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4号文库
命题作文的审题和构思
编辑:沉香触手 识别码:13-978387 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4-27 23:33:05 来源:网络

第一篇:命题作文的审题和构思

命题作文的审题和构思

命题作文写作必经三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一是审题;二是构思;三是外化——就是具体写作过程。如果从建筑学的角度,打一个形象的比喻,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审题——是弄清楚建设需求,明确人家需要一个什么建筑——是一个体育场,还是游泳馆;建筑物竣工后要符合哪些基本要求。构思——是在完成审题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地规划设计,绘制出个性化的建筑图纸。而外化写作——就是严格按照图纸精确施工。

在写作过程中,95%的学生只用3、5分钟来完成审题和构思过程。考场上经常见到的情况是:考生面对作文命题,扼腕擎腮,草草一想,就匆忙动笔——忽略审题和构思的决定性作用,是学生创作出大量伪劣作品的主要根源。漠视审题和构思,就等于要建设什么还不确定,图纸也没有,就开始施工——结果必然是:憧憬缔造一座摩天大厦,最终建成的却是个厕所。

一、如何审题

审题是命题作文写作最重要的起点。如果审题这一环出现了问题,必然犯方向性错误。命题人要你建一个高尔夫球场,你却建了一个露天游泳池,再豪华的“驴唇”,也是对不上“马嘴”的,这就是所谓的跑题。

那么如何高质量完成审题过程呢?

(一)首先是审命题作文的标题

(1)理解标题的基本含义——初步明确题目限定的写作范围。例如《心海深处的一朵浪花》,标题的含义是——记忆深处最难忘的一个人、一个瞬间、一小件事,如果理解成——曾经到海边去玩,大海的浪花非常美,让人迷恋,就完全错了。理解错了,必然导致跑题。

(2)筛查标题显性和隐性的限制条件——精确把握题目限定的写作范围。显性的就是从字面上能直接看出来的;隐性的就是透过字面能分析出来的。以《心海深处的一朵浪花》为例,“心海深处”限定了这篇文章必须写成回忆性的文章——“心海”的语境含义就是记忆,所写内容必须是自己的一段难忘的经历;“深处”限定的范围是——所写的内容必须具备感人动心、能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一朵”限定了文章的内容必须写一个瞬间、一件事,在数量上限定不能选取多个瞬间或事件来写。“浪花”限定了这个瞬间、这件事必须小,能够以小见大——否则就不是浪花,而是大海了;同时又必须是给人教益、给人启迪或者让人心动的瞬间或小事,否则就不是浪花,而转变为“恶浪”——这是“花”这一褒义名词限定的内容。从题目整体上在深入一些,我们还会发现,这个标题还隐性地限定了文章的人称——第一人称。因为这让人怀恋的瞬间或小事,必然是“我”个人经历的,不能是别人经历的。

(3)审查标题最佳的文体取向。文章的标题常常具有规定文体的属性。如《说谦虚》从题目就可以断定,命题人是要我们写一篇议论文。而《从宋江投降所想到的.....》,限定了我们必须把文章写成读后感。现在的中考命题作文,一般不做文体限制,但题目一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就会感受到,有的适合写散文,有的适合写一般的记叙文,有的适合写议论文。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做的事就是根据文章标题,选择最合适的写作文体。

(4)审定标题限定的主题类型。记叙文的主题大致分为四类:一是情感类——表达某种情感;二是哲理类——表现某种规律、理性,给人生命的启迪;三是精神品质类——表达对人性本质的赞美或批判;四是情趣类——表现人的兴趣爱好和对人性的尊重。命题作文对文章主题类别具有规定性,我们要在审题环节做出准确的判定。第一种是标题本身就以主题命名,如《大爱无疆》、《细节决定成败》、《记一个谦虚的人》,《海钓之趣》,从标题的字面就可判定主题的种类,我们写作时一旦游离了这种明晃晃的规定,也会出现跑题现象,不是选材上的跑题,而是主题上的离题万里。中等以上的同学一般不会犯这样愚蠢的错误。有时标题没有显性限定主题类型,但它却做了隐性限定,这时,很多同学就会马失前蹄。如《成长》、《启迪》,从字面上没有规定主题类型,但细细一分析,我们就会发现,标题表达的语意倾向不是生理上的成长,而是认知和心理上的成长,这种成长必然是对现象的理性认知的提升,对经验的总结,客观上主题已经限定为哲理类型。《启迪》也完全一样。审题事要学会从命题中挖掘出这种隐性的限制,否则,也会跑题——这是一个难点。

(二)其次是审命题人在标题之外添加的具体要求

1、明确字数限制(不多于也不少于规定的字数范围);

2、明确人物名称的处理(具体的人名和学校名用某种代号代替等);

3、明确半命题作文空白部分如何补写的要求;

4、明确“命题作文”标题不可以改换一个字,而“话题作文”的话题不是作文的标题等等。

二、如何构思

(一)思考构思过程

(1)明确这篇文章要表现的核心主题是什么——这是构思环节的起点。后面的一系列环节都围绕主题展开,所以必须最先确定下来,自己的写作目的。

(2)收集、选择素材。立足审题和要表达的主题,根据题目限定的范围和表达主题的要求,收集素材,然后选择素材。标准有两个:一是新——别人没写过的;二是有选择价值——选取的素材本质上能表现或揭示的内涵,对人生、对社会有着积极的意义,能够发挥良好的导向作用。

(3)做好取舍剪裁。素材只是原材料,要根据主题表达的需要,通过剪裁,留下有用的部分,去除无用的废料。这一环节,最重要的一个原则是围绕表达的目的来截取材料,解决饥渴问题选择食物和水,解决寒冷问题,选择鞋帽服装,很多同学不管表达什么主题,对一个材料都是从头到尾叙述一遍,很多没有的废料也被写进文章之中,导致主题表现模糊;还有的同学剪选的材料和要表达的目的风马牛不相及,这是更可怕的问题;其次是力求新颖——同一个事件,如果以表现勤劳为主题,有多个情节能表现,每个情节中又有多个细节能表现,选择哪个?——标准是在保证表现主题有力的前提下,选择别人没写过的那个情节,选择一个情节中别人没写过的细节,这样从剪裁选料的角度,就切实保证了材料的典型新颖。

(4)谋划好篇章结构。全文总分总模式是不能改变的。但文章主题体分作者要做好规划:首先要明白这部分是选择一件事分阶段来写,还是选几件事并列来写。是先面后点,面略点详,店面结合的方式来写,还是一件事为主,其他小事为辅,主次套叠的方式来写.....做到文章主体的整体布局心中有数。就像装修一样,事前就应该明确哪个地方摆设什么物件,物件的大小,占地的空、大致摆放的方式,只有这样装修完了,那些东西才能按照您的预设,按部就班落实到具体位置上,保证空间预留合适,使用方便,风格独特。

(5)要把写作手法的运用在布局谋篇时就具体考虑进去。比如运用环境描写表现人物心情的段落或部分放在哪里写,把借助环境恶劣凸显人物形象,赞美人物品质的部分放到哪里写,特别是铺垫部分,如果不提前安排好,等到写到了某个环节才想起前面要做铺垫,已经晚了。

(6)要把写作顺序安排好。一件事的文章。整体要考虑运用倒叙来写,还是顺序来写。故事情节发展是按照时间的顺序来写,还是按照地点转换的空间顺序来写,是按照感情变化的顺序来写,还是按照对象的转化来写。并列写几件事的文章,要考虑那件事先写,哪件事后写,要考虑它们之间的时空顺序和逻辑关系,不能想把哪个放在第一就放在第一个的位置上。

(二)草拟写作提纲,将构思过程转化为写作图纸

1.确定文章开头怎样写。明确写什么内容,写几层意思,③先后顺序;④采用哪种能够吸引读者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形式,⑤用什么表达方式。⑥保证开头的基本功能(点题,总起下文);⑦文字限制在多少字以内。

2.确定主体部分怎样写。要明确主体共写几个部分;这几个部分的先后顺序;③几个部分哪些详写哪些略写。④每部分写什么内容,写作目的是什么;⑤详写的部分具体写那几方面,每个方面刻画那些对象,表现什么。⑥每一部分运用的写作顺序和写法是什么。⑦每一部分文字量的控制。

3.确定文章的结尾如何写。要明确写法类型——是景物描写式结尾,还是问题式结尾,是画龙点睛式结尾,还是深化、升华主题式结尾。要保证结尾的一般功能:在结构上总结全文,呼应开头;③在内容上扣题、凸显主题;④在艺术效果上,给读者回味思考、余音袅袅的感受。

第二篇:命题作文审题

命题作文是其它作文形式的基础。就作文本身而言,作文题目堪称“眉目”,是作文的“眼睛”,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是作文材料和主题的浓缩或概括。写好命题作文的第一步是审好题,它是命题作文中最关键、最重要的一步,因此,审题是一篇作文能否成功的先决条件,审准了作文题目,作文才会切题,选材也才有了导向,主题也就随之确立;否则,作文中就容易偏偏题,甚至离题现象。

命题作文出现的形式一般有两种:第一种是直接出现题目及要求;第二种形式是通过一段引语引出题目,然后提出作文要求。这两种形式中,第二种形式是第一种形式的进一步发展。根据命题作文的形式,下面谈谈在写命题作文时如何审题。

一、审作文要求

任何一个作文题目,都有出题者的目的及意图,而出题者的目的及意图或显示或隐含于作文题目及要求中。在审题时,我们要认真、仔细地研读作文题目,捕捉其中的具体要求是什么——作文要求我们写什么。审题中明白了这一点,在作文中我们便有了清晰的作文导向而不至于迷路。如: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新的一天即将开始,迎着初升的太阳……初升的太阳,光芒洒身上,好温暖……初升的太阳,像一位刚出生的婴儿,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初升的太阳很安静却又充满了活力,相比夕阳的美丽,它便少了一份哀伤,多了一份朝气。我们是初升的太阳,我们将彩霞撒给黎明……”请以“初升的太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不限(除诗歌外)。

通过研读审查作文要求,我们便可捕捉到其中的信息:

1、这篇作文虽为命题作文——以“初升的太阳”为题,但要在阅读材料,理解题材的基础上作文。

2、材料中的信息以“初升的太阳”为写作意象,表明了其作本身的作用——新的开始;交待了其特点——温暖;体现了其喻意——像充满好奇的婴儿;写出了其类比意—— 与夕阳相比初升的太阳安静、充满活力、朝气;展示了其象征意义——我们是初升的太阳,有奉献的精神。

