合并需求设计环节、设计开发人员的对口带教等方式,缩短开发周期,提高工单完成的时效。充分发挥公司IT需求管理系统的作用,工单执行过程中遇到需求变更、数据准备等影响工单完成及时性的情况,在工单管理系统中留下痕迹。及时协调厂商的开发资源,通过更换、补充、引入等方式,保证工单的及时完成。

3.1.2遇特殊、紧急情况工单,如何确保支撑工作的有效完成每次遇到公司组织架构调整或者公司内部招聘结束,信息化需求变更单高速增长,内部充分协调资源,保证工作的正常进行,外部加强工单内容分析,根据重点部门、重点岗位、重点需求,把串行方式转变为并行方式,有序、及时完成IT需求变更工作。如遇到奥运、重大节日、会议等要求系统部门封网的时候,事前内部制定特别开发方案,合理安排工单进度,主动加强与业务部门沟通,合理安排封网前后的及时上线。

3.1.3跨部门工单,往往成为工单管理的难点

建立基于工单内容的责任人制度,分拆工单实施的具体内容,合理安排各方面工作进度,建立跨部门的联调、测试、上线工作机制。兼顾各部门工单管理的具体流程,通过内部工单等形式,将需其他部门配合的实施内容及进度予以书面安排,纳入到各部门正常的工单管理工作。应引起相关部门领导重视,通过他们及时协调存在的问题,确保工作及时完成。

3.2应用系统、项目建设

3.2.1在人员紧张的情况下,面对大量的系统建设,如何保证任务的及时完成建立项目责任人制,充分调动合作方力量,统一安排各项目的实施过程,安排多个团队并行实施。项目实施的前期,安排专人负责通用专业规则的制定,如:前台风格、展示工具、开发规范,提高联调的成功率,减少不必要的修正。关注实施的阶段性成果,加快系统联调、业务部门试用的进程,注重正式运行环境的形成。在业务试用前期,紧密联系业务、技术主管部门,提前梳理准备必要的上线条件,提供UAT案例,尽快推动新系统的正式使用。参考网。参考网。

3.2.2如何避免业务部门的需求频繁变动,对应用建设产生的影响

注重与业务部门的有效沟通,了解业务部门真正急切的需求,突出重点应用,制订双方认可的开发计划,分阶段实施,边完善已上线的应用,边开发新的应用。把握应用建设的时效,主动联系主管部门对应用建设的具体内容、方向进行明确,尽量减少无效、重复开发工作的产生。合理区分BUG和新需求,设定明确需求的最后时限,尽量减少后期的变更影响系统上线的时效。3.3应用推广 3.3.1需实现高层的应用需求和基层的生产运做有机结合 把握公司的重点工作,进行数据整合、主题展示、信息化应用开发,集中力量支撑重点主题建设,增强对管理层应用需求的敏感性。主动了解业务部门的运做困难,加强数据提取、协作分析、数据跟踪等的技术支撑,解决生产运做的实际问题。参考网。

3.3.2新系统实施、推进,需改变用户原有的工作习惯,推进难度高

管理信息系统统的特点是通过对工作流程、管理流程的梳理,通过电子流程的再造,运用信息化工具提升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项目建设工作不能闭门造车,要实地调研,了解业务部门实物管理、流程管理的具体情况,使再造的电子流程能符合实际工作的需要。积极采用原型设计,分阶段推进原型的确认、试用,掌握技巧根据用户部门的承受度,边使用、边评估、边优化、边推广,有效有计划推进工作实施。

4结束语

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要求我们发挥使能者的作用,一方面主动联系业务部门寻找可以推进信息化的内容,另一方面从系统运行数据和用户报障中查找已有信息化系统的不足,并给出具体优化建议。加强管控能力,注重实施进度、狠抓开发测试质量,同时一切提升用户感知度出发,提升用户满意度。系统的建设要从流程规范化的管理向提高效率与质量并举、提升IT部门使能者能力的方向转变,从而能能够为公司业务发展、管理提升提供更加有效的支持。

参考文献

[1]202_管理系统开发部开发管理工作小结 202_年11月

管理信息系统论文15

在我国城市规划过程中,信息系统的开发较为重要,相关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必须要根据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制定完善的管理方案,保证可以提高其开发与规划效率,逐渐增强其发展效果。

