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4号文库
高中语文国殇知识点(合集五篇)
编辑:繁花落寂 识别码:13-548205 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6-28 14:06:10 来源:网络

第一篇:高中语文国殇知识点

《国殇》是屈原为祭祀神鬼所作的一组乐歌——《九歌》中的一首,内容是追悼和礼赞为国捐躯的楚国将士的亡灵。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语文国殇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中语文国殇知识:赏析

乐歌分为两节,先是描写在一场短兵相接的战斗中,楚国将士奋死抗敌的壮烈场面,继而颂悼他们为国捐躯的高尚志节。由第一节“旌蔽日兮敌若云”一句可知,这是一场敌众我寡的殊死战斗。当敌人来势汹汹,冲乱楚军的战阵,欲长驱直入时,楚军将士仍个个奋勇争先。但见战阵中有一辆主战车冲出,这辆原有四匹马拉的大车,虽左外侧的骖马已中箭倒毙,右外侧的骖马也被砍伤,但他的主人,楚军统帅仍毫无惧色,他将战车的两个轮子埋进土里,笼住马缰,反而举槌擂响了进军的战鼓。一时战气萧杀,引得苍天也跟着威怒起来。待杀气散尽,战场上只留下一具具尸体,静卧荒野。

作者描写场面、渲染气氛的本领是十分高强的。不过十句,已将一场殊死恶战,状写得栩栩如生,极富感染力。底下,则以饱含情感的笔触,讴歌死难将士。有感于他们自披上战甲一日起,便不再想全身而返,此一刻他们紧握兵器,安详地,心无怨悔地躺在那里,他简直不能抑止自己的情绪奔进。他对这些将士满怀敬爱,正如他常用美人香草指代美好的人事一样,在本篇中,他也同样用一切美好的事物,来修饰笔下的人物。这批神勇的将士,操的是吴地出产的以锋利闻名的戈、秦地出产的以强劲闻名的弓,披的是犀牛皮制的盔甲,拿的是有玉嵌饰的鼓槌,他们生是人杰,死为鬼雄,气贯长虹。英名永存。

依现存史料,我们尚不能指实这次战争发生的具体时地,敌对一方为谁。但当日楚国始终面临七国中实力最强的秦国的威胁,自怀王当政以来,楚国与强秦有过数次较大规模的战争,并且大多数是楚国抵御秦军入侵的卫国战争。从这一基本史实出发,说本篇是写楚军抗击强秦入侵,大概没有问题。而在这种抒写中,作者那热爱家国的炽烈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楚国灭亡后,楚地流传过这样一句话:“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屈原此作在颂悼阵亡将士的同时,也隐隐表达了对洗雪国耻的渴望,对正义事业必胜的信念,从此意义上说,他的思想是与楚国广大人民息息相通的。作为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第一位伟大诗人,他所写的决不仅仅是个人的些许悲欢,那受诬陷被排挤,乃至流亡沅湘的坎壈遭际;他奉献给人的是那颗热烈得近乎偏执的爱国之心。他是楚国人民的喉管,他所写的《国殇》,包括其他一系列作品,道出了楚国人民热爱家国的心声。

本篇在艺术表现上与作者其他作品有些区别,乃至与《九歌》中其他乐歌也不尽一致。它不是一篇想像奇特、辞采瑰丽的华章,然其“通篇直赋其事”(戴震《屈原赋注》),挟深挚炽烈的情感,以促迫的节奏、开张扬厉的抒写,传达出了与所反映的人事相一致的凛然亢直之美,一种阳刚之美,在楚辞体作品中独树一帜,读罢实在让人有气壮神旺之感。

高中语文国殇知识:译文

手拿吴戈啊身穿犀皮甲,战车交错啊刀剑相砍杀。旗帜蔽日啊敌人如乌云,飞箭交坠啊士卒勇争先。犯我阵地啊践踏我队伍,左骖死去啊右骖被刀伤。埋住两轮啊绊住四匹马,手拿玉槌啊敲打响战鼓。天昏地暗啊威严神灵怒,残酷杀尽啊尸首弃原野。

出征不回啊往前不复返,平原迷漫啊路途很遥远。佩带长剑啊挟着强弓弩,着身分离啊壮心不改变。实在勇敢啊富有战斗力,始终刚强啊没人能侵犯。身已死亡啊精神永不死,您的魂魄啊为鬼中英雄!