3、限制中给出了文体选择的自由:除了不能写诗歌外,可根据表达的需要及自己的爱好选择文体。

4、在立意上可充分发挥自主性——立意自定。

通过对作文要求的研读审查,我便明确了作文具体要求我们写什么,也提示我们怎样写,从而把握了作文的导向。

二、审作文题目 它是审题中最重要的一步,决定写作的对象、重点、主题、体裁等。所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审题目的写作对象和题眼。

首先要从作文题目中确定写作的对象是什么,如从上例“初升的太阳”从中我们确定写作的意象是“太阳”,确定了写作意象,作文才不至于偏题、离题。有些题目,我们根据意象,从它的引申意,比喻意,象征意,类比意等方面构思确定新的写作意象,作文才会有新意。“初升的太阳”引语材料中,实际上就预示了太阳的引申意,比喻意,象征意,类比意,我们可从中选材一方面来写。

其次,要审清作文题目的题眼是什么,找准了题眼,也就确定了写作的重点,这才有利于把握作文内容的重心(1).注意“中心词”,明确彼此关系。作文的题目有很多个要素组成,要考虑好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如202_年莱芜中考命题作文《其实并不是这样》,题目中“这样”是一个代词,它可以指代任何一个事物、任何一个方面、任何一种看法、任何一种体验。“这样” 表明只是一般的认识和看法,“不是这样”就要求我们通过创新来达到与众不同。题目中的“其实”是表示转折的意思,所以作文时要用一些欲扬先抑、设置悬念、倒叙等方法,使文章写出曲折,引人入胜。又如202_年南通中考命题作文《带着微笑出发》,题目中的“微笑”不仅指一种看得见的面部表情,更是指一种心态,一种涵养,一种品性,一种信念,一种胸怀。所以写作时我们不能就“微笑”写微笑,必须“由外见内,寓内于外”,表现“微笑”的深层意义。题目中还有一个概念“出发”,这给我们什么信息?“出发”强调的是开始或重新开始,它总是与“目的”连在一起,从“出发”到目的的实现总有一个过程,所以“带着微笑”不仅在“出发”时,而且要关联或影响全程。只有这样把握,构思才有了创新的基础,文章才能凸现“微笑”的魅力。(2).注意“关键词”,明确写作重点。如202_年南京中考命题作文《总有一把钥匙属于自己》,写好这篇作文的关键是点明“钥匙”的含义。“钥匙”在这里很显然不是指真的开门的钥匙,而应该是指在感受快乐,与人沟通,探索奥秘,克服困难,实现理想等过程中,适合自己的途径和方式。可以说“钥匙”是指生活中解决一些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因此,我们可以写“找到了快乐的钥匙”,“找到了与父母、同学、老师等沟通的钥匙”,“找到了克服学习或者生活中的某个困难的钥匙”等等。又如202_年仙桃中考作文《人间何处无风景》,这道全命题的作文,考查考生对生活的体验与感悟,关键点在“风景”之上。《现代汉语词典》中对“风景”的解释是:“一定地域内由山水、花草、树木、建筑物以及某些自然现象形成的可供人观赏的景象。”显然,如果写成人间何处无美丽的自然景观,就显得肤浅了。“风景”不仅指自然景观,还可以是象征意义的风景,如美好的人、事或精神风貌、社会风气等。“风景”很宽泛,写自然之风景,要选取典型的具体的去描绘,如一花一草,如一石一鸟,精致刻画,以小的风景,去影射文题中人间之风景。写人生、社会之风景,要选择新颖的材料去表现,要善于从生活的见闻中寻找,发现“风景”的细节,写出独特的感受与见解,成就“人人胸中有,个个笔下无”的佳作。(3).注意“修饰语”,明确选择范围。作文题目中往往对本次作文的选材有一定的限制。如202_年上海中考命题作文《记住这一天》,“这一天”是对时间的限制;202_年天津中考命题作文《心中的彩虹》,“心中的” 是对范围的限制;202_年安徽中考命题作文《我们的心近了》,“我们的” 是对人称的限制;202_年益阳中考命题作文《那一双忧郁的眼睛》,“一双” 是对数量的限制。

(4).注意“标志词”,明确文章的体裁。一般地讲,凡是要求写人、事、景、物、时间、地点以及带有“记”、“忆”、“访”、“游”、“传”、“传说”、“故事”、“见闻”等字样的,都是记叙文;另外,带有象征性的和具有抒情色彩的也多属记叙文。题目中有“说”、“读”、“评”、“议”、“驳”、“批”、“析”、“有感”、“我见”、“启示”、“所想到的”以及格言、谚语、名言警句等,都是议论文。凡用事物名称做题目以及带有“介绍”、“说明”等字样的,多要求写成说明文。有的文题允许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方法,作者可以自由选择,属于一题多体,如《水》、《路》、《习惯》、《榜样》等。

又如:“初升的太阳”是一个偏正短语,它的题眼是修饰语“初升”,作文的重心在于突出初升的特点或寓意。但有些命题作文可能只是一个词时,又如何着手寻找题眼呢?如:“路”,对于这类题目,只告诉了写作对象,而且写作范围广阔无边,如果找不到写作题眼,在作文时可能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因此,我们可根据“路”这一意象,从它的本义,喻义,类比义,象征义等方面切入,确定题眼,如你要写的是“成功之路”,它的题眼是“成功”;你要写“人生之路”它的题眼则在于“人生”。

2、审题目中是否蕴含了文章的主题

作文题目虽只是文章的名字,但有时它也蕴含了文章的主题,在审题时,我们要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确定主题。如果题目中蕴含了主题,则要以之为中心;如果作文中没有蕴含主题则可自由立意。这样才不至于在写作时偏离主题。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没有主题的文章,即使构思再精巧,语言再有文采,也只不过是一个徒有生命的“植物人”,因此,审准主题成了关键。例如:“在阳光下成长” 阳光可以从充满温暖的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来考虑。“风景这边独好” 不仅可以写自然景观,还可以写人文景观。如:友爱向上的班集体

3、审题目中的人称要求

作文中不同的人称有不同的用法及作用。一篇作文,在没有人称限制时,我们可根据表达的需要运用人称,但,有些题目,对人称的选择作了明确的限制或要求,审题时,必须审清人称才不至于犯错,如《写在我心中的记忆》则只能用于第一人称来写;而写《在心中的记忆》则没有人称限制。文章采用第几人称,应因题目而定。一般记事写人的文章可以用第一人称(“我”、“我们”),也可以用第三人称(“他”、“他们”)。议论文多用第一人称(“我”),有时为表达这种观点不是个人或文章代表集体,则用“我们”。诗歌、散文,则一般用第一人称。总之,文章用什么样的人称是很讲究的。在一篇文章里,人称必须统一,这样才能避免混乱。

4、审作文的体裁

现在的作文,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内容可写,所以淡化了文体的要求,不限制文体。但不限文体不等于不考虑文体,任何一篇文章它都有特定的文体因此,在审题时,要弄清楚作文题目中是否限制要写成什么文体,或根据需要可写什么文体,如果在写作前不思考清楚并确定文体,那么在写作中就容易随心所欲而导致作文失败,如以《路》为题写作文,文体的选择较灵活:可写成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及诗歌等文体,但对于中学生来说,写记叙文和议论文要容易一些。

总之,在作文时,我们必须在下笔前认真研读审题,审清作文要求我们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等内容,只有真正审清了题目具体内容及要求,我们才能在作文中围绕中心选材,才可能写出优秀的文章。

如何从题目中考虑并审定文章的体裁呢?一般来说,题目中有“谈”、“评”、“论”、“议”、“……的看法”、“……的启示”、“从……说起”这一类字眼的,都应写成议论文;题目中有“忆”“记”等字样的,大多是记叙文;有“颂”、“赞”、“唱”等字眼的,应写成抒情散文。但是,有的题目没有明显的标志。如《立志成才》、《小事不小》、《课间十分钟》、《上学路上》等。像这类题目,我们一是依据要求的内容去判定体裁,二是试着加“标志”。例如《立志与成才》、《小事不小》之类题目可加“谈”“说”;《课间十分钟》、《上学路上》之类题目可加“记”“忆”,这类标志加上以后,题目的文体特征就显示出来了。如果我们经常有意识地对学生加强这方面的练习辅导,学生作文时,就不会因体裁不明而“跑题”。

5、审准范围

在确定文章体裁的同时,要审定要求的写作范围。有时题目对时间、空间、写人、记事,数量、景物,或说明,或抒情等都有明确的范围,弄错或弄不准,都会使作文失分。有些作文题目有多个词组成,各词之间有较严密的逻辑关系,审题时要注意时间关系,空间关系,有些什么意义的词限定了它的范围,只有审准了题目的范围,才能做到些准确,不滥写,不漏写。

例如: 我在中考的前一天 在迎接中考的日子里

我的初三生活

我的青春岁月

因此,要引导学生反复推敲,确切掌握。例如《暑假生活二三事》,这个题目明确规定了时间:暑假;内容:记事;数量:二三事。至于空间这个题目没有规定,只要是发生暑假生活中的事情,不论在学校、家庭或社会,都可以写。又如《我在新学期里》,这个题目要求从“新学期里”选材,写出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进步。还如《当我走进考场的时候》这个题目,时间范围很小,只能写“走进考场”这段时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如果从领到准考证时写起到发通知书时止,显然超过了题目所要求的时间范围。“ 家乡变了”,应有一个时间对比。“我生活在温暖的班集体”,所写的空间就限于“集体”生活,而不是个体的生活。有些题目限定了特定的形容词,要注意在该意义范围内组材。如:“我想有个——的家 ”这是一个半命题文题,横线上可填“完整”“和谐”一类的词。题目较长,提出要求较多的。如:《我经历过的一段最有意义的时光》,审题时可发现,这题目有四点要求:<1>要求必须写我。<2>要写出经历过的事情和感情、体会。<3>是一段生活,而不能只是一天中的一件事。<4>这段生活必须是有意义的。虽然题目长、框框多,只要细心推敲就能弄清它的范围,辨明题意、打开视野、展开联想——可以是小学时代生活,可以是夏令营里生活,可以是课外小组的活动……

