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4号文库
初中物理学生分组实验六步教学法(小文档推荐)
编辑:九曲桥畔 识别码:13-1130418 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9-07 17:49:50 来源:网络

第一篇:初中物理学生分组实验六步教学法(小文档网推荐)

初中物理学生分组实验六步教学法

通过课题研究总结出了“初中物理学生分组实验六步教学法”,在提高学生实验能力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第一步:“养”

初中物理学生实验效果欠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缺乏思维的参与,因此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教会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思维习惯。

初中物理实验正确的思维过程是:首先,明确实验的名称、目的、内容,即根据实验的名称,学生要知道做这个实验需要达到什么目的,知道实验内容有哪几个;其次,知道实验的原理和方法,即每个实验的原理是什么,用什么方法去完成;第三,如何设计实验步骤,即将实验怎样做具体化,成为实验步骤,清楚做的顺序;知道实验做的过程中的技巧和应注重的问题,这是学生实验的重点和难点;第四,需要什么实验器材,即根据实验步骤的顺序预备实验器材,这样预备的实验器材能做到不多不少,而且每项器材学生都清楚它在本实验中的用途、用法、使用注重事项,避免学生对实验器材的死记硬背;第五,怎样做好实验记录,能根据实验的需要设计实验记录的表格;第六,怎样进行实验数据处理,知道数据处理过程中的技巧和应注重的问题;第七,实验的结果是什么。

初中物理教材对实验的编写程序是:①实验名称,②实验目的,③实验器材,④实验步骤,⑤实验记录及数据处理。实验报告册对实验的报告格式,前五项同教材,增加了⑥实验结果。教材和报告册的这种编写形式存在明显的不足:一是这种编写形式没有反映实验的全貌,过于“精炼”,不便于学生从整体(全貌)上把握实验;二是这种编写形式不能很好地反映学生学习实验的思路,轻易造成学生通过死记硬背去学习、把握实验。按照思维的顺序,实验报告的项目和顺序应该是:①实验名称,②实验目的,③实验内容,④实验原理和方法,⑤实验步骤,⑥实验器材,⑦实验记录及数据处理,⑧实验结果。

按上述要求教会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思维习惯,既有利于学生把握实验的思维过程,又使实验学习具有较强思维性,是开展实验教学的基础。

第二步:“讲”

学生明确了整体把握实验的思路和其格式后,教师要从一开始,结合具体实验,采用“套公式”的方法“讲”好实验的每一个思维环节(报告项目)。引导学生明确每一个环节的具体

内容,消除每一环节的学习障碍,突破难点,同时练习学生整体把握实验的思路。实验步骤的具体化和顺序,实验记录表格的设计及数据处理,对学生来讲难度是较大的,教师要通过多问几个“为什么”帮助学生重点突破。如《测平均速度》的实验。教材要求分别测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和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υ1和υ2。因此,本实验首先要观察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时的运动情况是否是变速运动。其次,根据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υ=s/t,要分别测出υ1和υ2,就必须分别测出s1、t1和s2、t2。s1和s2可用刻度尺测量,t1和t2用停表测量。第三,测s1和s2时,用红粉笔分别标出小车前端在斜面顶端和底端(金属片)的位置及把s1平分为两段的位置。用刻度尺测s1时要根据分度值估读。第四,测t1和t2时,一人把金属片立在斜面底端(中间)红粉笔线处,同时负责按停表计时;另一人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并使小车前端与斜面顶端的红粉笔线对齐;当计时同学发出“放”的口令并开始计时时,拿车人立即放手让小车滑下;小车撞击金属片时,计时人停止计时。如此反复练习几次熟练后,才正式测t1和t2。第五,让学生自行分析,①本实验中假如要测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υ3,该怎样测?②根据本实验结果,判定小车在s1、s2、s3三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υ

1、υ

2、υ3相同吗?哪个最大,哪个最小?“套公式”的方法整体把握学生实验,一开始以教师为主,学生跟着教师的思维走。教师要让学生多体会思维的过程,多体会学习障碍是怎样消除的,多感受思维的力量、成功的喜悦。