高中语文国殇知识:原文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gǔ)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liè)余行(háng),左骖(cān)殪兮右刃伤

霾(mái)两轮兮挚(zhí)四马,援玉枹(fú)兮击鸣鼓。

天时怼(duì)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xié)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第二篇:《国殇》

四十集大型历史纪录片《国殇1937—1945年中日战争正面战场纪实》分集梗概:第一集:重返卢沟桥

自古以来,中国民间都肯定修桥铺路是做善事。没想到一座善意委婉的芦沟桥,竟然成为一场残酷战争的起点……

第二集:人为刀俎

公元1842年8月,英国全权代表朴鼎查率领舰队在南京城外扬子江下锚,也就在这个时候中华民族走入了漫长的百年噩运……

第三集:四十年长跑

慈禧和睦仁在人世间有共同的四十年光阴,让自己的国家随着世界的潮流现代化。可惜,这四十年长跑,中国输得很难看……

第四集:枪杆子与政权

大清帝国覆亡了,东亚出现了第一个共和国。但这个国家的苦难岁月并没有结束,甚至治丝益棼,每下愈况……

第五集:安内?攘外?

1928年底,东北易帜南北统一,说起来,跟当年张作霖在皇姑屯被炸有密切关系。假如张作霖还在世,历史就不会这么写了……

第六集:焚风满楼

日本政府策动「分离满蒙运动」前后达28年之久,都没个结果,而关东军只花了六个月就搞定了。当时,踌躇满志的土肥原只不过是一个陆军大佐而已……

第七集:乾坤一变

「西安事变」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场惊天动地的大事,它扭转了历史轨道,也促使政权之兴替。这一切的一切,开始只存于一个人的一念之间……

第八集:最后关头

日本军阀低估了蒋中正所指的「和平绝望时期」和牺牲最后关头的底线,最后酿成了一场大祸……

第九集:淞沪会战(上)

卢沟桥事变后,日军集结十万余众投入战场。为了扭转困境,除了华北战场以外,蒋中正在遥远的南方——上海,开辟了第二战场……

第十集:淞沪会战(下)

1937年10月下旬,淞沪之战已经迈进第70天了,回顾这两个多月以来的战事,可以说是人类史上前所未有的残酷戮杀……

第十一集:南京保卫战

南京保卫战正是在一群几近疯狂的刽子手面前展开的。

第十二集:南京大屠城

一群受过训练的日本军人在南京城犯下的罪行,在人类史上是空前的,可能也是绝后的,因为人不可能做出比这一场屠杀更残酷、冷血的暴虐行为……

第十三集:喋血长空

从七七到武汉失守这15个月间,空军飞行员殉国人数多达202位,他们的平均年龄还未超过23岁,中国空军没有愧对当初人民凑款献机的每一分钱……

第十四集:破釜沉舟

八年抗战对中国海军而言,他们在失去海洋、失去船舰的处境之下,没有番号、没有舰别,默默奉献、悄悄牺牲……

第十五集:徐州会战(上)

日军在攻陷南京之后,就像被启动了的战争机器一般,无法译码,没有止休!就这样,1937年底又引发了继淞沪之后的一场大战……

第十六集:徐州会战(下)