五.审定寓意。有些题目,意兼双关,不能仅仅从字面上去理解。比如《路》、《蜡烛》、《青松》等等。像这类题目,往往包含着引申、比喻或象征意义。如果审题时考虑到题目的寓意,就可以展开丰富的联想,运用发散思维选材。比如《路》这个题目,从字面意义看,可以指任何一条供人行走的路,像山上的小路,门前的马路、上学的路、村旁的路……这样看,就要与路上发生的事联系起来,写出那件有意义的事来;若从象征意义去分析,往往可以联想到也可以是攀登科学高峰的路。"人生之路"、"奋斗之路"、"青春之路"等等,那就可以扣住"任重而路远"或"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等主题去发挥。可以从一条具体的崎岖小路,拓宽为拖拉机路,再发展为公路、铁路,以此反映家乡在改革中的变化。也可以从无路到有路,暗示勇于开拓、勇于实践的重要,阐明只要指导思想正确,方法对头,有决心,有毅力,事就能办好,路就能走通。具有象征意义的题目。如:《脚印》、《足迹》、《路》、《晨》、《春》、《灯光》…… 对于这种题目,首先应研究这个词的本义,再考虑它象征性的含义。

“你,让我驻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体裁不限。分析:你是谁?为什么让我驻足? 构思指导:

“你”,第二人称,亲切的称呼能缩短与读者的心理距离。本题或叙事、或抒情、或议论,宽容度较大。

“你”是谁?“你”可以是人,可以是景,可以是物。古今中外,思路打开。

以人为例,“你”可是北京大学的蔡元培塑像,可以是报刊亭挂着的图片的主人公,可以是街头弹吉他的青年。

以景为例,“你”可以是北京什刹海,可以是首都博物馆,也可以是地方小吃。“你”可以是现实中遇到的;假如是想象中的一次驻足,似也无妨。要注意一点,要写成“你”,而非“你们”。对象角度需单一。

为何让我驻足,应是文章的核心所在。作者应着眼于人、景、物的特点,挖掘身后的价值所在。让我驻足者,必有魅力,是文化价值还是情感引力?要有思维纵深,要知道,“你,让我驻足”只是一个引子而已。

纵观202_年全国各地中考作文,命题作文因审题而出现的失误偏差明显增多。不少专家断言,202_年中考作文,依旧会在保持202_年稳定的基础上求创新。如此,认真总结202_年中考命题作文审题失误类型,分析造成失误的根源,找出预防审题失误的方法,才是明智之举。

202_年命题作文有以下审题方面的失误:

一、忽视对重要词语的审视。毋庸质疑,“考题不设审题障碍”是“不准有意设置或无意出现有可能导致考生理解偏差或歧义的文字”,绝对不是因此可以放松对考生理解题意、分析审题能力的考查。其实,六册语文课本,一百多篇课文,其中不乏或含蓄,或凝练,或俏皮的标题。而对这些标题的揣摩与品味,是语文教师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在作文训练中,老师也没少进行专门的命题作文审题训练。因此,对命题中重要词语含义的推敲与揣摩,应是考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如202_年江苏省南通市命题作文“一道风景线”,“风景线”本应是“美好、高雅”等值得赞美的人和事,不少同学却把“考试时作弊”“课堂与老师开玩笑”等当做“风景线”,失之高雅;还有同学揭露当地政府无为,“老无所依,幼无所养”,导致“街头常常出现流浪的儿童,乞讨的老人”,以此为“风景线”,实在让阅卷者大跌眼镜。还有不少同学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四川,但却把唐家山的堰塞湖航拍图当做“一道风景线”仔细描绘与拓展,把危及数百万人民生命安全的凶险事件当做“风景线”,让人怀疑考生是不是审美观出现偏差。当然,也有不少考生忽视“一道”而写出两三道“风景线”。无独有偶,四川省南充市的命题作文“这一天,让我铭记”,也有考生忽视“一天”的限制,而把故事情节拉长成两三天,虽然情节起伏跌宕,语言也精彩,但只能眼睁睁滑到“二类文”甚至“三类文”,让人叹息;202_年福州命题作文“滴水之恩”,要写“小”人“小”事。不少同学却偏偏将视野转向四川大地震中的惊险救人,在海浪中搏击风浪救人的“大恩大德”,显然有失偏颇。

面对命题作文,要练就一双慧眼,不仅对“风景线”类的中心词要仔细推敲,对字眼,如“铭记”“仰望”类要仔细揣摩,就是对修饰和限制类的词,诸如“一道”“一扇”“那一刻”,也要特别注意,格外留神。而对比喻、双关、引申类的词语,更要小心揣摩。面对“春风拂面”中的“春风”、“又见枝头吐新芽”中的“新芽”、“画一扇窗给自己”中的“窗”等关键词的内涵都要推敲一番,才能避免审题失误。

二、“偏爱”造成“偏离”。以短语形式出现的命题作文,词语间包含多种关系。有些同学在审题时,因为偏爱或不小心,常常顾此失彼,有意或无意忽视或淡化一些词语。如,“初三的苦与乐”,对其中的“苦”与“乐”,有些同学往往偏爱写“苦”,有的同学偏爱写“乐”,或顾此失彼,或厚此薄彼,造成审题失误。对于并列短语形式的命题作文,要是广施“爱心”,平等对待。如,“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如果说写四个方面有些牵强附会,那么,至少要写两到三个方面的生活及其感受。份量大体相同,且突出重点,就满文皆彩了。

如果说并列短语因有显眼的连词,还会让考生有所警醒,而对于隐性的命题作文,考生更容易忽视。如《五味的初中生活》,不少同学只写了初中两种甚至一种生活感受,显然偏题。202_年中考,不少考生写“相互微笑”时,漠视“相互”,只写一方的“微笑”。有些考生刻画“老师阳光一般的微笑”,“父母春天般的微笑”,生动感人,但没写学生的微笑或“我”的微笑,“相互”在文章中没有明显的体现。如此“微笑”,无论一方的笑容多么灿烂,都不会得到阅卷老师的笑脸。202_年上海的命题作文“我眼中的色彩”,不少考生显然忽视了“我”,导致三种人称泛滥,也有考生漠视了“眼中”——要求“色彩”带有考生主观感情色彩,带有人文色彩——有人的活动的风景才美,不只能是自然中的单纯色彩。

202_年山东济南的“偶然的发现”中的“偶然”,要突出“偶然”——无意之间地发现,写出惊奇,写出自我感悟。再如,“带着微笑出发”,“出发”意为“开始”“重新起头”,往往与目的联系紧密;“带着微笑出发”中的“出发”是一种姿态、一种精神、一种心情、一种风范……可是不少同学只写了“微笑”,而忽视了“出发”,顾此失彼,文章虽然不错,但只能人低分之列,令人惋惜。

三、漠视副词的存在。202_年广州中考作文题是"又见枝头吐新芽”,不少同学努力拓展了“新芽”的含义——情感体验、生命信念、人生感悟、希望理想……选材新颖,立意高雅,令人叹服。可不少考生偏偏忽视了文题中的“又”字,没有突出“再次”“第二次”,明显偏题或走题。无独有偶,202_年山东“其实很快乐”,不少考生忽视了“其实”——强调“顿悟”或“深思之后”的“豁然开朗”,或顿悟才发现的快乐,或深深思考才发现的快乐,或经历一番体验才发现的快乐……要写出发现的过程。而不少同学写成了《这事很快乐》、《成功的快乐》等,明显偏题。命题作文“最好的奖赏”,就“奖赏”而言,既可以是物质的、实在的、可视的,也可以是抽象的、精神的、情感的。有题目中“最”的限制,构思时就要尽力避开物质的、有形的“奖赏”,而选精神或情感上的“奖赏”,即使一定要涉及“物质的”,也要注意“实”与“虚”巧妙结合,巧妙地将“物质”深化为“精神”、“情感”,以“虚”为“最好”。但不少考生却偏偏忽视这一点,有写自己帮父母劳动而得到父母“美食”的,有写自己打工赚了钱父母又“奖赏”钱的,更有不少同学写自己苦练技术,在演唱、钢琴等比赛中获得一等奖——获得“最好的奖赏”,都偏离题目的要求——“最好”,忘记了在叙事、描写的基础上生发议论:在帮助父母劳动时,增强了毅力,锻炼了能力;在打工时,接触了社会,增长了见识,懂得了劳动的艰辛;在获得一等奖的同时,培养了勤奋严谨的习惯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这些都是千金难买的精神食粮,这些才是“最好”的奖赏。如此深化,不仅扣题紧,立意也因此而增色。

中考作文审题,对于“最”“也”“还”“更”“其实”等一类副词,千万不要掉以轻心,一定要更用心关注才是。须知,副词不“副”,在命题作文中,对中心词往往起着限制、修饰作用,规定着中心词的方向、范围、程度等,其功能的巨大,实在忽视不得。

四、淡化对比喻含义的开掘。202_年中考作文,比喻、引申义一类词语得到了命题者前所未有的青睐。除了广州的“又见枝头吐新芽”外,还有上海的“我眼中的色彩”,山东省潍坊市的“画一扇窗给自己”,湖南省益阳市的“春风拂面”,浙江省的“留在我心底的风景”,江苏省扬州市的“回家”,湖北省恩施市的 “水终有澄清的一天”……对于这些带有比喻色彩的文题,绝不能只顾词语本身的意思。对于比喻、双关文题,我们要善于联想与想象,挖掘出词语的比喻义与引申义,如此,就能曲径通幽,柳暗花明。如,“飞翔”,初看,选材面窄,只能写大雁南飞,鹰击长空……但只要展开联想,就可以发掘出“飞翔”的引申义或比喻义,用心情飞翔,用思维飞翔,用想象飞翔。再如,“我也是富翁”,“也”已暗示“富翁”并不是实指,而是另有它意,由此,我们就可以联想到“亲情”“友情”“关爱”上,我们比谁都富有;在“健康”“青春”“活力”上,我们同样富有,同样,在“创造力”、“想象力”等方面,我们也富有。联想开去,选材、立意的天地就广阔了。

202_年中考,对于命题作文的审题,赠送给大家两句话:多义词语深挖掘,兼顾几者莫偏离。副词不“副”多分析,比喻词语求喻义。

中考作文作为中考语文的半壁江山,以其高分值历来倍受人们的关注。考前作文如何复习,在座的老师们都有自己的高招。今天,五月明媚的日子里,有一个机会能与各位老师交流,我感到十分荣幸。