第三步:“说”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让学生对实验本身的理解明确化,从意识下层面进到意识上层面,用语言把它表述出来。学生“说”好实验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学生“说”好教师“讲”好了的实验,是对教师“讲”好了的实验的巩固、把握,是学生进入实验室做实验前必须完成的。第二个阶段是学生通过预习和讨论,由学生为主“说”(设计)好实验。教师“讲”好实验到学生“说”好实验,是由教师为主“套公式”到由学生为主“套公式”,是一个质的飞跃。学生采用“套公式”的方法,按照实验思维的过程,逐一“说”清每一思维环节(报告项目)的具体内容,难点及突破,应注重的问题和技巧等,整个实验“装”在学生心中。这个阶段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对学生的“说”进行评价,“挑”毛病,帮助学生完善学生的“说”。初中物理教材从第二册《用电压表测电压》实验开始,就没有直接给出实验的目的、器材、步骤、记录表格等,而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

第四步:“做”

“说”好实验是“纸上谈兵”,是“做”好实验的预备。“做”好实验是将“说的理论”应用于实践,需要有一个动手能力的锻炼过程。按程序规范操作是练习动手能力的技巧。“做”不仅是“说”的操作化,而且应是对“说”的调整、完善和补充。“做”好实验,一是学生开始做实验前必须过好“说”好实验关,把整个实验“装”在心中.二是确保每人动手,小组配合。实验尽可能做到两人一组,学生成绩、动手能力优差生相互搭配,以好带差。三是突出“预防”,消除障碍。对于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普遍问题,实验前进行适当引导,突破难点,确保实验成功率。如《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实验。学生普遍存在这样一个问题:电源的电压、电流表、电压表量程的选择和判定。学生对于本实验的原理和电路图是比较熟悉的,假如电源使用两节新的干电池,待测电阻6~8Ω,则由于电源电压只有3V,因此,电压表选用小量程0~3V。而电流表量程的选择,则应先计算可能通过待测电阻的最大电流Imax=Umax/Rxmin=3V/6Ω=0.5A%26lt;0.6A,判定出电流表也选用小量程0~0.6A。而假如待测电阻大约是80Ω,选用的电源电压为1.5v,选用的电流表量程是0~0.6A,请学生判定电源电压和电流表量程的选择是否得当?为什么?四是做好实验中的巡查和指导。学生实验中的困难、错误和不规范,教师在巡查中要及时发现,及时给予纠正和指导,帮助困难学生“做”好实验,帮助他们建立信心和爱好,五是实验做完后要统一答疑。实验做完后,学生总是有许多问题和感受要问、要交流。教师要让学生分享同学实验后的一些新的思考,从中受到启发和交流,及时帮助学生解答迷惑。

第五步:“写”

学生“写”好实验报告是提高初中物理实验能力的重要环节。它能检查学生对实验的整体把握情况和实验的完成情况,反映学生的实验能力。教师对学生“写”好实验报告在提高初中学生物理实验能力中的作用要有足够的熟悉。假如说从“说”到“做”是一次质的飞跃的话,那么从“做”到“写”又是一次质的飞跃。应该说,有了学生对实验的思维过程和报告格式的整体把握,学生能根据实验名称“说”好实验,自己列出实验器材,独立“做”好实验,学生“写”好实验报告是没有困难的。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只需按教材和报告册的要求,学生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就行了。

第六步:“考”

对学生的实验能力进行考核,是初中物理教学大纲的要求,是提高学生实验能力的重要措施。初中物理实验能力学期考核,以该学期的实验为考核内容,通过抽签形式确定被检测的实验。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通过实验名称学生自己提出实验器材,自己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和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独立写出简单的实验报告。教师根据学生列出的实验器材,学生实验做的情况和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等进行评分。检测成绩作为学生该学期实验能力的考核成绩。初中毕业物理实验能力考核,以初中阶段物理全部实验为考核内容,仍然采用抽签形式确定被检测实验,办法同上。运用“初中物理学生分组实验六步教学法”提高初中学生的实验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整体把握实验的思路是基础;在此基础上,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把握情况,可分两步走:学生实验能力较弱时,遵循教师“讲”好实验→学生“说”好实验→学生“做”好实验→学生“写”好实验报告→学生“考”好实验的程序操作;学生实验能力较强时,遵循学生“说”(设计)好实验→学生“做”好实验→学生“写”好实验报告→学生“考”好实验的程序操作。两个层次中学生“说”好实验的含义是不同的,起始层次的“说”,是学生“说”好教师“讲”好了的实验,是对教师“讲”好了的实验的巩固、把握;较高层次的“说”,是学生在预习、讨论的基础上的“说”,是学生对实验的“设计”,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善学生的“说”。“初中物理学生分组实验六步教学法”,由起始层次过渡到较高层次,要依学生(教学)的具体情况而定。