台儿庄之役在中日战史上所留下的悲壮纪录,仍教后人为之澎湃激动不已。今天从运河南岸向北望去,只剩下南门外运河旁的便桥桥墩还残存着……

第十七集:大迁徙

从1931年到1945年这十四年间,中国人历经了一次史无前例的大迁徙,此一行列之庞大,路程之遥远,地区之辽阔,时间之漫长,在人类史上都属罕见……

第十八集:武汉会战

武汉之战,又称武汉周围保卫战。这四个月里,中国军队伤亡人数高达22万余人……第十九集:另一个战场

在中日战争中,也许我们有许多条件不如日本,但文化工作的表现与影响却在另一个战场赢得光彩……

第二十集:烽火桃李劫

在抗战艰苦的岁月,国民政府在苦撑中仍不忘教育的辛勤耕耘,由此突显了「一面抗战一面建国」不是口号,而是一番诚意……

第二十一集:中期抗战

一个随时可能崩溃、瓦解、灭亡的中国,展开了对抗强敌的「中期战争」,在一万个不可能中,寻求那一个可能——击溃敌人,这种情怀是悲壮的……

第二十二集:烽烟再起

1938年10月下旬,激烈的武汉会战过后,日军此时已经远离海岸线,深入内陆达一千余公里……

第二十三集:长沙会战

长沙会战是中国对日作战以来所创下的第一次全胜的战局,也是震惊国际的漂亮一役,虽然日军并不承认,但十七、八万大军全线溃退却是不争的事实……

第二十四集:祸从天上来

从1939年10月下旬开始,便改由空中全面袭击,连番轰炸中国后方主要城市,于是市集成墟、灾民遍野……

第二十五集:在北风中出击

发生在长沙会战后的90天,也就是1939年的12月中国军队的一次全面攻势,战史上称「冬季大反击」……

第二十六集:突破封锁线

日本人知道中国无力应付一场现代化的战争。为此,占领了中国几乎所有的对外港埠,切断对外运输管道,迫使中国弹尽援绝窒息而亡……

第二十七集:火并大江中游

长江中下游一片一千二百多公里水域以及其两岸的土地,因为神出鬼没的游击部队随时都可能乘其不备发动攻击,使日本人措手不及,疲于奔命……

第二十八集:赤手空拳

生死只在瞬息之间,中国人在那种不确定的恐惧中,凭着一股子气,一股求生欲望,几乎是赤手空拳熬过了八年……

第二十九集:疾风迅雷游击战

中国人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在敌后进行无间无断,没完没了的游击战争,包括正规军、地方部队甚至老百姓,人数之多几乎难以计数……

第三十集:血染的历史

「中条山会战」一场战役下来,阵亡的将级军官竟达八位之多,可见当时战况之惨烈!至于团营连长等军官殉难者就更难以计数了……

第三十一集:死亡工厂731

日本军人的杀人潜力是惊人的,其杀人的方法更是令人不寒而栗……

第三十二集:苦撑待变

日本投下了一子险棋:偷袭珍珠港!苦苦支撑了四年六个月的中国在千辛万苦中终于等到了这一天!12月9日,中华民国对日本、德国、意大利正式宣战……

第三十三集:悲情与豪情

我们虽然走进了国际组织,却还走不出现实的残酷,就在这个时候,亚洲战场的中国军队风风光光赢得了一场胜仗,那便是扬名国际的「第三次长沙大捷」……

第三十四集:一狼、二虎、四强

1942年元月,在国际上中华民国国号破天荒的与美、英、苏列强平起平坐,并号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盟国四强」……

第三十五集:蒋夫人与抗战

1943年,二战正如火如荼的进行中,一位来自中国的杰出女性被邀在美国华盛顿国会大厦发表演讲,她的丰姿与才华风靡了全场……

第三十六集:长夜漫漫

在日军最后的反扑「一号作战」的战线上,发生了五次十数万人的大会战,它们分别为:豫中、长衡、湘粤赣、桂柳,与豫西鄂北,其中以长衡最为惨烈……

第三十七集:鬼哭神号守衡阳

溽暑的衡阳城,老百姓走光了,连老鼠都一只不剩,留在城里的只有视死如归的第10军将士们。面对暴风雨前的空寂衡阳,这里充满了一片肃杀的气息……

第三十八集:山穷水尽

经济崩溃形成社会混乱、兵源缺乏这种现象看在中国友人陈纳德眼里,连他都觉得撑不下去了。的确,1944年冬,中国已经山穷水尽了……

第三十九集:最后的坚持

1945年中国人还是用自己的力量,在重庆的大门口堵住了日军的几路进攻的强大攻势……

第四十集:天亮前后

1945年,冈村宁次升以六个师团的兵力于4月9日开始发动攻击,但一切都比他想象中来的困难,这一战,事实上为日军在华的作战画下了最后的句点……

《国殇1937—1945年中日战争正面战场纪实》制作团队:

特别鸣谢:马树礼 蒋纬国 夏功权先生

特别鸣谢:本片全部受访的历史证人

总策划:陈平

导 演:陈君天 陈西林

附录

1937—1945年中日战争正面战场殉国将领(254人)

曾宪邦少将 第83师498团团长 1937年 7月13日殉国

佟麟阁上将 第29军副军长 1937年 7月28日殉国

赵登禹上将 第29军132师师长 1937年 7月28日殉国

第三篇:国殇

国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楚辞的一般写法及形式特点。

能力目标:体会文中楚国将士们不屈的战斗意志,勇毅爱国精神。情感目标:感受屈原对他们热烈的赞颂与哀悼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难点:作者如何运用场面描写渲染悲壮的气氛。重点:“国殇”的含义及对壮烈战争场面的细致描写。