1、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在城市规划管理过程中,其主要工作就是根据城市用地实际规划与建设情况,利用各类业务工作开展管理工作,其中,数据库包括各类表格形式与文档形式的数据,含有大量的图片,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要对其进行业务审批与管理,保证可以提高城市规划与管理工作质量,逐渐提高其管理效率。具体特点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完善数据库功能,提高其管理便利性。在城市规划与管理过程中,信息系统开发与规划人员必须要建立海量的城市规划信息库,保证可以提高信息数据的共享效率,为其提供良好的数据共享服务,这样,才能提高城市规划效率与质量,使得城市规划管理工作质量得以提升。

第二,在城市规划管理过程中,必须要提高城市规划管理的规范性,进而提高业务流程规范性,使得规划管理业务与规划系统相互联系到一起,进而组合成为一个有机体,这样,才能逐渐提高城市规划系统的有效性,增强城市规划管理业务办公效率。同时,还要依照相关用户工作习惯,设计出规范的业务流程与互联网运作模式,这样,才能形成可视化的用户界面。

第三,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需要专用桌面红线划拨工具的支持,逐渐改变纸质地图的应用方式,打破传统工作形式的局限性,这样,才能提高其空间图形的处理能力,增强各类图层透明叠加效果。

第四,在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中,必须要涵括各类实时跟踪信息系统,这样,才能提高城市规划管理系统的服务能力,完善其项目状态查询与进度查询功能,为其提供审批流转监督与管理服务,进而提高动态跟踪服务质量。

第五,在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中,相关流程系统必须要具备便利性特点,在审批系统流程的过程中,必须要提高各类系统的灵活性与适应性,这样,才能增强其发展效果。

第六,城市规划管理系统具有良好的保密性与可靠性特征,主要因为其需要为用户提供权限管理服务,用户利用身份认证的方式访问相关数据,进而提高数据访问的安全性,这样,才能达到一定的可靠性效果。

2、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思路

在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实际开发的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必须要重视其开发思路,保证可以提高各类系统的应用效率,逐渐提升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质量。具体思路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系统总体设计思路。在城市规划管理系统开发之前,相关人员必须要根据用户实际需求制定完善的总体设计思路,这样,才能保证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效率与质量。一方面,相关技术人员要制定完善的地形模块、管线管理系统模块、规划设计模块,另一方面,技术人员要制定完善的审批流程,提高各类系统功能的有效性。

其次,数据库开发思路。在数据库开发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必须理清其开发思路,这样,才能保证数据库开发工作的有效性,逐渐提高数据库的开发质量,进而达到良好的工作效果。一方面,技术人员要根据数据库图片、视频与关系型数据等实际特点制定完善的规划流程。另一方面,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要分层设计数据流,使得数据库有效性得以保证。

再次,技术应用开发措施。在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实际开发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必须要重视割裂技术的开发,保证可以提高其開发质量与开发效率。这样,才能打破传统城市规划方式的局限性,逐渐提高现代化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质量,进而增强其开发效果。第一,插件技术的开发措施。在开发插件技术的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必须要重视用户体验程度,保证可以提高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插件技术的开发效果,形成独立并集成的框架体系,进而提高系统的完善性。第二,可订制技术的开发措施。在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实际开发的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必须要重视可订制技术的开发,保证可以提高其开发质量与开发效率。第三,XML技术的开发措施,就是利用其信息功能等重新组建各类有效数据,完善数据应用功能,增强其数据灵活性与有效性,进而提高其总体发展效率。

最后,联网办案办公系统的开发措施。在城市规划管理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必须要重视联网办案办公系统的开发,保证可以提高其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进而达到良好的工作效果。在此过程中,各级工作人员都要履行自身职责,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可以全面了解自身的工作职责,逐渐形成良好的工作体系,这样,才能提高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质量。同时,相关管理人员要根据审批流转与进度跟踪管理等方式开展系统开发工作,逐渐提高各类系统的数字化发展强度,从而实现三维技术的应用体系,从根本上优化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体系,为城市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结语:

在我国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各个城市的规划与管理工作较为重要,相关规划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必须要制定完善的工作方案,保证可以提高其工作效率,增强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效果,同时,还要大力引进高素质专业人才,逐渐提高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效率。

审计管理信息系统论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