“初中物理学生分组实验六步教学法”,针对了初中学生物理实验的“初学”实际,狠抓了实验教学的落实,对学生进行了规范化的实验练习,取得了明显的实验教学效果,是提高初中学生物理实验能力的有针对性、有操作性、有实效性的一种好方法。

第二篇:初中物理学生分组实验六步教学法

初中物理学生分组实验六步教学法

[关键词]:初中,中物,物理,理学,学生,生分,分组,组实,实验,验六,六步,步教,教学,学法,法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新大纲(202_年8月第三版)把“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作为初中物理教学的三大目的之一。对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尝试利用实验手段和已知的规律进行有目的的实验;会正确使用仪器,对实验步骤作必要的记录,归纳实验结果并撰写简单实验报告。”但笔者在教学中发现,一些学生对于重要的实验,往往不能根据实验名称列出实验器材,不能根据实验步骤正确操作实验,不能写出规范的实验报告,实验显得较为生疏,反映出学生的实验能力较差,学习实验的信心、兴趣不足,实验教学的效果不佳,实验教学的目标难以达到。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认真贯彻大纲“上不封顶、下基本保底”的基本指导思想,狠抓实验教学的落实,总结出了“初中物理学生分组实验六步教学法”,在提高学生实验能力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第一步:“养”

初中物理学生实验效果欠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缺乏思维的参与,因此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教会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思维习惯。

初中物理实验正确的思维过程是:首先,明确实验的名称、目的、内容,即根据实验的名称,学生要知道做这个实验需要达到什么目的,知道实验内容有哪几个;其次,知道实验的原理和方法,即每个实验的原理是什么,用什么方法去完成;第三,如何设计实验步骤,即将实验怎样做具体化,成为实验步骤,清楚做的顺序;知道实验做的过程中的技巧和应注意的问题,这是学生实验的重点和难点;第四,需要什么实验器材,即根据实验步骤的顺序准备实验器材,这样准备的实验器材能做到不多不少,而且每项器材学生都清楚它在本实验中的用途、用法、使用注意事项,避免学生对实验器材的死记硬背;第五,怎样做好实验记录,能根据实验的需要设计实验记录的表格;第六,怎样进行实验数据处理,知道数据处理过程中的技巧和应注意的问题;第七,实验的结果是什么。

初中物理教材对实验的编写程序是:①实验名称,②实验目的,③实验器材,④实验步骤,⑤实验记录及数据处理。实验报告册对实验的报告格式,前五项同教材,增加了⑥实验结果。教材和报告册的这种编写形式存在明显的不足:一是这种编写形式没有反映实验的全貌,过于“精炼”,不便于学生从整体(全貌)上把握实验;二是这种编写形式不能很好地反映学生学习实验的思路,容易造成学生通过死记硬背去学习、掌握实验。按照思维的顺序,实验报告的项目和顺序应该是:①实验名称,②实验目的,③实验内容,④实验原理和方法,⑤实验步骤,⑥实验器材,⑦实验记录及数据处理,⑧实验结果。

按上述要求教会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思维习惯,既有利于学生掌握实验的思维过程,又使实验学习具有较强思维性,是开展实验教学的基础。

第二步:“讲”