【备课思路】

《国殇》悲歌慷慨,刻画了一批英勇无畏的烈士形象。而作为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领航者,屈原熟练地运用了多种艺术表现手法,让读者沉浸在这悲壮的气氛中。虽然遥隔两千多年,但《国殇》中烈士们的英雄气概,却依旧能够震撼我们的心灵,为之深深感动。作者的高超的艺术手法的运用是诗歌成功的重要原因,所以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安排在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上。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听一首同名流行歌曲,体会其中的情感,请学生为它起个标题。

分析:很少会有学生能写出同题的“国殇”标题,但多数给出的题目都是歌曲所渲染情感的直接体现,例:“安息”、“誓言”等,可自由发言。

 从学生熟知的音乐元素入手,选择了最新形式的国殇歌曲,以情感为切入点,直接进入作品的感情世界,为下文的情感体验作铺垫。

二、解析题意,夯实基础。

明确歌曲的标题,并进行解题,落实“屈原”、“楚辞”、“国殇”三个知识点。(三个知识点的的难度渐进,最后一个 “国殇”的含义可适当讨论,不同语境中含义有差别。)

国殇:一般指为国战死的将士,也可以理解为国家的悲伤与劫难,如5'12汶川大地震,举国降半旗,为死难同胞默哀,5'12国殇日。

要点: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开创了新诗体——楚辞,句式上整齐精练,七字一句,每句中第四个字都用“兮”字这样相同的句式。代表作《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九歌》是在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神乐歌,《国殇》是《九歌》中唯一一篇祭祀人鬼的作品,也是我国最早、最著名的一篇歌颂爱国主义、歌颂牺牲精神的光辉诗篇。

“国殇”指为国家牺牲的将士,屈原把这些人鬼和天神、地祗同等祭祀表达了对那些为国牺牲的将士怀着无限的崇高敬意)提示:(1)qí“奇”意为特殊的,稀罕,不平常。

 落实教学目标2的环节。由于多为识记型知识,所以通过同学互相补充发言,教师点拨的形式即可落实。

三、散读课文,初步感知

1、请学生对照教材上的字词解释,粗通大意,自由散读,体味情感。要求:学生可根据老师在PPT上对词语掌握的要求,对照思考释意。提示:文章共提到五处奇笔:第二自然段三处;第十五自然段一处;第十六自然段一处。

 高中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借助注释可粗通文意。而个人散读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把握文本。

四、再读课文圈划品读

1、请学生全体齐读全文,整体感知,2、交流评点学生的当场习作。

要求:找出最欣赏的四句描写,并将它们改写成100字左右的片断描写。

提示:诗歌的前十句层次井然地描写战斗进程与惨酷悲壮场面,学生可选择其中的任何一个场面来写: 第一二句写楚军将士被坚执锐,敌我双方短兵相接的场面; 第三第四句写敌方的强大与我方将士冒着箭雨奋勇争先;

第五第六句写战斗中我方的指挥者奋勇争先,誓不后退的决心。第七第八句写楚军战败,弃尸原野。

 这个环节尝试在品味的基础上读写结合。重点训练描写的基本功。

五、反复朗读,体味情感

从诗所描写的内容看,作者所讴歌的是一些失败的将士。对此,你有何看法?

诗中描绘了一场敌众我寡、以失败告终的战争,把作者对爱国将士们的崇敬感情推向了高潮,增强了全诗的悲壮美。

 读书要知人论世,在研读课文的基础上,将研究性学习引入课堂教学,让学生由主观性阅读转入实证性阅读,从而和作者进行对话,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六、布置作业

阅读于右任临终诗《国殇》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有国殇。体会本篇文章中“国殇”的深沉含义。

(附要点:诗人巧借“国殇”,抒写自己死后不能葬在大陆,不能魂归故里的遗憾。表达望大陆、念故乡、思亲人的深情。)

 以读促写,使阅读与写作相结合。

教学反思:

《国殇》悲歌慷慨,刻画了一批英勇无畏的烈士形象。而作为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领航者,屈原熟练地运用了多种艺术表现手法,让读者沉浸在这悲壮的气氛中。虽然遥隔两千多年,但《国殇》中烈士们的英雄气概,却依旧能够震撼我们的心灵,为之深深感动。作者的高超的艺术手法的运用是诗歌成功的重要原因,所以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安排在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上。