我讲的题目叫《备战202_,中考作文复习对策》。我感到任何对策都必须与本人的教学、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从中考作文与本班实际中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复习之路来,才是最佳对策。今天,我从四个方面来讲:一是中考作文命题趋势及对策,二是中考作文命题关注的内容及对策,三是考场作文应急的复习指导,四是作文复习最后阶段的安排。有些学生作文时往往“下笔千言,离题万里”。那么,如何防止偏离题意呢?我认为可在审题时抓三点:(一)抓“题眼”,找到题中关键词句;(二)抓“零件”,动笔前,对题目中字、词琢磨、推敲,不放过每一个词;(三)抓要求,对于附加的要求不能放过,要认真按要求审题。

1.注意“中心词”,明确彼此关系。作文的题目有很多个要素组成,要考虑好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如202_年莱芜中考命题作文《其实并不是这样》,题目中“这样”是一个代词,它可以指代任何一个事物、任何一个方面、任何一种看法、任何一种体验。“这样” 表明只是一般的认识和看法,“不是这样”就要求我们通过创新来达到与众不同。题目中的“其实”是表示转折的意思,所以作文时要用一些欲扬先抑、设置悬念、倒叙等方法,使文章写出曲折,引人入胜。又如202_年南通中考命题作文《带着微笑出发》,题目中的“微笑”不仅指一种看得见的面部表情,更是指一种心态,一种涵养,一种品性,一种信念,一种胸怀。所以写作时我们不能就“微笑”写微笑,必须“由外见内,寓内于外”,表现“微笑”的深层意义。题目中还有一个概念“出发”,这给我们什么信息?“出发”强调的是开始或重新开始,它总是与“目的”连在一起,从“出发”到目的的实现总有一个过程,所以“带着微笑”不仅在“出发”时,而且要关联或影响全程。只有这样把握,构思才有了创新的基础,文章才能凸现“微笑”的魅力。

2.注意“关键词”,明确写作重点。如202_年南京中考命题作文《总有一把钥匙属于自己》,写好这篇作文的关键是点明“钥匙”的含义。“钥匙”在这里很显然不是指真的开门的钥匙,而应该是指在感受快乐,与人沟通,探索奥秘,克服困难,实现理想等过程中,适合自己的途径和方式。可以说“钥匙”是指生活中解决一些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因此,我们可以写“找到了快乐的钥匙”,“找到了与父母、同学、老师等沟通的钥匙”,“找到了克服学习或者生活中的某个困难的钥匙”等等。又如202_年仙桃中考作文《人间何处无风景》,这道全命题的作文,考查考生对生活的体验与感悟,关键点在“风景”之上。《现代汉语词典》中对“风景”的解释是:“一定地域内由山水、花草、树木、建筑物以及某些自然现象形成的可供人观赏的景象。”显然,如果写成人间何处无美丽的自然景观,就显得肤浅了。“风景”不仅指自然景观,还可以是象征意义的风景,如美好的人、事或精神风貌、社会风气等。“风景”很宽泛,写自然之风景,要选取典型的具体的去描绘,如一花一草,如一石一鸟,精致刻画,以小的风景,去影射文题中人间之风景。写人生、社会之风景,要选择新颖的材料去表现,要善于从生活的见闻中寻找,发现“风景”的细节,写出独特的感受与见解,成就“人人胸中有,个个笔下无”的佳作。

3.注意“修饰语”,明确选择范围。作文题目中往往对本次作文的选材有一定的限制。如202_年上海中考命题作文《记住这一天》,“这一天”是对时间的限制;202_年天津中考命题作文《心中的彩虹》,“心中的” 是对范围的限制;202_年安徽中考命题作文《我们的心近了》,“我们的” 是对人称的限制;202_年益阳中考命题作文《那一双忧郁的眼睛》,“一双” 是对数量的限制。

4.注意“标志词”,明确文章的体裁。一般地讲,凡是要求写人、事、景、物、时间、地点以及带有“记”、“忆”、“访”、“游”、“传”、“传说”、“故事”、“见闻”等字样的,都是记叙文;另外,带有象征性的和具有抒情色彩的也多属记叙文。题目中有“说”、“读”、“评”、“议”、“驳”、“批”、“析”、“有感”、“我见”、“启示”、“所想到的”以及格言、谚语、名言警句等,都是议论文。凡用事物名称做题目以及带有“介绍”、“说明”等字样的,多要求写成说明文。有的文题允许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方法,作者可以自由选择,属于一题多体,如《水》、《路》、《习惯》、《榜样》等。

江苏高考近三年考的都是“命题作文”。今年各地一些新试卷的“命题作文”不再有提示语。这一变化值得我们注意。没有提示语的“命题作文”,题目本身一定十分清晰,能让人一目了然。作文的立意应当相对复杂、集中、深刻。对于相对复杂的命题,则必须抓住题目的全部要素,一个也不能少。比如命题作文《守住心灵的契约》,必须抓住“守住”,因此文章一开始“契约”就应该形成,而不能等到结尾才“立约”;必须抓住“心灵的”,不能写外在的、物质化的;必须抓住“契约”,写出一方对另一方的责任的具体内容。如果命题作文有提示语,可以作为审题的参考。

命题作文如何审题 考场作文的首要条件是内容切合题意。要做到“切合题意”,就应在审题上苦心经营。作文的范围、角度、中心、材料、文体、表达,哪一个环节出了差错,都与审题不准确、不全面有关。下面我们具体谈谈命题作文的审题技法。全命题作文:读透吃透文题

1.重点分析“题眼”。命题作文文题中一般都有关键词,这些词就是所谓的“题眼”。把握住题眼,也就抓住了文章要突出的重点,了解了写作要避免的误区。尤其要注意题目中的修饰词语、限制词语和补充词语,因为这些词语对写作范围起着约束限制的作用,是文章特殊要求的标志。如202_年山东济南中考作文题《偶然的发现》、江苏盐城中考作文题《温暖的时刻》中的修饰词“偶然”和“温暖”就是应深入挖掘的字眼。再如《一次不寻常的考试》中的“不寻常”和《最舒心的时候》中的“舒心”亦是应浓墨重彩的内容。

2.注意副词隐含的信息与要求。“最”“也”“还”“再”“更”“其实”等副词出现在题目中,都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往往是考生极易误入的陷阱。如《我最好的朋友》中的“最”就规定了你笔下作为主角的朋友只能有一个;《这也是课堂》中的“也”就规定了你所写的内容不能是平平常常的某一节课;《其实并不是这样》中的“其实”很重要,应写出“误认为是„这样‟”——“意识到不是„这样‟”的过程,如果缺少这层转换,文章就会偏题。

3.要完全理解比喻意义。这类比喻性题目前往往有一段精心设计的提示语,考生审题时需认真阅读这些提示语,学会由“虚”而“实”,在你熟悉的生活素材中确定与这一比喻义匹配的本体,写作时方能做到紧扣题目。

4.把握文字较长或句式复杂的题目的内在关系。这类题目往往有着因果、条件等内在联系,审题时必须辨别清楚。如《我拥有,我快乐》,“拥有”是“快乐”的前提和原因,“快乐”是“拥有”后产生的一种心理情感反应,两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有的考生忽略了这一点,因果意识不强,下笔时只写“拥有”,不见“快乐”,缺少必要的抒情议论;有的则只见“快乐”,少见“拥有”,缺少作为“快乐”支撑的叙述和描写。

5.从题目中审出详略安排方面的要求。如202_年浙江温州中考作文题《下雨天,真好》,这是一道情景类命题作文,考生要在行文中创设“下雨天”这样的情景,而题目中的“真好”,是立意的关键,应详写。可是有些考生的记叙文中,用大半篇幅写“雨”或“下雨的情景”,写“好”一带而过,只是在文章最后用一句“下雨天,真好”匆匆收尾,由于没有具体内容支撑,“真好”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如此安排详略显然偏离题目要求。

半命题作文:“自由”不等于“随意”

写好半命题作文的第一步在于补充完整一个恰当的题目。考生对题目具有“一半”甚至是“一多半”的自主选择权,考生自主发挥、自由驰骋的空间相当大。但这种对补题的自主发挥、自由驰骋决不等于“随意而为”。由于思维闭塞、缺乏创新,很多人按照同样的思路去补题,造成“千人一面”的雷同现象。或拟题过大,难以下笔,只能泛泛而谈,要写深写透很难,更不易写出真情实感。甚至有的文章脱离文题,我行我素,造成严重失分。

那么,如何避免这种“随意”的现象呢?

1.补题,要细察“隐信息”。补题千万不可仓促草率,要反复斟酌,仔细琢磨,察明已命好的半个题目和要求中的“隐信息”。而这些“隐信息”往往对我们作文的选材、主题确立、文体选用等有所提示或限制。如202_年安徽中考作文题《我在 中得到快乐》就限制了必须用第一人称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而山东淄博中考作文题《 其实很快乐》中“其实”的限制性同样不可忽视。

2.补题,要力求“陌生化”。中考中由于万千考生一道题,一不留心就造成“补题”上的“雷同撞车”现象。要避免这种现象,就要力求“陌生化”,这里所说的“陌生化”并不是求偏、求怪,而是建立在自己熟悉的基础之上的。如同样写的是熟悉的校园生活,大多数考生会选择老师、同学,你不妨写校长、门卫或校园的事物等。一定要选择最能突出自己的体验、发现的内容,人无我有的内容。

3.补题,要做到“切口小”。如202_年天津中考作文题《,你好》,有考生拟题《祖国,你好》,因为写作切口过大,通篇作文只有几个近似抒情的语句的反复,使作文流于泛泛,因此不能获得较高的分数。倒不如选取你最为熟悉的、印象最深的一处祖国景点。如《大沽口炮台,你好》,大沽口炮台是中华民族抗击侵略者、不畏强暴的历史见证,以此来写心理感受,以小见大,表现对祖国最动人的情感,这样的文章更容易得高分。

第三篇:命题作文如何审题

命题作文如何审题

审题,是命题作文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审题正确,是写作成功的先决条件。审题不准,就会“偏题”“跑题”。审题病因诊断:

一、不能准确全面地理解概念的内涵。

全命题作文《我有出息了》,相当多的作文的失误原因是片面理解“出息”的意思。例如有位考生这样写(大意):我的英语成绩老是上不去,爸爸说我没出息。于是我下决心多读多练。开运动会,我推说身体不好,躲在宿舍读单词;元旦联欢晚会,教室没电,我点了蜡烛背英语;班级召开“我爱校园”主题班会,我还是低着头看英语书„„功夫不负有心人,期末考试,我的英语成绩终于上升到全班第三名,听着爸爸“你有出息了”的夸奖,我乐滋滋的„„很显然,这位考生把“有出息”理解成文化成绩好,这是很片面的。“出息”应是指德智体美的综合协调发展。为了提高英语成绩,你可以说谎不参加集体活动,你可以违反学校规定点蜡烛„„你的英语成绩是上去了,但你的思想素质却下降了,这能说“有出息”吗?出现这种失误,是偏离甚至缺失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结果。由此可见,要能准确全面地理解概念内涵,不仅要掌握审题方法,更要加强平时的道德修养,提高思想水平。

二、不能把握概念之间的有机联系。

以短语形式出现的题目,有多个概念,多个概念之间往往有着修饰、限制等关系,有的考生一看题目,往往只注意所谓的“中心词”,而置其它概念于不顾,结果偏离题意。江苏南通和黑龙江大庆的全命题作文题中都出现了“微笑”一词:前者为《带着微笑出发》,后者为《互相微笑》。南通题目中有一个概念“出发”,相当多的考生忽略了这一信息。“出发”强调的是开始或重新开始,它总是与“目的”连在一起,从“出发”到目的的实现总有一个过程,所以“带着微笑”不仅在“出发”时,而且要关联或影响全程。“带着微笑” 是“出发”的一种姿态、精神、心情,在这里它不能离开“出发”孤立存在。可是有的考生写了很多“微笑”,就是没有写到“出发”,结果把全命题《带着微笑出发》等同于话题作文《微笑》。大庆题中的限制词“互相”隐含着丰富的信息,同样不能忽视。单向“微笑”固然好,但人生的成长之路从来就不是孤单的旅程,“互相微笑”才能构建一个全社会和谐的境界。可以这样说,“相互微笑”是心愿达成后彼此的欣慰;是冰释前嫌的心灵握手;是心有灵犀的幽幽共鸣;是施与者与接受者的心绪碰撞;是携手创业者逆境中的策励„„仔细搜索,考生记忆中一定不乏这样的“相互”与这样的“微笑”。但有的考生也许平时写惯了单向的爱意,单向的付出,遇到此类题目不能“转轨”,结果进入误区。例如有位考生写了三次微笑:三年前到初中报到,村口独木桥被洪水冲走,爸爸背着我过河,我望着爸爸吃力的样子,爸爸却朝我一笑;到了新学校,不懂报到手续,一位老师带领我,总是微笑着;到了宿舍铺位安排在上铺,挂蚊帐少绳子,我个子矮又够不到顶,一位陌生的男同学微笑着,拿出绳子帮我挂„„ 看,这位考生自始至终只是“微笑”的接受者,一次都没有做“微笑”的输出者,这样写,题目只能是“感悟微笑”,而不是“互相微笑”,审题有了偏差,立意当然也变得浅薄平淡。这就启示我们:审题不仅要弄清概念内涵,还要明确概念之间修饰、限制等各种关系,善于“转 轨”变通,变习惯性思维为特定性思维,千万不可在考场上一见“微笑”这类“熟词”就搬用考前准备好的所谓“范文”。

三、不能看清副词隐藏的信息和要求。

“最”“也”“还”“更”“其实”“依然”等副词出现在题目中都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体现着一定的要求,有时还是一个容易忽略的“陷阱”。所以虚词不“虚”,副词不“副”,必须重视。例如荆州题《我最好的朋友》中的“最”,规定了你着力写的作为主体的“朋友”只能一个,有的考生平均用墨,不加主次地写两个或更多,明显不符和要求;汕头题《最好的奖赏》规定只写记叙文,“奖赏”是文章的线索,它可以是实在的,物质的,可视的;也可以是抽象的,精神的,情感的,一句表扬、一种暗示、一份情意;个性心理的优化,良好习惯的养成,道德素养的提高,也都可成为“奖赏”。题目中在“好”字前用了副词“最”就暗示了下列要求:避开物质性的“奖赏”,亮出精神、情感或能力等抽象意义的“奖赏”,或是将“实”与“虚”的“奖赏”结合着写,并以“虚”为“最”。有的考生忽略这些暗示的信息,写成这样:从小学开始练钢琴,很枯燥,很寂寞;中间有反复,有曲折,最后终于在全市初中组钢琴比赛中获一等奖;发奖时,“我”站到台上,举起精致的奖杯——这“最好的奖赏”,坐在台下的爸爸妈妈的眼睛湿润了„„这篇文章把只是代表一种荣誉的奖杯作为“奖赏”之“最”,偏离了题目的要求,如果在篇末增加一些议论,把练钢琴过程中养成的刻苦精神和良好习惯等抽象的成果作为“奖赏”之“最”,文章就符合题目要求,也有了新意。又如审读德州题《其实并不是这样》,就必须审出副词“其实”的蕴涵信息——所写须有“不是‘这样’”——“误为‘这样’”——“回到不是‘这样’”的过程,有的考生缺少这样的曲折,直接写成“不是这样”,就偏离了题意。《其实很简单》《门其实开着》

例如202_年西宁的全命题作文题是“这里的景物也美丽”,这种用副词“也”的作文题,我们可以用代号恢复其语境:“A——d,B也d”。这里,“A”“B”表示两种事物,“d”表示其共有属性。“A”是一般性、公认性的,“B”则须具有特例性、创意性,选择B往往带有某种哲理色彩。例如“收获是享受,付出也是享受”,“成功者美丽,跌倒者也美丽”。这一题中的“景物”如写“荷花”、“菊花”就不对了,因为它们都有美的公认性,写不起眼的花草才符合题意。当然也可以写“虚”的景物,虚景也要具有特例性,创意性。

四、不能把握文字较长或句式复杂的题目的内在关系。

202_年中考作文命题有的文字较多,有的句式比较复杂,甚至还出现了复句。例如《生活因变化而精彩》(单句形式,湖州市)《为他人开一朵绚丽的花》(单句形式,孝感市)《我拥有,我快乐》(复句形式,衢州市)等。这类题目往往有着因果、条件等内在联系,审题时必须辨别清楚。例如衢州题,“拥有”是“快乐”的前提和原因,“快乐”是“拥有”后必然产生的心理情感反映,两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有的考生忽略了这一点,因果意识不强,下笔时只写“拥有”,不见“快乐”,缺少必要的抒情议论;有的则只见“快乐”,少见“拥有”,缺少作为“快乐”支撑的叙述和描写。由此可见,平时加强关系类题目的审题训练,很有必要。

五、不能从题目中审出详略安排方面的要求。

《好书引领我成长》。这一题目不同于《我与书的故事》(贵州铜仁题),铜仁题并没有限定“故事”要与“成长”有关,而恩施题实际上规定了必须以写“成长”为主。可是有些考生写记叙文,用大半篇幅介绍好书的内容,写感悟一带而过,例如:“读《西游记》中的唐僧„„,使我懂得了目标专一,坚定不移;读《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使我懂得了疾恶如仇,爱憎分明„„”这样的排列可以写上三四处,“好书引领”你以后的“成长”事例在哪儿呢?这可是重点呀,但总是不落笔墨,只是在文章最后把话题搬过来再简单地加了几个字,用一句“我在好书引领下茁壮成长”匆匆收尾,由于没有具体内容支撑,“成长”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如此详略安排显然偏离题目要求。

综上所述,中考作文失误较多地来自审题失误,所以我们不能错误地以为“降低审题难度”就可以不必审题或马虎审题,今后仍要加强破解“适当限制”,提高审题能力的训练。进行同中有异的比较是有效的训练方法。例如202_年有3个中考作文命题中出现了“变化”或“改变”一词:①《生活因变化而精彩》(湖州市全命题);②《改变了我》(盐城市);③《变化》(烟台市话题作文)。运用比较法我们可知:①题必须写出因果关系,“变化”影响的是生活的“精彩”度;“我”在文中可写可不写;②题也要表现因果关系,但被“改变”的主体必须是作者——“我”,必须写自己,不能写成小说;③题可充分利用话题作文的长处,写不写因果关系、写不写“我”都可以,但所写必须在“变化”这一话题范围之内。

因此,我们要学会审题。怎样审题呢?

从哪些方面审题

一.审定体裁。体裁不同,写法各异。审题的第一步要审定这个题目应为哪种体裁。如何从题目中考虑并审定文章的体裁呢?一般来说,题目中有“谈”、“评”、“论”、“议”、“……的看法”、“ ……的启示”、“从……说起”这一类字眼的,都应写成议论文;题目中有“忆”“记”等字样的,大多是记叙文;有“颂”、“赞”、“唱”等字眼的,应写成抒情散文。但是,有的题目没有明显的标志。如《小事不小》、《课间十分钟》、《上学路上》等。像这类题目,我们一是依据要求的内容去判定体裁,二是试着加“标志”。例如《小事不小》之类题目可加“谈”“说”;《课间十分钟》、《上学路上》之类题目可加“记”“忆”,这类标志加上以后,题目的文体特征就显示出来了。

二.审定范围。在确定文章体裁的同时,要审定要求的写作范围。有时题目对时间、空间、写人、记事,数量、景物,或说明,或抒情等都有明确的范围,弄错或弄不准,都会使作文失分。因此,要反复推敲,确切掌握。例如《暑假生活二三事》,这个题目明确规定了时间:暑假;内容:记事;数量:二三事。至于空间这个题目没有规定,只要是发生暑假生活中的事情,不论在学校、家庭或社会,都可以写。又如《我在新学期里》,这个题目要求从“新学期里”选材,写出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进步。还如《当我走进考场的时候》这个题目,时间范围很小,只能写“走进考场”这段时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如果从领到准考证时写起 到发通知书时止,显然超过了题目所要求的时间范围。