学生明确了整体把握实验的思路和其格式后,教师要从一开始,结合具体实验,采用“套公式”的方法“讲”好实验的每一个思维环节(报告项目)。引导学生明确每一个环节的具体内容,消除每一环节的学习障碍,突破难点,同时训练学生整体把握实验的思路。实验步骤的具体化和顺序,实验记录表格的设计及数据处理,对学生来讲难度是较大的,教师要通过多问几个“为什么”帮助学生重点突破。如《测平均速度》的实验。教材要求分别测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和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υ1和υ2。因此,本实验首先要观察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时的运动情况是否是变速运动。其次,根据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υ=s/t,要分别测出υ1和υ2,就必须分别测出s1、t1和s2、t2。s1和s2可用刻度尺测量,t1和t2用停表测量。第三,测s1和s2时,用红粉笔分别标出小车前端在斜面顶端和底端(金属片)的位置及把s1平分为两段的位置。用刻度尺测s1时要根据分度值估读。第四,测t1和t2时,一人把金属片立在斜面底端(中间)红粉笔线处,同时负责按停表计时;另一人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并使小车前端与斜面顶端的红粉笔线对齐;当计时同学发出“放”的口令并开始计时时,拿车人立即放手让小车滑下;小车撞击金属片时,计时人停止计时。如此反复练习几次熟练后,才正式测t1和t2。第五,让学生自行分析,①本实验中如果要测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υ3,该怎样测?②根据本实验结果,判断小车在s1、s2、s3三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υ

1、υ

2、υ3相同吗?哪个最大,哪个最小?“套公式”的方法整体把握学生实验,一开始以教师为主,学生跟着教师的思维走。教师要让学生多体会思维的过程,多体会学习障碍是怎样消除的,多感受思维的力量、成功的喜悦。

第三步:“说”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让学生对实验本身的理解明确化,从意识下层面进到意识上层面,用语言把它表述出来。学生“说”好实验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学生“说”好教师“讲”好了的实验,是对教师“讲”好了的实验的巩固、掌握,是学生进入实验室做实验前必须完成的。第二个阶段是学生通过预习和讨论,由学生为主“说”(设计)好实验。教师“讲”好实验到学生“说”好实验,是由教师为主“套公式”到由学生为主“套公式”,是一个质的飞跃。学生采用“套公式”的方法,按照实验思维的过程,逐一“说”清每一思维环节(报告项目)的具体内容,难点及突破,应注意的问题和技巧等,整个实验“装”在学生心中。这个阶段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对学生的“说”进行评价,“挑”毛病,帮助学生完善学生的“说”。初中物理教材从第二册《用电压表测电压》实验开始,就没有直接给出实验的目的、器材、步骤、记录表格等,而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

第四步:“做”

“说”好实验是“纸上谈兵”,是“做”好实验的准备。“做”好实验是将“说的理论”应用于实践,需要有一个动手能力的锻炼过程。按程序规范操作是训练动手能力的技巧。“做”不仅是“说”的操作化,而且应是对“说”的调整、完善和补充。“做”好实验,一是学生开始做实验前必须过好“说”好实验关,把整个实验“装”在心中.二是确保每人动手,小组配合。实验尽可能做到两人一组,学生成绩、动手能力优差生相互搭配,以好带差。三是突出“预防”,消除障碍。对于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普遍问题,实验前进行适当引导,突破难点,确保实验成功率。如《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实验。学生普遍存在这样一个问题:电源的电压、电流表、电压表量程的选择和判定。学生对于本实验的原理和电路图是比较熟悉的,假如电源使用两节新的干电池,待测电阻6~8Ω,则由于电源电压只有3V,因此,电压表选用小量程0~3V。而电流表量程的选择,则应先计算可能通过待测电阻的最大电流Imax=Umax/Rxmin=3V/6Ω=0.5A<0.6A,判断出电流表也选用小量程0~0.6A。而如果待测电阻大约是80Ω,选用的电源电压为1.5v,选用的电流表量程是0~0.6A,请学生判断电源电压和电流表量程的选择是否得当?为什么?四是做好实验中的巡查和指导。学生实验中的困难、错误和不规范,教师在巡查中要及时发现,及时给予纠正和指导,帮助困难学生“做”好实验,帮助他们建立信心和兴趣,五是实验做完后要统一答疑。实验做完后,学生总是有许多问题和感受要问、要交流。教师要让学生分享同学实验后的一些新的思考,从中受到启发和交流,及时帮助学生解答疑惑。

第五步:“写”