第四篇:国殇

国 殇

教学目标:

1、通过作品赏析,感受壮烈的战争场面,体会战士们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

2、学习本文刚健质朴的语言;

3、了解楚辞的一般特点。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诗歌第一段战斗的壮烈场面

教学难点:屈原对战士的高度评价,并上升到爱国主义精神的高度 教学过程:

一、解题

国殇,为国事而死。《国殇》是屈原为祭祀鬼神而做的一组乐歌《九歌》之一首,它是一首祭歌,更是一首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的颂歌。

二、相关知识 1.关于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是我国把诗歌推向新阶段的一位伟大诗人,也是一位具有进步思想的政治家。早年曾受楚怀王信任,担任过左徒,后楚怀王听信谗言,两次流放屈原。也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国郢都,这一年的 五月五日,屈原愤投汩罗江而死。2.关于《楚辞》 《楚辞》是《诗经》后的第二个高峰,也是我国古代诗歌的巨大而丰富的源头之一,《楚辞》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有着十分主要的作用。《楚辞》是以屈原为代表的一种新体诗,屈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进步的政治主张,与黑暗势力不妥协的精神,都体现在他的诗作中。屈原的作品有《离骚》、《九章》、《天问》《九歌》《远游》《下居》《涣父》共25篇。屈原的代表作是《离骚》,因此后人提到楚辞又称为“骚体诗”。3.关于《国殇》

它是《九歌》(共11篇)中的一首。《九歌》是一套自成体系的祭歌。从东皇太一到“山鬼”所祭的都是自然神祇,为什么最后要祭到人鬼的国殇?因为从楚怀王后期开始,就曾经和秦国交战,大都是秦胜而楚败。(可参改“背景”)后当楚怀王入关不返,死在秦国后,民间产生了强烈的复仇情绪,固而在祭神时不但最后列入阵亡将士,而且用极其沉痛的心情历史地描绘战争实况,以示不忘激发斗志,这是可以理解的。

三、读懂诗文 1.注释

操吴戈兮被犀甲,(被,通“披”,犀甲,用犀牛皮制作的盔甲。)车错毂gǔ兮短兵接。(毂,借指战车。短兵,指刀剑一类的短兵器。)旌蔽日兮敌若云,(敌若云,言敌人之多)矢交坠兮士争先。(交,交互。)

凌余阵兮躐liè余行háng,(凌,侵犯。躐,践踏)左骖cān殪yì兮右刃伤。(古战车用四匹马拉,中间两马叫“服”,左右曰“骖”或“騑”。殪,死)

霾mái两轮兮絷zhí四马,(霾,通“埋”,埋没。絷,羁绊)援玉枹fú兮击鸣鼓。(援,持,举着。枹:用玉装饰的鼓槌。)天时怼duì兮威灵怒,(天时,此指天意。怼,怨恨。威灵,指神灵。震怒)严杀尽兮弃原野。(严,猛烈。弃原野;指骸骨弃在战场上。)出不入兮往不反,(反,通“返”,返回。是说战士抱着义无反顾的必死决心。)平原忽兮路超liáo远。(忽,指原野辽阔。超,通“迢”,迢远。)带长剑兮挟xié秦弓,(挟,持,挟带。秦弓:战国秦地所造的弓(因射程较远而著名)首身离兮心不惩chéng。(首身离:头和身体分离,指战死。惩:恐惧,悔恨,因受挫而改变)诚既勇兮又以武,(诚:果然是,诚然。武,力量强大。)终刚强兮不可凌。(终,最终,始终)身既死兮神以灵,(神以灵,精神永存的意思)魂魄毅兮为鬼雄。(一作“子魂魄兮为鬼雄”,子:指殇者。鬼雄:鬼中雄杰。)2.译文

手拿吴戈啊身穿着犀牛皮的盔甲,战车交错啊短兵器相搏杀。旗帜蔽日啊敌人如乌云一样聚拢来,箭矢交互坠落啊将士争先杀敌。犯我阵地啊践踏我行列,左骖战死啊右骖受刀伤。车轮被埋没啊战马被羁绊,手举着鼓槌啊敲打着战鼓。老天怨恨啊神灵震怒,将士被残酷地杀尽啊尸首弃在原野。将士出征啊不复返,平野广阔啊路途遥远。

佩带长剑啊挟带秦弓,即使首身分离啊忠心也不改变。确实勇敢啊又威武,始终刚强啊士气不可侵。将士战死啊精神永存,您的魂魄啊是鬼中英雄!