三.重点分析“题眼”。命题作文文题中一般都有关键词,这些词就是所谓的“题眼”。把握住题眼,也就抓住了文章要突出的重点,了解了写作要避免的误区。尤其要注意题目中的修饰词语、限制词语和补充词语,因为这些词语对写作范围起着约束限制的作用,是文章特殊要求的标志。如202_年山东济南中考作文题《偶然的发现》、江苏盐城中考作文题《温暖的时刻》中的修饰词“偶然”和“温暖”就是应深入挖掘的字眼。再如《一次不寻常的考试》中的“不寻常”和《最舒心的时候》中的“舒心”亦是应浓墨重彩的内容。如四川乐山202_年全命题的题目是“我最爱这里的风景”。程度副词“最”在这里就是关键词语。必须通过比较,以突出“爱”之“最”。例如有位考生把“我最爱这里的风景”定位在柳,开篇就旁及其它植物:“我校的风景很美。松柏常青,夏荷婀娜,柳树成阴,钻天杨挺拔。周敦颐笔下„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使我喜欢,茅盾所写的质朴的白杨叫我赞叹,陶铸赞颂的坚挺无畏的松树同样令我敬佩,但我由衷喜欢的风景却是被人们称做„弱女子‟的柳树。”这里,“最”字已经呼之欲出;接着文章从柳是“绿得最早的春色”、“黄得最晚的生命”、“最具有热爱母亲的情怀”等三个方面进行描述,在比较中一个“最”字贯穿始终,准确地演绎了文题。如果像有的考场作文那样就柳写柳,无所旁及,那就误为“我爱这里的风景”,偏离了题意。

四.注意副词 “最”“也”“还”“再”“更”“其实”等副词出现在题目中,都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往往是考生极易误入的陷阱。如《我最好的朋友》中的“最”就规定了你笔下作为主角的朋友只能有一个;《这也是课堂》中的“也”就规定了你所写的内容不能是平平常常的某一节课;《其实并不是这样》中的“其实”很重要,应写出“误认为是‘这样’”——“意识到不是‘这样’”的过程,如果缺少这层转换,文章就会偏题。如:“行动的力量”,(江苏淮安卷)要突出表现“行动”一词给我们的力量。例如202_年江苏省无锡市考题“门其实开着”中的“其实”指什么?有什么语法意义?此时你应该迅速搜索库存信息,得出下列认识:“其实”一词在语境中能承接上文,但和上文的意思往往相反,有修正、更正或补充的作用。明白了这些,你在构思时就会明确自己的文章中需要“修正”、“更正”或“补充”的内容是什么,也即“其不实”的情节有哪些,然后才能够通过“其实”转折,由“其不实”过渡到“其实”,造成结构上的跌宕波澜。如果你丢掉了前面的审视诠释,那你就可能把“门其实开着”写成“门开着”或“门”。如有位考生设计的情节:“参加网页制作比赛——家长、同学都支持——自己努力练习——夺得第一名——成功的门其实开着”。这位考生在进入成功之“门”前,有没有遭遇曲折?有没有犹豫动摇?有没有灰心丧气?这一切都没有写,这就写成了“门开着”。文章的整个过程没有触及“修正、更正或补充”的内在联系,结构上平铺直叙,波澜不惊,“其实”所包含的内在意义没有体现,显然偏离了题意。在画面的描写中要出现对比。只有对比的画面才能体现出你对“门其实开着”的发现和领悟。审题的重点当然还是要表现“其实”。五.把握文字较长或句式复杂的题目的内在关系。这类题目往往有着因果、条件等内在联系,审题时必须辨别清楚。如《我拥有,我快乐》,“拥有”是“快乐”的前提和原因,“快乐”是“拥有”后产生的一种心理情感反应,两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有的考生忽略了这一点,因果意识不强,下笔时只写“拥有”,不见“快乐”,缺少必要的抒情议论;有的则只见“快乐”,少见“拥有”,缺少作为“快乐”支撑的叙述和描写。

六.从题目中审出详略安排方面的要求。如202_年浙江温州中考作文题《下雨天,真好》,这是一道情景类命题作文,考生要在行文中创设“下雨天”这样的情景,而题目中的“真好”,是立意的关键,应详写。可是有些考生的记叙文中,用大半篇幅写“雨”或“下雨的情景”,写“好”一带而过,只是在文章最后用一句“下雨天,真好”匆匆收尾,由于没有具体内容支撑,“真好”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如此安排详略显然偏离题目要求。

审题的方法

一.添加语素,构成语境

有些命题,如词语或短语式命题,审题时,我们可以通过“添加语素,构成语境”的办法来完成审题,即在所给定的词语前或后添加词语或短语,丰满所给的词语,来显示自己要表达的主旨。要尽可能多角度添加,以便自己有筛选的余地。

例如《尝试》:可以在词语前面添加一定的内容:危险的尝试、成功的尝试、失败的尝试、有意义的尝试、一次难忘的尝试„„可以在词语后面添加一定的内容:尝试投稿、尝试游泳、尝试自立、„„)如“选择”,可在其前添加“爸爸的”、“痛苦的”、“明智的”等,或在其后添加“了坚强”、“了诚实”、“的快乐”、“的艰难”等。这种添枝加叶是在心中进行的,千万不要换题目哟!如《心愿》这个题目,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审题有难度。对于这类题目,我们可以采用在原题的前面加上“我”、“妈妈”、“班主任”等因素,使题目成为《我的心愿》、《妈妈的心愿》、《班主任的心愿》等,这样,题目的意思就明确了,文章体裁也就很容易确定了。

二.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有些命题比较具体实在,我们需要化实为虚,抽象概括;有些命题比较抽象,我们需要化虚为实,找到抓手;还有些命题可能虚实兼备,我们则需要虚实结合。

例如《肩膀》: “肩膀”既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属于虚实兼备的形式。实指时,我们可以通过“添加语素”的办法来确定立意,在它前面添加必要的定语,如“父亲的肩膀”,写一曲亲情的颂歌。如果“肩膀”虚指,则要理清它虚的内涵。比如:①依靠;②承担责任(“身肩重任”“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③团结协作(“并肩作战”);④基础(英国科学家牛顿说过“我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再如《我想握住你的手》:命题中的“你”既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实指时,“你”就必须是一个具体的、身边的事物或人物,如“父亲”“同桌”“友人”等,来抒写动人心魄的亲情、友情乃至书写美好纯真的爱情等

虚指时,“你”就应该是一个抽象的事物,或超越时空限制的事物、人物。如由虚处着墨,写想与某位历史名人握手,想握住某部文学名著主人公的手,或是握住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甚至外星人的手;也可以想握住“节约”的手、“诚信”的手或“青春”的手等等。

三.审清题眼,确定重点

例如:天津卷。请以“有句话常挂嘴边”为题写一篇文章。

“有句话”最为重要。1.可以从本人的感触来写,如妈妈或老师期望和激励自己的话。2.批评一些不良的口头语,对社会风气提点建议。3.写自己印象中的某个成功人士,反映出其精神面貌的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四.审定寓意。有些题目,不能仅仅从字面上去理解。比如《路》、《蜡烛》、《青松》等等。像这类题目,往往包含着引申、比喻或象征意义。如果辅导学生审题时考虑到题目的寓意,就可以展开丰富的联想,运用发散思维选材。比如《路》这个题目,它可以是走的路,也可以是攀登科学高峰的路。可以从一条具体的崎岖小路,拓宽为拖拉机路,再发展为公路、铁路,以此反映家乡在改革中的变化。也可以从无路到有路,暗示勇于开拓、勇于实践的重要,阐明只要指导思想正确,方法对头,有决心,有毅力,事就能办好,路就能走通。如《暖流》,暖流是喻体,我们在写作时就可以从它的本体——同学的帮助、老师的关爱等角度去审题,中心就一目了然了。《春风》、《考试》、《蜡烛》、《七月如火》等一类题目都有可以采用配方的方法去审题。《在阳光下成长》中的阳光,当然不是指自然界的阳光,应理解为党的关怀、集体的温暖、家人朋友间的亲情等等。《我的脚印》一题也决不是要描写真实的脚印,而应当写成长道路上、进步过程中的有意义的事件。

记叙文作文的题目,就结构来说,大多是短语型的。

拿到这类题目,首先按照短语的分析方式,把它分成主语和谓语或中心语和修饰语,然后再按照下面的四步去审题。

第一步:辨题干 定内容

“题干”即中心语,“定内容”确定本文是写人的记叙文还是写事的记叙文。

例1《这就是未来的我》,题干是“这是我”,明确本文以写人为主,并且要用第一人称。文章应该以人物形象刻画为中心,人物形象特点要通过事情来表现。

例2《老师终于笑了》,题干是“老师笑”,明确本文以记事为主。文章应以“让老师笑”这个事件为中心,围绕事件,交代在何时、何地、老师为什么笑了。

第二步:抓题眉 定范围

“题眉”即修饰语。“定范围”指确定作文内容的范围,包括时间、地点、性质或特点等。

例2《一件给我教益的事》,题眉是“一件”和“给我教益”。“一件”确定数量,“给我教益”确定事的特点。

例3《这就是未来的我》,题眉是“未来”,明确时间范围,暗示采用想象手法。

第三步:找题眼 定重点

“题眼”即关键词,“定重点”指确定写作重点。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首先要找准题眼,它可在题干中,也可在题眉中。然后再准确理解题眼的含义。

例1《老师终于笑了》,题眼是“终于”。“终于”表示所期望的事最终发生,有一个从不笑到笑的过程。这个过程即如何通过努力让老师笑是写作重点。

第四步:悟题魂 明题意

“题魂”指题目的整体含义,包括表面含义和深层含义。

例1《引路》,表面写我们生活中的具体可见的路,如引过马路、过小路,而深层含义是引人生之路。

例2《班级新风》,写自己所在班级发生的体现新人、新事、新貌的事。

下面以《初中生活的苦与乐》为例,完整示范审题四步法。

辨题干:题干是“苦与乐”,明确本文以写事为主。

抓题眉:题眉是“初中生活”,明确时间范围,而且所写的是自己的生活,可以是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也可以是社会生活。

找题眼:题眼是“苦与乐”。“苦”是付出、努力、奋斗、拼搏,“乐”是收获、进步、提高、成功。苦中有乐,乐在苦中。明确了什么是“苦”、“乐”,“苦”与“乐”的辩证关系后,就确定写作重点,写清怎么苦,怎么乐,以此来反映初中学生绚丽多彩的生活。勤劳的蜜蜂有糖吃

悟题魂:本文写自己初中阶段的学校、家庭或社会等生活中的苦乐之事,以 此来揭示自己对这种生活的直观感悟。

第四篇:材料作文审题构思

1.贵州遵义中考作文题目:

一个小孩手拿一个橘子,问:“妈妈,为什么橘子不能拿来就吃,而要 剥皮呢?”“那是橘子在告诉你,你想得到的东西,不是伸手就能得到的,而是要付出相应的劳动。”“那为什么橘子里的果肉又是分成一小瓣一小瓣的呢?”“孩子,那是橘子在告诉你,你手中的东西,不能独自占有。”

2.湖北武汉中考作文题目:关于成长的材料作文

初春,街心公园的树争先恐后地长满了绿芽,有一棵树却迟迟没有动静。一段时间后,别的树的叶子都已张开,这棵树才 刚刚冒出嫩芽。一开始就比别人晚了一大步,不免让人担忧。不过这棵树并不着急,还是按着自己的节奏不紧不慢地生长着,不经意间夏天来临,举头望去,这棵树与别的树已无区别,浓浓的绿色在夏日的酷暑里同样可以遮荫纳凉。此时,谁又在意它当初的滞后?