学生“写”好实验报告是提高初中物理实验能力的重要环节。它能检查学生对实验的整体把握情况和实验的完成情况,反映学生的实验能力。教师对学生“写”好实验报告在提高初中学生物理实验能力中的作用要有足够的认识。如果说从“说”到“做”是一次质的飞跃的话,那么从“做”到“写”又是一次质的飞跃。应该说,有了学生对实验的思维过程和报告格式的整体把握,学生能根据实验名称“说”好实验,自己列出实验器材,独立“做”好实验,学生“写”好实验报告是没有困难的。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只需按教材和报告册的要求,学生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就行了。

第六步:“考”

对学生的实验能力进行考核,是初中物理教学大纲的要求,是提高学生实验能力的重要措施。初中物理实验能力学期考核,以该学期的实验为考核内容,通过抽签形式确定被检测的实验。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通过实验名称学生自己提出实验器材,自己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和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独立写出简单的实验报告。教师根据学生列出的实验器材,学生实验做的情况和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等进行评分。检测成绩作为学生该学期实验能力的考核成绩。初中毕业物理实验能力考核,以初中阶段物理全部实验为考核内容,仍然采用抽签形式确定被检测实验,办法同上。

运用“初中物理学生分组实验六步教学法”提高初中学生的实验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整体把握实验的思路是基础;在此基础上,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掌握情况,可分两步走:学生实验能力较弱时,遵循教师“讲”好实验→学生“说”好实验→学生“做”好实验→学生“写”好实验报告→学生“考”好实验的程序操作;学生实验能力较强时,遵循学生“说”(设计)好实验→学生“做”好实验→学生“写”好实验报告→学生“考”好实验的程序操作。两个层次中学生“说”好实验的含义是不同的,起始层次的“说”,是学生“说”好教师“讲”好了的实验,是对教师“讲”好了的实验的巩固、掌握;较高层次的“说”,是学生在预习、讨论的基础上的“说”,是学生对实验的“设计”,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善学生的“说”。“初中物理学生分组实验六步教学法”,由起始层次过渡到较高层次,要依学生(教学)的具体情况而定。

“初中物理学生分组实验六步教学法”,针对了初中学生物理实验的“初学”实际,狠抓了实验教学的落实,对学生进行了规范化的实验训练,取得了明显的实验教学效果,是提高初中学生物理实验能力的有针对性、有操作性、有实效性的一种好方法。

第三篇:初中物理教师演示实验90个学生分组实验18个

初中物理教师演示实验90个停止沸腾的水浇冷水2 会跳舞的小人3 声的产生4 声的传播5 真空中的闹钟6 音调和频率的关系7 观察声音的波形8 声音的响度和振幅的关系9 观察说话声的波形10 观察噪声的波形11 声波能传递能量12 光的传播13 光的反射规律14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5 光的折射现象16 色光的混合17 投影仪凸透镜对光的作用19 凸透镜成像规律20 自制温度计21 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22 水的沸腾23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24 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25 电路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27 电压表的使用28 并联电路电压规律29 串联电路电压规律30 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31 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32 电阻上电流跟电压的关系33 探究电阻的串联与并联34 伏安法测电阻35 探究断路和短路36 测电功率37 探究焦耳定律38 观察保险丝的作用39 条形磁体的磁场分布

磁化钢针41 电流的磁效应42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43 研究电磁铁

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45 通电线圈在磁场中扭转46 自制电动机47 线圈不能连续转动48 电磁继电器的作用49 磁生电50 电磁波的产生51 电磁波的传播52 光在光纤中传播53 天平的使用

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55 量筒的使用56 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57 时间的测量58 力的作用效果59 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60 惯性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62 二力平衡的条件

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表有关系64 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65 杠杆的平衡条件66 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67 轮轴和斜面68 压力的作用效果69 液体内部同一深度朝各的压强相等70 连通器71 托里拆利实验72 金属盒气压计的构造 73 抽水机

用溢水杯探究浮力的大小75 金属箔能浮在水面上76 杠杆是否省力77 动滑轮是否省功78 斜面的机械效率79 物体的动能与什么因素关80 重力势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机械能极其转化82 气体扩散的实验83 液体扩散的实验84 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