四、赏析指导

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这首诗的内容。

本诗可以分为两部分。前十句为第一部分,后八句为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描述激战的过程和将士们英勇战斗血染沙场的情景。

开头四句写战斗开始的情况,战士们手持吴戈身披犀甲奔赴战场,楚军战士非常勇敢,一上战场,就和敌军展开了白刃战。车轮交错,刀剑相接,尽管敌人旌旗蔽日,兵士密集如云,但楚军战士仍冒着敌人发来的箭矢,向前冲杀。战斗一打响,楚军战士就表现出大无畏的精神气概。

以下六句写激战的场面和楚军将士牺牲的悲壮结局。

由于寡不敌众,楚军阵地被冲破了,驾战车的骖马(战车两边的马)被打死打伤,战车的车轮陷入了泥潭之中,战马被绊倒了。但是将士们仍然手持“玉枹”(鼓槌),鸣鼓进攻。最后写战斗结束了,作者用“天时怼兮威灵怒”的诗句来渲染战场上惊天地、泣鬼神的悲壮气氛。后面一句“严杀尽兮弃原野”,点明伤亡惨重,从而突出了战士们的牺牲精神。

第二部分,表示对阵亡将士的深切悼念,赞颂他们勇武刚强的爱国主义精神。“出不入兮往不返”,歌颂战士们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平原忽兮路超远”,对烈士牺牲在遥远的异乡表示钦佩和悼念。中间四句写楚军将士首身分离,剑弓依然在手,这样的战士既勇敢又威武,他们气概凛然,始终不可冒犯。高度赞美了他们宁死不屈的战斗精神。最后两句表示对烈士们的无限景仰和热烈的赞颂。他们虽死犹生,他们的精神永垂不朽。

全诗通过对激烈悲壮战斗场面的描述,歌颂了为国捐躯的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和英勇献身精神,表达了楚国人民对烈士崇高的敬意,同时也表现了作者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国殇》结构内容的知识

五、探讨评析

这第一部分主要是描写激战的过程和将士们英勇战斗血染沙场的情景。开头四句写战斗开始的情况,接下六句写激战场面和楚军将士牺牲的悲壮结局。提两个问题:

1.作者在战斗开始后的情况,为什么要从敌我双方两个方面描写?(用敌方的人多势盛,渲染战斗气氛,反衬楚方将士的奋勇、善战)。2.“严杀尽兮弃原野”一句仅仅说明伤亡惨重吗,还突出了什么精神?(不仅点明楚军的伤亡情况,还突出了战士们的牺牲精神。)

教师在介绍了《国殇》第一部分的内容结构后,可以插入一些课堂练习。例一:

(插入课堂练习:写出《国殇》中赞颂楚军将士临阵时坚毅沉着、英勇顽强的精神和品格的诗句)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老师:同学们,下面我们学习《国殇》的第二部分。

3、第二部分主要表示对陈亡将士的深切悼念,赞颂他们勇武刚强的爱国主义精神。

“出不入兮往不返,平原忽兮路超远。”歌颂了战士们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并对烈士牺牲在遥远的异乡表示钦佩和悼念。

中间四句写楚军将士首身分离,剑弓依然在手,这样的战士既勇敢又威武,他们气概凛然,始终不可冒犯。这不仅再现了战士们在战场上的英武形象,而且高度赞美了他们宁死不屈的战斗精神。

4、最后两句表示对烈士们的无限景仰和热烈的赞扬。他们虽死犹生,精神永垂不朽。

提问:1.指出楚军将士在战场上宁死不屈英武形象的诗句?(带长剑兮扶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2.指出最后两句与主题的关系?(点题──为悼念为国捐躯的将士,不仅为祭悼之灵、抒发哀思,更重要的是国用阵亡将士的战斗精神和英雄气概来激励民心士气,感召人们同仇敌忾,雪洗耻辱,振兴楚国。)3.总结本诗中心思想。(全诗通过对激烈悲壮战斗场面的描述,歌颂了为国捐躯的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和英勇献身精神,表达了楚国人民对烈士崇高的敬意,同时表现了作者的爱国主义精神。)