人的成长何尝不是这样?

请根据对上述文字的感悟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涉及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用化名代替。3.湖北襄阳中考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在这人世间,有些路是非要单独一个人去面对,单独一个人去跋涉的,路再长、再远,夜再黑、再暗也得独自默默地走下去。

——席慕蓉

4.湖北黄冈中考作文题目:

从前,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有人却对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的。”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国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国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能不穷呢?”

要求:①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600字以上。②立意自定,文体(诗歌除外)自选,题目自拟。③不要脱离材料的范围及含义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5.湖北孝感中考作文题目:

请自选角度,可记叙经历、抒发情感、发表见解,但不能对材料进行改写、扩写、续写。

今年4月,网友上传一组烈日下一名小学生为女老师撑伞的照片,引起社会热评。有的网友说:“现在的老师啊,缺乏对学生起码的关爱,师德不存啊!”有的网友说:“现在的学生,小小年纪就知道拍马屁!”而一位知名教育专家说:“众多指责令我也心有不安。因为,我许多行为的‘恶劣’程度远超过撑伞,如搬家时让学生帮我搬东西......我觉得只要师生间彼此关心,举手投足发自真情,就无可厚非。”

当媒体记者采访这位女老师时,她哭着说:“当天是这个孩子自愿替我撑伞的。要错也是我错了,请不要伤害孩子,他很单纯。” 6.海南中考作文题目:

在英国一个乡村的田野里,一位贫困的农民正在劳作。忽然,他听到呼救声,一个孩子落水了。他不假思索,跳入水中,孩子得救了。

获救的孩子是一个贵族公子。几天后,贵族一家带着厚礼登门致谢,农民拒绝了厚礼。

老贵族敬佩农民的善良,感念他的恩德,于是决定资助农民的儿子到伦敦去接受高等教育。农民接受了这份馈赠,能让自己的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是他多年来的心愿。

农民很快乐,老贵族也很快乐,因为他们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心愿。

多年后,农民的儿子被英国皇家授勋封爵,并获得1945年的诺贝尔医学奖。他就是青霉素的发明者——亚历山大?弗莱明。

那名贵族公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患上了严重的肺炎。但幸运的是,依靠青霉素,他很快就痊愈了。他就是英国首相丘吉尔。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主题;②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少于5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7.福建泉州中考作文题目:材料作文

星星羡慕太阳的耀眼,太阳欣赏星星的柔和。是的,星光和阳光都能引动诗情。对此,你有何经历、见闻,或有何看法、感悟,请自拟标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8.吉林省卷中考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材料,选择感悟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及其团队,心存高远,脚踏实地,沉浸于量子世界十余载,追求小量子里的大“梦想”。他们坚持不懈,追求极致,发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这是继美国物理学家霍尔于1880年发现反常霍尔效应130多年后,人类首次实现其量子化。

认识薛其坤的人几乎都知道他近乎苦行的生活轨迹。早上7点进实验室,晚上11点才离开,这样的作息时间,他已经坚持了整整20年。在薛其坤看来,“全世界从事实验物理研究并取得重要成就的人,无一例外都是刻苦的。”刻苦是他们团队攻坚克难的第一秘诀。

科学研究的刻苦不是常人所能坚持的。薛其坤认为进入了这个科学世界,应该以苦为乐,这样的坚持是一种享受。他在紧张的工作中体会到的是快乐,而非痛苦。凭借对科学的好奇心,对工作的热爱,对科研的责任心与担当,对信念的坚守,薛其坤及其团队勇于探索,刻苦钻研,终于向国际科学界“亮剑”。

“把科研工作一步一步做上去,把学生一个一个培养出来,唯有如此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这就是这位科学追梦人如今最朴素的愿望。

9.吉林长春中考作文题目:

“我是延安人”是某省电视台的一档访谈类节目,有一期的内容是采访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

上世纪60年代末,习近平上山下乡来到延安地区梁家河子,他“轻装简行”,而有别于他人的是沉沉的一箱子书;他爬到半山腰,还未干活,已经是大汗淋漓,精疲力竭;他每晚睡觉饱受虱蚊叮咬,瘙痒难忍,无法入睡,他在短暂的不适应和阵痛后,开始以知青的身份与农民共搏命运,他被选为生产队长,他率领大家一道实干并勾画梁家河子的未来,他修建沼气池,用嘴吹沼气管,溅了一身粪便,当他接到大学录取通知要离开梁家河子时,闻讯早早赶来的全村的乡亲黑压压一片静候在他的屋外,他们手拎怀捧着鸡蛋、大枣、小米......这是习近平以平常人的身份走进人们视野的一段经历。致力于改变老区贫穷落后面貌的时期,是他中国梦初始形成和不断深入的阶段。何人无梦?为梦起行。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中国梦,理想、信念、责任是实现梦想的动力和源泉。(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

10.山东泰安中考作文题目:

春秋时,伯牙擅弹古琴,只是恨无知音。有次伯牙乘船外出,时值中秋之夜,偶遇一樵夫钟子期。伯牙每弹一曲,子期都能讲出乐曲的内容和感情。两人在船上互诉衷肠,引为知音。并约定一年之后在此相会。第二年中秋,伯牙如约前来弹奏,岸上却不见钟子期的影子。后知钟子期已离开人世。死前让人把他葬在岸边,好让他的灵魂依约到此相会。伯牙来到坟前,边哭边弹,仰天长叹:“子期不在,谁是知音?”遂将古琴摔碎。

围绕故事的主旨,写出你的一段经历,或写出你的人世与思考。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⑤不少于600字;⑥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地名。如有需要请用“×××”代替。11.山东潍坊中考作文题目:

一只麻雀总是嫌自己的屋子住不长时间就有一股难闻的味道,于是就不停地换窝。年长而又聪明的麻雀告诉它:“那味道恰恰是从你自己身上散发出来的。”

一只乌鸦向鸽子抱怨:“这个地方的居民很难相处,我只好飞到别的地方去。”鸽子好心地告诉乌鸦:“你如果不改变自己的声音,飞到哪里也是白费力气。” 12.四川自贡中考作文题目:

丛林寺院里来了一位名叫心智的小沙弥,勤奋好学、聪明灵动,颇得通明禅师的器重。可是,心智刻苦修禅几年之后,居然不见长进,聪明依然,悟性无增。

心智对自己似乎也失去了信心,有一天,他独自找到通明禅师,央求师傅为他指引开示。年迈的通明禅师认为自己年老体弱、来日无多,也正想开示、点化一下自己的爱徒。于是,不顾自己腿脚失健,硬撑着领心智再次行脚觅道。

当师徒二人来到一座非常狭窄的桥上时,心智看师傅晃晃悠悠走路的样子,怕师傅走路不稳掉到河里去,就赶紧去搀扶通明禅师。通明禅师执意不让弟子搀扶,对心智说:“路要靠自己走,桥要靠自己过,气要靠自己喘,水要靠自己喝......你不要管我,我自己过去。”心智豁然开悟。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中的人名、地名、单位名一律用“××”代替;④全文不少于500字,最多写满格。13.云南昆明中考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从中选择一个角度构思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叙述经历,可抒发情感,可发表议论。(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不得对材料进行改写、扩写、续写)

【材料一】有人在评价热播的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时说,生活就是这样,大家要齐心协力,一起向前奔跑,才是兄弟。

【材料二】杨澜说,我们虽然再努力也成不了刘翔,但不能不享受奔跑。可能会有人妨碍你的成功,但没有人能阻止你的成长,这一辈子你可以不成功,但不能不成长。

【材料三】再适合奔跑的时间和空间放弃奔跑,是一种遗憾。

三则材料引发我们这样一些思考;奔跑的路上,团结协作很重要;奔跑是另一种成长,成功和失败都是成长的印记;在最好的时光里尽情奔跑,切莫虚度......14.浙江杭州中考作文题目:

著名作家金克木,年轻时曾是大学图书管理员。一次,他偶然看到某位大学者的一份借书单,心想,大学者都要阅读的书,一定很有价值。于是,他一有时间就找来书单上的书阅读。渐渐地,他读的书越来越多,眼界越来越开阔,学问越来越深厚。只有小学学历的他,最后成为在文学、史学、翻译等诸多领域卓有成效的学者。

【注意】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15.浙江衢州中考作文题目:

猎豹是非洲草原上跑得最快的动物,它的声名响彻整个草原。一天,猎鹰很不以为然地对它说:“你尽管跑得很快,但无法像我一样站在高耸的山顶上俯瞰世界。”猎豹一惊,除了上树,它几乎从未攀上高山。它决定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能力。

第二天,猎豹宣布,它将去征服草原上的最高峰。动物们在惊疑之余,也对它挑战极限的壮举给予最大的褒扬。不幸的是,这只勇敢的猎豹再也没有从雪山上下来。其后,整个草原为它举行了最隆重的追悼会,将它称为史上最勇敢的猎豹。这时,那只猎鹰又出现了,它高声笑道:“我看它是史上最愚蠢的猎豹!”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经历,阐述观点,也可以编写童话,还可以„„ 16.浙江台州中考作文题目:

我们有时会站在岔路口,面临选择。

《散步》中,“儿子”选择有意思的小路,而“我”为了母亲选择平顺的大路。

《未选择的路》中,“我”选择了一条荒草萋萋、人迹更少的路,虽然一直怀恋着那条未选择的路,但绝不回头。

《故乡》中,鲁迅写道:“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告诉我们也可以选择一条从未被开辟的道路,自己去创造。17.黑龙江哈尔滨中考作文题目:

材料作文:杭州图书馆允许拾荒者和乞丐进入,只要他们将双手洗干净。这体现了人人平等,我们要帮助弱者,要遵守社会秩序。18.黑龙江龙东地区中考作文题目:

第一件事,我要教你们勇敢地笑啊/君不见,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啊/石狮见了我笑出了泪啊/小燕子见了我笑出了翅膀啊

第二件事,我还要教你们勇敢地笑/那旗子见了我笑得哗啦啦地响/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郑愁予《雨说》

生活需要笑声,逆境噩运时更需要勇敢地笑。对此你有怎样的生活经历或感悟,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202_年中考写作专题之材料作文审题构思训练

【材料一】:走在/秋天的田野上/我问老托尔斯泰:一切/成熟了的/都必须低垂着头么? 我的标题: 我的素材:

【材料二】:生活中总有一些不起眼的地方,们往往不去注意,不去关心,甚至会忽视,但是这些不起眼的地方,往往会出人意料地发出明媚的光芒,绽放人生的精彩,让人们彻底改变对这些地方的看法。我的标题: 我的素材:

【材料三】:杭州图书馆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实行‚零门槛‛阅览,因此常有气丐、拾荒者和农民工进门阅览,图书馆对他们的唯一要求就是把手洗干净再阅读。有读者无法接受,找到馆长,说允许乞丐和拾荒者进图书馆是对其他读者的不尊重,馆长回答: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您有权利选择离开。我的标题: 我的素材:

【材料四】:铅笔即将被运走出售,制造者很不放心,把它们带到一旁,对它们说:‚在进入这个世界之前,我有五句话要告诉你,如果你们能记住这些话,就会成为最好的铅笔。‛ 我的标题: 我的素材:

【材料五】:犹太人经常鼓励自己,‚没有卖不出去的豆子。‛意思是说:如果没有卖出豆子,你可以加入水分让它发芽,几天后可以卖豆芽;如果豆芽卖不动,那干脆让它长大,用来当豆苗卖;而豆苗卖不出去,则可以移植到花盆里,当作盆景;如果盆景也卖不出去,那么就再次移植到泥土里,让它长大,几个月后,它就会结出许多新豆子。我的标题: 我的素材: 【材料六】:一只蚂蚁驮着的稻草体积比它大100多倍,在地面上艰难爬行。前进的路上有一条裂缝,蚂蚁爬不过去。它慢慢地把那根笨重的稻草横在裂缝上,然后爬到稻草上轻轻松松跨过了这条‘鸿沟’。之后,蚂蚁慢慢把那根稻草从裂缝上拖走,继续驮着稻草赶它的路。我的标题: 我的素材:

【材料七】:

1、小羊要独穿沙漠,临行前,妈妈说,千万别把路边的草吃光。途中小羊突然想回家,却因为自己来时耐不住饥饿,把那路两边原本稀硫的小草连根吃掉了,所以无法找到回家的路。它这时才明白了妈妈的话。

2、《菜根谭》中有这样一句话:‚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尝。‛ 我的标题: 我的素材:

【材料八】:运动场上‚跳高健将‛林茹婷纵身一跃,跨过了1.8米的横竿;小个子王思聪连跳三次,也没能越过1.2米的高度。老师说,尽力去跳就好;春游途中一处悬崖的石缝里,生长着一棵小松树。同学们担心它难以枝繁叶茂。老师说,尽力去长就好。我的标题: 我的素材:

第五篇:命题作文的审题

中考专题复习——命题作文的审题

一、命题作文应对策略

1、揣摩题目中的暗示

题目中的暗示包含中心的暗示、选材的暗示、基本内容的暗示、重点的暗示。例1 “在尝试中成长”

分析:

(1)中心的暗示: “成长”是本文着力表现的中心。“成长”一词理解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文章中心是否偏离。

(2)选材的暗示:“尝试”是突破口,什么尝试?什么叫尝试?回到了这个问题,就知道了写作的材料是可以很广泛的:精神上,某个方面的第一次感悟;生活里,某一个事件的第一次经历、第一次尝试;学习上,第一次的突破……可以说,选材上是特别广泛的(3)基本内容的暗示:尝试了什么,获得了怎样的成长,提升了什么能力,感悟到了什么样的情感,谁在尝试?这些在文题中都有暗示。必须是自己的、积极地尝试,内容上要求必须是积极向上的。

(4)重点的暗示:“在尝试中”规定了写作的重点应该是尝试,事件应当具体,“成长”是一个变化的过程,不是顿悟,强调写作的过程中应该侧重自己精神、情感等方面的变化,写出变化,所以,“尝试”和“变化”应该是这次作文的重点。也就是说在写作过程中,事件的每个发展阶段中应该有“成长”体现其中。

例2“因你而精彩”

分析:

(1)中心的暗示:对“你”的赞颂;

(2)选材的暗示:“你”是突破口,古今中外、人事物情、琴棋书画、花鸟鱼虫……只要能给我们带来精彩的均可入围;

(3)基本内容的暗示:你是谁或什么,你怎么了或者说你有什么不寻常处,带来了怎样的精彩、感悟。

(4)重点的暗示:你怎么了或者说你有什么不寻常之处,带来了怎样的精彩,这才是文章中写作的重点,这一点写好了,文章也就成功了。练习——作文题目:“想看见你的美”

试着从四个暗示的角度分析,看写作的重点在哪里。(谁?想看见?你? 1

美?)

2、审清文题中的修饰语

题目中有一些修饰语,对作文有具体的要求,这也需要我们在审题的时候加以注意

例“可喜的变化”

分析:文题中“可喜”二字对 “变化”起了限制的作用。其实,“变化”有两种,既有好的变化,也有坏的变化,此文修饰语规定了必须写好的变化。文中还要用富有表现力的材料写出变化的具体内容,并重点写变化后的情景,对比中强调后者,才能突出“可喜”之处。另外,文章还应有适当的议论,以便点出“可喜”的深刻内涵。

练习(二选一)

(1)命题作文:悄悄地提醒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3)不得抄袭。

写一篇文章。(2)以“身后的目光”为题目..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字数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能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

3、审清题目的限定词

在一些中考命题作文中,会出现一些限定词,但是在写作中很多人不注意,往往会导致作文写作的过程中出现偏差。

例1“那是一首诗”

分析:

“一首”点明文章中应该是一个事件或者说是一个彼此有联系,能够和在一起的事件,决不能在写作的过程中写成几个片段,只照应主题,缺乏联系,导致变成那是“几首诗”。

例2“在我的世界里,一切都很美好”

分析:

“一切”很容易被忽略掉,那么什么是 “一切”呢?怎样表现“一切”呢?至少应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方面才能被称为“一切”,比如学习和生活,比如学校、家庭、社会,比如物质和精神……

练习——题目:“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文章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16行)。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4、审清题目前面的引导词

命题作文前的引导词是什么?为什么要有引导词?其实,引导词是对命题作文题目的进一步说明,是为了降低命题的难度或者规定命题的范围所采用的一种启发学生习作思路的方式,因此,审清引导词,然后和自己所审题所发现的信息互相印证,就能知道,命题作文该写些什么。

例1:

在成长的路上,尝试是人生的必修课。比如:尝试着举手发言,尝试着参加竞赛,尝试着克服困难,尝试着宽容待人……每一次尝试不一定都成功,但一定会有收获。在尝试中,我们的智慧得到了增长,能力得到了提升,人性得到了升华。勇敢尝试吧,让我们在尝试中成长!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和体验,以“在尝试中成长”为题写一篇作文

分析:

“尝试着举手发言,尝试着参加竞赛,尝试着克服困难,尝试着宽容待人……”显然是告诉了我们写作选材,“在尝试中,我们的智慧得到了增长,能力得到了提升,人性得到了升华”显然是告诉写作的中心,这样看来,与我们在第一项审题时是一致的。

练习

同学们,回首你的初中生活,一定会有一些值得怀念的往事,难以忘却的身影,记忆犹新的画面,如同闪亮的星子(星星),将你记忆的夜空点燃得璀璨而美丽,那星子,或许是父母的关爱,师长的教诲,同伴的友情;或许是拼搏的汗水,成功的欢悦,自信的笑颜;或许是懊悔的泪光,成长的烦恼,青春的思索……那星子虽然已经在夜空滑过,但它所闪耀的光辉却会永远与你相伴。请选取其中最明亮的,来铭记你的初中时代吧!

题目:如星子滑过夜空

要求:(1)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2)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4)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二、命题作文写作示例

岁月如画,生活如诗。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有许多感人至深的诗篇,请撷取你感受最深的一节去尽情描绘,用心抒写。

题目:那是一首诗

审题:

①“诗”是让人感受温馨的显示卡,由文题中的“诗”字,我们可以确定,要写的内容一定是给我们以欣喜、感动、美好之类的东西,留在我们心底的一定是最深刻、最感人,且愈久愈香的记忆。引导词中“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有许多感人至深的诗篇”也暗示了这一点。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将“那”具体化。

②题目前的引导语既印证了我们的想法,又拓宽了我们的思路。它具体而又明确地告诉我们写作的内容,“岁月”“生活”,可以是某个时间,也可以是某一类生活,还可以是我们人生路上感受最深的一件事(“感人至深的诗篇”)。

确定写作内容:

我们在动笔前,最关键的就是给 “那”确定一个具体的指代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①指代时间。如“童年”“初三”“春天”“夏夜”等等

②指代地点。如“故乡”“XX宿舍”“清晨的校园”“晚自习时的教室”等等 ③指代人物。如“父爱”“奶奶的唠叨”“师恩”“友情”等等

④指代景物。如“那片草地”“那微黄的灯光”“那孤独的树”等等

⑤指代其他事物、事件等。如“名著”“活动”“精神”等等

……

巧妙组织结构:

①用小标题结构全文。如写“大自然是一首诗”时,就可以用四季的色彩来拟小标题:绿色序曲、红色乐章、黄色乐章、白色乐章,从而展现大自然的美丽。

②用课本剧结构全文。如写“XX宿舍是一首诗”时,就可以运用剧本的形式组织结构,幕启、寝室成员陆续登场、落幕,还可以设计话外音等,从而展现当代中学生的风采。

③用诗的结构组织全文。如写“初三是一首诗”时,就可以如此组合镜头:序——酸,第一节——苦,第二节——辣,尾声——甜。以此表现“我”对初三生活的感悟:刚进入初三,感到生活异样,接着尝到紧张之苦,临近中考感到竞争的火辣,中考揭晓感到收获的甜蜜。

……

其实,组织结构的方法有很多,只要我们敢于创新,就一定能写出美文佳作来。

命题作文的审题和构思
TOP