分子之间的引力86 做功改变物体内能87 水沸腾后做功88 内燃机

用火模拟链式反应90 太阳能的利用初中物理学生分组实验18个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2 用温度计测水温3 液体的沸腾4 组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用电流表测电流6 用电压表测电压7 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8 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10 研究电磁铁11 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12 测量盐水和形状不规则的密度13 测量变速直线运动的平

均速度如何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16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7 研究液体的压强18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第四篇:物理实验六步学习法

物理实验六步学习法

物理实验教学不同于概念课教学,实验课教学不仅要求学生

夕阳民族中学

李志伟

能掌握物理规律。更重要的在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本文介绍的初中物理实验“六步教学法”,重在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实验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重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探究实践能力;重在使学生在实践中体悟物理学研究问题的实验思想和方法。它是传统实验教学的拓展和改革。

一、教学基本程序

初中物理实验“六步教学法”包括提出目标(教师活动)---设计方案(师生互动)---预审方案(师生互动)---实验尝试(师生互动)---汇报交流(学生活动)---归纳总结(师生互动)六个环节。

提出目标。即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研究问题,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所提问题,设计研究方案。问题的提出要注意如下两点。首先,提出的问题要有明确的导向性,便于学生及时理解学习要求。第二,问题要有层次性,既要让学生自学讨论有一定的容量,又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去完成。例如,在“欧姆定律”教学时,可用如下两种方式提问。问题一:通过某导体的电流Ⅰ和加在两端电压 V以及导体电阻R三者之间有何关系?请同学们 设计一个研究方案。问题二:通过导体的电流Ⅰ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请同学们设计一个研究方案。明显地看出,用第二种方法提问,导向性不强,同时层次也太高,学生无从下手。

设计方案。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实验目标,通过自学、小组讨论等形式设计研究方案。研究方案主要包括 :仪器、装置的选用和安装,实验的原理、方法和步骤。这个过程是教学的难点,教师要酌情加以引导,但不强调千遍一律。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的较好机会。通过长期的训练,可使学生掌握常用的实验思想、方法,了解仪器的规格和性能。例如,在研究测电阻方法时,既可用电压表、电流表来测电阻,也可用一只电流表和一只电阻箱(定值电阻),或者用一只电压表和一只电阻箱(定值电阻),常见的方案多达8种。如果考虑到实际测量效果,还需要考虑仪器规格组合,方案就更多了。只要放手让学生去动脑,各种方案都可能出现,甚至有的方案教师还未想到。用这种方法教学,不仅巩固了知识,还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预审方案。教师组织学生汇报实验方案,师生共同评审方案,实现师生、生生互动。由于不强调方案的千遍一律,因此,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实验方案。有的可操作,有的不能完成实验任务,有的虽符合实验原理要求,但现象不明显或者无法达到效果等。在组织学生汇报和审核方案时,教师要注意如下几点:一是,要充分肯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方案,发表自己观点和看法,教师不武断判定正确和错误。二是,要组织学 生对各种方案进行审核,突出教学主体性。对学生无法判定的方案,可适当引导或者留下一步“实验尝试”中解决,让学生通过实验去判定方案的正或误。三是,对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学生要加以表扬、鼓励。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若一时无法解答,要利用课外加以辅导或者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研究。四是,对学生展示的方案要及时归类小结,对尚未思考出的其他可行方案,要及时引导学生继续讨论,进一步完善方案。

实验尝试。根据设计方案,组织学生分组对不同方案分别动手实验或教师演示实验,并做好记录。有条件的学校,采取分组实验形式,实验条件差的学校一定要有演示实验。这个教学环节的教学目的是:

1、验证实验方案的可行性,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实验方案设计的技巧。由于方案的多样性,仪器准备应做到多样化,超出课本要求去准备实验仪器。也可采取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形式来完成方案的验证工作。

2、修改实验方案。由于受到实验条件的限制、对仪器规格、性能了解不准或者方案有误,使实验达不到理想效果。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修改实验方案。

3、通过实验发现物理规律,达到实验目标。

4、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技巧,培养观察、分析能力。实验尝试不同于传统的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分组实验所用仪器、步骤、方法是通过实践总结出来的,实验成功率很高。而尝试实验方案带有探索研究性质,成功率较小,这需要发动全体学生参与,需要学生有良好的实验素养。