六、学习《国殇》艺术特色的知识

1、老师:同学们,《国殇》反映了伟大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浓厚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浪漫主义创作风格,是一篇场面描写广阔悲壮,情感抒发慷慨激昂的爱国诗篇。本诗战斗场面描写很出色。突出了“三个既写三个又写”:既写了敌军人多势众、进攻凶猛,又写了楚军士气昂扬,奋力死战;既有短兵相接,箭矢交坠的细节描写,又有天怨地怒。尸横原野的气氛渲染;既写了士兵披坚执锐,奋力冲杀,也写了将帅援枹击鼓,临阵指挥。(提问:这首诗在写法上的“三个结合是什么?)在写法上,做到了三个结合:概括叙述与具体描写结合、动态描绘与静止画面结合,暗写敌人与明写楚军奋勇结合,使之互相补充、映衬。更加凸现战斗场面。

这首诗在写作上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叙和赞相结合。前者叙是后者赞的依据,后者赞的词句是前者叙的深化。

2、提问:这种叙赞结合的写法对突出全诗中心的作用是什么?(先生动再现了楚军将士面对强敌,毫不畏惧,英勇博杀的场面,再歌颂楚军将士刚毅勇武至死不屈的气概和义无反顾的精神,使全诗情绪昂扬,风格刚健悲壮,表现出作者对死难将士的深情哀悼和由衷的崇敬,更好地突出了中心思想。)

七、学习欣赏、改写古诗的知识

根据《国殇》中描写古战争场面的诗句写成一篇300—400字的小短文,注意描述出战场的激烈和将士们的勇猛、牺牲精神

第五篇:国殇

国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学习背景知识,了解《楚辞》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了解伟大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生平与人格魅力。

2.通过学习诗中使用的艺术手段,掌握《国殇》中叙赞结合及各种方法表现主题的写作手法。

能力目标:

1.进一步学习诗歌的朗读技巧,培养朗读能力,并在朗读的基础上理解和体会诗歌的内容。

2.通过掌握古诗结构知识,深刻理解诗文的主题思想,并提高诵读、欣赏、扩写古诗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作品赏析,感受壮烈的战争场面,体会战士们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和诗歌中所洋溢着的浓郁的爱国情感。

2.感受诗中死而不已的执着精神,树立为实现理想坚定不移的决心,弘扬诗中所歌颂的爱国主义和牺牲精神。

教学重点

“国殇”的含义及对壮烈战争场面的细致描写。教学难点

作者如何运用场面描写渲染悲壮的气氛。教法学法

1.教法:点拨法

2.学法:任务驱动法、朗读法、讨论法 教学设想

《国殇》是一首祭歌,更是一首血泪交迸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的赞歌。古代流传至今的祭诗、祭文很多,但写得如此激动人心、鼓舞斗志的,却绝无仅有。如何让学生感受到穿越漫长的时光仍然充满着力量与壮美情感的诗篇的美,仍需从情感入手体味涵咏。

《国殇》悲歌慷慨,刻画了一批英勇无畏的烈士形象。虽然遥隔两千多年,但烈士们的英雄气概,却依旧能够震撼我们的心灵,为之深深感动。作者的高超的艺术手法的运用是诗歌成功的重要原因,所以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安排在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上。

教学准备

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阅读课文,上网查阅有关屈原的资料,了解《国殇》的写作背景,了解楚辞的创作和特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请同学们听一首同名流行歌曲,体会其中的情感,请大家为它起个标题。很少会有学生能写出同题的“国殇”标题,但多数给出的题目都是歌曲所渲染情感的直接体现,例:“安息”、“誓言”等,可自由发言。从学生熟知的音乐元素入手,选择了最新形式的国殇歌曲,以情感为切入点,直接进入作品的感情世界,为下文的情感体验作铺垫。

二、解析题意,夯实基础

明确歌曲的标题,并进行解题,落实“屈原”、“楚辞”、“国殇”三个知识点,且三个知识点的的难度渐进。

以此落实教学目标2的环节。由于多为识记型知识,所以通过同学互相补充发言,教师点拨的形式即可落实。

要点: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开创了新诗体──楚辞,句式上整齐精练,七字一句,每句中第四个字都用“兮”字这样相同的句式。代表作《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九歌》是在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神乐歌,《国殇》是《九歌》中唯一一篇祭祀人鬼的作品,也是我国最早、最著名的一篇歌颂爱国主义、歌颂牺牲精神的光辉诗篇。“国殇”指为国家牺牲的将士,屈原把这些人鬼和天神、地祗同等祭祀表达了对那些为国牺牲的将士怀着无限的崇高敬意。

同学讨论“国殇”的含义,注意:不同语境中含义有差别。国殇:一般指为国战死的将士,也可以理解为国家的悲伤与劫难,如5•12汶川大地震,举国降半旗,为死难同胞默哀,5•12为国殇日。

三、听读课文,初步感知

听配乐朗诵。让学生对照教材上的字词解释,粗通大意,然后自由散读,体味情感。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把握文本。

学生可根据老师在PPT上对词语掌握的要求,对照思考释意。要点:被

操错

躐殪

严忽

超远

“被”同“披”、“霾”同“埋”、“反”同“返”

四、再读课文,圈划品读

这个环节尝试在品味的基础上读写结合,重点训练描写的基本功。

(一)请学生齐读全文,整体感知。

(二)请学生找出最欣赏的四句描写,并将它们改写成100字左右的片断描写。

(三)交流评点学生的当场习作。

诗歌的前十句层次井然地描写战斗进程与惨酷悲壮场面,学生可选择其中的任何一个场面来写:第一、二句写楚军将士被坚执锐,敌我双方短兵相接的场面;第三、四句写敌方的强大与我方将士冒着箭雨奋勇争先;第五、六句写战斗中我方的指挥者奋勇争先,誓不后退的决心。第七、八句写楚军战败,弃尸原野。

注意:学生在当堂习作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是记叙过多,缺少生动的描写。有的同学则想象过度,偏离了文章原来的意思。教师在交流习作的过程中需加以点拨。

五、反复朗读,体味情感

(一)播放音乐《十面埋伏》,同学和乐朗诵,注意节奏和停顿,体味感情。

(二)请学生读全文,找出文中情感最强烈的地方,加以分析品味。

(三)从诗所描写的内容看,作者所讴歌的是一些失败的将士。对此,你有何看法? 要点:诗中描绘了一场敌众我寡、以失败告终的战争,把作者对爱国将士们的崇敬感情推向了高潮,增强了全诗的悲壮美。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全诗的结尾,回归到祭歌的形式,对阵亡的将士进行热烈的礼赞。战士们如此英勇的形象,如此不屈的精神,即使是在九泉之下,他们的英灵也称得上是鬼中的雄杰了。诗人在歌颂烈士英魂的同时,也希望烈士们能够永垂不朽,能够“长无绝兮终古”。

诗歌以情动人,把握了诗歌的情感内涵,就把握了诗歌的灵魂。就能理解屈原对死难将士的深沉哀悼和由衷赞美,是一首洋溢着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杰出诗篇。

(四)从屈原的时代到现在已经过去几千年了,几千年来历史发生了巨大变化,然而屈原诗中的这种爱国主义精神一直光照着现实,成为中华民族的永恒精神支柱。这种精神,不仅表现在当异族入侵时奋不顾身地捍卫自己的国家,同时也表现在为愤怒与忧患,批判与建设,谴责与赞美,这些都可以是出自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

思考:作为和平年代的当代青年,我们将如何继承这种爱国传统,弘扬这种民族精神?

六、写写练练,增强能力

(一)要求:分组写对联,既可以考查同学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锻炼概括文章主旨的能力。

(二)方法:

1.请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讨论并撰写歌颂与哀悼阵亡将士的对联。2.每组派一个同学将对联写在黑板上,由大家讨论评出最好的对联。学生写出的各种答案水平参差不齐,以鼓励为主。较好的范本示例:

春雷挟雨惊天地,铁甲浴血泣苍生。

铁马金戈,铿锵万里声似虎;热血头颅,抛洒干日气如虹。

七、拓展阅读,加强积累

(一)阅读于右任临终诗《国殇》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有国殇。

1.体会本篇文章中“国殇”的深沉含义。

2.要点:诗人巧借“国殇”,抒写自己死后不能葬在大陆,不能魂归故里的遗憾。表达望大陆、念故乡、思亲人的深情。

(二)用散文、MTV或者DV的形式改编此诗。

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个作业完成,自主性较强。以此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迁移与阅读的能力。

高中语文国殇知识点(合集五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