汇报交流。学生根据实验情况,汇报交流实验结果。内容包 括:

1、本小组实验方案完成情况。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2、实验中,如何修改实验方案,使方案更完善,现象更明显。

3、实验现象和数据记录。在学生汇报实验情况时,教师要及时归类记录,对实验不成功,要帮助分析,提出改进意见,可利用课外时间让学生再次实践,也可布置作为课外作业。

归纳总结。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实验情况,组织学生总结实验规律。通过成功实验,总结实验技能和技巧;通过失败实验,总结经验教训;通过实验数据或现象分析,得出物理规律。

二、教学基本特征

初中物理实验“六步教学法”与传统的实验教学有明显不同,突出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创造性。传统的学生实验,对学生统的太死,对仪器、装置、步骤、方法作了统一的要求,学生属于模仿实验,验证实验。而“六步教学法”则要求学生自己去摸索、实践,去发散思考,去创新。把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

2、民主化。传统的教学,强调“教师权威”,而“六步教学法”给学生创造了一种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向教师或同学质疑,可以怀疑,可以发表不同观点。学生的错误观点,通过实验事实加以认定、纠正,既尊重知识,又尊重人才。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基础。

3、主体性。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而“六步教学法”突出学生主体性,把学生活动安排在每一个环节内,不仅有学生的自学、讨论,还有学生的辩论、尝试等。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主动获取知识,学的主动、积极、有兴趣。

4、开放性。传统的教学以课本为素材组织教学,而“六步教学法”不仅根据课本要求设计问题,同时对学生自学中出现的各种疑难问题,也作为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不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教学形式不仅仅局限在课堂,有时在课外、在实验室、在家庭。

5、实践性。“六步教学法”从人的发展需要去组织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地掌握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掌握实验技能、技巧,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每一个实践活动都有学生参与,每一个实验操作都由学生亲自动手。

三、教学实施要求

“六步教学法”对教师和学生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物理实验教学应该成为一种科学探索过程,回归物理探索。只有让学生从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修改等过程中体悟研究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物理实验教学。

其次,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放在首位。教师要鼓励、激励学生去创造,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无批评式课堂,教师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允 许学生从事有意义的独立探索活动,允许学生辩论、讨论,允 许学生到实验室独立实践。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质疑的好习惯,有钻研探究的好品质。

第三,教师要有开放意识。教师提出的问题和设计的学习活动要有创新思维的空间和时间,对某一问题的讨论、实践、辩论,要有可研究的内容和充足的时间。实验尝试常常需要较长的时间,而有些教师常常草草收兵,以教师的说教或演示取代学生的探索,形式上是体现学生的主体探索,实际上仍是以教师的引导代替实践。采用探索式教学,教师在课堂上有时完成不了预定教学任务,这就需要我们把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在课堂上多给学生留下一些“问号”,让学生利用课外学习活动寻求答案,画上一个“句号”。在学生时代为学生留下更多的“问号”,将会使他终身为了寻求“句号”而奋斗。

第四,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重点。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乐于参与观察、制作、实践。在解决问题时,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说实话,说真话。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精神,敢于怀疑别人,也勇于放弃和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有探索追求结果欲望。

初中物理实验“六步教学法”,是在素质教育要求下提出的一种创新课堂模式,体现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回归科学探索的过程,体悟物理学研究实验问题的思想方法、技能和技巧。

第五篇:物理演示实验及学生分组实验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演示实验及学生分组实验研究

1、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的基础

《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物理学是由实验和理论两部分组成”。“物理学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活动,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物理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界物质运动规律的科学,许多物理概念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如密度和压强等概念的建立、浮力产生的原因、大气有压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研究欧姆定律等,这些问题离开了实验,学生只能死记硬背、被动接受,而不能体会到物理现象的客观存在性和物理概念建立的必然性。

2、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的内容

原《教学大纲》指出:“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应该初步具备的实验能力,主要是学会正确使用仪器进行观察、测量和读数,会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正确的结论,了解误差的概念,会写简要的实验报告”。因此,实验是中学物理教学的内容之一。

《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种学实践活动”。

可见,实验是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一项内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重视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进行猜想、设计、验证等科学探究,更要“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初中物理学生分组实验六步教学法(小文档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